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1年高考广东卷地理试题 (1)

2021年高考广东卷地理试题 (1)

举报
开通vip

2021年高考广东卷地理试题 (1)序言下载提示:该课件是本店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可见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目录CONTENTS1试卷总体特点2命题依据及试题结构变化3试题特点42022届备考建议目录CONTENTS1试卷总体特点试卷总体特点广东省作为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今年是新高考“3+1+2”模式下地理学科等级考试试题由广东省自主命制的第一年,经过六年全国卷的洗礼,2021年广东新高考地理卷在万众瞩目下终于面世,在思维的广度、深度上有明显的提升,注重彰显地理学科本质。试...

2021年高考广东卷地理试题 (1)
序言下载提示:该课件是本店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可见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目录CONTENTS1试卷总体特点2命题依据及试题结构变化3试题特点42022届备考建议目录CONTENTS1试卷总体特点试卷总体特点广东省作为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今年是新高考“3+1+2”模式下地理学科等级考试试题由广东省自主命制的第一年,经过六年全国卷的洗礼,2021年广东新高考地理卷在万众瞩目下终于面世,在思维的广度、深度上有明显的提升,注重彰显地理学科本质。试题由“知识能力立意”评价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评价转变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优化情境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每组题以不同的区域从不同的角度设置情境进行考查设问设问切入点小,知识覆盖面广,注重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平衡试卷总体特点具有鲜明的广东特色情境新颖、广东元素、设问友好、实用创新,充分发挥引导教学的功能以知识为基,能力为重选考地理的学生基本能够读懂题意,明白设问意图,调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不会无从下手,学和不学的同学有差异,认真学和不认真学的又有差异,使得试题具有较高的信度,能较好地评价学生在完成本学科学习后的学业成就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试题也出现一些思维量大区分度大的题目,毕竟高考作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的依据,具有选拔性,应发挥服务选才的功能,使得试题呈现出较高的信度。目录CONTENTS2命题依据及试题结构变化命题依据及试题结构变化命制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与全国卷相比,试题风格、分值分配变化较大,但与广东省去年组织的模拟考(以下简称适应性考试)基本一致。命题依据及试题结构变化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题型和分值分布为:选择题:16个选择题,按2题或3题一组,共设置7组,每小题3分,共48分;非选择题:4道,必做题分别为南极区域罗斯海冰架的学习探索情境,3小问共20分;以及汽车产业的生产活动情境,3小问22分,这与去年组织的适应性考试的4小问有差异;选做题①海洋地理:考查长江口外海域水体溶解氧低值区在夏季强度显著增加的原因;②环境保护:分析青藏高原热融湖的发展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一个问题10分;非选择题共计52分。目录CONTENTS3试题特点特点一:以知识为基,注重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考查今年的广东卷“地理味”很浓,与试题中地理基础知识、地理术语、地理过程和地理思维密不可分。细数一下,选择题1~2民航和高铁交通的空间演变、3~4信息技术及产业区位、5~7种植棉花的自然区位、区域差异和棉花产量变化社会经济因素、8~9和15~16河湖冲淤、10~11时间计算及自然带、12~14逆温发生的条件及机制、17海水运动机制及气候变暖、18产业活动等等,均为地理学关注的热点概念和原理,缺乏地理知识、常识和思维,是难以在广东卷中取得高分的。特点二:能力为重,以“开放灵活”规避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光有知识没有能力是难以在高考中取得高分的,这是因为高考具有服务选才的任务和功能,《教育部关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强调高考命题要优化情境设计,增强试题开放性、灵活性,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对此,广东卷做了一个很好的尝试,那就是通过设置学生陌生的学术研究的学习探索情境,检验学生知识获取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选择题8~9引入新名词“SDI岸线发育系数”,要求同学们仔细阅读图文信息来解决问题。17题给出南极罗斯海域的实验探索情境,要求同学们调动气候、洋流、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来分析和回答环流(海水运动)的产生机制、进入环流的冰筏(漂浮在海上的冰山)的运动机制。这一些情境在高中教学中可能不会出现,但是可以调用已有的能力和知识进行解答。