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化学】上海市嘉定区封浜高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化学】上海市嘉定区封浜高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举报
开通vip

【化学】上海市嘉定区封浜高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2014-2015学年上海市嘉定区封浜高中高一(下)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计50分) 1.下列化合物不能由单质直接生成的是( ) A.FeS B.CuS C.CuCl2 D.FeCl3 2.关于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硫的非金属性较强,所以只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 B.分离黑火药(S、C、KNO3)的成分需要使用二硫化碳、水及过滤操作 C.硫与金属或非金属反应时均做氧化剂 D.1.6克硫与6.4克铜反应能得到8.0克纯净硫化物 ...

【化学】上海市嘉定区封浜高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2014-2015学年上海市嘉定区封浜高中高一(下)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计50分) 1.下列化合物不能由单质直接生成的是( ) A.FeS B.CuS C.CuCl2 D.FeCl3 2.关于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硫的非金属性较强,所以只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 B.分离黑火药(S、C、KNO3)的成分需要使用二硫化碳、水及过滤操作 C.硫与金属或非金属反应时均做氧化剂 D.1.6克硫与6.4克铜反应能得到8.0克纯净硫化物 3.下列含硫化合物中,硫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 ) A.S B.H2S C.SO2 D.SO3 4.关于硫化氢气体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具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 ②是淡黄色的固体 ③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④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A.② B.③ C.①④ D.③④ 5.下列物质中,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的是( ) A.亚硫酸 B.氢硫酸 C.碳酸钠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 6.检验二氧化硫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应采用的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是( ) A.通过澄清石灰水 B.先通过碳酸氢钠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 C.通过品红溶液 D.先通过足量的溴水,再通过澄清石灰水 7.造成大气污染的SO2主要来源于( ) A.自然界含硫化合物的分解和氧化 B.火山喷发 C.工厂排出的废气 D.大量燃烧含硫燃料 8.下列物质:①干燥Cl2 ②NaClO ③SO2 ④活性炭 ⑤O3,能使品红褪色的是( ) A.③④⑤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①②③④⑤ 9.下列反应中,浓硫酸既表现强酸性,又表现强氧化性的是( ) A.烧红的木炭和热的浓硫酸 B.铜和浓硫酸共热 C.食盐和浓硫酸共热 D.蔗糖中滴入浓硫酸 10.既不能用浓硫酸干燥,又不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是( ) A.NH3 B.H2S C.SO2 D.HCl 11.足量的铁与下列酸反应,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 A.18.4mol/L 硫酸 10mL B.2mol/L 硫酸 10mL C.1mol/L 硫酸 30mL D.3mol/L 盐酸 10mL 12.向50ml 18mol/L的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并加热,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 ) A.等于0.9mol B.大于0.45mol,小于0.9mol C.等于0.45mol D.小于0.45mol 13.下列能够确定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的事实是( ) A.取少量试液,加入用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B.取少量试液,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 C.取少量试液,加入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D.取少量试液,加入盐酸无现象,再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4.通常情况下,氮气性质不活泼,其原因是( ) A.氮分子是双原子分子 B.氮元素的非金属性很强 C.氮原子的半径较小 D.氮分子中的化学键很难破坏 15.属于氮的固定的是( ) A.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含氮养料 B.豆科植物把含氮化合物转变为蛋白质 C.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含氮化合物 D.NH3经催化氧化生成NO 16.下列物质中能使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是( ) A.氨气 B.氨水 C.液氨 D.氯化氨 17.在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状况下,在一个容积为V L的圆底烧瓶中收集满氨气,配上塞子、导管等进行喷泉实验,烧瓶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1/22.4mol/L B.V/33.6mol/L C.V/22.4mol/L D.1/33.6mol/L 18.下列检验铵盐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试管,再滴入酚酞试液 B.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试管,并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试管口上方 C.加热试管,并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试管口上方 D.加水溶解,再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其溶液 19.下列所描述的二氧化硫的一些化学性质中,体现二氧化硫作为还原剂的是( ) A.通入溴水溶液使溴水褪色 B.通入品红溶液中,使品红褪色 C.溶于水形成不稳定的亚硫酸 D.与碱液反应生成亚硫酸盐 20.下列反应中,改变反应物浓度或用量,不会改变反应产物的是( ) A.硫化氢在氧气中燃烧 B.铁在硫蒸气中燃烧 C.二氧化硫通入石灰水中 D.硫酸中加入铁粉 21.15L NO2和NO的混合气体通过水后收集到7L气体(同温同压),则被氧化的NO2体积( ) A.4L B.6L C.8L D.12L 22.将5mol/L的Mg(NO3)2溶液a mL稀释至b mL,稀释后溶液中NO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mol/L B.mol/L C.mol/L D.mol/L 23.在标准状况下,向100mL氢硫酸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气体,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则原氢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0.5mol/L B.0.005mol/L C.1mol/L D.0.1mol/L 24.相同物质的量的Na、Fe、Al分别跟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体积比为( ) A.1:2:3 B.46:56:27 C.6:3:2 D.1/23:1/28:1/9 25.下列各组气体中,通常情况下能共存,并都能用浓硫酸和碱石灰干燥的是( ) A.SO2,H2S,O2 B.CH4,H2,CO C.NH3,H2,N2 D.HCl,Cl2,CO2 二、填空(除题目注明外,每空1分,共39分) 26.相同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MgCl2、Al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相同体积的NaCl、MgCl2、Al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产生相同物质的量沉淀,则三种溶液中氯离子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__________.