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广州方言文化词两则

广州方言文化词两则

举报
开通vip

广州方言文化词两则 中国方言学报第 � 期 �� 一� 页!∀!# 巧年 ∃ 月出版于北京 % 广州方言文化词两则 麦 耘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北京 �&& ∋( ∀ % 提要 本文分析两组广州方言文化词 ) !� % “荷兰 ”和 “红毛 ” , 其中涉及明末荷 兰人在西南太平洋海域活动的历史 ∗ !∀% “ 凶 ” 与“输” 的同音避讳 , 讨论到 “避讳 级度 ” 问题 。 关键词 广州方言 文化词 历史 避讳 壹 “荷兰”和“红毛 ” 广州话中有几个带“荷兰 ”和 “红毛 ”的词 , 如下 ) � � 荷...

广州方言文化词两则
中国方言学报第 � 期 �� 一� 页!∀!# 巧年 ∃ 月出版于北京 % 广州方言文化词两则 麦 耘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北京 �&& ∋( ∀ % 提要 本文分析两组广州方言文化词 ) !� % “荷兰 ”和 “红毛 ” , 其中涉及明末荷 兰人在西南太平洋海域活动的历史 ∗ !∀% “ 凶 ” 与“输” 的同音避讳 , 讨论到 “避讳 级度 ” 问题 。 关键词 广州方言 文化词 历史 避讳 壹 “荷兰”和“红毛 ” 广州话中有几个带“荷兰 ”和 “红毛 ”的词 , 如下 ) � � 荷兰豆 !∀ # ∃ %&∋ 〕咖 ∃ 门 简称 “兰豆 ” 。 菜豌豆 , 一种以嫩荚做菜的豌豆 , 是广州人的家常菜蔬之一 。 这种菜近年传到中国北方 , 就连同这个名称也传去了 。 � 今 日哟荷兰豆唔算贵今天这些菜豌豆不算贵 。 ( 荷兰薯 )蓓 ∗ 仁∀ # ∃ %&∋ 〕 +, ∃ 」 马铃薯。 目前广州市区此名称已罕用 , 一般 称为“薯仔” , 而在近郊有不少地方仍叫“荷兰薯” 。 − 呢窟地种荷兰薯这一片地种马铃薯 。 . 红毛头 ! ∀#习∃ / #0 ∃ 1’, ∃ 」 西洋人 , 白种人 )鄙称或谑称 ∗ 。 “头 ”是带贬 义的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人词尾 , 可省去而称 “红毛 ” 。 此词近年渐少用 , 而代之以“鬼佬 ” 。 2 行人去一娣 , 哗 , 净系红毛头走进去一看 , 嘴 , 全是老外 3 4 红毛泥 「∀ # 5 ∃ / #0 ∃ ∋ 匆∃ 〕 水泥 。 近年渐被 “水泥 ”取代 。 � 白宛如 ) �66 7 8 49∗ 还收有“荷兰水)汽水 ∗ ”和 “荷兰水搏 ) 以早期横置的汽水瓶喻爱睡觉的懒人 ∗ ” 。 但此二 词广州人早已不用 。 又 , 现代香港粤方言有 “荷兰水盖 )对勋章的戏称 , 取其形似汽水瓶盖 ∗ ”一词 。 第 � 期 :要落多哟红毛泥至得要多下点儿水泥才行 。 关于“荷兰豆 ”和“荷兰薯” , 周振鹤 、游汝杰先生 ) �6 7; 8 ��7∗ 说 8 马铃薯也是原产南美洲的。 ⋯⋯有一种看法认为马铃薯刚入中土的时候 , 先 引种到华北的京津和山东 , 以后推广到内蒙。 拿北方来说可能是如此。 但是南方 沿海的马铃薯则完全可能是从日本、台湾或南洋引种的。 这从梅县 、广州和潮州把 它称作“荷兰薯”可以看出。 