特点三:素养导向,渗透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及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的核心学科素养,试题在情境设计中渗透着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区域认知方面:用时空的角度分析和观察地理事物,空间是地理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独特属性之一,试题中注重对空间位置、空间格局、空间联系、空间演变的考查,如选择题1~2题,以交通为视角,通过我国高铁-民航竞争网络空间拓展模式图,观察空间分布、空间组织差异,调用已有的知识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归纳地理事物空间扩展的特征。综合题18(1)以不同时间不同地区间汽车产业的合作与发展变化,考查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和空间演变。综合思维要求考生能够用地理思维方式思考,按地理学基本逻辑,从分解和综合2个维度分析、解决地理。选做题20题,通过对青藏高原热融湖的发展,分析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及其关系)的影响,考查学生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和要素间相互作用的综合考查。地理实践力要求考生具备地理行动实践能力,如18(3)在面临需要解决汽车产业持续发展这一具体地理问题时,能够沿着地理视角的引领,遵循地理思维的基本方式,秉持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提出合理建议。特点四:价值引领,直面热点问题,凸显国家建设的伟大成就“新疆棉花”可谓全民热点,广东高考试题直面热点,起点高,落脚点低,考查农业生产(三大产棉区棉花生长)的自然区位条件,读表获取信息并得出棉花产量贡献以面积为主导的区域(中国区域地理差异),在西北棉花单产较低的前提下新疆棉花产量在全国占比增大的原因(社会经济原因——技术)分析。试题设计引导学生学会从自然、人文和区域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同时帮助同学们树立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帮助学生形成家国情怀。大疆无人机的技术更是属于广东本土的骄傲,广东卷采用广东元素进行命制试题,进一步引导学生往技术和创新的方向发展,发挥广东改革开放先行者和排头兵的作用。目录CONTENTS42022届备考建议2022届备考建议夯实基础,对地理的核心知识、概念、原理进行反复推演。12注重能力培养,课堂上采用真实的情境教学,学生入情进境,在真实的案例和情境中生成地理知识和能力,杜绝机械记忆和刷题。3透过现象看本质,教学中注重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4关注时政热点,关心国家建设伟大成就和重大发展战略,坚定道路自信,使学生形成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学会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的地理事象及可持续发展问题,能够正确运用地理的要素和综合的视野进行解读,注意价值引领。随着我国高铁与民航快速发展,两城市互通高铁直达列车和航空航班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形成日趋复杂的高铁-民航竞争网络。图1示意我国高铁-民航竞争网络空间拓展模式。据此完成1~2题。1.我国高铁民航竞争网络空间演变特征为()A.空间竞争由分散到集中B.空间竞争范围由小变大C.空间网络趋向于双极化D.边缘城市参与机会渐少B命题立意本题难度容易。本题从高铁-民航竞争网络空间拓展模式示意图切入,考查我国高铁-民航竞争网络空间演变特征。题目材料紧扣时事热点,体现了生活中的地理学。综合考查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突出对学科思维能力的考查。在读图时注重读图名、图例以及图上信息的读取。解题思路从图中可以看出,早期高铁-民航竞争网络仅存在于北京、上海两地,中期则拓展到省会、发达城市以及旅游城市,后期则拓展到了边缘城市。由此可以看出空间竞争的范围越来越大,呈现由小到大的演变特征,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空间竞争应当是由集中到分散;C选项空间网络竞争范围变大,并没有趋向两极化;D选项边缘城市参与机会渐多。随着我国高铁与民航快速发展,两城市互通高铁直达列车和航空航班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形成日趋复杂的高铁-民航竞争网络。图1示意我国高铁-民航竞争网络空间拓展模式。据此完成1~2题。2.该拓展模式主要体现了地理事物空间扩张的()A.均衡性B.集中性C.临近性D.等级性D【命题立意】本题难度容易。本题从高铁-民航竞争网络空间拓展模式示意图切入,考查该拓展模式主要体现了地理事物空间扩张的特性。本题更注重考查考生从图中获取和归纳信息的能力,考查了考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解题思路】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拓展模式从“北京、上海”等超级大城市,到“省会、发达城市以及旅游城市”,再到“边缘城市”,存在着城市等级的变化,因此主要体现了地理事物空间扩张的等级性。故选D。答案解析据报道,2020年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的无人机产品占全球及国内市场份额分别超80%和70%。目前,德国是该公司在欧洲的最大市场。该公司在德国的金融中心法兰克福市设立了欧洲总部。据此完成3~4题。3.无人机自动返航主要使用的技术是()A.卫星定位B.大地测量C.遥感监测D.气压感知A【命题立意】本题难度容易。本题考查了3S技术,注重地理基础知识的考查,因此要注重掌握基础知识。材料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以及地理特色,体现产业发展的新动向。【解题思路】无人机“自动返航”主要使用的技术是以定位为主。自动返航功能是当远程客户端发送返航信息给无人机的飞控系统后,飞控系统根据记录下定位模块生成的当前坐标信息进行即时返航,因此主要依赖卫星定位。故选A选项。答案解析【方法技巧】3S技术区分技巧:(1)“点”与“面”判断GPS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它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明显区别于RS和GIS,它们技术的工作对象--“面”。