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甲乙流感病毒实验室风险评估

甲乙流感病毒实验室风险评估

举报
开通vip

甲乙流感病毒实验室风险评估...甲型/乙型流感病毒实验室活动风险评估报告一、生物学特征(一)种类和分型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virus),是正粘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的代表种,简称流感病毒,包括人流感病毒和动物流感病毒,人流感病毒分为甲(A)、乙(B)、丙(C)三型,是流行性感冒(流感)的病原体。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性易发生变异,多次引起世界性大流行。例如1918~1919年的大流行中,全世界至少有2000万~4000万人死于流感;乙型流感病毒对人类致病性也比较强,但是人们还没有发现乙型流感病毒引起过世界性大...

甲乙流感病毒实验室风险评估
...甲型/乙型流感病毒实验室活动风险评估报告一、生物学特征(一)种类和分型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virus),是正粘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的代表种,简称流感病毒,包括人流感病毒和动物流感病毒,人流感病毒分为甲(A)、乙(B)、丙(C)三型,是流行性感冒(流感)的病原体。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性易发生变异,多次引起世界性大流行。例如1918~1919年的大流行中,全世界至少有2000万~4000万人死于流感;乙型流感病毒对人类致病性也比较强,但是人们还没有发现乙型流感病毒引起过世界性大流行;丙型流感病毒只引起人类不明显的或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很少造成流行。甲型流感病毒于1933年分离成功,乙型流感病毒于1940年获得,丙型流感病毒直到1949年才成功分离。流感分类根据流感病毒感染的对象,可以将病毒分为人类流感病毒、猪流感病毒、马流感病毒以及禽流感病毒等类群,其中人类流感病毒根据其核蛋白的抗原性可以分为三类: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Avirus),又称A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Bvirus),又称B型流感病毒...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Cvirus),又称C型流感病毒感染鸟类、猪等其他动物的流感病毒,其核蛋白的抗原性与人甲型流感病毒相同,但是由于甲型、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的分类只是针对人流感病毒的,因此通常不将禽流感病毒等非人类宿主的流感病毒称作甲型流感病毒。在核蛋白抗原性的基础上,流感病毒还根据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的抗原性分为不同的亚型。(二)形态结构流感病毒呈球形,新分离的毒株则多呈丝状,其直径在80至120纳米之间,丝状流感病毒的长度可达4000纳米。流感病毒结构自外而内可分为包膜、基质蛋白以及核心三部分。病毒的核心包含了存贮病毒信息的遗传物质以及复制这些信息必须的酶。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股负链RNA,简写为ss-RNA,ss-RNA与核蛋白(NP)相结合,缠绕成核糖核蛋白体(RNP),以密度极高的形式存在。除了核糖核蛋白体,还有负责RNA转录的RNA多聚酶。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的RNA由8个节段组成,丙型流感病毒则比它们少一个节段,第1、2、3个节段编码的是RNA多聚集酶,第4个节段负责编码血凝素;第5个节段负责编码核蛋白,第6个节段编码的是神经氨酸酶;第7个节段编...码基质蛋白,第8个节段编码的是一种能起到拼接RNA功能的非结构蛋白,这种蛋白的其他功能尚不得而知。基质蛋白构成了病毒的外壳骨架,实际上骨架中除了基质蛋白(M1)之外还有膜蛋白(M2)。M2蛋白具有离子(主要是Na+)通道和调节膜内PH值的作用,但数量很少。基质蛋白与病毒最外层的包膜紧密结合起到保护病毒核心和维系病毒空间结构的作用。当流感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完成其繁殖之后,基质蛋白是分布在宿主细胞细胞膜内壁上的,成型的病毒核衣壳能够识别宿主细胞膜上含有基质蛋白的部位,与之结合形成病毒结构,并以出芽的形式突出释放成熟病毒。包膜是包裹在基质蛋白之外的一层磷脂双分子层膜,这层膜来源于宿主的细胞膜,成熟的流感病毒从宿主细胞出芽,将宿主的细胞膜包裹在自己身上之后脱离细胞,去感染下一个目标。包膜中除了磷脂分子之外,还有两种非常重要的糖蛋白: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这两类蛋白突出病毒体外,长度约为10至40纳米,被称作刺突。一般一个流感病毒表面会分布有500个血凝素刺突和100个神经氨酸酶刺突。在甲型流感病毒中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的抗原性会发生变化,这是区分病毒毒株亚型的依据。血凝素(HA)...呈柱状,能与人、鸟、猪豚鼠等动物红细胞表面的受体相结合引起凝血,故而被称作血凝素。血凝素蛋白水解后分为轻链和重链两部分,后者可以与宿主细胞膜上的唾液酸受体相结合,前者则可以协助病毒包膜与宿主细胞膜相互融合。