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9电大证据学(机考)期末复习考试必考重点【精华打印版

2019电大证据学(机考)期末复习考试必考重点【精华打印版

举报
开通vip

2019电大证据学(机考)期末复习考试必考重点【精华打印版电大证据学(机考)期末复习考试小抄 第一章 判断题 1.职权主义又叫审问主义,主要盛行于英美法系国家。改 欧洲一些国家 □× 2.控诉式诉讼制度对应的是法定证据制度。改 神示证据制度 □× 3. 职权主义的主要标志是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法官处于被动地位,保持中立。职权主义的主要标志是国家赋予法官广泛的权力,法官处于主动的地位,坚持法庭调查是刑事诉讼定罪的必经程序。题干中列出的是当事人主义的标志。P9 □× 4. 证据的证据力包括了证据的可信性、可靠性和可采性。改 证明力 □× 5. 当事人...

2019电大证据学(机考)期末复习考试必考重点【精华打印版
电大证据学(机考)期末复习考试小抄 第一章 判断题 1.职权主义又叫审问主义,主要盛行于英美法系国家。改 欧洲一些国家 □× 2.控诉式诉讼制度对应的是法定证据制度。改 神示证据制度 □× 3. 职权主义的主要标志是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法官处于被动地位,保持中立。职权主义的主要标志是国家赋予法官广泛的权力,法官处于主动的地位,坚持法庭调查是刑事诉讼定罪的必经程序。题干中列出的是当事人主义的标志。P9 □× 4. 证据的证据力包括了证据的可信性、可靠性和可采性。改 证明力 □× 5. 当事人主义原则主要盛行于大陆法系国家。 改 英美法系 □× 6. 无论是职权主义还是当事人主义,在诉讼证据上都采用法定证据制度。改 自由心证原则 □× 单选题 1.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B)。 A所有的证据材料都具有证据力 B不是所有的证据材料都具有证据力 C证据力是证据所必须具有的内容和实质要件 D证据力就是可靠性 2. 混合式诉讼制度对应的是(C )。 A神示证据制度 B法定证据制度 C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D客观真实证据制度 3. 证据学的研究方法不包括(C )。 A借鉴和创新的方法 B定性和定量的方法 C实证研究的方法 D唯心主义的方法 多选题 4. 以下各项中诉讼制度和证据制度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有(ABC )。 □A. 控诉式诉讼制度与神示证据制度 □B. 控诉式诉讼制度与法定证据制度 □C 纠问式诉讼制度与法定证据制度 □D 混合式诉讼制度与自由心证制度 5. 证据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包括(ABCD )。 A借鉴和创新的研究方法 B实证的研究方法 C系统和全面的研究方法 D唯物辩证法 6. 与纠问式诉讼制度相适应的证据制度其主要内容有(BD )。 A心证B口供主义 C理性和良心 D刑讯逼供 7. 证据学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把握证据的(ABC )。 A客观真实性 B合法性C关联性 D合理性 8. 以下对诉讼制度与证据制度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有(ABD )。 A诉讼制度决定证据制度B有什么样的诉讼制度就有什么样的证据制度 C诉讼制度从属于证据制度 D证据制度对诉讼制度有反作用 9. 证据是与案件有关的一切事实,它可以是( ABCD)。 A口头的 B书面的 C实物的 D复制的 第二章 判断题 1. 神示证据制度产生于封建社会时期× 改 奴隶社会 2. 我国封建王朝时期的证据制度继承和发展了“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的主观臆断的审判方法,这是一种唯物主义的审判方法 × 改 唯心主义 3. 神示证据制度缺乏对社会上一般人行为的引导和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作用。×现在对违法者和犯罪人的惩罚 4. 神示证据制度根本不可能查明案件的真实情况。× 改 神示证据制度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查明案件的真实情况。P27 5. 对神宣誓是神示证据制度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单选题 1.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立法最早产生于( C)。 A德国B英国 C法国 D美国 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立法最早产生于法国,法国的杜波尔在1790年12月26日向宪法会议提交了一项革新草案,自由心证的原则第一次被提出来。经过辩论,于1791年1月18日正式通过。P32 2. 最早规定自由心证原则的刑事诉讼法典是(B )。 A德国刑诉法典 B法国刑诉法典 C意大利刑诉法典 D奥地利刑诉法典 法国在1808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专门的《刑事诉讼法典》,这个法典上的342条就是自由心证原则。P32 3. 法定证据制度是对神示证据制度的( B),是历史上的一大进步。 A肯定B否定C继承D修正 法定证据制度是法律根据证据的不同形式,预先规定了各种证据的证明力和判断证据规则,法官必须据此作出判决的一种证据制度。它在十六世纪至十八世纪之间发展到了全盛时期,其影响一直延续到十九世纪。法定证据制度是对神示证据制度的否定。P29 4. 新中国的证据法律制度被称为(C )。 A法定证据制度 B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C客观真实的证据制度 D神示证据制度 新中国的证据法律制度不同于法定证据制度,也不同于自由心证,我们将其称之为客观真实的证据制度。P41 5. 法律预先对证据的形式、证明力和判断证据的规制作了明确规定,法官只依照法律规定作出机械判断的证据制度是(B )。 A神示证据制度 B法定证据制度 C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D实事求是证据制度 所谓法定证据制度,又称为形式证据制度,是法律根据证据的不同形式,预先规定了各种证据的证明力和判断证据规则,法官必须据此作出判决的一种证据制度。P28 6. 法定证据制度的基本证明方法是(A )。 A刑讯逼供 B十字形证明 C决斗 D司法认知 法定证据制度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刑讯逼供是法定证据制度的基本证明方法,是获取证据的合法方式。P30 7. 神示证据制度产生于(B )时期,是证据制度发展史上最原始的一种证据制度。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C 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神示证据制度也称神明裁判或神证,产生于奴隶社会时期,是证据制度发展史上最原始的一种证据制度。P23 多选题 1. 自由心证理论的主要内容有(ABCD )。 A理性B良心C内心确认D证据规则 自由心证理论的主要内容有两点:一是法官的理性和良心;二是心证达到确信的程度。但这种确信或心证也是建立在调查证据的基础之上的。自由心证也不是任意的,都要遵循一定的证据规则。P33 2. 法定证据制度的主要特点有( AB)。 A等级性 B形式主义 C盖然性 D相关性 法定证据制度的主要特点:1、刑讯逼供是法定证据制度的基本证明方法,是获取证据的合法方式。2、法定证据制度的一些做法如防止法官专断也具有相当的合理意义。3、法定证据制度具有等级性的特点。4、法定证据制度具有形式主义的特点,法律预先规定了各种证据的证明力和判断规则。P30 3. 以审查判断证据的原则作为划分依据,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证据制度有(ABC )。 A神示证据制度 B法定证据制度C 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D原始证据制度 神示证据制度、法定证据制度和自由心证证据制度是从证据的审查判断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角度进行的分类,原始证据制度则是和封建证据制度、资本主义证据制度、社会主义证据制度一起是按照历史类型进行的分类。P23 4. 在英美法系国家中主要存在以下证据规则(ABCD )。 A传闻证据规则B相关性规则C最佳证据规则D补强证据规则 在英美法系国家中主要存在以下证据规则:相关性规则、传闻证据规则、任意性自白规则、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最佳证据规则、证人的特权规则、交叉询问规则、补强证据规则、推定、司法认知。P34-35 5. 神示证据制度所采用的证明方式有( ABCD)。 A神誓 B水审 C火审 D决斗 对神宣誓、水审、火审、决斗、卜筮是神示证据制度中典型的神意表达方式。P24 第三章 判断题 1. 直接言词原则符合实体公正的要求,体现了对案件事实认识的正当性要求。 错 直接言词原则符合程序公正价值,体现了对案件事实认识的正当性要求;吻合实体公正的要求,体现了对案件事实认识的真理性要求。P54-55 2. 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有效的自认直接对案件事实进行认定作出裁判,这是属于证据裁判原则例外。 对 证据裁判原则也存在例外情形,比如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有效的自认直接对案件事实进行认定作出裁判,比如推定,这些都是民事诉讼中的例外。 P50 3、直接言词原则包括直接原则和言词原则两个方面。 对 直接言词原则是指一切证据材料都必须在法庭上以直接口头的方式进行陈述、讯问、审查和辩论的诉讼原则,由直接原则和言词原则合并而来。 P51 4. 证据法的基本原则包括证据裁判原则、直接言词原则和法定证据原则。 错 证据法的基本原则包括证据裁判原则、直接言词原则和自由心证原则。P45 单选题 1. 以下属于证据裁判原则的例外规定的是(A )。 A被告人自愿认罪,并对起诉书所指控的犯罪事实无异议的,法庭可以直接作出有罪判决 B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由当事人质证 C证人应当出庭作证,接受当事人的质询 D鉴定人应当出庭接受当事人质询 选项A是证据裁判原则的例外,其他选项体现直接言词原则。P50 多选题 1. 证据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ABC)。 A证据裁判B直接言词C自由心证D有罪推定 证据法的原则是指运用证据的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证据法基本原则包括证据裁判原则、直接言词原则和自由心证原则。P45 2. 直接言词原则应当具有的内容包括( ABCD)。 A法庭审判贯彻“在场原则” B所有提供言词证据的主体必须出庭作证 C法官对证据的调查和采纳必须亲自进行 D审判应当持续而集中的进行 直接言词原则应当具有以下内容:法庭审判贯彻“在场原则”;在法庭审理中,所有提供言词证据的证人、鉴定人、被害人、被告人必须出庭作证;法官对证据的调查和采纳必须亲自进行;法官采纳的证据一般应当是原始证据;审判应当持续而集中的进行。P52 3. 根据直接言词原则的要求,(CD )。 A物证持有人应当出庭接受质询 B视听资料持有人应当出庭接受当事人质询 C证人应当出庭作证接受当事人的质询 D鉴定人应当出庭接受当事人质询 直接言词原则应当具有以下内容:在法庭审理中,所有提供言词证据的证人、鉴定人、被害人、被告人必须出庭作证。因此选项CD正确。P53 第四章 判断题 1. 证据必须具备客观性和关联性,但不需要合法性。 错 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是证据的三个基本属性。P59 2. 证据力是指证据对案件事实的证明的价值和功能。 错 证明力又称证据的证明能力,是指证据对案件事实的证明的价值和功能。P59 3. 证据的客观性是指证据必须同案件事实存在的某种联系。 错 证据的关联性是指证据必须同案件事实存在的某种联系。P61 4. 证据是诉讼的基础和核心。 证据是整个诉讼活动的基础和核心,也是诉讼实务中最实际的问题。P66 单选题 1. 证据必须同案件事实存在某种联系,并因此对证明案情具有实际意义是指的证据的( B)。 A客观性 B关联性 C合法性 D排他性 证据的关联性是指证据必须同案件事实存在某种联系,并因此对证明案情具有实际意义。P61 2.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证据的基本属性的是(D )。 A客观性 B关联性 C合法性 D排他性 证据的基本属性包括: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P59-66 3. 以偷拍、偷录、窃听等手段获取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证据材料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体现了证据的( )。 A客观性 B关联性 C合法性 D排他性 证据的合法性是指证据只能由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和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进行收集、固定、保全和审查认定。即运用证据的主体要合法,每个证据来源的程序要合法,证据必须具有合法形式,证据必须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P65 多选题 1. 诉讼证据的基本特征包括( ABC)。 A客观性 B关联性 C合法性D 规则性 诉讼证据的基本特征有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P59-63 第五章 判断题 1. 讯问犯罪嫌疑人可以由一名侦查人员进行。 错 刑事诉讼法规定,讯问的时候,侦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P112 2. 询问被害人的地点只能在公安司法机关。错 询问被害人的地点有三个:被害人所在单位、被害人住所以及公安、检察院和法院的办公地点。 P104 3. 拘捕犯罪嫌疑人后应当在12小时内进行讯问。错 拘捕犯罪嫌疑人后应当在24小时内进行讯问。P115 4. 自认一经合法作出,当事人就不得随意撤回。对 自认一经合法作出,当事人就不得对已经承认的事实进行争执,也不得随意撤回,这是出于程序安定和禁止反言原则的要求。P124 5刑事诉讼中的见证人属于鉴定人。错 刑事诉讼中的见证人,应视为“特殊的证人”。P90 6. 被害人是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不管是什么样的权益。 被害人是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必须是合法的权益收到侵害。P102 7当事人陈述的形式为标准,可以分为确认性陈述、否定性陈述与承认性陈述。错 以当事人陈述的性质为标准,可以分为确认性陈述、否定性陈述与承认性陈述。P120 8本案的鉴定人如果在诉讼开始之前就知道案件情况的,优先作为证人参加诉讼。对 证人具有不可替代性,所以在刑事诉讼中占有优先地位,在诉讼开始之前就知道案件情况的,优先作为证人参加诉讼。P90 9与物证的区别就在于书证是以其内容来证明案情的,而物证是以其外部特征、形状、性质及其存在的方式和状态来证明案情的。 对 书证与物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体现在书证也是广义的物证,区别就在于书证是以其内容来证明案情的,而物证是以其外部特征、形状、性质及其存在的方式和状态来证明案情的。P81 10公正文书属于鉴定意见。错 公证文书属于书证。P79 11物证是以其表达的思想和记载的内容查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物品。错 书证是以其表达的思想和记载的内容查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物品。P79 12婚姻关系案件不适用自认。对 禁止适用自认的情形包括:身份关系的案件;法院主动依职权调查的事项;属于显著的事实或其他法院必须予以认定的事实。婚姻关系案件属于身份关系案件,所以禁止适用。 P124 1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检举揭发同案犯共同犯罪以外的犯罪行为,也属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 错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检举揭发同案犯共同犯罪以外的犯罪行为,不属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而是另案的证人证言。P109 14当事人自认的效力包括对当事人和对法院两方面的拘束力。对 当事人自认的效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当事人的拘束力,自认者的相对方对自认的事实不再承担举证责任,自认后不得随意撤回自认;二是对法院的拘束力,当事人作出自认后,法院必须视自认事实为真实,以其作为裁判依据。P123 15自认人作出自认是因为被欺诈、胁迫的,可以撤回自认。对 自认的撤回应满足几个条件,其中之一是被欺诈、胁迫或因他人对其实施刑事上应受惩罚的行为所致。P125 16遗产继承纠纷案件中当事人的书面遗嘱属于书证。对 书证是能够根据其表达的思想和记载的内容查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物品,遗嘱属于一种书证。P79 17以偷拍、偷录、窃听等手段获取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证据材料不能作为定案依据。 《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规定》的第57条:以偷拍、偷录、窃听等手段获取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证据材料不能作为定案依据。P146 18精神病人不能做证人。错 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做证人。