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举报
开通vip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精心整理精心整理精心整理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摘要】: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关键词】: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创设情境古人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育人教育的作用之大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精心整理精心整理精心整理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摘要】:新课程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也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关键词】: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创设情境古人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育人教育的作用之大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作为一位语文教师,不仅仅是授人以知识,更重要的是授人以“道”。如何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其良好的品德修养,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更关键的是语文教材于此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语文是生命之声,文化之根,是人的精神家园,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精心选出的,因而亦成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蓝本,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的影响也是深远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利用教材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呢?现结合我在语文教学中的体会谈谈自己的一点做法。一、利用课堂渗透德育教育。德育渗透是一种隐性的德育灌输,即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利用语文课堂进行德育渗透,须以课文为主要工具。教材中那些优秀的文学作品,需要用心灵去同作者对话,同学生对话,真正地将德育渗透到课堂的环节之中,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1、用优美的语言感染学生。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比其它学科的特殊优势就在于其教学内容以文学作品为主。这些作品中的政治倾向、思想观点、品德情操等,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渗透、感染和熏陶作用。它是直观、形象、整体的,对学生的影响深远。学生学习了这些课文,一方面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也使学生产生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绪体验。如:《落花生》中有这样的句子:“它的果实埋在地里……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有所感悟,对落花生产生敬佩之情,同时也明白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个道理。这种直觉的情绪体验对学生品格的内化和健康道德认识的形成作了准备,同时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又如:《白杨》一文中对学生真正震撼的是结尾一句:“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种“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无私奉献精神,唤起学生长大后也要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与这种高大挺秀的形象相联系的情感油然而生。这样的课堂,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有所感悟,感情得到升华。而思想感情的升华,又促进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实现了语文能力与思想感情的共同提高,避免了人为地割裂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盎然的兴趣中得到了道德与美的陶冶。2、用高大的形象影响学生。以人物形象的人格美、品质美,震撼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如:《詹天佑》这篇课文第三段写饱受帝国主义欺凌的中国工程师詹天佑不怕帝国主义国家的嘲笑,敢于接受这项艰巨的任务,为中国人民“争了一口气”,不正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吗?我在引导学生读第三段时,结合每一段的具体内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导读第四自然段“勘测线路”时,我引导学生学习詹天佑对工作严肃认真、遇到困难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在导读五、六自然段“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时,我引导学生领悟詹天佑高超的智慧、卓越的才能和独特的创举,进一步感受支配詹天佑行为的强大动力就是对祖国由衷的热爱。最后学习完课文,组织学生再一次整体感悟课文,引导学生谈谈从詹天佑身上学到了什么,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可高了,小手举得高高的,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课堂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又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是鲁迅的侄女周晔回忆伯父生前的四件事情,所列举的每件事都有不同的内容,我在教学这一课时,先结合每件事情的具体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第一件事,伯父和“我”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让学生感受鲁迅对下一代的关心;第二件事,鲁迅先生谈“碰壁”,引导学生感悟鲁迅不怕“碰壁”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第三、四件事,鲁迅热情地帮助受伤的黄包车夫,关心女佣阿三,体会出鲁迅先生对穷苦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然后,将四件事综合起来,再整体感受鲁迅的人格魅力。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和同情关心帮助穷苦劳动人民的高尚品质自然就流露出来了。3、联系实际进行德育教育。《挑山工》一课,其中写到一个片段:当作者问挑山工为什么会常常跑在他们的前面?有没有什么近道?挑山工说:“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走的一条道?你们肩膀上没有挑子,是走得快,可是一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嘛!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我们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挑山工加以比较,体会这句话的含义。