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吕布传

吕布传

举报
开通vip

吕布传吕布传  吕布传  吕布是这样一个年轻人:一个骁勇无匹的知识分子。      吕布骁勇是人所共知的,但他知识分子的一面却少有人去了解。而之所以说吕布是个知识分子,是因为吕布在发家之前是在丁原旗下做主薄的。主薄就是秘书,杨修做过主薄,司马懿也做过主薄,纯文官的活。丁原当时是荆州刺史,所以吕布曾经是一个省长秘书,官职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太小。但既然要做省长秘书,公书文案的工作是绝对少不了的,而且肚子里的墨水绝不能少,少一点也不能胜任。      吕布在升上主薄之前肯定摸滚打爬了很长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汉家的天下虽乱,却...

吕布传
吕布传  吕布传  吕布是这样一个年轻人:一个骁勇无匹的知识分子。      吕布骁勇是人所共知的,但他知识分子的一面却少有人去了解。而之所以说吕布是个知识分子,是因为吕布在发家之前是在丁原旗下做主薄的。主薄就是秘书,杨修做过主薄,司马懿也做过主薄,纯文官的活。丁原当时是荆州刺史,所以吕布曾经是一个省长秘书,官职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太小。但既然要做省长秘书,公书文案的工作是绝对少不了的,而且肚子里的墨水绝不能少,少一点也不能胜任。      吕布在升上主薄之前肯定摸滚打爬了很长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汉家的天下虽乱,却未至于分崩离析,所以吕布必须让自己文武兼资以策万全。若是天下重归太平,吕布就安安心心地做自己的文职主薄,娶个老婆生对儿女,供间房子养匹小马,快快乐乐唯唯诺诺地安度一生;若是一旦天下大乱,哈哈,那就要乘势而起,仗武冠世了。而历史证明,后来我们所熟知的吕布兄弟也正是如此。      吕布真是一个很狡猾的知识分子!      话说其时黄巾方平,灵帝初薨,大将军何进召群豪入京举事诛阉,反而被十常侍阉党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伏杀。而这时候董卓正应召来洛阳,途中刚好遇上流落在外的少帝及陈留王,便借勤帝之名拥兵入京。      当时的少帝还只是个小屁孩,何太后本来该可以与自己的大哥将军何进上下其手把擅朝政的,无奈何太后自己笨了些,被十常侍骗了几句就呼了何进入宫,最终何进被杀,兵权外落,而京内群雄集聚虎视眈眈,这个何太后便再没任何影响力了。所以当时的京师洛阳实质上处于一种权力中空的状态,任何人都有机会取而代之。      关于十常侍杀何进,演义里有个细节相当有趣,不得不提。十常侍杀了何进之后,待命宫外的袁绍袁术等人立即强闯入宫诛贼,当然,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有意思的是,当时在宫里的还有何进的弟弟何苗,然后众人在内庭见着何苗,何进的部将吴匡立即大喊:“何苗同谋害兄,当共杀之!”然后众人 俱曰:“愿斩谋兄之贼!”就这么一呼一应的两句,可怜的何苗就糊里糊涂地被群雄斩成了肉酱。  何苗这个人物在演义里没有记录,不过根据史书,何苗当时官至车骑将军,又是何进的亲弟,何进一死,他属下的兵将自然要落入这个何苗手中,可想而知介时何苗的声势自然会越益壮大的。大将军何进之死对当时京中的群雄来说无疑是一个夺权的天赐良机,问题是何进之后还有这一个何苗,所以当时吴匡看似这么义愤填膺的一呼,众人这么异口同声的一应,实则是道尽了演义的千言万语。      (正史中只是粉饰说吴匡怨何苗与兄长何进“素不同心”,“疑其与宦官通谋”,于是引兵和当时 董卓的老弟董旻一起将何苗趁乱杀了。)      回到董卓。董卓这个人对于吕布的人生来说相当重要,若非董卓,吕布可能永远都是主薄,天天待在办公室里抄阅公文,偶尔随丁原四处跑跑当当保镖,没有方天画戟,也没有赤兔马,更没有貂蝉。所以既然要说吕布,这里就不得不给董卓墨迹墨迹。      在当时何进何苗死了,京中群雄手握重兵的就剩下两人,一是荆州刺史丁原(一说并州刺史,这里从演义),另一个就是西凉刺史董卓了。演义上说董卓进京后专权跋扈,可是董卓面对当时这么多虎视眈眈的对手,究竟怎样跋扈起来的,演义却没有说清楚。正史中倒是说董卓耍了一个小花招,指当时董卓初入洛阳,兵不过三千,于是每隔四五天就派兵潜出城外,次日再大摇大摆地重新入城,由此骗得众人以为董卓的兵将不可胜数,于是人人不敢妄动。趁着混水摸鱼,董卓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何进何苗的兵将收编到麾下了。      我很怀疑,演义里连吴匡杀何苗的事情都不忘记交待,却为什么独漏了董卓这一手这么重要的把戏。也许老罗觉得这种小把戏是史书杜撰的,当时洛阳城里头群英集聚,人才济济,这种低劣的花招绝不可能骗的了人。又或者老罗出于人物塑造的考虑,不想把董卓塑造得太聪明。还可能是老罗故设悬念,想要引得诸如笔者此类的闲人来冥思苦想。无论如何,总之董卓最后在洛阳里毕竟是一人独势,专权跋扈。      董卓专权之后就做了一件历代封建乱臣都乐此不疲的事情──废立皇帝。      却说董卓掌握了何进兄弟的兵马之后,心怀大畅,便找了个日子筵宴群臣。众人畏于董卓势大,莫敢有不出席的。席间董卓说出了自己废少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的打算,语惊四座。      董卓腆着大腹,捋着大脸上乱糟糟的胡须说道:“这个,我有个看法,大家听听。这个,我们的皇上刘辩啊,人傻了点,恐怕不适合做皇帝,我想让刘协来替这个位置,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意见没有?有意见的可以提出来哈,大家一起讨论。”      众人素来知道董卓专权,却想不到他专权到这地步,如此明目张胆地就要废了少帝。众人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不敢哼声。      这时候吕布的哎呀老爸,丁原出来了。丁原长得眉粗面黑,一身犷气。只听丁原怒叱道:“你他妈的算什么鸟东西!竟敢在这里大言不惭妄议废立?你他妈想造反是不是!”      董卓被这样当众辱骂,也抓狂了,立即拔剑大喊着要斩了丁原,然而一旁的李儒,董卓的军师加女婿,这时却见到丁原身后站着一年轻人,手上执一柄方天画戟,威风凛凛,气采凌人──当然,这家伙就是咱们的吕布兄弟了。李儒认得吕布,也知道他的武功厉害,董卓这么大火遮眼地冲上去说不定要被吕布一戟割了脑袋,于是李儒立即将董卓拉住,打圆场道:“董老大喝醉呢,今天不谈公事,大家继续吃喝,继续吃喝。”      吕布虽然公职是主薄,必要的时候却也须负担起丁原的安全保镖工作,所以这时候的吕布,右手执着一柄一丈八尺长的方天画戟,左手却仍然握着一杆三寸狼毫,肋下还夹着办公室里仍未完稿的文稿案件,脚下还摆着刚刚才磨好的墨砚,前一刻还在文质彬彬地随着上司丁原四处喝酒应酬写笔录,一转眼就要抽出方天画戟和人家玩命了。还好的是吕布兄弟人长的高大威猛,气势上先赢了七分,遇着事情常常不用亲自动手,象今天,纯靠这气势就把这不可一世的董卓给压了下去。      