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共性_特性与启示

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共性_特性与启示

举报
开通vip

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共性_特性与启示 连云港教育学院学报 1 9 9 9 年第 1 期 (总第 45 期 ) 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 共性 、特性与启示 董宝才 一 、三次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 、影响及局限性 英国 、美国 、法国三 次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生 是以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推翻阻碍生产力 发展的封建制度的暴力行动和斗争 。 这三次革命是 人类历史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重要里程碑 。 马克思 曾经对英 、法资产阶级革命作出评价说 : “ 164 8 年革 命和 1 789 年革命 , 并不是英国和法国的革命 : 这是 欧洲范围的革命 ...

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共性_特性与启示
连云港教育学院学报 1 9 9 9 年第 1 期 (总第 45 期 ) 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 共性 、特性与启示 董宝才 一 、三次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 、影响及局限性 英国 、美国 、法国三 次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生 是以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推翻阻碍生产力 发展的封建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暴力行动和斗争 。 这三次革命是 人类历史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重要里程碑 。 马克思 曾经对英 、法资产阶级革命作出评价说 : “ 164 8 年革 命和 1 789 年革命 , 并不是英国和法国的革命 : 这是 欧洲范围的革命 · ·一它们宣告 了欧洲新社会的政治 制度 , 资产阶级在两 次 革命中获得 了胜利 ; 然而 , 当 时资产 阶级 的胜利意 呀; 着新址会制度的胜利 , … … 这两次革命不仅汉 反映 了它们发生 的地区 即英 、 法 两国的要求 , 而 巨在更大的程 度上 反映 了当时整个 世界的要求 ” ¹ 在讲到美国革命的 国际意义时马克 思说 : “18 世纪美国独立战争给欧洲中等阶级敲起了 警钟 。 ” º 这三次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听史作用是在三国 推翻了旧制度 , 建立 了新社会 , 为资本主义生产力的 发展开拓 了前提条件 。 在英国 , 通过革命把查理 一 世送上 了断头台, 推 翻 了斯图亚特工朝 的封建专制 统治 , 沉重打击了英国地 主阶级 , 确立 了君主立宪政 体的资本主义制度 , 极 大地解放 了社会生产力 , 为资 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 了道路 , 也为工业革命的发 生打下了基础 。 在美国 , 通过革命战争 , 美国人民驭 逐了“使美国处于 殖 民地奴隶地位的英国强盗 ” , 摧 毁了英国的殖民伽锁 , 使国家获得 了独立 , 也为北美 资本主义生产 力的发 展开辟 了广阔的道路 。 在法 国 , 通过革命 , 铲除 了封建大地产制度 , 沉重打击了 封建统治集团、 封建贵族和反动教会势力 。 在革命 中废除了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和贵族特权 , 没收了 天主教会的财产 , 解除了农民负担的封建义务 , 基本 统一了国内市场, 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创造了 有利条件。 