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生家庭教育指导手册

小学生家庭教育指导手册

举报
开通vip

小学生家庭教育指导手册...目 录1第一部分 家庭教育概述11、什么是家庭教育12、现代家庭教育的特点23、怎样构建和谐的家胶关系34、怎样构建和谐家庭45、家庭文化对儿童的教育功能如何46、如何利用社会文化资源教育孩子57、为什么说家庭教育是养成教育68、家长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教育观79、家长应该具备什么祥的人才观810、家长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亲子观911、父母都应担当起教育孩子的责任1012、让孩子接受义务教育是家长的法定义务1113、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何不同1214、怎样提高家庭教育技巧1315、给孩子设置哪些家规为好1416、家长...

小学生家庭教育指导手册
...目 录1第一部分 家庭教育概述11、什么是家庭教育12、现代家庭教育的特点23、怎样构建和谐的家胶关系34、怎样构建和谐家庭45、家庭文化对儿童的教育功能如何46、如何利用社会文化资源教育孩子57、为什么说家庭教育是养成教育68、家长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教育观79、家长应该具备什么祥的人才观810、家长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亲子观911、父母都应担当起教育孩子的责任1012、让孩子接受义务教育是家长的法定义务1113、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何不同1214、怎样提高家庭教育技巧1315、给孩子设置哪些家规为好1416、家长如何惩罚子女1417、为什么不能打孩子1518、怎样引导孩子面对家庭的贫困1619、富裕家庭怎样教育孩子1720、单亲家庭如何教育子女1921、离异家庭如何教育孩子2022、分居家庭如何教育孩子2123、如何教育留守儿童2324、流动家庭怎样教育孩子2525、父母或子女残障者的家庭教育27第二部分  小学 小学生如何制作手抄报课件柳垭小学关于三违自查自纠报告小学英语获奖优质说课课件小学足球课教案全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生的家庭生活指导2726、上学、放学,家长要不要接送孩子2727、歹在小学生的穿着方面,家长应该注意些什么2828、如何台理安排小学生的饮食结构2929、孩子大脑需要的营养物质有哪些3030、小学生在饮食方面,常见的误区有哪些3131、孩子吃饭常边吃边玩咋教育3232、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饮食习惯3333、小学生为什么必须保证吃早餐3434、如何对待小学生过度吃零食的问题3535、怎样克服孩子挑食的毛病3536、小学生经常喝饮料好不好3637、孩子总爱吃”洋快餐”怎么办3738、如何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3939、小学生受到大孩子欺负,家长应怎样对待4040、怎样教孩子学会自我保护4141、怎样培养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4242、怎样引导小学生看电视4343、儿童玩电子游戏好不好4344、看到其他伙伴有新奇东西,孩子闹着要买怎么办4345、孩子办事磨蹭怎么办4446、家长怎样适当安排孩子的校外体育活动4547、父母怎样对小学生进行性教育4648、节假曰让小学生干什么好46第三部分 小学生的家庭德育指导4649、家庭德育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4850、怎样对孩子进行爱国教育4851、怎样对孩子进行国情教育4852、如何对小学生进行理想教育4953、怎样对小学生进行守法教育5054、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传统美德教育5155、家庭社会公德教育主要抓哪些内容5156、怎样对子女进行爱父母的教育5257、怎样教育孩子与他人友好相处5258、孩子处处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以我为中心”怎么办5359、孩子不合群怎么办5360、孩子参加了小群体怎么办5361、为什幺要让小学生参加家务劳动5462、在家庭中如何对孩子进行爱劳动教育5563、对孩子的礼貌教育要注意哪些细节5564、怎样教会小学生感恩5665、家长如何对待给孩子零花钱的问题5666、如何使孩子养成节俭习惯5767、小学生家庭教育要抓哪些时机5868、父母怎样与子女交流5869、在孩子面前谈话应注意些什么5870、如何给孩子讲道理5871、学会用暗示法教育子女5972、如何看待孩子不听话的问题5973、宽容子女的方式有哪些6074、孩子变坏前有哪些征兆60第四部分 小学生的家庭学习指导6075、孩子提早上小学好不好6076、孩子刚上小学不适应怎么办6177、如何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6178、人脑的潜能到底有多大6279、怎样激发孩子的求知欲6280、科学家的家庭教育特征6381、怎样培养孩子的兴趣6382、孩子在家预习功课有什么好处6383、孩子看书时间长了,为什么要到户外活动一下6484、孩子学习困难怎么办6485、孩子学习不好的原因该从硼里去找6586、什么是学习中的“高原现象”6587、给孩子教知识,他总是记不住怎么办6688、家长陪读好不好6789、家长如何指导孩子读文章6790、孩子的爱好常与家长的愿望背离怎么办6891、为什么孩子到三、四年级成绩易下降6892、小学生看什么课外书好6993、小学生要不要学奥数6994、小学生要不要去上校外的兴趣班7095、怎样对子女进行艺术教育7096、如何对待小学生爱提问的现象7197、如何使子女由“差”变“佳”7298、为什么考试分数不能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7299、文化程度低的家长如何指导孩子学习73100、如何帮孩子减轻学习压力74101、父母应该为孩子上中学做哪些准备75第五部分 小学生的家庭心理指导75102、怎样开发子女的智力76103、囤家长在子女智能开发方面有哪些误区76104、家长应怎样培养孩子的注意力77105、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78106、如何培养孩子的坚强意志78107、如何引导孩子说到做到79108、怎样使孩子具有健康的心理状态79109、什么是儿童的“蛋壳心态”79110、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感80111、如何培养孩子的同情心82112、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83113、孩子成了追星族怎么办83114、孩子胆小怎么办83115、对任性的孩子怎么办84116、家庭生活对孩子人格的影响84117、家长的态度对儿童的性辂形成有什么样的关系85118、孩子缺乏竞争意识怎么办86119、孩子办事虎头蛇尾怎么办87120、怎样对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88121、如何正确对待子女的逆反心理89第六部分 小学生的心理疾病与治疗89122、儿童多动性障碍有唧些表现90123、如何区别多动症患儿与顽皮儿童91124、一个11岁的学校恐怖症女孩93125、儿童孤独症的成因94126、孩子偏食的原因和对策96127、什么是智力低下96128、什么是儿童强迫症99129、什么是心境恶劣障碍101130、什么是儿童学习能力障碍102131、12岁男孩因网络成瘾导致逃学的案例分析105132、灾害后儿童的心理辅导106133、家长如何为子女寻求心理咨询第一部分 家庭教育概述1、什么是家庭教育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生活单元,也是社会有机体的细胞。自古以来,家庭就承担着生育、抚养、教育子女的职能。我们常说,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最早的教师,就是讲的家庭教育的职责。古人说,“养不教,父之过”,强调的是为人父母的教育责任。家庭教育,从广义上讲是家庭成员间的相互教育;从狭义上讲就是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进行的教育活动。家庭教育往往有很大的主观性和经验性,家庭教育的质量直接受制于父母的人格修养和文化修养。不同时代的家庭教育有着不同的时代内涵。但归纳起来,家庭教育包括了对子女的品德教育,生活习惯、生活技能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家庭教育是我国国家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子女不是单纯的个人行为,它实质上是一种履行法律责任的行为。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父母要学习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指导。这种指导,包括品德形成的指导、生活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育等。广大家长要通过多种渠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依据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依照法律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对子女进行教育。家庭教育质量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建设的进程,制约着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忽视家庭教育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家庭教育搞好了,孩子受益,社会受益,家长本人也从中受益。全国妇联、教育部联合制定的《家长教育行为规范》就对家长教育子女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2、现代家庭教育的特点现代家庭教育是以孩子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养成教育为特色的教育。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调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和谐,为末成年人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学校教育要建立一种良好的互动合作关系,相互支撑,互相补充,相得益彰。(2)强调建立民主、平等、互信的家庭亲子关系。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尊重维护子女的合法权益,体罚、虐待或者忽视儿童均视为对儿童权利的侵犯。家长和子女不再是单纯的管束关系,家长是孩子成长的指导者,监护、抚养、教育、管理、维权是家长的基本职责。现代家长认为,孩子是人,是有自己利益诉求的人,是走向独立并最终要融入社会生活中的人。(3)倡导科学文明的教育理念。这里讲的理念,主要包括父母要带头营建学习型家庭的学习理念,家庭教育突出“以德育人”的育人理念,教育就是发掘孩子潜能、尊重孩子人格、塑造他们性格的养成理念等。(4)现代家庭教育是开放性的教育。家庭教育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儿童。家长应不断与时俱进,通过各种渠道学习教育子女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以变应变,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墨守成规、抱残守缺、不思进取,家庭教育就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3、怎样构建和谐的家胶关系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也是教育孩子的两大阵地。家庭和学校在教育未成年人方面构建起和谐的关系,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需要。构建和谐的家庭学校关系,需要解决下述问题:(1)家庭和学校教育目标的一致。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是家庭和学校共同的教育目标。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才能在教育目标上达到和谐,如学校减负,家长加负;学校抓德育,家庭忽视德育就是在教育上的不和谐。(2)家庭教育要突出自己的特色,即以养成教育为根本,以生活为课堂,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能力。家庭教育在实施中,切忌照搬学校教育的那一套方法。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互补互动的关系,这本身就是一种有各自特色的和谐共生。(3)家长要积极承担起教育子女的责任,切忌责任外推。教育子女首先是家长的事情,这是从法律和伦理角度讲的,父母是孩子的监护人,教育子女是家长法定的义务。有的家长把孩子放进学校之后,就觉得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自己缺乏互动性和责任心,这种想法和做法不利于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4)家长要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事务,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更深的层次上达到和谐。目前,我国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事务的参与度很低,这既有体制原因,也有观念原因。在现代社会,为了达到教育和谐,还必须消除学校和家庭潜在的或显现的矛盾关系。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事务,双方进行深度的合作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发展的趋势,我们要创设条件促进家庭和学校的合作。4、怎样构建和谐家庭构建和谐家庭已提到所有家庭的重要议事日程上。那么怎样构建和谐家庭呢?(1)要树立构建和谐家庭的观念。要充分认识到和谐家庭的建设不是一般性的号召,而是关系到社会和谐发展,实现家庭功能,适应现实需求,有效面对社会未来、家庭未来及每个家庭成员未来发展的一件大事、一件实事,一定要充分重视并有所作为。(2)重视家庭环境建设。家庭环境建设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在物质环境建设中要做到干干净净、美观大方,尽力消除物质污染(包括废水废气等有毒物质、噪音、垃圾和电磁辐射污染)。在精神环境建设中要做到继承和发扬我国家庭优良传统作风,如孝敬老人、勤俭持家、和睦相处;不断提高全体成员的综合素质;全家人保持积极的社会态度和社会参与;科学教子等,尤其要优化家庭各类人际关系(包括夫妻关系、亲子关系、隔代关系、婆媳关系、亲友邻里关系等),并注意防止家庭精神污染。(3)调适夫妻关系。夫妻关系的和谐是家庭和谐的核心要素,夫妻关系好坏既关系到婚姻的幸福度和满意度,对子女的健康成长也具有极重大的作用。夫妻之间应努力做到互爱、互敬、互尊、互助、互勉、宽容、理解、真诚、欣赏、关注。调适夫妻关系的原则是:严以律己,接纳对方,灵活应对夫妻关系生命周期的变化,将双方关系的不断改善融人家庭生活的全部细节之中。特别要注意防止关系陷阱,如揭老底、算旧账、指责、自我辩解、盘问、威胁、居功自满、纠缠是是非非、后悔、小事大化或复杂化、双重标准、情绪化语言、消极对比、缺乏表扬、打击对方积极性、苛求、一味索取、命令、好为人师、说谎、报复、妒忌、情绪失控、攻击对方亲友、单方决策、干涉对方正常行为、猜疑、大包大揽、逼对方说假话、逼对方挣钱、逼对方做官……(4)不断重塑亲子关系。亲子关系即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亲子关系的融洽,一要父母和孩子—起成长,随孩子年龄增长而变化,不可“以不变应万变”;二要随时了解孩子的变化,包括身体、心理、思想观念、需求和困扰等;三要和孩子沟通,沟通必须做到双方相互尊重、平等、主动及时,并注意沟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千万不要把沟通搞成父母对孩子的单方训话、审问、说大道理、唠叨;四是必须教育孩子爱父母;五是父母要做孩子为人处事的好榜样。同时也要尽可能帮助孩子建立和祖父母~代的良好关系,实现隔代互动。(5)对非健全家庭建设给以特别关注。由于种种原因,非健全家庭数量近年有不断攀升之势。在和谐家庭建设中应做到尽可能弥补非健全家庭人员结构、经济收入、教育方式、态度方面的不足。(6)协调家庭内外环境。要了解和分析家庭内外环境的特点及复杂性,充分利用家庭外环境中的正面因素,防止家庭外环境中的负面因素对家庭的影响。同时作为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要引导子女正确认识家庭外环境,参与家庭外活动,既保持纯真的心理,也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7)关注全体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和谐家庭必须是心理健康的家庭。因此,应在全体家庭成员中树立重视心理健康的观念,及时调适成员心态,促使成员养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5、家庭文化对儿童的教育功能如何家庭文化主要有:①载体文化。它包括人口结构、文化用品、经济收入、图书杂志、居住条件、饮食服饰以及周围环境。②制度文化。主要指家庭各种学习生活秩序、道德行为准则、娱乐活动方式等。③意识文化。主要指家庭成员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精神面貌、心理素质、审美观点以及创造性思维等。以上三种代表了浅层、中层与深层三个不同层次的文化。家庭文化对儿童的教育功能包括:①导向功能。它对儿童有一种内在的规定性与号召力。②凝聚功能。因为家庭文化是个人行为的共同标准,所以具有极强的凝聚力,能够增强家庭成员的归属感,促进家庭的和睦向上。③规范功能。家庭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对儿童的心理和行为有约束作用。④激励功能。家庭中和睦的人际关系、平等的家长作风、勤奋求知的学习气氛能够对儿童产生正面的激励作用。6、如何利用社会文化资源教育孩子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称作“大文化”。梁启超在《什么是文化》中称,“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这“共业”包含众多领域,诸如认识的(语言、哲学、科学、教育)、规范的(道德、法律、信仰)、艺术的(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器用的(生产工具、日用器皿以及制造它们的技术)、社会的(制度、组织、风俗习惯)等等。家长利用社会文化资源教育孩子的途径有:①学习阅读。如读文学名著、人物传记等。②参观。如参观文物古迹、博物馆、展览馆、实验室等。③欣赏、体验。如看电视、电影、戏曲等。④参与。如学习音乐、乐器、体育技能、科学试验等。⑤生产劳动、生活技能的学习、实践。7、为什么说家庭教育是养成教育家庭教育从人发展的意义上说,是养成教育。养成教育是家庭教育的目标,也是家庭教育的形式和过程。家庭养成教育主要包括对未成年子女的道德习惯的养成、生活习惯的养成和学习习惯的养成,这三大习惯养成集中起来可以促进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一、养成教育是家长可以达到的教育目标我们很多家长教育子女有个认识误区,认为只有拥有很高的文化程度,才能教育好孩子。其实,文化知识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并不占据主要位置,关键是家长要重点抓孩子的良好习惯养成。文化知识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任务,是教师的强项。家长要扬己之长,突出重点抓养成教育。有很多家长文化程度并不很高,但教育子女却很成功,原因就是他们知道怎样遵循教育规律去培养孩子。教育子女的过程,其实是培养他们良好习惯的过程,孩子的习惯养成了,他们就可以自我约束,自己发展。养成教育就是家长要着眼于孩子的健康人格培养,促进他们的社会化进程,使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尽量少走弯路,尽量降低成长的代价。二、养成教育对家长的基本要求实施家庭养成教育,家长要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①应认识到教育对象的生命性;②应认识到教育对象的发展性;③应认识到教育对象的自律性;④应考虑到教育对象的个别性;⑤应考虑到孩子成长中的内外因素的协调。从和谐发展的角度看,养成教育既考虑到了孩子内部诸要素(思想、心理、情感、认知等)的和谐,又考虑到了孩子和环境(社会、家庭、学校)因素的和谐。总之,突出了养成教育,就彰显了家庭教育的特点,发挥了家庭教育的优势,家长教育孩子就可以高屋建瓴,掌握教育的主动权,变被动为主动。8、家长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教育观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的作用及意义的看法,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家庭教育同样是家长有预定目的地培养子女的行为。家长的教育行为首先受教育观支配,如果家长认为教育孩子就是为了使他上所好大学,找一份理想的工作,他必然会把孩子的学业成绩作为教育的重点,千方百计地为提高学习成绩创造条件。如果家长认为教育是为了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学做人、做创新型人才的活动,他就会在家庭教育中突出全面发展教育、学做人教育和创造性培育。现代社会家长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教育观呢?一、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家长教育子女要坚持以儿童为本的观念,着眼于人的培养,把孩子看成发展的主体。家庭教育始终要把孩子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目标。家长应该牢固树立儿童是人,是有特定权利需求的人,是正在走向成熟的人,是最终要走向社会的人。给孩子的关怀、体贴、尊重、指导,是家长的教育职责。“目中无人”,只有分数的教育是扭曲人性的教育、是摧残人性的教育。二、教育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个性家庭教育是以养成教育为特点的教育,围绕孩子健全个性的养成,设计和创设家庭教育活动,这就需要家长在家庭教育生活中,优化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创造适应孩子个性健康发展的生活条件,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以不损伤和逐步培养他们的健全个性为基本原则。三、教育要指导孩子快乐地生活我们在家庭教育的诸多案例中,看到一种令人深思的现象,就是在家庭中,孩子很不快乐,父母也很郁闷。有不少家长实施的家庭教育,是剥夺孩子快乐也失去自己愉悦的教育,这种教育使孩子感到教育是可怕的事情,父母不是那么亲切、和善,家庭仿佛是口冰窖。其实,教育应该给施教者和受教育者都能够带来愉悦。教育并不是沉重的负担,教育是指导孩子热爱人生,享受人生,充实发展人生。有了这种观念,家庭教育就会变得轻松愉快,孩子也必然会感到家庭的温馨、父母的可亲可爱,很多因教育不当引起的家庭悲剧就可以避免。四、教育是亲子交流的互动过程现代家庭教育是在尊重儿童权利这个基本原则指导下的教育,尊重儿童的权利,包括了他们的话语权,他们的参与权。亲子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是实现儿童权利的过程,也是现代家庭教育的必然要求。‘些家长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缺乏亲子互动沟通的意识,没有这方面的耐心甚至技能技巧,一味地单向输出,把教育变成了对子女的“单边行动”。从教育的构成要件来看,缺乏亲子互动沟通,就不能实现真正的交流,得不到有价值的信息反馈,教育的效果可想而知。五、教育是父母和子女共同进步的过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都有一个施教者自己必先受教育的问题。对家长来说,不能把家庭教育理解为自己永远是一个施教者,自己永远正确,不需要再教育不需要再提高,尤其是不能把自己游离于家庭教育之外,高高在上,对孩子发号施令。现代家庭教育认为,教育子女的过程是家长完善自己的人格、丰富充实自己人生的过程。子女的童心、童真、童趣值得家长学习借鉴,子女的知识、技能也值得家长学习,学习意识、进步意识是现代家长的基本素养,通俗地讲,我们在家庭教育中要形成一种学习进步的氛围,“孩子要好好学习,家长也应该天天向上”。9、家长应该具备什么祥的人才观人才观是人们对人才的基本看法,人才观直接制约着人才的培养标准。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具有什么样的人才观呢?一、孩子应该是遵守法律的好公民遵守法纪,是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素养,也是人才的基本标准。未成年人应该有基本的法律知识,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什么是守法行为,知道什么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界定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做遵守法律的好儿童。培养子女的法律意识和守法行为,是家庭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工作。二、孩子应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做人德为本,人才必须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家庭教育的重点是做人教育,家庭教育必须克服重智轻德的现象。孩子有了良好品德就有了立人之本,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涌现出的英雄少年群体,他们具有坚强、善良、助人、奉献的美德。家长应该认识到,市场经济对子女的品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孩子要具备区别假丑恶与真善美的能力,面对多种诱惑,孩子能够明辨是非曲直,光明磊落、干干净净做人。三、孩子应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人才的判别标准之一是是否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了认知能力,情绪情感的表达与自控能力,意志坚强,人格健全,善于与人相处,能适应周围环境等。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走出重身体素质忽视心理素质培育的误区。当前,面对孩子求学成本的加大和升学就业的压力,一些家长产生了焦虑、浮躁的心态,这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极其不利的。四、孩子要有创造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我们倡导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孩子学做人和培养创造精神及实践动手能力。没有创造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孩子算不上人才。有些家长误以为孩子读书越多,学历越高,就是人才。这种看法是十分片面的。创造精神是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也是人才的重要标志。没有创造革新精神的人才是平庸之才。家庭教育要克服重书本知识学习轻实践动手能力的现象。家长首先要更新观念,自己要有符合社会潮流的创新精神,火把只能用火种去点燃,在家庭教育中,应积极创设条件和情景,给孩子创造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育空间,克服“读死书、死读书”的陈旧教育方法,多支持和鼓励孩子参加有益于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发展的活动,使孩子具有扎实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10、家长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亲子观亲子观是人们对家庭两代人之间关系的基本看法。亲子观制约并决定着家庭亲子关系的性质和沟通的方式及质量。在封建家长专制社会,家庭亲子关系是社会君臣关系的投影。父亲具有至高的尊严与权威,子女对父母绝对服从。在现代社会,亲子关系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和谐家庭建设的基本内容。一、父母是孩子的监护人亲子关系不同于同伴关系,也不同于师生关系,父母和子女具有血缘伦理关系,这种关系是受法律保护和规范的。父母作为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负有严肃的法律责任和义务,抚养、教育、保护、监护是父母的基本职责。家庭亲子关系是受法律保护的关系,这是我们理解亲子关系、处理亲子关系必须清醒把握的基点。作为监护人,父母在亲子关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承担着沉甸甸的责任,父母依法实施监护责任受法律保护。