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敦煌写经断代发凡_兼论递变字群的规律

敦煌写经断代发凡_兼论递变字群的规律

举报
开通vip

敦煌写经断代发凡_兼论递变字群的规律 敦 煌 ‘ 写 经 断 代 发 凡 兼论递变字群的规律 施 安 昌 正确的断代 , 是研究一切历史文物所必 须的 。 对千敦煌写经来说 , 这个问题的重要 性还在于 � 仅从有纪年的写经看 , 其范围上自西晋 下迄宋初 , 从公元四世纪至十世纪 , 长达六 百余年 。 这一漫长的时间延续是断代的实际 出发点 。 在几万件汉文经卷中 , 带有题记的 占极少数 , 而题记中写明年代的又占少数。 因此 , 绝大部分写经的时代都有待考订 。 这 是一 。 经卷一般都是抄写的。 底本可能是当 时人所写 , 也可能是前...

敦煌写经断代发凡_兼论递变字群的规律
敦 煌 ‘ 写 经 断 代 发 凡 兼论递变字群的规律 施 安 昌 正确的断代 , 是研究一切历史文物所必 须的 。 对千敦煌写经来说 , 这个问题的重要 性还在于 � 仅从有纪年的写经看 , 其范围上自西晋 下迄宋初 , 从公元四世纪至十世纪 , 长达六 百余年 。 这一漫长的时间延续是断代的实际 出发点 。 在几万件汉文经卷中 , 带有题记的 占极少数 , 而题记中写明年代的又占少数。 因此 , 绝大部分写经的时代都有待考订 。 这 是一 。 经卷一般都是抄写的。 底本可能是当 时人所写 , 也可能是前代人 所 写 。 若是后 者 , 虽然经生 、 书手并非有意仿古 , 但在文 字与书法上受到底本影响则是免不了的 。 于 是也就留下一个难题 � 写经的时代特征往往 模糊难辫 , 致使研究者感到扑朔迷离 。 这是 二 。 敦煌写经大部分已是残卷 、 断卷 , 身首 异处 , 屏杂错乱 , 四散各国 。 昔 日整卷 、 整 峡 、 整部的原貌鲜已复存 。 如何让秘室宝岌 经过科学的级合工作 , 使之逐步拼合起来 , 以期恢复历史的本来面 目, 已在人们的考虑 之中 。 而要缀合 , 必先认识各个残卷的时代 性 。 这是三 。 本文将先阐明递变字群断代的理论与方 法 , 然后分述其它各种断代依据 , 最后提出 写经分期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与断卷缀合的设想 。 笔者从事本 院所藏历代石刻拓本的整理工作 , 认为以文 字的演变史为依据来断代是一门径 。 开始用 于失去年款的碑 、 志残石 , 继则造象题记与 刻经 , 并且扩及敦煌写经 。 因为若从艺术效 果看 , 书与刻大有异趣 � 若从文字结构看 , 书与刻实无差别 。 研究中曾阅读了院内外藏 的一些写经及写经照片 , 此文弓 用的经名及 编号 , 均据王重民等编的《敦煌遗 书 总 目索 引》 !中华书局 ∀# ∃ % 年版 & 。 凡有明确纪年 的写经不在本题的范围之内 , 但在研究时必 须利用它们作为参照物 。 一 、 递变字群问题 !一 & 异体系列 、 递变和间变关系 、 递 变字群 汉字中音同 、 义同而字形结构不同的字 叫作异体字 。 就某一字而言 , 它的异体字会 有几个甚至十几个 。 如 “ 旁 边 ” 的 “边 ” 字 , 有 ∋ ( 歹鼻、 ” (躁 、 ) (确 、 “ ( 追、 ∗ ( 进 、+ ( 边等字形 。 从历史上演变的情况看 , 大致 如 ∋ , , , ∗ , − , ∗ , +的顺序 。 按演 变顺序排 列的异体字便称为异体系列 。 异体系列中两个紧相衔接的字之间 !如 , 与) , ) 与 − & 存在着递变 关 系 。 递者 , 顺 次 , 一个接一个的意思 。 递变关系涉及前后 两个字 !也可能多于两个 & , 分别称为前字 和后字 。 递变关系的发生是有 一 定 的 时间 的 , 见 《递变字群表》 。 异体系列 中两个不相衔接的字之间 !如 ) 与 ∗ , ,与 ∗ & 存在着间变关 系 。 间 者 , 隔 开 , 不连接的意思 。 每个字都有一段在社会上广泛通行的 、 比较长的时间 , 这段时间是该字的稳定期 。 在稳定期的前 、 后 , 各有一个递变过程 。 前 者与前字的稳定期相接 , 即由前字递变为该 一.州/一一一刊 /习一/,. ��一斗 一州川月门一川 字的过程 后者与后字的稳定期相接 , 即由 该字递变为后字的过程 。 递变过程是新字初 用和旧字消亡的新陈代谢过程 。 