在这三次资产阶级革命中, 除资产阶级在各 自 1 8 国家全部或部分取得统治权 , 建立 ‘新社会政治制 度 ”外 , 还有许多共同点 : 其一 , 三次革命都是由资产 阶级及其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人物领导 , 由各阶层人 民群众广泛参 加的革命群众运动 。 而且 , 正是因为有 了人民群众 的广泛参与和英勇斗争 , 革命才能不断深人 , 最终取 得胜利 。 其二 , 三次革命都在各 自国内破除了阻碍 资本主义发展的地方割据 、关卡林立的局面 , 废除了 行会及专卖制度 , 统一了度量衡和货币 , 建立起统一 的国内市场 。 其三 , 三次革命的影响都超出 了本国 和地区范围 , 共同反映 了资本主义的 生产方式要在 “当时整个世界”取得支配地位的历史要求 。 马克思 关于“美国独立战争给欧洲中等阶级敲起了警钟 ” 的 论述 . 指的就是美国革命对英国资产阶级深人进行 民主改革和法国大革命的兴起发挥了积极的影响和 推动作用 。 其四 , 资产阶级的思想 、意识和世界观在 三国都成为革命的思想理论基础和政治动力, 成了 革命群众的精神支柱 , 并经过革命成为支配这些 国 家社会生 活的意识形态 。 在英国革命中 , 资产阶级 的理念 、追求虽然是 通过宗教斗争的形式表现 出来 的 , 但清教派以 民主 、共积 原则 获 . _ 教会组织 、 人 人 直接领悟上帝“启示 ” 、提倡经营致窗等主张 , 无 不代 表和 反映当时条件下资产阶级 的要求和愿望 。 ailj 美 国 、法国大革命时 , 资产阶级系统提出了“ 自由” 、 “平 等” 、 “ 人权” 、 “博爱”等政治思想和价值观 , 成 了反对 封建制度和特权的锐利武器和理论依据 。 直到今天 仍对人类社会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 这三次革命既然都是资声阶级革命 , 通过革命 三个国家的资产阶级都上升为统治阶级或跻身于统 治阶级行列 。 在三个国家里 , 作为革命主力军的人 民群众推动了革命的深人和 历史的前进 , 为革命的 最终胜利建立 了首要功勋。 但革命中或革命后他们 本身的生活状况却每况愈下 , 有的反遭破产和镇压 。 在英国 , 从第一次内战结束到共和国建立 , 正是由于 连云港教育学院学报 19 9 9 年第 1 期 (总第 45 期 ) 社会中下层人民的英勇斗争才推动了革命的不断前 进和深人发展 , 然 而当一批贫无立锥之地的下层群 众在伦敦附近的圣乔治山发动掘地运 动时 , 却遭到 共和国政府的严厉镇压 。 在法国 , 1 7 9 4 年通过“热月 政变”建立的热月 党政府废除了雅各宾派执行的一 系列恐怖政策, 但对 1 7 95 年 4 月和 5 月巴黎爆发的 “芽月起义 ” 、 “牧月起义 ”两次群众反饥饿抗争却进 行了残酷镇压并将其组织者判处死刑 。 在美国独立 战争中以农民为主体的广大士兵战时忍饥挨饿 、奋 力拼搏 , 战后回家则面临贫困窘迫的状况 , 为 了生 存 , 爆发了从反抗中找活路的谢司起义 。 对此 , 邦联 政府同样实施了严酷的军事镇压 。 事实正如恩格斯 所揭示的那样 , 在英德等资产阶级革命中, “农 民提 供了战斗力大军 , 可是农民这个阶级在胜利后由于 胜利带来的经济后果反而免不了破产 。 ” (注 3) 这三次革命都是资产阶级革 命, 它们只是完全 意义上的反封建 、反民族压迫的革命 , 我们不能苛求 它们负担解放劳苦大众的使命 , 但同样有理由指出 它们所标榜的 自由、 平等 、 人权 、 博爱等并不具有完 全意义 。 它们只不过是出于争取广大下层群众文持 自己组织领导的斗争 、取得政治统治权 , 才以此为旗 帜和 号召 的 , 其策略 用意 远远超 出 其实践真实胜 。 指出三次革命在此存在 的阶级和历史局 限性也是理 所当然的 。 实际上 , 在这三 次革命中 “都爆发过作为 现代无产阶级的发展程度不同的先驱者 的那个阶级 的独立运动” 又注 4 ) , 如在英国革命中曾经发挥巨大 作用的平等派 , 法国革命中曾经 出现的 巴贝夫派 , 在 美国独立战争中出现的要求建立 “ 自由的、 人民的政 府”的纽约市技工委员会等等 , 它们无一不遭到资产 阶级政府的摧残和打击 。 史实再印证三 次革命的资 产阶级性质 。 二 、三次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同特点及比较分析 1 . 关于革命形式的不 同特点 ( 1) 以宗教斗争为表现形式是英国 资产阶级革 命的一个重要特点 , 而近 一个半世纪之后发生的美 国和法国革命则没有这种宗教外衣 , 而是以理性学 说为依据 , 资产阶级单刀 直人地提出了自己革命的 理论和思想 。 如何认识这种差别曾是学术界讨论的 一个重大议题 。 如前所述 , 英国革命中的长老派 、 独 立派是当时英国清教的两大派别。 