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__________. 27.计算下列溶液的pH:0.1mol/L盐酸溶液__________、0.5mol/L硫酸溶液__________、0.001mol/LNaOH溶液__________0.005mol/LBa(OH)2溶液__________. 28.配制0.1mol/L盐酸溶液500mL,请按操作顺序[(1)(2)…]填写在操作前的括号内,并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仪器名称,操作方法或数字.(操作顺序2分,有错就不得分) 在盛盐酸的__________中注入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混匀,冷却至室温. 待稀释的盐酸冷却后,沿玻璃棒注入__________中. 用量筒量取密度为1.19g/cm3质量分数为37%的浓盐酸注入烧杯中. 用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中. 往容量瓶中小心加蒸馏水至液面接近刻度__________cm处,改用__________ 加蒸馏水,使溶液__________ 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误差分析:配制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不影响”) (1)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__________. (2)如果加水超过了刻度线,取出水使液面恰好到刻度线__________. (3)容量瓶没有干燥__________. (4)定容时俯视读数__________. 29.煤中含有硫,若在煤中掺入适量生石灰,则在煤的燃烧过程中可以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其原因是(用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某化学兴趣小组采集到一份酸雨样品,他们每隔一定时间测定酸雨的pH,发现开始的一段时间酸雨的pH在__________(变小、变大或不变),用方程式解释原因__________. 30.(13分)根据下面提供的仪器和试剂,完成验证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实验.已知:①SO2+Br2+2H2O→2HBr+H2SO4;②FeS+2HCl→FeCl2+H2S↑(FeS固体难溶于水),二氧化硫易溶于水.可选用的仪器如图所示:可选用的试剂:①盐酸,②溴水,③Na2SO3固体,④FeS固体,⑤品红溶液,⑥氢氧化钠溶液,⑦浓硫酸.试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是由双孔塞、玻璃导管及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装起来的. (2)制取SO2气体选用装置__________( 从A﹣﹣D中选取,填字母),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从①﹣﹣⑦中选取,填数字). (3)制取H2S气体选用装置__________( 从A﹣﹣D中选取,填字母),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从①﹣﹣⑦中选取,填数字). (4)表现SO2氧化性的实验是上述仪器中的__________装置(从A﹣﹣D中选取,填字母),实验过程中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表现SO2还原性的实验是上述仪器中的__________装置,实验过程中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 (5)为了防止污染空气,在装置D的出气口应通入__________. 31.混合气体,可能含有下列气体中的某几种:NH3、O2、NO、Cl2、HCl,在温度和压强不变的情况下进行如下实验,写出每步可以肯定的结论: 三、计算 32.18.4mol/L的浓硫酸1L与32g铜加热后反应,铜全部反应,求 (1)产生二氧化硫多少升?(标况下) (2)被还原的硫酸物质的量? (3)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可生成硫酸钡物质的量? 33.配制250毫升,密度为1.1g/ml,1mol/L的稀盐酸,需用37%,密度为1.19g/ml的浓盐酸多少毫升?需加水多少克(毫升)?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计50分) 1.下列化合物不能由单质直接生成的是( ) A.FeS B.CuS C.CuCl2 D.FeCl3 考点: 氯气的化学性质;铁的化学性质. 分析: A.Fe与S加热生成FeS; B.铜和S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Cu2S; C.铜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铜; D.金属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铁. 解答: 解:A.硫单质氧化性弱,和变价金属反应只能生成低价的化合物,Fe与S加热生成FeS,所以FeS能由单质之间直接化合得到,故A不选; B.硫单质氧化性弱,和变价金属反应只能生成低价的化合物,铜和S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Cu2S,所以不能由单质之间直接化合得到CuS,故B选; C.氯气具有强氧化性和变价金属反应生成高价化合物,铜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铜,所以氯化铜能由单质之间直接化合得到,故C不选; D.氯气具有强氧化性和变价金属反应生成高价化合物,金属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铁,所以FeCl3能由单质之间直接化合得到,故D不选.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应用,主要考查了单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条件,题目难度不大. 2.关于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硫的非金属性较强,所以只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 B.分离黑火药(S、C、KNO3)的成分需要使用二硫化碳、水及过滤操作 C.硫与金属或非金属反应时均做氧化剂 D.1.6克硫与6.4克铜反应能得到8.0克纯净硫化物 考点: 含硫物质的性质及综合应用. 分析: A.自然界中存在游离态的硫元素,但在火山喷口附近存在硫单质; B.黑火药(S、C、KNO3)的成分分析可知,硫易溶于二硫化碳,碳不溶于水,硝酸钾溶于水,据此分析分离方法; C.硫与非金属反应也可以做还原剂如硫和氧气的反应; D.硫和铜反应生成硫化亚铜,结合化学方程式定量关系计算. 解答: 解:A.在火山喷口附近存在硫单质,故A错误; B.硝酸钾溶液水,而硫、碳不溶于水,应先加水溶解,过滤后,由于不溶物中硫易溶于二氧化硫,碳不能溶于二硫化碳,再将难溶物置于二硫化碳中溶解、过滤,最后留在滤纸上的是碳,故B正确; C.硫可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为还原剂,硫单质和氢气反应生成硫化氢表现氧化性,故C错误; D.1.6g硫物质的量==0.05mol,6.4g铜物质的量==0.1mol,发生反应2Cu+S===Cu2S,恰好反应生成氧化亚铜0.05mol,质量为0.05mol×160g/mol=8.0g,能得到8.0g纯净硫化物,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 本题考查硫的性质,较为基础,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学习中要牢固把握相关物质的性质,注意硫和变价金属生成低价化合物,难度不大. 3.下列含硫化合物中,硫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 ) A.S B.H2S C.SO2 D.SO3 考点: 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 由元素的化合价可知,处于最高价的元素的微粒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的元素的微粒具有还原性,而处于中间价态的微粒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A.S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为中间价态,则S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故A正确; B.H2S中S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为最低价,则H2S具有还原性,故B错误; C.SO2中S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为中间价态,则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故C正确; D.SO3中S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为最高价,则SO3只有氧化性,故D错误; 故选AC.