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庄子与魏晋文人的独立人格意识

庄子与魏晋文人的独立人格意识

举报
开通vip

庄子与魏晋文人的独立人格意识 2000年5月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um.2000 第7卷第3期 JournalofShanghaiUniversity(SocialScience) V01.7No.3 庄子与魏晋文人的独立人格意识 宗 明 华 (烟台大学中文系,山东烟台264005) 捕要:魏晋的“文学自觉”首先是文人的主体意识开始觉醒,并连步形成其各自独立的人格 意识。而这却与文人受庄子思想影响所引起的心态变化密切相关.正是庄子以人的个性自由为基 础的人生哲学.促进了魏晋文人十分突出的个性化特点的形成. 美键词:庄子...

庄子与魏晋文人的独立人格意识
2000年5月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um.2000 第7卷第3期 JournalofShanghaiUniversity(SocialScience) V01.7No.3 庄子与魏晋文人的独立人格意识 宗 明 华 (烟台大学中文系,山东烟台264005) 捕要:魏晋的“文学自觉”首先是文人的主体意识开始觉醒,并连步形成其各自独立的人格 意识。而这却与文人受庄子思想影响所引起的心态变化密切相关.正是庄子以人的个性自由为基 础的人生哲学.促进了魏晋文人十分突出的个性化特点的形成. 美键词:庄子}魏晋}独立人格意识 中国分类号:B2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522(2000)0R—ool3一05 说魏晋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代”,首先应该是文人的“自觉”。其主要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是文人的主体意 识开始觉醒,能够重新认识自我并迓步形成自己的独立人格意识。魏晋的庄子学研究是从理论 上进行的新探索和新改造,这一研究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正与士人们自身精神的不断解放、个性 趋于自由的过程相合,由此可以说从魏晋文人在不同时期接受庄子思想所引起的心态变化巾 完全可以循出丈人“自觉”的发展轨迹。魏晋士人在将庄子学说从理论上进行改造并付之于蜜 践的同时,对文人的创作心态也产生很大的影响,促进了文人的“自觉”。 一、庄子思想与魏晋文人心理的契合 魏晋文人是士人中的一部分,要说清庄子思想与魏晋文人心理达于某种契台,迎必须先从 士人在汉魏之际社会地位的变化说起。谈到老、庄思想的勃*,玄学的形成以及魏晋文化、文学 的繁荣等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人们大都从波束皇权壹微造成的社会动乱与儒家大一统思想的崩溃这两方面 去找原因,这是不错的。其实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中国古代皇权专制两千多年,天下台久必 分,造成动乱不只是汉末,并不是每次都带来文化的繁荣。儒学崩溃自然是给老、庄思想复兴创 造了机会,但汉末也曾有过诸子复兴的局面,为什么唯独老、庄思想受到士人的青睐,而其它各 家学说没有兴盛起来呢?正始后期至西晋初学术思想简直就是庄子一家的天下。为了能解释 清这个问题,我还想补充几点看法: 1.汉代是皇权专制的完备时期,两汉政治制度的调整改革使皇权一直处于不断强化之中。 到东汉后期出现了宦官、外戚轮番擅投,皇权旁落的现象。在外戚、宦官与朝官三种势力角逐当 中,以世族为核心的朝官处于被排斥的地位,遗显然是皇权强化的恶果。统治集团内部权力的 收稿日期:2()∞一o】一10 作者简介:宗明华(1951一),女,烟台太学副教授.博士。 13— 万方数据 角逐把李膺、陈蕃等一批官僚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迫使=i}|i分世族为争得权力与太学生联合。 太学生即“士”的一部分,是官僚的“后备军”。朝官失势就意味着“士”的仕途也同时被阻塞了。 东汉末以郭泰、贾彪为首的太学生3000人能与陈著、李膺等人联合起来批评朝政的原因主要 就在于此。正因为是涉及了整个“士”阶层的总体利益,所以这种联台,不是个人行为,而是群体 行为,并且是各种政治势力的一次重新组合。