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_话语_结构与性别政治_女性主义叙事学_话语_研究评介

_话语_结构与性别政治_女性主义叙事学_话语_研究评介

举报
开通vip

_话语_结构与性别政治_女性主义叙事学_话语_研究评介 国外文学 (季刊)  2004 年第 2 期 (总第 94 期) “话语”结构与性别政治 ———女性主义叙事学“话语”研究评介 申 丹   内容提要  西方女性主义叙事学在长期的批评实践中 ,从不同角度切入作品 ,积累了较为丰富 的文本分析方法。本文旨在评介女性主义叙事学的“话语”研究方法。首先将廓清叙述结构与文体 风格之间的关系 ,然后从“叙述模式”、“叙述视角”和“自由间接引语”这三方面入手 ,以结构主义批 评和女性主义批评为参照 ,考察女性主义叙事学“话语”研究的本质特征 ,指出其长处和局限性 ,并 ...

_话语_结构与性别政治_女性主义叙事学_话语_研究评介
国外文学 (季刊)  2004 年第 2 期 (总第 94 期) “话语”结构与性别政治 ———女性主义叙事学“话语”研究评介 申 丹   内容提要  西方女性主义叙事学在长期的批评实践中 ,从不同角度切入作品 ,积累了较为丰富 的文本分析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本文旨在评介女性主义叙事学的“话语”研究方法。首先将廓清叙述结构与文体 风格之间的关系 ,然后从“叙述模式”、“叙述视角”和“自由间接引语”这三方面入手 ,以结构主义批 评和女性主义批评为参照 ,考察女性主义叙事学“话语”研究的本质特征 ,指出其长处和局限性 ,并 清理有关理论上的偏误和混乱。“话语”层面在国内的外国文学与中国文学研究中是较易被忽略的 一个层面 ,希望本文的探讨能为国内的文学研究提供某种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女性主义叙事学  话语结构  性别政治   西方女性主义叙事学是后经典叙事学最为 重要、最具影响的派别之一 ,已有了近 20 年的 发展历程。笔者另文梳理了女性主义叙事学的 发展脉络 ,并从“与女性主义文评之差异”和“对 结构主义叙事学之批评的正误”这两方面入手 , 揭示了其理论上的本质特征 ,但未涉足其阐释 方法。①本文将转而探讨女性主义叙事学的阐 释方法 ,并理清有关理论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总的来说 ,女性 主义叙事学在理论模式上的建树较为有限 ,其 主要长处是在分析实践中 ,开辟了新的途径 ,开 拓了新的视野。 叙事作品一般被分为“所述故事”(内容)与 “叙述话语”(形式) 这两个不同层面。②除了部 分早期的论著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以来 ,女性 主义叙事学的研究基本都在“话语”层面上展 开。女性主义叙事学家特别关注这一层面 ,可 能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是女性主义批评聚 焦于故事层 ,忽略了故事的表达层。诚然 ,在探 讨女性写作时 ,有的女性主义学者注意了作者 的遣词造句 ,但这只是故事表达层的一个方面 , 叙事学家所关注的很多表达技巧都超越了遣词 造句的范畴。另一个原因是 ,叙事学对“话语” 层面的结构技巧展开了系统研究 ,进行了各种 区分。女性主义叙事学家可以利用这些成果 , 并加以拓展 ,来对叙事作品的表达层进行较为 深入的探讨 ,以此填补女性主义批评留下的空 白。 一、叙述结构与文体语气 女性主义叙事学的主要创始者和领军人物 为美国学者苏珊·S·兰瑟。她在 1986 年发表的 《建构女性主义叙事学》中 ,对《埃特金森的匣 子》中的一段文字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六 年之后 ,在《虚构的权威 :女性作家与叙述声音》 一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中 ,兰瑟又在绪论部分简要分析了同一实 例。③这是《埃特金森的匣子》中一位年轻的新 3 娘用诗体给知心姐妹写的一封信 : ⋯⋯ 我已经结婚七个礼拜 ,但是我 丝毫不觉得有任何的理由去 追悔我和他结合的那一天。我的丈夫 性格和人品都很好 ,根本不像 丑陋鲁莽、老不中用、固执己见还爱吃醋 的怪物。怪物才想百般限制 ,稳住老婆 ; 他的信条是 ,应该把妻子当成 知心朋友和贴心人 ,而不应视之为 玩偶或下贱的仆人 ,他选作妻子的女人 也不完全是生活的伴侣。双方都不该 只能一门心思想着服从 ; ⋯⋯④ 从表面上看 ,这封信是对婚姻和丈夫的赞扬 ,但 若根据《埃特金森的匣子》中的有关说明 ,依次 隔行往下读 ,读到的则是对丈夫缺陷的描述、对 其男权思想的控诉和新娘的后悔。之所以会出 现这两个版本 ,是因为新娘需要向丈夫公开所 有的书信。兰瑟对这两个版本进行了比较分 析 :表面文本以所谓“女性语言”或“太太语言” 为特征 ,在表面文本的掩护下 ,“隐含文本”以所 谓“男性语言”对丈夫所代表的男性权威发出了 挑战。但兰瑟对形式的关注更进一层。她注意 到连接表面文本和隐含文本的是一组否定结 构 : 我[丝毫不觉得有任何的理由去 ]追悔 我的丈夫 ⋯⋯[根本不像 ]丑陋鲁莽、老不 中用 ⋯⋯ 他的信条是 ,应该把妻子当成 ⋯⋯[而不应 视之为 ]玩偶或下贱的仆人 [双方都不该 ]只能一门心思想着服从 这组否定结构不仅起到了连接两个文本的作 用 ,且更重要的是 ,通过这组否定结构 ,表面文 本将叙述者宣称避免了的那类婚姻描述为社会 常规。文中提到的自己的幸运之处都暗指社会 上普遍存在着那种可怕的婚姻关系 ,身处这些 关系中的新娘都后悔不已 ,丈夫都是怪物 ,女性 都是“玩偶”或“奴仆”。