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必修二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课下作业

必修二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课下作业

举报
开通vip

必修二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课下作业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课下作业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课下作业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课下作业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选择题1.使用农药后,某种农业害虫种群抗药性增强,而越冬后存活的大多是对农药敏感的个体。对此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A.敏感性的个体在冬季能大量繁殖B.害虫的基因频率不会因自然选择而变化C.农药的选择作用与低温的选择作用相同D.抗药性的个体不耐低温解析:此题主要是审题,答题时应明白抗药性和耐低温是两码事,就可得出D项正确。答案:D2.有关物种叙述正确的是(  )①不同种群的生物...

必修二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课下作业
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课下作业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课下作业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课下作业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选择题1.使用农药后,某种农业害虫种群抗药性增强,而越冬后存活的大多是对农药敏感的个体。对此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A.敏感性的个体在冬季能大量繁殖B.害虫的基因频率不会因自然选择而变化C.农药的选择作用与低温的选择作用相同D.抗药性的个体不耐低温解析:此题主要是审题,答题时应明白抗药性和耐低温是两码事,就可得出D项正确。答案:D2.有关物种叙述正确的是(  )①不同种群的生物肯定不属于同一个物种 ②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③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 ④在物种形成过程中必须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A.①②④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不同种群的生物不一定不属于一个物种。物种的形成可不经过地理隔离,但必须经过生殖隔离。答案:C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种群必须经过地理隔离,才能达到生殖隔离B.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都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C.基因突变产生的新基因不定向地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对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D.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显性基因频率比隐性基因频率增加得快,有利于产生适应环境的新性状解析: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可以产生新的基因,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可以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答案:C4.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A.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B.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C.变异个体总是适应环境的D.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解析:现代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遗传与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生物的变异可分为有利变异与不利变异两类;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答案:B5.关于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界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B.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并非有害无益,捕食者在客观上起到了促进被捕食者种群发展的作用C.不同物种之间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均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与发展,并经漫长进化形成包括基因、物种及生态系统多样性等的生物多样性D.在生物进化历程中,物种的大爆发及某些物种的绝灭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及生物间的共同进化解析:在生物进化历程中,物种的大爆发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如著名的寒武纪大爆发形成了大量无脊椎动物,从而促使由两极生态系统向三极生态系统进化,丰富了生态系统多样性。在进化历程中有些物种的绝灭,对生物进化的影响并非都是消极的,白垩纪末期恐龙的绝灭,为哺乳动物的兴盛腾出了空间,从而使生物进化翻开了崭新一页。答案:D6.(2010·广州测评)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A.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环境之间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B.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选择种群的有利基因,不决定新基因的产生C.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D.共同进化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进化,不包括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解析:基因突变不受环境控制,环境只是对生物不同的变异类型进行选择,保留种群中有利的变异类型,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共同进化指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共同进化,包括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答案:D7.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②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⑥隔离导致新物种形成 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A.②④⑤⑥⑦B.②③④⑥C.①②⑤⑥D.①②③⑤⑦解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没有从根本上解释进化的原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从基因的角度解释了进化的原因,①⑤⑥正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认为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单位,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及繁殖的基本单位,所以②正确。答案:C8.(2010·济南质检)据调查得知,某小学的学生中基因型及比例为XBXB∶XBXb∶XbXb∶XBY∶XbY=44%∶5%∶1%∶43%∶7%,则Xb的基因频率为(  )A.13.2%B.5%C.14%D.9.3%解析:Xb的基因频率=(5%+2×1%+7%)/(2×44%+5%×2+2×1%+43%+7%)=9.3%。注意计算时男性只计算其中的X染色体上的基因,Y染色体不予考虑。答案:D9.某种群中EE、Ee、ee的基因型频率如右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繁殖成功率低的个体。则该种群经选择之后,下一代中三种基因型频率最可能是(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EE的个体繁殖成功率最低,Ee个体繁殖成功率也比较低,但ee的个体繁殖成功率高,因此随着繁殖代数的增加,E的基因频率降低,而e的基因频率增加,所以经过选择之后,EE的个体数量最少,而ee的个体数量最多,Ee的个体数量处于两者之间。