患有精神疾病的,不一定就不能作证,关键还是看是否能分清是非和正确表达。P89-90 19鉴定人必须接受委托的鉴定工作,不能拒绝。 鉴定人的诉讼权利之一就是有权拒绝鉴定。P132 20鉴定人不存在是否需要回避的情形。错 为了保证鉴定人能客观公正的进行鉴定,三大诉讼法都规定了鉴定人应当回避的情形。P131 21人民法院不可以依据当事人的自认直接对案件事实进行认定,还需要其他证据。错 自认对法院的拘束力体现在,一旦当事人对事实作出自认,法院必须视自认事实为真实,以其作为裁判依据。P123 22国家机关制作的文书作为证据使用一定是公文书证。错 国家机关不是基于职权制作的文书作为书证时是私文书证。P82 23当事人有证据证明鉴定程序严重违法的,可以对鉴定意见申请重新鉴定,人民法院应予准许。对 当事人对人民法院委托作出的鉴定意见有异议申请重新鉴定的,需要提出证据证明存在以下情形之一,人民法院应予准许:鉴定机构或者鉴定人员不具备相关的鉴定资格;鉴定程序严重违法;鉴定意见明显依据不足;经过质证认定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其他情形。P135 24在书证的分类中,会议记录属于处分性书证。错 以书证的内容所体现的性质为标准,可以将书证分为处分性书证和报道性书证。其中报道性书证是内容反映制作人的见闻、感想等,比如日记、会议记录等。P83 25自认可以向侦查人员作出。 错 自认具有几方面的构成要件,其二就是必须向审理人员作出,民事、行政诉讼不存在侦查人员。P122 26. 侦查人员询问未成年证人的时候,要有其父母或监护人在场。对 出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及未成年证人的特殊性,询问未成年证人的时候,要有父母或监护人在场,选择他们习惯的场所,询问方法要适合未成年人的特点。P97 27. 以书证形成的方法为标准,可以将书证分为处分性书证和报道性书证。错 以书证的内容所体现的性质为标准,可以将书证分为处分性书证和报道性书证。P82 28. 凡是知道案件情况并有作证能力的成年人才能做证人。错 凡是知道案件情况并有作证能力的人都可以做证人,不管是否成年。P89 29. 收集调查物证的方法有勘验、检查、搜查、讯问和鉴定。错 收集调查物证的方法有勘验、检查、搜查、提供与调取,讯问是收集口供,鉴定是获得鉴定意见。P74 单选题 1. (C)具有证人资格。 A法人B非法人团体 C公民个人 D企事业单位 证人只能是公民个人,法人和非法人团体不具有证人资格。这是因为只有公民个人才能借感官感知案件事实,而法人和非法人团体本身并无这种感知能力。P90 2. 讯问犯罪嫌疑人的侦查人员不得少于(A)人。 A2 B3 C4 D5 讯问犯罪嫌疑人的侦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P112 3. 下列当事人的陈述中,(A)可作为证据使用。 A关于案件事实的陈述 B关于诉讼请求的说明和案件处理方式的意见 C对证据的分析和应否采用的意见 D对争议事实的法律评断和适用法律的意见 能够作为证据的只能是当事人就案件事实情况向公安司法机关所作的陈述,因为证据只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P119 4. 甲、乙二人共同犯有盗窃罪,在审理的过程中,甲在供述了盗窃罪行后,又揭发了乙还曾犯有抢劫罪。甲对乙犯抢劫罪的揭发属于(B)。 A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与辩解 B证人证言C当事人陈述 D被害人陈述 检举揭发同案犯共同犯罪以外的罪行,因内容与本案事实无关,所以不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而是另案中的证人证言。P109 5. 被害人陈述就是(A)中一种独立的证据类型 A刑事诉讼 B民事诉讼 C行政诉讼 D非诉讼业务 只有刑事诉讼中才存在被害人,凡是有被害人的案件,被害人能够陈述案情,他们的陈述就成为认定案件的根据。P108 6. 以下属于证人权利的是(D)。 A如实作证B遵守法庭秩序 C保守案件的秘密 D保障自身的安全 7. 以下关于讯问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讯问要由法定的主体进行 B讯问人员不得少于3人 C讯问要集体进行 D询问前无需出示任何证明文件 讯问的方法和程序要注意的有:讯问要由法定的主体进行,讯问人员不得少于2人,讯问要个别进行,要出示证明文件等。P111-116 8. 以书证是否依国家职权制作为标准,可以将书证分为( B) A文字书证和图形书证 B公文书证和私文书证 C处分性书证和报道性书证 D原本、正本、副本等 以书证是否依国家职权制作为标准,可以将书证分为公文书证和私文书证。P82 9. 以下不属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是(D)。 A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承认自己犯罪事实的供述 B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说明自己无罪或罪轻的辩解 C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检举揭发同案犯其他罪行的陈述 D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检举揭发同案犯共同犯罪以外的罪行 口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承认自己犯罪事实的供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说明自己无罪或罪轻的辩解;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检举揭发同案犯其他罪行的陈述。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检举揭发同案犯共同犯罪以外的罪行属于另案的证人证言。P108-109 10. 证人证言形成的阶段不包括以下的( C) A感受 B记忆 C比较D陈述 证人证言形成的阶段包括感受、记忆和陈述三个阶段。P98 11.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 A只要有被告人供述就可以认定有罪 B没有被告人供述就不能认定有罪 C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D被告人供述是最重要的,辩解无所谓 刑事诉讼法规定,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既要重视有罪供述,又要重视无罪罪轻的辩解。P116 12. 以下关于自认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自认可以在诉讼开始前就作出 B自认可以向侦查人员作出 C自认可以是对法律条文的承认 D自认应当以积极的方式作出 自认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构成要件:必须在诉讼中作出;必须向审理人员作出;是就案件事实所做的承认;必须要以积极的方式作出。P121-122 13. 以下不属于物证的是(C)。 A被害人的尸体 B案发现场的脚印 C双方当事人签订的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D盗窃的赃物 双方当事人签订的合同属于书证,其他属于物证。P71-81 14. 记载或表述的内容以发生一定的法律后果为目的书证是( C) A公文书证 B私文书证C处分性书证 D报道性书证 处分性书证,是指书证中所记载或表述的内容,以发生一定的法律后果为目的书证。例如营业执照、许可证、判决书等。P82 15. 以下对收集证人证言的程序表述错误的是( )。 A询问证人应由指定的办案人员进行 B询问证人可以采用座谈会的形式 C要制作询问笔录 D未成年证人要有监护人在场 收集证人证言的程序包括:询问证人应由指定的办案人员进行;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询问证人必须个别进行;要告知如实作证;要制作询问笔录;未成年证人要有监护人在场等。P97 16. 以书证形成的方法为标准,可以将书证分为(D A文字书证和图形书证 B公文书证和私文书证 C处分性书证和报道性书证 D原本、正本、副本等 以书证形成的方法为标准,可以将书证分为原本、正本、副本、节录本、影印本和译本等。P83 17. 王某对李某实施了抢劫,并打伤了李某,则在该案中,李某的陈述属于( D) A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与辩解 B证人证言 C当事人陈述 D被害人陈述 被害人陈述是指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向公安机关、检察院或法院就其遭受犯罪侵害的事实和有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情况所作的陈述,李某被王某抢劫并打伤,其陈述即属于被害人陈述。P101 18. 以下情形中可以适用自认的是(D)。 A婚姻关系案件 B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管辖 C亲子关系案件 D借贷纠纷 禁止适用自认的情形包括:身份关系的案件;法院主动依职权调查的事项;属于显著的事实或其他法院必须予以认定的事实。AC选项是身份关系案件,B选项是法院主动依职权调查事项。P124 19.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特指( A中的一种法定证据类型。 A刑事诉讼 B民事诉讼C行政诉讼 D非诉讼业务 只有刑事诉讼中才存在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因此他们的供述和辩解是刑事诉讼特有的。P108 20. 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 B。 A被害人 B证人 C被告 D原告 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为证人。"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只是丧失作证资格的相对条件,这些人能不能作为证人,关键要看他们对客观事务能不能分清是非,能不能正确表达。P89 21当事人陈述一旦有效作出,当事人便不得再就所承认的事实进行争执,也不得任意撤回。这是由当事人该类诉讼行为的有效性所决定的,也是诉讼中( A的体现 A禁止反言B禁止撤诉 C撤诉有效 D诉讼中止 自认一经作出,当事人就不得对已经承认的事实进行争执,也不得随意撤回,这是出于程序安定和禁止反言原则的要求。P124 22. 对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是否患有精神病进行判断时,精神科的医生属于( C A专职鉴定人B委托鉴定人 C兼职鉴定人D职业鉴定人 精神科的医生不是专职的,也不是职业的;进行精神病鉴定是根据鉴定人根据公安司法机关的指派或者聘请进行的。P130 23. 以下属于鉴定人的诉讼义务的是( B ) A有权了解鉴定对象的来源 B合理使用、妥善保管鉴定材料 C有权拒绝鉴定 D有权获得必要的劳务报酬 ACD选项是鉴定人的诉讼权利,只有B选项是诉讼义务。P132 24. ( D不属于物证审查判断的方法。 A交付辨认B科学技术鉴定 C比较和印证 D询问 审查判断物证的方法通常有交付辨认、技术鉴定、比较和印证等方法。P78 25犯罪分子窃取的机密文件属于(A)。 A物证 B书证C鉴定意见 D视听资料 物证是指据以查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物品和痕迹,题干表述的是犯罪行为侵犯的客体物,属于物证。P71 26.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的收集方法主要是( D。 A辨认 B鉴定 C勘验 D讯问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的收集是通过讯问的方法来固定和保全的。P111 多选题 1. 在某一案发现场收集到的以下证据材料中,属于物证的有(ABCD) A作案使用的刀具 B作案使用的手机 C案发现场采集到的指纹 D案发现场采集到的毛发 物证是据以查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物品和痕迹,物证以其存在的形状、质量、规格、特性等外部特征证明案件真实。P71 2. 自认的构成要件包括( ACD A必须在诉讼中作出 B必须向侦查人员作出 C是就案件事实所做的承认 D要以积极的方式作出 自认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构成要件:必须在诉讼中作出;必须向审理人员作出;是就案件事实所做的承认;必须要以积极的方式作出。P121-122 3. 以当事人陈述的性质为标准,可以分为( ACD) A确认性陈述B辩论性陈述C否定性陈述 D承认性陈述 以当事人陈述的性质为标准,可以分为确认性陈述、否定性陈述和承认性陈述。确认性陈述是当事人举出一定事实作根据,说明争议的实体法律关系存在的陈述;否定性陈述是当事人在诉讼中列举事实否认争议的某种法律关系根本不存在的事实;承认性陈述是一方当事人对他方当事人所提出的事实或诉讼请求,明确表示予以承认的陈述。P120 3. 当事人对人民法院委托作出的鉴定意见有异议的申请重新鉴定的,需要提出证据证明以下情形(ABCD ) A鉴定机构或者鉴定人员不具备相关的鉴定资格 B鉴定程序严重违法 C鉴定意见明显依据不足 D经过质证认定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其他情形 当事人对人民法院委托作出的鉴定意见有异议的申请重新鉴定的,需要提出证据证明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鉴定机构或者鉴定人员不具备相关的鉴定资格;鉴定程序严重违法;鉴定意见明显依据不足;经过质证认定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其他情形。P135 4. 下列各项中属于鉴定意见的有(ABD A法医鉴定 B司法精神病鉴定 C证人证言 D对嫌疑人指纹的同一性认定 经常性的鉴定意见有以下几种:(1)法医鉴定(2)司法精神病鉴定(3)痕迹鉴定(4)化学鉴定(5)会计鉴定(6)文件书法鉴定(7)其他鉴定。同一性认定实质是被鉴定客体的自身同一,因此也属于鉴定的一种手段。P129 5. 以书证的表达方式为划分标准,可将书证分为(ABC A文字书证 B图形书证C图形书证D印象书证 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将书证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以书证的表达方式为划分标准,可将书证划分为文字书证、图形书证、符号书证等。在书证的分类中,没有“印象书证”这种形式。P81 6. 某公安机关通过闭路监视系统破获一个盗窃团伙,收缴赃款10万元,缴获大量金戒指、金项链、空白光盘等赃物。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C。 A金首饰属于物证 B空白光盘属于书证 C监控拍摄的录像属于视听资料 D监控拍摄的录像属于证人证言 金戒指、金项链、空白光盘等赃物都属于物证,监控拍摄的属于视听资料。所以AC正确。P71、142 7. 讯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主体包括( BCD) A证人B侦查人员 C检察人员D审判人员 讯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公安、司法人员的职权行为,具有强制性,必须由法定的主体依法定程序进行。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和审判人员有权讯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P111-112 8. 下列关于证人资格的表述正确的有( ABCD ) A凡是知道案件情况并有作证能力的人,都可以作为证人 B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为证人 C证人只能是当事人以外知道案件情况的人 D证人在刑事诉讼中没有优先地位 正确理解证人的资格,应掌握以下几点:1.凡是知道案件情况并有作证能力的人,都可以作为证人,不受性别、年龄、民族、出身、成分、文化状况、财产状况、思想觉悟、表现好坏、社会地位等限制。2.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为证人。3.证人只能是当事人以外知道案件情况的人。案件的当事人由于与案件有直接的利害关系,不能作为证人。 4.证人在刑事诉讼中占有优先地位。凡 9. 被害人陈述的审查、判断包括( ABD) A审查被害人陈述的来源及其形成的过程,以确定其证明力 B审查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关系 C审查被害人的作证能力与品格 D审查被害人陈述的内容是否合情理 . 根据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及其陈述的证明力特点,作为定案根据使用的被害人陈述必须认真审查、判断,以免把那些虚假的陈述作为定案的依据。所以我们要认真审查被害人陈述的来源及其形成的过程,以确定其证明力;审查被害人陈述的内容是否合情理;审查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关系;审查被害人的作证能力与品格;综合全案证据审查被害人陈述与其他证据有误矛盾。P106-108 10. 询问证人和询问被害人在程序上的共同点有( ABCD) A不得少于2名办案人员 B须出示证明文件 C个别询问 D告知有回避权 询问证人和询问被害人在程序上的共同点包括:不得少于2名办案人员、须出示证明文件、必须要个别询问、必须告知有回避权等。P103-106 11. 在民事诉讼中,撤回自认应当满足的条件有(CD。) A无需对方当事人同意 B在诉讼任何阶段都可以提出 C证明受欺诈或胁迫 D证明自认不真实且自认人发生重大误解 自认的撤回应满足几个条件:经对方当事人同意,在法庭辩论结束前提出;被欺诈、胁迫或因他人对其实施刑事上应受惩罚的行为所致;证明自认不真实且自认人发生重大误解。P125 12. 被害人的特征包括( ABCD) A是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 B是合法权益受侵害的人 C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D具有不可替代性 被害人的特征包括:是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是合法权益受侵害的人;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是特定的人,具有不可替代性。