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国十大国防公司

美国十大国防公司

举报
开通vip

美国十大国防公司 8  新时代国防 2008/05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为发达的国防工业,在满足 国家当前和未来安全需要的同时,也为占这一行业 绝对多数的私营企业带来巨额利润;在为军队提供 高性能武器装备的同时,也推动了相关高技术的发 展。美国国防工业包括与国防科研和生产相关的各 组成部分。从厂商层次来说,大致可分为主承包商、 分系统承包商和零部件 /原材料供应商 3 个层次, 构成完整的配套体系;从专业领域来分,涉及航空 航天、兵器、舰船、军用电子以及核等几个产业部门, 提供海、陆、空、天、电五维战场所使用的各类...

美国十大国防公司
8  新时代国防 2008/05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为发达的国防工业,在满足 国家当前和未来安全需要的同时,也为占这一行业 绝对多数的私营企业带来巨额利润;在为军队提供 高性能武器装备的同时,也推动了相关高技术的发 展。美国国防工业包括与国防科研和生产相关的各 组成部分。从厂商层次来说,大致可分为主承包商、 分系统承包商和零部件 /原材料供应商 3 个层次, 构成完整的配套体系;从专业领域来分,涉及航空 航天、兵器、舰船、军用电子以及核等几个产业部门, 提供海、陆、空、天、电五维战场所使用的各类武 器装备和军用支持系统;从所有制上看,包括国有 和私有两类企业,以私营企业为主体;从承担的职 能来分,基本上可分科研、生产和维修三大部分。 美国国防工业产业概况 2006 年,美国政府最大的 100 家防务承包商的 合同额累计达到 3065 亿美元。几个主要的产业中, 航空航天工业的销售额为 1844 亿美元,其中军用飞 机 528 亿美元、导弹 158 亿美元;船舶工业的总产 值为151亿美元;兵器工业的总产值大约250亿美元。 根据英国《国际飞行》杂志“2006 年航空航天与防 务百强排名”,位列其中的 50 家美国公司的航空航 天与防务业务销售收入累计达到 2980 亿美元。据此 估计,美国国防工业的年产值约为 3000 亿美元的规 模。美国是世界最大的武器出口国,2006 年武器出 口额为 79.3 亿美元,占全球前 20 大武器出口国出 口总额的 30%以上,为美国带来了巨大的贸易顺差。 产业组织结构 美国国防工业界的主承包商通常是一些大公司, 美国国防工业发展概况及趋势 黄毓敏 名次 公司名称 合同额(亿美元) 1 Lockheed Martin Corp. 273.0 2 Boeing Co. 208.0 3 Northrop Grumman Corp. 168.0 4 General Dynamics Corp. 115.0 5 Raytheon Co. 104.0 6 KBR Inc. 59.7 7 L-3Communications Holdings 50.4 8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 45.7 9 BAE Systems 45.0 10 SAIC 34.0 表 1:美国 2006 财年十大防务承包商 它们的主要任务是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研制产品的重要部件及核 心系统,并进行全系统集成。这些企业基本都是跨 多个防务领域的私营企业。在表 1所列的美国 2006 财年十大防务承包商中,既有军品销售额占很大比 例的公司,如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诺斯罗普·格 鲁曼公司、通用动力公司、雷声公司、联合防务公司; 又有民品占较大比例的公司,如波音公司、轨道科 学公司、联合技术公司等。 位居第二层次的是大量的分系统承包商,它们 为主承包商制造专用的部件和子系统,如推进、火 控和制导系统等。这一层次的企业在规模和产品上 千差万别,既有像通用电气公司这样的工业巨头, 也有名不见经传的小型机加工厂。有些公司在某个 专业领域作为主承包商,在其他领域是分系统承包 商。