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药物植物的生物工程研究

药物植物的生物工程研究

举报
开通vip

药物植物的生物工程研究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第PAGE\*MERGEFORMAT1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1页题目:药物植物的生物工程研究目录 中文摘要……………………………………………………………………………....1中文关键词……………………………………………………………………………1英文摘要……………………………………………………………………………....1英文关键词…………………………………………...

药物植物的生物工程研究
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第PAGE\*MERGEFORMAT1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1页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目:药物植物的生物工程研究目录 中文摘要……………………………………………………………………………....1中文关键词……………………………………………………………………………1英文摘要……………………………………………………………………………....1英文关键词……………………………………………………………………………2前言…………………………………………………………………………………....21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21.1我国药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历史及现状…………………………………….31.2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的优点…………………………………………………….....41.3影响药用植物组织培养与产生药效成分的因素……………………………….51.4药用植物组织培养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61.4.1玻璃化现象及对策……………………………………………………………..71.4.2外植体褐变及对策………………………………......…………………………82药用植物分子遗传标记简介………………………………………………………92.1Southern杂交为基础的DNA分子标记技术……………………………………..92.2PCR为基础的分子标记技术……………………………………..………............92.3重复序列为基础的分子标记技术……………………………………..………..92.4m-DNA为基础的分子标记技术……………………………………..………........92.5DNA序列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DNAsequencing)…………………………………..………......93药用植物次生代谢相关酶基因克隆的方法…………………………..………......93.1功能克隆方法…………………………......…………………………..................83.2表型克隆方法.........................................................................................................93.3转座子标签克隆方法………………......………………………….......................83.4图位克隆方法........................................................................................................9致谢..............................................................................................................................10参考文献......................................................................................................................11 药物植物的生物工程研究  摘要:最近几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药用植物开始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生物工程的研究领域中,人们对生物工程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新的科学技术和研究方法也不断被发明和使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每年都会公布大量的研究成果。