日本的马铃薯先是由荷兰人在长庆年间传到长崎 , 明 治初年再由美洲输入 良种 。 明朝初年� 荷兰人在台湾和南洋的活动是很频繁的。 所谓 “荷兰薯” 应该是跟在这些地方活动的荷兰人有关的。 顺便说说 , 豌豆在闽南方言中称做荷兰豆 , 恐怕也与来自日本有关 。 由这两种作物的名称推测它们与荷兰人有关合于常理 ,但推测它们自日本引进 , 则根据不足 。 如果它们因由荷兰人传到日本 、再由日本传人中国南方 ,所以中国南方 方言冠以“荷兰”之名的话 , 那么在 日语中应该留有痕迹 。 可是马铃薯在 日语中也叫 “ 马铃薯” , 读音为 %了扎协 匕上) <&= >? + ?# ∗ , 与汉语音对应 ≅它还有一个更常用的名称 8 匕冲解协 毛 ) Α? &Β &? / 。 ∗ , 是 日语本族词 。 豌豆在 日语中也是 “豌豆 ” , 音 之凡 艺今 ) > ∋ Χ# Δ∗ , 也与汉语音对应 。 这 .个 日语词都与“荷兰 ”— 日语才于夕厂 ) # =&∋ Χ&∗ ,同汉语一样是对 Ε #%% &∋ Χ 的音译— 没有关系 。从南洋传人的说法也可疑 。 凤梨也是原产南美 , 由荷兰人传到南洋 , 再由南洋传 Φ Γ中国南方 , 可是粤 、闽方言并不称它为“荷兰 ”什么的 , 而是叫“波罗 ” )菠萝 ∗ , 是以 南洋的婆罗洲 ) Η # / ># ,在今加里曼丹 ∗命名的 。 在中国南方 , 马铃薯最早先由荷兰人传到台湾 , 倒是很有可能的 。 不过这仍有待 考证 。 在农业史上 , 马铃薯由荷兰人传人的可能性很大 , 但豌豆就绝对不会 。 中国人自 古就种植豌豆 ,肯定比日本人 、荷兰人都早− 。 李时珍) 巧 �7 一 �Ι6. ∗《本草纲目 · 毅 部》8 “胡豆 , 豌豆也 。 ⋯ ⋯种出胡戎 ,嫩时青色 , 老则斑麻 。 ”按此说法 , 豌豆也是外来 的 ,但传自西域 , 而且应当很早 )冠以“胡 ”名的物种一般都来得很早 ∗ , 既不会跟 日本 有关 , 也不可能跟 �9 世纪荷兰人在西南太平洋海域的活动有关 。 其实广州话和闽南话的“荷兰豆 ”并非豌豆的通称 , 而是指称豌豆中以嫩荚为食 用对象的品种 。 以成熟的豆子实为食用对象者 , 广州话叫“麦豆 ” 。 或许早时粤 、闽 � 此处有误。 当为明朝末年 。 − 《齐民要术》引东汉崔皇《四民月令》8 “正月可种春麦碑豆 , 尽二月止 。”《广雅 · 释草》8 “碑豆 , 豌豆 , 圈 豆也 。” 中国方言学报 人民虽种植豌豆 , 但无以其嫩荚为蔬菜者。 食用嫩荚的品种大约是在明代之时自外 国传入 ,有可能是荷兰人带来的 。 为什么只说是 “有可能”呢 + 因为笔者认为 , 名称冠以“荷兰 ” 的东西 , 并不一定 跟荷兰人有直接关系。 在早期广州话和吴方言里 , 汽水称为“荷兰水” , 厦门话称为 “荷兰西水” !见李荣「主编」∀&& ∀ ) (&∃& % , 但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汽水是由荷兰人 传入的 , 这里的“荷兰 ” , 其实只等于 “西洋”罢了。� 现在来看另外两个词 。 明清时中国人称荷兰人为“红毛 ” 。 《明史 · 外国传》“和 兰 ” )即荷兰 ∗一节云 8 “和兰 ,又名红毛番 。 ⋯⋯其人深 目长鼻 , 鬓眉肇皆赤 。 ” 又云 8 “时佛郎机横海上 , 与红毛争雄 。” “佛郎机 ”是 介& ∋ 梦的音译 , 指葡萄牙 , 《明史》说他 们“拳夔赤紧” , 比较“夔眉萦皆赤” , 可知当时人以“红毛 ” 目荷兰人之由 。 