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圆筒拉伸模具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圆筒拉伸模具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举报
开通vip

圆筒拉伸模具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说明书 圆筒拉伸模具设计 圆筒拉伸模具设计 摘 要 本文首先论叙了我国目前冲压模具制造技术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正文部分介绍了一种直筒形电动机壳体的拉深模具设计,内容主要包括:拉深原理分析、拉深工艺分析及方案比较选择、模具结构的设计计算。在设计中充分利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AM):用AutoCAD2000绘制了所有零件图和装配图;用Pro/E2001设计了模具的三维实体造型。另外还运用Flash MX 制作出动画,演示了整个模具的工作过程。 关键词:模具、壳体拉深、工艺分析、结构设计、凸模...

圆筒拉伸模具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说明书 圆筒拉伸模具设计 圆筒拉伸模具设计 摘 要 本文首先论叙了我国目前冲压模具制造技术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正文部分介绍了一种直筒形电动机壳体的拉深模具设计,内容主要包括:拉深原理分析、拉深工艺分析及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比较选择、模具结构的设计计算。在设计中充分利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AM):用AutoCAD2000绘制了所有零件图和装配图;用Pro/E2001设计了模具的三维实体造型。另外还运用Flash MX 制作出动画,演示了整个模具的工作过程。 关键词:模具、壳体拉深、工艺分析、结构设计、凸模角度 Abstract This text talks about our country hurtles to press the molding tool manufacturing technical present condi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s currently.Then the text part introduces a kind of design for drawing die which is used for the motor case's body with frank tube shape,which content includes mainly :The priciple analysis of Drawing ,the technical analysis for Drawing ,the scheme relatively chosen, design and calculate for the die structure. There have fully utilized CAD in the design [CAD/CAM]:Have drawn all part pictures and installation diagrams with Auto CAD 2000;Have designd the three-dimensional entity's modelling of the die  with pro/E2001.Still use FLash MX to be made and set out the picture in addition ,demonstrate the working process of whole die. Key words: die、shell drawing、the priciple analysis、the structure design、punch angel 目 录 11 前言 22 拉深 33 工艺方案的确定 33.1圆筒件拉深的变形分析 33.1.1拉深变形过程 43.1.2.凹模圆角部分 53.1.3.筒底部分 53.2拉深件的起皱及拉裂 74  拉伸模具的分析 74.1拉伸模具的结构 74.2圆筒件拉深的变形分析 74.2.1拉深变形过程圆筒形件是最典型的拉深件 84.2.2拉深过程中坯料内的应力与应变状态 114.3旋转体拉深件坯料尺寸的确定 114.3.1坯料形状和尺寸确定的依据 114.3.2简单旋转体拉深件坯料尺寸的确定 114.4圆筒件的拉深工艺计算 114.4.1拉深系数与极限拉深系数 124.4.2拉深次数与工序件尺寸 124.4.3圆筒形件拉深的压料力与拉深力 145 模具结构设计 145.1传动原理 145.1.1成形工艺: 145.1.2卸料过程: 145.2零部件设计 165.3导向顶出机构设计 175.3.1滑动导柱 导套 175.3.2滚珠导柱、导套 175.3.3 常用卸料、出件及压料零、部件 195.4.1 模具工作部分的表面加工 195.4.2工艺润滑 216 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216.1对拉伸件的分析 216.2工艺分析 226.3拉伸凸凹模尺寸计算 236.4拉伸间隙的确定 246.4.1间隙对冲压模具寿命的影响 246.4.2间隙对冲压工艺力的影响 246.4.3间隙值的确定 26设计总结 27参 考 文 献 28致 谢 29附 录A 30附 录B 31附 录C 1 前言 模具制造技术迅速发展,已成为现代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模具的CAD/CAM技术,模具的激光快速成型技术,模具的精密成形技术,模具的超精密加工技术,模具在设计中采用有限元法、边界元法进行流动、冷却、传热过程的动态模拟技术,模具的CI MS技术,已在开发的模具DNM技术以及数控技术等,几乎覆盖了所有现代制造技术。模具设计水平的高低、加工设备的好坏、制造力量的强弱、模具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许多新产品的开发和老产品的更新换代,影响着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现代模具制造技术朝着加快信息驱动、提高制造柔性、敏捷化制造及系统化集成的方向 2 拉深 拉深(又称拉延)是利用拉深模在压力机的压力作用下,将平板坯料或空心工序件制成开口空心零件的加工方法。它是冲压基本工序之一,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日用品、仪表、航空和航天等各种工业部门的产品生产中,不仅可以加工旋转体零件,还可加工盒形零件及其它形状复杂的薄壁零件,如图2.1所示。         a) 轴对称旋转体拉深件 b)盒形件 c) 不对称拉深件 图2.1拉深件类型 3 工艺方案的确定 根据上述工艺分析及计算,可确定该零件椭圆外形可以一道工序拉伸成形,考虑到零件底部各孔装配及拉伸后端面修边的需要,因此还需设计底部冲孔及端面切边模,为保证拉伸好的椭圆的外形光洁、圆滑,同时还需对拉伸好的椭圆进行整形。于是采用的工艺方案为:冲切展开料- 拉伸成椭圆外形-整形-修边。 具体分析零件展开料及椭圆形各尺寸的关系,可看出落料一拉伸凸凹模的壁厚大于凸凹模最小壁厚具备复合的条件,为减少工序数目及模具数量,降低设备占用,以提高经济效益,因而确定工艺方案为:冲切展开料并拉伸出椭圆外形- 整形并修边。为此,需设计落料-冲孔-拉伸复合模、整形修边复合模、等3副模具来完成上述3个工序。 3.1圆筒件拉深的变形分析 3.1.1拉深变形过程    拉深可分为不变薄拉深和变薄拉深。前者拉深成形后的零件,其各部分的壁厚与拉深前的坯料相比基本不变;后者拉深成形后的零件,其壁厚与拉深前的坯料相比有明显的变薄,这种变薄是产品要求的,零件呈现是底厚、壁薄的特点。本模具应用不变薄拉深。        拉深所使用的模具叫拉深模。拉深模结构相对较简单,与冲裁模比较,工作部分有较大的圆角,表面质量要求高,凸、凹模间隙略大于板料厚度。下图为有压边圈的首次拉深模的结构图,平板坯料放入定位板6内,当上模下行时,首先由压边圈5和凹模7将平板坯料压住,随后凸模10将坯料逐渐拉入凹模孔内形成直壁圆筒。成形后,当上模回升时,弹簧5恢复,利用压边圈5将拉深件从凸模10上卸下,为了便于成形和卸料,在凸模10上开设有通气孔。压边圈在这副模具中,既起压边作用,又起卸载作用。如图3.1 拉深过程中,其底部区域几乎不发生变化由于金属材料内部的相互作用,使金属各单元体之间产生乐内应力,在径向产生拉伸应力б ,在切向产生压缩应力б 。在б 和б 的共同作用下,凸缘区的材料在发生塑性变形的条件下不断地被拉入凹模内成为筒形零件的直壁。拉深时,凸缘变形区内各部分的变形被拉入凹模内成为筒形零件的直壁。拉伸时,凸缘变形区内各部分的变形是不均匀的,外缘的厚度,硬度最大变形亦最大。 3.1 拉深模结构图    1-模柄 2-上模座 3-凸模固定板 4-弹簧5-压边圈 6-定位板 7-凹模 8-下模座9-卸料螺钉10-凸模图 拉深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主要是凸缘变形区的起皱和筒壁传力区的拉裂。凸缘区起皱是由于切向压应力引起板料失去稳定而产生弯曲;传力区的拉裂是由于拉应力超过抗拉强度引起板料断裂。同时,拉深变形区板料有所增厚,而传力区板料有所变薄。因而出现的问题也不同。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有必要研究。 3.1.2.凹模圆角部分   面积较小,因此产生的拉应力较大。