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碳排放系数--全部IPCC碳排放系数及其他相关资料

碳排放系数--全部IPCC碳排放系数及其他相关资料

举报
开通vip

碳排放系数--全部IPCC碳排放系数及其他相关资料 第22卷第8期 2009年8月 环境科学研究 Re跎archofEnvironlnenL目LlSciences V01.22.No.8 Aug.,2009 上海市能源消费碳排放分析 赵 敏1,张卫国2,俞立中¨ 1.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上海200062 2.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 摘要: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6年版碳排放计算指南中的计算公式和碳排放系数缺省值,计算了 上海市1994--20()6年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结果表明:1994年...

碳排放系数--全部IPCC碳排放系数及其他相关资料
第22卷第8期 2009年8月 环境科学研究 Re跎archofEnvironlnenL目LlSciences V01.22.No.8 Aug.,2009 上海市能源消费碳排放分析 赵 敏1,张卫国2,俞立中¨ 1.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上海200062 2.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 摘要: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6年版碳排放计算指南中的计算公式和碳排放系数缺省值,计算了 上海市1994--20()6年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结果表明:1994年以来碳排放量逐年增加,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由1994年的2.5l t/(10'元)降到2006年的1.07t/(10'元).通过比较2005年上海与全国以及主要经济大国问的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和人均碳 排放量发现,上海市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占全国的3.5%;碳排放强度低于全国和全球水平,但比英国、德国、日本高;人均碳排 放量为2.7t/a,是全国和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多,低于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从能源利用效率、经济增长方式、能源结构以 及经济结构等角度分析了碳排放强度下降的原因,其中能源结构调整引起的平均碳排放系数下降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是主 要原因. 关键词:能源;碳排放;上海市 中圈分类号:X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6929(2009)08一0984—06 CarbonEmissionsfromEnergyConsumptioninShanghaiCity Z]-nOMinl,ZHANGWei-sud,YULi—zhon91 1.DepartmentofGeography,EastChinaNormalUniversity,Shanghai200062。China 2.StateKey1.abomtoryofEstnarineandCoastalResearch,EastChinaNormalUnivemity,Sh∞gllai200062,China Abstract:UsingthecalculationmethodologyandcarbonemissioncoefficientsadoptedbytheIPCC(2006),themountofcarbonemissions duetoenergyconsumptioninShanghaiCitywerecalculatedfrom1994to2006.Thecarbonemissionsincreasedyearbyyear,butcarbon emissionintensitydecreasedcontinuously,from2.51t/10,000yuanin1994fallingto1.07t/10,000yuanin2006.Bycomparingthe situationinSh∞glIaiCitytothatofChina勰well∞selecteddevelopedcountries,thecarbonemissionsofShanghaiCityaccountedfor3.5% ofChina’8total.ThecarbonemissionintensityWaslowerthanthatinChinaandtheglobalaverage。buthigherthanthatinBritain,Germany andJapan.ThecarbonemissionspercapitaWaS2.7tinsh肌gIIaiCity,whichWastWOtimesmorethanthatinChinaandtheglohalaverage, butlowerthanthatinAmerica,AustraliaandCanada.Thedecreasingtrendsincarbonemissionintensitywereanalyzedintermsofenergy utilizationefficiency,economicgrowthmodels,energystructure,andindustrystructure.Amongthem,energystructureadjustmentpresented a8thedeclineofaveragecarbonemissioncoefficientandtherisingproportionoftertiaryindustrywerethemaincau8esofthedecreaseofcarbon emissionintensity. Keywords:energy;carbonemission;ShanghaiCity 全球变暖诱发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引起了各国政 府对碳排放的关注.1992年5月22日联合国政府 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 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UNFCCC 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CO:等温室气体排放, 收甍日期:2008—10—20修订日期:2008—12—2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71177) 作奢筒介:赵敏(1962一),女,山东济宁人.