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张舜徽_汉书艺文志通释_蠡测_以_诸子略_为中心

张舜徽_汉书艺文志通释_蠡测_以_诸子略_为中心

举报
开通vip

张舜徽_汉书艺文志通释_蠡测_以_诸子略_为中心 收稿日期: 2010- 04- 17 作者简介:王齐洲( 1951 � ) , 男,湖北洪湖人,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2010 年第 5 期总第 218 期 � � � � � � � � � � � � � � � � 齐 鲁 学 刊QILU� JOURNAL � � � � � � � � � � � � � � � � � � No. 5Gener al No. 218 张舜徽 汉书艺文志通释!蠡测 � � � 以 诸子略!为中心 王 齐 洲 (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院, 湖北 武汉...

张舜徽_汉书艺文志通释_蠡测_以_诸子略_为中心
收稿日期: 2010- 04- 17 作者简介:王齐洲( 1951 � ) , 男,湖北洪湖人,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2010 年第 5 期总第 218 期 � � � � � � � � � � � � � � � � 齐 鲁 学 刊QILU� JOURNAL � � � � � � � � � � � � � � � � � � No. 5Gener al No. 218 张舜徽 汉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艺文志通释!蠡测 � � � 以 诸子略!为中心 王 齐 洲 (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 � 摘 � 要: 汉书∀ 艺文志!历来为学者所重视, 有关研究著作甚多, 张舜徽 汉书艺文志通释!后出转精。该著强 调 汉志!是一部汉代学者校雠东汉以前文献后的学术编目,只有从社会政教的角度去# 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才能 对 汉志!的著录体例有透彻理解。如 汉志∀ 诸子略!各家的书目著录便反映着各家的学术发展史, 而小说家书目 之著录突出了小说家与黄老道家和汉代方士的关系, 符合汉代小说家特点和作品实际。因此 , 通释!对于学习和 研读 汉志! ,考察东汉以前文献和学术发展, 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关键词: 汉书艺文志通释!; 诸子略;小说家 中图分类号: I206. 2 � � 文献标识码: A � � 文章编号: 1001- 022X( 2010) 05- 0111- 07 � � 一 张舜徽先生的 汉书艺文志通释!(以下简称 通 释!)成书于 1988年 10月, 1990年 3月由湖北教育 出版社首次出版。后收入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 张舜徽集!第一辑, 于 2004年 3月出版。张先生在 其 自序!中说: 汉书 ∀艺文志!为书短简, 尤治学之 纲领,群书之要删。如能反复温寻而有所 得, 以之为学, 则必如荀卿所云: #若挈裘 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余自 少好读是书, 常置案头,时加笺记。顾随记 随失,迄无一存。一九四六年秋,讲学兰州 大学,尝以是书授诸生, 因撰 汉书艺文志 释例!相与讨论,而未遑疏证全书也。晚年 重温是书, 复有笺记,爰理董而别写成编, 凡前人之说有可取者,悉甄采之,句读之有 误者正之, 史证之偶疏者补之,亦间附论说 以评断之, 名曰 汉书艺文志通释!。虽未 尽达其恉,亦庶几可以守约也。[1] ( P165- 166) 从序言可以看出,张先生对 汉志!评价甚高, 通释! 是其一生学习研究 汉志!的心得,绝非率尔操觚可 比。然而, 要真正理解 通释!,必须结合其对于先秦 两汉群书的认识, 尤其是此前所作 汉书艺文志释 例!, 才不会郢书燕说,误解先生。 在张舜徽先生看来, 汉志!并非后人所言图书 目录,而实是刘向等人# 校雠∃文献之成果。#目录、 版本、校勘, 皆校雠家事也。但举校雠, 自足该之。 语其大用, 固在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后世为流略之 学者,多不识校雠,而好言目录, 此大谬也。