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举报
开通vip

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江苏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修订稿) 江苏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修订稿) 发布时间:2010-4-15 18:41:27 《江苏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根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了四个必修模块和两个选修模块的教学要求。 本学科教学要求采用表格形式表述,由内容目标、学习要求、教学建议三部分组成。 “内容目标”采用《课程标准》的表述,展示相关部分教学内容的课标依据。 “学习要求”提出了学生学习相关部分内容所应达到的要求,行为主体是学生...

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江苏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教学要求(修订稿) 江苏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修订稿) 发布时间:2010-4-15 18:41:27 《江苏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根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了四个必修模块和两个选修模块的教学要求。 本学科教学要求采用表格形式表述,由内容目标、学习要求、教学建议三部分组成。 “内容目标”采用《课程标准》的表述,展示相关部分教学内容的课标依据。 “学习要求”提出了学生学习相关部分内容所应达到的要求,行为主体是学生。 “教学建议”对教师教学相关部分内容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落实课标中相关的活动建议;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课程目标方面的建议;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建议等。行为主体是教师。 本学科“学习要求”涉及或与之相当、相关的行为动词有:      了解所学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知识的行为动词:了解、说出、知道、辨认、识别、列举、描绘、引述、复述等。      理解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常识等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行为动词:懂得、理解、明确、解释、阐释、说明、归纳、概述、推断、整理、赏析、感悟、体察等。       应用历史的、辩证的、阶级的观点和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的经济现象、政治现象、文化现象等,认识事物的本质以及综合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行为动词:运用、应用、分析、解析、剖析、评析、评议、评述、评价、比较、综合、探寻、设计、坚持、树立、实践等。   必  修 思想政治1  (经济生活)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帮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知道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认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经济现象,获得参与现代经济生活的必要知识和技能,理解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珍惜诚信的价值,增强法律意识,培养进取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 一、生活与消费 内容目标 学 习 要 求 教学建议 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解释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   1.了解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2.理解货币的概念、本质、基本职能。 3.了解纸币的含义、发行规律。 4.了解货币流通公式和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的含义及表现。 5.了解信用卡的功能。 6.了解外汇和汇率的含义。 7.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1.以金银、纸币、账面结算为例,归纳出货币的基本职能。 2.演示使用支票、信用卡、外汇的情景。 3.通过事例描述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的情景。 4.讨论“金钱万能”吗?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归纳影响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评述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1.理解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2.理解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3.理解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4.理解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5.理解商品价格变化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 6. 运用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分析相关经济现象。   1.讨论“货真价实”、“物美价廉”、“物以稀为贵”的涵义。 2.本课内容较多,难度较大,建议教学要精选事例,深入浅出地解析问题。 3.注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平等意识和尊重劳动的品质。 描述几种消费心理;比较消费行为的差异;辨析消费观念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了解收入水平、物价水平等因素对消费会产生影响。 2.理解恩格尔系数的变化反映了消费结构的变化。 3.了解不同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 4.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     1.收集广告词,分析广告对人们消费心理的影响。 2.通过对某些消费行为的分析,引导学生树立 “量入为出、理性选择、转变观念”的消费意识。 3.联系消费观念的变化和冲突,讨论“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意义”。 4.联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           二、生产、劳动与经营 内容目标 学 习 要 求 教学建议 列举实例,阐释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1.理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2.了解我国现阶段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 3.了解我国现阶段几种所有制形式 4.了解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5.理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1.汇集事例了解各种所有制经济存在的形式和特征,并讨论其作用。 2.用实例说明基本经济制度适合我国国情。 识别公司的不同类型,描述公司的经营表现与发展状况,阐述锐意进取、诚实守信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价值。 评析劳动者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案例;列举几种就业途径和创业方式;树立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积极创业的观念,确立正确的择业观。   1.了解企业的含义 2.了解公司的含义及形式。 3.理解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4.了解劳动的意义和就业的作用。 5.了解我国的就业形势。 6.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7.了解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和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途径。 1.收集企业锐意进取、诚实守信的案例,帮助学生树立诚实守信的价值观。 2.讨论“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的现象,认同“行行出状元”的价值取向。 3.采集就业信息,调查市场需求,了解各种就业途径和创业方式。 解析银行存贷行为,比较商业保险、债券、股票的异同,解释利润、利息、股息等回报形式,说明不同的投资行为。        1.了解我国主要的储蓄机构和储蓄种类。   2.了解利息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3.了解我国的商业银行及主要业务。   4.比较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几种家庭投资理财方式的异同。 1.计算:银行贷款与储蓄利率。 2.调查不同的投资(购买保险、债券、股票)行为,使学生明确投资都是追求价值的增值,都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培养风险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3.制订一项家庭投资理财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     三、收入与分配 内容目标 学 习 要 求 教学建议 阐释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解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1.