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上帝存在的证明

上帝存在的证明

举报
开通vip

上帝存在的证明========================= 奥古斯丁――知识论证明 ========================= ========================== 奥古斯丁:知识论证明   人类知识的确定性是毋庸置疑的,而上帝便是真理自身和真理的来源。   奥古斯丁按柏拉图主义的思想,把知识对象和知识的关系理解为由下到上的等级关系:有形事物、外感觉、内感觉、和理性。后者以前者为对象。理性认识外感觉和内感觉所认识的一切,并认识自身,拥有严格意义上的知识(指确定的真理,包括数学命题、逻辑命题和哲学命题...

上帝存在的证明
========================= 奥古斯丁――知识论证明 ========================= ========================== 奥古斯丁:知识论证明   人类知识的确定性是毋庸置疑的,而上帝便是真理自身和真理的来源。   奥古斯丁按柏拉图主义的思想,把知识对象和知识的关系理解为由下到上的等级关系:有形事物、外感觉、内感觉、和理性。后者以前者为对象。理性认识外感觉和内感觉所认识的一切,并认识自身,拥有严格意义上的知识(指确定的真理,包括数学命题、逻辑命题和哲学命题)。   奥古斯丁追问,哲学真理的来源是什么?答案只能有三:来自真理之下、之中、之上。   首先,真理的来源不可能低于真理,在知识对象与知识的等级关系中,在上者居于判断在下者的优越位置,若真理低于理性,将处于被理性判断的位置。其次,这里不能来自理性之中,理性不可能于自身中产生规则,永恒不变的真理不可能等同于变动不居的理性。   因此,在人类知识等级之上,必然存在着一个处于最高级地位的真理,它赋予人类理性以确定的规则,是人的心灵认识真理,这一真理就是上帝。 奥古斯丁的哲学认识论同时又是对上帝存在的神学证明,两者的密切结合显示出哲学和神学一体化的特征。 ========================== 安瑟尔谟:本体论证明 “本体论证明”是康德后来赋予它的名称,意思是仅仅依赖与概念的分析而不依赖于经验事实的证明。从经验事实出发的证明是后天证明,本体论证明是“先天证明”,其先天性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在: 它是对“上帝”概念的意义所作的的逻辑分析 / “上帝”概念是证明的出发点,而不是结论。 在安瑟尔谟看来,人人皆有上帝观念,只需澄清这一概念的意义,就能理解上帝的必然存在,在《宣讲》中,他提出以下推理: 因 为:上帝是一个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 又因为: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不仅存在于思想之中,而且也在实际上存在; 所 以:上帝实际上存在。 前提中“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意思是“不能设想有比它更伟大的东西”,安瑟尔谟说人人心中都有这样的观念,尽管它可以不把这一观念称作上帝。 “不能设想比之更伟大的东西”不等于“可设想的最伟大的东西”, “最伟大的东西”这一观念是通过与其他人的观念比较得到的,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最伟大的东西”,这些不同的观念很难进行比较。 “不能设想比之更伟大的东西”是一个人在通过它自己的观念的比较而得到的结论,这一观念不是对“什么是最伟大的东西”的回答,避免了不同的“最伟大的东西”观念之间比较而产生的歧义,因而更具普遍性,适用于一切有思想的人,“最伟大的东西”的观念只适用于有着共同信仰的人。 对于证明的关键步骤,安瑟尔谟作了这样的论辩: 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不能仅仅在心中存在,因为假使他仅仅在心中存在,那么被设想为在实际上也存在的东西就更加伟大了。…因此,某一个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毫无疑问既存在于心中,又存在于现实中。 这段推论省略了一个前提:被设想为仅在心中存在的东西,不如被设想为同时在心中与现实中存在的东西那样伟大。这里涉及两个观念完满性的比较,而不是观念与现实的比较,“无与伦比的东西”如果被设想为仅在心中存在,那么,心灵还会设想另外一个观念,设想他在心中与在现实中都是无与伦比的,那么前一个观念逊于后一个观念,这一观念便不成其为“无与伦比”而陷入自相矛盾。可见,只要一个人在思想中有一个“无与伦比的东西”的观念,逻辑必然性就会使他同时承认这个东西的实际存在,并且,不管他把这个东西称作什么,这个东西的实际意义只能是基督教信仰的上帝。 高尼罗的反驳:他并不反对安瑟尔谟的结论,但他认为这并不能使不信上帝的人信服。他设想愚人可能提出的种种反驳。首先,理解一样东西合承认它的实际存在是两码事,其次,观念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的完满性并不包含实际存在(可以理解的完满性并不一定实际存在)。 安瑟尔谟的回答:安瑟尔谟承认,一般而言,不能仅仅因为观念的确信性便推导观念表示的对象必定存在,但是,这些一般规则并不适用于“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的观念。