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外建筑简史(第2版)-电子教案-郑朝灿 第6章中国近代建筑师及建筑

中外建筑简史(第2版)-电子教案-郑朝灿 第6章中国近代建筑师及建筑

举报
开通vip

中外建筑简史(第2版)-电子教案-郑朝灿 第6章中国近代建筑师及建筑Companyname第6章中国近代建筑师及建筑www.themegallery.com中外建筑史教学内容 6.1中国近代建筑概述 6.2中国营造学社与中国建筑教育事业的起步 6.3梁思成 6.4刘墩桢 6.5杨廷宝 6.6童寯 6.7吕彦直中外建筑史6.1中国近代建筑概述 初始期,1840-1900年 发展兴盛期,1900-1937年 凋零期,1937-1949年中外建筑史6.1中国近代建筑概述 (1)初始期,1840-1900年 最早开放为通商口岸的广州、上海、天津、汉口等城市陆续开辟租界区并逐步发展成为独立的...

中外建筑简史(第2版)-电子教案-郑朝灿 第6章中国近代建筑师及建筑
Companyname第6章中国近代建筑师及建筑www.themegallery.com中外建筑史教学内容 6.1中国近代建筑概述 6.2中国营造学社与中国建筑教育事业的起步 6.3梁思成 6.4刘墩桢 6.5杨廷宝 6.6童寯 6.7吕彦直中外建筑史6.1中国近代建筑概述 初始期,1840-1900年 发展兴盛期,1900-1937年 凋零期,1937-1949年中外建筑史6.1中国近代建筑概述 (1)初始期,1840-1900年 最早开放为通商口岸的广州、上海、天津、汉口等城市陆续开辟租界区并逐步发展成为独立的城市新区。西方建筑随殖民者主要在租界区内及传教士在中国各地的建筑活动传入中国,新建筑体系初具雏形。 西方建筑主要通过三条渠道——教会传教渠道、早期通商渠道与民间传播渠道对中国近代建筑产生影响。后期西方建筑的影响逐步扩散到中国各地。 洋务运动期间建造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工业建筑。中外建筑史6.1中国近代建筑概述 (2)发展兴盛期,1900-1937年 1)发展前期1900-1912年 上海、天津、汉口租界区大肆扩展范围并进一步发展。 哈尔滨、大连、青岛等新兴城市建成并形成近代城市,陆续制定初期城市规划并付诸实施。 古都北京在清廷实行“新政”期间开始了城市的近代化进程。 中国近代建筑的先驱城市广州、上海、天津、汉口等商埠城市;哈尔滨、大连、青岛等新兴城市及古都北京构成这一时期最具影响力的中国近代主流城市群。 清末新式官方建筑全盘西化,这种趋势一直延续到民国初年。 西方建筑师首先在教会大学校舍建筑领域探索中国建筑民族形式。 西方建筑的影响进一步扩散,新建筑体系逐步形成。中外建筑史6.1中国近代建筑概述 (2)发展兴盛期,1900-1937年 2)发展中期,1912-1927年 上海、天津、汉口租界区迅速发展成为城市的主体,租界区内形成新的城市中心,建筑活动频繁。 广州城市得到发展。 哈尔滨、大连、青岛等新兴城市得到发展,大的格局仍不脱离初期城市规划。 中国近代主流城市的影响迅速扩散,济南、厦门、烟台、成都、重庆、芜湖等中国近代边缘城市都有程度不等的发展。古都北京继续发展。 新建筑体系基本形成,建筑类型齐全,建筑技术发展,建筑形式则以西方复古主义、折衷主义建筑为主。中外建筑史6.1中国近代建筑概述 (2)发展兴盛期,1900-1937年 3)发展后期,1927-1937年 中国近代主流城市迅速发展,建筑活动进入鼎盛时期。中国近代边缘城市得到发展,建筑活动相对兴盛。 1927年国民政府迁都南京,实施《首都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南京城市发展进入兴盛期。南京取代北京发展成为中国近代主流城市。 新建筑体系进一步发展。 现代建筑运动波及中国,中国近代建筑出现向现代建筑过渡的趋势。 第一代中国建筑师队伍形成。 中国建筑师群体对中国民族形式建筑探索的第一次高潮期。 中国的建筑教育事业起步。 “中国营造学社”成立,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作出杰出贡献。中外建筑史6.1中国近代建筑概述 (3)凋零期,1937-1949年 整体上建筑活动停滞,许多城市遭受战争破坏。 战时内地城市成都、重庆有所发展。 抗战前期上海、天津租界区内仍有少量建筑活动。 1931年以后在东北城市,尤其是长春日本侵略者开展了一些建筑活动。