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学生幸福感教育

大学生幸福感教育

举报
开通vip

大学生幸福感教育大学生幸福感教育 大学生幸福感的缺失与培养 摘要:当代大学生处在和平盛世的年代,但也处在机遇和挑战同在的时代,在家庭、学校和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下,大学生幸福感缺失现象正在产生,并有愈演愈烈之势。幸福感是对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正面评价,它不仅影响着个人的行为方式和处世态度,还对思政工作、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因此针对幸福感缺失的原因,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幸福感也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大学生 幸福感 缺失 培养 幸福是人们所追求和向往的,是无需加以认证的、是颠扑不破的原则。亚里士多德说过,“幸福是人类存在的唯一目的和...

大学生幸福感教育
大学生幸福感教育 大学生幸福感的缺失与培养 摘要:当代大学生处在和平盛世的年代,但也处在机遇和挑战同在的时代,在家庭、学校和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下,大学生幸福感缺失现象正在产生,并有愈演愈烈之势。幸福感是对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正面评价,它不仅影响着个人的行为方式和处世态度,还对思政工作、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因此针对幸福感缺失的原因,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幸福感也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大学生 幸福感 缺失 培养 幸福是人们所追求和向往的,是无需加以认证的、是颠扑不破的原则。亚里士多德说过,“幸福是人类存在的唯一目的和目标”。当代大学生处在和平盛世的年代,但也处在机遇和挑战同在的时代,在各方面的冲击下,大学生幸福感缺失现象已经不容忽视。幸福感是个体对生活的评价和体验,是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是对人生价值、自我价值的肯定。[1]因而,培养大学生幸福感是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的一项基础性教育,为增强德育实效性提供了内在动力,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了基础,为大学生心理素质良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心理和情感条件。 一、培养大学生幸福感的重大意义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依靠力量。他们的幸福感是青年中的主流方向,与社会的和谐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一)培养大学生幸福感是实现大学生自身科学发展的内在需求 在社会要求科学发展的同时,也离不开大学生自身的科学发展。正如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对于生活于现代社会的大学生来说,调动他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就是对幸福的追求。在幸福观念的大前提下,大学生的精神状态和生存状况才会沿着人本真的需求来发展。近些年,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也存在片面追求物质而忽视关注心灵内在需求的弊端,注重经济指标、崇尚金钱权利的不良风气不可避免地蔓延到大学生身上。而当不断膨胀的物质欲求与求学、就业等客观压力形成强烈的碰撞时,个别学生就会产生悲观厌世等各种情绪,有的甚至以自杀寻求解脱。这种状况与大学生自身的科学发展是背道而弛的。大学生处于青年时期,容易受外界影响,同时可塑性极强,如果从现在开始就对他们幸福感进行培养,可使得大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幸福的获取以及看问题的视角发生改变。 (二) 培养大学生幸福感是对我国大学生思政工作的有力补充 几年来,大学生思政工作取得很大成绩,心理健康教育也在各高校普及开来。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提升过程中,有一种越来越注重学科化和科学化,而与人们日常思想政治活动、人们心理活动、人们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现象相背离的现象,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又过度地关注心理损伤和心理疾病的治疗,似乎没有心理问题就是心理健康。实际情况是每个人都会有心理困惑又构不成心理疾病,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化解工作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培养大学生幸福感可以为大学生的教育工作带来新的生机,作为大学生思政工作的有力补充。 (三)培养大学生幸福感对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培养大学生幸福感的目的就是要让大学生都感到幸福或者通过一定的方法获得幸福,不论你是否有钱,无论你地位高低,每个人在关注自身的需求及爱好的同时,都要找寻到自己生命的使命感。