P101-102 13下列各项中属于收集调查物证的方法有ABC A勘验、检查B扣押 C提供与调取 D讯问 (收集调查物证的方法包括勘验、检查、搜查、扣押、提供与调取。P74 )。 14. 视听资料除了具有证据的共同属性,还具有(ABCD)的特点。 A直接B形象C准确D科学 视听资料除了具有证据的共同属性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外,还有直接、形象、准确、科学和综合性的特点。P144 15. 某地公安机关在侦破一起敲诈勒索案的过程中,依法收集到犯罪嫌疑人通过电话进行敲诈的录音磁带一盘,该录音带属于( BC ) A犯罪嫌疑人供述和辩解 B视听资料 C直接证据 D间接证据 从证据种类来看,录音磁带属于视听资料;从证据分类来看,能证明犯罪嫌疑人犯罪主要事实的录音磁带属于直接证据。P142、160 16. 以下属于收集证人证言的基本程序有(ABCD)。 A询问证人应由指定的办案人员进行 B询问证人必须个别进行 C要制作询问笔录D未成年证人要有监护人在场 收集证人证言的程序包括:询问证人应由指定的办案人员进行;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询问证人必须个别进行;要告知如实作证;要制作询问笔录;未成年证人要有监护人在场等。P97 17. 以下各项中属于禁止适用自认的情形有( ABC) A身份关系的案件B法院主动依职权调查的事项 C合同纠纷案件D属于显著的事实 禁止适用自认的情形包括:身份关系的案件;法院主动依职权调查的事项;属于显著的事实或其他法院必须予以认定的事实。P124 18. 视听资料按照不同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 ABCD) A录音B录像C 电子计算机存储资料 D运用专门技术设备得到的信息资料 视听资料包括录音资料、录像资料、电子计算机储存资料、运用专门技术设备得到的信息资料。P142 19下列选项中可作为物证的有( BCD)。 A诈骗案中的假合同B走私的货物 C贪污的赃款 D私藏的枪支 物证是指据以查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物品和痕迹。这些物品和痕迹包括作案的工具、行为所侵害的客体物、行为过程中所遗留的痕迹与物品,以及其他能够揭露和证明案件发生的物品和痕迹等。A选项属于书证。P71 20. 当事人陈述的内容包括( ABCD) A关于案件事实的陈述B关于诉讼请求的说明 C对证据的分析和应否采用的意见 D对争议事实的法律评断 当事人陈述的内容:关于案件事实的陈述;关于诉讼请求的说明和案件处理方式的意见;对证据的分析和应否采用的意见;对争议事实的法律评断和适用法律的意见等。P119 21. 以下属于鉴定人诉讼权利的有( ABCD A有权了解鉴定对象的来源B有发表独立见解的权利 C有权拒绝鉴定 D有权获得必要的劳务报酬 鉴定人的诉讼权利包括:有权了解鉴定对象的来源;经公安司法人员许可可以询问证人;有权要求提供鉴定需要的充足的材料;有发表独立见解的权利 ;有权拒绝鉴定;有权获得必要的劳务报酬和费用补偿;人身安全不受侵犯。P131-132 22. 下列各项中属于物证的有( ABCD) A作案的工具 B行为所侵害的客体物 C行为过程中所遗留的痕迹与物品 D其它能够揭露和证明案件发生的物品和痕迹 物证是指据以查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物品和痕迹。这些物品和痕迹包括作案的工具、行为所侵害的客体物、行为过程中所遗留的痕迹与物品,以及其他能够揭露和证明案件发生的物品和痕迹等。P71 23. 以下各项中属于证人义务的有( AB) A如实作证 B遵守法庭秩序 C要求补偿到案作证支出的费用 D保障自身及近亲属的安全 AB项属于证人的义务,CD项属于证人的权利。P91-94 24. 讯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必须要注意(AC。) A讯问人员不得少于二人 B讯问可以几个人一起进行 C要出示证明文件 D拘捕后必须在36小时内进行讯问 25. 询问被害人的地点主要包括(ABCD)。 A被害人所在单位 B被害人的住处 C公安机关的办公地点 D人民检察院的办公地点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询问被害人的地点主要有四个:被害人所在单位,被害人的住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的办公地点。P104 第六章 判断题 1. 所有的物证都是间接证据。对 物证不能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所以都是间接证据。P160 2. 只有一个直接证据,没有间接证据印证的情况下,也可以认定案件事实。错 孤证不能定案,只有一个直接证据,没有间接证据印证的情况下,不能据以认定案件事实。P163 3.鉴定意见在证据分类中属于实物证据。错 鉴定意见在证据分类中属于言词证据,它是一种特殊的言词证据,是鉴定人以书面陈述的形式对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发表的意见或看法,实质上仍是一种人证,在法庭审理中,鉴定人要出庭宣读鉴定意见,接受控辩双方的质询,因此归类言词证据。 P155 4. 以证据的来源不同,可以把证据分为原始证据和间接证据。错 以证据的来源不同,可以把证据分为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P152 5来源不明的材料不能作为证据使用。对 运用传来证据的规则中指出,来源不明的材料不能作为证据使用;应采取传闻、摘抄、复制次数最少的材料等。P154 6 在同一个诉讼中,本证和反证可以同时为真。错 本证与反证是相对立的证据分类,不可能同时为真。P166 7间接证据与直接证据相比,证明过程是比较简单的。 错 间接证据有一个特点就是:间接证据相比直接证据,它的证明过程复杂,必须有一个判断推理的过程。P162 8. 原告提出的证据都是本证。错 本证和反证的划分标准是诉讼证据与当事人主张的事实的关系,不能根据证据提出者的诉讼地位来划分。P165 9. 直接证据就是原始证据,传来证据只能是间接证据。错 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与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是两种不同的证据分类。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的划分是依据证据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明关系,而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的划分依据是证据的来源不同,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与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之间是一种交叉关系,不能将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同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相混淆。P152、160 10. 本证是用以肯定自己主张的事实存在的证据。对 本证是指能够证明当事人主张的事实存在的证据。P165 单选题 1. 以下关于本证与反证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在同一个诉讼中,本证和反证可以同时为真 B原告提出的证据都是本证 C在民事诉讼中,双方当事人都可以提出本证和反证D在行政诉讼中,证明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是本证 本证与反证是相对立的证据分类,不可能同时为真,所以A选项错;本证和反证不能根据证据提出者的诉讼地位来划分,所以B选项错,C选项对;在行政诉讼中,由于举证责任倒置,所以证明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是本证,证明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是反证,D选项错。P136-137 2. 按照证据的来源来划分,证据可分为( C。) A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B实物证据和言词证据 C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 D本证和反证 以证据的来源不同,可把证据分为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P152 3. 下列证据中既属于间接证据,又属于原始证据的是(B) A被告人认罪的供述 B证人听到被害人哭声的证言 C赃物的复制品 D鉴定意见的抄录件 间接证据是指不能单独直接证明,而需要与其他证据结合才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原始证据是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或原始出处的证据。因此A是直接证据和原始证据,C和D都是间接证据和传来证据,只有B是符合题干的。P152、160 4. 以下属于直接证据的是(c)。 A被害人的尸体 B案发现场的脚印 C双方当事人签订的合同D盗窃的赃物 直接证据是指能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ABD都是物证,物证全部为间接证据,只有C选项是直接证据。P160 5. 反证是指 (D) A能够证明当事人自己主张的事实存在的证据 B能够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 C直接产生于案件事实发生过程中的证据 D能够证明对方当事人主张的事实不存在的证据 根据诉证据与当事人主张的事实的关系,可将诉讼证据分为本证与反证,本证是能够证明当事人主张的事实存在的证据,反证是能够证明对方当事人主张的事实不存在的证据。P165 6. 以下不属于实物证据的是( C) A犯罪工具 B买卖合同 C会计鉴定 D监控录像 实物证据是指以实物形态存在和表现形式的证据,选项ABD都是实物证据,C选项鉴定意见是言词证据。P155 7. 在甲诉乙借款纠纷一案中,有乙的同事丙的证言。丙证明,他在2010年3月21日听乙说,乙向甲借了3000元钱,准备到外地旅游时用。则丙的证言属于( B ) A原始证据 B传来证据 C有罪证据 D实物证据 丙的证言是听已所言,并非本人所见到的事实,因而是传来证据。P152 8. 按照诉讼证据与当事人主张的事实的关系来划分,证据可分为(D)。 A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B实物证据和言词证据C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D本证和反证 本证和反证的划分标准是诉讼证据与当事人主张的事实的关系。P165 9. 以下不属于原始证据的是( C) A犯罪现场发现的脚印 B买卖合同原本 C证人转述他人的证言 D购物发票 原始证据是指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或原始出处的证据,选项ABD都是原始证据,C选项是传来证据。P152 10. 精神病鉴定属于( A) A言词证据B实物证据C证人证言 D书证 精神病鉴定属于鉴定意见,在我国证据分类理论中,鉴定意见属于言词证据。P154 11. 按照证据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明关系来划分,证据可分为( A) A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B实物证据和言词证据C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 D本证和反证 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的划分标准是证据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明关系。P160 12. 证人证言和鉴定意见在证据分类上同属( A) A实物证据 B言词证据 C原始证据 D传来证据 在我国证据分类理论中,鉴定意见和证人证言都属于言词证据。但是,鉴定意见又区别于证人证言等其他言词证据。它不是鉴定人对提交鉴定的专门性问题所作的客观叙述,而是鉴定人对涉案的专门性问题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科学的分析判断后,提出的专业意见,即它不是对事实的描述性证据,而是认识性证据。P154 13. 按照证据事实形成的方法、表现形式、存在状况、提供方式来划分,证据可分为(B)。 A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B实物证据和言词证据 C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 D本证和反证 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的划分标准是证据事实形成的方法、表现形式、存在状况、提供方式。P154 多选题 1. 王某于某晚杀死了陈某,并放火烧了陈某家的房子,后公安人员在现场发现了王某的脚印。请问这个脚印属于( BC。) A直接证据 B间接证据C原始证据 D传来证据 原始证据是指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或原始出处的证据。王某的脚印是公安人员在犯罪现场发现的,属于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或原始出处的证据,是原始证据。间接证据是指不能单独直接证明,而需要与其他证据结合才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王某的脚印仅表明王某到过现场,不能仅凭此就认定杀人、放火的犯罪行为是王某所为,还需要结合其他证据加以认定,因而是间接证据。P152、160 2. 以下属于实物证据的有(ABC) A物证B书证C音像证据 D鉴定意见 鉴定意见属于言词证据。P155 3. 以下属于言词证据的是(ABCD) A刑事被告人的陈述 B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和辩解 C证人证言D鉴定意见 均符合言词证据的特征。P155 4. 某一案件中收集到的证据材料,属于言词证据的是( ABCD) A刑事被害人的陈述B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和辩解 C证人证言 D鉴定意见 5. 在甲诉乙借款纠纷一案中,有甲出具的由乙签名的借条一张。该借条内容为:今借甲人民币3000元整,一个月以内返还。2010年3月20日。该借条属于( AC) A直接证据 B间接证据 C原始证据 D传来证据 甲出具的借条是原始的,而非复印件,因而是原始证据;甲出具的借条能够证明甲乙之间借款合同的成立,因而属于直接证据。P152、160 6. 证人王某就其妻子看到被告人打伤被害人的经过向司法机关所作的陈述属于( BD) A直接证据 B间接证据 C原始证据 D传来证据 直接证据是指能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证言描述了证人看到被告人打伤被害人的经过,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所以是直接证据。传来证据是指不是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或原始出处,而是从间接的非第一来源获得的证据材料,比如证人转述了其妻子的证词是传来证据。P152、160 7. 交管部门的监控设备拍摄到甲某开车撞伤行人后逃逸的行为,该监控录像带属于( AD。 A直接证据 B间接证据 C物证 D视听资料 直接证据是指能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监控录像拍到了甲某肇事逃逸的经过,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所以是直接证据,选项A正确。监控录像属于证据种类中的视听资料,所以选项D正确。P142、160 8. 间接证据的特点包括( ABCD) A间接证据的依赖性 B间接证据的关联性C间接证据的证明过程复杂 D间接证据的排他性 间接证据的特点有:间接证据的依赖性;间接证据的关联性;间接证据的证明过程复杂,必须有一个判断推理的过程;间接证据的排他性。P162 9. 区分本证和反证的意义在于( ABCD_ A有利于调动当事人双方举证的积极性 B增强诉讼的抗辩性 C有利于审判人员迅速了解双方的事实主张 D有利于审判人员审查证据 区分本证和反证的意义在于:有利于调动当事人双方举证的积极性,增强诉讼的抗辩性;有利于审判人员迅速了解双方的事实主张,尽快查明案件的真实情况;有利于审判人员审查证据。P166 第七章 判断题 1. 在行政诉讼过程中,被告不可以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 对 行政诉讼中,被告行政机关有责任对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提出证据,举证不能,承担败诉结果,被告在诉讼中不得自行向原告及证人收集证据。P170 2. 证人患有疾病可能会死亡,人民法院可以采取证据保全措施。对 只有在证据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行政机关或人民法院才能采取证据保全措施。P198 3. 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证据材料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对 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P196 4. 诉讼代理人可以成为收集证据的主体。对 收集证据的主体是公安司法人员、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 P169 5. 证据开示制度可以杜绝伏击审判现象。对 设立证据开示制度,有利于节省诉讼资源,实现诉讼效率,杜绝伏击审判现象。P184 6. 