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1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举报
开通vip

1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言 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 育。社会的发展对我国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适应时代的需要, 调整课程的内容和目标,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 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高中语文课程的建设,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推进。高中语文课程要充分发 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 素养,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

1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言 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 育。社会的发展对我国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适应时代的需要, 调整课程的内容和目标,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 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高中语文课程的建设,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推进。高中语文课程要充分发 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 素养,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要为造就时代 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 力发挥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 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 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 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建设高中语文课程,应继续坚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 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 个方面出发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 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 的需要。 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 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 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 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 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二)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 有个性地发展。 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 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要 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的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和基本能力,并通过语文应用学生养成认 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 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 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 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 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 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 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 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 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的深度和广度,使学 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 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三)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 的语文课程。 高中语文课程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精选学 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必需的语文素养;同时, 必须顾及学生在原有基础、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增强课程的选择性,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 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系统,并形成富有弹性的 实施机制。学校应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有选择地、创造性地设计和 实施课程,帮助教师提高水平、发展特长,开发和利用各方面的课程 资源,建立互补互动的资源网络,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 体系。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为了适应高中教育发展的趋势,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 需求和学生对语文教育的不同期待,高中语文课程必须体现时代性、 基础性和选择性,既要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 获得进一步的提高,同时也要为具有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 空间。因此,需要建设一个新的高中语文课程结构体系和实施机制。 (二)高中语文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课程结构 图示如下: (三)必修课程要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学生通过必修课 程的学习,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 力,在语文的应用、审美和探究等方面得到比较协调的发展。选修课 程也应该体现基础性,但更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 生有个性地发展。 (四)必修和选修课程均按模块组织学习内容,每个模块 36 学 时,2 学分。每个学期分两段,每一学段(约 10 周)完成一个模块 的学习。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学校灵活安排课程,也有利于满足学生多 样的学习需求,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学或者重新学习某个 模块的内容。 (五)必修课程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目 标,组成“语文 1”至“语文 5” 五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是综合的,体现“阅读与鉴赏”、“表达与 交流”的目标和内容。必修课程五个模块的学习可在高一至高二两个 学期半的时间里循序渐进地完成,也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安排。 (六)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系列 1:诗歌与散文;系列 2: 小说与戏剧;系列 3:新闻与传记;系列 4:语言文字应用;系列 5: 文化论著研读。每个系列可设计若干模块。学校应按照各个系列的课 程目标,根据本校的课程资源和学生的需求,有选择地设计模块,开 设选修课。对于模块的内容组合以及模块与模块之间的顺序编排,各 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实施。课程的具体名称可由学校自定。 (七)学生修满必修课的 10 学分便可视为完成了本课程的基本 学业,达到高中阶段的最低要求;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 未来学业和就业的需要,选修有关课程。对于希望进一步学习的学生, 建议从五个系列的选修课程中任意选修 4 个模块,获得 8 学分,加上 必修课程的 10 学分,共计可获得 18 学分;对于学习兴趣浓厚并希望 进一步深造的学生,建议在此基础上,再从这五个系列里任意选修 3 个模块,这样一共可获得 24 学分。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以下五个 方面获得发展。 积累·整合 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 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了 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 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 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 养。 感受·鉴赏 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 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 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 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通过阅读和鉴 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思考·领悟 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 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 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 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养成独立思考、 质疑探究的习惯,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行交 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 应用·拓展 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 文字。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初步认识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 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爱的领域有所发展。增强文化意识,重视 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 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注重跨领域 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 力。 发现·创新 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 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对未知世界始 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 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 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习用历史眼光和 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究 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能力, 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一、必修课程 阅读与鉴赏 1.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 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 系的思考和认识。 2.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 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 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 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 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3.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 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 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4.能阅读理论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根据不同的阅 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 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5.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 己的阅读感受。 6.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 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 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 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 界。 7.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 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 析和理解作品。 8.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 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 9.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 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 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 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可参考附录一《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 议》) 10.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 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 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 150 万字。(可参考附录一《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 11.注重合作学习,养成互相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 的阅读鉴赏 心得 信息技术培训心得 下载关于七一讲话心得体会关于国企改革心得体会关于使用希沃白板的心得体会国培计划培训心得体会 ,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12.学会灵活使用常用语文工具书,能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和处理 信息。 表达与交流 1.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 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2.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 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 3.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 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 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 4.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 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 5.进一步提高记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 力,并努力学习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 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 6.