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信息化发展规划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信息化发展规划

举报
开通vip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信息化发展规划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信息化发展规划 目 录 TOC \o "1-3" \h \z \u 一、现状与形势 1 (一)“十五”成就 1 (二) 面临的形势 9 二、规划原则及思路 12 (一)指导思想 12 (二)基本原则 13 (三)总体思路 14 三、目标及布局 15 (一)发展目标 15 (二)总体布局 17 四、建设任务 19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9 (二)加速信息资源建设 20 (三)加快业务应用建设 20 (四)推进保障环境建设 22 五、投资规模 23 (一)投资需求 23 (二)投资结构 24...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信息化发展规划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信息化发展规划 目 录 TOC \o "1-3" \h \z \u 一、现状与形势 1 (一)“十五”成就 1 (二) 面临的形势 9 二、规划原则及思路 12 (一)指导思想 12 (二)基本原则 13 (三)总体思路 14 三、目标及布局 15 (一)发展目标 15 (二)总体布局 17 四、建设任务 19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9 (二)加速信息资源建设 20 (三)加快业务应用建设 20 (四)推进保障环境建设 22 五、投资规模 23 (一)投资需求 23 (二)投资结构 24 六、保障措施 25 (一)加强领导 强化管理 25 (二)保障投入 注重效益 26 (三)提高水平 与时俱进 26 “十一五”及2020年 信息化发展规划编制大纲 (2006年12月) 一、现状与形势 (一)“十五”成就 “十五”是中国水科院科技体制改革、学科调整发展实现重大跨越的五年,也是中国水科院水利信息化从全面启动到初步形成规模的五年。信息化发展思路得以明确,信息化基础设施初具规模,信息技术在科研业务中的应用开发不断深入,新技术应用覆盖面逐渐扩大,信息化业务的管理工作得到明显加强,为“十一五”创建一流中国水科院实现重大突破,信息技术应用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水利信息化发展思路得以明确。“十五”期间,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的发展方针和水利部党组提出的新的治水思路,推进全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科学有序地进行,2002年6月,编制完成了《中国水科院“十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并报水利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该规划不但阐明了规划期内中国水科院水利信息化的目标与任务,而且详细阐述了水利信息化的内涵和外延,分析了水利信息化对水利水电科学研究现代化建设的意义与作用,明确了以水利信息化促进水利水电科学研究现代化的指导思想。 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初具规模。2003年5月完成全院网络系统的千兆升级改造,基础网络平台初步形成,经多年不懈努力,至“十五”期末,中国水科院院本部行政区内,全部楼宇实现了网络覆盖,接入终端3000多台,出口带宽从“十五”初期的256K,发展到20兆。在数据库和共享资源建设方面,初步建成了中国水科院科技成果数据库、全国水利科技成果数据库、全国水利技术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全文数据库、全国30米以上大坝空间数据库、水利科学数据共享数据库群、数字图书馆建设等为代表的专业数据库和数据资源,为水利信息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业务应用开发不断深入。“十五”期间(特别是近年来)的努力,中国水科院研发建立了公文业务管理系统、财务业务管理系统,在IWHR政务网络化方面,依托中国水科院内部网络门户平台,各业务处室相继开通了:人事劳动教育网、财务资产信息网、国际合作与科技信息网、研究生博士后管理网。在党政建设方面,建设开通了:中国水科院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宣传网、党建与精神文明网和党风廉政建设网。信息技术在院属各级行政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通过各部门的网站和专业网站的建设,加强了全院面向科学研究、公众服务和宣传力度,促进了业务管理网络化。 新技术应用覆盖面逐渐扩大。“十五”期间,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管理信息系统(MIS)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水利水电科学研究和水利水电生产研发项目中的应用明显加快。我院遥感中心、防洪减灾研究所已将遥感技术广泛应用于水旱灾害的监测和业务管理;我院水资源所、水环境所、防洪减灾所、信息网络中心等多个研究所/中心,以广泛开展GIS技术为支撑的水利空间数据建设、管理和业务应用;在江西省、黑龙江省防汛指挥系统、区域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三维电子沙盘、全国大坝空间数据库等高信息技术含量的项目中广泛应用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和3S技术。