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管理心理学第三章知觉、判断和归因(刘毅)

管理心理学第三章知觉、判断和归因(刘毅)

举报
开通vip

管理心理学第三章知觉、判断和归因(刘毅) 第三章 知觉、判断和归因 第一节 知觉与学习 一、知觉信息加工理论 在工作和管理情境中,人们相互感知和对外界信息的加工,是适应环境、交往合作、组织领导、沟通信息、决策判断和组织运作的基本过程。 知觉过程是一个包含注意过程、组织过程、解释过程和判断过程的信息加工过程。 1. 注意阶段—加工哪些信息,忽视哪些信息 可能的偏差: 信息的代表性低 忽视非期望信息 2. 组织阶段—组合信息,得到整体认识 可能的偏差: 定型(刻板印象) 晕轮差误 3. ...

管理心理学第三章知觉、判断和归因(刘毅)
第三章 知觉、判断和归因 第一节 知觉与学习 一、知觉信息加工理论 在工作和管理情境中,人们相互感知和对外界信息的加工,是适应环境、交往合作、组织领导、沟通信息、决策判断和组织运作的基本过程。 知觉过程是一个包含注意过程、组织过程、解释过程和判断过程的信息加工过程。 1. 注意阶段—加工哪些信息,忽视哪些信息 可能的偏差: 信息的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性低 忽视非期望信息 2. 组织阶段—组合信息,得到整体认识 可能的偏差: 定型(刻板印象) 晕轮差误 3. 解释阶段—赋予知觉对象完整的意义 可能的偏差: 投射效应 归因效应(基本归因差误) 4. 判断阶段—得出结论,作出决策 可能的偏差: 损失规避偏差 承诺升级偏差 二、社会知觉及其在管理中的意义 三、社会知觉中的偏差 刻板印象、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似我效应、可取性偏差、期望效应、知觉防御、赌徒谬误(虚无相关)…… 四、学习理论及其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讨论:假如你刚刚升任某部门的主管,在工作中你发现员工的迟到现象比较严重,你该如何改善目前的状况?(尽可能考虑所有因素,尽可能给出具体的策略) 你可能考虑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学习、沟通、领导、群体理论、组织文化与规范 第二节 判断与决策 一、决策判断过程 1. 决策的定义 从管理心理学来看,决策是一种在不同的备择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中判断与选择的过程,而不仅是做出管理决定的行动。 Decision Making & Making Decision 决策包含五个主要成分: (1)备择方案--是管理决策任务中所包含的若干个可供选择的方案。 (2)决策目标--是决策行为希望达到的目标状态。 (3)认知判断--是对于多个备择方案和整体决策情景的知觉与评价,以及有关决策备择方案优劣的判断。 (4)抉择行动--是在决策认知判断的基础上做出抉择,从多个备择方案中选出最令人满意或最佳的方案。 (5)执行与结果评价--是决定的执行与结果的评价。 2. 两类决策判断 价值判断是指对决策的最终目标的选取,往往由决策的各种子目标形成最终决策目标; 事实判断则涉及决策目标的实现,与决策所包含的行动计划与操作程序的构建密切相关。 3. 决策的类型 理性决策:一个完美理性的决策者是完全客观和符合逻辑的,从而选择那些最可能实现目标最大化的决策方案。(最优决策) 有限理性决策:由于管理者不可能分析所有决策方案的所有信息,因此他们只是制定满意的、而不是使目标最大化的决策。(满意决策) 直觉决策:是一种潜意识的决策过程,基于决策者的经验和判断,而不依靠系统性的和详尽的问题分析。 4. 决策过程模型 二、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 1. 不确定性决策的性质 决策心理学家把不确定性定义为“无法确定某种决策结果发生概率的程度”。也就是说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任务,都包含着多种可能的结果状态,而这些状态出现的概率也各不相同。 2. 决策不确定性的特征 不确定性测量的四种特征指标:信息加工的复杂性、依存性、时间性和规范性。 决策不确定性与决策的含糊性 股市千变万化,没有人可以准确预测 没有认清“股市有风险”而投入所有资金 3. 决策的风险特征 风险性是在特定情况下和特定时间内,那些可能发生的结果之间的差异,强调决策结果的变异及损失特征,主要有损失概率、最大损失值、期望损失、变异量等成分。 不确定性是指无法确定某种决策结果发生概率的程度,它包括结果状态、备择行动和结果价值三种主要成分。 