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岭外代答 宋 周去非岭外代答 宋 周去非1

L岭外代答 宋 周去非岭外代答 宋 周去非1

举报
开通vip

L岭外代答 宋 周去非岭外代答 宋 周去非1嶺外代答    [宋]周去非 嶺外代答序 入國問俗,禮也,矧嘗仕焉而不能舉其要。廣右二十五郡,俗多夷風,而疆以戎索。海北郡二十有一,其列于西南方者,蜿蜒若長蛇,實與夷中六詔、安南為境。海之南郡,又內包黎獠,遠接黃支之外。僕試尉桂林,分敎寧越,蓋長邊首尾之邦,疆場之事,經國之具,荒忽誕漫之俗,瑰詭譎怪之產,耳目所治,與得諸學士大夫之緒談者,亦云廣矣。蓋嘗隨事筆記,得四百餘條。秩滿束擔東歸,邂逅與他書棄遺,置勿復稱也。廼親故相勞苦,問以絕域事,驟莫知所對者,蓋數數然。至觸事而談,或能舉其一二,事類多而臆得者浸廣。晚得...

L岭外代答 宋 周去非岭外代答 宋 周去非1
嶺外代答    [宋]周去非 嶺外代答序 入國問俗,禮也,矧嘗仕焉而不能舉其要。廣右二十五郡,俗多夷風,而疆以戎索。海北郡二十有一,其列于西南方者,蜿蜒若長蛇,實與夷中六詔、安南為境。海之南郡,又內包黎獠,遠接黃支之外。僕試尉桂林,分敎寧越,蓋長邊首尾之邦,疆場之事,經國之具,荒忽誕漫之俗,瑰詭譎怪之產,耳目所治,與得諸學士大夫之緒談者,亦云廣矣。蓋嘗隨事筆記,得四百餘條。秩滿束擔東歸,邂逅與他書棄遺,置勿復稱也。廼親故相勞苦,問以絕域事,驟莫知所對者,蓋數數然。至觸事而談,或能舉其一二,事類多而臆得者浸廣。晚得范石湖《桂海虞衡志》,又於藥裹得所鈔名數,因次序之,凡二百九十四條。應酬倦矣,有復問僕,用以代答。雖然,異時訓方氏其將有考於斯!                     淳煕戊戌冬十月五日,永嘉周去非直夫記。 卷一 地理門 001 百粤故地 自秦皇帝幷天下,伐山通道,略定揚粤,為南海、桂林、象郡。今之西廣,秦桂林是也;東廣,南海也;交阯,象郡也。漢武帝平南海,離秦桂林為二郡,曰鬱林、蒼梧;離象郡為三,曰交阯、九眞、日南。又稍割南海、象郡之餘壤,為合浦郡。乃自徐聞渡海、略取海南,為朱崖、儋耳二郡。置刺史于交州。漢分九郡,視秦苦多[1],其統之則一交州刺史耳。至吳始分為二,於是交、廣之名立焉。時交治龍編,廣治番禺。唐太宗分天下為十道,合交、廣為一,置採訪使于番禺,其規模猶漢時,唯帥府易地也。高宗始置安南都護府于交州。本朝皇祐中,置安撫經略使于桂州,西道帥府始於此。至今八桂、番禺、龍編,鼎峙而立,復秦之故云。 002 竝邊 廣西西南一方,皆迫化外。令甲:邕、宜、欽、廉、融、瓊州,吉陽、萬安、昌化軍,靜江府,係沿邊;柳、賓、貴、橫、鬱林、化、雷,係次邊。總廣西二十五州,而邊州十七。靜江屬縣,半抵猺峒。猺峒者,五陵蠻之別也。自靜江稍西南,曰融州。其境抗扼王江、樂善、宜良、丈盈、洪源、從允、牂柯、夜郞諸蠻。自融稍西南,曰宜州。宜處群蠻之腹,有南丹州、安化三州一鎮、荔波、羸河、五峒、茅灘、撫水諸蠻。南丹者,所謂莫大王者也。自宜稍西南,曰邕州。邕境極廣,管溪峒羈縻州,縣、峒數十。右江直西南,其外則南詔也。左江直正南,其外則安南也。自邕稍東南,曰欽州。欽之西南,接境交阯,陸則限以七峒,水則舟楫可通[2]。自欽稍東,曰廉州。廉之海,直通交阯。自廉東南渡海,曰瓊州、萬安、昌化、吉陽軍。中有黎母山,環山有熟黎、生黎。若夫浮海而南,近則占城諸蕃,遠則接于六合之外矣。 003 廣西省併州 廣西地帶蠻夷,山川曠遠,人物稀少,事力微薄,一郡不當浙郡一縣。異時偏方割據,境土褊小,故並建荒為州縣而務觀美。逮夫正統有歸,六合混一,乃省併晏州、荔州,今靜江府荔浦縣是也;龍州,今柳州柳城縣是也[3];鷰州,今藤州鐔津縣是也;皆廢於唐之貞觀。溥州,今靜江府興安縣也,廢於本朝之乾德。嚴州,今象州之來賓縣也;澄州,今賓州上林縣也;蠻州,今橫州永淳縣也;牢州、黨州,今鬱林州南流縣也;南儀州[4],今藤州岑溪縣也;繡州,今容州普寧縣也;禺州,北流縣也;順州,陸川縣也;潘州,今高州茂名縣也;南亭州、玉州,今欽州靈山縣也;姜州,今廉州合浦縣也[5];皆廢於開寶。珠州,今融州融水縣也;鎮寧州,今宜州帶溪寨也;竇州,今高州信宜縣也;蒙州,今昭州立山縣也;皆廢於熙寧。龔州,今潯州平南縣也;平州,今融州懷遠縣也;白州,今鬱林博白縣也;觀州,今宜州高峯寨也;溪州、馴州、敍州,今宜州北遐鎮、思立寨也;皆廢於紹興。夫州,大矣,廢而為縣若寨,又不加大焉,又有不專縣寨者。顧有廢二州而僅成一縣,且或為鎮寨[6];或廢一州而併入近縣者。然則昔之為州,無乃強名乎! 004 五嶺 自秦世有五嶺之說,皆指山名之。考之,乃入嶺之途五耳,非必山也。自福建之汀,入廣東之循、梅,一也;自江西之南安,踰大庾入南雄,二也;自湖南之郴入連[7],三也;自道入廣西之賀,四也;自全入靜江,五也。乃若漳、潮一路,非古入嶺之驛,不當備五嶺之數。桂林城北二里,有一坵,高數尺,植碑其上曰「桂嶺」。及訪其實,乃賀州實有桂嶺縣,正為入嶺之驛。全、桂之間,皆是平陸,初無所謂嶺者,正秦漢用師南越所由之道。桂嶺當在臨賀,而全、桂之間,實五嶺之一途也。 005 湖廣諸山 南方多佳山。竊謂其本根自衡山來,勢如木之有餘枝條枚也。東南一榦,為廣東之韶石,雲闕參天,鍾簴躆地,望之使人肅然想有虞張樂之盛。綿延至英州,羣峯玉立,堅潤而秀,乃其枝柯也。散布為德慶之三洲巖、惠之羅浮山與其他不知名之奇山,又其條枚也。西南一榦,發為道之九嶷,崢嶸峻極,峯岫挺異,縈紆盤礴,惘不可測[8]。綿延為桂林之山,羣峯拔地,森立四野,亦皆其枝柯也。至伏地而行乎黃茅赤土之下,突出為西融州之老君洞天、容之句漏洞天、潯之白石洞天,兹亦其條枚也。東南方至陽,天地之美具焉。草木之生,必向榮於南枝,衡山之陽,亦猶是耳。 006 桂山 山谷詩云:「桂嶺連城如雁蕩,平地蒼玉忽嵯峨。」唐人謂:「兩地不如陽朔好,碧蓮峯裏住人家。」雁山屢游矣,桂山得雁山之秀,雁山不若桂山之多。若置諸大龍湫、龍鼻泉之側,則雄偉之氣亡矣。桂山之高,曾不及雁山之半,故無尊雄之勢,謂可與相頡頏者,過矣。乃若陽朔諸山,唯新林舗左右十里內極可賞愛,靑山綠水,團欒映帶,烟霏不斂,空翠撲人,面面相屬。人住其間,眞住蓮花心也。桂林負郭諸山,頗不及耳。夫其尖翠特立,無不拔地而起,綿延數百里,望之不見首尾,亦云盛哉! 007 桂林巖洞 石湖嘗評桂山之奇,宜為天下第一。及考唐韓退之詩云:「水作靑羅帶,山如碧玉簪。」柳子厚《訾家洲記》云:「桂州多靈山,發地峭豎,林立四野。」觀前人品題桂林之意,端不誣矣。山皆中空,故峯下多佳巖洞,神刓鬼刻,高者憑崖如化城,下者穿隧若水府;大者可建五丈旗,小者猶可容十客。或浮為洲渚,或內通舟楫。去城不過七八里,近二三里,几杖間可以徧覽。巖穴有名可紀者三十餘所,今述于後:巖則曰讀書,曰疊綵,曰伏波,曰龍隱,曰劉仙,曰屛風,曰佛子,曰雉巖。洞則曰白龍,曰華景,曰水月,曰龍隱,曰棲霞,曰元風,曰曾公,曰南潛,曰北潛,曰隱山六洞,曰虛秀,曰石乳。峯則曰立魚,曰獨秀。其他不可枚數矣[9]。 008 靈巖 洞穴有水,然後稱奇。桂林諸洞,無慮百所,率近在城外數里,倶有可觀。若水東之曾公巖、興安之石乳洞,皆有流水自洞而出,施直橋橫檻其上,遨遊者得以徙倚其間。異于他洞者,空明幽邃而已。雖然,未若城南之水月洞,東江之龍隱巖也。水月中通,形如半規,江流貫之,中有石橋,可以觴客。龍隱修曲而高明,江流貫之,鼓棹而入,仰視洞頂,夭矯乎眞龍之脊脅也。范石湖謂二洞奇賞絕世。融州老君洞亦通川流,中有一洲,其旁高岑有乳石滴成老君之形,鬚眉衣冠,無一不具。張于湖榜曰:「天下第一眞仙之洞」。以是知凡洞必以川流為貴也。雖然,二賢所賞,水深數尺,廣纔丈餘耳。若夫桂之靈川縣,有靈巖者,二賢未知也。是巖也,大江洞其腹,水闊二十丈,深當倍之。余嘗攝邑靈川,天久不雨,往禱于巖。方舟造洞,遙望大江平闊,直抵山根,橫有一線之光。邇而望之,乃知洞穴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裏明徹而然也。