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 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45 分钟能写 600 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 2 万字。 7.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在口语交际中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 话文明,仪态大方,善于倾听。敏捷应对。 8.注意口语的特点,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 地进行表达。借助语调、语气、表情和手势,增强口语交际的效果。 9.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 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在讨论或辩论中积极主动地发言,恰当地 应对和辩驳。朗诵文学作品,能准确把握作品内容,传达作品的思想 内涵和感情倾向,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二、选修课程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 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 诗歌与散文 1.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 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 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文(与 附录一所建议的古诗文程度相当),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 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 统文化积累。 4.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 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 的阅读体验。 5.尝试进行诗歌、散文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 流体会。 小说与戏剧 1.培养阅读古今中外各类小说、戏剧作品(包括影视剧本)的 兴趣,从优秀的小说、戏剧作品中吸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 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 2.形成良好的文化心态,学会尊重、理解作品所体现的不同时 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风格的文化,理解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判 断和审美取向,作出恰当的评价。 3.学习鉴赏小说、戏剧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小说、戏剧 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戏剧作品,提 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学写小说、戏剧评论,力求表达出自己的独 特感受和新颖见解。 4.朗诵小说或表演剧本的精彩片段,品味语言,深入领会作品 内涵,体验人物的命运遭遇和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5.尝试对感兴趣的古今中外小说、戏剧进行比较研究或专题研 究。 6.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丰富人生体验,有意识地积累创作素材, 尝试创作小说、剧本,相互交流。 新闻与传记 1.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心国内外大事及社会生活,能迅速、 准确地捕捉基本信息,就所涉及的事件和观点作出自己的评判。 2.阅读新闻、通讯(包括特写、报告文学等)作品,了解其社 会功用、体裁特点和构成要素,把握语言特色。 3.广泛搜集资料,根据表达需要和体裁要求,对资料进行核实、 筛选、提炼,尝试新闻、通讯的写作。 4.阅读古今中外的人物传记、回忆录等作品,能把握基本事实, 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并形成有一定深度 的思考和判断。 5.认识传记作品的基本特性。尝试人物传记的写作。 语言文字应用 1.注意在生活和跨学科的学习中学语文、用语文,在学习和运 用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2.能综合运用在语文与其他学科中获得的知识、能力和方法, 读懂与自己学识程度相当的著作,运用多种方式展开交流和讨论。 3.阅读应用文,能把握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能根据需要,按 照相关格式和要求,写作应用文,力求准确、简明、得体。在学写应 用文的过程中,培养对事负责、与人合作的精神和严谨细致的作风。 4.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口头应用的能力,能根据交际的需要,选 择恰当的时机和场合,提出话题,敏捷应对,注意表达效果。参加演 讲与辩论,学习主持集会、演出等活动。 5.联系语言文字应用中的现象和问题,阅读有关著作,尝试用所 学的知识和方法作出解释;了解语言文字法规的有关内容,增强规范 意识,学会辨析和纠正错误,提高语言文字应用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6.观察语言文字应用中的新现象,思考语言文字发展中的新问 题,努力在语言文字应用过程中有所创新。 7.拓展运用语言文字交流的途径,学会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交 流,如使用计算机进行编辑、版面设计,制作个人网页和演示文稿。 文化论著选读与专题研讨 1.选读古今中外文化论著,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培养科 学精神,提高文化修养。以发展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看待传统文化和 外来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能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文化专题研讨。 思考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形成自己的思 想、行为准则。 2.借助工具书、图书馆和互联网查找有关资料,了解论著作者 情况、相关背景和论著中涉及的主要问题,排除阅读中遇到的障碍。 在整体了解论著内容的基础上,选读其中的重点章节,有侧重地进行 探究学习,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 键材料。 3.学习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反思,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 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高。 4.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思考,参 考有关论著,学习对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和中外文化现象作出分析 和解释,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提高自己的思考、交流能 力和认识水平。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一)全面发挥语文课程的功能,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语文 课程的功能是多方面的。高中语文课程应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继续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 的发展,帮助学生在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的实践中,掌握学习语 文的方法,增强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审美能力、探究能力。 高中语文教学还应体现高中课程的共同价值,重视情感、态度、 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充分发挥本课程的优势,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 高。 (二)针对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 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 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 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语文教 学应该注意汉语言文字的特点,重视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语文学 习中的个性倾向渐渐明显,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的差异逐渐增 大。