象吕布这种能文擅武的年轻人是领导们最喜爱的,就象我家里养的大狼狗,我每次出去的时候都要牵着它四处溜,遇着小妞可以让它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演人立空翻取取乐子,遇着混混就让它冲上去拼几刀子,就算拼不过,至少也能牵着来吓唬吓唬别人。我喜爱我家里这只大狗狗,便常常唤他作儿子。      丁原也唤吕布作儿子,虽然正史上并没有说他们以父子相认,但演义上却明确指出了吕布是丁原的义子。演义这么说的目的很简单,纯粹是为了塑造吕布这一个反复无义的形象,好让后来白门楼上刘备曹操两个小人杀吕布杀的心安理得。刘备曹操是很重要的两个人物,这两个人以贤仁及爱才流芳百世,但就是这个仁者刘备,还有这个爱才的曹操,两个在演义里互吹互擂的英雄,却深深畏忌着吕布这年轻人,以至于后来上演了白门楼滑稽的一幕。这个是后话,暂且不表。      不过演义明里虽然将吕布贬得一文不值,暗下却处处否定自己在明里这种说法。这也正是演义的精彩之处。  义父子,演义里有许多。比如曹操的老爸是太监曹腾的义子,曹操就是曹腾的义孙,曹操自己也有义子曹真,刘备有义子刘封。在当时认个有权势的义父是很有好处的事情,身份地位一蹴而就,免了许多无聊的奋斗。但吕布和丁原之间与这些普遍的义父子却并不相同,很简单的一个原因,吕布一直姓吕,并不姓丁,后来虽然也和董卓“誓同父子”,但朝野上下仍然唤吕布作吕布,并没有人唤他作董布。      曹操本姓夏侯,曹真本姓秦,刘封本姓寇,所有这些认了义父子的人都要从义父的姓,并无例外。 唯一例外的倒是这个“三姓家奴”吕布。      按理说,吕布既认了丁原为父,从丁原处出身,继而成名,那么吕布出场时就不该是吕布,而是丁布才对。演义里仍呼他作吕布,老罗明显在抽自己嘴巴。可是这么明显的错误,老罗自己会不清楚?如果老罗清楚,却为何不将它改正回来?抑或是说,老罗又是故意设下这悬念的?既然要塑造吕布“三姓家奴”的反复小人形象,本不应该让这逻辑上出现这么低级的错误,既然老罗让这么低级的错误出现,只能说明,老罗有意让吕布这个“三姓家奴”的恶名经不起推敲。老罗明里处处指摘吕布的不是,却又故意让自己的指摘经不起推敲,这说明,很可能,老罗暗地里不仅不讨厌吕布,反而是非常非常喜欢吕布的,因为若不是非常喜欢他,骂便骂了,老罗又何必在字里行间费这种心机?      如果这个立论可行,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老罗为什么要把他对吕布的爱意隐藏起来?      我们知道,老罗生于元末明初,当时兴汉反元的起义正红红火火,那么老罗写书时,该是明朝政权刚刚建立而元朝政权刚刚覆灭的时候了。在这种形势下,鼓吹以汉为正统,就成为了时势所需,或者说,这是当时的主旋律。老罗本身是汉人,自然也乐衷于此事,但问题是三国里的汉皇叔刘备,在老罗心里又的的确确是小人一个,要为这汉皇叔粉饰一新,确实废了老罗好大一番心血。      吕布是英雄,只可惜生不逢地,没有显赫的家世,所有一切的功业都是仗着自己的武功才智,一手一脚打拼出来的。吕布以一介边地游民,年纪轻轻便打拼到独覇一方的覇主,可见其英雄与才华。但为了主旋律,皇叔刘备必须是一个perfect的君主,一个perfect的君主就必须识英雄重英雄,更不能无耻到借着别人的手将英雄杀了。只可惜白门楼上,刘备怂恿曹操杀吕布的一番小人作态是一字一句地记载在史书中,无从抵赖,要粉饰这点可相当难办。没办法,为了主旋律刘皇叔,只好委屈一下自己心爱的吕布,让他做个不得不杀的小人吧。君子小人本是对立的,皇叔杀小人,那么皇叔便是谦谦君子。于是便有了吕布的“三姓家奴”和“反复无义”。      