字的递变过 程比稳定期要短。 从写经看 , 有些字发生递变的时间相 当 接近 也就是说 , 相对地在同一段时间里它 们分别从前字递变为后字 。 这些有着共时关 系的递变字统称为递变字群 。 递变字群是一 个群体概念 。 与递变关系一样 , 递变字群也 是在一定的时间里形成的 。 每个字都有其产生和演变的历史 。 异体 系列则是从字形上反映了这一历史 。 各种字 形的稳定期及递变过程都是历史的片断 。 递 变关系和间变关系是片断间的不同关系 。 递 变字群则反映 了各字间共时变化的关系 。 ! 二 ∀ 如何考察递变字群 递变字群开始是从有纪 年 写 经 中发现 的 , 采用的方法主要是校对与统计 。 下面就 以敦煌写经中数量较多的妙法莲花经 ! 只在 五 、 六 、 七品的范围内 ∀ 为例 , 说明校对的 几种方式及其结果 !如参 用 别 经 则写明经 名 ∀ 。 先作堆备 , 即把题记中有明确纪年的经 卷挑出 ,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 并将同经同 品 目的卷子放在一起 。 第一种方式 # 将不同时期的写经作同品 的校对 。 其结果表明 # 不同时期的写经 , 其 中有些字的字形不同 在一定的时间里 , 一 些字发生了递 变 。 为了具体说明 , 我们将其 中三次递变的部分情况列出表来 , 即下面的 《递变宇群表》 。 此表又分甲 、 乙 、 丙三 表 。 每 表分四 栏 # 递变前字 、 递变后字 、 组词和书证。 甲 表中的前字见于∃ % & ∋ & 、 ∃ ( ) ( ∃ , 后字见于阳 字 ∗& 号 、 奈字(∗ 号 , 递变时 间 在 北 魏中期 ! ∃世纪末 ∀ 。乙表中前字见于公元 ∋ +, 年写的 ∃ ( & ∗ ) ! 图一 ∀ 、 ∃ + ∋年写的∃ , ∗和水字 ) (号 , 后字见于 ∋ ∋ ∃年写的 ∃ & & ) ∋和 ∋ − ∗年写的∃ ∃ % ∗) !图二〕, , 递变时间在唐初 !− 世纪初 ∀ 。 我 递变字群 表 乙到可石 ,图 时 ,. 一」 /.∀ , 0 1吃�反12夕」叮/方口卞1 就水友污人3�之4 矛匕卜挑甘匹陈�551, ∗1、闷15曰67 装吧锣丛朴吓助碱�叭叭翔粼小邵朴赞印幼恤水牡 。巾佛 89 , ,万一打 色 哎 8卜几斗 辛 一二 : : 1 王8: ;.十 .千 暖 鼓 厂云朴 冈洲干1螺·门刁小去 可崎尔.乞8率 杯下丁一 瓤一衡 �帆一泛一叠陡一德 川侧四简国讨66瀚阵卜严峨<咚限一运 退骂鲜冬丘雾8免本要8.可趁接岛友 返萦仓知群知人=起林世闻瘫橄一切惠玄舍润龟先尧#冬遂震奉报优像月掩光拚地上清凉其雨著等四方俱,下山川奄谷幽邃可生苟康劣稼节旅潇花乾地普洛票衣王茂 竣砚看布如可水搅天对童无牢由充未卉人箱毕人小锗树雨之可泪无不受是 其玄布出一味之火衣草旋林随乡欠洞一勿告树了申上等拼其火小各得生轰限笙杖素带草光色一两可及管祷岛海 图一 ∃ ( &∗ )妙法莲花经卷三局部 , 隋大业 四 年 ! ∋ +, 年 ∀ 写 , 蔽、 率 、 毅 、甘等 字均用 乙表前字 们还将敦煌写经与另外的宋人写经 !在时间 上要晚于敦煌写经的下限 ∀ 校对 , 这就是丙 表 。 丙表的前字见于院藏)& (年写的 佛 说无 常三启经卷 、 −∃ ∋年写的∃ + − ∗− 和∋) & 年 写的 图二 0 0 % ∀ #妙法莲花 经卷三局部 唐咸亨 二年 !1 2∀ 年 & 写 , 用 乙 表后字 成有诊多东味斯共几浓余血廷黄廿周”夜光燕俄街多量戴苗事禽毋其徽麟介 大· 其下大霍被 筹婆相 ,卜 出稼 效普性后才甘堵霍少得味草天一大生么翁 抽塞魔不 出续才 若马备感廿匆 耘筋目 上清冻率土龙洽 人劫小衷水菊琴龚霏�.】霎轰薯鬓 霎童3馨3翼黔奎 图三 秀州惠云院僧德求写妙法莲花经卷三 局部 , 宋绍兴 九年 !4 . % #年 & 写 , 萄 、 丰 、 丛三字用丙表后字 , 随字仍用前字 0 0 ∀ 2 1等卷 。 后字见于 ∀ 5 ∃ 0年刻的善 思 童子 经卷 !刻经在北京云居寺 & 和 ∀ ∀% #年的德求 写经 !图三 & 。 递变时间在北宋后期 !∀∀ 世 纪中叶& 。 这里讲的递变时间 , 是从有关经 卷的写作时间上比较出来的 , 并非与各字的 递变过程都一致 。 各字递变过程的时间 , 有 待于更仔细的研究 。 表中每 字 组 词 仅举一 例 。 书证则以所见字书或韵书 书 名 首 字代 表 , 也仅一例 !见附岁 & 。 