卽其洞口,水面阽阽,正將枕山不可得入者。舟子擊水伏而進,仰視洞頂,與水面相去纔丈餘。水與洞頂,皆平如掌。舟入漸深.楫聲隱隱震洞[10],固已駭人心目,人聲一發,山水皆應,大音叱咤,洞虛䂮裂。當巖之中,洞頂穹窿如寶蓋然。其下卽神龍所居也。余斂板焚香,巫者以修綆下瓶汲深,奉之以歸,輒有感應。是江也,西通猺洞,日瀉良材,貫巖而下,水深不可施篙,撐拄巖頂而後得出。余求之事實,謂此江古來繞出山外,忽雷雨數日,神龍穿破山腹,以定窟宅,遂命曰靈巖。縣曰靈川,亦以是得名。今洞旁山觜,尚有故江迹存。噫!此巖水色沉碧,雄深嚴靜。人至其間,若有神靈左右之者,誠非遊觀之地。去城三十里,不若諸洞之邇於人,所以未蒙賞音,惜哉! 009 羅叢巖 羅叢巖在潯州西南六十里。巖中明快,可容數百人。每遇重九,合鄰郡之人而集焉,以為登高之樂。巖內有三聖殿,殿側有石鐘,其大合抱,自然天成,殿東則有碧虛洞,由石穴而入,通行平坦,其屈曲約半里餘,出于巖之東。洞內則有石佛、石磬、石獅子、石牀、石鐘。殿西則有靈源洞,由石穴而入,通行平坦,其屈曲約一二里,出于巖之西。洞內則有石羅漢、石象、石馬、石魚、石筍、石鼓。凡遊兩洞者,必秉火炬以觀。聯巖之外,西則有水月巖,約深數丈,約闊十五丈。泉源清徹,四時不涸,中有異魚存焉。巖口則有龍王殿,入巖中則有觀音堂。或遇歲旱[11],里人禱之,甘雨必應。由大巖之中,皆用石板平砌,而出巖門,則有鐘樓。樓之西,倚巖則以石甃,高數丈,為方丈。樓之外,則有三門。門之外,則有超然亭。亭之左右,則用石板為路,連袤一二里,四圍皆植松竹,實潯之勝概云。 010 黎母山 海南四州軍中,有黎母山。其山之水,分流四郡。熟黎所居,半險半易,生黎之處,則已阻深,然皆環黎母山居耳。若黎母山巓數百里,常在雲霧之上,雖黎人亦不可至也。秋晴清澄,或見尖翠浮空,下積鴻濛。其上之人,壽考逸樂,不接人世。人欲窮其高,往往迷不知津,而虎豹守險,無路可攀,但見水泉甘美耳。此豈蜀之菊花潭、老人村之類耶? 011 廣西水經   凡廣西諸水,無不自蠻夷中來。靜江水曰灕水,其源雖自湘水來,然湘本北行,秦史祿決為支渠南注之融江,而融江實自猺峒來。漢武帝平南越,發零陵,下灕水,蓋泝湘而上,沿支渠而下,入融江而南也。灕水自桂歷昭而至蒼梧。融州之水,牂牁江是也,其源自西南夷中來。武帝發夜郞,下牂牁,卽出此也。宜州之水,自南丹州合集諸蠻溪谷而來,東合于牂牁,歷柳歷象而至潯。邕州之水,其源有二:一為左江,自交阯來;一為右江,自大理國威楚府大槃水來[12]。江合于邕,歷橫歷貴,與牂牁合于潯而東行,歷藤而與灕水合于蒼梧。蒼梧者,諸水之所會,名曰三江口,實南越之上流也。水自是安行,入于南海矣。 012 牂牁江 西融州城外江水,卽牂牁江之下流也。江面頗闊,昔嘗有大水泛出蜀南州牌。漢武平南越,發夜郞,下牂牁,非由融州,則何自而至南越哉?今靜江府桑江寨,其水亦合于融江之上流,或云桑江,亦牂牁音之訛也。大抵融州之西,為蜀之南,地本接連,但隔於蠻猺,不可通耳。 013 靈渠 湘水之源,本北出湖南;融江,本南入廣西。其間地勢最高者,靜江府之興安縣也。昔始皇帝南戍五嶺,史祿於湘源上流灕水一派鑿渠,逾興安而南注于融,以便于運餉。蓋北水南流,北舟逾嶺,可以為難矣。祿之鑿渠也,於上流砂磧中疊石作鏵觜,銳其前,逆分湘水為兩,依山築堤為溜渠,巧激十里而至平陸,遂鑿渠繞山曲,凡行六十里,乃至融江而俱南。今桂水名灕者,言離湘之一派而來也。曰湘曰灕,往往行人於此銷魂。自鏵觜分水入渠,循堤而行二里許,有洩水灘。苟無此灘,則春水怒生,勢能害堤,而水不南。以有灘殺水猛勢,故堤不壞,而渠得以溜湘餘水緩達于融,可以為巧矣。渠水鐃迤興安縣,民田賴之。深不數尺,廣可二丈,足泛千斛之舟。渠內置斗門三十有六,每舟入一斗門,則復閘之,俟水積而舟以漸進,故能循崖而上,建瓴而下,以通南北之舟楫。嘗觀祿之遺迹,竊歎始皇之猜忍,其餘威能罔水行舟,萬世之下乃賴之。豈唯始皇,祿亦人傑矣,因名曰靈渠。 014 癸水 灕水自癸方來,直抵靜江府城東北角,遂並城東而南。古記云:「賴有癸水繞東城,永不見刀兵。」又有石記云:「湘南南粵北,此地居然自牛肋,直饒四面血成地,一騎刀兵入不得。」五代、靖康之亂[13],大盜滿四方,獨不至靜江,風水之説,固有驗矣。昔於城東北角,溝灕水繞城而西,復南,東合于灕。厥後居民壅之,溝遂廢。范石湖帥桂,乃浚斯溝,漣漪如帶。於溝口伏波巖之下,八桂堂之前,創為危亭,名以癸水。此溝未廢,桂人屢有登科。既廢二十年間,幾類天荒。石湖以淳煕甲午復溝,乙未科果有蔣汝霖,戊戌科有蔣來叟,辛丑科二人登科。今石湖《癸水亭記》,但言癸水之樂土福地耳,復溝之效,未續論也。 015 龍門 潯、象之間有龍門。春水大至,鱘鰉大魚自海逆流而上,漁師於龍門之下,廻瀾之中,設網橫江,舉而得之。有嘲之者曰:「是殆南選之龍門也。」蒼梧上流,亦有龍門灘,其形勢甚可畏。 016 象山 象州郡治西樓,正面西山。山腹忽起白雲,狀如白象,移時不滅。然不可常見。案:秦象郡乃交阯,非象州也,今象州城門乃畫一白象,不審何義。然象州自昔不遭兵革,凡有大盜,皆相戒以不宜犯象鼻,然則城門之晝象,豈謂此耶? 017 天威遙 欽之士人曾果,得唐人《天威遙碑》,文義駢儷,誠唐文也。《碑》旨言:安南靜海軍地皆濱海,海有三險,巨石矻立,鯨波觸之,畫夜震洶。漕運之舟,涉深海以避之。少為風引,遵崖而行,必瓦碎於三險之下。而陸有川遙,頑石梗斷焉。伏波嘗加功力,迄不克就。厥後守臣屢欲開鑿,以便漕運。錐钁一下,火光煜然。高駢節度安南,齋戚禱祠,將施功焉。一夕大雨,震電于石所者累日,人自分淪沒矣。既霽,則頑石破碎,水深丈餘。旁有一石猶存,未可通舟。駢又虔禱,俄復大雨震電,悉碎餘石,遂成巨川。自是舟運無艱,名之曰「天威遙」。退而求諸傳,載天威遙事略同,但不若是詳爾。 018 天分遙 欽江南入海,凡七十二折。南人謂水一折為遙,故有七十二遙之名。七十二遙中,有水分為二川。其一,西南入交阯海;其一,東南入瓊廉海;名曰天分遙。人云,五州昔與交阯定界于此,言若天分然也。令交阯於天分遙已自占,又於境界數百餘里吳婆竈之東以立界標,而採捕其下,欽人舟楫少至焉。 019 三合流 海南四郡之西南,其大海曰交阯洋。中有三合流,波頭濆湧而分流為三:其一南流,通道于諸蕃國之海也;其一北流,廣東、福建、江浙之海也;其一東流,入于無際,所謂東大洋海也。南舶往來,必衝三流之中,得風一息,可濟。苟入險無風,舟不可出,必瓦解于三流之中。傳聞東大洋海,有長砂石塘數萬里,尾閭所洩,淪入九幽。昔嘗有舶舟,為大西風所引,至于東大海,尾閭之聲,震洶無地,俄得大東風以免。 020 象鼻砂 欽廉海中有砂磧,長數百里,在欽境烏雷廟前,直入大海,形若象鼻,故以得名。是砂也,隱在波中,深不數尺,海舶遇之輒碎。去岸數里,其磧乃闊數丈,以通風帆。不然,欽殆不得而水運矣。嘗聞之舶商曰:「自廣州而東,其海易行;自廣州而西,其海難行;自欽廉而西,則尤為難行。」蓋福建、兩浙濱海多港,忽遇惡風,則急投近港。若廣西海岸皆砂土,無多港澳,暴風卒起,無所逃匿。至於欽廉之西南,海多巨石,尤為難行,觀欽之象鼻,其端倪已見矣。 021 天涯海角 欽州有天涯亭,廉州有海角亭,二郡蓋南轅窮途也。欽遠於廉,則天崖之名,甚於海角之可悲矣。斯亭並城之東,地勢頗高。下臨大江,可以觀覽。昔余襄公守欽,為直鈎軒於亭之東偏[14],卽江濱之三石,命曰釣石、醉石、卧石。富為吟咏,載在篇什。 022 潮   江浙之潮,自有定候,欽廉則朔望大潮,謂之先水,日止一潮。二弦小潮,謂之子水,頃刻竟落,未嘗再長。瓊海之潮,半月東流,半月西流。潮之大小,隨長短星,初不係月之盛衰,豈不異哉[15]! 邊帥門 023 廣西經略安撫使 漢帥府在交州,唐在廣州。天寶中,嶺南桂、容、邕、交與廣,咸屬桂州採訪。昭宗始陞桂管為節度。本朝皇祐中,儂智高平,詔狄靑分廣西邕、宜、融為三路,用武臣充知州,兼本路安撫都監,而置經略安撫使於桂州[16],選兩制以上官為知州,兼領使事。於是八桂遂為西路雄府矣。厥後罷邕、宜、融為郡,宜、融州守臣兼本路兵馬都監,邕守兼本路安撫都監。沿邊守臣,並帶溪峒都巡檢使,盡隸于經略安撫使。