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吴增仅《三国郡县表附考证》误谬例举(孔祥军)

吴增仅《三国郡县表附考证》误谬例举(孔祥军)

举报
开通vip

吴增仅《三国郡县表附考证》误谬例举(孔祥军) 第 23 卷第 1 辑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Vol. 23 ,No . 1 2008 年 1 月    Journal of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 Jan. ,2008 吴增仅《三国郡县表附考证》误谬例举 孔祥军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 江苏扬州 , 225002) [提  要 ] 清人吴增仅所撰《三国郡县表附考证》在三国政区沿革研究领域是一部极为重要的著作 , 然而仍然存 在着诸多问题。本文拟从郡县归属失考、郡县名称失考、误引文献、诸州郡县置废失考、侯国建置...

吴增仅《三国郡县表附考证》误谬例举(孔祥军)
第 23 卷第 1 辑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Vol. 23 ,No . 1 2008 年 1 月    Journal of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 Jan. ,2008 吴增仅《三国郡县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附考证》误谬例举 孔祥军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 江苏扬州 , 225002) [提  要 ] 清人吴增仅所撰《三国郡县表附考证》在三国政区沿革研究领域是一部极为重要的著作 , 然而仍然存 在着诸多问题。本文拟从郡县归属失考、郡县名称失考、误引文献、诸州郡县置废失考、侯国建置失考等五个方面例 举其误谬所在 , 从而为学界更好的利用此书提供某种帮助。 [关键词 ] 三国  政区  吴增仅  纠谬 [中图分类号 ] K928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125205 (2008) 0120105205 [收稿日期 ] 2007205225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政治过程与地理因素对行政区划变迁的影响” (项目号 : 98BZS005) “三国两晋 南朝卷”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 孔祥军 (1979 - ) , 男 ,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讲师 , 历史学博士 , 主要研究方向为三国西晋政区地 理、历史地理文献、清代地理考据。   陈寿《三国志》无传统诸志 , 清人洪亮吉首 撰《补三国疆域志》, 其书大抵以《晋书 ·地理 志》逆推三国政区情况 , 非但不明政区沿革之 变 , 所考诸县也是舛乱殊甚。其后谢锺英作《补 三国疆域志补注》详考诸书以匡补其错讹 , 仍亦 未称赅备。集三国诸州郡县考证之大全者 , 当推 吴增仅 , 其所撰《三国郡县表附考证》① 用表的 形式将政区沿革的动态过程清晰的表现出来 , 前 列诸表、后附考证 , 体例完整、堪称上乘 , 然其 考证非为精审 , 诸表错讹亦是比比。清末杨守敬 评此三家曰 :“国朝洪亮吉《补疆域志》, 大抵上 承《续汉志》, 下接《晋志》, 揣度出之 , 而于本 书纪、传且多不照。沧州叶圭绶谓洪氏之书 , 想 当然耳 , 非过论也。近日武进谢锺英为之补注 , 多所纠正 , 然沿讹者也不少。惟盱眙吴增仅《三 国郡县表》沿革粲然 ⋯⋯惟间有遗漏 , 或舍古志 而据方书。”