因此在思想史文化史上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士”是一个具有文化特质的阶层,曾在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舞台上异常活跃。世族与 “士”的结合,一方面是世族给了“士”第二次全面参予政治活动的机台,另一方面世族也借助于 “士”所具有的文化特质,以学术助长政治纷纭。田余庆在《东晋门阔政治》中曾说:“世家大族为 维护皇权的正常运转而与宦官、外戚斗争,受到外戚、宦官的重大打击,但结果是更扩大了世家 大旌的政治影响。这又是一种辩证的关系。”进一步说,世家大族的政治影响扩大是借助于与 “士”即太学生的联合,因为太学生及一切试图进仕的“士”,都与朝官的命运相通,而这批待仕 之“士”的社会影响面要比世族广得多,大得多。余荚时在《汉晋之际士之新自觉与新思潮》中提 出士的“群体自觉”,论述颇详。我认为其本质的原因也是在于世族与“士”的联合。他曾提到: 士之自觉应是士人意识到自身群体的政治利益,共同为之进取,而这一认识也得益于世族与士 的结合。两者在政治上同受排斥,世旗虽与宦官、外戚在角逐中失势,但在社会上毕竟还有一定 的地位和影响。他们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影响与有文化特质的“士”联合,就形成了一股新的强大 势力。所谓“清议”主要是由这些人发起的。这一联合使士的群体有了一次全面参政的机遇.而 且这种参政是与世族一起站到了皇权的对立面,形成了一种“疏离”。这就是罗宗强先生所说的 士与皇权之间产生的“疏离意识”。这种“疏离”是皇权旁落,外戚、宦官对“士”这一阶层的排斥 所造成的,而世族在皇权内部分裂的夹缝中给“士”创造了第二次参予政治的机会,也是士的群 体行为。在这一反一复的过程中,“士”才真正对自已有了全面的认识。因为这种情况只在汉末 出现一次,因此文化史上也不会有第二次社会动乱带来文化繁荣的现象。而且他们的“自觉”是 在暂时摆脱了皇权统治的情况下才出现的,也必然会带来思想上的活跃与文化的繁荣。 2.士人在汉代以经学为皇权的附庸,至汉末实际上受到来自两方而的打击。一是来自皇 权。皇权内部的角还不仅排斥世族官僚,同时也剥夺了士的进仕机会。二是来自经学,经学是 汉代官方的意识形态,其自身不适应社会的变化而衰微只是一个方面,重要的是经学也受到来 自皇权的打击。余敦康在《东汉易学的发展》中说:经学“这种官方的意识形态却受到了来自官 方的致命打击,以皇帝为首的统治阶级不仅本身完全背叛了经学所宜传的原则,而且采取种种 残酷的手段来迫害那些忠实于正统的经学家”。经学是一部分士人赖以生存的信条,是命根子, 在受到来自官方的打击后,就使士人对政治失去了信心。这一变化,便促使士人开始分化,一部 分士人开始脱离政治,隐居教授,闭门著书.经学也开始脱离政治。他们的思想开始转向老庄。 同时政治也脱离经学,抛弃了经学中天人感应之论,从人的理性去探索新的能表进政见的意阻 形态。经学的僵化局面打开了,重现实人性,重义理的思想倾向也开始出现了。士人不仅对皇 权政治失望,也对官方的意识形态经学彻底失望,经学衰微,诸子思想复兴正说明了这一点。 3.士人脱离皇权,经学脱离政治,士人哲学的产生就成为必然。士人的被排斥与政权之间 形成一种疏离状态。从士人本身来说,却是对个体的一次精神解放,这原本不是士人的初衷,但 当人性长久压抑后得到解放,士人很快就感到了个性的重要,崇尚自然、追求自由便成为士人 普遍的心态。这以建安时期最为明显。从士人与政治的关系来看,士人对统治者的本性、名教 的虚伪看得更清楚,批判也更为有力。正始时期,何晏、王弼主政治无为,稍后以嵇康、阮籍为代 一】4一 万方数据 表的玄学异端思想家对名教的猛烈抨击即是证明。同时士人也在寻求构建新的理论来阐释现 实,树立新的行为准则,建立一种不同以往的人格理想。于是他们便借助于对《老子》、《庄子》、 《易经》的改造,创建了玄学理论体系。正因为宣学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所以它代表的不是 官方的意志,而是士人的思想。玄学因此也成为中国哲学史上唯一不带官方色彩的哲学。何晏、 王弼始创“贵无”理论体系,首先着眼的就是政治上的“无为”。至正始后期,嵇康、阮籍转向人生 的“无为”,士人自由思想达于顶峰,庄子学也因此而大盛。玄学由政治哲学转向人生哲学,当郭 象作《庄子注》,玄学与儒学开始调|和以后,玄学也开始走向终点。可见玄学的生命在于士人的 自由思想而不在官方的意志,一旦玄学向官方靠拢,它的生命也就走到了终点.