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从电影《鸦片战争》看英国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从电影《鸦片战争》看英国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举报
开通vip

从电影《鸦片战争》看英国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鼋善J 乏手中 从电影《鸦片战争》 看英国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f摘要】电影“鸦片战争》是一部极为成功的历史影片,它以其艺术性和真实性的高度结合,以电影艺术手段表达了 创作者的民族忧患意识。同时通过影片细节的体现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具有更强的历史意义和现 实价值。 【关键词】电影鸦片战争英国工业革命影响价值 由谢晋执导的历史巨片《鸦片战争》,自 首映后获得巨大成功。有人评价说,《鸦片战 争》真实地再现了鸦片战争的历史,“以其恢 复的气势,精巧的结构,深刻的主题及鲜明 的时代感,给人们留下了诸多...

从电影《鸦片战争》看英国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鼋善J 乏手中 从电影《鸦片战争》 看英国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f摘要】电影“鸦片战争》是一部极为成功的历史影片,它以其艺术性和真实性的高度结合,以电影艺术手段表达了 创作者的民族忧患意识。同时通过影片细节的体现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具有更强的历史意义和现 实价值。 【关键词】电影鸦片战争英国工业革命影响价值 由谢晋执导的历史巨片《鸦片战争》,自 首映后获得巨大成功。有人评价说,《鸦片战 争》真实地再现了鸦片战争的历史,“以其恢 复的气势,精巧的结构,深刻的主题及鲜明 的时代感,给人们留下了诸多有益的艺术启 示。”,“是谢晋创作历史上迄今最重要的成 功,是他艺术生涯的辉煌B,1-亥0”。[1】在这里, 我试图从史学思维的角度来尝试分析这部 影片的价值,并从影片反映的史实中探讨英 国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不足之处,望方 家不吝赐正。 一、电粼鸦片战争》的特点 谢晋执导的《鸦片战争》是一部极为成 功的历史影片。这部大手笔、大制作的影片, 首先是谢晋渴求的巨片意识与悲剧意识的 成功结合。作为民族悲剧,《鸦片战争》超越 具体人物的命运悲剧或性格悲剧,把锋芒指 向腐败虚弱的清王朝和贩毒侵略的英国,以 沿海军民的抗争与牺牲申张民族的正义。影 片并未一般化地停留在事件过程上,在刻画 中外各阶层人物有血有肉群像的同时,场面 气氛的渲染,叙事的历史仪式性和文化意味 方面,都做了精彩细腻的处理,林则徐、琦善 形象的塑造尤其取得了新的突破。下层人物 芸儿的设置,也并非可有可无。作为整个悲 剧世俗与人性内容的必要补充,这个角色丰 富了影片的内蕴与色泽。归结起来,它反映 了谢晋从事电影创作多年来的创作意图:通 过电影真实地再现历史,展现他的创作主 题——民族忧患意识。谢晋说,历史电影的 魅力在于真实,他认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 同时也应当是一个思想家,应当通过他的影 片对一些社会问题发言。”[2]这句话和他从 影五十多年所拍摄的一系列影片,证明了谢 晋的电影观是一种以讲述社会历史故事为 核心的电影观,他的电影是一种表现人性在 历史的激流中升腾、变异、泯灭的立体图画。 作为中国著名的电影导演,反映现实主义和 民族主义是谢晋作品的一个重大特征。“我 拍电影更多是追求美育作用,警示作用,希 望对祖国,对人类贡献美”,【3]这是谢导的 座右铭。《鸦片战争》的成功拍摄,实现了谢 导多年的夙愿,通过电影的方法表达了内心 对国家和民族的忧患意识。 再者,作为一部成功的历史影片,《鸦片 战争》通过剧作、实景拍摄、仿真复建,摹写 IB貌等环节和手段尽可能“还原”鸦片战争 那段历史往事。在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及具 体内容细节上不惜工本而求真。四位剧作家 均为对鸦片战争有多年研究的专家。他们通 盘合作,发挥各自专长,翻阅了数百万字的 史料,十一次修改电影剧本,吸收与听取了 不少历史学家的意见,保证了影片源于历史 和忠于历史的特点。 那么,鸦片战争这段历史是什么样的 呢?我们无法精确地描述那段历史的面貌。 事实上这不是太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从 这段历史的结局中探讨鸦片战争时期中国 与英国两国交往的一些事实特征,了解这场 战争为什么会有中国失败,英国获胜这样一 个结局。从历史的视角看,鸦片战争的结局 与英国工业革命是有紧密关系的。 