讨论亲子关系看不到这种法律层面的关系,就可能把亲子关系平庸化或简单化。二、父母是孩子的家庭教育承担者在亲子关系中,父母除了承担法律规定的监护职责外,还承担着法律规定的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职责。未成年人正处于身心、品德、智能的发展期,他们需要父母给予良好的家庭教育指导。所以,在亲子关系中,父母有两种基本权威——源于血缘的权威和指导的权威。父母应该学习法律知识和家庭教育知识,履行监护和指导职责,树立自己的权威。未成年子女在家庭盲目反抗父母的监护和家庭教育指导,需要对其进行疏导教亨。因为孩子无理性地、无原则地反抗父母,对建立良好亲子关系是极其有害的,受害者首先是未成年子女。三、父母和子女在权利和人格上是平等的我们在家庭倡导建立民主、平等、互信、和谐的亲子关系,民主和平等是良好亲子关系的两个基本支点。民主和平等建立在父母和子女都享有基本的人权,拥有人格的尊严这个原则之上。未成年人享有法律规定的诸多权利,父母履行法定义务监护、教育子女,不能侵犯子女的基本权利,不能损伤他们的人格尊严,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包括赤裸裸的暴力或隐性的暴力,都是法律所不容许的。由于家长心态等原因,加之和子女有血缘亲情关系,家庭是侵害未成年子女的权益和损伤他们人格的“多发地带”。向家长进行普法教育,维护儿童权益教育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经常性工作。民主和平等的亲子关系要求家长尊重未成年子女的四项基本权益,养成倾听、尊重、容纳孩子意见的意识和习惯。这里需要补充的是,未成年子女也要尊重父母的权利,维护他们的人格尊严,有些子女对父母实施家庭暴力,也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所不容许的。11、父母都应担当起教育孩子的责任有家庭就有在教育及家庭事务中的男女分工,“男耕女织”就是传统中国农业社会的性别分工。在教育子女方面,父母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承担起什么样的责任,这是许多家长常提出的问题。一、父母共同承担监护、教育子女的义务和责任,不能放弃、推诿从法律上讲,父母作为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都有教育子女的责任,这种责任不能放弃,也不能推诿。从孩子自身成长的需求来讲,父母的教育同等重要。有研究表明,父母共同教育孩子,有利于孩子健康个性的培养,有利于他们创造性的培养,因为父母和孩子的经常性的接触和交流,有利于他们双性化气质的形成。通俗地讲,就是说父亲的阳刚之气,母亲的阴柔之美,都会感染孩子、影响孩子。缺乏父教和母教的孩子在发展中易出现一些缺憾,健全性格的形成会受到影响。二、必须改变父亲在家教中出场少的现状客观地讲,父母的职业不同,工作的繁忙程度不同,加上夫妻一方可能平时很难有机会接触到孩子等客观原因,在教育子女中投入的时间、精力必然存在差异。从我国的具体情况看,母亲在教育子女方面承担的责任较多,父亲相应有“淡出”孩子教育的情况,呼唤父教的回归,已成为社会的呼声和孩子的期盼,父亲在家庭教育中要积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三、夫妻适度分工当然,家庭教育中还是存在着分工。我们认为,孩子的品德、心理教育,父母都负有责任,他们都应该是孩子养成教育的指导师。在这方面,父母不应该相互推诿责任。在孩子的文化知识辅导方面,家长可以有一定的分工。一般来说,应该能者多劳,夫妻之间谁的文化程度高,谁的闲暇时间多,就应该积极主动地多承担一些责任。需要强调的是,家长教育子女并不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有些父母不愿意多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把责任推诿给学校,或者夫妻之间互相推诿,视教育子女为包袱。其实,承担教育责任是家长的职业要求,也是一种乐趣。有经验的父母都知道,和子女在一起其乐融融,能从教育子女的过程中体验到孩子成长的乐趣,体会到人生哲理和生活的愉悦。12、让孩子接受义务教育是家长的法定义务一、什么是义务教育受教育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要求国家积极提供均等的受教育条件和机会,通过学习来发展其个性、才能和身心能力,以获得平等的生存和发展机会的基本权利。未成年公民所接受的是基础教育,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教育,教育的形式主要是采取学校教育的方式。二、接受义务教育是未成年人神圣的权利我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依法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不得使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义务教育法规定,凡满6周岁(条件不具备的地方可以为7周岁)的儿童都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作为现代家长,应当遵守法纪,让适龄孩子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三、让孩子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是家长的法定责任和义务,不让孩子接受义务教育或让其辍学,是违反法律的行为近些年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农村偏远地区,初中生辍学现象比较多,一些家长见孩子升学无望,或因为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就让孩子辍学去打工。此种现象必须纠正,因为未成年人(不满16周岁)打工是违法行为。不完成义务教育,对国家而言,不利于民族素质的提升;对个人而言,不具备起码的文化科技素质,不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就业的强大资本,即使就业也容易被替代或淘汰。有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与经济收入紧密相关,受教育程度高,收入相应也高。完成义务教育,确实是利国利家利人之举。四、监督、引导不想读书的孩子坚持学习还需要强调的是,有的家长不能履行让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的法律责任,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家长迁就孩子,孩子说“不想读书了”“念不进去”,家长就默许孩子的辍学行为,这是家长没有尽到监护职责的表现。未成年人年龄小,认知能力低,自控能力差,他们意识不到辍学的危害或潜在危害,这就需要家长加以教育管束,因为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13、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何不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活动形式,是不可相互替代的,明确了两者的区别,可以更有效地做好家庭教育工作。一、家庭教育是建立在血缘伦理关系之上的教育,学校教育是以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教育血缘伦理制约着家长在教育子女问题上不像教师那样有着更高的理性的爱,家长易走极端,严厉和放纵是常见的极端形式。真爱、大爱的教育永远是家庭教育的基本内容。二、家庭教育是生活化的、教育寓于生活的,学校教育是规范化、系统化的教育学校教育有严格的教育组织形式和科学周密的教育教学计划。家庭教育在实施途径、教育目标和内容方面和学校教育不尽相同,融教育与生活为一体,通过家庭环境影响和父母的示范来达成教育目的是家庭教育的基本特色。教育场所的自然性,教育的灵活性、潜移默化性,活动空间的广阔性等,这都是学校教育不能企及的。我们可以说,家庭生活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它随时供孩子阅读。三、家庭教育质量取决于家长的素质在未成年人接受学校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是不断变化的群体,而家长则具有不可选择性,他对孩子终生都有影响。因此,家长的素质决定家庭教育的质量,家长的素质包括了多个方面,如身体生理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法律素质、文化技术素质、教育子女的素质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着如此明显的区别,我们就要发挥好家庭教育的特殊作用和功能,和学校教育实现良好的对接,达成教育的和谐。14、怎样提高家庭教育技巧对小学生的家庭教育,不仅需要父母拥有现代的教育理念、丰富的家庭教育知识、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还应该有家庭教育的技巧。所谓家庭教育的技巧,实际上是家长的教育机智、教育谋略,就是说家长在教育子女时,能够根据教育要求和孩子的实际,善于捕捉教育时机,运用教育谋略,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对孩子进行富有成效的教育。小学生父母的教育技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一、能够洞察孩子心理的细微变化,及时捕捉教育信息在小学生身上,我们如果留意,就会发现孩子心理上的细微变化。例如有些孩子不经意间发出成人那样“唉”的叹息声,这是孩子心理出现问题的信号,是典型的“精神性叹息症”。发现并处理诸如此类的问题就需要教育技巧。二、能抓住生活中的事情,及时地对子女进行教育能否发现并紧紧抓住生活中的事情,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对子女进行教育,是衡量家长是否有教育技巧的重要表现。有位女中学生说过一件令她终生难忘的小事:吃饭时,她把妈妈给她夹到碗里的一块鱼肉重新放回盘子,但妈妈又给她夹了回去,并对她说:“必须记住,如果想吃到鱼肉,就必须学会剔刺,不会剔刺,永远休想吃到鱼肉,更不要指望有谁能帮助你。”这位女生说,她从这件事中悟出一个道理,学习也是这样,遇到困难就改变方向,永远不会有所收获。三、能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方法家长一般从书上学到的教育方法,仅仅是理论上概括提炼出的带有普遍性的东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对这些方法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造、进行变通。如赏识教育法就是一种教育方法,对不同性格、气质的孩子怎样赏识,就需要变通。形成家庭教育的技巧需要经验的积累,教育小学生并不难,关键在于用心。上面所说的细微性、及时性、创造性,仅是提高家庭教育技巧的几条基本原则。15、给孩子设置哪些家规为好家规,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全家人的,是家庭“公约”,人人都应该遵守。另一类是针对孩子的,是家长用守则的形式来约束儿女的行为,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对于任何家庭来说,这些家规都是需要的。没有“公约”式的家规,针对孩子的家规就难以执行,因为孩子会觉得不公平。定家规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主要原则是从实际出发,简明扼要,持之以恒。针对孩子的家规,不能多少年一贯制,要随孩子的成长增减内容。一旦有了家规,家长要带头遵守。家长制定家规要注意几个问题:(1)重视全面素质,不要光定有关学习的内容。不论是针对全家还是针对孩子的,都应有全面思想。(2)对小学时期的孩子,要突出品德教育和良好习惯的培养。(3)家规要合乎情理,要定在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度”上。(4)要有落实家规的措施。家规是约束人的,是否能约束住,要有具体措施。比如,可以是口头约定,也可以是文字约定;定期评价,表扬批评;家长示范,带头自检;互相监督,发扬民主;有人违规,适度惩罚。这里是一位家长对上二年级女儿的家规,供参考:(1)教育女儿尊重和热爱自己的家人。每天早晨离家上学时,必须与家人说再见。放学回家时,必须向家人问好。(2)培养女儿学会待人接物。家里来朋友或客人时,我们会和女儿一起招待,因为她也是小主人,要求她给客人泡茶,有小伙伴时能和他们一起玩耍。朋友或客人走后,会和我们一起收拾并清洗杯具。(3)培养女儿的生活能力和责任感。早上自己起床,放学回家及时完成作业,完成作业后可有一段自己活动的时间(必须注意安全),晚上八点半准时上床睡觉。16、家长如何惩罚子女惩罚,是家长对子女不良言行的否定和消除措施。惩罚是一种必要的教育手段。在家庭教育中惩罚子女的基本要求是:(1)明确惩罚的目的。惩罚不是整孩子,更不是父母为发泄自己的情绪寻出口,而是为了孩子发展得更好。(2)惩罚要实事求是。是什么问题就惩罚什么问题,在充分了解孩子的错误的前提下惩罚,防止盲目惩罚,广泛联想。(3)惩罚要及时。应在孩子刚刚出现不良行为时给以惩罚,而不能延误到其行为已成习惯,或不良行为后果已使孩子体会到其“好处”时才惩罚。(4)惩罚要一致,即全家人的态度要一致、前后惩罚的标准要一致。不能有人惩罚有人袒护,或先后标准宽严不一。(5)惩罚刺激的强度要大。如高声警告,目光严厉。(6)惩罚的方式要多样。可是认知的(否定性评价)、情感的(对其冷淡不理)、行为的(剥夺某些行为的满足);也可是精神的(心理的)、物质的;还可是直接的、间接的。(7)惩罚者与孩子有亲近的关系。即和孩子关系亲密的人惩罚效果更好,因孩子会惧怕失掉这种关系。(8)防止以体罚代替惩罚。体罚是伤害儿童身心的,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举措,必须加以杜绝。17、为什么不能打孩子有一种说法叫做“不打不成才”。不少家长视此为教育子女的妙法。其实是非常错误的。打,是一种体罚。如果这也是教育的话,那就是武化教育,绝不是文化教育。教育必须讲道理,进行说服,以理服人。打的办法,是压服,以力服人。孩子在家挨了打,有可能到外面发泄,欺负小朋友。孩子怕家长打,尽管心里不服,有可能表面上服从,以致形成两面派的态度。另外,孩子挨打的次数多了,感到家里缺乏温暖,有可能离家出走,甚至自杀。也有的孩子,会与父母公开对抗。同时,家长一定要明确打孩子是违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18、怎样引导孩子面对家庭的贫困贫困家庭在很大范围内存在,少数是绝对贫困,但大多数是相对贫困。无论绝对贫困还是相对贫困,都面临着家庭教育这一课题。贫困家庭更期望通过孩子的成功成才来改变贫困现状,因而更应重视孩子的教育。那么,应如何引导孩子面对家庭的贫困,克服各种困难而走向成功呢?一、家长不隐瞒,不回避,从容面对家庭贫困。一些贫困家庭为了让孩子在群体生活中活得有“面子”,处心积虑地隐瞒真实的家庭境况,甚至忍辱负重,有求必应,无休止地满足孩子的欲望,结果这些孩子总以为“享福”是天经地义的,日渐骄横跋扈,冷漠无情,对家庭没有一丝责任感,最后反而害了孩子。要教育孩子正视家庭的贫困,家长只有坦然面对。二、不发牢骚不抱怨,树立改变贫困的信心家长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在孩子面前流露出对生活的消极和不满情绪,不埋怨社会,不抱怨别人,更不要因为生活条件差而夫妻不和或经常争吵,自暴自弃甚至离异。而应当用自己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来影响孩子,用自己的实际劳动和努力态度来鼓励孩子。全家人应树立起幸福生活能够到来的信心。这样孩子才能以热情、自信、乐观的态度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孩子的心理也会变得阳光,学习成绩也会越来越好。三、理解、鼓励、支持孩子,关注孩子的心理反应尽管孩子的自我意识在增强,自我评价能力逐渐提高,但仍然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和被动性;外界的评价易造成孩子内心世界的波动,特别是出身贫困家庭的孩子,在物欲横流的当今校园里,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心理压力。因此,家长若一看见孩子情绪低落就呵斥、责骂,不仅不利于调整孩子的情绪,反而会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明智的家长应该是先倾听,待搞清楚原因后,在理解孩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因势利导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另外,平时生活中注意对孩子的想法多鼓励,多支持,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四、让孩子适当参与家政管理家长可让孩子了解家庭的经济收入支出状况,一起进行家庭收支记账、核算等等。这样,既能让孩子体恤父母的辛苦,防止其提出过高的物质要求,又为培养孩子勤俭、踏实、坚毅的品质提供生活感性经验。五、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家长不要让孩子仅仅在满足了吃、穿、用时才产生愉快的情绪,而应同时让孩子在完成学习和劳动任务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心情。因此,家长应引导孩子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业上,并指导孩子做些简单的事情或家务劳动等等。孩子的生活充实了,就易形成积极的情绪,增强自信心。相反,一味地让孩子自我控制,容易使他们精神状态不佳,再加上因家庭生活困难而带来的自卑感,孩子极易形成消极的心态。六、鼓励孩子多向名人学习让孩子多读有关名人成功的书籍,尤其是让他们了解那些曾被家庭生活清贫所困扰,后经不懈努力奋斗而成功的名人事迹,从中获得克服困难的信心,进而鼓励自己,集中精力,发挥所长,矢志不渝地达到目标。19、富裕家庭怎样教育孩子社会的发展造就了越来越多的富裕家庭,富裕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富裕家庭能为孩子的教育提供更好的条件,关键是生活富裕了,我们如何富教,因为富裕家庭并不意味着孩子的教育都一定是成功的。一、家长应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现在的孩子,每天视野之内尽是以金钱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行为,他们从小就很自然地了解了金钱的“魔力”,加上一些传媒的不当宣传、家长的不当引导,成人社会对金钱不恰当的运用所造成的示范效应,可能使一些孩子从小形成拜金主义的价值观,给他们未来的人生道路留下巨大隐患,使富裕家庭的孩子认为钱可以买来一切东西,办到所有想办的事,从而在思想上不追求进步,生活上坐享其成,学习中不肯吃苦,最终学无所成。家长要让孩子明白钱是生活中的必需品,但不是人生的唯一目的;钱要靠自己的劳动去获取,而不是坐享父母的财富。二、淡化孩子的优越感一些孩子上学放学家长车接车送,上中学不住集体宿舍,在外面住宾馆,甚至还雇保姆来照顾生活。这种情况下,孩子易形成特殊的“优越”心理。如果一个孩子自小生活在较为优越的环境中,家长不管其要求合理与否都予以满足的话,很容易导致孩子对事物的辨别等方面出现偏差,在与同学的交往中,潜意识里的优越感容易让其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与人交往,经常与同学产生矛盾,最后被同学孤立和疏远,而且经不起挫折,易导致情绪郁闷和自我封闭,学习成绩也会受影响。三、控制孩子的物质欲望俗话说,由险人奢易.由奢人俭难。一些富裕家庭的父母认为“不能让孩子像我们当年一样可怜”,物质激励是他们惯用的教子方法,而在精神上却疏于鼓励,孩子想要什么一般都能得到满足。家长要认识到自己的成功不等于子女的成功,孩子不能坐在父母的肩膀上坐享其成。否则会使孩子的物质欲望一步步膨胀,终有一天要坐吃山空,或由于家庭再也无法满足他们时而走上歧途。四、对孩子进行吃苦、节俭和劳动教育家长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带孩子去一些贫困地方,进行一些吃苦教育,孩子只有亲身体会了,才能了解父母劳动的艰辛,更加珍惜劳动成果。家长应当指导孩子合理消费,克服盲目攀比,让孩子逐步养成正确的消费习惯。要让孩子知道节俭不仅是传统美德,更是现代社会公民应具备的起码公德。五、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让孩子融入集体生活中家庭的富裕,会给孩子带来物质上的满足,但不一定能给孩子的童年增添美丽的色彩。父母应多抽出时间和孩子一起参与各种活动,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淡化孩子的物质追求。鼓励孩子多和同龄人交往,使其在同伴教育中健康成长。20、单亲家庭如何教育子女单亲家庭指父亲或母亲与子女共同组成的家庭。它包括父母离异后子女归一方抚养的家庭,单身领养子女的家庭,未婚生育造成的孩子与其父或其母共同组成的家庭,分居丧偶造成的缺父少母家庭等等,其中以离异后父母独自抚养孩子的情况最多。研究发现,单亲家庭的孩子相对于健全家庭孩子的成长问题更多些,特别是焦虑、自卑、孤独、恐惧、猜疑、自暴自弃及攻击性心理较为严重。这些问题不是孩子的错,而是家长不懂得教育和不善于教育的结果。单亲家庭的事实首先让孩子觉得自己和其他同学不一样,自己享受不到全家其乐融融的幸福,也不愿向别人说明自己是单亲的情况,有些孩子也根本弄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是单亲,慢慢地不愿再和同学一块儿玩,变得忧郁自卑。特别是有些家长老是忽略孩子,很少和孩子交流谈心,孩子觉得自己是多余的,没人关心自己,认为命运不公平,变得自暴自弃,并且总是怀疑老师和同学在议论或嘲笑自己,由开始对父母的不满、怨恨和对同学的嫉妒慢慢变成仇恨周围的人,攻击性也大大增强。调查数据显示,青少年犯罪中61%的孩子来自于不健全家庭。作为单亲家庭孩子的家长,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教育责任,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同时要学习单亲家庭孩子教育的知识、方法和技巧,特别是如何给孩子创设条件让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想办法弥补单亲家庭教育上的缺点和不足,让孩子在健康、温馨的环境中成长。一、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单亲家庭的孩子单亲家庭教育切忌极端化的教育方式。如专制式、放任式、溺爱式等,这种简单教育方式会使孩子出现各种成长问题。父亲和母亲要以身作则,为孩子的成长做出表率。单亲家庭的父亲或母亲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唯一榜样,不管是工作、生活、做人、做事都要为孩子树立榜样。父亲或母亲要鼓励孩子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多接触社会,学会和人主动交往,培养健康、积极、向上、开朗、乐观的性格,除鼓励孩子多和同龄人交往外,家长也要经常邀请孩子的同学或朋友来家做客。二、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单亲家庭的孩子能体会到自己与健全家庭的孩子在很多方面的不同。所以,家长要经常和孩子沟通、交流,多倾听孩子的想法,不随便批评孩子。要给孩子机会表达自己的悲伤、不满、失望等情绪,要尽量多地鼓励、安慰孩子,把家庭真正变成孩子心灵的港湾,生活中还要注意培养孩子独立、自信、自尊、自强的品质。三、让孩子正视自己的家庭现状告诉孩子单亲家庭也是正常的社会现象,是另一种家庭组成形式,单亲并不是孩子的错,自己不应感到自卑。生活中要注意尽量少给孩子负面情感暗示,如通过语言等让孩子感到家庭的不健全或自己缺少的某份爱等。多让孩子体会生活的快乐,以淡化其自卑心理。家长应主动找老师沟通,讲清单亲事实,和老师一起制定孩子的教育计划,和学校、班级共同创设充满亲情和关怀的环境,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和表扬,在孩子遇到挫折时,及时劝慰、开导,帮助其重树信心。四、共同担当教育责任鼓励孩子和亲生父母中没有共同生活的一方多接触,不排斥对方,不在孩子面前用语言攻击对方,不要让孩子认为是对方遗弃了自己。否则孩子易出现信任危机,会认为成人都是不可信任的。父母切忌常说“男人(女人)没一个好东西”之类的话,因为这可能形成孩子的一些偏执观念,不利于孩子与异性交往,甚至影响到将来的婚姻生活。21、离异家庭如何教育孩子离异家庭是指父母离异后的单亲家庭,或者父母再婚的重组家庭。这类家庭的特殊性体现在家庭结构的不完整或者非血缘性上。离异往往是因为夫妻关系出现问题,不可避免地会使双方产生不同程度的怨恨和不满,而这种负性情绪往往会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发泄出来。如果父母没能及时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变化,久而久之,就会把这种怨恨和不满带给孩子。一个从小在这种情绪环境下成长的孩子,长大后易变得自暴自弃、充满仇恨、自我和不信任他人。这样的孩子,也不可能有幸福的家庭和未来。国内外研究都发现,离异家庭的孩子问题远远高出正常家庭的孩子,主要表现是情绪低落、压抑、孤独、烦躁、冷漠,而且他们往往学习不好,人际关系差,不守纪律,离家出走。另外,越轨行为和犯罪行为及心理障碍也较正常家庭孩子高。家长切勿以为离异家庭的孩子都会是问题孩子,离异家庭的父母都教育不好子女。事实证明,只要家长以正确的方法教育,离异家庭子女是可以健康成长以至做出非凡业绩的。离异家庭的父母教育子女要做到:一、离异夫妻双方要尽到教育责任离异双方需要协商,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不对孩子放任自流;撒手不管或把孩子扔给老人。不要抛弃孩子,父亲或母亲一方应承担起抚养孩子的义务,继续给孩子温暖和关爱;要在离异后尽快冷静下来,相互约定给孩子做出一些解释。要告诉孩子,尽管父母离婚了,但永远是他的父母,并且会永远爱他;父母离婚不是哪一方的错,只是两人不能配合生活得更好;尽管不适合再在一起生活,并不代表不适合作为父母;前段时期的争吵或恶语中伤,只不过是一时气愤罢了。鼓励孩子和另一方往来,和另一方的新家庭融洽相处,同意孩子定期去另一方家里玩或小住时日;主动邀请另一方及其新家庭成员一起郊游、吃饭。父母应经常轮流去学校“亮相”,让孩子觉得自己并未失去哪一方。二、抚养方要注意自己在教育子女过程中的情绪有些父母在离婚时力争孩子的抚养权,根本不为孩子考虑或尊重孩子的选择,只是为了不让对方得逞。有些离异父母对孩子无意识地进行着仇恨教育,使孩子的人格逐渐发生扭曲,孩子变得恐惧,对周围人缺乏信任,反社会性及攻击性增强。离异一般都要使双方感情受到伤害,但在教育子女时,抚养方要注意做到:文明相处,宽宏大量,尽量和对方保持友好,为孩子提供和父母相处的宽松环境;不教唆孩子憎恨对方,不让孩子只爱自己一人,更不能对孩子的情感实行独裁;不把孩子当出气筒,或通过控制孩子来报复对方;在孩子面前多强调对方的优点,淡化孩子对另一方的不满和怨恨。三、加强与子女的交流和沟通。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允许和鼓励孩子表达对父母的看法,尤其是怨恨、不满、痛苦、失望等负性情绪,多和孩子交流沟通。父母也应勇于承认错误,这样主动向孩子承认在离婚问题上的冲动和自私行为,反而能建立起孩子刘父母的信任。鼓励孩子的人际交往,消除因父母离异对孩子造成的自卑心理。父母应主动和老师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和思想动态。四、正确面对离异事实父母要让孩子对离异有一个客观正确的认识,让孩子深信父母对他的爱并没有丝毫变化。离异后的抚养方不要将孩子视为生活的全部或唯一重心,不溺爱,不包办代替。22、分居家庭如何教育孩子分居家庭指夫妻双方保留婚姻关系,但不履行夫妻义务,停止共同生活,并各自建立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的一种家庭形式。分居尽管是夫妻俩的事情,但如果有孩子,孩子将不可避免地是受到影响和伤害最大的人。分居家庭的孩子能明显感觉到父母情绪的变化,一些孩子会出现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他们变得不合群、不爱交流,极力掩饰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慢慢将周围的朋友看做家人的替代者。很多孩子就是因为交友不慎,加上自身问题,导致旷课逃学、离家出走,最后陷入歧途。在分居家庭里,和母亲生活的子女的心理异常程度相刘·要比与父亲生活的子女高,女孩的心理异常比男孩要更突出。分居家庭的父母一定要注意关心孩子的成长和心理健康,尽量减少刘孩子的伤害,采取措施弥补已经对孩子造成的影响。一、夫妻双方都应承担教育责任分居双方应定期在一块儿就孩子最近的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沟通,协商好解决办法和分工等,不应推诿扯皮,相互埋怨,必要时共同找教育专家咨询。分居后的父母对孩子应该更加关心,与孩子的交流、游戏、郊游等包括必要的爱抚要比以前多而不是少了,可以轮流陪伴孩子或带他去玩。二、控制自己的不满情绪和怨愤父母要注意自己在教育子女时微小的情绪变化。不在他们面前争吵或用过激言语攻击配偶,不对子女数落对方的缺点和曾经做错的事,不在人格方面贬损对方;要对分居的事情多做自我批评,告诉子女配偶的优点和曾经令人感动的行为,为子女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做好双方老人及亲戚的工作,让他们注意在孩子面前的言行,特别是带有情绪的刁;满言语。三、正确面对分居事实父母应在适当的时候,分别对子女讲明分居的事实,不隐瞒、不回避。告诉他们父母只是想分开自己生活一段时间,可能还会在家里居住,但对子女来说一切都不会变化,会依然非常爱他;分居是父母自己的事情,不是某个人的错。四、鼓励子女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父母分居,孩子往往心情不好,不喜欢社交。父母应鼓励子女参加集体活动。根据他们的年龄,让他们和同伴们在一起娱乐、学习,使他们变得心情舒畅、开朗、活泼。鼓励子女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如让他们去学乐器、唱歌、绘画等。子女有了兴趣爱好,精神生活充实了,也会尽早从家庭的阴影中走出来。