∃ [ 2] (卷一, P8)他特别引用章学诚和全祖望的意见以加强己说, 其有云: 目录二字连称, 昉于汉世, 以此名学, 则实始于宋人。%%特举此以当专门之 业,取径窘隘,而自远于校雠流别之义, 自 清儒始耳。%%章学诚尝斥其失曰: #校雠 之学,自刘氏父子, 渊源流别, 最为推见古 人大体,而校订字句, 则其小焉者也。绝学 不传, 千载而后, 郑樵始有窥见, 特著 校 雠!之 略!, 而未尽其奥, 人亦无由知之。 世之论校雠者, 惟争辨于行墨字句之间,不 复知有渊源流别矣。近人不得其说, 而于 古书有篇卷参差叙例同异考辨者, 乃谓古 111 人别有目录之学, 真属诧闻。∃( 遗书外编 ∀信摭!)全祖望亦曰: #今世所谓书目之学 者,记其撰人之时代, 分帙之簿翻, 以资口 给,即其有得于此者,亦不过以为挦撦獭祭 之用。∃( 丛书楼书目序!)两家所论, 至为 明快。夷考世俗受病之由, 盖原于名之不 正耳。夫目录既由校雠而来,则称举大名, 自足统其小号。自向、歆父子而后, 惟郑 樵、章学诚深通斯旨,故郑氏为书以明群书 类例,章氏为书以辨学术流别,但以校雠标 目,而不取目录立名, 最为能见其大。李兆 洛为顾广圻墓志铭, 反谓郑氏之书惟言类 例,无涉校雠, 此则囿于世俗之见, 而犹未 足以测斯道之浅深也。[ 2] (卷一, P8- 9) 张先生反对称 汉志!为目录学著作, 曾被一些学者 误解,以为张先生反对建立目录学。其实,张先生已 指出,宋代即有目录学之称, 见于苏魏公 谭训!, 非 自清人始。他之所以反对目录立学, 是因为时人所 云目录学,大都只是图书登记, 既不明群书类例, 又 不辨学术流别, #不过以为挦撦獭祭之用∃,对学术帮 助不大。 隋书 ∀经籍志!簿录类序论曾指出: #古者 史官既司典籍, 盖有目录以为纲纪, 体制湮灭, 不可 复知。孔子删 书!, 别为之 序!, 各陈作者所由。 韩、毛二 诗!,亦皆相类。汉时刘向 别录!、刘歆 七 略!,剖析条流, 各有其部,推寻事迹, 疑则古之制也。 自是之后,不能辨其流别,但记书名而已。∃ [ 3] ( P3371 ) 而 汉志!所继承的正是刘向 别录!、刘歆 七略!的 学术传统。 汉志!之所以不是目录学著作, 而是校 雠学著作, 就在于它以#辨章学术, 考镜源流∃为宗 旨,以此去学习和利用 汉志!, 才能够真正理解 汉 志!, 也才能真正发挥 汉志!的学术作用。 为了说明 汉志!目录与校雠学的关系,张先生在 汉志!#每一书已, 向辄条其篇目, 撮其指意, 录而奏 之∃下引阮孝绪 七录序!和 隋书 ∀经籍志!后释云: 当日刘向每校一书既毕, 即写成一篇 介绍文字, 一方面#条其篇目∃, 一方面#撮 其指意∃,此之谓#目录∃, 亦简称#录∃。即 如今日犹存之 孙卿新书叙录!(即 荀子叙 录!)而言, 先列三十二篇篇目于前, 然后叙 述作者行事、书中内容、校雠经过于后, 此 即当日刘向所为每书叙录之体式。其初每 书叙录,皆载在本书, 随书而行。后又汇集 群书叙录, 成为一书, 俾能别行于世, 故名 之曰 别录!。[ 1] ( P174) 在#会向卒,哀帝复使向子侍中奉车都尉歆卒父业。 歆于是总群书而奏其 七略!∃后释云: 盖歆当时以 别录!为底本,删繁存简, 撰为 七略!。隋、唐 志!咸著录刘向 七略 别录!二十卷、刘歆 七略!七卷, 明二书详 略不同。方之 四库全书!, 别录!为 总目 提要!, 七略!乃 简明目录!也。[ 1] ( P175) 在#今删其要, 以备篇籍∃后释云: 七略!原本, 于每书名之下,各有简要 之解题,故为书至七卷之多。由其为簿录 专籍,自可任情抒发。至于史册包罗甚广, 艺文!特其一篇,势不得不剪汰繁辞, 但存 书目。史志之所以不同于朝廷官簿与私家 目录者,亦即在此。[ 1] ( P176) 根据张舜徽先生的梳理, 可以看出,尽管 汉志!在校 雠的内容上与 别录!、 七略!相比已经大幅减省,但 其基本精神却并无改变。用张先生的话说就是: # 七略!之为书, 实分图书为六大类,而每大类中又 分若干种,自是我国图书 分类目录 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临床药物分类目录固定资产分类目录停工留薪期分类目录集中采购产品分类目录 之祖。其书虽已 亡佚,而义例、内容, 俱尚存于 汉书 ∀艺文志!。凡 考镜东汉以前学术流别、著述盛衰者, 胥必取证于 斯,此 汉志!所以可贵也。∃ [ 1] ( P175)这样, 汉志!目 录与校雠学之关系, 经张先生揭发, 可谓彰明较著, 毫无疑义。而#以 汉书∀艺文志!溯学术之流派,明 簿录之体例∃ [ 1] ( P165) ,也就顺理成章,无复异议。 当然,时代在前进, 学术在发展, 今天的目录学 已蔚为大观,反对建立目录学无济于事。然而, 张先 生的意见仍然值得我们深思。