而明清时 的广州人又有另外的说法 。 屈大均 ) �;.ϑ 一 �;Κ ∗《广东新语 · 舟语》“洋舶 ”条下谈 到“贺兰 ” )即荷兰 ∗ , 说他们“眼皆碧绿 , 囊黄而面薰 ” , 也提到 “佛朗机 ” 。 此外又说 8 “而红毛鬼者 , 长身赤鬓 , 深 目蓝精 , 尤狰狞可畏 。 比年数至广州 , 其头 目号 曰 ‘ 白 丹 ’ 。 每多闽 、漳人伪为之 。 其骄态多不可制 。 红毛鬼所居大岛在交趾南 , 盖楼奴之 别种也 , 常入洋中为盗 。 ⋯ ⋯ )吾船 ∗倘众寡不敌 , 为所擒 , 则尽屠矣 。 红毛鬼之为害 若此 。 ”显然 , 当时的广州人把以和平面貌出现的荷兰人跟作为海盗的荷兰人视为不 同种了− 。 总之 , 明清时 “红毛 ”本指荷兰人 , 而当时的广州人特指荷兰海盗 ) “鬼 ”是置称词 尾 ∗ , 而后来在广州话中词义扩大 , 指代一切西洋人 。 为什么是荷兰人作西洋人的 “代表” 而不是英国人或其他国家的人呢Λ 因为荷兰人是最早给这里的人民以深刻 印象的西洋人 。 在荷兰人之前 ,早有其他西洋国家的传教士到过中国 , 也多先经广东 )如利玛窦即是 ∗ , 但人数少 , 影响小 , 更重要的是他们是来传教的 , 是和风细雨的渗 透 , 不是明火执仗的人侵 , 给中国人的是新奇的印象 , 而非激烈的印象 。 较早大规模 来到的武装的西洋人是葡萄牙人 , 时间是 �; 世纪初 , 直到 �ΙΙ .年侵占澳门。 但那时 明朝还相当强大 , 葡萄牙人在碰了几个钉子之后 , 跟明朝的关系还 比较友好 , 与地方 官吏和老百姓也基本上相安无事 。 �9 世纪初 , 新兴的殖民主义者荷兰人来到南洋 , 与葡萄牙人以战争手段争夺殖民地 , 很快占领爪哇和马六 甲 , 逐渐把葡萄牙人排挤出 印度尼西亚 。 此屈大均所谓 “红毛鬼所居大岛在交趾南 ”也 。 他们于 �; ϑ� 年第一次 � 原产意大利的青花菜)广州人叫“ 西兰花 ” ∗ ,北方有的地方叫“荷兰花椰菜 ” , 其来由也值得探讨 。 − 屈氏本人肯定没见过“红毛鬼 ” , 他对“贺兰 ” 人和 “红毛鬼 ”外貌特征的不同描述不足据 。 至于误以 “红毛鬼” 为“楼奴之别种 ” , 把荷兰海盗与较早的日本海盗拉上关系 , 就只是出于联想而已 。 第 % 期 来到中国东南沿海 , 曾希望同中国贸易 , 遭拒绝后诉诸武力 , 多次侵占澎湖 , 还曾在澳 门与葡萄牙人激战。 于 � ∀( 一 � ∀, 年间进犯台湾并占为基地 。 至 � � 年郑成功收 复台湾止 , 荷兰人与中国的战争状态持续了半个多世纪 。 最令中国东南沿海老百姓 恐惧和痛恨的是荷兰海盗 ,如屈大均书中所反映的 。 这些给广州人民留下极深刻的 记忆 , 以至后来一提到西洋人 ,人们首先就会想到那些印象中魔鬼一般的“红毛 ” 。 可与“荷兰水 ”凑成一对的是 “红毛泥 ” 。 当然不能由这个词推断水泥是荷兰人 传人的 。 这里的“红毛”就跟北方对水泥的俗称“洋灰”中的“洋”字是一样的含义 。 回头来说“荷兰豆 ” “荷兰薯” 。 在没获得确凿的证据说明这两个词的产生跟荷 兰人有直接关系之前 , 我们最好保守一点 , 只认为其中的 “荷兰 ”跟 “ 胡椒 ”的 “胡 ” 、 “洋葱”的“洋 ” 、 “西红柿 ”的 “西 ” 、 “番薯 ” 的“ 番 ”一样 , 仅是表明其舶来品的身份 , 而不一定就是实指荷兰 。 当然 , 跟 “胡”等不同 , 冠以 “荷兰 ”的词 , 起源一定较晚 , 在 �∋ 世纪以后 。 