② 杨氏遂作《补正》, 其所厘定 , 条 目寥寥 , 吴氏考证错讹处仍有十之八九未能补 正。今择吴氏误谬颇具代表者数则 , 分类部居 , 以为例举。 一  郡县归属失考 1. 曹魏司州弘农郡新安县 按 :《续汉书 ·郡国志》③ 新安县属弘农郡 , 《晋书 ·地理志上》④ 新安县属河南郡。吴氏 《表》卷 1 :“故属弘农。据《沈志》引《太康地 ·501· ① ② ③ ④ 下文简称吴氏《表》、吴氏《考证》。 杨守敬 : 《三国郡县表补正》, 《杨守敬集》第 1 册 , (武汉) 湖北人民出版社 , 1988 年 , 第 235 页。又 洪亮吉《补志》、谢锺英《补注》, 均载于《二十五史补 编》, (北京) 中华书局影印开明书店排印本 , 1955 年。 [晋 ] 司马彪 : 《续汉书郡国志》, 《后汉书》, (北 京) 中华书局 , 1965 年。 [唐 ] 房玄龄等 : 《晋书》卷 14《地理志上》, (北 京) 中华书局 , 1974 年。 志》属河东。疑魏时移。”① 杨守敬《补正》引 《后魏志》认为新安当属河南 ,“东”为“南”之 讹 ②, 成孺《宋书州郡志校勘记》亦认为新安当 属河南 , 中华书局校点本《宋书》据之改正 , 是。③ 今检《元和郡县图志》卷 5“河南道河南 府新安县”条“新安县 ⋯⋯本汉旧县 , 属弘农 郡。晋改属河南郡 ⋯⋯”④ 则“河东”确为“河 南”之讹。又《太平寰宇记》卷 97“江南东道 衢州条”引《舆地志》: “后汉献帝初平三年 (192 年) 分太末立新安县 , 晋太康元年 (280 年) 以弘农有新安改名为信安 ⋯⋯”⑤ 据此晋太 康元年时新安县仍属弘农郡 , 其后方移属河南 郡 , 曹魏时新安确属弘农 , 明矣 , 吴氏误。 2. 曹魏豫州汝南郡慎县 按 : 《续汉书 ·郡国志二》慎县属汝南郡 , 《晋书 ·地理志上》慎县属汝阴郡 , 据《宋书 · 州郡志二》: “汝阴太守 , 晋武帝分汝南立。”⑥ 则慎县在未被划于西晋之汝阴郡前应属汝南。吴 氏《表》卷 1 将其列入汝阴郡 ⑦, 未见根 据 , 误。 3. 曹魏兖州东郡范县 按 :《续汉书 ·郡国志三》范县属东郡 ,《晋 书·地理志上》范县属东平国。今检《水经注》 卷 24 经文 : “ (瓠子河) 又北过东郡范县东北 , 为济渠 , 与将渠合。”⑧ 据《四库全书总目》卷 69 地理类二《水经注》条提要 : “又《水经》作 者 ,《唐书》题曰桑钦 , 然班固尝引 (桑) 钦说 , 与此经文异。 (郦) 道元注亦引 (桑) 钦所作 《地理志》, 不曰《水经》。观其涪水条中称‘广 汉’已为‘广魏’, 则决非汉时。锺水条中称 ‘晋宁’仍曰‘魏宁’, 则未及晋代。推寻文句 , 大抵三国时人。”⑨胡渭《禹贡锥指略例》以为桑 钦所撰当是《地理志》而非《水经》。λυ 今检 《说文解字》卷 11 上引桑钦《水经》凡两处“桑 钦云 (  水) 出平原高唐”、“桑钦说汶水出泰山 莱芜西南入  ”, λϖ 今本《水经注》经文皆无 , 故《水经注》经文非桑钦《水经》可知 , 则《水 经注》经文作者当是三国时人 , 陈桥驿《郦学概 论》λω 是之。故凡《水经注》经文所载皆可视为 三国时情况 , 则范县在曹魏时当仍属东郡。吴氏 《表》卷 2 据杜预注有“东平范县”逆推范县曹 魏时属东平国 λξ , 杜预注《左传》所存郡县政区 断代当为西晋太康元年 (280 年) λψ , 不可据以逆 推三国曹魏时情况 , 吴氏误。 4. 曹魏冀州平原郡漯阴县 按 : 《汉书 ·地理志》λζ 作“漯阴”。《续汉 书 ·郡国志四》作“湿阴”。今检《三国志 ·魏 志》卷 11《王修传》:“ (袁) 谭之败 , 刘询起兵 漯阴 , 诸城皆应。”λ{ 则汉末时作“漯阴”。《续 汉书 ·郡国志四》所谓“湿阴”似为“漯阴”之 讹。