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浅评孟子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浅评孟子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举报
开通vip

浅评孟子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第二卷第三期年月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以抖浅评孟子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张洪英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贵州铜仁摘要本文着重从“名人伦”、“社会环境的作用”及“值得借鉴的教法”等方面论述了孟子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旨在说明我们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也应该批判地继承和发展祖先的思想,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关键词教育思想孟子孔子继承和发展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一价,,,,了,郎乎孔子和孟子都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儒学大师,中国古代教育家...

浅评孟子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第二卷第三期年月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以抖浅评孟子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张洪英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贵州铜仁摘要本文着重从“名人伦”、“社会环境的作用”及“值得借鉴的教法”等方面论述了孟子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旨在说明我们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也应该批判地继承和发展祖先的思想,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关键词教育思想孟子孔子继承和发展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一价,,,,了,郎乎孔子和孟子都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儒学大师,中国古代教育家。他们的教育观点和教育思想为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谈的是自称是孔子私塾弟子的孟子,就自己的教育观点和教育思想,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又在自己独立的道路上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一、“明人伦”的教育目的孔子办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笃信好学,守死善道”的“君子”“贤人”。让他们“修已以安百姓。”使君臣父子各安其位,以巩固权势者的统治。孟子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思想,明确提出了办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统治者获得民心,培养“明人伦”的君子或统治人才。何谓“明人伦”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人伦”就是封建统治者的道德标准。孟子说“人伦明于上,人民亲于下,”人人按照封建伦常关系办事,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各安其位,就能巩固统治。这是孟子办教育的目的,它明显地表现出孟子教育思想的阶级性。二、肯定社会环境的作用孔子说过“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认为人们固有的天性是相近的,只是后天的环境习染不同,才相差远了,以此强调后天教育的必要性。孟子则提倡收稿日期一一作者简介张洪英,一,女,贵州饲仁人。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办公室副主任。主要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年月第期张洪共浅评孟子对孔于教育忍想的结承和发展“性善”说,认为人生来就是“善”的,俱有天赋的“良知”,“良能”,人人都有一照相机“仁义之心”,既然人性都是本善的,为什么还要教育呢孟子认为一方面,人们心中固有的善性需要通过教育去思求,扩充和发展另一方面,社会环境对人有很大的影响,如果不加以教育,人们就会“放其心而不知求,”即失掉善良的本心。因此,必须通过教育将失掉的善心收回来。总之,、发展天生的善性,或寻找失去的善性,就是孟子强调教育的特点。孟子说“富岁了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隐溺其心者然也。”丰收年成少年子弟衣食饶足易为善,灾荒年成少年子弟衣食不固容易引暴他认为,富岁和凶岁直接影响人的道德品质,这就承认了环境对人的心情的影响,承认客观环境对人性所起的作用。孟子把环境对人性有影响运用到教育上,认为环境对于教与学两个方面都有重要影响。孟子讲到楚国有一个宫吏教他的儿子学习齐国语言时说“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唯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意思说楚人学齐语,单单请齐人教他还是不够的,还必须讲究语言环境,最好把他带到齐国去住几年如果在楚国,一个齐人教他,许多楚人在他旁边说楚语喧闹,即使天天打他逼他说齐语也是做不到的。可见,孟子从语言环境和语言教学的关系上,说明教学必须考虑环境条件,这是很有见解的。孟子从环境对人有影响这一观点出发,肯定逆境对人的成长有重大作用。他说“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痰疾。