如果目录学只是去抄 缀书籍目录,而不去#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其价值 肯定是有限的。并且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 目录 只是校雠学的一个方面, 与版本、校勘同列, 它即使 被称为#学∃,也只能是校雠学的一部分,不能离开校 雠学的指导,这样的目录学才有学术意义。如果将 汉志!当做图书目录, 也只有在认识到 汉志!是汉 代学者校雠东汉以前文献后的学术编目, 才能更准 确理解 汉志!的价值。而能够以这样的眼光去阅读 通释!,就能够对张先生的解读心领神会,得其精髓。 张先生不仅认为 汉志!是汉人的校雠学成果, 而且认为 汉志!所录之书和校雠之义与社会政教相 关联。他说: 汉书 ∀艺文志!, 汉书!十志之一也。 其所以名为#艺文∃者, # 艺∃谓群经诸子之 书, #文∃谓诗赋文辞也。 史记 ∀ 滑稽列 传!引孔子曰: #六艺之于治, 一也。∃古人称 112 六经为六艺, 起源甚早。艺者学也,谓六种 学艺也。旁逮诸子百家,皆以立意为宗,悉 可以艺统之。文谓文学也, 史记 ∀李斯列 传!曰: # 臣请诸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蠲除 去之。∃可知古人恒举文学与诗书百家语相 联并称,用以概括一切书籍,由来久矣。徒 以汉代崇儒尊经, 故班固此志, 以艺居上, 文居下,而名之曰 艺文志!。[ 1] ( P167) 在 诸子略!释文中又说: 大抵诸子之兴, 皆起于救世之急,咸思 以其术易天下, 虽各有短长, 可相互为用。 自古英才杰士, 固于经艺之外,兼取诸子之 长,以为匡济之具。先秦如管仲、商鞅, 后 世如王安石、张居正, 悉有取于道家、法家 之要,得所折中, 故能成股肱之材, 立不朽 之业。如徒拘泥于六经,羁绊于儒学, 则胶 柱鼓瑟,鲜有能收经世济民之效者, 此读书 之所以贵有通识也。[1] ( P346) 即使是诗赋,也仍然不能脱离社会政教。他说: 诗!教主于温柔敦厚。深于 诗!者, 则可使于四方, 折冲樽俎。相与言谈之顷, 不直截言之而比喻言之; 隐约其辞, 情文相 感。大之可以化干戈为玉帛, 小亦可以登 礼让于衽席。辞令之美,关系甚大,故古人 以学 诗!为亟也。[ 1] ( P370) 西汉辞赋歌诗之盛, 冠绝往古, 而大集 于武、宣之世。良又人主倡导于前,而天下 靡然向风。%%上好下甚,与世响和,而篇 幅充积矣。刘向父子校书之时, 择取其可 存者著录之。所谓#可以观风俗,知薄厚∃, 则古考史之明镜也。[1] ( P371) 张先生认为#古人志在用世, 不得已而后著述∃ [ 2] (卷一, P10 )。他以孔子为例, 指出: # 儒者莫不宗师 仲尼,然孔子曰: &苟有用我者, 期月而已可也, 三年 有成。∋ 又曰: &吾岂匏瓜也载, 焉能系而不食! ∋ 可知 仲尼志在用世, 初无意于著述。使得志行于世,其必 不暇从事删订无疑耳。%%自汉以来,述造日富,固 有为著书而著书者矣,学者尤不可不辨也。∃ [ 2] (卷一, P9- 10)又说: #盖古初有立言之书,有记事之书,立言 为子,记事为史, 二者体制不同, 相须为用。扬榷而 言,则立言之书, 亦诸子百家学说思想史耳。∃ [ 2 ] ( 卷 一, P10)因此, 只有从社会政教的角度去# 辨章学术, 考镜源流∃,才能对 汉志!的著录体例有透彻理解。 这一认识, 是符合 汉志!著录的实际的, 也体现了 通释!的独特学术眼光。 二 对于 汉志!注重从社会政教的角度#辨章学术, 考镜源流∃,张舜徽先生有深入的解析。他在 汉书 艺文志释例!中以 诸子略!儒家类为例分析说: 章学诚尝以儒家类有 周政!六篇、 周 法!九篇,乃官礼之遗,宜附之 礼经!之下, 不合入于儒家(见 校雠通义!)。而不知此 正有谓也。盖刘、班校录群书时,辨章学术 之精意, 俱见于此, 第未易为世俗浅夫道 耳。儒者之效,在能匡时济物, 以有为于当 世,其次则贵明教化,以助熙平之治, 荀子 所谓在本朝则美政, 在下位则美俗者是也。 汉志!儒家首列晏子,已隐然示人以大儒 之效。自子思以下十二家,或游说列国(如 孟轲、荀卿) , 或教授诸侯(如子思、李克) , 大抵宗师仲尼, 以德显于当世, 虽不克开物 成务,而各怀淑世之术, 使得志行于时, 所 建立亦不在小。虽徒托之空言, 顾犹儒效 之所寄,非后来著述敷演空论者比也。儒 效之隐,原于汉世,史迁为 儒林传!, 以纪 当世经生,盖嘲之也。刘、班明于学术升降 之机,故著录群书, 间寓微旨, 叙次七十子 弟子之撰述既竟, 继录 内业!以下至 功 议!七家书,大抵皆经世布政之通论也。复 续录 宁越!至 虞氏春秋!十一家之书, 以 明此诸子者虽非仲尼之徒, 犹足以献策诸 侯,立名当世,与汉世儒生大殊。