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赣淮方言-桐城方言

赣淮方言-桐城方言

举报
开通vip

赣淮方言-桐城方言 第一节 风俗习惯 一、岁时节日 春节 即农历正月初一,旧时称元旦,建国后改称春节。凌晨各家鸣放鞭炮,谓“开门 炮”,喜庆一元复始。天亮后,人们衣着一新。旧时各家先向祖宗牌位上茶,鸣罄叩首。早 餐多食挂面、五香蚊蛋和丰糕,分别象征和喻示长寿、元宝、丰收、步步高之意。饭后,邻里 互相登门拜年。旧时多作揖叩首,互道“恭喜发财”等吉语尸现改为握手或拱手问候“新年. 好”。小孩拜年,主人多赠以糯米团、切糖、花生、糖果等食品,不使空返。此日,不讨债借钱 不与人争吵,不打骂小孩,不煮生食,不泼水,不扫地,妇女不作针线...

赣淮方言-桐城方言
第一节 风俗习惯 一、岁时节日 春节 即农历正月初一,旧时称元旦,建国后改称春节。凌晨各家鸣放鞭炮,谓“开门 炮”,喜庆一元复始。天亮后,人们衣着一新。旧时各家先向祖宗牌位上茶,鸣罄叩首。早 餐多食挂面、五香蚊蛋和丰糕,分别象征和喻示长寿、元宝、丰收、步步高之意。饭后,邻里 互相登门拜年。旧时多作揖叩首,互道“恭喜发财”等吉语尸现改为握手或拱手问候“新年. 好”。小孩拜年,主人多赠以糯米团、切糖、花生、糖果等食品,不使空返。此日,不讨债借钱 不与人争吵,不打骂小孩,不煮生食,不泼水,不扫地,妇女不作针线活。双港、青草等地初 二开始走亲访友,行拜年礼:大关、孔城,县城一带则遵从“初一不出门,初二拜新灵,初三 拜母舅,初四拜丈人”的成俗。80年代始,在城部分机关、单位多举行团拜活动,干部、职工 欢聚一堂,共度佳节。 初一至十五,各种灯会应时举行,以玩狮子灯和龙灯最为普遍。入夜,村村迎灯,户户 挂彩,锣鼓喧腾,深夜方休。白天,舞灯、说书、卖唱者走村串户,以艺取酬。 初一到初十,分别是人畜和农作物的“生日”: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 人、八谷、九菜、十麦。其中初七的人生日亦称人日,又称人胜节,是桐城县民间较为隆重的 节日。此日,人人互尊互爱,不哭泣,不骂人,不争利。晚餐食酸辣汤,以示人生会遇到各种 甜、酸、苦、辣之事。 建国后,每年春节,干部职工根据国家规定放假 3 天。城镇节日娱乐,主要组织歌舞晚 会、灯谜比赛,看电影、电视、戏剧等。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县内俗 谓“完年”。此日,各家食汤圆(即元宵),寓做事圆满,家人团圆之意。当晚是初一以来灯会 活动的高潮时刻,主要有莲花灯、走马灯、龙灯等,流光溢彩。建国后;县文化馆、工人文化 宫等单位往往在此日举行猜灯谜活动,各种花卉、人物、动物灯下挂有谜语,人们边赏边 猜,猜中有奖,城乡烟花竞放,呈现一派“火树银花不夜天”的景象。 清明节 古谓三月节,是民间传统祭祀、扫墓、踏青之日。旧时大族多于此日在祠堂举 行盛大宗族祭祀活动。祭祀活动由族中有德可宗者的现世宗于主祭并担任“正献”,族长辅 助宗子担任“分献”,另设陪祭、读祝、纠仪、嘏拜、赞引、分引、执事等多人。除宗族祭祀外 各家均上坟扫墓,一般在坟前摆上三牲,烧纸跪拜,并在冢上插上彩纸剪成的标志(俗称标 子)。《龙眠杂忆》载:“桐城好,祭扫趁清明,墓上烧钱呼远祖,社前携酒供新坟,界段纸条 分。”今宗族祭祀之俗已废,各家扫墓之俗尚存。干部、职工和中、 小学 小学生如何制作手抄报课件柳垭小学关于三违自查自纠报告小学英语获奖优质说课课件小学足球课教案全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生每年清明节前后 ·947· 到桐城烈士陵园进行祭扫活动,以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县城部分青年,常于此日结伴郊游 踏青。清明节亦是重要农事节日,农谚云:“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农村自此 进入农事大忙阶段。 三月三 农历三月初三,古称上巳节,俗称鬼节。县人多在此日吃香蒿和米粉制作的 蒿子粑,驱邪粑魂。三月三亦是荠菜花生日,乡村妇女多于此日采摘荠菜花插于鬓边,俗谓 可免一年头痛头晕之疾。旧时.孔城、范圩农民尚有抬木雕将军菩萨巡游之俗。相传元末 陈友谅部养马于此,有一年三月三,河水猛涨,圩堤下方发现漏洞,百姓命在旦夕。在这千 钧一发之际,一将军纵身跳进水中,以身堵住洞口,水退后,将军已与圩堤化为一体。当地 百姓感其恩德,特雕木像一尊,谓“将军菩萨”,每年此日抬像巡游,以示纪念。此俗今废。 浴佛节 农历四月初八为浴佛节,又称佛诞节。届时僧尼在各庵堂寺庙举行浴佛仪 式。先在佛面上点光,后用柳枝醮净水洒洗神像,再以桐籽和杨柳叶液汁将米饭染成黑色 敬供神灵后分赠香客作为鸟食。未得供品人家亦纷纷效法,将染过的饭粒撒于屋顶及场院 中供鸟啄食。此日猎人停止狩猎,主妇忌杀牲畜,孩子禁伤鸟类;今民间已无此俗。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此日各家门前多贴端午符、挂钟馗像 悬蒲插艾,寓斩妖除魔,保家平安之意。午时全家闭门不出;“躲午”避凶。人们多吃粽子 喝雄黄酒。室内燃烧苍术,谓可除臭虫、虱子,跳蚤“三虫”及壁虎、蝎、蛇、蜈蚣、蜘蛛“五 毒”。沿湖地区,小孩脚系丝线,谓可驱邪防溺。节前,亲友间多以鸡蛋糕、绿豆糕、咸鸭蛋 等相馈,对婴儿赠以彩色兜包布、佩锁、香袋等。孔城、金神、练潭等滨湖地区均在此日举行 龙舟竞渡,罗岭新舟、狮岭两村明清时期的龙船,至今保存修缮完好,仍于每年端午节在岱 赛湖举行龙舟竞赛。 七夕节 农历七月初七为七夕节,亦称乞巧节。傍晚,姑娘们围坐于挂花树下,一手拿 针、一手勾线,仰视长空。待天空云朵在落日余辉里呈现斑斓色彩的瞬间,穿针引线,谓之 乞巧。先穿进针线者,为女红能手,预示她将走好运,余者只待来年再碰运气。村中男人亦 聚于野外观天象,预测来年收成,若天空明净繁星璀璨,来年将风调雨顺。此俗今废。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亦称盂兰盆节,俗称七月半、鬼节。