二、电粼鸦片战争》反映的英国工业革 命对中国的影响 影片《鸦片战争黻服装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语言表达 到情节处理等方面都是精心设计而且尽可 能贴近史实的。我们不防一起来关注以下三 个细节:~个是,影片中英军所使用的武器 已不仅是冷兵器肘代的武器了,不仅有枪, 还有远程大炮、军舰。另一个是,影片中特别 陌研 l:主堇l!±士I 显示了这样的场景:我军屡攻英军舰不下时, 军民竞遍收民间马桶、妇女用的秽带载于木 筏上,选派沿海兵民组成敢死队,以轻功绝 技奋力抵抗英军,结果惨败并被船上英军嘲 笑。(事实上,战争中名将参赞大臣杨芳见到 英军炮火厉害,确出此招抵抗英军进攻,,)再 就是,影片中主要人物语言经其话语腔调、 语汇及各自的习惯表达方式,折射出了当 时中国官兵与民众的文化心态。例如,(第63 场,两广总督府正堂,林则徐审判何敬容等 不法商人)林则徐:“我命你传谕洋商,告诉颠 地等人,我天朝皇帝恩披四海,怀柔天下,因 此才恩准他们与我们通商,那么威恩当知守 法,利已不可害人。”林则徐当初曾说洋人的 刀叉比不上中国筷子那般变化无穷。当洋人 的坚船利炮在中国的土地上所向报靡,无情 的现实使他生出了对刀又的另外一番感悟: “洋人的服装虽说难看,可是他们行动方便: 刀叉虽说粗鲁,可吃饭都用兵器,这样的民 族不可小看哪!”。(第133场,紫禁城的乾清 宫。众大臣就力战或议和展开激烈争论)琦 善:“那英人的战船,为奴才生平所未见。那 战船航行在海上竞比烈马还快。那舰炮分为 上下三层,发炮时雷霆万钧。”(第140场,英 军营地,,中英双方就停战问题谈判)琦善:“不 不,我此次来不是求和而是赐和。”:“我们皇 帝看尔等尚属恭顺,特赐白银300万两,作为 舰船归国的花销”;“现在你们已是我们大皇 帝的人了,往后你们所有饮食花销,都由我 们来款待吧。”(第164场:海边驿道。同为沦落 人的琦善和林则徐相遇。琦善:“少穆,你我虽 都惨败,可你呢,虽败犹荣,或名垂千古,而 我呢,身败名裂,永背骂名”。 上述三个细节至少折射了这样的史实。 那就是:鸦片战争时期中国的落后和英国的 强大,、 万方数据 当时,中国的落后表现在三方面:第一 是封闭意识。无论是官方还是平民,都对包 括英国在内的外界没有清晰的印象和了解。 因此,才会出现在广州街上看到外国人时要 不是恐慌要不就无理围观的景象:且官方严 格规定外国人每月只有逢8日时才能上街。 正因为不了解枪炮的功能,所以才会出现用 马桶、妇女用秽带作为武器与英军对抗的笑 话。第二是自大意识,华夏秩序观念根深蒂 固。当时朝廷上下普遍认为“天朝大国,无所 不有”:满清以骑射得天下,对火器和近代军 工抱着天然的恐惧和敌视态度。例如,清军 把“雅克萨之战”中缴获的俄军扳机击发式 火绳枪样品献给康熙时,康熙竟以不得中断 前人所授的火箭长矛传统理由,仅留下二支 用作自己把玩.而令清军禁止使用此种新式 火枪。结果影响了军队的发展和战斗力的形 成,在与英军交战中武器明显处于劣势。第 三是对侵略者的善良甚至是放纵意识。事实 上,鸦片战争时期,朝廷上下,除了少数有识 之士能清醒地意识到英国侵略的来者不善, 绝大部分尤其是对朝廷政策有影响力的当 权者对外来侵略的严重后果估计是不足的, 因此防范也是不力的。归结起来。当时的中 国还是处在以华夷观念为指导的自我感觉 良好的状态。 相反,英国正逐渐地强大起来。英国之 所以强大,工业革命功不可没。我们必须注 意到这样一个重要现象:那就是,英国的工业 革命是从棉纺业开始的:在1757年英军取得 普拉西战役后90多年,即直到1849年,英国 才最终把印度沦为其殖民地。而在此期间, 英国不仅利用东印度公司继续它对印度的 征服,同时,还发动了对中国的鸦片战争。这 绝非偶然。当我们从世界贸易的角度稍加分 析,就不难发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也好,征 服印度也罢,其实根本原因不是出于军事和 政治目的,而是为了其经济的确切地说是为 了其贸易利益。在棉纺织业完成技术革命前 的中英贸易或中印贸易中,英国长期处于劣 势,而纺织品又是中国或印度对英贸易的大 宗商品。据史料分析,17世纪中叶以后,棉织 品出口在印度对英国的的比重跃居首位,并 一直保持在占总额的2/3左右:『41甚至到了 工业革命开始二、三十年后的18世纪末,印 度棉织品对英贸易仍年年出超。[5]这种状 况直到1813年及未改变。1813年,英国议会 中关于消除东印度公司独占权的咨询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中有人作证说:“直到那时,印度的棉织品和 丝织品还能以比英国制造品低5%到6%的 售价在英国市场上赚钱”。[6】这是正处于自 由资本主义上升阶段的英国难以接受的。英 国要扩大并占领市场.就必须首先摧毁印度 棉织业基础,把印度从国际纺织品市场中挤 掉。依靠东印度公司在印度获得的领事裁判 权、“双重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驻兵权、征税权等特权 以及贸易中歧视性关税的实行,印度棉织业 赖以支撑的基础很快被击跨。因为东印度公 司通过印度代理人强迫当地农民种植樱粟, 还强迫手工业者特别是织工以低于市场价 格50%自9价格把纺品卖给公司,致使印度棉 织手工业者日益破产,甚至有的织工为了避 免被强迫从事生产而把自己的拇指砍掉。