当然上面所说只是原因之一,吕布不得不做花脸,其实还有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我刚才说了,吕布是英雄,只可惜生不逢地。我这么说除了想指出吕布出身贫微,更重要的是,可恨这吕布好生不生,偏偏生在那边地九原。  吕布出身于五原郡九原县,这地方在今天的内蒙古,虽然书上没有具体说吕布是哪族人,但是从他的出身,还有他的体格气力来看,很有一个可能性就是,吕布身上有外族的血统。那么外族是什么族? 吕布生在蒙古地域,说不准身上流血和蒙古人的血是一样的,虽然汉朝并没有蒙古族这个概念,但是明朝有,而且非常重要。在老罗写书当时正值改朝换代,汉必须是正统,元蒙古必须是残暴不仁的旧社会,若是把吕布这蒙古人写的太好看,那不是反主流的恶行是什么。  正因如此,为了宏扬明汉之仁,老罗只好成大义,舍小爱,狠下心肠把心爱的吕布恨恨地糟蹋一番了。可怜吕布这年轻人生不逢地,不单止在活着的时候处处受别人的排挤欺凌,死后数百年还得被老罗违心地搬出来指摘羞辱,留下千古骂名。      哀哉啊,奉先兄弟!   上一章说到董卓在饭局中议立新帝的事情。这里接着说下去。      饭局定天下恐怕是中国最有趣的传统了,席间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危奇险异更甚于战场上的冲锋陷 阵。董卓开这个饭局,当然也是不安好心的。   董卓在洛阳城里跋扈专权,自然是凭仗着自己兵足势大。但不管怎么说,名不正毕竟言不顺,董卓在当时只是一个边区刺史的身份,对于现在来说,大概就是一个省长或省委书记,若只论官阶身份,当洛阳城里比董卓高级的大有人在。董卓名位不正,行起事来虽然能仗着自己的兵势耍耍赖皮,却毕竟不能光明正大。不过以董卓当时的势力,想要名位,又有何难,何必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废了少帝?董卓自己说是现在这个皇帝笨了些,可这当然不是真正原因,而最直接的原因,其实还是王宫里的裙带关系。   董卓要废的少帝刘辩,这小屁孩是大将军何进之妹何太后所生,也就是何进的侄子。前面说过,董卓自己并没有多少兵将,只是混水摸鱼收编了何进兄弟的兵将才坐势起来。这些兵将当然不可靠,一旦刘辩这个何进兄弟的大侄子和这些兵将密会,要他们起来诛了董卓,他们当然会义不容辞。即使刘辩真是个傻子,但刘辩后面还有何进的妹子何太后,即使何太后也是个傻妹子,还有下面那么多文臣武官,总有人会想到这一点,然后利用起来。所以这刘辩一定要废,而且越快越好,否则一旦让对方先动手了,自己也就完蛋了。这也正是董卓为什么急于废帝的原因。   董卓要立的刘协,是以前的王美人所生。那时王美人受灵帝所宠,于是刘辩的老妈何太后就设计将王美人毒死了,有这个深仇血恨在,刘协就很难能与那何太后联手,刘协不能与何太后联手,就得不到何进原班兵将的支持,而刘协自己又没有任何势力,所以刘协做皇帝,实在比那刘辩要安全许多。   董卓废帝的事情后来总有人嘲笑他狂妄自大多此一举,导致自己最后的失败。其实当时董卓却是事之所迫,不得已为之。总而言之,董卓其实是个非常非常狡猾的大胖子,而且先发制人和混水摸鱼也是董卓最爱玩的把戏。董卓这样一废一立,顺带升自己为相,那么名位也有了,势力也巩固了。   说回饭局,当时饭局里董卓当众说的这么一席废立之论,如飞石击水,谁服自己,谁不服自己,一试就试出来了。果然丁原这老匹夫要当众和自己对着干,卢植这书呆子也不知天高地厚要和自己唱对台戏。   说到卢植,这个家伙非常有意思,必须提一提。说起来卢植也是三国里头的一个棱角分明的人物,这家伙心直口快,想到什么说什么,却也学博古今,为人清正。   卢植在当时的名气很大,黄巾作乱的时候,朝廷上下都推举卢植主将平乱,后来卢植也确实干得不错,硬是将气势如虹的张角逼在城里固守不敢出,如果不是后来被一个叫左丰的贪官摆了一道,天下的乱势很可能就由卢植来收拾了。