清教在宗教理论 上法从改革后的主流宗教一一加尔文教 。 以历史主 义的求实态度观察 , 造成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是时 代的不同。 在 17 世纪的英国甚而整个欧洲 “加尔文 教显示出它是当时资产阶级利益 的真正宗教外衣 ” 。 ( 注 5 ) 。 距此稍前的德国 、荷兰等国革命无一例外利 用宗教斗争的形式说明英国革命以宗教斗争为表现 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 。 与此相联系 , 英国革命时 代资产阶级在政治思想和理论上尚不成熟 。 英国革 命发生于早期启蒙思想的孕育和形成时期 。 以启蒙 大师英国的洛克为例, 他生于 1 6 3 2 年 , 代表作— ( 人类解放沦》发表于 “光荣革命 ”后的 16 90 年 。 可 以说洛克从感性到理性经历了对英国革命认知的全 过程 。 原苏联学者查伊钦科在其所著(洛克的哲学》 一书中就指出 : “这次革命(英国革命 )不仅决定了洛 克的社会政治观点的性质 , 而且也决定了他个 人的 命运 ” (注 6 ) 。 在政治思想上 , 洛克首先反对关于 国 家和所有制起源于上帝的学说 , 提出 国家是人们社 会契约的产物 , 人们的自然权力至高无上 , 政府权力 来 自人 民的委托 , 即使要保留君主制 , 君主也 “应该 是国民的公仆” 。 他尖锐批判 了中世纪的禁欲主义 , 宣称 “人的感觉 、 愉快和痛苦是善恶概念之基础 ” ; “以经验为基础 的理性则是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公 正性之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 注 7 ) , 他 “ 以人 、 人的健全思想来与经 院哲学关于神的不可动摇的权威 、 教条原则的学说 相对立 ,’( 注 8 ) 。 但是 , 正是洛克本人“同时却承认基 督教教义的某些部分与健全的思想并不抵触 ” ( 注 9 ) 。 他承认上帝的存在 , “认为上帝在某一时候曾经 批准过这些规律 ” , 在一些文章中他甚 至 “谴责公开 的无神论,’( 注 10 ) 。 洛克和牛顿是好朋友 , 正如牛顿 把地球运行的原动力说成上帝拨动 一 样 , 洛克把人 类的正义要求说成是上帝的批准 。 可见当时人们的 认识能力还不能从根本 _ L否认上帝 。 既然在启蒙思 想大师这里 匕帝和基督教都是可 以和 革命相容 、 并 行的客观存在 , 当时 一般革命者思想上无法完全排 除上帝和宗教 , 打着上帝的旗号搞革命 , 也就不难理 解了。 另外 , 在英国革命中, 大资产阶级与资产阶级 化的新贵族和地主贵族结成了联盟 , 革命领导集团 力图在政 i台斗争中找到一 条和平而安宁的发展道 路 。 克伦威尔与独立派多次与国王谈判 , 寻求妥协 , 而残酷镇压平等派革命要求 的事实即 反映了 这一 点 。 英国资产阶级在领导大革命中表现出来的动摇 性和妥协性在洛克及同时代人理念方面的表现就是 这种 “英国革命的敬神性 ” 。 正 因此 , 恩格斯明确指 出 : “洛克无论在宗教上或政治上都是阶级妥协的产 ]L 。 ” (注 1 1) 可见 , 英国革命所以披着宗教外衣 , 归根 结底是英国资产阶 级所处的时代和历史条件决定 的 。 到了 18 世纪 70 一90 年代, 启蒙运动经历了它 1 9 · 连云港教育学院学报 1 9 9 9 年第 1 期 (总第 45 期 ) 的辉煌时期。 伏尔泰 、孟德斯鸿 、卢梭等启蒙大家的 著作和思想已在欧美大地广为传播。 恩格斯指出 : “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 伟大人物 , 本身都是非常革命 的。 宗教 、 自然观 、社 会 、 国家制度 , 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 的批判 ; 一切都 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白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 弃存在的权利 。 ” (注 12 ) 美国革命受启蒙思想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 , 其 典型反映是 (独立宣言)和 ( 1 7 8 7 年联邦宪法》。 《独 立宣言》在阐述美国革命的理 由时提出 : “人人生而 平等 , 有生命权和追求幸福 的权利 ” , 即根源于启蒙 思想家有关 自然权利和人 民主权思想 。 ( 1 7 87 年联 邦宪法》最突出的特点是充分体现了法国启蒙思想 家孟德斯鸿 “三权分立” 的学说 。 