印 度贸易对英优势已不复存在。18世2ff60年 代以后,印度的财富大量流入英国。据孟加 拉代理总督维里尔斯特的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1766—1768 年.印度以531万英镑输出额,仅能换得62 万英镑的英国输入额。[7]印度贸易衰落的 意义不仅使印度失去了大量财富,加剧了莫 卧儿帝国的财政、军事危机,更重要的是它 使英国增加了实力。从1757年到1815年的 五十八年问,从印度流入英国的财富约有 10'fz,英镑。[8】这些源源流入的大量财富在 英伦三岛化为资本,“使期待已久的英国资 本的原始积累有了十分充分的准备,它在英 国为一场工业和社会的革命准备了重要备 件。”[9]大大促进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进 程。英国摧毁印度棉织业的手段给中国带来 的影响是灾难性的,因为在印度种植收获的 鸦片,英国主要是销往中国,引发了中国的禁 烟运动,最终导致了战争的爆发.鸦片战争只 是英国扫清其贸易障碍的手段之一。 三、电粼鸦片战争》的历史和现实价值 从艺术价值来看,影片《鸦片战争》获得 巨大的成功,获得1997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国 际电影节“美洲特别大奖”和中国第七届电 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等五项大奖。就个人 价值而言,《鸦片战争》的成功拍摄也是谢晋 导演电影生涯的重要里程碑。 但是《鸦片战争》的价值远不止如此。从 国民教育或者说从精神文明建设乃至提高 中国国家的软实力的角度看,影片《鸦片战 争》的政治意义和历史现实意义更为深远。 因为,《鸦片战争》的拍摄,既是一次艺术行 为,更是一次政治事件。从1995年3月10日, 谢晋在全国政协八届三次会议上作题为《迎 接香港回归的巨大艺术工程》的发言、宣布 即将拍摄《鸦片战争》时起,最高领导人的关 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会、庞大的创作班 子、巨额的投资、民间集资的运作方式新闻 媒体的大力炒作,更加上1997年中国恢复对 陌订 l:£兰l赶士I 香港行使主权的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共同 构成了当年度中国社会一个最令人关注的 电影现象和文化现象。 再者谢晋导演成功拍摄《鸦片战争》,从 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在实现他的艺术理想,谢 晋在谈到自己的艺术理想时说:“电影说到底 是一个大众化的娱乐品,而且要跟时代能够 结合。”这句话意味深长。1996年1月24日,江 泽民同志在中共中央召开全国宣传思想工 作会议上做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的宣 传思想工作,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 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断培养和造就一代 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 会主义新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伟大事业中发挥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 持作用。[10]在我国日益融入国际社会经济 文化的广泛交流与合作过程中,影片《鸦片 战争》无疑是顺应时代潮流又忠于历史的一 部优秀作品。它所激发的爱国情感和身为中 国国民应该具备的忧患意识,是我们目前开 展全民素质教育及荣辱观教育工作中所应 大力倡导的。 参考文献: 【1】朱晶:“谢器电影的悲剧意识”,《电影艺术》,199帅1 [2】(法)JacquesAument&michelMarte《当 代电影分析方法论》,台湾远流出版社,1997年4 月版,第50页)。 【3](参见:陈晓云: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0—3,“沉 沦与救赎(下)——谢晋电影的主题阐释。或:陈犀 禾:最后一个大师~论谢晋电影的政治意识.女 性形象和叙事风格。(当代电影2004—01J) [4】ChaudhUmiK.N,The丁rad{ng WorIdofAslaaNdEngllShEastIndla Company,(t660—1760).(《英国东印度公司和亚 洲的贸易世界(1660~1760)狮,London,1978,P. 547-548 【5】龚小夏“印度对华棉纱输出及其工厂棉纺织 业的早期发展”,《南业研究》,1987年第2期,或 .见《印度概况》,(印度大使馆赠,1951—1953年编 写,)第47页。 [6]H.H.Wilson:HistoryofBritishIndia(卷一), 第385页,转引自彭树智:“1857年印度反英起义 前夜的社会经济和阶级关系”,《蘸北大学学报》, 1957年第3期。 [7][8】【9】郑家罄、何芳Jl《世界历史·近代娅非拉 部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53页.第 154页,第155页。 [10】江泽民:“宣传思想工作战线的主要任务”, 《江泽民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 第一版,第497页。 作者简介:翠罪柏。女,(1965一),壮族.广西百色 市田阳县人。现为百色学院讲师、历史文化与旅 游系党总支书记。主要研究方向是英国史、民俗 礼仪。 万方数据 从电影《鸦片战争》看英国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作者: 覃翠柏 作者单位: 百色学院 刊名: 电影评介 英文刊名: MOVIE REVIEW 年,卷(期): 2006,""(19) 被引用次数: 0次 参考文献(11条) 1.朱晶 谢晋电影的悲剧意识 1999 2.Jacques Aument.michel Marte 当代电影分析方法论 1997 3.陈晓云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04 4.Chaudhuri K N 查看详情 1760 5.英国东印度公司和亚洲的贸易世界(1660-1760) 1978 6.龚小夏 印度对华棉纱输出及其工厂棉纺织业的早期发展 1987(02) 7.印度概况 1953 8.H H Wilson History of BritishIndia 9.彭树智 1857年印度反英起义前夜的社会经济和阶级关系 1957(03) 10.郑家罄.何芳川 世界历史·近代亚非拉部分 1990 11.江泽民 宣传思想工作战线的主要任务 2006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魏江月 前进,百年后的我们——《鸦片战争》观后感 -广东教育(职教版)2009,""(8) 看完电影<鸦片战争>,我默默地行走在人群中. 同学问我为什么不说话.我回答"不想说". 不想说,不想说那些从走私鸦片中牟利的小人.他们只着眼于一已私利,暗中破坏禁烟运动,对倡导禁烟的大臣破口大骂……想起他们,我只觉得胸口堵得慌 . 2.学位论文 宋晓婷 中国主旋律电影叙事研究(1987-2006) 2007 “主旋律”在音乐上,是指乐曲中表现一个完整或相对完整的音乐思想,具有显著特征的、并处于重要地位的旋律。由于意识形态可以直接或间接 地影响一个国家总的文化走向,主旋律电影在整个中国电影格局中的地位也是至关重要的。从1987年3月“主旋律”的正式被提出,1988年首部主旋律电 影——《巍巍昆仑》问世到今天主旋律电影在与好莱坞大片以及娱乐片的竞争中表现出的明显劣势,很明显主旋律电影已经不能再依赖国家的“大锅饭 ”。再加上电影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无疑将主旋律电影推入了一个更严峻的情势之中。 类似于神话在叙事基本方面存在的惊人的相似,在众多的主旋律电影作品中同样也具有一个普遍近似的表层结构和基本相近的深层结构。在中国 ,作为走在类型化道路上的一个电影种类,主旋律电影已经初步具有了比较模式化的叙事体系和视听形象。但是不同于神话具有极其稳定的叙事结构特 征,主旋律电影更容易受到政治、经济、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以一管窥全豹,在深受“文以载道”思想影响的中国,从主旋律电影叙事的既成模式和新 出现的趋势和特征当中可以看出整个时代叙事的传承和变迁。 从1988年的《巍巍昆仑》、1989年的《开国大典》、《百色起义》、1990年的《焦裕禄》、1991年的《开天辟地》、《周恩来》、1995年的《孔繁 森》、1999年的《国歌》、《我的1919》、《横空出世》、《紧急迫降》到2004年的《张思德》和2005年的《太行山上》,主旋律电影的表现题材还是 比较广阔的。根据主旋律电影的表现题材的大致分类,本文主要分为三大部分来论述。 第一部分以《开国大典》、《我的1919》、《鸦片战争》、《大决战》、《我的长征》等影片为例,对1987年以来的革命历史片进行回顾和梳理 ,通过影像运用、景别选择、听觉元素的选择、叙事视点的选择和运用等多方面对影片叙事进行解读,旨在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其叙事的总体特征以及现阶段叙事方面 存在的一些不足和缺陷。本文认为,革命历史片的发展包含了一个由单一限制性叙事视点向全知、全局性非限制性叙事视点的转化过程,尽量将影像化 历史解读为实在的历史,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单一、平面的“教科书”式书写,取得了“教科书”无法比拟的意识形态效果。但是鉴于政治和商业的双重 标准,革命历史片的叙事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叙事视点的集体化、叙事语言的成规化和其叙事与观众接受心理之间存在偏差三个方面。 