首页 花卉欣赏课程论文

花卉欣赏课程论文

举报
开通vip

花卉欣赏课程论文兰花 兰花,属兰科,是单子叶植物,为多年生草本。高20一40厘米,根长筒状。叶自茎部簇生,线状披针形,稍具革质,2至3片成一束。总状花序,花被2轮,肉质状,内轮3瓣中,2瓣向上直立,下方一瓣唇形,向外反卷,上具紫红色斑或无,雄蕊和花柱合生成合蕊柱,花色由黄褐至浅黄,以不具褐色的纯颜色者为贵异。萌果三角形,种极小。 兰花通常分为中国兰和洋兰,中国兰主要产于亚洲的亚热带,主产于我国长江流域各省山区、西南、华南和台湾各地亦有分布;洋兰大多产在热带和亚热带林区。 中国兰在我国的栽培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极具观赏价值:其叶铁线长...

花卉欣赏课程论文
兰花 兰花,属兰科,是单子叶植物,为多年生草本。高20一40厘米,根长筒状。叶自茎部簇生,线状披针形,稍具革质,2至3片成一束。总状花序,花被2轮,肉质状,内轮3瓣中,2瓣向上直立,下方一瓣唇形,向外反卷,上具紫红色斑或无,雄蕊和花柱合生成合蕊柱,花色由黄褐至浅黄,以不具褐色的纯颜色者为贵异。萌果三角形,种极小。 兰花通常分为中国兰和洋兰,中国兰主要产于亚洲的亚热带,主产于我国长江流域各省山区、西南、华南和台湾各地亦有分布;洋兰大多产在热带和亚热带林区。 中国兰在我国的栽培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极具观赏价值:其叶铁线长青,其花幽香清远,发乎自然,被人们称为“第一香”、“国香”。 兰花是中国传统名花,是一种以香著称的花卉。它幽香清远,一枝在室,满屋飘香。古人赞曰:“兰之香,盖一国”,故有“国香”的别称。 兰的叶终年常绿,它多而不乱,仰俯自如,姿态端秀、别具神韵。中国自古以来对兰花就有看叶胜看花之说。它的花素而不艳,亭亭玉立。 兰花以它特有的叶、花、香独具四清(气清、色清、神清、韵清),给人以极高洁、清雅的优美形象。古今名人对它品价极高,被喻为花中君子。在古代文人中常把诗文之美喻为“兰章”,把友谊之真喻为“兰交”,把良友喻为“兰客”。 兰花受到如此推崇,其根本的原因还是在兰香之高雅超过了其它花卉,这是人们不以凡花俗草视之的本源。黄庭坚在谈到兰花时,对“国香”二字解释道:“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日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日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日国香”。故兰得“国香”之名不是偶然的。当然,凡是香气都是好的,都为人所喜,但花卉之香各有不同,给人们的感受是细腻而具体的,所以人们各有偏好.但兰花之香似乎集众香之长,得到古今中外的一致公认,这是事实.究其原因,大致有四个方面。 其一是“清”。所谓清者,即不浊之谓,既无刺鼻之弊,又无脂粉之气,格调高雅。古人有“解脱清香本无染,更因一嗅识真如”的歌颂。沐浴在兰香之中,世尘全消,如对明月,如临清泉.真仙界中人也。然而兰香之清,不是“淡不可收”,而是“当门己芬馥,入室更芳菲”,清而不淡,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呵! 其二是“幽”。幽者,即不明之意。所以幽香也称暗香。“香来无觅处”,初则有久则无,远或有近却无,使人留恋不已,余韵无穷。明代李日华求之不得,有感于诗: “懊恨幽兰自主张,花开不与我商量,鼻端触着成消受,着意寻香又不香”,这正是兰香的优点。古人描写兰香有余味时说:“似往己迥,如幽匪藏”,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一味平直便没有意思了。所以,兰香虽能袭人拂衣,却又断续无定,不可拘求,也正是那种“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的境界才恰到好处.所谓“花香不在多”,只知追浓艳之香的人,是无法理解其中的妙意的。 其三是“远”。兰香不仅“在室满室,在堂满堂”,古人歌颂兰香的诗句中常有“兰生林樾问,清芬倍幽远”、“种兰幽谷底,四远闻馨香”之类的佳句,可知兰香在林满林、在谷满谷了。在山区采过兰花的人都有一种体会,就像陆游在他的诗中所写的: “香来知有兰,遽求乃弗获”,因为兰香往往是从很远的地方飘来的。兰香与其他花卉之香比较,在这点上可谓有神奇之功。