博士。zhmmin0616@163.㈣. *责任作者,俞立中(1949一),男,上海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环境 演变研究.1lyu@sdmin.BCIBU.edu.cn 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 响的国际公约,截至2004年5月,该公约已拥有189 个缔约方.第3次缔约方大会上通过了以量化减排 为核心的《京都议定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规定了发达国家2008— 2012年的减排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发展中国家不承担有法律约束 力的限控义务.但2008年在波兰波兹南举行的联 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大多数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 国家也承担减排义务.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 室研究发现,中国2006年与能源有关的碳排放量超 过美国⋯.我国面临越来越大的减排压力,有关政 府部门已采取多种政策措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 万方数据 第8期 赵敏等:上海市能源消费碳排放分析 985 整经济结构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关于中国碳排 放开展的研究主要有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协引,能 源利用与碳排放¨J,C02收集封存对碳减排的作 用b-和碳减排经济影响№1等. 省级行政区作为政府发展规划的具体执行和监 督部门,研究其能源消费碳排放和预测,对于寻找减 排的技术路线和对策,进而实现全国的控制目标具 有重要意义.由文辉等"{1根据一次能源消费量计 算了上海的碳排放量.查冬兰等归。将能源分为9 类,以各类能源消费量乘以各自的碳排放系数,计算 了全国28个省区的碳排放量.王铮等【l们通过计算 各省区的碳排放系数将全国碳排放量分摊到各地 区.对比分析可知,不同研究对上海市能源消费碳 排放量的计算差别很大,如由文辉"1测定的上海市 1995年化石燃料燃烧C02排放量为1681.5X104t, 钱杰等隋1的计算结果为3518.67×101t.查冬兰 等po计算的1995--2005年上海人均CO:排放量为 11.47t/a,折合碳排放量为3.13t/a,但王铮等¨们计 算的1995—2006年上海人均碳排放量为2.0。2.5 t/a.IPCC提供了计算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 但由于能源统计问题,各国和地区对该指南的计算 方法具体操作有所不同,需要做适当修正.按照国 家统计局编制的《能源统计报表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中的要求,能 源消费量分为能源终端消费量、能源加工转换损失 量(投入量一产生量)和能源损失(包括运输和输配 损失)量3个部分.能源终端消费产生的碳排放占 重要地位,其包括原煤、洗精煤、原油、天然气、焦炭、 焦炉煤气、汽油、煤油、柴油、液化石油气、其他石油 制品、其他焦化产品、热力、电力等.电力既有本区 域内火力发电也有区域外来电.直接根据能源消费 量或一次能源消费量计算碳排放有一定的误差.以 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多的上海市为例,在计算 碳排放时考虑了能源终端消费以及电力来源的特 点,以提供更为精确的能源消费碳排放计算思路;并 探讨了1994年以来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 度的驱动因素. 1能源数据和计算方法 采用1994—2006年《上海工业能源交通统计年 鉴》中的能源数据n¨.在计算能源消费碳排放量时 应注意:①产生碳排放的为能源终端消费量(标准 量);②不计加工转换过程、运输和输配损失能源的 碳排放;③电力既有上海市本地火力发电也有市外 来电,热力主要是本市供热,其碳排放是按火力发电 和供热投入的能源计算,不再计算能源终端消费部 门热力和电力的碳排放. 能源消费碳排放量根据IPCC碳排放计算指 南n引,结合上海市能源统计数据的特点,采用以下 公式计算: 15 A=∑B。×c; i-l 式中,A为碳排放量,104t;B;为能源i消费量,按标 准煤计,101t;C;为能源i碳排放系数,(101t), (101t);i为能源种类,取15类(见表1).上海市主 要消费能源的碳排放系数来源于IPCC碳排放计算 指南缺省值,原始数据以J为单位,为与统计数据单 位一致,将能量单位转化成标准煤,具体转化系数为 1×lo't标准煤等于2.93×1056J.各种能源的碳排 放系数见表1. 表1各种能源的碳排放系数‘圳 TableI Carbonemissionfactorfordifferenttypesoffuels【’2】 能源种类 嚣苫勰 能源种类 碳(1排o'放u]系04数t), 原煤 o.7559 燃料油0.6185 洗精煤0.7559 其他石油制品0.5857 焦炭0.8550 液化石油气0.5042 其他焦化产品0.6449 天然气0.4483 原油0.5857 焦炉煤气0.3548 汽油0.5538 炼厂干气0.4602 煤油0.5714 其他煤气0.3548 柴油0.5921 碳排放强度等于碳排放量与GDP的比值n引,考 虑到经济发展中价格不断变化的因素,以现价GDP 计算的单位碳排放量不能直接对比,故采用GDP 可比价.