此日,乡民供糕 点、焚香烛、祭祀祖先,并于傍晚在村头、路旁焚化纸钱、纸衣,赈济孤魂野鬼。今乡村祭祀 祖先习俗仍存。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俗称八月节。节前,亲友互赠月饼、封缸酒。节日菜 肴,以板栗炒仔鸡为时尚。夜间,摆月饼、石榴、菱角等祭月,全家人团聚月下,食月饼尝鲜 果,谓之赏月。旧时桐城文人喜在中秋之夜,邀密友,携酒肴,泛舟湖心,仿苏子作月夜赤壁 之游。乡村兴“摸秋”之俗,一些已婚将孕的女子,夜间摸摘他人园中瓜菜,谓摸瓜得子,摸 花得女。园主不视为偷窃,任其摘取。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桐西多吃汤圆、糍粑,桐东、桐南以食蟹黄面为尚 旧时桐城文人多在此日相邀,把酒持螯,吟诗赏菊。民间有斗牛儿、拇战游艺习俗。现今县 城部分人士仍有重阳节登高之举。 冬至 在农历十一月间,为民间传统祭祖扫墓之日。祭扫仪式与清明相同。凡祖坟培 土、修整、安碑等均择此日进行。县城及附近群众有在此日食南瓜粑的习俗。 ·057· 腊八节 农历十二月初八为腊八节,又称鸳鸯节,是百无禁忌的良辰吉日,俗谓“越要 发,不离八”,故男女婚嫁多择此日举行。旧时有吃腊八粥的习惯,以糯米、红枣、莲子、红绿 丝、桂元肉、糖等熬成。亲友邻居互相邀食或赠送,有庆丰收、祝安乐、贺团圆之意。 除夕 农历一年中最后一天,俗称过年。·每年进入腊月,农户多杀鸡宰猪,捕鲜鱼 磨淀粉,扯挂面,做豆腐,购买烟酒、糕点,谓之办年货,城镇居民以购年货为主。外地游子 纷纷返乡,俗谚:“有钱无钱,回家过年,母子相见,夫妻团圆。”自腊月下旬始,家家掸尘洗 扫。腊月二十三日祭送灶神,三十四日俗称过小年,民间多举行接祖仪式。三十日(小月二 十九日)为除夕,绝大部分人家门上贴红对联,少数新丧之家贴蓝对联,或不贴对联。当日 晚饭前,接灶神、拜祖宗,祭毕,全家吃年饭。年饭不吃鱼,寓“年年有余”之意。忌淘汤,谓 可防来年出门遇雨。饭后,长辈必给未成年家庭成员发压岁钱。除夕之夜不熄灯,全家围 炉取暖,谈笑风生,谓之守岁。 建国后,县内各阶层人士每年还欢度元旦、三·八妇女节、五·一国际劳动节、五·四 青年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党的生日,八·一建军节、九·十教师节、十·一国庆节等 纪念性节日。届时,县城集镇多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召开纪念会和开展文娱活动,以示庆 祝。 (附)庙会 旧时,民间有做会的习俗,现此俗基本革除。主要庙会有: 土地会 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八月初二举行。限男性自愿参加,向当地土地庙神行祭 拜仪式后聚餐,席上有鱼有肉,可饮酒。由参加者轮流主持和负担筵席费用。 观音会 宗教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和九月十九日举行。限女子自愿参加,并轮 流主持会务和负担费用。届时,已戒荤食素多日且经沐浴的女子,身着盛装,前往真如、如 意等庵或当地庵堂,进香朝拜。在会主带领下,向观音神像献供品、上香、焚纸钱、轮番叩 拜,嫂子求贵子,姑娘求才郎。祭毕聚餐,菜肴是豆制品裹成的素鸡;,素鱼等。不饮酒。 关帝会 农历五月十三日举行;男女均可参加。县人崇拜关公大义参天,除进行拜祭 活动外,丰收年成还出关帝会,由集镇牵头,四乡配合,在街头竞演各种传统技艺,有踩高 跷、划旱船等,历时数日。 龙王会 每年农历六月十三日举行,祭祀四海龙王,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文昌会 每年农历八月十三日举行,文人参加,向文昌大帝敬献、读祝,祈求文星高 照,普渡书生,保佑不第文人得官受禄。已做官的文人返回故里,向文昌菩萨献神帐,赠匾 额,以示还愿。 火神会 每年农历九月二十二日举行。商家、住户惧怕火灾,祭祀火神。届时,各家门 楣上悬大红纱灯,堂屋供奉火神牌位,并请道士念经,念经之余还施展一些“耍流星”、“放 花灯”、“铁树开花’’等技艺凑兴。三日后会毕聚餐。 ·157· 二、人生礼仪 诞生礼 诞生礼包括出生、满月、百日、周岁以及后来每年的诞辰纪念日。 妇女临产前,娘家送来炖熟的汤鸡和其他营养品,叫催生汤,桐谚:“催生汤,暖心房 女儿喝了娘家的汤,生儿养女都顺当。”产后,将胎儿胞衣(胎盘)装入瓦罐中,埋在村旁最 高大的树下,取树高千尺、人高万丈之意。胞衣罐埋在何处,即为故乡,或谓原籍。 产后三日,举行诞生仪式,俗谓做三朝。届时,外婆家送来婴儿贴身穿的生布褂裤(没 有下水棉布缝制成的内衣,旧俗桐城人一生三次,即出生、结婚、死亡穿生布褂裤),衣边不 用针线缝,俗称毛身衣。亲友送礼物前来祝贺,称送粥米或祝子礼,主人设宴招待。接生婆 以艾叶、花椒等草药热汤洗婴,以驱灾避瘟,谓洗三朝。洗毕,用染红的鸡蛋搓滚婴儿周身 边滚边念祝辞;“滚滚头,有人求;滚滚手,样样有,滚滚腰,步步高,滚滚脚,八抬又八托。” 婴儿满月之日,亲友前往祝贺。届时请全福之人抱婴儿坐于堂屋中央,由剃头匠给婴 儿剃发。落下的胎发多装入小绸袋中收藏。剃发后,主人请亲朋好友吃满月酒。 婴儿出生一百天,举行百*仪式,俗称做百岁,取百岁长寿之意。并做百岁粑分赠亲友 及近邻。长辈多赠婴儿衣着、玩具等。 婴儿出生至周岁期间,要行命名礼。旧时,多由婴儿父亲携带礼品请村里长者或族中 德高望重人士取名。取名必与长辈名字避讳,通常取吉字为名,如贵、祥、福、禄、旺等。但 亦有很多人家给小儿取贱名,以免灾,如小狗、小牛等。少数以家中长辈年龄为小儿取名 如小儿诞生时,其爹爹(爷爷)61 岁,孩子就名六一。 小儿满周岁,多行抓周礼;旧时称拈周试*。父母置书、笔、算盘、玩具、农具、钱、食物 等于簸箕中,抱小儿坐其间,任其抓取什物,称抓周。视小儿首次抓取什物的种类,预测其 长大后前途与职业。乡间还兴给小儿戴百家锁习俗。百家锁正反面分别镌有“百家宝锁” “长命富贵”字样。寓锁住生命,永保平安吉祥之意。 其后每年诞生日一般都有纪念活动。小孩过生日多食鸡蛋,成人过生日多饮酒、吃挂 面。