在证据可能灭失的情况下,只能诉讼参加人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人民法院不能主动采取保全措施。 错 在证据可能灭失货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诉讼参加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动采取保全措施。P199 7. 交换证据的时间可以由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经人民法院认可,但不能由人民法院指定。错 交换证据的时间可以由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经人民法院认可,也可以由人民法院指定。P192 8. 鉴定是一种证据,而不是收集证据的方法。错 鉴定意见是证据种类,鉴定是收集证据的方法。P181 9. 经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可以组织当事人在开庭审理前交换证据。对 经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可以组织当事人在开庭审理前交换证据。人民法院对于证据较多或者复杂疑难的案件,应当组织当事人在答辩期届满后、开庭审理前交换证据。P191 单选题 1. 举证时限由人民法院指定的,指定的期限不得少于( C)。 A10天 B20天 C30天 D 60天 《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33条规定:由人民法院指定举证期限的,指定的期限不得少于三十日。P195 多选题 1. 收集证据的主体包括(ABCD)。 A公安机关工作人员B司法机关工作人员 C当事人D诉讼代理人 收集证据的主体包括公安、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P168 2. 构建刑事证据开示制度的原则有(ABCD )。 A法定性原则 B双方展示原则 C非对等展示原则 D公共利益豁免原则 构建刑事证据开示制度的原则有:法定性原则、双方展示原则、非对等展示原则、公共利益豁免原则和责任原则。P186 3. 诉讼前的证据保全包括(ABCD )。 A行政机关采取的证据保全 B公证机关采取的诉讼保全 C人民法院应申请采取的证据保全 D民事诉讼中的诉讼保全 诉讼前的证据保全包括行政机关采取的证据保全、公证机关采取的诉讼保全和人民法院应申请采取的证据保全。P200 4. 收集证据的方法主要有( ABCD)。 A询问B讯问 C辨认D勘验 收集证据的措施和方法主要有询问、讯问、辨认、勘验、检查、搜查、实验、鉴定、异地取证。P181-182 5. 收集证据的渠道主要有( ABCD)。 A现场勘验B搜查 C审讯被告人D询问证人 收集证据的渠道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现场勘查或勘验、搜查和侦查、深入群众调查、审讯被告人或询问当事人、机关单位或公民主动提供证据。P173 6. 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未能及时举证的法律后果由( ABCD )。 A视为放弃举证权利 B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人民法院不组织质证,对方当事人同意除外C负担有关费用D赔偿损失 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未能及时举证会产生两个法律后果:一是视为放弃举证权利,对于当事人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人民法院不组织质证,但对方当事人同意质证的除外;二是负担有关费用及赔偿损失。P196 7. 证据保全的特征有( BCD)。 A证据保全是在诉讼过程中或诉讼前采取的 B只有在证据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才能采取证据保全 C证据保全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D证据保全只能依职权实施 证据保全的特征有:证据保全是在诉讼过程中或诉讼前采取,只有在证据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才能采取证据保全,证据保全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证据保全可以依职权实施或者应申请采取。P198 8. 庭前证据交换制度的意义体现在( ABCD)。 A有利于实现司法公正 B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C有助于实体解决 D有利于减少上诉率 庭前证据交换制度具有以下意义:有利于实现司法公正,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有助于实体解决,有利于减少上诉率。P189 9. 收集证据的基本要求有( )。 A必须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收集证据 B收集证据必须主动及时C收集证据必须客观全面 D收集证据必须依靠群众 收集证据是一项重要的诉讼活动,要符合以下基本要求:必须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收集证据,收集证据必须主动及时、客观全面,深入细致、依靠群众、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等。P176-180 9. 以下属于证据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有(ABC )。 A容易变质的物证B即将死亡的证人 C犯罪嫌疑人可能会毁灭书证 D银行的监控录像 证据可能灭失是指若不及时采取措施,证据材料可能不复存在,如选项AB;以后难以取得并不是不能取得而是取证相当困难;证据可能会被故意毁损灭失如选项C;D不存在这种情况。P198 第八章 判断题 1. 证明对象是证明制度的构成环节。对 证明的构成环节包括:证明对象、证明主体、证明责任、证明标准、证明方法和证明程序。P211 2. 以证明的对象所属领域不同可以把证明分为行为意义上的证明与结果意义上的证明。错 以证明的表现形态为标准可分为行为意义上的证明和结果意义上的证明。P215 单选题 1. 诉讼证明的正当性体现在(D )。 A人的认识具有主观性和客观性 B诉讼证明的结论只能是相对的 C法律价值的冲突和协调 D证据要合法 诉讼证明的正当性体现在:证据要合法,证明的程序必须正当合法。P214 2. 严格证明和自由证明在( D)证明环节上具有实质性差异。 A证明主体 B证明方法 C证明责任 D证明标准 根据证明对象所属领域不同,可以将证明分为严格证明和自由证明。 3. 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证明制度,是(A )。 A神示证明制度 B证据证明制度 C法定证明制度 D自由心证证明制度 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证明制度是奴隶社会时期的神示证明制度。P210 4. 最重要的证明方法是( A)。 A逻辑推理B推定 C司法认知 D证明规则 证明方法包括逻辑推理、司法认知、推定等。逻辑推理是最重要的证明方法。P212 多选题 1. 证明的法律性表现在( ABCD)。 A证明的主体由法律规定B证明对象和标准由法律规定 C证明的主要程序由法律规定 D证明的方法和手段由法律规定 证据法学上的证明是一种法律活动,因此,这种活动的进行要受到法律的严格约束,即具有法律性。证明的法律性表现在:其一,证明的主体由法律规定。其二,证明的对象由法律现定。其三,证明的标准由法律规定。其四,证明的主要程序由法律规定。其五,证明的方法和手段由法律规定。其六证明行为会产生法律上的效果。P209 2. 根据证明的表现形态,可将证明分为(AB )。 A行为意义上的证明 B结果意义上的证明C严格证明D自由证明 以证明的表现形态为标准可分为:行为意义上的证明和结果意义上的证明;根据证明对象所属领域不同,可以将证明分为严格证明和自由证明。P215 3. 快捷的证明方法是(BC)。 A逻辑推理 B推定 C司法认知 D证明规则 司法认知是指司法人员对当事人不能提出衡量争议的事实直接以裁定或者临时决定的方式予以确认,从而提高证明的效率。推定是指法律明确规定,当确认某种事实存在时,就应当假定另一种事实存在,而这种被假定存在的事实不用再加以证明。推定和司法认知的特点是省略一般的取证、举证、质证的复杂程序,是一种快捷的证明方法。P212 4. 证明的构成环节包括( ABCD)。 A证明主体 B证明对象 C证明标准 D证明方法 证明的构成环节包括:证明对象、证明主体、证明责任、证明标准、证明方法和证明程序。P211 第九章 判断题 1. 外国法律和地方性习惯不属于民事诉讼的证明对象。错 民事诉讼证明对象包括: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事实,民事争议发生过程的事实,当事人主张的民事诉讼程序事实,与案件有关的其他事实,包括外国法律、地方性习惯和经验法则。P229 2. 行政诉讼的证明对象仅包括被诉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不包括合理性有关的事实。错 行政诉讼的证明对象包括与被诉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有关的事实,包括具体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P231 3. 刑事诉讼的证明对象包括刑事诉讼程序事实。对 刑事诉讼证明对象包括:被指控犯罪行为构成要件的事实,与犯罪行为轻重有关的各种量刑情节事实,排除或减轻刑事责任的事实,刑事诉讼程序事实。P225-227 4. 证明对象是法律规定的要件事实。对 要件事实是司法人员合法处理案件必须查明的事实,包括实体要件事实和程序要件事实。P221 5. 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主观心理态度是故意还是过失属于刑事诉讼证明对象。对 刑事诉讼证明对象包括被指控犯罪行为构成要件的事实,包括主体、客体、主观和客观方面,犯罪故意或过失属于主观要件。P225 单选题 1. 证明对象是指需要证据证明的(C )。 A实体法事实 B程序法事实 C要证事实 D要件事实 证明对象,是证明活动中需要证明的事实,又称待证事实或者要证事实。诉讼中的证明对象,是指司法人员和诉讼当事人及其律师在诉讼中必须用证据加以证明的各种案件事实。P220 2. 以下属于民事诉讼证明对象的是( D)。 A犯罪嫌疑人是过失犯罪 B自首 C正当防卫 D签订买卖合同 ABC选项是刑事诉讼证明对象,D选项是民事诉讼证明对象。P229 3. 以下属于刑事诉讼程序事实的是( D)。 A犯罪主观方面是故意的B累犯 C行为人不满十四周岁 D法院违反回避的事实 刑事诉讼程序事实是指有关刑事诉讼是否合法进行的事实,具体包括:管辖、回避、强制措施、审判组织组成、诉讼程序的进行是否超越法定期限、司法机关侵权、执行的合法性等。P227 4. 经查某案中的犯罪人是一位聋哑人,这一事实属于(A )。 A刑事诉讼证明对象 B民事诉讼证明对象 C行政诉讼证明对象 D不是诉讼证明对象 犯罪人是聋哑人属于与犯罪行为轻重有关的量刑情节事实,所以是刑事诉讼证明对象。P226 多选题 1. 下列属于刑事诉讼证明对象的是(ABCD )。 A犯罪主观方面是故意的 B犯罪行为实施已过多年,超过刑法规定的诉讼时效 C行为人不满十四周岁 D法院违反回避的事实 刑事诉讼证明对象包括实体要件事实和程序要件事实。具体是:(1)被指控犯罪行为构成要件的事实;(2)与犯罪行为轻重有关的各种量刑情节事实;(3)排除行为的违法性、可罚性和行为人刑事责任的事实;(4)刑事诉讼程序事实。P225-227 2. 下列关于证明对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BCD)。 A证明对象是不以当事人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 B证明对象与证明责任密切联系,证明责任决定了证明对象 C免证事由或不要证事由不能成为证明对象 D所有需要提供证据加以认知或说明的事实都能成为证明对象 证明对象是同当事人主张密切联系的事实;证明对象与证明责任密切联系,只有对证明对象而言,因而说证明责任决定证明对象是错误的;免证事由或不要证事由是指一些证明对象不需要举证证明,可以由司法机关直接认定;证据需要查证属实,但并非所有的事实都能成为证明对象,证据事实就不能成为证明对象。P221 3. 需要用证据证明的案件主要事实包括(ABCD )。 A被告人有无犯罪前科B被告人的一贯表现C犯罪事实是否发生 D谁是真正的犯罪者 CD属于被指控犯罪行为构成要件的事实,AB属于犯罪行为轻重有关的各种量刑情节事实。P225 4. 证明对象是(ABD)。 A在诉讼中用证据加以证明的各种案件事实 B与证明责任在范围上是一致的,所区别的仅是其法律属性 C是指需要证据证明的权利主张 D是法律规定的要证事实 证明对象是证明活动中需要证明的事实,又称待证事实或者要证事实。诉讼中的证明对象是指司法人员和诉讼当事人及其律师在诉讼中必须用证据加以证明的各种案件事实。其特征是:证明对象是与当事人的主张相联系的概念;证明对象与证明责任密切联系;证明对象是指需要证据证明的要证事实;证明对象是法律规定的要件事实。学理上认为:程序法事实属于证明对象;事实证据不能成为证明对象。C项之所以不正确是因为证明的对象是案件 5. 行政诉讼程序事实包括(ABCD )。 A有关当事人资格的事实 B有关管辖的事实C 有关审判组织的事实 D有关审判程序的事实 行政诉讼程序事实是指行政诉讼程序是否合法进行的事实,具体包括有关当事人资格的事实,有关管辖的事实,有关审判组织的事实,有关审判程序的事实,有关事实期间的事实等等。P232 6. 民事诉讼证明对象的事实构成有( ABCD)。 A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事实B民事争议发生过程的事实 C当事人主张的民事诉讼程序事实 D有关外国的法律法规的事实 一般认为,民事诉讼的证明对象有以下几方面事实构成:(1)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事实;(2)民事争议发生过程的事实;(3)当事人主张的民事诉讼程序事实 ;(4)有关外国的法律法规的事实。P229 第十章 判断题 1. 因缺陷产品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产品的生产者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承担举证责任。 对 民事证明责任的基本原则是“谁主张谁举证”,但是也有举证责任倒置的例外情况,《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4条规定了8种倒置的情形,其中因缺陷产品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产品的生产者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承担举证责任。 P256 3.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承担证明责任的例外情形就是贪污贿赂案件。错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承担证明责任的例外是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件。P246 4. 证明责任是指承担举证责任的人提供证据对案件事实加以证明所要达到的程度。错 证明责任是指司法机关或者当事人收集或者提供证据证明主张的案件事实成立或者有利于自己的主张的责任,否则将承担其主张不能成立的危险。P235 5. 行政诉讼实行证明责任倒置的原则。对 行政诉讼证明责任承担的主体和刑事诉讼、民事诉讼不同,是由被告承担,这被称为是证明责任的倒置。P257 6. 行政诉讼中由被告承担证明责任,所以原告可以不向法院提供任何证据。错 行政诉讼中由被告承担证明责任,但是并不等于原告可以不向法院提供任何证据。原告应当对有关的程序法事实负有提供证据的责任;还应当对有关实体方面的事实提供证据,如行政赔偿诉讼中,原告应当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造成损害的事实提供证据。P259 7. 在我国,三大诉讼中证明责任的分配是相同的。错 我国三大诉讼的证明责任是不一样的,刑事诉讼是控诉方承担(有例外),民事诉讼是谁主张谁举证(有例外规定),行政诉讼是责任倒置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P244-260 8. 在行政诉讼中,原告对被告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负有举证责任。错 行政诉讼中证明责任承担的主体是被告,行政诉讼法第32条规定: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P257 单选题 1. 以下案件应该实行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倒置的是(C )。 A买卖合同纠纷诉讼B房屋租赁合同纠纷诉讼C医疗侵权诉讼D建筑工程承包合同纠纷 根据《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第4条:下列侵权诉讼,按照以下规定承担举证责任: (一)因新产品制造方法发明专利引起的专利侵权诉讼,由制造同样产品的单位或者个人对其产品制造方法不同于专利方法承担举证责任; (二)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加害人就受害人故意造成损害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 (三)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由加害人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 2. 在民事诉讼中,承担证明责任的是(A )。 A当事人 B证人C鉴定人 D翻译人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第65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可见,民事诉讼的证明责任由当事人承担,证人、鉴定人、翻译人不负举证责任。P247 3. 在我国刑事诉讼中,被告人需要承担证明责任的案件有(C )。 