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特种珍奇稀有动物养殖产业园项目可行性报告

特种珍奇稀有动物养殖产业园项目可行性报告

举报
开通vip

特种珍奇稀有动物养殖产业园项目可行性报告 1 综合说明 1.1 项目背景 腾达县位于辉煌省西部,辉煌省省管县制度单位(市级县),原辖属发达市,属土、石质低山丘陵区,全县总土地面积2764.9km2。项目所在两个乡(镇)现有耕地总面积7519hm2,其中坡耕地4216hm2,占耕地总面积的56.1%,坡耕地所占比例较大,平均土壤侵蚀模数1850t/km2.a,水土流失严重。由于历史上过度砍伐植被、土地利用不合理及干旱少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区内植被稀少,土壤贫瘠,土地抗侵蚀能力弱,水土流失非常严重,造成水、土资源大量损失和破坏,尤其是坡耕地水土流失更为严重,...

特种珍奇稀有动物养殖产业园项目可行性报告
1 综合说明 1.1 项目背景 腾达县位于辉煌省西部,辉煌省省管县制度单位(市级县),原辖属发达市,属土、石质低山丘陵区,全县总土地面积2764.9km2。项目所在两个乡(镇)现有耕地总面积7519hm2,其中坡耕地4216hm2,占耕地总面积的56.1%,坡耕地所占比例较大,平均土壤侵蚀模数1850t/km2.a,水土流失严重。由于历史上过度砍伐植被、土地利用不合理及干旱少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区内植被稀少,土壤贫瘠,土地抗侵蚀能力弱,水土流失非常严重,造成水、土资源大量损失和破坏,尤其是坡耕地水土流失更为严重,致使坡耕地土壤肥力严重下降,有机质含量逐年降低,土地资源受到严重威胁,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生活贫困。建国以来,腾达县人民政府对水土流失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治理,但由于立地条件差,早期治理缺乏科学规划、治理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低,投资有限等因素的影响,水土流失仍然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水利部2010年第655号文件《国家发展与改革委、水利部关于开展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全国开展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作。腾达县抓住这一有利契机,本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原则,在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以点带面、突出重点、统筹规划、部门联动、形成区域特色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治理开发体系”方针指引下,择优选择了天凤满族乡和天龙镇三处集中连片、人地矛盾突出且农民发展高产、高效、高值作物积极性高的地区,通过实施有效的坡耕地治理,从而形成规模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区,起到示范推广作用,为促进腾达县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步伐、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改善雨养农业的落后生产条件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确保项目立项和顺利实施,腾达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腾达县坡耕地治理领导小组,有关乡镇相应地成立领导小组。同时,腾达县水利局、水土保持工作站技术人员在实地踏勘、核实,确认项目区选址后委托朝阳市水土保持技术开发中心进行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依据《关于改进中央补助地方小水利项目投资管理方式的通知》、《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GB/T16453.1—2008)等相关规定,编制完成了《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辉煌省腾达县项目区实施方案》。 1.2 建设的必要性、任务和规模 1.2.1 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意义 1) 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区坡耕地治理相对滞后,没有形成完整的立体防护体系,极大地影响其它水土保持设施效益的发挥。坡耕地水土流失所产生的泥沙,导致河道、水库的淤积,降低了水利设施调蓄功能和天然河道泄流能力。实施坡耕地综合治理工程,能有效拦截坡面径流,减轻水土流失,涵养水源,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2) 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保障山丘区粮食生产、生态安全的重要手段。项目区坡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56.1%,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区域粮食平衡难以保障。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增加,粮食需求量增大,坡耕地成为影响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同时势必造成毁林、开荒等破坏生态环境现象的发生,影响生态安全。实施坡耕地综合治理工程,能逐步地提高粮食产量,促进农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为当地粮食生产、生态安全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3) 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新农村建设和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坡耕地水土流失破坏耕地资源,恶化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仅影响粮食产量乃至粮食安全,也不利于土地合理利用、农业机具的推广和新技术的应用,影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人居环境的改善和城乡协调发展。实施坡耕地综合治理工程,不仅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而且为发展特色产业、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同时推动农业机械化进程,促进社会进步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新农村建设和小康社会建设的基础工程,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工程。 4) 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统筹兼顾和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项目区耕作方式较为原始,广种薄收、雨养农业现象依然存在,耕作层一旦流失,生产、生态基础遭到破坏,失去基本生活保障。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大力发展高产、高效、高值经济作物,由过去的广种薄收改为高产多收,为发展经济创造条件,使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结合,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兼顾,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科学有效地发展农村经济奠定坚实基础。 5) 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以点带面、示范推动和提高调动农民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积极性的有力保障。以往坡耕地治理规模化、标准化和科学化程度不高,措施不配套,特色产业跟不上,综合效益较小,造成农民对坡改梯认识不足。项目区实施本项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一是要体现“三高”,即项目实施全过程体现高起点、高档次、高水准,将该项目塑造成为坡耕地治理的典型,探索新型治理坡耕地的模式,为今后水土保持坡耕地治理工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二是要作大、作强、作好“三品”文章,确保项目出成品、出精品、出样品,在修建梯田的基础上探索新型土地治理模式,最大限度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治理成果向规模化、商品化、高标准化的方向迈进。 1.2.2 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必要性 本项工程所在两乡(镇)现有坡耕地4216hm2,占耕地总面积的56.1%。项目区内主要农作物有玉米、高粱、谷子,经济作物有花生、土豆、萝卜等,也有果园分布,土地利用较为合理,但未能发挥现有土地资源潜力。土地利用存在主要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坡耕地较多,土质瘠薄,产量低,没有脱离广种薄收模式;灌溉条件较差,仍靠人背马拉,灌溉成本高;老果园(梨)较多,树龄高、稀植、老化、单产低、大小年明显;土地利用率低,极待更新。 该区水热条件优异,发展经济作物、林果、牧业的土地资源及生物资源十分丰富。该区农业发展方向为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综合开发,以发展经济作物和林、果为主,在20°坡以上发展林业生产,10°~20°坡地广植果树,10°以下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充分利用丘陵区丰富资源,发展多种经营。坡耕地综合治理符合该地农业发展方向要求,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发展高效农业的必要措施和前提条件,当地群众对坡耕地综合治理积极性较高。同时,坡耕地综合治理对治理水土流失,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有积极作用。实施坡耕地综合治理,是改善民生,发展生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有力保障;是加快新农村建设,发展特色产业,规模产业,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是示范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实施坡耕地综合治理工程,一举多得,意义重大,势在必行,是非常必要的。 1.2.3 建设任务、目标 根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立地条件,项目区采取坡耕地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期1年,共完成梯田1113.33hm2,浆砌石谷坊14座,蓄水池9座,铺设管路23915米,出水栓479个,排水井11个,阀门井9个,作业路20.09km。 坡耕地综合治理工程目标:水土流失面积减少1113.33hm2,蓄水效率、保土效率达70%以上。 1.3 工程区概况 1.3.1 自然概况 本项工程所处区域属于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少雨,夏季炎热,蒸发量较大。年平均气温9.5℃左右,无霜期179天,多年平均降水量619.7mm,年均蒸发量1725.0mm,≥10℃积温3550℃,年平均风速2.8m/s。 1.3.2 社会经济情况 本项工程位于腾达县的天凤满族乡和天龙镇,项目分为3个工程区,涉及7个村屯,人口1.4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4万人,总面积68.60km2,人口密度为210人/ km2 ,人均耕地面积2.53亩。2009年工程区7个自然村总产值18678万元,其中农业产值占总产值的75.51%。人均收入6190元。粮食总产量12550t,人均产粮857kg/人。 1.3.3 坡耕地现状 项目区两乡镇耕地总面积7519hm2,其中坡耕地面积4216hm2,占耕地面积的56.1%。因为资金短缺,地方财力有限,工程区大面积的坡耕地未能得到有效治理,现有的小型水利配套工程不能满足生产生活需要,影响了区域特色产业的发展。本项目设计治理地块为坡度介于3°—10°之间的坡耕地,未曾实施有效的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水土流失比较严重。 1.4 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项目区属低山丘陵区,坡耕地面积大,水土流失严重。在水土流失治理措施设计中,根据“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资源的可持续维护为目的,以发展区域经济、特色产业、农民脱贫致富为目标,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商品意识。当前利益、长远利益相结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为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力,根据项目区地形地貌、立地条件、农业发展方向和结构调整等综合因素,本着靠近水源,就缓就低,有利于机耕和灌溉的原则,梯田应在土层厚,坡度在10°左右的坡耕地上修筑,本着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本地自然资源优势,遵循布局合理、兼顾周围、相对集中、方便管理的原则。以达到集中连片,修筑省工、省地,节省投资和耕作方便等要求。本次规划主要内容有:梯田、作业路、谷坊、灌溉管道和蓄水池工程。 1.5 施工组织设计 腾达县交通便利,县乡公路把县内各乡镇连接起来。项目区内有G809线,乡级、村级公路完善,能够满足项目区广大群众坡耕地治理及从事农事活动的需要,方便产品运输,利于机械施工,工程由专业队伍施工,采取机械与人工相结合方法施工,村委会通过“一事一议”形式,采取投劳承诺,劳动力能够满足埂坎夯实需要。结合工程实际安排施工进度,原则上在不影响项目区内农业生产及防洪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按着农事活动时间,施工选择在春耕前和秋收后进行,这样既不影响农时,又能保证坡耕地治理工程顺利实施。 1.6 监测及技术支持 工程效益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水土流失、环境影响、流量监测、典型地块监测等。水沙变化主要是监测项目区土壤侵蚀、泥沙输移及沉积、水沙动态变化等,为评价水土保持效益提供依据。