具体计算方法:1994—2006年的GDP以 1990年作为价格基准年,即将各年度现价GDP通过 价格指数紧缩为价格基准年可比价.我国未公布正 式的GDP价格平减指数,研究者需根据研究目的, 选择适当的方法来测算¨引.根据上海市公布的数 据,文中价格指数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商品零售 价格指数的平均值. 2 结果分析 上海市能源消费碳排放量逐年增长,由1994年 的2.877X107t增长到2006年的5.164×107t,年均 增长率为4.6%,低于全国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年 均增长率(5.4%)tlsJ.碳排放增加是由于能源消费 增多所致,将碳排放量与GDP对比(见图1).由图1 可知,碳排放量与GDP增长趋势相同,2002年以来 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增长显著,同期GDP也出现转折 万方数据 环境科学研究 第22卷 性增长;但碳排放量增长速率小于GDP的增长速 率,衡量单位GDP碳排放量的指标(即碳排放强度) 逐年下降.就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历程而言,碳 排放强度可以反映其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减缓气候 变化的贡献,从某种程度上碳排放强度下降率可反 映能源利用和相应碳排放的经济效益提高程度¨3J. 上海市1994年碳排放强度为2.5lt/(104元),2006 年下降到1.07t/(10"元),碳排放强度年均下降率为 6.7%.何建坤等【”I的研究认为,碳排放强度的下降 率大于GDP的增长率时才能实现CO,的绝对减排. 比较发现,上海市1994--2006年碳排放强度年均下 降率小于GDP年均增长率(GDP年均增长率为 13%),不能实现碳绝对减排. 1甚 % : 己 o q o 岛 。 啊 辎 靶 警 C≈ 誊 量 寇 黼 辎 枯 警 圈1 1994--2006年上海市能源消费碳排放■、 碳排放强度与GDP变化 Fig.1Carbonemissionsandcarbonemissionintensityof ellergyconsumption,GDPinShangIIaiCityduring1994-2006 表2是2005年上海与全国和主要经济大国能 源消费碳排放对比,其中碳排放数据来源于 UNFCCC¨刮和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二氧化碳信息 分析中心(CDnc).虽然这2个机构采用的计算方 法不同,但结果差别不大.UNFCCC没有我国及全球 2005年的碳排放量数据,故采用CDIAC数据.人均 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是以上2个机构的碳排放数 据分别除以各国人口数量和GDP而得,其中人口数 量和GDP来源于世界银行统计数据¨7。,计算公式为: D=E|F 式中,D为人均碳排放量或碳排放强度,t或t/美元; E为碳排放量,t;F为人口数量或GDP,人或美元. 文中上海人口为常住人口,GDP为购买力平价 (PIPs),以美元为标准. 对比发现:上海市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占全国碳 排放量的3.5%,约为澳大利亚碳排放量的一半(澳 大利亚碳排放量居全球第19位);上海市人均碳排 放量为2.7t/a,介于王铮等¨州与查冬兰等挣1的计算 结果之间,是全国和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多,但低于 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碳排放强度为0.108 kg/美元,低于全国和全球平均水平,比英国、德国、 日本高,但比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低,表明上海 碳减排还有很大潜力.上海市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 时,碳排放强度保持了持续的下降趋势.虽然碳排 放强度受碳排放量和经济增长的影响,但实质上,影 响因素主要是能源利用效率、经济增长方式、能源结 构以及经济结构等.能源利用效率表现为单位产品 能耗,1993年我国政府推行的财政、金融、价格、税 收、投融资体制的改革使得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进 一步加强,企业节能降耗的动力逐步从过去政府的 行政命令转向市场驱动【181;同时,能源供给量不足 或者需求上升引起能源价格上升,造成能源消费减 少或者进行能源替代利用,但由于价格体系还没有 理顺,价格机制对抑制能源需求的作用有刚191.受 体制和科技创新,使上海市经济由外延型增长模式 向内涵型增长模式转化,能源消费量明显降低,这对 碳排放强度下降具有积极的作用. 裹2 2005年上海市与主要经济大国能源消费碳排放■的比较‘“圳 Table2 Carbonemi%ionsfromfnssil.fuelconsumptionofShanghaiCityincomparisontoselectedcountriesin2005池l‘】 咖 ㈣ 咖 咖 咖 咖 万方数据 第8期 赵敏等:上海市能源消费碳排放分析 987 3能源结构分析 能源结构为低碳能源与高碳能源的比例结构. 从能源消费碳排放系数(见表1)可知,天然气碳排 放系数较煤炭和石油低,一次电力(核电、风电、水 电)碳排放系数最小.平均碳排放系数等于碳排放 量与能源消费量的比值,当低碳能源所占比例增加 时,平均碳排放系数将减小,能够体现能源结构调整 对碳排放影响.从平均碳排放系数的下降趋势可 知,上海市能源结构得到一定优化(见图2).上海市 2005年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能源消费量的 52.8%,石油占36.4%,天然气占3.1%,外来电占 7.7%Ⅲ1,优于全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但与世界主要 发达国家相比幢¨,天然气使用比例明显偏低(见表 3).一次电力在上海能源消费量中的所占比例很 小,2005年市外来电(一次电力和火力发电)占能源 消费量的7.7%.