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道家轻松管理智慧新解

道家轻松管理智慧新解

举报
开通vip

道家轻松管理智慧新解 道家轻松管理智慧新解 闫秀敏 【专题名称】管理科学 【专 题 号】C3 【复印期号】2008年12期 【原文出处】《青海社会科学》(西宁)2008年4期第134~136页 【作者简介】闫秀敏,河南科技学院哲学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管理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管理哲学 【关 键 词】道家/轻松管理/管理智慧     [中图分类号]B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338(2008)04-0134-03     道家是主张轻松管理的典型学派。就其理论本义而论,道家追...

道家轻松管理智慧新解
道家轻松管理智慧新解 闫秀敏 【专题名称】管理科学 【专 题 号】C3 【复印期号】2008年12期 【原文出处】《青海社会科学》(西宁)2008年4期第134~136页 【作者简介】闫秀敏,河南科技学院哲学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管理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管理哲学 【关 键 词】道家/轻松管理/管理智慧     [中图分类号]B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338(2008)04-0134-03     道家是主张轻松管理的典型学派。就其理论本义而论,道家追求的是无为管理,用其创始人老子的话来说就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但究无为管理之实质,它可以从主观性和客观性两个方面进行理解。就客观性而言,强调管理者“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顺物自然而无容私”、“不易自然”的特点,即必须尊重和遵循事物的自然本性和客观规律进行管理;就主观性而言,强调管理者“问而不诏,知而不为,和而不矜,成而不处”的垂拱而治特点,即能够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主观认识状况和认识能力出发进行管理。前者可谓是自然管理,后者可谓是轻松管理。本文着意对道家的轻松管理智慧进行解析,以求教于方家,启示于实践中的劳累管理者。     一、知不知     道家认为,管理者“知不知”,即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是实现轻松管理的前提条件。老子曾讲:“知不知上,不知知病。”意即,“知不知”是人的优点,但不知道而自以为知道则是人的缺点。此论有其深层的管理学底蕴。自管理过程而言,管理者若“知不知”,认识到自己并非至人,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自己还有所不知、有所不能,那么就可能在管理中不矜不骄,不奋其私智、不暴其能力,进而对自己不能、不会或不应该亲自办的事,指使下属尽其巧、毕其能,使自己在轻松之中圆满完成管理任务。但是,管理者若“不知知”,把自己看作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人,那么就会在管理中劳于作为,凡事要么事必躬亲、包揽众事、越俎代庖,要么强力干预、不懂装懂、搞瞎指挥。这样,无论管理能否达到目标,管理者过度劳累当势在必然。道家认为,管理者过度劳累的根本病因在于其对自身能力的过分自信和无限性认识。由于对自身能力过分自信,所以在面临工作任务时,有些管理者可能不放心把工作交给下属,唯恐下属做得不好,只有自己亲自出马才能把任务完成得更加完美。这样,可能出于对员工、对组织、对社会负责的良好愿望,管理者在太过相信自己能力的心理作用下,当然会竭尽全力、兢兢业业、克己奉公,一心想把所有的工作都做得更好。但殊不知,太过相信自己的能力会使自己体力精力超额付出、健康受到威胁,也并不一定能够促进组织的健康持续发展。     为何管理者即使出于善意也会劳而无功呢?道家认为,其原因就在于:管理者的能力究竟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它不取决于管理者的主观态度,而取决于管理者对具体事物的现实认识。庄子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齐桓公在堂上读书,凿削车轮的木匠轮扁在堂下问他读的是什么书,桓公说是圣人之言,轮扁说圣人其实都死了,桓公所读只是古人之糟粕。这使桓公大为不满。于是轮扁就以其凿削车轮的技艺为例进行解释:在凿削车轮时要“不徐不疾”,即不能快也不能慢,或快或慢都会使做出的车轮不合格。此工艺“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甚至自己的儿子也无法理解、领会和接受。