五、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家庭气氛对子女的成长起着重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要相互尊重,形成家庭民主气氛,大的决策要和子女商量,保持家庭轻松、愉快的生活节奏,主动帮助孩子解决各种问题。父母要注意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修养,给子女树立模仿的榜样,让他们感觉到家庭的祥和。23、如何教育留守儿童父母双方或单方外出打工经商,将子女留在家里跟随老人或者亲戚朋友生活,一般称为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往往由于监护缺位等原因,普遍存在着亲情疏远、安全无保障、学业较差、易形成不良行为等成长中的重要问题。有些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问题,如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情绪消极,性格内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有的脆弱、孤僻或焦虑、任性、暴躁;有的出现逆反心理,情绪不稳;有的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缺乏对外部世界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对待监护人或老师的批评,往往容易采取过激行为;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怨恨父母的无情。个别孩子过早地流向了社会,因缺乏有效的约束管教,容易被不法分子引诱走向违法犯罪。作为留守儿童的家长,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应重视孩子的教育有些家长认为自己打工无力照管孩子,孩子学业也不理想,不如早点出去打工,这是极其错误的思想。未成年人还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其生理、心理状态还未完全成熟,如果过早地进入劳动领域,对其身心发育不利,也违反了我国的相关法律。二、夫妻双方外出打工,最好能带上子女到打工地方求学这样刘子女来说,只是学习环境的改变,而不会发生由于缺乏监护而产生的其他问题。三、夫妻一人外出,打工者应多关心子女外出打工不等于没了教育责任,一方抚养的孩子由于缺乏另一方的教育,易出现单性化倾向,不利孩子正确性别意识的形成。如多为母亲一人抚养的孩子,男子气成了他们人格构建中的稀缺元素,表现为着装不当,交往对象的单一化,产生女性化倾向等。因此,打工一方应利用多种通讯方式与子女沟通交流,如写信、打电话等,让孩子感受到亲情温暖。有时间多回家看看,多陪伴孩子,可以利用假期将孩子接到身边小住时日。四、双方外出而无力带子女者,要保证孩子有可靠的监护人叮嘱监护人除了照顾孩子的日常饮食起居外,应多留心孩子的心理变化,一旦发现异常现象(不良情绪、情感或行为等),要耐心询问,主动与孩子交流,并及时通知家长或老师。五、家长要与孩子的班主任、其他监护人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家长要随时向孩子的班主任和监护人了解孩子在学习、生活、思想上产生的问题,共同商讨教育的方式与办法,做到挣钱与关心子女教育两不误,使孩子从小就能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六、可以借鉴SOS村的方式SOS村方式就是复合式的家庭管理系统。可以找一个适合做代理家长的人,将几个孩子集中到他家里,由他来管理。这个人要有教育责任心,爱孩子,有基本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有精力和时间照顾孩子。值得注意的是,留守儿童不等于问题孩子,他们常具有其他孩子没有的优点。如留守儿童与同龄的孩子比,做事更有计划,自理能力更强,更有主见,做事果断,自控力和适应能力较强等。因此,家长不可认为留守孩子难以教育而放弃教育或放松教育。24、流动家庭怎样教育孩子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和市场对劳动力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出现了大规模的流动人口,因而流动家庭也越来越多。在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中,家庭教育问题是一个最容易被忽视却又不能被忽视的问题。流动家庭子女教育有自身的特点,如父母文化素质偏低是家庭教育难以有效实施的主要原因;家庭教育普遍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家庭居住环境较差,子女学业较差等。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的重点在家长自身。因此,家长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孩子教育,家长有责许多流动儿童的家长对家庭教育一无所知。他们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是老师的责任,跟自己没有多大的关系。有些家长从不去学校和老师沟通,也不和老师电话联系,他们很少有意识地关心孩子的学习、成长,误以为能给孩子提供吃、喝、上学条件就行了,有这种想法的家长在流动家庭中不是少数。家长必须认识到自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必须担负起家庭教育的责任,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二、家长要有学习意识家长应积极主动学习家庭教育的知识、方法、技巧等,可以和有经验的家长交流,可以和孩子的老师交流,可以购买家庭教育书籍自学,还可以通过家长学校等形式学习。家长只有懂得了科学的教子知识,才能弥补有限的家庭教育条件和自身文化知识的匮乏在教育子女过程中的不足。三、摒弃“读书无用论”目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大,不少人找不到工作不得不四处打工,这种情况在孩子和家长的心里产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家长应认识到,尽管目前存在着上述问题,但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学习更容易被社会淘汰,上学并不是为了找份工作,而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只要有真才实学,总会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四、转变成才观念在流动人口家庭中,父母往往对子女的教育期望有理想的一面,出于对自身的文化水平、职业状况、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的不满意,多数家长对子女将来期望高、职业理想化,希望孩子学历达大专以上,能给自己争口气,出人头地,有较稳定、声望高的职业,改变自身较低的阶层地位。这本属正常,但过分则不利孩子成长。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学习状况和兴趣、个性等制定适合孩子的发展目标,不能对孩子期望值过高。那么,流动人口家庭怎样教育孩子呢?一、为孩子创建良好的成长环境父母决定不了孩子的知识,决定不了孩子的经历,决定不了孩子的机遇。但是,父母可以为孩子创建健康的成长环境,从而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形成健全的人格,渗透给孩子对世界、刘人生的积极态度,最终决定孩子将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二、为孩子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硬件包括:安静的住所、明亮的房间、舒适的桌椅、合适的灯光、必备的学习用品等等物质条件;软件包括:家长的榜样、家庭环境的温馨、家庭学习气氛与父母对学校的态度等等,家长町在家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为孩子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三、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少流动儿童进入城市学校学习,成长环境发生了变化:接触的同学不再是过去的同学,学生之间相处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有些流动儿童少年在城市学校很难适应学习环境,学习遇到困难,课业负担过重,以及受歧视等原因,致使心理压力增大,一般表现为胆怯、焦虑、自卑等,需要父母及时有效地疏导,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和阴影。四、教育孩子“成才先做人”学会做人是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父母可以没有多少文化知识,但一定要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存,这是孩子得以立足社会的最基本要求。25、父母或子女残障者的家庭教育残障者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我国《残疾人保障法》明确规定:“残疾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歧视、侮辱、侵害残疾人。”因此,智力正常的残疾父母有教育子女的权利和义务,残障(弱智)的子女也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无教育能力的智障父母没有教育子女的义务,身体残疾但智力正常的父母都有对子女实施家庭教育的责任和义务。残疾父母要认识到,身体残疾不代表教育不好子女,更不能放弃教育权利或推脱自己的教育责任。可能我们无法像正常父母那样带孩子去好多地方,和孩子一起参与各种活动等,但我们可以用自己永不服输、不卑不亢的人生态度和勤劳勇敢、诚实守信、自信·开朗、热情大方、脚踏实地的品格等去熏陶孩子,给孩子树立一个身边的榜样。另外,父母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方法和技巧,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子女实施家庭教育。不少事实证明,只要家长不断更新观念,教育方法得当,残障父母也能教育好子女。这里我们不谈具体的残障儿童智力矫治方法,只谈一般意义上的家庭教育方法。对于残障孩子,家庭教育应遵循以下原则:一、要面对现实家长要有健康的心态,对孩子既不悲观失望、自暴自弃,又不溺爱迁就、百般呵护,更不能歧视嫌弃、任其发展。家长要树立信心,树立智障儿童可以教育成功的信心,以乐观、科学的态度正视现实,重视孩子的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不能认为孩子有缺陷,“只要会拿钱买东西就行”,也不能认为教育孩子只是特教学校的事,或把孩子当成正常人进行教育。家庭教育在残障孩子的教育中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特别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及做人教育方面影响更为深远。二、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自卑、孤独、怯懦、敏感、多疑、冲动、自尊心强、情绪不稳定、富有同情心是残障孩子的主要心理特点。家长应在理解和尊重孩子的基础上,让孩子正确面对残疾事实,树立自信心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努力上进。家长要想办法调动子女的主观能动性,让他能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和其他同学真诚、和睦地相处。对于残疾儿童,现在提倡随班就读,以便向同龄小伙伴学习,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健康儿童的同情心和对残疾人的关怀。对于智障儿童,应注意以下几点:一、从实际出发若孩子的智能比较低下,对学习的接受能力和对事物的敏感程度就会比正常的孩子差,因此,家庭教育应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逐渐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对孩子的微小进步都要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不对子女提过度的要求,要针对他的能力提出合理的要求。不切实际的要求只会使子女感到失败、颓丧,反而不利于孩子的进步。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二、送入弱智学校(班)学习对孩子的教育应该听取医务工作者、心理学者及其他专业工作者的意见,不要自作主张。目前,我国许多城市或地区,都专门为弱智儿童办了学校,成立了弱智儿童学习班,如果能把弱智儿童安置在一起学习,进行特殊教育,就更有利于启发他们的智能。三、家庭与学校要密切配合父母与老师必须以同一方式训练智能不足的儿童,因为这些儿童特别需要在反复不断的操作训练中发展技能,仅仅让孩子对一些原则、知识有所了解是不行的。因为对于不同的训练方式,他们比正常儿童更容易感到困惑。所以,不论在学习的要求上或行为习惯的培养方式上,父母在教导儿童以前,必须先了解并熟知老师的教导训练方式,以便相互配合。四、多鼓励和强化由于智障儿童感知觉迟钝,识记缓慢,注意力分散,思维想象混乱等特点,在教育方面比正常儿童要花费更多时间,下更大的工夫,因此家长要有耐心,要有毅力,严格要求训练孩子,持之以恒地进行强化训练;对孩子点滴的进步要给予肯定、鼓励,甚至一定的物质奖励,帮助孩子树立信心,不断克服、矫正身心缺陷,促进身心发展,不能简单粗暴、半途而废。父母要以儿童的眼光来看待儿童的世界。往往父母认为只是微不足道的事情,在孩子的眼光中却是很大的成就。五、言教不如身教智障儿童往往是通过模仿学习,懂得一些道理,因此家长要举止文明、和睦相处,以良好的日常行为给孩子做出学习的榜样,帮助孩子纠正错误。智能不足的儿童对抽象的说明不易了解,具体的示范才是最好的教导方式。比如,要他们学拿筷子或清扫房间,要多次亲自做给他们看,并从旁指导。父母的态度应是“让我们一起做做看”,而不是命令式的“你要做这、做那”。父母的热心帮助将使儿童比较容易地完成一件事情。第二部分 小学生的家庭生活指导26、上学、放学,家长要不要接送孩子一般来说,上学、放学,家长接送孩子的原因有四点:第一,为了孩子的人身安全和交通安全;第二,孩子独立性不足,适应能力低;第三,家长对孩子不放心,总觉得自己接送好;第四,别人这样做了,自己效仿。解决办法:低年级的孩子若没有人身安全和交通安全保障,独立性不足,适应能力低,上学、放学,家长要接送。家长接送低年级孩子,对孩子既是b理支持,也是感情支持。高年级的孩子若有人身安全和交通安全的基本保障,可以让孩子自己上学或与小朋友一起上学,但在特殊的天气或特殊的情况下,上学、放学,家长要接送。好处:第一,节约家长时间、精力、开支;第二,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和习惯;第三,学会与小朋友交往,增进与小朋友的友谊。27、歹在小学生的穿着方面,家长应该注意些什么小学生衣着打扮要有四条原则:一是健康原则;二是审美情趣原则;三是符合年龄和身份特征原则;四是节俭原则。小学生在穿着方面已开始有自己的要求和标准。这是孩子独立性增强的表现,是个性发展的综合表现。同时,孩子的服饰意识也反映出他已经比以前更多地和周围的人融合在一起。所以,孩子要求穿一件符合他要求的衣服,这是很正常的。如果你想让孩子能听从你的意见,同时又能尊重孩子的参与权与表达权的话,可以尝试这样的做法:拿两件你自己认为合适的衣服,让他来挑选。内衣以宽松、舒适的棉质衣服为好,外衣可根据性别、季节、场合、流行款式等因素综合考虑,以宽松、舒适、大方、美观的衣服为好。给孩子安排服饰的时候,多尝试一些花色和搭配,教给他(她)认识和热爱各种颜色,培养一种健康的审美意识。在一些不伤及原则的情况之下,你完全可以依从孩子的选择,让他学会参与和自己事务有关的决策。但是要注意,如果把握不好分寸,会养成孩子任性的坏脾气。小学生夏季衣着不能太暴露,避免碰伤和烫伤。小学生不能穿着旱冰鞋,沿着人行道旁边的机动车道溜边玩。小学生在放学排队时要头戴小黄帽,在雾、雨、雪天,最好穿着色彩鲜艳的衣服,以便于机动车司机尽早发现目标,提前采取安全措施。28、如何台理安排小学生的饮食结构小学生所处的年龄范围一般在6~12岁左右。在这个时期,孩子的体格增长处于持续稳步状态。身高平均每年增长5厘米左右,体重平均每年增长2—3公斤。小学生的能量需要相对于成年人来说要高许多,这是因为他们所需的能量不仅要维持生活和学习,还要满足迅速生长发育的需要。根据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7月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人量(ChineseDRIs)”,小学生能量的推荐摄人量为1600~2400Kcal(千卡)/天。这个量相当于吃下1公斤左右的大米饭或馒头产生的热量,当然我们不能一天吃这么多的粮食,还要吃许多其他种类的食物,但是总的能量供给要足够才能满足小学生一天的生理需要。每个学生的活动量有所不同,男女生之间也不一样。一般情况下,同龄的男生所需能量略高于女生。为了简单和便于操作起见,这里将食物归为五大类并按此分别给出小学生的需求情况:一、谷类食物即平常人们所说的主食,如米食、面食及其他食物,这类食物主要为人体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小学生每天应吃300克~400克。二、新鲜蔬菜和水果此类食物主要提供维生素c、胡萝+素、膳食纤维和矿物质。每天应吃新鲜蔬菜250克左右,水果75克左右。其中绿色蔬菜如菠菜、油菜、空心菜、油麦菜等不应少于150克,还需注意的是,不能以水果代替蔬菜。三、动物性食物即平常人们所说的鸡、鸭、鱼、虾、肉、蛋和奶,此类食物主要为人体提供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A和B族维生素。小学生每天至少应喝300毫升牛奶,以获得足够的钙;每天可吃1~2个鸡蛋和其他动物性食物100—150克,以获得充足的优质蛋白质、卵磷脂、维生素A、维生素B2和铁。四、大豆及其制品煮黄豆、豆腐、豆腐脑、豆干、豆浆等等。此类食物主要为人体提供蛋白质、脂肪、矿物质、膳食纤维和B族维生素,每天可吃50~75克。五、纯热能食物指平常人们所说的食用油和糖(白糖、红糖),此类食物仅为人体提供能量,每天应尽量少吃。其中,食用油15克、糖10克。除上述五类食物外,每天食盐量以不超过6克为宜,以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小学生正处于迅速发育阶段,特别是小学生后期进人生长突增期,对营养要求很高。因此,这个时期的饮食要多样化,量要充足且应平衡合理。29、孩子大脑需要的营养物质有哪些现有的研究资料表明,大脑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脂肪脂肪占脑重的60%,是脑细胞的主要构成材料。这是第一位重要的营养物质。它在核桃、花生、芝麻、猪肉、牛肉、羊肉等食品中含量较丰富。二、蛋白质蛋白质占脑重的30%-35%,是支持脑细胞活动的兴奋与抑制过程的主要物质,也是第二位重要的营养物质。它在鱼、鸡蛋、豆腐等食品中含量较丰富。三、维B维生素B在脑细胞活动的兴奋与抑制过程中,起着蛋白质的助手作用。维B不足的人,常容易忘记刚刚发生的事。它在水果、蘑菇、鳝鱼等食品中含量较高。四、维C维生素c能够使大脑功能敏捷,细胞结构紧固,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及机体的代谢功能。它在金橘、山芋、菠菜、辣椒、绿茶等食品中含量较多。五、糖类糖类是为大脑提供能量的碳水化合物,但不能摄人过多,过多会损害脑功能而患神经衰弱或抑郁症。它在大米、面粉、小米、玉米、蜂蜜、红枣、桂圆等食品中含量较高。六、维E维生素E可以保持大脑的活力,预防脑疲劳。缺乏它,肌肉易发生萎缩。它是细胞的主要构成材料。在豌豆、花生等食品中含量较高。七、钙质钙能够保持大脑顽强工作,使身体保持碱性,并能预防疾病。钙不足易导致性情暴躁,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智力发育迟缓。在黑木耳、海带、萝卜叶、虾皮等食品中含量较丰富。此外,能够促进大脑发育的还有维生素A以及各种微量元素。总之,为了有利于大脑的发育,家长们应把各种营养食品来一个巧妙搭配,以便发挥其整体的效能。30、小学生在饮食方面,常见的误区有哪些对于小学生来说,合理营养的意义尤为重大。一旦错过了这一重要时期,将会给小学生的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研究发现,小学生在饮食方面存在下列五大误区。一、“垃圾食品”偏高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全球十大垃圾食物有:油炸类食品;腌制类食品;加工类肉食品(肉干、肉松、香肠等);饼干类食品(不含低温烘烤和全麦饼干);汽水可乐类食品;方便类食品(主要指方便面和膨化食品);罐头类食品(包括鱼肉类和水果类);话梅蜜饯类食品(果脯);冷冻甜品类食品(冰淇淋、冰棒和各种雪糕);烧烤类食品。二、钟情“洋快餐”调查发现,有许多小学生认为洋快餐“好吃”,这是洋快餐最富吸引力的一点;有的是认为小朋友都去吃,我也要去;有的看重餐厅送出的玩具和礼物。虽然很多小学生都知道洋快餐的营养成分并不合理,但还是对此钟爱有加。三、早餐忽视,午餐凑合,晚餐过盛调查显示,小学生的早餐容易被忽视或遗漏。此外,午餐凑合、晚餐过盛的问题也很突出,导致小学生饮食混乱,恶性循环。四、情绪化进餐一是父母在吃饭的时候喜欢发泄情绪,教育和批评孩子。二是溺爱孩子,喜欢吃的大吃特吃,不喜欢吃的一点不吃。三是在情绪不好时,大吃一通或不吃东西。四是进食情绪环境不佳。情绪化进餐对孩子影响很大,往往会打乱一日三餐的正常秩序,并反过来助长了漏餐的恶习,影响孩子的人格发展。父母在进餐时间批评和指责孩子,往往会使孩子精神紧张,已经兴奋起来的消化腺也会受到抑制,使味觉神经系统的敏感度降低,消化液分泌大大减少,食欲降低,食物难以充分消化、吸收,造成消化不良,甚至会出现恶心、呕吐等一系列消化功能紊乱的症状。久而久之,很容易患上胃病或使原有的胃病加重。此外,父母的不良刺激还有可能在孩子身上形成不良条件反射,一到吃饭,孩子在饭桌上便如坐针毡,备受压抑和困扰,精神特别紧张,对吃饭产生习惯性的恐惧,久而久之,可能出现厌食,并有可能诱发孩子心理上的疾病。五、普遍进餐速度过快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剧,城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不仅成年人忙忙碌碌,连孩子们吃饭也在赶时间。同时父母与孩子在一起吃饭的时间也越来越少。31、孩子吃饭常边吃边玩咋教育孩子上了小学吃饭还边吃边玩,作为家长就要引起重视,帮助孩子逐步纠正这一不良习惯。孩子边吃边玩的后果,首先会造成消化系统的混乱。其次,不利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家长要重视孩子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在进食过程中,要让孩子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专心进食,不要边吃边做游戏、看电视,使其在安定的环境中、愉快的气氛中专心进食。在纠正孩子边吃边玩的不良习惯时,父母首先不要让孩子察觉自己对他不肯吃饭的行为产生担心及焦虑的心态。在家庭中一定要避免出现以下的情况:(1)家中存放过多的零食。(2)放任孩子边吃边玩。(3)逼迫性的吃饭。许多职业父母在自己赶着上班或是工作忙碌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呵斥孩子吃快一点,如此便会使孩子对吃饭这件事产生不愉快的经验,因而排斥吃饭。(4)利诱性的吃饭。父母如果以利诱的方式叫孩子吃饭,久而久之,便会让孩子以“吃饭”这件事当做交换条件,造成孩子“为父母吃饭”的习惯。纠正边吃边玩这一不良习惯,首先大人本身要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第二,固定的开饭时间。第三,减少正餐之外的食物。第四,促进孩子的食欲。第五,选购孩子喜爱的餐具。第六,多花心思在食物上改变饭的花样。第七,让孩子参与做饭的过程。第八,为吃饭增添趣味性,将吃饭时间与方式变成有趣的事情。孩子的进食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行为,受到生理、心理和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并与家长自身的素质、观点、行为有着特别密切的关系。因而,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能怕麻烦,任其自然,也不能因为孩子小,不加指导。32、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饮食习惯良好的饮食习惯,不仅有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也有利于孩子基本生活习惯的培养。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才能保证孩子有旺盛的食欲,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使机体获得充分的食物营养,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良好的饮食习惯应从以下几点着手培养:从小开始,做到三固定:首先是固定开饭时间,保证孩子按时进食;二是在进食时应有固定的座位。最好有适合孩子高矮的餐位,太高或太矮会产生不适感,而影响食欲;三是固定用餐的时长。每次用餐的时间尽量把握在20分钟左右,不然孩子容易因用餐时间太短或太长而饥一餐或饱一餐。培养孩子独立吃饭的能力,不强求孩子多吃,更不宜强制喂食。专心用餐。进餐时要注意力集中,细嚼慢咽,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吃饭时闭住嘴唇咀嚼食物,不“叭嗒”出声,安静地吃完自己的一份食物。不可迁就孩子,养成边吃边玩的坏毛病。吃饭的环境要整洁安静。不要在用餐时训孩子,让孩子保持轻松愉快的情绪,使消化液正常分泌。切不可饭前过度兴奋或疲劳,饭前一小时内不吃糖果以及雪糕等冷饮,不喝大量的开水,以免冲淡胃液,影响胃液正常分泌,造成食欲下降。培养孩子吃各种食物,不偏食、不挑食、不多吃零食的习惯。饮食避免单调,注意经常变换花样及饭菜的色、香、味、形。温度要适宜。家长应在餐桌上给孩子做好榜样,不挑食、不偏食。挑食偏食容易使孩子体弱或肥胖。吃饭时注意整洁,养成饭前洗手、饭后漱口,不含着食物说话,不剩饭菜,咽下最后一口饭再离开饭桌的良好习惯。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用语言来引起孩子的食欲,用故事及比喻、示范等方法引导孩子理解食物的好处。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必须首先做到。33、小学生为什么必须保证吃早餐小学生必须保证每天的早餐。因为当人经过一夜的睡眠之后,胃早已排空,前晚所吃食物的营养物质已被消耗,急需补充。如果没有蛋白质的供应,脑细胞供能不足,易出现疲劳状态,血糖偏低,情绪不稳定,易发脾气。小学生正处在快速生长阶段,身体需要更多的能量,肌体就会从各个器官抽取蛋白质转变成能量来满足需求。长此以往,易导致免疫能力下降,肠胃功能失调等等症状,引发各种疾病。另外,早餐的好坏与学习的效果有密切关系。到午餐前,小学生将要学习4~5小时左右,适当的早餐不仅可以使人体力充沛,很好地适应学习负荷,而且还可以改变认知能力并优化脑功能。有一项研究表明,不吃早餐的学生,他们的注意力、记忆力、语言流畅程度及创造性均明显低于吃早餐的孩子。所以,早餐是非常重要的一餐,对人的健康十分重要,它提供了一天所需的能量。不食早餐会令人更易肥胖,因为身体感觉较饥饿,以后的食量会增加,降低了新陈代谢率,继而令脂肪更易积聚,人体会习惯储存脂肪以消耗空腹时的热量,科学家认为早餐应该吃得最多、最丰富。34、如何对待小学生过度吃零食的问题常见一些孩子整顿饭不想吃,总爱吃零食。造成小学生吃零食的原因主要是有的家长过分娇惯孩子,一切由着孩子的性子来,孩子要吃什么,就买什么,久而久之,养成了吃零食的习惯。有一些家庭饮食没有规律,吃饭时间或早或晚,不能养成定时定量的习惯。有时做饭晚了,又怕孩子饿着,就给孩子吃饼干、糕点之类的零食,使孩子的胃肠负担加重,消化系统的功能紊乱而降低食欲,到吃饭的时候却吃不香了。孩子过度吃零食是一种不良习惯,矫正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晓之以理家长要结合具体事例,通过多种途径教育小学生,让孩子知道常常吃零食对人体健康发育的危害,让小学生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过度吃零食的坏处。二、定时饮食一日三餐定时定量吃饭,饭前不可给孩子吃零食,以免影响食欲。孩子吃好了正餐,也就不再想吃零食了。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让孩子按时进餐,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心理学告诉我们:同一刺激经常反复作用就会在大脑皮层形成固定的条件反射系统,就是人们常说的“习惯成自然”。一旦良好习惯养成后,孩子无须一直努力就能按时吃饭。每当接近吃饭时,他们就会出现饥饿感,产生条件反射,消化器官随之分泌消化液,胃也按时蠕动,这样就使孩子吃饭香甜,易于食物消化和吸收。三、调剂饭菜为了增进食欲,使孩子好好吃饭,家长要尽量把饭菜做得好一些,变换花样,烹调时使色、香、味俱全,再取个好听的菜名,增添饮食趣味性。四、防止偏食要使孩子得到足够营养,最好给予平衡的饮食,防止偏食。每样食物都不要吃得过多,因为几乎每一种食物中都包含着人体需要的某种营养。但没有一种食物能包含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如果某一类食物吃得过多,别的一些食物量自然会相对减少。那么,就会导致其他营养素缺乏。五、控制零花钱现在有许多家长,特别是独生子女的家长,常给自己孩子零花钱,这就为孩子买零食提供了方便条件。家长要有目的地控制给孩子的零花钱,这样就能使小学生做到不该买的不买,不该吃的不吃,能有效地控制小学生大量吃零食。35、怎样克服孩子挑食的毛病挑食、偏食不仅会使孩子营养失衡,留下健康隐患,还会影响他们的智力发育。对孩子挑食偏食行为的矫正,这是个说来不难,做起来需要耐心、细心的事。那么如何才能纠正孩子的挑食习惯呢?一、要引导,不要威逼纠正孩子挑食、偏食的毛病千万不可用“逼”的方法。要了解孩子挑食的原因,有的孩子只偏爱某些食物,因此当他们不肯吃其他食物时,父母可以采取商量的态度。