利用生物工程进行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将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解决过去用常规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可改变药物植物的群体遗传结构;本文对药用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药用植物的分子遗传标记、药用植物的基因克隆等方面的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进行研究,并就一些内容的优点以及出现的问题进行综述。 关键词: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分子遗传标记;基因克隆 Theprogressonbiologicalengineeringofmedicalplant MajorofpharmaceuticsDepartmentofPharmacyandFoodScienceGrade2008YAOHui Abstract:Inrecentdecades,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thescienceandtechnology,medicalplantstarttoincreasinglyapplytothestudyofthebiologicalengineeringarea,Thereisamoredeepenedunderstandingtothebiologicalengineeringbyindividuals,thenewsciencetechnologyandtheapproachforstudyingareconstantlyinventedandutilized,coupledwitheveryyearaabundantofstudyingresultswillbepublishedbySFDA.Throughmakinguseoftissue'scultivatedtechniquewillchangetheconventionalformofmanufacturingandthentackletheproblemthatfailtohandleinanormalmethods.Withtakingadvantageofthemolecularmarkertechniquecanalertthepopulationgeneticstructureofthemedicalplant;Thispassagewillmakingastudyingforthetissue'scultivatedtechnique,themolecularmarkertechnique,thegeneticcloningofmedicalplant,andoverviewsomeoftheadvantagesandquestions. Keyword:Medicalplant;Tissue'scultivated;Molecularmarkertechnique;Geneticcloning生物工程又称现代生物技术,是本世纪70年代兴起的高新技术领域。其主要内容有基因工程、微生物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及蛋白质工程等。由于我国中药资源达1.2万余种,其中药用植物有1.1万余种(含亚种、变种)[1],所以说我国是药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鉴于此优势,我国加快了药用植物在生物工程中的发展脚步。随着药用植物在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和成熟,科学工作者们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药用植物的组织培养作为生物制药的主要技术之一是生物工程研究开发和应用中最活跃、进展最快的领域,被公认为是21世纪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随后,又开发了药用植物分子标记和功能基因克隆的新研究领域。本文对其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1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1.1我国药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历史及现状自1976年第一次国际药用植物会议在西德慕尼黑召开以来,使国际上掀起了一个研究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的高潮[2]。在我国,罗士伟教授首先成功进行了人参的组织培养,随后在中药界作为先进生物技术的代表发展很快。1983年,我国第一届药用植物组织培养讨论会召开,当时我国已有30多个单位,100余人从事药用植物的组织培养研究。1986年,由我国科学工作者编写的名为《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有关专著问世。进入90年代,由于迟迟看不到产业化的曙光,许多中药界的科学家渐渐退出了药用植物组织培养这一领域。值得高兴的是中药界的胡之璧院士等一批科学家一直坚持在这一领域不断探索,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另外,丁家宜教授[3]以人参愈伤组织为原料开发出了畅销的化妆品,是我国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开发产品方面的成功之作。