一般 50 岁开始做寿,举行比较大的庆祝活动,以后每满 10年均举行一次。桐城风俗 “男做九,女做十”,即男子 59 岁生日时做 60 岁寿庆,女则实数。有的夫妇同年不同月,以 夫生日为准共办酒宴,称双寿庆,寿庆仪式由于辈主持,子女至亲参加。亲友则赠送鸡、鱼 肉、挂面、糕、寿联、寿匾等。旧时富家寿庆多张灯结彩,甚至请戏班子演戏。贫者多从简 以吃上一碗寿面为满足。现今,城镇用西式奶油生日蛋糕庆祝生日现象较普遍。 桐城西乡有送“36”习俗。男女 35 岁时,至亲好友馈赠白鸡一只(男雌女雄),白衬衫一 件,新裤带一根,以及挂面、糕点之类。除夕夜,男择岳家、女择娘家送的白鸡炖食,鸡毛埋 于三叉路口。旧说 36—岁为人生一“克”,吃白鸡、穿白衣则可平安度过。 成年礼 旧时,城乡部分人家子女成年时,有行成年礼习俗。男孩 20 岁左右,家人选 良辰吉日举行冠礼。先至祠堂祭祀祖宗,后将其少年时期下垂头发挽起,编成发髻盘于头 顶,戴上成人帽子,表示已经成年。女孩 15岁左右,择佳日将头发簪起,表示已经成年。今 此俗不存。 ·257· 结婚礼 旧时,县内婚嫁礼俗繁琐,主要有择偶、小订、请期、过礼、迎娶 5 种仪式。 择偶 男方请媒人至女家提亲,若女方同意议婚,男家再去女家求婚。桐城派文人及 世家大族为子女择偶,重门当户对,首为书香门第,次为官宦之家。男子重功名,女子重妇 德。一些名门望族,大都喜结中表联姻的“亲上亲”和互为嫁娶的“回头亲”。 小订 由男方委托两名媒人至女家,呈上红色拜盒,盒内是烫金龙凤庚帖,并附有一 张求婚书。龙是男方庚帖,已写好八字;凤为女家庚帖,待女家填写。女家请人卜占,若双 方生辰八字相合,便将女方生辰八字填写在凤帖上,写好允婚书,由媒人带回复命。 请期 俗称提日子、送日子。男方送聘礼后,将迎娶吉日书于红纸上,请媒人送至女 家。如女家应允,便写上“吉期照此,恭贺双喜”,示婚期已定,若女方认为此日不佳,则告诉 男方另择佳日。 过礼 结婚前二、三天,男方备好礼品送往女家。礼箱一般为四抬:一抬鸡、肉、鱼 12 斤,鸡蛋 100 只,谓“百子蛋”。二抬用糯米饭做成方块,用红丝青梅点缀成龙凤呈祥、鸳鸯 戏水等图案,图案上再置糯米饭团,谓之“天圆地方”;另装 100 只饼子,100 只蛋糕,以祈 早生贵子。三抬为两对特大饼子,两坛酒,9个染成紫色的熟鸡蛋和 13个生鸡蛋,取“鸳鸯 饼”、“好合久”及“九子十三孙”之意。四抬为新娘衣服,有 8 至 20套不等,以及各种金银首 饰,外加两只装有艾叶和锡锭的顺遂袋,取“爱媳”、“顺心”之意。所有礼箱骑缝均贴上“苏 才郭福”、“五子登科”等红字。女方常回赠男方衣帽鞋袜,文人之家增加文房四宝及方苞 姚鼐等桐城派文人著作。 结婚日前,女家送嫁妆,其丰俭视女家贫富而异。嫁妆一般有箱、橱、衣、被、金银首饰 等,其中子孙桶是必备嫁妆,子孙桶即木制有盖马桶,桶中盛红蛋、喜果各一包,寓送子之 意。有些富户女儿出嫁,陪嫁田地房产乃至棺木等物,称为“全副嫁妆”。 迎娶 迎娶前,男女双方亲朋好友均赠送贺礼。赠男方贺礼一般有钟、表、字、画、绸被 面、床单及家庭摆设物品;送女方多为衣料、首饰等。 女子出嫁,旧时一般乘花轿,花轿贴有轿联。众多文人常借此显示才学。一般男方出 上联,发轿时贴好,女方请人对好下联贴上,新娘方才上轿。按时俗要求,男方出上联,必备 下联,以防女方对不出时取用,否则,会被人指责为“半吊子”(即举止轻浮)。 成亲前日,男方请福寿双全的妇人铺床、缝被。当晚再请两位已婚得子,知书识礼的青 年男客在新郎床上睡一夜,谓之“暖床”,有祈新婚夫妇早得贵子之意。 结婚之日,男女双方各设宴请客。男方发花轿至女家(花轿忌空,必坐两个男孩,谓之 “暖轿”)。新娘净身后内穿生布褂裤,外穿有彩饰结婚礼服,头戴绒花,然后蒙上红盖巾,由 舅舅或兄弟背上轿。忌脚沾地面和回头看,以免日后娘家穷困。起轿时,娘家放声哭嫁,俗 有越哭越发之说。所经村舍,孩童常以泥块、石子砸新娘,俗谓越砸越发。新娘乘花轿至男 方门前停下,男方请当地有名望的绅士或塾师行“退嫁神”礼。嫁神是送新娘至新郎家的保 护神,使命完成,男方用香烛纸马祭酬。主持退嫁神仪式者,手抓玉米、白果、茶叶,边撒边 念退嫁神词:“嫁神、嫁神,喜嫁来临,三牲酒礼,送尔回程。车来车驻,马来马停。一把喜果 撒开轿门。一撒文官当堂坐;二撒武官把城门;三撒鸳鸯同戏水;四撒童子拜观音;五撒丹 凤朝红日;六撒鲤鱼跳龙门;七撒七个七仙女:八撒八仙吕洞宾;九撒九华丹桂景;十撒 ·357· 锦绣满乾坤。”清乾隆后,由于桐城派文人的影响和参与,“退嫁神”词发生明显变化,增加 了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封建伦理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如:“伏以!喜鹊成桥,近渡牛郎织女;彩鸾引嫁 作合才子佳人。夫妇为人伦之本,诗咏关睢;姻缘协天地之和,礼成道统。名门贵子,恪守 三纲五常以处世;望族名嫒,遵从三从四德而终身。芝兰好合,佳偶天成,谨以馨香素果之 仪,酬谢嫁神护送。庆今宵合卺交杯,恩爱到老,祝来年兰芬桂馥,福寿长荣。”礼毕。新郎 挽新娘行拜见礼,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父母,再新郎新娘互拜。接着由男方家人在地 上次第传铺麻袋(意为传代),新郎引新娘踏麻袋步入新房。晚宴上新郎要向客人斟酒、敬 酒、点烟。入夜,不论男女老幼均可入房看新娘、逗新娘,谓闹新房,有“新人房里无大小”和 “越闹越发”之说。闹房后,亲友散尽,两位长辈伴送新郎入房,点燃一对花烛,礼赞一番,然 后退出洞房。少数地区俟新郎新娘入睡后,有在窗下“听墙脚”之俗。 第三日,夫妇回娘家,称三朝回门。届日两人携带糖果等食品馈赠娘家邻居.一般当天 赶回。县人还在女儿出嫁后临近满月时,择单日子,由单人送鸡、枣、面等物品到女婿家,称 送满月茶。至此,旧式婚嫁礼仪方告结束。贫穷人家子女婚嫁从简,但礼仪大同小异。旧 式婚嫁尚有冲喜之俗。即男女订婚后;若男方生病可提前迎娶。,称冲喜。如男方家长病亡 为避三年守孝不婚之讳,也可在丧期内提前迎娶。 解放后,旧式婚嫁习俗逐渐被革除。农村婚姻一般有相亲、订婚、结婚等主要程序。男 女双方经媒人介绍认识,谓相亲。