第二部分以《周恩来》、《邓小平》、《邓小平·1928》等影片为例对伟人传记片的叙事进行分析,重点突出其在新的历史文化环境中的一些新的 变化。本文认为1987年以来伟人传记片的突出变化是生命视点的加入,正是这个变化将伟人还原为历史中的个体生命,使得宏观的历史体验与微观的生 命体验相融合,从而具备更大的情感张力。另外关于伟人生活的细节化、私人化叙事更加表现出恢宏与细腻的融合。在影像风格的选择上,纪实风格仍 然是主流,但镜头节奏较之革命历史片趋缓,更追求一种感伤风格,以期主流意识形态在影片中得到潜在化、情感化的表达,从而实现对现实意识形态 建构的支持和依赖。 第三部分以《冲出亚马逊》、《张思德》、《孔繁森》、《任长霞》、《离开雷锋的日子》等影片为例,分析当代英雄片中英雄叙事模式的变迁。 本文认为当代英雄片中的英雄形象的塑造开始出现了以《冲出亚马逊》和《张思德》为代表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走向。其他题材当代英雄片的叙事视点也 较早期同类影片有了显著变化,即“政治泛情化”和“意识形态潜在化”。这部分影片另一个特点是对英雄牺牲的侧重,而这其中可以看出当代英雄片 叙事的一个比较普遍的叙事策略,就是用主人公的牺牲来取得叙事结构中对立力量的一种平衡。只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主导意识形态希望通过电影传 达自身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主旋律影片的商业化、类型化最终只能是一种改良之计。 3.期刊论文 李彬 电影美术创作的艺术积累及文化底蕴——访电影美术师邵瑞刚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3,""(2) 邵瑞刚,中国电影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68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任北京电影制片厂一级美术师。主要作品及获奖情况:《村 路带我回家》获第九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奖;《大明宫词》获第二十一届全国电视飞天奖最佳美术奖;《鸦片战争》获第六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最 佳美术提名奖。... 4.期刊论文 方芳 电影《大地》中"中国民众形象"的成因 -电影文学2010,""(5) 20世纪30年代,美国作家赛珍珠的小说作品<大地>和由其改编的同名电影不仅引起西方社会的强烈反响,还改变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在西方流行的反 面中国民众形象.本文讨论了电影<大地>中所表现的中国民众形象,并从电影与原著的异同出发,分析了美国大众对中国民众产生新认识的历史、社会和文 化原因. 5.学位论文 陈洪杰 中国近代科普教育:社团、场馆和技术 2006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科学”逐渐成为中国人民的群体性追求。然而,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发动是被迫的,科学在中国近代前进的每一步都是动 力与阻力并存,充满了挣扎和奋斗。这种情况在科学教育领域带来的结果就是,中国近代的科学教育在思想上流派纷呈,且与近代其他的种种教育思潮 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科学教育的落实和推动上也表现出主体的多元和手段的多样化。本论文关注的就是中国近代科学教育在民众科普层面的落实 和推进情况。 论文以近代的科学技术社团、公共教育场馆以及新兴教育技术为研究对象,探讨近代社团、场馆和技术的科普功能,从这三个方面构建近代科普的 历史图景。论文主要由五部分构成。 引言部分简要论述了选题的理由,界定了基本概念,回顾了已有研究,确定了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确认了中国近代科学社团产生的时代背景,描绘了清末戊戌变法之前和之后,及民国时期的科学社团的总体发展情况,分析了不同时期科学 社团的整体特征。同时,以浏阳算学社、中华学艺社和中国科学化运动协会为例介绍了中国近代科学社团的科普活动。 第二章分别梳理了图书馆、博物馆、民众教育馆和科学馆的产生及发展的概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这些公共场馆的科普功能。其中,图书馆、博 物馆和民众教育馆的科普功能只是其附带的,同一类别中的不同场馆对科普的重视有天壤之别,而科学馆设立的宗旨就是为了“普及民众科学知识”、 “推行通俗科学教育”,是专门的民众科普机构。 第三章介绍电影技术和播音技术在科普领域的运用。