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药用植物的资源与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许多科学家又渐渐走人药用植物组织培养这一领域,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如培养方法已从固体、液体、悬浮培养,深层大罐发酵发展到液体连续培养;培养材料也从药用植物的根、茎、叶、胚、果实、种子等组织器官,这些器官诱导出的愈伤组织或冠瘿组织,一直发展到目前的细胞培养技术[4]。目前,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人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培养基的筛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配比、碳源和氮源的考察以及培养温度和光照等对培养物生长和次生代谢物合成影响的研究。大量的研究工作用于药用植物细胞在摇瓶和反应器中生长规律的探讨、细胞在反应器中的生长动力学考察、最佳供气候条件及对渗透压的影响、前体物质的饲喂和生物转化、诱导子的使用以及针对不同个体材料的反应器的研制等。同时,对药用植物次生代谢机理的研究逐渐深入,特别是对人参皂苷、紫杉醇、长春碱代谢机制的研究进展很快。诱导子的研究报道很多,使用其可以大大增加活性成分的合成。对于次生代谢机理的研究已经深入到活性成分代谢相关酶或关键酶的分子克隆和基因表达调控水平。相信代谢机制研究的“微观”与反应器培养研究的“宏观”的有机结合,将加快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的产业化步伐。1.2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的优点随着中药现代化的发展,对药用植物资源的用量不断增加。除野生采集外,药用植物的大田栽培是目前提供中药材的主要途径。但我国是世界上人均可耕地面积最少的国家之一,有限的可耕地资源用于种粮食尚且不足,再用大面积的土地种植药用植物,就一定会出现中药材栽培和农作物栽培用地间的矛盾。同时,为防虫害,药用植物的大田栽培往往需要使用大量的农药,造成严重的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残留问题,药用植物的组织培养将会使这些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与大田栽培相比药用植物的组织培养有如下优点[5]:(1)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可以在人为控制条件下进行,四季均可生产,不受地区、季节及有害生物的影响。由于培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因此可免除虫害和农药残留等问题的干扰,严格控制药材的质量,有利于实施大规模的工业生产。(2)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可以通过改善培养条件(如温度、光照时间、湿度等)和培养方式(愈伤组织培养、悬浮细胞培养等),找到科学培养生产的最佳条件,根据建立的不同培养条件,筛选高产细胞株。(3)占地面积较少,便于工业化生产的进行,可合理调节细胞生产自动控制和代谢过程。个体差异小,有较短的生产周期,设备比较简单,能够节省人力、物力等,从而提高生产效率。(4)可以进行特定的生物转化反应,大规模生产所需要的有效成分,通过对有效成分合成路线进行遗传操纵,提高所需物质的产量,通过加入或删除基因而改变药材(或有效成分)的遗传特性。植物细胞内存在多种酶包括羟基化酶、氧化酶、还原酶、甲基化酶、酯化酶、糖基转移酶、糖苷酶等,植物培养物作为一种生物反应器转化外源化合物,能够产生原植物所没有的甚至是至今自然界尚未发现的化合物。1.3影响药用植物组织培养与产生药效成分的因素人们利用药用植物防治疾病的历史已经非常悠久,药用植物之所以具有防治疾病的作用,是因为其含有药理活性成分,主要为酚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含氮化合物三大类。对其药效成分的影响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1)物理因素①光照:例如,在人参色素自养型细胞培养中发现,白光对培养细胞中花青苷的积累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蓝光促进作用次之;而红光、黄光却有抑制作用,影响花青苷在细胞中的形成。不同光质对洋地黄组织培养中强心苷的形成与积累都有影响,蓝光照射下,强心苷含量最高;而在黄光、红光、绿光及黑暗条件下,其强心苷与叶绿素含量均很低。光照射能明显促进长春花细胞中花青苷、蛇根碱、泻花碱、文朵宁、长春花碱的形成;近紫外光照射能明显增加二聚体生物碱的含量,但大大降低文朵宁和长春花碱含量;暗培养下阿吗碱含量比蛇根碱含量高。延胡索在6,7-V加2,4-D1.0mg·L-1、IAA1mg·L-1等培养基中于光照与黑暗条件下培养30天,结果在光照下其愈伤组织增长30倍,生物碱含量为0.0468%;黑暗下愈伤组织虽只增长16倍,但生物碱含量却达0.0521%。②温度:一般温度多控制在25℃左右。例如,新疆紫草在LS加2,4-D、KT、IAA的培养基上,(25±1)℃暗室培养,其愈伤组织与色素均生长良好。但不同药用植物其组织培养所要求的温度不相同,如长春花细胞培养的最适温度为(23±1)℃,高于23℃和低于18℃均生长缓慢;太白贝母的器官培养最适温度为18~20℃;石蒜的器官培养最适温度为27~28℃;车前子的器官培养最适温度为26~28℃;玉竹的器官培养最适温度为(28±1)℃。