我院已经初步构建了基于网络环境WebGIS信息发布和研发平台,构建了高性能支持并行计算的大型水利水电科学计算试验平台。基于网络的信息传输、存储、研究开发已经成为我院科研、生产、技术开发和管理的基础性支撑手段和工具。在全院的大型会议中广泛采用视频会议系统;各学科各专业通过数学模型、分析软件开展科学研究和生产管理已十分普及;以虚拟现实为代表的可视化技术正逐步应用于流体力学和结构力学以及有关场景的模拟展示与管理之中。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水利水电科学研究和业务管理,促进了科技进步,提高了水利水电建设与管理的工作效率,展现了水利信息化工作的良好发展势头。 水利信息化管理工作得到明显加强。“十五”期间,颁发了《中国水科院“十五”水利信息化规划》、《中国水科院信息系统编码》(Q/IWHR 1~10-2004),制定了中国水科院网络、网站、信息系统管理的若干规章制度;结合水利科学数据共享工程开展了水利信息化有关技术标准的研究,形成2项水利信息化技术标准成果,并通过部长签报,纳入2007年水利信息化标准编制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水利信息化管理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同时,随着各项信息化工作的逐步展开,水利信息化队伍建设也得到加强,“十五”期间,在“水利工程”一级学科下,创建了“水信息化”二级学科,开展专业化的水信息化人才培养。结合全院网络系统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以及水利信息化关键技术的研究,初步培养了一支既懂水利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专业队伍。 总结“十五”期间的水利信息化发展与管理的经验,对信息化的正确认识与高度重视是水利信息化得以发展的关键,应用信息技术提升水利水电科学研究、解决水利水电科学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提升科研生产管理和研发效能与效率是信息技术得以广泛应用的基础,一流中国水科院建设的需求是动力,可持续发展水利的发展思路是支撑。 背景资料1 “十五”期间我院信息化建设主要成就 “十五”期间,中国水科院主要完成的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以及相应的资金投入、任务完成情况及运行使用效益: (1)​ 园区网千兆升级改造 经费总额:290万元 投资渠道:水利部小基建 资金使用情况:天津机电所局域网建设25万元,内蒙牧科所局域网建设25万元,其余用于院本部局域网升级改造。 完成情况概述:配置Cisco4006核心交换机2台、Cisco3550部门交换机30台、Cisco2950接入交换机30台,更换、铺设部分千兆光缆,以及部分楼宇的综合布线等。 (2)​ 国际互联网出口带宽建设 “十五”期间,国际互联网出口带宽经过三次升级改造,“十五”末出口带宽达到20M,“十一五”之初,出口再次扩容,达到40M。 (3)​ 高性能科学计算试验平台初步建成 经费总额:20万美元、30万元RMB,及自筹35万元RMB 投资渠道:水利部“948” 完成情况概述:配置Cisco Sun Fire 6800高性能服务器1台,并配之相应的并行计算软件、操作系统、编译器软件等,另配置磁盘阵列、UPS电源等设备,开展并行计算研究,结合混凝土三维细观力学模型研究课题,通过对随机参数数值模拟程序进行串行优化和并行算法改造,对相同规模的计算问题,计算时间由串行程序的15天减为并行程序的2小时零2分钟。 该项目已通过验收,并在全院投入作业运行。 “十一五”期间,2006年我们申报的2007年度“948”项目又得到了水利部的批准,平台将升级到8CPU,并配置国际一流的支持并行计算的网络版ANSYS结构分析系统。 (4)​ 网络安全体系建设 经费总额:约20万元 投资渠道:院拨经费 完成情况:中国水科院网络安全体系缺乏全面的规划建设,相应的建设都是根据运行管理的实际需要,应急建设,陆续完成了防火墙、防病毒系统建设,其中防病毒系统于2005年结合财务系统安全建设完成一次升级改造。 (5)​ 财务管理系统建设 经费总额:60万元 投资渠道:院拨经费 完成情况:完成中国水科院财务管理系统的升级改造,开展财务系统的二次开发,实现了财务报销、审批的网络化管理,财务系统实行独立虚网管理、采用防火墙进行逻辑隔离,财务系统的专用服务器、工作终端的防病毒由网络防病毒系统统一管理保护,系统运行稳定、安全可靠。系统的业务管理由财资处负责,系统网络技术支持由信息网络中心负责,核心服务器由网络中心统一管理。 (6)​ 公文管理系统建设 经费总额:20万元 投资渠道:院拨经费 完成情况:完成中国水科院公文、请示签报等文函业务管理系统的开发研制,实现了院内公文、请示签报的网络化、数字化业务管理,项目运行中配置专用服务器1台,系统运行稳定、安全可靠。系统的业务管理由院长办公室负责,系统的开发、网络技术支持由信息网络中心负责,核心服务器由网络中心统一管理。 (7)​ 数字化图书馆建设 经费投入:院拨款10万元用于服务器配置和软件开发,数字化加工及其不足部分由信息网络中心自筹解决。 完成情况:项目建设中配置服务器1台,软件开发用信息网络中心完成,开发完成全院中文图书,外文期刊管理系统开发和图书期刊的数字化加工,完成中文图书索引数据库建设,加工中文图书1.8万册;建成外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加工外文期刊全文56种杂志,合计3万册。实现了全院中文图书目录级、外文期刊全文的网络化查询、阅读和借阅管理。