其于汉儒 之前, 七十子之后,必以此十八家之书居其 间,盖以明儒效,自广而狭, 自著而微之迹 耳。其旨深矣。乌呼! 非深通乎道术之原 者,曷足以语乎此乎! 此所以后世书目家未 有能学步者也。[2] ( 汉书艺文志释例!, P122- 123) 汉志 ∀诸子略!儒家类书目著录的学术路径和 内在逻辑经张先生解读粲然明晰,同时也纠正了前 人的许多误解。如 晏子!一家, #前代著录是书, 皆 入儒家。独柳宗元有 辨晏子春秋!,始谓为墨氏之 徒有齐人者为之。%%其后晁公武 郡斋读书志!、 马端临 文献通考 ∀经籍考!, 皆从其说, 改入墨家。 四库全书总目!又改入史部传记类, 悉失之∃ [ 1 ] ( P257)。再如# 汉志!著录之 谰言!, 实即 谏言!,乃 汉以前儒生裒录古代忠臣进谏之语以成此书, 所以 113 为君臣之道,故班氏自注云: &陈人君法度。∋ 至于谰 之&诬言相被∋一义,固不能以解 谰言!之谰也。∃ [ 1 ] ( P265)他如 平原君!七篇, 班固注云: #朱建也。∃张先 生按云: #朱建,汉初楚人, 史!、 汉!皆有传。%% 此书七篇,既为建作, 不应厕鲁连、虞卿之间。沈涛 谓后人误以为六国之平原君而移易其次第, 其说是 也。∃[ 1] ( P269)寥寥数语,将 汉志!儒家各书目的性质 特点解析得清楚明白。 通释!对 汉志 ∀诸子略!道家书目的解读, 也 同样体现了张先生注重从社会政教的角度揭橥 汉 志!#辨章学术, 考镜源流∃旨趣的努力。张先生在 周秦道论发微∀叙录!中曾指出: # &道论∋ 二字, 可 说是&道家理论∋ 的简称。它的具体内容, 便是&人君 南面之术∋ 。∃ [ 4] ( P6)在 通释!中, 张先生便始终围绕 #人君南面之术∃来解释 汉志!对道家书目的著录。 汉志 ∀诸子略!道家类首部著录# 伊尹!五十 一篇∃,张先生释云: 君人南面之术( , 所起甚早。然必君 臣之分既立, 而斯论始有所传。其不起于 夏殷以前,无疑也。顾夏殷之世,君人南面 之术虽已萌芽, 初但口耳相传, 至周末诸 子,各述所闻,始著之竹帛耳。[ 1] ( P282) 在 鬻子!二十二篇下释云: ( #君人南面之术∃为 汉志!语, 清人王念孙以为# 君人∃乃# 人君∃之讹, 张舜徽在 周秦道论发微!中用王念孙说, 此仍用 汉志!原话。 周秦诸子之书, 不皆出自己手, 大率由 其门生故吏或时人之服膺其说者、裒录其 言论行事以为之。此乃古书通例, 无足怪 者。 文心雕龙 ∀诸子篇!云: # 鬻熊知道, 而文王咨询。馀文遗事, 录为 鬻子!。子 之肇始,莫先于兹。∃考周秦诸子之书, 著录 于 汉志!者。在 鬻子!之前, 尚有 伊尹!、 黄帝!、 孔甲!、 大禹!、 神农!、 力牧!诸 书,是不得谓 鬻子!为子书之始也。特直 名其书为某子, 则以此为最早耳。观 列 子!中三引 鬻子! %%若此之论,实有合于 #清虚自守、卑弱自持∃之旨, 汉志!列之道 家,是矣。[ 1] ( P284) 在 筦子!八十六篇下释云: 管子!之管, 汉志!作筦。颜师古云: #筦, 读与管同。∃是汉人本作筦也。此书在 刘向前,乃杂乱无章之文献资料。经刘向 去其重复, 订其讹谬, 写定为八十六篇, 仍 为一部包罗甚广之丛编, 固非纪录管子一 人之言行也。古人记事纂言, 率资简策。 积之既多,每取其相近者聚而束之。大抵 河平校书以前之古代遗文, 多属类此, 不独 管子!然也。%%今观 管子!书中多言无 为之理,详于人君南面之术,班 志!列之于 道家,即以此耳。自 隋志!改列法家之首, 后世学者,咸以管子为申、商之前驱,非、斯 之先导,谓为刻薄寡恩。不悟道家之旨,施 诸后世,其流必为刑名法术之学,此史公所 为以老、庄与申、韩合传,而谓申、韩皆原于 道德之意也。[ 1] ( P285- 286) 在 老子邻氏经传!四篇下又释云: 老子其人其书自来考辨纷纭, 莫之能 一。余则以为世远年湮, 宜遵多文阙疑之 义。于所不知, 不必深探而广索也。%% 世之研绎哲学思想者, 恒言道家学说为老 子所独创, 斯又大谬不然。 庄子 ∀ 天下 篇!叙述诸子学说之兴起, 每云#古之道术 有在于是者,某某闻其风而说之∃。可知每 一学派之出现, 皆必前有所承。既已明言 #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 关尹、老聃闻其风 而说之∃。然则老聃之前,尚有精于此道之 老前辈,阐发已多,为其学之所自出。何可 一概抹杀, 将创始之功归诸老聃? 汉志! 道家著录 伊尹!、 太公!、 辛甲!、 鬻子!、 筦子!诸书于 老子!前, 则道论之兴, 实源 远而流长矣。[ 1] ( P287- 288) 通过张舜徽先生的解析, 老子及以前的道论脉络 已然清晰可辨,如果再结合其所著 周秦道论发微!对 上古道论的梳理,以及 汉志∀诸子略!中对 老子!