在“3S”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时,要看其工作对象是“点”还是“面”。如果是“点”,则选用GPS,如果是“面”,则选用RS或GIS。(2)“想”与“看”区分RS、GISGIS是地图的延伸,主要功能是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对事象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评估,需要计算、思考,即“想”;凡是需要“想”的选GIS。RS是人的视力的延伸,主要功能是收集信息,即“看”,只“看”不用“想”的选用RS。据报道,2020年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的无人机产品占全球及国内市场份额分别超80%和70%。目前,德国是该公司在欧洲的最大市场。该公司在德国的金融中心法兰克福市设立了欧洲总部。据此完成3~4题。4.该公司欧洲总部选址基本不考虑的因素是()A.航空枢纽B.消费市场C.科研人才D.旅游资源D【命题立意】本题难度容易。本题考查了技术导向型工业选址的区位因素,注重地理知识体系的构建,归纳答题思路,理清答题线索。本题采用文字材料说明的形式,体现了“重时事,重生活”的特点。与德国合作也凸显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国际合作理念。【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技术导向型工业选址的区位因素。根据材料信息“德国是该公司在欧洲的最大市场”可以看出考虑了市场因素,因此B选项不选;技术导向型工业需要科研人才支撑,需要便捷的交通和发达的科技的支持,因此AC两项不选。“旅游资源”与其选址关联度不大,因此选择D选项。答案解析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地区是我国三大产棉区。2020年,新疆棉花产量占全国和世界总产量分别达87.3%和20%以上,机械采摘率已达69.8%。下表反映三大产棉区不同时段面积和单产对棉花产量的贡献率变化。据此完成5~7题。5.从自然因素考虑,影响三大产棉区棉花生长的共性条件是()A.丰沛的降水B.昼夜温差大C.充足的光热D.肥沃的土壤C命题立意本题难度容易。考查棉花种植的区位因素,必备知识是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比较和揭示区域差异,注重对材料以及表格信息的提取。第5题注重对学生区域认知素养的考查,而下面的第6题及第7题更注重从区域综合的视角,结合对材料以及表格信息的读取,认识三大产棉区的发展特点。解题思路本题注重考查学生对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地区三大产棉地的区域认知,是对中国区域地理的考查。要求找出三大产棉区的“共性条件”,即三者都要共同拥有的条件。西北内陆地区缺乏“充沛的降水”,故排除A选项;长江流域的昼夜温差不大,优势不明显,故排除B选项;肥沃的土壤新疆棉花所在的西北内陆地区不符合,因此排除D选项。而三者都拥有充足的光照,故选择C选项。【难点透视】如何理解长江流域棉区光照充足?①长江流域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光照充足;②长江流域夏季7、8月受夏威夷高压和高压脊控制,晴天多,降水较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光照充足。【拓展延伸】种植棉花的有利自然条件:①热量与光照充足;②地形平坦;③疏松的、肥沃的土壤,有利于棉花根部的延伸;④有充足的灌溉水源;⑤收获季节晴天多。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地区是我国三大产棉区。2020年,新疆棉花产量占全国和世界总产量分别达87.3%和20%以上,机械采摘率已达69.8%。下表反映三大产棉区不同时段面积和单产对棉花产量的贡献率变化。据此完成5~7题。6.三大产棉区中对棉花产量贡献一直以面积为主导的是()A.长江流域棉区B.黄河流域棉区C.西北内陆棉区D.三大棉区皆是C【命题立意】本题难度容易。注重对材料以及表格信息的提取,从区域综合的视角,结合对材料以及表格信息的读取,认识不同时段三大产棉区面积以及单产的贡献率。答案通过读表可以得出,注重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解题思路】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只有西北内陆棉区面积的贡献率一直都是大于单产的,因此三大产棉区中对棉花产量贡献一直以面积为主导的是西北内陆地区。故选C。答案解析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地区是我国三大产棉区。2020年,新疆棉花产量占全国和世界总产量分别达87.3%和20%以上,机械采摘率已达69.8%。下表反映三大产棉区不同时段面积和单产对棉花产量的贡献率变化。据此完成5~7题。7.近年来新疆棉花产量在全国占比进一步增大主要得益于()①土地资源丰富②沙漠化强度减弱③机械化水平高④气候暖湿化加强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B【命题立意】本题难度一般。在前两题的基础上有难度的递进,同时也是第6题的延伸。注重对材料信息的提取以及学生本身具备的区域认知素养的考查。【解题思路】本题注重对材料信息的提取。从表中可以看出从1980年开始,西北内陆棉区的面积贡献率是一直在增大的,因此可以显出西北内陆棉区土地资源丰富,种植面积加大增加了产量;材料中提到“机械采摘率已达69.8%”,因此说明西北内陆棉区的机械化水平高。近年来新疆棉花产量在全国占比进一步增大主要得益于①③,而②④均没有信息体现。故选择B选项。解答这类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文字材料信息以及图表信息,对事物发展不同阶段的各种区位因素、条件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其不同之处。答案解析岸线发育系数(简称SDI)是反映湖泊几何形态的指标,其值越大表示湖岸线越曲折。我国某内陆咸水湖,拥有丰富的湖岸线资源,部分湖岸区域沙漠化现象较为明显。下图示意该湖1973--2017年水位和SDI值变化。据此完成8~9题。8.