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举报
开通vip

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1、广泛、真实的民主    (1)国家的含义: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3)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新型的民主和新型的专政)  人民民主的特点:广泛性(表现在民主权利的广泛性和民主...

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点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1、广泛、真实的民主    (1)国家的含义: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3)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新型的民主和新型的专政)  人民民主的特点:广泛性(表现在民主权利的广泛性和民主主体的广泛性)和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尊重和保障人权取得成就)    (4)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5)民主与专政的关系: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则适用于敌对势力。另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因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被载入我国宪法 ;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新的历史时期有新的要求: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实行依法治国;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改善民生,维护社会主义。    3、神圣的权利 庄严的义务    (1)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也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②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③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等)    (2)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  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④服兵役和参加兵民组织    4、公民参与政治生活,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履行政治性义务,要遵循以下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含义: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表现: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    (2)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关系: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不可分离的。权利和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要求:①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②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在我国,国家与公民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   5、我们政治生活的主要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    (3)参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政治生活的重要目标)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政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公民与国家形成了和谐统一的新型关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国家通过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以及应履行的政治性义务。  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方式和途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民主选举 : 1、选举方式: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注意:四种选举方式各有自己的优缺点,不能说谁比谁更好。)  2、影响选举方式的条件: (1)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 (2)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相适应。  3、我国采用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原因:(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要采用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选举方式;(2)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很不平衡。) *我国为什么以及如何行使选举权、被选举权  (一)为什么:  1. 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代表人民群众直接行使国家权利。  2.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享有广泛和真实的民主权利。  3. 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社会的基础、标志。  4. 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民主政治的热情,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二)如何做:  1. 公民 要不断提高自身参与政治生活的素质和能力。  2. 政府 要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 二、民主决策  1.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三社一专”) 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拓宽民意反映的渠道是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②专家咨询制度(听取专家的意见,集中学者的智慧,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③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对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实行公示,有利于增强决策透明度,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提高公民参与度。) ④社会听证制度。(听政于民是为了决策利民)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原因类)  公民通过各种渠道、采用多种方式参与决策过程,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  ①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②有利于决策广泛地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③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④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三、民主管理——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 *我国发展基层民主的重要意义  ①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②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  ③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④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作。  ⑤有利于调动公民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型。  ⑥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和谐社会。 四、民主监督        1、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有:“信人舆新”  ①信访举报制度。②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③舆论监督制度。④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如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  2、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    (1)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原因类): 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  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④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2)公民应该如何行使监督权(要求)  一方面,为了国家和公民利益,公民要敢于和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 ;另一方面,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5、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有序与无序参与政治,区别就在于:是否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是否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1、是什么:有序的政治参与就是合法的政治参与,  一方面,公民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另一方面,公民政治诉求的表达,应当通过正常的渠道和途径进行。  2、为什么(为什么要依法有序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  (1)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创新民主形式,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3)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4)有利于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政治素养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5)有利于党和国家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6)有利于促进政府机关的廉政建设,使公民形成更为健康积极的政治态度、政治情感。  3、怎么办(如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  (1)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3)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4)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5)提高政治素养。 第二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第三课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1、我国政府的性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是人民的政府。   2、我国政府的职能:  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打击、惩治犯罪,保护国家或公民的权益)。  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宣传?理论、弘扬民族精神,科、教、文、卫、体等各事业)  ④加强社会建设(公共基础、文化、卫生设施的建设、就业、医疗、社保、养老、计生等)   ⑤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自然环境保护、环境治理、防治污染等)   3、我国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  政府怎样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具体要求: (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2)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4、政府为公民求助投诉提供了多种途径:  (1)开设热线电话、推行电子政务、设立信访部门;  (2)依法建立行政仲裁、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法律途径) 第四课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1、依法行政的含义:政府依法行政是指: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由法律授予,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  2、政府为什么要依法行政?  必要性:(1)根本原因:是由我国国家性质和政府性质决定的,坚持依法行政,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2)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3) 意义:①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②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③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④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3、政府如何做到依法行政?  (1)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 (2)坚持合法行政、程序正当、权责统一的具体要求; (3)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制度和纠错制度,自觉接受监督。 4、怎样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  (1)加强立法工作,严格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行政执法行为   (2)建立权责明确的执法体制,促使行政权利授予有据、行使有规、监督有效  (3)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4)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5、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政府权力的行使包括决策、执行、监督等环节。政府必须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具体措施:①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②增加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决策更好的反映民意,集中民智; ③坚持决策内容符合法律的规定和要求,过程符合法定程序;④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制度和纠错制度。  6、政府要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 (1)为什么: 必要性: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政府行使权力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运用的好能造福人民,一旦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  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 重要性(意义):①才能更好的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决策;    ②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    ③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更;    ④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人民,建立一个具有权威的政府。  (2)、如何监督(怎样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    ①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这个体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②建立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行政系统外部监督--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中共、人民政协、社会和公众、司法机关的监督;政府系统内部的监督--上级、监察、法制、审计部门。  ③政府政务公开,政府坚持以公开为常态、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 7.政务公开(信息公开制度和办事公开制度)作用:①有利于规范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提高政府公信力,②有利于更好的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便于公民监督政府工作,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8、我国政府的威信  (1).含义:政府的威信,是指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得到人民认同的威望和公信力。  (2).决定因素---从根本上讲,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3).