环境影响主要进行气候、水资源、水质的监测。 为使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实现以科技为先导,促进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的目的,设计在1工程区建立一处水土保持监测小区,通过试验示范,推广生态环境建设的成功经验及促进当地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效益显著的科研成果。 1.7 工程管理 本项工程实行项目责任主体制,责任主体为腾达县水利局。为了做好此项工作,腾达县党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本项工程,成立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领导小组。项目建设过程中各相关部门密切协作,统筹安排与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相关项目,制定有关政策和管理办法,明确组织管理责任,责任到人,责任人到位,实行项目责任主体负责制、工程合同制、项目公示制、投劳承诺制、工程监理制、资金报账制和工程管护责任制等。明确工程产权和使用权,采取“一事一议”形式,实行土地调整承诺,有力地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1.8 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方案 本项目投资概算依据《水土保持概(估)算编制规定和定额》等相关规定进行编制。投资概算价格水平年为2011年第一季度,主要材料价格、柴油价格采用市场调查价格。本项目建设总投资1670万元。其中工程措施1486.27万元,独立费用135.08万元,基本预备费48.64万元。单位治理面积投资为1.50万元/hm2。根据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的实际情况,本工程投资采取中央投资和地方投入共同筹措的方式解决,以中央投资为主,地方投入为辅。经计算,需中央投资1000万元,地方投入670万元。 1.9 效益分析 本项工程的实施,可使土地资源潜力得到有效开发,资源利用率大幅提高,水土流失强度和土壤流失量明显减少。经测算,各项治理措施实施后年保土量可达1.96万t,年蓄水量237.97万m3。仅粮食增产一项,项目区农业总产值可由2009年的平均14103万元增加到15439万元,人均收入由原来的6190元提高到7236元,效益十分显著。 表1-1 腾达县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特性表 项 目 单 位 数 量 项 目 单 位 数 量 一、基本情况 五、施工组织设计 1.工程区(村) 个 7 1.工程量 2.所属流域 X河流域 1)土方量 万m3 212.97 3.所属水土流失类型区 水力侵蚀区 2)石方量 m3 4.工程区面积 hm2 6860 3)混凝土量 m3 5.总人口 人 14400 2.主要材料 6.农业人口 人 14400 1)水泥 t 407.69 7.农业劳动力 人 7600 2)柴油 t 11.80 8.人均耕地 亩 2.53 3)钢筋 kg 5592.78 9.人均基本农田 亩 0.56 3.施工工期 月 3 10.总耕地面积 hm2 2410.2 4.总投工 万工日 66.74 11.坡耕地面积 hm2 1669.79 5.机械使用量 台班 5168.82 12.多年平均降水量 mm 619.7 六、工程投资及资金筹措 13.多年平均大风日数 D 19 1.工程投资 万元 1670 14.多年平均气温 ℃ 9.5 梯田投资 万元 1294.84 15.水土流失面积 hm2 9389 配套工程投资 万元 191.43 16.平均土壤侵蚀模数 t/(km2·a) 1850 独立费用 万元 135.08 二、设计标准 预备费 48.64 1.10年一遇6h最大降雨量 mm 123.9 2.资金筹措 2.20年一遇6h最大降雨量 mm 182.4 中央投资 万元 1000 3.10年一遇24h最大降雨量 mm 237.9 地方投资 万元 670 三、工程建设规模 其他 万元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坡改梯面积) hm2 1113.33 3.单位治理面积投资 万元/hm2 1.50 四、建设内容 七、工程效益 1.梯田面积 hm2 1113.33 1.直接经济效益 万元 1336 2.配套工程: 2.新增人均基本农田 亩 1.16 1).蓄水池 座 9 2).田间道路 km 20.09 3).浆砌石谷坊 座 14 4).灌溉管路 m 23915 2 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 2.1 项目背景 项目所在两个乡(镇)现有耕地总面积7519hm2,其中坡耕地4216hm2,占耕地总面积的56.1%。坡耕地所占比例较大,平均土壤侵蚀模数1850t/km2.a,水土流失严重,造成养分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土地利用结构失调;坡耕地水土流失切割地表,严重影响连续耕作,增加洪涝灾害的发生;项目区农业耕作方式原始,主要玉米、大豆、高粱、谷子及杂粮等,人均粮食875kg,自我发展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缓慢,制约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水利部2010年第655号文件《国家发展与改革委、水利部关于开展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全国开展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作。腾达县抓住这一有利契机,腾达县抓住发展农业现代化、特色产业化这一有利契机,在全市范围内选择坡耕地集中连片,人地矛盾突出且农民发展高产、高效、高值作物积极性高的地区,起到示范推广作用,为促进地方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步伐、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奠定坚实基础。 2.2设计依据 2.2.1 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10月1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3年8月1日); 5)《辉煌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1994年5月26日)。 2.2.2 规范性文件 1) 《国务院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国发〔1993〕5号); 2)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 3)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水利部关于开展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农经〔2010〕655号); 4) 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关于改进中央补助地方小型水利项目投资管理方式的通知(发改农经〔2009〕1981号); 5) 关于印发《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管理办法》的通知(办水保〔2005〕67号); 6) 关于转发《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办水保〔2007〕210号); 7) 水利部关于印发《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公示制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水保〔2004〕642号); 8) 关于印发《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农民投劳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水保〔2004〕665号); 9) 财政部 水利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农〔2009〕335号)。 2.2.3 技术标准 1) 《水土保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SL448-2009); 2) 《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SL449-2009); 3)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坡耕地治理技术》(GB/T16453.1~2008); 4)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2008); 5)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 6)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程量计算规定》(SL328-2005); 7)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 水土保持图》(SL73.6-2001); 8)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 9) 《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SL289-2003); 10)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划(井灌部分)》(SL/T153-95); 11)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 2.2.4 主要文件资料 1) 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编写提纲(水利部水土保持司,2010年6月) 2) 《腾达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总体规划(2006—2020)》(腾达县水土保持工作站,2005年8月); 3) 项目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调查和勘测资料。 3 建设的必要性、任务和规模 3.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本项工程涉及两个乡(镇)总土地面积22030h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6039 hm2,占总面积的56.4%,总人口4.96万人,劳力2.35万个,人口密度225人/km2,耕地总面积7519hm2,人均耕地2.27亩,人均粮食672kg,粮食产量低而不稳,人均收入较低,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大部分土地不能得以因地制宜的利用,不能发挥生产潜能,制约当地经济发展。同时,坡耕地水土流失切割地表,造成土地生产能力下降,严重影响连续耕作,增加洪涝灾害的发生。因此,变“三跑田”为“三保田”是当地人民多年期盼的梦想;另外,通过坡耕地改造,合理的改善坡耕地结构,采取梯田综合治理模式,真正实现坡耕地从规划设计到优化产出,提高经济增长指数。坡耕地治理是有效治理项目区水土流失,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山丘区群众农业生产条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提高生产力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经济保障;对促进人类文明健康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防洪安全的必然选择。 3.2 建设目标 3.2.1 水土流失治理目标 通过坡耕地综合治理后,水土流失将得到有效控制,水土流失面积减少1113.33hm2,工程区坡耕地土壤侵蚀模数控制在200t/km2·a以下。 3.2.2 生态建设目标 项目区经过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措施保存率达到90%以上。各项措施全部发挥效益,在蓄水保土效益方面,到治理期末,蓄水效率、保土效率达70%以上。 3.2.3 农村经济发展目标 项目区农业及副业生产有大幅度增长,综合治理后,农业总产值可由2009年的平均2014.71/14103万元增加到3350.71/15439万元,人均收入由原来的6190元提高到7236元,效益十分显著。 3.3 项目区选择及建设规模 3.3.1 项目区选择 本着“统筹兼顾、发展区域经济”的原则,坚持做好“三高”(高产、高效、高值)、“三品”(成品、精品、样品)、“三化”(科学化、规范化、规模化),充分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于生态环境建设,以改善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按项目区实施的原则,全面保护和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减少水土流失危害,逐步形成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多功能的综合防护体系,实现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统一。 项目区两个乡镇总土地面积22030hm2,其中:农业用地7519hm2(坡耕地面积4216hm2),占总土地面积34.1%;林地5850hm2,占总土地面积的26.6%;草地1795hm2,占总土地面积的8.2%;园地面积1048hm2,占总土地面积的4.7%。其它面积5818hm2,占总土地面积的26.4%。总人口4.96万人,农村人口4.96万人,农村劳力2.35万个,人均耕地2.27亩。 表3-1 项目区社会经济情况表 县(市、区)、乡镇 土 地 总面积 (km2) 人口(万人) 劳力(万个) 人口密度 (人/km2) 人均土地 (亩/人) 耕地 总面积 (亩) 人均耕地 (亩/人) 农业 人均 年产值 (元) 农民 年均 纯收入 (元) 粮食 总产量 (t) 农业 人均 产粮 (kg/人) 总 农村 总 农村 总 农村 总 农村 总 农村 天龙镇 113.3 3.06 3.06 1.47 1.47 270 270 5.56 5.56 79983 2.1 2.1 12769 5309 21540 704 天凤乡 107.0 1.9 1.9 0.88 0.88 178 178 8.4 8.4 32805 1.72 1.72 14000 6470 11808 620 合 计 220.3 4.96 4.96 2.35 2.35 225 225 6.66 6.66 112788 2.27 2.27 10780 5890 33348 672 经济结构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总产值66540万元,其中:农业产值53468万元,占总产值的80.35%;林业产值364万元,占总产值的0.55%;牧业产值10755万元,占总产值的16.16%;副业产值1685万元,占总产值的2.53%,渔业1685万元,占总产值的0.25%,其他101万元,占总产值的0.15%。