从这一角度来看 ,表面 文本和隐含文本之间的关系就不是赞美丈夫和 谴责丈夫的对立或对照的关系 ,而是谴责社会 婚姻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与提供一个例证的互为加强、互为呼 应的关系。也就是说 ,“即使没有隐含文本 ,表 面文本已经有了双重声音。在一段语篇之内 , 它表达了对一种婚姻的全盘接受 ,同时也表明 对婚姻本身的无情拒斥。”⑤兰瑟紧扣表达形 式 ,层层推进的分析很好地揭示了文本的复杂 内涵 ,令人叫绝。 兰瑟旨在用这一实例来说明她区分的两种 叙述模式 :“公开型叙述”和“私下型叙述”。⑥前 者指的是叙述者对处于故事外的受述者 (即广 大读者)讲故事 ,《红楼梦》中叙述者对“看官”的 叙述属于此类 ,第一人称叙述者对未言明的故 事外听众的叙述也属于此类。“私下型”叙述指 的则是对故事内的某个受述者 (人物) 进行叙 述 ,倘若《红楼梦》的第三人称叙述者直接对贾 宝玉说话 ,那就构成一种“私下型”叙述。第一 人称叙述者对故事中某个人物的叙述也属于此 类。在评论那封信时 ,兰瑟写道 :“然而 ,相对于 隐含文本而言 ,叙述者意在将表层叙述作为一 个突出的公开型文本。隐含文本是一个私下型 文本 ,叙述者十分不希望作为‘公开’读者的丈 夫看到这一文本。就第一人称叙述者的意图而 言 ,那一‘公开’文本确实是为丈夫所作 ,而私下 (秘密) 的文本则是为女性朋友而作。就此看 来 ,我们已不能满足于公开叙述与私下叙述这 一简单的区分 ,而必须增加一个类别来涵盖这 样一种现象 :叙述是私下的 ,但除了其标示的受 述者 ,还意在同时被另一个人阅读。我将称之 为‘半私下的叙述行为’。”⑦值得注意的是 ,“公 开”与“私下”被兰瑟赋予了两种不同的意义 : (1)结构上的意义 ,涉及受述者究竟是处于故事 之内还是处于故事之外 ; (2) 常识上的意义 ,涉 及文本本身究竟是否是秘密的 ,与受述者的结 构位置无关。既然第一种意义仅仅涉及结构位 置 ,而第二种意义又与结构位置无关 ,两者相混 4 必然造成混乱。就结构位置而言 ,新娘的丈夫 和知心姐妹都是故事中的人物 ,对他们进行的 叙述均为“私下型”叙述 ,尽管给丈夫看的是表 面文本 ,而给知心姐妹看的则是秘密文本。也 就是说 ,面对这两个不同的文本 ,兰瑟对“公开 型”与“私下型”叙述的结构区分没有用武之地。 此外 ,倘若“叙述是私下的 ,但除了其标示的受 述者 ,还意在同时被另一个人阅读”,只要那“另 一个人”处于故事之内 ,叙述就依然是“私下 的”,而不会成为“半私下的”。其实 ,就同一叙 述层次而言 ,任何受述者都不可能既处于故事 之内又处于故事之外 ,因此不可能存在结构上 的“半私下”叙述。 这里的混乱源自叙事学本身的局限性 :仅 能解释结构上的差异。上引实例中给丈夫看的 表面文本和给知心姐妹看的隐含文本之间的区 别在于是否隔行往下读 ,这种词句上的重新组 合导致了语义和语气上的本质变化 ,但没有改 变受述者的结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应 该走出叙事学的范畴 ,转换到文体学的范畴之 中。笔者在国内外都强调了叙事学与文体学各 自的片面性和相互之间的互补性。⑧兰瑟试图 用叙事学来解释一切 ,其实 ,就这封信中的不同 文本而言 ,兰瑟进行的主要是文体分析。在涉 及连接表面文本和隐含文本的那组语法上的否 定结构时 ,情况更是如此 ———如何看待这组否 定结构是如何看待作者的遣词造句的问题。 2003 年 10 月笔者与兰瑟当面交换了意见 ,她表 示赞同笔者的看法。叙事作品的表达层包含叙 述结构和遣词造句这两个不同方面 ,⑨叙事学 聚焦于前者 ,文体学聚焦于后者 ,当意义源于文 字特征而非结构特征时 ,我们需要走出叙事学 的结构模式 ,转而采用文体学的方法来阐释文 本 ;反之亦然。 如前所述 ,换一个角度来看那组语法上的 否定结构 ,就会将一个赞美丈夫的文本变成一 个谴责男权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婚姻关系的文 本。兰瑟认为 ,在此“受述者”由新娘的丈夫变 成了“身份不明的公开受述者”,因此叙述变成 了“公开型”的。⑩对此笔者难以苟同。与自然 叙事不同 ,文学叙事有叙述者与作者、受述者与 读者之分。这一区分在第一人称叙述中尤为重 要。在第三人称全知叙述中 ,叙述者与作者的 距离往往十分接近 ,但在第一人称叙述中 ,两者 之间的距离一般较为明显。就叙述接受者而 言 ,所谓“受述者”,即叙述者的直接交流对象。 只有当故事世界中不存在叙述者的直接交流对 象时 ,才能将故事外的读者看成“受述者”。这 封信的叙述者为新娘 ,她的表面文本就是写给 自己的丈夫看的 ,秘密文本也就是写给那一位 姐妹看的。但在这一叙述者与受述者的交流层 次之上 ,还存在 (隐含) 作者与 (隐含) 读者的交 流。瑏瑡对男权社会婚姻的谴责是 (隐含) 读者从 表面文本读出来的更深一层次的涵义。这一深 层内涵不仅超出了丈夫的理解范畴 ,而且在某 种意义上也超出了新娘的理解范畴 (新娘关心 的主要是自己的幸福) 。值得注意的是 , (隐含) 读者不仅审视写给丈夫看的表面文本 ,且也审 视写给知心姐妹看的秘密文本。就前者而言 , (隐含)读者与受述者的理解形成截然对照 :作 为受述者的丈夫认为是对自己的赞美 , (隐含) 读者看到的则是对社会婚姻关系的抨击。就后 者而言 , (隐含) 读者与受述者的理解也形成某 种对照 :那位知心姐妹看到的仅仅是新娘本人 的不幸 , (隐含) 读者则会将之视为妇女受压迫 的一个例证。也就是说 ,要把握这封信的多层 次意义 ,我们需要看到这两个不同交流层次的 交互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 ,在《虚构的权威》第 7 章 ,兰 瑟又转而从种族的角度来看“私下受述者”和 “公开受述者”。