这个观念不同于“最完美的海岛”之类的观念。 在后一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设想出一个比之更完满的其他东西,然而,“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比心灵所能设想的任何其他东西都伟大,如果能够设想它不存在,那就不能设想任何其他东西存在了。 如果说,我们设想的“最完美的海岛”同时被设想为不存在的海岛而不违反矛盾律,那么,“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若被设想为不存在的东西必定自相矛盾。从模态逻辑的观点看,一般的观念所蕴含的只是存在的可能性,而不是现实的存在;而“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所蕴含的则是存在的必然性。必然性的反面是不可能性,由此可以从这一观念的不矛盾性推导出它所指示的对象必然存在。 高尼罗与安瑟尔谟的争论反映了哲学史上在观念与存在关系问题两种对立的立场。高尼罗代表的观点认为观念与存在是两个不同的序列,不能作出从观念到存在的跳跃;安瑟尔谟代表的观点认为,能够解释一切的最高原则必定是达到了观念与存在的同一性。哲学史上围绕着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而展开的争论延续不绝。笛卡尔、莱布尼茨和黑格尔赞同并修改了这一证明;托马斯、洛克、康德则否定了这一证明的有效性。 ========================== 托马斯:后天证明 托马斯认为任何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都是演绎证明,而且只能是后天论证。他把安瑟尔谟的“本体论证明”作为先天论证的一个范例。他指出,这一论证是不成功的。托马斯对安瑟尔谟先天证明的批评着重指出观念不是存在的原因;如果以先天方式证明上帝存在,那只能从最高原因,即作为最高存在者的上帝出发,但这恰恰是把需要证明的结论当作证明的前提,这样的证明是无效的。有效的证明只能从我们熟知的事实出发,追溯它们的原因,推导出必定有一个终极原因存在。 上帝与被造物之间的类比关系使人能够通过认识被造物来论证上帝的存在。 托马斯强调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必须是从经验事实出发的“后天证明”, 他提出了关于上帝存在的五个证明,简称“五路”: 依 据 来 源 事物的运动 运动的系列必须有一个不动的推动者 亚里士多德“第一推动者”观念 事物的动力因 由经验可知,没有事物是自身的动力因,每一事物都以一个在先的事物为动力因,动力因序列是有限的,存在一个终极动力因。 亚里士多德的运动观 可能性和必然性的关系 包含两个步骤,由可能存在推导必然存在,由事物的必然存在推导自因的必然存在。 首先由阿维森纳提出 事物完善性的等级 包含两个步骤,证明有一个最完善的东西存在,证明这个最完善的东西是其他事物完善性的原因。 包含在柏拉图思想之中,由奥古斯丁和安瑟尔谟正式提出 自然的目的性 亚里士多德的“目的因”观念 “五路”的一般思路是把世界当作一条因果链条,由此可以从较低级的可感事物出发,追溯它们的最初原因或终极原则——上帝。 托马斯按照“由结果追溯原因”的思路,对这五个证明作了全面总结与概述,它们与安瑟尔谟的本体论证明一起构成了基督教哲学关于上帝存在证明理论的主体,后来哲学家提出的证明大多是以它们为基础。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对“理性神学”的批判以上帝存在证明为目标,他把历史上所有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分为三类:宇宙论证明、物理学-神学证明、本体论证明。 宇宙论证明相当于托马斯提出的前三个证明,其特点是把宇宙分析为几组有限的因果链,证明上帝是这些因果链的开端。 物理学-神学证明又称作目的论证明,其特点是用人类的特征比附物理世界,证明世界的秩序由一个有理智、有目的的主宰按照人类的完善化理想安排。 康德的批判确实击中了这些证明的要害,但他认为宇宙论证明和目的论证明都可被归结为本体论证明,这显然没有考虑到托马斯区分先天证明和后天证明的理由。托马斯主张的后天证明从经验观察的事实出发追溯它们的超验原因,他遵循的是由感性上升为理性的亚里士多德主义认识原则,这与奥古斯丁在人的内心深处挖掘以及安瑟尔谟进行先天观念的意义分析的证明方式大相径庭。这里已经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主义与奥古斯丁主义的分野。 ========================== 司各脱的证明 司各脱比托马斯更加明确地划清了哲学与神学的界限,托马斯的自然神学除了证明上帝存在外,还证明上帝的一些属性与活动,如至善、真理、创世等。司各脱把后面这些内容一并归入托马斯所说的哲学不能证明的数理神学。可以说,司各脱的自然神学除了上帝存在证明外别无内容,哲学与神学除了澄清“无限存在”概念这一共同任务之外别无重叠部分。 司各脱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是对“存在”概念分析的继续,他在分析出“无限存在”的样式之后证明上帝是无限存在。