同时,该处所需要转移的材料较少,故该处材料的变形程度很小,冷作硬化较低,材料的屈服极限也就较低。而与凸模圆角部分相比,该处又不象凸模圆角处那样,存在较大的摩擦阻力。因此在拉深过程中,此处变薄便最为严重,是整个零件强度最薄弱的地方,易出现变薄超差甚至拉裂。 3.1.3.筒底部分 这部分材料与凸模底面接触,直接接收凸模施加的拉深力传递到筒壁,是传力区。该处材这部分材料变薄严重,尤其是与筒壁相切的部位,此处最容易出现拉裂,是拉深的“危险断面”。原应力作用,变形为径向和切向伸长、厚度变薄,但变形量很小。 从拉深过程坯料的应力应变的分析中可见:坯料各区的应力与应变是很不均匀的。即这部分材料变薄严重,尤其是与筒壁相切的部位,此处最容易出现拉裂,是拉深的“危险断面”。原是这样,越靠近外缘,变形程度越大,板料增厚也越多,拉深成形后制件壁厚和硬度分布情况可以看出,拉深件下部壁厚略有变薄,壁部与圆角相切处变薄严重,口部最厚。由于坯料各处变形程度不同,加工硬化程度也不同,表现为拉深件各部分硬度不一样,越接近口部,硬度愈大。 3.2拉深件的起皱及拉裂 凸缘变形区的“起皱”和筒壁传力区的“拉裂”是拉深工艺能否顺利进行的主要障碍。为此,必须了解起皱和拉裂的原因,在拉深工艺和拉深模设计等方面采取适当的措施,保证拉深工艺的顺利进行,提高拉深件的质量。 凸缘区会不会起皱,主要决定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切向压应力σ的大小,越大越容易失稳起皱;另一方面是凸缘区板料本身的抵抗失 稳的能力,凸缘宽度越大,厚度越薄这部分材料变薄严重,尤其是与筒壁相切的部位,此处最容易出现拉裂,是拉深的“危险断面”。原力而且取决于压杆的粗细。在拉深过程中 是随着拉深的进行而增加的,但凸缘变形区的相对厚度 也在增大。这说明拉深过程中失稳起皱的因素在增加而抗失稳起皱的能力也在增加。  拉深时,筒壁所受的拉应力除了与径向拉应力有关之外,还与由于压料力 引起的摩擦阻力、坯料在凹模圆角表面滑动所产生的摩擦阻力和弯曲变形所形成的阻力有关。 筒壁会不会拉裂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筒壁传力区中的拉应力;另一方面是筒壁传力区的抗拉强度。当筒壁拉应力超过筒壁材料的抗拉强度时,拉深件就会在底部圆角与筒壁相切处——“危险断面”产生破裂 要防止筒壁的拉裂,一方面要通过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提高筒壁抗拉强度;另一方面是通过正确制定拉深工艺和设计模具,合理确定拉深变形程度、凹模圆角半径、合理改善条件润滑等,以降低筒壁传力区中的拉应力。 4  拉伸模具的分析 4.1拉伸模具的结构 拉深模结构相对较简单。根据拉深模使用的压力机类型不同,拉深模可分为单动压力机用拉深模和双动压力机用拉深模;根据拉深顺序可分为首次拉深模和以后各次拉深模;根据工序组合可分为单工序拉深模、复合工序拉深模和连续工序拉深模;根据压料情况可分为有压边装置和无压边装置拉深模。 1.无压边装置的简单拉深模 这种模具结构简单,上模往往是整体的,如图3.1所示。当凸模3直径过小时,则还应加上模座,以增加上模部分与压力机滑块的接触面积,下模部分有定位板1、下模座2与凹模5。为使工件在拉深后不致于紧贴在凸模上难以取下,在拉深凸模3上应有直径声φ3mm以上的小通气孔。拉深后,冲压件靠凹模下部的脱料颈刮下。这种模具适用于拉深材料厚度较大(t>2mm)及深度较小的零件 2.有压边装置的拉深模  如图3.1所示为压边圈装在上模部分的正装拉深模。由于弹性元件装在上模,因此凸模要比较长,适宜于拉深深度不大的工件。 4.2圆筒件拉深的变形分析 4.2.1拉深变形过程圆筒形件是最典型的拉深件 平板圆形坯料拉深成为圆筒形件变形过程如图4.1           拉深拉深过程中,其底部区域几乎不发生变化由于金属材料内部的相互作用,使金属各单元体之间产生乐内应力,凸缘区的材料在发生塑性变形的条件下不断地被拉入凹模内成为筒形零件的直壁。拉深时,凸缘变形区内各部分的变形被拉入凹模内成为筒形零件的直壁。拉伸时,凸缘变形区内各部分的变形是不均匀的,外缘的厚度,硬度最大变形亦最大。   4.2.2拉深过程中坯料内的应力与应变状态 拉深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主要是凸缘变形区的起皱和筒壁传力区的拉裂。凸缘区起皱是由于切向压应力引起板料失去稳定而产生弯曲;传力区的拉裂是由于拉应力超过抗拉强度引起板料断裂。拉深时,凸缘变形区内各部分的变形的同时,拉深变形区板料有所增厚,而传力区板料有所变薄。这些现象表明,在拉深过程中,坯料内各区的应力、应变状态是不同的,因而出现的问题也不同。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有必要研究拉深过程中坯料内各区的应力与应变状态。图4.2是拉深过程中某一瞬间坯料所处的状态。根据应力与应变状态不同,可将坯料划分为五个部分。                         图4.2拉深过程的应力与应变状态   1).凸缘部分(见图4.2a、图4.2b、图4.2c) 这是拉深的主要变形区,材料在径向拉应力 和切向压应力 的共同作用下产生切向压缩与径向伸长变形而逐渐被拉入凹模。力学分析可证明,凸缘变形区的是按对数曲线分布的,其分布情况如图4.2.5所示,在=r处(即凹模入口处),凸缘上的值最大。   在厚度方向,由于压料圈的作用,产生压应力,通常和的绝对值比大得多。厚度方向上材料的的变形情况取决于径向拉应力和切向压应力之间比例关系,一般在材料产生切向压缩和径向伸长的同时,厚度有所增厚,越接近于外缘,板料增厚越多。如果不压料(=0),或压料力较小(小),这时板料增厚比较大。当拉深变形程度较大,板料又比较薄时,则在坯料的凸缘部分,特别是外缘部分,在切向压应力 作用下可能失稳而拱起,产生起皱现象。   2).凹模圆角部分(见图4.2a、图4.2b、图4.2d)   此部分是凸缘和筒壁的过渡区,材料变形复杂。切向受压应力而压缩,径向受拉应力而伸长,厚度方向受到凹模圆角弯曲作用产生压应力。由于该部分径向拉应力 的绝对值最大,所以,是绝对值最大的主应变,为拉应变,而和为压应变。        3).筒壁部分(见图4.2a、图4.2b、图4.2e)   这部分是凸缘部分材料经塑性变形后形成的筒壁,它将凸模的作用力传递给凸缘变形区,因此是传力区。该部分受单向拉应力作用,发生少量的纵向伸长和厚度变薄。   4).凸模圆角部分(见图4.2a、图4.2b、图4.2f)   此部分是筒壁和圆筒底部的过渡区。拉深过程一直承受径向拉应力和切向拉应力的作用,同时厚度方向受到凸模圆角的压力和弯曲作用,形成较大的压应力,因此这部分材料变薄严重,尤其是与筒壁相切的部位,此处最容易出现拉裂,是拉深的“危险断面”。原因是:此处传递拉深力的截面积较小,因此产生的拉应力较大。同时,该处所需要转移的材料较少,故该处材料的变形程度很小,冷作硬化较低,材料的屈服极限也就较低。而与凸模圆角部分相比,该处又不象凸模圆角处那样,存在较大的摩擦阻力。因此在拉深过程中,此处变薄便最为严重,是整个零件强度最薄弱的地方,易出现变薄超差甚至拉裂。   5).筒底部分(见图4.2a、图4.2b、图4.2g)   这部分材料与凸模底面接触,直接接收凸模施加的拉深力传递到筒壁,是传力区。该处材料在拉深开始时即被拉入凹模,并在拉深的整个过程中保持其平面形状。它受到径向和切向双向拉应力作用,变形为径向和切向伸长、厚度变薄,但变形量很小。   从拉深过程坯料的应力应变的分析中可见:坯料各区的应力与应变是很不均匀的。即使在凸缘变形区内也是这样,越靠近外缘,变形程度越大,板料增厚也越多。拉深成形后制件壁厚和硬度分布情况可以看出,拉深件下部壁厚略有变薄,壁部与圆角相切处变薄严重,口部最厚。由于坯料各处变形程度不同,加工硬化程度也不同,表现为拉深件各部分硬度不一样,越接近口部,硬度愈大。 4.3旋转体拉深件坯料尺寸的确定 4.3.1坯料形状和尺寸确定的依据        拉深件坯料形状和尺寸是以冲件形状和尺寸为基础,按体积不变原则和相似原则确定。体积不变原则,即对于不变薄拉深,假设变形前后料厚不变,拉深前坯料表面积与拉深后冲件表面积近似相等,得到坯料尺寸;相似原则,即利用拉深前坯料的形状与冲件断面形状相似,得到坯料形状。当冲件的断面是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或椭圆形时,其坯料形状应与冲件的断面形状相似,但坯料的周边必须是光滑的曲线连接。对于形状复杂的拉深件,利用相似原则仅能初步确定坯料形状,必须通过多次试压,反复修改,才能最终确定出坯料形状,因此,拉深件的模具设计一般是先设计拉深模,坯料形状尺寸确定后再设计冲裁模。由于金属板料具有板平面方向性和模具几何形状等因素的影响,会造成拉深件口部不整齐,因此在多数情况下采取加大工序件高度或凸缘宽度的办法,拉深后再经过切边工序以保证零件质量。           当零件的相对高度H/d很小,并且高度尺寸要求不高时,也可以不用切边工序。 4.3.2简单旋转体拉深件坯料尺寸的确定 首先将拉深件划分为若干个简单的便于计算的几何体,并分别求出各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把各简单几何体面积相加即为零件总面积,然后根据表面积相等原则,求出坯料直径 在计算中,零件尺寸均按厚度中线计算;但当板料厚度小于1mm时,也可以按外形或内形尺寸计算。 4.4圆筒件的拉深工艺计算 4.4.1拉深系数与极限拉深系数 a:拉深系数的定义        在制定拉深工艺时,如拉深系数取得过小,就会使拉深件起皱、断裂或严重变薄超差。因此拉深系数减小有一个客观的界限,这个界限就称为极限拉深系数。极限拉深系数与材料性能和拉深条件有关。从工艺的角度来看,极限拉深系数越小越有利于减少工序数。  b:影响极限拉深系数的因素        1) 材料的组织与力学性能 一般来说,材料组织均匀、晶粒大小适当、屈强比小、塑性好、板平面方向性小、板厚方向系数大、硬化指数大的板料,都可能采用较小的极限拉深系数。 2)板料的相对厚度 当板料相对厚度较小时,抵抗失稳起皱的能力小,容易起皱。为了防皱而增加压料力,又会引起摩阻力增大。