这一章探讨的是美国黑人女作 家托尼·莫里森的写作。莫里森既要考虑黑人 读者 ,又要考虑白人读者。兰瑟认为莫里森的 文本就像上引新娘的书信那样具有双重声音和 双重受述者 :黑人读者是“私下的受述者”,白人 读者则是“公开的受述者”。在作这一区分时 , 兰瑟显然忘却了莫里森的黑人读者和白人读者 具有同样的结构位置 :均处于故事世界之外 ,均 为 (结构意义上的)公开型受述者。若要廓分两 者 ,只能依据读者的种族和作者的意图等非结 5 构因素来进行。此外 ,为了避免混乱 ,应采用新 的术语来加以区分。 总而言之 ,在分析文学叙事作品时 ,我们不 仅要注意叙述结构与文体特征和其他因素之间 的关系 ,还需对叙述者与 (隐含)作者之分、受述 者与 (隐含)读者之分保持清醒的认识。 二、叙述模式 兰瑟在《虚构的权威》一书的主体部分围绕 三种叙述声音展开探讨 :作者型叙述声音、个人 型叙述声音和集体型叙述声音。对这三种声音 的划分是对三种叙述模式的划分。“作者型叙 述声音”指涉第三人称叙述 ,叙述者处于故事之 外 ,受述者也往往是文本之外的读者大众。结 构主义叙事学家也将这种叙述者视为“作者型 叙述者”,“作者型”这一修饰语意指“叙述者”与 “作者”的相似 ,但这种相似不带本体论上的含 义 ,指的是叙述者与作者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近 似。“个人型叙述声音”指的是故事的叙述者和 主人公为同一人的第一人称叙述。不难看出 , 与结构主义叙事学的区分相比 ,兰瑟对这两种 叙述类型的区分可谓换汤不换药。但兰瑟对 “集体型叙述声音”的区分堪称丰富和发展了经 典叙事学模式 ,因为这种叙述类型未引起经典 叙事学家的关注。兰瑟是在考察女作家的作品 时 ,注意到这一叙述类型的。瑏瑢她声称自己在白 色人种和统治阶级男性作家的小说中没有发现 集体型叙述 ,并推测这是因为在这些男作家的 作品中 ,“我”本身就在用某种带有霸权的“我 们”的权威发话。瑏瑣这三种叙述模式都可以依据 受述者的结构位置分为“公开的”和“私下的”, 但兰瑟最为关注的是“公开的作者型叙述”和 “私下的个人型叙述”之间的对照。 兰瑟对 18 世纪中叶至 20 世纪中叶英国、 美国和法国一些女作家的作品进行了颇有深度 和富有新意的探讨。她聚焦于这些女作家对这 些叙述模式的选择和应用。与结构主义批评相 比 ,兰瑟的女性主义叙事学批评有以下几个相 互关联的主要特点 : 11 性别权威与结构权威 兰瑟的探讨紧紧围绕叙述的权威性 (作者 权威 ,话语权威)展开。结构主义叙事学也关注 不同叙述模式的不同权威性 ,譬如居于故事世 界之上的全知叙述者比处于故事之中的第一人 称叙述者更有权威性 (这种结构上的权威性实 际上构成兰瑟所探讨的意识形态权威性的基 础) 。结构主义学者在探讨作品中的叙述权威 时 ,一般仅关注叙述模式的结构特点、叙事规约 和美学效果。与此相对照 ,兰瑟将叙述模式与 社会身份相结合 ,关注性别化的作者权威 ,着力 探讨女作家如何套用、批判、抵制、颠覆男性权 威 ,如何建构自我权威。兰瑟认为她关注的三 种叙述模式代表了女性为了在西方文学传统中 占有一席之地而必须建构的三种不同权威 :“建 构另外的‘生活空间’并制定出她们能借以活跃 期间的‘定率’的权威 ;建构并公开表述女性主 体性和重新定义‘女子气质’的权威 :以及形成 某种以女性身体为形式的女性主体的权威。每 一种权威形式都编制出自己的权威虚构话语 , 明确表达出某些意义而让其他意义保持沉 默。”瑏瑤第一种权威涉及“集体型叙述声音”。值 得注意的是 ,兰瑟对集体型叙述权威的探讨跨 越了“话语”与“故事”之间的界限。这种叙述权 威是女性群体之声的权威 ,以女性社群之存在 为前提 ,因此兰瑟首先提到对另外“生活空间” 的建构。这种故事与话语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结 构主义叙事学中被忽略。兰瑟的探讨也有别于 女性主义批评。后者质疑父权社会中产生权威 的机制 ,强调女作家如何逃避和抵制权威。兰 瑟则敏锐地看到这些女作家“也不得不采用正 统的叙述声音规约 ,以便对权威进行具有权威 性的批判 , 结果她们的文本使权威得以续 存”。瑏瑥兰瑟还仔细考察了偏离规约的小说中叙 述权威得以生存的不同方式。譬如 ,她在第 7 章中探讨了托尼·莫里森的后现代叙述权威 ,指 出莫里森的小说“充分利用了主导的后现代意 识与美国黑人政治合流而形成的空间”,来重铸 叙述的权威性。“通过《最蓝的眼睛》里的双重 叙事结构向《宠儿》那种复杂多变的‘流动性’叙 事的转向 ,莫里森小说中的作者权威性仍然保 6 持着有力的地位。”瑏瑦 21 政治工具与形式技巧 结构主义批评将叙述模式视为形式技巧 , 仅考虑其美学原则和美学效果 ,即便考虑叙述 模式的权威性 ,也是将之视为一种结构特点 ———只是众多结构特点中的一种而已。与此相 对照 ,兰瑟将叙述模式视为政治斗争的场所或 政治斗争的工具。正因为如此 ,她集中关注叙 述模式如何产生与社会权力关系密不可分的权 威性。结构主义批评将叙述者、受述者和所述 对象之间的关系仅仅视为结构关系 ,兰瑟却将 之视为权力斗争关系。这在第二章对玛丽埃 - 让·里柯博尼的《朱丽埃特·盖兹比》(简称)的分 析中得到突出体现。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谁是 叙述者 ,谁是受述者 ,谁是叙述对象成为一种权 力之争 ,这种人物之间的叙述权之争又是男女 社会斗争的体现。兰瑟指出 ,“叙述声音成了朱 丽埃特为了免遭‘送上[奥塞雷 ]门的女人’的厄 运而必须争夺的阵地 ,叙事权威成了女性不愿 沦为无个性身份的性工具而抵御男性欲望的保 护屏障。”瑏瑧由于故事情节也是体现性别政治的 重要层面 ,因此兰瑟十分关注叙述与情节之间 的相互作用。