在他们尝试了新食物后,再用少量他们喜欢的食物作为奖励。最重要的是,不可强迫孩子吃饭。当父母威逼时,孩子就会觉得吃饭是件很可怕的事,势必会产生强烈的抗拒感。二、让孩子体验饥饿家长要让孩子体验饥饿,而后获得饱腹感。过度的饥饿,有利于促进孩子进餐,增加孩子的活动量;或者限定进餐时间,可以使孩子产生饥饿感,造成进餐的欲望。三、循序渐进常带孩子到超市或菜市场采购食品,并一起做。让他对食品产生兴趣,这会促使孩子勇于对新食物进行多次尝试。一些有辣味、苦味的蔬菜,不必强求孩子去吃,一些味道有点特别的蔬菜,如茴香、胡萝卜、韭菜等,可以尽量变些花样,比如做带馅食品时加入一些,让孩子慢慢适应。四、变花样经常改变食物的烹调加工方式,使食物色、香、味俱全,对于不爱吃蔬菜的孩子,不妨经常给他们吃些带馅食品。五、父母自己不可挑食做孩子的榜样。家长吃什么,通常孩子就会跟着吃什么。36、小学生经常喝饮料好不好小学生经常喝饮料不好,应适量控制。特别是碳酸饮料和含糖量较高的甜饮料。常喝这些饮料会摄人过多的热量,造成体重的增加,还有一个最大的危害就是这些饮料能够损害习:齿表面的保护层,即牙釉质。喝碳酸饮料是腐蚀青少年牙齿的重要原因之一,经常饮用此类饮料会导致牙齿发黑。而且一般碳酸型的饮料里可以说无任何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其中的二氧化碳在抑制饮料中细菌的同时,对人体内的有益菌也会产生抑制作用,从而消化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大部分碳酸饮料都含有磷酸。这种磷酸会潜移默化地影响骨骼,常喝碳酸饮料,骨骼健康就会受到威胁。大量磷酸的摄人会影响钙的吸收,引起钙、磷比例失调。一旦钙缺失,对于处在生长过程中的青少年的身体发育损害非常大。缺钙无疑意味着骨骼发育缓慢、骨质疏松,所以有资料显示,经常大量喝碳酸饮料的青少年发生骨折的危险是其他青少年的三倍。因此,营养学家一般都不建议喝碳酸型饮料,尤其是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更应多补充维生素和蛋白质,应多喝一些纯果汁和奶制品,全面补充身体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白开水是孩子最好的饮料。白开水进入人体后可以立即发挥新陈代谢功能,调节体温、输送养分。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煮沸后自然冷却的凉开水最容易透过细胞膜,促进新陈代谢,增进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37、孩子总爱吃”洋快餐”怎么办“洋快餐”一般多指汉堡、薯条、可乐、炸鸡等食品。有的孩子对这些食品百吃不厌,喜欢让父母带自己去快餐店就餐;一些小学生也经常光顾这里与朋友聚会,因为其口味、促销手段及就餐环境很吸引人,使他们成子那里的常客,无论是节假日,还是生日或其他庆祝活动,他们都爱去那里吃一顿,有的孩子甚至每周都要求父母带着去吃。父母们觉得那里环境舒适,卫生比较有保证,不但吃了饭,孩子还可以开心地玩一阵,也乐意去。健康饮食是一个家庭的大事,父母要有正确的观念,否则孩子在父母的影响下就会养成不良的饮食习惯。家长一定要注意教育的正确导向,不能照顾到一方面而忽略了另一方面。要给孩子讲清“洋快餐”的危害:“洋快餐”被营养学家们认定为高热量、高脂肪、高胆固醇的“三高食品”。据测定,一个三层汉堡包含1000千卡热量;三小块鸡有一半是脂肪;100克炸薯条的热量约为544千卡,相当于一个轻体力劳动者全日所需热量的1/3—1/4;吃洋快餐时少不了要喝可乐,小学生过多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会引起血压轻度升高和心率下降。长期吃有可能引起肥胖症。吃“洋快餐”,关键是把握好度。父母在日常家庭教育中一定不要用“洋快餐”来奖励孩子,否则会给孩子形成错误的观念,认为“洋快餐”是特别好的东西,从而对“洋快餐”产生渴求心理。再则,父母拗不过孩子的时候可以先让孩子在家里吃饱饭再带孩子去快餐店,这样到那里便大多以玩为主了,吃的东西会少些。父母还可以给孩子买小份的食物,这样孩子能吃得少一点儿。另外,在食物的选择上,也一定要注意搭配,尽量少选薯条、苹果派等油炸食品。父母在家中要多研究食品性能、特点,不断提高厨艺,在可能条件下让孩子参与烹饪过程,使其体会父母的辛劳和爱心,既习惯中餐口味,也学习了一定的烹饪技术,丰富了生活内容,也改善了家庭人际关系。38、如何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这是从网上摘录的《小学生安全常识歌》,内容如下,供家长参考:小朋友,仔细听,安全常识有本经,时时注意言和行,家长老师才放心。过马路,眼要明,一路纵队靠右行,车辆靠近早避身,举手行礼表深情。拐弯处,莫急跑,以防对方来撞倒,夜晚走路更小心,不碰墙壁不碰钉。风扬尘,护眼睛,尘埃进入需冷静,轻揉慢擦手洗净,情况严重找医生。细小物,注意玩,千万别往口中含,一旦下肚有麻烦,快找医生莫拖延。饥饿时,嘴莫馋,吃饭之前洗手脸,细嚼慢咽成习惯,这样身体才康健。吃零食,坏习惯,不分场合和时间,三心二意分精力,别人觉得也讨厌。照明电,不要玩,千万不能摸电线,电线处处有危险,用电常识记心间。电视剧,动画片,躺下床铺就不看,迷迷糊糊睡着了,当心电视被烧烂。遇火灾119,火警电话记心头,速离险境求援助,生命安全最关键。家来人,不认识,接待不可太随便,哄你出门找爹妈,他就趁机来作案。遇车辆,莫阻拦,爬车拦车不安全,出了事故伤了人,轻留疤痕重丢命。闪电亮,雷声鸣,自然现象不虚惊,高墙大树不靠近,导体抛开地下蹲。下雨天,路泥泞,团结互助讲文明,大小相帮讲真情,平平安安把家还。吃瓜果,先洗净,蚊叮蝇爬传染病,病从口人是古训,讲究卫生不生病。玩游戏,远金属,无意也会伤人身,理由再多不管用,终归还是不安宁。莫喝酒莫吸烟,吸烟喝酒神志乱,乱了神志把法犯,英俊少年不体面。炎热天,汗淋淋,莫用凉水冲洗身,重者卧床不能起,轻者风湿也上身。遇匪徒110,匪警电话要记清,机智灵巧去周旋,歹徒被擒快人心。私下河,不安全,要防头晕与痉挛,一江大水喝不完,青春年少赴黄泉。接热水,要小心,壶倒瓶翻烫坏身,误时花钱且哀痛,医好皮肤不匀称。河水涨,莫强过,逞强逞能必招祸,绕道行走才安全,雨过天晴家家乐。过院落,别逗犬,呼叫大人把狗赶,切莫自耍小聪明,被狗咬伤有危险。大热天,走远程,切记莫把生水喝,肚子痛来头发昏,途中哪里找医生。青少年,莫玩火,星星之火可燎原,烧了房子烧了山,一不小心要坐监。冬天冷,要取暖,火区电器要检点,乱七八糟遍地摆,出了火灾后悔晚。药醋瓶,要收好,千万不能乱了套,老人小孩分不清,误食会把命丧掉。打乒乓,学投篮,体育运动大发展,单双杠,爬吊杆,都要按照 规则 编码规则下载淘宝规则下载天猫规则下载麻将竞赛规则pdf麻将竞赛规则pdf 办。不打架,不骂人,文明礼貌树新人,德智体美全发展,人人争当接班人。坏故事,莫要听,影响学习误青春,黄色书碟更莫看,不会分析会受骗。安全事说不完,时刻小心理当然,偶出事故总难免,自觉自愿人保险。莫登高,莫爬树,当心高处稳不住,失手失足滚下去,谁也不知伤何处。住上铺,莫马虎,安全时刻要记住,如果上下不小心,老师父母都操心。注射器,有针尖,玩它容易伤害眼,药品更不随便拿,人人做个好娃娃。玩滑梯,荡秋千,安全意识记心间,谨防失手绳又断,摔伤身体不方便。用电炉,烧煤气,结束一定要关闭,房间一定要通风,血的教训要牢记。变压器,不能攀,高压电源很危险,一旦接触人身体,命归黄泉上西天。倡保险,促平安,安全知识记心间,园丁精心勤浇灌,安全硕果分外甜。说安全,道安全,安全工作重泰山,教师学生齐参与,校内校外享平安。39、小学生受到大孩子欺负,家长应怎样对待家长要告诉孩子受到暴力怎么办?第一,相信受到暴力不是你的错。应受谴责的人是欺负你的人,不是你。第二,如果你有足够的准备或在家长的帮助下,去找经常欺负你的人谈话,严肃地告诉对方你不能容忍他的欺负。第三,寻求父母或老师的帮助。第四,尽量避免一个人待在有可能遭受暴力的地方。第五,寻求朋友的帮助。如与朋友们一起上学。第六,尝试在班里解决这个问题,形成谴责暴力的舆论。第七,如果你的学校有心理咨询老师,告诉他你的恐惧和担心,向他讨教如何对待暴力的方法。给父母的建议:(1)清重视孩子对你说的每一句话,不要轻视孩子的话。从孩子的话语中捕捉到严重影响他身心健康的信息。(2)了解孩子在学校生活的情况,经常与孩子讨论这个问题,鼓励孩子说出情形和感受。(3)即使孩子不谈这个问题,也要主动了解孩子在学校生活中的感受,及时给予帮助。(4)孩子间的暴力不是孩子们中间的小事,是对孩子人身权利的侵害。(5)不要指责孩子“窝囊”,即不要责备受害者。孩子需要安慰和鼓励,责备将造成“二度伤害”。(6)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要教孩子去报复对方,除非在遭受暴力的时候需要自卫或正当防卫。报复大都会带来更多的暴力。(7)要教会孩子捍卫自己的尊严和自我保护的方法,如避免一个人待在可能遭受攻击的地方等。(8)不要认为儿童的事情全都要儿童自己来处理。父母要“干涉”。(9)在孩子遭受暴力后,父母应详细了解情况并核实情况。(10)也可与欺负者的父母协商解决问题。(u)孩子在学校里受到暴力,学校也有责任。父母也可尝试与校方协商解决问题。40、怎样教孩子学会自我保护一、小学生自我保护的基本内容(1)让孩子尽可能早地记住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父母的全名及工作单位,告诉孩子在遇到危险时,怎样拨打紧急呼救电话。(2)孩子一个人留在家里时,如有陌生人来访,不要私自开门。(3)湿手不要去摸电器的开关、插头,更不可将手指、别针、回形针等放进插座,以免触电。(4)在家中不要攀缘登高,更不要在阳台、窗边及楼梯口嬉戏,避免发生坠楼和滚下楼梯的事情。(5)清洁用品或杀虫剂不可拿来喷着玩,捉迷藏时不要躲在柜子、箱子里,以免出现缺氧窒息等危险。(6)告诫孩子不可开启煤气开关,更不能用手去摸明火;教会孩子一旦发生火灾,怎样迅速逃离。(7)大人不在家时,不要自己进浴室玩水,更不可在浴室里推、拉、打、跳,随意开启热水龙头,以免出现滑倒、烫伤等危险。(8)不要用塑料袋或棉被蒙头,不要把绳子绕在脖子上,也不可把花生、纽扣、弹珠等小东西放进鼻孔或嘴里,以免不小心吸入气管,出现危险。(9)在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时,要根据孩子的身体、性别、性格、经验等特点安排,注意操作方法和有关注意事项,避免出现危险和意外损伤。(10)在参加集体活动、体育活动和外出旅游等时,要教育孩子有自我保护意识,根据身体情况进行调整,避免出现危险和意外损伤。(11)一旦出现损伤、危险,要了解基本的处理方法和过程。避免扩大危险和贻误救治时机。也可就火灾、地震等在家中进行危险防止的演练,增强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处置危险的能力。二、小学生自我保护的原则小学生自我保护要坚持家长为主导的原则;培养小学生主体性得到发展的原则;自我保护需要全社会关心的原则。41、怎样培养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要培养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父母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要善于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在家庭生活中,应当注意教育孩子自觉地、主动地、独立地调节自己的行为,而不是事事依靠父母的督促、管理。应当教育孩子明确自己活动的目的和任务,逐步培养孩子学会自觉地计划和检查自己的学习和活动,父母切不可包办代替。由于小学阶段的小学生自我调节、控制行为的能力还很差,所以,单单用讲道理的方式教育孩子有独立性还不够,必须把抽象的道理和具体的生动事实结合起来,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二、多让孩子参加劳动特别是服务性劳动应当放手让孩子参加自我服务劳动,让其学会照料自己的生活,诸如穿衣、系鞋带、梳头、洗脸、吃饭、整理书包、收拾房间等,父母尽量不要替孩子代做。如果父母在生活方面过分照管,不仅不利于孩子独立性、自主性的发展,而且还容易使其养成一些诸如懒惰、依从等不良品质。父母还应当让孩子经常参加一些家务劳动,如帮父母洗菜、购买物品、打扫卫生等,这是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除此之外,父母应当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学校的值日劳动和一些公益性劳动,父母决不可代替孩子完成这些活动。让孩子参加自我服务劳动,培养其从小就自己动手来满足一些个人需要,不仅能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而且还有助于使其养成尊敬父母的良好习惯,对培养孩子的集体感、责任心也大有帮助。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那样:经常化的“自我服务劳动能使劳动变为人人都负担的平等的普遍义务”,能使孩子感受到,通过自我服务的劳动,能使生活变得更美好、更快乐、更可爱。三、培养孩子良好的时间观念在日常生活中,相当多的小学生有办事磨磨蹭蹭的习惯,效率观念和时间观念很差。父母应教育孩子有效利用时间,让其学会对时间的统筹安排,并学会利用好零碎时间和发挥时间的综合效应,教育孩子理解时间在生活中的意义,使其从小在心中就打下“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财富”的深刻烙印,还应注意让孩子养成今日事情今日完成、珍惜时间、节约时间、遵守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四、父母要做孩子的表率由于小学生自我判断的能力还很有限,他们喜欢模仿他人的行为,而不会考虑某种行为是否正确、适当。所以,父母要为小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家中收拾整洁,办事独立自主、干净利索,这样,就给孩子树立了一个可供学习的范例,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就会逐渐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当然,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不能过急,要循序渐进,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逐步提出较高的、孩子力所能及的要求,不要让孩子做不能做的事。42、怎样引导小学生看电视电视是认识世界的窗口,小学生适当看电视,可以及时了解国内外的大事、信息,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再说,小学生在学校学习很紧张,回家后,放松一下是非常必要的,而看电视就是一种很好的放松。但是,现在的电视节目中,有不少内容不适合小学生看。如果家长不加节制、不予选择地看电视,就会让孩子受到不良影响。还有,电视看多了,不仅达不到放松的目的,反而有害健康。所以小学生要有选择地看电视。在家庭中小学生看电视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时间不能太长。每天在完成作业以后,可以抽出一些时间看电视。(2)要选择适当的节目。首选的是儿童节目,新闻、体育、戏剧、音乐等也可以看,若不影响孩子休息,优秀的电视剧、故事片电可以看。色情、暴力节目要禁止看。(3)如果家长有时间,电可以陪孩子一起看,以便与孩子一起讨沦、评论,帮助孩子正确理解电视的内容。(4)如果可能,孩子可以和小伙伴一起看,这样效果更好。因为,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孩子与小伙伴的沟通、交流,还可以发展和加深友谊。43、儿童玩电子游戏好不好电子游戏是当今小学生很喜欢的一种游戏活动,他们在玩电子游戏的过程中,不仅享受到了现代高新技术带来的乐趣,思维、动作反应的速度、敏捷性都得到了提高,他们的想象力也得到了拓展,还能体验到竞赛与成功的快乐,如果几个孩子一块儿玩,还能享受到合作与相互协调的愉悦。这都是电子游戏带给孩子娱乐方式的巨大变化。但因小学生辨别是非和自控的能力有限,因此,就出现了打游戏容易上瘾和玩不健康游戏,耽误学习,影响身心健康的现象。对小学生玩电子游戏,家长应持的态度和做法是:(1)不应阻止小学生玩电子游戏,剥夺他的娱乐权;(2)不应让小学生进入营业性电子游戏场所;(3)加强对孩子玩游戏机的指导和管理,防止上瘾,影响身心健康和学业;(4)家长在家可以和孩子一起玩电子游戏,丰富家庭娱乐方式,增进亲子感情。44、看到其他伙伴有新奇东西,孩子闹着要买怎么办孩子喜欢同伴新奇的东西,主要是求新心理和攀比心理造成的。如看到小伙伴有旱冰鞋、电子玩具、新文具、新书籍、新服饰等,他们可能会向父母索要。这种现象很正常,也可以理解。其他伙伴有新奇东西,如果是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家庭经济情况又允许,可以考虑选择合适机会给孩子买。如果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或可买可不买的玩具等,即使无害的玩具,经济情况不允许,可以不买,但要给孩子说明理由。若与其他伙伴是好朋友关系,征得小伙伴允许,可以交换玩具玩。这样做不仅能对孩子的欲望给予适当约束,还可以让孩子体验尊重他人,建立和发展小伙伴友谊的重要性,学会与人合作。45、孩子办事磨蹭怎么办磨蹭是小学生易发生的行为。如何引导孩子克服磨蹭习惯呢?一、排除无关的因素,让孩子专心做事如教育孩子不能边看电视边做作业,那样,孩子一心二用,势必干扰主要的事情。二、为孩子做出榜样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得到熏陶,受到启发,不知不觉中形成好的习惯。比如要求孩子不拖拉,父母首先要做到凡事有计划,做事有时间概念,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父母榜样的带动下,在良好的环境中,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三、增强时间意识,提高管理时间的能力应该帮孩子认识到磨蹭给自己和父母都带来不好的后果。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一个时间管理计划,制定生活日程表,限定每天早晨穿衣、盥洗、吃饭、做课外作业等所用的时间,进行时间效果管理。四、帮助孩子树立竞争意识现代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但对孩子来说,他们还没有接触社会的经历,自然感受不到紧张气息。但是,孩子要长大,一个作风拖拉的人是无法在竞争社会立足的。对此,从小训练孩子主动把握现实的能力和智慧是根本。具体做法是:适当增加生活的紧张气息,启发诱导孩子的竞争心理,提高他们的灵敏度,改变磨磨蹭蹭的现状。五、给孩子更多的锻炼机会,在实践中逐步提高管理时间的能力该孩子自己做的事决不代劳过多,此为“放”的过程,让他在做的过程中,锻炼才干。同时,家长也下决心“管”,规定时间内不吃完饭,就坚决收拾掉餐桌,使得他下次进餐时必须抓紧时间。孩子做事遇到困难,也不急着帮忙,只做必要的指导。六、适当的惩罚惩罚是用外部强制的力量帮助孩子矫正不良习惯。惩罚不是体罚或变相体罚,而是通过语言提醒、眼神或表情暗示、取消原有许诺等等,让孩子在思想上有所触动,明白这些都是不良习惯惹的祸,从而下定决心改掉不良习惯。46、家长怎样适当安排孩子的校外体育活动校外体育锻炼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务,家长应重视小学生的课外体育。一、家庭体育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小学年龄段的儿童骨骼钙化程度低而富有弹性,不易骨折但易发生变形,且脊柱正在发育,因此要注意训练正确的坐、立、行走姿势,预防脊柱弯曲异常的发生。如要加强足部弹跳训练。由于神经系统发育比较快,适合进行平衡、反应、灵敏、协调、柔韧等能力的训练。中枢神经系统易兴奋、易扩散、易疲劳,也易恢复,需要注意运动的强度不要太大,形式要多样,运动和休息要频繁交替。由于心血管系统发育不成熟,不易进行心脏负担过重的耐力性运动。而应进行跑、跳、投掷、游泳、广播体操等基本技能的训练。二、家庭体育要适合孩子的性别特点男女孩子在机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有许多差别,尤其进入青春期后,体能差别加大。女孩子在经期要减少运动量,避免游泳、增加腹压和对全身有剧烈震动的运动,可以进行徒手体操、打乒乓球或羽毛球、托排球等活动。月经异常的女孩子,在月经期间可以暂免体育活动。三、家庭体育要考虑孩子的健康状况对于不同体质和健康水平差的孩子,相同的运动负荷可能导致不同的结果。因此在体育中,应根据孩子身体的发育水平、功能状况、有无疾病及其程度进行。其中对于身体健康和基本健康的孩子可以按照正常的要求安排体育锻炼。对于临床检查存在轻微异常的孩子可参加轻负荷的体育锻炼。对于在发育和健康上存在明显异常或患病初愈的孩子,应暂免体育锻炼,随着体力的恢复再逐步参加适量的活动。47、父母怎样对小学生进行性教育好奇是人类的天性,也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学习和增长智慧的萌芽。他们在探索一个问题时会非常的认真,具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因此,对性的问题,他们的这种兴趣也会逐渐地表现出来。我们无法阻止他们认识了解这个问题,所以说应该坦诚、明白、清楚地做有意义的交代。如果家长能一直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对这些问题进行早期交流,那么你就会很容易在孩子进入青春期时与他们谈沦青春期、性和性关系。基于此认识,我们应该采取以下的措施:一、坦诚沟通,适度灌输小孩毕竟是小孩,若凡事毫无保留地告诉他,一方面他无法完全接纳;另一方面,他也会产生紊乱的情绪。所以先让他知道一些概念,长大后再深入了解,既可满足好奇心,亦可促进其身心平衡发展。但从一开始就要使用身体各部位的正确名称。二、机会教育与实例说明和孩子谈很多理论,他不一定会理解。若在遇到具体事物时当场解析,可给孩子概括的轮廓和自我的认知,有助于他把握日常生活调适的技巧。三、重视先进教育手段的利用若能看电子传播媒体编列的粗浅、趣味、有意义、逻辑化的简易教材或科普资料,让孩子们一看就懂且有深刻印象,不但可以去除他们心中的疑惑,且能使其有较正确的观念。四、家长要和老师相互交流教育情况学校一般都会传授给孩子一些性方面的常识,进行一些讲解,家庭可同时给一些辅导,让孩子了解性是一门严肃且有重要价值的日常生活常识。48、节假曰让小学生干什么好节假日是小学生的休息娱乐时间,小学生应该享受节假日带给他们的身心愉悦。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尊重孩子意愿,活动丰富多彩,是节假日小学生活动的基本要求。适当地让孩子看课外书是最基本的假期生活内容,可以是名著,可以是童话、科普图书等。学艺术、发挥体育专长也是不错的,如舞蹈、乐器、绘画、乒乓球、游泳等等,孩子会终身受益。小学生缺乏在生活中学习的体验,节假日是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黄金时间。要鼓励和支持小学生在实践中认识人生与社会,学习做人,在活动中体验、积累丰富知识经验。在做人、做事方面,形成良好的习惯和优良品质。节假日安排小学生活动要尊重孩子意愿,听取他们的建议,切不可把节假日变成孩子的“第三学期”,强迫他们参加名目繁多、加重学生负担的各种文化课补习班。第三部分 小学生的家庭德育指导49、家庭德育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家庭德育即家庭中父母对子女进行的思想道德教育。小学生家庭德育可从下述几方面人手:一、明确小学生家庭德育的任务概括地讲,家庭德育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小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知道什么是道德行为,什么是不道德行为;增强道德体验,知荣知耻;强化道德行为,养成道德习惯。二、始终将家庭德育放在家庭教育的首位家庭教育是对孩子成长的全面教育,但德育领先应是不可动摇的理念。德是一个人成长的方向,也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更是一个人终生发展的动力。三、小学生家庭德育的参照标准以什么规范作为小学生家庭德育的标准,千万不可以随意,应参照《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心理学中关于儿童人格教育的要求进行,才能坚持德育的规范性和明确性,防止模糊性和任意性。四、体现家庭教育的特点家庭教育的特点是父母与特殊的权威性;结合日常生活的渗透性;教育影响的及时性、针对性;随机性和灵活性;施教的长期性。这些特点是学校教育不具备的,所以父母的榜样,家庭德育环境的创立,及时解决问题,随时随地进行教育,针对孩子的特点和变化进行教育,持之以恒,更易使德育奏效。五、加强家庭教育的操作性例如:(1)漫谈家史。向子女讲讲先辈创业的艰难历程和做人的准则。(2)评论影视。家长与子女一同看电视或影片,向于女讲解其中应该学习的内容。(3)读好书。家长挑选适合孩子阅读的书,让他们从中汲取精神营养。(4)会见亲友中的英模人物,向孩子介绍他们的事迹,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5)利用过生日,给孩子一份有意义的礼物或有针对性的祝词.爱祖国也是颇有教育意义的方式。六、走出家庭德育的误区,坚持德育新思路王晓春同志在《家庭德育实用读本》中提出的几点思路可供家长参照:(1)从圣贤教育到公民教育;(2)从应试教育的德育到素质教育的德育;(3)从形式主义的德育到实实在在的德育;(4)从针对他人的道德到共同道德的关注;(5)从注重私德到注重公德;(6)从灌输的方法到情境体验的方法;(7)从封闭的德育到开放的德育。50、怎样对孩子进行爱国教育一提爱国主义,人们就会想起列宁说过的一句话:“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的,“感情”的确是爱国主义的基础与内容之一。爱国主义是对祖国利益的关心与爱护的思想体系,它带有理性自觉的特点。爱国的行为是具体的、细微的。在家庭,对小学生的爱国教育应该从培养爱国行为着手。(])教育子女热爱国旗、国徽,因为它们是国家的象征。(2)在家看电视,要注意选择一些爱国主义的影片让孩子观看。家长要与孩子一起讨论影片中的内容。(3)家长出差或出游,可将祖国各地的名胜介绍、土特产带些回家,这些都可以说是进行爱国教育的实物材料。(4)向孩子讲述自己家乡的山川名胜、文物古迹等等。因为爱家乡就是爱祖国的一个组成部分。(5)利用国庆或祖国的传统节日,向子女讲解节日的由来,也是进行爱国教育的有效措施。51、怎样对孩子进行国情教育国情指一个国家的独特属性。以我国而论,国情包括几千年优秀的传统文化、社会的制度、新时期的发展变化及各地区的风土人情等。国情教育是培养孩子公民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对上小学的孩子进行国情教育,可操作的方法很多。下面几点,可供参考:(1)结合小学的课本,给孩子讲解。如,讲解国旗、国徽的含义等。(2)利用地图册,让孩子找到黄河、长江、北京的位置,使孩子了解我国的地形、地貌、气候、物产等。(3)在看电视新闻时,可随时向孩子进行国情教育。让他们知道中国的悠久历史、文化传统。(4)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感受中国的发展变化,如去农村参观新农村建设的成就,体验农家生活等。(5)指导孩子写与国情有关的小文章。家长可以给孩子出这方面的题目,并指导他们在书本或网上搜集资料,加强刘基本国情的了解。52、如何对小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理想,是指向未来的有可能实现的积极想象。对小学生进行理想教育,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指导孩子树立人生理想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具有激励和鼓舞人热爱生活、追求未来成功的功能。小学生应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包括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二、珍惜和呵护孩子的理想小学生的理想具有形象性、不稳定性和幻想性,有些父母不清楚小学生年龄阶段理想发展的特点,常有意无意地轻视或损毁孩子的理想,认为小学生的理想是“不着边际”、“胡思乱想”。珍惜和呵护孩子的理想,是理想教育的基本要求。三、引导孩子从现实做起理想的实现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需要克服很多想象不到的困难和挫折。父母应引导小学生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坚忍不拔地实现自己的理想。可以给小学生讲一些成功人士的生活经验和奋斗历程,为他们树立这方面的榜样。父母自己也要有人生理想和追求精神,这无疑对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53、怎样对小学生进行守法教育一、提高家长和孩子的守法意识社会主义法制社会建设要求每个公民都应学法、知法、守法、用法,能够运用法律武器保护国家利益、公众利益和自身利益。建议家长带头学习法律知识,指导孩子知道什么是守法行为,养成守法意识。最好能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经常讨论一些法律问题,有利于全家人形成法律意识。二、对孩子不要溺爱、不要放任溺爱、放任会造成孩子唯我独尊,不懂规矩,甚至为所欲为的行为习惯。时间长了,必定养成恶习,置国家法律于不顾,干出违法乱纪的事情来。建议家长在对孩子加强管教的时候,举一些实际例子说明从小放任自己必然走向歧途,让孩子懂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三、丰富家庭健康的文化生活家庭文化生活贫乏,难以满足孩子的精神需要,孩子往往到外边去寻找各种各样的刺激,社会环境错综复杂,小学生自控、辨别能力又较差,很容易滋生法律禁止的不良行为,甚至出现犯罪行为。为了孩子健康成长,也为了家庭幸福,应该努力丰富家庭的文化生活,追求高品位的生活质量,摒弃那种只重物质轻精神、只顾挣钱轻文化、只管学习轻品德的错误做法。四、重视孩子的青春期教育许多地区的专门学校和少管所的资料说明,青少年走上歧途,性错误是一个普遍性因素。男女孩子在青春萌动期,由于无知、好奇,加上自控能力弱,很容易在两性问题上犯错误。何况,当前大众传媒和社会生活中的不良诱因又很多,不重视青春期教育是不行的。家长应转变“难以启齿”的传统观念对孩子进行教育。应了解学校青春期教育的内容、步骤,积极配合,把基本生理知识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审美教育结合起来。五、注意孩子言行中的不良苗头,防患于未然平时多观察孩子的表现,做有心人,如果发现了不良苗头,及时谈心,了解情况,采取教育措施,预防孩子走上邪路。哪些现象值得注意呢?学习成绩突然大幅度下降,无心向学;情绪反常,烦躁、闹脾气或沉默寡言、忧心忡忡;花钱很多很随便,来路不明;经常有不熟识的人来找,不按时回家;对异性特别感兴趣,偷偷看黄色书刊、录像;经常把刀子、棍棒带在身上等行为。