标志: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认可和接受,这是区别有权威与无权威的政府的标志。  (4).如何树立政府权威  ①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优化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与人民群众保持和谐关系。  ②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业绩。  ③政府工作人员要重品行、作表率,牢记权为民所赋,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践行者。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间接行使。人民 →人大代表 →人大 → 一府两院 (1)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 *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也拥有四权;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 (2)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的监督。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关系)  2、人大代表  (1)人大代表的产生:由民主选举产生。(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产生)  (2)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3)人大代表的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和质询权。  (4)人大代表的义务: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密切联系群众,听取和反映人们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5)人大代表如何履行职责?:①认真行使自己的权利;②忠实履行自己的义务;③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政体:一个国家的政权机关的组织形式    (2)我国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国体:人民民主专政    (3)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实行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的具体表现:①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的关系上,人大代表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②在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 ③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③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④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的原则。 (6)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②决定因素:由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  ③优越性:a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b它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c它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d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7)如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  *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六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 ⒈中国共产党     ⑴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⑵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⑶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⑷执政理念:以人为本,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5)领导方式::政治领导、组织领导、思想领导 (6)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的地位及要求: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执法执政的重要体现: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7)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8)中共领导和执政地位是如何确立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9)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⒉民主党派     ⑴名称: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致公、九三、台盟。  ⑵性质: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⑶地位:是参政党,具有法律赋予的参政权。  ⒊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⑴地位:基本的政治制度。  ⑵内容: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二者是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      ②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③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④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是遵守宪法和法律。  ⑤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的机构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政协:a性质: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人民民主的的重要实现形式,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特点。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              b主题:民主和团结。    c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 人民政协不是国家机关,不能说履行什么国家职能 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优越性: ①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②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和建设生态文明;③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④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⒈我国的民族关系  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 *** 怎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①坚持和完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基本原则;  ②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  ③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④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⒉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⑴民族平等。表现:①都是国家的主人;②平等地享有权利;③平等地履行义务。  ⑵民族团结。重要性:①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②是社会稳定的前提,③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④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⑶各民族共同繁荣。 坚持的原因:①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②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③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⒊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或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⑴是什么:(内容)①前提:是国家统一、领土完整; ②民族自治地方: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③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大和政府; ④自治权(核心内容):立法自治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变通执行权和其他自治权。  ⑵为什么:     必然性:①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②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③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优越性: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③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4、我国的宗教政策——是我国长期的一项基本国策  (1)我国宗教政策的内容     A、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B.依法管理宗教事务;C.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D.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2) 怎样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A.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B.要求他们从事的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民族的整体利益;C.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 D.支持他们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社会发展、社会和谐和祖国统一多作贡献。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是什么?  ⑴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⑵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构成及各自的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主义伟大实践 第四单元  当代国际社会 第八课: 走进国际社会 1、 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最基本的成员:主权国家 。  (1)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人口、领土、政权、主权,其中主权是最重要的要素。  (2)主权国家享有的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  (3)主要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2、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1)国际组织的不同类型:政府与非政府间;世界性与区域性。   (2)政府间国际组织发挥的作用: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合作;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节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等等。  (3)联合国:  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确保会员国遵守上述原则。  作用: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联合国也存在局限性。  (4)中国与联合国: 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  3、 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1)国际关系的含义及内容。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国际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内容: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   (2)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竞争(最普遍形式)、合作、冲突 。  (3)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4)国家合作与冲突的原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5)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国家利益为理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内政,这是非正义的、错误的。   (6)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①为什么?(原因)  A.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②是什么?(内容)  A. 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  B. 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   C. 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③怎样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国家:  A.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不断提高综合国力;  B. 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他国合理的国家利益,并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公民:  A. 树立国家观念,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B. 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C. 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第九课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1、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1)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2)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3)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4)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5)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2、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  (1)当今国际形势的突出特点: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 (趋势)  (2)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因素:旧的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组合;大国关系经历重大而深刻的调整。   (3)如何认识世界各种力量:美国极力维护其惟一超级大国地位;日本、德国努力跻身政治大国行列;中国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广大发展中国家是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力军。   (4)21世纪相当长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   (4)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3、 我国的外交政策  (1)外交政策的含义:指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的及采取的策略、方式和手段。  (2)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原因:由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的。   (3)我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   ①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②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③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独立自主(含义: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④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本文档为【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8297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0KB
软件:Word
页数:25
分类:高中思想政治
上传时间:2019-02-08
浏览量: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