她指出在有的小说中 ,以男权胜 利为既定结局的婚姻情节限制了女性叙述声音 的作用 ,而叙述声音又为情节造成开放自由的 假象。“这种契约式的叙事把女性的沉默无声 表征为女性自身欲望的结果 ,以此调和异性性 关系中男权势力与民主的个人主义之间的矛 盾。”瑏瑨 31 语境制约的文本与独立自足的文本 形式主义批评派别将文学文本视为独立自 足的艺术品 ,割断了文本与社会历史语境的关 联 ,只看叙述模式在文本中的结构特点和美学 修辞作用。诚然 ,结构主义也关注“互文性”,但 这种关注仅限于文本之间的结构联系和文学规 约的作用。相比之下 ,兰瑟的女性主义叙事学 批评关注的是历史语境中的文本。兰瑟在《虚 构的权威》一书的绪论中说 :“我的友人 ,生物化 学家艾伦·亨德森 ( Ellen Henderson) 曾告诉我 说 ,‘怎样 ?’(How ?) 提出的问题是科学问题 ,而 ‘为什么 ?’(Why ?) 提出的问题就不是科学问 题。受此启发 ,我在本书自始至终都努力论述 这样一个问题 :具体的作家和文本是怎样采用 具体的叙事策略的。”瑏瑩然而 ,在笔者看来 ,兰瑟 这本书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较好地回答了 处于社会历史语境中的女作家“为什么 ?”选择 特定的叙述模式。形式主义批评家一般不探讨 “为什么 ?”,因为他们对追寻作者意图持怀疑态 度 ,对历史语境漠不关心 :他们仅仅关注叙述模 式在文本中是“怎样 ?”运作的 ,这与他们对科学 性的追求密切相关。但兰瑟追求的并非科学 性 ,而是结构技巧的社会意识形态意义 ,这势必 涉及“为什么 ?”的问题。这一“为什么 ?”牵涉面 很广 ,包括真实作者的个人经历和家庭背景 (阶 级、种族) 。可以说 ,兰瑟最为关注的是包括文 学传统在内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对作者之选择 的制约。兰瑟以开阔的视野和广博的学识对方 方面面的语境制约因素进行了富有洞见的深入 探讨。正如兰瑟在书中所揭示的 ,社会历史文 化环境不仅制约女作家对叙述模式的选择 ,而 且也影响女作家在作品中对叙述模式的运用。 其实 ,兰瑟之研究的一大长处就在于将对“为什 么 ?”和“怎样 ?”的研究有机结合起来 ,既探讨作 者为何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选择特定的叙述模 式 ,又探讨作者在文中怎样运用选定的模式来 达到特定的意识形态目的。 就这三种特点而言 ,第二种和第三种具有 较为广泛的代表性 :女性主义叙事学家均将话 语结构视为政治斗争的场所或工具 ,也往往关 注作者和文本所处的历史环境。第一种特点也 较有代表性 ,但并非所有女性主义叙事学家都 关注叙述的权威性。譬如沃霍尔在《性别化的 干预》一书中对“吸引型叙述”和“疏远型叙述” 的对比性探讨着眼于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 揭示的是 19 世纪中期的现实主义女作家如何 利用特定的叙述模式来作用于读者 ,以图藉此 影响社会 ,改造现实。瑐瑠 霍曼斯在《女性主义小 说与女性主义叙事理论》一文中对叙述的探讨 则聚焦于叙述是否能较好地表达女性经验。瑐瑡 深受兰瑟影响的谢拉德在探讨叙述模式与性别 7 政治之关联时 ,也更偏重于叙述者的不可靠性 (unreliability) 这一问题。瑐瑢 值得一提的是 ,“权 威”一词在不同的批评语境中有不同的重点或 不同的含义。在《“捕捉潜流”:小说中的权威、 社会性别与叙述策略》一书中 ,特蕾西也探讨了 叙述模式的权威性问题 ,但由于她同时从精神 分析学和女性主义的角度切入 ,因此比兰瑟更 为关注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瑐瑣近年来 ,审美 兴趣在西方有所回归 ,“叙述权威”的结构性研 究也有所抬头 ,即便在涉及女作家的作品时也 是如此。美国《叙事》杂志 2004 年第一期登载 了题为“《爱玛》中的自由间接引语与叙述权威” 的一篇文章 , 瑐瑤该文涉及的叙述权威是结构与 审美性质的 ,与性别政治无关。 兰瑟的研究也体现出女性主义叙事学的某 些局限性。兰瑟集中关注性别政治 ,聚焦于男 女之间的权威之争、主体性之争 ,难免以偏盖 全。文学作品毕竟不是政治、社会文献 ,作者对 叙述模式的选择和应用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 约 ,既有意识形态方面的考虑 ,也有美学效果方 面的考虑 ,还有其他方面的考虑。形式主义批 评仅仅关注美学原则和美学效果 ,女性主义叙 事学则一味关注性别政治 ,两者都有其片面性。 要对文本做出较为全面的阐释 ,必须综合考察 各方面的因素 ,关注这些因素之间互为制约、互 为作用的关系。 三、叙述视角瑐瑥 叙述视角与性别政治的关联也是女性主义 叙事学涉足较多的一个范畴。男作家与女作家 为何在某一历史时期选择特定的视角模式构成 一个关注焦点。叙述视角 (聚焦者)与观察对象 之间的关系也往往被视为一种意识形态关系。 若聚焦者为男性 ,批评家一般会关注其眼光如 何遮掩了性别政治 ,如何将女性客体化或加以 扭曲。若聚焦者为女性 ,批评家则往往着眼于 其观察过程如何体现女性经验和重申女性主体 意识 ,或如何体现出父权制社会的影响。这种 女性主义叙事学批评既有别于结构主义批评 , 又有别于女性主义批评。结构主义批评注重不 同叙事视角的结构特点和美学效果 ,譬如从一 个特定的视角观察故事是否产生了悬念、逼真 性和戏剧性。女性主义批评则往往聚焦于故事 之中人物之间的关系 ,尤其是女性人物如何成 为周围男性的观察客体 ,对于“视角”这一“话 语”层次上的叙述技巧关注不多。女性主义叙 事学关注叙述视角所体现的性别政治 ,同时注 意考察聚焦者的眼光与故事中人物的眼光之间 互为加强或互为对照的关系。 