54、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一、了解什么是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指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历史积累、验证的优良道德品质。这些品质集中表现为个体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对民族的积极认知、情感和行为。如公正无私、嫉恶从善、诚实笃信、不尚空谈、戒奢节俭、防微杜渐、三省吾身、豁达大度、温良谦恭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天下为己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苟以国家牛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二、明确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性首先,人类的道德品质具有继承性,社会主义道德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在极“左”年代,否认、批判传统美德已造成了我国公民道德的缺失,尤其青少年儿童品德成长的缺失。其次,传统美德在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建设中是必不可少的。它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根基。三、分清传统道德中的是非、美丑、善恶我们说的是传统美德教育,而不是传统道德教育。在传统道德中还存在着不少消极的、不符合当代家教要求的内容,如男尊女卑、家长制、“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因传统的观念性的东西惯性极强,不断翻版,所以家长也要警惕此类消极因素对孩子品德成长的影响。四、将传统美德教育渗透到家庭生活之中品德教育是一种养成过程,在家教中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优势,使之结合全部生活,随机而教、灵活而教。尤其父母,要为孩子做榜样。五、遵循品德教育的基本要求传统美德教育的过程应遵循:(1)晓之以理。即讲知识,讲道理,讲孩子能懂的知识和道理,形象的、能令孩子折服之理。(2)动之以情。此处的“情”既指家长动情,也指引发孩子的道德情感。(3)导之以行。即将认知和情感引到孩子的道德行为上,体现在孩子对人、对家庭、对社会的行动中。(4)持之以恒。即坚持长期引导教育,形成良好道德习惯,防止一时冲动。55、家庭社会公德教育主要抓哪些内容对于女进行社会公共道德教育内容很多,主要有:(1)遵守公共秩序的教育。(2)爱护公共财物的教育。(3)保持公共卫生的教育。(4)尊老爱幼的教育。(5)礼貌待人的教育。(6)互相谦让的教育。(7)救死扶伤的教育。(8)拾金不昧的教育。(9)见义勇为的教育。(10)诚实交往的教育。(11)理解信任的教育。56、怎样对子女进行爱父母的教育对小学生进行爱父母教育,具体可以采用这些方法:(1)要让孩子知道,没有父母就没有他们自己。最起码的一点,父母是自己的衣食之源。(2)要让孩子了解父母工作中的辛劳,不妨利用适当时机带孩子到父母工作单位参观一下,使其有所体验。(3)耍教育孩子爰惜东西,因为这是父母用劳动换得的,来之不易。(4)母亲应向孩子多讲父亲的优点,父亲应向孩子多讲母亲的优点,要使孩子明确父母都应该尊重。(5)父母要尊重自己的父母,为孩子做出榜样。(6)父母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使自己变得可爱。57、怎样教育孩子与他人友好相处在家庭教育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教小学生与他人友好相处。主要做法如下:一、教孩子喜欢与人交往,主动与人交往这是人际交往中的一个基本观念问题,尤其对那些性格孤僻不合群的孩子,应及早加以引导。二、教孩子以积极态度对别人对人的态度如何,在人与人关系中起着决定作用,家教重点应关注孩子是否尊重别人,真诚待人;是否能理解别人,宽容别人;是否善于赞赏别人;是否爱别人,同情别人;是否能积极主动帮助别人。三、注意教给孩子一些交往技能家长可通过日常生活,从小训练增强孩子交往的具体方法,比如怎样与人打招呼,怎样感谢,怎样与陌生人打交道,在不同的对象环境中怎样表达自己的意愿等。四、及时矫正孩子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这类表现主要有:(1)缺乏交往主动性;(2)交往中伤害他人;(3)不良交往;(4)参与消极小群体;(5)对人态度消极(不尊重他人、自我中心、猜疑妒忌等);(6)伙伴关系纠葛等。58、孩子处处表现“以我为中心”怎么办这个问题的另一种说法,就是“小皇帝”与“小公主”的问题。它在独生子女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为了扭转这种状况,家长们应注意:(1)不要过分娇惯孩子。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要讲明道理,拒绝满足。即使孩子哭闹一阵,家长也不能心软。(2)分发食品,要教育孩子先让年长者,不能只想到自己,处处居于独尊地位。不少家庭的饭食,搞什么“一家两制”是不可取的。(3)支持孩子到同伴中去玩耍,与小伙伴们平等游戏,这对相互抑制“以我为中心”的现象是有帮助的。(4)孩子上学后,家长要与班主任保持联系,以便相互配合,引导孩子热爱集体、尊重他人、关爱伙伴。(5)对孩子的进步表现,要及时表扬。对无理取闹,或者批评,或者保持不理不睬的态度。59、孩子不合群怎么办孩子不合群,原因是很多的。有的孩子本人个性好静,不大喜欢与人交往。有的是住单元房,周围没有同龄孩子可接触。还有,家长怕吵、怕把家里弄脏,不让别的孩子到家里来等等。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显得“不合群”。找到了原因,家长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1)向孩子讲明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的重要性。(2)支持、鼓励孩子与他人交往。小伙伴到家,应持欢迎的态度。(3)有意带领孩子参加一些活动,结识一些同龄朋友,使孩子增加与人接触的机会。(4)家长不必担心孩子出事,放手让孩子到小伙伴中去游戏。假如长时间不让孩子出门或下楼,“不合群”的问题就会更严重。60、孩子参加了小群体怎么办孩子的小群体,通常有两种:一是积极小群体,即积极互动的小群体。另一种是消极小群体,即成员之间交流消极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的小群体。对前者,家长不必担心。对后者,则应高度重视。孩子小群体通常有这样一些特点:(1)自发性。它非有计划地组成。(2)同龄性。一般是由年龄相近的孩子集合起来的。(3)流动性。他们合则聚,不合则散。从功能上看,小群体有信息沟通功能,情感交往功能,还有满足心理需要的功能。假如你孩子身边的小伙伴们,个个喜欢学习,品德优良,这样的小群体是好事,它可能是人才共生的基地。反之,如果孩子们经常在一起搞恶作剧,甚至结伙做坏事,那就要下工夫纠正了。这里,建议家长:(1)关心了解孩子在一起的活动内容。内容健康,无可指责。内容消极,家长一定要坚决制止。(2)和学校保持联系。在校外,你的孩子(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经常跟哪些孩子在一起,要让老师知道。这样,老师、家长既可全面了解孩子们的表现,又有利于加强指导。(3)对孩子进行法纪教育。违法犯罪的事,坚决不能干,要经常给孩子敲警钟。一旦干了坏事,要教育孩子勇于认错,及时改正。61、为什幺要让小学生参加家务劳动从小参加家务劳动,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对于国家人才的培养有着极大的好处。一、家务劳动对于形成一个人的健康人格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可以使人自幼养成勤劳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坚强的意志、实干的精神。许多有成就的人,都有着艰苦劳作的童年。二、家务劳动对于从小培养孩子动手操作的技能和习惯是十分有益的科学研究证明,人的大脑是思维的器官,单有器官是不够的,还要培养锻炼才能产生思想和智慧。大脑的思维机能几乎全是后天发展的。手的灵敏运动,能使大脑皮层很大区域都得到锻炼。所以孩子从事家务劳动,多动手操作,可以使手指灵活,也能促使儿童智力发展。三、家务劳动能帮助孩子形成尊重劳动人民的习惯,培养责任感尊重他人的劳动、劳动成果,尊重他人的感情、感受,培养责任心,进而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取得这些效果的一个基本培养途径是勤劳习惯的养成,而勤劳习惯始于家庭生活。四、家务劳动能帮助孩子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西方国家高等学校录取学生标准中不仅包括学习成绩,还有在学校表现、教师推荐、课外成绩(如艺术、音乐、学生工作等),这些所谓的学习之外的成绩,多数来自“额外的劳动”所得。试想一个视劳动为负担、为痛苦的孩子,怎么能够自觉、积极、主动地为集体、为他人做“额外”的工作,或学习“额外”知识、技能呢?62、在家庭中如何对孩子进行爱劳动教育一、家长应明确对孩子进行爱劳动教育的意义劳动对孩子的全面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小学生参加劳动能够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劳动也能够使孩子学会体谅父母;劳动还能克服孩子自私自利、只求索取、不讲贡献的毛病。最后,能使孩子认识到劳动创造世界的真理。二、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在家庭生活中教育孩子洗手帕、袜子、倒垃圾等,只要是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务事,都应该放手让孩子干。正如有人所说:“家务劳动是生活教育的小百科全书。”三、家长要注意示范作用父母应带头热爱劳动,有的父母不想干家务,就给孩子干。久而久之,家长教育孩子爱劳动就没有说服力了。四、家长对孩子在家务劳动中的突出表现要及时表扬、鼓励及时地表扬和鼓励有利于强化和巩固劳动教育成果。63、对孩子的礼貌教育要注意哪些细节在家中对孩子的礼貌教育,要注意以下几点:(1)外出要给家长打招呼或留条子。(2)孩子回家要主动向家长问好。(3)吃饭要等家人到齐,不要见好菜先吃。(4)大人生病要主动倒水送药。(5)要尊重老人,说话不能无礼。(6)对来客要问好,收受礼物要道谢。(7)与家人交谈,语气平和。(8)看电视,用电脑,不能独占,要注意他人的需要。64、怎样教会小学生感恩感恩是人对来自自然、社会所获得的真诚的回报,感恩是一个健全人必备的品德和心理。感恩教育的具体做法是:一、父母身教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善人居,如人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父母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家长要做有感恩之心的人。让孩子认识到向别人表达谢意是尊敬与礼貌最高的表现方法,也是建立与维系人际关系的最安全方法。詹姆斯说:“人性最深的期盼就是受人感激。”心存感恩与向人道谢是两个让人通往成功的习惯,也是我们教育孩子最简单和最有效的方法。二、留意大自然鼓励孩子对他们周遭的事物引发的灵感心存感激。惊叹于风的威力和大海的浩瀚,雪花的无瑕和星空的灿烂,或山脉的粗犷之美。就如歌德所说的:“自然乃是神的一件活生生又看得见的华服。”只要你细心观察,用心体会,我们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一种幸运。三、化态度为行动首先从感恩父母、老师、同伴做起。一个小举动,像是一个微笑;一件小礼物,像是一封贺卡,永远是受欢迎的。当一个孩子在家帮忙把碗盘放好,就是以行动表达了他对家庭与食物的感恩。当一个学生帮助老师提录音机,就是以行动表达了他对学校与老师的感恩。在节假日,亲手做些小礼物送给亲人朋友,以表感谢之心,这也是学会感恩的实际做法。四、学会正确地比较社会的感恩教育资源很丰富。如,让孩子经常注意社会上还有一些没房屋住的家庭,父母丧失劳动力的,或是那些身心残疾的。在了解他们艰辛的生活以后,对自己比较舒适的生活又会是另一种体会。听听老人讲讲过去的事情,或是看一些描述艰苦生活的书籍和影片等。忆苦思甜,对现在的孩子会有一定的好处的。五、做一本感恩集锦教孩子拿出一沓旧杂志,翻阅它们并把有关感恩的画面剪下来。将图片贴在本子上,累积这些图片。很快地,将会拥有一本具有视觉效果的记录。同时,把一些感恩的故事文章也剪下来,细心品味。还可在平时教孩子试着写一些关于感激、感恩或感谢的字句,形成一本感恩集锦,自我教育。六、要分辨出什么是正确感恩教育不能把感恩教育庸俗化,将其等同于宗教意义上的感恩。感恩本身是一种高级的情感,这种情感不仅仅限于一种表面化的感谢或者一种报恩。这样,每个人的感恩之心就能够形成一个“感恩之链”。有了这个“感恩之链”,我们的社会将成为一个互爱、互助、文明、友善的大系统、大环境。我们每个人和社会就有更大的进步动力,我们的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也将更加美好。65、家长如何对待给孩子零花钱的问题有人觉得给孩子零花钱就是爱孩子,有人认为不必要给孩子零花钱。这两种认识都是片面的。我们并不反对给孩子零花钱。但是,一定要使这一做法科学,具体可采用这样一些方法:(1)给孩子零花钱,可以教他了解货币知识。(2)给孩子零花钱,要注意培养他们自主地有计划地用钱,要教育孩子不乱花钱、节俭用钱。因为钱是家长用劳动换来的,来之不易。(3)给孩子零花钱数量要适当。最好不要超过同龄人花饯的平均数太多,以中等为宜。(4)不要把给孩子零花钱与干家务劳动相交换,应培养孩子的义务感。(5)一般情况下不要用钱作为对孩子学习的奖罚手段。防止孩子为金钱而学习。(6)教育孩子正确对待钱。钱虽有用,但并非万能。钱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身外之物,思想上不能有拜金主义。66、如何使孩子养成节俭习惯节俭是一个人的重要品质。现在很多孩子不懂得节俭,乱花钱、随便浪费的现象十分严重。很难想象,一个从小乱花钱、随便浪费的人将来能建立一个好家庭,创造出一番事业来。一、教育孩子正确认识钱要让孩子从小懂得钱是什么,钱是怎么来的,怎样正确地对待钱财,不义之则绝不可取。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应联系生活实际给孩子讲解,多引用一些事例。年龄大的孩子,可以跟他专门讨论钱的问题。二、教育孩子学会花钱和积累钱孩子的消费行为是由被动逐步走向主动的。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应教育孩子学会买东西,如何用钱,如何找钱,如何选择物有所值的物品。同时要教育孩子有计划地使用零用钱、压岁钱。必需的东西才去买,可买可不买的不买,要适当积累,把剩余的钱存起来。在用钱、存钱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节俭意识。三、教育孩子珍惜物品让孩子懂得所吃、所穿、所用来之不易,都是人们用汗水和心血换来的,随便浪费是不珍惜劳动果实、不尊重劳动的表现。要让孩子经常参加劳动,体会劳动的艰辛。有条件的,可以带孩子去参观工厂、农村的生产劳动过程,参观书籍、报刊的印制过程。四、学习勤俭节约的榜样通过读小说、故事书、人物传记,看电影、电视等途径,学习勤俭节约的榜样。五、父母要起到榜样作用父母要以身作则,使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父母勤俭节约的好品质。67、小学生家庭教育要抓哪些时机教育孩子要能捕捉教育机会,这要求家长拥有教育机智。(1)学期之初。开学的日子,就像运动场上的起跑线,这时的教育可以使孩于有个良好的开端。(2)孩子在学校获得表扬的时候,家长要教育他力戒骄傲,争取更大的进步。(3)孩子在学校做丁错事或受到批评的时候,家长要教育他正确对待并帮助他找出改正错误的具体办法。(4)孩子对事物感兴趣的时候,家长应积极支持,不可泼冷水。若属低级趣味,家长要妥善引导,予以纠偏。(5)学校有重大集体活动时,家长要及时教育孩子积极参加。(6)同学取得成绩时,家长应教育子女向同伴祝贺并向他们学习。(7)家庭来客人,是教育子女讲礼貌的好时机。(8)节假日,家长应对子女进行传统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68、父母怎样与子女交流父母与子女交流非常重要。下面几点,值得注意:许多父母说得太多,孩子虽然默不作声,实际没有听进去。家长教育子女时常常不注意自己的情绪。自己情绪不佳时,对子女总是乱发脾气。要知道,暴风骤雨只能损伤稚嫩的幼苗。在家庭教育中,往往是家长单向输出的,孩子主动倾诉的少。而倾听孩子的意见,是亲子交流的极佳手段,家长应有足够的耐心和诚意。有时,家长不必讲话,通过身体接触就可以传递爱意。这种无形的慈爱,往往产生奇妙的效果。69、在孩子面前谈话应注意些什么在孩子面前谈话,应注意以下几点:(1)不可讲别人的坏话。孩子经常听父母讲别人的坏话,长大后会觉得父母刻薄而看不起父母。(2)不可泄露别人的隐私。如某夫妇的孩子是收养的。(3)不可说孩子无法理解的事。如给10岁以下孩子讲核战争,孩子就无法理解,还可能引起恐惧。(4)夫妇不和或闹离婚,不可当着孩子的面抱怨或攻击对方。因为孩子会受到心灵的伤害。(5)不要谈论使孩子忧虑而无能为力的话题,因为那样做会使孩子产生精神负担。(6)不要老在孩子面前议论社会的阴暗面。小学生分析能力较低,弄不好就会在孩子心灵深处播下反社会的种子。70、如何给孩子讲道理孩子不是成人,给孩子讲道理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针对性。最好一事一议,由近及远,由小到大。没有针对性的大道理是达不到教育目的的。(2)趣味性。给孩子讲道理,要寓教于乐,有趣味,才易于接受。(3)时机性。孩子正在干某件事,或者在此前后家长讲的道理容易被接受。时过境迁,家长讲的再多,孩子则认为多此一举了。(4)鲜明性。家长讲的道理必须鲜明,对利弊的陈述不能含混。(5)忍耐性。给孩子讲道理,性急不得。要允许孩子有思考的时间。做思想工作,绝不像钉钉子,一锤就管用。要允许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不能操之过急,简单行事。71、学会用暗示法教育子女教育子女最常用的方法是说教。可是,由于说教太多,孩子反感,常嫌家长唠叨。因此,暗示法是值得提倡的。(1)直接暗示。这是不用语言,而是用手势、表情或动作表达的方法。如,孩子恶作剧,家长只要给一个不允许的眼光就可以了。(2)间接暗示。如发现孩子干了一件不该干的事,家长可以找机会给孩子讲一个名人的故事。内容是与孩子所于之事正好相反的。这样,家长不必说明意图,就能收到暗示教育的效果。(3)反向暗示。就是人们常说的激将法,对于教育孩子,也颇有效果。(4)自我暗示。就是鼓励孩子暗下决心,赶超先进的方法。家长可以指明其他孩子的优点,再提示自己孩子的有利条件。引而不发,孩子便会心领神会。72、如何看待孩子不听话的问题传统型家长总希望孩子听大人的话,即百依百顺。其实,这并不完全正确。家长的话未必句句都正确。所以,要求孩子每句话都听从,是不合适的。孩子有自身的成长规律。研究表明,3岁左右的孩子就开始会说“不”了。这是第一反抗期。13岁左右,即青春发育期会出现第二反抗期。在这两次期间的8岁左右,还常表现有“顶嘴”的反抗现象。这都是很正常的。家长必须完全理解这一点。“不听话”,其中包含着孩子自主性的表现。如果你的孩子对家长的话句句都听,那正是意志薄弱的表现。试想,一个孩子自己什么主见都没有,只知道唯唯诺诺,长大后又会有多大的发展呢?家长应关注的问题是提高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防止孩子自主性的片面发展,而不是处处听话。73、宽容子女的方式有哪些“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小学生处于发展期,时常出现这样那样的缺点在所难免。因此,宽容子女,尤为重要。宽容的方式.通常有:(1)谅解式。对孩子出现的缺点要充分谅解,宽容他们就是尊重他们的成长。(2)冷却式。孩子出现有些错误之后,家长可有意回避一段时间,让孩子有一个反省阶段,待情绪稳定后再进行教育。(3)分解式。对孩子暴露出来的缺点,要从多角度下工夫分析研究,找出克服缺点的若干具体措施。需要强调的是,宽容孩子并不完全是针对孩子的缺点而言,也包括了对他们非品德因素的个性特点的宽容,这样才能给他们广阔的发展空间。74、孩子变坏前有哪些征兆为了防止孩子变坏,家长应该密切注意子女的日常行为是否有异常,这是非常必要的。孩子变坏前的主要征兆有:(1)语言方面:说慌话、脏话。(2)穿着方面:过分追求讲时髦。(3)外观方面:发型怪异,身上刺青或有外伤。(4)行为方面:行踪诡秘,神色紧张,做事不让家人知道。(5)态度方面:情绪变化无常,易怒,常与家长赌气。第四部分 小学生的家庭学习指导75、孩子提早上小学好不好孩子提早上小学不好。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小学生入学年龄为6岁(个别地区可能迟至7岁)是有科学根据的。小学生提早人学,一是违背了人脑发育成熟的科学规律,因为脑的发育成熟建立在生理年龄的自然基础之上。二是提早入学使孩子在群体适应性方面产生困难,学校按年级分班,年龄太小的孩子和年龄大点的孩子在一起,在兴趣、爱好及活动竞技性方面均会出现困难。三是加重了孩子学习的心理负担,年龄小,一般接受水平就低。家长让孩子提早入学,无非是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对自己孩子认识有错觉,觉得自己孩子聪明,可以提早入学。有些家长认为自己孩子在幼儿园时期,认识了很多字,能解答一年级的数学题,就可以提前入学,这是对孩子发展的片面看法。一般情况下,孩子还是按照法律规定的年龄阶段入学比较好。76、孩子刚上小学不适应怎么办小学生由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从过去的以游戏活动为主转为学习活动为主,由一个松散的群体到一个规范的集体,必然有一个适应小学生活的过程,出现短时期的不适应是很正常的。孩子不适应小学生活,有几个方面的表现:对学习活动不适应,对班级纪律约束不适应,对新型的师生关系不适应,对同伴关系不适应等。解决孩子不适应小学生活的办法有:(1)和教师保持密切联系,通过教师了解孩子不适应小学生活的表现及原因。(2)加强刘孩子的指导。包括学业的指导,可以将学校的课程表复制一份留在家里,按课程表的教学安排加强对孩子课外作业的辅导;生活习惯的指导,教育孩子学会有规律的起居生活,减少磨蹭拖拉、丢三落四的习惯,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人际交往的指导,帮助孩子接纳小伙伴,乐观大度地和同学交往。对小学生要经常进行尊敬老师教育,使其“亲其师,乐其教”。(2)不在孩子面前讲不利于树立老师良好形象的盾,教育孩子热爱教师,热爱学校,培育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77、如何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家庭教育中应该为上小学的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小学生学习的进步是必不可少的。一、学习的物质环境家庭要为小学生准备自己的书桌和高度适合的座椅,便于他们学习。孩子在家做作业时,去掉环境中于扰学习的东西,如食品、玩具、噪音、不良气味等。二、学习的文化环境家庭的文化氛围是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激励因素,现在很多家庭没有图书,父母也不喜欢读书,文化环境建设滞后。家庭应经常购买一些图书,养成全家人读好书的习惯,可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丰富学习生活。三、学习的心理环境孩子学习时需要一个温暖的、安静的心理环境。有些家长不太注意为子女创造学习的优良心理环境,如孩子在家里学习,父母在旁边把电视声音开得很大,影响孩子;有的在家玩网上游戏,使孩子分心;也有父母缺乏自控能力,孩子学习时,自己常打断孩于学习,问这问那。唠叨、讽刺、斥责孩子,伤害孩子学习心境的现象也比较普遍。所以,给小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是创设家庭学习环境的极为重要的内容。78、人脑的潜能到底有多大现有的研究资料表明,人的大脑皮层有2~5毫米厚,共有六层。第1~4层,主要负责接受信息。第5~6层负责发出指令。面积为1200平方厘米,相当于一张铺开的报纸。大脑大约有150亿个神经细胞组成了一个复杂的、精细的、灵敏的神经活动系统。每个神经细胞,相当于一个微型电子计算机。所以,整个大脑就是一个超级电子计算机组。大脑由两半组成。左半部分执行抽象思维、言语、计算等功能;右半部分执行形象思维、音乐、感知等功能。在左右脑之间,还有2亿条纤维组成的“桥梁”,每秒钟有40亿个冲动来回传导。人脑通过复杂的生物变化进行着大量的信息输入、加工、储存和使用。人脑的潜能是非常大的。一个人假如每天读一本书,那么要读136万年才能装满大脑,一般人的大脑有95%的潜力等待开发。看来,造成孩子学习负担的原因有很多很多,但对大脑来说,它的负担总是很轻很轻的。79、怎样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求知欲是人获取知识的动力,如果孩子缺乏求知欲望,那么他的未来发展就很有限了。激发孩子求知欲,可采取下列办法:门)从小抓起。在乳儿期及婴儿期,应多准备些颜色鲜亮、活动有声响的玩具,这是激发孩子探索外部世界必不可少的。(2)给孩子讲故事或边看画册边讲。即使孩子听不懂,适当讲讲,也有奠基作用。(3)问题激发。如茶余饭后,家长可问孩子:“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那可有趣了!”(4)书籍激发。家长买回一本儿童读物,可先问孩子:“你想看这本吗?”注意,家长即便买了很多本读物,不要一次发给孩子,要看一本再拿一本。(6)榜样激发。家长一方面用言教,讲明人生要活到老、学到老的道理。另一方面,也要有身教。自己要抓紧学习。家庭中的书报杂志是必不可少的智力投资。试想,大人不读书、不看报,整天搓麻将,怎能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呢?80、科学家的家庭教育特征有人研究了在45年中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传记,发现他们都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他们的父母所具有的共同经验有以下几点:(1)鼓励孩子立志。(2)努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3)培养学习兴趣,满足孩子的求知欲。(4)对孩子提出严格的要求,让他们懂得学习要刻苦。(5)指导孩子观察,让他们多从大自然中学知识。(6)启发孩子积极思考,多问为什么。(7)培养孩子动手实验的能力。(8)把孩子作为启蒙教育或教育实验的对象。81、怎样培养孩子的兴趣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兴趣。为了培养孩子的兴趣,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注意观察看孩子经常对哪些方面感兴趣。家长也可以做点有意试探,观察孩子感兴趣的事物是什么及程度如何。二、鼓励提问孩子向大人提出问题,家长应予支持、鼓励。有的家长常对孩子的提问抱不屑一顾的态度是不正确的。还有人甚至斥责孩子问题太多、太荒唐。其实,提问题,说明孩子对问题有兴趣。而且,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这也说明孩子正在思索。因此,家长应该保护孩子思维的火花,而不能用简单的灭火的态度。三、参与孩子的活动家长参与子女的活动,既是一种天伦之乐,也是培养孩子兴趣的有效方法。要知道,孩子对一无所知的东西或全部知道了的东西都不会有兴趣。只有在略有所知而又知之不全的情况下,兴趣才会产生。此时,孩子的兴趣应得到正确的引导。82、孩子在家预习功课有什么好处有不少孩子,认为只要完成了家庭作业就再也无事干了。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及时指导孩子预习功课是很有必要的。预习功课的好处主要有:(1)孩子预习老师还没有讲的功课,可以唤起学习欲望。(2)可以使孩子在听课时注意力更加集中。因为,预习时有的内容弄不清楚,上课时就会特别留心的。(3)由于预习,孩子对老师讲的内容有了一定了解,因此可以提高孩子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速度。一旦回答教师的提问,也会显得充满信心。(4)让孩子坚持预习,还可以培养孩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5)孩子只要平时能坚持预习,那么考试前的复习时间就会大大缩短,从而减轻考试的压力。总之,预习功课就像战士打仗前的侦察一样,十分必要。预习做得好,对于取得良好学习成绩是大有帮助的。83、孩子看书时间长了,为什么要到户外活动一下研究表明,人的脑重只占体重的2%,但大脑的耗氧量却占全身的10%—25%。因为,大脑的能量是靠血液中的葡萄糖(俗称血糖)提供的,而葡萄糖只有在氧的参与下才能释放能量。孩子在室内看书时间长了,到户外休息一下,可以吸收一些新鲜氧气。这对于提高学习效率是有好处的。同时,研究还发现,当1000毫升血液中血糖含量为120毫克时,大脑活动最为活跃。若血糖只占45毫克,大脑活动就会受到严重影响。人在一昼夜24小时中,流经大脑的血液,假如像河水一样向前流动的话,那么加起来的血液总重量就相当于一辆2.5吨卡车的满载量。可见,要保持大脑的活跃,不断吸取新鲜氧气至关重要。另外,长时间室内看书易导致视觉疲劳,观看室外景物可缓解视觉疲劳。84、孩子学习困难怎么办学习困难问题是广大家长普遍关心的。一、学习困难的原因有的孩子因生病或转学等原因造成了学习困难,这属于暂时型困难。有的孩子是学习方法不正确,死记硬背,高分低能,这属于方法型困难。有些孩子由于受各种因素干扰,无心学习,这是动力型困难。有的是能力低下,属能力型困难。还有的是以上各方面兼而有之,属于整体型困难或综合型困难。二、帮助孩子克服学习困难的方法面对孩子的学习困难,建议家长考虑以下几点:1.鼓励孩子,不要害怕困难。“天下无难事”,要有信心克服困难。2.针对暂时困难,可以加强辅导或请家庭教师补一段课程是较为有效的。3.为孩子树立典型或在同龄人中找合适的伙伴,使之相互交流学习方法,这是克服方法型困难的好办法。4.给孩子买点名人传记书籍看看,以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5.要找准造成孩子无心学习的具体原因,以便采取针刑性的措施。6.如属能力低下,则要在专家指导下进行特殊教育。