每年从图书采购专项经费中安排5万元,购置“万方”中文期刊、学位论文和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8)​ 水利科学数据共享工程 经费总额:1550万元 投资渠道:2002-2004年度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 主要建设内容:水文水资源数据是国家基础性公益科学数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宏观政策制定、科技创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生活中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项目建设旨在通过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的政策和技术标准研究,共享平台建设,以及数据资源的整合和数据库共享改造,形成水利科学数据共享服务体系,以实施建立水利科学数据共享工程为目的,在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开展水文、水资源、节水灌溉、水土保持、水灾害、水利工程等水利科学数据的共享示范,研究建立围绕水利科学数据共享的收集汇交、存储管理和网络化服务的共享体系。 完成情况:2002年度应经通过验收,2003、2004年度项目将于年底前验收。 运行管理及效益:水利科学数据共享网/中心(http://www.waterdata.cn)由中国水科院信息网络中心管理运行。网站实名注册用户近200个,共享数据集/库200多个,属性数据总量5GB,下载数据集300次,基本实现基于网络的共享服务。目前,水利科学数据的汇交、整合改造仍在进行中,共享的数据资源将陆续扩大、参与共享服务。 其他参与单位: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防洪减灾所、牧科所,及水利部水文局、太湖流域管理局、新乡灌溉所等。 (9)​ 共享数据资源和数据库建设 主要完成: ​ 中文图书索引数据库,图书1.8万种; ​ 外文期刊全文数据库,56种杂志,3万册; ​ 万方全国中文科技期刊、会议论文、硕博士论文全文数据库。 ​ 中国水科院科技成果数据库,涉及1981-2004年科技成果398条; ​ 水利科技成果数据库,1058条,其中:“八五”水利科技重点成果546条,1991-2004年水利科技成果512条; ​ 水利技术标准全文数据库,涉及水利技术标准503项,其中已颁标准379条,在编标准99条,其他(包括:起草、废止等)25条; ​ 全国30米以上大坝空间数据库,4800座大坝,1:100万,大坝空间和属性信息数据库; ​ 世界江河数据库,涉及全球各大江河属性数据154条; ​ 水利科技新闻数据库,15292条,涉及水利要闻、科技新闻、环球水事、治水论坛和地方水利等信息; ​ 水利外事与科技专题数据库,涵盖国际合作、科技项目、技术监督、专题调研、学术研讨、亮点工程、虚拟展厅、热点关注的138个专题信息; ​ 水资源公报数据库,按年度完成数据更新,发布全国哦水资源公报; ​ 泥沙公报数据库,按年度完成数据更新,发布全国泥沙公报; ​ 全国主要城市用水水源地水质数据库,按旬完成数据更新。 ​ 水利科学数据共享数据库,涉及水文、水资源、水环境、水灾害、节水灌溉、水土保持、水利工程200多个数据集/库,目前仍有大量数据集仍在制作中,已共享发布的部分数据集参见http://www.waterdata.cn (10)​  信息化管理 “十五”期间,随着全院信息化建设的规模和需求增加,为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中国水科院先后制定了相应的管理规程和规章制度,主要管理规程和规章制度有: ​ 中国水科院“十五”水利信息化发展规划 ​ 中国水科院网络新闻发布管理办法 ​ 中国水科院计算机网络管理规定 ​ 中国水科院网络安全岗位与职责规定 ​ 中国水科院网络故障处理流程 ​ 中国水科院网络管理作业指导书 ​ 各业务系统管理规程,如:视频会议管理办法、财务系统管理办法等。 ​ 编制完成《中国水科院信息系统编码》(Q/IWHR 1~10-2004),以规范中国水科院信息化建设技术标准。 (二) 面临的形势 中国水科院信息网络系统始建于1998年,尽管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面对水利现代化发展和一流中国水科院建设的形势,特别是距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人水和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对照“十一五”水利发展和改革的要求,水利信息化发展仍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 水利信息化发展的有利条件主要表现在:一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家信息化建设,把大力推进信息化作为我国在新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发展和改革的一项主要任务。由于水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已将“金水”工程列入国家信息化建设优先实施的12个重要业务系统启动建设;水利部党组提出了“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的发展思路,强调“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标志”。二是水利信息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基础。覆盖全院的信息网络框架初步形成,数据库的建设、更新、运行管理等方面也积累了初步经验。已开发的一批专用业务应用,经过应用于实际工作的检验,也积累了一定的使用经验,为进一步开发、完善其功能和进行系统整合与集成奠定了基础。三是水利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初具规模,形成了从规划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研究开发和管理运行的专业化人才结构,人才培养、建设管理体系得到明显加强。 