就这方面的研究而言 ,女性主义叙事学的 另一位领军人物罗宾·沃霍尔的一篇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较有 代表性。瑐瑦该文题为“眼光、身体与《劝导》中的 女主人公”。简·奥斯丁的《劝导》是以一位女性 为主要人物的所谓“女主人公”文本。女性主义 批评家认为这一时期的“女主人公”文本总是以 女主人公的婚姻或死亡作为结局 ,落入了父权 社会文学成规的圈套 ,《劝导》也不例外。沃霍 尔对这一看法提出了挑战。她认为若从女性主 义叙事学的立场出发 ,不是将人物视为真人 ,而 是视为“文本功能”,着重探讨作为叙述策略或 叙述技巧的聚焦人物的意识形态作用 ,就可以 将《劝导》读作一本女性主义的小说。沃霍尔首 先区分了《劝导》中“故事”与“话语”这两个层 次 ,指出尽管在“故事”层次 ,女主人公只是最终 成为一个男人的妻子 ,但“话语”层次具有颠覆 传统权力关系的作用。与先前的作者形成对 照 ,奥斯丁在《劝导》中选择了女主人公安妮作 为小说的“聚焦人物”,叙述者和读者都通过安 妮这一“视角”来观察故事世界。沃霍尔对安妮 之“视角”的作用进行了详细深入的分析。作为 叙事的“中心意识”,安妮的眼光对于叙事进程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安妮所处的社会阶 层 ,各种礼仪规矩对语言表达形成了重重限制 , 在这种情况下 ,视觉观察和对他人眼光的阐释 “成为安妮的另一种语言 ,一种不用文字的交流 手段”。瑐瑧 沃霍尔指出 ,由于观察是一种身体器官的 行为 ,因此对安妮观察的表述不断将注意力吸 引到安妮的身体上来。安妮的身体不仅是观察 的工具 ,而且是其他人物的观察对象 ,尤其是男 8 性人物的观察客体。文本逐渐展示了安妮之观 察的能量 :作为其他人物的观察者和其他眼光 的过滤器 ,安妮具有穿透力的眼光洞察出外在 表象的内在含义 ,体现出在公共领域中对知识 的占有和控制。同时 ,文本也展示了安妮对自 己的身体及其私下意义越来越多的欣赏。这样 一来 ,文本解构了以下三种父权制的双重对立 : 外在表象与内在价值、看与被看、公共现实与私 下现实。 沃霍尔仔细考察了作为“话语”技巧的安妮 的“视角”与小说中其他人物眼光之间的区别 , 指出在《劝导》中 ,只有安妮这样的女性人物能 够通过对身体外表的观察来阐释内在意义 ,解 读男性人物的动机、反应和欲望。女性眼光构 成一种恰当而有效的交流手段。与此相对照 , 男性人物或仅看外表 (并将观察对象客体化)或 对其他人物的身体视而不见。沃霍尔指出 ,作 为叙述“视角”,安妮的眼光与故事外读者的凝 视 (gaze) 往往合而为一 ,读者也通过安妮的眼 光来观察故事 ,这是对英国 18 世纪感伤小说男 权叙事传统的一种颠覆。 沃霍尔还探讨了《劝导》中视觉权力的阶级 性———安妮这一阶层的人对于下层阶级的人 “视而不见”,不加区分 ,尽管后者可以“仰视”前 者。这从一个侧面体现出女性主义叙事学对阶 级、种族等相关问题的关注。此外 ,通过揭示在 《劝导》中 ,具有举足轻重的主体性的人物也是 身体成为叙事凝视对象的人物 ,沃霍尔的探讨 挑战了女性主义批评的一个基本论点 :成为凝 视对象是受压迫的标志。的确 ,在很多文本中 , 作为凝视对象的女性人物受到压迫和客体化 , 但正如沃霍尔的探讨所揭示的 ,文本中的其他 因素 ,尤其是叙述话语的作用 ,可能会改变凝视 对象的权力位置。 总而言之 ,沃霍尔通过将注意力从女性主 义批评集中关注的“故事”层转向结构主义批评 较为关注的“话语”层 ,同时通过将注意力从后 者关注的美学效果转向前者关注的性别政治 , 较好地揭示了《劝导》中的话语结构如何颠覆了 故事层面的权利关系 ,读起来令人耳目一新。 四、自由间接引语 “自由间接引语”或“自由间接话语”瑐瑨是 19 世纪以来西方小说中十分重要的引语形式 ,也 是近几十年来西方叙事学界和文体学界的一大 热门话题。作为处于“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 之间的形式 ,“自由间接引语”在人称和时态上 与间接引语一致 (叙述者需根据自己的时空位 置来改变人物话语中的人称和时态) ,但它不带 引导句 ,转述语本身为独立的句子 ,譬如 : She couldn’t go home today. (请比较 : She thought ,“I can’t go home today. ”) 因摆脱了引导句 ,受叙述 语语境的压力较小 ,这一形式可以像直接引语 那样保留体现人物主体意识的语言成分 ,如原 话中的时间和地点状语、疑问句式或感叹句式、 不完整的句子、口语化或带感情色彩的语言成 分等等。因为“自由间接引语”在人称和时态上 与叙述语相同 ,因此有时与叙述语难以区分 (譬 如 :She couldn’t go home. ) 。即便可以区分 ,我 们也能同时听到人物的声音和叙述者的声音。 叙述者的声音既可体现出对人物的同情 ,也可 体现出对人物的反讽。在女性主义叙事学兴起 之前 ,批评家聚焦于这种人物话语表达方式的 美学修辞效果 , 瑐瑩但女性主义叙事学家则转而 关注其意识形态意义。 在题为“谁在这里说话 ?《爱玛》、《霍华德 别业》和《黛洛维夫人》中的自由间接话语、社会 性别与权威”的论文中 ,凯西·梅齐断言在她所 探讨的小说里 ,“‘自由间接引语’这一叙述技巧 构成作者、叙述者和聚焦人物以及固定的和变 动的性别角色之间文本斗争的场所”。瑑瑠梅齐所 探讨的三部小说均属于兰瑟区分的第三人称 “作者型”叙述 ,叙述者处于故事之外。首先应 该指出的是 ,梅齐对叙述权威的探讨与兰瑟的 探讨相去甚远。后者关注的是女作家如何在挑 战男性权威的同时建构女性的自我权威 ,前者 则仅仅关注对叙述权威的削弱和抵制。也就是 说 ,梅齐将 (传统) 叙述权威仅仅视为父权制社 会压迫女性的手段 ,没有将之视为女作家在建 构自我权威时可加以利用的工具。