它系统 规定 关于下班后关闭电源的规定党章中关于入党时间的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下载规定办法文件下载宁波关于闷顶的规定 了立 法 、行政 、 司法三权之间的互相制衡性 。 宪法确定了 共和制 , 实行了民主政府制度 , 确定了文官政府权力 的原则 , 又规定 了公民的基本人权 , 使美国形成了一 套完整的资产阶级专政政体。 美国建国 200 多年来 从未发生过军事政变和大的政治动荡 , 这与宪法确 立的三权分立原则有着密切关系 。 启蒙学说是法 国大革命的 思想基础 和理论武 器 。 到 18 世纪 , 启蒙运动的中心转移到 了法国 。 那 批“本身是非常革命的 ”伟大启蒙思想家都诞生 、 成 长于法国。 他们大力宣传民 主与法制观念 , 强调 人 的理性和天赋人权思想 , 崇尚知识 , 尊重科学 , 反对 蒙昧主义 , 为将要取代封建制度的新社会提 出了种 种设想 , 包括议会制度 、三权分立 、人权与经济 自由 、 公民平等 、法律至上 、建立没有特权与等级 的政治体 制等等 , 直接为未来的欧美大革命做好了舆论准备 、 奠定 了思想基础 。 这种思想影响集中体现于法国资 产阶级革命的政治宣言书—《人权宣言) 中。 ( 人权宣言》首先提出了人权原则 , 把它作为整个宣言的 政治哲学基础 。 (宣言》把人权解释为作为人所应享 有的“ 自然的 、不可让予 的神圣的 ”天赋权利 。 这实 际是将启蒙思想 的基本原则变成为大革命 的纲领 。 (人权宣言》公布了公民权原则 , 强调主权在民 , 否定 封建等级制度和统治阶级的政治特权 ; 宣言否定封 建主义的“人治 ” , 强调法制原则 . 大力鞭答种种专制 暴行 , 主张用法律保障公 民的 正当权利 。 《宣言) 还 强调“财产是不可侵犯的权利” , 反对专制王权运用 暴力对私人财产的任意掠夺和搜刮 。 总之 , (人权宣 言》所宣 布的 自由、 平等 、 法制 、 财产 、 安全 、 反抗压 迫 、尊重人权 、保障公民权等原则 , 都是启蒙思想在 政治斗争实践中的运用 。 · 2 0 ( 2) 作为革命结果的政权构成形式三个国家也 各具特色而不同 英国革命从 16 40 年开始 , 经过 48 年的反复 , 于 1 68 8 年确立君主立宪制 。 法国大革命若以拿破仑发 动“雾月政变 ”废除督政府作为结束 , 则建立 了资产 阶级军事独裁政权的拿破仑帝国 , 实行的是资产阶 级君主制 。 事实上 , 在长达 80 多年的时间里法国资 产阶级一直在君主制与民主共和制之间徘徊不定 , 直到结束拿破仑第三的君主统治后 , 才最终选择共 和制。 美国则从革命胜利之后就建立了资产阶级共 和国 , 君主政体并不单单代表封建专制王权 , 从奴隶 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同社会形态中都存在过君 主政体 , 它是能为所有剥削阶级服务的政治体制 , 不 能和封建专制制度划等号。 革命胜利之初 , 法国实 行君主制 、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同美国实行的 民主 共和制相比较 , 不能不说它们的体制是保守和落后 的 , 因为它们毕竟留下了旧制度的印记 , 但也仅仅是 形式 。 问题的关键在于哪个阶级掌握政权 。 毛泽东 曾说 , “所谓 ‘政体 ’ 问题 , 那是指的政权构成的形式 问题 , 指的是一定的社会阶级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 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 。 ” ( 注 13 ) 。 资产阶级 革命首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国体问题即资产阶级取 得国家统治权力问题 , 其次才解决作为政权形式的 政体问题 。 在解决统治权问题上 , 美国最为彻底 。 美国从来就没有经过封建制度 , 社会从开始就建立 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之上 , 美国的早期移民 多数是欧洲国家封建专制制度的迫害对象 , 他们从 思想观念上到经济追求上都打着新生资产阶级的烙 印 , 因此 , 尽管立国 之初曾有过实行君主政体的动 议 , 想请德国费德里克国王 之弟亨利做第一位 国家 元首 , 但经过一场大辩论 , 美国政界一直认为美国需 要的是 “人民选举的总统 ” 。 可见 , 解决政体问题的 关键是美国资产阶级握有牢固的统治权 。 在英国情况较为复杂 。 恩格斯指出, 16 88 年 “光 荣革命”后 , “ ‘傣禄和官职 ’这些政治上的战利品留 给了大地主家庭 , 只不过要充分照顾金融的 、工业的 和商业的中间阶级的经济利益 。 ” (注 14 ) 这里 “大地 主家庭”容易被误解为英国原有的封建贵族地主 , 从 而得出革命不彻底的结论。 按恩格斯 自己的解释 “他们的习惯和旨趣与其说是封建的 , 不如说是资产 阶级的 ” (注 1 5 ) 即指新贵族 。 至于把 “棒禄和官职” 视为“政治战利品” 喻其无关宏 旨。 实际上 , 英国革 命的深刻性集中反映在它彻底地摧毁了封建制生产 关系—不仅消灭了封建地主阶级也消灭 了封建制 连云港教育学院学报 1 9 9 9 年第 1 期 (总第 45 期 ) 赖以存在的基础—小农经济 。 它以资产阶级集中经营土地的方式取代了沿宕千年的分散经营的土地 占有 。 经过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比较牢固地掌握 了 政治统治权并享有充分的经济利益 。 “这些经济利 益 , 当时 已经很强大 , 足 以决定国家的一般政策。 ” (注 16 )因此 , 英国采取君主立宪制 , 与其说反映了英 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 , 毋宁说反映了英国资产 阶级对淡漠权利的英国 王室的大度。 形式上妥协 、 内容上深刻是英国革命的一个基本特点。 至于法国 , 通过大革命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 , 取 消了农民的封建义务 , 在很大程度上把土地交给了 农民。 这是一般所说的法国大革命彻底性的集中反 映 。 然而 , 正是由于通过大革命派生出一个势力强 大的小农阶级 , 而且他们成了当时法国反封建专制 统治的强大社会力量 。 但同时 , 这一阶级对于法国 资本主义的 日后发展 , 包括实现充分的资本原始积 累 、发展资本主义生产 、开拓海外殖民地 、 巩固资产 阶级的统治地位则成了一种尾大不掉的社会势力。 在政治态度和思想习惯上 , 小农的狭隘眼界和 自足 心态既使他们对拿破仑式的专制政权充满感激与拥 戴 , 也使他们对工人阶级的斗争冷漠与敌视 。 资产 阶级所倡导的自由、 平等 、博爱 、 民主在反对专制王 权时能为它们接受 , 事后则与他们的意识和追求格 格不人。 法 国长期翻橱 于专制与共和之间与这个小 农阶级的存在有着极大关系 。 因此 , 从全面解决生 产关系任务的角度看 , 法国革命尽管在革命方式方 面表现得最为激烈 , 但后遗症也最大 , 大就大在法国 资产阶级未能通过革命彻底铲除封建关系 . 作为一 个整体, 及时 、全部掌握政权并在法国找到最适合资 本主义发展的前进道路。 形式上激烈 、 内容上薄弱 又是法国革命的一个基本特点 。 2 . 关于革命内容的不同特点 革命是什么 ? 革命就是以暴力强行改变生产关 系 , 以新的生产关系代替阻碍生产力发展的 旧有生 产关系。 在当时美国 , 它表现为以资产阶级为代表 的美国人民推翻英国殖 民者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 削 , 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 。 在英国则表 现为以资本主义制度取代社会存在的封建关系 , 更 快实现资本积累 , 全面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 。 在法国 , 由于封建专制制度更加稳固 、 强大 , 革命应 该经过资产阶级各阶层 、各集团的广泛 团结 , 联合一 切革命力量 , 全力以赴扫荡封建制度和封建关系 , 以 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为基本目标 , 全面实行社 会变革。 美国革命胜利既赶走 了英国殖 民统治者 , 也荡 涤了北美大陆一定存在的封建生产关系 。 北美大陆 原本不存在根深蒂固的封建生产关系 , 只 有封建制 残余 , 革命后期通过各州的社会变革又清除了这些 封建残余。 美国革命遗留的两大问题 : 南部奴隶制 存在问题 , 通过 19 世纪中叶的南北战争得到解决 ; 西部土地问题 , 也由内战时期林肯总 统实行 “宅地 法 ”而基本解决。 早在革命胜利之初 , 美国政府就开 始大规模驱赶印地安人并抢掠他们的土地 , 实行美 国式“ 圈地运 动” 。 这为 19 世纪美国工业化起飞积 累了大量资金 。 革命之后对西部土地实行的国有化 及出售和分配 , 建立起农民的 自由土 地私有制。 但 是由于美国地广人稀加之工业化的及时跟进 , 这些 私有农民逐步改变生产方式转变为资本主义农场 主 。 美国革命的相对深人 , 特殊的国情和农业资本 主义的发展 , 为美国实现工业化 、迅速发展生产力 、 建立资产阶级的稳固统治打下 了良好基础 。 