中外建筑史6.2中国营造学社及中国建筑教育事业的起步 (1)中国营造学社 1930年朱启钤创办,社址设在北平,营造学社得到管理中美庚款的“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与“中英庚款董事会”的经费资助 梁思成于1931年入社,任法式主任 刘敦桢于1932年入社,任文献主任 先后有单士元、莫宗江、陈民达、刘致平、罗哲文、卢绳、王世襄等学者入社,高峰期的1934年—1937年职员人数共有17人。 中国营造学社于1945年解散,历时15年,但是主要工作是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前短短的六、七年时间里完成的。 中国营造学社完成了重要建筑古籍的整理、校对及出版工作,调查了两千多处古建筑,测绘了206组重要的古建筑,通过这些工作,大致清理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脉络。中外建筑史6.2中国营造学社及中国建筑教育事业的起步 (1)中国营造学社 梁思成于1942年开始编撰《中国建筑史》,林徽因、莫宗江、卢绳参加,1944年编撰成书 校勘重印宋《营造法式》、明《园冶》、《髹饰录》、清《一家言·居室器玩部》等古籍。 学社出版了《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共7卷23期。在汇刊上发表了梁思成、刘敦桢及学社其他研究人员撰写的中国古建筑调查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修缮复原计划、营造史料阐述、哲匠史料阐述等大量学术著作。 学社也培养了刘致平、陈明达、莫宗江、单士元、卢绳、罗哲文等一批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专家,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基础。 梁思成在杨文起、祖鹤州两位老匠人的帮助下,读懂了清工部《工程做法》,又深入研究整理了学社整理了学社收集的大量民间做法抄本,1932年编撰了《清式营造法则例》一书,于1934年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观点方法总结中国古代建筑构造做法的著作。 1935至1936年,还出版了梁思成主编,刘致平编纂的《建筑设计参考图集》共十集。中外建筑史6.2中国营造学社及中国建筑教育事业的起步 (2)中国建筑教育事业的起步 1923年5月,“江苏省第二工业学校”获准升格为“公立第二工业专门学校”,同年11月改称“公立苏州工业专门学校”,这一年苏州工专增设了由留日归国的柳士英等创办的建筑科,学制三年,是中国第一个高等专科的建筑科。 1927年秋,苏州工专并入刚刚成立的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4月改称为“国立中央大学”,1932年中央大学“建筑科”改为“建筑系”。 1928年梁思成、林徽因创办东北大学建筑系,同年北平大学艺术学院也设立了建筑系。 1932年,广东省勷勤大学成立,广东省立工业专门学校改为该校的工学院,林克明建议校方设立建筑工程系,这个建议获得批准,并任命林克明为建筑工程系教授兼系主任,1937年勷勤大学建筑工程系并入中山大学。 1937年重庆大学土木系增设建筑专业,同年天津工商学院设立建筑系。这一时期中国建筑教育事业的兴起培养了新一代建筑人才,就是中国第二代建筑师。中外建筑史6.3梁思成 生平简介 梁思成(1901~1972年),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 1901年出生于日本东京,原籍为广东省新会县。 1915—1923年北京清华学校学习。 1924—1927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院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 1927—1928年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肄业。 1928—1931年沈阳东北大学建筑系主任、教授。 1931—1946年中国营造学社法式组主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通讯研究员及兼任研究员。 1944—1945年任教育部战区文物保存委员会副主任。1946—1947年美国耶鲁大学聘问教授,联合国大厦设计顾问建筑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赠授文学博士。 