第二种方式 � 将写作年代相同或相近的 经卷作同品校对 。 如以妙法 莲 花 经 三卷第 五 、六品的 0 6 6 # 1 !1 1 ∃年写 & 、 0 0 % ∀ # !1 2 ∀年 写 & 、 0 2 # ∀ !1 ∃ 0年写 & 、 0 0 ∀2 1 !1 # 6年写 & 四种卷子比较 , 结果表明 � 同一时期的写经 用字的字形是比较一致的 。 第三种方式 � 将写作年代相同或相近的 不同种经卷作比较 , 其结果表明 � 在一种经 上出现的递变情况 , 在其它种 经 上 也 会出 现 。 由上可得出结论 � 对于内容相同的写经 来说 , 在同一个时期 , 经文用字的字形较为 稳定 。 在不同时期 , 经文中有些字的字形不 同 。 这些字分别在一定的时间里发生递变, 形成递变字群 。 递变字群 是 一 种 普遍的现 象 。 这便是递变字群的规律 。 由于有纪年的卷子太少 , 校对的局限性 很大 , 于是还要用以下两种方式 � 第四种方式 � 借有纪年的别种经卷进行 同文对比 。 经虽不同, 相同的文辞还是很多 的 。 第五种方式 � 利用已经推断出时代的无 纪年写经来校对 , 也就是说变未知为已知 , 逐步扩大可校对的材料范围 。 关于递变字群的存在 , 还可以从古代字 书和韵书上得到书证 。 唐 《王仁晌刊谬补缺 !切韵》》 、 宵颜元孙的 《干禄字书》 、 唐 释玄应和慧淋的两种 《一切经音义》 、 宋人 的 《集韵》 、 《类篇》等书分别汇集了中古 时代的大量异体字 , 可以参考印证 。 当我们从大量的经卷中考察文字时 , 必 须注意其动态与数量 。 如在不同的时间里一 个字的形 、 音 、 义有什么不同 , 一个字是否 被另一个字所代替 , 一个 字 使 用 的多少有 什么变化 , 等等 。 对这些情况都要一一做出 记录和出现频率 !即字频 & 的统计 。 因为从 文字史看 , 一个字从其产生到广泛使用到最 后消亡 , 在字频上要经历 由少到多和 由多到 少的两个过程 。 还有 , 对于一个比较特殊的 字形 , 究竟认为是通行的异 体 字 , 还是讹 字 , 诸如这些问题 , 只有用统计方法才能测 定出来 , 也只有从统计数据的分析中, 方能 发现其规律性。 因篇幅所限 , 这里不再罗列 数据 。 !三 & 递变字群的断代作用 递变关系涉及两字 !也有的一个字变成 两个字 & , 前字通行于早期 , 后字通行于晚 期 。 那么依据某一经卷中含前 、 后 字 的情 况 , 便可推测写作时间 。 下面将 比较多见的 情况 , 分三类来说明 。 、 ‘ 其一 , 北京图书 馆 藏 河 字 % 号 , 内含 边 、 算 、 碍 、 鼓 、 匝 、 饰 、 螺 、 涅 、 陇等 字 , 每字不论几见 , 均用乙表后字 , 再结合 书法风格断为盛唐作品 。 同样 , 暑字17 、 雨 字66 亦盛唐写经 。 此类只用前字或者后字的 情况较为单纯 , 下面两类则是前后错互 、 各 期兼用 。 其二 , 处于某字递变 过 程 中 的写 经 , 时有前 、 后字并用现象。 递变字群包括 了一批字的递变 , 其形成时间比单个字之递 变还长 , 因而一些写经中出现各字前后间杂 状态。 如院藏一北朝写经残卷 , 内多数字都 用甲表后字 , 然而耶 、 友 、 直 三 字 却用前 字 , 即属这类 。 其三 , 抄经者有 时 仿 摹 底 本 , 若底本古旧一点 , 抄本就会多出现一些 前代的字 。 遇到后两类情形 , 一般说 , 抄本 的写作时间可断在较晚出现的字形所代表的 时代上 , 即从晚不从早 。 因为后代人可写前 代字 , 前代人不会写后代字 。 而从抄本所含 的前代字中 , 略可探 出底本的时间 。 如羽字 % %内边 、 算 、 希 、 匝 、 饰 、 涅 等 用 乙表前 字 , 寂 、 绕 、 怕用后字 , 鼓 、 导两字前后字 并用 , 故认为盛唐时抄写 。 经 中含 前字较 多 , 书法略带隶体笔意 , 故又认为底本是六 朝写经 。 此卷末有题识 � “开元九年二月十 三 日马奉禄于此经略取众义 ” 。 但这不是写 经者的尾题 , 而是后人读经时添写的 。 我们 之所以提出以递变字群而不以一 、 两个字为 断代依据就在于 � 字多一些 , 可以相互联系 和制约 , 断代就比较恰 当和稳妥 。 从文字史的角度对敦煌遗书进行断代研 究 , 应是科学的方法之一 。 其道理在于 , 生 在某一时代的人 , 他的思想活动不能不以当 时的语言为基础 , 他的写字作文也不能不以 当时的文字为凭藉 , 谁也不能摆脱他所处的 时代 !