高中语文的教学,要在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共同的基本目标的前提 下,充分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面临的选择,努力满足其学习要求, 支持其特长发展和个性发展。学生对于应用性目标、审美性目标、研 究性目标可能各有侧重,教师应该指导他们通过适当的选修课实现其 目标。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为学生 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 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为 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 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 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 团队精神。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 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 分享。 (四)教师和语文课程同步发展。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 导者。教师应认真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从本课程的目标 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组织和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地 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 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继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 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要认真读书,精心钻研教科书,在与学生平 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 教师应遵循教学基本规律,并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条件,发挥优势 和特长,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应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按照学校 的规划,积极开设选修课,充分利用本校本地区的课程资源,拓宽学 生的学习空间。 (五)关于必修课程的教学 必修课程根据“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目标,组 织五个模块实施教学。 阅读与鉴赏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 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 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 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 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 设良好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 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 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 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指导应该有所侧 重。阅读论述类文本,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着重关注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 性。阅读实用类文本中的新闻,应引导学生注意材料的来源与真实性、 事实与观点的关系、基本事件与典型细节、文本的价值取向与实用效 果等;常用应用文教学,应主要借助文本示例来了解其功用和基本格 式,以学生自学为主,不必作过多分析。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 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 程中得以实现的。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 人色彩。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 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 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应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努力做 到知人论世,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 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 古代诗文的阅读,应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有关工具书,自行解决阅 读中的障碍。文言常识的教学要少而精,重在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 能力。要求学生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古代散文和诗词曲作品,教师应 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 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具 体情况,适时推荐文化品位高、难易程度适当的课外读物。鼓励学生 开展多种活动,如写书评、读后感,举办读书报告会、作品讨论会等, 分享阅读乐趣,交流阅读成果,共同提高阅读能力。 表达与交流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 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 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 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 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 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 套话,避免为文造情。指导学生根据写作需要搜集素材,可以采用走 访、考察、座谈、问卷等方式进行社会调查,通过图书、报刊、文件、 网络、音像等途径获得有用信息。应鼓励学生将自己或同学的文章加 以整理,按照要求进行加工,汇编成册,回顾和交流学习成果。还可 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演示自己的文稿,学习用计算机进行文稿编辑、版 面设计,用电子邮件进行交流。 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重要素养。口语交际是在一定 的语言情境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 沟通的基本手段。口语交际教学应注重培养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和语 言修养,如有自信心、有独立见解、相互尊重和理解、谈吐文雅等。 应重视指导学生在各种交际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选择他们感兴 趣的、贴近生活的交际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口语交际教学,而 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还应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 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六)关于选修课的设计与教学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有的侧重 于实际应用,有的着眼于鉴赏陶冶,有的旨在引导探索研究。 1.选修课程的设计 选修课的设计,必须以课程目标为依据,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 实际水平。不能把选修课上成必修课的补习课和应考的辅导课,也不 能简单地照搬大学里的选修课。 学校及教师应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创造条件,建设满 足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愿望的选修课。学校及其昕在地区具有的某种 特殊条件,教师具有的某些特长,都是课程的重要资源,可以成为一 些特色课的生长点。 2.