因此板料相对厚度小,使极限拉深系数高;板料相对厚度大,可选用较小的极限拉深系数。 c:拉深工作条件 1)凸、凹模之间间隙也应适当,太小,板料受到太大的挤压作用和摩擦阻力,增大拉深力;间隙太大会影响拉深件的精度,拉深件锥度和回弹较大。 2)摩擦润滑 凹模和压料圈与板料接触的表面应当光滑,润滑条件要好,以减少摩擦阻力和筒壁传力区的拉应力。而凸模表面不宜太光滑,也不宜润滑,以减小由于凸模与材料的相对滑动而使危险断面变薄破裂的危险。  3)压料圈的压料力 压料是为了防止坯料起皱,但压料力却增大了筒壁传力区的拉应力,压料力太大,可能导致拉裂。拉深工艺必须正确处理这两者关系,做到既不起皱又不拉裂。为此,必须正确调整压料力,即应在保证不起皱的前堤下,尽量减少压料力,提高工艺的稳定性。   此外,影响极限拉深系数的因素还有拉深方法、拉深次数、拉深速度、拉深件的形状等。采用反拉深、软模拉深等可以降低极限拉深系数;首次拉深极限拉深系数比后次拉深极限拉深系数小;拉深速度慢,有利于拉深工作的正常进行,盒形件角部拉深系数比相应的圆筒形件的拉深系数小。 4.4.2拉深次数与工序件尺寸 1.拉深次数的确定        2.各次拉深工序件尺寸的确定,工序件直径的确定 确定拉深次数以后,由表查得各次拉深的极限拉深系数,适当放大,并加以调整。        4.4.3圆筒形件拉深的压料力与拉深力 1.压料装置与压料力 为了解决拉深过程中的起皱问题,生产实际中的主要方法是在模具结构上采用压料装置。常用的压料装置有刚性压料装置和弹性压料装置两种。是否采用压料装置主要看拉深过程中是否可能发生起皱,在实际生产中可按表压料装置产生的压料力FY大小应适当,FY太小,则防皱效果不好;FY太大,则会增大传力区危险断面上的拉应力,从而引起材料严重变薄甚至拉裂。因此,实际应用中,在保证变形区不起皱的前提下,尽量选用小的压料力。 随着拉深系数的减小,所需压料力是增大的。同时,在拉深过程中,所需压料力也是变化的,一般起皱可能性最大的时刻所需压料力最大。理想的压料力是随起皱可能性变化而变化,但压料装置很难达到这样的要求。  2.拉深力与压力机公称压力 (1) 拉深力 (2)压力机公称压力 单动压力机,其公称压力应大于工艺总压力。 5 模具结构设计 5.1传动原理 5.1.1成形工艺: 下磨部分静止,上模部分下移,压边圈压料,凸模进行拉深 5.1.2卸料过程: 上模部分上移,弹簧带动卸料板卸料 5.2零部件设计 在模具设计阶段,有必要对模具结构件进行必要的强度校核计算,而选用材料时则有以下注意事项: 1 模承受的应力<凸模材料的许用压应力 ②为提高凸模的抗弯强度,应选用弹性系数大的材质 ③根据欧拉公式,进行稳定能力的校核 值得注意的是,在冲压成形过程中,由于每一种冲压板材都有自己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以及与冲压性能密切相关的特性值,冲压材料的性能不稳定、冲压材料厚度的波动、以及冲压材质的变化,不但直接影响到冲压成形加工的精度和品质,亦可能导致模具的损坏。 以拉伸筋为例,其在冲压成形中便占据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拉伸成形过程中,产品的成形需要具备一定大小、且沿固定周边适当分布的拉力,这种拉力来自冲压设备的作用力、边缘部分材料的变形阻力,以及压边圈面上的流动阻力。而流动阻力的产生,如果仅仅是依靠压边力的作用,则模具和材料之间的摩擦力是不够的。 为此,还须在压边圈上设置能产生较大阻力的拉伸筋,以增加进料的阻力,从而使材料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以满足材料的塑性变形和塑性流动的要求。同时,通过改变拉伸筋阻力的大小与分布,并控制材料向模具内流动的速度和进料量,实现对拉伸件各变形区域内的拉力及其分布状况的有效调节,从而防止拉伸成形时产品的破裂、起皱,以及变形等品质问题。由上可见,在制定冲压工艺和模具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拉伸阻力的大小,根据压边力的变化范围来布置拉伸筋并确定拉伸筋的形式,使各变形区域按需要的变形方式和变形程度完成成形。 (1)耐磨性 坯料在模具型腔中塑性变性时,沿型腔表面既流动又滑动,使型腔表面与坯料间产生剧烈的摩擦,从而导致模具因磨损而失效。所以材料的耐磨性是模具最基本、最重要的性能之一。 硬度是影响耐磨性的主要因素。一般情况下,模具零件的硬度越高,磨损量越小,耐磨性也越好。另外,耐磨性还与材料中碳化物的种类、数量、形态、大小及分布有关。 (2)强韧性 模具的工作条件大多十分恶劣,有些常承受较大的冲击负荷,从而导致脆性断裂。为防止模具零件在工作时突然脆断,模具要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 模具的韧性主要取决于材料的含碳量、晶粒度及组织状态。 (3)疲劳断裂性能 模具工作过程中,在循环应力的长期作用下,往往导致疲劳断裂。其形式有小能量多次冲击疲劳断裂、拉伸疲劳断裂接触疲劳断裂及弯曲疲劳断裂。 模具的疲劳断裂性能主要取决于其强度、韧性、硬度、以及材料中夹杂物的含量。 (4)高温性能 当模具的工作温度较高进,会使硬度和强度下降,导致模具早期磨损或产生塑性变形而失效。因此,模具材料应具有较高的抗回火稳定性,以保证模具在工作温度下,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 (5)耐冷热疲劳性能 有些模具在工作过程中处于反复加热和冷却的状态,使型腔表面受拉、压力变应力的作用,引起表面龟裂和剥落,增大摩擦力,阻碍塑性变形,降低了尺寸精度,从而导致模具失效。冷热疲劳是热作模具失效的主要形式之一,帮这类模具应具有较高的耐冷热疲劳性能。 (7)耐蚀性 有些模具如塑料模在工作时,由于塑料中存在氯、氟等元素,受热后分解析出HCI、HF等强侵蚀性气体,侵蚀模具型腔表面,加大其表面粗糙度,加剧磨损失效。 模具的制造一般都要经过锻造、切削加工、热处理等几道工序。为保证模具的制造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其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可锻性、切削加工性、淬硬性、淬透性及可磨削性;还应具有小的氧化、脱碳敏感性和淬火变形开裂倾向。 可锻性 具有较低的热锻变形抗力,塑性好,锻造温度范围宽,锻裂冷裂及析出网状碳化物倾向低。 退火工艺性 球化退火温度范围宽,退火硬度低且波动范围小,球化率高。 切削加工性 切削用量大,刀具损耗低,加工表面粗糙度低。 氧化、脱碳敏感性 高温加热时抗氧化怀能好,脱碳速度慢,对加热介质不敏感,产生麻点倾向小。 淬硬性 淬火后具有均匀而高的表面硬度。 淬透性 淬火后能获得较深的淬硬层,采用缓和的淬火介质就能淬硬。 淬火变形开裂倾向 常规淬火体积变化小,形状翘曲、畸变轻微,异常变形倾向低。常规淬火开裂敏感性低,对淬火温度及工件形状不敏感。 可磨削性 砂轮相对损耗小,无烧伤极限磨削用量大,对砂轮质量及冷却条件不敏感,不易发生磨伤及磨削裂纹。 在给模具选材是,必须考虑经济性这一原则,尽可能地降低制造成本。因此,在满足使用性能的前提下,首先选用价格较低的,能用碳钢就不用合金钢,能用国产材料就不用进口材料。 5.3导向顶出机构设计 导柱和导套对批量生产大,要求模具寿命长,工件精度较高的冲模一般采用导柱,导套来保证上,下模的精确导向。导柱,导套的结构形式由滑动和滚动的两种,这里选用滑动导柱,导套的结构形式 5.3.1滑动导柱 导套 导柱的直径一般在16毫米到60毫米之间,长度在90毫米到320毫米之间。按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选用时,长度应保证上模座在最低位置时,导柱上端与上模座顶面距离不小于10毫米到15毫米,而下模座底面与导柱底面的距离不小于2毫米。导柱的下部与下模座导柱孔采用过盈配合。导套的长度必须保证在冲压前进入导套10毫米以上。 导套与导柱之间采用间隙配合。根据冲压工序性质,冲压件的精度及材料厚度等的不同,其间隙配合也稍有不同。例如:对于拉伸模,导柱和导套的配合可根据凸凹模间隙选择。凸凹模间隙小于0.3毫米时,采用H6-h5配合;大于0.3毫米时,采用H7-h6配合。拉伸厚度为4毫米到8毫米的金属板时,采用h7-H7配合。 5.3.2滚珠导柱、导套 滚珠导柱、导套是一种无间隙、精度高、寿命长的导向装置,适用于高速冲模、精密冲裁模以及硬质合金模具的冲压工作。常见的滚珠导柱、导套的结构形式为:导套与上模座导套孔采用过盈配合,滚珠置于滚珠夹持圈内,与导柱和导套接触,并有微量过盈。 设计时,滚珠与导柱、导套之间应保持0.01到0.02毫米的过盈量。为保证均匀接触,滚珠尺寸必须严格控制。滚珠直径一般取3到5毫米。对于高精度的模具,滚珠精度取IT5,一般精度的模具取IT6。滚珠应排列对称,分布均匀,与中心线倾斜角一般取5度到10度。使每个滚珠在上下运动时都有其各自的滚道而减少磨损。滚珠夹持圈的长度,应保证上模回程至上止点时,仍有2道3圈滚珠与导柱、导套配合,起导向作用。导柱、导套有国家标准,设计时应尽可能选用标准的导柱、导套。 本套模具我选用滑动导柱导套。 5.3.3 常用卸料、出件及压料零、部件 (1)卸料装置一般分为固定卸料装置和弹压卸料装置两种形式。在固定卸料装置中,卸料板和导料板是做成一体的、和分开的两种。分开的主要是从凸模上卸下条料。适用与冲压材料厚度较厚、冲裁力较大的落料模和级进模。悬臂式固定卸料装置,适用于成型后制件的冲孔模。钩形固定卸料装置,适用于简单的弯曲和拉伸件的冲孔模。固定卸料装置,用螺钉和销钉固定在下模板上。固定卸料装置能承受较大的卸料力,卸料安全可靠,但操作不便生产率较低。固定卸料板与凸模的双面间隙一般取0.4到2毫米。刚性卸料板的厚度取决于卸料力的大小及模具尺寸的大小,一般取5到25毫米。 弹簧和橡胶是模具中广泛应用的弹性零件,主要用于卸料。圆钢丝螺旋压缩弹簧在模具设计时,弹簧按标准选用首先压力要足够即弹簧的预压力要大于卸料力除以弹簧的个数。压缩量要足够还得符合模具结构空间的要求。而橡胶允许承受的负荷要比弹簧大,而且安装调整方便,成本低,是模具中使用最广泛的原件。橡胶在受压力方向所产生的变形与其所受到的压力不成正比的线性关系。