关于左丰这件事情,演义里也有写到,说是张角被卢植赶到一个叫广宗的地方闭城固守,双方正在僵持,这时朝廷却派了左丰去视察。按照惯例卢植应该给点好处给人家左丰兄弟,只是卢植毕竟是卢植,扔下一句狠话:我他妈打仗还缺钱用呢,哪有闲钱给这小人。于是惹怒了左丰,回皇帝那告状说卢植怠战,皇帝一听这还得了,立即下令将卢植抓了回来。当时若非朝廷上下都帮卢植说情,这小子早被皇帝咔嚓掉脑袋了。   在今天董卓这场饭局里,卢植的牛脾气又犯了,胡须乱抖说了一通伊尹啊圣人啊之类的,董卓也听不明白啊,本想不理这书呆子,却不料卢植最后又加一句:“董卓你这是篡位!我日你妈!”这句董卓听明白了,马上拔出配剑又大喊着要砍卢植,还好被蔡邕和彭伯拦下。   卢植的事情先说到这,关于董卓这场饭局,另外还有些事情要补充一下。   在正史中是没有这个饭局的,倒是开过一次朝会提出废立皇帝的事,其实说起来情况也差不多,卢植也确实站出来反对了,只是正史里并没有丁原和吕布的事情。但老罗在演义里将这次朝会换成饭局,还搬出了丁原吕布,这方面却很可圈可点。   老罗将朝会换成饭局,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老罗要把丁原和吕布安插进来。在正史中吕布杀丁原是更早之前的事情,在董卓进京没多久就发生了,因为之前说过,董胖子很喜欢先发制人这一招,而且屡试不爽。而老罗将丁原的性命留到现在,纯粹只是为了让丁原带上吕布参加这场饭局,而且,要在饭局中展现吕布那幅手仗方天画戟的凛凛雄风。   如果按照史书所述,先不说吕布当时有没资格参加朝会,首先的就是朝会里不能带兵器,更不可能提着长长一柄方天画戟在朝会中晃来晃去。但是饭局里却可以这么做。所以,要表现吕布,老罗必须将朝会改成饭局。   由此可见,老罗为了给自己心爱的吕布安排一个牛逼的出场境头,着实花废了不少功夫,甚至宁愿背上以文乱史的骂名也在所不惜。   演义中的丁原听了董卓的一番妄论,立即排席而上,将董卓大骂一顿,随后卢植才跟着出来将董卓讥讽。这个安排分明是让丁原抢了卢植的风头,硬生生将一番高风亮节安在丁原身上了。这个安排的意图也很明显,丁原的节气越高,吕布杀丁原的所作所为就越显得卑鄙,吕布越卑鄙,咱们的皇叔刘备自然就越君子。这种刻意的安排可以大大满足看官听客们对刘备的意淫,同时也可见老罗为了陷吕布于不仁不义的境地,同样是深思熟虑了一番。   说到这里大家不难想象,老罗写吕布时的心情想必是非常矛盾的,既忍不住要赞美吕布,又不得不强迫自己把吕布写得无耻不堪。   话说饭局上这么闹了一阵,大家不欢而散。董卓感到郁闷,于是带着李儒在温明园里四处溜达。董卓郁闷是很正常的,因为之前说过,当时京里手握重兵的除了董卓,还有一个荆州刺史丁原,这丁原是个大患,不除掉他,废立皇帝的事情就不能冒失进行。董卓郁闷地站在园门前面,脑子里不断地在想办法,这时忽然见到园门外有人手持大戟,策着战马,在那徘徊不定。   “卓按剑立于园门,忽见一人跃马持戟,于园门外往来驰骤。”   这个细节在演义里绝对是一个精彩绝仑的细节。   当时董卓并不认得这人,也不记得他在饭局时就站在丁原身后,但一旁的李儒当然认得,这是吕布那小子。   我们知道,按照演义里所说,吕布是受了董卓的物质诱惑,所以才翻脸将自己的哎呀义父丁原一刀割下脑袋的。但老罗在这里加上的这一段情节,却向我们暗示了另外一个可能性。演义里说丁原在骂了董卓之后就被众人劝走了,现在这时候丁原该在回府的路上,那么这吕布一个人跑回来董卓这里干什么?找董卓麻烦?吕布虽然能打,却也不是Superman吧,单枪匹马的就跑人家地盘闹事?而且丁原刚刚才当众落了董卓的面子,以董卓的霸道,丁原又怎会不怕董卓来暗算自己?