85、孩子学习不好的原因该从硼里去找有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学习不好感到十分心焦。下面,就来给这些家长提供一个寻找原因的线索。一、从孩子身上找原因最明显就是,要看孩子身体健康状况如何。假如身体健康欠佳,那就自然要影响到学习成绩了。另外,从精神方面讲,要看孩子学习动力怎么样,看他有无学习积极性。缺乏动力,学习成绩也是不会好的。再者,就是要看学习方法。有的孩子平时看上去学习抓得挺紧,但成绩老是上不去,这很可能是学习方法不当造成的。二、从家庭方面找原因在家里,孩子是否有一个安静的学习场所,这一点非常重要。还有,家庭成员中是否有人持“读书无用论”的错误观点。从整体上看,家庭的民主、和谐气氛如何,有的家庭中矛盾重重、气氛紧张,对孩子的学习肯定会带来不良影响。三、从学校或社会方面找原因孩子在学校与同学关系如何,师生关系是否紧张,这是先要考虑的因素。在校内或校外,有没有不思学习的小伙伴,是否参加了某个不良表现的小团体,等等。总之,只要找准了学习不好的原因,就能采取对症下药的治疗措施了。86、什么是学习中的“高原现象”大家知道,高原(如黄土高原)的上部是较平的一片。因此,人们把学习中的某一个时期出现的成绩近于平直的现象,称为学习中的“高原现象”。当孩子学习成绩迅速上升或急剧下降时,家长较容易发现。然而,对“高原现象”往往较少注意。孩子学习中的“高原现象”,原因很多,主要有:(1)动力障碍;(2)心理障碍;(3)生理障碍;(4)方法障碍等。克服“高原现象”,家长要注意采取针对性措施。若属动力与心理障碍,必须加强思想工作,克服不求上进的自满心理或心理疲劳。若属生理障碍,就应做必要的治疗。至于学习方法的障碍,那就应及时加以调整了。87、给孩子教知识,他总是记不住怎么办这个问题,在家庭教育咨询中有不少家长都提出过。首先,让我们来谈谈记忆是怎么一回事吧。所谓记忆,实际上是“记”与“忆”的统一。记,包括识记、保持两个方面;忆,包括再认、再现两个方面。打个比方说吧,“识记”好比摄影活动的取景、拍照,“保持”相当于胶卷的密封存放过程。“再认”与“再现”相当于冲洗成片。这里,“再认”较容易,即只要见面能够认出来就行。“再现”,则要求按照事物原样反映出来。因此,只有到了再现的程度,才算达到了记忆。下面,让我们再来看看记忆的阶段性。第一阶段,是感觉性记忆,又称瞬时记忆,一般不超过1秒钟。如,有的事物在眼前一晃而过,由于它未经大脑加工,很快就忘了。第二阶段,是短时记忆。它可以保持数秒,若不重复,也会很快忘掉。第三阶段,是长时记忆。它可以保持数秒钟直至数年,这要依巩固的情况而定,有的甚至可以持续终生。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记忆时间的长短与采取的巩固措施关系极大。家长要想使孩子记住大人教的知识,要注意以下几点:(1)让孩子明确记忆的目的。只有当他懂得记住某种知识的重要性之后,记忆效果才能好。(2)要研究“教”的方法。如果家长的教法运用得当,就比较容易{己忆。反之,效果就不会好。例如,教给孩子两种类似的知识,必须用比较法;教给量大的知识,要有分步学习法等等。家长如果一味要求孩子死记硬背,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3)给孩子教过的重要知识,每隔一段时间要重新提起,以利于巩固。(4)注意情绪。当大人与孩子情绪都比较好时,所教的知识容易记住。有一方情绪不佳,记忆效果都不会好。(5)要找出孩子记忆不佳的具体原因,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88、家长陪读好不好这里的“陪读”是指孩子学习时,家长在一旁陪伴的现象。对此,家长的看法各不相同。有人说它好。理由是小学生自觉性差,管不住自己,家长陪孩子读书,孩子就不会光想到外面玩耍了;有人说“陪读”不好。因为,一是家长没有那么多时间去陪,二是越陪孩子的依赖性越强。不少家庭存在陪读现象。常见陪读的方式,有的是“警察式”,即把孩子看住,只许看书写作业,不准外出或偷懒;有的是“保姆式”,即手把手教孩子,生怕他们出半点差错;还有“看羊式”,只要你人在房间,家长就放心了。其实,“警察式”常会招致孩子的反感,“保姆式”不利于培养孩子的主动性,“看羊式”更是作用不大。所以总体来讲,还是不陪最好。再说孩子,有的学习好,自觉性强,是根本用不着别人去陪的。就是中等程度的孩子,一般也可以不陪,家长对他们讲明道理,提示一些学习要领就足够了。至于年龄较小或学习困难者,为了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陪上一段时间让他收收心倒也可以,天天陪读就大可不必了。心理学研究表明,3岁的孩子就出现独立意识了。学习是一种脑力劳动,需要独立思考。家长老是坐在孩子身边,无疑是一种压力,势必干扰思考。即使家长有时间,愿意天天陪,也不是一个好办法。今天你能陪读,难道说你还能去陪考吗?这显然不行。万一学生依赖家长惯了,考试无人陪,反而达不到预期的目的。89、家长如何指导孩子读文章小学生渎文章,往往抓不住要领。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家长,注意指导孩子阅读确有必要。文章有不同的文体,指导孩子应注意:(1)读童话、故事,应要求孩子首先会复述故事内容,还要懂得童话、故事中所包含的道理。(2)读参观、游记之类的文章,应要求孩子学会按照参观游览的时间、地点与顺序分段。(3)读写人物的文章,应要求孩子注意作者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与心理的描写。(4)读写景物的文章,应指导孩子抓住什么是景,有什么特点,作者用什么词语表现景物特点的。(5)读记事文章,应指导孩子把握着六“何”(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何果)。总之,家长不可能人人都像语文教师那样讲解得非常精细,但按上述要点来指导孩子阅读是完全可以做到的。90、孩子的爱好常与家长的愿望背离怎么办一、尊重孩子的爱好孩子的爱好和父母的愿望相背离,这是很正常的,因为他们是不同的个体。让孩子的爱好和家长的愿望完全一致是不现实的,也是不正确的。二、分析孩子的爱好爱好的性质不同。对孩子健康有利的爱好,要积极支持;对不健康的爱好,则应进行疏导教育。三、创造条件培养孩子的爱好培养孩子的爱好兴趣是人格培养的重要内容,具体做法有:(1)把握良机,渲染气氛,引发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如英语学习中唱英语歌曲,让孩子边唱边玩来学习新知识,愉快的歌声会让孩子忘记这是在学习,从而更轻松地学到知识。(2)研究爱好发展的规律、条件,利用各种资源,在爱好发展培养的各环节中增加趣味性。(3)以孩子为中心,注重发挥他的主体作用。(4)建立和谐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重视情感交流,创造有利于培养孩子爱好的人际关系环境。(5)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爱好培养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注意孩子爱好的实际运用,使孩子认识自我,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91、为什么孩子到三、四年级成绩易下降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1)小学一、二年级学习内容难度低,学生常考满分。到三、四年级学习内容相对复杂一些,学习进度也加快了,有些学生就会出现成绩下降的现象。(2)从学生本身来讲,小学三、四年级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化阶段。学生各自转化的速度不尽相同,转化较慢者就显得比一、二年级学习成绩下降了。(3)从家长方面来讲,小学一、二年级学习内容家长辅导容易取得成效,年级越高家长的辅导未必能十分合适、有效。(4)还可能孩子有学习于扰因素,如交上了不爱学习的小朋友或贪玩电子游戏等。总之,小学三、四年级学生有的出现成绩下降,其原因是不尽相同的,要具体分析并给予切实帮助。92、小学生看什么课外书好小学生读课外书,需根据教育成长的要求及孩子的年龄特征进行选择,下列书目供家长参考。一年级:《伊索寓言》《成语故事》《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七只小羊和狼》《睡美人》《故事大王》《十万个为什么》《上下五千年》《三国》(图画故事)《小猴过生日》《丑小鸭》《魔斗传奇》《小红帽》《一千零一夜》《西游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哪吒传奇》《三毛流浪记》。二年级:《笨狼的故事》《石头汤》《妈妈走了》《火鞋和风鞋》《漫画父与子》《猫和老鼠》《中华美德故事》《圣经故事》《夜儿歌》《台湾几米漫画》<一套)《伊索寓言》《阿凡提的故事》《匹诺曹历险记》《舒客与贝塔》《安徒生童话》《蓝猫淘气三千问》《哪吒传奇》《宝船》《小学生心灵鸡汤》系列。三年级:《百科全书》《儿童百问答》《十万个为什么》《脑筋急转弯》{谜语书》《恐龙书》《课外书》《世界未解之谜》《笑话书》《动物大百科》《小学生自读课本》《三国演义》《项羽刘邦》《生物百科》《中国上下五千年》《海底两万里》《淘气包马小跳》《格林童话》。四年级:《探险小虎队》《淘气包马小跳}《同步作文》《中华上下五千年》《会飞的教室》《世界未知》《窗边的小豆豆》《创新作文》《快乐星球》《三国演义》《人体知识》《中外神话故事》《鲁西西》《神话与传说》《尼尔斯骑鹅历险记》《三毛流浪记》《史记》《漂亮老师和坏小于》《十万个为什么》。五年级:《淘气包马小跳》《阿衰》《猫和老鼠》《笑猫日记》《做人与做事》《十万个为什‘么》《哈利·波特》《红树林》《探索发现》《苦儿流?良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丫俏皮girl》《小樱桃》《大眼看世界》《古希腊神话》《童年》《米老鼠》《课堂内外》。六年级:《成长成功》(励志卷)《做人与处世》《千年一叹》《黑骏马》《儿童文学》《天成为特工》《笑面人》《福尔摩斯》《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疼痛》《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巴黎圣母院》《小飞人卡尔松》《哈佛家教》《易中天晶三国》《世界奇观》《哈利·波特》系列。93、小学生要不要学奥数这个问题要具体分析。有学习余力的孩子,环境条件允许,孩子学习压力不大,可以根据接受程度参加奥数培训或学习,因为奥数学习有利于拓宽孩子的解题思路和技巧。若孩子对课程任务感到有压力,甚至环境条件也受限制,孩子的兴趣也不在数学方面,就不要强求孩子学习奥数。如果勉强让孩子学习奥数,反而适得其反,抑制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甚至让孩子失去学习的自信心、主动性、自觉性、乐趣。94、小学生要不要去上校外的兴趣班小学生去上校外兴趣班应该遵循的原则:第一,结合孩子的兴趣、特长和个性;第二,参考老师的意见;第三,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既有利于发展,又力所能及;第四,既不能强迫孩子也不能放任自流;第五,结合非智力品质的培养,最好有利于孩子的情感、意志和性格成长;第六,结合家庭经济、生活、生活环境情况,充分考虑是否可能。如果是学校要求的,找一个孩子的最弱项就可以了。如果没有最弱项,就给孩子报能够提高孩子能力的学习项目,如奥数、英语等科目。95、怎样对子女进行艺术教育这个问题,是家庭教育的热点之一。有的家长由于自己热爱艺术,希望子女在这方面有所发展;有的是想让子女有一技之长;有的认为搞艺术成名快、经济效益好;也有盲目攀比,看到别人为孩子买钢琴,自己也不甘落后。那么,怎样对子女进行艺术教育呢?一、什么是艺术艺术,是一种通过塑造形象而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源于社会生活实践,在有阶级存在的社会里,具有强烈的阶级性。通常,按照表现手段分为:(1)表演艺术(音乐、舞蹈);(2)造型艺术(绘画、雕塑);(3)语言艺术(文学);(4)综合艺术(戏剧、影视)。二、家庭艺术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由上述可见,艺术的分类专业性很强,对子女进行艺术教育,并非一种简单易行的事。为此,建议如下:1.家长首先要学习有关艺术方面的必要知识。因为教育者要首先受教育。不然,对子女的艺术教育将无从下手。2.要从小抓起。艺术人才多产生于艺术世家,这跟从小受到的熏陶大有关系。3.要从培养兴趣人手。如,让孩子多看音乐、舞蹈表演,参观画展,听儿童文学广播等,是十分必要的。4.对小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一两种艺术技能是可以的,但不能贪多,以免加重孩子的负担。5.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聘请有艺术专长的人做家庭教师,这样效果最好。96、如何对待小学生爱提问的现象五光十色的世界在孩子的眼里新鲜、有趣,他们常常以好奇的目光观察世界,自觉不自觉地思索其中的奥秘,探索打开神秘世界的钥匙,不断提出一个又一个的为什么,时不时冒出一些“怪念头”、“怪问题”。面对小学生爱提问题的现象,作为家长,一要理解,二要保护,三要发展。小孩子的生理、心理等方面发育、发展尚不成熟,知识、经验都还很欠缺,所以,孩子眼中的世界与成年人眼中的世界是很不一样的,有些在成人们看来很平常的事,在孩子们看来可能很不好理解。其中有些当然是孩子缺乏必要的生活常识引起的,如收音机为什么会说话、唱歌,电视机为什么既有声音又有图像等。孩子的有些念头和问题可能十分幼稚可笑,甚至显得荒诞不经,但应该看到这往往就是孩子们以其幼嫩的心灵在思索他们未知的神秘世界,是可贵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励他们努力地撞击科学王国的大门。所以,作为家长切不可讥笑、嘲讽孩子,更不可怒言相斥。大干世界本来就充斥着矛盾,充满无数尚未知晓的问题。孩子们在思索探求时较少受思维定势和经验定势的影响,常常有意或无意地进发出创造的火花,冲出成人思维的轨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一些令成人瞠目结舌甚至百思不得其解的怪问题。面对孩子的问题,家长应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切不可置之不理,更不可为维护自己的面子或所谓的权威,不懂装懂,胡乱解释,糊弄孩子。正确的态度是及时虚心地向书本或行家请教,力求给孩子们以科学的、满意的答复,如果一时找不到满意的答案,那就坦然告诉孩子,激励孩子带着这个问题继续思考、探索。还可以与孩子一起看书探索,上网搜索,请教他人,寻找答案,这样做不仅保护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帮助孩子找到学习的途径、渠道、方式、方法。家长还要善于将孩子的“怪念头”、“怪问题”与旺盛的求知欲联系起来,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经常提供一些能引起观察、思考和探索的情境,并提出一些难度适中而富有启迪性的问题,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寻求答案,让孩子逐步养成积极追求知识的习惯。可以说,好奇心是最好的老师,知识可求,而好奇心难得,有学者说提出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所以作为家长,要善待孩子的怪问题,理解、保护和发展孩子的好奇心。97、如何使子女由“差”变“佳”学校的“差生”,起点往往在于学习差,然后,思想上便也产生“一切都完了”的心态。作为家长,第一,必须经常了解孩子的状况,及时帮助孩子克服学习上的困难。第二,要鼓励孩子不怕挫折,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第三,不要性急。要稳定孩子的情绪,家长的态度先要冷静,要采取切实可行的补救措施,对孩子点滴的进步都给以充分的肯定。第四,情感关注。孩子感情脆弱,有时常以无理举动掩饰内心的空虚,家长应以父爱、母爱温暖孩子的心,用心灵的泉水去浇灌这株发育不良的幼苗。总之,有生活上的关心,情感上的鼓励,学习上的切实帮助和充分的耐心,你的孩子就会逐渐由差变佳。98、为什么考试分数不能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评价孩子的标准很难界定,你说他学习好就是优秀,肯定很片面,否则就不会出现那么多的高分低能儿了;你说他能力强就是杰出,也不行,没有文凭,创业路会显得艰难许多。对于孩子的评价其实是分不同阶段、不同场合、不同情况而变的。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教育的标准是“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合作”。也可以说,具备这四个条件,或这四个方面有进步,就是好孩子、好学生。美国流传的一句谚语也许能够说明一些问题:“大学毕业以后,一流的学生给二流的学生打工。”不是一流的学生学习不好和学业水平不高,而是没有二流的学生创新能力、生活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强。考试分数,是评价孩子的一个标准,但不是唯一标准。即使一样的考试成绩,其价值和意义对不同的孩子是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论。不同性别,不同阶段,孩子发展速度、水平都是不同的,有早发,有后发,能力优势也不同。古人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家长应该客观、全面地看孩子的进步,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因材施教,因势利导。99、文化程度低的家长如何指导孩子学习文化程度相对低的家长指导孩子学习可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给孩子更多的学习自主权重视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能力。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只要是关于孩子的事情,不管是大事小事,让孩子自己做主张,家长当参谋,把这些事情当做培养孩子独立性的一次次机会。二、发挥家长的优势发挥家长接触社会实际问题多的优势,进行理论与实际的教育,如给孩子讲知识技术对生产的重要作用,使孩子体会学习知识的意义。三、重视对社会教育资源的利用父母可主动带孩子参加社会公共活动,如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等。四、重视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通过孩子读书兴趣的培养,善于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在游戏中学习,赞美、鼓励和肯定孩子的成绩和进步等方法、方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五、加强家校联系多与学校老师沟通,加强与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联系,了解孩子学习、思想、生活、交往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六、重视孩子小伙伴群体的作用鼓励、支持、指导、帮助孩子与小伙伴建立、发展友谊,通过小伙伴群体,丰富孩子的学习生活,使孩子获得更多的心理支持、感情支持,调动孩子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和热情,增加学习生活的趣味性。100、如何帮孩子减轻学习压力这里的学习压力指孩子对沉重的学习所引起的身心反应感受。减轻学习压力的对策有:一、处理好课程与兴趣的关系不能一味地强调课程学习,只要孩子的兴趣是积极、健康的,要鼓励、支持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丰富孩子的学习生活,缓解课程学习的压力。二、处理好玩与学的关系很多孩子到了高年级不肯读书,厌烦学习,有的是学与玩的关系没处理好。个人是活在平衡中的。李大钊说过:“学要痛快地学,玩要痛快地玩。”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用“痛快”两字,因为人就是这样,工作累了,自然想休息、娱乐。娱乐好了,自然就转化为想工作。这才是自然的生活,所以教育孩子也要方法自然。设想一下,如果父母每天能在孩子放学后陪孩子高高兴兴地玩一会儿,孩子的心理需求就满足了,心就静了,注意力自然会转向学习。一个把玩与学平衡好了的孩子,到了10岁,孩子的心理发展能力上去了,他会自己去追求喜欢的学习内容。所以,孩子每天一定要抽出时间,进行心灵的休息,宣泄心理上的紧张和压抑。孩子就像车,很多家长把车开坏了,不找自己的驾驶原因,还怪车不争气。三、处理好学习与小伙伴友谊的关系重视孩子小伙伴群体的作用,鼓励、支持、指导、帮助孩子与小伙伴建立、发展友谊,使孩子在学习生活中获得更多的心理支持、感情支持,从而减轻学习的压力。四、要为儿童提供良好的精神环境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生活气氛。鼓励孩子发表对学习的看法,允许孩子表达自己对学习的消极感受,以便家长对症下药帮助孩子找到对策。五、学习形式多样化丰富孩子的学习生活,尽可能避免枯燥乏味的学习模式,特别是鼓励孩子动手。因为孩子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低,通过生动直观的例子进行学习,解决问题。此外还要注意防止给孩子增加学习压力。如上各种校外培训班、额外布置作业等。101、父母应该为孩子上中学做哪些准备一、心理准备初中与小学相比,学习科目增多、内容增加、难度增大,竞争也更加激烈。小学的科学课到初中就分为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等课程,花费的学习时间也要比小学更多。孩子一定要准备适应这一变化。二、习惯准备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如复习、检查、独立完成等,提高学习效率是非常关键的。学生如果有拖拉的毛病,要尽快纠正过来。三、方法准备初中要学会自学,在暑期,初一新生可以借来新学期的课本,先自学预习。除非学生有强烈的愿望要求上培训班,家长不要逼孩子去跟班上新课。同时,家长要指导孩子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时间,要保证学生有一定的娱乐时间。四、学习用具、工具书准备随着初中学习任务的增加,对工具书、文具要求也相应增加,小学阶段的或破旧或满足不了新需要,需要为孩子准备新的学习用具、工具书。五、与新伙伴交往的准备鼓励、支持、帮助孩子及早建立、发展初中同学友谊网。六、处理新的师生关系的准备孩子已习惯了小学的师生关系,特别是六年一贯的与班主任的关系,而中学老师在对班级和学生的管理上可能是另一种风格,加之应试教育的压力,可能导致中学老师对学生的亲密和耐心不足,这些都要让孩子有一些思想准备。第五部分 小学生的家庭心理指导102、怎样开发子女的智力智力,是多种能力的总和,是人完成各种任务的保证条件。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开发智力的关键是发展思维能力。为此,家长应注意:(1)掌握好智力发展的年龄足迹。孩子从出生到上小学之前是智力的萌芽期。由小学到大学的整个求学阶段,是智力快速持续发展,趋向成熟期。为此,孩子在学龄前及在读中小学的阶段,家长应特别重视智力的开发。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性,到高年级出现明显的抽象性。(2)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当孩子提出各种异想天开的问题时,这正是思维火花出现的表现。对此,家长应充分保护孩子的提问积极性。如,有的孩子问家长:月亮为什么掉不下来?家长的回答是:“去去去,你想上天吗?胡思乱想!”这是很不对的。它等于扑灭了孩子的思维火花。即使家长不会回答,也应当说:“孩子,等你长大上学后,将来就会明白了。”(3)思维的种类很多。按照凭借物分:有凭借形象进行的形象思维;有凭借概念、判断、推理进行的抽象思维;有凭借动作进行的动作思维。按照探索目标分:有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按照创新程度分:有常规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按照指导依据分:有以经验为指导的经验思维;有以理论为指导的理论思维。按照思考本身的动向分:有纵向思维、横向思维,顺向思维与逆向思维。按照时间分:有近期思维、中期思维与远期思维。按照空间分:有点式思维、线式思维、面式思维与立体思维。在小学生家庭教育中,对儿童的思维训练,首先应该抓形象思维。如,让孩子看一幅画,让他构思出一个故事,就是一例。为了培养孩子思维的敏捷性,可限时完成。还有,为了培养孩子思维的广度,可以让孩子说出世界上有多少圆形的东西,说得越多越好。(4)评论文学故事。如在家看电视,让孩子对影视片中的主人翁进行评价,这是训练思维条理性的有效方法。或者,片子未看完,让孩子思考故事结尾的几种可能性,这也是发展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好方法。(5)读有利思维发展的读物。为孩子购买有关的课外读物。如《十万个为什么》等书,对引导孩子思考很有帮助。(6)在游戏中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如,我说白,你说黑。这就是训练反向思维的一种可行方法。(7)家庭中要有民主、和谐气氛。如果家长成天板着面孔训人,孩子的思维活动势必受到干扰。103、囤家长在子女智能开发方面有哪些误区家长在子女智能开发方面常见的误区有:(1)赶时髦,轻爱好。不以孩子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开发智能,而是以社会上什么最时髦为目标。由于强迫孩子做与他们的兴趣爱好相左的事,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2)重表象,轻内涵。认为只要孩子在家看书,家长就放心了。至于孩子看的书内容是否健康往往不去过问。(3)瞎攀比,轻素质。孩子本来在这一方面具有天赋,家长偏要孩子去学习同事好友孩子的其他长处。(4)重多全,轻个性。要求孩子今天学这,明天学那,贪多求全,忽视了孩子的个性特点。(5)重一面,轻整体。一味强调孩子学习某个方面,而轻视整体能力的发展。104、家长应怎样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注意是智慧的窗口,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要让孩子有固定的学习时间。学校的课表一经排定,就让他按时去上课。不要让孩子干其他事而分散了孩子对学习的注意力。(2)孩子在家学习,也应有个时间安排表。除了学习,还要有娱乐、休息时间。因为过度疲劳,注意力就很难集中了。(3)孩子的家庭学习位置要固定。书桌周围不要摆放玩具、电视机、录音机或明星画之类的东西,以免分散注意力。(4)让孩子先学习其感兴趣的内容,然后再学其他内容。这对集中注意力很有用。(5)孩子正专心干一件正当事情时,家长最好不要打扰,以免分散他的注意力。(6)儿童年龄越小,注意力集中时间越短。因此,家长给孩子安排活动,时间不宜太长。105、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儿童的创造力是指回忆过去的经验,并对这些经验进行选择,重新组合,加工成新的模式、新的思路或创造新的产品的能力。儿童创造力的主要特点有:儿童的创造力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儿童的创造力是比较简单和初级的;儿童的创造力自发性强,表现相当广泛;儿童的创造力主要表现为创造性想象。创造力的培养可通过日常生活进行,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蕴涵着这种契机,关键是家长能否意识并及时地适当地把握它。具体来说,创造力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进行。一、培养儿童的观察力众所周知,敏锐的观察力是发现问题的关键。儿童从小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接触物体、探究物体的本能与需要。这种本能与需要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在与外界接触时,儿童会以一种轻松的洞察力独特地感受到周围的事物,并有新的发现。家长应注意培养儿童的观察兴趣,要尽可能地回答儿童的问题,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二、发展儿童的想象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却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人类创造活动的两大认识支柱之一。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想象,首先,应丰富儿童的生活经验,使孩子头脑中充满各种事物的形象。其次,在游戏中丰富儿童的想象力。再次,通过开展文学、音乐、美术等创造性艺术活动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想象。三、训练儿童的求异性思维即从各种角度去思考探索问题,寻找多样性解决问题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的思维。四、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创新不能仅停留在思维阶段,而要通过一些实际活动使创新思维的结果物化。正如陶行知所言:“创造教育,非但要教,并且要学要做。”“手和脑一块儿干”,家长要鼓励和要求儿童多动手。鼓励、支持、帮助孩子在家中做一些小实验,搞小制作、小发明以及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五、开发儿童的右脑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半球,各有不同的功能。左半球是处理言语、进行抽象思维的中枢,而右半球则是处理表象、进行具体形象思维的中枢。开发儿童右脑无需课本,它更多的是在日常各种活动和游戏中进行的,它需要的是多种活动协调进行。六、注意培养儿童的创造性个性创造性个性是创造力发展的主体制约因素,其中包括儿童的好奇心、坚强意志、敏感性、幽默感等。106、如何培养孩子的坚强意志现代的孩子,在智力上一般都有较好的发展。但是在非智力因素方面显得十分薄弱。其突出表现就在意志方面。为此,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1)帮助孩子确定一个合适的目标。在一定时期内,要激励孩子为实现目标而努力,不达目的不罢休。(2)培养自信心。