从整体上看,我院信息化基础设施依然薄弱,突出表现为缺乏规范健全的安全体系,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缺乏保障;可共享的信息资源不足,信息共享难,科技成果、科学数据仍未形成统一的汇交、存储、共享机制,科技文献资源仍采用传统的,几乎是应付式的汇交管理,信息时代的科技成果、科学数据汇交体系仍是空白,已有信息资源的综合共享服务能力较弱,支持综合应用和信息共享的数据和科学计算中心尚未建设,基于统一架构的多业务综合应用支撑平台亟待建立;作为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数值模拟的高性能计算和仿真平台才刚刚起步,还不足以支撑大型、多任务、多用户的大规模水利水电科学计算和仿真应用;各专业学科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还很低,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的专业数学模型离成熟商用软件的标准还很远;参与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市场准入条件还很匮乏;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和运行管理体制尚不够健全,与水利信息化的发展还不相适应。但因为缺乏稳定的投资渠道,系统地实施有关规划目标和任务的难度仍然较大。“基础设施不足,信息交流不畅;共享机制缺乏,信息壁垒严重”,尤其是信息壁垒的存在,严重地阻碍了成果继承和科技创新,“十一五”期间我院信息化发展仍然面临的严峻的形势。 一是信息化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全院信息网还没有覆盖全部地区,大兴、八达岭实验基地、天津机电所、内蒙牧科所的局域网、广域网基础设施建设及互联互通仍有待实现;能够提供网络共享的信息较少,安全保障不够,网络利用效率不高;特别是支撑各类业务应用的综合性支撑平台和提供综合信息共享服务的数据中心、计算中心的建设尚未全面启动,系统及信息安全体系建设薄弱,严重制约了我院信息化的发展和整体效益的发挥。 二是业务应用系统建设规范性依然较弱。我院业务应用系统的建设与统一的信息化发展规划脱节,各业务部门按照业务需要分别开发的应用系统标准化程度较低、功能相对单一、系统协调性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层次较低,导致系统开发与应用的不规范和多样化,难以构成系统化的综合性应用成果,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程度低,业务系统相互分割的现象依然存在,限制了系统能力的发挥,增加了建设与运行管理和维护的难度。相当多的业务数学模型还难以直接投入实际应用,制约了业务应用的技术水平和能力的进一步提高。面向全院公众服务、协同监管和决策支持的应用水平不高,亟待加强。 三是资源共享机制建设依然滞后。由于适应信息化、数字时代的管理规程的缺乏,数字化的科技成果、科学数据缺乏汇交管理机制,加之信息资源共享的体制性障碍,致使资源共享建设远跟不上我院水利水电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四是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体制仍需改进。现行的信息化领导工作、管理机构和机制仍存在一定的不适应,涉及信息技术应用、信息化投入的部门间协调、审核不足,行政管理难以到位、建设与运行维护脱节,建设分散无序,资源浪费现象时有发生。对信息化工程建设与运用的系统性、长期性和关键性认识不足,导致投资难以筹措,运行管理费用不落实,维护与更新没有保障。 二、规划原则及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院信息化工作全局,按照水利发展的指导思想,围绕一流中国水科院的建设目标,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整体推进、突出重点,以水利信息化促进水利水电科学研究现代化为目标,推进信息资源全面共享和专业数学模型的深度开发利用,通过信息化手段为综合业务管理、科研业务开展提供有效的信息技术支撑,保障我院水利水电科学研究、业务管理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统一规划,各负其责的原则。水利信息化建设必须在统一规划的指导下逐一落实,协调推进,尤其是关系全局的基础设施和重点业务建设。建设工作的组织要充分发挥各业务主管部门、专业研究所/中心的积极性,各负其责,保证全院信息化有序推进。 2.坚持需求牵引,应用主导的原则。信息化建设要围绕我院中心工作,特别是紧紧围绕解决综合业管理、科研业务支撑、信息安全等问题展开。 3.坚持平台公用,资源共享的原则。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全院公共信息基础设施,加快推进业务系统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建设。在统一制定、规划规范的基础上全面推进综合性共享业务平台的建设。逐步健全和完善管理体制,以全院信息基础设施为支撑促进信息资源,以及软件和硬件资源的广泛共享。 4.坚持急用先建,务求实效的原则。从业务应用需求的实际出发,在建设策略上区分轻重缓急,急用先建。优先建设信息基础设施、积极营造信息化保障环境,加快重点业务应用和科技支撑平台的建设,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促进全院信息化健康有序发展。 (三)总体思路 我院信息化建设要在水利部关于信息化建设的大政方针指导下,遵循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手段,以建设和完善信息网络及共享平台为基础,以水利水电信息资源开发为核心,以支撑可持续发展水利为主要目标,以健全管理机制和人才培养为保障,构建全院信息化综合体系。