在本例中我们使用橡胶为卸料装置。 为了保证橡胶的正常使用,不致于过早损坏,应该控制其允许的最大压缩量,一般取自由高度的百分之30到40,而橡胶的预压缩量一般取自由高度的百分之10左右。则橡胶的工作行程为: S工作=S总-S预=(0.25~0.30)H自由 所以橡胶的自由高度为 H自由约为(3.5~4.0)S工作 橡胶的高度与直径之比在0.5到1.5之间。 橡胶断面面积的确定一般是凭经验估计,并根据模具空间大小进行合理布置。同时,在橡胶装上模具后,周围要留有足够的空隙位置,以允许橡胶压缩时断面尺寸的胀大! (2)在拉伸工序中,为保证拉伸件的表面质量,防止拉伸过程中材料的起皱,常采用压边圈把零件的变形区部分压在凹模平面上,并使零件从压边圈与凹模平面之间的间隙中通过,从而防止零件起皱现象的产生。 5.4模具表面的处理 模具表面的质量对模具使用寿命、制件外观质量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模具使用之前,同时也是模具制造的最后阶段,通常要进行研磨与抛光处理,以提高模具表面质量。而在研磨与抛光处理后,有很多模具制造企业和模具使用企业还运用了表面处理技术,目的在于延长模具使用寿模具表面的质量对模具使用寿命命,提高工件的加工品质,降低模具使用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1)成膜温度会影响原有钢材的质量,较高的温度使钢材产生退火或回火效应,降低基材的硬度和韧性。 (2)成膜技术决定了膜层是否容易脱落,通常,较新的技术都采用离子注入法,使膜层嵌入基体表面,从而提高了膜基结合力 (3)膜层硬度决定了镀件的耐磨性能 (4)膜层表面摩擦系数低,有利于工件表面的润滑,也是提高耐磨性的一个因素 5.4.1 模具工作部分的表面加工 不锈钢拉深模表面质量要求很高。较低的表面粗糙度可以起到减摩和提高抗粘合性的作用。因此,模具表面粗糙度降低,模具的修磨次数相应减少,模具使用寿命相应地得到提高。 5.4.2工艺润滑 由不锈钢拉深特性可知,形成粘结瘤是因为板料与模具发生了直接接触,因此选择润滑剂或涂覆剂的首要点就是在板料拉深成形过程中润滑膜自始至终不发生破裂并且起润滑作用。“防粘降摩”是选择润滑剂的基本出发点。 一般在润滑剂中加一定比例的添加剂或采用固体润滑剂均可取得较好效果。这主要是提高润滑剂对金属表面的润滑能力,用以产生含硫、磷、氯的化合物在高温下与金属表面起化学反应,生成硫化铁、氯化铁等来加强油膜强度和增强吸附能力,较好地润滑模具与产品表面。 固体润滑剂则是填充到金属表面的小坑内,使干磨擦接触点减少到最少,另外固体润滑剂有很高的稳定性,在高温下也能起到润滑作用,不易发生模具粘结。通常在生产中根据产品变形程度和实际情况选择和配方(有关冲压手册上可查到配方)。 另外,由脂肪、矿物油、合成油脂、润滑脂、皂液也可组成润滑剂,且对不锈钢浅拉深效果较好。含有水溶乳浊液,或者用油稀释的有机矿物油也可用于浅拉延。在润滑剂中加入石墨能起到抗粘合的作用但石墨加人后的清洗较困难。如选用代号3054合金铸铁制作模具,那么选用一般润滑剂效果都较好。 据资料介绍板料经盐浴处理可在表面获得一层金属软模(如铜、锌、铅等),拉深成形过程中不会出现粘模现象。另外,近年来研制出了一种以聚乙烯醇缩丁醛为主体的有机高分子润滑膜,毛坯经过处理,表面得到一层有机润滑膜,它可随板料一起变形,这不仅避免了模具与板料的直接接触,防止了粘模,保证了产品表面质量,而且极大的减弱了模具与板料的摩擦作用,起到良好的润滑作用,实验表明效果良好。 6 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6.1对拉伸件的分析 装饰盖(半成品)是某产品上的外观装饰件,圆外形,如图2.1采用厚度为 1mm的45#钢板制成,少量生产。由于是装饰件,要求外观圆滑、光洁,零件不允许有拉伸过程中出现的压痕、歪扭等缺陷。在实际装配使用过程中,盖内需安放电器元件,内形尺寸还起着定位、固定其它零件的作用。 此外壳形状简单,所用材料及厚度和零件尺寸精度均适合拉伸成型工艺要求。所以采用拉伸成型工艺,不但可以提高零件的强度和刚度,还可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图6.1零件 6.2工艺分析 从外形看,该零件属于拉伸成形件。根据零件的结构特点,加工中应有落料、拉伸等工序。 根据装饰盖高度及其相对高度, H/h=(30-0.25)/(38.5+0.5)≈0.76 拉深件坯料形状和尺寸是以冲件形状和尺寸为基础,按体积不变原则和相似原则确定。体积不变原则,即对于不变薄拉深,假设变形前后料厚不变,拉深前坯料表面积与拉深后冲件表面积近似相等,得到坯料尺寸;相似原则,即利用拉深前坯料的形状与冲件断面形状相似,得到坯料形状。当冲件的断面是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或椭圆形时,其坯料形状应与冲件的断面形状相似,但坯料的周边必须是光滑的曲线连接。对于形状复杂的拉深件,利用相似原则仅能初步确定坯料形状,必须通过多次试压,反复修改,才能最终确定出坯料形状,因此,拉深件的模具设计一般是先设计拉深模,坯料形状尺寸确定后再设计冲裁模。 由于金属板料具有板平面方向性和模具几何形状等因素的影响,会造成拉深件口部不整齐,因此在多数情况下采取加大工序件高度或凸缘宽度的办法,拉深后再经过切边工序以保证零件质量。查表6.2可得,修边余量为2.0 拉伸高度 h/mm 拉伸的相对高度h/d及h/ B >0.5-0.8 >0.8-1.6 >1.6-2.5 >2.5-4.0 ≤10 1.0 1.2 1.5 2.0 >10-20 1.2 1.6 2.0 2.5 >20-50 2.0 2.5 3.3 4.0 >50-100 3.0 3.8 5.0 6.0 >100-150 4.0 5.0 6.5 8.0 >150-200 5.0 6.3 8.0 10.0 >200-250 6.0 7.5 9.0 11.0 >250 7.0 8.5 10.0 12.0 表6.2 依图样零件计算尺寸H=30-0.25+2.0=31.75 D= =78 6.3拉伸凸凹模尺寸计算 凹模圆角半径按公式得 r =0.8 ≈5mm r =(0.6~0.8) r ≈4mm 凸模圆角半径 r =(0.7~1.0) r ≈5mm r =3.5 完成拉伸工作的总次数 1 2 3 4 5 拉伸次数 1 1 2 1 2 3 1,2 3 4 凸模与凹模的单边间隙Z 1~1.1t 1.1t 1~1.05t 1.2t 1.1t 1~1.05t 1.2t 1.1t 1~1.05t 第一次拉伸单边间隙Z=1.2t 第二次拉伸单边间隙Z=t 查表6.3得 & =0.05 & =0.03 材料厚度t 拉伸件的直径d ≤20 20-100 >100 ≤0.5 δ δ δ δ δ δ 0.5~1.5 0.02 0.01 0.03 0.02 >1.5 0.04 0.02 0.05 0.03 0.08 0.05 0.06 0.04 0.08 0.05 0.10 0.06 表6.3凸模和凹模的制造公差 6.4拉伸间隙的确定 拉伸件的尺寸精度是指拉伸件的实际尺寸与基本尺寸的差值,差值越小,则精度越高。这个差值包括两方面的偏差,一是拉伸件相对与凸模或者是凹模尺寸的偏差,二是拉伸模具本身的制造误差。 拉伸件相对于凸凹模尺寸的偏差,主要是制件从凹模推出或从凸模上卸下时,因材料所受的挤压变形 纤维伸长 穹弯等产生弹性恢复而造成的。偏差值可能是正的,也可能是负的。影响这个偏差值的因素有:凸凹模间隙 材料性质 工件形状与尺寸。其中主要因素是凸凹模间隙值。 当凸凹模间隙较大时,材料的弹性恢复使拉伸件尺寸向实体方向收缩,落料件尺寸小于凹模尺寸,冲孔孔径大于凸模直径。 拉伸尺寸与冲压模具尺寸完全一样。当间隙较小时,由于材料受凸 、凹模挤压力大,故冲压完后,材料的弹性恢复使落料件尺寸增大,冲孔孔径变小。尺寸变化量的大小与材料性质、厚度、轧制方向等因素有关。材料性质直接决定了材料在冲压过程中的弹性变形量。软钢的弹性变形量较小,冲压后的弹性恢复也就小;硬钢的弹性恢复量较大。上述因素的影响是在一定的冲压模具制造精度这个前提下讨论的。若冲压模具刃口制造精度低,则冲压件的 制造精度也就无法保证。所以,凸、凹模刃口的制造公差一定要按工件的尺寸要求来决定。此外,冲裁模具的结构形式及定位方式对孔的定位尺寸精度也有较大的影响,这将在冲裁模具结构中阐述。冲模制造精度与冲裁件精度之间的关系可见很紧密。 6.4.1间隙对冲压模具寿命的影响 冲压模具寿命受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间隙是影响冲压模具寿命诸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冲压过程中,凸模与被冲的孔之间,凹模与落料件之间均有摩擦,而且间隙越小,冲压模具作用的压应力越大,摩擦也越严重。所以过小的间隙对冲压模具寿命极为不利。 而较大的间隙可使凸模侧面及材料间的摩擦减小,并减缓间隙由于受到制造和装配精度的限制,出现间隙不均匀的不利影响,从而提高冲压模具寿命。 6.4.2间隙对冲压工艺力的影响 随着间隙的增大,材料所受的拉应力增大,材料容易断裂分离,因此冲裁力减小。通常冲裁力的降低并不显著,当单边间隙在材料厚度的5~20%左右时,冲压力的降低不超过5~10%。间隙对卸料力、推件力的影响比较显著。间隙增大后,从凸模上卸料和从凹模里推出零件都省力,当单边间隙达到材料厚度的 15~25%左右时卸料力几乎为零。但间隙继续增大,因为毛刺增大,又将引起卸料力、顶件力、迅速增大。 6.4.3间隙值的确定 由以上分析可见,凸、凹模间隙对冲压件质量、冲压工艺力、冲压模具寿命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设计冲压模具时一定要选择一个合理的间隙,以保证冲压件的断面质量、尺寸精度满足产品的要求、所需冲裁力小、冲压模具寿命高。但分别从质量、冲压力、冲压模具寿命等方面的要求确定的合理间隙并不是同一个数值,只是彼此接近。考虑到冲压模具制造中的偏差及使用中的磨损、生产中通常只选择一个适当的范围作为合理间隙,只要间隙在这个范围内,就可冲出良好的制件,这个范围的最小值称为最小合理间隙min,最大值称为最大合理间隙max。