这就说明,桓公所读糟粕而已。通过故事就可以看出,管理者即使博学多才,了解许多具体工作,这也与正在执行中的任务本身有所差别。由此可见,管理者的能力是有限的。     现代社会分工愈加细密,对组织的各种具体工作而言,实际上只有从事该项工作的员工才有可能真正把握其规律性。就这一点来说,管理者不得不承认自身能力的有限性,其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把握如此之多的规律性,所以一般来说往往是外行管理内行,甚至管理者连外行也不是。如此,管理者不顾自己能力的局限性,自不量力,试图在各种具体事务中都能够表现自己的能力,用庄子的话来说就会“犹涉海凿河,而使蚊负山也”,即像淌着海水去挖河、使蚊虫背大山一样,既会使自己劳累无比,也不可能取得管理的成功。由此可见,管理者要想实现轻松管理,就必须首先确立自己“知不知”的管理态度。     二、虚己谦下     道家认为,既然管理者自身能力是有限的,那么管理者就不应该突出自己的能力、抬高自己的地位。据此,道家从其原始朴素的万物平等意识出发,进一步认为管理者应当效法自然之道,虚己谦下,以实现轻松无为管理。虚己就是无己,强调在管理中不要强调自己的优势地位和主导作用。老子对管理者进行了四种分类:“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也就是说,最好的管理者是尽量遁隐自己的管理地位,通过无为管理使被管理者仅仅知道有他的存在;第二等的管理者是表明自己的管理地位,通过实施仁义之道而使被管理者亲近赞誉;第三等的管理者是强调自己的管理地位和权势,凭借政令刑罚使被管理者畏惧顺从;第四等的管理者是管理者依仗自己的管理地位胡作非为,使被管理者对之轻视鄙薄。可见,就道家来看,最好的管理者就是能够虚己的管理者。据《庄子》记载,老子的得意弟子庚桑楚曾经在畏垒山采用道家思想进行无为管理。三年之后,畏垒大治。这时,老百姓开始对庚桑楚赞赏不已,把他看作是尧舜一般的圣人,甚至要立他为祖宗、尊奉他为神。这引得庚桑楚颇不高兴,因为他觉得人们竟然把他和第二等实施仁政的管理者相提并论,实在是对自己的极大误解。这就可以看出,道家不仅要求管理者能够去除物质利禄之诱惑,而且要求管理者在其位而免除声名之累,彻底做到虚己无己。如果管理者能够对人之外在的声名利禄皆不在意,不为外物牵累,不为作茧自缚的各种主观意识拖累,“一以己为马,一以己为牛”,随意别人把自己说成马或说成牛,那么管理之轻松也就不言而喻了。     应该说,道家并非只求管理之轻松而不求管理之成效的学派。为了实现管理目标,道家强调的虚己在现实中并不表现为完全地撒手不管,而是表现为管理者的居上谦下行为。在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免地存在着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上下之别,引发上下矛盾。为了有效解决矛盾,道家主张管理者采取比较迂回的方式,居上谦下,进而以下为上。于此,实际上是要求身居管理职位的管理者,不要突出自己高高在上的位置,不要自以为上,并通过各种途径炫耀自己;相反,为了把众多的人才吸引到自己的周围,管理者应当韬光养晦,谦恭温和,时时处下,事事居后。据《史记》记载,汉文帝刘恒是高祖刘邦的四儿子,在丞相陈平、太尉周勃平定诸吕之乱后,由于刘邦的儿子只剩下刘恒和刘长二人,刘恒居长而被推上皇帝宝座。刘恒自属地初入京都长安继承皇位,丞相、太尉等群臣皆来相迎。此时刘恒竟然能够以皇帝之尊下车回拜,所谓“代王(指文帝)驰至渭桥,群臣拜谒称臣。代王下车拜”。这充分显示了文帝居上谦下的谦恭人格。也正是如此,刘恒得以不费吹灰之力,轻轻松松地赢得了群臣拥护,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从管理现实看,居上谦下的虚己之举是实现轻松管理的关键一环。就组织人力资源而言,最复杂、最费思量的难题就是上下级关系的处理。如果管理者居上而不顾下,处处与被管理者争利,时时与被管理者争先,居高自傲、自不量力、刚愎自用,就会把自己赤裸裸地置于下属的对立面,从而在劳累中成为“孤家寡人”。反之,如果管理者处上而又能谦下,就可以抓住上下两个方面,使上下融为一体,使下成为自己居上的补充,从而以下安上。由此,道家在“反者道之动”的辩证法指导下,追求居上谦下而实现轻松无为管理,可以说是正题反作的得力之作。     三、群策群力     道家权谋深重,其要求管理者虚己谦下的真正目的是为了使管理者能够用下,“君无为而臣有为”是黄老道家的一贯立场。《吕氏春秋》就曾指出“为者,臣道也”,认为管理者的轻松管理必须建立在被管理者恪尽职守的基础上。为此,管理者必须“劳于论人,而佚于官事”、“劳于求人,逸于用能”,通过寻求和使用人才,知人善任,从而使下属处理层出不穷的具体事务,以免除自己事必躬亲的劳累之苦。这样,管理者在自身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以萃取“众白”以成裘的方式群策群力,既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又可以实现管理的轻松无为。     对此管理之道,许多道家先驱以及谙熟道家思想真谛的管理者多有运用。