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按照信息技术应用的特点,强调信息化综合体系的整体推进,推动信息化从部门分散建设向整体协同建设转变,以保证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开发利用,强化信息系统对各部门核心职能和业务的支撑能力,达到提高全院工作能力与效益的目标,促进整体范围内信息资源共享和效益发挥,加快信息系统从提高办公效率向提高业务效能的转变步伐。 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信息源和信息存贮、共享、服务设施与机制的建设,丰富信息源,有效缓解科学研究、科学实验和业务应用中需求与信息资源不足、共享困难的矛盾,推动各部门、各研究所/中心业务系统和研发设施间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按需协同互动。 在重点项目建设方面。以重点项目为龙头,集中力量解决一些业务应用中存在的关键性难题,将信息技术更广泛地应用于水利水电日常科研业务工作中,重点加强全院职工关注度高、经济社会效益明显、业务流程相对稳定、信息密集、实用性强的业务系统建设,促进全院科研支撑能力建设,提升科研活动、业务管理效率,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 在保障环境建设方面。注重信息化保障环境的建设,完善标准、政策和管理体制,大力加强安全体系建设,逐步建立信息化建设与运行维护管理的长效运行机制,加快全院信息化建设进程。 三、目标及布局 (一)发展目标 “十一五”及后十年我院信息化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立比较完善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功能比较完备的业务应用、安全可靠的保障体系和统一规范的管理体制,构建与一流中国水科院相适应的信息化综合体系,初步实现全院信息化,以满足水利水电科学研究的信息化提供支撑。至2020年,信息技术应用与科研业务需求紧密结合,使水利水电科学研究工作的效率和效能得到全面提高,技术水平与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相当,全面实现水利水电科学研究的高度信息化。 1、信息基础设施:推进全院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遥测、遥控、远程实验、集中存储、远程计算仿真分析、移动办公等现代办公自动化手段和技术,初步形成基于现代网络支撑平台的科学研究、科学实验和业务管理体系。改造和扩建全院信息网络系统,完成连接郊区试验基地和京外科研机构的全院信息网络系统,初步形成全院网络系统的互联和覆盖。按水利部统一部署与要求,建设与水利政务网相衔接的水利政务内网体系。 2、业务应用:完成全院综合业务管理系统涉及办公事务、人力资源、财务资产、科研业务等综合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完成水利水电专业涉及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决策、水质监测与评价、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灌区信息系统、江河三维交互式可视化系统、灾害监测与预报预警系统、河口综合治理管理信息系统、水利水电专业数字图书馆、水利科学数据共享中心等特色业务应用系统中关键技术的研究,结合相关应用开展应用系统的研发建设,基本满足主要水利水电业务对信息技术应用的需求。 3、保障环境:继续推进和完善以标准规范、安全体系、规章制度、人才队伍为重点的信息化保障环境建设,使之与基础设施和业务应用的发展相适应,积极参与水利信息化标准的研究与编制,建设适应我院信息化应用的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建设与水利政务网络系统相一致的身份认证、授权管理和责任认定机制,初步形成信息系统应急响应与灾难备份体系,达到主要技术环节有标准、信息安全达到国家要求、建设与运行管理机制科学有效、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的目标。 (二)总体布局 “十一五”期间,中国水科院信息化建设将以一流体系建设为目标,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营造水利水电信息化保障环境,围绕重点业务应用开发,进一步完善信息化综合体系。 “十一五”是我院信息化建设系统推进时期,将以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大力推进各业务应用系统研发建设,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系统,构建信息化综合体系,在院本部、郊外试验基地和京外机构基本实现科学研究和业务工作信息化,使信息化对水利水电科学研究和业务管理工作的整体支撑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中国水科院信息化发展“十一五”规划建设任务总体框架如图3.1所示。 图3.1 中国水科院信息化发展“十一五”规划建设任务总体框架 基础设施、业务应用和环境保障三者共同组成了中国水科院信息化综合体系,三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全院信息系统的通信设施、网络、服务器设备、存储备份及安全保障体系,是全院业务应用的支撑平台,是水利水电信息资源共享与利用的基础;“十一五”期间,基础设施建设仍为全院信息化的工作重点,将加大建设力度,以缓解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与信息资源不足、共享困难的矛盾。 业务应用。