帥府既內兼西南數十州之重,外鎮夷蠻幾數百族,事權不得不重矣。廣西諸郡,凡有邊事,不申憲、漕,惟申經略司,此昔日陝西制也。 024 瓊州兼廣西路安撫都監 漢武帝斬南越,遣使自徐聞渡海略地,置珠崖、儋耳二郡。今雷州徐聞縣遞角場,直對瓊管,一帆濟海,半日可到,卽其所由之道也。元帝時以海道閉絕,棄之。梁復置崖州。隋時領縣十。是時海南止一州耳。唐貞觀五年置瓊州,今瓊管靖海軍節度是也。武德五年置儋州,今昌化軍。龍朔二年置萬安州,今萬安軍。武德五年置振州,後改曰崖州,今吉陽軍。四州軍乃海上一洲耳。中有黎母大山,四州軍環處其四隅,地方千里,路如連環。欲歷其地,非一月不可遍。瓊管再渡海至吉陽,所謂「再涉鯨波」者也。夫廣西去朝廷固遠矣,海外州軍又加遠焉,不得不置小帥以臨之。瓊守權,能摘發四州軍官吏。今兼本路安撫都監、提轄海外逐州軍公事,良以此也。 025 邕州兼廣西路安撫都監 自唐分天下為十道,二廣不分東西。天寶中始置邕州經略使,懿宗始陞邕管為西道節度使。本朝皇祐中儂智高平,詔狄靑分廣、邕、宜、融為三路,守臣兼本路兵馬都監,而置經略安撫使于桂州以統之。今邕守兼本路安撫都監,州為建武軍節度。有左、右兩江。左江在其南,外抵安南國;右江在西南,外抵六詔、諸蠻。兩江之間,管羈縻州峒六十餘,用為內地藩,而內宿全將五千人以鎮之。凡安南國及六詔、諸蠻有疆場之事,必由邕以達;而經略安撫之諮詢邊事,亦惟邕是賴。朝廷南方馬政,專在邕。邊方珍異,多聚邕矣。 026 宜州兼廣西路兵馬都監 廣西控扼夷蠻,邕屯全將,宜屯半將。本朝皇祐間,分宜州為一路,帥所統多夷州,後罷為郡。今守臣猶兼廣西都監,為慶遠軍節度。宜之西境,有南丹州、安化三州一鎮,又有撫水、五峒、龍河、茅灘、荔波等蠻及陸家砦。其外有龍、羅、方、石、張五姓,謂之淺蠻。又有西南韋蕃及蘇綺、羅坐、夜回[17]、計利、流求,謂之生蠻。其外又有羅殿、毗那大蠻。皆有徑路,直抵宜城。宜之境上,舊有觀、溪、馴、敘四州,乃昔之邊也。權力弱,不足以為邊,紹興四年,罷為寨。今宜有高峯、帶溪、北遐、思立、鎮寧五寨是也。高峯一寨,古之觀州,正抵南丹。其或犯邊,高峯則其咽喉。宜之府庫,月支南丹、安化諸峒錢米鹽料有差。 027 融州兼廣西路兵馬都監 大觀初,置融州為黔南經略使,所管皆夷州。帥府地狹,割柳之柳城、宜之天河、桂之古縣以益之。厥後罷融為郡,三縣復仍其舊。至今黔南帥司官屬朱記,在靜江府軍資庫。融州城下江卽牂牁江也。江之上流,與王江合。王江之間,羣猺居之。又其上流,羣蠻居之。猺卽五陵溪之別也。蠻則諸葛亮所征,漢武帝所開者也。在融則外置列寨以備之。融守兼廣西都監為清遠軍節度。每歲聖節,蠻酋赴宴頗多,舊日帥府規模,尚可覩矣。 028 欽廉溪峒都巡檢使 欽、廉皆號極邊,去安南境不相遠。異時安南舟楫多至廉,後為溺舟,乃更來欽。令廉州不管溪峒,猶帶溪峒職事者,蓋為安南備爾。廉之西,欽也。欽之西,安南也。交人之來,率用小舟。既出港,遵崖而行,不半里卽入欽港。正使至廉,必越欽港。亂流之際,風濤多惡。交人之至欽也,自其境永安州,朝發暮到。欽於港口置抵棹寨以誰何之,近境有木龍渡以節之,沿海巡檢一司,迎且送之,此其備諸海道者也。若乃陸境,則有七峒,於如昔峒置戍,以固吾圉。 卷二 外國門上 029 安南國 交阯本秦象軍,漢唐分置,已見於《百粤故地》首篇。境內偽置四府十三州三寨。府曰都護、大通、清化、富良;州曰永安、永泰、萬春、豐道、太平、清化、乂安、遮風、茶盧、安豐、蘇州、茂州、諒州;寨曰和寧、大盤、新安。大抵清化、遮風、乂安、永安皆遵海,而永安與欽州為境,茶盧與占城為境,蘇州、茂州皆與邕管為境。其國東西皆大海,東有小江,過海至欽廉;西有陸路,通白衣蠻;南抵占城;北抵邕管。自欽西南舟行一日,至其永安州,由玉山大盤寨過永泰、萬春,卽至其國都,不過五日。自邕州左江永平寨,南行入其境机榔縣,過烏皮,桃花二小江,至湳定江亦名富良江,凡四日至其國都,乃郭逵師所出也[18]。又自太平寨東南行,過丹特羅江,入其諒州,六日至其國都。若自右江温潤寨入其國則迂矣。交人自謂至其國都曰入峒,謂吾民曰上京。地里止此,而文移動以數月,蓋故為遷延以示道里之遠。 國初,其部內亂。有丁部領者[19],與其子璉率衆討平之。衆立為帥,三年而私命璉為節度使。開寶六年,璉遣使貢方物,制以璉特進檢校太師充靜海軍節度觀察處置等使安南都護兼御史大夫上柱國濟陰郡開國公,仍賜推誠順化功臣。八年又封交阯郡王。璉死,黎桓篡立[20]。太平興國中,桓以交州叛,朝廷因以撫之。桓死,子至忠立。大中祥符三年,至忠卒,有子才十歲,李公蘊冒姓黎,殺之,自稱留後,遣使請命,授以黎氏官。公蘊死,子德政立,來告哀,自稱留後。天聖六年,授安南都護交阯郡王。寶元初,進南平王。德政死,子日尊立,自稱大越國李氏第三帝。日尊死,子乾德立,自號明王。乾德初立,權移臣下,大臣李上吉首建叛議,而廣西白州進士徐伯祥者,有功于州不得官,導以犯邊,陷邕、欽、廉三州。朝廷遣郭逵致討,幾覆其國。乃以表乞降。會王師大疫,逵受表班師,時熙寧八年也。乾德死,有遺腹子在占城,奉而立之,曰天祚[21]。紹興二十六年入貢。乾道癸巳,朝旨符廣西帥司下交阯買馴象,天祚因乞以象貢,許之。未入貢而天祚死,嗣子龍{左右}不以聞,而冒天祚名稱貢,封為安南國王。既受封,乃以天祚名乞國印及上天祚遺表。朝廷命廣西提刑廖蘧為使,至欽州弔祭,復立龍{左右}為安南國王。 其國僭偽自李日尊始。偽謚其祖曰太祖神武,自號曰大越國,偽年曰天貺,繼以十八字尊號。乾德立乃犯邊,朝廷遣郭逵為招撫使,趙卨副之。進至湳定江,乾德奉表請降,納之。 創為法制,雖曰甚鄙,而上下頗安之。母妻皆稱后,子皆稱太子。本族稱大王,族長稱承嗣,餘族稱支嗣。其官有內外職:內職治國,官之長曰輔國太尉,猶宰相也;外職治兵,官之長曰樞密使、金吾太尉、都領兵。其文移至邊,有「判安南都護府」者,亦外職也。其入仕之途,或任子,或取士,或以資。有御龍、武勝等八軍,皆有左右[22],每軍二百人。橫刺字於額,曰「天子兵」。又有雄略、勇健等九軍,以充給使。其宮室有水精宮、天元殿,制皆僭擬。別有一樓,牓曰「安南都護府」[23]。其國最重科舉。凡入貲,先為吏,敍遷至書狀,又入貲,為保義郞[24],卽可為知州矣。凡蒞官,不支俸,唯付以一方之民,俾得屬役耕漁以取利。兵士月一更,暇則耕種自給。歲正月七日,每一兵支錢三百,紬絹布各一匹。兵士月給禾十束。元日以大禾飯、魚鮓犒軍,蓋其境土多占禾,故以大禾為元日之犒。正月四日,國王宴官僚。七月五日號大節,人民相慶,官僚以生日獻王,王次日宴酬之。門前有樓置大鐘,為民訴寃。為盜者,斮手足指。背國逃亡音,斮手足。謀叛者,埋身露頭,旁植勁竹,挽竿繫首。以利刃剗之,首歘起揭竿標矣。 欽州探海往其郡永安州投公文[25],不容民間交語,館之驛亭,速遣出境,防之甚密。其國入貢,自昔由邕或欽入境,蓋先遣使議定,移文經略司,轉以上聞。有旨許其來,則專使上京,不然則否。舊制,安南使者班在高麗上。建炎南渡,李天祚乞入貢,朝廷嘉其誠,優詔答之。紹興二十六年乞入貢,許之。乃遣使由欽入。正使,安南右武大夫李義;副,安南武翼郞郭應。以五象充常進綱外,更進昇平綱,以安南太平州刺史李國為使。所獻方物甚盛,表章皆金字。貢金器凡一千二百餘兩,以珠寶飾之者居半。貢珍珠,大者三顆如茄子,次六顆如波羅蜜核,次二十四顆如桃核,次十七顆如李核,次五十顆如棗核,凡一百顆,以金瓶盛之。貢沉香一千斤,翠羽五十隻,深黃盤龍段子八百五十匹,御馬六匹,鞍轡副之,常進馬八匹,馴象五頭。二綱衙官各五十人,使者頗以所進盛多自矜。後乞入貢,朝廷輒却之。乾道九年,朝旨符廣西下安南買馴象,天祚因乞以象貢,許之。以五象進奉大禮,正使,安南承議郞李邦正;副[26],安南忠翊郞阮文獻。又以十象賀登寶位,安南中衞大夫尹子思為使。自邕州左江永平寨入[27]。象綱所過,州縣頗有宴犒[28]、夫腳、象屋之費,而諸郡兵衞單弱,不足以聳外夷。比至靜江,見迓卒鎧甲之盛,進退行伍之肅,使者失聲歎曰:「吾至此,方見大朝威儀!」參府之次,就戟門外上下馬,庭參甚恭。時范石湖為帥,屬威嚴以臨之,而盛其犒宴饋遺,視紹興二十六年禮遇頗殺,使者不敢較也。帥司津遣入朝。