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就是说有些人之所以具有道德、聪明、本领和才智,常常是由于遇受灾患。远臣、庶子因不得志于君亲,其用心总是戒惧不安,考虑祸患总是很深远,这样他们就能通达事理。因而孟子强调把人放到艰苦的环境中去锻炼,认为人要想成就大事业,必须在困苦患难中经受长期的甚至痛苦的磨炼,从中锻炼意识,增长才干。孟子还认为,在艰苦环境中锻炼必须有高度的自觉性,他说。“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穷则独善其身,达到兼善天下。”在遇到挫折不得志时,甚至在当一个人独处更无他人在场的情况下,仍然要坚持善道,不做坏事。只有在艰苦环境中经受自觉锻炼的人,才能成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很明显,孟子的“性善”说,是唯心主义的先验说、人性论但他看到并且重视社会环境的作用,还是可取的。肯定“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是旧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命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有其合理的方面,当然也有严重的缺点。正如马克思主义说的“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三、值得借鉴的教学方法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教学方法,并在自己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展了这此思想,提出了不少符合人类认识规律的教学方法,其中有不少至今还值得借鉴。以下就从教与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孔子主张教育者必须“正身”,即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又说“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这个思想,说道“大人者,正已而物正者也,其身正而天下归之。”意思说大人物要端正自身,外物才能跟着端正,天下就会归顺了。由此出发,孟子继承并发扬了这一观点,主张教师首先必须端正自己,用正道去教育学生,他说道“教者必以正,”以射箭比喻行仁。射箭必须先端正自己的姿势才能射中要教给学生仁义,教师首先要正已。他说“仁者如射,射者正已而后发。”主张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孟子正己思想在教育方面得到了具体贯彻,例如他主张教师要教学生懂得道理,首先自己必须弄懂。要求学生读书时要注意思考分析,反对死读书。、孔子在教学中主张“能近取壁,”意味着要求人去作唯心主义的内省和修养。以为这样就能体现“仁”或“忠恕”之道,去正确对待别人。孟子据此提出了“言近旨远”教学方法,他说在教学中,要用浅近的语言来说明深远的道理,用简单的办法去获得切实的效果。即“言近而旨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教育学生就必须用这样的“善言”,“善道”,这样才能使学生“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学生在广博学习,详细解说的基础上学会融会贯通,抓住中心,由博反约。、孔子教育方法中最突出的一个是因材施教。孔子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重视了解学生的个性,运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是比较有成效的。他考察学生个性的方法是“听其言而观其行。”孔子把他的一些优等学生分成四类“道行”优越的颜渊、阂子赛、仲弓等“言语”擅长的宰伐、子贡“政事”干练的冉有、季路“文学”超群的“子游”、子夏,并把这些学生按其才能分类加以培养,发扬他们的专长。为了实施“因材施教”,孔子对他的学生的个性,也是比较了解的,并观察得十分仔细。比如他说“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暗。”高柴的个性质地愚直,曾参在学习上迟钝,子张偏激,子路则性情粗暴。可见,孔子对学生的个性差异是有所掌握的。这样的教学经验对于每一个教师来说,都是值得注意的。在教学过程中,孔子还善于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对同一个问题作出不同的回答。例如,宇路和冉有两人都问孔子听到道理后是否要实行,孔子回答子路则说你有父兄前,怎么可以听到就去做呢再对冉有则说听到后就应该去做。他的学生公西华不明白为什么同一个问题孔子回答的却是相反的,就问孔子,孔子告诉他冉有做事退缩,所以要鼓励他,子路急躁好胜,所以要抑止他。从而说明了孔子的教学是能够注意到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这一点是值得可取的。孔子的“因材实施”的教学方法为后来的孟子所继承和发展。孟子肯定人性本善,但又认为由于受了后天环境的影响,人性就出现了差异。因此,在进行教学中张洪共浅评孟于对孔于教育思想的结承和发展年月第期时,必须采取因人而异的多种方法。具体说来,孟子认为“因材施教”有五种情况和方法“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时者,有答间者,有私塾者等。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即有的学生修养好,只要稍加点化即能通达,犹如及时雨化生万物一样有的学生品德不错,再加熏陶便能成为德行很好的人有的学生富于才华,善加指导便能成为通达多能的人有的学生只有一般水平,只能就他们所提出问题进行解惑释疑有的学生因受时控的限制不能及门受业,就用“闻道以善其身”的间接方法教育之。孟子就是间接用孔子之道“以善其身”的。可见,从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这一点来说,孟子完全继承了孔子“因材施教”的原则。但是,孟子对孔子的“因材施教”的继承,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有了发展。孔子主张“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即主张因学生知识水平不同而施以不同的教育。