导致1973-2004年SDI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①水下地貌体出露②湖岸土地沙化加剧③湖盆区构造沉降④人类活动强度减弱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A命题立意本题难度较难。本题组基于新名词“岸线发育系统”,对咸水湖湖岸线的特点和水位的关系等相关内容进行考查。地图和图表蕴含着地理事象的分布、特征、联系与变化,是地理试题最主要的信息载体,对图中关键信息的获取与运用对解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题组考查学生的时空综合思维,注重岸线发育过程的分析,体现了地理探究的过程性。解题思路从图2可以看出,1973年-2004年SDI值在曲折上升。这段时间水位总体呈下降趋势,SDI反映湖泊几何形态,值越大表示湖岸线越曲折。因此水位下降后,水下地貌体出露,导致湖岸线曲折。材料中提到该内陆咸水湖“部分湖岸区域沙漠化现象较为明显”,因此湖岸土地沙化加剧也会导致SDI值变大。故①、②正确。1973-2004年只有30年左右的时间,对于湖盆区构造沉降来说时间过短,影响不明显,因此排除③;水位下降很可能是人类活动增多导致,因此排除④。岸线发育系数(简称SDI)是反映湖泊几何形态的指标,其值越大表示湖岸线越曲折。我国某内陆咸水湖,拥有丰富的湖岸线资源,部分湖岸区域沙漠化现象较为明显。下图示意该湖1973--2017年水位和SDI值变化。据此完成8~9题。9.2010-2017年SDI值的变化指示了该湖()A.湖岸线长度变短B.沿岸区域土地沙漠化加剧C.湖泊的面积稳定D.沿岸区域生境多样性增加D【命题立意】本题难度较难。本题从内陆咸水湖岸线发育系统与水位之间的关系推断该湖的生态环境特点,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读图能力,也渗透着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地协调观。【解题思路】读图可知2010-2017年SDI值总体呈上升趋势,而水位总体也呈上升趋势。SDI值越大表示湖岸线越曲折,因此湖岸线长度应该变长,故A错。水位在上升,湖岸线曲折,因此湖泊面积变大,湖岸环境有所改善,沙漠化应当减轻,因此B、C错;而由于湖泊SDI与水位均上升,指示湖泊生境转好,因此区域生境多样性增加正确。故选D。答案解析据报道,北京时间2021年4月29日,包括我国搭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长征5号B等三枚运载火箭先后发射升空。三个发射场均位于海岸线附近。下表为三枚运载火箭发射的相关信息。据此完成10~11题。10.三枚火箭发射离开地球表面的先后顺序为()A.长征5号B、织女星、猎鹰9号B.长征5号B、猎鹰9号、织女星C.织女星、长征5号B、猎鹰9号D.织女星、猎鹰9号、长征5号BC命题立意本题难度容易。考查了时间计算的内容。本题内容注重对地理必备基础知识的考查,扎根基础,以基础性知识融合了生活实际。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区时,注重地理的应用性。在真实的情景下,注重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积累与应用能力,且没有在审题和解题技巧上设置较多障碍。解题思路本题需要确定三枚火箭发射离开地球表面的先后顺序,只需要化成同一个地方的区时进行比较即可。把三者都化成北京时间进行比较,北京时间是东八区,此时西三区与西五区的时间计算如下图:因此三者都为北京时间的区时,织女星是北京时间4月29日9时50分发射,长征5号B在北京时间4月29日11时23分发射;猎鹰9号在北京时间4月29日11时44分发射。故选C。11.从纬度地带性角度考虑,三个发射场所在地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的个数为()A.0个B.1个C.2个D.3个据报道,北京时间2021年4月29日,包括我国搭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长征5号B等三枚运载火箭先后发射升空。三个发射场均位于海岸线附近。下表为三枚运载火箭发射的相关信息。据此完成10~11题。B【命题立意】本题难度较易。本题在区域地理的背景下,考查了“纬度地带性的植被分布”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解题思路】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或湿润气候的地带性植被,从三地的纬度可以得知,海南是热带季风气候,其自然带为热带季雨林;库鲁为热带雨林气候,不符合要求;卡纳维拉尔角是亚热带湿润气候,符合要求。故只有1个,选B。答案解析【拓展延伸】图解气候类型与自然带的对应分布示意图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冬季辐射逆温现象多发。据此完成12~14题。12.冬季易加强辐射逆温的地形是()A.山峰B.平原C.谷地D.丘陵C命题立意本题难度一般。以辐射逆温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知因索果,可以辐射逆温形成原理来推测辐射逆温发生地区。该题组提供了辐射逆温的概念,没考查记忆性的知识,注重对地理原理的理解和应用。题目中时间为“冬季”,强调“加强”。冬季地表温度低,谷地地形由于地势低,地形闭塞,因此有利于冷空气的集聚,冷空气厚度大对近地面的大气辐射冷却作用强烈,因此谷底气温较低,冷空气辐射近地面大气,促使近地面大气降温剧烈,形成了上热下冷的逆温层,同时在谷地和周围山坡之间存在着小尺度山谷风,山坡冬季散热快—冷却快—降温快,山坡冷空气会沿斜坡流入谷地,因而盆地地形常使谷地下冷上热的逆温得到加强,故选C。而山峰处海拔高,气温本身低,加上相对陆地面积比较小,面积较小的陆地发出的地面长波辐射也较少,因此地面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的降温作用比较微弱,因此A错误。丘陵地区大气运动复杂,具有不稳定的特点,所以会削弱辐射逆温,故D错误。解题思路此题容易选错A选项,海拔最高的山峰,地面辐射散热更快,大气稀薄,大气保温作用最弱。错误原因是没有注意到“加强”二字,在冬季夜晚谷地地区,由于冷却的空气还会沿斜坡流入低谷,因而常使低谷的辐射逆温得到加强,更符合“加强辐射逆温的地形”这一设问。并且没考虑到对近地面大气影响的问题,陆地面积小,吸收热量少,因此发出的长波辐射少,对近地面的气温影响小。错因分析【拓展延伸】常见的“逆温”其他几种类型地形逆温:常发生在山地、盆地和谷地中。