李邦正題詩郵亭,有「此去優成賜國名」之句。比到闕,偶得賜國之寵,使者滿意而歸。過靜江,復庭參致謝,乞自欽州歸國,許之。比至欽,留兩月,其國以舟楫旗幟迓之而歸。是役也,貢象之外,附貢金銀洗盤、犀角、象齒、沉、箋之屬。計所直不滿二三萬緡,似非紹興入貢之盛,而其國掃府庫僅能集事。朝廷賜予優厚,復叨異恩。交使、衙官百人所過,州縣批券,得米以充糧食,得錢則人日給十文,餘皆籍歸國。一路州縣應副夫腳八百人,擎負貢物者固無幾,而皆為使者負販至都。象實能浮,象奴所至水津,索舟以載,得錢然後驅以濟。押伴官如加禮,使者愈慢,後不加禮,乃聽命。既僥倖賜國,復有乞印之舉。其後謝使繼至欽[29],又數乞入貢,莫之許矣。 其國人烏衣,黑齒,椎髻,徒跣,無貴賤皆然。其酋平居亦然,但珥金簪,上黃衫,下紫裙耳。其餘平居,上衣則上緊蟠領頸皂衫,四裾如背子名曰四顚;下衣則皂裙也。或珥鐵簪,或曳皮履,手執鶴羽扇,頭戴螺笠。其文身如銅鼓款識。其軍人橫刺字於額曰「天子兵」。其婦人乃皙白,異於男子。皂裙,男子之蓋飾也。以香膏沐髮如漆,裹烏紗巾,頂圓而小,自額以上,細褶如縫,上徹於頂。身著大蟠領皂衫,加於小蟠領衫之上。足加鞵韈,遊於衢路,與吾人無異,但其巾可辨耳。其來投文書也,紫袍象笏,趨拜雍容。使者之來,文武官皆紫袍紅鞓通犀帶無魚,自貢象之後,李邦正再使來欽,乃加金魚甚長大。其俗之轎如布囊,而使者至欽,則乘涼轎,雨晴皆用之。 030 海外黎蠻 海南有黎母山,內為生黎,去州縣遠,不供賦役;外為熟黎,耕省地,供賦役,而各以所邇隸於四軍州。生黎質直獷悍,不受欺觸,本不為人患。熟黎多湖廣、福建之姦民也,狡悍禍賊,外雖供賦于官,而陰結生黎以侵省地,邀掠行旅、居民,官吏經由村峒,多舍其家。峒中有王二娘者,黎之酋也,夫之名不聞。家饒於財,善用其衆,力能制股羣黎,朝廷賜封宜人,瓊管有令於黎峒,必下王宜人,無不帖然。二娘死,女亦能繼其業。昔崇寧中,王祖道經略廣西,撫定黎賊九百七峒,結丁口六萬四千,開通道路一千二百餘里,自以為漢唐以來所不臣之地,皆入版圖,官僚皆受厚賞。淳熙元年,五指山生黎峒首王仲期,率其旁八十峒、丁口一千八百二十人歸化。諸峒首王仲文等八十一人詣瓊管公參,就顯應廟斫石歃血,約誓改過,不復抄掠。瓊管犒遣歸峒。 大抵黎俗多猜,客來不遽見之,而於隙間察客儼然不動,然後遣奴出布席。客卽席坐,移時,主乃出見,不交一談。少焉置酒,先以惡穢味嘗客,客忍食不疑,則喜,繼以牛酒;否則遣客。其親故聚會,椎鼓歌舞,三杯後請去備,猶以弓刀置身側也。性好讎殺,謂之作拗。遇親戚之仇,卽械繫之,要牛酒銀瓶,謂之贖命。婚姻以折箭為信。商旅在其家,黎女有不潔者,父母反對鄰里誇之。其親死,殺牛以祭,不哭不飯,唯食生牛肉。其葬也,舁襯而行,前一人以雞子擲地,不破卽吉地也。居處皆栅屋。土產名香、檳榔、椰子、小馬、翠羽、黃蠟、蘇木、吉貝之屬,四州軍征商,以為歲計,商賈多販牛以易香。黎裝椎髻、徒跣、裸袒,而腰繚吉貝,首珥銀釵,或銅或錫,首或以絳帛綵帛包髻,或戴小花笠[30],或加雞尾,而皆簪銀篦二枝,亦有著短織花裙者。崇寧中王祖道撫定黎峒[31],其酋亦有補官,今其孫尚服錦袍銀束帶,蓋其先世所受賜而服之云。黎人執黎弓[32],垂箭筩,戴兜鍪,佩黎刀。刀刃長二尺,而柄甚長,以白角片長尺許如雞尾為靶子飾兜鍪[33],織藤為之。其婦人高髻繡面,耳帶銅環,垂墜至肩。衣裙皆吉貝,五色爛然。無有袴襦,徒繫裙數重。裙製:四圍合縫,以足穿之,而繫諸腰。羣浴於川。黎人半能漢語,十百為羣,變服入州縣墟市,人莫辨焉。日將晩,或吹牛角為聲,則紛紛聚會,結隊而歸,始知其為黎也。 031 海外諸蕃國 諸蕃國大抵海為界限,各為方隅而立國。國有物宜,各從都會以阜通。正南諸國,三佛齊其都會也。東南諸國,闍婆其都會也。西南諸國,浩乎不可窮,近則占城、眞臘為窊裏諸國之都會,遠則大秦為西天竺諸國之都會,又其遠則麻離拔國為大食諸國之都會,又其外則木蘭皮國為極西諸國之都會。三佛齊之南,南大洋海也。海中有嶼萬餘,人奠居之[34]。愈南不可通矣。闍婆之東,東大洋海也,水勢漸低,女人國在焉。愈東則尾閭之所泄,非復人世。稍東北向,則高麗、百濟耳。 西南海上諸國,不可勝計,其大略亦可考,姑以交阯定其方隅。直交阯之南,則占城、眞臘、佛羅安也。交阯之西北,則大理、黑水、吐蕃也。於是西有大海隔之,是海也,名曰細蘭。細蘭海中有一大洲。名細蘭國。渡之而西,復有諸國。其南為故臨國,其北為大秦國、王舍城、天竺國。又其西有海,曰東大食海。渡之而西,則大食諸國也。大食之地甚廣,其國甚多,不可悉載。又其西有海,名西大食海。渡之而西,則木蘭皮諸國,凡千餘。更西,則日之所入,不得而聞也。 032 占城國 占城,漢林邑也。境上有馬援銅柱。在唐曰環王,王所居曰占城,以名其國。地產名香、犀、象。土皆白砂,可耕之地絕少,無羊豕蔬茹,人採香為生。國無市肆,地廣人少,多買奴婢,舶舟以人為貨。北抵交阯,南抵眞臘,臣事交阯,而日與眞臘為仇。乾道癸巳,閩人有以西班到選,得官吉陽軍都監者,泛海之官,飄至占城,見其國與眞臘乘象以戰,無大勝負,乃說王以騎戰之利,敎之弓弩騎射。占城王大悅,具舟送至吉陽,厚齎。隨以買馬,得數十匹,以戰則克。次年復來,人徒甚盛。吉陽軍因却以無馬,乃轉之瓊管,瓊管不受,遂怒而歸,後不復至也。異時諸國舶舟,類為其所虜,蓋其俗本好剽掠。其屬有賓朣朧國、賓陁陵國。目連舍基在賓陁陵,或云卽王舍城。建隆二年曾貢方物,三年八月又來貢。哲宗元祐元年十二月又進貢,有詔賜錢二千六百緡,其慕化抑可嘉也。 033 眞臘國 眞臘國遠於占城,而近於諸蕃。其旁有窊裏國、西棚國、三泊國、麻蘭國、登流眉國、第辣撻國,眞臘為之都會。北抵占城。最產名香,登流眉所產為絕奇,諸蕃國香所不及也。其國僧道咒法靈甚。僧之黃衣者,有室家;紅衣者寺居,戒律精嚴。道士以木葉為衣。國中望天一隅,常有少痕。其人云,昔女媧所不至也。本朝徽宗宣和二年曾遣使入貢。 034 蒲甘國 蒲甘國,自大理國五程至其國,自窊裏國六十程至之。隔黑水、淤泥河,則西天諸國不可通矣。蒲甘國王、官員,皆戴金冠,狀如犀角。有馬不鞍而騎。王居以錫為瓦,以金銀裹飾屋壁。有寺數十所,僧皆黃。國王早朝,其官僚各持花獻王,僧作梵語祝壽,以花戴王首,餘花歸寺供佛。徽宗崇寧五年二月曾入貢。 035 三佛齊國 三佛齊國,在南海之中,諸蕃水道之要衝也。東自闍婆諸國,西自大食、故臨諸國,無不由其境而入中國者。國無所產,而人習戰攻,服藥在身,刃不能傷。陸攻水戰,奮擊無前,以故鄰國咸服焉。蕃舶過境,有不入其國者,必出師盡殺之,以故其國富犀象、珠璣、香藥。其俗縛排浮水而居。其屬有佛羅安國,國主自三佛齊選差。地亦產香,氣味腥烈,較之下岸諸國,此為差勝。有聖佛,三佛齊國王再歲一往燒香。藝祖開基,建隆元年九月,三佛齊王悉利大霞里壇[35],遣使來貢方物。二年五月復遣使進貢。三年三月又來貢,十二月又貢方物。至神宗元豐二年七月,遣詹卑國使來貢。哲宗元祐三年閏十二月又遣使入貢,五年復來貢[36]。慕義來庭,與他國不侔矣。 036 闍婆國   闍婆國,又名莆家龍,在海東南,勢下,故曰下岸。廣州自十一月十二月發舶,順風連昏旦,一月可到。國王撮髻腦後。人民剃頭留短髮,好以花樣縵布繳身。以椰子幷撻樹漿為酒。蔗糖其色紅白,味極甘美。以銷銀鍮錫雜鑄為錢,其錢以六十箇,准為一兩金,用三十二錢為半兩金。土產胡椒、檀香、丁香、白豆蔲、肉豆蔲、沉香。國人尚氣好鬭戰,王及官豪有死者,左右承奉人皆願隨死,焚則躍入火中;棄骨於水,亦踣水溺死,不悔。 037 故臨國 故臨國與大食國相邇,廣舶四十日到藍里住冬,次年再發舶,約一月始達。其國人黑色,身纒白布,鬚髮伸直,露頭撮髻,穿紅皮履,如畫羅漢脚踏者。好事弓箭,遇鬭戰敵時。以綵纈纒髻。國王身纒布,出入以布作軟兜,或乘象。國人好奉事佛。其國有大食國蕃客,寄居甚多。每洗浴畢,用鬱金塗身,欲象佛之金身也。監篦國遞年販象、牛,大食販馬,前來此國貨賣。國王事天尊牛,殺之償死。中國舶商欲往大食,必自故臨易小舟而往,雖以一月南風至之,然往返經二年矣。 038 注輦國 注輦國是西天南印度也。欲往其國,當自故臨國易舟而行,或云蒲甘國亦可往。其國王冠有明珠異寶。