例如,罗克韦尔公司是空地导弹和反舰导弹的 主承包商,但也作为航空电子装备的分系统承包商 出现。 数量众多的零部件供应商处于第三层次,它们 为主承包商和分系统承包商提供基本的零件、组件、 固定设备和材料等。 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的变化导致美国国防预 算尤其是国防 采购 采购部分工政府采购法87号令广东省政府采购政府采购法及采购员下一步工作计划 预算大幅削减,美国国防工业界 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历经 10 余年的剧烈并购,在 国防工业占有主导地位的主承包商层次发生了重大 变化(见表 2)。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波音公司、 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雷声公司和通用动力公司 成为美国最大的防务承 包商。 尽管美国国防工 业 界 在 20 世 纪 90 年 代的并购已经十分惊 人,但是在许多产品领 域仍然存在较大的过剩 生产能力。国防部资助 的一项关于航天工业基 础研究的报告指出,在 2000 ~ 2015 年,大、中、 小型卫星运载工具的生 产能力将分别只需要现有能力的 47%、48% 和 80%。 在舰船和海事领域,几家主要的制造商参与国际民 船制造的竞争力不强,只能依赖海军合同。尽管舰 船业雇员人数大为减少,但是造船厂并未关闭,目 前大约只使用了 50% 的生产能力。陆军武器厂商的 生产能力也大量剩余。 国防科研 美国国防工业属于典型的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 型行业,科研活动所支撑的强大科技优势奠定了国 防工业的产品优势。美国国防科研机构主要由三大 部分构成: 专业领域 主承包商数量 2000年主承包商(公司) 1990年 2000年 战术导弹 13 3 波音、洛克希德 ·马丁、雷声 固定翼飞机 8 3 波音、洛克希德 ·马丁、诺思罗普 ·格鲁曼 一次性运载火箭 6 3 波音、洛克希德 ·马丁、轨道科学 卫星 8 4 波音、洛克希德 ·马丁、劳拉空间与通信、TRW 舰艇 8 2 诺思罗普 ·格鲁曼、通用动力 轮式战车 6 3 AM通用、Oskosh、斯图尔特 ·斯蒂文森 履带战车 3 2 通用动力、联合防务 战略导弹 3 2 波音、洛克希德 ·马丁 鱼雷 3 2 诺思罗普 ·格鲁曼、雷声 旋翼机 4 3 贝尔直升机、波音、西科斯基 表 2:美国防务产品市场主承包商在 1990 ~ 2000 年的变化 波音公司研制的导弹在范登堡 空军基地吊放。 ⑴政府科研机构。这是美国国防科研活动的基 础力量,包括国防部(含各军种)和能源部所属的 研究所、实验室和各类试验鉴定机构,以及国家航 空航天局(NASA)的各研究中心。国防部包括三 军种共有 38 家研究所、实验室和试验鉴定中心,能 源部有 3家专门从事核武器研究设计的实验室,国 家航空航天局有 10 个从事航空航天研究的中心。这 些机构从事部分基础研究工作、大部分的应用研究 工作以及试验鉴定任务,其中一些机构还要履行政 府投资的科研项目的管理职能。国防部与各军种的 研究机构主要执行面向任务(特别是面向军种任务) 的国防科学和技术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承担大约 30% 的基础研究 项目、36% 的应用研究项目和 24% 的先期技术发展 项目。 ⑵高等院校。在美国 3000 余所大专院校中,有 条件从事研究的“研究型”大学约有 400 所,其中 与国防部有合同关系的超过 200 所。这些大学不仅 为美国的军事科研生产输送了大批人才,而且还直 接承担了许多军事研究项目,对美国武装力量增强 技术基础、保持技术优势发挥了很大作用。大学主 要从事基础科研工作,承担了国防部第 6.1 类预算 计划中 55%的工作份额。 ⑶工业界科研机构。美国从事国防科研生产的 主要企业也是军工科研的重要力量,许多企业都拥 有自己的研究机构,例如,西屋电气公司的 56 个研 究机构承担了核潜艇反应堆、北极星导弹发射装置 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波音公司设有专门进行先进技 术研究与开发的“鬼怪”工作部等。