③pH值:最适pH值通常为5~6,但不同材料也有一些变化。例如,人参色素自养型细胞培养的最适pH值为5~7,均适于细胞的悬浮培养。西洋参细胞发酵培养的pH值应稳定在5.8±2,方利于其生长和提高皂苷含量。若在培养过程中不调节pH值而任其变化,则细胞生长较慢,皂苷含量明显降低;可见西洋参细胞的生长和次级代谢物皂苷的积累需要有一个稳定而又适宜的pH值环境。车前子脱分化和再分化产生愈伤组织时,其MS加2,4-D、6-BA、NAA的培养基pH值以5.8左右最适宜,并利于其蛋白质、亚油酸、维生素A及维生素C等成分的形成与积累。④气体及其它:培养时,不同气体、通气量、渗透压及培养方式等因素也影响着培养效果。例如,长春花愈伤组织培养及其生物碱形成中,空气中的氧气为细胞呼吸所必需,研究表明在培养基中用含(5~40)×10-6的氧浓度调节,则能明显增长长春碱和四氢蛇根碱的含量;若氧量不足则含量明显降低且形成缓慢。而红花的培养中,由于α-生育酚是一种很强的氧化剂,易于被氧化,所以提高CO2的浓度有利于α-生育酚的形成。其它如乙烯、乙烷、乙醛等挥发性气体成分,以及搅拌通气等设施,对植物悬浮细胞培养的生长和次生代谢物的产生亦有影响。由于植物悬浮细胞培养最适于工业化,有药材栽培所不具备的优点而尤为人们关注。研究表明,各种气体成分对其培养效果的影响相当大,不可忽视。故深入探索其有关机理对对优化培养条件、提高培养效率有重要意义。另外,渗透压的变化、培养器(反应器)的大小、摇床的振动次数等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2)化学因素①培养基种类与植物生长调节剂:培养基通常包括无机盐、糖、维生素、生长调节剂等组分。研究是一般都是先找出比较合适的基础培养基,然后再对培养基中组分及其含量加以对比研究,以确定生产药效成分最佳的培养基。培养基中的碳源、维生素的种类等因素都可以影响培养细胞中有效成分的形成与积累。例如,在人参色素自养型细胞培养中,若在培养基中仅加入菊糖作碳源,结果细胞不增重,细胞颜色全部褪去;只加入果糖的效果亦不好;而以蔗糖、葡萄糖作碳源,则能有效地促进人参细胞生长与色素形成。②有机化合物与前体:例如,紫草组织培养时,随培养基内总氮量由67mmol·L-1提高到104mmol·L-1,紫草愈伤组织及其衍生物的形成也随之增强,但若总氮量进一步增高,反将导致紫草素及其衍生物减少。同时发现在培养过程中,细胞中的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与紫草的含量均呈负相关。特别是氨基酸代谢中,与紫草生产关系则更为密切,如在M9培养基中加入谷氨酸、丙氨酸、谷氨酸胺、精氨酸、丝氨酸、甘氨酸时,谷氨酸在1.0mmol·L-1以下时即强烈抑制紫草素的生成。但若加入紫草素生物合成的前体苯丙氨酸,则可显著地提高紫草素的含量。③有机添加物与启导子:在人参组织培养中加入椰乳或腐殖酸钠,可有效提高人参皂苷含量。在长春花细胞培养中加入3.2g水解酪蛋白,其生物碱总量可增加46.5%;若加入人参乙醇提取物,其生物碱总量可比对照组增加2.3倍。启导子是一类从微生物分离的物质,具有促进植物次生代谢较为特殊的作用。如在芸香细胞悬浮培养中,加入酵母提取物这种启导子后,生物碱的积累速度明显加快,在72h内增加了100倍。但在长春花一变种培养中,加入霉菌匀浆后,其生物碱组成与含量均无变化。④无机盐浓度:据现有研究资料看,无机盐浓度较高的培养基比较适于培养细胞的生成;反之,无机盐浓度较低的适于次生产物的积累。这主要是因为细胞的快速生长与细胞的初生代谢相联系,在这一代谢过程及细胞的生长中,需要大量的有机与无机化合物参与;而次生代谢是植物在逆境条件(如干旱、虫害、缺肥等)下产生的一种保护剂或废弃物,极少参与到细胞的构造中去,它们往往是细胞停止生长或分裂时积累较多,或者由于它们的积累而导致细胞生长停滞。⑤培养细胞的聚集与分化:研究证明,培养细胞的聚集程度愈高以及形态上的分化,愈利于次生产物的积聚。⑥有效成分的分泌:在植物组织培养与细胞培养中,一个有意义的现象是有用成分可分泌到培养基中去。例如,红豆属植物悬浮培养细胞可分泌出一类胞外酶,而且这些酶在培养基中的含量最高的时期是培养14天后,培养基中酶活性的最大值比培养细胞内酶的活性最大值要高3倍。除上述因素外,在植物组织培养与细胞培养中,一般均需加入外源植物激素,培养细胞才能分裂生长,但外源植物激素,尤其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人体往往会产生某些不良影响,且增加了成本。1.4药用植物组织培养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我国药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盲目采挖、自然环境遭到破坏以及繁殖等方面的原因,造成大量野生的药用植物的产量减少,供应已十分困难。因此,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将是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虽然植物组织培养的操作并不复杂,但对一些技术环节的要求却十分严格,尤其是细菌污染、褐化和玻璃化并称为植物组织培养的三大难题。如不及时地控制这些问题,把污染率降低到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将有可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而,有人认为三者能否得到有效控制是植物组织培养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此外,在药用植物组织培养中,我们还会遇到试管苗移栽、组培育苗成本较高等问题,有待于对其进一步的研究。