由于山坡散热快,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如“巴山夜雨涨秋池”现象的产生。【拓展延伸】常见的“逆温”其他几种类型平流逆温:由于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却的地面、水面或气层之上时,底层空气因受下垫面的影响迅速降温,上层空气因距离较远,降温较少,于是产生逆温。如平流雾的产生。【拓展延伸】常见的“逆温”其他几种类型锋面逆温:对流层中,暖空气移到冷空气之上,形成冷暖相交的锋面。暖气团位于锋面之上,冷气团在下。在冷暖气团之间的过渡带上,若锋面上下暖冷空气的温差较大,便形成逆温。如产生冻雨现象。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冬季辐射逆温现象多发。据此完成12~14题。13.黄河源地区辐射逆温常出现的时间和天气状况是()A.日落前后,大风呼啸B.正午时刻,雨雪交加C.午夜时分,浓云密雾D.日出之前,晴朗无风D【命题立意】本题难度一般。考查辐射逆温出现的时间及天气状况,注重对地理原理的应用,以及对辐射逆温的理解。本题从“黄河源地区辐射逆温”进行小尺度地区的考查。【解题思路】辐射逆温经常发生在晴朗无风的夜间,由于地面有效辐射很强,近地面层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气层降温较少,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逆温层出现应当在天气状况处于稳定的状态,风太大时,大气中垂直混合作用加强,不利于地面辐射冷却。辐射逆温日出前最强,因为这时候是气温最低的时候,地面急剧降温,日出后太阳辐射使地面增温,因此逆温会自下而上消失。故选D。答案解析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冬季辐射逆温现象多发。据此完成12~14题。14.黄河源地区冬季辐射逆温多发是由于()A.锋面气旋多B.下沉气流盛行C.准静止锋强D.热力对流强盛B命题立意本题难度较难。是对辐射逆温出现的时间的进一步理解。三小问都围绕着热量传递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设问,难度的设计上具有梯度性,层层深入,思维深度不断加深,从13题中小尺度的考查,进一步到本题“黄河源地区冬季辐射逆温多发”进行大尺度的考查,层层深入对学生的综合思维进行考查。解题思路A、C、D选项,锋面气旋、准静止锋、热力对流都容易产生阴雨天气,大气保温效果好,不会产生辐射逆温,故均错误;黄河源区位于青藏高原上,在冬季青藏高原相对于同纬度地区气温低,形成一个冷高压,因此下沉气流盛行。黄河源地区由于空气稀薄,冬季多晴朗天气,因此大气逆辐射弱。又由于黄河源区地面对于大气是冷源,再加上冬季黑夜长,夜间辐射降温更加明显,所以冬季辐射逆温更明显。故选B。15.由左图可知,当流量从14278m3/s降至6888m3/s时,该河段()A.侵蚀主要发生在深槽区,边滩体扩大B.侵蚀主要发生在边滩体,深槽区缩小C.侵蚀主要发生在边滩体,深槽区扩大D.侵蚀主要发生在深槽区,边滩体缩小边滩是由于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与河岸相连的泥沙质堆积体。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中游边滩整体呈萎缩态势。研究表明,长江中游某段河道河床泥沙起动流速在0.25-0.50m/s之间。左图示意该段河道某断面在不同流量时的流速与水深情况,右图示意该段河道流量超过15000m3/s的持续天数与边滩面积关系。据此完成15~16题。A命题立意本题难度较难。考查河流流速对侵蚀作用的影响,通过对材料以及图的解读,分析地理事物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考查地理过程解读,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信息。此类题目要善于从图中获取信息,瞄准地理事物的关联影响因素,逐步分析出各关联因素对地理事物形成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理清题中地理事物与各种关联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本题中主要是流量、流速以及侵蚀作用的关系,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解题思路从左图中可以看出14278m³/s流量时的流速深槽区与边滩体流速没有多大变化,而降至6888m³/s时,深槽区流速快而边滩体的流速则迅速下降了。深槽区流速快,侵蚀作用强,而边滩体流速缓,以堆积作用为主,因此边滩体扩大。故选A。16.根据图4,近年来长江中游边滩整体萎缩的原因除侵蚀作用外,还可能是()A.河道来沙量减少B.河道的水位升高C.河岸护坡工程建设D.河道洪峰流量增加边滩是由于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与河岸相连的泥沙质堆积体。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中游边滩整体呈萎缩态势。研究表明,长江中游某段河道河床泥沙起动流速在0.25-0.50m/s之间。左图示意该段河道某断面在不同流量时的流速与水深情况,右图示意该段河道流量超过15000m3/s的持续天数与边滩面积关系。据此完成15~16题。A【命题立意】本题难度较难。考查长江中游边滩萎缩原因、修建水库的影响,体现了三峡水库运行后对边滩的影响,用辩证的思维看待地理事物,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培养了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契合新课标对学生审题能力的锻炼,体现新高考对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解题思路】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中游河道边滩体流速减缓,来沙量减少。近年来长江中游边滩整体萎缩的原因除侵蚀作用外还有河道来沙量减少,边滩的物质来源减少。故选A。三峡水库调节中下游水量,不会使河道水位升高,B错误;河岸护坡工程建设保护边滩不受侵蚀,不会导致整体萎缩,C错误;三峡水库调节后,河流洪峰流量会减少,因此D错误。答案解析17.阅读图文材科,完成下列要求。(20分)从冰架分离后漂浮在海上的冰山被形象地称为冰筏。