又《汉书》卷 55《霍去病传》: “ (汉武帝) 封浑邪王万户 , 为漯阴侯 ,”颜师古注引如淳曰 : “漯阴 , 平原县也 ,”λ| 又据颜师古《汉书叙例》, “如淳 , 冯翊人 , 魏陈郡丞”λ} , 则曹魏时漯阴县 ·601·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λυλϖλωλξλψλζλ{λ|λ} [清 ] 吴增仅 :《三国郡县表及考证》,《杨守敬集》 第 1 册 , (武汉) 湖北人民出版社 , 1988 年 , 第 248 页。 因杨氏《补正》附录于吴增仅《三国郡县表及考证》, 故本文中吴氏《表》、《考证》皆用此《杨守敬集》本。 杨守敬 :《三国郡县表补正》, 第 248 页。 [南朝宋 ] 沈约 : 《宋书》卷 36《州郡志二》校勘 记 , (北京) 中华书局 , 1974 年 , 第 1113 —1114 页。 [唐 ] 李吉甫 : 《元和郡县图志》, (北京) 中华书 局 , 1983 年 , 第 142 页。 [宋 ] 乐史 :《太平寰宇记》, 光绪八年 (1982) 金 陵书局刊本。下文凡引《太平寰宇记》皆用此本 , 标点 为笔者酌加 , 因系古书无页码 , 故不再出注。 [南朝宋 ] 沈约 : 《宋书》卷 36《州郡志二》, 第 1085 页。 [清 ] 吴增仅 :《三国郡县表及考证》, 第 263 页。 [北魏 ] 郦道元撰 , 陈桥驿校释 : 《水经注校释》, (杭州) 杭州大学出版社 , 1999 年 , 第 434 页。 [清 ] 纪昀等 : 《四库全书总目》, (北京) 中华书 局 , 1965 年 , 第 610 页。 [清 ] 胡渭 : 《禹贡锥指》,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 社 , 2006 年 , 第 6 页。 [东汉 ] 许慎 : 《说文解字》, (北京) 中国书店影 宋本 , 1989 年。 陈桥驿 :《郦学概论》,《水经注图校释 ·序》, (济 南) 山东画报出版社 , 2003 年 , 第 2 页。 [清 ] 吴增仅 :《三国郡县表及考证》, 第 322 页。 孔祥军 :《〈魏书 ·地形志〉考异十则》,《书品》, 2006 年第 6 期 , 第 79 —82 页。 [东汉 ] 班固撰 , [唐 ] 颜师古注 : 《汉书》卷 28 《地理志上》, (北京) 中华书局 , 1962 年。 [晋 ] 陈寿 :《三国志》, (北京) 中华书局 , 1959 年 , 第 346 页。 [东汉 ] 班固撰 , [唐 ] 颜师古注 : 《汉书》, 第 2483 页。 [唐 ] 颜师古 :《汉书叙例》,《汉书》, 第 5 页。 仍属平原郡。吴氏《表》卷 3《左传》哀公十年 (前 484 年) 杜预注有济南湿阴县 , 逆推“湿阴 县曹魏时属青州济南郡 ①。杜预注《左传》所存 郡县政区断代当为西晋太康元年 (280 年) , 不 可据以逆推三国曹魏时情况 , 故吴氏误。 二  郡县名称失考 1. 曹魏豫州汝南郡北宜春县 按 :《续汉书 ·郡国志二》、《晋书 ·地理志 上》均作“北宜春”属汝南郡 , 其时孙吴扬州豫 章郡有宜春县 ②,《水经注》卷 21 :“ (汝水) 又 东北迳北宜春县故城北 , 王莽更名之为宜孱也。 豫章有宜春 , 故加北矣。”③ 可见“北宜春”确 不误 , 而吴氏《表》卷 1 作“宜春”④, 误。 2. 曹魏豫州鲁国 按 :《续汉书 ·郡国志二》作鲁国 ,《晋书 · 地理志上》作鲁郡 ,《三国志 ·魏志》卷 17《张 辽传》:“袁绍破 , (曹操) 别遣 (张) 辽定鲁国 诸县。”⑤ 则汉末仍未改国为郡 , 据《太平寰宇 记》卷 21“河南道兖州”条“晋改为鲁郡。”则 入晋后方改国为郡 , 吴氏《表》卷 1 作鲁 郡 ⑥, 误。 3. 曹魏豫州梁国 按 :《续汉书 ·郡国志二》为梁国 ,《晋书 · 地理志上》亦为梁国。吴氏《考证》卷 1 据《魏 志 ·卢毓传》载魏初时卢毓曾为梁郡太守 , 以为 其时已改“梁国”为“梁郡”。⑦ 今检《三国志 ·魏志》卷 22《卢毓传》: “文帝践阼 , 徙 (卢 毓) 黄门侍郎 , 出为济阴相 , 梁、谯二郡太守 ⋯⋯ (卢毓) 上表徙民于梁国就沃衍。”⑧ 则其 时梁国并未改名 , 所谓二郡太守乃统而言之也 , 又《元和郡县图志》卷 7 “河南道宋州”条 : “自汉至晋为梁国 , 属豫州。