业务应用主要包括综合办公管理、科技业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资产管理,以及支撑水利行业信息化的水利水电专业业务管理系统的研究开发。如:防汛抗旱业务、水资源管理决策、水质监测与评价、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农村水电及电气信息化管理、水利规划设计管理、水利专业数字图书馆、灌区信息化及其它具有水利水电专业特色的业务应用。根据水利水电业务需要,开展重点水利水电信息化技术的研究,以重点项目为龙头,依靠关键技术研究、试验和示范建设,集中力量解决应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保障环境。保障环境由全院信息化标准体系、安全体系、建设及运行管理、政策制度、运行维护资金和人才队伍等要素构成,是中国水科院信息化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为保障信息化建设有序进行,信息化相关建设、管理的技术标准和规程也是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之一。 根据发展目标,将我院“十一五”期间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任务参见附件1:中国水科院“十一五”信息化规划建设项目表。 四、建设任务 实现“十一五”信息化发展目标,必须确保重点建设、资源共享、重视技术研发、强化保障措施、建设管理并重,着重完成以下建设任务。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通信设施。围绕资源高效配置,加强院本部、试验基地、境外机构的网络通讯基础设施建设,为全院网络系统互联互通、统一管理、资源共享奠定基础,通讯主干建设以租用国家通讯网络资源、利用水利通讯网络资源为主,建设自有专用网络资源为辅的建设原则,建立全院范围覆盖的网络通讯主干。 基础安全保障设施。根据网络安全所面临的现状与需求,加强基础性网络安全保障设施建设。从网络系统安全防护、用户认证管理服务和应用系统安全保障三个层次开展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建设。重点加强以防范设备故障、信息存储的存储备份、防灾容灾能力建设,以防范来自网络内外的非法入侵、攻击、病毒、和垃圾信息的能力建设,加强用户的认证管理、访问控制和网络行为审计能力建设,加强业务应用系统的安全保障建设。 (二)加速信息资源建设 加速全院基础信息数据库和水利水电科学数据库数据资源建设,高度重视业务管理、科学研究的基础信息资源建设。 建成全院基础信息数据库,主要包括:全院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人才资源数据库、管理法规文件档案数据库、科技成果数据库、水利水电专业图书数据库,以及涉及水利水电科学研究的江河基础地理信息、遥感信息、水资源、水环境、水灾害、节水灌溉等为科学研究提供支撑的科学数据资源数据库整合建设。 建立健全全院科研成果、科学数据的汇交、存储、共享体系,以保障我院科研成果的可继承性和科学研究的可持续性。 (三)加快业务应用建设 基础设施是保障、业务应用是目的,进一步深化信息化手段在全院管理业务中的应用能力建设,以及在水利水电专业业务中的应用研究能力建设。 加速建成全院统一的综合办公自动化系统、财务业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科研业务管理系统等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规范业务流程,促进业务公开,在全员范围内全面推进电子业务网络化办公。 加速构建支撑科学研究、科学实验的共享计算、共享存储、共享软硬件环境体系建设,避免低水平建设、重复建设、重复购置。加速高性能科学计算仿真平台建设,依托高兴能科学计算仿真平台,利用GIS、RS和虚拟仿真技术开发构建三维交互式可视化系统,在形象直观的三维场景中开展江河水系、水利工程、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空间和属性分布,为防汛抗旱决策、水资源管理、水量优化调度与分配、河道管理、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治理等科学研究,形成一流水准的高性能科学计算与仿真的科研支撑平台。建设以基础网络为支撑的、共享存储数据库体系,为全院各研究所、实验室提供统一共享的存储服务体系,实行科学研究、科学计算、分析仿真、共享存储为一体的科研试验支撑平台。 充分利用3S等信息化手段,加快水利水电领域的信息化水平的提高,重点加强防汛抗旱决策支持、水资源管理与优化配置、水质监测与评价、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水利水电工程自动化等专业信息技术领域应用开发研究,重点加强具有国内外先进技术水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业软件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以业务应用加强水利信息化对水利现代化进程的带动作用。 水利业务应用系统建设依托于水利信息基础设施,不同类型的业务系统对基础设施的要求差异很大,因此,水利业务应用系统的建设要和水利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相结合。并且,在水利业务应用系统建设过程中,应大力推进标准化与规范化,积极促进水利行业业务应用系统的软件产品化开发与推广应用,尽可能减少重复开发,降低成本,提高综合应用水平。 开展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框架下各类水利业务急需的数学模型应用研究。