那么丁原这时候应该全力戒备董卓才是,又怎可能派走自己的帖身保镖吕布?   唯一的解释是,吕布是自己偷偷回来找董卓的,而且并不是回来找麻烦,而是有事情要和董卓商议。那么吕布想和董卓商议什么?从后来李肃游说吕布的情节来看,吕布能够和李肃一拍即合,似乎丝毫没经过考虑的样子,看来,很可能,吕布早就有反叛丁原的心思。   因此这时候的吕布,其实是回来找董卓合作的。   很显然,老罗无缘无故在这里加上这个情节,正是要传达这样一个信息:吕布反丁原并非是自己表面所写的那样见利忘义,而是早有预谋的。见利忘义是人格问题,但早有预谋则是形势和策略问题了。 老罗太爱吕布了呀!   董卓这时候并不认识吕布,所以不知道这人在门口来来去去的究竟有什么企图,但李儒是个聪明人,自然能想到这吕布有些蹊跷,很可能是来投诚的。但演义里的李儒似乎也相当忌畏吕布,因为他知道吕布这年轻人才能太大,很难驾驭,所以即便猜到吕布来投诚,却也不敢接纳他。   当时董卓见着这个年轻人,就问李儒这家伙是谁,李儒回答说这是丁原的义子吕布。然后李儒让董卓暂且避开这家伙,别让他看见,董卓不知来龙去脉,也就避了。   李儒骗董卓避开,自然是不想让董卓和吕布有机会见面。董卓一心想着办法要诛除丁原,而这时候丁原的义子吕布却来投诚,这两人当然是一拍即合的,虽然说能够借此机会除了丁原,但是若让吕布投到董卓旗下,却不知是福是祸。吕布是个英雄之才,文武双全,李儒知道这一点,所以对他非常忌畏。   也许大家会怀疑,这李儒虽然聪明,却会不会有这么多的心理活动?莫非是你这说书的在瞎掰?其实不然。当时李儒既然见到这吕布在自己的地盘里落单,按正常想法应该是大叹机会难得,得立即召集人马将这丁原手下的虎将围杀,以绝后患才对。但是李儒没有这么做,反而将董卓骗开,很显然就是猜到了吕布来投诚的心思,而自己却又知道这吕布接纳不得。   因此,在李儒的作梗下,吕布当天晚上最终也没能和董卓见面。   当天晚上的事情就这么过去了,董卓也没去多想。待到第二天,董卓还在被窝里抱着灵帝的妃嫔们呼呼大睡时,丁原却带了吕布,引了一帮兵马在洛阳城外向董卓搦战。董卓知道了之后大发雷霆,也领了兵马出去战了。这时候,董卓再一次见到吕布。      演义上说双方交战之前,丁原先大骂了董卓一顿,董卓未及回言,吕布立即飞马上来直杀董卓,将董卓的兵马杀退。      这里提到了董卓未及回言,那么董卓想回什么言呢?有可能是想回骂两句,不过,也有另一个可能就是,当时董卓见到丁原身旁的吕布,立即认出了他,并想起昨晚这小子在自己门前徘徊不定的事情。董卓虽然人品有问题,但心思却是十分狡猾的,这时联想起来,哪还猜不到这吕布有投诚之意,也许当时就想喊:好啊!我他妈总算明白了!不过这句话还好没有喊出来,因为当时丁原正在强奸董卓的祖宗,如果董卓忽然喊出这么一句话,可真是令人匪疑所思。   董卓被吕布杀退了以后,心里却不郁闷,反而是开心的很,立即召集部下开会,开会却不说怎么打这场仗,只一昧地问:“吕布这小子,你们谁能把他给搞过来?”      要知道,在当时吕布可是人家丁原的儿子,竟有人想笼络敌人的儿子,整个演义里似乎从没出现过这种事情。但是董卓当时却在开会中提出这种狂妄的想法,很显然,因为他对这个想法胸有成竹。      这个时候,李肃出场了。李肃是吕布的老乡,信口齿黄地就说那吕布小儿有勇无谋贪财轻义,只要给我一匹赤兔马,我就能将那吕布给说过来。      李肃这个人物也非常有趣,这家伙在演义里先劝吕布投董卓杀丁原,后来又和吕布一起谋杀了董卓,确是反反复复。演义上说,李肃后来之所以决定合谋杀董卓,是因为董卓没有给他升官,这家伙心里记恨着。      其实也确实怪不了人家李肃,不但将吕布这么有用的人才拉拢过来,还说得吕布杀自己的义父丁原,领了丁原的兵马来投靠,如此不废一兵一卒便得此大益,不可说不是大功一件,你董胖子不记我李肃一功,怎么也说不过去。