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46—1972年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 1972年逝世于北京。中外建筑史6.3梁思成 主要作品:鉴真和尚纪念堂(1973) 位于中国江苏扬州市古大明寺内。建于1973年,以纪念对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的鉴真和尚(688~763)。 堂院占地2540平方米,前面是门厅,上悬匾额;中间为碑厅,内立横式纪念碑;后为殿堂,按唐代寺庙殿堂的风格建造,堂内正中为鉴真楠木雕像,东西两侧壁上是鉴真东渡事迹的饰布画。两侧回廊长达80米,构成一组单独的堂院。 在这项设计中,梁思成根据1200年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传播中国文化,在日本兴造了奈良招提寺的史实,特地采用了中国唐代建筑的式样和风格,以象征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1984年,荣获中国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中外建筑史6.3梁思成中外建筑史6.4刘墩桢 生平简介 刘敦桢(1897~1968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建筑史学的开拓者,中国古建筑研究领域的先驱者,中国现代建筑学的重要奠基人,中国建筑学教育的重要开创者。 1913年留学日本,1921年毕业于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建筑科。 1922年回国后在上海华海建筑师事务所工作。 1925年起任教于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建筑科、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及中央大学。 刘敦桢曾任中央大学建筑系主任、工学院院长,重庆大学教授。他是中国建筑教育的开拓者之一。在中央大学创立中国最早的建筑系。 致力于发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1930年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刘敦桢著有《佛教对于中国建筑之影响》、《北平智化寺如来殿调查记》、《大壮室笔记》、《明长陵》、《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易县清西陵》、《河北西部古建筑调查记略》、《河南北部古建筑调查记》、《西南古建筑调查概况》等论文,为中国古建筑研究树立楷模。 1949年后任南京大学建筑系教授,南京工学院建筑系教授、主任。 1953年创办中国建筑研究室,出版了《中国住宅概况》。 1959年起主编《中国古代建筑史》。 其著作已编成《刘敦桢文集》,共4卷。中外建筑史6.4刘墩桢 主要作品:光华亭 位于中山陵东面小山阜上,建于1931-1934年,是用孙中山先生奉安大典时华侨的赠款建造的。 亭的屋脊、屋面、斗拱、梁柱藻井等全用大理石雕成,花纹至细,刻工至巨,为陵园亭中最精美之工程。中外建筑史6.5杨廷宝 杨廷宝(1901~1982年),河南南阳人,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学家 中国近现代建筑设计开拓者之一 长期从事建筑设计创作工作,为我国建筑设计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并创导建筑设计要吸取古今中外优秀建筑文化,密切结合实际,结合国情。 在建筑教育上培养了大批建筑设计优秀人才,为我国建筑设计事业奠定了基础。曾多次参加、主持国际交往活动,对推动建筑方面的国际学术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国际建筑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中外建筑史6.5杨廷宝 1915年,入北京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 1921年,赴美国留学,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学建筑。