这一点上,司各脱吸收了安瑟尔谟“先天证明”的思路,即从概念的完满性证明概念所指示对象的现实性。司各脱说:“我们所能达到的最完满最单纯的概念是无条件的无限存在。“无限存在”是“不能想象比之更完满的存在”,它必然是现实的存在,而不能仅存在于思想之中。 然而,司各脱并不满足于安瑟尔谟的先天证明。他认识到关于上帝存在的先天证明必须满足下列三段式要求: 大前提:“无限存在”只要可能就必然存在;小前提:上帝作为无限存在是可能的;结论:上帝必然存在。 司各脱已经先天地证明了大前提,但他说:“这个三段式的小前提似乎不能被先天地证明。”…司各脱对上述小前提的证明从不完满的有限存在出发,追溯到一个完满的无限存在者的可能性,并且证明它就是上帝。这一思路与托马斯的后天证明相似…司各脱认为他的证明丰富了安瑟尔谟的证明,即用后天证明补充先天证明的不足。 司各脱的后天证明分两步骤:首先证明上帝是第一存在,然后证明第一存在的可能性在于无限存在。 根据司各脱分析,“第一存在”有三种含义:其一,上帝是最初动力;其二,他是最终目的;第三,他是最高完满性。司各脱接着证明第一动力因,终极目的因和最高完满性是同一个存在。他说:“每一个动力为着一个目的而活动,首要的动力为首要的目的而活动,因此,第一动力为最终目的而活动。但它正是为自身而活动,因为没有什么东西能成为它的目的。因此第一动力就是最终目的。”同时,“第一动力比被作用的东西在本性上更高贵、更优越,因此,第一动力因是最完满的。” 至此,司各脱并没有超出托马斯的证明。但他认为这些证明尚未完成对上帝存在的证明。接下来他继续证明,传统上作为第一存在的上帝可以被想象为无限存在,因为只有无限存在才是必然存在。 司各脱指出,作为第一动力因的第一存在必然是无限存在。因为“它从自身推动了无限运动,并不从其他东西那里接受推动力,它是独立的,靠自己活动就能产生全部结果。一个能在自身力量中立即产生无限结果的存在是无限的。”其次,作为终极目的因的第一存在也是无限的。这可以从我们意志的自然倾向中看出:“自由意志自发地,欢悦地期望无限的善,但并不出自自发性。显然,我们体验到热爱无限的善的活动。”这些说明,吸引意志的目的是无限的善。再者,作为最高完满性的第一存在也是无限的,“因为如果他是有限的,他可以被超出、被胜过”,将不再成为最高完满性了。从第一存在的三重意义上看,上帝都应该被当作无限存在。一旦上帝在思想中被认作无限存在,他必然在现实中存在。司各脱至此完成了上帝存在的证明。 司各脱上述证明的创新之处在于,在“上帝”观念中引入“无限存在”的观念。在他之前的经院哲学家一般都把世界看作有限的等级系列,上帝处在这些等级的起点和终端。他们企图从有限的事物的存在和属性推导上帝的存在相属性。司各脱指出不能从有限直接推导无限存在,强调有限与无限的非连续性。他的这一观点开“无限主义”之先河,后来司各脱主义者在宇宙观和数学等领域推广了这种无限主义…… ========================== 笛卡尔的证明 “上帝”观念具有无限的完满性,“自我”的有限性不可能产生“上帝”的观念,因为,原因的现实性不可能小于结果的现实性(笛卡尔第一次把这种因果观运用于“上帝”观念与这一观念的原因之间的比较),根据这种因果观,“无限完满性”的观念(上帝的观念)只能是“无限完满性”的现实(上帝的存在)所产生的结果,因此,必定存在一个无限完满的“上帝”存在,他把自身的观念赋予人类,产生出关于“上帝”的天赋观念。 这个证明是安瑟尔谟本体论证明的新版本,他们都是从“上帝”观念的绝对完满性推出上帝的客观存在,不同的是,安瑟尔谟认为“绝对完满性”与“客观存在”之间有逻辑必然关系,因此可以从前者推出后者;笛卡尔则认为此二者是结果与原因的关系,由果溯因是从简单到复杂的思想综合,而不是逻辑推理。 从“我思故我在”到“上帝存在”完成了从单纯思想原则到实在的终极原因这两个不同性质的对象的“飞跃”,加了主观与客观的联系,为外部世界知识的确定性奠定了基础。 ========================== 莱布尼茨的证明 1、矛盾律或必然理由律的证明相当于历史上的先天证明:上帝是所有可能存在物的源泉,而所有可能性之和构成必然性,因此,上帝是一切必然理由的依据。上帝是必然实体,其可能性包含实在性,其本质包含存在;惟上帝才有如此特权:凡是可能的,就必然存在。 2、充足理由律的证明相当于历史上的后天证明:既然一切偶然事物的存在都有充足理由,而这些充足理由都要追溯到事物的系列之外,这就证明了一个必然实体的存在。 ========================== 贝克莱的证明 1、即使没有任何个别的心灵感知到事物,事物还是会被“永恒的精神”、“宇宙的大心灵”所感知。世界上事物的多样性、连续性和永恒性证明了上帝的存在。 2、个别心灵产生观念的能力不是随心所欲的,被我们感官所感知的观念不是意志的产物,一定有另一精神实体产生它们。观念的真假差别证明了它们有一个外因,观念不全是在个人的心灵中自发产生的。这个产生了一切真实观念的外在的精神实体就是上帝。 3、我们感觉到的观念有某种秩序和规律,它们不可能是个别心灵产生的结果。
本文档为【上帝存在的证明】,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3074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6KB
软件:Word
页数:4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4-06
浏览量: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