企业的研究机 构主要从事与产品和工艺结合紧密的发展研究和系 统设计工作,工业界承担了国防部近 50% 的应用研 究和 65%的先期技术发展任务。 美国政府和军工企业为科研活动投入了大量的 资金。2005 年,美国政府的研发(即研究、开发、 试验与评估,RDT&E)支出为 1318 亿美元,较 2001 年的 913 亿美元增长了 44%,基础研究、应用 研究和发展研究的支出分别占研发总支出的 20.3%、 21.6% 和 54.4%。其中和国防工业相关的几个政府 部门的研发支出分别是:国防部 699 亿美元,较 2001 年增长 65%;航空航天局 113 亿美元,增长 17%;能源部 89 亿美元,增长 14%;国土安全部 12 亿美元。这些部门的研发支出占联邦政府研发预算 支出的 69.2%。 美国国防工业的特点 创新和研发能力突出 美国在国防科技领域非常重视培育持续的创新 能力。国防部等政府研究机构致力于长线创新。每 年国防部都滚动发布国防科学和技术计划,吸引小 型高技术公司为国防部及其主承包商工作。国防高 级研究计划局在互联网、隐身技术和通信卫星等领 域进行了大量前沿性探索,目前又致力于生物工程 技术、先进信息系统、先进材料技术等领域的探索 性研究工作。 在诸多军事科研和产品领域中,美国都排名世 界前列。例如,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拥有第四代隐 身战斗机的国家;是仅有的两个拥有战略轰炸机的 国家之一;是世界上最早研制、惟一列装可重复使 用航天运载器的国家;是世界上第一个拥有核武器 和核动力舰艇的国家。另外,在航母等水面舰艇、 核潜艇、无人机、军用直升机、卫星、巡航导弹、 主战坦克等军用产品的数量和性能方面,也都远远 普惠公司既是军用发动机的供货商,又是民机发动 机的供货商。图为用于 F-35“联合攻击战斗机”的 F135发动机正在该公司的联合服务基地进行试验。 超过其他国家。 美国在国防信息基础建设方面投资巨大,建立 了综合的“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 视与侦察”(C4ISR)系统,该系统能在全球范围内 支持和保障美军的联合作战,包括派遣部队、协调 指挥、实施危机管理,实现多军兵种、多国及陆、海、 空、天、电多战场的一体化作战。 制造技术先进、生产能力突出 美国国防工业界广泛采用工业工程、适时生产、 并行工程、集成化产品开发、精益生产和敏捷制造 等多种先进技术、生产模式和管理手段。20 世纪 90 年代初,美国海军提出了通过组织动态联盟的生产 模式来适应持续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随后美国国 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和国防部联合建立了航空、机床、 电子三个国家级敏捷制造研究中心。 数字化制造技术成为实现快速响应敏捷制造、 批生产快速形成和转换的主流关键制造技术,包括 波音公司、通用动力公司和联合技术公司在内的许 多美国公司都在使用。例如,“波音 777”和 F/A-22 战斗机采用全数字化无纸设计与制造技术、虚拟样 机技术,使研制周期缩短了一半,并提高了整机质量。 高效数控加工技术在美国国防工业领域中的应用也 非常广泛,飞机、发动机和航空机载设备、微电子 设备等机加件的数控加工率已超过 80%。 美国的军工企业不仅为美国军队提供了大量装 备,同时也为企业自身创造了巨额利润,为提高国 家的经济实力做出了贡献。在2006年《防务新闻》“世 界军工百强”排名中有 43 家美国企业,它们的累计 销售额达到 1967 亿美元,占“百强”企业总销售额 的 67%;并且有 8家美国企业进入前 10 名。 产业集中度高,重要企业规模大,发展多元化 美国国防工业界在主承包商层次数形成了寡头 垄断。尤其是 20 世纪 90 年代国防采购预算的大幅 削减,更是加剧了国防承包商的并购,在诸多的产 品领域只有几家甚至一家供货商。无论是美国国防 部的合同还是军品外销都集中在有限的几家企业, 形成很高的产业集中度。 