每个人在不同的层次为社会服务,也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内获得自身的幸福。可以看出,幸福实现的目标与我国构建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的目标是一致的,对我国实现和谐社会及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大学生幸福感的培养是大学生自身科学发展的需要,是对思政工作的有力补充,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但大学生幸福感缺失的现象却正在上演,因此,对此现象进行探究分析,并采取措施是一项刻不容缓的活动。 二 、大学生幸福感缺失的原因 大学生是社会的特殊群体,具有较高的科学知识和文化素养,他们尚处在校园之中,有来自各方面的呵护。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幸福感是普遍高于社会其他群体的,但近些年来,随着大学生“天之骄子”时代的退去,在各方面因素的冲击下,“郁闷”,“无聊”已经成为很多大学生的口头语,大学生的幸福感缺失现象正在产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家庭环境 家庭是每个孩子心灵休憩的场所,是孩子展现真实自我的舞台,也是遇到困难可以依靠的港湾。父母对子女的和子女对父母的情爱,原可成为最大的幸福之源,但事实上,如今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十分之九是双方都感到苦恼的来源,百分之九十九是至少双方中的一方感到苦恼的原因。造成我们这时代不快乐的原因当然不一,但最深刻的是家庭未能给以基本的快乐。[2] 如果孩子有一个充满温馨的家庭氛围,那么孩子的个性也会随之温和。在适当的时机被给予鼓励,安慰或者批评,都可以使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得到提高。相反,家庭环境恶劣,特别是情感上的缺失,如父母关系不和,单亲家庭,或是留守儿童致使亲子关系不亲近,缺乏交流沟通,都将给孩子带来伤害。 (二)学习能力 首先,我国素质教育体制还不够完善,在进入大学之前,很大一部分学生已经习惯性地接受了老师督促的强迫式学习,相应的,学生也就缺乏了一种自我管理的能力。进入大学后,时间自主性大大提高,这对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主动要求学习,会学习的能力以及对时间的安排设计有很高的要求,而大部分的中国学生是缺乏这些能力的。如果说之前的是一种任务式学习,那么任务完成后至少会有一种充实感,而大学学习如果不能合理安排的话,就会产生一种空虚感。其次,能够进入大学的学生们在高中是成绩较优异的,在大学班里,大多数是智力水平,情商水平不相上下的同学,想要在班级中显示自己的优势不是容易的事,这就使生活中少了一份荣耀感。 (三)个人心理 不同的群众有不同的烦恼,这些种类的不快乐,一部分是由社会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一部分是由于个人心理。当然,个人心理也大半是社会制度的产物。[3]社会制度是与一个国家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以及经济基础有密切联系的,我们很难去影响,然而,个人心理是由我们主观控制的,这就相对而言容易调节。大学生虽然有着较高的知识水平和科学素养,但心理方面却还存在着不成熟。这和我们的教育制度以及学校家庭的心理辅导有着密切联系,尤其是80,90后的大学生,他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备受家庭的呵护和宠爱。这一时代的孩子,从小就有一个较优越的成长环境,没有经过战争,社会动荡和物质匮乏的时代,因此,他们心理承受能力不高,缺少应对挫折的勇气和毅力,极易向挫折妥协,由此而失去了人生方向,没有生活目标和动力,幸福感丧失。 (四)人际交往 大学是一个小社会团体,人际交往是大学生实现社会化的主要途径。大学生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已深知人际交往的重要性。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人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从而保持良好的心态。随着大学四年的逐渐渡过,大学生人际交往方面的幸福感水平却逐渐降低,这与大学生心理发展水平有关。大一刚进校门的时候,由于进入一个新的环境,人们会有一种无助感,这时候就迫切的想要找一个依靠,获得安全感。这时,人际交往成为他们的主导需要,他们能从交往中获得极大地满足感。随着年级的升高,对环境的适应和熟悉,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幸福感基本定型,主导需要也随之转变。再者,由于对未来的思索,高年级学生忙着考研和就业,为将来奔波忙碌,交流时间相对减少,加之来自同学之间的竞争压力,使他们在潜意识里疏远对方。 (五)就业压力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现代市场经济竞争激烈,当代大学生在毕业后面临着“双向选择”的分配制度,很多用人单位门槛较高而且要有工作经验,在校大学生只注重理论知识,缺乏实践经验和社会锻炼,这给刚毕业的的大学生带来无形的压力。其次,现在一份工作的获得除了与大学生的自身能力有关以外,还与一个家庭的社会背景,人际资源有密切关系,这就使出生平凡的孩子更加沮丧。原本美好的理想不能实现,大学毕业生感到焦虑,自卑,幸福感降低。 三、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幸福感的途径 为了更好的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幸福感,使大学生切身感受到幸福,根据幸福感缺失的原因来采取相应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更具有针对性,效果的鲜明性。 (一)家庭方面 家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是孩子温馨的港湾,情感的依托地,幸福的源泉。从小到大,家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家庭应该更多的让孩子感受到家的幸福,为孩子营造一个理想的成长氛围。这包括积极进取的学习氛围,不畏艰苦的劳动氛围,朴素节俭的持家氛围,孝亲敬长的关爱氛围,愉悦身心的娱乐氛围,和睦相处的亲情氛围。总之,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第一性的,融洽温暖的氛围,合理有效地沟通,切合实际的期望,必定会激励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成为孩子身心发育最深厚的沃土。当他们得到关心和爱护,获得爱的体验时,就会心情愉快,从而自信乐观,勇敢地面对困难,反之则会影响孩子的发展,甚至会毁掉孩子一生的幸福。 (二) 学校方面 帮助学生认清如何学、怎么学、为何学,让“幸福教育”进入思想整理理论课堂的主渠道,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观念,培养他们的健康的心态和正确的生活态度,科学地确立人生目标和发展理念,在发展中不断正确认识自身和社会,从而对未来发展能有科学地理解,预测和评价。 (三)个人方面要提高大学生挫折承受能力 80后的大学生从小在较为优越的环境下成长,所经历的不幸遭遇最少,却最容易受到不幸带来的伤害,也最不能体会到幸福的珍贵。挫折是个体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目标不能达到,需要无法满足所产生的不愉快情绪的反映,它与幸福感是不相融的,克服挫折感有利于提升幸福感,因此要开展挫折教育,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决心信心和恒心,增强学生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应变力,和克服力,培养学生完善人格的心理素质教育,将他们培养成具有坚强意志冰乐于接受挑战,具有较强抗挫折能力的强者,培养大学生内在的自信与乐观,运用正确的心理防御机制,使他们的心灵趋于宁静,从而享受到幸福的喜悦。 (四)进行人际关系训练 人际关系不和谐容易引起偏执自负,自卑,嫉妒猜疑,恐惧和孤僻封锁的障碍型人格,对身心造成莫大的伤害。人际关系包括对同性和异性的关系处理问题。人际关系的困惑,尤其突出表现在来自农村的贫困大学生新生中,他们刚进大学校门,对新环境新生活正处于适应阶段,面对新的人群,内心渴望与之交往,但戒备与卑怯阻碍了他们心中的热情和主动的步伐,长此以往,就会变得孤独内向,表现的冷漠与不合群,这就需要相关教育工作者地适当指导。而对于大学生来说,离开了依赖的家庭环境,班级和寝室是学习生活的主要群体环境,因此可以打造积极向上的集体,发挥班级和寝室的作用。对于内向的同学,引导他们进行主动的人际交往,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使他们融入其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幸福体验。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安排实习或户外活动,加强学生与社会的沟通,提高交际能力。 (五)提高大学生质量,为大学生提高良好的就业环境 大学的教育往往只注重对书本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学生的思想,尤其是现在考各种证书“热”等,是学生感到负担沉重。教育与实践结合,引导学生学会自己解压,愉悦的学习,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大学生给自己制定目标的时候,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毕业找工作的时候,不要起步就要求高,而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消极,丧失信心,要脚踏实地的一步步努力实现理想,并从奋斗中获得幸福感。另一方面,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深入,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大学生家庭状况不均的现象也日益冲突,大学生即将融入社会,面对这些现实问题,造成了他们潜意识的压抑和自我否定,因此要建设和谐,公正的社会秩序,为大学生提供竞争公平,机会均等,和谐舒畅的社会环境。大力促进与社会市场经济相配套的利益均衡机制的建立,建立健全完善的用人机制,考核机制,拓宽就业渠道,特别是给予大学毕业生更多的就业政策支持,并努力确保政策的落实和实施,积极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李智平,舒曼.当代大学生幸福感偏差的纠正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8.25(6):136-140 [2]罗素.《幸福之路》.第175页.陕西师范大学学出版社 [3]罗素.《幸福之路》第6页.陕西师范大学学出版社
本文档为【大学生幸福感教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0556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4KB
软件:Word
页数:9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1-09-16
浏览量: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