血凝素在病毒导入宿主细胞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血凝素具有免疫原性,抗血凝素抗体可以中和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是一个呈蘑菇状的四聚体糖蛋白,具有水解唾液酸的活性,当成熟的流感病毒经出芽的方式脱离宿主细胞之后,病毒表面的血凝素会经由唾液酸受体与宿主细胞膜保持联系,需要由神经氨酸酶将唾液酸水解,切断病毒与宿主细胞的最后联系,使病毒能顺利从宿主细胞中释放,继而感染下一个宿主细胞。因此神经氨酸酶也成为流感治疗药物的一个作用靶点,针对此酶设计的奥司他韦是最著名的抗流感药物之一。(三)命名方式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80年通过的流感病毒毒株命名法修正案,流感毒株的命名包含6个要素:型别/宿主/分离地区/毒株序号/分离年份(HnNn),其中对于人类流感病毒,省略宿主信息,对于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省略亚型信息。例如A/swine/Lowa/15/30(H1N1)表示的是核蛋白为A型的,1930...年在lowa分离的以猪为宿主的H1N1亚型流感病毒毒株,其毒株序号为15,这也是人类分离的第一支流感病毒毒株。[(四)病毒变异流感病毒变异有抗原性变异、温度敏感性变异、宿主范围以及对非特异性抑制物敏感性等方面的变异,但最主要的是抗原性变异。抗原性变异与其他病毒不同,特点是表面抗原HA和NA易变异。变异有两种形式,即抗原性转变和抗原性漂移。流感病毒表面抗原变异幅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流感规模。若变异幅度小,属于量变,称为抗原漂移,产生病毒的信株,可引起中小型流行。如果抗原变异幅度大,属于质变,称为抗原性转变,形成新的亚型,此时人群普遍缺乏对它的免疫力,往往引起较大的流行,甚至世界性流行。如甲型流感病毒的HA,NA容易发生抗原转变,构成HA,NA的大部分或全部氨基酸均可发生改变,出现抗原性完全不同的新亚型。变异由量变累为质变。当新的流感病毒亚型出现时,人群普遍对其缺乏免疫力,因此容易引起大流行。抗原转变抗原性转变(antigenicshift)变异幅度大,属于质变,即病毒株表面抗原结构一种或两种发生变异,与前次流行株抗原相异,形成新亚型(如H1N1→H2N2、H2N2→H3N2),由于人群缺少对变异病毒株的免疫力,从而引起流感大流行。...如果两种不同病毒同时感染同一细胞,则可发生基因重组形成新亚型。1978年前苏联流行的甲型流感病毒H1N1与香港甲型流感病毒H3N2同时感染人则分离出H3N1亚型,这说明自然流行情况下可发生这样的变异。过去一直认为新旧亚型病毒株间的交替是迅速的,一旦新亚型出现,旧亚型就很快消失。但1997年夏甲1型(H1N1)虽再度出现,却至今尚未能替代甲3型(H3N2),而是两者共同流行。直到1998年甲3型(H3N2)代表株的抗原发生了变异,武汉株被悉尼株所取代,人们对新株没有免疫力,造成了新的流行。[3]抗原漂移抗原性漂移(antigenicdrift)变异幅度小或连续变异,属于量变,即亚型内变异。一般认为这种变异是由病毒基因点突变和人群免疫力选择所造成的,所引起的流行是小规模的。在感染人类的三种流感病毒中,甲型流感病毒有着极强的变异性,乙型次之,而丙型流感病毒的抗原性非常稳定。乙型流感病毒的变异会产生新的主流毒株,但是新毒株与旧毒株之间存在交叉免疫,即针对旧毒株的免疫反应对新毒株依然有效。甲型流感病毒是变异最为频繁的一个类型,每隔十几年就会发生一个抗原性大变异,产生一个新的毒株,这种变化称作抗原转变亦称抗原的质变;在甲型流感亚型内还会发生...抗原的小变异,其表现形式主要是抗原氨基酸序列的点突变,称作抗原漂移亦称抗原的量变。抗原转变可能是血凝素抗原和神经氨酸酶抗原同时转变,称作大族变异;也可能仅是血凝素抗原变异,而神经氨酸酶抗原则不发生变化或仅发生小变异,称作亚型变异。对于甲型流感病毒的变异性,学术界尚无统一认识,一些学者认为,是由于人群中传播的甲型流感病毒面临较大的免疫压力,促使病毒核酸不断发生突变。另一些学者认为,是由于人甲型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同时感染猪后发生基因重组导致病毒的变异。后一派学者的观点得到一些事实的支持,实验室工作显示,1957年流行的亚洲流感病毒(H2N2)基因的八个节段中中有三个是来自鸭流感病毒,而其余五个节段则来自H1N1人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的高变异性增大了人们应对流行性感冒的难度,人们无法准确预测即将流行的病毒亚型,便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性疫苗接种,另一方面,每隔十数年便会发生地抗原转变更会产生根本就没有疫苗的流感新毒株。[3]甲型流感病毒抗原变异情况亚型名称抗原结构流行年代代表病毒株原甲型(A0)H0N11930~1946A/PR/8/34(H0N1)...亚甲型(A1)H1N11946~1957A/FM/1/4/(H1N1)亚洲甲型(A2)H2N21957~1968A/Singapore/1/57(H2N2)香港亚型(A3)H3N21968~1977A/Hongkong/1/68(H3N2)新A1与A3交替型H3N2H1N11977~至今A/USSR/90/77(H1N1)A/BeiJing/32/92(H3N2)*代表病毒株命名法:型别/分离地点/毒株序号/分离年代(亚型)[3](五)繁殖方式流感病毒能在鸡胚羊膜腔和尿囊腔中增殖。增殖的病毒游离于羊水或尿囊液中,用红细胞凝集试验即可检出。流感病毒虽可在组织培养细胞(人羊膜、猴肾、狗肾、鸡胚等细胞)中增殖,但不引起明显的CPE,可用红细胞吸附试验判定有无病毒增殖。