人均收入5890元,粮食总产22397吨,人均产粮672公斤。主要农作物玉米、高梁、谷子等。目前项目区农业仍然十分脆弱,水土流失严重,远未摆脱雨养农业的束缚,部分农民群众对避灾农业认识不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农业投入严重不足,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着项目区农业及农村经济的发展。 表3-2 项目区农村产业及产值结构情况表 县(市、区)、乡镇 农村各业生产总值(万元) 农村各业生产值比例(%) 合计 农业 林业 牧业 副业 渔业 其它 合计 农业 林业 牧业 副业 渔业 其他 小计 粮食 经济作物 其它 小计 林木产品 经济林果 天龙镇 46240 39068 14197 24845 26 254 95 159 5255 1535 57 71 100 84 0.5 11 4 0.1 0.4 天凤乡 20300 14400 8200 5910 290 110 50 60 5500 150 110 30 100 71 0.5 27 0.7 0.6 0.2 合 计 66540 53468 22397 30755 316 364 145 219 10755 1685 167 101 100 80.35 0.55 16.16 2.53 0.25 0.15 据统计,项目区内共有水土流失面积9389hm2,占总面积的42.62%。其中:轻度侵蚀面积5868h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62.50%;中度侵蚀面积3521 h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37.50%。侵蚀类型主要以水力侵蚀为主,项目区内平均土壤侵蚀模数1850t/km2·a。 表3-3 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表 乡镇 土 地 总面积(hm2) 水土流失 其中 侵蚀模数(t/(km2·a) 面积(hm2) 占总面积(%) 轻度(hm2) 比例(%) 中度(hm2) 比例(%) 天龙镇 11330 3350 29.6 2145 64.03 1205 35.97 500--2500 天凤 10700 6039 56.4 3723 61.65 2316 38.35 500--5000 小计 22030 9389 42.62 5868 62.50 3521 37.50 1850 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水保法颁布实施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项目区内以造林种草为重点,实行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的农业建设方针,掀起了大规模的治山治水、改善生态环境的热潮,两乡镇累计修建梯田63hm2,占坡耕地面积的1.5%,比例较低,主要由于资金投入有限,并且坡改梯工程局限于零敲碎打,其规模化、标准化和科学化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严重的制约着当地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因此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治理速度,从而有效控制水土流失,真正实现山川秀美、民富粮丰的治理目标。 3.3.2 建设规模 根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立地条件,项目区采取坡耕地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期1年,共完成梯田1113.33hm2,浆砌石谷坊14座,蓄水池9座,铺设管路23915米,出水栓479个,排水井11个,阀门井9个,作业路20.09km。 表3-4 项目区建设规模表 工程区 梯田 (hm2) 谷坊 (座) 蓄水池 (座) 铺设管路(km) 作业路 (m) 出水栓及立管(个) 排水井 (个) 阀门井(个) 土石方 (万m3) 人工 (万个) 1 597.38 2 7.500 7438 150 3 2 113.31 35.51 东2屯 232.13 3 4 6.923 6375 139 5 4 44.75 14.02 洞子3沟 283.82 11 3 9.492 6277 190 3 3 54.91 17.21 合 计 1113.33 14 9 23.915 20090 479 11 9 212.97 66.74 工程在建设规模、小型水利配套、田间道路上,为项目区提高土地产出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经济结构调整、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和农民耕作积极性提高及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工程区概况 4.1 自然概况 4.1.1 地质地貌 项目区位于腾达县天凤满族乡和天龙镇,地理位置:东经120°07′14″,北纬40°21′03″,距离腾达县城15km。腾达县所处大地构造为半日位属山海关台拱,是一个以上升运动为主的地区,沉积岩盖层不发育,古老的结晶岩基底广泛出露。项目区属低山丘陵区,丘谷相间,最高海拔高度98m,最低海拔23m,相对高度75m。山丘上多为耕地,零星分布果园和次生林,主要土壤类型为黄、棕黄色砂土或粘土,一般冲沟较为发育。沟壑面积6.28km2,占总面积的2.8%,沟壑密度1.16km/km2。 4.1.2 气候 腾达地区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主要特征为四季分明,水热同期,降水集中,日照充足,季风明显。年平均气温9.5℃左右,无霜期179天,最早为9月20日,最晚为10月21日;多年平均降水量619.7mm,年内分配极不均匀,七月份降水量最多,六~九月份降水量占全年的68%,降雨量年季间差异较大,最大为1087.6mm,最小为307mm;年均蒸发量1725.0mm;主要风向西南风,多年平均风速2.8m/s;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664h;≥10℃积温3550℃;最大冻结深度1.5m。 4.1.3 水文 项目区位于艳阳河流域上中游,艳阳河发源于腾达县大王庙镇大黄村五花大顶,流经大王庙、天凤、天龙等三个乡镇,于腾达镇北三公里外汇入通天河,全长56.5km,河道天然平均比降为9.3%,流域面积为422km2,多年平均径流量10.28万m3,多年平均年径流深225mm,项目区上游建有大二型水库龙屯水库。 地下水较缺乏,低洼处偶见泉水出漏。多年平均径流量2637万m3,保证率在50%为2240万m3,保证率70%为1292万m3。 项目区10年一遇最大24h降水量237.9mm,最大6h降雨量123.9mm;20年一遇最大6小时降雨量为182.4mm。 4.1.4 土壤 土壤类型:项目区主要土壤类型为棕壤土、草甸土两个土类,以棕壤土为主,其余为草甸土。小丘顶部到坡的中部,一般是残积母质,坡的下部到坡脚成土母质是坡积物,由坡脚过渡到沟谷之处则是洪积或冲击物。该项目区棕壤的成土母质为各种岩石风化的残积物、坡洪积物,在石灰岩类风化之外,均无盐酸反应,呈微酸性或中性,土体呈棕色或棕黄色,质地为砂壤-轻壤。草甸土是河流沿岸、山间平地上,由草甸植被发育而成,该流域草甸土在构造质地上从松砂到粘质均有,土体呈中性到微酸性反应,无盐酸反应,表层浅棕色-暗棕色。 土壤理化性状:项目区内土层厚度在2-4m之间。土壤质地能反应土壤耕性及其它生产性能,该区棕壤土其自然土壤质地以砂壤至轻壤为主,耕型棕壤土则通体砂壤为主,形成耕型砾石酸性棕壤土和耕型薄层酸性岩棕壤土;草甸土质地变化范围较大,从砂到粘均有,但以轻壤和中壤为多,其分布规律:离河流越近质地越粗,远之则细。该项目区土壤的容重和孔隙度分别为:容重耕层至犁底层为1.45g/cm3-1.50 g/cm3,心土层1.49 g/cm3。土壤孔隙度平均为45.5%。土壤有机质含量1.3~2.0%,全氮含量0.07~0.16%,全磷含量0.03~0.05%,土壤PH值接近6.3,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适合各种植物生长。项目区土壤理化性状见表1-2。 表4-1         项目区土壤理化性状表 土壤类型 平均土 层厚度(cm) 土壤养分含量 有机质(%) 全氮(%) 速效钾(ppm) 速效磷(ppm) 酸性岩类棕壤性土 0-20 1.46 0.75 139.94 3.46 基性岩类棕壤性土 0.97 0.03 39.11 2.38 耕型砂岩类棕壤性土 2.19 0.12 189.12 8.42 耕型坡洪积湖棕壤土 1.13 0.05 75.45 7.38 砂质棕壤菜园土 1.72 0.06 61.39 13.56 4.1.5 植被 本区属于华北植物区系,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翼北松、栎混交林型区,但经过历史上人为干扰,区内原生植被已不存在,现留有一部分栎类为主的天然次生林分布区,以桷斗类优势树种,伴有松、榆、胡桃楸、榛子等,阴坡常有松树呈块状分布,阳坡有刺槐、油松等长势尚好。草本植物多为禾本科的黄背草、豆科的胡枝子及沙草科的羊胡草等。项目区内气候适宜,植被品种较多。果树栽培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品种有白梨、苹果、桃、板栗等,具有极大的优势。农作物有玉米、大豆、高粱、谷子及杂粮等。植被覆盖率30.7%。 4.2 社会经济情况 工程区共涉及7个村,总人口1.44万人,全部为农业人口,平均人口密度210人/ km2,农业劳力0.76万个。总土地面积68.6km2,人均耕地2.53亩。 表4-2 工程区所涉村社会经济情况表 工程区 所涉 行政村 土 地 总面积 (km2) 人口 (万人) 劳力 (万个) 人口 密度 (人/km2) 人均 土地 (亩/人) 耕地总面积(亩) 人均 耕地 (亩/人) 农业人均 年产值(元) 农民年均 纯收入(元) 粮食 总产量 (t) 农业人均 产粮 (kg/人) 赵屯 工程区 北村 8.0 0.19 0.10 236 6.36 6202 3.30 10847 5088 1812 960 腰村 7.0 0.22 0.16 318 4.69 7800 3.50 12598 6248 1974 887 三村 7.0 0.18 0.09 256 5.90 6526 3.60 15175 6380 1547 863 东屯 工程区 刘村 11.8 0.16 0.08 136 11.06 2523 1.57 8500 6444 800 500 赵村 9.7 0.22 0.10 227 6.60 4600 2.10 8500 6243 1610 730 洞子 沟工程区 狼村 12.2 0.24 0.10 193 7.78 4103 1.74 9000 6522 3048 1297 顺村 12.9 0.23 0.13 101 8.40 4399 1.91 8305 6407 1759 764 合计 68.6 1.44 0.76 210 7.26 36153 2.53 10417 6190 12550 857 表4-2 工程区所涉及行政村产值结构情况表 工程区 所涉及 行政村 农村各业生产总值(万元) 合计 农业 林业 牧业 副业 渔业 其它 小计 粮食 经济 作物 其它 小计 林木 产品 经济 林果 赵屯 工程区 北村 2461 2047 1227.3 818.2 1.5 1.5 6 9 303 89 3 4 腰村 3469 2882 1152.0 1782.0 2.0 24.0 8 16 427 125 5 6 三村 3270 2721 1088.0 1631.1 1.9 20.0 8 12 403 117 4 5 东屯 工程区 刘村 1131 256 160.0 91.0 5.0 60.0 10 50 50 760 5 赵村 2733 1673 322.0 610.0 741.0 150.0 20 130 260 650 洞子 沟工程区 狼村 3120 3050 1500.0 1500.0 50.0 50.0 20 30 20 顺村 2494 1474 351.0 630.0 493.0 220.0 20 200 250 550 合计 18678 14103 5800.3 7062.3 1294.4 525.5 92 447 1713 2291 12 20 工程区农、林、牧、副各业生产发展情况不平衡。当前还是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而且生产方式原始,土地产出率低,仍处于雨养农业的环境之中,粮食产量低且不稳,农业生产力低下,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限。项目区经济结构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2009年项目区涉及7个村各业生产总值18678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4103万元,占总产值的76%;林业产值525.5万元,占总产值的3%;牧业产值1713万元,占总产值的9%;副业产值2291万元,占总产值的12%;渔业产值12万元,其他20万元。人均收入6190元,粮食总产12550吨,人均产粮857公斤。主要农作物有玉米、高梁、谷子等。目前工程区水土流失严重,农民收入低,远未摆脱传统农业的束缚,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调整进展缓慢,农业投入严重不足,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着项目区农业及农村经济的发展。 从以上综合来看,工程区土地利用不尽合理,坡耕地比重较大,严重制约当地的经济发展,这也是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但随着项目的实施,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特色产业,以区域经济发展规模经济,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势必大幅度提升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新农村建设及维护粮食、生态安全。 4.3 耕地现状 工程区7个村耕地面积2410.21hm2,其中:水田及水浇地340 hm2,旱平地503.79hm2,梯田43.27hm2,坡耕地面积1669.79hm2,地面坡度在3°-15°之间,人均耕地面积2.53亩。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高粱、谷子,经济作物有花生、土豆、萝卜,人均产粮857kg,较差的立地条件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工程区农业及农村经济的发展。工程区坡耕地1669.79hm2,其中1工程区881.59hm2,2工程区488.20hm2,3工程区300.00hm2。 