英国革命较之法国革命在清除封建关系方面表 现了无庸置疑的彻底性 。 英国革命利用有组织社会 暴力 , 通过立法 , 加快圈 地步伐 , 残酷剥夺农 民 。 革 命之前 , 英国经历了 150 年的圈地运动 , 圈占土地不 过 50 万英亩, 仅占全 国耕地面积的 2 . 76 % 。 而革命 后的 10 0 年间 , 圈占土地达 700 多万英亩 。 英国农 民经历长期浩劫 , 丧失生产资料 , 变成雇佣劳动者 。 正如马克思所说 : “十八世纪末的进步表现为 : 法律 本身现在成了掠夺农民土地的根据 ” (注 1 7) 革命后 约一个世纪 , 英国的 自耕农阶级不复存在 。 英国社 会所有制被净化为工人阶级 、 资产阶级 、农业资本家 三种形式 。 农业纳人资本主义轨道 , 国内商品市场 业已展开 , 工业革命有 了前提条件和推动力 , 对外商 品和资本输出有 了坚实的 基础 。 于 是 , 英国资产阶 级的足迹踏遍全球 , 把法 、荷等国从许多殖民地上赶 走 , 建立起一个 ‘旧 不落”殖民大帝国。 从表象上看 , 英国革命远不如法国革命激烈 , 它以革命前后连续 几百年对封建制生产关系渐进式革除 , 建立起稳固 的资产阶级统治 , 全面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 因为英国革命中有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结成同盟 , 共 同领导 , 最终又采取了君主立宪的形式 , 似乎有更大 的妥协性 。 但从实质上看 , 由于英国新贵族从政治 、 经济各方面已经资产阶级化 , 和资产阶级难分伯仲 , 二者的实际政治经济要求比之法国资产阶级的不同 阶层更加协调 一致 , 所以英国革命对英国社会关系 带来的变革 , 在整体和全局上要比法国深刻得多 , 彻 底得多 。 · 2 1 连云港教育学院学报 1 9 Qg 年第 1 期 (总第 45 期 ) 在法国 , 情况恰恰不 同。 通过革命彻底摧毁封 建大生_地所有制 , 使大批无地少地农民得到了土地 。 革命采取分散土地的办法来消灭大土地所有制 , 其 实际结果是巩固 了小农所有制和小农经济 , 在法国 广泛地扶植了一个强有力的小农阶级 。 大批小农获 得上地 , 是 1 7 9 3 年法国人民抗击欧洲各国封建联军 侵略中表现出“英勇爱国精神和奋斗作战的奇迹 ”的 “物质条件即历史经济条件 ,’( 注 18) 在一定时期里 , 小农制较之于封建大土地所有制有利于经济发展 。 但是 . 正如马克思所说 : “他们进行生产的地盘 , 即小 块土地 , 不允许在工作时进行分工 , 应用科学 , 因而 也就没有多种多样的发展 , … …每一个农户差不多 都是自给 自足的 , 都是直接生产 自己的大部分消费 品 , 因而他们取得生活资料多半是靠与自然交换 , 而 不是靠与社会交往 ” (注 1 9 ) 。 因此 , 马克思还形象地 把农民阶级 比喻为由“ 一个个马铃薯所集成的” “一 袋马铃薯” 。 (注 20 )马 克思对此进一步指 出 : “只经 过两代就产生 了这样不可避免的结果 : 农业 [1 益恶 化 , 农民负债 日益增加 ” ( 注 2 1 飞、。 革命虽然消灭 了封 建大地产 , 但没 仃全而清除封建生产关系 , 小农动荡 不居的分化极易 使封建土地关系死灰复然 。 小农的 经济要求使法国未能实现英国资产阶级式的原始积 累 . 不能充分开辟雇佣劳动力来 源 , 不能最大限度扩 大国内市场 , 使本桌积累不足 的资本也不能得到充 分运用 , 只能投放金融市场 , 从事高利贷经营 。 农业 资本主义发展长期受阻 , 无法实现社会大生产 , 工业 革命不能最大限度展开 . 海外竞争能力低下 , 以致在 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法国在列强 国际舞台上形象尾 弱 。 在政治和思想上 . 小农的 自私和短视 , 使他们对 18 巧 年波帝王朝的复辟冷 眼旁观 , 对 1 8 3 0 年 “七月 革命”漠然置之 , 对 1 8 4 8 年 6 月工人起义先是敌视 、 对立 , 继而参与镇压 。 相反 , 对流氓无产者政治代表 独裁者路易 · 波拿 巴则视为 “农民 皇帝 ” 一意追随 。 还应看到 , 对法国社会广有影响的蒲鲁东无政府主 义 、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等思潮也是这个农 民阶级 的思想 、理论体系 , 既影响到法 国资本主义的发 展 , 也影响到无产阶级革命 的进行 。 法国大革命保留 、 扩充小农大军的消极后果一直影啊着近代法国的历 史进程 , 使法国成为腐朽和寄生性最大的高利贷帝 国主义 。 法国大革命确实跌宕起伏 、高潮屡起 , 但多 次大规模杀戮发生于革命势力内部和 对一般群众身 上 , 恐怖委实恐怖 , 只是和革命的彻底性无关 。 