之 后道家学术发展的揭示, 汉志!道家书目著录所反映 的道家学术史(含道论前史)就更粲然可观了。 不特儒家、道家, 汉志 ∀诸子略!中的阴阳家、 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通过张舜徽先 生的通释,都呈现出其学术发展的历史脉络,而 汉 志!所反映的刘、班等人#辨章学术, 考镜源流∃的理 论和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也呈现在读者面前。正因为有了正确的解 释方法, 汉志!的学术价值也得以彰显。 通释!对 于学术的贡献, 特别是对后学者的启迪,也就超越了 其他 汉志!研究著作,而显示出自己的特色。 114 还应该指出的是,三国以来,研究 汉书!的学者 数以百计,宋代以来, 研究 汉志!的专著连篇累牍, 如果只将各家各说汇集以观,读者一定会颇感繁杂 而无所适从。张先生定名 通释!, #凡前人之说有可 取者,悉甄采之,句读之有误者正之, 史证之偶疏者 补之,亦间附论说以评断之∃ [ 1] ( P165- 166) , 所取成说 经过仔细甄别, 多为重要而有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性的意见, 对前人 有失误处也毫不客气地予以指出, 以免以讹传讹,贻 误后学,行文简洁明快, 论断干脆利落, 给读者以信 心。例如 诸子略 ∀小说家!,前人研究并提出意见 者数以百计, 而 通释!作为成说所引仅应劭、颜师 古、章学诚、钱大昭、姚振宗、严可均、沈钦韩、马国 翰、顾实、曹耀湘、杨树达等十余家。这并非张先生 没有关注其他人意见, 而是他认为其所引各说是最 具代表性的意见,符合通释的要求,并不以獭祭炫博 以自矜,这样的学风也是值得肯定的。 三 为了能够理解 通释!对 汉志!著录作品的具体 阐释,这里不妨以 诸子略 ∀小说家!为例做一点更 深入的分析。 汉志 ∀诸子略!著录小说家十五家, 千三百九 十篇,序云: # 小说家者流, 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 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 &虽小道, 必有可观 者焉,致远恐泥,是亦君子弗为也。∋ 然亦弗灭也。闾 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 亦刍荛狂夫之议也。∃对于#小说家出于稗官∃, 前人 有许多解析,意见也不一致,张舜徽先生只选了顾实 的解释: 稗者, 小也。小官之称稗官,犹小贩之 称稗贩也。所引孔子语, 今 论语!作子夏 曰,子夏亦述孔子语耳。如有子曰: &君子 务本,本立而道生。∋ 说苑 ∀建本篇!作孔 子曰,即其例也。然则稗官者, 闾胥里师之 类也。[ 1] ( P344) 其实,顾实之言, 已吸收了前人的意见, 如颜师 古即释稗官为小官。 通释!取顾实之说, 大体反映 了前人对 汉志!小说家小序的基本看法。为了进一 步解释小序,张先生又在按语中引 隋书∀经籍志!: #小说者, 街谈巷语之说也。 传!载舆人之诵, 诗! 美询于刍荛。古者圣人在上, 史为书, 瞽为诗, 工诵 箴谏,大夫规诲, 士传言而庶人谤。孟春, 徇木铎以 求歌谣,巡省观人诗以知风俗, 过则正之, 失则改之。 道听途说,靡不毕纪。 周官!诵训掌道方志以诏观 事,道方慝以诏避忌,以知地俗。而职方氏&掌道四 方之政事, 与其上下之志,诵四方之传道而观衣物∋ , 是也。孔子曰: &虽小道, 必有可观者焉, 致远恐 泥。∋ ∃指出: #此论实本 汉志!而更发挥之, 可以互 证。∃ [1] ( P344- 345)即是说,通过 汉志!与 隋志!的互 证,结合前人的解释, 大体可以得出结论: 小说是小 官所职掌的反映民情风俗的#街谈巷议∃、# 道听途 说∃, 在诸子学说中为无关宏旨之#小道∃。 有了对小说家之小说的准确定位, 再来解释 汉 志!著录的小说家书目, 相对来说就比较容易了。 通释!对 汉志!著录的十五家小说作品基本上是按 照这一定位来解释的。例如: 伊尹有书五十一篇,见前道家。有此不 同者,一则发摅道论,一则荟萃丛谈也。所 记皆割烹要汤一类传说故事, 及其他杂说异 闻。书乃委托,早亡。[ 1] (释 伊尹说! , P340) 鬻子有书二十二篇, 见前道家。此与 伊尹说一书同例,皆后世所缀集,托之古人 也。书亦不传。[ 1] (释 鬻子说! , P340) 小说家之 周考!, 盖杂记丛残小语、短 浅琐事以成一编,故为书至七十六篇之多。 其中或及周代轶闻者, 见者遽目为专考周 事,非也。[ 1] (释 周考! , P340) 师旷有书八篇, 在 兵书略!阴阳家。 标题虽同,所言各异也。