易感动物为雪貂,病毒在小鼠中连续传代可提高毒力,使小鼠肺部发生广泛的实质性病变或死亡。(六)主要特性流感病毒抵抗力较弱,不耐热,56℃30分钟即可使病毒灭活。室温下传染性很快丧失,但在0℃~4℃能存活数周,...—70℃以下或冻干后能长期存活。病毒对干燥、日光、紫外线以及乙醚、甲醛、乳酸等化学药物也很敏感。[5](七)传播途径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其次为隐性感染者,被感染的动物也可能是一种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是带有流感病毒的飞沫,经呼吸道进入体内。少数也可经共用手帕、毛巾等间接接触而感染。病毒传入人群后,传染性强并可迅速蔓延,传播速度和广度与人口密度有关。进入人体的病毒,如果不为咳嗽反射所清除,或不为机体的特异IgA抗体中和及粘膜分泌物中非特异性抑制物灭活,则可感染少数呼吸道上皮细胞,引起细胞产生空泡、变性并迅速产生子代病毒体扩散至邻近细胞,再重复病毒增殖周期。病毒的NA可降低呼吸道粘液层的粘度,不仅使细胞表面受体暴露,有利于病毒的吸附,而且还促进含病毒的液体散布至下呼吸道,在短期内使许多呼吸道细胞受损。流感病毒一般只引起表面感染,不引起病毒血症。流感病毒侵袭的目标是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偶有侵袭肠粘膜的病例,则会引起胃肠型流感。病毒侵入体内后依靠血凝素吸附于宿主细胞表面,经过吞饮进入胞浆;进入胞浆之后病毒包膜与细胞膜融合释放出包含的ss-RNA;ss-RNA的八个节段在胞浆内编码RNA多聚酶、核蛋白、基质蛋白、膜蛋白、血凝素、神经氨酸酶、非...结构蛋白等构件;基质蛋白、膜蛋白、血凝素、神经氨酸酶等编码蛋白在内质网或高尔基体上组装M蛋白和包膜;在细胞核内,病毒的遗传物质不断复制并与核蛋白、RNA多聚酶等组建病毒核心;最终病毒核心与膜上的M蛋白和包膜结合,经过出芽释放到细胞之外,复制的周期大约8个小时。流感病毒感染将导致宿主细胞变性、坏死乃至脱落,造成粘膜充血、水肿和分泌物增加,从而产生鼻塞、流涕、咽喉疼痛、干咳以及其它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当病毒蔓延至下呼吸道,则可能引起毛细支气管炎和间质性肺炎。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长短取决于侵入的病毒量和机体的免疫状态,一般为1~4天。起病后患者有畏寒、头痛、发热、浑身酸痛、乏力、鼻塞、流涕、咽痛及咳嗽等症状。在症状出现的1~2天内,随分泌物排出的病毒量较多,以后则迅速减少。无并发症患者发病后第3~4天就开始恢复;如有并发症,则恢复期延长。流感的特点是发病率高,病死率低,死亡通常由并发细菌性感染所致。常见的细菌有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并发症多见于婴幼儿、老人和慢性病(心血管疾病、慢性气管炎和糖尿病等)患者。二、实验室相关活动风险评估与控制(一)实验室感染性因子的种类、来源和危害1.感染性因子种类本实验室可能的感染因子的为流...感病毒本身。2.感染性因子的的来源⑴用于流感病毒抗原检测的咽拭子样本。⑵样本采集与检测过程涉及的所有实验场所。⑶实验室操作中可能产生的含病毒的气溶胶。3.感染性因子可能造成的危害⑴被污染的实验器材、器皿等对实验室环境造成污染。⑵实验室废弃物对环境造成污染。⑶实验人员暴露后感染。⑷实验室含病毒的气溶胶对实验室环境造成污染。(二)实验室常规活动过程中的风险评估与控制1.实验方法⑴风险点识别若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之外的其他未经确认的实验方法,或在使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之前未进行技术确认,操作时可能存在安全风险。⑵风险控制措施尽量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经过充分验证的实验方法;在使用新的或变更过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之前,必须经过严格的技术确认。2.样本采集⑴所用器材一次性咽拭子、消毒棉签。⑵风险点识别①采集过程中,工作人员与患者近距离接触,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病毒随飞沫排出,很容易通过口、咽、鼻部及眼结合膜入侵工作人员,此时,风险最大。②若采样操作不规范,则会发生样本滴洒或溅出的情...况,产生的气溶胶存在感染操作者的风险。③痰液、唾液标本溅洒出来,对环境造成污染。⑶风险控制措施采集样本前做好个人防护,穿戴防护服、手套、口罩、护目镜和帽子,安抚好病人,做好解释工作尽量争取到病人的配合,消毒棉签等污染物放入医疗废弃物专用袋中,统一消毒处理。3.样本的包装和运输⑴所用器材一次性使用咽拭子、微生物标本转运箱、运送车辆。⑵风险点识别若使用不合格包装进行运输,容器密封不严,将不能安全有效地防止运输过程中包装容器意外破损,从而产生污染扩散的可能。⑶风险控制措施严格按照生物安全的要求,使用一般采用微生物样本转运箱且易于消毒。样本应由中心专人运回实验室。4.样本接收⑴风险点识别若运输途中出现样本管破裂的情况,则可能对样本接收人员造成污染。⑵风险控制措施样本直接送至实验室,由专业检验人员接收,接收样本前做好个人防护,穿戴防护服、手套、口罩和帽子。若发生样本管破裂,应立即在生物安全柜内将尚存留的样本移出,废弃物放入带盖的防刺破的塑料罐中,被污染的容器用0.5%过氧乙酸等消毒液浸泡后再清洗。5.样品检测⑴所用器材生物安全柜、移液器...⑵风险点识别咽拭子在研磨过程中产生大量气溶胶,并造成环境污染。②添加样本时液体溅出污染设备表面或工作台面。