力争在“十一五”后期,完成预测预警、优化调度和过程仿真三类数学模型的生产应用研究与开发,为信息化建设全面转向综合决策能力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四)推进保障环境建设 为保证全院信息基础设施与业务应用建设的顺利推进、运行的持续稳定和作用的有效发挥,保障环境的建设必须与之相结合、相协调,并适度超前。 保障环境的建设,不仅包括网络基础软硬件设施的物理安全和信息安全,更主要的是全院信息化建设、管理运行所涉及的各类管理制度、技术标准的制定,以及与其执行相关的管理协调机制和人才队伍培养构建。 管理制度。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信息系统运行管理政策法规的基础上,结合我院信息系统运行管理特点,建立健全信息系统建设管理制度、运行安全管理制度,以及院基础信息、业务信息、科研成果和科学数据等数据资源的汇交、存储、管理制度。以保障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用户的科学规范管理、数据资源的规范化可持续利用,使全院信息化建设基本上有章可循,建设有序,管理有效,不出现新的信息孤岛,不发生大规模资源浪费,不引发系统性失败。 标准规范。在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和水利信息化的技术标准规范的基础上,结合我院信息化建设的特点,进一步充实完善信息化技术标准,确保数据资源和应用系统建设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制定并实施信息分类、存储、处理、交换和服务等一系列技术标准,实现以信息共享为核心、统一应用服务为标准的规范体系,为信息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建设和业务应用的规划、设计与实施提供保障。 安全体系。在进行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安全管理策略及相应的规章制度,健全安全管理机制,建设应急响应与灾备体系,基本保障网络、数据和应用等多层次的安全,逐步建成全院信息安全体系,达到国家的相关安全要求。初步形成以物理安全、运行安全、信息安全、管理安全为主要内容的安全体系,确保全院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人才队伍。根据水利水电信息化建设需要,加速人才培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培训资源,采用在职培训、研究生培养与人才引进等多种方式,形成与水利水电信息化进程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培养建设机制。 五、投资规模 根据信息化发展的目标、总体布局和主要任务,“十一五”时期,重点开展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业务应用和保障环境等项项目的建设。 (一)投资需求 根据需要与可能,经估算,“十一五”全院信息化建设总投资规模需求为11532万元。 (二)投资结构 在“十一五”总投资规模中: ​ 信息基础设施总投资6800万元,占总投资的72.3%,其中: ​ 网络系统2500万元 ​ 安全体系 500万元 ​ 科学计算2800万元 ​ 数据中心1000万元 ​ 信息资源整合建设500万元,占5.3%。 ​ 业务应用750万元,占8.0%,其中: ​ 综合办公业务300万元 ​ 财务系统升级改造100万元 ​ 人力资源业务100万元 ​ 科研计划业务150万元 ​ 门户网站整合和改造100万元 ​ 水利水电专业业务900万元, 占9.6% ​ 保障环境130万元,占1.4%,其中: ​ 信息标准化建设50万元 ​ 安全体系30万元 ​ 人才培养50万元。 信息化建设工程运行维护技术含量高、设计规模大,必须考虑运行维护费用,按系统实际情况,运行维护费用不低于软硬件设备及业务应用系统(前三部分)总投资的4%,计约322万元。 年度投资额度(不含运行维护费)安排为: 2006年500万元 2007年3455万元 2008年2855万元 2009年1310万元 2010年 960万元。 投资估算及年度投资额度见附表。 六、保障措施 为了保障规划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成果切实有效,必须采取以下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 强化管理 为保障“十一五”期间全院信息化工作顺利进行,院属各部门要积极支持信息化建设,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上下一心、相互配合、共同发展的有利局面。为此,需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完善组织机构,制定规章制度,落实责任制。充分发挥职能管理手段,注重协调,强化管理、务求实效,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积极推进各项信息化工程建设,确保“十一五”目标的实现。 (二)保障投入 注重效益 采取必要措施,积极争取建设资金的投入。一方面努力做好信息化建设单项的立项工作,另一方面进一步提高工程项目中的信息化投入比重,注重科研与信息技术研究的结合、信息技术成果的提炼,保障规划实施必要的资金投入和成果提炼的实现。注重投资效益的发挥,正确认识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现实效益和长远效益、局部效益和整体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 (三)提高水平 与时俱进 信息技术是飞速发展的技术,各种新理念、新技术、新平台、新产品层出不穷。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把“与时俱进”的精神贯穿于信息化工作的每个环节,对建设目标与任务进行适时调整,才能使“十一五”信息化工作既紧跟信息时代的发展步伐,符合信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又紧贴一流中国水科院建设实际和需求特色,从而真正做到以水利信息化促进水利水电科学研究的现代化,以水利水电科学研究的现代化为一流中国水科院建设提供支撑和保障。 