大型军工企业在通过并购进行组织机构调整的 同时,也开展业务调整,在总公司层次上逐步形成 跨专业领域的多元化发展思路。例如,“世界军工百 强”前 10 位中的 7家美国企业,除联合技术公司之 外都涉足 8 ~ 11 个专业领域。几大主承包商在业 务上都是跨专业多元化发展,一方面在多个领域展 开相互竞争,同时又越来越多地联合组队参与竞标, 呈现出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的错综复杂关系。 随着主承包商规模和业务的变化,分系统供 应商和零部件供应商也在发生变化,大型分系统供 应商的业务也朝着相关多元化方向发展,例如通用 电气公司、霍尼韦尔公司等。美国国防工业排名前 15 位的企业,其业务几乎覆盖了国防工业的各领 域(见下图)。目前,主承包商将更多的工作外包。 10 ~ 15 年之前,分系统和零部件供应商为整个武器 系统提供大约 50% 的附加值,这个数字现在上升到 65%~ 70%,如 F/A-22 战斗机就达到了 70%。 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特征明显 美国国防工业界的大型企业几乎都采取了多 元化发展的思路,多数企业不仅涉足多个军用领域 而且充分利用军用技术向民用技术转移,发展相关 民品。例如,全球十大防务承包商中的波音公司、 TRW公司和联合技术公司的民品销售比例都超过了 50%;分属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和通用动力公司的 六大造船厂虽然以海军舰船为主要业务,但储备有 很高的民船建造能力和水平。 作为分系统供应商和零部件供应商的大多数企 业更是不专门服务于军品领域。例如,通用电气公 军工经济 主系统集成商的企业能力覆盖国防工业多个领域(红色表 示强势、黄色表示竞争、蓝色表示弱势) 司和普惠公司既是军用发动机的供货商,又是民机 发动机的供货商;罗克韦尔公司更是世界民用电子 产品市场的主要供应商。鉴于在计算机、通信等领域, 民用产品比军用产品的技术更先进,美国国防部正 试图通过采办改革,以更快的速度将现成民用技术 引入武器系统。 由此可见,美国的国防工业虽然以众多规模不 等的各层次供应商为支撑,但并不存在明确的行业 界限。大多数企业既面向军用市场也面向民用市场, 各类配套企业更是采取社会化发展模式,不局限于 向军品领域的系统集成商供货,更没有直接的隶属 关系。从另一方面看,由于美国工业界整体制造技 术和管理水平较高,因而以民品为主的各类配套企 业具备在战时迅速转产的能力。可以说,美国已经 形成了高水平、反应灵活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 国防工业体制。 私营企业占主导地位,国有机构不可或缺 从承担的职能看,美国的国防工业基本由科研、 生产和维修三大部分组成,国有和私营机构在其中 承担的任务和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概况地说,私 营企业在美国国防工业中占主导地位,但国有机构 尤其是国有科研机构又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科研领域,国防部 1/3 的研究计划由国防部 研究机构承担,许多高风险、前瞻性、 长周期的探索性研究工作由国防部 的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完成;国家 航空航天局在航空航天等领域承担 了大量的民用研究任务;能源部的 3 个核武器研究所则承担了所有的 核武器设计和研制任务。私营企业 构成的工业界承担了 1/3 的研究计 划,以及国防部第 6.4 类预算计划 中几乎所有的演示和验证工作。 在生产领域,国有企业和私营 企业在不同产业中所占比例有一定 差别。在航空航天工业和军事电子 工业中,绝大多数生产厂商都是私 营企业;船舶工业中的主要船厂都 是私营企业,海军的 4家船厂主要承担维修和改造任 务;兵器工业中有部分弹药、枪炮生产厂属于陆军部, 但它们中很多都采用国有私营的运作方式;核武器的 生产集中在能源部下属的十几家工厂,而民用核产品 几乎都由私营企业生产。 