⑶风险控制措施所有检测操作均在BSL-2实验室中进行,检测人员在实验前按照二级生物安全防护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加样移液操作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动作轻缓;判读结果时,酶标板应轻拿轻放,避免液体溅出;待实验完毕,先消毒手部,再脱去手套并立即洗手。6.阳性样本的保存⑴所用器材生物安全柜、移液器、带螺旋盖的塑料管及可密封的塑料冻存盒。⑵风险点识别甲乙流感病毒抗原阳性样本若保存不当,易造成人员或环境污染。⑶风险控制措施按照二级生物安全防护要求做好个人防护;样本的保留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动作要轻缓;所有样本的血清或血浆都保留在带螺旋盖的塑料管内,再装入可密封的塑料冻存盒中,置-20℃以下冰箱内保存,双人双锁管理。7.实验室的清洁和消毒⑴风险点识别工作完毕后,若不及时对工作台面、生物安全柜等进行消毒,则有可能会造成实验室环境污染或人员感染。⑵风险控制措施工作完毕后,及时对检测所涉及的工作台面、地面和生物安全柜进行消毒,使用100倍稀释的84...消毒液擦拭,用消毒液清洁后要干燥20min以上。生物安全柜用70%~75%的酒精进行擦拭消毒。待实验和消毒完毕,先脱去手套,再脱去防护服,并正确使用肥皂和流水洗手。8.废弃物处置⑴所用器材医疗废弃物专用袋、硬质耐高压且防渗漏的垃圾桶、高压灭菌器。⑵风险点识别剩余的阳性样本管是很大的污染源,采血过的针头若处理不当,则易产生人员刺伤风险。⑶风险控制措施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所有废弃物,包括不再需要的样本、酶标反应板,及其他物品,均视为感染性废弃物,需置于装有医疗废弃物专用袋的硬质耐高压且防渗漏的垃圾桶中,于121℃高压灭菌15~20min后再运出实验室。所有处理完毕的废弃物集中存放,由有资质的医疗废弃物处理单位上门收集、集中处置。同时,做好交接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所有相关记录定期整理归档。(三)实验室常规活动中其他风险评估与预防控制措施1.电力⑴风险点识别若实验室没有布置双路供电,或电力供应不稳定,则有可能导致实验活动突然中断、实验设备停止工作等意外情况的发生,从而带来相关安全风险。⑵预防控制措施实验室应尽量布置双路供电,没有布置双路供电的应配置备用电源,以确保高压灭菌器、生物安全柜等重要设备的安全运行。2.电气操作⑴风险点识别实验室活动涉及的电气操作,包括实验...室工作区内电气设备的启动、关闭、安装和维修;设备层内UPS、空调机组等电气设备的启动、关闭和维修等。这些电气操作的过程可能产生触电、电击、电气故障等风险。⑵预防控制措施①电气设备的设计及制造应符合相关安全标准的要求。实验室工作区域内若有380V的电源插座,需明确标识,并由有资质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②新的、改装过的或修理过的电气设备在未经专业人员(如有资质的电工)完成电气安全测试和设备符合安全使用要求之前,不允许使用。③电气设备使用人员应接受正确操作的培训,操作方式不降低电气安全性。电气设备使用人员要定期检查设备可能引起电气故障的破损。只有专业人员才可从事电气设备和电路工作。禁止未经授权的工作。④采取措施对设备去污染,以降低维护人员感染的风险。3.实验室给排水设施设备⑴风险点识别实验室含有给排水的设施设备,包括位于工作区和洗消区的高压灭菌器和洗涤池。管道意外破裂、排水管道阻塞均可能导致感染性材料溢出,有污染实验人员和环境的风险。⑵预防控制措施实验室产生的所有染菌物及器具,必须先经高压灭菌或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后洗涤,产生的污水集中排入中心污水池进行消毒处理,严禁直接排放。至少每月监测粪大肠菌群,定期检查实验室给排水管道各界面的密...封性,及时发现安全隐患。4.实验室设施设备管道⑴风险点识别实验室设施设备管道穿越维护结构的部位可能存在密封不严的情况。当感染性材料溢出时,有污染环境的风险。⑵预防控制措施所有管道穿越维护结构的部位应严格密封,并定期进行检查,避免感染性材料外溢从而污染环境。5.主要检测仪器设备加样枪风险点:操作过程中应轻推轻吸,减少气溶胶产生。6.生物安全设施设备⑴生物安全柜①风险点识别若不按照安全柜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维护与检测,其防护屏障效果会明显降低,甚至消失,失去安全防护效果;若长时间使用或未及时更换HEPA过滤膜,会使其功能丧失,造成工作窗口气流速度降低或流向紊乱;使用后若不彻底消毒处理,对于清洁、维护人员将会产生污染。②预防控制措施正确选配生物安全柜,操作人员应接受相关的操作、维护培训,日常操作和维护应严格按照设备操作规程或使用说明书进行;每年请有检测资质的服务机构对生物安全柜进行风速、气流、尘埃粒子、紫外线强度等关键要素的检测,确保其性能正常;一旦造成污染,应及时进行消毒处理。⑵高压灭菌器...①风险点识别若不按照高压灭菌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维护,其效果会明显降低,甚至失效,失去去污染与无害化的作用;若长时间使用又不定期检测灭菌效果,对其灭菌效果无从考证,可能导致功能缺损,存在灭菌不彻底从而引起污染的隐患;在长期关停期间,若内部水分不及时排干,将会导致内部器件老化从而失去正常功能。②预防控制措施采用下排式高压灭菌器,防止气溶胶污染;规范操作,定期维护,确保高压灭菌器性能正常;定期检定、核查,做好使用记录,操作人员持证上岗;日常进行灭菌效果监测,以保证灭菌质量。⑶个人防护用品①风险点识别个人防护用品若穿戴不规范、大小不合适或使用过期的防护用品等,则将会导致防护效果降低,甚至失效。