A徇私枉法案 B刑讯逼供案 C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D包庇案 作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承担证明责任的例外,是涉及“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案件,《刑法》规定: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或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巨大的,可以责令说明来源。本人不能说明其来源是合法的,差额部分以非法所得论。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财产的差额部分予以追缴。对于此类案件,首先承担证明责任的仍然是控诉方,但是当控诉方能证明其财产或者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且差额巨大时,证明责任就转移到犯 4. 个体工商户刘某被县工商局吊销营业执照,并处罚款1万元。刘某对处罚决定不服,向市工商局申请复议,市工商局作出维持决定。刘某向县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处罚决定。本案中应当由(B )承担举证责任。 A刘某 B县工商局 C市工商局 D人民法院 在行政诉讼中,遵循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由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举证责任。P257 5. 在刑事诉讼中,不承担证明责任的是(D )。 A检察机关 B自诉人 C公安机关 D人民法院 在刑事诉讼中,公诉案件由检察机关承担证明责任,自诉案件由自诉人承担证明责任,公安机关也承担一定的证明责任,主要涉及有关的程序法事实,人民法院不负有证明责任。P244-245 6. 证明责任制度最早产生于(B )。 A古希腊 B古罗马法时代C德国普通法时代 D19世纪的日本 证明责任制度最早产生于古代罗马法时代。后人概括为“谁主张,谁举证”。 P239 7. 以下关于行政诉讼证明责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D)。 A行政诉讼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 B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 C原告可以提供证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证据 D原告提供的证据不成立的,免除被告的举证责任 在行政诉讼中,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原告可以提供证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证据,原告提供的证据不成立的,不免除被告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的举证责任。P258 8. 被告一般不承担证明责任的是( A)。 A刑事公诉 B刑事反诉C民事诉讼 D行政诉讼 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由检察机关、公安机关或自诉人承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一般不承担证明责任,即没有证明自己无罪的义务。但犯罪嫌疑人并不享有沉默权。民事纠纷实行谁主张、谁举证;行政诉讼由被告承担主要责任。P244 多选题 1. 有关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分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 A在公诉案件中,检察机关承担证明责任 B在自诉案件中,自诉人承担证明责任 C公安机关也要承担一定的证明责任 D人民法院也负有证明责任 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由检察机关、公安机关或自诉人承担。1.检察机关承担证明责任,与其承担的控诉职能相联系。检察机关决定提起公诉,必须做到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否则,法院将会作出无罪判决。2.公安机关承担一定的证明责任,主要涉及有关程序法事实。公安机关侦察终结,将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审查,必须就所认定的犯罪事实提供准确、充分的证据。3.自诉人向法院提出控诉,必须提供证据。否则法院将说服自诉人 2. 英美法系,双方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应根据诉讼进行的状态,就其主张的事实或者反驳的事实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称为( CD)。 A证明负担B说服负担C举证负担 D提供证据的负担 英美学者一般认为,证明责任概念的含义有两个:一是证明负担,一是举证负担。证明负担又称说服负担,是指当事人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的结果,能够说服事实认定者,对该责任的负担者做出有利的认定。否则,如果需要证明的事实真伪不明,对该事实具有说服负担的人承担由此产生的败诉后果。举证负担又称提供证据的负担,是指双方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应根据诉讼进行的状态,就其主张的事实或者反驳的事实提供证据加以证明。P241 3. 以下属于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倒置的情形有(ABCD )。 A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B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 C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 D买卖合同纠纷诉讼 根据《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第4条:下列侵权诉讼,按照以下规定承担举证责任: (一)因新产品制造方法发明专利引起的专利侵权诉讼,由制造同样产品的单位或者个人对其产品制造方法不同于专利方法承担举证责任; (二)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加害人就受害人故意造成损害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 (三)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由加害人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 第十一章 判断题 1. 我国目前仍然实行一元化的证明标准。错 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修改后,我国的证明标准已经转变成多元化了。P269 2. 在大陆法系国家,德国是最早确定了“内心确信“的证明标准。错 在大陆法系国家,法国是最早确定了“内心确信“的证明标准。P267 单选题 1. 两大法系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是(D)。 A排除合理怀疑 B内心确定 C高度的盖然性 D盖然性的优势 对于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两大法系差别并不大,表述方式也基本相同,一般都是用 “盖然性的优势”这一词汇,另外还使用“盖然性的平衡”、“优势证据”等表述方法。盖然性的优势的含义是,如果证明责任的承担者所提供的证据在总体上的分量上高出对方当事人或者更为可信,用百分比来表达的话,就是双方当事人证据的分量或者可信度形成了51%和49%的对比关系,那么,证明责任承担者便完成了他的证明责任; 2. (D)是指承担举证责任的人提供证据对案件事实加以证明所要达到的程度。 A证明对象 B证明责任 C证明方法 D证明标准 证明标准又称证明要求、证明任务,是指承担举证责任的人提供证据对案件事实加以证明所要达到的程度。P263 3. 行政诉讼法是通过(C) 对证明标准作了规定。 A证明的方式B排除的方式C间接的方式 D直接的方式 行政诉讼法是通过间接的方式对证明标准作了规定。《行政诉讼法》第61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一)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二)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依法改判;(三)原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者由于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也可以查清事实后改判。 4. 关于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英美法系的表述是( A)。 A排除合理怀疑 B内心确定 C高度的盖然性 D盖然性的优势 关于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英美法系的表述是“排除合理怀疑”。所谓排除合理怀疑,是指全面的证实、完全的确信或者一种道德上的确定性;这一词汇与清楚、准确、无可置疑这些词相当。在刑事案件中,被告人的罪行必须被证明到排除合理怀疑的程度方能成立,意思是,被证明的事实必须通过它们的证明力使罪行成立。P266 5. 在英美法系国家,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首先在(B)案件中适用。 A刑事B死刑 C民事D行政 在英美法系国家,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最早产生于18、19世纪。1824年,一位英国学者率先主张,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应当是“由于道德上的确定性足以排除一切怀疑”。之后,这一标准首先在死刑案件中适用,然后扩大到所有的刑事案件,成为英美法系国家刑事诉讼中通用的证明标准。P266 第十二章 判断题 1. 辨认和对质都属于证据审查判断的方法。对 证据审查判断的方法包括:个别审查、综合审查、辨认、对质、技术鉴定、侦查实验、推理判断的逻辑方法等。P294-301 2. 证明标准是证据制度的基础和核心部分。错 审查判断证据是证据制度的基础和核心部分。P282 3. 在法庭上出示的证据都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错 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由当事人质证。未经质证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P296 4. 证据是否确实、充分、合法是审查、判断证据的核心。对 审查判断证据的重心在于找到和发现证据的本质属性,审查判断的活动,要围绕解决案件中的每一个证据是否真实和有无证明力,证明力大小,还必须解决作为定案根据的整个案件的证据是否充分,还要保证这些证据的取得方式是合法的。 P287 5. 证据的收集是运用证据确认案件事实的前提。错 证据的审查判断是运用证据确认案件事实的前提。P277 单选题 1. ( C)是证明过程的关键环节,是证据制度的基础和核心。 A发现证据B收集证据 C审查判断证据 D确认证据 审查判断证据是证明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证据制度的基础和核心。(1)通过审查判断证据,可以鉴别证据的真伪,去伪存真,以保证采用的证据具有客观真实性。(2)通过审查判断证据,有利于根据确实、充分的证据定案,为正确适用法律奠定坚实基础,从而顺利实现刑事诉讼、民事诉讼或者行政诉讼的任务。(3)通过审查判断证据,可以确定证据的相关性及其证明力的大小,排除无关的证据,发挥与案情有关的证据的证明作用。 2. 在诉讼中,未经当事人质证的证据材料(A)。 A一律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B在明确告知当事人的情况下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 C由法院依职权决定是否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 D都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 《民事诉讼法》第68条规定: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由当事人互相质证。《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第47条规定:未经质证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P296 3. 组织辨认可以公开辨认,也可以秘密辨认,但对(C)应公开进行。 A对人的辨认B对物的辨认 C对尸体的辨认D对赃物的辨认 只有对尸体的辨认有公开进行的要求。P295 4. 证据的充分性是建立在证据的( B)基础上的。 A客观性B确实性C可靠性D 关联性 证据的确实性是运用证据查明案情的基础,而证据的充分性是确认案件事实的必要条件。P290 多选题 1. 全案证据审查判断的标准有(ABC )。 A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B优势证据标准 C合理可能性标准D定案证据必须具备合法性 全案证据审查判断的标准有: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优势证据标准和合理可能性标准。D选项是个别证据审查判断的标准。P280 2. 为了顺利达到审查判断证据的目的,司法人员应该从( ABCD)方面进行审查判断。 A从证据的来源方面 B从证据的内容方面 C从案内各种证据的相互联系方面 D从证据收集的合法性方面 为了顺利达到审查判断证据的目的,司法人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审查判断:从证据的来源方面;从证据的内容方面;从案内各种证据的相互联系方面;从证据收集的合法性方面。P288-291 3. 质证是( ACD)原则的具体体现。 A直接原则 B间接原则 C言词原则D辩论原则 言词原则实际上包含两项原则,是直接审理原则与言词审理原则的合称。所谓直接审理原则是指只能以在法庭上直接调查过的证据作为裁判基础的审判原则;所谓言词审理原则,又称口头原则,是相对于书面审理原则而言的,指基于口头提供的诉讼资料进行裁判的原则。质证也是辩论的具体形式。P296 4. 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的联系是各种各样的,包括( ABCD)。 A原因上的联系B结果上的联系C时间上的联系D空间上的联系 审查证据的内容,就是审查判断证据所反映的事实与特定的案件事实之间是否存在着客观的内在联系,有什么样的联系,能证明案件中的什么问题,内容本身是否合理,有无矛盾等。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的联系是各种各样的,有原因上的联系,有结果上的联系,有条件上的联系,也有时间上的联系、空间上的联系。P290 5. 证据的合法性是针对(BCD)来讲的。 A案件事实 B证据来源 C收集程序 D司法人员 证据的合法性,也叫证据的许可性,是指证据只能由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依照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进行收集、固定、保全和审查认定。即运用证据的主体要合法,每个证据来源的程序要合法,证据必须具有合法形式,证据必须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P279 6. 个别证据审查判断的标准有( ABCD)。 A定案证据必须查证属实 B定案证据必须与本案相关,具有关联性 C定案证据必须具备合法性 D定案证据必须经当事人质辩,由法庭予以认定 个别证据审查判断的标准有:定案证据必须查证属实;定案证据必须与本案相关,具有关联性;定案证据必须具备合法性;定案证据必须经当事人质辩,由法庭予以认定。P278-279 7. 以下属于证据审查判断的方法有( ABCD)。 A全面审查 B技术鉴定 C辨认 D侦查实验 证据审查判断的方法包括:1、个别审查,即甑别法,是用于对收集的证据,逐一地进行单个审查和鉴别。2、综合审查,要对案件中的不同种类的证据,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审查判断,审查各证据所证明的事实是否一致、协调,是否存在矛盾;还应当把案内所有的证据与案件事实联系起来进行。3、辨认,是指对某一事物不能确定的情况下,组织曾与该事物接触过的有关人员加以指认与确定的活动。4、对质,也称"质证法", 8. 辨认是证据审查的主要方法,依辨认对象划分可分为(CD) A 公开辨认B秘密辨认 C对人的辨认 D对物的辨认. 公开辨认和秘密辨认是从方法上进行的分类。P295 第十三章 判断题 1. 通过法律明文确立下来的推定,即法律要求事实认定者在特定的基础事实被证实时必须作出的推断是事实上的推定。 错 通过法律明文确立下来的推定,即法律要求事实认定者在特定的基础事实被证实时必须作出的推断是法律上的推定。P318 2. 无罪推定理论的内核是抓捕前任何人不能被称为罪犯 错 无罪推定理论的内核是判决前任何人不能被称为罪犯。P315 单选题 1. 第一个确立无罪推定原则的法律是(A )。 A法国《人权宣言》B《意大利共和国宪法》C《世界人权宣言》D《法国民法典》 法国在1989年《人权宣言》中明确规定:“任何人在其未被宣告为有罪以前,应被假定为无罪。”此后,无罪推定原则逐渐被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各国纷纷在法律中对此做出了规定。二战后,联合国的许多人权保障公约以及其他法律文件也做出确认,无罪推定原则正式成为了一条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P314 2. 从推定是否需要前提事实为标准,可将法律上的推定分为( B)。 