贰 “ 凶” 与“输 ” 同音字的避讳 广州话的“空 ”与“ 凶”同音 ,读 − ./ 习飞」, “ 书 ”与“输” 同音 , 读仁01 , 〕。 广州话口 语中要用到 “空 ”时一般要避讳 , 用其他字来替代 ,用到 “书”有时也要避讳。 如 ) � 2 吉 〔3/ 4 , 〕 空 。 “吉”是 “凶” 的反义 , 以代与“凶 ”同音的“空 ” 。 Μ 燮笼系吉慨那箱子是空的 。 ( 吉屋 〔Ν峨〕 。Ν 〕」 空的房子 。 “空屋 ”与“凶屋 ”同音 , 后者指不吉利的房子 )譬如曾发生不正常死亡的房子 ∗ , 故以“吉”代“空 ” 。 Ο呢道有吉屋出租这里有空房子出租 。 . 吉手 !晚1飞 + # 0 刊 空着手 。 “空手 ”与 “凶手 ”同音 ,亦与“吉”代“空 ” 。 Π 边有吉手去人道坐慨卿哪有空着手 )不带礼物 ∗到人家里坐的呢Λ 4 得个“吉”字 「1址 刁 Ν。刁 Ν仑1 , 1+ ?刁〕 只剩一场空 。 又说“得个吉” 。 Θ做餐僧 , 都系得个 “吉”字干得头晕脑胀 , 也只落得一场空。 Ι 通胜 仁1叨 , +> 习」」 通书 , 即皇历 , 记着各种吉、凶 、宜 、忌等等的日历 。 “通 书 ”与“通输 ”同音 , 后者有 “通盘皆输 ”的意思 , 故以“胜 ”代“书 ” 。 Ρ 老妈子做包都话要查通胜老太太干什么都说要查老皇历 。 ; 占卦木鱼赢 〔1+ ?/ 〕 Ν0 & 日 / # Ν ∃ Σ, ∃ ΣΤ习∃ 〕 用木鱼书词本占 卜。 “木鱼书 ” 是广东地区一种传统的说唱形式 , 一度非常流行 。 其词本亦称 “木鱼书 ” , 可供阅读 。 中国方言学报 旧时有一种简易的 、用木鱼书的词本为道具的占 卜方法 , 是从一大叠词本中随手抽出 一本 , 根据其内容来揣测所 卜事件的吉凶福祸 。 这种占 卜方法早已消失 , 现在已几乎 不为人所知了。 这是以“赢 ”代与“输”同音的“书 ” 。 Υ 旧底哟女人占卦木鱼赢 , 若搏〔1+ ·?/ ∃ 」倒本《十二寡妇征西》, 就惊到一壳眼泪以前 那些女人拿木鱼书占卜, 要是抽到一本《十二寡妇征西》, 就吓得流一瓢眼泪 。 除“空 ” 以外 , 与“凶” 同音的常用字有 “ 兑胸匈汹哄 一 堂大笑 ” 。 其中“ 兑 ”广州话 不说 , 只说“恶 ” ≅ “胸 ” 也不说 , 只说 “心 口 ” � 。 不能确定这些是所用词汇本就是如 此 ,还是避讳的结果 。 其余都不是 口语用到的 。 旧时迷信的人 , 尤其是老年妇女 , “空”是基本上都需要避讳的 ,要用到 “空 ”的意 思 , 多是用 “吉 ”来代替 )参看白宛如 , �6 67 8 44 9 “吉”字条 ∗ , 或者改说“有嘶没有东西 ” “有人没人 ”等 。 广州话 口语中含有“空 ”的词语极少 )常用的有 “空寥寥空荡荡” “ 空 口 在不吃饭的情况下 ) 吃菜∗ ” 和“空 口讲白话作不兑现的承诺 ” ∗ 。 除 “书 ”以外 , 与“输 ”同音的常用字有“舒抒纤枢” , 其中只有“舒 ”用于 口语 )在 “舒服 ”一词中 ∗ , 没有避讳现象 。 还有一个特殊的词与此有关 8 “胜瓜棱角丝瓜 ” 。 在广 州 , 无棱丝瓜叫“水瓜 ” , 棱角丝瓜叫“丝瓜 ” 。 广州市区 “丝 ”音〔Ι �〕〕, 但郊区有的地 方音〔+, , 】, 与“输 ”同音 , 所以避讳叫“胜瓜 ” 。 可以猜测 , 避讳的叫法是从近郊菜农 开始的 ≅ 由于名称吉利 , 后来广州市区也这么 叫 , 不过不很普遍 , 仍称这种瓜为 “丝 瓜 ” 的人更多。 