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熟悉S元素的常见化合价及化合价与物质的性质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4.关于硫化氢气体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具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 ②是淡黄色的固体 ③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④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A.② B.③ C.①④ D.③④ 考点: 硫化氢;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分析: 硫化氢为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具有还原性,可被氧化生成硫或二氧化硫,硫化氢气体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硫,为刺激性气体,有毒,具有还原性,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硫化氢气体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硫, ①二氧化硫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没有臭鸡蛋气味,故错误; ②二氧化硫为气体,故错误; ③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正确; ④二氧化硫在空气中生成亚硫酸、硫酸,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故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二氧化硫的性质,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考查,难度不大,注意硫化氢气体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为易错点,答题时注意审题. 5.下列物质中,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的是( ) A.亚硫酸 B.氢硫酸 C.碳酸钠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 考点: 钠的重要化合物;硫化氢. 分析: 能在空气中稳定存在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水、二氧化碳等不反应,题中亚硫酸、氢硫酸具有还原性,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A.亚硫酸被空气中氧气氧化,2H2SO3+O2===2H2SO4,故A错误; B.氢硫酸具有还原性,可被氧气氧化生成硫和水,故B错误; C.碳酸钠溶液性质稳定,与空气中主要成分不发生反应,可稳定存在,故C正确; D.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不能稳定存在,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知识,主要是空气成分参与反应的实质理解应用,为高频考点,注意相关知识的学习与积累,难度不大. 6.检验二氧化硫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应采用的方法是( ) A.通过澄清石灰水 B.先通过碳酸氢钠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 C.通过品红溶液 D.先通过足量的溴水,再通过澄清石灰水 考点: 常见气体的检验. 分析: 均为酸性氧化物,但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应先排除二氧化硫的干扰,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A.SO2和CO2均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故不能检验,故A错误; B.由于SO2能和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故再通过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不一定说明原气体中含CO2,故B错误; C.二氧化硫可与品红褪色,故通过品红能检验出二氧化硫是否存在,但不能检验出二氧化碳的存在,故C错误; D.先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将二氧化硫反应掉,再通过品红溶液,说明没有二氧化硫,最后通过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检验二氧化碳存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检验和鉴别,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及性质差异为解答的关键,注意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明确检验中应排除干扰,题目难度不大. 7.造成大气污染的SO2主要来源于( ) A.自然界含硫化合物的分解和氧化 B.火山喷发 C.工厂排出的废气 D.大量燃烧含硫燃料 考点: 二氧化硫的污染及治理. 分析: 根据SO2的来源以及造成大气污染的来源分析,由于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通常都含有硫化合物,许多工厂在生产过程中都会产生二氧化硫.其主要排放源为以煤或油为燃料的发电厂、有色金属冶炼厂和硫酸厂等. 解答: 解:因SO2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火山爆发及硫酸工厂释放出的气体,但硫酸工厂释放的气体、火山爆发中的SO2并非空气中SO2污染的主要来源,造成大气污染的SO2主要来源于大量燃烧含硫燃料,故选:D. 点评: 本题需要注意的是硫酸工厂释放的气体、火山爆发中的SO2并非空气中SO2污染的主要来源,题目较简单. 8.下列物质:①干燥Cl2 ②NaClO ③SO2 ④活性炭 ⑤O3,能使品红褪色的是( ) A.③④⑤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①②③④⑤ 考点: 氯气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分析: 具有漂白性的物质可使品红褪色,如HClO、过氧化氢、臭氧、过氧化钠、二氧化硫以及活性炭等. 解答: 解:①干燥的C12 通入品红溶液会生成HClO,HClO具有强氧化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故①正确; ②NaClO在溶液中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HClO,HClO具有强氧化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故②正确; ③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故③正确; ④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故④正确; ⑤O3具有强氧化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故⑤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把握常见具有漂白性的物质的种类和区别. 9.下列反应中,浓硫酸既表现强酸性,又表现强氧化性的是( ) A.烧红的木炭和热的浓硫酸 B.铜和浓硫酸共热 C.食盐和浓硫酸共热 D.蔗糖中滴入浓硫酸 考点: 浓硫酸的性质. 分析: 在反应中浓硫酸体现酸性,说明和物质反应生成硫酸盐,又体现强氧化性,说明在反应中S元素得电子化合价降低,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A.发生的反应为C+2H2SO4(浓)CO2↑+2SO2↑+2H2O,该反应硫酸中S元素化合价由+6价变为+4价,所以浓硫酸作氧化剂,体现氧化性,故A不选; B.发生的反应为Cu+2H2SO4 (浓)CuSO4+SO2↑+2H2O,该反应中部分S元素化合价不变、部分S元素化合价由+6价变为+4价,所以浓硫酸体现酸性、强氧化性,故B选; C.发生的反应为 2NaCl+H2SO4 (浓)2HCl↑+Na2SO4,该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不变,属于复分解反应,浓硫酸体现酸性,故C不选; D.浓硫酸将有机物中的H、O元素以2:1水的形式脱去而体现脱水性,还能将C氧化为二氧化碳而强氧化性,故D不选;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浓硫酸的性质,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和酸性,知道吸水性和脱水性区别,注意C反应原理是利用高沸点酸制取易挥发性酸,题目难度不大. 10.既不能用浓硫酸干燥,又不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是( ) A.NH3 B.H2S C.SO2 D.HCl 考点: 气体的净化和干燥. 