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要求以及其它分配方式。   2.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3. 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4. 理解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意义及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 1.讨论:不论什么要素参与分配,是否都应该得到等量的报酬? 2.模仿:为一家公司设计合理的分配方案。   评议一个由政府财政承担的工程项目,说明政府的财政支出对大众生活、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分析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重要税种;知道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了解财政的含义。    2.了解财政收入的含义、来源及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3.了解财政支出的含义和种类。    4.了解财政收支关系的三种情况。    5.理解我国财政的作用。    6.了解税收的含义。 7.了解税收的基本特征。    8.了解增值税、个人所得税。    9.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0.了解违反税法的几种现象。 1.评议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的特大型建设项目,或影响公众日常生活的公共设施。 2.搜集近年来人大公布的财政收支材料,了解财政政策对经济、人民生活的影响。 3.讨论征收个人所得税对调节收入的作用。 4.调查、了解社区内人们的纳税情况,引导学生树立依法纳税意识。   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内容目标 学 习 要 求 教学建议 阐释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分析用法律和道德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市场秩序的重要性,阐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 解析政府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发挥作用的典型事例,说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      1.了解市场经济的含义。    2.理解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3.理解规范市场秩序的意义和措施。    4.理解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5.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6.理解我国宏观调控的含义、目标和手段。    7.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   1.讨论:经济生活中制定和遵守规则有什么好处?信用在经济生活中有什么意义? 2.分析国家在宏观调控方面的典型事例,说明加强和改善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性。   描绘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阐明科学发展观的涵义;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1.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方面的新要求。    2.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必要性。    3.分析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措施。   1.展示家乡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责任感。 2.调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进程对人们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的影响。 3.通过典型事例,揭示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危害,促进学生树立科学发展观。 评述遵循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典型案例,感受经济全球化进程,明确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1.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及影响。 2.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基本原则。    3.了解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措施。 4.理解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1.搜集应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典型案例,讨论如何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2.了解我国目前自主品牌及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情况,讨论自主创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3.本课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引导学生明确在对外开放过程中自尊、自强、自信、自立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2  (政治生活)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帮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懂得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了解公民在政治生活中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意义、途径和方式;理解国际竞争与合作对于我国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增强公民意识和国家观念,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一、公民的政治生活 内容目标 学 习 要 求 教学建议 引述宪法对公民政治权利和义务的有关规定,说明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 1.了解国家的含义及根本属性。 2.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及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3.理解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4.理解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5.理解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6.说明公民应依法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 1.引导学生树立国家观念,做到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2.组织学生从各种媒体的报道中,从对所在社区的考察中,收集公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的相关资料。 3.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政治生活现象,帮助他们树立主人翁责任感,增强权利意识与义务意识。 评述具体事例,比较不同选举方式的特点;表达公民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权利的正确态度。 列举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渠道和方式,体会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责任和价值。 列举当前公民参与决策的民主形式;对照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有关制度和法规,理解公民行使民主决策与管理权利的途径和方式。 1.了解不同选举方式的特点。 2.了解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和意义。 3.了解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的性质、作用及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 4.了解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的渠道和方式。 5.分析正确行使公民监督权的要求。   1.针对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竞选的规则,评价、比较、权衡其利弊。 2.组织课堂即兴演讲:让学生以“假如我是候选人”或“我这一票投给谁”为题,发表各自的见解。 3.布置学生课前收看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或当地反映舆论监督的影视节目,在课上交流感受。 4.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调查本社区生活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共同关注的问题,形成一项改进社区管理的建议并举行模拟听证会,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政治生活的态度,关注社会公共生活和公共管理。   二、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内容目标 学 习 要 求 教学建议 列举生活中的事例,评议政府履行职责的表现;说明政府部门和公职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1.