罗斯海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冰架--罗斯冰架,是南极大陆周边冰山输出最强的海区,洋流环境复杂。随着全球变暖,近年来罗斯冰架崩离、消融明显。模拟结果表明,若变暖进一步增强,南极地区的降水会更多地以降雨的形式出现。右图示意罗斯海所在区域的地理环境。西风漂流(盛行西风)、陆坡流(极地东风)共同影响;广阔洋面,海陆轮廓的影响;地转偏向力的影响。(1)简述罗斯环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8分)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调用所学气压带风带、影响洋流的因素等知识的能力。第(1)问,要求简述罗斯环流的主要影响因素,看图例可知罗斯环流主要分布在罗斯海片区以北和南纬60°到70°、西经135°到180°之间南极洲附近的海区,该范围南极洲附近是常年海冰、陆坡流,可分析出罗斯环流南部自东向西是因为南极洲附近的沿岸陆坡流(极地东风)的影响,到罗斯海西部,在地转偏向力和西部陆地形状、海冰的影响下被挡回做自西向东运动,且南纬60°广阔的洋面附近在强大的中纬西风、地转偏向力和西风漂流共同影响下自西向东运动后折回形成了环流。17.阅读图文材科,完成下列要求。(20分)从冰架分离后漂浮在海上的冰山被形象地称为冰筏。罗斯海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冰架--罗斯冰架,是南极大陆周边冰山输出最强的海区,洋流环境复杂。随着全球变暖,近年来罗斯冰架崩离、消融明显。模拟结果表明,若变暖进一步增强,南极地区的降水会更多地以降雨的形式出现。右图示意罗斯海所在区域的地理环境。冰架区表面福射冷却剧烈,产生向海气压梯度力;叠加因地形高差引起的空气重力下沉运动,加强风速,将冰筏带向外海;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形成的极地东风(陆坡流),带动冰筏漂移。(2)分析从罗斯冰架分离入海后的冰筏漂移的动力机制。(6分)解题思路第(2)问,要分析从罗斯冰架分离入海的冰筏漂移的动力机制,需要找到冰筏运动的主要动力。南极冰架区被冰层覆盖,海拔高,由于冰面的反射作用让冰架表面辐射冷却剧烈,形成了地面气流下沉运动,在冰架近地面不断堆积形成了一个相对高压区,而冰筏、海水相对海拔低气温高,形成了气流相对上升运动形成了个低压区,产生了冰架向海的气压梯度力;冰架崩离、消融明显形成了冰筏,故冰筏是崩塌后小块浮在冰架边缘和海水接壤的地区,故冰架相对冰筏的海拔要高,冰筏脱离冰架之后在冰架向海的气压梯度力和地形高差引起的空气重力下沉运动的叠加作用下,风速加强,将冰筏带向外海;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形成的极地东风(陆坡流),带动冰筏漂移。17.阅读图文材科,完成下列要求。(20分)从冰架分离后漂浮在海上的冰山被形象地称为冰筏。罗斯海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冰架--罗斯冰架,是南极大陆周边冰山输出最强的海区,洋流环境复杂。随着全球变暖,近年来罗斯冰架崩离、消融明显。模拟结果表明,若变暖进一步增强,南极地区的降水会更多地以降雨的形式出现。右图示意罗斯海所在区域的地理环境。雨水温度较高,加剧海冰融化;雨水对冰雪的冲刷加剧,下垫面反射率降低,冰面温度增加;海冰融化,海水面积增加,海水吸收太阳辐射增加。(3)更多以降雨形式出现的降水会加速南极海冰融化,对其原因给出合理解释。(6分)解题思路第(3)问,知果索因,“更多以降雨形式出现的降水会加速南极海冰融化”的原因分析,首先由降雪变降雨本身就是气温升高的信号,故降雪变降雨说明南极地区整体受全球变暖气温升高影响,故海冰融化快;其二降雪变降水让新雪数量减少,减少了新雪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从而让地表温度增高,增加海冰消融;其三降水到达地表补充海水,让海水面积增加,海水比热容变大,昼夜温差变小,海水白天吸收的太阳辐射更多,故气温更高加剧了海冰的消融速度;其四降水渗透到冰裂缝中,加速海冰开裂、崩解,对海冰起到侵蚀作用。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上海市嘉定区是我国著名的汽车生产基地,1958年我国第一辆“凤凰牌”轿车即在此诞生。昆山市、太仓市是江苏省苏州市的两个县级市,有较强制造业基础。近年来,嘉定区着力引进总部经济与研发产业,昆山、太仓两市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生产。为了进一步提升汽车产业区域竞争力,2018年嘉定区与苏州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嘉(定)-昆(山)-太(仓)协同创新核心圈建设,合力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右图示意2008年和2017年嘉-昆-太地区汽车先进零部件制造业热点分布。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1)简述嘉-昆-太地区汽车先进零部件制造业两个年份之间的空间变化特征。(6分)(2)分析嘉-昆-太地区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独特区位条件。(8分)(3)从产业协同的角度,提出嘉-昆-太地区汽车产业发展的合理化建议。(8分)参考答案(1)整体向西偏移、由嘉定向昆山、太仓转移扩散;三地产业分布范围扩大,呈连片发展态势;三地交界地带汽车先进零部件制造业热度(热点)增加,集聚特征初显。(2)地处交通便捷科技发达的长三角地区,汽车市场广阔,核心城市上海辐射带动作用强;三地地理位置邻近,产业基础好,互补性强;三地政府合作意通强,政策支持力度大。(3)加强科技研发,促进人才、信息、技术、交通等要素协同;加强生产分工协作,形成产业集群,主动融入全球产业链;建立和完善三地政府和企业间的联动机制;强化汽车产业与服务业、城镇建设的融合。解题思路第(1)题,考查学生读图析图能力,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两个年份之间的空间变化特征属于对面状地理事物的空间变化特征的描述的考查:可以通过仔细比对2008年2017年两个年份图上热点区域、过渡区域、冷点区域、次冷热点区域面积在空间方位上变化最明显的特征去描述,还要关注与背景图中城市、区域的位置关系,关注特殊区域嘉(定)-昆(山)-太(仓)三个城市交汇处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热点发生的变化。