分析: 浓硫酸是酸性、强氧化性的干燥剂,用来干燥中性和酸性并且没有还原性的气体;碱石灰是碱性干燥剂,用来干燥中性和碱性的气体,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 解:A.NH3为碱性气体,不能使用浓硫酸干燥,能够用碱石灰干燥,故A错误; B.H2S气体能被浓硫酸氧化,也能和氢氧化钠固体反应,所以硫化氢气体既不能用浓硫酸干燥,又不能用固体NaOH干燥,故B正确; C.SO2是酸性气体,能用浓硫酸干燥,但是不能用氢氧化钠干燥,故C错误; D.HCl能够与碱石灰反应,不能够使用碱石灰干燥,但是能够用浓硫酸干燥,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气体的干燥和净化,题目难度不大,侧重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考查,主要把握浓硫酸、碱石灰的性质及常见干燥剂的选用方法,试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1.足量的铁与下列酸反应,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 A.18.4mol/L 硫酸 10mL B.2mol/L 硫酸 10mL C.1mol/L 硫酸 30mL D.3mol/L 盐酸 10mL 考点: 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分析: 足量的铁与酸反,酸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越大,反应生成的氢气越多,其中Fe与浓硫酸发生钝化,Fe与硝酸反应生成氮的氧化物,据此分析. 解答: 解:A.浓硫酸与Fe发生钝化,不生成氢气; B.2mol/L 硫酸 10mL,其中n(H+)=2mol/L×0.01L×2=0.04mol; C.1mol/L 硫酸 30mL,其中n(H+)=1mol/L×0.03L×2=0.06mol; D.3mol/L 盐酸 10mL,其中n(H+)=3mol/L×0.01L×1=0.03mol; 综上可知,C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最大,与Fe反应生成的氢气最多;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Fe与酸的反应,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硝酸和浓硫酸的性质. 12.向50ml 18mol/L的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并加热,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 ) A.等于0.9mol B.大于0.45mol,小于0.9mol C.等于0.45mol D.小于0.45mol 考点: 浓硫酸的性质;氧化还原反应. 专题: 氧族元素. 分析: 铜与浓硫酸加热时发生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的浓度逐渐减小,当成为稀硫酸是此反应停止. 解答: 解:50ml 18mol/L的硫酸中n(H2SO4)=18mol/L×0.05L=0.9mol,假设50ml 18mol/L的硫酸中的硫酸分子全部与铜反应时,据Cu+2H2SO4(浓)CuSO4+SO2↑+2H2O可知作氧化剂的硫酸为0.45mol,起酸作用的硫酸0.45mol,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溶液的浓度逐渐减小,当成为稀硫酸是此反应停止,所以作氧化剂的硫酸的物质的量小于0.45mol,即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小于0.45mol, 故选:D. 点评: 此题考查铜与浓硫酸的反应,易错点为错把0.9mol硫酸全部当成氧化剂,错认为0.9mol硫酸全部反应完全. 13.下列能够确定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的事实是( ) A.取少量试液,加入用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B.取少量试液,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 C.取少量试液,加入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D.取少量试液,加入盐酸无现象,再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考点: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分析: A.能够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的不溶于的盐酸的沉淀可能为氯化银,不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B.银离子能够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氯化银不溶于稀硝酸,无法证明溶液中是否存在硫酸根离子; C.能够与硝酸钡反应的离子有碳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等,不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D.与硝酸钡生成的白色沉淀,且该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盐酸,说明一定为硫酸钡,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解答: 解:A.取少量试液,加入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白色沉淀可能为氯化银,原溶液中可能含有银离子,不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故A错误; B.取少量试液,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白色沉淀可能为氯化银,再加入稀HNO3,氯化银沉淀也不消失,原溶液中不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故B错误; C.取少量试液,加入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白色沉淀可能为碳酸钡、亚硫酸钡,原溶液中可能含有碳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不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故C错误; D.取少量试液,加入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白色沉淀可能为碳酸钡、硫酸钡、亚硫酸钡等,但是往过滤所得沉淀加盐酸,沉淀不溶解,说明该沉淀为硫酸钡,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阴离子的检验,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在检验离子时必须排除干扰离子,保证检验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的严密性. 14.通常情况下,氮气性质不活泼,其原因是( ) A.氮分子是双原子分子 B.氮元素的非金属性很强 C.氮原子的半径较小 D.氮分子中的化学键很难破坏 考点: 氮气的化学性质. 分析: 氮气分子为两个氮原子通过共用3对电子形成共价键,该N≡N非常稳定,破坏需要吸收很高的能量,据此解答. 解答: 解:氮气分子中存在N≡N键,氮氮三键性质稳定,破坏时需要吸收很高的能量,所以氮气性质不活泼,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氮气的化学性质,熟悉氮气分子所含化学键特点是解题关键,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积累. 15.属于氮的固定的是( ) A.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含氮养料 B.豆科植物把含氮化合物转变为蛋白质 C.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含氮化合物 D.NH3经催化氧化生成NO 考点: 氮的固定. 分析: 将游离态的氮(即氮气)转化为化合态的氮(即氮的化合物)的过程,叫做氮的固定. 解答: 解:A.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氮肥,是氮的化合态之间的转化,不属于氮的固定,故A错误; B.大豆的根瘤菌将含氮化合物转变为蛋白质,是氮的化合态之间的转化,不属于氮的固定,故B错误; C.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含氮化合物,是由氮气转化为氮的化合物,属于氮的固定,故C正确; D.NH3经催化氧化生成NO,是氮的化合态之间的转化,不属于氮的固定,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对氮的固定的概念的掌握,是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考查,注意关键词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是解答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6.