严格地说 , “胜瓜 ”不是标准广州话的避讳词 。 对 “书 ”的避讳 , 目前所知只有上面两例 。 在一般情况下 , “书 ” “读书 ” “ 四书五 经 ”等是从来不避的 , 即使是 “木鱼书” , 如不是在占 卜的场合 , 而是在其他场合 )如听 木鱼书说唱 ∗ , 也不避 。 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 , 只有在要预测吉凶福祸的时候 , 碰 到 “书 ”才要避讳 。 这里可以引入 “避讳级度 ”的概念 。 “凶 ” 的同音字的避讳级度很高 , 而 “输 ” 的 同音字的避讳级度比较低 。 这是 “凶”和 “输 ”这两个词本身的词义级度决定的 。 参考文献 白宛如 �66 7 《广州方言词典》, 江苏教育出版社 李 荣主编 (ϑϑ ( 《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 江苏教育出版社 李新魁 、黄家教 、施其生 、麦 耘 、陈定方 �6 6Ι 《广州方言研究》, 广东人民出版社 周振鹤 、游汝杰 �6 7 ; 《方言与中国文化》,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但有 “鸡胸” 一词 , 指人 )多是婴孩或儿童 ∗胸骨向前突出的胸形 )是缺钙的结果 ∗ 。 第 % 期 5 6 / 78 / 9 :0 / ; < 9 =49 8>= =1一=/ >? Α 7 Χ ./ 9 ? ≅>=< < 4 材?艺Δ9 Α Ε Φ048 > <4 5. ≅0 :>:< 8 >Α >=1Χ< 0 46 / 脚9 Γ 0 / ; < 9 =498>= =1一=/ > ? Α 7 Χ./ 9 ? ≅>= < < 4 ) = % Η< => Α !荷兰 , Η / ==> Α ? % > Α ? ./叮Ι> / !红毛 , 比?.>≅8% , 6 .≅<. ≅Α ϑ / =ϑ < 4.< .≅04/汀 / ; Κ 9 4<. > < 4≅ϑ ≅4≅< 0 ≅Α 0/ 9 4.6 < 0 4 :> < ≅;≅ < ≅Α =>4 < Λ≅Α 7 ?1Α > 0 41 ∗ ∀ % Η / Ι /:./ Α < 4>Φ / / 0 / ; Μ ≅/呵 !凶 , ? ≅0>0 48/ 9 0 % > Α ? ) .9 !输 , 4/ =/ 0< % , 6 ≅4. ? ≅0< 9 0 0 ≅/ Α / Α 4.< 0< >= < 0 Ν; 4>Φ / / 2 Ο <1 6 / 8?0 Β 9 > Α 邵./ 9 ? ≅>= < < 4 , < 9 =49 8>= =1一=/ > ?< ? 6 / 8? 0 , .≅04/叮 , 4>Φ / / � 中国方言学报
本文档为【广州方言文化词两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88096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350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6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4-08
浏览量: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