由图可知,总体上热点地区由嘉定区向昆山区、太仓区转移,嘉定区热度有所下降,由以热点区域为主转为以次热点、次冷点为主;嘉定、昆山、太仓结合部位变化最明显,初步形成了产业集聚的形态,昆山区热度显著上升,由以过渡、次冷点为主转变为以热点、次热点为主,太仓区热度有所提升,以过渡、次冷点、冷点为主转变为以次热点、过渡为主,最后组织语言去表达即可。解题思路第(2)题,对于嘉-昆-太地区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独特区位条件的分析,要抓住本区与汽车产业相关的独特区位条件。结合材料和图可知,嘉-昆-太地区汽车产业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捷,信息畅达、技术资金雄厚且可借助大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让其拥有广阔的市场,甚至可以通过上海的内联外引,发挥上海海运交通优势,拓展珠三角、京津唐的市场和海外市场,打造世界级汽车城;其次嘉定区的优势是历史悠久,知名度高,有人才、技术、资金优势,昆山和太仓的优势是地价和劳动力便宜、政策的支持,可以快速降低汽车工业的成本。解题思路第(3)题,考查区域联系、区际协调,是对第(2)题的深化探究,要提出嘉-昆-太地区汽车产业发展的合理化建议,必须明确目前汽车产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产业协同的概念,考生要有清晰的区域差异意识和产业分工意识才能找到答题思路,汽车产业目前整体存在的问题是重复建设,功能雷同,缺少分工合作,企业之间存在恶性竞争;如何根据区域特征发挥各自优势,侧重于生产不同类型或不同档次的汽车,实施产品分工是出路,为此:嘉定区属于上海市,昆山和太仓县属于同一等级的县级城市,在汽车产业协同发展中各有不同区位优势,嘉定可依赖上海大学、人才、科研、信息、资金、市场的优势、重点发展汽车的设计、研发和销售环节,发展高端车型和依托历史悠久优势,加大汽车产业大品牌宣传,提高知名度,而昆山和太仓有劳动力、土地成本和政策倾斜的优势,可以降低汽车产业的成本,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和组装环节及普通汽车制造,从而发挥不同级别城市在汽车产业链中的优势。另外三城市地域近,产业合作基础好,互补性强,同属于长三角地区,大环境有相似性,政府合作意愿强烈,为促进长三角地区汽车产业协同发展,需要打破行政壁垒,完善嘉-昆-太之间多层次的交通体系,真正实现彼此分工合作,整体对外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增强集聚效应,提高知名度,形成品牌效应。19.【海洋地理】(10分)溶解氧是指溶解在水体中的分子态氧,其含量变化与水温、盐度、有机物质分解和生物活动等相关。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长江口外海域水体溶解氧低值区的面积和强度不断增加,夏季尤其显著,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了许多现实和潜在影响。分析长江口外海域水体溶解氧低值区在夏季强度显著增加的原因。参考答案径流增加带来更多自然界的有机物质,分解加剧消耗溶解氧;水体富营养化,耗氧量增大;水温高,潜解氧减少,入海淡水增加,表层海水盐度降低,表层水温高,水体层状结构稳定;人类活动强度大,有机污染物排放多。解题思路本题考查长江口外海域夏季水文特征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从而探究和水中含氧量的关系,虽然题目给出了答题方向:其含氧量变化与水温、盐度、有机物质分解和生物活动等相关,但难度相对较大,主要原因是跟学生的现有认知有冲突。本题的空间尺度限定在长江口外海水体,时间尺度限定在夏季,学生可能很少注意到这个细节,需要教师在平时的地理教学重视对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的解读。夏季为长江的丰水期,长江水量大增,从陆上带来的陆生生物残体量大,水中有机质的分解导致耗氧量增加,从而减少了水中含氧量;夏季由于长江水量大,加大了河流的冲蚀作用,使长江从陆地上带来陆生植物的残体和泥沙大量增加,水体浑浊度变大,但由于海水温度和光照增加显著,海洋生物会大量繁殖,生产氧气补充水体中的氧分子,但水体浑浊度变大、生物大量繁殖制造氧气的同时又会让水体透明度大大降低,从而降低了海洋生物光合作用增氧过程,加剧了陆生有机质残体分解耗氧过程,且由于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呼吸会增加水体中的耗氧量,浮游生物的大爆发会让食物链下游的动物数量增加,它们排放的粪便颗粒也会沉降加大耗氧量;夏季上层海水受太阳高度角变大影响,太阳辐射对上层海水加温作用明显,海水下层温度低,形成了上热下冷,阻碍了上下水体在垂直方向上的交换,海水的稳定性增强,流动性减弱,自净能力较弱。而近年来长江流域人类活动加剧,排放的污染物增大,使得水体富营养化在夏季更严重,也加大了氧气消耗。难点透视本题影响长江口外海水体中含氧量变化的因子—生物活动对含氧量影响机制非常复杂,是这道题目最难解释的地方。要弄清楚这个机理过程,需要拓展背景知识:水体不同于单纯的水,它除了包括水之外,还包括水中的植物、动物、底泥等,属于生态系统的概念范畴。因此水体中的含氧量与水体中生物群落的组成、分布等密切相关。影响水体中溶解氧含量的条件:一是耗氧作用。包括需氧有机物降解时的耗氧、生物呼吸时的耗氧以及无机物的氧化耗氧等。所谓需氧有机物,是指在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的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氧的有机物,如糖类、蛋白质、油脂、木质素等。这类污染物若过量排放,会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生物呼吸的耗氧,则指水中植物、动物及需氧细菌等需氧生物所耗的氧。无机物的氧化耗氧则指如Fe(铁)、H2S(硫化氢)等还原性物质在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氧。其中,需氧有机物降解和生物呼吸所耗氧是主要的。另一种作用是富氧作用。海水中的溶解氧有两个主要来源:一是空气中氧的溶解,大气中的游离氧能够溶入海水,海水中的溶解氧能够逸入大气。在海-气界面上的这种交换,通常处于平衡状态。因此,海水中氧的消耗,可以从大气得到补充。二是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制造的氧。