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叶孝曾治疗温病的经验

叶孝曾治疗温病的经验

举报
开通vip

叶孝曾治疗温病的经验 老中医经验 叶孝曾治疗温病的经验 苏州市中医医院 (215003) 赵笑东      关键词  温病 叶孝曾   叶孝曾 (1914— ) 是江苏省名老中医, 出 生于中医世家, 其父叶小峰治疗温病名扬苏 城。叶老继承家学, 从事中医临床及教育工作 60 多年, 学验俱丰, 擅长治疗温热病, 临床辨证 精细, 用药轻灵, 体现出吴门医派的特色。笔者 有幸随师 3 年, 受益匪浅, 兹择其一二介绍如 下: 1 温病初起用辛平表散 温病初起, 邪在肺卫, 属卫分表证, 叶老循 “在卫汗之可也”的原则, 大多以...

叶孝曾治疗温病的经验
老中医经验 叶孝曾治疗温病的经验 苏州市中医医院 (215003) 赵笑东      关键词  温病 叶孝曾   叶孝曾 (1914— ) 是江苏省名老中医, 出 生于中医世家, 其父叶小峰治疗温病名扬苏 城。叶老继承家学, 从事中医临床及教育工作 60 多年, 学验俱丰, 擅长治疗温热病, 临床辨证 精细, 用药轻灵, 体现出吴门医派的特色。笔者 有幸随师 3 年, 受益匪浅, 兹择其一二介绍如 下: 1 温病初起用辛平表散 温病初起, 邪在肺卫, 属卫分表证, 叶老循 “在卫汗之可也”的原则, 大多以发散解表为 主, 其特点是善用辛平表散, 甚至以辛温发散, 而忌用辛凉解表之剂。叶氏认为, 温病初起, 邪 在卫表, 欲使外解, 必以辛散轻宣之品, 即“辛 胜则汗”之意。辛有辛温、辛凉、辛平之分, 辛温 以荆防败毒散为代表, 辛凉以银翘散、桑菊饮 为代表, 而辛平则以葱豉汤为代表。解表必冀 汗出, 汗出才能解表, 而辛凉解表之剂, 清热较 胜, 解表不足, 往往不易汗解, 反使邪不外达。 正如章虚谷所云:“始初解表用辛凉, 须避寒凝 之品, 恐遏其邪, 反不易解也。”又云:“邪在卫 分, 汗宜辛平表散, 不可用辛凉。”叶老常以葱 豉汤加减治疗卫分表证, 葱白辛平表散, 豆豉 辛甘宣透, 两者相配, 虽发散而不峻烈, 无过汗 伤津之弊, 但有汗出邪达之效。如表证显著者, 尚可加荆芥、防风; 风热重者, 加桑叶、薄荷。叶 氏还常常强调辛平解表之剂的运用必须掌握 好时机, 强调只适宜于温病初起, 得汗即止, 不 可久用, 以免过汗伤津之弊。 2 善以透法达邪 温病起病急骤, 传变迅速, 其传变途径由 卫、气、营、血逐步深入。叶老对其在卫初入气、 气初入营之时多以透法达邪。叶氏认为邪初入 气宜清透之法, 其时, 患者症见身热不退, 心中 忄奥忄农, 虚烦不得眠, 病邪欲达不达, 势将内传, 但这既非气分大热之证, 不可苦寒清热, 又非 阳明腑实之证, 不可遽投苦寒通下, 唯以轻清 透泄之栀子豉汤主之最为合拍。栀子清热除 烦, 豆豉其性轻浮, 功能宣散, 二味合用可奏清 透之效。栀子豉汤原用于伤寒汗、吐、下误治的 变证, 叶老用治温病邪初入气, 使邪外达, 每获 良效。 邪初传营时大多气分余邪未清, 此时予透 法, 即有叶天士“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之意。其 时, 患者症见壮热不退, 胸闷烦躁, 斑疹隐隐, 舌质红绛, 叶老常以《肘后方》黑膏汤主之。原 方由鲜生地、淡豆豉、猪脂、雄黄、麝香等药组 成, 但叶氏一般仅用鲜生地、淡豆豉二味, 生地 清营凉血, 豆豉透热达邪, 二味合用, 取其清营 而不滞邪, 透邪而不伤阴, 并常以鲜石斛与鲜 生地同煎, 增其养阴生津之效。如伴神昏、谵 语、痉厥动风则需辅以凉血潜阳、熄风开窍等 法。 3 灵活运用白虎汤 气分实热之证, 叶老常以清大热之白虎汤 主之。一般认为白虎汤以“四大”——大热、大 汗、大渴、脉洪大为适应症, 而叶老认为不必拘 泥四症俱备之说, 尤以大汗一症, 患者往往壮 热不退, 汗出很少, 甚至无汗, 只需有大热、大 渴、脉洪大就可, 不可轻信吴鞠通:“不汗出不 可与之”之禁。白虎汤虽非解表的汗剂, 而用于 无汗或无大汗之温病气分证, 能起到汗出热退 之效。因主药石膏不仅寒凉且寓辛散, 若内有 蕴热服此辛凉解肌之剂, 蕴热自肌腠外达, 气 热得清, 三焦宣通, 不发汗而能汗出自愈。