理解我国政府的性质和基本职能。 2.理解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宗旨。 3.了解我国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的途径。 1.引导学生在正确处理公民个人和政府的关系中增强公民意识,提高政治素养。 2.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评析本地政府行使的各项职权。 3.通过课堂演示,让学生体会到公民在生活中如何依法寻求国家机关帮助。 评价一项加强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的改革措施,说明政府的权力不能滥用,行使权力要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1.了解政府依法行政的含义和意义。 2.了解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3.了解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1.组织学生撰写小论文:针对决策、执行和监督等环节,选择政务公开、质询、民主评议等措施,阐明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2.观察分析一些地方政府实施的“阳光工程”。   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内容目标 学 习 要 求 教学建议 引述宪法规定,明确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了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职权。 2.了解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 3.了解我国的国体和政体及其相互关系。 4.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和基本内容。 5.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6.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1.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人民代表是如何代表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 2.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撰文:“假如我是人大代表”。内容涉及人大代表的产生及职责,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人民民主的真实性、广泛性。   阐释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阐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理解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深远意义。     1.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2.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了解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含义。 4.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 5.了解我国民主党派的性质、地位。 6.理解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其优越性。 7.了解人民政协的性质和职能。 1.汇集历史和现实资料印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结合历史和现实资料,说明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表现。 3.采用多种活动方式,发掘本地资源,讲述当代共产党人实践“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事例。   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了解我国的基本宗教政策。   1.了解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了解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新型民族关系。 3.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基本原则及其相互关系。 4.珍惜、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5.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民族自治机关及其自治权。 6.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坚实基础和优越性。 7.了解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内容。   1.结合我国民族互助实例,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2.结合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取得的成就,说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3.引导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弘扬科学精神。 概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理解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综合有关资料和事例说明: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四、当代国际社会 内容目标 学 习 要 求 教学建议 知道国际社会由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构成;确认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说明我国在国际社会中是负责任的国家。 评述国家之间合作、竞争与冲突的实例,印证国家利益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说明我国在国际关系中必须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1.了解国际社会的构成。 2.了解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基本权利和义务。 3.了解联合国的宗旨、原则和作用。 4.了解我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作用。 5.了解国际关系的内容和形式。 6.理解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7.说明在国际关系中,我国必须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1.以具体的国家为例,说明人口、领土、政权、主权是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 2.搜集当今世界影响较大的国际组织的活动资料,分析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3.演示我国在联合国的作用,说明我国在国际社会中是负责任的国家。 4.以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俄关系、中欧关系发展变化为例,说明在影响国际关系的各种因素中,国家利益是最重要的。 5.以“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维护自己国家利益”为主题,举办一次演讲或讲座。引导学生树立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引述有关资料,表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展示世界多极化趋势和国际竞争的特点;阐明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了解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的表现。 3.了解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4.理解我国的外交政策的决定性因素。 5.理解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1.搜集有关事例,说明当今国际社会中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恐怖主义的危害性。 2.结合当代国际竞争的形势,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 3.展示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引导学生理解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思想政治3 (文化生活)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帮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认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懂得文化传承、文化交融和文化创新的意义,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正确对待各种文化现象,辨识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一、文化与生活 内容目标 学 习 要 求 教学建议 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1.了解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关系。 3.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1.通过资料演示不同的文化生活,展现文化在精神生活中的印记和价值。 2.分析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实例,认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及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影响。 