要告诉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什么困难都可以克服。发现点滴进步,要及时表扬鼓励。(3)指导孩子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和孩子一起确保计划落实,加强督促、检查十分必要。(4)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坚强的意志,往往是良好习惯的直接后果。(5)培养孩子的坚持性。提高孩子排除干扰、抗拒诱惑的能力,从而将行为维持在目标上。(6)树立学习榜样。经常向孩子讲述名人成才的故事,家长自己亦应成为孩子的榜样。(7)少说话多训练。尤其要注意的是,培养意志品质不可靠说教,而要通过孩子的活动去实现。107、如何引导孩子说到做到(1)重视诚信教育。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让孩子知道,诚信是做人的基本标准,没有诚信,没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就不能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也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习中,不实事求是,就不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2)父母要起到榜样作用。父母通过生活、学习、工作、人际关系的实际,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看到父母的榜样。(3)在实践中体验、形成、巩固诚信意识。任何认识都来自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形成、巩固诚信意识是引导孩子“说到做到”的好途径。(4)通过课外阅读,通过文学艺术形象,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认识真善美和假丑恶,形成诚信意识。(5)通过电影、电视等作品,让孩子受到感染,形成诚信意识。(6)通过小伙伴群体,让孩子在游戏、娱乐中形成诚信意识。108、怎样使孩子具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小学生应该具有健康的心理,家长可采取下列方式进行培养:(1)要明确心理状态是否健康的鉴别标准。一般来讲,个人与环境关系和谐、自我认识正确、人格完整就是心理健康的表现。(2)家庭要有良好的心理气氛。家庭中民主气氛浓,彼此相处和谐是确保孩子心理健康的家庭环境。(3)教孩子与他人友好相处。要教育孩子在学校与同学友好相处,尊敬老师,使孩子具备安全感与稳定感。(4)教育孩子正确对待自我。教育孩子正确对待自己的身体条件、经济条件、社会角色、责任与义务等。要尽量使自己头脑中的“我”与别人的看法出入不大。这样,就能心态稳定、精力充沛地发挥自己的潜能。(5)注意培养健全的人格。要尽量使孩子的需要、动机、欲望、理想、目标与行动协调一致。109、什么是儿童的“蛋壳心态”大家知道,蛋壳是很脆弱的。这里说的“蛋壳心态”就是指儿童经不起任何困难挫折和外界干扰的脆弱心理状态。儿童蛋壳心态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大人对其百倍呵护,百依百顺造成的。大人为儿童创造的条件太优裕,儿童只知道一切顺利,万事如意。一旦碰到小挫折,儿童的心理就承受不了。有鉴于此,教育家们呼唤“挫折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大人们一定要让孩子知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不少学校组织学生夏令营,让他们独立生活,经受点挫折与磨炼。有些家长与教师故意给孩子制造点小困难,使儿童接受考验。所有这些,对于克服儿童的蛋壳心态是很有帮助的。110、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常见不少家长对自己孩子办事缺乏责任感而大伤脑筋。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下列几点可供家长参考。一、充分认识责任心的特点和重要性责任心属人格范畴,即一个人能知道并做到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该负责的时候毫不犹豫地担当起自己的责任,不推诿,不逃避,不找借口,不怨天尤人。责任心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根本品质,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是无法承担起家庭和事业的。二、提高孩子的责任认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不能操之过急,要从逐步提高孩子的认识做起。如孩子做了错事,家长要鼓励孩子敢于认错,敢于负责。要使孩子认识到责任是做人的根本。交给孩子办一件事,要先讲明意义,使孩子增强责任意识。如:要求孩子制作一面纸质国旗,要讲清规范尺寸,使其抱着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完成。这里面,既有责任感,又有爱国主义情感在内。把情感变为动力,孩子就会完成得很好。三、家长要为孩子做好榜样家长办事责任心强,处处以身作则,就能增强对孩子的感染力。如大人、孩子都一样参加家务劳动,这就是一种家庭责任。又如依法纳税、计划生育,是一种对国家负责任的表现。孩子看到这一切,就不会再觉得责任感是那么抽象了。四、重在训练与养成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是不断重复训练、强化,使之入脑化为行动。如鼓励孩子阅读名人传记之类书籍,学习他们对自己、对社会高度负责的精神。另外,对孩子办事具有责任感的突出表现要及时表扬。111、如何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同情心是对他人的遭遇、处境和不幸的一种理解、认同和共鸣的心理。培养小学生的同情心,家长可从下述几方面做起。一,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家长要经常告诉子女关心他人、关爱他人,同时在采用直接说理方式的同时,利用生活中的正面事例,或者是一些反面教材,从侧面教育孩子关心他人、关爱他人。家长经常以同情弱者的姿态出现,让孩子觉得同情弱者是应该的事情。子女会在我们有意无意的熏陶下,渐渐懂得同情弱者,关心他人,关爱他人。二、让孩子懂得向善是值得夸奖的要让子女知道家长喜欢心地善良的孩子。家长要对子女善良的言论、行为、态度表示赞赏,反之则告诫他或者批评他,要让孩子知道,父母对他好,他也应该对父母好、对他人友好,不然,别人怎么可能对他好呢!孩子体验到了被关心的快乐,自然愿意按照家长说的去做。三、创设培养爱心的条件培养孩子的爱心,除了言传身教外,创设适当的物质条件也是有必要的。如有可能或条件允许,在家中养一只小动物,让孩子每天照顾它的饮食起居,遇到困难也让孩子自己解决。让孩子知道,一个小生命能够生存下来是多么不容易。引导孩于将小动物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从小动物的身上发现:无论是小猫小狗和小鸟儿,世上的每一个生命都很珍贵,都值得我们珍惜和关爱。孩子在饲养小动物的过程中,不但能与小动物建立感情,还能主动和同学一起关心爱护其他小动物。四、从故事里学习到爱心我们知道,故事永远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故事中的内容也常常会被他们当成格言一样信奉。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家长要有意识地将包含此类教育意义的故事读给孩子听,让他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得到教育。这样的方法,孩子很乐意接受,家长不费力气,同时又能够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五、父母应以身作则如果父母非常关心孩子,对孩子说话温和、体贴,常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给孩子鼓励和表扬,让孩子直接感受到来自他们的浓浓的爱,孩子就能够在家长的引导下,懂得礼貌待人,懂得具有同情心、帮助他人是一种美德。六、让孩子在对比中受到教育家长要经常陪孩子到大自然中,享受阳光、雨露,欣赏花草、虫鱼……在大自然绚丽的风光、变幻的色彩中,让孩子看到美的产生,惊喜大自然的神奇。还让孩子看到由于人们不爱护大自然所带来的后果,如光秃秃的山岭,又黑又臭的河水等。让孩子体验到大自然的美丽,也感受到肆意破坏大自然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在一正一反的对比中,让孩子受到深深的教育。七、通过游戏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在与小朋友、小伙伴的游戏中要让孩子扮演多种角色,不能光当英雄人物,要让孩子体验弱者的角色。对学习,、生活中有困难的同学,要鼓励孩子主动帮助,这既是建立和发展与同学、伙伴友谊的途径,是友谊的表现,也是培养孩子同情心的途径。112、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性格,是人对客观现实的稳定态度及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是随着社会实践形成、发展与变化的,各人的具体生活道路不同,往往会有不同的性格。性格的种类有多种划分。按心理倾向分:有外向型、内向型及兼有内外向特征的棍合型。按结构优势分:有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按独立程度分:有独立型、顺从型。国际惯用的是按人际关系划分:A型(注意人物型,即其行为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与议论),B型(平均型,表现一般),C型(安定的消极型),D型(管理者型,会做人),E型(反常型,即不安定的消极型)。性格的初步形成期为0—11、11岁,初步定型期为11、12-17、18岁,成熟、稳定期为17、18—65岁。由上述可见,培养孩子的性格,家长需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承认差异在认识上,要明确性格是属于人的个性,不能要求人人一样。二、让环境说话孩子的性格与家庭环境关系极大。父母寡言少语,孩子可能养成内向性格。大人喜怒无常,孩子可能养成情绪型性格。家庭生活民主空气浓、和睦、欢乐,孩子敢说话,可能形成外向性格。同样,家长的态度理智、意志坚定、办事有主见,都对孩子会产生积极影响。顺从型的家长,很可能教出顺从型的子女。因此,要想孩子有良好的性格,必须要有良好的家庭生活氛围。三、注意早期培养俗话说:“扛山易改,本性难移。”性格一旦定型,改之不易。所以,从孩子出生到小学毕业这一段非常重要。四、对独生子女不能过子娇惯生活条件太优越,未必就是好事。对孩子适当进行挫折教育,十分必要。给孩子设置一点困难,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信心,对锻炼孩子的性格是有好处的。五、防患于未然在家庭中要防止孩子刁;良性格的发生,一旦发现应及早矫正。此类不良性格主要有:自卑、自我中心倾向、胆小怯懦、暴躁冲动、执意任性、过于内向、不合群等。113、孩子成了追星族怎么办“追星族”主要是指崇尚影星、歌星、舞星、球星等的一类青少年。他们模仿明星的发型、穿戴,口里唱着流行歌曲,房间贴着明星的照片等等。有的孩子甚至闭上眼睛就出现明星的影子,达到如痴如醉的状态。面对这一现象,家长们应注意:(1)不必过于担心。因为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育时期,他们视充满青春活力的明星为崇拜偶像是无可厚非的。(2)家长对孩子崇拜的明星资料要注意收集。要向孩子讲明星的成长史。指出人的成名要靠奋斗,不在于简单模仿。(3)要对孩子讲清明星也并非完人,要重在学习人家的优点。(4)引导孩子扩大崇拜的名人范围。如革命领袖、科学家、英模人物等,使之成为孩子成长的动力。总之,发现孩子有追星行为,切不可简单急躁,一味指责。114、孩子胆小怎么办孩子胆小,原因各不相同。一般来讲,其原因有:(1)体弱多病,参加社会活动机会少。(2)家长爱得过分,限制了孩子的活动范围。(3)生活单调封闭,孩子平日接触他人太少,造成不爱说话,不爱交友,缺乏交际能力。针对以上原因,家长可注意采取下列措施:(1)多带孩子到集体场合,刺激其交际欲望。(2)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尝试同困难作斗争的体验。(3)鼓励孩子参加游戏,培养与别人合作的习惯。(4)指导孩子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学会果敢、顽强。(5)请专家给以心理辅导或行为训练。115、对任性的孩子怎么办孩子任性,往往是小时候的家庭教育不良造成的。有的家长把独生子女视为掌上明珠,在家里一切好处都优先给予,甚至对孩子的无理要求一概满足,尤其是对孩子的小聪明夸奖过度。长此以往,孩子的任性就不可避免了。为了防止孩子任性,家长应该注意:(1)从小事抓起。吃东西,要教育孩子先让长辈,使之逐渐形成习惯。住在楼上,要教育孩子想着楼下的住户,不能太干扰他人。对孩子的生活用品,不能要啥买啥,应给孩子讲明道理。(2)表扬强化。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及时表扬,使之得以巩固。(3)树立榜样。孩子提出无理要求,家长应该指出别的孩子无此要求的好处,使孩子有学习的榜样。(4)要求一致。孩子任性时,大人的要求应该保持一致。不能你不满足他,我满足他。如果孩子有空子可钻,任性的毛病就难以克服。116、家庭生活对孩子人格的影响这个问题,有人曾作如下概括:一、在鼓励中生活,孩子将学会自信。二、在赞扬中生活,孩子将学会自负。三、在适当表扬中生活,孩子将学会自尊。四、在羞辱中生活,孩子将学会自卑。五、在平等中生活,孩子将学会公道。六、在忍耐中生活,孩子将学会容忍。七、在争吵中生活,孩子将学会诡辩。八、在埋怨中生活,孩子将学会责怪。九、在偏爱中生活,孩子将学会嫉妒。十、在缺乏温暖中生活,孩子将学会冷漠。十一、在打骂中生活,孩子将学会暴躁。十二、在沉闷中生活,孩子将学会孤独。117、家长的态度对儿童的性辂形成有什么样的关系据国外学者的研究,家长的态度与儿童的性格形成关系极大。其表现是:家长的态度若是民主型的,儿童的性格则为独立的、直爽的、协作的或社交性的。家长的态度若是专制型的,儿童的性格则为依赖的、反抗的、情绪不安的、自我中心的、十分大胆的。家长的态度若是支配型的,儿童的性格则为顺从的、温和的、无主动性的、消极依赖的。家长的态度若是照管型的,儿童的性格则为幼稚的、依赖的、被动的、胆怯的。家长的态度若是溺爱型的,儿童的性格则为任性的、幼稚的、神经质的。家长的态度若是忽视型的,儿童的性格则为攻击的、创造力强的。家长的态度若是顺应型的,儿童的性格则为不服从的、攻击的、粗暴的、无责任心的。家长的态度若是拒绝型的,儿童的性格则为粗暴的或冷漠的。家长的态度若是残酷型的,儿童的性格则为执拗的、冷酷的或神经质的。家长的态度若是保护型的,儿童的性格则为亲切的、情绪安定的、缺乏社会性与深思的。118、孩子缺乏竞争意识怎么办有竞争才会有进步、有发展,对个人、集体、国家都是如此。因此,要使孩子成为生活的强者,就必须培养竞争意识,当然,同时也不能忽略合作意识的培养。一、引导孩子自己与自己比较,有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决心一味追求击败别人,打低对手的人,易造成不良的人际冲突,不利合作精神形成,是一种狭隘的意识,同时,一山更比一山高,总追求胜过别人,当有失败的体验,就不能承受,久而久之,影响心理健康。因此,应多引导孩子与自己比较,从实际出发,根据各人的基础,不断取得进步,与自己的惰性作斗争,与困难作斗争,不断超越自我。二、鼓励孩子参与集体竞赛以班、组为单位的智力竞赛、体育比赛等,是一种集体竞争行动,要求每个人既要发挥最大的潜能,又要互相合作协调,使整体“作战”成功。目标是既要战胜对方,但又不能损害对方,孩子从中可学到应有的竞争原则,如公正、平等,从而促进孩子良好竞争意识的形成。三、教育孩子正确对待竞争中的成功与失败有竞争的存在,必然有成功,也肯定有失败,家长要让孩子认识到成功时,要想到一山更比一山高的道理,终点永远在前面;失败时,也别以为世界末日到了,关键是找出失败的原因、努力的方向。胜利时洋洋得意,失败时垂头丧气都是缺乏良好竞争意识的表现。四、鼓励孩子通过各种课外活动学会竞争鼓励、引导孩子通过阅读课外资料,通过读小说、故事、传记,看电影、戏剧,参加文体活动等,培养孩子正确对待失败、挫折、问题,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培养正确的竞争观念,把他人的进步看做自己进步的条件,把他人看做自己的榜样。119、孩子办事虎头蛇尾怎么办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到孩子们尤其是独生子女做事不是虎头蛇尾,就是半途而废,不能善始善终。对此,家长不可·视而不见或迁就放任。一般来讲,做事不能有头有尾的孩子,往往心理比较脆弱,意志力较差,情绪不稳,注意力也不太集中和长久。从整体上看,这样的孩子自立自理的习惯少,能力也差。由于孩子做事很少成功,养成自信心不足,甚至严重的自卑感,或马马虎虎,对人对事都抱一种不在乎的无所谓态度。我们应怎样教育孩子做事不半途而废呢?一、父母要做好表率父母首先要做事完完整整,不半途而废,并注意让孩子模仿,同时经常提醒孩子,注意父母做事是怎样坚持到底的。二、父母要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和好胜心对于意志力差和好胜心不强的孩子,家长应注意激励培养他。孩子有了较强的意志力,有了不甘落后的好胜心,那么做事就有了驱动力,从而也会想法做完一件事。三、父母要指导监督孩子做事在孩子做事的全过程中,父母在关键时刻要给予指导和提示,这不是代替而是帮助孩子想办法,以防孩子碰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灰心丧气。当孩子想不出办法又不愿去想,有偷懒或依赖父母的迹象时,父母不可给予替代,而应注意说服鼓励。必要时给以批评并监督孩子独立地做完某件事。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孩子的能力提高了,习惯养成了,做事也不再半途而废了。四、父母让孩子做事时,应注意适合孩子的实际水平对孩子的要求如果过高,孩子尽最大能力亦不能成功,他就会伤心失望。连续几件这样的事就很可能使孩子不再去想,不愿去做,而丧失自信心。120、怎样对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一、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挫折教育观念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在优裕的生活环境中,每天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孩子没有经历磨难,没有承受挫折,等到长大成人,生活一旦遇到点风浪就会手足无措,不知所以。正所谓“自占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因此,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让孩子学会承受挫折,经历磨难,也许父母就赠与了孩子一生的宝贵财富,让孩子终生受益无穷。二、教孩子面对生活要学会独立有些父母,事事替孩子包办,一切替孩子代劳,渐渐地孩子对父母产生了依赖性。一旦离开了父母这根拐杖就不会走路了,更何况面对困难和挫折呢?现在的父母为了让孩子得到更高的分数,拿到更优异的学习成绩,心甘情愿地给孩子当保姆,父母的爱变成了过度的保护,孩子变得很无能。结果出现了上小学的孩子不会剥鸡蛋,上了大学的大学生不是妈妈陪读就是雇高级保姆。其实,作为父母,要让孩子从小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激励孩子自己处理一些问题。充分发挥孩子的潜能和创造力,让孩子学会独立。“笼鸡有食汤锅近,野鹤无粮天地宽”,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孩子有了独立的能力,也就能面对挫折和困难了,也有了自主、自由、幸福的人生。三、教孩子面对磨难要学会坚强世界上成绩卓著的人,都是身经磨砺百炼成钢的。当孩子在人生的路上遇到磨难时,作为父母,用不着沮丧,用不着埋怨,孩子跌倒了爬起来,就知道什么叫胜利了,就会从苦难和困难中奋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高位截瘫的女作家张海迪都是从磨难中奋起的英雄。四、挫折教育从小抓起,从小锻炼“固有大器晚来成,利钝全凭弱冠争”,童年、少年的经历和体验是极其宝贵的财富,家长要理解、支持、鼓励孩子独立自主,不包办学习、生活、小朋友关系及游戏中的一切问题。要给孩子自主权,让孩子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方式,勇于面对挫折,善于解决疑难问题。,五、教孩子面对挫折要学会自信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面对挫折,家长要帮助孩子分析问题的原因,找出解决办法,要充分肯定过去的成绩、经验和努力,热情帮助、支持孩子面对困难。要鼓励孩子把握机会。挫折是问题也是机遇,是总结经验教训的机会,仔细品尝挫折、反思挫折,是一个人反思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反思生活目的,反思人际关系的机会。因此,父母要给孩子提供一些吃苦的机会,适当创造一些艰苦的环境,让孩子具有“身在苦中不知苦,面对困难不觉难”的素质,体会“吃得苦中苦,才知甜中甜”的滋味,不做温室的花草,要做拼搏风雨的雄鹰,拥有坚硬的翅膀,勇敢地飞翔在浩瀚的天空。121、如何正确对待子女的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一种反常的情感体验和行为倾向。通俗讲,就是你要他这样子,他偏偏要那样干的一种倾向。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和对待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少一些唠叨家长就同一事情对孩子重复要求过多,或者家长布置的作业经常过量,孩子产生反感,这叫超限逆反。因此,教育子女切忌过分唠叨,作业也不能加码太重。二、多一些尊重家中来客,或在孩子的同学面前不能讲孩子的缺点。否则,会产生情景逆反。当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损伤,他会对本来能接受的东西反而拒绝接受。三、言教身教一致家长对自己应严格要求。当身教与言教不符时,对孩子会产生信度逆反,即对家长持不信任态度。四、明理家长教育子女要讲明道理,不能一味采取禁止的态度。越是禁止这不准干,那不准干,越会产生因果逆反。五、全面客观地评价家长分析子女问题产生的原因时,切忌归罪于某一点,应作全面的分析。否则,就会产生投射逆反。六、适度控制家长对子女的独立自主意识应予尊重。如果过于控制其行为,他们会故意去做与要求相反的事,形成自主逆反。七、多一些正确评价对子女的评价,要先讲优点,并充分扩大其优点,然后指出某些缺点。若只讲缺点,就会引起评价逆反。八、合理要求有些家长要求孩子好好学习,将来光宗耀祖,孩子发现家长的自私心理时会产生心理对抗。这是一种归因逆反。九、冷处理当家长与子女情绪对立时,要采取“冷处理”的教育方法。急于求成,反而会造成期望逆反。第六部分 小学生的心理疾病与治疗122、儿童多动性障碍有唧些表现多动性障碍,又称“注意缺陷多动综合征”,俗称“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疾病。主要症状有与实际年龄不相符合的注意力缺陷、活动过多、冲动任性、自控能力差的特征,以致影响学习,还常伴发品行障碍。患病率甚高,按严格的诊断标准进行流行病调查后得出的发病率为3%~5%,男孩发病率比女孩高,约为女孩的4-9倍。这类孩子智力一般属正常低值或稍偏低(即边缘智力)。多动性障碍常常表现为以注意力缺陷为核心的四大症状。一、注意力缺陷主要是主动性注意力障碍,即缺乏有意识的注意力,而有意注意是儿童学习时必需的。他们上课时注意力很难集中,或集中时间短暂,不符合孩子的实际年龄特点;在课堂上常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或貌似安静,实际是“走神”、“白日梦”,听而不闻;回家做作业时,也是边做边玩,随便涂改,潦潦草草,错误不少。平时不能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往往有始无终,虎头蛇尾。二、活动过多他们在任何场合,都动个不停。上课不断做小动作,拉同学的头发、衣服;削铅笔,擦橡皮,撕纸头;敲桌子,摇椅子等。平时手脚不停而又不听劝阻;走路急促,爱奔跑,经常无目的地乱闯、乱跑;排轮次时迫不及待。好插嘴和干扰大人的活动,常说一些使人恼怒的话,常引起大人的厌烦。胆大不避危险,不计后果,尤其在情绪激动时,可出现不良行为,如说谎、偷窃、斗殴、逃学、玩火等。敢翻墙爬高,喜争吵打骂,常称王称霸。三、冲动任性这类孩子自控力差,冲动任性,不服管束,常惹是生非。当玩得高兴时,又喊又叫,又唱又跳,情不自禁,得意忘形。当不顺心时,容易激怒,好发脾气。这种喜怒无常,冲动任性,同学和伙伴都害怕和讨厌他,对他避而远之。由于不合群,易有反抗心理,有自伤与伤人的行为。四、学习困难由于上课不注意听讲:,对教师讲课和布置的作业未听清楚,以致复习和做作业时,常常发生理解错误和遗漏等情况。写字不规范,不是多一横,就是少一竖,或偏旁反写。画图时,也是大小比例失调,位置安排不当。他们的考试成绩波动较大,一般在低年级成绩还比较优秀,但成绩逐年下降,到3—4年级时,学习成绩多在50~70分左右,留级的可能性相对较大。但若智能正常,课后能抓紧复习、辅导,尚可赶上学习进度。123、如何区别多动症患儿与顽皮儿童如何区别多动症患儿与顽皮儿童?家长和老师往往把一些顽皮儿童看成为多动症儿童,给他们贴上多动症的标签。因此,我们应该对他们之间的差异进行说明。一、从注意力看多动症儿童在任何场合,都不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特别是主动注意力差。在参与与学习有关的活动时,不能专心致志。但顽皮儿童却不同,其主动注意力良好,在学习有关活动时,能全神贯注,还讨厌其他孩子的干扰。二、从行动目的性看顽皮儿童虽然淘气,但他们的行动常有一定的目的性,并有计划及安排。而多动症儿童的行动较冲动、杂乱。有始无终。三、从自控能力看顽皮儿童在严肃的陌生的环境中,有自控能力,能安分守己,不再胡吵乱闹。多动症患儿却无此能力,常被指责为“不识相”。四、从学习成绩看顽皮儿童的学习成绩一般或良好,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明显障碍。多动症儿童学习障碍明显,成绩在及格线上千,且逐年下降。随着家长和老师健康意识的提高、多动症知识的普及,一些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已能发现某些多动症儿童(7岁以下)的早期症状,如不守纪律、不睡午觉等。他们往往带着孩子来及早诊治和干预,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124、一个11岁的学校恐怖症女孩一、病例介绍周某,女,11岁,三年级学生。拒绝上学,莫名腹泻三周。三周前,患儿忘记将语文作业本带到学校而受到老师批评,并被老师用教鞭敲了一下头,回家后情绪低落、哭泣。两周前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被老师及家长批评,孩子感到难受、紧张,情绪很差,不吃不喝,不愿上学,在母亲劝说下勉强去上学。几天后,在课堂上突然腹痛,继而腹泻,被老师送回家。之后,坚持不上学,强送其上学,就立即出现发作性腹痛、腹泻,有时伴呕吐。父亲好言相劝,甚至打骂哄逼都无用;只要不上学,在家里一切正常。二胎一产,母孕期正常,足月刮宫产,出生体重3.7千克,说话走路及体格发育正常。3岁入幼儿园,与朋友相处好,尊敬老师,但胆小;入学后,学习认真,在课堂上不敢举手发言。父亲为工人,经常与母亲争吵,母亲有神经症病史。但对孩子比较关心,特别在意女儿的学习情况。体格检查:一般状况良好,各躯体器官无异常发现。精神检查:神志清楚,表情自然,接触好,主动说自己怕老师,怕考试,总担心自己会做错什么事而受批评,怕举手发言。所以不愿上学,一提上学马上会腹痛想大便。在家挺开心的,也愿意自己复习功课做作业。进一步交谈后,患儿又谈出以前上学时,经常担心父母吵架后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因此心神不宁,老想回家看看。心理测验:儿童行为检核表显示适应不良,思维问题因子分升高;艾森格人格量表表示属内向不稳定型人格;学校恐怖问卷显示有明显的学校恐怖症状;特殊恐怖症格式诊断量表为阳性,但时间未达到诊断要求(特殊恐怖症要求病程要达到6个月以上)。二、诊断:特殊恐怖症(学校恐怖症)?诊断依据;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及心理测验结果,符合特殊恐怖症症状要求,但时间要求没有达到,所以诊断画上问号。三、案例分析1.学校恐怖症的特点是:(1)6岁、11岁和14-15岁是发病的高峰年龄组。(2)老实、顺从、情绪不稳定性格的孩子居多。(3)多发生于家庭中最小的孩子或独生子女,母亲焦虑、抑郁,以及孩子过分依赖和夫妻感情破裂的家庭。(4)学校考试过严,老师缺乏同情心,以及过分重视学生轻微的躯体疾病。(5)病状复杂,以腹痛、头痛多见,但总的特点是上学时重,放学或放假时轻或消失。身体检查均正常(但偶有躯体病与学校恐怖症共存者)。2.本例符合上述各个特点,但时间要求未能达到。孩子具有神经症倾向及从小缺乏安全感,使患儿敏感,易产生紧张、焦虑情绪,受老师批评和教鞭敲头,加—亡家长的责难,使患儿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和焦虑不安的心理,害怕并且不愿再面对或重新尝试这种痛苦的经验,因此产生回避性反应而拒绝上学,在家轻松自如,感觉良好,因此症状被巩固。患学校恐怖症的孩子,症状表现多样,如发作性头痛、头晕、呕吐等等,症状往往在星期一出现较多,因而称为星期一病,周末或节假日表现正常,这是与一般躯体疼痛不同之处。四、治疗及干预1.本病实属学习环境适应不良。治疗应从医生、家庭和学校三方合作治疗着手,相互沟通,去除诱因。对患儿要以关心、理解的态度耐心倾听她诉说的痛苦和困难。首先教师和家长要多给孩子一些成功的机会和体验,多一些鼓励和安慰。使孩子消除对学校或上课的畏惧心理,建立良好的师生和亲情关系,鼓励她重新返校。2.家庭心理治疗:了解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他们的行为方式、情绪反应方式及对患儿可能产生的影响,促使他们改变。3.系统脱敏治疗:按行为治疗的步骤,教会孩子深呼吸放松全身,然后将刘学校的恐惧分为不同等级,逐步进行脱敏训练,直到顺利返校。4.药物治疗:必要时司·使用小剂量佳静安定、氟西汀等消除焦虑、改善情绪,以配合心理治疗。但用药一定要在医师指导下进行,不可盲目乱用。