若双方及其父母无意见,便择日订婚,并宴请宾客,俗称 喝订婚酒。订婚与结婚间隔时间可短可长,由男女双方共同商定。亲戚朋友所送结婚礼品 主要有被面、枕头、毛毯、收音机等。城镇青年多自由恋爱、旅游结婚。89 年代前,新娘至新 郎家多为步行,80 年代后,城镇青年接新娘以租用小轿车为时尚,农村多骑自行车。 县内男女婚嫁,除上述一般情况外,还有换亲、抱童养媳、招亲、政嫁、纳妾等。换亲;双 方家长互娶对方女儿为媳,建国,后少数贫困地区仍有此种陋习。抱童养媳:旧时贫苦人家 将别人家幼女抱回来做未来儿媳,待女子成年后圆房,建国盾此种恶习消亡。招亲:女子不 出嫁,而招男方入赘,旧时被讥为“钻锅窿”、“倒门站”,建国后人们观念改变,此类婚姻逐 渐增多。改嫁:旧时妇女受封建礼教束缚,尊奉从一而终的信条,寡妇被世俗视为丧门星 即使改嫁也只能钻狗洞或走后门。建国后,贯彻《婚姻法》,寡居妇女改嫁再婚现象普遍。纳 妾,旧时恶习,富贵之家男子可妻妾成群,妾的身份卑微,多是追于生计的贫苦姑娘。 丧葬礼 旧时丧葬礼仪比较繁琐,一般程序如下: 送老 老人弥留之际,须穿“上路衣”,抬坐椅上,谓“上大椅”。血缘至亲,环跪大哭,烧 纸箔,谓之送老。咽气后,焚烧纸钱和床铺草,谓烧上路钱和下床草,并遣人或发函、电向亲 友报丧。 吊丧 当日设灵堂,行守灵、吊丧礼。将亡人安放在门板或棺木盖上,置于堂内一侧 头端燃香三柱,点香油灯一盏,放鸡蛋 2 只(俗称倒头蛋)。当亲友携带祭品前来吊丧时,丧 家先燃放鞭炮,后哭行下跪礼。吊丧期间,家属亲友非丧事不谈,垢面素食,以示悲恸。 入硷 老人生前即备棺木,规格有十圆、十二花、十四刈之分。贫家多以薄板为棺,俗 称四块板。入殓时,先根据死者生辰八字推测收殓入棺时间,再用艾叶水替死者抹澡,并将 孝子取来的洁挣水酒在死者胸口上,然后换寿衣。寿衣有三领五腰、五领七腰、九领十三腰 ·457· 等档次,另有红布做成的长袍,谓之大红袍。有的还外裹丝棉,或以丝棉被作棺内垫盖。亡 人入棺后,用一条两端悬有铜钱的红线牵于棺材正中,鼻尖对准红线称“分经”,后方可盖 棺。再请道士念封殓经,用秤砣在棺顶猛击三下,故有“棺材头顶三声响,方知自己是亡 灵”之说。父母去世,一般要等在外儿女返家后,才可盖棺,妇女则等娘家人到来后盖棺。盖 棺后,在灵柩大端置亡人像,摆上鸡、肉、鱼三牲,以祭亡灵,亡者子孙守在其旁,谓守灵。 出丧 出丧时,以吹鼓手开道,前有幡幛,中为灵柩,身着素服的孝男孝女及亲友随 后。沿途鸣放鞭炮撒纸钱(谓买路钱)。若经亲友宅旁,亲友必有鞭炮送别,亡者子孙遂向 燃放鞭炮者行下跪礼。 安葬 县城、朱桥、双河口等地忌血葬(即死者马上入土),须在家中设灵堂停放数日 后,再在野外厝放周年或三、五载。贫家因棺木薄且封闭不实,往往及时入土。选择坟地讲 究风水,富者往往不惜千金以求一土。下葬时,先由孝子挖三锄,后由土工深挖,名为开穴 穴成后,燃芝麻秸于内,名为暖井,后按择定时辰移棺下葬,名为下字。灵柩下穴之前,若亡 者有多子,他们必看穴底是否平整,俗有大头高(指棺大端)利长子,小端高发小儿子之说 于是民间常有兄弟几人争穴底高低反目之事。棺木入穴后,“地星”用罗盘校正坟向,执壶 筛酒,高声“呼龙”。然后由长子用衣襟包起第一坏土覆盖于棺上,其他子女渐次行之,再由 土工挑土筑平,用石灰、糯米稀做成坟伞,表层堆土为冢,立碑为记。安葬三日后,亡者子孙 携三牲供品至坟前祭祀,俗称复山。明清时期,达官贵人坟地,均立有石翁仲及石马等。 荫七 亦称做七。自死亡七天起至四十九天止,每隔七日一祭,俗称荫七。七内,孝子 不理发、不修面,谓之养孝。五七由孝女设祭。满七后,每逢百日、周年仍举行家祭。富家 多延僧道超度亡灵。有“亡人不望七,只望周年与百日”之说。建国后,丧礼中的迷信成份 逐渐革除。50 年代起,机关干部、职工病故,开追悼会、戴黑纱、佩白花以示悼念。农村中仍 为旧式丧葬,但仪式从简。1.975年始,县内推行殡葬改革,干部、职工死亡多实行火葬,死 者由殡仪工为之洗浴、梳理整容,然后安放于殡仪厅。生前亲朋好友前来向遗体告别,单位 主持召开追悼会,死者亲朋、同事、单位送花圈表示悼念。追悼会仪式结束后,遗体随即火 化,骨灰入盒葬于墓地,立碑为记。 县内回民丧葬习俗有别于汉族。回民咽气后,守护者瞑其目,掩其口,顺其手足,置遗 体于床上,头北脚南。亲友吊唁,送钱、香等助丧礼,但禁送花圈、幛联。遗体葬前,由同性 别者用清洁水冲洗死者全身,揩干后用白布裹尸。然后由参加送葬的阿訇和亲友举行葬 礼。礼毕用公用“榻补体”(木匣)装尸抬至孔城桐梓山回民墓地。到墓地后,揭去榻补体盖 及四周围板,用伸坑布将尸体轻故到墓穴中,加盖掩坑板,培土成驼峰形坟堆,不立碑记 亡人葬后逢七、百日、周年,家属均请阿訇念经,以示怀念。 三、衣食住行习俗 服饰 清末至民国初年,县内男女老幼衣着以青、蓝、黑三色衣料为主。质地贫富有 别,富人多绸、缎、纱、毛皮,贫困者多土布。男女上装有大襟和对襟两种,大襟居多。大襟 又分长、短,长装有长衫、棉(夹)长袍,短装主要有短褂。对襟有袖为短褂、短袄,无袖称背 ·557· 褡。下装多为折腰裤。富者以长装为主,出门作客着长衫、套马褂、戴皮帽、穿白布袜和青 布鞋。劳动者多着短装,夏日干活穿短裤,披土布大汗巾。妇女多穿大襟褂、折腰裤,系围 腰。富家老年妇女,喜穿褶裙和花边短褂,小姐、太太则穿高领大襟宽袖绣花上衣,下着八 幅长裙,穿红色或黑色绣花鞋。 民国 20 年(1931)后,西装、中山装和罗裙渐兴。县城一些军、政界人士着西装,打领 带,戴礼帽,架眼镜,穿皮鞋,持手杖。太太、小姐则穿旗袍或短衫、罗裙,夏着短袖旗袍、长 丝袜、高跟皮鞋。普通人家女子着短衫、西服裤。老年妇女仍着大襟褂、折腰裤。学生多穿 学生服或童子军装。 建国后,服装款式变化很大。长衫大褂基本消失,旗袍、对襟布扣衫渐少。50 年代初 部分青年人始着学生装、青年装、列宁服。60 年代,除少数中、老年人着对襟布扣衫外,多 着干部服、中山装。60 年代后期,流行黄军装和毛领二五式大衣。1978 年以后,服装色调 日渐艳丽,款式新颖,尚西服、裙装、喇叭裤、风衣。1985 年后,城镇居民衣着质地由化纤转 向棉织、丝绸、毛纺、裘毛、皮革、羽绒等。男装款式有西服、牛仔服、夹克装、马裤等;女装时 尚超长、超短和紧身型。男女均以皮鞋为主,辅以各式旅游鞋、健美鞋、保暖鞋和长统皮靴 多穿尼龙、锦纶丝、羊毛袜。