赏析优秀文化产品,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的意义,确信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1.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 2.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3.了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4.理解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塑造人生的意义与作用。 1.以“网吧文化的两面性”为主题组织辩论,分析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及特点。 2.请学生推荐对自己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活动、文艺形式并说明理由。 3.赏析优秀文化产品,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塑造人生的作用。         二、文化传承与创新   内容目标 学 习 要 求 教学建议 赏析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展现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树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观念。 列举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评估它们各自的特点;理解传媒技术的进步对文化传承具有深刻的影响。 1.了解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及其价值。 2.理解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和原则。 3.了解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 4.了解传媒技术的进步对文化传播的影响。 5.了解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1.演示有关资料,展现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2.以“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为主题组织讨论,说明文化多样性是文化魅力之所在,尊重文化多样性是文化繁荣的前提,帮助学生树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观念。 3.组织学生讨论“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传播的影响”。 4.通过古今中外文化交流的实例,说明文化在交流中传播,鼓励学生勇于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理解教育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对文化传承具有深刻的影响。 1.了解传统文化的继承性、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2.理解继承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4.理解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1.展示社会生活中我国建筑、艺术、服饰等风格和形式变迁的有关材料,感受文化的继承性以及传统与现代结合之美。 2.组织学生讨论如何看待传统习俗的价值。 3.从古籍文献中摘录一些至今仍被频繁引用的传统道德格言,讨论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在今天的作用。   汇集实例,印证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绵延不断的重要根源,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评析国际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阐明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也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1.了解文化发展的实质。 2.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根本途径。 3.理解文化创新的作用。 4.理解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1.列举西方文艺复兴的作品、近代世界经典名著、前苏联著名作家和我国“新文化运动”中的作品等,说明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关系。 2.运用实例,说明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期交融,对现代文明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3.通过讨论、辩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民族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克服文化“守旧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三、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内容目标 学 习 要 求 教学建议 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1.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了解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 3.了解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1.通过有关资料,展现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辉煌历程,认识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的意义和途径。 2.通过我国不同地区、民族各具特色的文化样式等有关材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的区域特征,认识其反映的各自历史、地缘因素。   归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   1.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3.了解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 4.理解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 1.通过具体事例,归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说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结晶。 2.通过具体实例或讨论,说明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特点和伟大力量。                         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内容目标 学 习 要 求 教学建议 辨析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表现,把握大众文化的丰富内涵,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了解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对我们文化生活的影响。 2.了解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引导的必要性。 3.了解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4.分析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危害,提高文化鉴别能力。 1.通过具体材料展示大众传媒与文化生产、文化消费的发展态势,分析其对人们文化生活的影响。 2.辩论流行文化作品和经典文化作品的价值,认识所倡导的大众文化的丰富内涵。 3.列举各种负面的文化现象,如宣扬暴力、色情、颓废思想、伪科学,以及封建文化的各种表现等,提高文化鉴别能力。   列举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事例,说明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解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1.了解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的内涵。 2.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3.了解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4.了解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的重要性。 5.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1.通过学生身边的具体事例,说明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2.通过调查、走访、搜集资料等方式,了解本地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情况,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   引述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评析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说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1.了解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2.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 3.