上古时期,黄帝就能够通过集中“风后、力牧、常先、大鸿”等人的力量,实现轻松管理。舜也能够任用“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倕、益、彭祖”等二十二子,使自己无忧无虑,在弹琴歌诗中便实现了天下大治,所谓“舜治天下也,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寂若无治国之意,漠若无忧天下之心,然而天下大治”。中古时期,深谙道家之术的汉高祖刘邦在实践中对此运用得更是淋漓尽致。刘邦在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自己得天下的原因时极为强调自己在用人上的成功:“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这就可以看出,刘邦的战略管理能力不如张良、行政管理能力不如萧何、军事管理能力不如韩信,但是他善于调动和运用他们的智慧和力量,用其之长可以说是刘邦得以轻松取得天下的根本原因。     《淮南子》对此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从管理者来看,无论他多么有才智,都只是某一或某些方面的,而不可能是全面的。在文彩修饰方面,尧舜不如画工;在刺绣纺织方面,禹汤不如一个柔弱女子。从被管理者而言,每个人承之于道,都必然有其独特的一定的才资,只要合理利用,组织中就无“弃才”可言,所谓“林莽之材,犹无可弃者,而况人乎!”因此,众人拾柴、群策群力是实现管理目标的关键。这时,管理者就应当根据各人的才智能力大小安排其位置,使有一智者处一位,有一能者服一事,也就是要因资而用,“是故圣人举事也,岂能拂道理之数,诡自然之性,以曲为直,以屈为伸哉?未尝不因其资而用之也。”从人力资源管理看,通过对各类人才因资而用,可以使每个人都各得其宜、各得其位、各献其力。这样,管理者就可以“处无为之事,而行不言之教。清静而不动,一度而不摇;因循而任下,责成而不劳”,即通过下属群体之有为,免除自身的忙碌劳累,实现轻松管理。     四、各司其职     群策群力易于使人吃大锅饭、逃避责任,使管理变得并不轻松。因此,道家在实践中对轻松管理进行完善,提出了各司其职的保证条件。在《史记·陈丞相世家》中记载的一段对话颇有此深意:孝文皇帝既益明习国家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主臣。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孝文帝乃称善。     从文帝问事的对话中可知,轻松管理的关键在于下属的有为,而下属有为的关键在于各司其职、互不干扰。文帝作为道家管理的典型实践者,其轻松无为的关键在于用人,即选任丞相等百官,使其“各处其职,治其事以待主”,而不是自己亲自处理各种具体事务。也就是说,就管理者与下属的关系看,各司其职意味着管理者的职责在于知人、用众,若用人得当便可一劳永逸,下属的职责主要是治事即处理各种具体事务。二者职责分明,不能相互替代。就轻松管理而言,主要强调管理者不应侵夺下属治事之权。这是因为:一方面,“君人者不任智能而好自为之,则智日困而自负其责也”,即管理者如果经常亲自做一些具体事情,在能力有限、业务不熟且相关下属不敢与之争论优劣的情况下,极有可能出现失误。对此,管理者不得不自己担负责任,而没有问责下属的理由。另一方面,管理者将下属的工作都做了,当然下属落得清闲安逸,而管理者不得不劳累无比。可见,无论是工作失误的管理者买单,还是管理过程的管理者劳累,都说明了管理者“毋代马走,使尽其力;毋代鸟飞,使弊其羽翼”的必要性。于此,管理者不要对下属的各种份内职责横加干涉,以免出现君代臣劳、臣逸君累的局面。     进一步体会文帝问事的对话,可知下属之间亦须各司其职。作为文帝的下属,右丞相周勃、左丞相陈平以及廷尉、治粟内史等人各有其不同的职责范围,各有其需要处理的不同具体事务。丞相的职责是辅助文帝把握全局性工作,使阴阳四时、自然万物、四夷诸侯、百姓、百官都可以各顺其命、各安其位;廷尉的职责是掌管狱讼案件;治粟内史的职责是通过对农业生产的管理和监督来完成和增加财政收入。下属之间只有职责分明,没有相互侵权,才能激发每一个下属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使其各献其能、各尽自力,从而使管理者借助众人之力实现轻松管理。     总体上看,道家轻松管理之道颇显智者之灵气。它实质上在向现代管理者进行昭示:要想摆脱劳累之苦,就不能不从自身是一个管理者的实际情况和优势出发,以虚己谦下之德行群策群力之实,进一步借各司其职之用补能力有限之憾,成轻松管理之果。NU10
本文档为【道家轻松管理智慧新解】,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0054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1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1-03-18
浏览量: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