从这一角度 9 出发 ,梅齐聚焦于女性人物与叙述者的“文本斗 争”。无论叙述者是男是女 ,这一斗争均被视为 女性人物与 (显性或隐性) 男性权威之间的斗 争。梅齐将奥斯丁笔下的爱玛与福楼拜笔下的 爱玛相提并论 :两位女主人公都敢于说出“她 者”(other)的声音 ,挑战叙述者的权威。这样的 人物既可能在叙述者的控制下变得沉默 ,也可 能通过“自由间接引语”继续作为颠覆性“她者” 的声音而存在。瑑瑡 此外 ,与兰瑟的研究相对照 ,梅齐十分关注 作者的自然性别与第三人称叙述者体现出来的 社会性别之间的区分。处于故事外的第三人称 叙述者往往无自然性别之分 ,其性别立场只能 根据话语特征来加以建构。《爱玛》的作者简· 奥斯丁为女性 ,但其第三人称叙述者在梅齐和 霍夫 ( Graham Hough) 等学者的眼里 ,则在男性 和女性这两种社会性别之间摇摆不定。《霍华 德别业》出自福斯特这位身为同性恋者的男作 家之手 ,但其叙述者往往体现出异性恋中的男 性立场 ,《黛洛维夫人》出自奥斯丁这位女作家 之手 ,梅齐认为其叙述者的社会性别比《爱玛》 中的更不确定 ,更为复杂。这位叙述者有时“批 上男性话语的外衣 ,只是为了随后将其剥去 ,换 上女性话语的外衣”。瑑瑢那么 ,同为女性主义叙 事学家 ,梅齐和兰瑟为何会在这一方面出现差 别呢 ? 这很可能与她们对叙述权威的不同看法 密切相关。与第一人称叙述者相比 , (故事外和 异故事的)第三人称叙述者在结构位置和结构 功能上都与作者较为接近 ,但若仔细考察第三 人称叙述者的意识形态立场 ,则有可能从一个 特定角度发现其有别于作者之处。梅齐将叙述 权威视为父权制权威的一种体现 ,因此十分注 重考察女作家笔下的叙述者如何在叙述话语中 体现出男权立场 ,或同性恋作者笔下的叙述者 如何体现出异性恋中的男权立场。相比之下 , 兰瑟十分关注女作家对女性权威的建构 ,这一 建构需要通过叙述者来进行。因此在考察女作 家笔下的第三人称叙述者时 ,兰瑟聚焦于其在 结构和功能上与作者的近似 ,将其视为作者的 代言人。这里有以下五点值得注意 :1) 即便属 于同一学派 ,不同的研究目的也可以影响对某 些话语结构的基本看法 ;2) 结构和功能上的相 似不等于意识形态立场上的相似 ;3) 随着叙事 的进程 ,同一文本中的同一叙述者可能会在社 会性别立场上不断发生转换 ;4) 尽管结构主义 叙事学注意区分作者、隐含作者和叙述者 ,但没 有关注叙述者社会性别立场的变化 ;5) 不管作 者的自然性别是什么 ,叙述者的社会性别立场 是否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作者自己的社会性别 立场 ? 如前所述 ,与“间接引语”相比 ,“自由间接 引语”可以保留体现人物主体意识的成分 ,使人 物享有更多的自主权。在梅齐看来 ,这一同时 展示人物和叙述者声音的模式打破了叙述者 “控制”人物话语的“等级制”。她认为“自由间 接引语”构成以下双方争夺控制权的场所 :叙述 者与寻求独立的人物、统治者和被统治者 (白人 和黑人的声音) 、异性恋和同性恋、男人和女人 , 以及口头话语 (方言) 和正式写作。瑑瑣 在奥斯丁 的《爱玛》里 ,叙述者开始时居高临下地对女主 人公进行了不乏反讽意味的评论 ,但文中后来 不断出现的自由间接引语较好地保留了爱玛的 主体意识。梅齐认为这削弱了代表父权制的叙 述控制 ,增强了女主人公的力量。但笔者认为 , 梅齐有时走得太远。她写道 :“奥斯丁显然鼓励 爱玛抵制叙述者自己的话语和权威。”瑑瑤 然而 , 爱玛与其叙述者属于两个不同的层次 ,爱玛处 于故事世界之中 ,而叙述者则在故事之外的话 语层面上运作 ,超出了爱玛的感知范畴。当然 , 梅齐的文字也有可能是一种隐喻 ,意在表达奥 斯丁赋予了爱玛与叙述者之看法相左的想法 , 当叙述者用自由间接引语来表达这些想法时 , 也就构成了对自己权威的一种挑战。这里有两 点值得注意 :1) 叙述者可以选择用任何引语方 式来表达人物话语 ,采用自由间接引语是叙述 者自己的选择 ;2)即便我们从更高的层次观察 , 将叙述者和爱玛都视为奥斯丁的创造物 ,也应 该看到叙述者的态度对自由间接引语的影响。 如前所述 , 自由间接引语是叙述者和人物之声 的双声语。当叙述者与人物的态度相左时 ,叙 01 述者的声音往往体现出对人物的反讽 ,也就是 说 ,自由间接引语成了叙述者对人物话语进行 戏仿的场所。这种戏仿往往增强叙述者的权 威 ,削弱人物的权威。在《爱玛》中 ,不断用自由 间接引语来表达爱玛的话语确实起到了增强其 权威的作用 ,但这与爱玛的立场跟叙述者的立 场越来越接近不无关联。 在《霍华德别业》这样的作品中 ,叙述者具 有男性的社会性别 ,梅齐关心的问题是 :叙述者 “是否发出权威性或讽刺性的话语 ,从而使女性 聚焦人物沦为男性叙述凝视的客体 ? 这些女性 聚焦人物是否有可能摆脱叙述控制 ,成为真正 的说话主体 ,获得自主性 ?”瑑瑥 梅齐剖析了文中 的自由间接引语和叙述视角体现出来的这种性 别斗争的关系 ,并对作者的态度进行了推断。 福斯特一方面采用马格雷特的眼光进行叙述聚 焦 ,间接地表达了对这位“新女性”的同情 ,另一 方面又通过叙述者的责备之声 ,用“社会上”的 眼光来看这位女主人公。这种矛盾立场很可能 体现的是作为同性恋者的福斯特对于社会性别 角色的不确定态度。至于吴尔夫这位女作家 , 梅齐认为其主要叙述策略是通过采用多位聚焦 者和自由间接引语来解构主体的中心和父权制 的单声。 如前所述 ,与“直接引语”和“自由间接引 语”相对照 ,“自由间接引语”具有结构上的不确 定性 ,在叙述者的声音和人物的声音之间摇摆 不定。梅齐认为这种结构上的不确定性可“遮 掩和强调性别上不确定的形式”,瑑瑦 并同时指 出 ,由于“自由间接引语”在叙述者和人物话语 之间的不确定性和含混性 ,这一模式既突出了 双重对立 ,又混淆和打破了两者之间的界限。 