宣学只存在于 魏晋这一个时期,始于王、何,止于晋末,由陶渊明“为玄学人生观划了句号”(罗宗强语)o,也 可以从另一个侧面说明玄学是士人哲学的性质。田余庆在《东晋门阀政治》中说:“魏晋土族,是 历史地形成的一个社会阶层。东汉所见世家大族,是魏晋士族先行阶段的形态。这两者都是中 国古代社会中宗族结构与封建经济发展潮流相结合的产物。东汉世家大族得人魏晋为士族,意 识形态由儒人玄也是必要条件。”玄学与士族的兴起相伴,也随士族的转化而衰亡。 4.当士八对政治及经学失望后便由于外在的重重压力而向内转向自我的重新认识,便很 自然地对庄子人生哲学发生了兴趣。如前所论,儒学的衰落、社会的动乱是客观原因和条件,只 是使庄子思想在魏晋的流行有了契机,而本质的原因还在于庄子思想自身的特质与魏晋t人 的精神需求选于某种契合。这种契合主要表现为: 首先,庄子的人生哲学是以人的个性自由为基础的,并从哲学上第一次作T物与我、形与 神的划分。这一划分在人类认识史上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是第一次把人作为一个独立体与自然 界、社会等同相待,而且又以人、人的精神为核心,从排除物、形两个层次的束缚来求得人精神 的绝对自由。在排斥“物役”上,也是以人为土体,以个体对抗社会,表现为人对现存社会的一种 叛逆,所以有人称庄子哲学为“叛逆哲学”。正同为庄子哲学具有这一物质,当魏晋士人与政权 及社会发生矛盾、对立的时候,便自然会对庄子哲学发生兴趣。以至于此后每当文人感受到了 社会对人性的压抑时,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找到庄子。这恐怕是叛逆哲学与文人对抗社会心理 的最普遍、最相宜的一次契合。也许就是因为这一点,庄子恿想一直作为与官方统治思想相对 立的一种意识形态潜在.虽然不“显”,但却在文人脱离政治时占据了他们的心灵。 其次,当人与外物发生矛盾时,庄子教人如何摆脱矛盾吼求解脱,而不是让人束缚自己的 人性去完善所谓的“道德”。在人与现实的关系上,庄子主张抛弃现实,追求精神自由,并给人描 绘了一个绝对自由的逍遥境界,给人以希望。在如何抛弃现实上,他义主张避世隐居,养生全 性。否定社会与对人生的思考正是统一在人性自由这一认识基点的两个方面。一剀以“人”为 中心,这对身处动乱社会的种种压力中的魏晋文人来说,尤为重要,要摆脱压力追求自由,就去 找庄子,这已成为魏晋文人不约而同的共识。“竹林七贤”就是在这种共识上形成的文士集团。 从魏晋文学作品中我们还可以看到:文人们正是把庄子的逍遥游当作自己的人生理想来摆脱 现实的困境;以庄子的否定现实来对社会进行彻底的批判i他们感到庄子的避世隐居,养生全 性对他们求得个性自由是最适用的,并在庄子“至德之世”的基础上,继续勾画出自己社会理想 的蓝图。“桃花源”正是魏晋文人不懈努力的最终结果。总之,庄子超脱现实的思想与魏晋文人 试图摆脱现窑的心理正相适应并达成了某种契合。 再次,在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上,庄子教人摆脱物欲,去追求精神生活。庄子是先秦请子中独 特的一家。所谓独特即是他将美注的视线由外(社会)转向内(个体),关注的是人内在的精神。 ~]5一 万方数据 他讲“道”,更重视“体道”,因此他描写的思想境界往往不是客观上被认知的,而是通过主观来 感知的。这就给人的想像保留了巨太的空间。精神可以任意驰骋,可以满足自己在物质世界得 不到的一切。庄子关于精神世界的认识,对于个性已开始觉醒并寻求精神超脱与慰藉的魏晋文 人来说,实在是最适台的“赠品”,它使精神饥渴的魏晋文人得到了某种满足。但是,庄子所描写 的精神世界毕竟是“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及,而魏晋文人却终归要面对恬生生的现实。因此 在与社会空往的实践中,魏晋文人往往将自己理解的“庄子”拉回到现实中,并按自己的认识不 断改造,付之于实践。一方面以之努力解决自己的思想困惑,另一方面也以之为构建新思想体 系的重要依据,对社会、对人自身都取得了更高层次的认识,这便是魏晋士人对庄子思想的进 一步发展。 二、魏晋文人独立人格意识的形成与表现 余英时在《汉晋之际士之新自觉与新思潮》中曾认为:“党锢之祸之前后,亦即士大夫自觉 逐渐具体化、明朗化之时代。”其中又提到:钱穆“四论中国纯文学独特价值之觉醒,亦谓其在建 安时代,而以曹丕‘典论7为之始,此诚不易之论。”