世界上经济大国一次电力在能源 消费量中的比例普遍很高,如法国为44%,加拿大 为31%,其他国家一般在10%左右.因此,上海必 须进一步提高天然气和一次电力等低碳能源在能源 结构中的使用比例. 图2各类能源消费碳排放结构和平均碳排放系数 Fig.2Carbonemissionstructureofdifferenttype8of energyconsumptionandme.sIlcarbonemissioncoefficient 表3 2005年全球主要经济大国及上海市能源消费结构 Table3 Energyam射lmpti∞structurefor80mecountries, theglobalandSb舳gIIaiCityin2005 1)外来电. 将上海市碳排放依据能源种类分为煤炭、油类、 天然气、电力和热力等5种排放类别,发电和供热消 费的主要能源是煤炭,之所以分开表示是为了突出 其碳排放量(见图2).火力发电碳排放所占比例很 大,并且有不断增加的趋势,但随着风电和水电的发 展,降低火力发电量,上海还有很大的减排空间旧1. 发电用煤外的煤碳排放出现下降趋势,但油类碳排 放增长比较快,2006年占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 38%,因此寻找油类的替代燃料是减少其排放量的 重要途径. 4碳排放产业部门分析 碳排放部门是指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和生活消费4个部门,其中各部门电力碳排放是根 据各自电力消费占总电力的比例乘以火力发电碳排 放量得到.上海市第二产业碳排放最多,但增长率 不大。碳排放强度逐年下降(见图3),这是由于: ①产业内部能源结构优化,低碳能源使用比例上升; ②工业内部的行业结构不断优化,高耗能企业的关停 和转移,制造业内部高附加值、低能耗的行业(如电 子、机械等行业)比例增加.虽然第二产业碳排放强 度不断下降,但仍高于其他行业,与发达国家的单位 舒F一斟』卜——∑\襄L5M ’、弋 【(∞nb一兰越氍疆地氍 5 0 5 O 5 O 5 3 3 2 2 l l 0 万方数据 环境科学研究 第22卷 产品能耗相比还有很大的下降潜力∞J. 由图3可知,第三产业碳排放增长速率最快,比 重不断上升,主要是因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 业油类能源消费量增长迅速.第三产业碳排放强度 变化不大,稳定在0.6t/(10'元)左右,这是因为20 世纪90年代以后第三产业迅速发展,金融保险、房 地产和社会服务业的比例飞速上升,行业内部结构 不断得到升级.第三产业是未来上海经济增长的核 心,金融、保险、物流等服务业是发展的重心,而这些 行业的碳排放强度小,所以第三产业碳排放强度还 有进一步下降空间.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信息 产业、电子商务、通讯设备等产业的迅猛发展,在提 高第二产业设备的工作效率、降低单位产品的能耗 的同时缩短了交易过程,降低了中间环节的成本,使 得能源消费强度下降,进而降低了能源消费量,促进 了第二产业碳排放强度的下降. 第一产业碳排放最少,碳排放强度虽然有下降 趋势但绝对值很高,主要由于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 能源消费量增多所致.生活能耗是满足人们生活基 本需要的部分,随着上海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居民 生活质量提高,民用能源增加导致碳排放不断增多, 人均生活消费碳排放上升.家庭生活电气化率越来 越高,空调等制冷、取暖设施消费了大量的能源,节 能建筑的推广势在必行ⅢJ. 5结论与对策 a.上海市2006年能源消费碳排放量为5.164× 107t,约占全国的3.5%,碳排放强度低于全国水平, 这是因为上海的产业结构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上海 碳排放强度与能源利用效率比英国、德国和日本高 很多,一方面说明上海的能源利用效率不高,同时表 明其还有很大减排潜力. b.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是上海碳排放强度下降 的主要原因,外延型经济增长模式向内涵型经济增 长模式的逐步转变对碳排放强度的下降也起到了积 极的作用.平均碳排放系数不断下降表明能源结构 优化有助于碳排放强度下降.与发达国家能源结构 相比,碳排放系数较小的天然气和一次电力在上海 市能源消费中所占比例太低,并且以煤炭为主要能 源的火力发电碳排放很高,因此大力发展风力发电 和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是降低碳排放的重要手 段.交通运输需求增多导致油类能源消费量上升很 快,逐渐成为重要的碳排放来源,积极寻找石油的替 代燃料以及提高燃料利用率是解决交通运输碳排放 不断增加的途径. C.上海市第三产业发展很快,产业结构的调整 使得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第二产业碳排放强度还 有很大的下降潜力.第三产业碳排放增长速率最 快,碳排放强度变化不大,与金融保险、房地产和社 会服务业的比例飞速上升,行业内部结构不断升级 有很大关系.随着金融、保险、物流等服务业的快速 发展,第三产业碳排放强度将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 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均生活消费碳排放逐 渐增加,其中空调等制冷、取暖设施是重要的排放 源,节能建筑的推广能够较大程度上降低居民生活 碳排放.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LEVINEMD,ADENN T.GlobalCAll'bonemissionsinthecoming decades:thec∞eofChina[J].AnnualReviewofEnvironmentand Resources,2008,33(11):1-39. [2]YANGHY.Anoteonthecausalrelationshipbetweenenergyand GDPinTaiwan[J].EnergyEconomics,2000,22:309-317. [3】王灿,陈吉宁,邹骥.