A不可反驳的推定和可反驳的推定 B直接推定和推论推定 C基础事实的推定和无基础事实的推定 D因果关系的推定和过错推定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将法律推定作不同的分类,比如按照是否需要前提事实为标准,可分为直接推定和推论推定。P322 3. 从推定的效果进行划分,可将法律上的推定分为 (D) A不可反驳的推定和可反驳的推定 B直接推定和推论推定 C基础事实的推定和无基础事实的推定 D因果关系的推定和过错推定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将法律推定作不同的分类,比如从推定的效果进行划分,可分为因果关系的推定、过错推定和责任推定三种。P322 4. 法律规定法院有权依据已知事实,根据经验法则进行逻辑上的演绎,从而得出待证事实是否存在及其真伪的结论,这是指(B)。 A法律上的推定 B事实上的推定 C确定性的推定D可反驳的推定 事实上的推定是指法律规定法院有权依据已知事实,根据经验法则进行逻辑上的演绎,从而得出待证事实是否存在及其真伪的结论。P324 5.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 A司法认知的主体限于公安机关 B司法认知的客体是特定的事实 C司法认知不具有可反驳性 D司法认知不包括公证文书 司法认知的特征包括主体限于法院,客体是特定的事实,具有可反驳性。司法认知的范围有公众周知的事实、裁判上显著的事实、职务上已知的事实、自然科学定律、国家机关公报的事实、生效裁判、公证文书和行政行为确认的事实等。 6. 司法认知的主体是(A)。 A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 C公安机关 D律师 司法认知的特征:司法认知的主体仅限于法院;司法认知的客体是特定的事实;司法认知具有可反驳性。P329 7. 根据内容为标准可以将司法认知分为(B )。 A对证据事实的司法认知和对案件事实的司法认知 B对事实的司法认知和对法律的司法认知 C口头司法认知和书面司法认知 D任意司法认知和强制司法认知 根据内容为标准可以将司法认知分为对事实的司法认知和对法律的司法认知,这是英美法系部分证据学者提出的分类。P331 8. 从法律推定在诉讼上所具有的法律效力来看,可将法律上的推定分为(A )。 A不可反驳的推定和可反驳的推定 B直接推定和推论推定 C基础事实的推定和无基础事实的推定 D因果关系的推定和过错推定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将法律推定作不同的分类,比如从法律推定在诉讼上所具有的法律效力来看可以将法律上的推定分为不可反驳的推定和可反驳的推定两种。P319 9. 罗马法谚语“任何人均不容许不知法律”属于( A)。 A不可反驳的推定 B可反驳的推定 C因果关系的推定 D过错推定 在英美法系中,不可反驳的推定主要有两种,其一是知悉法律的推定,这个推定派生于罗马法谚语“任何人均不容许不知法律”。P319-320 10. 根据客体为标准可以将司法认知分为(A)。 A对证据事实的司法认知和对案件事实的司法认知 B对事实的司法认知和对法律的司法认知 C口头司法认知和书面司法认知 D任意司法认知和强制司法认知 根据客体为标准可以将司法认知分为对证据事实的司法认知和对案件事实的司法认知。P331 11. 无罪推定的内核是(C )。 A判决前,任何人可以被称为罪犯 B诉讼中,任何人可以被称为罪犯C判决前,任何人不能被称为罪犯 D判决后,任何人不能被称为罪犯 无罪推定理论的内核是“判决前,任何人不能被称为罪犯。”无罪推定是以此为本源的。P315 12. 事实推定的前提要件是(B )。 A必须无法直接证明待证事实的存否 B基础事实必须已得到法律上的确认 C前提事实与推定事实之间有必然的联系 D事实推定必须符合经验法则 事实推定的成立要件有:必须无法直接证明待证事实的存否,这是必要条件;基础事实必须已得到法律上的确认,这是前提条件;前提事实与推定事实之间有必然的联系,这是逻辑条件;许可对方当事人提出反证,并以反证的成立与否确认推定的成立与否,这是生效条件;事实推定必须符合经验法则。P325 多选题 1. 事实推定与法律推定的区别在于(ABCD)。 A法律效果不同 B产生的方式不同 C适用的范围不同D推定的种类不同 事实推定与法律推定的区别在于以下四个方面:法律效果不同,产生的方式不同,适用的范围不同,推定的种类不同。P325 2. 司法认知的作用有( ABCD)。 A是迅速结案的一条捷径B提高诉讼效率 C有利于诉讼证明的规范化D影响证明责任的分配 司法认知的作用:是迅速结案的一条捷径,有利于明确案件争议要点,减少当事人的讼累,提高诉讼效率;有利于诉讼证明的规范化;影响证明责任的分配。P332 3. 事实推定的成立要件有(ABCD )。 A必须无法直接证明待证事实的存否 B基础事实必须已得到法律上的确认C前提事实与推定事实之间有必然的联系 D事实推定必须符合经验法则 事实推定的成立要件有:必须无法直接证明待证事实的存否,这是必要条件;基础事实必须已得到法律上的确认,这是前提条件;前提事实与推定事实之间有必然的联系,这是逻辑条件;许可对方当事人提出反证,并以反证的成立与否确认推定的成立与否,这是生效条件;事实推定必须符合经验法则。P325 4. 下列情况应当进行司法认知的是(CD)。 A本国法律 B外国法律 C众所周知的事实 D裁判上显著的事实 司法认知的范围是指法院可以采取司法认知的事实的范围,包括案件事实和证据事实。人民法院不得对法律采取司法认知。P338 5. 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司法认知范围的有(ABD)。 A公众周知的事实 B自然科学定律 C当事人承认的事实 D生效判决确认的事实 属于我国司法认知的范围有:公众周知的事实、裁判上显著的事实、职务上已知的事实、自然科学定律、国家机关公报的事实、生效裁判、公证文书和行政行为确认的事实等。P339 6. 按照是否需要前提事实为标准,可以将推定分为(BD)。 A因果关系的推定 B过错推定 C责任推定 D直接推定 按照是否需要前提事实为标准,可以将推定分为直接推定和推论推定。P322 7. 法律推定的作用体现在(ABC)。 A导致了举证责任的重新分配 B使证明对象发生了变更 C降低了举证的难度 D有利于诉讼证明的规范化 法律推定的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导致了举证责任的重新分配,使证明对象发生了变更,降低了举证的难度。P323 8. 从推定的效果进行划分,可以分为(ABC)。 A因果关系的推定 B过错推定 C责任推定 D直接推定. 从推定的效果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因果关系的推定,过错推定和责任推定。P322 9. 司法认知的特征包括(ABC )。 A主体限于法院 B客体是特定的事实 C具有可反驳性 D不具有可反驳性 司法认知的特征包括:主体限于法院,客体是特定的事实,具有可反驳性。P329-330 第十四章 判断题 1. 证据规则只存在于英美法系国家。错 证据规则是指确认证据的范围、调整和约束证明行为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证据法的集中体现。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都有不同的证据判断规则,只不过大陆法系国家和英美法系国家证据规则比较发达而已。P346 2. 非法证据规则有利于防止或减少冤假错案。对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警察的非法取证行为;有利于督促执法机关守法,保持法律规范的完整性和司法尊严;有利于防止或减少冤假错案;有利于确实保障诉讼参与人的权利;能够促进公安、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法制观念的转变。P379 3. 证据规则的核心问题是证据的可采性问题。对 证据规则的核心问题是证据的可采性问题,所以证据规则在内容上应当包括关于证据真理性方面的规则和关于证据的价值判断方面的规则。P347 4. 证据规则具有侧重保护其他社会价值的功能。对 诉讼证明并不是以查明事实真相为唯一目的,具有多目的性,各诉讼目的之实现是一个综合价值平衡的结果,在某些情况下,其他社会价值与客观真实的目标相比,更应当加以确认和保护。 P367 5. 传闻证据排除规则是对抗式审判制度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对 对抗式审判是当事人主导程序的诉讼模式,传闻证据排除规制有利于确保法官和当事人直接与提供陈述的证人接触,尽可能的与证据来源接触,所以是实现对抗式审判的重要手段。P373 6. 制定证据规则有利于实现完全的自由心证。错 实行完全的自由心证违反了诉讼的基本目的,所以制定证据规则是为了防止自由心证的主观臆断。P354 7. 传闻证据规则最早产生于法国。错 传闻证据规则最早产生于英国,并在美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P369 8. 证据规则能够规范执法行为,对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对 证据规则的意义体现在:对于树立正确的诉讼观念有重大作用;有助于审判方式改革;规范执法行为,对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有利于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 P357 单选题 1. 以下选项中,(A)不属于以证据规则的表现形式为标准所做的分类。 A证据能力规则 B成文法证据规则 C判例法证据规则 D习惯法证据规则 以证据规则的表现形式为标准可以把证据规则分为成文法证据规则、判例法证据规则和习惯法证据规则。P361 2. 传闻证据规则最早产生于(C)。 A法国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传闻证据规则最早产生于英国,并在美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P369 3. 证人只能陈述证据亲身更感受和经历的事实,而不得陈述对该事实的意见或者结论,这是指的(C )。 A交叉询问规则 B最佳证据规则 C意见证据规则 D特权规则 英美法系国家的意见证据规则是指证人只能陈述证据亲身更感受和经历的事实,而不得陈述对该事实的意见或者结论。P364 4. 以客体为标准可以把证据规则分为(A )。 A证据能力规则和证明行为规则 B通用的证据规则和特殊的证据规则 C示范证据规则和法定证据规则 D证据本身的规则和运用证据的规则 以客体为标准可以把证据规则分为证据能力规则和证明行为规则。P361 5. 《民事诉讼法》规定:“书证应当提交原件。物证应当提交原物。提交原件或者原物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交复制品、照片、副本、节录本。”这一规定体现了( C)。 A被告人的自白规则 B补强证据规则 C最佳证据规则 D非法证据排陈规则 最佳证据规则适用于文书内容的证明,文书的内容成为证明犯罪的关键时,应当直接提出文书为证,且原件最为明确最便于调查。我国民诉法也规定:书证应当提交原件。物证应当提交原物。提交原件或者原物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交复制品、照片、副本、节录本。可见当事人提供证据时应遵循最佳证据规则。P364 多选题 1. 证据规则的功能主要有(ABCD )。 A查明案件事实真相 B侧重保护其他社会价值C发现真实和保护人权 D追求诉讼效率 证据规则的功能主要有:查明案件事实真相;侧重保护其他社会价值;发现真实和保护人权;追求诉讼效率。P366-368 2. 英美国家法律规定的特权规则主要适用于( ABCD)。 A配偶的特权 B当事人与律师谈话的守密特权 C忏悔者与牧师间的谈话守密特权 D公民享有不得自证其罪的特权 英美国家法律规定的特权规则主要适用于配偶的特权;当事人与律师谈话的守密特权;患者与医生间的谈话保密特权,但以合法的目的为限;忏悔者与牧师间的谈话守密特权;公民享有不得自证其罪的特权;政府官员的公务特权。 3. 传闻证据规则的价值体现在(ABCD )。 A是对抗式审判制度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 B有利于案件裁判的准确性 C有利于诉讼公开的实现D有利于诉讼平等的实现 传闻证据规则的价值体现在:是对抗式审判制度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有利于案件裁判的准确性;有利于诉讼公开、诉讼平等和诉讼民主等价值的实现。P373 4. 证据规则普遍存在于( )。 A大陆法系国家 B英美法系国家 C社会主义国家 D资本主义国家 证据规则是指确认证据的范围、调整和约束证明行为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证据法的集中体现。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都有不同的证据判断规则,只不过大陆法系国家和英美法系国家证据规则比较发达而已。P346 5.制定证据规则的可行性体现在( ABCD)。 A符合诉讼证明需要B保证诉讼公正C有利于排除可能不真实的证据 D实行完全的自由心证 制定证据规则的可行性体现在:符合诉讼证明需要;实行完全的自由心证违反了诉讼的基本目的;是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吸收英美法系当事人主义的必然结果;保证诉讼公正,加强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的需要;有利于排除可能不真实的证据。P353-354 6. 证据规则的法律属性有(ABC )。 A明显的程序性B明确的指导性 C强制的效力 D不具有强制的效力 证据规则具有以下的法律属性:具有明显的程序性、具有明确的指导性、具有强制的效力。P348 7.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ABCD)。 A控制警察的非法取证行为B有利于督促执法机关守法 C有利于防止或减少冤假错案 D有利于确实保障诉讼参与人的权利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警察的非法取证行为;有利于督促执法机关守法,保持法律规范的完整性和司法尊严;有利于防止或减少冤假错案;有利于确实保障诉讼参与人的权利;能够促进公安、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法制观念的转变。P379 8. 证据规则的意义体现在(ABCD)。 A树立正确的诉讼观念B有助于审判方式改革 C规范执法行为 D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证据规则的意义体现在:对于树立正确的诉讼观念有重大作用;有助于审判方式改革;规范执法行为,对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有利于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P357 Basketball can make a true claim to being the only major sport that is an American invention. From high school to the professional level, basketball attracts a large following for live games as well as television coverage of events like the National Collegiate Athletic Association (NCAA) annual tournament and the 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 (NBA) and Women's 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 (WNBA) playoffs. And it has also made American heroes out of its player and coach legends like Michael Jordan, Larry Bird, Earvin "Magic" Johnson, Sheryl Swoopes, and other great players. At the heart of the game is the playing space and the equipment. The space is a rectangular, indoor court. The principal pieces of equipment are the two elevated baskets, one at each end (in the long direction) of the court, and the basketball itself. The ball is spherical in shape and is inflated. Basket-balls range in size from 28.5-30 in (72-76 cm) in circumference, and in weight from 18-22 oz (510-624 g). For players below the high school level, a smaller ball is used, but the ball in men's games measures 29.5-30 in (75-76 cm) in circumference, and a women's ball is 28.5-29 in (72-74 cm) in circumference. The covering of the ball is leather, rubber, composition, or synthetic, although leather covers only are dictated by rules for college play, unless the teams agree otherwise. Orange is the regulation color. At all levels of play, the home team provides the ball. Inflation of the ball is based on the height of the ball's bounce. Inside the covering or casing, a rubber bladder holds air. The ball must be inflated to a pressure sufficient to make it rebound to a height (measured to the top of the ball) of 49-54 in (1.2-1.4 m) when it