由于民国时期电影、播音技术和科普的结合才刚刚起步,因此这一部分把电影科普和播音科普 置于教育电影和教育播音的整体发展中加以描述。 结语部分简要回顾了近代的科普历史,对“科学教育怎样才能深入民众”等问题作了反思。 6.期刊论文 姚斌.YAO Bin 电影《大地》与"中国形象"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4) 鸦片战争以降,美国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逐渐恶化.然而,20世纪30年代,"中国形象"却产生了重大转变.在此转变过程中,美国作家赛珍珠的小说作 品<大地>及由其改编的同名电影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分析电影<大地>中所体现的正面为主的"中国形象",以及这一积极形象背后的历史、社会成因. 7.期刊论文 孙金玲.周国柱 从《鸦片战争》看爱国主义的荣辱观 -电影评介2006,""(13) 重看谢晋执导的历史影片<鸦片战争>,深深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外国列强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为荣,也深深以投降派妥协误国的行为为耻.鸦片战争前 后,正是中国社会由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急剧转化的时期,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严禁鸦片还是吸食鸦片、反抗侵略还是妥协 投降、进步兴国还是昏庸误国就成为这一时期爱国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 8.期刊论文 顾育豹 江泽民同志情系电影人纪实 -教育艺术2006,""(12) 在举国学习<江泽民文选>的热潮中,我国电影工作者难忘江泽民同志对他们的亲切关怀. 1995年初,著名电影导演谢晋的一个非同寻常的艺术构思惊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同年2月17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南海约见谢晋,亲切地说:"拍<鸦片战争>这 部影片很有意义,要抓紧时间拍出来." 9.期刊论文 胡永胜.Hu Yong-sheng 欧洲新艺术运动对中国城市景观的影响 -电影评介2010,""(5) 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近代城市建筑景观受到西方建筑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一方面是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的继续,一方面是西方外来建筑文化 的传播,这两种建筑活动的互相碰撞、融合,就构成了中国近代建筑艺术和城市景观的发展主线. 10.期刊论文 罗艺军.Luo Yijun 中国电影理论面对新世纪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2,""(4) 迄今为止的中国电影史,基本上属于20世纪的历史.这个我们刚刚告别的世纪,真可谓"四海翻腾云海怒,五洲震荡风雷急."在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上 ,20世纪是个特别重要,特别曲折、坎坷而又特别丰富多彩的世纪.古老的华夏文明,一个基本上独立于其它人类文明的文明体系,在人类文明史的许多个世 纪中,曾经领先于世界其它文明.然而在近几个世纪,华夏文明趋于停滞和衰落.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封建主义的中国与资本主义的西方文明数度交手 ,屡战屡败.中国的仁人志士被迫睁开眼睛看世界,痛苦地意识到要振兴中华,只有向西方学习,这是历史的必由之路.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dypj200619014.aspx 授权使用:漳州师范学院(zzsfxy),授权号:da640b49-389a-45ed-bd2a-9e2c014ac277 下载时间:2010年11月12日
本文档为【从电影《鸦片战争》看英国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62381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358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4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0-11-13
浏览量: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