考虑到冲裁模具在使用过程 中的磨损使间隙增大,故设计与制造新冲压模具时要采用最小合理间隙值min。确定合理间隙的方法有理论确定法与经验确定法。 设计总结 虽然我的论文作品很不是成熟、有不足,但我可以自豪地说,这里面的每一个程序,都有我的劳动。当看着自己的程序,自己成天相伴的系统能够健康的运行,真是莫大的幸福和欣慰。我相信其中的酸甜苦辣最终都会化为甜美的甘泉。 这次我感受到做论文是要真真正正用心去做的一件事,是真正的自己学习的过程和研究的过程,没有学习就不可能有研究的能力自己的研究,就不会有所突破,那也就不叫论文了。希望这次的经历能让我在以后学习中激励我继续进步。 参 考 文 献 1、王孝培主编.冲压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 2、肖景荣,姜奎华主编.冲压工艺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3、吴诗淳主编,冲压工艺学.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 4、李硕本主编. 冲压工艺学.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2 5、模具实用技术丛书编委会.冲压设计应用实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6、高鸿庭,刘建超主编.冷冲压设计及制造.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7、翁其金主编.冷冲压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8、丁松聚主编. 冷冲模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9、成虹主编.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0、李天佑主编. 冲模图册.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 11、国家技术监督局.冲模模架.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1 12、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锻压学会编.锻压手册 第2册.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 13、王同海编著.实用冲压设计技术.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 14、模具实用技术丛书编委会.模具制造工艺装备及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15、杜东福等编。冷冲压模具设计.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16、赵孟栋主编.冷冲模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致 谢 踉踉跄跄地忙碌了两个月,我的毕业设计课题也终将告一段落。点击运行,也基本达到预期的效果,虚荣的成就感在没人的时候也总会冒上心头。但由于能力和时间的关系,总是觉得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譬如功能不全、外观粗糙、底层代码的不合理……数不胜数。可是,我又会有点自恋式地安慰自己:做一件事情,不必过于在乎最终的结果,可贵的是过程中的收获。以此语言来安抚我尚没平复的心。 毕业设计,也许是我大学生涯交上的最后一个作业了。想籍次机会感谢两年以来给我帮助的所有老师、同学,你们的友谊是我人生的财富,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的毕业指导老师潘广静老师,虽然我们是在开始毕设时才认识,但她却能以一位长辈的风范来容谅我的无知和冲动,给我不厌其烦的指导。在此,特向她道声谢谢。 大学生活即将匆匆忙忙地过去,但我却能无悔地说:我曾经来过。大学两年,但它给我的影响却不能用时间来衡量,这两年以来,经历过的所有事,所有人,都将是我以后生活回味的一部分,是我为人处事的指南针。就要离开学校,走上工作的岗位了,这是我人生历程的又一个起点,在这里祝福大学里跟我风雨同舟的朋友们,一路走好,未来总会是绚烂缤纷。 附 录A 附 录B 附 录C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 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 者 签 名:       日  期:        ​​​​​​​​​​​​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 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 规定 关于下班后关闭电源的规定党章中关于入党时间的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下载规定办法文件下载宁波关于闷顶的规定 ,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        日  期:        ​​​​​​​​​​​​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注 意 事 项 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 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 2)原创性声明 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 4)外文摘要、关键词 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 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 7)参考文献 8)致谢 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 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3.附件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 4.文字、图表要求: 1)文字通顺,语言流畅,书写字迹工整,打印字体及大小符合要求,无错别字,不准请他人代写 2)工程设计类题目的图纸,要求部分用尺规绘制,部分用计算机绘制,所有图纸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规范。图表整洁,布局合理,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不准用徒手画 3)毕业论文须用A4单面打印,论文50页以上的双面打印 4)图表应绘制于无格子的页面上 5)软件工程类课题应有程序清单,并提供电子文档 5.装订顺序 1)设计(论文) 2)附件:按照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次序装订 3)其它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 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 者 签 名:       日  期:        ​​​​​​​​​​​​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 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        日  期:        ​​​​​​​​​​​​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评阅书 指导教师评价: 一、撰写(设计)过程 1、学生在论文(设计)过程中的治学态度、工作精神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扎实程度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3、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4、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技术线路的可行性; 设计方案 关于薪酬设计方案通用技术作品设计方案停车场设计方案多媒体教室设计方案农贸市场设计方案 的合理性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5、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期间的出勤情况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二、论文(设计)质量 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三、论文(设计)水平 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建议成绩:□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 指导教师: (签名) 单位: (盖章) 