宋改为梁郡。”⑨ 则 自汉至晋皆作梁国 , 至刘宋时方改为梁郡 , 吴氏 之误 , 明矣。 4. 曹魏冀州河间郡乐城县 按 :《续汉书 ·郡国志二》作“乐成”属河 间郡 ,《晋书·地理志上》作“乐城”属河间郡。 据《三国志 ·魏志》卷 20《曹干传》: “ (黄初) 五年 (224 年) 改封 (曹干) 乐城县 ⋯⋯七年 (226 年) , 徙封钜鹿。”λυ 又《三国志 ·魏志》卷 9《曹洪传》: “明帝即位 , 拜 (曹洪) 后将军 , 更封乐城侯 ⋯⋯”λϖ 则曹魏时当作“乐城”, 吴 氏《表》卷 2 作“乐成”, 误。 三  误引文献 1. 曹魏冀州钜鹿郡南龻县 按 : 据《魏书 ·地形志上》:“南  , 二汉属 巨鹿 , 晋罢 , 后复。”λω 又《后汉书》卷 1《光武 帝纪上》“光武逆战于南龻”条章怀太子注曰 “(南龻) 县名 , 属钜鹿郡 ⋯⋯左传齐国夏伐晋取  , 即其地也。”又《汉书 ·地理志上》、《续汉 书·郡国志二》南龻县皆属钜鹿郡 , 则“南  ” 即“南龻”, 《魏书 ·地形志上》载“南  ”晋 省 , 即“南龻”晋省。吴氏《表》卷 2 据《舆地 广记》以为“南龻”晋时省 λξ , 今遍检《舆地广 记》不见此文 , 不知其所据何本。即使《舆地广 记》载有明文 , 亦当引《魏书 ·地形志上》以为 说 , 此处误。 2. 曹魏冀州常山郡蒲吾县 按 : 吴氏《表》卷 2 据《太平寰宇记》以为 曹魏废去蒲吾县 λψ。据《晋书 ·地理志上》: 常 山郡明有蒲吾县。又《魏书 ·地形志上》: “蒲 吾 , 二汉、晋属 (常山郡) 。”λζ 《舆地广记》卷 11“河北西路上次府真定府次畿平山县”条“平 ·701·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λυλϖλωλξλψλζ [清 ] 吴增仅 :《三国郡县表及考证》, 第 349 页。 孔祥军 :《三国政区地理研究》, (南京) 南京大学 申请博士学位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打印稿 , 2007 年 , 第 189 页。 [北魏 ] 郦道元撰 , 陈桥驿校释 : 《水经注校释》, 第 380 页。 [清 ] 吴增仅 :《三国郡县表及考证》, 第 262 页。 [晋 ] 陈寿 :《三国志》, 第 517 页。 [清 ] 吴增仅 :《三国郡县表及考证》, 第 273 页。 [清 ] 吴增仅 :《三国郡县表及考证》, 第 277 —278 页。 [晋 ] 陈寿 :《三国志》, 第 651 页。 [唐 ] 李吉甫 :《元和郡县图志》, 第 179 页。 [晋 ] 陈寿 :《三国志》, 第 585 页。 [晋 ] 陈寿 :《三国志》, 第 278 页。 [北齐 ] 魏收 : 《魏书》卷 106《地形志上》, (北 京) 中华书局 , 1974 年 , 第 2471 页。 [清 ] 吴增仅 :《三国郡县表及考证》, 第 292 页。 [清 ] 吴增仅 :《三国郡县表及考证》, 第 296 页。 [北齐 ] 魏收 : 《魏书》卷 106《地形志上》, 第 2462 页。 山县 ⋯⋯二汉为蒲吾县 , 属常山郡。魏、晋皆因 之。”① 皆未言蒲吾县有见废情况。今检《太平 寰宇记》卷 61“河北道镇州平山县”条“平山 县 ⋯⋯本汉蒲吾县北 , 属常山郡 , 后汉于此立房 山县 , 魏晋以来废 , 开皇十六年 (596 年) 置。” 此谓房山县魏晋以来废 , 非指蒲吾县也 , 吴氏误 读志文 , 明矣。 3. 曹魏冀州常山郡石邑县 按 : 吴氏《表》卷 2 “冀州常山郡石邑” 条 :“前汉县 , 中兴省。《魏武纪》建安二十五年 (220 年) , 石邑凤凰见。”② 今检《三国志 ·魏 志》卷 2《文帝纪》:“ (延康元年) 八月石邑县 言凤凰集。”③ 吴氏误引作《魏志》武帝纪 , 误。 又建安二十五年二月后即改元为延康 ④, 凤凰集 事发于延康元年 (220 年) 八月 , 吴氏引作建安 二十五年 , 亦误。 4. 