[ 1] (释 师旷! , P341) 此书十一篇,列在小说, 盖丛谈杂论之 类耳。 隋志!已不著录, 书已早佚。[ 1] ( 释 务成子! , P341) 此与上文 周考!, 下文 周说!同例。当 以周遍、周普解之,谓杂事丛谈之纪录也。不 应目为纪周时事。[ 1] (释 臣寿周纪! , P343) 张舜徽先生在对小说家的诠释中,尤可注意者, 是其指出这些小说家与汉代方士道家的关联, 给人 以启发。如释 宋子!十八篇云: 考 庄子 ∀天下篇!, 以宋钘与尹文并 论; 荀子∀非十二子!,将墨翟与宋钘同讥; 是宋子在战国时,固一大名家也。故孟子与 之对语,称之为先生;而 荀子!书中, 两引宋 子,又两引子宋子;其为人尊重复如此。不 解其十八篇之书,何以入之小说? 此殆后人 所撰集而托名于宋子者, 其言浅薄杂乱, 不 主一家,故归正小说家耳。使果如班 注!所 云#言黄老意∃而甚专深,则必入道家矣。此 115 书早佚,马国翰有辑本。[ 1] ( P341- 342) 释 黄帝说!四十篇云: 汉志!道家著录 黄帝四经!四篇, 黄 帝铭!六篇;又 黄帝君臣!十篇, 则注云#起 六国时,与老子相似∃; 杂黄帝!五十八篇, 注云#六国时贤者所作∃。可知后世依托其 名以阐发道术者,其书甚多。此四十篇 黄 帝说!中, 又必有道论存焉。顾杂陈广采, 语多迂诞, 故班氏直斥之为依托也。书亦 早亡。[ 1] ( P342) 释 封禅方说!十八篇云: 此乃汉武帝时用事鬼神之迷信纪录与 论述也。方士所重, 儒家所摈, 故其书不 传。[ 1] ( P343) 释 待诏臣饶心术!二十五篇云: #心术∃二字, 犹言主术、君道, 谓人君 南面之术也。 管子!有 心术!上下篇, 即 为阐发君道而作,余已有 疏证!专释之矣。 管子 ∀心术上篇!开端即曰: #心之在体, 君之位也。∃可知以心比君, 由来已旧。此 二十五篇之书题为 心术!, 意固在此。盖 其书重在阐明君道, 而亦杂以他说, 为书不 纯,故不列之道家,而竟归于小说, 与伊尹、 鬻子、黄帝诸 说!并叙, 非无故矣。自来疏 释 汉志!者,不解#心术∃为何物,故特为发 明之。[ 1] ( P343) 其实, 不仅以上诸家与道家和方士有关, 待诏 臣安成未央术!、 虞初周说!也是武帝时方士的作 品。而 伊尹说!、 鬻子说!、 黄帝说!, 班固 注!或 称#其语浅薄,似依托也∃,或称#后世所加∃,或称#迂 诞依托∃,它们其实都与汉初的黄老道家有关。张舜 徽先生指出: #说亦汉人注述之一体。 汉书 ∀河间 献王传!云: &献王所得, 皆 经!、 传!、 说!、 记!七 十子之徒所论。∋ 是传、说、记三者,固与经相辅而行 甚早。说之为书,盖以称说大义为归, 与夫注家徒循 经文立解、专详训诂名物者, 固有不同。∃ [ 1 ] ( P199- 200)所论甚塙。 考 汉志!以#说∃名书者有三类: 一类为解说儒 家经典#六艺∃者, 归入#六艺略∃。如#六艺略∃著录 #诗∃类有# 诗经!二十八卷鲁、齐、韩三家∃, 而解说 鲁诗!和 韩诗!的则有 鲁说!二十八卷、 韩说!四 十一卷; #礼∃类有 明堂阴阳!三十三篇, 而解说 明 堂阴阳!的则有 明堂阴阳说!五篇; #孝经∃类有 孝 经!一篇,而解说 孝经!的则有 长孙氏说!二篇、 江 氏说!一篇、 翼氏说!一篇、 后氏说!一篇、 安昌侯 说!一篇; #论语∃类有 论语!古二十一篇、齐二十一 篇、鲁二十篇, 而解说 论语!的则有 齐说!二十九 篇、 鲁夏侯说!二十一篇、 鲁安昌侯说!二十一篇、 鲁王骏说!二十篇、 燕传说!三卷。一类为解说诸 子学说者, 其中解说荀子者归入儒家类,解说老子者 归入道家类。如辩难(辩难是别一形式之解说) 荀 子!的有 虞丘说!一篇, 解说 老子!的有 老子傅氏 经说!三十七篇、 老子徐氏经说!六篇、 刘向说老 子!四篇。其他诸子 汉志!未著录有解说者。一类 为解说其他道家学说者, 归入小说家。如道家有 伊 尹!五十一篇、 鬻子!二十二篇、 黄帝四经!四篇,小 说家有 伊尹说!二十七篇、 鬻子说!十九篇、 黄帝 说!四十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经、说 受到重视,自在情理之中, 故解说儒家者不入小说 家,而入六艺或儒家。汉初推崇黄老之学,道家亦尊 宠一时,故不独 老子!有多家解说,其他道家亦多有 解说者。 老子!为可靠文献, 道家尊之为 道德经!, 故其解说者可自成家, 汉志!仍在道家著录; 伊尹! 乃集合道家传说而成, 本与儒家之说不合, 亦不如 老子!之有系统条理,其解说者只能是道听途说,不 本经传,故 伊尹说!列入小说家。 鬻子说!亦复如 是。至于 黄帝说!, 班固已在道家著录 黄帝君臣! 时注云#起六国时,与老子相似∃,说明它是托名黄帝 而演说道家旨趣的杂说短记, 与黄老道家有关。 宋 子!