年 月 日 评阅教师评阅书 评阅教师评价: 一、论文(设计)质量 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二、论文(设计)水平 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建议成绩:□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 评阅教师: (签名) 单位: (盖章) 年 月 日 教研室(或答辩小组)及教学系意见 教研室(或答辩小组)评价: 一、答辩过程 1、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要点和见解的叙述情况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对答辩问题的反应、理解、表达情况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3、学生答辩过程中的精神状态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二、论文(设计)质量 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三、论文(设计)水平 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评定成绩:□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 教研室主任(或答辩小组组长): (签名) 年 月 日 教学系意见: 系主任: (签名)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特别注明引用的内容和致谢的地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注明并表示感谢。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本人签名):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出版授权书 本人及导师完全同意《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出版 章程 公司章程范本下载项目章程下载公司章程下载公司章程下载公司章程下载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出版章程》(以下简称“章程”),愿意将本人的学位论文提交“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表和以电子、网络形式公开出版,并同意编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在《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数据库》中使用和在互联网上传播,同意按“章程”规定享受相关权益。 论文密级: □公开 □保密(___年__月至__年__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 作者签名:_______ 导师签名:_______ 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独 创 声 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设计(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日   毕业设计(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 本人愿意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同意学校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或采用影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设计(论文);同意学校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建立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系统,公布设计(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允许他人依法合理使用。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日 致 谢 时间飞逝,大学的学习生活很快就要过去,在这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收获了很多,而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和一直关心帮助我的人分不开的。 首先非常感谢学校开设这个课题,为本人日后从事计算机方面的工作提供了经验,奠定了基础。本次毕业设计大概持续了半年,现在终于到结尾了。本次毕业设计是对我大学四年学习下来最好的检验。经过这次毕业设计,我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比如操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合作精神、严谨的工作作风等方方面面都有很大的进步。这期间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在此我表示由衷的感谢。没有他们的帮助,我将无法顺利完成这次设计。 首先,我要特别感谢我的知道***老师对我的悉心指导,在我的论文书写及设计过程中给了我大量的帮助和指导,为我理清了设计思路和操作方法,并对我所做的课题提出了有效的改进方案。***老师渊博的知识、严谨的作风和诲人不倦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他身上,我学到了许多能受益终生的东西。再次对周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其次,我要感谢大学四年中所有的任课老师和辅导员在学习期间对我的严格要求,感谢他们对我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帮助,使我了解了许多专业知识和为人的道理,能够在今后的生活道路上有继续奋斗的力量。 另外,我还要感谢大学四年和我一起走过的同学朋友对我的关心与支持,与他们一起学习、生活,让我在大学期间生活的很充实,给我留下了很多难忘的回忆。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对我的关系和理解,如果没有他们在我的学习生涯中的无私奉献和默默支持,我将无法顺利完成今天的学业。 四年的大学生活就快走入尾声,我们的校园生活就要划上句号,心中是无尽的难舍与眷恋。从这里走出,对我的人生来说,将是踏上一个新的征程,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回首四年,取得了些许成绩,生活中有快乐也有艰辛。感谢老师四年来对我孜孜不倦的教诲,对我成长的关心和爱护。 学友情深,情同兄妹。四年的风风雨雨,我们一同走过,充满着关爱,给我留下了值得珍藏的最美好的记忆。 在我的十几年求学历程里,离不开父母的鼓励和支持,是他们辛勤的劳作,无私的付出,为我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我才能顺利完成完成学业,感激他们一直以来对我的抚养与培育。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老师、和研究生助教***老师。是他们在我毕业的最后关头给了我们巨大的帮助与鼓励,给了我很多解决问题的思路,在此表示衷心的感激。老师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深厚的理论水平都使我收益匪浅。他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给与我很大的帮助,使我得到不少的提高这对于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一种巨大的帮助,感谢他耐心的辅导。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老师们给予我很大的帮助,帮助解决了不少的难点,使得论文能够及时完成,这里一并表示真诚的感谢。 致 谢 这次论文的完成,不止是我自己的努力,同时也有老师的指导,同学的帮助,以及那些无私奉献的前辈,正所谓你知道的越多的时候你才发现你知道的越少,通过这次论文,我想我成长了很多,不只是磨练了我的知识厚度,也使我更加确定了我今后的目标:为今后的计算机事业奋斗。在此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老师,感谢您的指导,才让我有了今天这篇论文,您不仅是我的论文导师,也是我人生的导师,谢谢您!我还要感谢我的同学,四年的相处,虽然我未必记得住每分每秒,但是我记得每一个有你们的精彩瞬间,我相信通过大学的历练,我们都已经长大,变成一个有担当,有能力的新时代青年,感谢你们的陪伴,感谢有你们,这篇论文也有你们的功劳,我想毕业不是我们的相处的结束,它是我们更好相处的开头,祝福你们!我也要感谢父母,这是他们给我的,所有的一切;感谢母校,尽管您不以我为荣,但我一直会以我是一名农大人为荣。 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学习了很多新知识,也对很多以前的东西有了更深的记忆与理解。