曹魏兖州泰山郡山茌县 按 :《续汉书 ·郡国志三》作“茌”属泰山 郡 , 《晋书 ·地理志上》作“山茌”属泰山郡。 据宋绍熙刊本《三国志 ·魏志》卷 3《明帝纪》: “景初元年 (237 年) 春正月壬辰 , 山茌县言黄 龙见。”⑤《宋书 ·州郡志二》亦作“山茌”, 则 “茌”似为“山茌”之讹 , 中华书局标点本《后 汉书》校勘记引钱大昕说将“茌”改为“山茌” ⑥ , 是。洪氏《补志》作“山茌”是 , 谢氏《补 注》误引《魏志》卷 3《明帝纪》“泰山茌县言 黄龙见”以为仍当作“茌”, 不知所据何本 , 王 先谦《后汉书集解》已驳之 ⑦。吴氏《考证》卷 2 亦引《魏志》卷 3《明帝纪》却作“山茬县言 黄龙见”并据之以为当作“山茬”。⑧ 吴氏所见 不知何本 , 误。 四  诸州郡县置、废失考 1. 曹魏有梁州 按 : 今检《三国志 ·魏志》卷 4《三少帝 纪》: “ (景元四年十一月) 是月 , 蜀主刘禅诣 (邓) 艾降 , 巴蜀皆平 ⋯⋯ (十二月) 壬子 , 分 益州为梁州。”⑨《宋书 ·州郡志三》: “魏元帝景 元四年 (263 年) , 平蜀 , 复立梁州 , 治汉中南 郑 , 而益州治成都。”λυ 则景元四年蜀降魏后 , 分益州为梁州。吴氏《表》无梁州 , 显误。 2. 曹魏冀州钜鹿郡无大陆县 按 : 吴氏《表》卷 2 据《左传》定公元年 (前 509 年) 杜预注“钜鹿大陆县”以为曹魏立 大陆县属钜鹿郡。λϖ 而大陆县《汉书 ·地理志》、 《续汉书 ·郡国志》、《宋书 ·州郡志》、《魏书 · 地形志》、《晋书 ·地理志》均无。据《元和郡县 图志》卷 17“河北道赵州昭庆县”条 : “⋯⋯本 汉广阿县 ⋯⋯隋仁寿元年 (601 年) 改为象城 县 , 大业二年 (606 年) 又改为大陆县。”λω 则至 隋方有大陆县。今检宋本《左传 ·定公元年》传 文“魏献子属役于韩简子 , 及原寿过 , 而田于大 陆 , 焚焉”条杜预注 :“《禹贡》大陆在钜鹿北嫌 绝远 , 疑此田在汲郡吴泽荒芜之地。”λξ 孔颖达 疏文引孔安国曰 : “大陆 , 泽名。”λψ 则吴氏曲解 注文 , 误甚。又据清人丁晏《尚书余论》“王肃 注书 , 多同孔《传》, 再见于唐孔氏《正义》”条 考证孔安国所作《尚书》注乃王肃所伪造 λζ , 王 肃乃曹魏时人 , 则孔颖达所引孔安国注文乃王肃 所撰 , 据此伪作之文“大陆 , 泽名”可知大陆在 曹魏时不为县仍为泽 , 故吴氏误。 ·801·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λυλϖλωλξλψλζ [宋 ] 欧阳 B : 《舆地广记》, (成都) 四川大学出 版社 , 2003 年 , 第 284 页。 [清 ] 吴增仅 :《三国郡县表及考证》, 第 295 页。 [晋 ] 陈寿 :《三国志》, 第 61 页。 李崇智 : 《中国历代年号考》, (北京) 中华书局 , 2001 年修订本 , 第 14 页。 [晋 ] 陈寿 , 宋绍熙刊本《三国志》, 百衲本二十 五史 , (杭州) 浙江古籍出版社 , 1998 年影印商务版百 衲本二十四史及关内本清史稿。 [晋 ] 司马彪 : 《续汉书郡国志》校勘记 , 《后汉 书》, 第 3465 页。 [清 ] 王先谦 :《后汉书集解》, (北京) 中华书局 , 1984 年 , 第 1231 页。 [清 ] 吴增仅 :《三国郡县表及考证》, 第 325 页。 [晋 ] 陈寿 :《三国志》, 第 149 页。 [南朝宋 ] 沈约 : 《宋书》卷 37《州郡志三》, 第 1144 页。 [清 ] 吴增仅 :《三国郡县表及考证》, 第 293 页。 [唐 ] 李吉甫 :《元和郡县图志》, 第 493 页。 [晋 ] 杜预 : 《春秋经传集解》, 《四部丛刊初编》, (上海) 上海书店影印商务印书馆本 , 1989 年。 [唐 ] 孔颖达 : 《春秋左传正义》, 《十三经注疏》, (杭州) 浙江古籍出版社 , 1998 年 , 第 2131 页。 [清 ] 丁晏 :《尚书余论》,《续皇清经解》, (南京) 凤凰出版社影印本 , 2005 年 , 第 4297 —4298 页。 