股市千变万化,没有人可以准确预测 一个交易日,个股的涨跌率不能超过10% 三、不确定条件下的认知判断偏差 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行为往往带有某种直觉的色彩,表现出多种认知偏差。决策判断常见的有四类启发式:代表性、可取性、因果关系和锚定效应。 1. 代表性启发式 代表性启发式反映了人们在决策中倾向于根据某种信息本身在一类别中的代表性,判断该信息属于特定类别的概率,却忽视事件的基准率,即事件在总体中发生的概率。 以偏盖全、一叶障目、刻板印象 (1)忽视结果的先验概率 赌徒为何相信自己可以预测赌局的结果? (2)忽视样本大小 彩民根据最近一月的摇奖情况做出预测 (3)对机遇的误解 对员工绩效的随机抽查是否可以确定其绩效 (4)忽视可预测性 外貌是否可以预测未来的胜任力 (5)效度错觉 人力资源部容易确信员工 培训 焊锡培训资料ppt免费下载焊接培训教程 ppt 下载特设培训下载班长管理培训下载培训时间表下载 可以提高绩效 (6)忽视回归效应 管理者往往高估惩罚的效力而低估奖励的功能 2. 可取性启发式 可取性启发式是指人们在决策中倾向于把容易想象或回忆的事件,判断为具有更高的发生概率,从而产生认知偏差。 (1)案例可取性偏差 飞机是否比汽车更危险? (2)信息搜索集偏差 你如何看待新疆7.5事件的原因? (3)形象性偏差 对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与规范的关注,而对团队与文化的忽视 (4)相关错觉 迷信者为何会对巫师的法术深信不疑? 3. 因果关系启发式 因果关系启发式是指决策者在进行预测时,常常会对影响决策事件的因素做出归因,这种因果关系推论的不同模式会使随后的预测和判断出现偏差。 (1)后见之明 事情发生后,人们往往会对其做出各种解释,似乎他们可以预测其结果 (2)自我服务偏差 人们做出的因果解释往往是有利于自己的 将失败归因于环境,成功归因于自身 4. 调节与锚定启发式 在不少决策与预测的情境中,决策者需要根据事件的某种初始值做出判断,从而影响决策者对事件概率的正确估计与调整,以及随后的判断与决策,这种判断被认为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锚定效应。 你对自己的智商评价如何? 新疆师范大学的男女比例是多少? 思维与决策是管理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做出正确的决策”是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达到的目标,但是却很困难,正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另外,仅有的两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心理学家Herbert A. Simon和Daniel Kahneman均为决策研究者,可见决策在整个人类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地位。 第三节 归因与管理 一、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主要研究三个方面的问题: (1)理解某一事件发生的原因,对影响因果关系的内部与外部因素进行分析; (2)评价归因后果和造成事件结果的责任,并根据人的行为表现对此作出推论; (3)评价人的特征,并对进一步的工作态度与行为的预测。 1. 三维归因模型 Kelley提出三维归因模型,认为影响行为因果关系归因有三方面因素: (1)独特性,即一个人在不同情景下是否以同样的方式行事。 (2)普遍性,即在相似的情境中人们是否都有同样的反应。 (3)一致性,即一个人在不同时间的行为是否前后一贯。 独特性高、普遍性高、一致性高—归因刺激客体—外因 独特性低、普遍性低、一致性高—归因行为主体—内因 独特性低、普遍性低、一致性低—归因背景—外因 张红今天管理心理学课迟到了,你如何归因? 2. 成就归因理论 Weiner提出成功与失败的成就归因模型,认为人们获得成功或遭遇失败的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的因素: 努力、能力、任务难度和机遇 这四个因素可以按内外因、稳定性和可控性三个维度来划分。 1、内因与外因 内因-人格、能力、努力、情绪等; 外因-运气、任务难度、机遇、关系等 2、稳定性原因与易变性原因 稳定因素-人格、能力、任务难度、关系等; 易变因素-努力、情绪、运气、机遇等 3、可控性原因与不可控性原因 可控因素-努力、情绪等; 不可控因素-人格、能力、关系、运气、机遇等 四、归因原则 1、不变性原则 归因理论的创始人海德提出,人们归因时,通常使用不变性原则,即寻找某一特定结果与特定原因间的不变联系。如果某特定原因在许多条件下总是与某种结果相联,特定原因不存在,相应的结果也不出现。这就可把特定结果归结于那个特定原因。 