他的建筑设计和水彩画得到保尔·克芮和瓦尔特·道森的指导,学习成绩优异 1924年曾先后获得全美建筑系学生设计竞赛的艾默生奖(EmersonPrizeCompetition)一等奖和MunicipalArtSocietyPrizeCompetition一等奖 1926年,离美赴欧洲考察建筑 1927年,回国加入基泰工程司,先是关颂声、继而朱彬、杨廷宝、杨宽麟组成建筑事务所(其后梁衍、张镈等人也参加了一段时间)。杨廷宝先生是建筑设计方面的主要负责人(他的作品都称基泰工程司而不计个人姓名)。基泰工程司业务范围开始时在以天津为中心的北方地区,30年代后,转向上海、南京一带,业务遍及全国许多城市,是当时有影响的建筑事务所之一(当时还有庄俊、沈理源、范文照、董大酉、李惠伯等人事务所,以及赵深、陈植、童寯等3人合作的华盖建筑师事务所。杨廷宝在事务所的工作直至1949年止。 1940年起,他兼任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南京工学院建筑系教授、系主任、副院长、建筑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中国建筑学会第五届理事长。 1957年和1965年,两次被选为国际建筑师协会副主席。中外建筑史6.5.1南京中山陵音乐台(1932年) 音乐台是中山陵的配套工程,主要用作纪念孙中山先生仪式时的音乐表演及集会演讲。 钢筋混凝土结构 平面半圆形,圆心处设置弧形乐坛,面积近250平方米中外建筑史6.5.1南京中山陵音乐台(1932年) 乐坛两侧设有台阶与钢筋混凝土花棚衔接。在乐坛后面为一堵汇集音浪的大照壁,它是音乐台的设计主体。照壁坐南朝北,宽约16.67米,高约11.33米,水平截面为圆弧形。沿草坪周围绕以水泥回廊,是游人休息纳凉的佳境。台前有弯月状莲花池,池半径为12.67米,用以汇集露天场地的天然积水,池水终年不涸,可以增强乐坛的音响效果。池前依坡而建扇形观众席,可容纳观众3000余人。中外建筑史6.5.1南京中山陵音乐台(1932年) 音乐台建筑是中国传统风格与西方古典建筑风格相结合的一个范例。音乐台在利用自然环境,以及平面布局和立面造型上,充分吸取了古希腊建筑艺术特点;而在照壁、乐坛等建筑物的细部处理上,则采用中国江南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表现手法,从而创造出既有开阔宏大的空间效果,又有精湛雕饰的艺术风范,达到了自然与建筑的完美和谐统一。中外建筑史6.5.2北京和平宾馆(1951年)中外建筑史6.5.2北京和平宾馆(1951年)中外建筑史6.5.3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1954年建成)中外建筑史6.5.4南京中央医院(1931年) 主楼浅黄色面砖外墙,施以花架、檐墙、滴水等,入口处门廊尺度适宜,细部简洁大方,具有我国传统特色。是新民族形式的一个重要杰作,其外观是在西方古典建筑对称式构图的基础上,加上带有中国传统图案的装饰细部与花纹,并用一组华表、传达室、门廊等小品来突出重点。中外建筑史6.5.5清华大学图书馆扩建工程(1930年) 清华大学图书馆分三期建成,1919年落成的图书馆一期工程,是由美国著名建筑师墨菲设计。1931年杨廷宝设计了扩建工程,该工程与一期建筑浑然一体,天衣无缝,被称为“扩建设计中的一个罕见的范例”。1991年由清华大学关肇业教授设计三期扩建工程。中外建筑史6.5.5清华大学图书馆扩建工程(1930年) 扩建的图书馆与老馆成45度在西北角衔接,设计者用一个外观高耸、内部装修华丽的门厅将老馆与办公楼联系起来。为与原有建筑谐调,在建筑外观形象上,新馆沿用与老馆相同的红砖材料、相同的意大利式的屋顶以及相同的罗马风格的拱形窗,使新旧两馆和谐一致,浑然一体。中外建筑史6.5.6重庆美丰银行(1940年)中外建筑史6.5.7延晖馆(1948年建成)中外建筑史6.5.8北京交通银行(1930年)中外建筑史6.5.9沈阳老火车站(1927年)中外建筑史6.6童寯 童寯(1900~1983年),辽宁沈阳人,满族 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中国近代造园理论研究的开拓者,中国近代建筑理论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主要著作有《江南园林志》、《新建筑与流派》、《苏联建筑》、《造园史纲》、《日本近现代建筑》、《建筑科技沿革》、《近百年西方建筑史》。中外建筑史6.6童寯 1925年毕业于清华学校高等科。同年秋,公费留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曾与梁思成、陈植等同窗学习。1928年冬获建筑学硕士学位。此后在费城、纽约两地建筑师事务所实习、工作各一年。 1930年春,赴欧洲英、法、德、意、瑞士、比、荷等国考察建筑,经东欧回国。 