②预防控制措施进行与流感病毒相关操作时要按二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进行个人防护,必须选择大小合适、有效的防护用品,穿戴时相互检查确认,避免使用有破损、缺陷和过期的防护用品。⑷应急救治设施和用品①风险点识别实验室若没有配备洗眼器、应急药箱等必要的应急设施和物品,或配备的急救用品种类不全、不合适或过期,则会导致急用时无法发挥作用。②预防控制措施在实验室内正确配备洗眼器,确保其功能正常。配备的75%乙醇、碘伏或其他消毒剂、创可贴等急救物品与实验活动相适应,并在有效期内使用,专人负责...管理,定期维护、清理和更新。⑸消毒灭菌剂①风险点识别消毒产品无生产许可证、过期、配制方法或浓度不正确、种类选择不合理,都将会导致消毒效果降低、生物灭活能力降低、或对物品腐蚀性增加、对皮肤造成刺激等问题。②预防控制措施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按照规定的消毒方法、消毒时间和消毒浓度(剂量)进行消毒,避免使用过期产品;消毒过程中,消毒人员应做好必要的个人防护,防止发生意外。流感病毒抵抗力弱,对一般消毒剂均敏感。本实验室选用84消毒液(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碘伏、75%酒精、漂白粉等,就作为常用消毒剂。7. 管理体系 怎么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环保管理体系it运维服务管理体系质量体系程序文件项目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的风险⑴风险点识别管理体系(包括应急预案)、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操作规程都是确保生物安全的主要因素。如果组织结构不健全、设置不合理,体系档与实际工作不匹配,以及部门职责不清或衔接不当等,就都可能带来安全风险。⑵预防控制措施定期开展对管理体系的评审,发现问题及时修订、完善,以确保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持续有效地运行。(四)工作人员的风险评估与预防控制措施1.风险点识别⑴人员数量人员过少会因缺少相互提示或因工作量增大而导致操作过程中工作失误增加,风险增加。...⑵人员结构及资质新进人员若没有高资历人员带教操作,则不能很好地处理意外事件,风险会增加。实验人员不熟悉实验检测方法及操作规范,在进行实验前未进行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无法保证工作质量和安全。⑶职业操守责任心不强的人员参与该项工作,则产生生物危害而危及人员安全、环境安全与社会安定的可能性较大。⑷健康管理健康状况主要包括生理、心理素质与免疫状态。当身体出现呼吸道症状、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手部皮肤有开放性损伤或其他不适合工作的情况,职业暴露风险会增加。⑸生物安全培训及应急事件处理能力工作人员上岗前没有接受严格的生物安全和相关生物安全设备操作的技术培训,易导致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上岗后,没有接受实验室突发事件处理的培训,一旦发生意外事件,就不能有效地进行早期处理和控制生物安全事件。2.预防控制措施⑴人员数量尽量有2名工作人员同时进行采样、检测或有质量监督员对关键步骤进行监督。⑵人员结构及资质实验室检测人员的年龄和资历结构应配备合理,新进人员应由高资历人员带教或监督操作。检测技术人员需经过上岗培训和在岗持续培训。要求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能独立熟练地操作,并经考核合格,持证上岗。⑶职业操守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工作责任心。...⑷健康管理健康状况主要包括生理、心理素质与免疫状态。当身体出现呼吸道症状或其他不适合工作的情况,职业暴露风险会增加。⑸生物安全培训及应急事件处理能力检测人员必须接受上岗前培训和复训,每年参加本中心组织的生物安全知识或生物安全操作技术培训、考核。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实验室意外事故和职业性疾病报告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和《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应急处置技术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中规定的要求进行应急事件的处置,强化职业暴露的应急处理能力,规范工作中职业暴露后现场急救处理办法。(五)实验室非常规活动中的风险评估与预防控制措施1.实验室主要的非常规活动⑴检测外专业人员对实验室设施设备的维护、维修、检测验证(如主要设施设备的检测验证)和更换(如高效过滤器等的更换)。⑵实验室后勤保障人员对实验室及公共环境进行保洁,对实验器材进行洗刷消毒。⑶外部人员来实验室参观及上级部门对实验室进行检查。⑷任何其他人员需要进入实验室从事实验活动以外的行为。2.风险点识别⑴进入实验室可能存在实验室感染的风险,特别是在不慎打翻、打破血管或损坏仪器部件情况下。⑵实验室运行过程中某些人员需要进入实验室参观,存...在影响实验室正常运行的风险。3.预防控制措施⑴实行人员准入、登记制度。外部人员来进行参观或检查前,应对实验室作彻底毒;任何外来人员进入实验室时应有实验室人员陪同。⑵进入人员绝对不能私自动用实验室内有标识的危险品,绝不能将未经消毒处理的物品拿出实验区。