从东汉桓帝第一次党锢之祸166年到建安时 期大约经历了50余年,也是老庄思想逐步兴起的时代,尤其庄子思想,与汉魏文人有很多相契 之处,对文人的创作心态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促进了文人个性的觉醒和独立人格意识的逐步形 成。他们写表现自已的思想情感、自己的个性特点的作品也逐渐多起来。因此,这一时期也开 始出现了文学繁荣的迹象。当然这一时期的文学主要是指赋作,但“文章”概念的出现确实证明 文人自觉进行文学创作的现象已经开始出现。钱穆《读文选》中说: 文人之文之特征,在其无意于施用。其王者,则仅以个人自我作中心,以常生活为 题材,抒写性灵,歌唱情感,不复以世用撄怀。是惟庄周氏所谓无用之用,苟子讥之,谓 知有天而不知有人者、庶几近之。循此乃有所谓纯文学,故纯文学作品之产生,论其渊 源,实当导始于道家。 这就点明了文人自觉的主要特征以及与老庄思想勃兴的关系。文人之所以为“自觉”,就是 他们不再为某种政治需要而写作,创作本身也无任何功利目的。他们要写自己想写的东西,表 达个人的思想感情。文人对自己的创作如能达到这样一种认识高度,才算是真正的独立。钱氏 用庄子“无用之用”作喻是再恰当不过了。于儒学政治伦理无用正是于个人精神有用。文学只 有摆脱这种政治御用工具之“用”,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独立,纯文学才会产生。自建安以后,魏 晋文人受庄子人生哲学的影响,在人与社会的矛盾中逐步自醒,对人生及自身价值的思考也成 为他们创作的思想核心。因此,他们在作品中所竭力表现的就是个体的“人”。 人生短暂的悲叹几乎贯穿于整个魏晋时代的诗歌中。从《古诗十九首》的“人生忽如寄,寿 无金石圈”.到曹操《短歌行》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从阮籍《咏怀诗》“人生若尘露”、陆机《驾 言出北阚行》的“人生何所促”到陶渊明《旧园田居》之四的“人生似幻化,终当归虚无”。都是对 人的生命在社会、在宇宙中价值的一种再认识。是概括理智的认识,也是无奈的哀叹,或是绝望 的旷达,表现的都是那么细致入微,感人心肺。而对死亡的恐惧、忧伤叉给人生的短暂涂上了一 层浓重的悲剧色彩。 魏晋文人崇尚庄子也讲养生全性,但却不只是求长生,而是更重视通过养生所达到的个体 内在的自足自乐,一种逍遥自得之境。他们也重庄子的人之自然之性,但却以人之任自然来与 社会上一切人为的力量相对抗。他们否认“天道”,更否定“人君”,畅想着无君的“桃花源”。他 一16~ 万方数据 们写人的自然之性,更在行为上显示个性自然的“风度”,师心任气,放达不羁,醉酒佯狂,长啸 举号,总之一切由人。 j 魏晋文学又是表现人的内心世界,人的复杂情感最为丰富的时期。建安文人描写了自己建 功立业的激情与人生短暂的感叹,“慷慨以任气”,“志深笔长”形成丁苍凉悲壮的风格。阮籍用 自己的全力创作了五言《咏怀诗》八十二首,可以说是抒写自己心灵的组诗,他把自己内心深藏 的复杂情感,无法直言的沉痛都倾注在这组诗中。虽然“文多隐避”但却让人十分清楚地感受到 诗人个体所受到的社会压力和生存的艰难。 此外,重人之“文”,即重个A的言谈、容止,也应视为魏晋文人注重“人”的另一种表现。文 人之间重以文相交,不拘一格。}L融年四十,祢衡弱冠,可以因才交友,王戎“少籍二十岁,而籍 与之交”o志趣相投,便自结为友,这更是文人“自觉”后对人的个性特征有明确认同的表现。个 体的独立“自觉”,不仅认识自我,更认识了大自然,文人的山水意识也随之确立。 魏晋文人独立人格意识的确立也使他们对自己所从事的文学活动有了更明确的认识。曹 丕《典论、论文》中说:“盏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已把文学提到与经国大业同等重要的 地位。“文气说”又明确了作者的个人性情、气质对文学作品的重要作用,这些都是纯文学观念 十分明确的表现。 总上所论。庄子以其自由人生观的特质,与魏晋文人的心理达于契台,并对魏晋文人的灵 魂产生影响,促进了他们独立人格意识的形成。因而魏晋文人写入,思索人生,重视人的个性。 文学即人学,文人的“自觉”带来了魏晋文学的繁荣。在这个意义上,说庄子是魏晋文学的思想 核心似不算过分。 