女性主义批评一般不关注“自由间接引语” 这一话语技巧 ,十分关注这一话语技巧的形式 主义批评又不考虑意识形态。女性主义叙事学 聚焦于“自由间接引语”的性别政治意义 ,构成 一种观察问题的新角度或阐释文本的新纬度。 但仅从这一立场出发 ,则难免以偏盖全。我们 不禁要问 :叙述权威是否总是代表父权制的权 威 ? 叙述者与人物的关系究竟是否总是构成父 权制的等级关系 ? 两者之间是否总是存在着有 关社会权利的文本斗争 ? 如何看待叙述者与男 性人物之间的关系 ? 叙述者与人物的声音之间 的含混是否总是涉及性别政治 ? 既然“自由间 接引语”从美学角度来说 ,兼“直接引语”与“间 接引语”之长 , 瑑瑧作者选择这一话语技巧究竟是 出于美学上的考虑 ,还是政治上的考虑 ,还是两 者兼而有之 ? 总之 ,我们一方面不要忽略话语 结构的意识形态意义 ,另一方面也要避免走极 端 ,避免视野的僵化和片面。 在长期的批评实践中 ,女性主义叙事学家 各显其能 ,从不同角度切入作品 ,积累了较为丰 富的文本分析方法。因篇幅有限 ,本文仅集中 探讨了女性主义叙事学之话语研究的几个方 面 ,旨在初步说明结构主义叙述诗学可为女性 主义批评提供有力的分析工具 ,而从女性主义 角度切入对话语结构的分析也可取得富有新意 的丰硕成果。女性主义批评和叙事学研究现已 成为国内的显学 ,希望本文能为两者之间的结 合起到一种促进作用。 注释 : ① 申丹 :《叙事形式与性别政治———女性主义叙事学评析》, 载《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 2004 年第 1 期。 ② 参见申丹 :《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第三版第一章 ,以及拙文“Defense and Challenge :Re2 flections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Story and Discourse”, Narra2 tive 10 (2002) :422 - 443。 ③ Susan S. Lanser ,“Toward a Feminist Narratology ,”Style 20 (1986) :341 - 63 ,reprinted in Feminism : An Anthology , edited by Robyn R. Warhol and Diane Price Herndl ,610 - 629 (New Brunswick: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 1991) ; Susan S. Lanser , Fictions of Authority : Women Writers and Narrative Voice ( Ithaca :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92) . ④⑤瑏瑣 瑏瑤 瑏瑦 瑏瑧 瑏瑨 瑏瑩 苏珊·S·兰瑟 :《虚构的权威》,黄必康译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 ,9 - 10 ,15 ,23 ,24 ,147 ,34 ,37 , 25 页。 ⑥ Lanser ,“Toward a Feminist Narratology”,pp . 620 - 21 ;Lanser , Fictions of Authority ,pp . 11 - 16. ⑦ Lanser ,“Toward a Feminist Narratology”,pp . 620 - 21. ⑧ 参见拙著《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申丹 :《小说艺术 形式的两个不同层面》,载《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 年第 2 11 期 ;Dan Shen ,“What Narratology and Stylistics Can Do for Each Other”,in Blackwell Companion to Narrative Theory , edited by James Phelan and Peter Rabinowitz (Oxford :Blackwell ,forthcom2 ing) 。 ⑨ 两者之间在叙事视角和人物话语表达方式等范畴有所重 合 ,详见拙著《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第八章。 ⑩ Lanser ,“Toward a Feminist Narratology”,p . 619 ;Lanser , Fic2 tions of Authority ,p . 13.瑏瑡 有关“隐含作者”与真实作者的关系 ,参见申丹 :《究竟是 否需要“隐含作者”?》,载《国外文学》2000 年第 3 期。“隐 含读者”这一概念与拉比诺维茨的四维度读者观中的“作 者的读者”基本同义 ,参见 Peter Rabinowitz , Before Reading ( Ithaca :Cornell Univ. Press ,1987) 。瑏瑢 像兰瑟一样 ,有的女性主义叙事学家注意从女作家作品 中找出新的叙述模式。譬如沃霍尔在“Disnarration ,Unnar2 ration ,and the Unnarratable”( Blackwell Companion to Narrative Theory , edited by James Phelan and Peter Rabinowitz , Oxford : Blackwell ,forthcoming)一文中 ,区分了以下四种未加叙述的 形式 : (1)不用叙述 ; (2)不能叙述 ; (3) 不该叙述 ; (4) 不愿 叙述。