多與西天諸國戰爭。國有戰象六萬,皆高七八尺。戰時象背立屋載勇士,遠則用箭,近則用槊。戰勝者,象亦賜號以旌其功,至有賜錦帳金槽者。每日象亦朝王。國王及官民皆撮髻,繞白布。以金銀為錢。出指環腦子,蓋貓兒睛之類也,眞珠、象牙、雜色琥珀、色絲布。妓女近萬家,每日輪妓三千入朝祗役。國人尚氣輕生,有不相伏者,日數十對在王前用短刀格鬭,死而無悔。父子兄弟不同釜而爨,不共器而食,然甚重義。眞宗大中祥符八年,注輦國王遣使貢眞珠等。譯者道其言曰:「願以表遠人慕化之心。」至神宗熙寧十年六月,此國亦貢方物。上遣內侍勞問之,乃此國也。 卷三 外國門下 039 大秦國 大秦國者,西天諸國之都會,大食蕃商所萃之地也。其王號麻囉弗。以帛織出金字纒頭,所坐之物,則織以絲罽。有城郭居民。王所居舍,以石灰代瓦,多設簾幃,四圍開七門,置守者各三十人。有他國進貢者,拜於階戺之下,祝壽而退。屋下開地道至禮拜堂一里許,王少出,惟誦經禮佛,遇七日卽由地道往禮拜堂拜佛,從者五十人。國人罕識王面,若出遊騎馬,打三簷靑繖,馬頭項皆飾以金玉珠寶。遞年,大食國王號素丹遣人進貢。如國內有警,卽令大食措置兵甲,前來撫定。所食之物,多飯餅肉,不飲酒,用金銀器,以匙挑之。食已,卽以金盤貯水濯手。土產琉璃、珊瑚、生金、花錦、縵布、紅馬腦、眞珠。天竺國其屬也。國有聖水,能止風濤,若海揚波,以琉璃瓶盛水灑之,卽止。 040 大食諸國 大食者,諸國之總名也。有國千餘,所知名者,特數國耳。 有麻離拔國。廣州自中冬以後,發船乘北風行,約四十日到地名藍里,博買蘇木、白錫、長白藤。住至次冬,再乘東北風六十日順風方到。此國產乳香、龍涎、眞珠、琉璃、犀角、象牙、珊瑚、木香、沒藥、血竭、阿魏、蘇合油、沒石子、薔薇水等貨,皆大食諸國至此博易。國王官民皆事天,官豪皆以金線挑花帛纒頭搭項,以白越諾金字布為衣,或衣諸色錦。以紅皮為履,居五層樓,食麵餅肉酪,貧者乃食魚蔬。地少稻米,所產果實,甜而不酸。以蒲桃為酒,以糖煮香藥為思穌酒,以蜜和香藥作眉思打華酒,暖補有益。以金銀為錢,巨舶富商皆聚焉。哲宗元祐三年十一月,大食麻囉拔國遣人入貢,卽此麻離拔也。 有麻嘉國。自麻離拔國西去,陸行八十餘程乃到。此是佛麻霞勿出世之處,有佛所居方丈,以五色玉結甃成牆屋。每歲遇佛忌辰,大食諸國王,皆遣人持寶貝金銀施捨,以錦綺蓋其方丈。每年諸國前來就方丈禮拜,幷他國官豪,不拘萬里,皆至瞻禮。方丈後有佛墓,日夜常見霞光,人近不得,往往皆合眼走過。若人臨命終時,取墓上土塗胸,卽乘佛力超生云。 有白達國,係大食諸國之京師也。其國王則佛麻霞勿之子孫也。大食諸國用兵相侵,不敢犯其境,以故其國富盛。王出,張皂蓋,金柄,其頂有玉獅子,背負一大金月,耀人目如星,遠可見也。城市衢陌居民,豪侈多寶物珍段,皆食餅肉穌酪,少魚菜米。產金銀、碾花上等琉璃、白越諾布、蘇合油。國人皆相尚以好雪布纒頭。所謂軟琉璃者,國所產也。 有吉慈尼國,皆大山圍繞。鑿山為城,方二百里,環以大水。其國有禮拜堂百餘所,內一所方十里。國人七日一赴堂禮拜,謂之除幭[37]。其國產金銀、越諾布、金絲錦、五色駞毛段、碾花琉璃、蘇合油、無名異、摩娑石。人食餅肉乳酪,少魚米。民多豪富,居樓閣有五七層者。多畜牧駞馬。地極寒,自秋至春,雪不消,寢近西北故也。 有眉路骨惇國。居七重之城,自上古用黑光大石疊就,每城相去千步。有蕃塔三百餘,內一塔高八十丈,內有三百六十房。人皆纒頭搭項,寒卽以色毛段為衣,以肉麵為食,以金銀為錢。所謂鮫綃、薔薇水、栀子花、摩娑石、硼砂,皆其所產也。 有勿斯離國。其地多名山。秋露既降,日出照之,凝如糖霜,採而食之,清涼甘腴,此眞甘露也。山有天生樹,一歲生粟,次歲生沒石子。地產火浣布、珊瑚。 041 木蘭皮國 大食國西有巨海。海之西,有國不可勝計,大食巨艦所可至者,木蘭皮國爾。蓋自大食之陁盤地國發舟,正西涉海一百日而至之。一舟容數千人,舟中有酒食肆、機杼之屬。言舟之大者,莫木蘭若也,今人謂木蘭舟,得非言其莫大者乎?木蘭皮國所產極異,麥粒長二寸,瓜圍六尺,米麥窖地數十年不壞,產胡羊高數尺,尾大如扇,春剖腹取脂數十斤,再縫而活,不取則羊以肥死。其國相傳又陸行二百程,日晷長三時。秋月西風忽起,人獸速就水飲乃生,稍遲,以渴死。 042 西天諸國 西方諸國,大率冠以「西天」之名,凡數百國。最著名者王舍城、天竺國、中印度。蓋佛氏所生,故其名重也。傳聞其地之東,有黑水、淤河、大海,越之而東,則西域、吐蕃、大理、交阯之境也。其地之西,有東大食海、越之而西,則大食諸國也。其地之南,有洲名曰細蘭國,其海亦曰細蘭海。昔張騫使大夏,聞身毒國在大夏東南一千里。余聞自大理國至王舍城,亦不過四十程。案賈耽《皇華四達記》云:「自安南通天竺。」又達摩之來,浮海至番禺,此海道可通之明驗也。 043 西天南尼華囉國 西天南尼華囉國,城有三重。其人早晚必浴,以鬱金塗身面,效佛金色。國人多稱婆羅門,以為佛眞子孫。屋壁坐席,塗以牛糞。家置壇,崇三尺,三級而升,每晨以牛糞塗。焚香獻花供養。道通西域,西域忽有輕騎來刼,但閉門距之,數日,乏糧自退。 044 東南海上諸雜國 東南海上有沙華公國。其人多出大海刼奪,得人縛而賣之闍婆。又東南有近佛國,多野島,蠻賊居之,號麻囉奴。商舶飄至其國,擒人以巨竹夾而燒食之。賊首鑽齒,陷以黃金。以人頭為食器。其島愈深,其賊愈甚。又東南有女人國,水常東流,數年水一泛漲,或流出蓮肉長尺餘,桃核長二尺,人得之則以獻於女王。昔嘗有舶舟飄落其國,羣女攜以歸,數日無不死。有一智者,夜盜船亡命得去,遂傳其事。其國女人,遇南風盛發,裸而感風,咸生女也。 045 崑崙層期國 西南海上,有崑崙層期國,連接大海島。常有大鵬飛,蔽日移晷。有野駱駝,大鵬遇則呑之。或拾鵬翅,截其管,堪作水桶。又有駱駝鶴,身項長六七尺,有翼能飛,但不高耳。食雜物炎火,或燒赤熱銅鐵與之食。土產大象牙[38]、犀角。又海島多野人,身如黑漆,拳髮。誘以食而擒之,動以千萬,賣為蕃奴。 046 波斯國 西南海上波斯國,其人肌理甚黑,鬢髮皆拳,兩手鈐以金串,縵身以靑花布。無城郭。其王早朝,以虎皮蒙杌,疊足坐,羣下禮拜。出則乘軟兜或騎象,從者百餘人,執劍呵護。食餅肉飯,盛以甆器,掬而啗之。 047 蜑蠻 以舟為室,視水如陸,浮生江海者,蜑也。欽之蜑有三:一為魚蜑,善舉網垂綸;二為蠔蜑,善沒海取蠔;三為木蜑,善伐山取材。凡蜑極貪,衣皆鶉結。得掬米,妻子共之。夫婦居短篷之下,生子乃猥多,一舟不下十子。兒自能孩,其母以軟帛束之背上[39],蕩漿自如。兒能匍匐,則以長繩繫其腰,於繩末繫短木焉,兒忽墮水,則緣繩汲出之。兒學行,往來篷脊,殊不驚也。能行,則已能浮沒。蜑舟泊岸,羣兒聚戲沙中,冬夏身無一縷,眞類獺然。蜑之浮生,似若浩蕩莫能馴者,然亦各有統屬,各有界分,各有役於官,以是知無逃乎天地之間。廣州有蜑一種,名日盧停,善水戰。 048 三伏馱 交阯之南有山曰播流,環數百里,若大鐵圍,不可攀躋。中皆良田,唯有一竅可入。有種類居之,交阯所不得而臣,號曰三伏馱。安南屢欲滅之,其人守險,萬方不可入。三伏馱自言曰:「縱安南有強兵,我自有禾可食。」蓋謂其不可滅也。 049 猺人 猺人者,言其執徭役於中國也。靜江府五縣與猺人接境,曰興安、靈川、臨桂、義寧、古縣。猺人聚落不一,最強者曰羅曼猺人、麻園猺人。其餘曰黃沙,曰甲石,曰嶺屯,曰褒江,曰贈腳,曰黃村,曰赤水,曰藍思,曰巾江,曰竦江,曰定花,曰冷石坑,曰白面,曰黃意,曰大利,曰小平,曰灘頭,曰丹江,曰縻江,曰閃江,曰把界。山谷彌遠,猺人彌多,盡隸於義寧縣桑江寨。猺人椎髻臨額,跣足帶械,或袒裸,或鶉結,或斑布袍袴,或白布巾;其酋則靑巾紫袍。婦人上衫下裙,斑斕勃窣,惟其上衣斑文極細,俗所尚也。地皆高山,而所產乃輜重,欲運致之,不可肩荷,則為大囊貯物,以皮為大帶挽之於額,而負之於背,雖大木石亦負於背。猺人耕山為生,以粟、豆、芋魁充糧。其稻田無幾,年豐則安居巢穴,一或饑饉,則四出擾攘[40]。土產杉板、滑石、蜜蠟、零陵香、燕脂木。靜江五縣沿邊,唯興安、義寧縣官,任滿有邊賞。 050 西南夷 西南五姓蕃部,曰龍、羅、方、石、張,自昔許上京入貢。龍、羅、方、石,自宜州入境,張蕃自邕州入境。