1.4.1玻璃化现象及对策玻璃化现象是由于人工在试管内小环境条件下提供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不完全符合培养物固有的需要造成的。因玻璃化苗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异常,使玻璃化苗的分化能力很低,给增殖成芽、生根成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从而造成其成活率较低。根据对玻璃化现象的深入研究,得出以下解决的方法:(1)在进行外植体材料的选择时,要选择不易玻璃化的植物品种及部位。植物种类不同,其适宜的外植体部位可能不同。(2)利用固体培养基,增加琼脂的浓度;选择适当的碳源,提高培养基中蔗糖含量;从根本上降低培养基的渗透势,随即细胞吸水阻遏,使植物材料从培养基中可获得的水分减少,从而减少了植物试管苗玻璃化现象的发生。(3)封口材料的通气性要好,例如用纱布、脱脂棉等取代聚乙烯塑料膜,可使培养容器内部环境的相对湿度有效地降低,有害气体的积累也就减少了,从而使植物光合作用更加顺畅。(4)研究表明,培养基中的BA是导致试管苗玻璃化的一个重要原因。选择合适的激素组合和适当降低培养基中BA的浓度均可减少玻璃苗的出现。因此,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糖源及外源激素的种类和浓度,还有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配合,尽量兼顾繁殖系数。(5)采取改善培养条件(如温度和光照)的方式来降低玻璃苗的发生频率。从温度方面来说,通过控制其培养温度来避免温度过高,也就是进行变温处理。研究表明,适当的低温处理可以消除玻璃化。从光照方面来说,通过提高光照强度,来适当延长光照时间。因为,充分利用自然光照也可以减少玻璃苗发生的次数。1.4.2外植体褐变及对策药用植物组织培养能够完全在人工条件下进行培养,使其分化成完整植株的过程。被培养的部分称为外植体。外植体在培养过程中体内的多酚氧化酶被激活,使细胞里的酚类物质氧化成棕褐色的醌类物质,导致培养材料褐变死亡的现象叫褐变。其产生使培养基逐渐变成褐色的现象,并且还抑制其他酶的活性,对外植体的脱分化和器官分化造成严重影响,从而造成培养的失败。通过大量研究,可采用如下措施防止外植体褐变的发生:(1)外植体材料的选择:外植体材料应有较强的分生能力,在最适宜的细胞脱分化的培养条件下,使外植体处于旺盛的生长状态,分生能力强的类型细胞大量增殖,酚类物质的氧化就会受到抑制,褐变则大大减轻。取材时还应注意要选择褐变程度较轻的品种作为外植体。(2)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的选择:在植物组织培养条件的许多因子中,最关键的是必须有适宜的无机盐成分、蔗糖浓度与激素水平,并有适宜的温度与光照。若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初始培养或在强光条件下进行1~6周出芽培养,则可抑制酚类物质氧化,防止外植体褐变。(3)预处理:在培养基中,用抗氧化剂对外植体进行预处理或在接种之前用无菌水反复清洗,目的是洗尽外植体切口处渗出的酚类物质,均可减轻褐变的现象。(4)加入吸附剂:常用的吸附剂如活性炭(0.1%~0.5%),对酚类氧化物有明显抑制作用,也可有效防止外植体褐变。如在棕榈科植物油棕的叶进行培养时,用6%蔗糖加0.25%活性炭溶液预处理其外植体,则可有效减轻叶片的褐变。2药用植物分子遗传标记的简介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也称DNA分子遗传诊断技术)是指通过直接分析遗传物质的多态性来诊断生物内在基因排布规律及其外在性状表现规律的技术。目前,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在中药鉴定中应用十分广泛。如近缘中药品种的DNA分子鉴定,名贵易混淆中药的DNA分子鉴定,药材道地性的DNA分子鉴定,特殊药材的DNA分子鉴定,中药质量标准化的DNA分子刻划等。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具有多态性高、信息数量大的特点,并且不受环境的限制、取材部位、个体发育时期的影响。在生物工程技术不断进步和日益成熟的今天,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已发展到了20余种之多,有相关专家研究认为,将其分为五类较为合适:2.1Southern杂交为基础的DNA分子标记技术如限制性内切酶切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单链构象多态性RFLP等。王艇等对红豆杉科及相关类群14种植物进行了叶绿体基因rbcl的PCR-RFLP分析,表明红豆杉科和三尖杉科属单系群,为药用植物分类提供了证据[6]。2.2PCR为基础的分子标记技术如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RAPD)、随机引物PCR、任意引物PCR等。陈京荔等对地黄的19个品种RAPD分析,为地黄的育种材料选择提供参考。彭锐等对5种石斛科植物进行RAPD分析,鉴定了3种不同方法提取的DNA。2.3重复序列为基础的分子标记技术卫星DNA(Satellite,重复序列为几百~几千个碱基对);微卫星DNA(Microsatellite,重复单位为2个~5个碱基对);小卫星DNA(Minisatellite,重复单位为大于5个碱基对)等。