OntheVulgarandVulgarRhapsodyofFu ZONGMing~hua (DepartmentofChineseLiterature,YantaiUniversity Yantai,Shandong264005,China) Abstract:TheconsciousnessoftheliteratureintheWeiandJindynastieswasfirstbased Oiltheawakeningofthescholars’mainideology.Itwasimbuedwiththeindependentper— sonifieationwhichrelatedtothescholars’changedideasthatwereinfluencedbyZhangzi’s philosophy,thispromotedtheformingofthescholars’personificationofthescholarsinthe WeiaadJindynasties. Keywords:Zhuangzi;W.ciandJin;independentpersonification ①罗宗强《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55页。 @*晋书,王戎传》.中华书局点按本,第4册1231页. 一17 万方数据 庄子与魏晋文人的独立人格意识 作者: 宗明华 作者单位: 烟台大学 中文系,山东烟台 264005 刊名: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2000,7(3) 引用次数: 0次 参考文献(2条) 1.罗宗强 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 1991 2.《晋书、王戎传》 相似文献(9条) 1.期刊论文 周蕊.ZHOU Rui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名士对庄子精神的实践与改造 -怀化学院学报2008,27(10) 庄子思想在魏晋士人那里重新获得重视,将其与<周易>、<老子>并称为"三玄",成为魏晋玄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以嵇康、阮籍为代表的魏晋 士人们.他们有的将庄子精神作为思想的依归,融入生命,用毕生来实践庄子精神.大多数则是讲庄子精神的某一方面加以发挥改造,为他们的立身处世找到 理论支撑.无论如何,他们都在实践与改造着庄子精神.试从纪录魏晋士人言谈风尚和遗闻轶事的志人小说<世说新语>来探索正始、西晋、东晋三个时期的 名士对庄子精神的实践和改造. 2.期刊论文 宗明华 庄子与魏晋清谈及品题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4(3) 魏晋清谈的几个重要品题都与庄子哲学相关.庄子思想也借助清谈而广为传布.这不仅是对于玄学,进而对文学也产生很大的影响.一是加深了文人对 言、意及性、情等的理性认识;二是启迪文人的创作思维,促进了魏晋文人的“自觉”. 3.期刊论文 宗明华.索燕华 庄子"逍遥游"在魏晋文学中的嬗变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2) 魏晋文人在诗文中对庄子的"逍遥"境界有比较集中的描写:阮籍的以"心游"为精神的慰藉和解脱,嵇康的心身同在现实中的优游容与,西晋文人的顺自 然之游,以及陶渊明的心与自然泯一,可以说无一不禀承庄子的"逍遥游"思想.这正是魏晋文人追寻自己个性自由的表现. 4.期刊论文 方勇.杨妍 论魏晋佛学与庄子学的互相倚重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4(3) 魏晋玄学盛行之时,大乘般若学攀附老庄(尤其是庄子)的态度更加明朗化,甚至从理论上自觉总结出了以老庄学说来比附般若空学的"格义"、"连类 "之法.反之,当时的老庄学也借助于佛学,尤其是东晋支道林,则更以般若性空学说来阐释<庄子*逍遥游>,卓然"拔理于郭、向之外",从而为庄子学的进一 步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5.期刊论文 宗明华 庄子与魏晋文学中的隐逸思想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3(2) 《庄子》中有关隐逸思想的论述,在魏晋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中,都有不同的表现。文章分四个时期,对此作了具体分析:汉魏之际的避隐 ;正始时期阮籍、嵇康的尚隐,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西晋时期的以隐为乐;东晋时期陶渊明的真隐。从魏晋文学中隐逸思想的这一发展变化中可 以看出:文人对人的个性认识日益突出,并逐步确立了人格独立意识。隐居不再是一种逃避,而是他们的人格理想和精神追求。