基于CGE模型的C02减排对中国经济的 影响[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5(12):1621.1624. [4]陈跃琴,李金龙.21世纪源排放与大气c02体积分数预测 [J].环境科学研究,2002,15(2):52.55. [5]陈文颖,吴宗鑫,王伟中.c02收集封存战略及其对我国远期 减缓c02排放的潜在作用[J].环境科学,2007,28(6):1178- 1182. [6】高鹏飞,陈文颖,何建坤.中国的二氯化碳边际减排成本[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4(9):1192—1195. [7】 由文辉.上海市c02排放及其减缓对策[J].上海建设科技, 1999(1):17.19. [8]钱杰,俞立中.上海市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贡献量的研究 [J].上海环境科学,2003,22(11):836-839. [9]查冬兰,周德群.地区能源效率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差异性:基 于Kaya因素分解[J].系统工程,2007,25(11):65.71. [10]王铮,朱永彬.我国各省区碳排放置状况及减排对策研究[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23(2):109-115. [1l】上海市统计局,上海市经济委员会.上海工业能源交通统计年 鉴:1995--2007[z].上海:上海年鉴出版社,1996-2008. [12]IPCC.20061PCCguidelinesfornationalgreetlhollsegasinventories: volumeⅡ[ES/OL].Japan:theInstituteforGlobalEavitcmkntal sI哪egi∞。2008[2008417-20】.http://www.ipcc.ch/ipccmportd Methodology-rt.ports.hun. 【13]何建坤。刘滨.作为温室气体排放衡量指标的碳排放强度分析 [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4(6):740-743. [14]夏海燕。董春,徐彩曩.几种度量通货膨胀率的常用价格指数 比较[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0.15(3):31.33. 【15]MARLANDG。BODENTA,ANDRESRJ.Global。regional,and nationalfo∞il.fuelc02emissions(EB/OL].TeEIEt№:U.S.Oak RidgeNationalLaboratory,2008[2008-09-10】.hap://cdiac.esd. end.$ov/trench/emis/overview.hunl. 万方数据 第8期 赵敏等:上海市能源消费碳排放分析 989 UNFCCC.Greenhousegasda组[EBIOL】.NewYork:UNFCCC,2008 [2008-09·20].http:llunfcec.im,di,fle棚eQII珂ies,setIlp.do. ThewoddBank.GDPandpo删olrl[EB/OL].W鼬ldngtonDC:The WorldBankGroup,2008[2008-09-24】.http:llddp-ext.worldbank.org/ex[t,DDPQQlmember.do?method。getM批rid= I&queryld=135.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中国可持续发展能源暨 碳排放情景研究[R].北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 所。2003:20-39. 魏一鸣,廖华,范英.。十一五”期问我国能源需求及节能潜力 预测[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7,22(1):20-2.5.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能源白皮书[M】.上海:上海 人民出版社。2006:9.10. [21】BP.BPworldenergyst蚯sfies2006[z].London:BP,2006. [22]何建坤,陈文颖.温室气体减排项目评价方法研究[J】.环境科 学研究,1999,12(2):24.-27. [23]蔡九菊,王建军,张琦,等.钢铁企业物质流、能量流及其对 c02捧放的影响[J].环境科学研究,2008,21(1):196-200. [24】 王乾坤,刘琨.节能建筑全寿命周期技术经济评价方法[J】.武 汉理工大学学报,2008。30(6):159.162. (青任编辑:孙彩萍) 脚 忉 州 例 rL rL rL rL 万方数据 上海市能源消费碳排放分析 作者: 赵敏, 张卫国, 俞立中, ZHAO Min, ZHANG Wei-guo, YU Li-zhong 作者单位: 赵敏,俞立中,ZHAO Min,YU Li-zhong(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上海,200062), 张卫国,ZHANG Wei-guo(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 刊名: 环境科学研究 英文刊名: 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年,卷(期): 2009,22(8) 引用次数: 0次 参考文献(24条) 1.LEVINEM D.ADEN N T Global carbon emissions in the coming decades:the case of China 2008(11) 2.YANG H Y A note on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and GDP in Taiwan 2000 3.王灿.陈吉宁.邹骥 基于CGE模型的CO2减排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005(12) 4.陈跃琴.李金龙 21世纪源排放与大气CO2体积分数预测[期刊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环境科学研究 2002(2) 5.陈文颖.吴宗鑫.