表4-3 工程区所涉行政村土地利用现状表 单位 hm2 工程区 所涉及行政村 合计 耕地 园地 林地 草地 其它 小计 水田、 水浇地 旱平地 梯田 坡耕地 赵屯 工程区 北村 800 413.47 100.00 40.13 273.33 128.73 100.00 157.80 腰村 700 520.00 66.67 333.33 133.33 46.67 三村 700 435.07 80.00 80.13 274.93 26.67 86.67 151.60 东屯 工程区 刘村 1180 168.20 20.00 60.00 88.20 666.67 333.33 11.80 赵村 970 809.67 33.33 120.00 20.00 400.00 3.33 66.67 20.00 393.33 洞子 沟工程区 狼村 1220 273.53 20.00 120.20 133.33 541.67 404.80 顺村 1290 293.27 20.00 83.33 23.27 166.67 866.67 130.07 合计 6860 2410.21 340.00 503.79 43.27 1669.79 158.73 2461.68 888.20 761.20 表4-4 工程区坡耕地坡度组成表 项目区 行政村名 坡耕地 总面积 (hm2) 3~8° 8°~15° 15°~25° >25° 面积(hm2) 占比例(%) 面积(hm2) 占比例(%) 面积(hm2) 占比例(%) 面积(hm2) 占比例(%) 合 计 1669.79 759.27 870.97 39.55 赵屯 工程区 北村 273.33 144.13 0.53 121.00 0.44 8.20 0.03 腰村 333.33 198.00 0.59 128.66 0.39 6.67 0.02 三村 274.93 105.00 0.38 161.68 0.59 8.25 0.03 东屯 工程区 刘村 88.20 42.14 0.48 44.30 0.50 1.76 0.02 赵村 400.00 156.00 0.39 240.00 0.60 4.00 0.01 洞子 沟工程区 狼村 133.33 42.33 0.32 87.00 0.65 4.00 0.03 顺村 166.67 71.67 0.43 88.33 0.53 6.67 0.04 4.4 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情况 截止到2009年底,工程区涉及的7个村仅修建梯田43.27hm2,由于梯田建设局限于零敲碎打,其规模化、标准化和科学化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工程区仍有坡耕地1669.79hm2,因为资金短缺,农民惜土传统观念和小型水利配套工程及区域特色产业不能满足生产生活需要,未实施治理。 5 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5.1 水土保持分区 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腾达县项目区涵盖天龙镇、天凤满族乡辖区内3个工程区,项目区规划治理坡耕地面积1113.33hm2。工程区坡耕地面积大,并且集中连片,根据梯田设计要求、政区划分和土地利用调整等因素进行水土保持分区,其中天龙镇工程区分为1A1、A2、A3、A4、A5、A6、A7、A8、A9斑块,面积为597.38hm2;天凤满族乡分为2B1、B2、B3、B4、B5、B6、B7;3C1、C2、C3、C4、C5、C6、C7、C8斑块,面积为515.95hm2。新修梯田工程中,坡度3°~5°坡耕地面积496.50hm2,坡度5°~10° 坡耕地面积616.83hm2。本实施方案以1A6号小斑、2B2号小斑、3C8号小斑进行典型设计。 各工程区中图斑面积详见相应工程区的总体布置图。 5.2 总体布置 项目区本着“因地制宜、注重效益”方针,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资源的可持续维护为目的,以发展区域经济、特色产业、农民脱贫致富为目标,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商品意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在项目区主要布设梯田,同时建设蓄水池、谷坊、铺设管路等辅助形式农业基础设施,提高灌溉保证率。项目区主要规划的工程项目及布置如下: 项目区通过修建水平梯田的形式治理坡耕地,同时结合修建蓄水池、铺设管路等形式提高农业基础设施水平,提高灌溉保证率。项目区主要规划的工程项目及布置如下: 1) 新修水平梯田工程 本项目区为低山丘陵区,布置田块应结合地形情况而定。本次规划梯田均沿等高线布置,田面形状呈长方形或带形,大弯就势,小弯取直,以适应机耕作业的要求。本着上述原则本区田块布局沿着等高线方向修筑梯田。相邻梯田田面高差为1.5m,局部高地和浅沟利用推土机找平,人工筑埂打平夯实。建设梯田埂,其顶宽0.3m,田坎侧坡可种植紫穗槐等低矮灌木保护田埂。田块的平面形状为沿等高线呈带状。地块长短不一,一般在50m—800m左右。根据地形条件及机械化作业的要求,确定为水浇地田块。 本次规划新修水平梯田1113.33hm2,其中天凤满族乡新修水平梯田515.96hm2;天龙镇工程区坡耕地比较集中连片(B图斑),规划治理坡耕地面积597.37hm2。 2) 灌溉系统 项目区采用管道灌溉,项目区距龙屯水库及通天河、艳阳河、捞豆沟河距离较近,且属于即将建设的王石灌区灌溉范围,土地全部规划为水浇地,部分地块种植品种以花生、土豆、萝卜等经济效益较高的作物为主。根据当地实践经验及管护方便,由蓄水池地埋管送至田间地头进行灌溉。 3) 道路工程 由于项目区原有生产道路不能满足生产、施工等要求,本此规划修筑作业路,以利于生产。作业路通过治理区中间,并和原有道路连接。 4) 谷坊工程 浆砌石谷坊采用浆砌石砌筑,位置选择在沟道狭窄处,上游平缓宽敞,有利于拦蓄更多的径流泥沙。沟岸沟底要比较坚实,要根据实际地形坡度、沟道比降来确定本实施方案浆砌石谷坊。为避免暴雨造成洪水漫顶冲毁谷坊,坝顶中间应留溢洪口。溢洪口的位置和尺寸要根据集雨面积按10年一遇6h暴雨的防洪标准来计算。 各工程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布置详见附图。 5.3 措施设计 5.3.1 梯田工程设计 本项设计地块全为新修梯田,无加固、维修梯田工程。 5.3.1.1 梯田设计原则及标准 ⑴ 根据土地利用规划,选择土层厚、土质肥沃、坡度在25°以下的坡耕地修筑; ⑵ 达到集中连片,修筑省工,耕作方便,埂坎安全,少占耕地的要求。 ⑶ 靠近水源,交通方便,有利于实现机耕和灌溉。 ⑷ 在平整时,先将表层20cm厚的种植土推至耕地的中间堆积,土地平整后将种植土还原。 梯田设计防御标准,采用10年一遇6小时最大降雨。一般减少径流90%,减少泥沙95%以上。梯田的断面设计一般是地面坡度越陡,田面宽度越窄,相应的田坎高度越大;坡度越缓则相反。 5.3.1.2 梯田布置 在确定了梯田的地点、数量的基础上合理设计梯田,使其既方便耕作,又能充分发挥蓄水保土作用。 1) 梯田埂坝应平行于等高线,以减少修筑梯田的工程量。 2)为了便于耕作,每块梯田的田宽应尽量一致,沿地埂长度方向,要本着大弯就势,小弯取直的原则,顺直地块。 3)尽量利用已有的田间工程,以节省工程投资。 5.3.1.3 田面设计 梯田的断面设计是求不同坡度下梯田的优化断面。最优断面包括以下条件:一是要有适当的田面宽度,以适应机耕和灌溉的要求;二是合理选定田坎侧坡,以保证梯田稳固安全;三是在满足以上要求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单位面积梯田的土方量和移运量,以提高工效,加快速度,降低费用。梯田断面要素见图 梯田断面图 B—田面宽度(米) Bm—梯田毛宽(米) Bj—田面净宽(米) Bl—梯田斜宽(米) Bn—田坎占地宽(米) H—田坎高度(米) θ—地面坡度(度) α—田坎侧坡度(度) b′—田埂顶宽 b″—田埂底宽 b= h= 各要素间关系: H (梯田坎高)= (米) Bn(田坎占地宽度)=Hctgα(米) Bm(梯田毛宽)=Hctgθ(米) 本次实施方案典型地块缓坡2o~5o田面宽为20m左右,较陡坡5o~10o田面宽为15m左右。田边蓄水埂埂高0.3m,顶宽0.3m,内坡比为1:1,外坡坡度与田坎坡度相同。 梯田挖(填)方的断面面积可由下式计算: 因为每亩田面长度 所以每亩土方量(m3) 5.3.1.4 田坎设计 根据项目区坡地的坡度及土质情况,确定梯田田坎高H为1.5m,沿等高线布设。 根据调查项目区现存水平梯田,其田坎外侧坡度在75°左右,按照《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要求,以15°坡改梯为例,考虑种植要求田面宽度取5m以上,初选α=75°,田坎高度H为1.5m。 按公式B=Bm-b=H(ctgθ- ctgα)验算田面宽度是否满足耕种要求: B=H(ctgθ- ctgα)=1.5×(ctg15°- ctg75°)=1.5×(3.73-0.27)=5.2m 经计算,田面宽度大于5m,能满足种植要求。本规划确定田埂形式为外坡75°,内坡45°。 5.3.1.5 工程量计算 腾达县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区坡耕地面积为1113.33hm2,共需动用土方208.67万m3,修筑田埂510.40km,动用土方7.50万m3。由于考虑到田块四周角落的表土不方便剥离,此次表土剥离取新修梯田总面积的70%,表土剥离的土方量为155.87万m3。 表5—1 梯田断面要素计算成果表 θ(°) α(°) H(m) B(m) b(m) Bm(m) Bl(m) 4 75 1.5 21.0 0.3 21.45 21.50 6 75 1.5 13.9 0.40 14.27 14.35 表5—2 梯田工程量计算汇总表 项目 分区 面积 (hm2) 梯田 坎高 (m) 梯田 土方量 (m3) 外坡 (°) 内坡 (°) 埂高 (m) 埂面 宽度 (m) 田埂 长度 (m) 田埂 土方量 (m3) 天龙镇 1屯 A1 51.47 1.5 96467.65 75 45 0.30 0.30 25793 3791.53 A2 68.32 1.5 128048.76 75 45 0.30 0.30 34236 5032.64 A3 39.89 1.5 74763.83 75 45 0.30 0.30 19990 2938.5 A4 52.03 1.5 97517.23 75 45 0.30 0.30 26073 3832.69 A5 96.77 1.5 181371.17 75 45 0.30 0.30 48493 7128.39 A6 51.02 1.5 95624.24 75 45 0.30 0.30 25567 3758.31 A7 36.22 1.5 67885.34 75 45 0.30 0.30 18150 2668.02 A8 115.06 1.5 215651.21 75 45 0.30 0.30 57659 8475.78 A9 86.6 1.5 162310.05 75 45 0.30 0.30 43397 6379.29 小计 597.38 — 1119639.48 — — — — 299358 44005.15 天凤满族乡 2屯 B1 19.12 1.5 35835.66 75 45 0.30 0.30 9852 1448.23 B2 31.77 1.5 59544.92 75 45 0.30 0.30 17629 2591.43 B3 20.51 1.5 38440.87 75 45 0.30 0.30 10568 1553.48 B4 27.95 1.5 52385.29 75 45 0.30 0.30 11078 1628.45 B5 51.31 1.5 96167.77 75 45 0.30 0.30 19320 2840.01 B6 37.54 1.5 70359.35 75 45 0.30 0.30 14879 2187.19 B7 43.93 1.5 82335.8 75 45 0.30 0.30 16542 2431.65 小计 232.13 — 435069.66 — — — — 99868 14680.44 3沟 C1 26.12 1.5 48955.41 75 45 0.30 0.30 9318 1369.73 C2 27.28 1.5 51129.54 75 45 0.30 0.30 11894 1748.4 C3 26.19 1.5 49086.61 75 45 0.30 0.30 10381 1525.99 C4 48.22 1.5 90376.34 75 45 0.30 0.30 21024 3090.49 C5 39.49 1.5 74014.13 75 45 0.30 0.30 14087 2070.77 C6 37.08 1.5 69497.19 75 45 0.30 0.30 11758 1728.41 C7 30.78 1.5 57689.42 75 45 0.30 0.30 13420 1972.72 C8 48.66 1.5 91201.01 75 45 0.30 0.30 19287 2835.16 小计 283.82 — 531949.65 — — 0.30 — 111169 16341.67 总计 1113.33 — 2086658.8 — — 0.30 — 510395 75027.26 5.3.2 配套措施设计 5.3.2.1蓄水工程设计 1)设计原则及标准 项目区距龙屯水库及通天河、艳阳河、捞豆沟河距离较近,且属于王石灌区灌溉范围,灌溉水源充足,但灌溉设施欠缺,此次实施方案对该工程区进行蓄水池及田间管路配套工程设计。 蓄水池满足梯田日用水量,满足提供足够水头,满足修建省工、使用方便的原则。根据地形有利、便于利用、工程量小、施工方便等条件确定。根据该处农地最高日用水量确定蓄水池容量:典型设计为图斑C8地块最高日设计用水量为1760m3/天,为满足生产用水需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蓄水池规模确定容量为155 m3,为封闭式砼结构。 该工程区灌溉形式采用轮灌,灌溉设计保证率采用75%。 2)蓄水池放水量计算(典型设计为图斑A6地块) 蓄水池放水量可根据项目区单个蓄水池控制面积计算。 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F0—单个蓄水池控制灌溉面积,亩; Q—单个阀门控制出水量,取60m3/h; t3—灌溉期开机时间,取20h/d; T2—每次轮灌期的天数,20d; η—灌溉水利用系数,取0.85; η1—干扰抽水的水量消减系数,取0.05; m2—每亩每次综合平均灌水定额,取20m3/亩。 经计算,项目区蓄水池单个阀门控制灌溉面积为64.6 hm2。根据实地水源及已有灌溉条件,选择临近通天河、艳阳河及捞豆沟河的9处至高点,建设蓄水池9座,项目建成后,与项目区已有的蓄水池(2座)、方塘(5座)及其它灌溉措施同时投入使用,可满足工程用水需求。具体位置见表5-3。 表5—3 各工程分区新建蓄水池数量及位置情况表 序号 项目分区 所在单元 坐标 X Y 1 A3 523785.03 4474996.06 2 A7 525122.85 4472614.66 3 B2 510876.03 4470696.14 4 B4 511409.33 4470376.64 5 B6 511205.83 4469695.41 6 B7 510504.77 4469946.02 7 C2 511806.44 4468357.85 8 C3 511445.20 4467938.21 9 C8 511578.22 4466958.60 注:表中坐标为北京1954直角坐标系统,投影坐标参照Beijing_1954_3_Degree_GK_CM_120E。 根据单蓄水池控制灌溉面积的计算,考虑到项目区内的地形、蓄水池群分布的合理性、运行管理的方便,本设计中主要采用单蓄水池管道系统,部分地块水量不够,可适当延长灌水周期,则本项目共需建蓄水池9座。 3)蓄水工程典型设计(典型设计为图斑C8地块) a、蓄水池配水管径选择:包括配水干管、配水支管管径选择。管材的选择根据当地使用要求及规划,采用固定式管道,埋于冻层以下。所以,对管材要求耐腐蚀、有一定的耐压性,使用寿命长,能适应一定的不均匀沉陷等。综合上述因素,干管与支管采用硬聚氯乙烯管(UPVC管)。竖管采用钢管。 给水管的管径应根据管内流量,管网所能保证的水压和最不利配水点需用水压计算确定。 管径d=1.13(Q/v)1/2 式中:v——管内水流速(干管V=1.2—2.0m/s,支管V=0.75—1.2m/s); d——管内径(m); Q——管段内设计流量(m3/s)。 则:配水干管管径d=1.13(Q/v)1/2 =1.13×(40/3600÷1.5)1/2 =0.097(米) 选择型号:110×3.8毫米,即外径110毫米、壁厚δ=3.8毫米的UPVC给水管路。(工作压力P=0.8MPa)。 配水支管管径d=1.13(Q/v)1/2 =1.13×(20/3600÷1)1/2 =0.084(米) 选择型号:75×2.7毫米,即外径75毫米、壁厚δ=2.7毫米的UPVC给水管路。(工作压力P=0.8MPa)。 水头损失计算 沿程水头损失hf=0.000915×(Q1.774/ d4.774) ×L 式中: hf——沿程水头损失(m); Q——管内流量(m3/s); D——管道内径(m); L——管路长度(m)。 