当然还包括地区 & 的语言文字潜移默 化的影响 。 即使是抄写前代文章 , 也不可能 完全防止写出当时的文字来 。 这种情形是有 意识的 , 也是无意识的 。所谓有意识 , 是说写 者从临习 《千字文》 、 《开蒙要训》开始 , 就下功夫去掌握 自己时代的文字了 , 所谓无 意识 , 是说当写者经常地脱离底本原字而采 用通行文字时仅仅是一种习惯性的 自然而然 的表现罢了 , 更何况古人写经并无造假古董 之心 , 并非刻意求古呢 关于递变字群的理论和断代方法 , 还有 几点值得提出 � !∀& 几乎每个汉字都有 自 己 的异体系 列 。 在 “隶变” 之后 , 有些字的字形固定下 来了 , 但多数字仍有变化 。 异体系列的情形 比较错综复杂 , 如有的字在某段时间里会递 变出几种字形 , 有的字的某一字形在消亡几 百年后又复活了 。 少数字是假借不是异体 。 !7& 字与词语相连 , 用什么 词 语又与 文章内容相关 。 从敦煌佛经写本中发现的递 变字群 , 对非佛经材料未必完全适合 。 这就 是递变字群的具体性 。 因此 , 在考察递变字 群时必需注意到所用的文字材料在内容和来 源上所具有的共同关系 。 再有一方面 , 从古 代字书上和敦煌卷子上反 映 出 的 文字变化 !异体系列 、 字形 、 递变时间等 & 有相同也 有不同 。 这并不奇怪。 因为前者往往比较总 括而简略 , 后者比较具体而丰富 。 !%& 从整体看 , 佛经有 一 批 基 本词汇 !寂灭 、 障碍 、 庄严 、 持戒等等 & 和构成基 本词汇的常用字。 它们在各经中经常出现 , 在同卷经中复现率也较高 。 这些常用字的递 变情况很重要 。 !6& 佛经中有许多外来语 , 其 音 译者 为借词 。 它们有的来自梵语 !如涅架 、菩萨 、 阿弥陀等 & , 有的来自西域 !如琉璃 、葡萄 、 玛瑙等 & 。 组成这些借词的字的字形往往发 生变化 。 当然 , 还有译法不同 、 用字不同的 情况 , 但同字异体情况为主 。 !0 & 汉字分为独体字与合体 字 。 合体 字多由偏旁加独体字组成 。 因此对发生于偏 旁与独体字上的递变情况应特别注意 , 这类 递变会在很多合体字上引起连锁反应 。 上面 !% & 、 !6 & 、 ! 0 & 三 类 递变情 况的例子在 《递变字群表 》 内 都 可以看得 到 。 要之 , 对于历史遗存的文字实物资料 , 借助文中所含递变字群的情况来推断写作的 相对年代和先后时序 , 此即为递变字群断代 方法 。 利用文字变化来断代 , 这在甲骨 、 金文 —古文字范围内已经是有成效的了 。 本文研究的是写经— 中古文字的范围 , 井探索其中的规律性。 ( 秦以后的各类文字实物资料 数量大 、 内容宽 、 地域广 , 可作较密的时序 先后的排列 , 这对于文字断代的研究是有利 的 。 二 、 其它的依据 鉴定写经和鉴定其它的古代书法作品的 某些方法是相通的 。 有关的一般道理 , 这里 不再赞述 , 只是谈些经卷的具体情况 。 !一 & 正字与俗字 南北朝时国家分裂 , 地方割据 , 也由于 文字字体从隶书向楷书转变 , 至使字形歧异 而混乱 , 异体字比比皆是 。 后世称六朝俗字 或六朝别字 。 隋唐国家统一 , 重视文字书写 的规范 , 自上而下提倡正字学 , 有效地促进 了汉字进一步的统一 。 这 个 变 化 从遗存的 碑 、 志上看相当明显� 。 同样 , 在经卷上也 有所反映 。 唐颜元孙著 《干禄字书》是一部正字学 书 。 它将当时通行的文字以正体 、 通体 、 俗 体三种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加以区别 , 旨 在 建 立 写字的规 范 。 现以此书为准 , 对不同时期的写经进行 考察 , 统计每卷写经中所含正体字或者通 、 俗体字的多少及其比例 , 则发现了下面的特 点 � ! 在初唐以前的经文中 , 俗体 、 通体字 使用很多 。 ∀ ! 盛唐 、 中唐时俗体较少 。 # ! 初 唐是过渡阶段 , 正体比例上升 。 如∃∀ % ∃ &北 魏永兴元年 , ∃ #∀年写 ∋ 、 和∃ ∀( ) & 隋大业 四年 , ∗ % +年写 ∋ , 两个卷子其通 、 俗体字之 比例分别为∀∀,和 ∃,, 又如羽字三十三 &唐 开元九年 , −∀ 年写 ∋ 和羽字四十七 &唐天宝 五年 , −(∗ 年写 ∋ , 两个卷子其通 、 俗体字 之比例则降为∗,左右 。 