1930年秋回国,任沈阳东北大学建筑系教授 1931年6月,梁思成赴京“中国营造学社”任职,童寯任系主任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建筑系解散,与赵深、陈植在上海共同组建“华盖建筑师事务所”。抗战爆发后1938年在重庆、贵阳设华盖建筑师事务所分所 1944年,应刘敦桢之邀抵重庆,任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授课之余继续华盖建筑师事务所建筑师业务;抗战胜利后迁回南京 1949年,中央大学改名南京大学后,专任南京大学建筑系教授 1952年南京大学建筑系等工学院系科独立组建南京工学院(1988年改名东南大学),任南京工学院建筑系教授中外建筑史6.6.1南京原国民政府外交部大楼(1932-1933年) 整座建筑的平面设计与立面构图基本采用西方现代建筑手法,同时结合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和细部。从建筑物的外观上来看,立面造型采用传统建筑三段式,分为勒脚、墙身和檐部三部分。底层半地下室部分的外墙用水泥粉刷,象征基座;墙面用褐色面砖贴面;檐口部分用同色的琉璃砖做成简化的斗拱装饰。建筑物内部大厅天花饰有清式彩画,室内墙面做有传统墙板细部。中外建筑史6.6.1南京原国民政府外交部大楼(1932-1933年)中外建筑史6.6.2上海大上海大戏院(1933年)中外建筑史6.6.3南京地质矿物陈列馆(1937年)中外建筑史6.6.4南京下关电厂(1932-1933年)中外建筑史6.6.4南京陵园中山文化教育馆(1936年)中外建筑史6.7吕彦直 吕彦直(1894~1929年),我国近代杰出的建筑师。山东东平人,出生于天津。幼年丧父,1902年随其姐居巴黎数年。常参观罗浮宫博物馆,酷爱绘画和雕塑艺术。回国后,入北京五城学堂习国文。 1911-1913年清华学堂留美预备部求学 1913-1918年由北京政府派赴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建筑工程(先入电子系,后转入建筑) 1918-1921年担任美国建筑师墨菲助手 1921年回国后,先与过养默、黄锡霖合组上海东南建筑公司,其后与黄檀甫合组真裕公司,后独立创办彦记建筑事务所 1925年、1926年相继在南京中山陵与广州中山纪念堂设计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竞赛中获头奖并得以实施,留下两件优秀的中国民族形式建筑作品。中外建筑史6.7.1南京中山陵 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等。 环绕中山陵的主体建筑,还有一系列纪念性建筑,如为便于孙中山先生家属守灵而在陵墓后上方建造的永慕庐、存储奉安大典纪念物品的奉安纪念馆以及宝鼎、音乐台、流徽榭、仰止亭、光华亭、行健亭、藏经楼等。 从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卧的“自由钟”。山下中山先生铜像是钟的尖顶,半月形广场是钟顶圆弧,而陵墓顶端墓室的穹隆顶,就像一颗溜圆的钟摆锤。含“唤起民众,以建民国”之意。 这组建筑,在型体组合,色彩运用,材料表现和细部处理上,都取得很好的效果,色调和谐,从而更增强了庄严的气氛。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有宏伟的气势,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第一陵”。中外建筑史6.7.1南京中山陵中外建筑史6.7.1南京中山陵中外建筑史6.7.1南京中山陵中外建筑史6.7.1南京中山陵中外建筑史6.7.1南京中山陵中外建筑史6.7.2广州中山纪念堂中外建筑史6.7.2广州中山纪念堂中外建筑史6.7.2广州中山纪念堂中外建筑史6.7.2广州中山纪念堂中外建筑史6.7.2广州中山纪念堂中外建筑史6.7.2广州中山纪念堂中外建筑史6.7.2广州中山纪念堂中外建筑史11
本文档为【中外建筑简史(第2版)-电子教案-郑朝灿 第6章中国近代建筑师及建筑】,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希望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2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9-11-11
浏览量: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