理解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 列举、讨论日常生活中道德冲突的具体事例,说明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对作出正确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的重要意义。   思想政治4 (生活与哲学)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发展,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能够在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树立和追求崇高的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内容目标 学 习 要 求 教学建议 思考日常生活富有哲理的事例,感悟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能够开启人的智慧。 1.了解哲学的含义。 2.理解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富有哲理的事例,使学生感悟哲学并不神秘,哲学能给人智慧、使人聪明,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 2.通过实例说明具体科学是如何推动哲学发展的。 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 1.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 2.理解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3.了解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1.通过介绍古今中外著名思想家的言论,使学生感受到不同的哲学思想的存在。 2.通过汇集资料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哲学的基本问题与生活息息相关。   分析实例,说明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认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2.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1.列举历史上的实例,使学生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认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列举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典型事例,使学生感受到,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时代的产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理论。         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内容目标 学 习 要 求 教学建议 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2.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3.理解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4.理解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5.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1.通过事例分析,引导学生从中得出物质世界和规律都是客观存在的结论。 2.引导学生从社会物质生产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来解释世界,认识社会发展规律。 3.引导学生懂得,在探究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阐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意义。 解析客观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掌握的事例,印证人们在尊重客观的基础上,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把握客观规律。 1.理解意识的本质。 2.理解物质是本原的,物质决定意识。 3.理解意识的作用。 4.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5.理解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       1.列举事例说明: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以“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行的”为题组织讨论。包括精神状态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精神状态与发挥潜能的关系,主观努力与客观条件、客观规律的关系。   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揭示实践在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1.理解实践的含义和特点。    2.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理解真理的含义,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和有条件性。    4.理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5.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 1.列举当前尚未破解的自然之迷和新出现的社会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2.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懂得:追求真理的信念与坚持实践标准相统一,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 3.指导学生阅读毛泽东的《实践论》。     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内容目标 学 习 要 求 教学建议 观察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领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解析事物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尝试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工作。    1.了解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2.理解联系的含义。   3.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及其指导意义。   4.理解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1.列举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实例,如生物链的存在,病毒的出现与人口密度、生活习惯、环境之间的关系,说明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2.策划一个项目,如学习中的课程组合、经济生活中的资源配置,用系统优化的观点和方法制定实施方案,并说明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道理。 剖析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的实例,领会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了解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总特征。    2.了解发展的普遍性。    3.理解发展的实质。    4.分析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5.理解量变、质变的含义。    6.运用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指导现实生活。 1.列举实例说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永恒发展的。 2.正确把握发展的实质,注意发展和运动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针对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阐述可持续发展的哲学依据。 4.用事实说明,注重量的积累及抓住机遇促成飞跃的重要性。   运用生活中的事例,说明事物自身“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理解矛盾分析方法的普遍意义,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解决问题抓住主要矛盾。    1.了解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2.理解矛盾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3.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及其指导意义。    4.理解矛盾的特殊性。 5.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7.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    8.理解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    9.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1.讨论分析生活中的实例,理解两点论、重点论、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矛盾分析方法的普遍意义。 2.概括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3.指导学生阅读毛泽东的《矛盾论》。     