在维修领域,每个军种都有一些大型维修基地 为大型武器提供技术保障。但随着冷战结束,部分 国有维修厂关闭,众多的私营企业越来越看好武器 装备维修和升级这部分业务。 国防科研和采购费庞大 美国的军费在世界上首屈一指。近年来,年均 4000 多亿美元,占北约各国总军费的一半以上。美 国政府始终强调以技术优势支撑军事优势,军队转 型的理论推动了信息化武器装备、精确打击武器、 电子战装备、无人作战平台等的发展,以应对信息 化战争、天战等新的战争样式。国防预算尤其是研 发费、采购费和使用维修费不断增加,年均接近 3000 亿美元。美国国防部提出的 2007 财年防务预算 为 4393 亿美元,比 2006 财年的预算上升了 7%,但 是比 2006 财年的拨款 4415 亿美元要低。其中研发 费 732 亿、采购费 842 亿、使用维护费 1324 亿,合 计占总预算的 66%。 美国国防部的国防研发经费一般占军费的 15% 洛克希德 ·马丁公司研制的空战中心。 左右,每年数百亿美元;其他联邦 部门支配的资金,包括能源部、国 家航空航天局、国家科学基金会等 机构在国防相关领域的科研投入也 达到上百亿美元。2006 年,美国政 府用于国防的研发预算达到 747.6 亿美元,占联邦政府研发预算总额 的 58.6% ;美国国防工业界每年可 以获得数千亿美元的政府采办合 同,因而它们每年会针对这一市场 投入上百亿美元的自有资金进行科 研工作。总体来看,美国国防科研 经费总额达到每年 1000 亿美元。庞大的国防科研费 和采购费支撑了美国国防工业的持续发展。 管理体制简洁、规范 美国经济一向是“法规驱动”的,国防工业也 不例外。这就决定了,美国国防工业的管理体制是 简洁、规范的。美国没有明确宣布的国防工业政策, 主要是通过立法建立国防工业的运转环境,相关法 律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对国防工业的宏观管理。国 防部等政府机构主要通过采办合同以经济手段管理 国防工业,同时制定诸多法规、条例加以监控,例 如通过评估国防承包商的竞争力、垄断程度等因素 来决定是赞同还是否决其并购行动;为防止泄密, 给予上市的军品制造商以信息豁免权等(美国国防 工业的管理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另文详谈)。 美国国防工业的发展趋势 顶级供应商中传统的国防工业行业界线正逐 渐模糊 二战后逐渐建立起来的世界各国国防工业基础 的基本结构是“行业”式构形,在政府管理、研发 采办活动、公司业务与运行等方面,都呈现出航空 航天、船舶、车辆、弹药、电子、战略武器等行业 的不同特色。这是各军兵种的作战空间和作战功能 不同,因而作战能力与相应装备需求按军兵种设定 的必然结果。 美国已经开始围绕联合作战能力建设,从“按 军兵种需求”转变为“按联合作战需求”来规划和 发展未来能力。这种转变必然会使国防工业各行业 的界线逐渐变得模糊。美国通过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 的调改,形成一批顶级国防工业公司,这些本来最 应该具有行业特征的平台与系统集成商,都已变成 面向多个军兵种需求、横跨多个工业领域,提供平 台、系统、武器的装备和服务的国防工业实体。这 些综合性防务公司形成的最初动因是国防工业基础 的缩减,随着美国国防部《国防工业基础转型路线图》 所提出的彻底打破以平台为中心的行业划分思路的 出台,国防工业的转变成为了顺应未来联合作战能 力建设需求的一种自觉行为。 国防研发生产广泛汲取民用技术、吸纳非传 统国防企业入市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武器装备研发制造领域进 度拖后、成本上涨、性能降低的问题较为普遍,造 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市场和技术两方面因素。在市 场方面,由于国防工业基础的持续缩小,从主承包 到零配件供应的各个层面上,参与竞争的供应商数 量减少、竞争态势变弱,导致供应商创新积极性的 下降。近年来,美国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促进竞 争、激励创新”成为了有关国防工业构想和政策的 主题词。