中老年人多戴鸭舌帽、风帽,青年喜戴太阳帽、太空帽。 清代,县内男子留发梳辫。女孩出生剃满月发,其后不再剃发。姑娘额前留刘海,后编 辫。出嫁时,将发辫梳成发髻,用线绞去脸上汗毛,俗称开脸。民国初,男子剪去长辫,剃光 头或剪成平头,后通行三七分西发。中老年妇女梳发髻,喜插银钗和玉簪。青年妇女梳长 辫或剪“一切齐”短发,额前留刘海。民国 36 年(1947),县内、出现火烫发。60年代后,始有 电烫发。80 年代初,化学烫发技术传入,女子烫发比较普遍,式样有波浪式、菊花式、飞蝶 式、爆炸式等。少数男青年亦烫发;1985年后,城镇妇女烫发减少,尚三齐短发、披肩长发 辫发、髻发等,农村妇女烫发人数增多。男青年多留大披头、三齐短发,少数蓄须。老年人 多满发或高桩平头。 清末民国初,女孩要穿耳戴环。富家女子耳坠金、银质耳环,手戴金、银质戒指和玉镯 儿童戴金、银质项圈,胸挂玉质长命锁。青年妇女喜在辫端系红头绳、彩绸蝴蝶结或插绒球 发夹,中老年妇女爱在发髻上戴色泽淡雅的小花。建国初期,佩戴首饰者减少,“文化大革 命”期间绝迹。80 年代后,城镇开始流行佩戴金项链、金耳环,金戒指、玉手镯和胸花等饰 物,农村尚少见。 饮食 县城和圩贩区居民以食大米为主,习惯两稀一千(早、晚稀饭,中午干饭)。黄 甲、大关等山区以玉米、山芋等杂粮为主食,做成六谷(玉米)粑和山芋六谷糊。佐食以各种 应时瓜菜为主,春有莴笋、蓬蒿,夏有茄子、辣椒,秋有南瓜、豇豆,冬有白菜、萝卜。豆腐脑 豆腐、豆腐皮、千张、豆腐干等四季均有制作供应。菜肴制作主要有红烧、清炖、粉蒸、水汆 爆、炒、卤等。城镇居民买菜居多,荤素搭配因家境而异。农家常年以自种蔬菜为主。城乡 均有制作备用菜肴的习俗,春季制作豆腐乳,夏初霉雨季节制作豆酱或麦酱,夏季家家水 磨红大椒,秋季户户腌白菜、萝卜,入冬后大部分人家开始腌鱼、肉、板鸭和灌制香肠,俗称 腌腊货。春节前后,城镇居民喜蒸丰糕。 县人历来好客,对新亲、稀客招待颇为讲究。每逢客至,家住城镇者则尽力购买上乘食 ·657· 品,精心制作各式菜肴款待;家住农村者则杀鸡宰鹅。不少乡村有“拉饭”习俗,新姑爷初到 丈人家,村里姑娘、嫂子们轮番盛饭,碗里上为米饭,下为辣椒糊,往往辣得新姑爷大汗淋 漓,连声告饶,众人以此为乐。婚嫁宴请,酒肴丰盛,以汤菜为主的叫水碗席,以鸡、鱼、肉为 主的叫三牲席。旧时县城筵席常为 8 碗、8 碟、4 水碗,外加 3 道甜点心。乡间筵席必有三 牲,一般 15 至 20 碗。西乡喜用盘子,七八盘、十几盘不等。现时城乡喜宴通行上冷盘、热 炒、红烧、清炖、甜食,一般最后是圆子,寓圆满之意。宴客多用方桌,每方二席,席有大小之 分,以大门的左上方为首席,右上方为二席,左下方为三席,右下方为四席,上横为五、六 席,下横为末席,俗谓“脚肚子朝大门”。按长幼尊卑让坐入席。席间好劝酒、好赌酒,觥筹 交错,必尽兴方休。现部分人家宴客用圆桌,不分席位。 桐城人素喜饮茶,城镇设茶馆,农村有茶摊。茶叶以黄甲、龙眠和小关产的谷雨尖和桐 城小花为珍品,古有“紫来桥下水,龙眠山上茶”之说。茶点有菜,b 粑、油条、糍糕、朝笏、小 笼包子、锅贴饺子等。县城居民常以早点为早餐,部分老年人每日清晨必上茶馆。乡民上 街亦喜上茶馆。边饮茶边休息。旧时农民喝茶不讲究,粗茶、茅栗果、米汤、锅巴汤皆可。现 时每年新茶应市,城乡家家必备茶叶几斤至数十斤,部分青、少年常以咖啡、果子汁等为饮 料,婴幼儿喝冲泡奶粉或葡萄糖已较普遍。 县人喜饮酒,旧时乡民常自酿米酒、麦酒或山芋干酒.城里居民亦制糯米封缸酒。195 年实行烟酒专卖后,家庭酿酒基本停止。80 年代后,各种瓶装白酒、啤酒、果酒消费量大 增,其中古井贡酒、竹叶青、汾酒、口子酒等国优名酒,也常出现在一些宴席上。 成年男子大多喜吸烟。卷烟未传入前,吸食黄烟,有竹制旱烟筒和铜制水烟筒,也有将 干烟叶揉碎后用烟斗或纸卷起来燃吸。30 年代卷烟传入县内,主要消费对象是官绅商贾 和富豪,民间仍以黄烟或烟叶为主。建国后,黄烟逐步为卷烟所替代。80 年代,过滤嘴卷烟 逐步占领市场,但农民仍多吸无过滤嘴卷烟,极少数吸黄烟。 居住 清代至民国年间,城镇富者房屋多砖木结构,竖列穿枋,四柱、五柱落地,朱门 独院,内设天井、厢房,室内上嵌天花,下铺地板。一般住宅多为四合院。临街商户多双层 楼房,排门店面。乡民多按宗族聚居,形成自然村庄。一般民房为土墙瓦顶或草顶,室内无 粉刷。少数富户为棋盘 12 间、24 间,中间留天井,朱漆梁柱,镂花门窗。山区土木结构瓦房 较多,丘陵地区以土坯砌山墙,竹草结顶为主,圩区多以木柱落地,编篱间壁。50 至 70 年 代,城乡住宅变化不大。80 年代草屋基本消失。乡村新居多为单门独院、砖瓦结构平房,部 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房。县城职工一般住单元式公寓,以两室一厅居多,水、电、卫生设 施齐全,城内居民不少仍住平房,居住面积较大。 旧时,民间建房,必请风水先生择吉日,定门向。门向一般坐北朝南或坐东朝西,山区 建房喜背靠青山面临绿水,圩区多在圩埂上建房,县城店铺门面一律临街。上梁之日亲朋 好友前来恭贺,赠送礼物多为座钟、匾额、大糕、红丝绸被面等。上梁仪式在太阳起山时举 行,先由匠人立于梁上,挂红被面数床,悬大糕多条,燃鞭炮数千响,口诵吉语赞词,手抛上 梁粑和糖果,下面围观孩童嘻闹哄抢。后摆上梁酒,宴请贺赠者和匠人等。房屋款式有四 合院、推车屋、拐尺屋、双包厢、一条龙、黑六间、一颗印等。屋脊两端,留猫窿、设虾须、做翘 角、立站脊。1978 年后,新建楼房、平房多为齐檐封火,纹水山墙。新屋落成后,堂屋挂字 ·757· 画,摆条几、方桌等。房里床铺放置要与柁梁平行,忌“驮梁睡”。不论公房私房,凡迁入新 居,亲戚朋友都要恭贺乔迁之喜。 行路 旧时县人远行,常查历书或请算命先生择吉日,定方向。达官贵人出门以骑马 坐轿为主,其他人则多是步行。一般文人进京赶考,多身背包裹,手持雨伞,徒步或乘船。当 时,民间流行“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在家千日好,出外时时难”之说。 建国后,交通条件不断改善。机动车船日益增多,人们行路难问题逐渐得到解决。5 年代,到县外办事多乘车坐船,县内往来多步行。60年代,除短程步行外,县内往来亦多乘 车。