当然,三秋桂子,也能香闻十里,但那往往是花开满树的时候,以一寸之茸、寥寥数朵的兰花也馨香四远,实在惊人! 其四是“超”。花开在群芳竞发之时,浓香繁纷何止千百?但兰香却能“笃实而辉光,芳搴出乔林”.这超凡出众,卓然不群的原因,首先是与”清、幽、远”的特点分不开的,但“清、幽、远”三字却不足以尽兰香之妙,兰香还有其不可言传而令人陶醉的“味外之旨”。比如清高而温和,有典雅之致,无冷逸之僻,不染世尘,不远世人,有一种亲切感,但又“临之已非”,不可捉摸。这种境界就是兰香在众香中相对的超越性。据专家讲,兰香很难用人工的方法仿制,足见其功能独到是有其内在的科学原因的。兰香之微妙处无可比拟,只可名之谓“超”,示其大意而已。兰花之所以受文人喜爱,除了它有“四德”之誉,更有“三善”之美。元代诗人吴海在《友兰轩记》中写道:兰有三善:国香一也,幽居二也,不以无人而不芳三也。夫国香则美至矣,幽居则蕲于人薄矣.不以无人而不芳则固守而存益深矣,三者君子之德俱矣。兰之“三善”,实际上是寓意文人之“三善”。兰花既有“四德”之美,又有“三善”之誉,称“王者之香”是当之无愧的。 在兰香面前,一切花卉之香都黯然失色!这绝不是文人的多情或夸张,即使革命的老前辈感受也一样,董必武同志有诗道, “一朝花发幽香吐,浓郁繁纷莫入门”。朱德元帅的诗日: “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惟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世世代代的人民,就是为了这高贵的兰香而爱兰花的,几千年来,一如既往。现在江南的农村,许多人家的堂前篱下窗口房顶都养着兰花。在春季.妇女头上,牧童的手中也时有花朵出现,近来更是爱兰成风,在小镇和城市的街头巷尾、店铺花市,兰花生意相当兴隆,肩负手携,充篮盈筐,可谓盛矣!在这些人中,有多少是知道什么“屈大夫之清风”的呢?所以伟人名流的爱兰,不过是提高了兰花的社会地位和声望,使它具有了特殊的审美价值,而最大的光荣应该归功于兰花本身。在爱兰的人看来,兰花理应为“四君子”之首,因为“竹有节而啬花,梅有花而啬叶,菊有叶面啬香,唯兰独并有之”。兰花成了无瑕之璧,是涵盖一切声色之美的“全德品”。这当然不无偏好,但兰花确实具备了特殊的条件才赢得了特殊的评价!不但中国人民喜爱和崇尚兰花,世界各国人民也一样。委内瑞拉把“五月兰”尊为国花,人民视兰花为“神奇、梦幻般的花朵”,看见兰花如见“天使的微笑”,其崇兰之风亦不下中国。在东南亚、欧洲等各国,兰花都有极高的地位,有的国家还设兰花评审委员会,施行各种奖励,其盛况可想而知。 当然,要全面地欣赏兰花,必须具有一定文化涵养,因为兰花和人的关系,在历史上已经形成了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没有起码的历史知识,就只能简单地欣赏,诗情画意也就少了。记得十年动乱期间,就有人对兰花的“文化性”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示怀疑。理由是鲁迅讲过: “灾区的农民不会想到去种兰花”,这当然是笑话了,在鲁迅的时代,灾区的人民急需解决的是如何填饱肚子,此外什么文化生活和精神享受都谈不到,岂独“不会想到去种兰花”?但我们要正确的理解鲁迅先生这句话,这话并没有说兰花本身有何不好,而是: “急者不得,缓者非所务也”,当彼时彼地, “椒焚桂折”、民不聊生,连鲁迅自己也无种兰花的条件,所以他在一九三一年送日本小原君携兰归国的诗中写道。 “岂惜芳馨遗远者,故乡如醉有荆榛”。意思是让远方的日本朋友将这芳馨的兰花带去吧.这里环境恶劣,无法种兰花了。鲁迅先生对兰花的评价是“独托幽岩展素心”。如以此喻人,有多少人能当得起这句话?这不是很高的评价吗?不爱兰花的人是写不出这样的诗来的。 在今天,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水平都渐渐提高了,正当的爱好,高尚的情操,正是值得大大提倡的。种兰、画兰、赏兰,都是善行雅事,应该受到尊重,这也是精神文明的象征.
本文档为【花卉欣赏课程论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5878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2KB
软件:Word
页数:2
分类:理学
上传时间:2010-10-24
浏览量: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