列举多方面的创新表现和成果,辩证地说明批判性思维在创新过程中的作用,阐释解放思想的重要意义。 1.理解辩证否定的含义及实质。    2.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3.了解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4.了解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1.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说明迷信权威的危害和独立思考的价值。 2.收集以批判性思维获得创新成果的事例。 3.讨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辩证关系,及其对开拓创新的意义。   四、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内容目标 学 习 要 求 教学建议 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2.了解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3、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4、理解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5.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6.了解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7.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8.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历史的主体等问题是正确认识和把握人生、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的前提,在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联系人类发展的历史,理解教材中这些基本观点。 2.联系实际,使学生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和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从而认识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3.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实例,说明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正确性。 识别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表现,说明价值判断的意义,理解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 剖析生活实例,说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时间、地点、条件不同,会形成不同的价值判断;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剖析价值冲突的实例;体验价值比较、鉴别、选择的过程;认同人民的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阐明生活的意义,理解只有对社会做出贡献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    1.了解哲学意义上的价值。    2.理解人的价值的内涵与评价。    3.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4.理解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5.坚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1.在本课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要求。尤其要注意剖析价值冲突的实例,让学生体验价值比较、鉴别、选择的过程,使学生认同人民的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可选择开展以下活动: 社会调查:了解不同的人对某项改革措施的不同反映,用哲学观点探讨其原因。 讨论:(1)选择解决某项公共问题的不同方案,应遵循的价值准则,可采取的策略和方法。(2)人类由“征服自然”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由“片面追求GDP增长”到“追求绿色GDP”说明了什么。 演讲:面对人生旅途中挫折与成功、曲折与前进、机遇与挑战的选择。     选  修 思想政治(选修2:经济学常识)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经济学面对的问题、研究的任务有所不同,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以近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脉络为线索,结合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有选择地了解一些关于市场经济的理论与观点,评析这些理论建树对当时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有助于初步认识什么是经济学,把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精髓,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过程,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一、古典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 内 容 目 标 学 习 要 求 教 学 建 议 简述斯密所处时代市场经济发展的特点,阐释 “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1.了解斯密的劳动价值论。 2.理解斯密关于市场作用与自由放任的基本观点。 3.了解斯密的自由贸易与绝对成本学说。 1.收集有关历史资料,了解斯密和李嘉图的经济学说的历史背景。 2.选择两位有世界影响的经济学家,从个人经历、所处时代、主要贡献等方面进行比较。 简述李嘉图有关国际贸易中“比较成本”的理论观点。   1.了解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 2.了解李嘉图的收入分配理论。 3.理解李嘉图的自由贸易与比较成本学说。 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 内 容 目 标 学 习 要 求 教 学 建 议 简述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主要过程,了解马克思创立政治经济学的重大贡献。     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过程及诞生标志。 1.以“马克思被西方媒体评选为千年思想家”为题,收集相关资料,制作一期纪念板报或展板。 2.根据价值规律理论,搜集和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有关实例,感悟“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理解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重大意义。   1.了解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含义及意义。 2.分析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主要作用。 3.理解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重要意义。 4.理解剩余价值的含义和生产。 5.了解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在生产过程中获得剩余价值的主要方法。 6.理解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7.了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及其周期性爆发的物质基础。   三、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 内 容 目 标 学 习 要 求 教 学 建 议 运用“罗斯福新政”在经济活动方面的重要实例,解释“凯恩斯革命”的涵义。   1.了解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2.理解凯恩斯革命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1.针对一个有重大影响的经济事件,共同收集、整理各方面资料和评论,就其发生的缘由,归纳几条见解。 2.选择市场经济的不同模式,收集有关资料,分析它们各自的特点,阐述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启示。 了解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模式。   1.了解新自由主义的基本主张。 2.理解三种典型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 3.理解西方现代市场经济模式的基本点。 四、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 内 容 目 标 学 习 要 求 教 学 建 议 了解列宁提出的“新经济政策”,阐释列宁对社会主义与市场关系的有关论述。   1.了解列宁提出的“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 2.理解列宁对市场与社会主义关系的主要观点。 1.收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有关材料,感悟《论十大关系》提出这些政策的重要意义。 2.以“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为题,邀请有关专家,举办一场讲座。 联系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实践,理解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主要观点。   1.了解《论十大关系》的历史背景。 2.理解《论十大关系》关于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观点。   