对学生选课的指导 选课的指导,首先是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听开选修课的主要内容和 特点,并且要让学生明白,选课既是为了满足自己当前的学习需求, 也是为了锻炼自己,学习自我规划。教师应该认真做好选修课的介绍。 其次,要帮助学生了解在若干选修课中哪一门或哪几门最适合自己, 学会正确行使选课的自主权。学生可能并不完全了解自己在学习兴 趣、需求和发展趋向等方面的特点.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根据 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决定取舍。 3.选修课程的教学 选修课和必修课的教学存在一定的差别。选修课的学生人数不像 必修课那样固定,课程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拓展性,学生具有不同于必 修课的期望。 选修课的教学,要按照课程目标制订汁划,不能因其设置灵活而 凌乱随意、漫无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也不能因其拓展性要求而片面追求新奇深奥, 脱离课程目标和学生实际。 选修课应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教学内容和要求,必须在充分考 虑学生需要和特点的基础上设定。不能单纯从教师的知识储备和和喜 好出发决定教学内容。 学校开设选修课应当从实际出发,充分估计所具备的现实条件, 包括师资条件和学校所能利用的物质条件。课程设计也要因地制宜, 注意开发潜在的资源,如聘请校外行家兼课,选派教师进修,利用电 视、互联网等手段和当地的人文、自然资源,建设选修课程。 不同类型的选修课之间存在着课程目标和教学方法上的差异。有 的重在实际操作,需要突出某一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有的重在发 挥想象和联想,注重情感和审美的体验;有的重思辨和推理,强调理 性和严谨,如此等等。所以选修课特别需要注意寻求与课程内容相适 应的教学方法。 4、关于五类选修课的教学 诗歌与散文 本系列课程,应在一定阅读量的基础上,精选重点,鉴赏研读。 可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阅读和鉴赏,如加强诗文的诵读,在诵 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采用 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提供必需的作家作 品资料,或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丰富对作品 的理解。对有兴趣尝试诗歌散文创作的学生应给予鼓励。 应重视作品阅读欣赏的实践活动,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充 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努力提高审美能力。教学中不要一 味追求统一答案,也不必系统讲授鉴赏理论和文学史知识。 提倡举办诗歌散文朗诵会,组织文学社团,创办文学刊物,积极 向校内外报刊投稿。 小说与戏剧 本系列课程的一些基本教学要求,与“诗歌和散文”大致相同,应 重视作品阅读欣赏的实践活动,不必系统讲授鉴赏理论和文学史知 识;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资料,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 关资料,或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丰富对作品的理解;组织小说、 剧本阅读欣赏的报告会、讨论会,交流阅读欣赏的心得。此外,可结 合观摩根据小说改编的戏剧影视作品,帮助对小说的感悟和理解;鼓 励学生组织文学社团,创办文学刊物,积极向校内外报刊投稿;通过 观摩戏剧演出,尝试戏剧表演,加深对戏剧作品的体验 新闻与传记 重在指导学生阅读典范性新闻作品。要理解其基本内容和社会影 响,有的还可以了解其采写过程,深入把握作者立场、观点,学习其 敬业精神和捕捉重大新闻的能力。新闻与传记的写作应以学校社区生 活和熟悉的人物为对象,从写新闻评述、综述或传记性小故事开始, 逐步提高。在写作中引导学生运用调查、访问、讨论、查找资料等多 种方式获取素材,提高根据表达需要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言文字应用 应引导学生增强应用意识,注重在生活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学习 语文,在广泛的实践中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指导学生在阅读中 逐步学会筛选和整合,提高提取信息的准确性和速度;阅读规范的应 用文,了解应用文的性质和用途,注意应用文的格式、术语和语言风 格。结合阅读和生活实际开展活动或创设情境,练习写作和口头交流。 引导学生在自己的语言实践中发展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 选择合适的语言文字方面的著作,推荐给学生阅读,帮助学生用 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初步的方法,认识、分析有关问题,并进一步了解 自己的语文学习状况,提高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自觉性。引导学生注 意观察学习和生活中的语言文字现象,有计划地收集材料,学习表达 的创新,思考语言文字应用与发展中的问题,展开专题研究。引导学 生在调查、探究的过程中养成严谨、虚心、求实的作风。 鼓励学生参加专题研讨会、读书报告会等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可 以举办专家讲座,或组织学生访问专家学者。注意用生动的实例展开 教学,力求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创造性地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 文化论著研读 应指导学生阅读论著,调查和梳理材料,增强文化意识,学习探 究文化问题的方法,提高认识和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吸收优秀文化 的营养,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 阅读文化论著,重在领会精神,抓住重点,对其中的主要内容或 观点进行讨论,不必面面俱到。对著作中的疑难问题,应引导学生自 行钻研、互相探讨,必要时教师可作适当的讲解。 应积极开发和利用本地文化资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 现象考察文化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提出自己的见解,通过口头、 文字、图表、图片等多种形式展示考察成果。引导专题探究,重在培 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学习探究的 方法。所追求的探究结果应该切合实际,不要盲目拔高目标。 二、评价建议 (一)评价的基本原则 1.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相衔接,致力于进一 步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 语文素养。语文课程评价要突出整体性和综合性,从知识和能力、过 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进行全面考察。 2.评价应以课程目标为基准,面向全体学生。 课程目标是评价的基准,语文课程评价要根据总目标和分类目 标,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在保证达成基本目标的基础上,尊重学生 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不同表现和不同学习需要。评价 要有利于鼓励学生对课程的自主选择,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要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要求,采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评价 方法。 3.评价要充分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 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和发展等多种功能,正确 的评价能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过程,准确地判断学生的 学业水平与发展需求。评价的各种功能都不能忽视,但首先应充分发 挥其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不应片面地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 能。语文课程评价重在激发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热情;并有利于教师 发现学生学习上的优势和,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同 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过程,促进自身的发展。 4.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主体多元化”是当前评价改革的重要理念和方向。