⑶在实验室进行设施、设备维护维修过程中,若发生意外事件,应立即报告实验室负责人,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应对措施。⑷对实验室的设施、设备进行维护维修工作时应动作轻柔,避免产生气溶胶。检测维修后、离开实验室前,必须洗手。(六)被误用和恶意使用的风险与预防控制措施1.风险点识别若阳性标本未明确标识并未实施双人双锁管理,实验活动结束后不及时对操作场所进行消毒,其他工作人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可能会误用标本、实验材料和设施设备等,从而导致人员感染和实验室环境污染等。2.预防控制措施⑴实行严格的人员准入和持证上岗制度。⑵所有获得批准进入实验室工作的人员,必须严格按规程操作实验材料和设施设备。⑶发生事故时必须及时报告并作必要的处理和记录。⑷实验所用材料和试剂等必须有明确的标识。(七)相关实验室已发生的事故分析和从中得到的启示...目前,因流感病毒检测明确引起实验室人员感染的相关报导很少,但任何一种病原微生物都有可能导致实验室感染的风险。因此,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实验室相关规定,做好个人防护和规范操作,降低和规避职业暴露风险。三、实验室理化因素风险评估及安全防护措施(—)紫外线1.风险点识别生物安全柜及BSL-2实验室均使用紫外线灯进行物体表面消毒。紫外线波长为250~280nm,主要影响眼睛和皮肤,可引起急性角膜炎和结膜炎、慢性白内障等眼部疾病,还可诱发皮肤癌。紫外线灯开启时,若人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入,则可能会受到伤害。2.安全防护措施在实验室工作应避免紫外线直接照射人体,特别是眼部。生物安全柜表面应贴有紫外线危害的标识。在进行紫外线消毒时,实验人员尽量远离消毒区域,基本可以规避紫外线对人体的危害。(二)建设1.风险点识别实验室筹建选址时未对周围辐射源进行排查,使用含辐射的仪器时未进行严格管理,存在辐射源或辐射事故间接导致病原微生物屏障系统破坏的隐患。2.预防控制措施实验室筹建选址时,严格排查周边建筑群的辐射源。(三)84消毒剂1.风险点识别84消毒液属于含氯消毒剂,有效氯的含量为4.55%~5.55%,次氯酸钠为主要杀菌因子。含氯的消毒液会残留在空气中不挥发,长期使用会使人感到头疼、恶心。...对于有过敏体质的人,还容易引发过敏、哮喘等疾病。高浓度的含氯消毒剂对人的呼吸道黏膜和皮肤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可使人流泪、咳嗽,并刺激皮肤和黏膜,严重者可发生氯气中毒。急性中毒者会出现躁动、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甚至因窒息而死。2.安全防护措施按照使用说明,根据消毒对象不同而配制不同的浓度,避免使用不必要的高浓度的消毒液,稀释和使用时戴好手套,消毒后及时开窗通风,基本可规避消毒液对人体的危害。(四)其他1.风险点识别实验室内的照明和声音(生物安全柜等)有可能因强光和噪声而对人员造成损害。2.安全防护措施对实验室的照明和声音等参数进行检测,确保合格,避免强光和噪声对人员造成损害。四、实验室火灾风险评估与预防控制措施1.风险点识别⑴超负荷用电,电线过长。⑵电器和电源老化、电器保养不良,如电缆的绝缘层破旧或损坏。⑶用火不当等引发火灾。⑷仪器设备在不使用时未关闭电源。⑸使用的仪器设备不是专为实验室环境设计。⑹易燃、易爆品处理、保存不当。⑺不兼容化学品没有正确隔离。⑻在易燃物品和蒸汽附近有能产生火花的设备。...⑼通风系统不当或不充分。2.预防控制措施⑴定期检查电器插座、电线绝缘层是否完好,保证用电负荷,对易燃、易爆等危险品进行有效区域隔离。⑵实验室配备灭火器。放置在易取的地点,摆放部位张贴灭火器标识。该灭火器用于扑灭可控制的火灾,帮助人员撤离火场;对灭火器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有效使用。⑶实验室需装设应急灯,所有出口都有黑暗中可见的“紧急出口”标识。当出现紧急状况时,实验室所有出口的锁必须处于开启状态,出口的设计应确保不经过高危险区域就能逃脱,所有出口都能通向一个开放空间。⑷走廊、流通区域不放置障碍物,确保人员流动和灭火设备移动不受影响。⑸在实验室工作区显著位置张贴火警电话标识。实验室每年对工作人员进行消防知识培训,包括消防器材的使用、火灾发生时的应急行动等。五、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安全防护措施自然灾害可能导致的实验室紧急状况主要包括水灾和地震等。(一)水灾1.风险点识别水灾可能导致实验室维护结构和设施损坏,实验室内感染性材料随水外溢。2.安全防护措施⑴在安全手册中制订《实验室紧急事件应急预案》,并对所有实验室人员进行培训。...⑵实验室一旦发生水灾报警时,应立刻停止工作。首先,考虑实验室内感染性物质和人员的转移。实验室负责人、中心主任根据条件及时采取对策,第一时间联系相关消防人员。消防人员应有防护措施,并在受过训练的实验室工作人员陪同下,进入实验室完成感染性物质和人员的安全转移。(二)地震1.风险点识别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会导致实验室维护结构和设施损坏,导致人员伤害和实验室感染性材料外溢。2.风险控制措施实验室应采取措施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保证灾害发生后能够安全撤离实验室,减少对人员和环境的影响。发生地震后,首先设立距实验室维护结构20m范围内的封锁区。其次,对封锁区进行消毒,然后由专业人员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对实验内部环境边消毒边清理。如果保藏样品的容器没有被破坏,可把它安全转移到其他安全的实验室存放。