王伟中 CO2收集封存战略及其对我国远期减缓CO2排放的潜在作用[期刊论文]-环境科学 2007(6) 6.高鹏飞.陈文颖.何建坤 中国的二氧化碳边际减排成本 2004(9) 7.由文辉 上海市CO2排放及其减缓对策 1999(1) 8.钱杰.俞立中 上海市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贡献量的研究[期刊论文]-上海环境科学 2003(11) 9.查冬兰.周德群 地区能源效率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差异性——基于Kaya因素分解[期刊论文]-系统工程 2007(11) 10.王铮.朱永彬 我国各省区碳排放量状况及减排对策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8(2) 11.上海市统计局.上海市经济委员会 上海工业能源交通统计年鉴:1995-2007 2008 12.IPCC 2006 IPCC guidelines for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ies:volume Ⅱ 2008 13.何建坤.刘滨 作为温室气体排放衡量指标的碳排放强度分析 2004(6) 14.夏海燕.董春.徐彩霞 几种度量通货膨胀率的常用价格指数比较[期刊论文]-统计与信息论坛 2000(3) 15.MARLAND G.BODEN T A.ANDRES R J Global,regional,and national fossil-fuel CO2 emissions 2008 16.UNFCCC Greenhouse gas data 2008 17.The World Bank GDP and population 2008 18.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 中国可持续发展能源暨碳排放情景研究 2003 19.魏一鸣.廖华.范英 "十一五"期间我国能源需求及节能潜力预测[期刊论文]-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7(1) 20.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上海能源白皮书 2006 21.BP BP world energy statistics 2006 2006 22.何建坤.陈文颖 温室气体减排项目评价方法研究[期刊论文]-环境科学研究 1999(2) 23.蔡九菊.王建军.张琦 钢铁企业物质流、能量流及其对CO2排放的影响 2008(1) 24.王乾坤.刘琨 节能建筑全寿命周期技术经济评价方法[期刊论文]-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8(6)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高卫东.姜巍.谢辉.GAO Weidong.JIANG Wei.XIE Hui 经济发展对中国能源碳排放空间分布的影响 -辽 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8(2) 为了探索经济发展与能源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对中国能源碳排放的空间布局变化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国家产业结构演进和生产技术进步 的加快,目前中国能源碳排放的增速开始明显减缓;从区域分布来看,东部地区碳排放经历了先下降和上升的过程,而西部地区碳排放过程则是保持上升趋 势;从省区分布来看,各个省份的碳排放都有所增长,但排放量的差距逐渐增大,这与各地产业结构多元化程度、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有密切关系. 2.期刊论文 刘红光.刘卫东.LIU Hongguang.LIU Weidong 中国工业燃烧能源导致碳排放的因素分解 -地理科学进 展2009,28(2) 在碳排放的分解方面,方法日渐成熟,包括Laspeyres指数法、简单平均分解法(SAD)、自适应权重分解法(AWD)等.许多学者也做过大量实证研究,但基 本都用到碳排放强度或者能源消费强度这一因子并且认为其占有绝对地位,缺乏进一步的分解.本文通过对碳排放计算公式的深人分解,将工业燃烧能源导 致的碳排放量分解为6个因素.即能源消费总量、能源消费结构、技术因素、中间投入量、产业结构以及工业总量.并借助LMDI分解方法.分析了我国 1992~2005年工业燃烧能源导致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我国经济总量的增长、能源利用效率低以及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是导致我国碳排放大量 增加的主要原因.而技术(中间投入比重)、行业产值结构、能源结构等因素的变化对碳减排的作用并不明显.因此,加快技术进步、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 构、发展清洁能源发电,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转变能源消费结构,可以有效减少工业碳排放量. 3.期刊论文 张斌 2020年我国能源电力消费及碳排放强度情景分析 -中国能源2009,31(3) 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无论是总量还是人均,我国能源和电力消费都将快速增长,且用电量的增速更快于能源消费.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应以不 断降低碳排放强度为目标,从优化产业结构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2方面同时着手实施,情景分析表明,我国2020年碳排放强度有望比2007年降低33%~37%. 4.学位论文 刘伟锋 我国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及能源价格政策研究 2009 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的人为排放所造成的温室效应从而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可能产生的对地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广 泛关注。