下列物质中能使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是( ) A.氨气 B.氨水 C.液氨 D.氯化氨 考点: 氨的化学性质. 分析: A.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B.氨水的主要成分是一水合氨,一水合氨易电离出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溶液显碱性; C.液氨的成分只有氨气分子,没有一水合氨分子存在; D.氯化氢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色; 解答: 解:A.氨气溶于水形成一水合氨属于弱碱,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氨气不能使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故A错误; B.氨水的主要成分是一水合氨,一水合氨易电离出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所以氨水显碱性,使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故B正确; C.液氨的成分只有氨气分子,没有一水合氨分子存在,氨气不能使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故C错误; D.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的是酸,干燥氯化氢不能使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概念的把握:氨气、氨水、液氨、一水合氨四种物质的组成微粒的异同是解题的关键,注意从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实质理解,本题难度不大. 17.在标准状况下,在一个容积为V L的圆底烧瓶中收集满氨气,配上塞子、导管等进行喷泉实验,烧瓶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1/22.4mol/L B.V/33.6mol/L C.V/22.4mol/L D.1/33.6mol/L 考点: 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分析: 氨气溶于水,溶液体积等于氨气体积,圆底烧瓶的容积为VL,则氨气和溶液的体积为VL,根据n=计算氨气的物质的量,再根据c=计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答: 解:氨气极易溶于水,圆底烧瓶的容积为VL,则氨气和溶液的体积为VL, 标况下VL氨气的物质的量为:=mol, 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明确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表达式为解答关键,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18.下列检验铵盐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试管,再滴入酚酞试液 B.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试管,并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试管口上方 C.加热试管,并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试管口上方 D.加水溶解,再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其溶液 考点: 铵盐. 分析: 检验铵盐溶液的方法是:铵盐和氢氧化钠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氨气,氨气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会变蓝色,由原子守恒来判断为铵盐. A、氢氧化钠溶液是强碱,也可以使酚酞变红色; B、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检验生成的氨气,可以证明是否含有铵盐; C、铵盐中如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的氨气和氯化氢会重新生成氯化铵; D、氯化铵溶于水,溶液中铵根离子水解显酸性,但显酸性的不一定是铵盐; 解答: 解:A.加强碱氢氧化钠溶液后加热,再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因为强碱溶液呈碱性,不能确定是否有铵根离子,故A错误; B.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试管,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湿润红色石蕊试纸会变蓝色,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氨气,则该盐中含有铵根离子,这是检验铵盐的方法,故B正确; C、直接加热铵盐晶体虽然也可分解产生氨气,但同时会生成其他气体,混合气体及水蒸气在到达试管口之前即又冷却化合成为原铵盐晶体附着在试管壁上,如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的氨气和氯化氢会重新生成氯化铵,故无法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故C错误; D.铵盐和水混合不会产生氨气,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溶液显示红色,是因为铵根离子水解显示酸性,但是显酸性的溶液不一定是铵盐,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铵盐溶液的检验方法,难度不大,明确铵盐的性质是解本题关键. 19.下列所描述的二氧化硫的一些化学性质中,体现二氧化硫作为还原剂的是( ) A.通入溴水溶液使溴水褪色 B.通入品红溶液中,使品红褪色 C.溶于水形成不稳定的亚硫酸 D.与碱液反应生成亚硫酸盐 考点: 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 二氧化硫作还原剂,说明二氧化硫在反应中硫元素失电子化合价升高,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A.SO2+Br2+2H2O===H2SO4+2HBr,二氧化硫中硫元素失电子化合价升高,为还原剂,故A正确; B.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故B错误; C.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该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不变,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 D.二氧化硫与碱液反应生成亚硫酸盐,该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不变,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硫的性质,根据二氧化硫中硫元素化合价是否变化及如何变化来分析解答,注意二氧化硫和品红溶液的反应中,硫元素化合价不变,为易错点. 20.下列反应中,改变反应物浓度或用量,不会改变反应产物的是( ) A.硫化氢在氧气中燃烧 B.铁在硫蒸气中燃烧 C.二氧化硫通入石灰水中 D.硫酸中加入铁粉 考点: 铁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分析: A.反应产物与氧气的量有关; B.反应只生成FeS; C.反应产物与二氧化硫的量有关; D.反应产物与硫酸浓度有关. 解答: 解:A.硫化氢在少量氧气中燃烧生成S、水,硫化氢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水,故A不选; B.变价金属铁与硫反应,硫的氧化性弱只能生成FeS,与量无关,故B选; C.二氧化硫通入石灰水,二氧化硫过量则生成亚硫酸氢钙,2SO2+Ca(OH)2===Ca(HSO3)2,氢氧化钙过量则生成亚硫酸钙,Ca(OH)2+SO2===CaSO3↓+H2O,反应物用量不同,产物不同,故C不选; D.Fe与稀硫酸发生H2SO4+Zn===ZnSO4+H2↑,Fe与浓硫酸发生2Fe+6H2SO4(浓)Fe2(SO4)3+3SO2↑+6H2O,硫酸浓度不同,产物不同,故D不选;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为高频考点,侧重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考查,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注意与量或浓度有关的反应,题目难度不大. 21.15L NO2和NO的混合气体通过水后收集到7L气体(同温同压),则被氧化的NO2体积( ) A.4L B.6L C.8L D.12L 考点: 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 分析: NO2和NO的混合气体通入水后发生反应为3NO2+H2O=2HNO3+NO,导致气体体积减小,计算出体积变化量,根据体积差量法计算NO2的体积,再根据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方程式判断被氧化的二氧化氮的体积. 