于是文人便有了文学创 作的原动力。因而使这一时期的隐逸诗文具有了更丰富、更深广的内涵。 6.期刊论文 宗明华 庄子人生哲学及其在魏晋的文学意义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4(4) 《易》《老》之学盛行于正始前期,《庄子》大兴于正始后期。从玄学中老庄地位的这一变化。我们可以看出:魏晋时期政治哲学向人生哲学的转 化。庄子人生哲学的主要特色是精神上的“逍遥游”。到正始后期,士人已意识到政治黑暗无望,要摆脱名教追求精神绝对自由,自然更倾心于《庄子 》。于是,文人便能把抽象的思辩转化为一种浪漫哲学和对人生境界的追求。这种非理性的情感世界越丰富,对文学创作的意义也就越大。这就是阮籍 、嵇康能成为正始著名的玄学家,同时又是著名文学家的主要原因。 7.学位论文 单剩平 魏晋诗歌中鱼鸟意象对举解析 2009 鱼鸟意象的并举在先秦的《诗经》、《庄子》中就有出现。汉儒对《诗经》美刺的解释方法,使《诗经》中的鱼鸟染上了浓厚的政治和伦理道德的 色彩;《庄子》中的鱼鸟并举意象中则包含了“道”的思想观念,承载着自然、自由、自乐的意义。这是魏晋诗中鱼鸟意象对举的前响。 诗歌中鱼鸟 意象对举在经过汉代的沉寂之后,于魏晋诗中大兴。这与魏晋时期玄学的兴起是有很大关系的。与玄学弃名教而扬自然一样,这时期的鱼鸟对举意象也 摒弃了汉儒解《诗》时对政治道德意义的比附,而主要继承了《诗经》最本然的对于自然的比兴用法,和《庄子》中鱼鸟意象的“道”、自然的含义。 魏晋诗歌中鱼鸟意象的对举,其更深层的哲学美学的内涵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体现了自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如果将“比兴”宽泛地定 义为将自然与人事相连,那么至少从《易经》开始,古人就已经从自然来观照人事。《诗经》中的比兴用法更是反映出中国古人惯于从自然中发现自己 的影子,惯于从自然物的状态中确认自己的状态。在文中,这一结论是由分析《易经》和《诗经》中的鸟意象而得出的。第二,体现了中国古人特有的 俯仰对待的宇宙观。在我国古代的宇宙论中有一种阴阳二元对待的传统,以及循环往复的宇宙运行规律,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中国古人俯仰的观照法。在 这种对天地自然俯仰的观照中,充满了时间性的音乐舞蹈的节奏。 关键词:鱼鸟意象对举;自然;俯仰观照 8.期刊论文 宗明华 庄子与魏晋文人的创作心态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3(3) 庄子人生哲学影响到了魏晋文人对自身与社会关系的重新审视,使他们认识到个性独立的价值。这一心态变化激发出他们的创作热情,并在他们的 文学作品中也呈现出力求摆脱一切束缚以求得个性自由的特征,而这正是“文学自觉”的最突出表现。 9.期刊论文 席格.XI Ge 庄子"神人"观念与魏晋精神生态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2) 神人、真人、至人、圣人是庄子哲学中精神自由的代表,具有自由自在、自至而成、自然而然、自性逍遥的特征."神人"观念在被道教用来深化方士 的神仙思想、构建游仙思想时,演变成为一种信仰.由于道教理论基础的先天性不足和宗教实践方式的可验证性,游仙思想最终走向了破产.但"神人"观念 却由此从现实生活和文学创作两个层面对魏晋时期的精神生态产生了巨大影响,并深入到中国人的精神内核之中. 引证文献(1条) 1.樊向飞 建安赋新探[学位论文]硕士 2005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hdxxb-shkxb200003002.aspx 下载时间:2009年11月11日
本文档为【庄子与魏晋文人的独立人格意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17146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332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7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2-23
浏览量: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