乙 、 丙两表递变字群的出现与唐人正字 也是有联 系的 。 字群中一部分字的递变恰是 从俗体 、 通体变到正体 。 又 , 以前笔者曾统 计过 � 在初唐千字以上的碑 、 志中 , 通 、 俗 体字比例往往在 .。,左右。 显然 , 写经中通 、 俗体的比例要高于此 。 这说明六朝俗字在写 经中保持的时间 , 比在世俗社会的文书中要 长 。 &二 ∋ 武周新字 武则天称帝以后 , 曾先后改写了十八个 字 , 即载 初 元年 & ∗ + )年 ∋ 改天 ! 地 、 日 、 月 、 星 、 年 、 正 、 载 、 初 、 君 、 臣以及武则 天自名 “矍 ” 字 。 天授元年 & ∗ ) %年 ∋增改授 字 , 证圣元年 & ∗ ) ∃年 ∋正月增改证 、 圣 , 四 月又改国字 。 圣历元年 & ∗ ) +年 ∋增改人字 , 并第二次改写月字 。 长安四年 & − % (年 ∋武则 天卒 , 以后武周新字全部废止 。 由于新字在 十五年间曾通行全国 , 至今遗存的那时的文 字实物资料上普遍可以见到 。 因此 , 新字便 成了武周时期文物的特殊标志 。 又根据改字 分前后五次 , 便可分出五个阶段来/ 。 曾见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法华经善友品一卷 , 无年 款 。 用武周新字 , 字形均正确 , “人 ” 字已 改写 , “ 月” 为第二次改写字形 , 故断为圣 历元年至 长安四年间的作品 & ∗ ) +一 − %( 年 ∋ 。 但有两点需要注意 � 一是武周时写经未 必都用新字 。 有的写经或刻经 , 经文不用新 字 , 而题记则用新字 。 曾于甘肃博物馆见久 视元年 & − % %年 ∋写大般涅架经后分卷即是 。 日本书道博物馆藏同年所写弥勒上生经亦是 & 图四 ∋ 。 北京房山云居寺存宋小儿和汤怀 玉刻的两种金刚经亦是 。 这证明当时临写经 典是允许不用新字的 。 二是有新字的写经未 必就是武周时作品 。 因为武周之后新字虽不 通行 , 但习惯势力使有的人 仍 写 新 字 。 再 者 , 如底本含新字 , 那么抄经时仍会不自觉 地写出新字来 。 前年在敦煌研究所见采华违 王上佛授决号妙华经残卷 即 属 这 种 。 该卷 授 、 国 、 臣 、 载四字用新字 , 而 日 、 天 、人 、 月 、 初 、 圣却是本字 , 违反了改字的分期 。 若武周时人书 , 不会如此不合规则 。又 ∃() + )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八也属此类 。 总之 , 不能 仅据有无新字一点来看问题 。 &三 ∋ 避讳字 讳字 & 帝王及其父祖名字’ ∋ 的改易或缺 笔 , 有助于判断写经的时代 。 然 佛 经是经 典 , 临文可以不避 。 武德九年有 “世及民两 字不连续者 , 并不须避 ” 之令 。 显庆五年有 “嫌名不讳 , 今后缮写旧 典 文字 , 并宜使 成 , 不须随义改易” 之诏 。 因而写经中讳字 而不避的比比皆是 。 尽管如此 , 仍应留意 。 如唐太宗时将 “世 ” 、 “民 ” 、 “ 菜 ” 缺笔 避讳 &在唐代以前 , 也有 “世 ” 字减笔的写 法 ∋ , 即使七世以后 , 仍有照抄沿袭的 , 可 作为太宗时或太宗以后写经的一个考据 。 & 四 ∋ 字体 字体的演变通常是 指大 篆 、 小 篆 、 隶 书 、 楷书等几个大阶段 。 与敦煌写经有关的 是从隶到楷的变化 。 隶体与楷体的不同包含 图四 弥勒上生 经局部 , 唐久视元年 & −% 。年∋ 写 , 题记 中年 、月旧 三字用 武周新字 , 经文不用 两个方面 � 其一是笔画姿态 , 如隶书体势平 正 , 楷书倾仄 , 隶书横笔有波势 , 楷书失去 波势 , 改 “燕尾 ” 为收锋 。 这些差异一目了 然。 其二是字形结构 , 既表现在许多字上 , 也表现在组成字的偏旁部首上。 《递变字群 表》之 甲表的上九字即偏旁部首的不同。 这 些差异比较细微 , 容易被人忽略 。 作为汉隶 的遗矛和楷书的雏形 , 汉魏之际出现了新隶 体 , 其笔划较旧隶体轻便 , 横 划 没有 “蚕 头 ” 、 “燕尾 ” , 但许多字的组织结构仍是 隶体 , 它是一种过渡的形态 。 字体演进历史表明 � 汉 代 通 行汉隶 , 汉 、 魏之际出现新隶与楷体 , 入晋以后楷书 渐广 , 这讲的是一般情况 。 