努力1 成功1 努力2 成功2 … … 不努力1 失败1 不努力2 失败2 … … 2、折扣原则 凯利提出,如果也存在其它看起来合理的原因,那么某一原因在引起某一特定结果的作用就打了折扣。 成功与失败是父亲为了锻炼我而在背后的操纵 3、协变原则 如何归因不是由个别因素决定,而是决定于几个协变的因素。 小明没来上课,我们如何归因? 情况1:小明只是这节课没来上课,这节课有很多同学没来上课,小明总是这节课没来。 情况2:小明经常不上课,除了小明外其它同学都来了,小明总是这节课没来。 情况3:小明只是这节课没来上课,除了小明外其它同学都来了,小明以前从没有缺过这节课。 影响归因的因素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的原因是什么? 1、社会视角 社会视角不同,对行为原因的解释也会有明显的不同。 2、自我价值保护 个体在归因过程中,对有自我卷入的事情的解释,带有明显的自我价值保护倾向,即归因往有利于自我价值确立的方向倾斜。 成功归之于自己,失败归之于他人 3、观察位置 人们往往把事情的原因归于突显的、在注意中心的人物。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4、时间因素 随着时间的流逝,归因会越来越具有情境性 时间会冲淡一切 第四节 印象形成与管理 一、印象及其形成的概念 印象是指存留在个体(认知主体)头脑中的认知客体的形象。 个体接触新的社会情境时,总是按照已往经验,将情境中的人或事进行归类等信息加工,明确它对个体的意义,使个体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这一过程称为印象形成。 二、印象形成的效应 1、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首因:最初的信息,不熟悉、少见的人之间 近因:最近的信息,熟悉的、亲密的人之间 入职时 离职时 2、光环效应 (晕轮效应) 个体对认知对象的某些品质一旦形成倾向性印象,就会带着这种倾向去评价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最初的倾向性印象好似一个光环,使其它品质也因此罩上类似的色彩。 明星企业家黄光裕? 日本人? …… 3、刻版印象(已有经验) 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 性别刻板印象:男性?女性? 地域刻板印象:河南人?广东人?新疆人? 种族刻板印象:黑人?白人?黄种人? 三、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 在印象形成中,所选择的信息总是针对认知对象的各个具体特征,但最终印象并不停留在各种具体特征上面。个体在把各种具体信息综合时,保持逻辑与情感的一致性,形成一个总体印象。 1、加法模式 指人们形成总体印象时参考的是各种品质的评价分值的总和。 T=A1+A2+A3+……+An 2、平均模式 指人们将各个特征的分值加以平均,然后根据平均值形成对他人的总体印象。 3、加权平均模式 指对他人的总体印象不是根据简单的平均结果,而是首先根据在总体评价中的重要性确定出每一特征的权数,然后将权数与每特征的强度相乘,最后加以平均。 4、中心品质模式 人们根据几个重要的、对个体意义大的特征来形成总体印象,对次要的、个体意义不大的特征忽略不计 ,该模式更接近大多数人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况。 真诚、热情是积极的中心品质,虚伪、冷酷是消极的中心品质。 小 结 知觉、判断和归因是管理活动中最常见的过程,也是管理活动的基础。我们总是希望做一个在知觉、判断和归因等方面清晰明确的管理者,可事实是我们经常会犯错。 本章并没有对知觉、判断和归因的基本过程做过多阐述,而是将重点放在我们经常会犯的错误上,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
本文档为【管理心理学第三章知觉、判断和归因(刘毅)】,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机构认证用户
金水文库
鑫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经营:PPT设计 、课件制作,软文策划、合同简历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各类模板等。公司秉着用户至上的原则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格式:ppt
大小:214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2-01
浏览量: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