像兰瑟一样 ,这些女性主义叙事学家认为既然这 些模式是在处于历史语境中的女作家作品中发现的 ,因 此这些结构区分也是性别化的和语境化的。其实在进行 这些区分时 ,只需关注结构特征 ,无需关注性别政治和历 史语境。诚然 ,若某种叙述模式只是在某一或某些历史 时期的女作家作品中 (频繁) 出现 ,那么就有必要探讨导 致这种现象的社会历史原因。瑏瑥 Lanser , Fictions of Authority ,p . 7.瑐瑠 Robyn R. Warhol , Gendered Interventions : Narrative Discourse in the Victorian Novel (New Brunswick and London :Rutgers Univer2 sity Press ,1989) .瑐瑡  Margaret Homans ,“Feminist Fictions and Feminist Theories of Narrative”, Narrative 2 (1994) :3 - 16.瑐瑢 Tracey Lynn Sherard , Gender and Narrative Theory in the Twen2 tieth2Century Novel , unpublished Ph. D. dissertation ( 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1998) .瑐瑣 Laura Tracy ,“Catching the Drift”: Authority , Gender , and Nar2 rative Strategy in Fiction (New Brunswick and London :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1988) .瑐瑤 Daniel P. Gunn ,“Free Indirect Discourse and Narrative Authority in Emma”, Narrative 12 (2004) :35 - 54.瑐瑥 为了区分叙述声音 (谁说 ?) 和观察眼光 (谁看 ?) ,笔者以 前一直将“narrative perspective”或“focalization”译为“叙事视 角”。但近来笔者意识到 ,更重要的是区分故事中人物的 眼光和充当叙述观察角度的“视角”。前者属于故事层 次 ,构成“视角”的观察对象 ;后者或属于话语层次 (若叙 述者用自己的眼光聚焦) ,或同时属于话语层和故事层 (若叙述者借用人物的眼光来聚焦———作为一种叙述技 巧 ,聚焦人物的眼光属于话语层面 ;但作为人物的眼光 , 这种观察也同时属于故事层面) 。总而言之 ,“视角”是叙 述者在叙述时采用的观察故事世界的角度 ,为了突出这 一点 ,特改用“叙述视角”这一译法。瑐瑦 瑐瑧 Robin Warhol ,“The Look ,the Body ,and the Heroine of Per2 suasion :A Feminist2Narratological View of Jane Austen ,”in Am2 biguous Discourse : Feminist Narratology and British Women Writ2 ers ,edited by Kathy Mezei (Chapel Hill and London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1996) ,pp . 21 - 39 ,p . 27.瑐瑨 很多西方叙事学家采用“自由间接话语”(free indirect dis2 course)这一名称 ,但笔者认为这里特指人物语言的“话语” 一词很容易跟叙述“话语”相混淆。最好采用“引语”一 词 ,以便与叙述“话语”相区分。瑐瑩 瑑瑧 有关对“自由间接引语”之美学效果的探讨 ,详见拙著 《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第九章。瑑瑠 瑑瑡 瑑瑢 瑑瑣 瑑瑤 瑑瑥 瑑瑦 Kathy Mezei ,“Who is Speaking Here ? Free In2 direct Discourse ,Gender ,and Authority in Emma , Howards End and Mrs . Dallowy”, in Ambiguous Discourse , edited by Kathy Mezei ( Chapel Hill :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1996) , pp . 66 - 92 ,pp . 71 - 2 ,p . 83 ,p . 70 ,p . 74 ,p . 71 ,p . 67.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英语系) 责任编辑 :刘  锋 21
本文档为【_话语_结构与性别政治_女性主义叙事学_话语_研究评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91008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398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10
分类:
上传时间:2011-10-05
浏览量: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