解答: 解:反应后体积减小为15L﹣7L=8L,则: 3NO2+H2O===2HNO3+NO 体积减小△V 3 2 V(NO2) 8L 解得:V(NO2)==12L, 根据反应3NO2+H2O=2HNO3+NO可知,二氧化氮被氧化生成硝酸,参加反应的二氧化氮中被氧化的占参加反应的二氧化氮, 则被氧化的二氧化氮的体积为:12L×=8L,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混合物反应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反应原理及差量法的应用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类型的判断方法,试题培养了学生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22.将5mol/L的Mg(NO3)2溶液a mL稀释至b mL,稀释后溶液中NO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mol/L B.mol/L C.mol/L D.mol/L 考点: 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专题: 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 分析: 根据硝酸镁的化学式可知硝酸根的浓度为硝酸镁浓度的2倍,即硝酸根浓度为10mol/L,由稀释定律可知,稀释前后硝酸根的物质的量不变,据此计算. 解答: 解:根据硝酸镁的化学式可知硝酸根的浓度为硝酸镁浓度的2倍,所以硝酸根浓度为10mol/L. 令稀释后硝酸根的浓度为c,根据稀释定律可知,稀释前后硝酸根的物质的量不变,则: 10mol/L×a mL=c×bmL, 解得,c=mol/L. 故选:B. 点评: 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难度不大,本题根据稀释定律计算,简化计算,也可根据定义式计算.掌握常用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方法. 23.在标准状况下,向100mL氢硫酸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气体,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则原氢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0.5mol/L B.0.005mol/L C.1mol/L D.0.1mol/L 考点: 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标准状况下,向100mL氢硫酸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发生反应2H2S+SO2===3S↓+2H2O,溶液pH=7时,二氧化硫越硫化氢恰好反应,此时消耗二氧化硫112mL,根据n=计算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再根据方程式计算硫化氢的物质的量,根据c=计算. 解答: 解:标准状况下,向100mL氢硫酸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发生反应2H2S+SO2===3S↓+2H2O,溶液pH=7时,二氧化硫越硫化氢恰好反应,此时消耗二氧化硫112mL,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0.005mol,根据方程式可知硫化氢的物质的量为0.005mol×2=0.01mol,则原氢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根据方程式进行的计算,难度不大,判断pH=7时二氧化硫与硫化氢恰好反应是关键,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24.相同物质的量的Na、Fe、Al分别跟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体积比为( ) A.1:2:3 B.46:56:27 C.6:3:2 D.1/23:1/28:1/9 考点: 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分析: 相同物质的量的Na、Fe、Al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依据电子守恒计算生成氢气气体体积比. 解答: 解:相同物质的量的镁、铝、铁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2Na~2e﹣~H2 Fe~2e﹣~H2 Al~3e﹣~1.5H2 所以相同物质的量的Na、Fe、Al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相同状况下氢气的体积比=物质的量之比=0.5:1:1.5=1:2:3;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金属和酸反应的定量关系分析计算应用,应用电子守恒直接就是定量关系是较简洁的方法,题目较简单. 25.下列各组气体中,通常情况下能共存,并都能用浓硫酸和碱石灰干燥的是( ) A.SO2,H2S,O2 B.CH4,H2,CO C.NH3,H2,N2 D.HCl,Cl2,CO2 考点: 气体的净化和干燥. 分析: 气体之间不发生反应,则能够共存;只要干燥剂和被干燥的气体不反应,则该干燥剂能干燥这种气体,能用浓硫酸和碱石灰干燥,说明这些气体和浓硫酸、碱石灰都不反应,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A.二氧化硫、硫化氢能够发生反应,不能共存,且二氧化硫和硫化氢都能够与碱石灰反应,不能用碱石灰干燥,故A错误; B.CH4、H2、CO之间不反应,且都不与浓硫酸、碱石灰反应,所以都能用浓硫酸和碱石灰干燥,故B正确; C.氨气能和浓硫酸反应,所以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故C错误; D.HCl、Cl2、CO2都能够与碱石灰反应,不能使用碱石灰干燥,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气体的性质及干燥剂的选用,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常见气体的性质及干燥剂的特点为解答关键,试题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培养了学生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二、填空(除题目注明外,每空1分,共39分) 26.相同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MgCl2、Al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3.相同体积的NaCl、MgCl2、Al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产生相同物质的量沉淀,则三种溶液中氯离子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1.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6:3:2. 考点: 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分析: 相同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MgCl2、AlCl3三种溶液,它们的物质的量相同,其中含氯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3,根据原子守恒判断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之比;根据消耗等物质的量的AgNO3,可知NaCl、MgCl2、AlCl3三种溶液中含氯离子的物质的量相同,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量,进而计算物质的量浓度之比. 解答: 解:相同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MgCl2、AlCl3三种溶液,它们的物质的量相同,其中含氯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3,则有氯原子守恒可知,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3; 分别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Cl﹣沉淀完全时,产生相同物质的量沉淀,可知NaCl、MgCl2、AlCl3三种溶液中含氯离子的物质的量相同,即三种溶液中氯离子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1; 假设n(Cl﹣)=1mol,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可知: n(NaCl)=1mol, n(MgCl2)=mol, n(AlCl3)=mol, 溶液的体积相同,则物质的量之比等于物质的量浓度之比, 所以,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c(NaCl):c(MgCl2):c(AlCl3)=1::=6:3:2, 故答案为:1:2:3;1:1:1;6:3:2.