它仅 仅反映出当时法 国资产阶级内部关系的不协调 、 不 一致 , 归根结底反映法 国资产阶级 作为 一个整 体的 今) 不成熟 。 革命后多次出现专制政权则反映法国资产 阶级力量的相对虚弱和政治地位的不巩固 结论是清楚的 : 英美资产阶级着眼 于发展资本 主义社会生产力 、发展工商业因而大力积累资本 , 清 除旧制度残余关系 , 走 了一条符合资本主义友 展规 律的正确道路 , 自身也得到迅 速的成长壮大 。 法国 资产阶级的主要阶层则把眼睛盯在放贷取利上 , 也 就用不着花大力气去改造小农经济 , 因而在资本主 义发展里程上走了一定弯路 , 导致本身也长期单弱 不壮 。 这才是问题的关健 。 三 、三次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启示 1 . 三次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背景说明 , 英 、美 、 法三国当时爆发大规模的革命运动, 都存在其历 史 必然性 。 恩格斯指出 : “把革命的发生归咎于少数煽 动者的恶意那种迷信的时代早 已过去了 。 现在每个 人都知道 , 任何地方发生革命动荡 , 其背后必然有某 种社会要求 , 而腐朽的制度阻碍这种要求得到满足 。 · ·…但是 , 任何人企图用暴力来压制这种要求 , 那只 能使它越来越强烈 , 直到它犯自己的枷锁打碎 。 ” (注 22 ) 英国革命的发生是因为反 动的斯图亚特王朝统 治阻碍英国资本 主义工产业 的发展 , 英国资产阶级 和新贵族只有联合起来推 翻其反动统治 , 才能为资 本主 义生产力在英国的发展开辟广阔的道路 。 关国 革命所以发生于 18 世纪 70 年代 , 是 因为当时北美 资本主义经济有 了长 足的发展 , 美国资产阶级 已有 一定实力 , 美利坚民族已经形成 , 而英国殖 民统治者 于 “ 七年战争 ”之后则变本加厉从事 对北美的报制和 掠夺 , 学致北美殖 民地人 民反抗斗争的尖锐化 。 法 国大华一命听以发生则是因为当时法国资本主义经济 有 了巨大发展 , 资产阶级的金融 、 工商阶层都具有一 定 力量 , 而波帝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和封建地主 、贵 族 、教士十分腐败 , 人民困苦不堪 , 封建制度成了社 会发展 的严重障碍 , 社会各阶层人民晋遍要求实行 革命变革 。 止是因为本国腐朽的封建制度和外来沉 重 的殖 民压迫阻碍三国建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社 会要求 . 并用暴力来压制这种 正义要求 , 才导致三大 革命的发生 。 历史昭示 人们 , 离开社会需要来谈论 或否认一场社会革命不过是不负责任的臆说 。 三个 国家资本主义生产力后来的长足发展正是经过革命 才得以实现的 。 因此 , 否认三次革命必然性和必要 性的任何论调都是缺乏历史根据的。 2 . 三次革命的实践过程表明 : 革命的道路是曲 折复杂的 革命 中既有前进甚至超前 , 又有暂时的 停顿或倒退 , 经过反复斗争才能最终确立稳定的重 连 云港教育学院学报 I Q9 9 年第 1 期 (总第 45 期 ) 心 。 恩格斯曾对此作过十分精辟的概括 : “为了获得 那些当时 已经成熟 只待采摘的 资产阶级 的胜利之 果 , 也必须使革命远远超越这 一 目的 。 … … 在这种 极端的革命活动之后 , 接踵而 至 的是不可避免的 反 动 , 这个反动也同样超出它可能继续存在 下去的限 度 。 经过多次动荡之后 , 新的重心终于确立 了 , 并且 成了今后发展 的新起点 。 ” (注 23 )恩格斯这里说的 “反动” , 是个物理学的术语 . 相当于把钟摆的左右摆 动称为“正动 ” 、 “反动” 。 革命过程中出现这种情况 并不难理解 , 因为举凡革命必然是 一场兴师动众的 运动 。 由于当时各阶层群众都受到封建压迫 , 都有 反专制要求这才在资产阶级领导下结成反封建大 军 , 但各各阶层群众的要求并不完全相同 , 资产阶级 内部也分为不同的阶层和集团 , 他们的革命目标和 理想也不完全一致。 最先掌权并取得首批成果的大 资产阶级代表会在革命的一定阶段 , 在 自己的愿望 得到一定满足后主张维持现状 , 不愿涉险将革命推 向深人 , 于是革命队伍中出现温和与激进的派别之 争 。 激进派一般会在下层群众的支持下夺取权力 , 以更严厉的手段推进革命 , 这种严厉手段又往往具 有超前性质 。 这种 “超前 ”既是必须的 , 又带有暂时 性 , 是夺取最后胜利的途径而不是革命的归宿 。 如 此几经较量 , 新的重心即革命的最后结局才能稳定 确立 。 而这种最后结局往往就是革命初期大资产阶 级掌权时所取得的那些成果 。 