在 刊 刻 的碑版 上 , 字体演进的时间表被推迟了 � 西晋碑 、 志还是隶书 , 东晋和北魏初期的碑志改用新 隶或有隶意的楷书 , 此后才广用楷书 。 推迟 的原因在于当时的社会风尚以及书写者往往 以古体为郑重 。 书写碑铭 、 墓志是郑重严肃 的事 , 所以在楷书已然风行的时代 , 碑版仍 保 持篆书的额 、 隶书的文以显示尊严 0 。 写经情形是十六国和北 魏 前 期 &五世 纪 ∋ 为新隶体或带隶意的楷体 , 如 ∃ − ) −十诵 比丘戒本 &正 、 背面 ∋ 、 ∃ ∗ ∀∃ 大 般 若波罗 蜜经 、 地字 −∗ 号戒缘等 。 直到北魏后期和南 朝梁时 &六世纪初以后 ∋ 才转为楷体 , 如本 院所藏北魏华严经 、 北周大般涅架经 , 以及 0 7 ∀ 5 0和羽字71 号妙法莲花经 、 0 ∃∀ 梁大般涅 架经 、 梁天监十一年写摩诃 般若 波 罗蜜经 !吐鲁蕃出土 & 等 。 可见 , 写经所反映的字 体演进表推得更迟 , 它较社会一般的字体变 化迟二百余年 , 较碑版字体变化迟半个多世 纪 。 这个情况为以古体为郑重的习尚提供了 又一证明 。 自然 , 这里也有经生世代相习 、 保守旧规的因素 。 可以说 , 由于宗教崇拜 、 古体尊崇和墨守陈规三个因素 , 敦煌写经上 面的字体演进在时间上更为延缓推迟 。 !五 & 书法风格 传入教煌的南朝写经 , 其书法明显的是 继承“二王”妍美书风 。北魏 、西魏写经则结体 歌斜 , 多用方笔 , 古拙粗犷 。 至北周 、 隋 , 又有改变 , 渐成整丽清秀的面貌 。 初唐 、 盛 唐的写经与前后时代相比 , 在书法风格上显 得变化多姿 , 端整道秀 。 初唐有欧阳询 、 虞 世南 、 褚遂良、 薛视 , 盛唐有李琶 , 中、 晚 唐有颇真卿 、 柳公权 , 这些大家的书法 , 风 靡一时 , 流布广远 。 唐代推崇钟、 王 , 于写 经上也有反映 。 展卷品味 , 或有欧 书之险劲 !日字 %∃ 、 生字 6 2& , 或含 虞 、 褚 之秀媚 !咸字 0 # 、 余字 0 6 & , 或见北海之纵逸 !河 字 % & , 或得颜体之持重 !李字 0 2 、洪字 % ∀ & 。 不过象这样得其形似者 , 在 数 量 上 究竟很 少 , 这恐怕与敦煌远在西睡 , 偏 于 一隅有 关 。 除了名家 、 流派影响外 , 还有书手、 经 生相互之间的影响 。 这种情况各代都有 , 文 献上也略有记载 。 《宣和书谱》卷五云 � 唐 张钦元 “喜书道释经 , 然不堕经生之学 , 其 远法钟舞 , 唯恐失真 。 ” 又 云 , 唐代杨庭 “为时经生 , 作字得楷法之妙 , 长寿间一时 为辈流推许 ” , “唐书法至经生 自成一律 , 其间固有超绝者便为名书 ” 。 可见经生地位 不尽低微 , 其善书者颇受社会称誉与尊重 , 其继踵者必不乏人 。 写经中确有不少笔墨精 妙 , 面貌相仿的作品 。 本院藏大方广华严经人 法 界 品 经卷和 0 ∀ 6 7 2诚实论卷第十四经卷 , 据 尾 题 , 一为 北魏延昌二年 !0 ∀ %年 & , 一为永平四年 !0 ∀ ∀ 年 & , 都是敦煌镇经生曹法寿所写 , 典经师 为令狐崇哲 。 另一件 0 5 % 6∀ 大楼炭经卷第七 , 是延昌二年敦煌经生张显昌所写 , 典经师也 是令狐崇哲 。 有趣的是后一件与前两件的风 格与笔体 几乎一样。 这就不能不使人联想到 由于两个经生有着相同的师承关系 。 敦煌经生中的人事 , 现在 是 很 难 查考 了 。 但是 , 写经中风格雷同的卷子 , 相互间 的时间关系是值得推敲的。 安史之乱 !2 0 0一 2 2# 年 & 以 后 , 写经 “虽未全失楷模 , 已不如前 。 吐蕃占领时期 !了∃ ∀一 ∃ 62 年 & , 则劣纸破笔恶钞 , 至于其 极 � 而他种装式亦竞出 。 河西归义文物稍有 可称 , 而颓风之后 , 终难复旧观 。 ” 1 从院 藏卷子来看 , 大体也是如此 。 &六 ∋ 行款装演 写经一般为卷装 , 中唐后出现梵夹装 、 小册子 。 每行写十七字是写经款式的特点 , 自晋至宋 , 成为惯例 。 但也时有破例的 , 这 也有两种情况 � 一种是变例 , 如南北朝时每 行二十至三十字的都有 。 院藏大方便佛报恩 经 , 分抄上下两段 每段五 十 行 , 行十七 字 , 书写严谨 2 还有 一 冲是不讲究款式的 , 如北京图书馆藏普门品 姨字 ) 号每行二十六 字不等 , 始字∀∀ 号每行十九字不等 , 观世音 经海字∗ 号每行十六字不等 , 行 距 或挤或 疏 , 字数随意 , 这在吐蕃占领时较多 。 &七 ∋ 纸张 写经用纸 , 隋前是麻纸 , 颜色至白 , 不 用演染。 纸有两种尺寸 , 纸高分别为∀# ! (一 ∀( 和∀∗ 一∀− 厘米 , 以小纸为多而年代较早 。 隋唐的纸绝大多数经过演染 , 捶 捣 得 很光 滑 。 自吐蕃时代到宋初演染又少了。 小纸高 ∀∃一 ∀∗ 、 长 ((一 ∃ 厘米 ,大纸高∀ ∗ ! ∃一 ∀− ! ∃ 、 长(% ! ∃一(# ! ∃厘米。 五代后 , 大 小 参 差不 齐3 。 甘 ( 〔八 & 经种与译本 佛经是从外国传入后再译成汉文的 。 对 于失去经名或品 目标题的残卷 , 需考订其属 于何经 。 该经译定的时间 , 便 是 写 经的上 限 。 院藏唐刻佛顶尊胜险罗尼经经幢拓本 , 前有序文 , 讲述此经是唐永淳元年 !1 ∃ 7年 & 波罗门僧佛险波利传人 。 据此 , 若见此经写 本 , 尽管笔法古雅 , 也不会是六 朝写经 。 许多佛经都有前后几种译本 , 如妙法莲 花经 , 现存译本有 � 西晋竺法护译正法华经 十卷 , 后秦鸿摩罗什译八卷 !原二十七品 , 后增至二十八品 & , 隋阁那崛多和达摩签多 译添品妙法莲花经七卷 。 敦煌卷子中以第二 种译本为最多 , 故写经时间必在后秦之后 。 金光明经 , 北凉昙无截译 , 四卷 。 其异译本 有 � 北周耶舍崛多译金光明更广大辩才陀罗 尼经五卷 , 陈真谛译金光明帝王经七卷 , 隋 阁那崛多译金光明银主陀罗尼品一卷 , 隋宝 贵等揉编前四译本的合部经光明经七卷以及 唐 义净译金光明最胜王经十卷 。 若见义净译 本的卷子 , 其上限不会超过唐长安三年 !1 # 6 年 & , 这个新译本写定的时 间 在 几 件经卷 !雨字% # 、 0 6 7 1 ∃ 、 0 ∀ 7 0 7 、 0 5 0 7 % & 的 尾题 中都有记载 。 经本的考订 , 只意味着上限的 确定 , 而写经的具体时间仍需从其它角度来 判断 。 !九 & 干支 吐蕃时代 , 自建中二年 !2 ∃ ∀年 &至大中 元年 !∃ 6 2年 &共六十七年 , 敦煌不得奉行中 央政府的年号而改用干支纪年 。 写经中有一 批尾题不写年号 , 只写千支纪年 , 而文字书 法又是中唐面貌的 , 即为吐蕃时期所写 。 如 北京图书馆所藏妙法莲花经致字 2% 号有庚辰 年款 , 即公元 ∃ 55 年 � 始字77 号有辛未年款 , 即 2 # 7年 � 海字1 ∀号有壬申年款 , 即 2 # 7年 � 冈字∃6 号有辛丑年款 , 即∃7 ∀年 。 三 、 写经的分期 关于无纪年写经断代的依据和方法 , 已 如上述 , 凡十条 � !一 & 递变字群 , !二 & 正 、 俗字 , !三 & 武周新字 , ! 四 & 避讳 字 , !五 & 字体 , !六 & 书法 , !七 &经种与 译本 , !8 又& 行款装演 , !九 & 纸张 , !十 & 干支 。 其中前五条皆涉及文字问题 。 断代时 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 , 避免单打一 , 因为 每种方法都有局限性。 方法多一些 , 可断的 机率就多一些 , 而且互相补充印证 , 得出结 论就比较接近历史的真实 。 结合敦煌的具体历史情况 , 试将妙法莲 花经卷子分为七期 , 现将各期的界限及主要 依据列述于下 � 第一期 � 十六国 , 北魏前 期 !约到 0世 纪末 & 字体是新隶体和带隶意的楷体。 文字采 用甲表前字 。 此期卷子如大般涅架经吕字%1 、霜字 1 ∀ 、 墓字 ∀ % 、 斯 ∀ ∀ 1 , 妙法莲花经斯% 6 1 6 。 第二期 � 北魏后期至隋 !约 1世 纪初一 1 ∀∃ 年& 字体是楷体 。 文字普遍采用甲表后字 、 乙表前字 。 多用六朝俗字 。 如妙法莲花经列字 6 # 、 水字# 7 , 0 6 0 % ∀ 、 6 0 % 0 、 6 0 % 0 , 大涅架经帝字 ∀ 0 、 海字 7 % 。 第三期 � 初唐 , 武德 元 年一 永 昌元年 !1 ∀ ∃一1 ∃ #年 & 逐渐采用乙表后字 。 多用俗字 。 世 、民 、 菜等字避讳 。 书法风格多样 , 端整遒秀 , 行 款匀齐。 如妙法莲花经 来字 27 、羽字%% 、 宇字 . , 大涅架经雨字 % ∀ 。 