附件1 中国水科院“十一五”信息化规划建设项目表 项目类型 任务名称 主要建设内容及技术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总经费 (万元) 信息化 基础设施建设 网络系统建设及更新完善 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及设备更新,在传统公共网络设备,如:DNS服务器、邮件服务器、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网络交换机、网络存储等设备更新改造的基础上,围绕以构建院科学数据中心为重点的基础网络建设。 2000 广域网络系统建设 以外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为目标,大兴、达八岭实验基地、天津机电所、内蒙牧科所广域网建设,主要包括设备配置、广域网专线线路租用建设,初步方案,北京市采用DDN专线,境外采用VPN虚拟专线。 500 网络安全体系建设 以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灾难恢复为重点,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防火墙、防病毒、防攻击、防垃圾、入侵监测、漏洞扫描、网络审计、存储备份、灾难恢复和管理系统的建设。 500 小计 3000 院内业务应用 综合办公系统建设 以综合办公业务建设为重点,在传统OA系统整合改造的基础上,构建支撑综合业务办公网络化处理,包含公文事务管理在内的业务应用公共平台建设,包括统一身份认证、一站式登陆、工作流、移动办公等中间件,以及存储、发布管理体系建设。 300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建设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建设。 100 财务业务管理系统更新完善 财务资产管理系统的升级改造。 100 科研业务管理系统建设 科研业务管理系统建设,包括外事、出国团组管理,合同管理 150 内外门户网站更新改造 内外门户网站的整合改造。 100 数据资源建设 数字化图书资源购置,院内科学数据资源库建设 500 高性能科学计算平台建设 高性能支持并行计算的科学计算平台建设,设计指标为96个双核CPU。 2800 数据中心建设 包括数据中心硬件设备和管理系统建设 1000 小计 5050 运行维护费(设备和应用系统投入的4%) 322 专业业务应用 防汛抗旱决策支持 结合工程实际,开展关键技术研发 100 水资源监控管理 结合工程实际,开展关键技术研发 100 水质监测与管理 结合工程实际,开展关键技术研发 100 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 结合工程实际,开展关键技术研发 100 并行计算、 基于高性能并行计算的专业数学模型改造,支持500万元,完成50个模型的并行改造。 500 小计 900 保障环境 信息标准化建设 院内科学成果、科学数据汇交、存储、共享的政策、标准研究,以及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管理机制、管理体系的研究。 50 安全体系 设备安全、信息安全等安全管理的政策、规程的研究制定 30 人才培养 制成21世纪水利信息化,跨学科的水信息学人才和信息技术技能培养。 50 保障环境小计 130 投资估算总计 9402 附件2 中国水科院“十一五”信息化建设年度投资计划 项目类型 任务名称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总经费 (万元) 信息化 基础设施建设 网络系统建设及更新完善 100 600 400 300 600 2000 广域网络系统建设 0 200 300 0 0 500 网络安全体系建设 100 300 100 0 0 500 院内业务应用 综合办公系统建设 20 200 80 0 0 300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建设 0 30 70 0 0 100 财务业务管理系统更新完善 0 30 70 0 0 100 科研业务管理系统建设 20 80 50 0 0 150 内外门户网站更新改造 0 40 20 20 20 100 数据资源建设 0 150 200 100 50 500 高性能科学计算平台建设 0 1300 1000 500 0 2800 数据中心建设 100 300 300 200 100 1000 专业业务应用 防汛抗旱决策支持 20 20 20 20 20 100 水资源监控管理 20 20 20 20 20 100 水质监测与管理 20 20 20 20 20 100 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 20 20 20 20 20 100 并行计算、 50 100 150 100 100 500 保障环境 信息标准化建设 10 20 20 0 0 50 安全体系 10 15 5 0 0 30 人才培养 10 10 10 10 10 50 合 计 500 3455 2855 1310 960 9080 注:表中不含运行维护费。
本文档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信息化发展规划】,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1845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93KB
软件:Word
页数:30
分类:互联网
上传时间:2011-03-18
浏览量: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