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有关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把握物质的量与质量、浓度等物理量的计算 公式 小学单位换算公式大全免费下载公式下载行测公式大全下载excel公式下载逻辑回归公式下载 的运用. 27.计算下列溶液的pH:0.1mol/L盐酸溶液1、0.5mol/L硫酸溶液0、0.001mol/LNaOH溶液11 0.005mol/LBa(OH)2溶液12. 考点: pH的简单计算. 分析: 盐酸为一元强酸,硫酸为二元强酸,求出溶液中的C(H+),然后根据溶液的pH=﹣lgC(H+)来计算,氢氧化钠为一元强碱,氢氧化钡为二元强碱,根据Kw=c(H+)•c(OH﹣)=1×10﹣14,计算溶液中c(H+),然后根据溶液的pH=﹣lgC(H+)来计算. 解答: 解:HCl是一元强酸,故0.1mol/L盐酸溶液中的C(H+)=0.1mol/L,溶液的pH=﹣lgC(H+)=﹣lg0.1=1, 硫酸为二元强酸,0.5mol/L硫酸溶液C(H+)=2c(H2SO4)=1mol/L,溶液的pH=﹣lgC(H+)=﹣lg1=0, 氢氧化钠为一元强碱,0.001mol/LNaOH溶液C(OH﹣)=c(NaOH)=0.001mol/L,c(H+)•c(OH﹣)=1×10﹣14,C(H+)==10﹣11mol/L,pH=﹣lgC(H+)=11, 氢氧化钡为二元强碱,0.005mol/LBa(OH)2溶液C(OH﹣)=c[Ba(OH)2]=0.01mol/L,c(H+)•c(OH﹣)=1×10﹣14,C(H+)==10﹣12mol/L,pH=﹣lgC(H+)=12, 故答案为:1;0;11;12. 点评: 本题考查了溶液的pH的有关计算,题目难度不大,应注意的是pH=﹣lgC(H+),碱先计算氢氧根离子浓度再根据水的离子积计算氢离子浓度. 28.配制0.1mol/L盐酸溶液500mL,请按操作顺序[(1)(2)…]填写在操作前的括号内,并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仪器名称,操作方法或数字.(操作顺序2分,有错就不得分) 在盛盐酸的烧杯中注入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混匀,冷却至室温. 待稀释的盐酸冷却后,沿玻璃棒注入500mL容量瓶中. 用量筒量取密度为1.19g/cm3质量分数为37%的浓盐酸注入烧杯中. 用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中. 往容量瓶中小心加蒸馏水至液面接近刻度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 加蒸馏水,使溶液凹液面最低处 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误差分析:配制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不影响”) (1)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偏低. (2)如果加水超过了刻度线,取出水使液面恰好到刻度线偏低. (3)容量瓶没有干燥不影响. (4)定容时俯视读数偏高. 考点: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分析: 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的一般步骤为:计算、量取、稀释、移液、洗涤、定容、摇匀据此排序; 稀释溶液不能在容量瓶中进行,应再烧杯中完成; 依据配制溶液的体积选择合适的容量瓶; 依据定容的正确操作解答:定容时,往容量瓶中小心加蒸馏水至液面接近刻度1﹣2cm处,为防止加入蒸馏水过量,应改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到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 分析不当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的影响,依据C=进行误差分析. 解答: 解:稀释浓盐酸应用烧杯中,故答案为:烧杯; 配制0.1mol/L盐酸溶液500mL,应该选择500mL容量瓶,故答案为:500mL容量瓶; 定容的正确操作:定容时,往容量瓶中小心加蒸馏水至液面接近刻度1﹣2cm处,为防止加入蒸馏水过量,应改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到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 故答案为:1﹣2;胶头滴管;凹液面最低处; 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的一般步骤为:计算、量取、稀释、移液、洗涤、定容、摇匀,所以正确的顺序: [2]在盛盐酸的 烧杯中注入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混匀,冷却至室温. [3]待稀释的盐酸冷却后,沿玻璃棒注入 500ml容量瓶中. [1]用量筒量取密度为1.19g/cm3质量分数为37%的浓盐酸注入烧杯中. [4]用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中. [5]往容量瓶中小心加蒸馏水至液面接近刻度 1﹣2cm处,改用 胶头滴管 加蒸馏水,使溶液 凹液面最低处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故正确的操作顺序从上到下为:[2][3][1][4][5],故答案为:[2][3][1][4][5]; (1)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低,故答案为:偏低; (2)如果加水超过了刻度线,取出水使液面恰好到刻度线,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低,故答案为:偏低; (3)容量瓶没有干燥,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都不会产生影响,物质的量浓度不变,故答案为:不影响; (4)定容时俯视读数,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小,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大,故答案为:偏高. 点评: 本题考查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明确配制原理和过程是解题关键,注意误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29.煤中含有硫,若在煤中掺入适量生石灰,则在煤的燃烧过程中可以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其原因是(用方程式表示)SO2+CaO===CaSO3、2CaSO3+O2=2CaSO4.某化学兴趣小组采集到一份酸雨样品,他们每隔一定时间测定酸雨的pH,发现开始的一段时间酸雨的pH在变小(变小、变大或不变),用方程式解释原因2H2SO3+O2===2H2SO4. 考点: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 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能够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亚硫酸钙,亚硫酸钙不稳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硫酸钙,起到固硫的作用; 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弱酸亚硫酸,亚硫酸不稳定被氧气氧化生成强酸硫酸,所以一段时间酸雨的pH变小. 解答: 解: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能够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亚硫酸钙,亚硫酸钙不稳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硫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O2+CaO===CaSO3 2CaSO3+O2===2CaSO4; 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燃烧化石燃料(煤和石油等),产生二氧化硫,随雨降落形成; 酸雨样品放置,发生的反应为:2H2SO3+O2===2H2SO4,酸雨样品中的弱酸H2SO3逐渐被氧化成强酸H2SO4,使溶液的酸性增强, 故答案为:SO2+CaO===CaSO3、2CaSO3+O2=2CaSO4;变小;2H2SO3+O2===2H2SO4. 点评: 本题考查酸雨的形成、硫元素化合物的性质等,明确二氧化硫性质是解题关键,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30.(13分)根据下面提供的仪器和试剂,完成验证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实验.已知:①SO2+Br2+2H2O→2HBr+H2SO4;②FeS+2HCl→FeCl2+H2S↑(FeS固体难溶于水),二氧化硫易溶于水.可选用的仪器如图所示: 可选用的试剂:①盐酸,②溴水,③Na2SO3固体,④FeS固体,⑤品红溶液,⑥氢氧化钠溶液,⑦浓硫酸.