第四期 � 武周 , 载初元 年一长 安 四 年 !1 ∃ #一 2 5 6年 & 采用武周新字 , 其它特点同上 。 如妙法莲花经为字 2 % 、 海字 01 以及中国 历史博物馆藏卷 。 第五期 � 盛唐 , 神龙元 年一建 中 元 年 !2 5 0一 2 ∃ 5年 & 普遍采用乙表后字。 俗字显著减少 。 书 法特点同于上期 。 如妙法莲花经翔字#7 、 河字 % 、暑字1 7 、 奈字 % ∃ 。 第六期 � 中唐 !吐蕃时 期 & , 建 中二 年一大中元年 ! 2 ∃ ∀一 ∃ 62 年 & 书写多粗劣 , 草率 。 纸质降低 。 出现梵 夹 、 册子等装满形式 。 采用干支纪年。 如妙法莲花经致字2% 、 始字77 、海字1 ∀ 、 冈字 ∃ 6 。 第七期 � 晚唐 、 五代 、 北宋初 !大中二 年 , ∃ 6 ∃年以后& 书法不及盛唐 , 柔弱 、 稚拙者较多 。 异 体字增 !间变关系多 & , 错字多出 。 观世音 经 、 大乘无量寿经写本特多。 上面的分期无疑是十分粗略的 , 更精密 的划分还在全面研究之后。 对断卷、 残卷的 缀合问题 , 这里只能略述条例 。 笔者在拼合 残断石刻拓片时体会到鉴定与缀合工作是非 常实际的工作 , 只凭照片、 印刷品而不摩掌 原卷难以做到仔细审慎 。 两个卷子能否拼合 , 起码要注意这样的 条件 � !一 & 内容的同一和衔接 � !二 & 字 体书法的时代特点的一致 � !三 & 文字的时 代特点的一致 � !四 & 个人风格笔法和写字 习惯的一致 !当然也有几人合写一卷的 , 如 海字 2号大般涅架经卷八 , 为两人 笔 迹 & � !五 & 纸 、 墨 、 款式 、 装满的一致 。 除此之 外 , 增删涂改 、 裂纹残痕 、 污斑水迹等等都 需细心留意 。 本文所论的旨趣当不止于佛经 。 写经断代的各种依据 , 对于敦煌所出其 它类别抄本的断代 , 也能有 一 定 的 参考作 用 。 异体系列 、 递变和间变关系 、 递变字群 等概念的提出 , 是似汉字发展的实际情况为 根据的 , 是在对古代文字实物资料的断代研 究中应运而生的 � 这既是文字学的问题 , 也 是考古学的问题 , 在理论和应用上都有待进 一步展开与深人研究 。 递变字群的考察 , 若 扩展开来 !将敦煌 、 吐鲁番等地文书 , 历代 碑 、 志刻石和出土简帛书等结合起 来, 并结 合古代字书 、 韵书 & , 相互沟通 , 就会交织 成多层次的网络 !以时间顺序为经 , 以不同 内容 、 类别的词语文字为纬 & , 这可能为语 言文字学的研究 , 也为文物鉴定 、 版本鉴别 和古书校勘 、 词典编纂等工作提供系统的根 据 。 参见拙文 《唐代正字学考》 , 本刊 ∀ # ∃ 7年第%期 ( 参见拙文 《从院藏拓本探讨武则天造字》 、 《关 于武则天造字的误识与结构》 , 本 刊 ∀ # ∃ %年第 6期 和 . , 0 6年第6 期 ( 启功 《古代字体论稿》 。 左景权 《敦煌文书学 !汉文篇》发几》 , 《敦煌 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 。 播吉星 《中国造纸技术史稿》 ( 故宫收藏写经的 情况与此大体相符 ( 但六朝写 经纸还有高 7# 一 %∀ 厘米的 , 晚唐写经纸还有高 7∃ 一 %5 厘米的 ( �/ 401 更正 � 本刊今年第三期 《六十年陈列话沧桑》一文中 , 第十一页右侧第 二 十 五 行 “ &宁寿宫一带 ∋ ” , 应为 “ &慈宁宫、 寿安宫一带 ∋ ” 2 第十七页左侧第二十二 行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墨尔本 、 法兰克福等地展出” , 应为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展 出” 。
本文档为【敦煌写经断代发凡_兼论递变字群的规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79748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897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9
分类:
上传时间:2010-12-23
浏览量: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