80 年代,县内各乡基本通行汽车。自行车成为人们日常短途代步工具。 娱乐 建国前,农村逢年过节常举行一些诸如舞灯、龙舟竞渡等娱乐活动,平时除聚 在一起讲讲 故事 滥竽充数故事班主任管理故事5分钟二年级语文看图讲故事传统美德小故事50字120个国学经典故事ppt 、唱唱山歌和黄梅调、听听鼓书外,一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娱乐活动开 展较少。城镇居民娱乐活动亦比较贫乏。城乡儿童往往自发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游戏活动 建国后,人民文化水平和经济收入提高,各种文娱活动场所增多,看电影、戏剧和文娱 节目,打扑克,下象棋,猜谜语等已成为人们经常性的文娱活动。儿童还开展一些智能游 戏,如玩电子游戏机、搭积木、玩魔方等。离、退休干部职工尚植树、养花、养鱼、下棋、垂钓 练习书法绘画。部分单位还:利用节、假日组织职工至黄山、苏州、杭州等地旅游观光。青 年男女崇尚旅游结婚。80 年代以来,城乡居民家庭电视机数量激增,看电视已成了不少家 庭的主要娱乐方式。 交往 旧时人们相遇.或行拱手礼,或行鞠躬礼。文化人士多尊私;对方父母孩子分别 为令尊、令堂、公子,谦称自己父母妻子分别为家父、家母、贱内、犬子等;同族人严格按照 长幼尊卑相称。称别人宅第为“府”,自家住所为“寒舍”。现今人们相见多握手问候.尊称 年长者为“您”、“您老人家”。陌生者路遇,如有所询,视对方年龄性别分别称“爹爹”、“* *”、“椒椒(即叔叔)”、“阿姨”或“师傅”等。到朋友或亲戚家拜访,看望,先敲门,主人应声 后方才进入。客人进屋,主人必放下手中活计,迎坐、敬茶、递烟,摆上瓜子、糖果等。远客 或贵客来临,招待更加热情,甚至放鞭炮迎接。请人吃饭,主客坐首席,主人坐陪。先吃毕 者要韶呼同桌人“慢慢吃”。送客多至屋前、村头、路口,主家常说“慢慢走”、“怠慢了”、“请 再来”等;客人应以“留步”、“惊吵了”、“打扰了”、“再见”等。 每逢亲朋好友及近邻结婚、生子、患疾、升学、参军,以及节日走访等,人们一般视本人 经济情况和与受礼人的情谊程度馈赠礼品。其中结婚、生子馈赠礼品,多遵“亲戚不接不 送,朋友不送不接”的惯例。恭贺结婚一般送糕和床上用品,庆贺升大学、参军亦多送糕、笔 记本和钢笔,恭贺他人生子常送活鸡、活鹅,亦有兼送现金的。走访亲友携带礼品视时令而 定,如端午节送鸡蛋糕、绿豆糕、粽子、咸鸭蛋等。探视病人一般在上午,礼品主要有母鸡 桂元、水果等。城镇干部、职工因病或工伤住院,单位领导和同事多带营养品前往慰问。 四、生产劳动习俗 农业 旧时,县内乡村请人包耕田地,必于正月初八“谷生日”宴请包耕人。农民储存 稻种,习惯用稻草包成装有 25 公斤左右种子的稻捂子,悬于屋梁上。来年春耕浸种催芽 ·857· 后,常留少许芽稻磨粉做粑,以其味甘甜程度预测年成丰歉。第一次下田拔秧称开秧门,旧 时须备香纸、爆竹至田边祭神农、土地爷。桐西、桐北兴“发黄糜”之俗,即在开始插秧之 日,。宴请互相协作的亲邻,预祝丰收。旧说秧是神仙草,忌妇女下田插秧,建国后废此俗 妇女多成为插秧能手。输送秧把,忌直接传递,须向田中掷撒,既不能用在别人身上,也不 能从别人头顶上经过,否则认为不吉利。 农村养蚕,主要视有无桑树而定。养蚕者主要是妇女,她们称蚕为“宝宝”,每日进蚕 房,须洁净身体。忌生人入蚕房。 商业 旧时,商店开业,必贴对联、挂彩绸、放鞭炮庆贺。头一、两日出售的货物通常低 于市场价,以招徕顾客。每日清晨开门之前,百货商店掌柜首先拿算盘晃动几下,再拨动几 下算盘珠,然后用鸡毛掸子掸去柜台灰尘,以示开门大吉。中药铺店主还要撞响捣药铜臼 以示开门有人抓药,生意繁忙。鞋帽店掌柜拿布甩子、掸子抽打鞋帽上灰尘,整理鞋盒,将 帽子上下倒一下,取开门即有顾客来挑选鞋帽之意。开门后第一笔生意必须做成,否则视 为不利。—般商店,都挂有“至亲好友,赊欠免言”牌子,或“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等招幌 货物出门,多不退换。店铺雇佣人员称朝俸、伙计,学徒工称小把戏,小伙计。小伙计由介 绍人领荐至店铺后,先拜财神,后拜业师,自此得听候店主使唤。每年腊月二个四,老板请 大小朝俸吃一餐满工饭。被推坐首席者’,即为辞退对象,饭后应启动卷铺盖离开。 手工业 手工业者,一般都有固定作业区域,不得任意跨越。徒工从师学艺,须爷拜师 酒,满师之日,办酒辞谢,谓谢师酒。习艺期间,不言工钱。学徒除学艺外,还要帮助师傅做 家务。学徒对师傅绝对服从,吃饭不得与师傅对坐或并坐,须后于师傅端碗,先于师傅吃 毕。裁缝学徒期间不能坐着干活。铁匠铺噪音大,师傅指派徒工用乎不用口,徒工得看师 傅锤路、手式、眼色行事。建国后,此类苛求渐废。木工有细木匠(又称小木)和大木匠(也 称大木)之分。细木匠主要制作家具、门窗,大木匠以制造车船、房架为主.木质构件衔接 用榫卯(俗称榫眼),不用钉,榫卯技艺是衡量木工手艺的一个重要方面。各门工匠均有明 细分工和各自绝技,以及世代相袭的工具。 渔业 渔民下河前,焚香纸祭河神,祈求顺水发财。渔户吃鱼,忌油煎火烤,通常不去 鳞,不加油脂佐料,与水同时下锅,俗称河水煮河鱼。金神、罗岭等地兴抢河之俗,即对—些 公有丰产水域,平时不准捕捞,每年议定日子,大家同时下网。是日凌晨,渔民齐集岸上,先 向河神烧香跪拜,然后竞相下水捕捞,但先后有序,从不发生纠纷。平时发现密集毛花鱼群 也兴抢河,来者均可捕捞,不可少数人独占。船民以船为家,日守滩头,夜宿孤舟,俗有行船 跑马三分命之说。船上禁忌颇多,如主要物件,均以十二生肖代名:幔子叫老鼠,葫芦叫猴 头,缆索叫狗脑,船头叫龙头,锚枕叫虎口,力索后段叫狗尾,舵牙叫牵牛,捶栓叫鸡冠,船 头部叫猪嘴。又如“帆”与“翻”谐音,为避讳而称“蓬”;若船上有“方”姓者,称其姓为“拐里 弯”;“盛”亦音“沉”,故盛饭谓装饭;桅杆谐音“危”,故叫将军柱,女人上船不得自船头经过 等。 ·957· 五、陋习 吸毒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安庆辟为商埠,鸦片流入县城,少数商人、豪绅、胥吏 流氓开始吸毒。逐渐波及孔城、青草、练潭、金神等农村集镇。