is dropped on a solid wooden floor from a starting height of 6 ft (1.80 m) measured from the bottom of the ball. The factory must test the balls, and the air pressure that makes the ball legal in keeping with the bounce test is stamped on the ball. During the intensity of high school and college tourneys and the professional playoffs, this inflated sphere commands considerable attention. Basketball is one of few sports with a known date of birth. On December 1, 1891, in Springfield, Massachusetts, James Naismith hung two half-bushel peach baskets at the opposite ends of a gymnasium and out-lined 13 rules based on five principles to his students at the International Training School of the Young 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 (YMCA), which later became Springfield College. Naismith (1861-1939) was a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who was seeking a team sport with limited physical contact but a lot of running, jumping, shooting, and the hand-eye coordination required in handling a ball. The peach baskets he hung as goals gave the sport the name of basketball. His students were excited about the game, and Christmas vacation gave them the chance to tell their friends and people at their local YMCAs about the game. The association leaders wrote to Naismith asking for copies of the rules, and they were published in the Triangle, the school newspaper, on January 15,1892. Naismith's five basic principles center on the ball, which was described as "large, light, and handled with the hands." Players could not move the ball by running alone, and none of the players was restricted against handling the ball. The playing area was also open to all players, but there was to be no physical contact between players; the ball was the objective. To score, the ball had to be shot through a horizontal, elevated goal. The team with the most points at the end of an allotted time period wins. Early in the history of basketball, the local YMCAs provided the gymnasiums, and membership in the organization grew rapidly. The size of the local gym dictated the number of players; smaller gyms used five players on a side, and the larger gyms allowed seven to nine. The team size became generally established as five in 1895, and, in 1897, this was made formal in the rules. The YMCA lost interest in supporting the game because 10-20 basketball players monopolized a gymnasium previously used by many more in a variety of activities. YMCA membership dropped, and basketball enthusiasts played in local halls. This led to the building of basketball gymnasiums at schools and colleges and also to the formation of professional leagues. Although basketball was born in the United States, five of Naismith's original players were Canadians, and the game spread to Canada immediately. It was played in France by 1893; England in 1894; Australia, China, and India between 1895 and 1900; and Japan in 1900. From 1891 through 1893, a soccer ball was used to play basketball. The first basketball was manufactured in 1894. It was 32 in (81 cm) in circumference, or about 4 in (10 cm) larger than a soccer ball. The dedicated basketball was made of laced leather and weighed less than 20 oz (567 g). The first molded ball that eliminated the need for laces was introduced in 1948; its construction and size of 30 in (76 cm) were ruled official in 1949. The rule-setters came from several groups early in the 1900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stablished their rules committees in 1905, the YMCA and the Amateur Athletic Union (AAU) created a set of rules jointly, state militia groups abided by a shared set of rules, and there were two professional sets of rules. A Joint Rules Committee for colleges, the AAU, and the YMCA was created in 1915, and, under the name the National Basketball Committee (NBC) made rules for amateur play until 1979. In that year, the National Federation of State High School Associations began governing the sport at the high school level, and the NCAA Rules Committee assumed rule-making responsibilities for junior colleges, colleges, and the Armed Forces, with a similar committee holding jurisdiction over women's basketball. Until World War II, basketball became increasingly popular in the United States especially at the high school and college levels. After World War II, its popularity grew around the world. In the 1980s, interest in the game truly exploded because of television exposure. Broadcast of the NCAA Championship Games began in 1963, and, by the 1980s, cable television was carrying regular season college games and even high school championships in some states. Players like Bill Russell, Wilt Chamberlain, and Lew Alcindor (Kareem Abdul-Jabbar) became nationally famous at the college level and carried their fans along in their professional basketball careers. The women's game changed radically in 1971 when separate rules for women were modified to more closely resemble the men's game. Television interest followed the women as well with broadcast of NCAA championship tourneys beginning in the early 1980s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WNBA in 1997. Internationally, Italy has probably become the leading basketball nation outside of the United States, with national, corporate, and professional teams. The Olympics boosts basketball internationally and has also spurred the women's game by recognizing it as an Olympic event in 1976. Again, television coverage of the Olympics has been exceptionally important in drawing attention to international teams. The first professional men's basketball league in the United States was the National Basketball League (NBL), which debuted in 1898. Players were paid on a per-game basis, and this league and others were hurt by the poor quality of games and the ever-changing players on a team. After the Great Depression, a new NBL was organized in 1937, and the Basketball Association of America was organized in 1946. The two leagues came to agree that players had to be assigned to teams on a contract basis and that high standards had to govern the game; under these premises, the two joined to form the 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 (NBA) in 1949. A rival American Basketball Association (ABA) was inaugurated in 1967 and challenged the NBA for college talent and market share for almost ten years. In 1976, this league disbanded, but four of its teams remained as NBA teams. Unification came just in time for major television support. Several women's professional leagues were attempted and failed, including the Women's Professional Basketball League (WBL) and the Women's World Basketball Association, before the WNBA debuted in 1997 with the support of the NBA. James Naismith, originally from Al-monte, Ontario, invented basketball at the International YMCA Training School in Springfield, Massachusetts, in 1891. The game was first played with peach baskets (hence the name) and a soccer ball and was intended to provide indoor exercise for football players. As a result, it was originally a rough sport. Although ten of Naismith's original thirteen rules remain, the game soon changed considerably, and the founder had little to do with its evolution. The first intercollegiate game was played in Minnesota in 1895, with nine players to a side and a final score of nine to three. A year later, the first five-man teams played at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Baskets were now constructed of twine nets but it was not until 1906 that the bottom of the nets were open. In 1897, the dribble was first used, field goals became two points, foul shots one point, and the first professional game was played. A year later, the first professional league was started, in the East, while in 1900, the first intercollegiate league began. In 1910, in order to limit rough play, it was agreed that four fouls would disqualify players, and glass backboards were used for the first time. Nonetheless, many rules still differed, depending upon where the games were played and whether professionals, collegians, or YMCA players were involved. College basketball was played from Texas to Wisconsin and throughout the East through the 1920s, but most teams played only in their own regions, which prevented a national game or audience from developing. Professional basketball was played almost exclusively in the East before the 1920s, except when a team would "barnstorm" into the Midwest to play local teams, often after a league had folded. Before the 1930s very few games, either professional or amateur, were