答案:C10.下列关于自然界中影响物种形成的因素,不正确的是(双选)(  )A.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物种形成的内因B.自然选择是物种形成的外因C.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D.物种的形成有的不需要经过隔离解析: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标志。有的物种如多倍体的形成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直接达到生殖隔离。答案:CD11.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双选)(  )A.a表示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b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隔离C.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D.b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标志解析:a表示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d表示地理隔离,但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必须经过地理隔离。c表示新物种的形成,新物种的形成是生物与环境共同进化的结果。答案:CD12.图示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双选)(  )A.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B.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C.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解析:生物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前就存在着变异,只是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适应环境的变异个体生存了下来。答案:AC二、非选择题13.原产某地的某种一年生植物a,分别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种植,很多年以后移植到原产地,开花时期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将植物a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这样原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种群a、b和c之间形成____________,种群b和种群c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传粉,说明已产生了______________。(2)在对b植物的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解析:(1)a、b和c处于不同的纬度,存在地理上的隔离。种群b和种群c已经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存在生殖上的隔离。物种的形成需要三个环节,分别是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2)已经知道DD和dd分别为10%和70%,所以Dd为20%,第一年该种群D的基因频率是:(10%×2+20%)/200%=20%。同理第二年该种群D的基因频率是:(4%×2+32%)/200%=20%,所以连续两年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推断该种群没有发生进化。答案:(1)地理隔离 生殖隔离 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2)没有 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14.(2009·上海高考)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图1(1)图1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X、Y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________,这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_。(3)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的________。(4)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图2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①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________加剧。②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反而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图2所示的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________发生了改变。(5)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图2所示群体中不同个体的存在反映了________多样性;若从分子水平检测这种多样性,可采用的简便技术是________。解析:(1)生物进化的过程包括三个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新物种的产生。(2)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为一个种群,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3)种群中所有个体的基因为基因库。(4)由于过度繁殖,种群密度增大,种内斗争加剧。性状的有利与有害是相对的,当环境缺少食物时,联趾个体适合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更适应环境。环境对生物性状的选择从分子水平看是对有利基因的选择,从而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5)同一物种个体间的差异为遗传多样性,可用PCR技术扩增后进行检测其DNA碱基序列的差异。答案:(1)突变(变异)、自然选择(2)种群 基本单位(3)基因库(4)①生存斗争(种内斗争)②联趾型个体趾间有蹼,适合于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因此,在岛上食物短缺时,联趾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机会较多。(合理即给分)③基因频率(5)遗传 PCR(聚合酶链反应)15.科学家观察某种鸟的种群变化情况时发现,在繁殖季节有的雄鸟能够吸引6只雌鸟来到它的领地筑巢,有的雄鸟却“魅力不足”,其领地中鸟巢的数量很少甚至没有。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研究者认为雄鸟能否吸引雌鸟到它的领地筑巢,与雄鸟尾羽的长短有关。为了验证这一观点,研究人员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将若干只尾羽长度相似且生长状况一致的雄鸟均分成A、B、C三组,将________组雄鸟的尾羽剪短,把剪下来的尾羽用黏合剂粘在________组雄鸟的尾羽上。对________组雄鸟的尾羽未做任何处理,使其作为对照。给三组雄鸟带上标志后放归野外进行观察。(2)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寄生在这种鸟的羽毛中的羽虱大量繁殖会造成羽毛失去光泽和尾羽残缺不全,影响雄鸟的求偶繁殖。若该种群中对羽虱具有抵抗力的个体AA和Aa分别占20%和40%,则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请预测以后基因频率的变化规律,以坐标曲线的形式表现出来。(要求:①标明基因;②绘出大致趋势;③基因频率的变化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解析:由图可知,A的尾羽最短,C的尾羽最长,B的尾羽处在中间的长度,所以是将A的尾羽剪下贴到C组上,B组作对照;并且雌鸟筑巢数是C>B>A;由此得出结论雄鸟的尾羽越长越易吸引雌鸟到它的领地筑巢。(3)中A的基因频率为20%+40%÷2=40%,a的基因频率为1-40%=60%。由于aa个体对羽虱没有抵抗力,故aa个体将减少,a的基因频率将降低。画基因频率的变化规律时注意基因频率的起点:A为40%,a为60%。答案:(1)A C B (2)长尾羽的雄鸟更能吸引雌鸟到它的领地筑巢 (3)60% 画图要求:基因A与a对应的曲线均正确,趋势、关键点均正确。
本文档为【必修二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课下作业】,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电气工程师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82KB
软件:Word
页数:9
分类:农业
上传时间:2023-02-18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