民国 24年(1935),仅县城紫 来街就有郑月楼等烟馆 20余家,全县吸毒者 6000 余人。不少人因吸大烟而倾家荡产,甚 至沦为盗贼。民国 25 年,县长徐国治下令禁烟,枪毙烟犯 2 人,组织艺人街头演出《打烟 灯》,吸毒之风稍敛。1950 年 5 月 21 日,县公安局发出禁令,铲除种植、贩卖、吸食鸦片恶 习,破获贩毒集团案 8 起,逮捕烟犯 9 人,吸毒者逐一登记,限期戒除,吸毒现象自此绝迹 嫖娼 清末,县市乡(今城关镇)有妓院 1 家,暗娼 20 余人。民国初期县政府征收花 捐,妓院存在合法化,县内娼妓增至 30 余人。民国 25 年(1936),县政府倡导改良风俗,取 缔妓院,但明禁暗纵,嫖娟恶习未得根除。1949 年,全县仍有妓院 3 所,妓女 27 人,暗娼 3 余人。人民政权建立后,县公安局依法取缔妓院,严禁嫖娼,对有劳动能力的妓女安排生活 出路,无生活出路者由民政部门救济,有家可归者遣其还家。1952年后,娼妓绝迹。其后境 内偶有卖淫和拐卖妇女活动,人民政府均予以及时打击,依法制裁。 赌博 旧时赌博有文赌、武赌两种。文赌打麻将、玩纸牌,武赌摇单双、扣杠子等等。城 乡赌风盛行,不少赌徒将房屋、田产、耕牛及妻子儿女作赌注,一旦赌输,便倾家荡产,妻离 子散。民国时期,虽多次禁赌,但有些官绅暗中参赌或接收赌徒贿赂,故有禁难止。1951 年 4 月,县人民政府发布禁令,取缔赌场 19 处,收审劳教赌头、赌棍 33 人,焚毁赌具 383 件 1963 年 3 月,再次禁赌,公开惩处赌头、赌棍 20 余人。?0 年代,禁赌严厉,赌者较少。80 年 代后,少数地区赌风再起。1985 年 12 月,县公安局出动干警 24人,分赴孔城、双铺、新安 卅铺等地捣毁赌场 64 个,查出参赌者,753人,拘留 20 人,警告 5 人,罚款 180 人,没收赌 资 4346 元,收缴赌具 5l件,基本刹住这些地区赌风。其后,偷睹现象在一些地方仍有发 生,但一经发现,均严加惩处。 迷信 旧时,迷信风气祸及城乡,主要有占卜、巫术等。迷信职业者有算命先生、神汉 与巫婆。常见占卜形式有相面(手)、看风水、测字、算命、求签等,以算命、求签最为普遍。算 命先生有的设地摊,有的游乡串村,根据生辰八字推断一个人生、死、祸、福,宣传“死生有 命;富贵在天”的宿命论,对群众有极大欺骗性和麻痹作用。求签多在寺庙中进行,以中、老 年妇女为多。签诗一般由旧诗拼凑而成,内容无非上吉、中平、下凶之类以及一些含糊之 词,司卜者根据求签者所卜事项、心理状态,作随机应变的解释,骗取求签者钱财。巫术表 现形式主要有驱鬼、过阴等。乡民如猝然患疾,或久病不愈,家人认为是鬼神附身,常请巫 婆(或神汉)驱鬼。巫婆(或神汉)先装模作样地察看一番,而后惊呼;“某鬼在某处作祟!”于 是燃香数支,手舞桃枝,口念咒语,作驱赶状,以此索取钱财。有些地区儿童受惊,不思食 睡,其家长常于傍晚立于门口,喊其子回家,俗称叫骇。“过阴”多在山区及偏远乡村流行 老人去世后,子孙思念甚切,即请女巫(或神汉)去阴间探望。过阴时,燃香数柱,默祷须臾 女巫(或神汉)头蒙红巾,装神弄鬼,谎称已至阴府,并以过世者口吻,述其阴间苦况。女巫 (或神汉)可得一笔丰厚酬资。 ·067· 缠足 清代,女子裹足之风盛行。女孩八、九岁时开始缠足。缠足先将足趾向内弯曲 并将足背两则向中间挤压,然后取土布数尺,用力缠绕,再令其穿鞋下地行走。女子裹足如 同受刑,长期缠裹使足趾骨畸形,足长一般仅 4 寸左右。当时社会上衡量女子美丑,往往以 足的大小为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视“三寸金莲”为美,大足女子则难以嫁出。民国初年,政府虽下令废除缠 足陋习,但难以实行。20 年代,部分官宦之家小姐不愿受裹足之苦,其他女子竟相效法,缠 足现象渐少,过去一些已缠足者亦放天足。40年代中期,缠足陋习基本革除。 此外禁忌陋习还有男女联姻忌生肖相克,寡妇忌改嫁和参与祭祀寿庆活动等。 第二节 方言 桐城方言以城关话为代表,除少数村镇外,多数都跟城关话相同或相近。 城关话跟安庆方言关系密切,同属江淮官话洪巢片范围。它有以下六个特点:(1)有入 声,入声并有高低之分。去声不分阴阳,如属古去声的“见”与“健”、“到”与“盗”等字今同 调。(2)“盆”与“笨”、“同”与“洞”、“才”与“在”、“锄”与“助”、“除”与“柱”、“勤”与“近”等字 不读浊声母,也不全读送气清声母;而是依古声调之别,声母浊变清的规律,平声读送气清 声母,仄声读不送气的清声母。(3)不分尖团音,“酒”与“九”等类字读音同为团音。(4 “根”=“庚”、“斤”=“经”、“谈”=“糖”、“关”=“光”,“昆”=“空”,韵尾同为 n 尾。(5)“班 与“搬”、“关”与“官”的韵母不同,一为 an、uan,一为 on、uon。(6)第三人称代词说“他”,不 说“*”。 ·167· 一、语音 声母 桐城城关话声母(包括零声母)共 22 个,见下表: ·267· ·367· ·467· ·567· 桐城方言(城关话)声韵配合表(一) ·667· 桐城方言(城关话)声韵配合表(二) ·767· 桐城方言(城关话)声韵配合表(三) 二、词汇 桐城方言词汇特点 排除方音差异,桐城方言词汇特点主要有以下四点: 其一,从总体上看,桐城方言词汇中跟普通话不同的词语(即特殊的方言词语)只占少 数。经粗略查对,桐城日常应用的六千多词语,跟普通话相同的(如人、月亮、点头、笑、红 白等)约占五分之四,特殊的方言词语只有五分之一左右。 其二,桐城特殊的方言词语中,跟普通话名同实异的少,实同名异的多。 所谓实同名异,就是对相同事物的称呼、说法跟普通话不同,即词义相同,词形相异 如: 桐城话: 椒椒   * *   钢丝车   手捏子   *地   痛嘴 普通话: 叔叔    奶奶    自行车    手绢儿   锄地   亲嘴 名同实异的“爹爹”,桐城指祖父,不指父亲;“奶奶”指母亲,不指母亲;“席子”桐城只 指草席,不包括竹席、苇席等等。这些跟普通话判别较大,也容易造成误解。 其三,桐城一些特殊方言词语跟本地特殊自然条件和社会习俗密切相关。如时令名词 “梅天、入梅、出梅、暖天、热天、暑天、炎天”等,反映了桐城地方夏季气候阶段性的特点。