在技术方面,为保持和进一步增强信息时 代的军事优势,需要依赖高新技术。于是,在推动 新军事变革、建设新的军事能力体系的过程中,必 然要求技术更快地成熟,要求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建 波音公司在对 X-48B验证机进行风洞试验。 立在更多成熟技术的基础上;同时需要跳出传统的 圈子,在国家的整个工业基础中发现创新成果、发 展创新力量。因此,民用现成技术和产品(即所谓 的 COTS)以及掌握创新性技术的中小企业自然成 为新的依靠对象。利用民用现成技术和产品,尤其 是信息系统技术、材料与器件等基础产品,不仅可 以大量节约武器装备研制费用,而且由于有众多用 户购买力的支撑和使用考核,使得相关产品价格低、 技术成熟度高。 以新军事战略为指导,继续调整企业发展战略 在 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国防工业界经历了大 规模的企业并购。伴随着企业组织机构的调整,防 务制造商纷纷调整企业发展战略,拓展新的经营范 围和产品领域。布什政府出台的新军事战略提出了 “基于能力”的规划模式,国防部着手推动军事变 革和军队转型。技术推动、新的作战原则和组织变 革构成了军队转型的三个主要方面。根据转型计划, 要求地面部队更加轻型化、机动化,打击更具致命性; 海军和海军陆战队要能够克服“反介入”威胁,濒 临敌海岸线并实施对内陆纵深打击;空军要能在大 部分地区跟踪和定位敌移动目标,实施无预警快速 打击;联合部队则要依靠网络,完成高度复杂化的 作战任务。防务制造商因此而调整业务领域,主要 的调整方向是: ⑴重视防务电子和信息产品领域。随着信息在 战争中的作用日渐显著、电子系统在武器装备中的 比重随之增加,许多防务公司通过收购进入防务电 子领域,如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通过收购西屋电 气公司的防务和电子系统分部等一系列行动跨入防 务电子领域。为了加强公司在导弹防御、情报、监视、 侦察、精确打击和国土安全等领域的通信技术集成 能力,雷声公司收购了索利普系统(Solipsys)软件 公司和 JPS 通信公司,前者专门为国防部提供集成 软件,后者的核心领域是政府指挥控制网络中关键 的通信互通技术。 ⑵进入国土安全产品市场。美国 2003 年成立国 土安全部后,诸多公司纷纷增加面向该部的业务方 向。波音公司于 2002年 7月专门成立国土安全集团, 以争取国土安全部的合同。它已经与西门子公司联 合获得了价值 5 亿美元、为 429 个机场安装爆炸物 监测系统的合同。雷声公司也成立了国土安全业务 部门,提供保护机场、港口设施和计算机网络的专 业技术服务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 ⑶维修和升级成为公司的重要业务。随着武器 装备采办成本的急剧上升,美国国防部的采办策略 发生变化:许多武器系统具备初始作战能力后即可 服役,然后再通过作战部队、采办部门和工业界的 协调陆续增加后续能力。另外,为降低国防部内部 的运转成本,三军种下属的许多基地和维修厂被关 闭,大量的维修和升级工作转移到工业部门。 并购整合呈现出新特点 冷战后,并购成为航空航天和防务行业保全企 业和增强实力的最佳选择。从 20 世纪 80 年代至世 纪末的近 20 年,美国国防工业的调整经历了几个有 所重叠的阶段:①不以军品为主业的公司开始退出 武器装备供应商领域;②传统的军品制造商收购原 来的竞争对手;③大型军品制造企业优势互补、强 强合并;④大型系统集成商对分系统或专用部件供 应商垂直收购;⑤分系统或主要部件供应商通过并 购扩大规模,呼应主承包商层次的变动;⑥新公司 通用动力公司研制的“伽马射线大区域空间望远镜” (GLAST)。 8 7 6 5 4 3 2 1 0 2000 71 28 26 24 49 67 12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图 2:北美和欧洲企业间的主要并购交易额 (单位:亿美元) 着手进行内部业务整合,剥离 部分非核心业务领域。 