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藏族民居建筑之碉房演示教学

藏族民居建筑之碉房演示教学

举报
开通vip

藏族民居建筑之碉房演示教学藏族民居建筑——碉房城市规划与建筑学院风景园林1301成丹卉、赵怡 简述根据《后汉书》的记载,在汉元鼎六年(公元111年)以前就有存在。这是一种用乱石垒砌或土筑的房屋,高有三至四层。因外观很像碉堡,故称为碉房,碉房的名称至少可以追溯到清代乾隆年间(公元1736年)。藏族的碉房是我国防御性居民类型中的一种,主要分布区域在西藏、青海,以及四川部分地区。关于它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气候与地理条件,二是材料来源,三是历史延续性。 气候与地理条件总的来说,各藏族地区都是风多,并且多刮大风,气候干杂...

藏族民居建筑之碉房演示教学
藏族民居建筑——碉房城市规划与建筑学院风景园林1301成丹卉、赵怡 简述根据《后汉书》的记载,在汉元鼎六年(公元111年)以前就有存在。这是一种用乱石垒砌或土筑的房屋,高有三至四层。因外观很像碉堡,故称为碉房,碉房的名称至少可以追溯到清代乾隆年间(公元1736年)。藏族的碉房是我国防御性居民类型中的一种,主要分布区域在西藏、青海,以及四川部分地区。关于它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气候与地理条件,二是材料来源,三是历史延续性。 气候与地理条件总的来说,各藏族地区都是风多,并且多刮大风,气候干杂寒冷;日照多,辐射强;温差较大等。基于这些因素,民居在选址、朝向、窗户开设等方面,都以适应这些因素为考虑。 藏族碉房一般背山面路或背山面水而建,即选址大都在山南,这样可以较好的回避寒风侵袭,前部的开阔场地空间方便出行与居家使用;民居的开窗也多较小,窗口上沿还多带有遮阳蓬式的设置,这种形式不但是当地民居具有功能性与实用性的设置,而且也成为当地民居区别于其他地区民居的一个特色装饰。 材料来源材料是极突出表现藏地民居特色的形式之一。藏族地区盛产石料,以碉房等民居建筑多以石为主要建材。 石料除了片石、毛石、碎石等,还有一种西藏特有的土,被称为“阿噶土”,它由岩石风化而成。以这些石料为主结合当地出产的柳木、杨木、松柏木、杉木等木材建造。石材料主要作为墙体砌筑材料,多为自然形态略施打磨,砌筑后的墙体风格粗犷、自然。这样的石与木质的建筑材料与组合,正适应了当地雨水少而气候干燥的特点。 历史延续性藏族碉房有着悠久的历史。如今的藏族碉房,仍然保持了早期堡垒的很多特征与特色。已知文献记载最早的藏族防御性堡垒是山南雅隆的雍布拉康宫堡,是西藏吐蕃王朝祖先雅落部落的第一座宫堡。吐蕃王朝最强盛是在松赞干布时,那时距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但据考证,其并不是西藏最早的宫堡建筑,而只是雅落部落最早的一座宫堡而已。由此可见藏族堡垒式建筑的历史悠久。这种悠久的堡垒式建筑一直影响到了近代藏地民居,延续着其所具有的重要的防御性特征。 碉房建筑外形结构布局装饰透视图 外形墙体下厚上薄,外形下大上小,建筑平面都较为简洁,一般多方形平面,也有曲尺形的平面。因高原山势起伏,建筑占地过大将会增加施工上的困难,故一般建筑平面上地面积较小,而向空间发展。西藏那曲民居外形是方形略带曲尺形,中间设一小天井。 结构剖透视碉房多为石木结构剖透视楼层为木梁密肋,上铺树枝,并铺一层20厘米厚的土层。富裕人家在土层上还要铺一层木楼板。剖面图木梁 布局碉楼的布局:一般底层为牲畜圈和贮藏草料的地方。二层卧室、灶房之用,小间作贮藏室或楼梯间大间是藏民生活中心,当中设坑灶(火塘)。三层或四层多为经堂、面东或南与晒廊、晒台相连。平屋面又是藏民凉晒谷物的地方。四川藏族碉房的厕所安排非常特别,除了少数设在底层牲畜圈内,大部分厕所都悬挑在楼层室外,上下层重叠,但蹲位错开,粪便直接落入屋外粪坑,方便卫生。 装饰在建筑色彩上,藏民们习惯在大片石墙上粉白或涂浆,嵌L梯形黑框小窗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其具有鲜明的线条。碉房民居色彩朴素协调,基本采用材料的本色:泥土的土黄色,石块的米黄、青色、暗红色,木料部分则涂上暗红,与明亮色调的墙面屋顶形成对比。粗石垒造的墙面上有成排的上大下小的梯形窗洞,窗洞上带有彩色的出檐。在高原上的蓝天白云、雪山冰川的映衬下,座座碉房造型严整而色彩富丽,风格粗犷而凝重。藏民居室内墙壁上方多绘以吉祥图案,客厅的内壁则绘蓝、绿、红三色,寓意蓝天、土地和大海。富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是藏族民居区别于其他民族民居最明显的标志。藏民居室内、外的陈设显示着神佛的崇高地位,无论是农牧民住宅,还是贵族上层府邸,都有供佛的设施。最简单的可以仅设置供案,敬奉佛祖。富有宗教意义的装饰更是西藏民居最醒目的标识,外墙门窗上挑出的小檐下悬红、蓝、白三色条形布幔,周围窗套为黑色,屋顶女儿墙的脚线及其转角部位则是红、白、蓝、黄、绿五色布条形成的“幢”。在藏族的宗教色彩观中,五色分别寓示火、云、天、土、水,以此来表达吉祥的愿望。 举例:西藏囊色林主楼囊色林是西藏地区一家古老的贵族,囊色林庄园位于西藏山南地区。主体建筑为碉楼形式。建于吐蕃王朝末期,迄今已有1000多年。主楼主要平面呈长方形,东端前部又向前部东凸出一块。主体6层,局部7层。建筑面积共约1440平方米。底层的层高约5米。开窗很窄,成通风口,位置较高,距地约4米。从院内正面上较陡的石阶到二层入口的门廊,面阔4柱3间,进门后有一个过道,即为楼梯间。二层的功能主要是为共供贮存加工后的粮食、油脂、盐、糖、茶等食品的库房,也是供农奴缴租纳税的场所。西面是佛堂,中部有一个直通空间到顶层。其余除东北角的厕所外,房间均为管家、佣人住所和手工操作间西面为藏经室,东面同3层。主要是庄园主的生活用房,东面北方为厨房。中央为敞廊,东端两间为起居室。出出挑的部分其余为屋顶平台,户外活动场所。结语:藏族的民居建筑风格充分表现了藏民们对理想的热烈追求和崇高豁达的气度、博大的胸怀与民族伟大的审美意识。谢谢观看2014.12.17
本文档为【藏族民居建筑之碉房演示教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6.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Youngyu0329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6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20-11-01
浏览量: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