如果保藏样品的容器巳被破坏、发生外溢,则应立即用可靠方法进行彻底消毒灭菌。六、生物安全及其他紧急事件(事故)处理预案(一)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事故)处理措施1.安全柜持续正压当生物安全柜出现持续正压时,应立即停止操作,通知运行保障人员采取措施恢复负压。如果不能及时恢复和保持负压,应停止实验。发生此类事故或发生意外停电,造成具有传染性物质暴露潜在危险的事故和污染时,工作人员除了采取紧急措施外,还应立即报告实验室安全负责人,组织对实验室进行终末消毒。...2.咽拭子管破裂将破裂标本平稳地拿到生物安全柜中。如果发生泄漏,则用1%的次氯酸钠消毒液消毒受污染的台面、桌面。3.污染物泼溅或溢出发生污染物泼贱或溢出时,应立即用清洁布或吸水纸覆盖污染处,并倒上10~25倍稀释的84消毒液,作用至少30min,方可清理全部污染物,用消毒剂擦拭污染区域时。所有这些操作过程中都应戴手套。若发生大范围污染物扩散事故时,应立即通知实验室主管领导和安全负责人到达事故现场。待其查清情况,确定消毒方案,组织对实验室进行终末消毒。4.发生空气污染发生空气污染时,可采用低温蒸汽甲醛气体进行消毒。甲醛有致癌作用,故不宜用于生物安全柜和实验室的常规空气消毒。5.针头刺伤或血液标本溅洒若发生针头刺伤或血液标本溅洒,人员、器具或环境受到污染及其他意外时,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消毒处理措施。⑴被采血针头刺伤应立即用肥皂和大量流水冲洗,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并用碘伏等有效消毒剂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⑵皮肤或黏膜污染对于皮肤受污染部位可用肥皂和大量流水冲洗,并用75%酒精或碘伏等有效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对于黏膜受污染则用大量流水或生理盐水冲洗污染部位。⑶物品或环境污染耐煮沸的物品煮沸20min后清洗,...对不能煮沸的物品可用1%漂白粉或0.5%过氧乙被等消毒剂浸泡2h后再用清水洗涤;地面、墙面等环境受到污染时可用3%漂白粉、2%过氧乙酸等消毒液喷雾进行消毒或擦洗2次。⑷患者猛烈咳嗽、打喷嚏或样本溅洒产生大量气溶胶工作人员在采样结束时,应尽可能对手套、口罩、护目镜等个人防护用品进行喷洒消毒后再摘除,然后对手部及面部进行彻底清洗。(二)其他紧急事件(事故)处理措施在制订的应急预案中应包括消防人员和其他紧急救助人员。应事先告知他们哪些实验室有潜在的感染性物质,让他们熟悉实验室的布局和设备。所有实验室人员须了解紧急撤离的行动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撤离路线和集合地点。每年至少参加一次紧急撤离演习,包括急救设备的使用和采取相应急救措施。(三)生物安全及其他紧急事件(事故)报告和记录⑴发生生物安全及其他紧急事件时,在紧急处理的同时必须向中心主管领导和生物安全委员会报告。⑵对于生物安全事件必须进行登记,记录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详细经过、处理方法等。七、生物安全和生物安全保障风险管理(一)评估目的评估目的:通过对流感病毒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实验室相关活动风险评估与控制的分析,明确各潜在风险因素。选择安全防护措施,制定管理规程,将其在实验室活动中的风险降到可接受或可控水平。(二)生物安全风险评估依据...1.《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2.《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3.《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4.《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表4-1流感病毒危险发生的概率评估(三)危险发生的概率评估(见表4-1)序号潜在危险因素危害程度发生概率固有风险措施合理性残留风险风险可控程度1采血过程中患者咳嗽或打喷嚏导致其飞沫入侵采血人员口、鼻或眼结合膜高度可能高度合理低风险可控2样本运输过程中容器意外侧翻、破裂导致样本泄漏中度可能中度合理低风险可控3样本接收、开启及加样等常规实验活动中产生气溶胶中度较大可能中度合理低风险可控4离心过程中样本管破裂产生大量气溶胶中度可能中度合理低风险可控5检测未经灭活的样本对仪器与环境造成污染中度较大可能中度合理低风险可控6样本、实验材料及设施设备等被误用中度较小可能中度合理低风险可控7阳性样本被恶意使用中度较小可能中度合理低风险可控8废弃物处理不当造成病原微生物的扩散中度可能中度合理低风险可控9检测人员及工勤人员破损的皮肤、黏膜接触到血液样本或被锐器刺伤等造成职业暴露轻度可能轻度合理低风险可控10检测人员个人防护不当造成病原微生物的扩散中度可能中度合理低风险可控11非检测人员、进修实习等外来人员进入实验室的不当操作造成病原微生物的扩散中度可能中度合理低风险可控12水、电、火灾或自然灾害造成病原微生物的扩散中度较小可能中度合理低风险不可控(四)风险评估人员由中心主任组织检验科、质量管理科及其他熟悉流感病毒检验相关风险的专业人员进行风险评估并形成风险评估报告。形成的风险评估报告经中心生物安全委员会审核,请...省市熟悉相关病原微生物特征、实验设施设备、操作规程及个体防护设备的不同领域的专家进行评估和讨论,不断修订完善。(五)风险评估报告风险评估报告应是实验室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和制订安全操作规程的依据。