漫漫求学路,过程很快乐。我要感谢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的老师,我从他们那里学到了许多珍贵的知识和做人处事的道理,以及科学严谨的学术态度,令我受益良多。同时还要感谢学院给了我一个可以认真学习,天天向上的学习环境和机会。 即将结束*大学习生活,我感谢****大学提供了一次在**大接受教育的机会,感谢院校老师的无私教导。感谢各位老师审阅我的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 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 者 签 名:       日  期:        ​​​​​​​​​​​​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 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        日  期:        ​​​​​​​​​​​​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独 创 声 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设计(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年 月 日   毕业设计(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 本人愿意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同意学校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或采用影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设计(论文);同意学校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建立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系统,公布设计(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允许他人依法合理使用。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年 月 日 基本要求:写毕业论文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毕业论文应反映出作者能够准确地掌握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对所研究的题目有一定的心得体会,论文题目的范围不宜过宽,一般选择本学科某一重要问题的一个侧面。 毕业论文的基本教学要求是: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处理数据和信息的能力。2、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3、培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文献资料收集、阅读和整理、使用;提出论点、综合论证、总结写作等基本技能。 毕业论文是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分析、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撰写毕业论文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毕业论文在进行编写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开题报告、论文编写、论文上交评定、论文答辩以及论文评分五个过程,其中开题报告是论文进行的最重要的一个过程,也是论文能否进行的一个重要指标。 撰写意义:1.撰写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在毕业前都必须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任务。申请学位必须提交相应的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后,方可取得学位。可以这么说,毕业论文是结束大学学习生活走向社会的一个中介和桥梁。毕业论文是大学生才华的第一次显露,是向祖国和人民所交的一份有份量的答卷,是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报到书。一篇毕业论文虽然不能全面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才华,也不一定能对社会直接带来巨大的效益,对专业产生开拓性的影响。但是,实践证明,撰写毕业论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出好人才的重要措施。 2.通过撰写毕业论文,提高写作水平是干部队伍“四化”建设的需要。党中央要求,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领导班子成员应当逐步实现“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这个“四化”的要求,也包含了对干部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的要求。 3.提高大学生的写作水平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时期,无论是提高全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科学管理方法,还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都要求我们的干部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在经济建设中,作为领导人员和机关的办事人员,要写指示、通知、总结、调查报告等应用文;要写说明书、广告、解说词等说明文;还要写科学论文、经济评论等议论文。在当今信息社会中,信息对于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写作是以语言文字为信号,是传达信息的方式。信息的来源、信息的收集、信息的储存、整理、传播等等都离不开写作。 论文种类:毕业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种形式,为了进一步探讨和掌握毕业论文的写作规律和特点,需要对毕业论文进行分类。由于毕业论文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对象、方法、表现方式不同,因此,毕业论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按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理论性论文、实验性论文、描述性论文和设计性论文。后三种论文主要是理工科大学生可以选择的论文形式,这里不作介绍。文科大学生一般写的是理论性论文。理论性论文具体又可分成两种:一种是以纯粹的抽象理论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严密的理论推导和数学运算,有的也涉及实验与观测,用以验证论点的正确性。另一种是以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调查、考察所得观测资料以及有关文献资料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抽象,通过归纳、演绎、类比,提出某种新的理论和新的见解。 按议论的性质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立论性的毕业论文是指从正面阐述论证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一篇论文侧重于以立论为主,就属于立论性论文。立论文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以理和事实服人。驳论性毕业论文是指通过反驳别人的论点来树立自己的论点和主张。如果毕业论文侧重于以驳论为主,批驳某些错误的观点、见解、理论,就属于驳论性毕业论文。驳论文除按立论文对论点、论据、论证的要求以外,还要求针锋相对,据理力争。 按研究问题的大小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宏观论文和微观论文。凡届国家全局性、带有普遍性并对局部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的论文,称为宏观论文。它研究的面比较宽广,具有较大范围的影响。反之,研究局部性、具体问题的论文,是微观论文。它对具体工作有指导意义,影响的面窄一些。 另外还有一种综合型的分类方法,即把毕业论文分为专题型、论辩型、综述型和综合型四大类: 1.专题型论文。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直接论述的形式发表见解,从正面提出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一种论文。如本书第十二章例文中的《浅析领导者突出工作重点的方法与艺术》一文,从正面论述了突出重点的工作方法的意义、方法和原则,它表明了作者对突出工作重点方法的肯定和理解。