有两个学生讲到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是不能知难而进,不能迎着困难而上,和挑山工相比,这种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进取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再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紧紧围绕“大年夜”这一特定的典型环境,讲述了小女孩在大年夜赤脚卖火柴──小女孩擦燃火柴幻想与大年夜相关的食物、圣诞树等物──小女孩在大年夜热闹氛围中冻死了。学完了这一课,学生了解了资本主义穷人的生活。这时我让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过大年夜的,一家人是如何喜气洋洋,张灯结彩,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的。通过比较,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篇课文所隐藏的深层含义,体会到自己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是多么幸福的事。语文教材中那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及一个个鲜明感人的形象,一颗颗纯洁美好的心灵,都是学生的指路明灯。教学中我们不但要用道德知识去武装学生的头脑,还要引导他们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指导和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自己的行为,并使之成为良好的习惯。4、创设情境进行德育教育。情境教学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激起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在愉悦中受到教育。写景的文章,可以配以挂图或利用现代媒体来再现课文中所描绘的情境,先看图或欣赏录象片断,然后让学生描述其景色。如《海底世界》这篇课文,可剪切一段拍摄海底世界的录像,在了解海底世界前放给学生看,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认识到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这不仅使学生有了深刻的感性认识,而且还激发了学生探索海洋的秘密,开发海洋宝库的兴趣。我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时创设了这样的情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课前,两盆郁郁葱葱的万年青置放在讲台的一角,片片白花点缀其间,更显示了它的高尚与肃穆。录音机里,播放着震动人们心扉的《葬礼进行曲》,如泣如诉,低沉悲壮。教师身着深色西装,深情悲哀而又庄重。这样,万年青、白花、哀乐、服饰、神情,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悲伤的情境。在这种气氛下,学生对周总理的哀悼之情油然而生,学生与教师的情感自然就达成了统一。这就是教学与德育的统一。二、利用语文活动课渗透德育教育。通过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语文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语文课外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并注意有层次性和针对性。如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行为富有模仿性。故课外活动还要坚持选择正面良好的榜样,以培养优良品质、积极进取精神、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感。如诗歌朗诵会、名人成功故事会、辩论会等。这些活动形式生动活泼,很受学生欢迎。通过这些活动渗透道德教育,把语文能力训练与品德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寓德育于语文课外活动中。学生非常喜爱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但多半是欣赏其有趣、好玩。而不注重观察活动过程,这时老师就要注意引导学生有序的去观察,发现事物的特点,就能写出感人的文章来,在写作的过程中同样渗透着德育教育。如:在班上组织学生开展包饺子活动,我首先引导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学会和别人合作才能把事做好,学生通过这项活动既能亲身体验做家务的辛苦和乐趣,又能理解和体谅父母的辛苦,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观念。我还组织学生到野外观察一年四季自己身边景物的变化,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然后把自己看到的结合自己的感受写出来;组织学生表演热爱大自然的童话故事,如:表演假如我是——(小花、小草、小树)遇到不爱护环境的现象我们应该怎么做?表演后写出生动感人的想象作文来,让学生通过活动写作文,通过作文受教育,以此达到育人目的。语文课德育渗透的最佳境界,是“不‘说’一字,尽得风流”。这“不说”,其实就是情境的熏陶。而语文活动课就在这样的一种和谐的氛围中,使学生受到教育,这是最佳的德育渗透。三、教师用言传身教感化学生。前苏联教育家申比廖夫曾说:“没有教师对学生直接的人格影响,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工作。”马卡连柯也说:“教师的个人榜样,乃是使青年心灵开拓结果的阳光。”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会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因而教师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学生,启发学生。教师走进教室,发现地上有纸屑,或者拖把倒在地上,或者黑板擦得很不干净,你会怎么做?是将学生责骂一通,还是给学生讲道理,抑或是用自己的行动给学生树立榜样?我不会忘记当我弯腰捡起纸屑时学生惭愧的表情,不会忘记当我慢慢把黑板重新擦净时下面的鸦雀无声。我用实际行动告诉学生该怎么做,用行动将德育的种子播洒到他们的心田。语文教师是学生直接的榜样,教师的情感、态度对学生有着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品德教育,在课后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以优雅的仪表、文明的谈吐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就会对学生道德风貌的健康培养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成为学生的镜子。诗人汪国真曾这样说:“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风雨兼程。”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就是这样将德育渗透到教学过程的角角落落,力争在与学生的交流和对话中自然地完成德育。我知道德育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但我会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一起风雨兼程、同舟共济,使德育之花在语文课堂上自然盛开,处处绽放。
本文档为【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5.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哥只是个传说
工作认真,对数据非常敏感,,善于沟通
格式:doc
大小:20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法学
上传时间:2019-09-07
浏览量: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