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 内 容 目 标 学 习 要 求 教 学 建 议 阐释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创新及其意义。   1.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经济体制的基本特点和弊端。 2.了解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认识过程。 3.理解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创新及其意义。 确定一个当前生活中常见的经济现象,看经济学家是怎样解释或说明它的,尝试运用一些经济词汇或术语,进行一次讨论。 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历程。 理解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意义。   1.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2.理解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3.理解当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         思想政治(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从我国国情出发,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这是我国政治建设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维护世界多样性和发展模式多样化,提倡各种文明、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彼此尊重,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这是我国发展对外关系的明确主张。因此,着眼于“三个面向”,较为具体地了解西方主要国家的特点和问题,进一步明确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知道几个在国际社会中有重要影响的国际组织,有助于培养世界眼光和国家观念。 一、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 内 容 目 标 学 习 要 求 教 学 建 议 比较专制政体与民主政体的区别,说明政体与国体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理解国家管理形式的多样性。   1.了解国家的产生、含义及构成要素。 2.了解国家的性质和历史类型。 3.理解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4.说明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5.了解专制政体与民主政体的区别。 6.理解国家管理形式的多样性。   1.选择当前西方国家发生的某一引人注目的政治事件,收集并采用相关报道,对其政体运行的问题进行讨论。 2.展示世界部分国家的国旗、国名、版图以及民族构成,分析其国家结构形式。 3.收集上海合作组织的有关材料,说明其宗旨、原则、机构设置,以及中国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 比较单一制与联邦制的区别,理解国家形式既包括政权组织形式,又包括国家结构形式。   1.了解国家结构形式的含义。 2.比较单一制和联邦制的区别。 3.了解影响国家结构形式的多种因素。 4.懂得必须维护国家统一。   引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组织迅猛发展的资料,说明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1.了解国际组织的分类。 2.理解国际组织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 3.了解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     二、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以英国和法国为例 内 容 目 标 学 习 要 求 教 学 建 议 简述英国议会被称为“议会之母”的缘由,了解英王在国家生活中的角色,明确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性质。   1.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结构和特点。 2.了解英国议会、内阁与首相。 3.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实质。 1.依据英法两国政体的特点,收集有关资料,以图表形式,呈现英法两国政体的异同。 2.收集历史资料,以英法两国为例,讨论建立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进步性与局限性。 简述法国总统、内阁、议会产生及其职权,比较法国民主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1.了解法国总统、内阁、议会的产生及其职权。 2.了解法国政体的运行及特点。 3.比较英法两国政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联邦制、两党制、三权分立:以美国为例 内 容 目 标 学 习 要 求 教 学 建 议 了解美国联邦制的特点。 1.了解美国联邦制的特点。 2.了解美国联邦制的利弊。   1.搜集美国国旗、宪法等有关材料,分析美国联邦与州的关系。 2.以剖析“三权分立”和“驴象之争”为题,举办一场讨论会。 评述“驴象之争”的典故,结合实例,揭示美国两党制的实质。 1.了解美国政党的特征。 2.理解美国两党制的实质。   简述美国是实行“三权分立”的典型国家,分析“三权分立”制的实质。 1.理解美国的三权分立与权力制衡。 2.分析“三权分立”制的利弊与实质。 3.了解美国利益集团的政治作用。     四、民主集中制: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内 容 目 标 学 习 要 求 教 学 建 议 归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职权,理解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分析我国国家权力机关和人民的关系、国家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阐述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1.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3.理解坚持民主集中制的意义。   1.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探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如何从法律和制度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 2.结合历史教学的内容,并自行汇集、整理相关资料,共同探究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民主制度的本质区别。 3.通过案例,分析理解党的领导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 比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民主制的特点,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   1.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2.了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措施。   五、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 内 容 目 标 学 习 要 求 教 学 建 议 列举联合国的主要机构及其活动,阐释联合国宪章所倡导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评析联合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及其局限性,阐述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     1.了解联合国宪章倡导的国际关系基本原则。 2.了解联合国的主要机构。 3.评析联合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1.针对一个当前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收集有关报道,评析联合国的作用。 2.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按不同类别,汇集中国在各种国际组织中的活动资料,以“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的中国”为题,举办一个展示活动。 3.收集有关资料,撰写小论文,评析欧洲联盟在国际事务中“用一个声音讲话”的追求和意义。 4.探究APEC的英文全称和会标的意义,展示地图,根据地图标明APEC成员,用实例说明APEC的作用。 解析世界贸易组织被称为“经济联合国”的缘由,举例说明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中的角色和作用。   1.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地位和宗旨。 2.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 3.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权利和义务。 概述欧洲联盟的诞生和发展,解析欧洲联盟在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角色和作用。   1.了解亚太经合组织的宗旨和作用。 2.了解中国在亚太经合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 3.了解欧盟的宗旨和机制。 4.理解欧盟在世界多极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档为【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4981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10KB
软件:Word
页数:17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0-12-15
浏览量: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