语文课程 评价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促进反 思,另一方面要鼓励同伴、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之中,使评价成为学校、 教师、学生、同伴、家长等多个主体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5.评价应注意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联系与区别。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分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类型,它们的目标既有 联系又有区别,共同构成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语文课程评价既要注 意两者的相互衔接,更要注意它们的不同特点。必修课的评价应立足 于“共同基础”,而选修课的评价在注重基础的同时,更多地着眼于差 异性和多样性。选修课的评价尤其要突破一味追求刻板划一的传统评 价模式,努力探索新的评价方式来促进目标的达成。要注意各类选修 课本身的特点和要求,因课制宜地制订评价方案,密切联系社会实践 活动和语文的实际运用,使评价更富实效。 6.评价应根据不同的情况综合采用不同的方式。 课程评价有多种方式,每一种方式都有其优势和局限,都有适用 的条件和范围。学生发展的不同侧面有不同特点和表现形式,对评价 也有不同的要求。如书面的语文考试较适合于评价认知水平,观察活 动较适合于评价学生的兴趣特长,成长记录能较全面地评价学生的情 感态度和实践能力等。再如,探究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过程、重体验 的特点,所以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不能简单地以活动结果作为主要依 据,而应将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与结果统一起来,以学生在自主探究 中的表现,如态度、创意、责任心、意志力、合作精神、参与程度和 交往能力等方面,作为评价的重点。要努力探寻适合于不同目的的评 价手段和方法,提高评价效率。 (二)必修课程的评价 1.阅读与鉴赏的评价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评价,着重考察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如能否 概括和提炼文本的思想观点、发现观点材料之间的逻辑联系,并作出 初步的评价。对言之有据的独特见解,应予以鼓励。 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评价,着重考察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准确解读, 以及对文本信息的筛选和处理能力。实用文体的语言风格、格式等特 征,学生只需作基本的了解。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评价,是阅读与鉴赏评价的重点。要重视评价 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特别是对艺术形象的感悟和文本价值的独到 理解,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的解读。要重视评价学生对不 同文体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以及借助有关资料评介作品的能力。 文言文阅读的评价,重点考察阅读不太艰深的文言文的能力,还 要注意考察学生能否了解文化背景,感受中国文化精神,用历史眼光 和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2.表达与交流的评价 对写作的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写作态度和写作水平。论述类文本 写作的评价,应考察能否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用可靠的材料 支撑观点。实用类文本写作的评价,应考察学生能否根据此类文本中 常用文体的特点和要求,完成常见实用文的写作。 口语交际的评价,应考察学生参与口语交际实践活动的态度,能 否把握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善于倾听,在交流中捕捉重要的信息, 清楚、准确、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三)选修课程的评价 1.诗歌与散文 学生的阅读积累是评价的基础,要注意考察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文 化视野。 以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趣味和欣赏个性作为评价的重点,如能 否拓展想像和联想,能否对作品的形象和意境产生感情的共鸣,能否 发现作品的丰富内蕴和深层意义,是否对作品有独到的感受和创造性 理解,是否具有批判质疑的能力等。可通过写读书报告、读书札记、 评论鉴赏文章、举行朗诵表演等具体成果考察学生的诗歌散文鉴赏水 平。 在诗歌散文评论和创作方面,既要考察学生的参与态度,也要评 价其成果的水平。 2.小说与戏剧 评价的基本要求和“诗歌与散文”大致相同。评价中还应关注学生 对作品的人物、情节、场景等的感受。 3.新闻与传记 重在评价学生是否关心国内外大事,是否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 并能准确把握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评价学生能否运用多种形式写作 简短的新闻并关注其效果反馈,能否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是否 具有良好文风;传记写作的评价应关注内容的真实,文字的生动,以 及是否给人以有益的启示。 4.语言文字应用 注意考察学生是否能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能力和方法,进行广泛 阅读和交流讨论,具有积极的运用意识和负责的态度;能否读懂语文 学科以外与自己学识相当的著作;在交流中是否能注意所掌握和运用 的材料充分而真实可信,并有针对性;语言表达是否严密而有条理, 并讲究语言艺术和实际效果。关于应用文的写作,重在评价学生是否 具有良好的文风,掌握基本的格式要求。 注意考察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的知识归纳、梳理语言文字的规则, 能否发现语言文字表达中的错误并予以纠正;是否能对语言文字的发 展变化、对语言文字应用的创新和规范化有较好的理解和认识,考察 学生对语言文字现象的敏锐性和探究兴趣,考察其能否运用一些基本 的知识和方法分析、探究语言文字问题。 5.文化论著研读 考察学生是否认真研读经典原著,对论著内容的理解和观点的把 握是否正确,能否借助注释、工具书、参考资料自主学习。注意评价 他们提问题的角度、思考的深度,还要注意考察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文 化视野。 对学生阅读经典著作所写的读书心得或小论文,以及文化专题探 究方面的成果,进行展示、比较,做出总体评价,也应兼顾学生在参 加研讨会、报告会、讲座、调查考察等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中应对学 生的探究意识、参与程度、探究方法及探究结果进行综合考虑。 三、教科书编写建议 (一)教科书编写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面向现代化、面 向世界、面向未来;贯彻国家课程改革的精神,落实《普通高中语文 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全面达到高中语文教育的各项目标。 (二)教科书编写应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充分体现时代特 点和现代意识,要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理解和尊重多 元文化,要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有助于树 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科书要适应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符合语文能力形 成和发展的规律,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助于 形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四)教科书应突出语文课程的特点,要便于指导学生自学。内 容的确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 习,掌握自学的方法,养成自学的习惯,不断提高独立学习和探究的 能力。 (五)教科书选文要具有时代性和典范性,富于文化内涵,文质 兼美,丰富多彩,难易适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眼 界。 (六)教科书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应灵活多样,避免模式化。要注 意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学习专题,有助于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七)教科书应有开放性,在合理安排课程计划和课程内容的基 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和选择的空间,也要给学生留出 选择和拓展的余地,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八)教科书要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九)必修课教科书,可以将课程内容综合设计成五个模块;也 可以按“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目标分编,供学校在教学中自 行组合成五个模块。 (十)选修课教科书,可以根据五个系列的课程目标,在每个系 列中设计若干选修模块进行编写。学校也可以选用现成的图书作教科 书。 四、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一)高中语文课程要满足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要,必须增强课 程资源意识,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 会、人文等方面的语文课程资源,应积极利用和开发。 (二)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 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 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 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 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 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三)各地区、各学校的课程资源是有差别的,各学校应该认真 分析本地和本校的资源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 资源。 (四)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语文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 还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 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 (五)学校在充分利用已有资源、逐步推动语文课程新资源生成 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学校之间资源的互补与共享。 (六)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充分发挥自 身的潜力,参与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建设,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 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 素养。 附 录: 一、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 1、关于诵读篇目的建议 关于诵读篇目提出如下建议: 先秦散文,如荀子《劝学》、庄子《逍遥游等》; 唐宋散文,如韩愈《师说》、杜牧《阿房宫赋》、苏轼《赤壁赋》 等; 《诗经》,如《氓》等; 楚辞,如《离骚》等; 唐诗,如李白《蜀道难》、杜甫《登高》、白居易《琵琶行》、李 商隐《锦瑟》等; 唐宋词,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苏轼《念奴娇》 (大江东去)、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等; 白话诗文,由教科书编者和任课教师推荐。 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课外读物包括适合高中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对此提出如 下建议: 文化经典著作,如《论语》《孟子》《庄子》等; 小说,如罗贯中《三国演义》、曹雪芹《红楼梦》、鲁迅《呐喊》、 茅盾《子夜》、巴金《家》、沈从文《边城》、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雨果《巴黎圣母院》、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狄更斯《匹克威 克外传》、列夫·托尔斯泰《复活》、海明威《老人与海》、莫泊桑短篇 小说、契诃夫短篇小说、欧·亨利短篇小说等; 诗歌散文,如郭沫若《女神》、普希金诗、泰戈尔诗、鲁迅杂文、 朱自清散文等; 剧本,如王实甫《西厢记》、曹禺《雷雨》、老舍《茶馆》、莎士 比亚《哈姆莱特》等; 语言文学理论著作,如吕叔湘《语文常谈》、朱光潜《谈美书简》、 爱克曼《歌德谈话录》等; 当代文学作品,建议教师从近年来发表的各类中外优秀作品中选 择推荐; 科学与人文方面的各类读物可由语文教师和各有关学科教师商 议推荐。 二、选修课程举例 选修课程,要根据本校的课程资源和学生的需求,按照课程目标, 逐步加以建设。 选修课的内容和实施方式,可以是多方面内容的综合,如“中国 古代诗歌散文选读”、“中外小说名作选读”,这样的课程有利于使课 内的学习扩展、延伸到课外,学生在课内学到某一作者著作的选篇, 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和进一步了解作者全部著作的愿望,课外多方搜 集,系统学习;也可以选择一本书或某一个时期、某一位作者的著作, 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多角度地阅读与探究。学生在一段时间里专注 地读好一两本书,会终身受益。 有的选修课,其内容实践性很强,可以到生活实践中学习,理论 与实践相联系。如“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 系列课程的学习,应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重大事件和社会热点问题, 注意观察生活中出现的各种语言文字现象,思考从现实中提取出来的 文化问题,积极参与本地区文化建设。 以下所列关于选修课的设想,详略不等,目的在于提供一些思路, 供建设选修课时参考。 课程举例一:唐诗选读 选读唐代不同时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重要诗歌流派和 诗人的代表作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理解作品的思想 感情内涵,了解作品的价值取向,领略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精神,认识 唐代诗歌创作的杰出成就,培养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民族自豪感。 在鉴赏的过程中要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激发浓厚的鉴赏兴趣, 充分展开联想和想像,对作品进行多元的开放性的解读,对作品的意 蕴力求有新的发现;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作品,就思想内 容或艺术特色的某一方面作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评述。 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 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创 意和构思、意境和意象、语言技巧等方面对唐诗作品进行赏析,感悟 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运用诗词格律知识鉴赏唐诗 作品。背诵一定数量的优秀唐诗作品。 可以把若干具有相同因素的唐诗组编在一起,进行专题性阅读鉴 赏。从书刊、网络等渠道搜集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和作品评论资料, 帮助阅读鉴赏;组织学生诗社等业余社团,开展专题研究活动;依托 本地自然、人文资源,围绕所读的唐诗作品组织游览、考察活动;利 用多媒体技术帮助感受和理解作品。 类似课程,如宋词选读、杜甫诗歌选读、东坡词选读等。 课程举例二:中外戏剧选读 选读、观摩若干中外戏剧(包括影视剧)的经典作品,可以是篇 幅短小的独幕剧,也可以是一部剧本的节选。了解作品所反映的历史 现象、社会生活和人生百态,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 正确理解中外戏剧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从中吸取思 想和艺术的营养,提升艺术欣赏品位,丰富精神生活。 了解中外戏剧的基础知识和相关的文化常识,了解有代表性的作 家、作品的有关情况。学习欣赏中外戏剧的基本方法,学习解读戏剧 作品,对戏剧作品具有欣赏兴趣和初步的鉴赏能力。 结合鉴赏中国古典戏剧作品,培养对传统戏曲和地方戏曲的兴 趣,领略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对感兴趣的中外戏剧作品进行专题研究或比较研究,开展戏剧评 论。组织观看传统剧目的演出,请有关专家和演员作专题讲座,帮助 理解戏剧的内容和艺术特色。举行阅读报告会、作品讨论会、戏曲演 唱会等,以形象生动的形式提高学习戏剧的效果。 课程举例三:中外小说戏剧名著精读 专选中外小说与戏剧的单部经典名著,用精读的方法进行鉴赏和 专题研讨。中国古代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 楼梦》、《儒林
本文档为【1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98223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303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41
分类:高中其他
上传时间:2010-11-10
浏览量: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