2.4m-DNA为基础的分子标记技术如差异显示、逆转录PCR、差异显示逆转录PCR等。丁小余等对束花石斛及其相似种玫瑰石斛、喇叭唇石斛、抱春石斛、兜唇石斛等进行r-DNAITS区序列研究,选择了15个碱基位点作为鉴别束花石斛及其相似种的标记[7]。2.5DNA序列分析(DNAsequencing)3药用植物次生代谢相关酶基因克隆的方法随着生物工程中所涉及学科的不断发展,关于次生代谢的研究也进入更加深层次的领域。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种类多,结构各不相同。克隆相关酶基因是研究药用植物次生代谢的重要内容。分子生物学是生物工程的一个分支学科,由于其不断的发展,使用于植物基因克隆的方法越来越多,在此,仅对以下四种方法进行研究讨论:3.1功能克隆方法功能克隆就是从蛋白质的功能着手进行基因克隆,是人类采用的第一个克隆基因的策略[8],其关键是能够分离出纯度很高的单一蛋白质。对于那些没有任何核酸序列可利用的基因,在首次克隆时常采用这种方法达到目的。Inoue等[9]利用这一方法克隆了闭鞘姜(Costusspeciosus)呋甾烷26-O-β-葡糖苷酶基因。在使用此方法时,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采用此方法已经克隆了很多基因,但由于绝大多数基因的产物目前还未知。所以,大多数基因很难用这种方法来克隆。尤其是对于药用植物次生代谢途径中的酶类,这些酶类含量较低且常常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所以更加难以分离纯化。3.2表型克隆方法表型克隆方法,是近几年来在基因克隆中发展较迅速的一类方法。目前,一些药用植物的种类已经建立了细胞及组织器官离体培养体系,其目的是为了使次生代谢途径及调控机理的研究更加方便。其中,一些次生代谢相关酶基因的克隆就是以含量存在明显差异的代谢产物材料为基础,利用表型差异克隆技术实现的。这类有很多相类似的技术手段,包括差异显示技术(DD-PCR)[10]、cDNA-AFLP法[11]、差减扣除杂交(SSH)法[12]及微阵列杂交(microarry)[13]等。3.3转座子标签克隆方法转座子(transposon)最早在1951年由美国遗传学家McClintock[14]在研究玉米籽粒色斑不稳定现象时提出来的。胡英考[15]就转座子标签法克隆植物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列出了利用这一方法获得的植物基因,包括拟南芥、番茄、矮牵牛、烟草和亚麻植物中与发育和抗性相关的基因。转座子标签法是克隆产物未知基因的有效手段之一,一般应用在微生物的基因克隆方面。目前,虽然在药用植物上还没有发现并建立成熟的转座体系,但可以通过导入异源转座子进行基因克隆,这将是加快那些已有成熟转化体系药用植物功能基因克隆的重要途径。3.4图位克隆方法图位克隆也称为定位克隆,是以图谱为基础而进行定位克隆的技术。景润春[16]等和丁效华[17]都对图位克隆技术在分离植物基因中的应用及方法学问题进行了综述。图位克隆需要有很好的前期研究基础和积累,在药用植物基因研究中报道较少。4结语在生物工程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在药用植物中不管是已发展到一定技术水平的组织培养技术,还是技术不是很成熟的分子标记技术和功能基因克隆技术,都为药用植物的发展以及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我们需要了解的是,虽然药用植物的经济价值为我国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益,同时也为天然药物资源的枯竭埋下了隐患。由于受天然资源的限制,大面积无计划的采挖野生资源,从而破坏了自然环境,使一些药用植物已经面临濒危灭绝的危险。《中国植物红皮书》中收载398种濒危植物,其中药用植物168种,占42%。药用植物资源短缺和品质问题已成为约束中药发展的主要因素。然而,随着细胞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广泛应用,药用植物组织培养中药物得到的有效成分和进行大规模的快速药用植物繁殖,有效地解决中药材短缺这一问题。而对于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虽然各种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但是,其本身具有的优点在中药鉴定及其相关研究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相信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新的分子遗传标记技术还将不断问世,使药用植物的发展空间更大更广,推动药用植物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参考文献:[1]崔丽娜,杜鹤,张辉,等.我国药用动物分子遗传标记鉴别研究进展[J].吉林中医药,2011,31(1):86-88.[2]邓锡青,刘瑞驹,等.药用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的研究及开发利用[J]广西科学院学报,1986.8-11.