125、儿童孤独症的成因自从1943年Kanner首次报道了11例孤独症到现在,虽然其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明了,但目前在遗传学、神经学、影像学及生化免疫等方面的病因研究已取得不少进展。一、遗传因素最新的基因探查技术研究结果提示父亲们在第7对染色体上拂带孤独症的墓因,母亲们在第15对染色体上携带有孤独症表达基因。家系研究认为孤独症家族中认知功能缺陷率和言语发育迟缓发生率较非孤独症家族高。同胞中共同患病的概率是一般人群的50倍。在对双生子家系的研究中发现,单卵双生的同病率达95.7%。这些结论都提示在孤独症的发病中,遗传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二、器质性因素孤独症患儿可能与神经系统方面的障碍有关,如果在产前和产中存在有脑损伤的孤独症患儿,从一出生即表现出一些孤独性症状;如果在产后存在有脑损伤的患儿,则是在一段正常发育时期后才出现孤独性症状。孤独症患儿大多存在有脑发育迟缓的表现,如30%-70%的患儿有程度不同的智力落后。尸体解剖发现孤独症患儿杏仁核、小脑、海马等部位细胞层消失,推测是在胚胎脑发育过程中的细胞迁移过程受到阻碍所致。近期一些学者在显示脑代谢或脑功能的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的研究中发现:孤独症患儿的大脑皮质、脑干和基底神经节血流量降低、功能受损,或有左侧额叶、海马及双侧颞叶存在局部血流灌注降低和细胞功能障碍。三、免疫及生化改变孤独症患者可能存在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方面出现功能障碍,这将降低患儿的抗病能力,导致易于发生慢性病毒感染,而这正是孤独症产生的诱因。生化研究发现孤独症患儿的齿状核——丘脑——皮质通路存在有5-羟色胺合成异常;研究提示,人类大脑在儿童期有一段高强度的5—羟色胺合成过程,孤独症患者恰恰在这一发育过程中出现明显的紊乱。四、围生期并发症已有研究者用回顾性方法调查发现,大约1/3的孤独症患儿围生期有并发症,如母孕期患感冒、风疹、腹部X线照射;产时损伤、窒息、缺氧等;出生后患婴幼儿痉挛、癫痫等围生期并发症,它们以不同形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大脑的发育过程。它们可能仅是一些相关因素,还不能解释孤独症发病的真正原因。五、心理因素最早的研究者观察到,孤独症患儿的父母都很聪明且受教育程度较高,但他们都具有强迫性格,对孩子缺乏温暖,使孩子在情绪发育中受到干扰而造成孤独症。这种假设曾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儿童心理分析学家,他们的这种“冰箱妈妈”理论认为,孤独症患儿的大脑并没有损害,只是母亲在心理上对孩子的排斥和虐待,致使他们逃人一个梦幻的世界。这种建立在推测基础上的心理分析理论已被现代医学发现的事实所替代。126、孩子偏食的原因和对策一、概念偏食是指孩子只吃某几种食品,除此以外拒绝任何食物。例如:孩子只喜欢吃肉,但不肯吃鱼;只吃荤菜,但不肯吃蔬菜等等。二、原因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1.父母太重视孩子的食量,却不知孩子之间的进食量差异很大,假如强制孩子吃超出他实际所需的食量,则会给孩子造成压力,而致其不想进食。2.年幼儿童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因而对一些较粗硬或需细嚼慢咽的食物没有兴趣。而且多数孩子喜欢吃糖果及零食,尤其是膨化食品,这会影响其胃口,使得他们对正餐不感兴趣。3.成人过分迁就孩子的喜好,养成孩子偏食的习惯。此外,如果父母本身就有偏食的习惯,也容易为孩子所模仿。4.当儿童换牙或生病时,也会影响其食欲,或者使其只偏吃某些食物。5.一些孩子对某些食物会有过敏反应,如海鲜等,这也会导致偏食;或由于吃东西受到限制而食欲不振。6.不良的进餐环境导致孩子情绪不快,从而影响食欲。一些父母喜欢在进餐时间教训子女,也有的父母过于重视餐桌礼仪,这样影响了进餐气氛,使孩子带着不快乐情绪进餐,从而影响了食欲。三、对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尽可能地营造和保持进食时轻松愉快的氛围,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里都应先做到这一点,这是增进孩子食欲的基本条件。倘若孩子不想吃饭,切忌强迫。当孩子十分坚决地拒绝吃饭,不妨让他走开。相信他决不会让自己每一顿饭都饿着肚子。父母不让孩子吃零食,要比在孩子进餐时唠叨不休,让孩子讨厌吃饭好得多。2.讲一些营养学的知识给孩子听,注意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这样孩子定会自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改变其对鸡、鸭、鱼、蔬菜等食物的偏见和认知偏差,从而达到纠正偏食的目的。3.父母不要过分关注孩子吃饭问题,也不要规定孩子吃多少或勉强他们吃不愿意吃的食物,让孩子感到进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而不是一件厌烦的事情。4.平时要训练孩子节制零食,如饭前一小时不吃零食,也不要买太多零食回家,对孩子吃零食要控制,应征得大人同意后方可吃。对孩于爱吃的食物要加以控制,控制孩子爱吃的食物可以避免他过早地填饱肚子而失去吃其他东西的兴趣。5.注意烹调方法,以增强孩子的食欲,矫正其偏食习惯。同时可以暗暗地把孩子不喜欢吃的鸡、鸭、鱼、蔬菜等食物放在他最喜欢吃的食物中,由少到多,使他渐渐地习惯吃。当孩子拒绝吃的时候切不可勉强他吃,并切忌在任何场合反复说“这孩子不喜欢吃××东西”,而应该隔一段时间,待孩子遗忘后换一种烹调方式再做给他吃。6.运用榜样示范法来纠正孩子的偏食。在幼儿园,可以通过表扬不偏食的孩子让其观察和模仿,或者把他和不偏食的孩子安排在一起就餐,以便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家里,成人切忌在孩子面前流露出自己对食物的偏好,妈妈也要积极地改正自己的偏食习惯,给孩子起榜样示范作用。此外,父母应以身作则,注意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这样孩子定会自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7.如果儿童一向均衡进食,状况良好,而突然间不思进食或挑食,则需要留心观察。如果情况持续较长时间仍未改善,那么一定要找出原因,如是因生病、长牙等引起的,则不必过于担心和焦虑,待其身体恢复,一切如常。对食物过敏的儿童,父母须留意其对食物的选择,并可遵医嘱,补充其缺乏的营养。8.运用行为矫正疗法。一旦孩子出现偏食的不良行为,便及时给予矫治。127、什么是智力低下渊某,男孩,5岁。出生时很不顺利,产程过长,出生后曾明显缺氧,全身发紫,经抢救了几天才脱险。渊某的爸爸妈妈平时工作很忙,渊某托由外婆带养。看到渊某身高体重都发育正常,一家人谁也没有注意到渊某有什么异常,觉得渊某很安静,不惹祸,不缠大人,只是学什么需要反复教。爸爸妈妈起初还以为渊某是“慢性子”。直到送他上幼儿园,才发现问题很严重。老师教搭积木,数数字,念儿歌,渊某虽然看着老师认真学,却没有一样能学会。时间久了,渊某在幼儿园很孤单,其他小朋友又唱又跳,可他经常呆坐一边。爸爸妈妈在老师的建议下,带他去测智商和社会适应能力,结果用韦氏学前智力量表测智商为<46,言语智商为<48,操作智商为<50,婴儿——初中社会适应能力测验标准分为8分。医生诊断渊某是“精神发育迟滞(中度)”。精神发育迟滞就是平时人们叫做的智力低下、智能发育不全、弱智儿、低能儿等的病症,严重者则被称为呆笨儿和白痴。这是一种常见病,大约每100人中就有一人得精神发育迟滞。那么是不是不聪明、读书不好的小孩就是智力低下?智力低下有什么特征吗?智力低下不等于不聪明的小孩,也不等于学习有困难的儿童。智力低下是一种综合征,是由各种各样的遗传、先天或后天因素引起大脑发育不全所致。除了智能低下,这些患儿往往还有其他原发病的临床症状,如果是遗传或先天因素造成的,常有奇特相貌,尤其是严重低能儿,如先天愚型患者呈现出“蒙古人脸”的特殊面容,这种面容就像残疾儿童音乐指挥家“舟舟”的面容。但是毕竟有近一半的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病因不明,且近80%的智力低下程度较轻。所以,让人一目了然的像“先天愚型”那样的患儿在低智群体中并不多。128、什么是儿童强迫症一、概念和症状所谓强迫症是一种明知不必要,但又无法摆脱,反复呈现的观念、情绪或行为。在儿童期,强迫行为多于强迫观念,年龄越小这种倾向越明显,本症多见于10—12岁的儿童,患儿智力大多正常。一个正常的儿童,在他发育的早期,也可能有轻度的强迫性行为。如有的孩子走路时,喜欢用手抚摸路边的电线杆;有的孩子走路时,喜欢用脚踢小石子;有的孩子爱反复地计算窗栏或晾台栏杆的数目等等。这类行为不伴任何情绪障碍,而且会随年龄的增长而消失。一个有强迫症的儿童,除此以外还常有其他强迫性症状,:如强迫意向、强迫观念、强迫情绪等。其症状表现也多种多样:如强迫计数,反复数天花板上吊灯的数目,反复数图书上人物的多少,强迫计数自己走了多少步路等;有的表现为强迫洗手,强迫自己反复检查门窗是否关好了,反复检查作业是否做对了。睡觉时,反复检查衣服鞋袜是否放得整整齐齐等;有的患儿表现为仪式性动作,如要求自己上楼梯必须一步跨两级,走路必须走两步停一下。这类患儿,如不让他重复这些动作,他们反而会感到焦虑不安,甚至发脾气。如果让他们反复进行这些动作,患儿并不像成年的强迫症患者那样,有明显的内心矛盾和焦虑不安。一般来说,患儿对自己的强迫行为并不感到苦恼和伤心,只不过是刻板地重复这些行为而已。一般来讲,儿童的先天素质、性格基础、父母不良性格的影响、教育方法不当等,均与儿童强迫症病的发生有关。患儿病前常有过于严肃、拘谨、胆小、呆板、好思考、不活泼的表现。患儿的父母也常有胆小怕事,过分谨慎和拘谨,缺乏自信心,遇事迟疑不决,事后反复检查,过于克制自己,呆板,缺乏兴趣爱好等不良性格特征。父母对孩子过于苛求,如对清洁卫生过分要求,对生活刻板规矩等,也可能是诱发本症的原因。孩子严重的疾病、外伤,突然严惩的精神创伤,或长期处于过度的精神紧张状态,精神负担过重等,均可成为诱发因素,促使症状出现。二、原因和发生机制现代学者认为强迫症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疾病,主要涉及大脑皮层——皮质下核群——丘脑神经环路出现障碍,与豆状核5—羟色胺和屏状核多巴胺代偿失调有关。另外,本病与心理行为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强迫症患儿总是要使自身或周围环境保持某种固定的模式,他们注重细节,力求准确完美,总有“不安全”或“无把握”的感觉,在长期慢性的紧张压力下(如学习负担过重、过分关注学习成绩、父母长期争吵、经常受到责骂、家教严厉、管束较多等),或在突然受刺激时(如突然的惊吓、意外事放、亲人死亡、严重受挫事件等),心理失衡,内心紧张、焦虑和恐惧,因而反复思考和检查自己的言行和应付办法,逐渐出现强迫症状。有强迫观念的儿童,常会出现强迫动作,以消除或减轻内心焦虑和恐惧的感觉。症状常随精神压力大小而时轻时重。三、治疗与干预1.儿童强迫症的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强迫症的主要方法和途径,随着对疾病了解的深入,药物治疗已经成为主要治疗方法。可用氯丙眯嗪和氟西汀等药物治疗,疗程至少在6个月至3年。但需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切忌滥用药。2.儿童强迫症的心理行为治疗。通过反复训练和实践,主动矫正那些令人苦恼的观念、意向或行为,治疗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树立信心。对于有强迫症的儿童,家长要帮助他们自觉认识和克服自己的性格弱点,指导孩子处理问题要当机立断,帮助他们出主意,想办法,克服遇事犹豫不决的弱点,让孩子了解人的一生中必然要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不可能对每一件事情都处理得那么合适与周全,出现一些问题是在所难免的;鼓励孩子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评价,应该看到自己的力量,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多方创造条件,让孩子获得成功,帮助孩子提高自信心;注意丰富孩子的业余生活,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以减少他们不必要的疑虑。(2)意念训练,儿童出现不可克制的强迫现象时,家长要帮助儿童用意念努力对抗强迫现象,使紧张恐惧的心情放松,并告诉儿童这种行为没有任何意义,并分散儿童的注意力。当然,做到这点是非常不容易的,要有毅力,经过反复训练,多数儿童的强迫现象才会逐步消失。(3)行为疗法。对单纯用意念不能对抗的强迫现象,可以采用“行为对抗疗法”帮助矫正。对抗疗法基本上是一种操作性条件反射过程,把对抗刺激与强迫行为反复多次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条件反射,使之与原来的强迫行为相对抗,消除原有的错误行为。具体做法是:叮嘱儿童右手腕上套进用三股皮筋组成的橡皮圈,一旦出现不可克制的强迫现象时,如反复计数、反复检查等,立即拉弹右手腕上的橡皮圈,以对抗强迫现象,橡皮圈的拉弹力量以手腕皮肤稍有疼痛感为宜,同时计数拉弹次数及强迫现象持续的时间。刚开始时需要拉20—30次,才能对抗强迫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训练,当拉弹橡皮圈3—5次能对抗强迫现象的时候,橡皮圈就可以脱掉,以后再出现强迫现象,就立即能想到手腕上橡皮圈的对抗力量,用自己的意念就能消退强迫欲念。(4)培养爱好。家长要鼓励强迫症患儿多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外界接触,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如唱歌、跳舞、听音乐、打球、跑步等,以建立新的大脑兴奋灶去抑制强迫症状的兴奋灶,转移对强迫症状的高度注意力,这样可大大促进病情的恢复。(5)纠正父母的不良性格。如果强迫症患儿的父母有性格偏异,如特别爱清洁,过分谨慎,过于刻板,优柔寡断,迟疑不决等,要予以纠正,否则会影响患儿强迫症状的康复,并且不利于孩子以后的心理发展,这一点甚为重要。129、什么是心境恶劣障碍一、概念心境恶劣障碍是一组异源性心境障碍,它可能包括以前被诊断为“抑郁性神经症”的病人,可表现出明显的抑郁症状,其症状强度比重性抑郁障碍低,但其时间却拖得很长,且不符合某种抑郁障碍的分类诊断标准。二、原因1,生活事件。负性生活事件与潜在的易感素质相互作用才能出现慢性抑郁症状。同样,心境障碍本身也可导致一些负性事件如分居、离婚和自杀。当父母出现上述情况时,一个易感的儿童暴露于由客观环境所造成的丧亲状态,可以预测他将会出现严重的疾病或更早地出现抑郁发作。2.生物学理论。家系研究发现心境恶劣障碍的患者和重度抑郁障碍的患者,其一级亲属出现心境障碍的比率相同。心境恶劣障碍的患者在睡眠初期也有REM睡眠的缩短,与重度抑郁患者一样。因此,这两种障碍之间也许存在某种生物学或家族性的关系。家系研究的原始证据表示抑郁型人格障碍与重度情感障碍如心境恶劣障碍有关。此后的研究没有发现任何与心境恶劣有关的特殊基因或基因组。3.人格结构紊乱。对患者进行人格测试可以发现人格结构的紊乱;依赖、回避、边缘型和神经质型人格障碍最为常见。三、临床症状(1)自我评价低或自信不足,或自感缺陷;(2)悲观,绝望或无助;(3)普遍丧失兴趣或快感;(4)社会性退缩;(5)慢性疲倦或乏力;(6)有罪感,忧思过去;(7)主观上感到易激怒或特别愤怒;(8)动力、效率或创造力下降;(9)思维困难,表现为注意力减退,记忆下降,或犹豫不决。儿童心境恶劣障碍通常会导致社交活动及学校内交往活动的受损。患有心境恶劣障碍的儿童和青少年通常显得易激怒、悲观、任性、抑郁和自我评价低及社交技能较差。四、诊断标准(DSM—Ⅳ)1.至少2年内,多数日子里,一天的多数时间出现抑郁心境,或者是主观的体验,或者是他人的观察。注:如是儿童或青少年,心境可为激怒,而病期至少一年。2.在抑郁时,至少呈现下列两项以上症状:(1)食欲差或食量过多;(2)失眠或睡眠过多;(3)精力不足或疲劳乏力;(4)自我估计过低;(5)注意力难集中或难以作出决断;(6)感到绝望。3.在此障碍的两年病期中(儿童或青少年为1年),没有一次A及B症状消失长达2月以上。4.在此障碍的两年病期中(儿童或青少年为1年),从无重性抑郁发作,即不可能归于慢性重性抑郁障碍或重性抑郁障碍部分缓解。注:在心境恶劣障碍之前可以先有一次重性抑郁发作,随之为充分缓解(无明显症状达2个月)。此外,在2年(儿童或青少年为1年)心境恶劣障碍中,可以叠加重性抑郁发作,此时可以同时给予两种诊断,只要诊断标准符合。5.从来没有过躁狂发作、混合性发作或轻躁狂发作,而且也从不符合循环性心境障碍的标准。6.此障碍并非发生于某种慢性精神病性障碍,例如精神分裂症或妄想性精神障碍。7.这些症状并非由于某种物质(例如滥用药物或治疗药品),或由于一般躯体情况所致的直接生理性效应。8.这些症状产生了临床上明显的痛苦烦恼,或在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方面的功能缺陷。五、治疗及干预1.支持性心理治疗:(1)仔细倾听患儿倾诉,并理解他们的痛苦。引导他们分析产生情绪问题的原因:如学习环境变化,教学方式不同,父母和亲友的期望值高,应对压力等。(2)在此认识的基础上,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对自己提出切合实际的努力标准,改进学习方法,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适当参加娱乐和体育活动,学会自我放松。2.家庭治疗:让父母意识到家庭压力对孩子的影响,不要把孩子的成绩当做自己荣耀的资本,对孩子评价要客观,要求要切合实际,要关心、支持孩子全面发展,培养孩子的独立、自立能力,让孩子在宽松的家庭环境中愉快成长。3.改善睡眠、调节情绪:睡眠不好,会影响情绪,造成情绪障碍的恶性循环,所以改善睡眠有助改善抑郁症状。中药仲康片、健脑安神冲剂和安神补脑口服液等是较温和的睡眠调节剂,一般无副作用,无效时,也可短期使用舒乐安定,佳静安定等安眠药。4.药物治疗:抗抑郁药物如氟西汀对儿童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在使用约一个半月后症状改善,情况明显好转,如能坚持服药6~12月,效果更好。药物治疗需要专业医生指导。130、什么是儿童学习能力障碍孩子学习不好并不都是智力有问题,这是被许多专家们证实过的,但为什么智力正常学习成绩却总不理想呢?心理学家们认为,原因主要是学习能力障碍作祟。学习能力并不是人们认为的会写字、算术等技能,它是感知、认知、自控力、理解、记忆、操作能力等诸多能力的综合体现。它包括:一、知觉——动作综合能力能够将外界传人大脑的信息进行正确的综合分析并作出相应的行动的能力。例如,能够全神贯注地听讲,看、听与文字表达内容相一致,而不是偏旁颠倒,写一半忘一半等。二、理解与记忆能力不是机械学习课本内容,能将所学知识储存在大脑中。三、学习计划和控制能力能够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有自控力和自觉性,不是写作业拖拖拉拉,甚至不完成作业。四、学习操作能力写作业时能手、眼、脑相协调,专心致志,而不是边写边玩,或极易受外界干扰等。心理学家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学习能力障碍,发现有大约10%的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能力障碍。学习能力障碍表现在孩子学习和应用听讲、表达、阅读、书写、计算推算和推理等方面出现的困难。学习能力障碍分为阅读、数学、写作、外语学习障碍等。所以,孩子们会出现学习成绩上的不平衡。学习障碍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效果,儿童学习能力障碍的表现,就像一些家长和老师说的那样:他们也在听讲,可明显感到他们在走神;只要他们听讲,就不会有做不出的题,但他们就是管不住自己;题都会做,就是丢三落四,爱出错;听他用嘴描述一件事挺生动,可写出作文来总是干巴巴的;算术还可以,就是怕写字,更怕写作文……面对孩子的这些问题,家长和老师用尽了一切办法,都不甚奏效。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学习能力障碍,一旦发现孩子有学习障碍,就需要尽早求助于心理医生,用科学的方法来矫治。131、12岁男孩因网络成瘾导致逃学的案例分析一、病例施某,男,12岁,六年级学生。不做作业,逃学3年。3年前开始迷上打游戏机,每天约3~4小时,周末有时可玩到通宵,至今仍然如此。经常不按时交作业,成绩逐年下降,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搞不清老师布置的是什么作业。为此老师经常批评,和家长沟通,家长多次打骂仍无效,为逃避家长责骂,出现逃学。老师和家长改为说理教育为主,但患儿口头表示改正,而行为上又控制不住自己,一犯再犯。曾服利他林、氟西汀治疗,效果不佳。一周前,开始逃学夜不归宿已5天,父亲感觉再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患儿为第一胎,足月顺产,发育正常。3岁人幼儿园,7岁人小学,1~3年级在奶奶教书所在学校读书,在奶奶的严格管教下,成绩优秀,表现尚好。上四年级时奶奶退休,转到家庭所在地小学读书,成绩渐下降并出现行为问题。父亲在电视台工作,较忙,对家照顾少,性格偏内向,对孩子要求严格。母亲为某单位职员,外向,好交际,对丈夫过分忙于工作不满,常争吵。对孩子打骂多,学习上要求严格,生活上又过分照顾。体格检查:一般状况良好,生长发育正常,心、肺、腹部及神经系统无异常。精神检查:意识清楚,接触良好,检查合作。言行较幼稚,回答问题喜欢观察父母的反应,紧靠母亲就座,说自己就是想玩,控制不住自己,无明显思维和情感障碍。心理测验:儿童学习适应性调查表学习方面得分为26分,学习能力很差;修订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R)得分为36分,强迫思维分为16分,有中度强迫障碍;网络成瘾自评量表得分为90分,有严重的网络成瘾行为;网络成瘾的诊断量表测量结果符合网络成瘾的诊断。二、临床诊断社会化的品行障碍——逃学;病理性网络应用(网络成瘾)。诊断依据:典型的临床症状及心理测验结果;符合社会化的品行障碍——逃学(ICD-10,F91.2)及病理性网络应用(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三、案例分析1.品行障碍(ICD-10,F91)的诊断依据必须至少具有如下症状之一:过分好斗或霸道;残忍地对待动物或他人;严重破坏财物;放火;偷窃;反复出现说谎话;逃学或离家出走;过分频繁地大发雷霆;反抗性挑衅行为;长期严重的不服从。明确存在上述任何一项表现,均可作出诊断。品行障碍可分五类,本例属于品行障碍中的社会化品行障碍——逃学亚型(ICD-10,F91,2)。2.影响本病的因素可归纳如下:(1)环境变化适应不良。患儿四年级转学,在不同学校里,校纪、校风等都有所不同;原与奶奶同住,功课被抓得很紧,回父母身边后,主要靠自己自觉等等,这一切都需要他尽力去调整自己以适应新的生活,但患儿没有做到,而被游戏机吸引,影响了学习。(2)家庭环境不良。父亲忙于工作,母亲喜欢交际,父母管教意见不统一,家中缺乏温暖,缺乏吸引力,孩子向家庭外寻找乐趣,迷上游戏机而逃学。(3)教育方式不当。不少老师和父母都有“分数至上”的意识,他们关注孩子学习成绩较多,其他需要较少,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是学习成绩好不好。老师对成绩不佳、不守纪律的学生,一是批评、训斥、惩罚,二是找家长。小学生最怕找家长,家长也最怕被老师喊去“训话”,因此孩子往往为逃避父母责打之苦而逃学。(4)兴趣发展偏离。高年级小学生,兴趣发展趋向社会生活,他们不但对学校的学习和文体活动感兴趣,更对外面的世界感兴趣,他们常幻想一些不现实的东西,想去找兴趣和刺激。此时,如学校、家长忽视了对孩子的正确引导,忽视了对他们应有的关心,尤其当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困难和麻烦时,一旦受到不良伙伴的影响,他们就很容易逃离学校和离家出走。(5)逃学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除了以上因素外,还有许多相互影响的因素。逃学的孩子往往存在学习困难,注意力集中困难,同学关系不良,自制能力较差,心理成熟度较低等伴随问题。这些问题也常常与逃学互为因果,恶性循环,这也是逃学总是比较难改变的原因所在。四、治疗与干预1.培养学习兴趣。要培养兴趣,先要让儿童明确学习目的,逐渐建立起正确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明白:好好学习,是为了美好的未来,为了时代和社会的需要,必须认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而小学时的学习是基础。只要儿童树立了正确的学习观念,才会有学习兴趣而自觉学习。2.对贪玩的儿童,不能强迫压制他去学习,更不能用惩罚或威胁的手段去促使他学习,否则儿童会以巧妙的措施去应付大人,不司·能把注意力和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因此,家长和教师要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去开导他,积极耐心地引导他,使他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3.父母应和教师联合起来,在一切活动中(尤其是在学校生活中)慢慢地培养儿童对学习的兴趣。对年龄小的孩子,要帮他们学会合理安排时间,不能光学不玩,或光玩不学。对儿童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要尽快帮助他们解决,当他们成绩不太理想,没有完成学习任务时,千万不能责骂、嘲讽或惩罚他们,而要帮他们分析原因,共商对策,鼓励他们不断努力。4.培养儿童对不良环境影响的抵御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可用生活中的实例,帮他们分清是非。可用评红五星等方法,从易到难,慢慢培养他们坚持文明的行为,改变不良行为。5.改变家庭气氛和教育方法。在温暖的家庭里,孩子愿与父母交朋友,谈心里话,接受父母的帮助。父母应采取积极、一致的教育态度,使孩子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一开始发生逃学行为,不管原因是什么,父母绝不可迁就,要以合适的方式表示出“逃学不是好行为,更不是解决困难或问题的好方式”,改变以前不利于儿童的教养力·式。父母共同负责,积极采取措施,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改变不良行为。6.药物治疗。对网络成瘾严重者可服用氟西汀等药物,增强积极思维,消除消极的强迫思维,配合教育心理治疗;有注意力集中困难经心理测验证实后可用哌甲酯治疗。132、灾害后儿童的心理辅导在灾后,面对孩子所可能出现的身心症状,如何安抚其情绪及进行辅导,便成为心理治疗师一项重要的课题。我们强调心理干预应在急性应激反应期尽快进行,引导儿童在灾后对自己的心理、行为和情绪等方面进行重建。心理辅导一般可分成四个阶段:一、引导阶段治疗师让孩子自报名字(有些灾区孩子彼此还不熟识),讲一讲他们在灾难中遇到了什么事情,并恰当地表达这些事实,以便让他们对灾难经历有一个较完整的认识。组织者可以向受灾的儿童询问:在事件过程中经历了什么?看见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做了什么?以帮助完成阶段任务。二、思考阶段将帮助儿童共享他们的想法。当孩子意识到这不是一个寻常事件时,他们的第一个想法是什么?在陈述中相互之间可提供一些补充信息,表达更多的想法和意见,组织者应给以积极的总结。三、反应与症状阶段分享现场、现在与事后的感受,如有生理的、情绪的、认知的或行为的反应或症状,可请这些儿童叙述这些反应或症状。如询问儿童:“这次灾难中最糟糕的是什么?”“假如在这次灾难中有一件事情可以忘掉,那将是哪一件事?”“当时你最强烈的感觉是什么?”“灾后至今,一直持续困扰你的感受或行为有哪些?”等等。四、教学与再保证阶段在孩子的反应和症状被表达出来后,治疗师应以肯定和支持的口吻说明,儿童所出现的这些表现都是正常反应,并再补充一些孩子或许尚未表达出来的额外反应与症状,同时也应提供一些积极的应激管理的信息,特别是一些已经被孩子提出来的。治疗师应充分地支持儿童已经提出或希望发展出的行动计划和预防措施,并持续给孩子提供信息和指导。133、家长如何为子女寻求心理咨询儿童有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引起重视,及时解决问题、及时寻求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在为孩子寻求心理咨询时应特别注意几个问题。一、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寻求心理咨询家长可通过对自己孩子的密切观察,当发现一段时间以来(至少一周以上)自己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已对他(她)的学习、生活、身体健康、人际交往、自我观念、社会适度的某一方面造成明显的负面影响时,就需要找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了。二、如实陈述和回答问题在咨询中家长要实事求是地叙述孩子的心理与行为表现、问题或疾病发生的原因等,并如实地回答咨询师的提问,不必过虑,因为心理咨询和治疗机构一定会为您保密的。三、合理期望心理问题或疾病的发生都经历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且原因多样,解决起来均有一些难度,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家长切勿要求过高过急。四、全力配合心理咨询要求家长要调适自身心态;要改变优化儿童生存环境;要帮助孩子完成自我调适任务,包括练习、作业。所以家长一定要“做起来”。并将“做”的结果及时反映给咨询师,同时还要按咨询师的要求按时赴约会谈。五、信心和耐心不可缺少对于孩子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千万要沉住气,增加解决问题、帮助孩子康复的信心和耐心。不能急躁、不可发火、不可责难孩子,更不得将孩子的心理问题和疾病当成思想品德问题。相信问题可以解决,孩子一定可以健康成长。整理范本整理范本整理范本
本文档为【小学生家庭教育指导手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7.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机构认证用户
爱赢
公司经营范围:网络软件设计、制作、图文设计、影视制作(编辑)
格式:doc
大小:349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20-10-23
浏览量: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