局部水头以沿程水头损失的10%计,则: 配水干管(0——1段)水头损失 h=1.1hf=1.1×[0.000915×((40/3600)1.774/ 0.10244.774) ×240]=4.38(m); 配水支管(1——2段)水头损失 h=1.1hf=1.1×[0.000915×((20/3600)1.774/ 0.06964.774) ×200]=6.74(m); 给水栓的局部水头损失,可按0.3~0.5m取用,本设计中取0.3m,每个给水栓的余压要求1.0~2.0m,本设计中取2.0m。 b、蓄水池地面高程确定 蓄水池底板所需高程为H=H1+H2+H3+H4+H5 式中:H——蓄水池地面高程(m); H1——最不利配水点高程(m),为最不利配水点地面高程+1 m,(1米为出地管高度)为21米; H2——最不利配水点至蓄水池管段水头损失之和(m),为60米; H3——水表的水头损失(m)(DN=75mm旋翼式水表,水头损失为1.17 m). H4——最不利配水点所需流出水头(m)(取2 m), H5——为不可预见反留有余地的富余水头(m)(取2 m)。 即H=H1+H2+H3+H4+H5=21+60+1.17+2+2=86.17米; 即蓄水池底板高程应大于或等于86.17米,本次设计蓄水池底板高程为95.60米,满足供水要求。 为防止蓄水池产生冻融裂缝,蓄水池基础需砌筑至当地冻层以下,即1.5米。同时为减少蓄水池开挖方量,在开挖1米以后上覆土1米,因此,蓄水地面高程=池底板高程(米)-1.0米+蓄水池高度(米)=95.60-1.0+3.5=97.1米 c、管道埋设 埋设管道的沟槽开挖要由中心线向两边开挖,当地最大冻深为1.50m,本工程设计挖深1.70m,开挖底宽0.6m,开挖顶宽0.8m;管道铺设时管与配件之间连接时均采用承插方式;UPVC管接口,先用砂纸把管接头部位擦好,再用布把碎末擦净,然后抹胶,抹胶一定要均匀,最后把管连接起来。 通过对典型小斑C8地块的计算分析,计算得出设计数值,推算出项目区蓄水工程管道设计内容,详见表5-4。 表5—4 项目区管道埋设土方量计算表 工程区名称 管 径 (mm) 长 度 (mm) 开挖宽度 (m) 开挖深度 (m) 开挖量 (m3) 回填量 (m3) 1 φ110 520 0.6 1.5 468.00 468.00 φ90 1745 0.6 1.5 1570.50 1570.50 Φ75 5235 0.6 1.5 4711.50 4711.50 小计 7500 — — 6750.00 6750.00 2 Φ110 423 0.6 1.5 380.70 380.70 Φ90 1625 0.6 1.5 1462.50 1462.50 Φ75 4875 0.6 1.5 4387.50 4387.50 小计 6923 — — 6230.70 6230.70 3 Φ110 780 0.6 1.5 702.00 702.00 Φ90 2012 0.6 1.5 1810.80 1810.80 Φ75 6700 0.6 1.5 6030.00 6030.00 小计 9492 — — 8542.80 8542.80 合 计 φ110 1723 — — 1550.70 1550.70 φ90 5382     4843.80 4843.80 Φ75 16810     15129.00 15129.00 小计 23915     21523.50 21523.50 d、出水栓 出水栓竖管根据实际需要,管径确定为φ75mm。根据项目区最大冻土层深为1.5m,本项目管道埋设深度确定1.5m。每个竖管需露出地面0.3m,则每根竖管长为1.8m。 e、排水井和阀门井 为避免灌溉管道中存水,冬季冻胀管道,所以在灌溉管网的管道最低处设置放水阀、并修建排水井,灌溉结束后进入排水井打开放水阀,管道中的存水通过放水阀门排出管道。项目区需要设置排水井11座。 为控制及检修方便,需在干管上安装控制阀,并修阀门井。本次规划,每条干管上修一座阀门井,共计9座。 4)工程量计算 项目区9个蓄水池单池容量为155m3,需要设置排水井11座,阀门井9座。埋设U-PVC输水管路总长23.915km,竖管1837m。本项目设计出水栓479个(间距为50m一个),变径三通115个。 管道及管件工程量表见表5-9。 表5—5  管道及及管件工程量表 工程区名称 配件名称 规 格 单 位 数 量 1 U-PVC管 φ110mm m 520 U-PVC管 φ90mm m 1745 U-PVC管 Φ75mm m 5235 竖管U-PVC Φ75mm m 1071 钢 管 φ110mm m 125 给水栓 Φ75mm 个 150 变径三通 φ110-φ90mm 个 3 变径三通 φ90-φ90mm 个 11 变径三通 φ90-φ75mm 个 11 2 U-PVC管 φ110mm m 423 U-PVC管 φ90mm m 1625 U-PVC管 Φ75mm m 4875 竖管U-PVC Φ75mm m 273 钢 管 φ110mm m 180 给水栓 Φ75mm 个 139 变径三通 φ110-φ90mm 个 5 变径三通 φ90-φ90mm 个 20 变径三通 φ90-φ75mm 个 20 3 U-PVC管 φ110mm m 780 U-PVC管 φ90mm m 2012 U-PVC管 Φ75mm m 6700 竖管U-PVC Φ75mm m 493 钢 管 φ110mm m 245 给水栓 Φ75mm 个 190 变径三通 φ110-φ90mm 个 5 变径三通 φ90-φ90mm 个 20 变径三通 φ90-φ75mm 个 20 5.3.2.2 田间道路工程设计 1)设计原则及标准 作业路的修建应在治理前完成,以保证施工运输、治理管护、防火及后期产品运输方便。工程区的道路分上山大路和田间小路。上山的大路多布置在沟边、沟底或山脊上,宽在5米左右,路面坡度应小于15°,为防止流水汇集冲刷路面并利用路水灌田,布置在沟边的道路要修成外高里低的路面,并每隔一段筑一小土埂,将路水引入台面;田间小路一般宽2米,路坡在20°以下,山高坡陡,道路要呈“S”形迂回上山,以便于果实采摘和小型农机具通过。工程区新修作业路12.676km,维修作业路7.414km。 断 面 图 单位:cm 平 面 图 2)工程量 根据各工程区典型地块设计数据推算工程区田间道路工程量。本项工程田间道路设计路面宽4m,新修作业路12.676km,维修作业路7.414km。 新修作业路及维修情况详见下表。 表5—6   各工程区新修作业路工程量表 项目分区 斑号 合计 新修 维修 1 A1 939 939   A2 515 515   A3 556 556   A4 725 725   A5 874 874   A6 1199 520 679 A8 1765 1765   A9 865 865   小计 7438 6759 679 2 B1 692 692   B2 534 534   B3 338 169 169 B4 571   571 B5 1473 1473   B6 563 563   B7 2204 457 1747 小计 6375 3888 2487 3 C1 618   618 C2 1532 1075 457 C3 364   364 C4 1028 350 678 C5 1106   1106 C6 604 604   C7 285   285 C8 740   740 小计 6277 2029 4248 合 计 20090 12676 7414 5.3.2.4 其他工程设计(浆砌石谷坊) 1)设计原则 浆砌石谷坊采用浆砌石砌筑,位置选择在沟道狭窄处,肚大口小,上游平缓宽敞,有利于拦蓄更多的径流泥沙。使综合治理项目区沟道不再下切,冲沟保持稳定,项目区坡耕地面积保持稳定。本实施方案对3项目分区内,将C3、C4两小斑相邻处沟道做为典型设计沟道,进行谷坊工程设计。 2)地埂植物、浆砌石谷坊等工程设计 本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各工程区梯田地埂植物可在梯田修建后自行栽植紫穗槐等灌木树种,以保证地埂安全稳定发挥作用。 3工程区冲沟集雨面积为0.13km2,沟长0.45km,平均比降为46.67‰。沟道中心坐标:东经120°8′7″,北纬40°20′33″, 属于Ⅴ2水文分区。典型沟道纵剖面情况见下图 本次设计依据1998年辉煌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出版的《辉煌省中小河流(无资料地区)设计暴雨洪水计算方法》(以下简称“计算方法”)中的推理公式法进行计算洪峰流量。 汇流历时: 公式τ=X(L/)Y查附表(3-1)X=57,Y=0.65 τ=0.57(L/)0.65=0.11小时 A、设计暴雨 a、设计暴雨参数见表设计洪水计算成果表 由“计算方法”中附图(1—3)、(1—4)、(1—5)、(1—6)、(1—7)、(1—8)、(1—9)查出 年最大三日暴雨均值 P三 变差系数CV三 模比系数 Kp 年最大24小时暴雨均值P24 变差系数CV24 模比系数 Kp 年最大6小时暴雨均值P6 变差系数CV6 模比系数 Kp 年最大1小时暴雨均值P1 变差系数CV1 模比系数 Kp 年最大10分钟暴雨均值P0 变差系数CV0 模比系数 Kp CS采用3.5CV b、时段面雨量计算 计算式:PτP面=P×KP×KF 其中:KF—点面折减系数。 c、暴雨衰减指数n0p的计算 根据P10P面/P1P面的比值查附表 d、汇流历时τ时段内设计面雨量计算和面暴雨强度计算 计算式:由于汇流历时为0.11小时符合辽西t≤1小时条件。 故计算式采用: Ptp面=P1p.t1-n0p ip= Ptp面/τ B、设计洪水计算 a、查“计算方法”中附表(3-2)将各种频率下的洪水径流系数α三P、α(三-24)、Φp。 b、计算洪峰流量QP 计算式:Qp=0.278φPIPF c、洪水总量计算 洪水总量WP用以下各式计算 三日洪量:W三P=0.1α三P×P三P面×F 前峰洪量: W(三-24)P=0.1α(三-24)P×P(三-24)P面×F 主峰洪量:W24P= W三P- W(三-24)P 计算结果见设计洪水计算成果表。选用10年一遇洪水6.4m3/s进行浆砌石谷坊坝顶溢流口尺寸计算。 表5—7 冲沟流域特性表 流域名称: 艳阳河 水文分区 52 河长(Km) 0.45 Kf 0.999 面积(Km2) 0.13 τ 0.11 河道平均比降(‰) 46.67 X 0.57 Y 0.65 表5—8 点雨量成果表 时间 均值 (mm) Cv 10分钟 17.5 0.50 1小时 31.1 0.62 6小时 56.4 0.70 24小时 90.4 0.70 三日 76.7 0.70 表5—9 冲沟设计洪水计算成果表 P(%) 0.2 0.33 1 2 3.33 5 10 20 P10P面 60.8 56.6 47.8 42.3 38.9 34.7 29.0 23.2 P1P面 135.1 124.5 102.2 87.9 79.8 69.6 55.8 42.2 P6P面 280.4 257.1 207.4 175.8 158.0 135.6 105.8 77.2 P24P面 449.4 412.1 332.4 281.8 253.3 217.4 169.6 123.8 P三P面 381.3 349.6 282.0 239.1 214.9 184.4 143.9 105.0 P1P/P6P 0.48 0.48 0.49 0.50 0.50 0.51 0.53 0.55 P6P/P24P 0.62 0.62 0.62 0.62 0.62 0.62 0.62 0.62 N0p 0.55 0.56 0.58 0.59 0.60 0.61 0.63 0.67 N1p 0.59 0.59 0.60 0.61 0.61 0.62 0.64 0.67 N2p 0.66 0.66 0.66 0.66 0.66 0.66 0.66 0.66 24N2P-1 0.344 0.344 0.344 0.344 0.344 0.344 0.344 0.344 6N1P-N2P 0.879 0.883 0.897 0.908 0.916 0.930 0.953 1.003 PτP 49.7 46.6 39.9 35.3 32.6 29.1 24.5 20.2 IP 460.7 432.5 370.2 327.7 302.3 270.4 227.1 187.3 φp 0.82 0.79 0.71 0.68 0.63 0.57 0.51 0.47 Qm 21 19 15 12 11 9 6.4 5 α三p 0.69 0.67 0.58 0.55 0.51 0.46 0.41 0.37 α三-24p 0.4 0.37 0.31 0.3 0.30 0.29 0.28 0.28 W三p 5 5 3 3 2 2 1 1 W三-24p -1 0 0 0 0 0 0 0 W24p 6 5 4 3 2 2 1 1 γp 0.015 0.014 0.013 0.012 0.012 0.012 0.011 0.010 W调p 6 6 4 3 3 2 2 1 Q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Qp 21 19 15 12 11 9 6.4 5 计算泄量如下: QP ==6.4m3/s 式中:QP10% —设计流量6.4m3/s 过流面积 =0.98m2 谢才系数 C=33.5 水力半径 R=0.35 水力坡降 i=0.112 计算结果Qj=6.5 m3/s约等于所需泄量QP10%=6.4 m3/s 满足要求。 溢流口为矩形。宽 1.6m,高0.62m。以便加快泄出冲沟内洪水,确保浆砌石谷坊稳定。溢流口下游侧建设(长×宽×厚)2.5×2.5×0.5m的干砌块石石笼设施,以保护谷坊消减水能。 表5-10 浆砌石谷坊设计尺寸参考数值表 高 (h)(m) 上游边坡 (m上) 下游边坡 (m下) 顶宽 (b)(m) 底宽 (b)(m) 平均宽 (B0)(m) 每延长米 (石方量)(m3) 2 1:0.5 1:0.5 1.0 3.0 2.0 4.0 3 1:0.5 1:0.5 1.0 4.0 2.5 7.8 4 1:1 1:0.5 1.3 7.0 4.15 16.6 3)工程量计算 浆砌石谷坊建设在沟岸沟底要比较坚实,要根据实际地形坡度、沟道比降来确定。本实施方案浆砌石谷坊14座(平均每座长20m)。其中3工程区沟壑密集,需建设谷坊11座;2工程区沟道较宽,沟底基本停止下切,变化趋于稳定,初期发展的侵蚀沟道不多,需新建谷坊3座;1工程区主要以集中连片的大面积坡面组成,沟道较少,故不设置谷坊。项目区谷坊数量及位置详见表5-17。 表5-11 各工程分区浆砌石谷坊数量及位置情况表 序号 项目分区 小斑 坐标 X Y 1 B2 511463.74 4470888.78 2 B7 511002.77 4469483.83 3 B7 510913.80 4469468.19 4 C2 511899.37 4468157.07 5 C2 511859.91 4468463.80 6 C3 511501.25 4467667.55 7 C3 511207.35 4467846.90 8 C3 511084.33 4467912.87 9 C4 511457.00 4467552.51 10 C4 512015.03 4467759.53 11 C5 512066.91 4467954.75 12 C5 511984.31 4468066.85 13 C8 511730.20 4466892.35 14 C8 511726.19 4466745.93 5.4 典型设计 5.4.1 典型田块的选取 本次规划所选典型田块的工程设计包括梯田修筑、蓄水池工程、管道灌溉工程、谷坊工程、道路工程,基本涵盖了本项目的所有工程设计类型,具有代表性。根据工程区的具体情况,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块作为典型设计。本实施方案以1A6号小斑、3C8号小斑进行典型设计。 5.4.2 典型田块工程设计 5.4.2.1 1工程区典型设计 选取图斑A6为典型田块,典型田块面积为51.02hm2。田块内修筑梯田51.02hm2,动用土方9.56万m3;修筑田埂25.57km,动用土方0.38万m3;表土收集10.20万m3。 田块内新修作业路1条,计520m;维修作业路2条,计679m。路面宽4.0m,高出地面0.3m,素土路基0.2m,砂砾石路面0.1m,路基面积5276m2,路面面积4796m2。 5.4.2.2 2工程区典型设计 选取图斑B2为典型田块,典型田块面积为31.77hm2。田块内修筑梯田31.77hm2,动用土方5.95万m3;修筑田埂15.89km,动用土方0.23万m3;表土收集6.35万m3。 田块内新修作业路534m;路面宽4.0m,高出地面0.3m,素土路基0.2m,砂砾石路面0.1m,路基面积5276m2,路面面积4796m2。 