或三年,或四五年,計五姓人徒凡九百六十人。所貢氈、馬、丹砂。朝廷支賜錦衫銀帶,與其他費,凡二萬四千四百餘緡,回答之物不與焉。熙寧八年,令五姓蕃五年一進奉,納方物於宜州,宜州估時價回答。又有西南韋蕃,亦五年一進奉,宜州受其方物,回答之費,凡一千二百餘緡。羈糜州亦有進奉者,宜州管下安化三州一鎮,舊許三年一上京進奉,額二百九十三人。後令納方物於宜州思立寨,而親赴州領賜。 西南夷大率椎髻跣足,或衣斑花布,或披氈而背刀帶弩。其髻以白紙縛之,云猶為諸葛武侯制服也。武侯之烈遠矣哉! 051 通道外夷 中國通道南蠻,必由邕州橫山寨。自橫山一程至古天縣,一程至歸樂州,一程至唐興州,一程至睢殿州,一程至七源州,一程至泗城州,一程至古那洞,一程至龍安州,一程至鳳村山獠渡江,一程至上展,一程至博文嶺,一程至羅扶,一程至自杞之境名曰磨巨,又三程至自杞國。自杞四程至古城郡,三程至大理國之境名曰善闡府,六程至大理國矣。自大埋國五程至蒲甘國,去西天竺不遠,限以淤泥河不通,亦或可通,但絶險耳。凡三十二程。若欲至羅殿國,亦自橫山寨如初行程,至七源州而分道。一程至馬樂縣,一程至恩化縣,一程至羅奪州,一程至圍慕州,一程至阿姝蠻,一程至硃砂蠻,一程至順唐府,二程至羅殿國矣,凡十九程。若欲至特磨道,亦自橫山,一程至上安縣,一程至安德州,一程至羅博州,一程至陽縣,一程至隘岸,一程至那郞,一程至西寧州,一程至富州,一程至羅拱縣,一程至歷水鋪,一程至特磨道矣。自特磨一程至結也蠻,一程至大理界虛,一程至最寧府,六程而至大理國矣。凡二十程。所以謂大理欲以馬至中國,而北阻自杞,南阻特磨者,其道里固相若也。聞自杞、特磨之間,有新路直指橫山,不涉二國。今馬既歲至,亦不必由他道也。 052 航海外夷 今天下沿海州郡,自東北而西南,其行至欽州止矣。沿海州郡,類有市舶。國家綏懷外夷,於泉、廣二州置提舉市舶司,故凡蕃商急難之欲赴愬者,必提舉司也。歲十月,提舉司大設蕃商而遣之。其來也,當夏至之後,提舉司征其商而覆護焉。諾蕃國之富盛多寶貨者,莫如大食國,其次闍婆國,其次三佛齊國,其次乃諸國耳。三佛齊者,諸國海道往來之要衝也。三佛齊之來也,正北行,舟歷上下竺與交洋,乃至中國之境。其欲至廣者,入自屯門。欲至泉州者,入自甲子門。闍婆之來也,稍西北行,舟過十二子石而與三佛齊海道合於竺嶼之下。大食國之來也,以小舟運而南行,至故臨國易大舟而東行,至三佛齊國乃復如三佛齊之入中國。其他占城、眞臘之屬,皆近在交阯洋之南,遠不及三佛齊國、闍婆之半,而三佛齊、闍婆又不及大食國之半也。諸蕃國之入中國,一歲可以往返,唯大食必二年而後可。大抵蕃舶風便而行,一日千里,一遇朔風,為禍不測。幸泊於吾境,猶有保甲之法,苟泊外國,則人貨俱沒。若夫默伽國、勿斯里等國,其遠也,不知其幾萬里矣。 □□門[41] 053 沿邊兵 祖宗分置將兵,廣西得二將焉。邊州,邕管為上,宜次之,欽次之,融又次之。靜江帥府,元屯半將二千五百人,又駐泊兵二千人,効用五百人,又殿前摧鋒軍五百人,又有雄略、忠敢等軍,軍容頗盛。無事足以鎮撫,有事足以調發。邕屯全將五千人,以三千人分戍橫山、太平、永平、古萬四寨及遷龍鎮[42],其二千人留州更戍。宜州屯半將二千五百人,乃靜江一將之分屯者。高峯、帶溪、北遐、思立、鎮寧諸寨之戍,乃多用天河、思恩、河池三縣之土丁。而宜州在城與夫溪峒都巡檢兵,蓋不滿千人。欽之澄海,與夫管界、沿海二巡檢,合集不過五百人。而如昔之戍,出於峒丁,抵棹之戍,出於土丁。融州舊撥靜江府馬軍二百人,都巡檢兵亦不過二三百輩。祖宗時,以廣右事力緜薄,而邊防急切,故歲賜錢一百一十餘萬緡,而諸郡稅賦以之,養兵積威,宜有餘裕。南渡以來,歲賜已絕,又歲取廣西鹽鈔錢四十萬緡,經、總制錢數十萬緡,歷年滋久,故諸郡銷兵以自足爾。 054 土丁戍邊 邕、欽與交阯為境,自昔二郡土丁,雜官軍戍邊。邕州土丁戍邊之事未詳,欽之抵棹寨,以安遠縣土丁百人更戍,季一替。厥後宜有南丹莫公晟之擾,大觀元年,始詔宜州土丁,依邕、欽例戍邊。正兵長戍二百人,土丁更戍三百人,以天河、思恩、河池三縣土丁,父子全不分番戍守其間。河池一縣,最近高峯,與南丹對境,要害地也。而河池一縣土丁,止可分為兩番[43],一季一替。乃於腹裏之宜山、忻城二縣,三丁抽一,分為三番,月一替。是則宜之土丁,其役更重於邕、欽也。宜之守臣,屢請於朝,乞差次邊柳、象、賓、橫州土丁,與宜之土丁更戍,以紓極邊之民,不報。而宜之戍,至今不已。 055 峒丁戍邊 羈縻州之民,謂之峒丁,強武可用。溪峒之酋,以為兵衞,謂之田子甲。官欲用其一民,不可得也。唯欽州七峒峒丁,為官戍邊。蓋七峒權力弱於邕管,故聽命也。舊制,欽峒置巡防使臣一名[44],以官軍百人戍如昔峒,以備交阯。因官軍虐之,峒酋乞不用官軍,願自以峒丁更戍,以故欽州獨有峒丁之戍。 056 田子甲 邕州溪峒之民,無不習戰,刀弩鎗牌,用之頗精。峒民事讎殺,是以人習於戰鬭,謂之田子甲,言耕其田而為之甲士也。又朝廷馬政,正在其地,所謂良馬,彼多得之。峒豪頗習驍騎,峒官出入,前驅千人,後騎數十,整整不亂,亦謂之馬前排。靖康之變,峒兵有勤王者,遺老猶能言之,曰:「峒民素儉,勤王之役,日得券錢,積而不用。比歸,人有二三百緡之積。」至今以為美談。嘗有官員,自儂峒借人夫至欽,所從數人,道間麋興於前,能合而取之;鳶飛於天,能仰而落之。一夕逆旅刼盜,人有懼色,惟峒人整暇以待,盜不敢前。昔漢高祖用板楯蠻以取關中,武王伐商,亦用微、盧、彭、濮人,正使今日有疆場之事而用之,當必有功。 057 峒丁 邕州左、右江提舉峒丁,與夫經略司買馬幹官兼提舉,皆此職也。熙寧中,係籍峒丁四萬餘人,今其籍不可考矣。官名提舉,實不得管一丁。而生殺予奪,盡出其酋。欽州峒丁,雖不如邕管之已甚,所以奉其酋者,亦類此。嘗聞道家有言,人罪重者,謫為邊民,罔有藝極。峒丁日各以職,供水陸之產,為之力作,終歲而不得一飽。為之效死戰爭,而復加科斂。一有微過,遣所親軍斬之上流[45],而自於下流閱其尸也[46]。日曛,酋醉酣,杖劍散步,峒丁避不及者,手刃焉。類以此為服人之威,何其酷也! 058 寨丁 環羈縻溪峒,置寨以臨之,皆吾民也,謂之寨丁。靜江府有桑江寨。融州有融江寨[47]、武陽寨與潯江、文村[48]、茶溪、臨溪四堡。宜州有高峯寨、帶溪寨、北遐寨、思立寨、鎮寧寨。邕州有橫山寨、溫潤寨、太平寨、永平寨、古萬寨、遷隆寨。欽州有如昔寨、抵棹寨。瓊州有寶西寨、西峯寨、延德寨。萬安軍有萬全寨。吉陽軍有通遠寨。凡諸寨之戍,或用官軍,或峒丁,或寨丁。寨官或巡防使臣,或都監,或知寨[49]。或一寨有長貳官屬。是皆係乎寨之大小也。諸寨行事,動關化外,法制不得不少寬,威權不得不稍重。夫諸寨迥居於諸峒之中,寨丁更戍,不下百人。彼寨之境,山谷阻深,異材生之。今邊境晏然,亦未免有採山之役。 059 土丁保丁 自儂智高平,朝廷聯一路之民以為兵,戶滿五丁者,以一為土丁;二丁者以一為保丁。熙寧六年,詔依河北義勇例,修立條制如禁軍,置都虞候以下六階以隸之。因其民之資序,而為之階級,專屬經略司調發。其保丁則隸於州縣,而以保正統之。八年,廣西諸司乞以土丁敎閱,今保丁亦敎閲也。每歲農隙,會土、保丁,越州若縣,敎以坐作進退號令旗鼓之法,一季而罷。立法之意,蓋以廣民彫弱,人無固志,若素敎其民,一旦有警,則百萬之師,可以遽集。今乃州縣私役於敎閱之餘,寖失初意,然有不可不役者。廣西城壁,皆以土為周,覆以屋。一歲不葺,多致腐壓。為郡將者,先盡敎閱之道,以體立法之意,乃約城屋當用之工,分部竭作,不容私役。旬月集事,卽日散之,民亦樂從,而不以為勞矣。 060 効用 廣右効用,蓋諸郡山川廣莫,生齒不蕃,強弱不侔,又四方之姦民萃焉,於是諸郡所在,假強武之民,以「効用」名之,豪民亦借官為重。自王宣、凌鐵、謝實為變,賴効用立功。厥後經略司乃置効用五百人於靜江。凡強盜貸死、逃卒亡命與其強武願從之民咸集焉。善接短刃以蹙賊,隱然形勢,有足取者。靜江効用,自成一軍。若乃諸郡効用,散在民間,猶存而不廢。 061 土宣 廣西郡兵卒,歲有押馬綱賞,累至受宣。押馬往來販賣至多貲,亦有累賞補官者。厥後朝廷減賞,只許轉至十將,不許受宣。於是邊州守臣,便宜出帖補副都虞候,謂之土宣。