班固注云#孙卿道宋子, 其言黄老意∃, 也证明了 小说家与黄老道家的密切关系。顾实 汉书艺文志 讲疏!曾指出: #道家名 伊尹!,此名 伊尹说!, 必非 一书。礼家之 明堂阴阳!,与 明堂阴阳说!为二书, 可比证。然亦可明道家小说家一本矣。∃ [ 5] ( P161 )可 谓英雄所见略同。 在 汉志∀诸子略!小说家书目中, 百家!最有 争议。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引刘向 说苑叙录!, 以 为此 百家!即刘向编辑 说苑!时, #除去与 新序!重 复者,其余浅薄不中义理, 别集以为 百家!∃ [ 6 ] (第三 篇, P18)。然而,张先生指出: 汉志!著录书目, #每类 之中各依时代先后为次,不相混杂∃ [ 2 ] ( 汉书艺文志释 例!, P120) ; #班氏于说经之总义, 诸子之节钞, 各附载 本类之末, 其例至善∃ [ 2] ( 汉书艺文志释例! , P122) , 并引 诸子略!儒家有 儒家言!十八篇, 法家有 法家言! 二篇,杂家有 杂家言!一篇为证。故 通释!于 百 家!在百三十九卷下释云: 百家!下当有#言∃字, 或传钞者夺之。 此与道家之 道家言!,法家之 法家言!,杂 116 家之 杂家言!同例, 俱殿各家之末, 乃学者 撮钞精言警句之编。小说家百家之说尤 广,故所录为多,至有百数十卷,书亦早亡。 [ 1] ( P344) 这一解释从 汉志!编排体例出发,并有其他诸子书 目编排的旁证, 颇有说服力。而从 汉志!著录刘向 作品情况分析, 百家!也不会是刘向所撰(。同时, 汉志 ∀诸子略!小说家书目自身的编排也提供了有 力的内证。虞初为武帝时方士, 按照 汉志!著录依 时代先后为序的原则, 虞初周说!应该排在宣帝时 的 臣寿周纪!之前,但是, 虞初周说!#乃汉代虞初 所辑小说丛谈之汇编也。篇数近千,非汇编而何∃ [ 1] ( P344) ,故排在本类之末。而 百家!殿后, 更说明它 是百家小说之节钞, 即 百家言!,非刘向所撰。 当然,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通释!对 汉志!的 解说虽说精彩纷呈, 但白璧微瑕, 亦或有之。一则有 虑而未周, 遽下论断者。如说 周考!、 虞初周说!之 #周∃非指周代, 而应以#周遍∃、#周普∃解之[ 1] ( P340- 343)。虽然#周∃确有#周遍∃、#周普∃义, 且 汉志!中 也有使用此义者, 然而, 周考!班固注云#考周事 也∃, 虞初周说!应劭注云#其说以 周书!为本∃, 二 书虽早已亡佚, 但班固、应劭时二书尚存, 他们又都 是严谨的学者, 其意见自然应该得到尊重,比我们今 天未见原书而仅凭想象或推理无疑更为可靠。从现 存 虞初周说!佚文来看, 应劭的说法显然是有根据 的)。再则有创见已得, 尚可深入者。如谓伊尹书 #一则发摅道论,一则荟萃丛谈也。所记皆割烹要汤 一类传说故事,及其他杂说异闻∃。其实, 伊尹为儒 家、道家所景仰,但二家取径不同。儒家只承认伊尹 #以尧舜之道要汤∃, 不承认其以#割烹要汤∃, 并传伊 尹作有 女鸠!、 女房!、 咸有一德!、 伊训!、 肆 命!、 徂后!、 太甲!等,今 尚书!有 咸有一德!、 伊 训!、 太甲!三篇。道家则强调伊尹#强力忍垢∃, #割 烹要汤∃。故 汉志 ∀诸子略!儒家、道家均著录有伊尹 书,而小说家 伊尹说!则只是解说道家之 伊尹!耳∗。 综上所述, 通释!是一部解析 汉志!的后出转 精之作,对于学习和研读 汉志!,考察东汉以前文献 和学术发展,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当然,我们在阅读 通释!时,也不能盲从,应该综合各家注释和解读, 作出自己独立的判断。这正是张先生 通释!对我们 的启示,也只有这样,才是对张先生的真正尊重。 参考文献: [ 1] 张舜徽.汉书艺文志通释[ A] . 张舜徽集: 第一辑[ C]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 2] 张舜徽.广校雠略[ A] .张舜徽集: 第一辑 [ C] . 武汉:华中师 范大学出版社, 2004. [ 3] 长孙无忌等.隋书[ M ] . 二十五史!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社、上海书店, 1986. [ 4] 张舜徽.周秦道论发微[ A] .张舜徽集:第二辑[ C ] .武汉: 华 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 5] 顾实.