田块内新建蓄水池1座,容量为155 m3,封闭式砼结构,修建浆砌石谷坊一座。 5.4.2.3 3工程区典型设计 3工程区选取图斑C8小斑为典型田块,典型田块面积为48.66hm2。田块内修筑梯田48.66hm2,动用土方9.12万m3;修筑田埂19.29km,动用土方0.28万m3;表土收集9.73万m3。 田块内维修作业路1条,计740m,路面宽4.0m,高出地面0.3m,素土路基0.2m,砂砾石路面0.1m,路基面积3108m2,路面面积2960m2。 5.5 措施数量 根据图斑典型设计确定梯田及其各类配套措施的数量并列表进行汇总统计。 表5-12 工程区现状及治理措施图斑统计表 乡镇 名称 所属 流域 工程 分区 小斑编号 面积 (hm2) 原地面坡度(度) 梯田 面积 (hm2) 蓄水池 (座) 供水 管路 (km) 作业路(km) 谷坊 (座) 3-5 5-10 新修 维修 1 A1 51.47 28.31 23.16 51.47   7.500 939     A2 68.32 40.99 27.33 68.32   515     A3 39.89 19.95 19.94 39.89 1 556     A4 52.03 26.02 26.01 52.03   725     A5 96.77 56.13 40.64 96.77   874     A6 51.02 32.14 18.88 51.02   520 679   A7 36.22 19.92 16.30 36.22 1       A8 115.06 69.04 46.02 115.06   1765     A9 86.60 36.06 50.54 86.6   865     小计 597.38 328.56 268.82 597.38 2 7.500 6759 679   2 B1 19.12 7.65 11.47 19.12   6.923 692     B2 31.77 13.34 18.43 31.77 1 534   1 B3 20.51 6.15 14.36 20.51   169 169   B4 27.95 7.83 20.12 27.95 1   571   B5 51.31 17.45 33.86 51.31   1473     B6 37.54 13.14 24.40 37.54 1 563     B7 43.93 8.72 35.21 43.93 1 457 1747 2 小计 232.13 74.28 157.85 232.13 4 6.923 3888 2487 3 3 C1 26.12 7.84 18.28 26.12   9.492   618   C2 27.28 10.91 16.37 27.28 1 1075 457 2 C3 26.19 6.55 19.64 26.19 1   364 3 C4 48.22 12.54 35.68 48.22   350 678 2 C5 39.49 19.75 19.74 39.49     1106 2 C6 37.08 12.98 24.10 37.08   604     C7 30.78 9.23 21.55 30.78     285   C8 48.66 13.86 34.80 48.66 1   740 2 小计 283.82 93.66 190.16 283.82 3 9.492 2029 4248 11 总计 1113.33 496.50 616.83 1113.33 9 23.915 12676 7414 14 6 施工组织设计 6.1 工程量 项目区共完成梯田1113.33hm2,石谷坊14座,蓄水池9座,铺设管路23.915公里,新修作业路12.68公里,维修作业路7.41公里,动用土石方212.97万m3,动用人工66.74万个。 表6—1 各工程区工程量汇总表 工程区 工程名称 单位 工程量 1屯 工程区 梯田工程 hm2 597.38 梯田土方量 万m3 111.96 新修作业路 m 6759 维修作业路 m 679 蓄水池 座 2 供水管线 km 7.5 管线土方开挖 m3 6750.00 管线土方回填 m3 6750.00 2屯 工程区 梯田工程 hm2 232.13 梯田土方量 万m3 43.51 新修作业路 m 3888 维修作业路 m 2487 蓄水池 座 4 供水管线 km 6.923 管线土方开挖 m3 6230.7 管线土方回填 m3 6230.7 谷坊 座 3 3沟 工程区 梯田工程 hm2 283.82 梯田土方量 m3 53.19 蓄水池(155m3) 座 3 新修作业路 m 2029 维修作业路 m 4248 谷坊 座 11 输水管路 km 9.492 管线土方开挖 m3 8542.80 管线土方回填 m3 8542.80 6.2 施工条件 腾达县交通便利,XXX公路、XXX铁路、XX铁路客运专线贯全境西东,在克公路穿越县境东北往XX。此外,县乡公路把县内各乡镇连接起来。项目区内有G809线通过,乡级公路、村村通道路及田间作业路广泛分布,满足施工机械及材料运输需要;天凤乡距腾达县城18km,天龙镇距腾达县25km,工程所需建筑材料、燃油等可在乡镇内购买,也可在县城内购买,物资供应充足;项目区附近自然村屯集中,劳动力能够满足工程需要。 6.3 施工工艺和方法 1)梯田施工 梯田施工包括定线、清基、筑埂、保留表土、修平田面等五道工序。采用机械与人工相结合的方法,机械修田运土,人工筑田埂。 ⑴ 梯田定线 根据梯田规划的坡面,在其正中(距左右两端大致相等)从上到下划一中轴线。根据梯田设计的田面斜宽BX在中轴线上划出各台梯田的BX基点,从各台梯田的BX基点出发,用水准向左右两端分别测定其等高点,连各等高点成线,即为各台梯田的施工线。定线过程中遇局部地形复杂,应根据大弯就势,小弯取直原则处理,有的为保持田面等宽,需适当调整埂线位置。 ⑵ 田坎清基 以各台梯田的施工线为中心,上下各划出50-60cm宽作为清基线。在清基范围内清除表土厚约20cm,暂时堆在清基线下方,施工中与整个田面保留表土结合处理。将清基线内的地面翻松约10cm,清除石砾等杂物,整平、夯实。 ⑶ 修筑田坎 田坎必须用生土填筑,土中不能夹有石砾、树根、草皮等杂物,修筑时应分层夯实,每道梗坎全面均匀地同时升高,田坎升高过程中根据设计的田坎坡度,逐层向内收缩,并将坎面拍光,随着田坎升高,坎后的田面也相应升高,将坎后填实,使田面与田坎紧密结合在一起。 ⑷ 保留表土 由于耕作层土壤养分及腐殖质丰富,为使梯田尽快达产丰收,需要将原地表土壤保留,回覆于新修梯田的田面,保留表土的施工方法有以下几种,供施工中选择: ① 表土逐台下移法。适用于坡度较陡,田面较窄的梯田。整个坡面梯田逐台从下向上修,先将最下面一台梯田修平,不保留表土,将第二台拟修梯田田面的表土取起,推到第一台田面上,均匀铺好。第二台梯田修平后,将第三台拟修梯田田面的表土取起,推到第二台田面上,均匀铺好。如此逐台进行,直到各台修平。 ② 表土中间堆置法。适用于田面宽10-15m的情况。将拟修田面的表土,全部取起,堆置在田面中心线位置,将中心线上方田面生土取起,填于下方田面,把整个田面修平。将堆置在中心线的表土,均匀铺运到整个田面上。 ⑸ 修平田面 将田面分成下挖上填两部分:田坎线上下各1.5m范围,采取下挖上填法,从田坎下方取土,填到田坎上方。其余田面采取上挖下填法,从田面中心线以上取土,填到中心线以下,这样可以提高工效。田面挖、填任务基本完成后,用水准仪检查是否达到水平(或按设计要求的纵向比降)。田边1m左右,保留10°左右的反坡,地中原有浅沟部位,填方应比水平面高出10cm左右,以备填土最深部位沉陷后田面仍能保持水平。 2)梯田工程管理 ⑴ 维修养护 ①每年汛后和每次较大暴雨后,要对梯田区检查,发现田坎有缺口、穿洞、坍塌等损毁现象,及时进行修补。 ②梯田田面平整后,原有浅沟上填土较多,雨后产生不均匀沉陷,田面出现浅沟集沟的,在庄稼收割后,及时取土填平。 ⑵促进生土熟化 ①梯田修平后,应在挖方部位多施有机肥,同时深耕,促进生土熟化。 ②新修梯田,第一年应选择能适应生土和能改良土壤的作物如豆类和马铃薯等。或种一季绿肥作物与豆科牧草。 3)浆砌石谷坊施工 (1)定线:根据设计测定的谷坊位置(坝轴线),按谷坊尺寸,在地面划出坝基轮廓线。 (2)清基:将轮廓线以内的浮土、草皮、乱石、树根等全部清除。(3)挖沟槽:沿坝轴线中心,从沟底至两岸沟坡开挖沟槽至坚硬石层,并凿成凸凹不平的基面。 (4)砌筑:取规则料石,成品字形砌筑,上下错缝,逐层砌筑,直至设计坝高。 6.4 施工组织形式 工程施工由专业队负责,人工主要是当地农民劳力,由乡、村统一组织,通过“一事一议”的形式,解决工程投工问题。梯田工程大部分是机械施工,农民出工主要配合机械完成田坎夯实及田面平整。待梯田完工后,由农民分户管理、耕种。作业路由于土石方工程量大,采用机械与人工相结合的方法施工,确保工程真正发挥效益。 6.5 施工进度 项目确定后,根据季节结合工程实际安排施工进度,原则上在不影响项目区内农业生产的前提下进行。根据项目区农事活动实际情况,施工可选择耕地解冻后至播种前和秋收后至封冻前进行,这样不影响农时,能保证坡耕地治理工程顺利实施。 项目工程的实施由项目工程指挥部统一下达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治理任务,各乡镇建设单位按计划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由监理单位和水土保持部门负责技术指导。 6.6 分年实施计划 本项工程计划建设期1年,其中前期规划、组织协调、监理、施工招投标及施工准备等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时间为4个月,梯田及配套工程施工3个月完成,试运行、组织验收等5个月。 表6—2 工程量汇总及施工进度安排表 行政 村名 年(月) 治理工程 配套工程 总工程量 (万m3) 主要材料 施工机 械台班 (台班)  总用工日 (万工) 新修梯田 (hm2) 蓄水池 (座) 谷坊 (座) 道路 (m) 土石方 (万m3) 水泥 (t) 钢材 (kg) 燃油 (t) 1 第一个月 199.13 2   5000 37.78 5.54 1242.84 2.11 934.70 11.84 第二个月 199.13     2438 37.78     2.11 684.20 11.84 第三个月 199.12       37.75     2.11 664.69 11.83 小计 597.38 2   7438 113.31 5.54 1242.84 6.33 2283.60 35.51 2屯 第一个月 77.38 2 3 5000 14.92 87.56 1242.84 0.82 572.91 4.68 第二个月 77.38 2   1375 14.92 5.54 1242.84 0.82 524.26 4.68 第三个月 77.37       14.91     0.82 283.25 4.66 小计 232.13 3 6375 44.75 93.10 2485.68 2.46 1380.42 14.02 3西沟 第一个月 94.61 2 4 5000 18.31 114.9 1242.84 1.00 642.05 5.74 第二个月 94.61 1 4 1277 18.31 112.13 621.42 1.00 497.27 5.74 第三个月 94.60   3   18.29 82.02   1.00 365.49 5.73 小计 283.82 3 11 6277 54.91 309.05 1864.26 3.01 1504.80 17.21 合计 1113.33 9 14 20090 212.97 407.69 5592.78 11.80 5168.82 66.74 表6—3 施工进度横道图 序号 工程区 主要主要工作内容 进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 项目前期(设计) ═ ═ ═ ═ 梯田工程 ═ ═ ═ 配套工程 ═ ═ ═ 验收 ═ ═ ═ ═ ═ 2 2 项目前期(设计) ═ ═ ═ ═ 梯田工程 ═ ═ ═ 配套工程 ═ ═ ═ 竣工验收 ═ ═ ═ ═ ═ 3 3 项目前期(设计) ═ ═ ═ ═ 梯田工程 ═ ═ ═ 配套工程 ═ ═ ═ 竣工验收 ═ ═ ═ ═ ═ 7 效益监测与技术支持 7.1 效益监测 为了监测工程建设后生态环境的改善情况、保水保土效果以及农业增产增收情况,该工程效益监测分为环境生态效益监测和社会经济效益监测,主要监测方法是在工程区内建设监测试验对照小区。 7.1.1 监测原则 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布实施、不断完善、宏观控制监测与微观监测相结合,统一管理。监测点布设要具有代表性和控制性,做到经济、科学实用。 7.1.2 监测内容 为了水土保持效益监测工作,工程区应设置监测设施,在项目开工前选择典型设计地块,开工前和竣工验收后及工程运行过程中留有图片、影像资料等,作为实施成果对比的依据。 工程效益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水土流失、环境影响、流量监测、农作物产量、典型地块监测等。水沙变化主要是监测项目区土壤侵蚀、泥沙输移及沉积、水沙动态变化等,为评价水土保持效益提供依据。环境影响主要进行气候、水资源、水质的监测。监测的主要内容:⑴土壤因子监测:包括土壤容重、空隙度,团粒结构含量、土壤剖面等;⑵降雨因子监测:可通过工程区设置观测设施所观测记录和当地气象部门获取;⑶植被因子调查。 7.1.3 监测方法 根据项目区地形、地貌情况,工程区内建设监测试验对照小区。选择不同类型的地块作为标准地,设置明显标志,通过面积法对标准地土壤侵蚀及作物产量进行测算。本项目监测设备主要包括:GPS定位仪、笔记本电脑、电子经纬仪、标杆、皮尺、照相机、摄影机、遥感影像、自记雨量计、土壤水分测定仪、泥沙采样器、泥沙分析器、流速仪、铁制测针、钢钎及其它室内分析仪器等,另外还需要标志绳等工具。 7.1.4 监测要求 1) 监测机构要求 按照《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要求,重点监测方案经管理部门审查,监测任务必须由具备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监测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担完成,监测人员必须是经过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培训合格的上岗人员,并接受地方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的技术指导,定期向建设单位和地方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报送监测结果,并作为验收达标的依据之一。 2) 监测制度 监测机构应及时掌握各项水土保持工程的运行情况,负责所辖区域内水土保持监测的各项任务,按方案设计的监测重点、内容、方法和时段等,制定出具体的重点监测方案,对每次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认真对比,做出简要评价,建立技术档案,及时报送建设单位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以便对工程建设和运行进行监督。 3) 监测费用 水土保持监测费用从项目建设总投资中列支,工程建设单位要做到专款专用,保证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4) 监测成果要求 监测单位要按时监测,并及时对监测资料和监测成果进行统计、整理和分析,监测工作全部结束后,对监测结果做出综合分析与评价,全部按照相关要求编写完成本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报告,报送建设单位及地方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作为监督检查和验收的依据之一。 7.2 技术支持 7.2.1 技术推广与示范区建设 多年来,腾达县在开展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中,结合典型小流域开发治理,总结、研究出科学先进的治理经验、治理方法、治理模式,提高小流域治理的科技含量。