只是,一般来说这样想确是没错的,但问题是吕布自己本来就想投诚董卓,而董卓对这一点也心知肚明,所以在董卓看来,这完全算不上什么功劳。而且你李肃还要拿我的赤兔马去做人情,这本钱这么大,不记你一过就已经是对得起你了。所以呢,哈哈,这里的李肃请缨说吕布,却又是后来李肃谋杀董卓的一个很重要的伏笔。      董卓虽然舍不得赤兔马,但是想到这件事情只可成功不可失败,而且后益甚广,便也没去计较。然后董卓又故意问军师李儒:“李儒啊,你看咱们这么做成不成?”      董卓既然看出了昨晚的事情,当然也就看出了那李儒当时是故意不让自己和吕布相见。董卓故意这样问李儒,意思是在责备他:就因为李儒你这小子,害我现在要多花这许多本钱去搞笼络。      李儒这时心想这董卓不先和我商量笼络吕布的事情,现在有人出来请缨了你才问我行不行得通,分明是告诉我,他已经看透昨晚的事情了。李儒明白董卓的心思,只好酸溜溜答道:“主公欲取天下,何惜一马!”      李儒这句答话是非常有技巧的,表面上是说:既然要笼络吕布,你老董又何必在乎这一匹马呢!可是作为回应董卓对自己的责备,暗地里却是在说:老董啊,我一直都在帮你谋略天下,你跟我计较这一匹马做什么!      董卓听出了李儒的弦外之音,倒也不以为忤,反而觉得李儒这小子还是蛮有趣的。董卓被李儒这么逗了一逗,心怀更畅,又再给李肃加了“黄金一千两、明珠数十颗、玉带一条”,以作贿赂的本钱,同时也借此向李儒表示:老子和你闹着玩呢,哪会跟你计较,你看老子再加些本钱进去也没关系。 李肃说吕布,这是吕布的人生很重要的一个转折点。 {1K },C6_/P%t-d0Y    S$~w h"P;@9DM ?       李肃这个人是有些才华的,游说吕布时说话的分寸火候掌握得非常好。演义上说李肃见到吕布时,先喊了吕布贤弟,当然,这是李肃在向吕布套近乎,吕布接下来并没有称他作老哥。事实上李肃和吕布虽然是同乡,但两人并无甚交情。    ^9xw)g(N&P       吕布见到李肃,向他打了个揖,然后便问他:“久不相见,今居何处?”李肃却故作糊涂答非所问,称自己“现任虎贲中郎将之职”,又说“闻贤弟匡扶社稷,不胜之喜”。这两句话说的趾高气扬,分明是在刺激吕布。当时吕布仍然还只是一个地方主薄兼职保镖,和这个中郎将相比那是差好多级了。若论才干,以吕布的文武全才,李肃哪能和他相比,大家出身相同,但人家李肃已经混上中郎将了,吕布哪能不妒忌感慨。    _hZ,P,j%c+M {6@       李肃在身份地位上刺激了吕布,接下来还要在身家上刺激他一下,于是又牵出那赤兔马,要送给吕布。吕布精擅骑射,经常与马匹为伴,一见这匹全身火红的赤兔马,当然知道是天下无双的好东西。这么好的东西这李肃却轻易拿来送给自己,可见李肃混得比自己实在好太多了。 #Hx3D ~)?w t       这是赤兔马在演义里第一次亮相。赤兔马是演义里很重要的一个人物──本来我应该说它是道具,但不知为什么,我喜欢说它是人物。三国里有四匹名马,曹操的绝影,刘备的的卢,夏侯渊的爪黄飞电,还有就是这匹吕布的赤兔。但赤兔的名声远比绝影的卢爪黄飞电响多了,而赤兔的名声之所以响亮,绝对是因于它与吕布的相得益彰。虽然演义后来硬是将赤兔塞给了关羽,却依然盖不过那“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名声。 0r2L‑N'x Q5j&H    "C‑u$V k{y X       赤兔马是这样一个有趣的东西,全身火一般的一片赤红,脑门上却长着一张兔子脸,这样想象起来,模样该是很滑稽才对。但是怪相必有怪才,比如枣脸关羽,环眼贼张飞,碧眼小儿孙权,大耳儿刘备,其实他们长的都不太象人。