汉书艺文志讲疏[ M ]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 6]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M ]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 责任编辑: 张玉璞 The Research of Zhang Shunhui &s # Explanation of Han Shu Yi Wen Zhi∃ � � � From Zhuz ilue∋ s p ers p ectiv e Wang Qi�Zhou ( S chool of L it er atur e , Cen tra l China Normal Univ er si t y , Wuhan 430079, Ch ina) Abstract:Scho lar s put much emphasis on the study of # H an Shu∀ Yi Wen Zhi∃ long long ago . Related research material is eno rmous. T he book named # Explanation of H an Zhi∃, w r itten by Zhang ShunH ui, is the excellent one although it is printed lately. This book pointed out that # H an Shu Yi Wen Zhi∃ is a pr oof read w ork of the documents befo re t he East ern H an Dynas� t y by the scho lars o f Han dynast y. Only do we study it fr om the social∋ s po litical and educational perspect ive, can we have a completely understanding of the wr iting sty le of the H anzi. F or example, The bibliog raphy on t he # Zhu zi lue∃ show us the de� velopment of ever y exper t∋ s academic histo ry . The bibliog raphy about Novelists giv e prominence to relat ionship among novel� ist ,黄老道家 and 汉代方士, to co rr esponded wit h the actual character istics of The novelists o f H an dynasty . That is to say, The wo rk # Explanation of H an Shu Zhi∃ have much research value on the g rasping the key points o f the r esear ch material o f Eastern H an Dynasty. Key words: # Explanation of H an Shu Yi Wen Zhi∃; Zhu zi lue; Novelist ( 参见拙作 +中国小说史略,# 汉书艺文志所载小说∃辨正!,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8 年第 2 期。 ) 参见拙作 +汉书∀ 艺文志,著录之+虞初周说,探佚!,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年第 3 期。 ∗ 参见拙作 +汉志,著录之小说家+伊尹说,+鬻子说,考辨!,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6 年第 5 期。 117
本文档为【张舜徽_汉书艺文志通释_蠡测_以_诸子略_为中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68029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385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7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8-04
浏览量: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