为使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实现以科技为先导,促进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的目的,本项工程将建成具有展示水土保持及其它行业科技成果的示范区,通过试验示范的辐射作用,推广生态环境建设的成功经验及促进当地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效益显著的科研成果。拟选择典型设计地块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将其建成开发示范区域,在区域内布设多项治理开发示范工程,示范内容从保护和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建设出发,积极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及农业产业结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及农业商品生产能力为前提,进行综合治理与开发措施的整体配置和单项措施要符合技术标准及规范化,并开展一定数量的产品深加工等进行商品,增加工程的间接经济效益,使项目区真正成为集科研、推广、示范、开发、经营于一体的高科技示范园区。 7.2.2 技术培训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强、技术要求全面的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要尽量吸收应用现代科技,采用先进仪器、设备和技术方法。要求监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有关的先进技术知识,同时必须学习掌握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范和操作技术规程。监测机构建立后,要及时组织监测人员进行岗前、岗后培训,提高监测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保障监测成果的可靠性和精确度。 7.2.3 技术引进 为了适应科技飞速发展的新形势,在强化队伍更新完善的基础上,需不断探索新的流域治理模式,引进新的治理经验和治理措施。一方面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到治理工作先进的地区学习考察、交流,借鉴外地经验,丰富自己的作法;另一方面在坡耕地综合治理过程中加大科学治理水平,聘请水土保持治理权威人士进行指导,使项目区的治理模式趋于科学化、规范化,真正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7.3 水土保持监测小区建立规划 为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情况、水土流失动态及其发展趋势,为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管理决策服务、及时服务和超前服务,同时为有效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和进行水土保持监测技术研究,在项目区建设一处水土保持监测小区。经过认真踏查分析,拟在项目区的1工程区,建立一个高标准水土保持监测小区。 7.3.1 建立原则 1)选择能代表区域环境特征的地段。环境特征应包括地形、土壤、土地利用、植被、人为生产活动等方面,小区径流场应设置在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地段。 2)考虑环境因素的极端情况。如坡度和坡长的极大、极小值,极端降雨、植被盖度等,以使设置的小区涵盖和适应各种情况。 3)具体布设的地段,应有一定面积,尽可能使小区设置相对集中,并应交通方便,利于管理和观测。标准小区面积为5×20m2,坡度为5°—10°。 4)监测区内建立标准观测小区,可设置为原地貌、坡耕地、果台、梯田、水平槽、疏林地六个标准观测小区。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观测小区,原始状态观测小区尽量减少人为对地形,尤其对土壤层次的破坏,以便于与其它标准小区进行对比,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观测小区要与实际实施的治理措施相一致。 5)监测区派专人进行观测和记录,从每年第一次降雨产生侵蚀开始,到最后一次侵蚀降雨结束,一般从每年5月1日起到10月底止。 7.3.2 小区建立及设施 1)总体建设要求 为提高精度,坡面侵蚀观测的径流小区面设成宽5m、长20m(水平距)的长方形,且顺坡向为长边;重复小区紧邻,中间用保护带分开。布设形式见附图1。 小区顶部应有排洪渠(亦称截水沟)或挡墙,以防止上部坡面径流流入小区。底部设集流槽,将径流泥沙导入集流池或集流桶。集流槽上缘与坡面处同一水平面,宽不超过5-10cm,集流槽下缘为挡土墙,槽体中部为倾斜的陡槽,将径流泥沙导入集流口,并通过集流管将其收集在集流池(桶)中。 2)具体建设标准 a)标准小区 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标准,在监测区内建立标准小区,标准小区宽5m,长20m(顺坡向为长边)。小区两侧及顶端用混凝土板块围护,混凝土板块高50cm,厚10cm,地下埋深30 cm,高于地面20 cm,长度每1米为一块。小区之间用甬道隔开,甬道宽40 cm,红砖铺设。六个标准小区分别设置为原地貌、坡耕地、果台、梯田、水平槽、疏林六项水土保持措施。 小区底部设集流槽,槽底净宽60 cm,深50 cm,壁厚15cm。其上缘与坡面为同一水平面,下沿设挡墙,高出上缘20cm。槽体底部为由两端向中间倾斜的陡槽,便于径流通过导入中间的集流口,流入集流池。集流槽用混凝土沙浆抹面,表面均整光滑,以确保径流通畅,减少泥沙沉积。降雨前,将集流槽用盖板盖住,防止雨水落入池内,影响观测数据。具体设计见附图2。 b)沉沙池与集流池 沉沙池长、宽、深各1m,壁厚15cm,池内设二道活动铁丝网和一道挡水板,铁丝网高60cm,孔直径1cm,用来阻挡杂物,防止杂物阻塞出流管,并起到一定的拦沙作用;用密砂网做滤沙网,高50cm,一是使径流中的泥沙得以充分拦蓄在沉沙池内,二是将翻滚扰动的水流经消能后转变成稳态流,使水出流平稳。沉沙池正面设刻度尺,便于量测。池壁外侧距池底60 cm处设直径为15cm的硬塑出流管,将径流引入集流池。池侧壁底部设一排水孔,观测完毕后,将径流排出。 集流池长、宽、深各1m,壁厚15cm,在沉沙池下部,低于沉沙池40cm,水平相隔15cm。集流池正面设刻度尺,便于量测。池侧壁底部设一排水孔,观测完毕后,将径流排出。降雨前,将沉沙池与集流槽用盖板盖住,防止雨水落入池内,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 c)自动气象观测站 监测区自动气象观测站可采用CAWS600-B(W)野外自动气象观测系统,可记录气温、相对温度、风向、风速、雨量、气压等数据,并通过无线信号将数据传入监测总站,实行实时、连续、远程观测。气象观测站保持原地面不变,便于地温等仪器的安装和观测。 d)围墙与围栏 监测站顶部设砖混围墙,长39m,厚40cm,高3.3m,厚40cm,包括基底埋深50cm,白色涂料粉刷,蓝色涂料盖顶。 围栏采用铁艺栅栏,总长91.8m,其中两侧长26.4m,前端长39m。中间设铁门。围栏高3.1m,其中底部为砖混基础,基础高90cm,埋深30cm,水平方向每隔4m设砖混立柱,起到稳定加固作用。 8 工程管理 8.1 工程建设管理 8.1.1 项目管理机构的组织形式 为保证项目区坡耕地整治工程的顺利实施,腾达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项目区治理工作,建立由县长为组长,主管农业的副县长为副组长,县水利局、县发展和改革委、县财政局、县国土资源局、县农业经济局、县林业局等多部门参加的项目管理领导小组,项目涉及各乡(镇)也相应成立领导小组,管理机构由有关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具体负责项目的规划实施、技术指导和监测评价。 表8-1 腾达县坡耕地综合治理工程建设领导小组 组织机构 姓名 单位 职务 组 长 李寻欢 腾达县人民政府 县 长 副组长 张作乐 腾达县人民政府 副县长 成 员 朴大 腾达县水利局 局 长 瓢三 腾达县发展和改革委 主 任 腾达县财政局 局 长 腾达县国土资源局 局 长 腾达县农业经济局 局 长 腾达县林业局 局 长 表8-2 工程区坡耕地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管理组织 工程区 所在乡镇 乡(镇)管理组织 乡(镇)长 副乡(镇)长 水利站 财政所 土地所 农业站 林业站 1 天凤乡 2 天凤乡 3 天龙镇 8.1.2 项目管理设施配置 抽调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技术人员参加到项目区管理机构中,组织管理机构组成要求专业齐全、年龄结构与职称结构合理,以提高该项目的管理水平。同时配备各种现代化办公设备, GIS地理信息系统、水土保持信息系统等应用软件,可以完成坡耕地各种图形图像的生成、处理,表格、文字的计算打印等工作。随着该项目的实施,项目区还将引进和购买相关软件及绘图仪等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项目区的管理水平。 8.1.3 建设管理 加强建设管理是抓好工程重要保障,也是各项建设任务能否落到实处的根本所在。各地在实施试点工作工程建设中,一要认真执行有关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积极推行项目责任主体负责制、工作合同制、建设监理制、资金报账制、群众投劳承诺制、工程建设公示制和建后管护责任制等制度。二要建立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规范建设管理,切实把工程建设纳入到法制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技术规程、质量保证、检查验收等制度,严格进行检查监督,实施质量动态监测管理,探索建立工程质量奖惩制度。三要加强计划管理,维护国家专项投资计划的严肃性。既不能擅自扩大建设规模、提高或降低建设标准、变更建设项目和建设内容,更不能随意调整和变更国家专项投资计划的使用方向与建设用途。如确需调整年度建设投资计划的要报原审批单位审批。四要工程建设资金切实做到专户存储和单独核算,不得以任何方式挤占、截留、挪用,确保专款专用,确保资金使用效益。五要强化科技支撑,加强快速机修梯田、水土资源高效利用等实用技术研究和推广,促进工程顺利实施。六要加强工程信息反馈工作和监测评价工作。建立健全信息报送制度,将工程进度、投资完成、建设管理、工程效益、存在问题及建议等情况及时报送上级有关部门。 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和项目宣传工作。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涉及多部门、多行业和多科学,在治理工作中搞好协调至关重要,这样有利于形成合力,提高治理成效。水利部门在试点工作中积极主动牵好头,加强协调配合和信息沟通,主动征求其他有关部门的意见,倾听当地广大群众的建议、意见。在政府统一领导下,积极为相关建设项目和资金整合创造条件,建立良性机制,各司其职、各出其力、各投其资,各记其功,团结协作,打好总体战,发挥整体效益。在确保建设目标时,把坡耕地治理工程建设目标纳入到整个预防目标体系中去;在布局建设重点时,纳入到整个预防重点区域中去并和其他部门的重点区域实现有效结合;在分解落实建设任务。确保工程实施区域时,充分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确保工程发挥应有效益;在制定具体政策措施时,要因地制宜、因区施策,注重效益,综合治理。在建设各个环节,充分发动群众,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同时要利用各种媒体、各种手段,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搞好工作宣传,引导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工程建设。让群众了解坡耕地治理的作用和意义,自觉自愿地参与到坡耕地治理试点工作中来,确保工程建设有效实施,工程效益持续健康发挥。 8.1.4 项目责任主体制和招投标制 依据水土保持建设项目特点,腾达县水利局为项目责任主体,由项目法人对建设项目和筹划、筹资、建设实施直至生产经营及资产和保值增值实行全过程管理。坚持“以管理促建设,以效益求发展”的方针,建立管护责任制。实行行政、技术双轨管理责任制。 项目责任主体单位根据《招标投标法》、《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规定》等有关法规,规范招投标活动程序,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控制建设成本,强化业主责任,保证工程质量,维护市场秩序,从发布招标公告到宣布中标结果均公开进行,阳光操作,接受社会、新闻媒体监督。投标者必须具有水土保持工程专业资质,确保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 8.1.5 工程监理制和工程承包制 实行建设监理制度,建设单位委托具有水土保持工程监理资质的单位实施监理,实行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并定期将监理报告向项目建设单位和有关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从事监理工作的人员要有水土保持监理执业资格。 工程实行承包制,有利于在质量进度、安全控制上集中统一。质量控制方面承包方提供统一应用规范和标准,进行控制方面,编制进度表,划分分部、分项工程表,安全控制方面,有制度处罚措施,有专人组织检查。 8.1.6 项目公示制和群众投劳承诺制 坡耕地治理前利用公示碑和分户走访进行公示,在施工中对进度、质量进行分时公示,在竣工后利用标志牌对工程规模、质量、效益投资进行公示。将工程规模、工程量、治理措施及投资情况向社会进行公示,让当地干部群众对工程实施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并且通过公示,使其了解坡耕地综合治理工程的意义、进程及成绩,增加工程实施的透明度,以便为下一步治理任务做好组织准备工作。 工程的实施需要大量的人工投入,由于工程资金有限,根据水利部要求制定用工承诺,项目区各乡镇,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一事一议”来解决投劳、土地调整的问题,以文件的形式加以承诺,从而解决治理工程出工难的问题。 8.1.7 建后管护责任制和资金报帐制 项目工程竣工后,对所有措施全部确权,管理、使用、受益权落实给个人,这样百姓对该措施的管理维护力度增强,产权确认,能够解决土地承包人与项目治理主体责任人之间的矛盾。一般情况下,采取治理前先将产权落到个人,即土地承包人,治理后受益人归结为土地承包人。实施建后管护责任制,能够减少项目工程的实施阻力,使治理工程按计划、保质保量顺利完成。 根据国家级的项目工程资金管理与使用的相关规定,以及试点工程期间资金使用情况,本项目工程国补资金主要用于机械施工、人工费及监测费、监理费等。资金实行专户管理报帐制,即严格按照资金下达的计划和投资概算分项表,进行报帐,在市财政局专户统一列支,审计财政部门对专项资金的使用实行审计监督。 8.1.8 工程检查验收 为了保证项目工程的质量和数量,项目管理办公室制定一系列检查验收制度。项目工程中的每个单元工程施工过程和竣工后,由质量监督单位和监理部门协同其他工程管理人员到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对工程不合格的要求返工,工程验收是按照工程管理办公室下达的治理计划进行,由质量监督单位、监理单位对治理工程进行初步验收。竣工后由水利部或水利部委托单位进行整体验收。 8.2 工程运行管理 坡耕地治理在施工完毕之后,为保证各项治理措施正常运行,充分发挥其高效益,由村民负责保证治理措施的安全运行,及时发挥其功能。 