而赤兔马也和这些家伙一样,长相怪异,却身怀大才。 K.E​V8|d8UIf       吕布爱马,一见这赤兔马就象见到了自己命中的另一半,哪能舍得,所以也不客气,将那赤兔马牢牢抱着不放说道:“兄赐此龙驹,将何以为报?”这时候吕布才愿意和李肃称兄道弟,同时却也知道,无功不受禄,这李肃一定有事相求。然而李肃也并不着急,只说:“某为义气来,岂望报乎!”这种话吕布当然不信,于是摆了酒席招呼李肃,一来出于礼貌,二来是给机会这李肃把要求说出来。       酒足饭饱后,李肃开始进入正题了,便对吕布说:“肃与贤弟少得相见;令尊却常会来。”李肃说自己常常见到吕布的老爸,这是引入话题,同时却也是很隐晦地探问吕布和丁原的关系。吕布也是个聪明人,这李肃在洛阳城里做官,而现在自己随丁原在城外起兵,李肃来这里的目的自然和丁原离不开。李肃说到自己的令尊,如果自己第一时间想到丁原,那说明这父子关系是牢不可破的,但如果第一时间只想到自己的生父,那就是告诉李肃,自己根本没把丁原当老爸,吕布本来已有离弃丁原的意思,于是故意答道:“兄醉矣!先父弃世多年,安得与兄相会?”吕布这一句话很暧昧地表达了自己的立场。   Yu0Z4ya,XP)|0z       李肃听吕布这么答,知道这次游说成功在望,于是开怀大笑道:“非也!某说今日丁刺史耳。”随后吕布惶恐答道:“某在丁建阳处,亦出于无奈。”    o4M n1Vg!W       这里有三个词可圈可点:今日,丁刺史,惶恐。    ‑Ix"Nb hj       我们前面已有立论:罗贯中在心里面是很喜欢吕布的。因为罗贯中这么深爱着吕布,所以在演义里糟蹋吕布的同时,又不断地在字里行间暗示吕布的无辜。N2[7m7e2M:^  在正史中,丁原是没有象这样在城外起兵和董卓打过仗的。丁原这个人当时在朝廷里的公职是执金吾,也就是负责王宫治安的pol.ice头头,同时手上也领有重兵,所以是董卓的心腹大患。董卓要搞乱王宫混水摸鱼,于是先暗中剪除了丁原这个人。       演义里安排丁原起兵的这一幕,表面上看我们很容易认为这丁原性格刚烈,痛恨董卓这个乱臣贼子,所以针对董卓发兵围了洛阳。而我们之所以会这么想是因为,当时董卓在饭局里提到了废帝的事情,丁原又表现的如此大义凛然,所以后面丁原起兵围洛阳,自然就让我们觉得丁原是要正君除奸。然而实际上,这是一种很巧妙的让读者先入为主的错觉。董卓废帝的事情当时只是口头说说,还没有付诸行动,也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件事,你丁原这时候引了兵马将京师洛阳围住,在当时的旁人看来,无论怎么看,都绝对是明目张胆的造反,而董卓领兵和丁原相战,反而是代表了忠义的一方了。所以,当时李肃向吕布招安,他所代表的立场并不是董卓,而是朝廷。 )U _4br%T    5L,J;Q j+m       李肃说到“今日”,那是强调丁原今天起兵围攻洛阳的行为,说到“丁刺史”,是强调丁原身为汉室官臣,这么做是在造反,也因此吕布才会“惶恐”,然后说自己“在丁建阳处,亦出于无奈”。       我们再想起昨天晚上,吕布一个人溜去偷见董卓,很可能就是知道丁原第二天要造反,而吕布又不想跟着丁原闹下一个反贼的恶名,所以才来向董卓投诚。 %xO‑y` g_‑[   
本文档为【吕布传】,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0007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9KB
软件:Word
页数:15
分类:文学
上传时间:2011-02-28
浏览量: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