又 ·867· 如“火球、火柜、火桶、火坛、火钵子”等,反映了桐城居民冬季取暖的特殊方式。再如柴草 “杩柴、草柴、桠柴、松桠柴、松毛柴、桩老柴”等,说明本地山林繁茂,烧柴草跟居民生活息 息相关。此外“秋石、丝枣”等,是本地的特产;“上七、甜糟、欢团、冻米、炒米、*蛋、丰糕、圆 子、倒头蛋”等,是本地习俗中常见的事物,所以都在方言词中有所反映。 其四,由于桐城跟安庆关系特别密切,桐城方言的特殊词语大都跟安庆方言相同或相 近。如爹爹(祖父)、六谷(玉米)、么事(什么)等等。据 1962 年合肥师范学院编的《安徽方 言概况》中记录的全省各县市的 172 个词来看,桐城跟安庆相同、相近的达 140 个以上。 桐城特殊方言词语举例 (注:每个词语先写汉字,其中字下带**号者为选用的同 音字,“□”为待考字;然后用国际音标注音;再后释义,不止一个意义时用①②③分开,必 要时在释义这后加冒号举例名。) ·967· ·077· ·177· ·277· ·377· ·477· ·577· ·677· ·777· ·877· ·977· ·087· ·187· ·287· 桐城县歇后语,有的还有出处,兹录数例如下: 何夫人吃鲥鱼——拣(讲)大的。相传明天启年间,熹宗请礼部左侍郎何如宠夫妇及朝 臣们品尝鲥鱼。席间,何夫人嗔道:“我道是什么,原来是鲥鱼。我仃谰城鲟鱼嘴产的鲥鱼 ·387· 又多又大,我在娘家吃鲥鱼是常餐。”熹宗不悦,何如宠急忙以“白鲢与鲥鱼相似,臣妇无 知,有眼不辨鲥鲢”为托词,将其妇怠君之罪,遮掩过去。后人以此比喻不分场合,只顾吹 嘘,夸耀自己的人。 黄二姑放稻青——儿子大似老子。建国初反霸斗争中,老梅乡群众控诉一贯道头目黄 二姑,每年青黄不接时放稻一石,新稻登场时收本息一石八斗,若逾期一日,本利统算加利 二成。后人以此喻利息超过本金之事,亦用来讽喻本末倒置的事物。 泗水桥的芹菜——娇而嫩。县城南郊盛产水芹菜,为桐城特产,尤以泗水桥所产的更 为鲜嫩。县人以此比喻各种娇嫩鲜美的食品,也用来形容婀娜多姿的妙龄女子。 葛家湾的驴子——驮重不驮轻。黄甲葛家湾毛驴,体小性烈。驮运货物必须达到一定 重量,否则乱蹦乱跳,不听使唤。此语比喻那些不识好歹,非要强加制约的人。 张秀才吊丧厂—情归情,法归法。相传清末,双港大横山麓,有潘张二姓结邻而居,后 因地界纠纷世代争讼不已。一日,潘姓老人去世,张家后代张秀才前往吊丧,他跪在灵前 说;“你老人家不幸辞世,使我万分悲痛。但愿你我双方的地界诉讼不致因此中断。”逝者之 子,赔跪时答道:“先父与兄家的官司,理所当然由小弟接下来,打下去,我们情归情,法归 法。”此语说明桐城人向往合情合法的社会生活。 吴青和中签——小妹吃亏。语出抗日战争时期,桐城吴益寿(时任省财政厅长)之子吴 青和中签服役。负责接管、押解壮丁的怀太师管区军官浮道青见吴青和之妹年轻貌美,暗 中遣人疏通,以娶吴妹为条件,免除吴青和服役之苦。此事被外人得知,传为笑柄。此语说 明,在男尊女卑的旧时代,男人招祸,往往女人替罪,虽大家闺秀,亦难幸免。 岱赛湖的河豚—一好看不好吃。罗岭乡岱赛湖素产河豚,通体青黄黑白相间,斑斓艳 丽。河豚肉可食,但头、内脏、血液有毒,常致死人命。此语比喻表面华丽,但实质不好、甚 至有害的事物。 李八儿推车——肩膀皮硬不过嘴巴皮。语出卅铺乡台庄村。从前有个推车汉叫李八 儿,一次运送军饷,因迟到三日。同阵 10 人有 9 人各被责打 50 大板。轮到李八儿,他跪下 流泪说:“流沙河沙有腰深,白砂岭陡高万丈,大小关石头斗大,猴子岭上五下七,颈子挂车 纤,两手攀峭壁。刘家大院墙前后二十九,一手扶车把,一手要打狗。”千总听罢,怜悯其途 中艰苦,下令免打,并赐猪头肉一碗、烧酒一壶,以示犒劳。此语喻能言善辩的人总是沾便 宜,笨嘴笨舌者往往出力不讨好。 王小六过年——一年不如一年。桐城黄梅戏传统小戏曲《王小六打豆腐》中的王小六 是一个好吃懒做嗜赌博的二流子,他把用来买黄豆过年的钱,赌博输光后,竟用布袋装河 沙回去哄骗老婆,于是便导出了一场钻床底、假吊颈的闹剧。此语喻处境不妙或每况愈下 的人和事。 婆媳塘的水——清浑照人心。石河乡魏家嘴有一口大水塘叫婆媳塘。相传从前有一 个恶婆,自己偷汉子,反诬媳妇勾引男人,儿媳受屈.到塘东头投水自尽。恶婆怕丑事败露 到塘西头跳水身亡。后来,塘东边水是清的,塘西边水是浊的,虽大风大浪,也不混淆。此 语喻良心清如水,事久见人心。 ·487· 第三节 宗教 唐代以后,县内先后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传入。其中佛教历史最为悠久,影 响较大。建国前,无专门宗教管理机构。建国初期,宗教事务由县委统战部主管,“文化大 革命”期间,宗教管理机构瘫痪。1976 年后,党的宗教政策得以继续贯彻执行。1983 年,县 成立佛教协会。1985年,县政府设民族宗教事务科,主要宣传国家法律、法令,管理宗教事 务,教育僧尼教徒爱国守法和进行正当的宗教活动。 一、佛教 佛教约于唐开元年间(713—741)传入。县内第一座佛寺——城北投子寺为唐大同禅 师所建。明清时期,佛教兴盛,庙寺遍及城乡,境内规模较大的佛寺有大宁寺、龙门寺、梅城 寺、谷林寺、梵天城寺等 31 座。其中大宁寺,为宋代碧岩禅师所始建,寺址在城西五里不动 ·587· 山,明洪武二年(1369)迁至县城内。清道光六年(1826),该寺占地 1000平方米,有大雄殿 门楼、僧舍、花堂、客堂、膳堂、厨房等 30 余间,共有僧众 100余人。民国 30 年(1941),全县 有寺庵 118座,僧 33 人,尼 228 人。其中以净土莲社、慈云庵、棠梨树庵、太平庵、法龙庵香 火最旺。
本文档为【赣淮方言-桐城方言】,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18164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4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41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6-24
浏览量: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