在记录风险评估的过程中,风险评估报告应注明评估时间、编审人员和所依据的法规、标准、研究报告、权威数据及数据等。定期进行风险评估或风险评估报告复审,评估的周期应根据实验活动和风险特征而确定。(六)需重新进行风险评估的情况⑴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改造前(或新建造前)和正式启用前。⑵当收集到的数据表明流感病毒的致病性或传染方式发生变化时,应对其背景数据进行及时变更,并对其实验操作的安全性进行重新评估。⑶开展新的实验活动(增加新的项目),应对该项目的实验活动进行再评估。⑷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人员在进行实验活动中,发现有原评估报告中未涉及的隐患存在,或者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存在生物安全问题,应进行再评估。⑸在实验活动中发生阳性标本泄露或人员感染等意外事件或事故时,应立即进行再评估。⑹当评估过的实验活动(包括相关的设施、设备、人员、活动范围、管理等)发生改变或者操作超出常规量,以及从...事某些特殊活动时,应该事先或重新进行风险评估。⑺相关政策、法规、标准等发生变化时需要风险再评估。(七)对风险、需求、资源、可行性、适用性等的综合评估中心已对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所涉及的所有活动内容进行了全面的风险评估,并根据风险的内容巳逐项制订了可行的、适用的防控措施。评估报告不仅适用于实验室设施设备的常规运行,而且适用于实验室设施设备进行清洁、维护及关停期间。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实验活动中未涉及化学、物理、辐射等相关检测和研究内容,因此,不存在相应的风险。实验室所在的地理位置海拔较高,建筑材料可抗六级地震,能够抵抗水灾、地震等灾害。八、评估结论(一)危害等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流感病毒属丙类传染病,原卫生部《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规定,流感病毒危害程度为第三类、危险度等级为Ⅱ级。(二)实验活动及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原卫生部《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规定动物感染实验在ABSL-2实验室进行,病毒培养、未经培养的感染材料的操作在BSL-2实验室进行,灭活材料的操作、无感染性材料的操作在BSL-1实验室进行。本实验室主要进行流感病毒血清学检测,从事未经培养的感染性材料操作,实验活动...均在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中进行,采取了二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实验室配备的生物安全柜、高压灭菌器等设备符合管理和检测的要求,并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操作。(三)人员健康及素质实验人员及相关辅助人员在上岗前均经过充分的生物安全、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的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新上岗人员和进修人员经过培训,并在指导老师指导下从事检测工作。(四)防治原则目前,接种流感减毒活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通常以流感疫苗形式联合使用,未接种的工作人员最好及时补种。临床上,针对流感以对症、药物治疗为主。因呼吸道传播为其主要传播途径,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实验活动过程中,尤其是面对面给患者采集血液样本时,应加强个人防护,规范操作,避免与患者面对面谈话,对所涉及的器械实施严格消毒;安全处置废弃物;严格洗手和对手进行消毒。(五)管理体系和应急预案相关管理体系文件如《生物安全柜操作规程》《MLS-3750高压灭菌器操作规程》《离心机操作规程》《ELX800型洗板机操作规程》《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及容器的处理操作规程》《样品管理程序》等经过技术委员会的评审证明是有效和安全的。实验室对制订的《实验室意外事故和职业性疾病报告制度》和《病原微生物安全应急处置技术方案》,经过培训和反复演练,能确保一旦发生意外感染事件时能有效应时,...把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和最低限度。综上所述,本实验室在人员素质、设施设备、实验器材及实验方法、管理体系、废弃物处置等方面均能满足开展流感病毒抗原检测相关实验活动的安全管理要求,实验过程中的风险是可控的,实验人员的健康与安全是有保障的,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危害。
本文档为【甲乙流感病毒实验室风险评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is_601737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42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20-09-20
浏览量: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