叶老 ·6· 江苏中医 1996 年第 17 卷第 8 期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常加减使用白虎汤, 如温病身重、胸闷、舌苔白 腻或黄腻, 乃气分热盛夹湿, 须以白虎加苍术 汤治之; 如温病发热形似温疟, 时或恶寒、四肢 不温、肢节烦疼者, 则为热积于里, 阳气怫郁, 而以白虎加桂枝汤主之。 4 重视兼夹之证 叶老治疗温病非常重视兼夹之证, 认为能 否及早识别兼证并予以及时治疗, 直接影响临 床治疗效果。临床上, 兼夹之证以夹湿、夹滞多 见。江南卑湿之地, 夏秋之际, 湿气弥漫, 此时 发生风温, 每易夹湿; 温病初起, 病家惟恐体 虚, 病中强食则致食滞不化。温病一旦有兼夹 之证, 单纯清热往往不能奏效, 必须去其热之 附丽, 才能药到病除, 正如戴天章《温疫论》所 云:“风热有所附丽者, ⋯⋯径清其热, 不去其 物, 未能有效。” 风温一旦夹湿, 湿热相合, 则热不易透解。 叶老常在清热透邪之中佐以大豆卷、鸡苏散、 苍术、生苡仁、车前子、泽泻等, 起到清透于上, 渗湿于下之作用, 使热与湿分而治之, 方能奏 效。 温病兼夹食滞, 热滞互结不化, 最易内结 阳明, 化火化燥, 伤津耗液, 内传营血。叶老认 为如在温病初起, 邪在卫表即配合消导之法, 去其积滞, 则热孤易解, 何至于内传阳明, 而成 腑实之证。叶氏对食滞轻者投以枳实、六曲、楂 炭或保和丸煎服; 重者则以下法投以枳实导滞 丸, 木香槟榔丸, 甚至承气汤之类。用承气汤时 叶老常验之于舌, 凡舌苔老黄或沉香色, 或焦 黑有刺或断裂有纹者, 同时具腹满胀痛, 大便 秘结者, 才可使用。并认为承气汤中厚朴苦温 而燥, 对阳明炽热, 热盛伤津者, 总非所宜, 而 喜以调胃承气汤主之。 对于湿温病湿热蕴结肠道, 只要症见便溏 不爽, 大便后重, 色黄如败酱, 秽浊奇臭, 舌苔 厚腻, 叶老就认为必有夹滞, 常在清热化湿中 加单味大黄,“轻法频下”, 攻下积滞。认为大黄 无硝之猛烈, 无枳之克伐, 无朴之刺激, 而兼有 解毒清热、泻火之能, 能救其阴津, 保护肠络, 对湿温伤寒的治疗非常奏效。于此亦可窥见叶 老治湿温之丰富经验。 (收稿日期: 1996—02—12) 江 都 市 中 医 院  2 2 5 2 0 0 ˆ  樊   敏   许   纯 泰 州 市 中 医 院  2 2 5 3 0 0 ˆ  王   铠   许   靖     许 钜 材 治 疗 桡 骨 远 端 骨 折 之 经 验    关键词  桡骨 远端骨折 许钜材   许钜材 (1908— 1987) 为江苏省中医 骨伤科名家, 在治疗 四肢骨折上留有许多 宝贵经验, 今就其治 疗桡骨远端骨折所用 之拔指理筋、折顶复 位、纸木夹板固定及 内服外敷中药等经验 作一整理介绍。 1 治疗方法 1. 1 复位方法 患 者取坐位, 患肩自然 下垂, 屈肘成直角, 前 臂旋前, 一助手持前 臂中上段, 术者先以 左手握住骨折端, 右 手指虚握拳, 以食、中 指指根部夹定患者手 指, 从拇指到小指分 别依次作拔伸牵引, 一般能听到关节弹响 声, 此时左手指下如 触到骨折端滑动感, 部分病人即已复位。 若仍有畸形, 则术者 以两手大鱼际按在骨 折远端背侧, 两拇指 按在骨折近端, 余手 指交叉包定腕关节, 拔伸牵引约 1~ 2 分钟, 拇指加压, 稍加大成角后作折顶手法, 屈折方 向仍以传统的掌屈尺偏, 然后观察病人拇指 活动情况, 如外展无碍, 复位一般较好, 功能 也易于恢复。 1. 2 固定方法 硬纸板折叠 3 层剪成如图 所示形状, 用时浸湿, 备 15×3. 5cm , 13×3. ·7·江苏中医 1996 年第 17 卷第 8 期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文档为【叶孝曾治疗温病的经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67679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54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2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1-17
浏览量: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