试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是由双孔塞、玻璃导管及分液漏斗和圆底烧瓶组装起来的. (2)制取SO2气体选用装置A( 从A﹣﹣D中选取,填字母),选用的试剂是③和⑦(从①﹣﹣⑦中选取,填数字). (3)制取H2S气体选用装置B( 从A﹣﹣D中选取,填字母),选用的试剂是①和④(从①﹣﹣⑦中选取,填数字). (4)表现SO2氧化性的实验是上述仪器中的D装置(从A﹣﹣D中选取,填字母),实验过程中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装置内壁上有淡黄色的固体析出和液滴生成;表现SO2还原性的实验是上述仪器中的C装置,实验过程中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溴水褪色. (5)为了防止污染空气,在装置D的出气口应通入应连接盛有NaOH溶液的C装置3口. 考点: 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分析: 验证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实验,由图可知,A中发生③⑦物质的反应生成SO2,B中发生①④物质的反应生成H2S,在C中加溴水,1与3相连,溴水褪色,发生SO2+Br2+2H2O===H2SO4+2HBr;4与5相连,同时2与7相连,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均进入D中发生2H2S+SO2===3S↓+2H2O,为防止污染环境,然后出气口6与3相连,此时C中为NaOH溶液进行尾气处理,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验证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实验,由图可知,A中发生③⑦物质的反应生成SO2,B中发生①④物质的反应生成H2S,在C中加溴水,1与3相连,溴水褪色,发生SO2+Br2+2H2O===H2SO4+2HBr;4与5相连,同时2与7相连,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均进入D中发生2H2S+SO2===3S↓+2H2O,然后出气口6与3相连,此时C中为NaOH溶液进行尾气处理, (1)装置A是由双孔塞、玻璃导管及分液漏斗、圆底烧瓶组装起来的,故答案为:分液漏斗;圆底烧瓶; (2)制取SO2气体选用装置A,Na2SO3+H2SO4===Na2SO4+H2O+SO2↑,由上述分析可知,A中试剂为③⑦, 故答案为:A,③⑦; (3)制取H2S气体选用装置为B,发生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FeS+2H+=H2S↑+Fe2+,B中试剂为①④, 故答案为:B;①④; (4)D中发生2H2S+SO2===3S↓+2H2O,S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体现二氧化硫的氧化性,观察到装置内壁上有淡黄色的固体析出和液滴生成;C中发生SO2+Br2+2H2O===H2SO4+2HBr,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体现二氧化硫的还原性,观察到溴水褪色, 故答案为:D;装置内壁上有淡黄色的固体析出和液滴生成;C;溴水褪色; (5)该实验中二氧化硫、硫化氢、溴蒸气均为有毒气体,严重污染大气,必须净化后再放空,则装置D的出气管应连接盛有NaOH溶液的C装置3口, 故答案为:装置D的出气管应连接盛有NaOH溶液的C装置3口. 点评: 本题考查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为高频考点,把握还原性与氧化性的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进行实验设计为解答的关键,注重氧化还原反应、实验技能、化学与环境的综合考查,题目难度中等. 31.混合气体,可能含有下列气体中的某几种:NH3、O2、NO、Cl2、HCl,在温度和压强不变的情况下进行如下实验,写出每步可以肯定的结论: 考点: 常见气体的检验. 分析: A、观察混合气体无色,则一定不存在有色气体:Cl2; B、将混合气体通过浓H2SO4,体积减小,则一定存在与硫酸反应的气体NH3,一定不存在与氨气反应的氯化氢; C、剩余气体跟空气接触后变为红棕色,该红棕色气体为二氧化氮,则原气体中一定含有NO,一定不存在与NO反应的氧气,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 解:A、观察混合气体无色,由于氯气为黄绿色气体,则一定不存在Cl2,故答案为:Cl2; B、将混合气体通过浓H2SO4,体积减小,则一定存在与硫酸反应的NH3,由于氨气与HCl发生反应,则一定不存在HCl,故答案为:NH3;HCl; C、剩余气体跟空气接触后变为红棕色,该红棕色气体为NO2,说明原气体中一定含有NO,则一定不存在与NO反应的气体O2,故答案为:NO;O2.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的性质及检验方法,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常见气体的性质及检验方法为解答关键,注意明确常见的颜色气体、遇到空气变成红棕色的气体,常常为推断题的突破口. 三、计算 32.18.4mol/L的浓硫酸1L与32g铜加热后反应,铜全部反应,求 (1)产生二氧化硫多少升?(标况下) (2)被还原的硫酸物质的量? (3)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可生成硫酸钡物质的量? 考点: 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分析: 根据n=计算Cu的物质的量,根据方程式计算消耗硫酸物质的量、生成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进而计算剩余硫酸物质的量,根据V=nVm计算二氧化硫的体积,被还原的硫酸物质的量等于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根据硫守恒来求生成硫酸钡的物质的量. 解答: 解:n(Cu)==0.5mol,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1 2 1 0.5mol n(H2SO4) n(SO2) n(H2SO4)=0.5mol×2=1mol,n(SO2)=0.5mol,所以被还原的硫酸物质的量为0.5mol,则V(SO2)=0.5mol×22.4L/mol=11.2L, 故剩余硫酸为1L×18.4mol/L﹣1mol=17.4mol,则加入足量的氯化钡,发生Ba2++SO42﹣=BaSO4,沉淀的物质的量等于溶液中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可生成硫酸钡物质的量为17.4mol, 答:(1)产生二氧化硫为:11.2L; (2)被还原的硫酸物质的量为0.5mol; (3)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可生成硫酸钡物质的量为17.4mol.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度不大,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33.配制250毫升,密度为1.1g/ml,1mol/L的稀盐酸,需用37%,密度为1.19g/ml的浓盐酸多少毫升?需加水多少克(毫升)? 考点: 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分析: 根据c=计算37%,密度为1.19g/ml该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根据稀释定律:稀释前后HCl的物质的量相等计算需要浓盐酸的体积.根据m=ρv计算需加水多少克. 解答: 解:根据c=可知,该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2mol/L,设需要浓盐酸的体积为V,根据稀释定律,稀释前后HCl的物质的量相等,则:V×12mol/L=250mL×1mol/L,解得V≈20.83mL,250毫升,密度为1.1g/ml,1mol/L的稀盐酸溶液的质量为m=ρv=1.1g/ml×250毫升=275g,37%,密度为1.19g/ml的浓盐酸20.83mL的质量为m=ρv=1.19g/ml×20.83mL≈25g,需加水275g﹣25g=250g,水的密度为1g/cm3,所以需加水250克(毫升), 答:需用37%,密度为1.19g/ml的浓盐酸20.83mL;需加水250克(毫升). 点评: 本题考查溶液浓度有关计算,涉及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计算,注意理解掌握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之间的关系是解答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 实 验 现 象 可 以 肯 定 的 结 论 A、观察混合气体无色 无      、 B、将混合气体通过浓H2SO4,体积减小 有      、无       C、剩余气体跟空气接触后变为红棕色 有      、无       实 验 现 象 可 以 肯 定 的 结 论 A、观察混合气体无色 无 Cl2 、 B、将混合气体通过浓H2SO4,体积减小 有 NH3 、无 HCl  C、剩余气体跟空气接触后变为红棕色 有 NO 、无 O2 
本文档为【【化学】上海市嘉定区封浜高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北溟愚鱼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37KB
软件:Word
页数:29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8-09-20
浏览量: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