8.2.1 监督机构建设 工程监督机构在腾达县水土保持监督站指导下,项目所在乡镇水利水保站具体负责,依据《水土保持监督员管理制度》、《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制度》、《水土保持违法行为举报及查处制度》。监督执法人员须经过执法培训,使监督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 8.2.2 预防监督的范围、内容和要求 本项目区按水土流失分区划分,属国辉煌省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预防监督的范围除对本项目确定的治理措施实施监督,保证水土保持措施达到预期目标外,还应对项目区其他可能产生水土流失的建设活动实施有效监督,以保证本项目中确定的治理目标按期完成。 依据项目区水土流失的特点和防治任务,结合腾达县在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方面的职责和管理经验,预防监督的内容主要包括依法征收水土流失防治费和补偿费,实行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审批制度和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制度,对水土保持设施加大监督管护力度,以及加强水土保持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贯彻等。 预防监督工作内容: 1)依法征收水土流失防治费和补偿费; 2)加强管理,落实水保方案编报、审批及“三同时”制度; 3)加大现有水土保持设施的监督管护力度; 4)对项目区建设的水土保持项目实行全过程监督管理; 5)加强水土保持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贯彻。 9 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9.1 投资概算 9.1.1 投资概算总述 项目区完成综合治理任务1113.33hm2,浆砌石谷坊9座,蓄水池14座,埋设输水管路总长23915米,出水栓479个(间距为50m一个),变径三通115个。排水井11个,阀门井9个,新修作业路12.68km,维修作业路7.41km。需总投资1670万元。 9.1.2 编制原则与依据 水土保持投资概算的编制依据、主要工程单价、材料价格及费率计取采用水土保持行业标准,柴油价格采用市场调查价格。投资概算价格水平年为2011年,采用2011年第一季度的价格标准。 该工程投资概算编制依据为: ⑴《关于颁发〈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和定额〉的通知》(水总[2003]67号); ⑵《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水总[2003]67号); ⑶《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水总[2003]67号); ⑷《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水总[2003]67号); ⑸《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计价格[2002]10号); ⑹《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发改价格[2007]670号); ⑺《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发改价格[2007]670号); ⑻《关于公布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通知》(财综[2008]78号); ⑼《辉煌省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辽发改发[2005]1114号); ⑽《辉煌工程造价信息》(2011年3月)。 本项目投资概算由工程措施、独立费用、预备费三部分组成。 取费标准为: ①其它直接费:工程措施中的梯田工程取基本直接费的2.0%,其余取4%,设备及安装工程和其他工程不再计取其他直接费;林草措施取基本直接费的1.5%。 ②间接费:工程措施中的梯田、谷坊工程取直接费的5%,余者取直接费的7%,设备及安装工程和其他工程不再取间接费。 ③企业利润:工程措施取直接费与间接费之和的4%,设备及安装工程和其他工程不再计利润;林草措施取直接费与间接费之和的2%。 ④税金:取直接费、间接费、企业利润之和的3.22%,设备及安装工程和其他工程不再计税金。 ⑤独立费用:包括建设管理费、工程建设监理费、科研勘测设计费和水土保持监测费。 建设管理费:按工程措施费、林草措施之和的2%计算。 工程建设监理费:根据《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计算。 科研勘测设计费:根据《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计算。 水土保持监测费:独立费用中的水土保持监测费为监测人工费,监测人工费按参与监测工作的年度人均费用计算。 ⑥预备费:只计算基本预备费,概算阶段基本预备费按一至三部分之和的3%计取。 9.1.3 投资概算 主要材料价格按当地供应部门材料或市场价加运杂费计算。砂、石料价格按当地购买价或自采价计算。苗木预算价格按当地市场价格加运杂费计算。 基础单价中的人工费根据《辉煌省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中关于人工单价的计算方法,本工程人工费取引水工程及河道工程规定人工费的平均值,即3.43元/工时。工程措施与林草措施人工费相同。施工机械使用费根据《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计算。 本项目建设总投资1670万元。其中工程措施1486.27万元,独立费用135.08万元,基本预备费48.64万元。单位治理面积投资为1.50万元/hm2。 表9-1 投资概算总表 单位:万元 编号 工程或费用名称 建安 工程费 林草工程费 独立 费用 合计 栽植费 种子费   第一部分工程措施 1486.27       1486.27 一 梯田工程 1294.84       1294.84 二 谷坊、蓄水池工程 78.99       78.99 三 农田水利工程 79.46       79.46 四   其他工程 32.98       32.98 第二部分独立费用       135.08 135.08 一 建设管理费       29.73 29.73 二 工程建设监理费       38.35 38.35 三 科研勘测设计费       47.01 47.01 四 水土保持监测费       20.00 20.00   一~二部分合计         1621.35   基本预备费         48.64 工程总投资         1670.00 9.2 资金筹措 本项目建设总投资1670万元。其中工程措施1486.27万元,独立费用135.08万元,基本预备费48.64万元。单位治理面积投资为1.5万元/hm2。根据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的实际情况,本工程投资采取中央投入和地方投入共同筹措的方式解决,以国家投资为主,地方投入为辅。经计算,需中央投资1000万元,地方投入670万元。各工程区资金筹措情况见下表。 表9-2 资金筹措表 工程区 总投资 其中 中央投资 地方投入 1 896.07 536.57 359.50 2 348.20 208.50 139.70 3 425.73 254.93 170.80 合计 1670.00 1000.00 670.00 10 效益分析 10.1 效益分析依据 效益分析的主要依据为: 1)《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2008); 2)《辉煌省水土保持规划 细则 测试细则下载防尘监理实施细则免费下载免费下载地暖施工监理细则公路隧道通风设计细则下载静压桩监理实施细则下载 》(规划部分)。 10.2 效益估算 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的效益估算分为调水保土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四个部分。 10.2.1 蓄水保土效益 保水效益指治理措施实施后通过拦蓄、减缓地表径流,增加土壤入渗,延长汇流时间等作用而增加的蓄水量。保土效益指治理措施实施后,拦蓄坡沟泥沙和减轻土壤的面蚀、沟蚀等所减少的土壤侵蚀量和泥沙量。 蓄水保土效益采用水土保持法计算。保水效益根据项目区措施面积乘以相应措施的径流模数及拦蓄径流指标(%)计算,即: 年蓄水量w=径流深×拦蓄系数×措施面积 工程区多年平均径流深225mm。根据腾达县多年水土保持措施效益调查数据统计,梯田工程的降雨拦蓄系数在95%左右。经计算,年蓄水量为237.97万m3。保水效益用年蓄水量乘以当地兴建蓄水工程每1m3库容的造价求得。据调查兴建蓄水工程1m3库容造价为2.00元,则蓄水效益475.95万元。 表10—1 蓄水量计算表 工程区 面积(hm2) 径流深(mm) 保水系数(%) 蓄水量(万m3) 合计 1113.33 237.97 1 597.38 225 95 127.69 2 232.13 225 95 49.62 3 283.82 225 95 60.67 保土效益根据各种措施面积乘以相应措施的侵蚀模数及保土指标(%)计算。 年保土量v=侵蚀模数×保土系数×措施面积 根据腾达县多年水土保持措施效益调查数据统计,梯田工程的保土系数在95%左右。经计算,治理措施保土量为1.96万t 。保土效益用保土量乘以清除河道每吨泥沙或加高堤防单位土方量的造价求得。腾达县清除河道或小型水利工程每吨泥沙造价为5.00元,则保土效益为9.78万元。 表10—2 保土量计算表 工程区 面积(hm2) 侵蚀模数(t/(km2·a) 保土系数(%) 保土量(万t) 合计 1113.33 1.96 1 597.38 1850 95 1.05 2 232.13 1850 95 0.41 3 283.82 1850 95 0.50 10.2.2 生态效益 1)改善地表径流状况,减轻自然灾害  通过对工程区实施大面积的坡耕地治理,项目区的降雨得到有效拦截、分散、滞缓,增大了常水流量。由于保水保土能力大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得到改善,减少养分流失,提高了地力。一方面拦截地表径流,增加土壤含水量,涵养水源,可有效遏制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增加入渗量,提高地下水位,使干旱现象得到缓解,从而减轻洪旱灾害。 2)改善土壤物理化学性质 坡耕地修建水平梯田2年后,能有效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能力得到相应提高,增加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含量,增强土壤的透水性、抗蚀性和抗冲性。 3)其它生态效益 本次工程的实施,可使项目内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对减少水质污染、改善调节小气候、净化空气、美化环境、保护野生植物等方面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同时进一步加快项目区水土流失的治理步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该地区经济发展后劲及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将得到很大提高,也为生态系统的逐步恢复创造有利的条件。 10.2.3 社会效益 经过坡耕地治理措施的实施和开发治理,合理的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保护土地肥力,提高土壤水分和土地生产能力,增强项目区的抗旱能力,有效地调节河川径流,降低泥沙含量,减轻洪涝灾害给当地造成的损失。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使工程区低产低效的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根本的改善,农业产值迅速提高,从而带动并促进其它产业的发展,拓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门路,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加快项目区由传统封闭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进程,同时也促进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从而全面推动项目区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10.2.4 经济效益 项目实施后,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土壤养分和水分得以保持,农业生产条件及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农业生产能力显著增强。经估算,蓄水效益达475.95万元,保土效益9.78万元;梯田治理期2年,第3年产生效益,项目区按种植粮食作物计算,根据辽西地区多年修建水平梯田后产量情况,粮食平均增产量3000kg/hm2左右,粮食价格按4.0元/kg计算,到效益全部发挥时年可增加粮食产量3340吨,人均粮食增加232kg,项目区年增加粮食产值1336万元,人均增加产值928元,人均收入由原来的6190元提高到7236元。 表10-3 经济效益表 工程区 坡改梯 面积 (hm2) 增加粮 食产量 (kg) 增加粮 食产值 (万元) 人均粮食 增加值 (kg) 人均农业产值增加值(元) 人均收入达到值(元) 1 597.38 1792140 716.86 303.75 1235.96 7443.3 2 232.13 696390 278.56 183.26 733.06 7076.56 3 283.82 851460 340.58 181.16 724.64 7189.14 合计 1113.33 3339990 1336 232 928 7236.33 土地利用结构得到优化,使项目区低产低效的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根本的改善,农业产值迅速提高,从而带动并促进其它产业的发展,拓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门路,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加快项目区由传统封闭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进程,同时也促进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从而全面推动项目区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本文档为【特种珍奇稀有动物养殖产业园项目可行性报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北溟愚鱼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09KB
软件:Word
页数:84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8-09-18
浏览量: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