3. 曹魏冀州河间郡有弓高县 按 :《续汉书 ·郡国志二》弓高县属河间郡 , 《晋书 ·地理志》无此县。据《太平寰宇记》卷 63“河北道冀州阜城县”条“弓高城 ⋯⋯晋省 县。”又《太平寰宇记》卷 68“河北道定远军东 光县”条“废弓高县 ⋯⋯汉时属河间国 ⋯⋯晋 废。”又《舆地广记》卷 10“河北东路同下州永 静军紧东光县”条“弓高镇 , 本汉县 , 属河间 国。后汉因之。晋省焉。”①则弓高县直至入晋后 方废 , 其在曹魏时当属河间国 , 吴氏《表》卷 2 河间国漏列弓高县且不出考证 , 吴氏误。 五  侯国建置失考 1. 曹魏豫州颍川郡舞阳县 按 : 据《晋书》卷 1《宣帝纪》: “ (魏) 明 帝即位 , 改封 (司马懿) 舞阳侯。”②魏明帝即位 改元太和 , 则舞阳为侯国在太和元年 (227 年) , 吴氏《表》卷 1 以为黄初七年 (226 年) 司马懿 封舞阳侯③ , 误。 2. 曹魏兖州济阴郡成武县 按 : 据《三国志 ·魏志》卷 20《曹整传》: “郿戴公子 (曹) 整 ⋯⋯ (建安) 二十三年 (218 年) 薨 , 无子 ⋯⋯以彭城王 (曹) 据子 (曹) 范 奉 (曹) 整后 , 黄初三年 (222 年) 奉平氏侯 , (黄初) 四年 (223 年) (曹范) 徙封成武 ⋯⋯青 龙三年 (235 年) 薨 ⋯⋯”④则自黄初四年至青 龙三年曹范为成武侯 , 吴氏《表》卷 2 以为封成 武者为曹整⑤ , 建安二十三年曹整已死 , 不知黄 初四年如何封侯 , 吴氏显误。 ① [宋 ] 欧阳 B :《舆地广记》, 第 262 页。 ② [唐 ] 房玄龄等 :《晋书》, 第 4 页。 ③ [清 ] 吴增仅 :《三国郡县表及考证》, 第 260 页。 ④ [晋 ] 陈寿 :《三国志》, 第 588 页。 ⑤ [清 ] 吴增仅 :《三国郡县表及考证》, 第 319 页。 A Critique of Sa n Guo J un Xia n Biao & Kao Zheng Written by Wu Zengjin Kong Xiangjun ( Col lege of S ocial Development , Yangz hou Universit y , Yangz hou , 225002) Abstract :However it still has many problems , S an Guo J un X i an B i ao & Kao Zheng which was writ ten by Wu Zengjin is an ext remely important work in research area about t he administ rative divi2 sion of Three Kindoms period. This article draws up f rom five aspect s discovers it s mistake to be at , t hus p rovides some kinds of help for educational world to use t his book. Key words : Three Kindoms ; the administ rative division ; Wu Zengjin ; correcting errors ·901·
本文档为【吴增仅《三国郡县表附考证》误谬例举(孔祥军)】,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55943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357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5
分类:
上传时间:2010-12-27
浏览量: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