played in facilities suitable for basketball or with a perfectly round ball. Some were played in arenas with chicken wire separating the players from fans, thus the word "cagers," others with posts in the middle of the floor and often with balconies overhanging the corners, limiting the areas from which shots could be taken. Until the late 1930s, all players used the two-hand set shot, and scores remained low. Basketball in the 1920s and 1930s became both more organized and more popular, although it still lagged far behind both baseball and college football. In the pros, five urban, ethnic teams excelled and played with almost no college graduates. They were the New York Original Celtics; the Cleveland Rosenblums, owned by Max Rosenblum; Eddie Gottlieb's Philadelphia SPHAs (South Philadelphia Hebrew Association); and two great black teams, the New York Renaissance Five and Abe Saperstein's Harlem Globetrotters, which was actually from Chicago. While these teams had some notable players, no superstars, such as Babe Ruth, Jack Dempsey, or Red Grange, emerged to capture the public's attention as they did in other sports of the period. The same was true in college basketball up until the late 1930s, with coaches dominating the game and its development. Walter "Doc" Meanwell at Wisconsin, Forrest "Phog" Allen at Kansas, Ward "Piggy" Lambert at Purdue, and Henry "Doc" Carlson at Pittsburgh all mad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game's development: zone defenses, the weave, the passing game, and the fast break. In the decade preceding World War II, five events changed college basketball and allowed it to become a major spectator sport. In 1929, the rules committee reversed a decision that would have outlawed dribbling and slowed the game considerably. Five years later, promoter Edward "Ned" Irish staged the first intersectional twin bill in Madison Square Garden in New York City and attracted more than 16,000 fans. He demonstrated the appeal of major college ball and made New York its center. In December 1936, Hank Luisetti of Stanford revealed the virtues of the one-handed shot to an amazed Garden audience and became the first major collegiate star. Soon thereafter, Luisetti scored an incredible fifty points against Duquesne, thus ending the East's devotion to the set shot and encouraging a more open game. In consecutive years the center jump was eliminated after free throws and then after field goals, thus speeding up the game and allowing for more scoring. In 1938, Irish created the National Invitation Tournament (NIT) in the Garden to determine a national champion. Although postseason tournaments had occurred before, the NIT was the first with major colleges from different regions and proved to be a great financial success. The National Collegiate Athletic Association (NCAA) created its own postseason tournament in 1939 but did not rival the NIT in prestige for some time. The 1940s saw significant changes for college basketball. Players began using the jump shot after Kenny Sailors of Wyoming wowed the East with it in 1943. The behind-the-back dribble and pass also appeared, as did exceptional big men. Bob Kurland at Oklahoma A&M was almost seven feet tall and George Mikan at DePaul was six feet ten inches. While Kurland had perhaps the better college career and played in two Olympics, he chose not to play professional ball, whereas Mikan became the first dominant star in the pros. Their defensive play inspired the rule against goal tending (blocking a shot on its downward flight). Adolph Rupp, who played under Phog Allen, also coached the first of his many talented teams at Kentucky in that decade. However, in 1951, Rupp and six other coaches suffered through a point-shaving scandal that involved thirty-two players at seven colleges and seriously injured college basketball, particularly in New York, where four of the seven schools were located. While the game survived, the NCAA moved its tournament away from Madison Square Garden to different cities each year and the NIT's prestige began to decline. Professional basketball remained a disorganized and stodgy sport up until the late 1940s, with barnstorming still central to the game and most players still using the set shot. In 1946, however, hockey owners, led by Maurice Podoloff, created the Basketball Association of America (BAA) in the East to fill their arenas, but few fans came, even after Joe Fulks of Philadelphia introduced the jump shot. The BAA's rival, the National Basketball League, had existed since the 1930s, had better players, like Mikan of the Minneapolis Lakers, Bob Davies of the Rochester Royals, and Dolph Shayes of the Syracuse Nationals, but operated in much worse facilities and did not do much better at attracting audiences. In 1948, Podoloff lured the Lakers, Royals, and two other teams to the BAA and proposed a merger of the two leagues for the 1949–1950 season. The result was the 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 (NBA), with Podoloff its first commissioner. The seventeen-team league struggled at first but soon reduced its size and gained stability, in large part because of Mikan's appeal and Podoloff's skills. Despite the point-shaving scandal, college ball thrived in the 1950s, largely because it had prolific scorers and more great players than in any previous decade. Frank Selvy of Furman and Paul Arizin of Villanova both averaged over forty points early in the decade, while Clarence "Bevo" Francis of tiny Rio Grande College in Ohio amazed fans by scoring 116 points in one game while averaging 50 per game for a season. The decade also witnessed some of the most talented and complete players ever. Tom Gola at LaSalle, Bill Russell at San Francisco, Wilt Chamberlain at Kansas, Elgin Baylor at Seattle, Jerry West at West Virginia, and Oscar Robertson at Cincinnati, all had phenomenal skills that have since been the measure of other players. And in 1960 one of the best teams ever, Ohio State, won the NCAA title led by Jerry Lucas and John Havlicek. Professional basketball underwent major changes in the 1950s that helped increase its popularity. In 1950, Earl Lloyd, from West Virginia, played for the Washington Capitols and became the first African American to play in the NBA. In 1954, Danny Biasone, owner of the Syracuse Nationals, persuaded the NBA to institute the twenty-four-second shot clock, requiring a team to shoot within that time. This eliminated the slow pace that had long prevailed in the pros and made the NBA more exciting. Teams now scored one hundred points a game regularly. The league also now awarded foul shots when the other team received more than five personal fouls a period, greatly reducing the rough play that had hurt the pro game. In 1956, Red Auerbach of the Boston Celtics made the best deal in NBA history when he acquired the draft rights to Bill Russell, the defensive player and rebounder he needed to complement Bob Cousy and Bill Sharman in the backcourt. With the addition of Russell, the Celtics became the best pro team ever, winning eleven of the next thirteen championship titles before expansion diluted the talent in the NBA. The St. Louis Hawks, with Bob Pettit, beat the Celtics in 1958, and the Philadelphia 76ers, with Chamberlain, beat them in 1967. But Russell, a player-coach for two titles, and his teammates formed the greatest dynasty in pro ball. Even the Los Angeles Lakers, who had moved from Minneapolis in 1960, with West and Baylor, were no match for the Celtics over these years. While West, Baylor, Chamberlain—who averaged over fifty points a game in 1962—and Oscar Robertson—who in the same year averaged a triple double per game in points, assists, and rebounds—were superior to any individual Celtic, no other team could consistently play defense, re-bound, and run with the Celtics.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 欢迎您下载我们的文档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致力于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觉得好可以点个赞哦 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文档资料,可以留言告知我们哦
本文档为【2019电大证据学(机考)期末复习考试必考重点【精华打印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1.9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机构认证用户
金水文库
鑫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经营:PPT设计 、课件制作,软文策划、合同简历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各类模板等。公司秉着用户至上的原则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格式:doc
大小:274KB
软件:Word
页数:21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1-28
浏览量: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