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第二大国,与此相关的能源消费也急剧增长,并显现出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二氧化碳减排并不仅仅是一 个环境技术问题,在当前有关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中已经演变为国际政治问题,但从根本上讲,它是一个经济问题。本文旨在研究中国二氧化碳排 放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节能减排政策,并着重探讨能源价格政策。 本文首先定性地分析了哪些因素影响了二氧化碳的排放,然后通过建 立因素分解模型定量地计算了这些因素对中国过去二十多年里二氧化碳排放的贡献度。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本文进一步关注能源效率的作用,并通过 建立回归模型分析了能源价格对能源效率的影响,进而引出了对能源价格政策的探讨。在研究能源价格政策时,本文通过建立投入产出模型定量地分析 了能源价格变动对其他产业以及消费物价的影响。 本文的创新点包括:第一,在因素分解模型中,同时引入生产能源消费和生活能源消费,同时 引入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第二,从生产和生活两个角度分析了能源价格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第三,引入投入产出模型来分析能源价格变动对其他产业 以及消费物价的影响;第四,也是本文最大的创新点,是将三部分联系起来,建立了一个合理的研究框架。 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经济增长和能耗 强度下降是中国1984-2006年二氧化碳排放的两个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能耗强度下降大幅度地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但它仍然无法抵消经济增长导致二 氧化碳排放的增加。短期内能源领域的技术进步对进一步降低能耗强度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小。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是中国二氧化碳减排的瓶颈,产业结 构的优化对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仍有很大的空间,而能源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中国能源禀赋的影响。 生产领域内能耗强度对能源价格是富于 弹性的,而且劳动和资本与能源之间存在着一定替代性。在消费领域内,居民对于能源价格具有正弹性,尽管属缺乏弹性范畴。能源价格上升对降低能 耗强度和提高居民生活能源效率具有积极的影响,尤其是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和私营经济的发展,企业对降低能耗成本有更大的激励。能源价格的 市场化改革必将是进一步节能减排的战略性政策。能源价格对其他行业和物价的影响体现在产业链之间的相互联系形成的传导机制。煤炭、石油、电力 和石油产品价格变动对其他行业的影响程度差别很大,电力对消费物价指数的影响最大为6.64%,石油产品价格次之,煤炭和石油价格最小,但也都接 近3%。 能源价格上涨对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因此,能源价格的市场化改革需要渐进式地推进。除了整体性地放开能源价格之 外,还可以采取多种政策手段影响能源的局部价格。 5.期刊论文 何建坤.刘滨 作为温室气体排放衡量指标的碳排放强度分析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4(6) 针对美国政府提出的以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下降率作为其减排目标的建议,分析了影响碳排放强度下降率的因素.利用历史统计数据,定量研究了碳排放 强度下降率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碳排放增长对GDP的弹性、能源消费强度以及能源消费的碳强度等相关关系.对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国家的 碳排放强度以及碳排放强度下降率进行了规律性分析,从而得出结论:以碳排放强度作为各国减缓气候变化贡献的衡量指标,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可以承 认和反映其对减缓气候变化的贡献;对发达国家来说,则不能只谈这一单一指标,而必须将碳排放强度的下降率大于GDP增长率作为重要基准. 6.期刊论文 戴彦德.朱跃中 中国可持续能源发展情景及其碳排放分析 -中国能源2002(11) 中国目前已经制定了中长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十五"规划中也提出了一些战略要点,如可持续发展,科技进步,西部开发战略,城市化和人才战略 .如果中国要实现上述预期目标,能源部门应当有那些行动,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如何?为此的环境代价如何?也确实值得从社会、经济、能源、环境可持续发 展的角度,开展上述研究工作.本文简要介绍了研究的方法与思路,情景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的基本考虑以及主要结论.文章最后还对影响中国能源发展之路的不确定因素 进行了分析评价. 7.会议论文 施小妹.廖祖维.王靖岱.蒋斌波.阳永荣 碳排放限制的能源规划问题的图形优化法 2008 随着《京都议定书》的正式生效,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地域和全球范围内均受到限制,二氧化碳的减排任务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能源系统是二氧 化碳(CO2)的主要排放源,这使得燃烧排放CO2成为考虑能源选择的基本因素之一。