其間亦有以私恩,不令陟階級而補副都虞候者,雖不請厚祿而為排軍矣。 062 五民 欽民有五種:一曰土人,自昔駱越種類也。居於村落,容貌鄙野,以脣舌雜為音聲,殊不可曉,謂之蔞語。二曰北人,語言平易,而雜以南音。本西北流民,自五代之亂,占籍於欽者也。三曰俚人,史稱俚獠者是也。此種自蠻峒出居,專事妖怪,若禽獸然,語音尤不可曉。四曰射耕人,本福建人,射地而耕也。子孫盡閩音。五曰蜑人,以舟為室,浮海而生,語似福、廣,雜以廣東、西之音。蜑別有記。 063 惰農 深廣,曠土彌望,田家所耕,百之一爾。必水泉冬夏常注之地,然後為田。苟膚寸高仰,共棄而不顧。其耕也,僅取破塊,不復深易。乃就田點種,更不移秧。既種之後,旱不求水,澇不疏決,既無糞壤,又不耔耘,一任於天。既穫,則束手坐食以卒歲。其妻乃負販以贍之,己則抱子嬉遊,慵惰莫甚焉。彼廣人皆半羸長病,一日力作,明日必病,或至死耳。 064 僧道 南中州縣,有寺觀而無僧道。人貧不能得度牒,有祠部牒者無幾,餘皆童行。以供應聖節為名,判公憑於州縣,權行剃髮戴冠,遂為眞僧道。如出公據,其說謂被盜遭火,失去度牒,官為給據為憑,遂以剃戴。 卷四 風土門 065 廣右風氣 南人有言曰:「雨下便寒晴便熱,不論春夏與秋冬。」此語盡南方之風氣矣。桂林氣候,與江浙頗相類,過桂林城南數十里,則便大異,杜子美謂「宜人獨桂林」,得之矣。欽陽雨則寒氣淅淅襲人[50],晴則温氣勃勃蒸人,陰溼晦㝠,一日數變,得頃刻明快[51],又復陰合。冬月久晴,不離葛衣紈扇;夏月苦雨,急須襲被重裘。大抵早温,晝熱,晚涼,夜寒,一日而四時之氣備。九月梅花盛開,臘夜已食靑梅,初春百卉蔭密,楓槐榆柳,四時常靑。草木雖大,易以蠧腐。五穀濇而不甘,六畜淡而無味,水泉腥而黯慘,蔬茹痩而苦硬。人生其間,率皆半羸而不耐作苦,生齒不蕃,土曠人稀,皆風氣使然也。北人至其地,莫若少食而頻餐,多衣而屢更,惟酒與色不可嗜也。如是則庶免乎瘴。然而腑臟日與惡劣水土接,毒氣浸淫,終當有疾[52],但有淺深耳,久則與之俱化。 066 雪雹 杜子美詩:「五嶺皆炎熱,宜人獨桂林。梅花萬里外,雪片一冬深。」蓋桂林嘗有雪,稍南則無之。他州土人皆莫知雪為何形。欽之父老云,數十年前,冬常有雪,歲乃大災。蓋南方地氣常燠,草木柔脆,一或有雪,則萬木殭死,明歲土膏不興,春不發生,正為災雪,非瑞雪也。若春夏有雹,歲乃大熟。蓋春夏熱氣,能抑之反得和平,而百物倍收,非若中土春夏遇雹而陽氣微也。天地之間,氣異乃爾! 067 瘴地 嶺外毒瘴,不必深廣之地。如海南之瓊管,海北之廉、雷、化,雖曰深廣,而瘴乃稍輕。昭州與湖南、靜江接境,士夫指以為大法場,言殺人之多也。若深廣之地,如橫、邕、欽、貴,其瘴殆與昭等,獨不知小法場之名在何州。嘗謂瘴重之州,率水土毒爾,非天時也。昭州有恭城,江水並城而出,其色黯慘,江石皆黑。橫、邕、欽、貴皆無石井,唯欽江水有一泉,乃土泉非石泉也。而地產毒藥,其類不一,安得無水毒乎?瘴疾之作,亦有運氣如中州之疫然。大概水毒之地必深廣。廣東以新州為大法場,英州為小法場,因併存之。 068 瘴 挑草子附 南方凡病,皆謂之瘴,其實似中州傷寒。蓋天氣鬱蒸,陽多宣洩,冬不閉藏,草木水泉,皆禀惡氣。人生其間,日受其毒,元氣不固,發為瘴疾。輕者寒熱往來,正類痁瘧,謂之冷瘴。重者純熱無寒,更重者蘊熱沉沉,無晝無夜,如卧灰火,謂之熱瘴。最重者,一病則失音,莫知所以然,謂之瘂瘴。冷瘴未必死,熱瘴久必死,瘂瘴治得其道,間亦可生。冷瘴以瘧治,熱瘴以傷寒治,瘂瘴以失音傷寒治,雖未可收十全之功,往往愈者過半。治瘴不可純用中州傷寒之藥,苟徒見其熱甚,而以朴硝、大黄之類下之,苟所禀怯弱,立見傾危。昔靜江府唐侍御家,仙者授以靑蒿散,至今南方瘴疾服之,有奇驗。其藥用靑蒿、石膏及草藥,服之而不愈者,是其人禀弱而病深也。急以附子、丹砂救之,往往多愈。夫南方盛熱,而服丹砂,非以熱益熱也。蓋陽氣不固,假熱藥以收拾之爾。痛哉深廣,不知醫藥,唯知設鬼,而坐致殂殞!間有南人熱瘴,挑草子而愈者。南人熱瘴發一二日,以針刺其上下脣。其法:捲脣之裏,刺其正中,以手捻去脣血,又以楮葉擦舌,又令病人並足而立,刺兩足後腕橫縫中靑脈,血出如注,乃以靑蒿和水服之,應手而愈。冷瘴與雜病,不可刺矣。熱瘴乃太陽傷寒證,刺出其血,是亦得汗法耳。人之上下脣,是陽明胃脈之所經。足後腕,是太陽膀胱脈之所經。太陽受病三日而陽明受病,南人之針,可謂暗合矣[53]。有發瘴過經,病已入裏而濱死,刺病人陰莖而愈。竊意其内通五臟,故或可以愈也。然施於壯健尚可,施於怯弱者,豈不危哉! 069 屋室 廣西諸郡富家大室覆之以瓦,不施棧板,唯敷瓦于椽間。仰視其瓦[54],徒取其不藏鼠,日光穿漏,不以為厭也。小民壘土墼為牆而架宇其上,全不施柱。或以竹仰覆為瓦,或但織竹笆兩重,任其漏滴。廣中居民,四壁不加塗泥,夜間焚膏,其光四出於外,故有「一家點火十家光」之譏。原其所以然,蓋其地煖,利在通風,不利堙窒也。未嘗見其茅屋[55],然則廣人,雖于茅亦以為勞事。 070 巢居 深廣之民,結栅以居,上施茅屋,下豢牛豕。栅上編竹為棧,不施椅桌床榻,唯有一牛皮為裀席,寢食於斯。牛豕之穢,升聞於棧罅之間,不可向邇。彼皆習慣,莫之聞也。考其所以然,蓋地多虎狼,不如是則人畜皆不得安,無乃上古巢居之意歟? 071 踏犂 靜江民頗力于田。其耕也,先施人工踏犂,乃以牛平之。踏犂形如匙,長六尺許,末施橫木一尺餘,此兩手所捉處也。犂柄之中,於其左邊施短柄焉,此左腳所踏處也。踏,可耕三尺,則釋左腳,而以兩手翻泥,謂之一進。迤邐而前,泥壠悉成行列,不異牛耕。予嘗料之,踏犂五日,可當牛犂一日,又不若牛犂之深於土。 問之,乃惜牛耳。牛自深廣來,不耐苦作。桂人養之不得其道,任其放牧,未嘗餵飼,夏則放之水中,冬則藏之巖穴,初無欄屋以禦風雨。今浙人養牛,冬月密閉其欄,重藁以藉之,煖日可愛,則牽出就日,去穢而加新,又日取新草於山,唯恐其一不飯也。浙牛所以勤苦而永年者,非特天產之良,人為之助亦多矣。南中養牛若此,安得而長用之哉? 若夫無牛之處,則踏犂之法,胡可廢也?又廣人荆棘費鋤之地,三人二踏犂,夾掘一穴,方可五尺,宿巨根[56],無不翻舉,甚易為功,此法不可以不存。 072 樁堂 靜江民間穫禾,取禾心一莖藁,連穗收之,謂之清冷禾。屋角為大木槽,將食時,取禾樁于槽中,其聲如僧寺之木魚。女伴以意運杵成音韻,名曰樁堂。每旦及日昃,則樁堂之聲,四聞可聽。 073 送老 嶺南嫁女之夕,新人盛飾廟坐,女伴亦盛飾夾輔之,迭相歌和,含情淒惋,各致殷勤,名曰送老,言將別年少之伴,送之偕老也。其歌也,靜江人倚《蘇幕遮》為聲,欽人倚《人月圓》,皆臨機自撰,不肯蹈襲,其間乃有絕佳者。凡送老,皆在深夜,鄉黨男子,羣往觀之,或於稠人中發歌以調女伴,女伴知其謂誰,以歌以答之,頗竊中其家之隱慝.往往以此致爭,亦或以此心許。 074 方言 方言,古人有之。乃若廣西之蔞語,如稱官為溝主,母為米囊,外祖母為,僕使曰齋捽,喫飯為報崖,若此之類,當待譯而後通。至城郭居民,語乃平易,自福建、湖湘,皆不及也。其間所言,意義頗善,有非中州所可及也。早曰朝時,晚曰晡時,以竹器盛飯如篋曰簞,以瓦瓶盛水曰罌,相交曰契交,自稱曰寒賤,長於我稱之曰老兄,少於我稱之曰老弟,丈人行呼其少曰老姪,呼至少者曰孫,泛呼孩提曰細子,謂慵惰為不事產業,謂人讐記曰彼期待我,力作而手倦曰指窮,貧困無力曰力匱,令人先行曰行前,水落曰水尾殺,泊舟曰埋船頭,離岸曰反船頭,舟行曰船在水皮上,大腳脛犬曰大蟲脚。若此之類,亦云雅矣。余又嘗令譯者以《禮部韻》按交阯語,字字有異,唯「花」字不須譯。又謂「北」為「朔」。因幷誌之。 075 俗字 廣西俗字甚多。如(上不下長),音矮,言矮則不長也;(上大下坐),音穩,言大坐則穩也;奀,音勌[57],言瘦弱也;(上不下生),音終,言死也;(上不下行),音臘,言不能舉足也;仦,音嫋,言小兒也;(左女右大),徒架切,言姊也;閂,音,言門橫關也;(上石下山),音磡,言岩崖也;汆,音泅,言人在水上也;(上水下入),音魅,言沒人在水下也;(左毛右几),音鬍,言多髭;(左石右井),東敢切,言以石擊水之聲也。大理國間有文書至南邊,猶用此「圀」字。