浮游植物在有光的环境里,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海水营养盐,而制造有机体和释放氧。生物在无光环境里,通过海洋动物的呼吸作用、生物尸体及生物排泄物的分解、海水中其它有机化学物质的氧化皆消耗溶解氧。其次人类活动导致的海水污染溶解氧含量较天然海水低,甚至完全缺氧,也消耗氧。难点透视长江入海口外海从春季开始,由于水温变高,光照强度逐渐增强,日照时间也不断延长,再加上冬季积累的无机养分,利于浮游植物大量繁殖;而且由于动物数量的增长总是滞后于植物,此时水中动物相对数量较少,耗氧量较少,所以,水中溶解氧会有大幅度增加。此后,到了夏季,由于气温最高,光强最强,日照最长,水体生物群落中各种群的密度都会增加,生物的生命活动最强。无机养分的消耗,动物数量的增加,限制了水中植物数量增长;而且,动物的排泄物和动物遗体的分解,也造成需氧型细菌耗氧量增加。因此,水中溶解氧会降至一个较低水平。水中生物制氧量大但生物呼吸也需要耗氧量,加之夏季河流带来的营养盐分、温度、光还有人为排放的污染物增加,水体富营养化明显甚至出现赤潮或水华,严重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这个过程中,水体含氧量会呈现大起大落的明显变化。初期,由于有足够的无机养料,会让藻类植物大量繁殖,水中溶解氧含量迅速增加,但随后,一方面大量藻类植物聚集在水的表层,挡住阳光,影响了空气中的氧溶入水体深层难点透视和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另一方面,浮游动物数量的随后增长,增加了对水中氧的消耗,此外,藻类和其他浮游生物死亡的遗体被需氧型微生物分解时,又要消耗水中的溶解氧。这样,水中的溶解氧就会急剧减少;夏季外海域主要受太阳高度变大的影响,水温高,水中溶解的氧气减少;夏季从陆上带来的陆生生物残体可以到达长江口外海,人为排放的废水也加剧了海水富营养化,水中有机质的分解导致耗氧量增加从而减少了水中含氧量;夏季虽然因为光照变强会让海水中生物和浮游生物增加光合作用而氧气得到补充,但总体补充的氧气小于温度升高的溢出和有机质分解消耗的氧气,且夏季由于长江水体水量大,加大了河流的冲蚀作用,使长江从陆地上带来陆生植物的残体和大量泥沙,水体浑浊度大大增高,加之海洋生物的大量繁殖,都会让长江口外海域水体透明度大大降低,从而降低了海洋生物光合作用增氧过程,加剧了有机质残体分解耗氧过程,夏季水体上热下冷稳定性增高,阻碍了上下层水体氧交换,让底层缺氧范围变大,加之水体稳定性让流动性变差,自净能力减弱,从而扩大了低氧值的范围和强度。20.【环境保护】(10分)热融湖是因热融作用引起地表塌陷形成的凹坑集水而成。近年来,我国青藏高原上的热融湖发展迅速,在一些地区形成了繁星一样的“星宿海”,冬季湖泊冰面可见一串串甲烷气泡冻结在冰层中。有些热融湖也会出现停止生长现象,湖盆会被水生植物、泥炭和沉积物充填。右图示意青藏高原热融湖景观。水域面积增加,改变水循环和局地小气候;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增加;改变地表微地貌形态和土壤结构;增加甲烷等温室气体排放;湖盆中的水生植物、泥炭和沉积物,有一定的固碳、储碳作用。分析青藏高原热融湖的发展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本题考查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难度一般。重在借“热熔湖”这一新概念、新现象为载体,考查学生对这一现象发生的基本原理和过程的理解,需要学生能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角度,解释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对其他地理要素“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的特点。解题思路规律总结高考中遇到新概念、陌生的新情景怎么办?需要认真看题干,能从中找到对新概念介绍的蛛丝马迹。什么是热融湖?首先从字面上来理解热融湖(thawlake)的概念。其一是热:由自然因素(气候转暖、温差增大等)或人为因素(破坏植被、开荒、挖沟、筑路、修水库等)引起冻土受热增加;其二是融:地下冰或多年冻土层发生局部融化,地表土层随之沉陷而形成热融沉陷;其三是湖:这些凹陷积水后便形成了湖塘。规律总结抓住这三个核心字就可以顺藤摸瓜找到思路:全球气候变暖是热融湖这一现象产生的本质原因,全球变暖—气温升高—冻土融化—冻土中所含水分出露地表,在地表低洼处积水成湖,这一思维链跃入纸上。再联系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结合材料表述,即可写出与热融湖相关的当地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地质、地表环境、气候、土壤、水文、生物这些因子,从而为顺利作答找到思路。气温增高,冻土融合,冻土中封印着温室气体,随着冻土的消融释放出大量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进一步变暖,形成恶性循环。规律总结冻土融化还会将冻土中封冻的古老微生物、病毒等生物释放出来,改变地表环境,影响生态环境平衡,其次冻土消融会改变地表水资源的分布,把地下水变成地表水星宿湖,影响地表形态,形成湿地(对地表景观、水圈的影响),进而影响小区域水循环,从而影响了小区域的气候(对气候的影响),增加降水和湿度,增加新的生物多样性。随着湖泊水体增多,比热容增大,湖泊岸边和湖底冻土融化的深度和面积会加大,出现地面塌陷和滑塌,造成地质灾害影响地表形态,加剧水土流失和荒漠化。规律总结冻土的消融会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改变土壤的水热状况,从而让原生动植物生存环境发生变化,导致原生生物多样性的锐减。当热融湖盆停止生长,会被水生植物、泥炭和沉积物充填,就会加大对自然界二氧化碳的吸收,起到蓄碳和固碳的作用。谢谢大家!
本文档为【2021年高考广东卷地理试题 (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1.9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guomeng2014
高中数学教师
格式:ppt
大小:2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高中其他
上传时间:2021-08-07
浏览量: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