本文采用图形方法合成了受碳排放限制的能源规划问题的总组合曲线 ,求得最小零碳能源目标,同时提出了与总组合曲线对应的组合表格算法,并将该图形和表格方法推广到多股清洁能源问题中。该方法不含迭代、试差步骤 ,在求解多股清洁能源问题时,可一步求得所有清洁能源的目标,比以往的方法更为简捷。 8.期刊论文 杨蕾.李光明.沈雁文.黄菊文 中国能源消费带来的碳排放问题与碳减排措施 -科技资讯2008(3) 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的成长期,能源消费量大,能源消费结构仍以煤炭为主,能源利用效率低,造成我国碳排放的形势相当严峻,面临着一系列由此带 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但我国存在着巨大的碳减排空间,如煤炭利用技术的创新、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能源结构的优化及新能源替代技术等等,都将大大减 少我国碳排放量;大力发展植树造林增加碳汇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我国所面临的碳减排压力. 9.期刊论文 蒋金荷.姚愉芳 人文发展潜力与碳排放需求空间的定量分析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20(11) 我国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温室气体排放空间.本文通过对不同类型国家发展经验的实证研究,结合经济、能源系统综合模型,定量分析了我 国实现人文发展潜力所需的相应经济发展规模、产业结构、人口、城市化等社会经济总量指标以及人民生活质量、碳排放需求等环境指标,并给出了在满 足人文发展潜力条件下,我国可能的碳排放需求空间及主要政策建议. 10.学位论文 杨蕾 轮胎生命周期的经济、能量和碳排放分析 2009 21世纪,人类将进入低碳经济时代,节能减排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轮胎产业目前面临着“大量生产、大量废弃”的问题。轮胎从生产到废弃管 理,都需要直接或间接消耗自然资源和能源,面临大量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轮胎的主要组成元素是碳,即使废弃后的轮胎,其碳含量也有80%以上。 因此,轮胎的生命周期分析对生态环境保护、碳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废旧轮胎可以回收大量的物料和能源,将碳固定到产品中 ,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为此本文将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应用于轮胎生命周期系统,通过能量利用、碳排放和经济效益的清单分析,探索轮胎生命周期各 阶段包括不同资源化工艺对能量利用、碳排放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以为政府及管理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1)采用改进的生命周期评价方法 LCA—3E,即在传统LCA(Life CycleAssessment)方法基础上引入经济效益分析,重点考察了轮胎生命周期内能量(Energy)、碳排放(Carbon Emissions)和经济效益(Economy)的因素。 (2)建立了轮胎生命周期3E指标函数的计算与模型,内容包括能量流动模型、碳流动模型和经济模型。 能量流动模型包括能源输入模型和能源输出模型;碳流动模型包括碳排放模型和碳削减模型;经济模型包括经济成本分析模型和经济利润分析模型。并 引入了能量恢复率、碳减排率和利润成本比分别作为能量评价指标、碳评价指标和经济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轮胎生命周期成本—利润模型。 (3)应用轮胎生命周期系统LCA—3E模型,并结合所获取的生命周期系统的3E数据,建立了轮胎生命周期系统的能量输入—输出清单,碳排放—削减清 单和经济成本—利润清单。在清单分析基础上,对轮胎生命周期系统进行3E分析和敏感度分析。结果表明:①1吨轮胎,在整个生命周期中,能量消耗约 1.23×106MJ,碳排放约2.46×104kg,经济成本约15.3万元,经济利润约0.28万元;②使用阶段的净能量和净碳排放最大,约占轮胎生命周期总能耗和 总碳排放的85.7%和80.7%,其中,42.0%的总能耗和39.5%的总碳排放由胎面滚动阻力引起的;生产阶段的净能量和净碳排放占第二位,约占轮胎生 命周期总能耗和总碳排放的14.1%和19.0%,其中,8.6%的总能耗和10%的总碳排放由生产阶段SBR(丁苯橡胶)使用引起的;③从物料回收、能源回收 、物料和能源同时回收的三个角度,选择国内外比较常用的机械粉碎制胶粉、能源化发电和热解3种典型资源化途径进行比较:热解的能量回收率约是机 械粉碎的1.9倍,约是能源化发电的8.6倍;热解的碳回收率约是机械粉碎的1.7倍,约是能源化发电的7.1倍;热解的经济效益略高于机械粉碎,约为能 源化发电的2.3倍。 (4)根据3E分析和敏感度分析,确定轮胎生命周期系统的主要3E影响因素:生产阶段SBR用量、使用阶段轮胎燃料使用转换系数 (由轮胎的滚动阻力决定)、资源化阶段的副产品产量、原料和产品的市场价格(SBR市场价格的影响显著)。由此,对生产阶段、使用阶段和资源化阶段 ,从增加对环境改善作用和经济利润,减少环境负面影响和经济成本的角度,提出轮胎生命周期系统3E初步建议。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hjkxyj200908020.aspx 下载时间:2010年3月29日
本文档为【碳排放系数--全部IPCC碳排放系数及其他相关资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68538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605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9
分类:生产制造
上传时间:2011-01-29
浏览量:1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