英国如此 , 法国也是 如此 。 美国革命尽管有其特殊性 , 但在对英王的态 度 、对英国的关系上也是几 经反复才最终达于完全 独 立的结局 。 革命道路的曲折性还表现在革命胜利之后还要 长期存在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发生于 1 6、 o 年 , 战胜王党后出现克伦威尔的独裁统 冶。 接着又 是 场60 年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 。 一直 到 1 6 8 8 年的“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专政才算稳 定下来 , 前后经历 48 年 。 法国革命开始于 1 7 89 年 , 巾间经历 了拿破仑帝闲的建立和覆灭 , 1 81 4 年路易 十八复辟 , 后 又于 1 8 3 0 仁被七 月革命所推翻 , 前后 经历 40 年 法 国资产阶级才大体取得完全统治地 泣。 (若算到 1 8 7 5 年第三共和国成立 , 时间长达 86 年 ) 。 史实印证了列宁的论断 : “历史上从来没有过 一种革命 , 在取得胜利以后就可万事大吉 , 安享清福 … …这样的革命一次也没 一有过 。 ” (注 2 4 ) 美国虽不存在封建复辟与反复辟的问题 , 但是 , 英国殖 民者同样不甘心它在北美大陆的失败 。 自美 国宣布独立之后 , 英国仍视美国为其殖民地 , 对芙国 的政治 、经济 、外交政策横加干涉 , 从未放弃卷上重 来的殖民主义意图 。 在海上 、 在美国周边地区到处 侵害美国人 民 、制造事端 、处心积虑地颠覆美国合法 政府 。 终于在 招花 年发动第二次对美国 的全面侵 略战争 , 美国人 民经过三年反侵略战争取得 了最后 胜利 。 此后 , 美国才彻底摆脱了英国的束缚和浸扰 , 走上独立发展的康庄大道 。 此外 , 即使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之后 , 要实现社会 进步 , 仍需不断进行社会改革 , 不断完善资产阶级的 政治 、经济体制 , 改革各方面不适应发展的环节。 在 实行进一步的社会变革方面 , 英、美 、 法近现代仍有 着各具特色的历程和举措 , 这也是需要进一步深人 研究的课题 。 历史再次昭示人们 : 资产阶级革命 的 发展道路尚且如此曲折 , 对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的长期性 、 曲折性 、 复杂性更应有充分的认识和理 解 , 不要因为历史大潮 一 时发生逆流回旋而动摇 自 己的崇高理想 、迷失前进的方向 。 注 : ( r ) ( 29 ) ( 20 ) (2 1 ) ( 2 2 ) (马恩选集) 中文第 2 版第 1 卷第 3 18 、 6 7 7 、 67 7 、 6 8 0 、 4 8 3 页。 (2 )( 马恩选集) 中文第 2 版第 2 卷第 1乳 百 。 (〕) ( 4 ) ( ] 2 ) ( 14 ) ( 一5 ) ( 16 ) ( 2二) (马恩选集夕中文第 2 版 第 3 卷第 70 7 、 7 2 1 、 3 5 5 、为8 、为8 、 7 08 、 , , ) , 页 ( 5) (马恩选集 ) 中文第 2 板第 4 卷第 2 56 页 。 (6 ) ( 7 ) ( 8 ) ( 9 ) ( xo ) ( 1 1 ) [前苏〕查 伊钦科 : (洛克的哲 学) ,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 60 年版第 6 8 、 9 、 9 、 9 、 10 页。 ( 1 3 ) (毛泽东选 集) 19 9 1 年版第 2 卷第 6 27 页。 ( 17 ) (马恩选集、1 97 2 年版第 2 卷第 2 31 页 ( 18) (列宁选集夕中文第 3 版第 3 卷第 2防一 2 6 9 页。 ( 24 ) (列宁全集》中文 第2 版第 3 6 卷第 45 页。 2 3
本文档为【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共性_特性与启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19687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702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6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9-23
浏览量: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