孟子则不同,他认为教育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标准,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他说“界之教人射,必志于毅,学者亦必志于毅。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即使学生知识程度不一,也要从严要求,不能因为对象笨拙随意降低标准。”“大匠不为拙工改变废纯墨,异不为拙射变其毅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正象高明的木匠不因工人笨拙而改变或废弃规医,射箭能手弈不能因为学生笨拙而降低要求。标准要坚持,但也要从实际水平出发,好所谓“中道而立”,难易适度,使大家都能学到东西。在方法上,则要运用启发式,象教人学射一样,拉满了弓不射出去,摆着跃跃欲试的姿势。、此外,孟子教育思想中对教师的要求方面,有不少合理的东西,同时对受教育者也提进了许多要求。诸如主张“自求自得”,反对“自暴自弃”主张专心致志,反对三心二意,主张循序渐进,反对拨苗助长等等。这些学习方法虽然出自于唯心主义的认识论,但却有其合理的因素,值得我们批判地加以继承。孟子认为,教师只能教给学生一般的规矩和道理,但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达到高标准的质量和要求。他说木工、车匠能够把运用圆规和曲尺的方法传授给别人,却不能使别人象自己一样灵巧自如。那么,如何才能在技术上灵巧自如呢孟子认为“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不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也。”从而强调学生在学习上的必须作出努力,具有不断要求深造的意志,同时又能积极自觉以求自得,这样才能对把所学的东西有透彻的理解而又得巩固地掌握,逐步积累起来变成自己的知识财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孟子从自求自得思想出发,反对自暴自弃。他说“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自己残害自己,自己抛弃自己的人,没有一点进取心,根本不可能有大的作为。在教与学上,孔子和孟子都很讲究学习方法,在求与得的过程中又都能提倡自求自得。其要点是第一,必须专心致志,反对三心二意。孔子提倡学贵专心,他高度赞扬“一革食,一飘饮,在陋巷,人不堪其优”的困境中仍专心致志,坚持自求自得的颜渊。孔子自己专心好学也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志之将至”的程度。孟子继承了这一思想,他说“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如果不专心致志,时断时继,甚至十日曝,十日寒,任何事情也是做不好的。第二,必须循序渐进,反对半途而废,急躁冒进。孔子在学习上强调“有恒”要象河水一样川流不息,他用筑山平地为例说明只要坚持到底终能成功。孟子继承了这一思想,认为学习必须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他举例说“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手四海。”有源头的泉水昼夜不停地流,等到灌满了沿途的坑坑洼洼,再继续前进终于流人了大海。比喻学习只有坚持不懈努力,日积月累到一定程度就能精通达晓。孟子还反对两种倾向反对半途而废,反对拨苗助长。他说做事好比掘井,虽然掘了很深,但并未达到地泉还是个废井学习也一样,半途而废等于不学。学习不但要持之以恒,还要反对急躁冒进,否则必是一无成就。所以他以“拨苗助长”的故事,即宋国有一个人嫌禾苗长得慢,就将禾苗拨起一点,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说明急于求成的学习方法是“非徒无益而又害之”的。因此,孟子用事例说明了学习必须按循序渐进的客观规律办事,反对半途而废、急躁冒进的道理。第三,孟子主张自反、自过,反对过而不改。孔子主张“君子求诸已”,他说“过则勿惮改”,“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孟子继承了这一思想,提出“君子必自反”,“行而不得者,皆反求诸已。”行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先要反过来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这比孔子的“厚于责已”更发展了一步。孟子还以学射为例,认为如果自己射箭没有射中,不应该埋怨胜过自己的人,而应该反过来问问自己的姿势是否正确。在主张自我反省的同时,还主张“闻过则喜”“见喜则迁”,“与人为善。”他认为一个人能够不固执自己的成见,舍己从人就采取于以人为善,就能日迁于善。这是孔子“过则勿惮改”和“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继承和发扬。孔孟都以为一人必须通过改过迁善才能培养成为具有高尚道德的人。总之,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教育思想,为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在现实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作为教育工作者,既要牢牢掌握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又要学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批判地授受孔孟以及其他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吸取其精华,去除糟粕,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一代新人。参考文献〔,毛礼锐瞿菊农邵鹤亭编,中国古代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资任编辑陈慕鸿
本文档为【浅评孟子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52190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99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3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1-11
浏览量: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