在 20 世纪的最后几年, 美国国防工业领域企业间的并 购达到高潮;进入 21 世纪, 并购有所放缓;但是从 2003 年以后,企业间的并购整合又 趋于频繁,2005 年全球并购 交易金额达到 320 亿美元,而 此前 4 年的平均金额为 200 亿美元。这一阶段的并 购呈现出新的特征:①以进入其他国家市场为目的 的跨大西洋并购增加,2005 ~ 2006 两年间,欧洲公 司共投入 56 亿美元收购北美企业,北美企业花费的 收购资金接近 24 亿美元(见图 2)。②武器系统主系 统集成商的外包更多,致使其下属的一些制造部门 被剥离出去;同时平台供应商把自身定位为系统集 成商,将核心能力集中于研发、设计和总装,下属 的制造部门也被逐步剥离。如波音公司在过去的 6 年里,剥离了 9家制造工厂,把飞机结构件、电子 部件、机械部件和配线装配等业务外包。③信息技 术领域的并购更为活跃,如通用动力公司 2005 年收 购了 3 家私人 IT 企业:Itronix 公司、MayaViz 公 司和 Tadpole 计算机公司。 国际化发展渐成趋势 伴随着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 浪潮,在国防工业基础规模相对缩小的情况下,美、 欧各国都认识到能力完备性只能是相对的。美国国 防工业愈加清晰地呈现出国际化发展的特点,主要 体现在 3个方面: 第一、大型防务公司的跨国化加速了国防工业 的国际化趋势。据统计,1999 年美国防务公司共投 资 1540 亿美元收购国外企业,而 1990 年的收购金 额仅为 220 亿美元。例如美国 TRW公司因收购英 国卢卡斯公司而进入欧洲市场;美国 Spirit 航空系 统公司兼并了 BAE 系统公司航空结构部;2006 年, GE 公司以 48 亿美元收购了史密斯集团航空航天分 部;2006 年,美国 L-3 通信公司收购英国 TRL 电 子公司。同时,欧洲公司也凭借收购美国企业进入 美国市场,欧洲的防务公司在 美国的投资从 1990 年的 540 亿美元上升到 1999 年的 2930 亿美元。2000 年,美国国防部 审批了 60 起外资对美国国防 工业企业的收购案。2005 年, BAE 系统公司以 35 亿美元收 购联合防务公司,进入美国陆 军装备市场。相互兼并的行为 使得美、欧之间国防工业公司所有权的交织程度不 断加深。 第二、美国防务企业与国外企业大量合作进行 项目开发。F-35“联合攻击战斗机”项目是目前 为止最大的国际防务合作项目,参与系统开发和论 证工作的国家有加拿大、丹麦、意大利、荷兰、挪 威、土耳其、澳大利亚和英国,200 多家国际供应商 也随同合同商一起加入到项目中。其他的重大国际 合作项目还包括,美、英两国陆军的优先联合开发 项目—未来侦察车(FSV);德国、意大利和美国 正在联合研制的扩展的中程防空系统(MEADS)计 划等。这种防务项目合作不但有经济上的好处,还 可以促进盟国之间的技术标准化,改善武器装备的 互操作性。除了跨国公司收购、项目合作和采办合 作以外,欧、美防务公司还签订了企业间电子商务 (B2B)协议,消除不必要的繁复过程以提高效率。 第三、美国国防部在《国防工业基础能力研究》 系列报告中,开始探讨扩大对外国供应商的利用。 其基本观点主要是:①国防部的目标是为作战部队 采办最优产品,这种产品可以来自国内、也可以来 自国外,只要外国承包商按照符合美国国家安全的 方式来运作;②外国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和技术数量 有限,并不会影响美国的战略安全,也不会影响国 家技术和工业基础的活力;③最理想的情况是,国 防部从外国供应商那里购买一般技术产品,由美国 公司集中精力发展支持“领先 / 遥遥领先”作战 能力的技术和工业能力;④如果由外国供应商来支 持“领先 / 遥遥领先”作战能力,则必须进行风 险管理。
本文档为【美国十大国防公司】,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1683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8
分类:军事
上传时间:2011-06-21
浏览量: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