2.论辩型论文。这是针对他人在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见解,凭借充分的论据,着重揭露其不足或错误之处,通过论辩形式来发表见解的一种论文。3.综述型论文。这是在归纳、总结前人或今人对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介绍或评论,从而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论文。4.综合型论文。这是一种将综述型和论辩型两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写成的一种论文。如《关于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的几个问题》一文既介绍了研究民族关系史的现状,又提出了几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它是一篇综合型的论文。 写作步骤: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专业应考者完成本科阶段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应考者的 总结 性独立作业,目的在于总结学习专业的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 的能力。从文体而言,它也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 理论 问题进行 科学 研究 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说文。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分两个步骤,即选择课题和研究课题。 首先是选择课题。选题是论文撰写成败的关键。因为,选题是毕业论文撰写的第一步,它实际上就是确定“写什么”的问题,亦即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如果“写什么”不明确,“怎么写”就无从谈起。 教育部自学考试办公室有关对毕业论文选题的途径和要求是“为鼓励理论与工作实践结合,应考者可结合本单位或本人从事的工作提出论文题目,报主考学校审查同意后确立。也可由主考学校公布论文题目,由应考者选择。毕业论文的总体要求应与普通全日制高等学校相一致,做到通过论文写作和答辩考核,检验应考者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但不管考生是自己任意选择课题,还是在主考院校公布的指定课题中选择课题,都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切实可行的课题。选好课题是毕业论文成功的一半。 第一、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因此,毕业论文的选题,必须紧密结合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以促进科学事业发展和解决现实存在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选题要符合科学研究的正确方向,要具有新颖性,有创新、有理论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或推动作用,一项毫无意义的研究,即使花很大的精力,表达再完善,也将没有丝毫价值。具体地说,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选题。首先,要从现实的弊端中选题,学习了专业知识,不能仅停留在书本上和理论上,还要下一番功夫,理论联系实际,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去寻找和解决工作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其次,要从寻找科学研究的空白处和边缘领域中选题,科学研究。还有许多没有被开垦的处女地,还有许多缺陷和空白,这些都需要填补。应考者应有独特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去思索,去发现,去研究。最后,要从寻找前人研究的不足处和错误处选题,在前人已提出来的研究课题中,许多虽已有初步的研究成果,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还有待于丰富、完整和发展,这种补充性或纠正性的研究课题,也是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的。 第二、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切实可行的课题。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不但要有考生个人的见解和主张,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由于考生个人的主观、客观条件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选题时,还应结合自己的特长、兴趣及所具备的客观条件来选题。具体地说,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综合考虑。首先,要有充足的资料来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缺少资料的情况下,是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论文的。选择一个具有丰富资料来源的课题,对课题深入研究与开展很有帮助。其次,要有浓厚的研究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可以激发自己研究的热情,调动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以专心、细心、恒心和耐心的积极心态去完成。最后,要能结合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每个考生无论能力水平高低,工作岗位如何,都有自己的业务专长,选择那些能结合自己工作、发挥自己业务专长的课题,对顺利完成课题的研究大有益处。 致 谢 这次论文的完成,不止是我自己的努力,同时也有老师的指导,同学的帮助,以及那些无私奉献的前辈,正所谓你知道的越多的时候你才发现你知道的越少,通过这次论文,我想我成长了很多,不只是磨练了我的知识厚度,也使我更加确定了我今后的目标:为今后的计算机事业奋斗。在此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老师,感谢您的指导,才让我有了今天这篇论文,您不仅是我的论文导师,也是我人生的导师,谢谢您!我还要感谢我的同学,四年的相处,虽然我未必记得住每分每秒,但是我记得每一个有你们的精彩瞬间,我相信通过大学的历练,我们都已经长大,变成一个有担当,有能力的新时代青年,感谢你们的陪伴,感谢有你们,这篇论文也有你们的功劳,我想毕业不是我们的相处的结束,它是我们更好相处的开头,祝福你们!我也要感谢父母,这是他们给我的,所有的一切;感谢母校,尽管您不以我为荣,但我一直会以我是一名农大人为荣。 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学习了很多新知识,也对很多以前的东西有了更深的记忆与理解。漫漫求学路,过程很快乐。我要感谢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的老师,我从他们那里学到了许多珍贵的知识和做人处事的道理,以及科学严谨的学术态度,令我受益良多。同时还要感谢学院给了我一个可以认真学习,天天向上的学习环境和机会。 即将结束*大学习生活,我感谢****大学提供了一次在**大接受教育的机会,感谢院校老师的无私教导。感谢各位老师审阅我的论文。 _1234567897.unknown _1234567901.unknown _1234567905.unknown _1234567907.unknown _1234567909.unknown _1234567910.unknown _1234567908.unknown _1234567906.unknown _1234567903.unknown _1234567904.unknown _1234567902.unknown _1234567899.unknown _1234567900.unknown _1234567898.unknown _1234567893.unknown _1234567895.unknown _1234567896.unknown _1234567894.dwg _1234567891.unknown _1234567892.unknown _1234567890.unknown
本文档为【圆筒拉伸模具设计毕业设计论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不系舟红枫
从教近30年,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较高
格式:doc
大小:481KB
软件:Word
页数:60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9-01-22
浏览量: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