[3]齐春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发展现状及方向[J].HYPERLINK"http://epub.cnki.net/grid2008/brief/SourceJump.aspx?dbCatalog=%e4%b8%ad%e5%9b%bd%e5%ad%a6%e6%9c%af%e6%96%87%e7%8c%ae%e7%bd%91%e7%bb%9c%e5%87%ba%e7%89%88%e6%80%bb%e5%ba%93&showtitle=%e6%9d%a5%e8%87%aa%22%e5%86%9c%e4%b8%9a%e7%a7%91%e6%8a%80%e4%b8%8e%e8%a3%85%e5%a4%87%22%e7%9a%84%e6%96%87%e7%8c%ae&dbprefix=scdb&expertvalue=%e6%96%87%e7%8c%ae%e6%9d%a5%e6%ba%90%3d%27%e5%86%9c%e4%b8%9a%e7%a7%91%e6%8a%80%e4%b8%8e%e8%a3%85%e5%a4%87%27&stab=result&value=NYJD&UnitCode=&source=%e6%9c%9f%e5%88%8a"\t"_blank"农业科技与装备,2011,(4):10-14.[4]陈文武,彭兰华,等.药用植物的组织培养的应用[J].陕西农业科学,2006(5):62-64.[5]李黎,陈菲,宫伟,等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J].林业科技情报,2005,37(1):6-8.[6]WangT,SuYJ,ZhuJM,etal.PCR-RFLPanalysisofrbcLgenesintaxacealandrelatedtaxa[J].ChinBullBot(植物学通报),2001,18(6):714-721.[7]DingXY,XuLS,WangZT,etal.MolecularAuthenticationofDendrobiumchrysanthumfromitsalliedspeciesofDendrobium[J].ChinaJChinMaterMed(中国中药杂志),2002,27(6):407-411.[8]陈儒钢,巩振辉,逯明辉,李大伟,黄炜,等植物基因克隆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长江蔬菜,2009(20):13-18.[9]INOUEK,SHIBUYAMY,AMAMOTOK,etal.MolecularcloningandbacterialexpressionofacDNAencodingfurostanolglycoside26-O-β-glucosidaseofCostusspecious[J].FEBSLett,1996,389(3):273-276.[10]LIANGP,PARDEEAB.DifferentialdisplayofeukaryoticmessengerRNAbymeansofthepolymerasechainreaction[J].Science,1992,257(5072):967-970.[11]BACHEMCWB,HOEVENVANDERRS,BRUJINSM,etal.VisualizationofdifferentialgeneexpressionusinganovelmethodofRNAfingerprintingbasedonAFLP:Analysisofgeneexpressionduringpotatotuberdevelopment[J].PlantJ,1996,9(5):745-749.[12]DIATCHENKOL,LAUYF,CAMPBELLAP,etal.Suppressionsubtractivehybridization:amethodforgeneratingdifferentiallyregulatedortissue-specificcDNAprobesandlibraries[J].ProcNatlAcadSciUSA,1996,93(12):6025-6028.[13]CHEEM,YANGR,HUBBELLE,etal.Accessinggeneticinformationwithhigh-densityDNAarrays[J].Science,1996,274(5287):610-614.[14]MCClINTOCKB.Chromosomeorganizationandgeneexpression[J].ColdSpringHarborSymp,1951,16(3):131-135.[15]HUYK.Progressofplantgenescloningandisolationbytransposontagging[J].BiotechnologyBull(生物技术通报),2003,2(2):18-21.[16]JINGRC,HUANGQY,ZHUYG.Theapplicationofmap-basedgenecloningmethodonisolatinggenesofplants[J].Hereditary(遗传),2000,22(3):180-185.[17]DINGXH.Advancesinmap-basedcloningforcropquantitativetraitloci[J].JPlantGenResource(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5,6(4):464-468.  
本文档为【药物植物的生物工程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腐朽的灵魂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1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21-07-07
浏览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