圀,武后所作「國」字也。 法制門 076 奏辟 廣西奏辟,不限資格,唯材是求。自守闕、副尉、下班之類,一經奏辟,皆得領兵民之寄。大率初辟巡尉、知寨,次辟沿邊知縣、都監,次可辟左、右江提舉,等而上之,沿邊知州、軍,皆可辟也。守、倅,舊許帥司奏辟,今多與監司聯銜具奏[58]。帥司又可專辟沿邊州、軍主兵官。前官將替,半年便許量才選辟[59]。辟書一上,便可就權,往往非注補官之人,皆由之而並進。俟成命之下,就權年月,皆理為在任;不成,則不過解職而去耳。誠仕宦速化之地,比之吏部格法,何啻霄壤也! 077 定擬 廣西去朝廷遠,士夫難以―一到部,令漕司奉行吏部銓法,謂之南選。諸郡之闕,吏部以入殘零,一月無人注授,却發下漕司定擬。待次士夫擬得一闕,先許就權,吏部考其格法無害,則給告劄付之,理前月日為任。南中士夫甚樂之。廣西經任人,多不欲注曹官,唯欲授破格職官。初任人不欲授監當、簿、尉,唯欲授破格曹官。謂如吏部注中州四選闕,率一官而四人共之,唯廣西闕無人注授。及發下定擬,唯許寄居、隨侍、曾任本路人參選,員少闕多,率是見次。選人於此,可養資考,豈吏部注擬之所常有者?故落南士夫,多不出嶺,良以此也。 078 試場 二廣試場有三:曰科舉,曰銓試,曰攝試。今銓試廢矣,唯攝試、科舉而已。嶺外科舉,尤重於中州,蓋有攝官一門存焉。始也攝官屬漕司,廣西於靜江開場,試斷案五場如大法家[60],以闕員為額,差靜江法司人吏祗應,斷案未免或出其手。科舉考官,有出身人不足,許差恩牓人。赴試者少而解額頗寬,雖左、右江溪峒,亦有解額二名。諸州得解士人,俟再得舉,則試攝為假版官。唯靜江士子,不屑就焉,故數有登科者。 079     攝官 二廣兩得解士人,許赴漕司試攝,以闕員為額。綴名者,漕司給公據,服綠參南選,出而莅民矣,令律所謂假版官是也。攝官有三等:一,待次攝官;二,正額攝官;三,解發攝官。待次歷兩任無過,漕司再給公據印紙為正額。又兩任無過,漕司解發吏部,補廸功郞,自是通行仕路矣。當其未補眞命也,歷任之中,有犯贓私,該徒流罪,猶加眞刑。逮入階官,乃作經任人注擬,住闕六考[61],以舉狀改官。夫二廣士子,少年得舉,卽可補攝,數年而受眞命,見次厚賞,資歷易深,陞改甚捷,有官至正郞任數子者。大率以荒僻海邦監當、簿尉,令存留為攝官闕,吏部又收其闕之稍厚者以注命官。始以五十員為額,今減為三十員,無復往時之速化矣。二廣士夫,苟能克己自奮,又何藉於假版?聞昔有賀州楊攝官者,始參南選,隨例見於銓吏,吏不加禮,楊怒,拔手版擊吏,取綠衣、攝帖焚之而去。次年乃登科,所在稱職。使攝官者如之,奚患二廣風俗士氣之不振! 080 南海役法 自免役法行,天下無復有鄉差為吏之州,獨海南四郡不行焉。聞仕於海南者曰,海南名為鄉差,實募人為吏。彼受募者,已世其業,民間反謂免役為便,願輸役錢而不可得。夫權利之心,人皆有之,地邇京師,則人以功名為權利;去朝廷遠,人絕榮望,惟知利之為權利耳。廣西州縣之吏,皆鄉落大姓,能為一鄉之禍福,人莫不尊敬之,與江浙之耻為吏者大異。遠方之貴吏,猶江浙之貴仕也,況南海之遠乎?向之所知,殆一二受募吏輩自固之言。嘗謂免役之法,聖人所謂順非而澤者也。人生天地之間,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富民為吏,豈不艱苦?然而甲乙執役,必能自愛其鄉黨,雖不保其不為非,必不至舞文以毒民如今日之吏。就使斯民得輸錢免役以自逸,而心厭作吏之賤,舉先王良法美意納之於斯民厭惡之心,俾募雇為吏者,長子孫於害民之間,而斯民有無窮之患,豈不甚可痛哉?自免役之法一行,有志於世之士,至終不敢復,蓋民之所安者在是,聖人所謂順非而澤者,其是法乎!鄉差之法,非役民以自養也,與民長慮而全其生也。今日舉世之民,受吏之害,幸海南四郡,遺法尚存。吾懼繼此有搖撼欲去之而行免役者,羊亡,禮亦亡矣[62]! 081    常平 常平米斛,見存無幾,所在皆是也。廣右諸郡,唯靜江常平米,止支諸司人吏俸米。自餘諸郡,不以軍糧不足,借支不還,則以久不賑發,腐損耗失。軍糧不足而借支,所至皆然,非獨廣右。且廣西斗米五十錢,穀賤莫甚焉。夫其賤非誠多穀也,正以生齒不蕃,食穀不多耳。田家自給之外,餘悉糶去,曾無久遠之積。富商以下價糴之,而舳艫銜尾,運之番禺,以罔市利。名曰穀賤,其實無積貯爾。州郡久不賑發,一連遇大凶年,米斗僅至二百錢,則人民已有流離之禍,州縣拱手無策以處之,然則穀賤之果不足恃也如此。若夫以新易陳,在州郡所得為之事;曰斂曰散,曷不於樂歲廣糴以為之備乎! 注釋: [1] 苦多,《四庫》本作「若多」,亦通。 [2] 舟楫可通,《四庫》本作「舟楫日通」,亦通。 [3] 柳城縣,各本皆作「龍城縣」。按《元豐九域志》九、《輿地廣記》三六、《輿地紀勝》一一二、《方輿勝覽》三八、《宋史․地理六》,均謂龍城縣,景德三年起改稱柳城縣。《代答》作龍城,當因涉龍州而誤,故徑改。 [4] 南儀州,底本作「南藝州」,乃避宋太宗嫌名而改。今從《四庫》本回改為南儀州。 [5] 廉州,底本作「廣州」,地望不合,顯係字訛,據《四庫》本改。 [6] 且或為鎮寨,底本作「且或廢鎮寨」,語義不合,據《四庫》本改。 [7] 郴,底本作「彬」,據《四庫》本改。 [8] 惘,底本作「悃」,義難通,據《四庫》本改。 [9] 本條末,《四庫》館臣附校語云:「按范成大《桂海虞衡志》所載巖洞與此同,惟白龍乃洞名,龍隱則巖洞俱有,又有虛秀無靈秀。此本舊有錯誤,今俱改正。」 [10] 震洞,各本作「震動」,嘉慶《廣西通志》九六引本條作「震洞」,義較勝,今從之。 [11] 歲旱,底本作「水旱」,與下文「甘雨必應」不相應,從《四庫》本改。 [12] 威楚府,各本均作「戚楚府」。《代答》本于范《志》,而范《志》(《通考》三二九引)作「威楚府」。又《白山司志》四引本書本條,亦作「威楚府」,今從之。 [13] 靖康,底本作「靜康」,當因涉下文靜江而訛,今從《四庫》本校改。 [14] 直鈎軒,各本作「直釣軒」,《輿地紀勝》一一九、《方輿勝覽》四二、《寰宇通志》一○五、《明一統志》八二均作「直鈎軒」。按,唐王起《呂望釣玉璜賦》(載《文苑英華》一二四)云:「昔太公之未遇也,隱于渭之濱,釣於渭之津,坐磻石而不易其操,垂直鈎而不撓其神。」唐方干《獻王大夫二首》之一(載《全唐詩》六五二)云:「鏘金五字能援筆,釣玉三年信直鈎。」可知太公以直鈎而釣的故事,唐代已傳。直釣軒之「釣」,當因涉下文釣石而誤,今改從「鈎」。 [15] 本書底本此條末附案語云:「案,二弦似誤。」《四庫》本無此語,當是知不足齋主人所加。今按,二弦指上下弦,其時為小潮,不誤。 [16] 「置」字,各本均作「制」,文義不通。今據《輿地紀勝》一○三引本條之文校改。 [17] 《四庫》館臣校云:「按《桂海虞衡志》作「面」。」今按,范《志》之《古今逸史》等傳本固作「夜面」,但《通考》三二八引范《志》文却作「夜回」。二者必有一誤,但殊難定其孰是。 [18] 郭逵,各本皆作「郭達」,與史籍所載不合,「達」為「逵」之形近訛字,因徑改。本條以下之郭逵,皆同此。 [19] 丁部領,各本均作「丁都領」,與中越史籍所載均不合。《四庫》館臣注亦云:「按,《宋史》作部領。」因徑改。 [20] 「桓」字,《四庫》館臣注:「按,原本作亘,避欽宗諱。今依《宋史》改正。」 [21] 《四庫》館臣注:「按《宋史》,紹興二年乾德卒,子陽煥嗣;八年陽煥卒,子天祚嗣,此有誤。」 [22] 皆有左右,各本均作「皆在左右」,據范《志》改。 [23] 牓曰「安南都護府」,各本均作「牓曰『安南都護府屋』」。范《志》為「門別有一樓,猶榜曰『安南都護府』,屋皆朱漆,……」可知「屋」字係抄范《志》而誤衍,今刪。 [24] 又入貲,為保義郎,底本作「又入,皆為保義郎」。義不切,據《四庫》改。 [25] 其郡,《四庫》本作「其部」,亦通。 [26] 副,各本作「嗣」。如此則正使名李義嗣。然《要錄》一七四,《宋會要》蕃夷四之四七,均作「李義」。參照下文乾道九年入貢有正使及副,知此「嗣」字為「副」之訛,因徑改。 [27] 左江永平寨,各本均作「右江永平寨」。地望不合,且前文已言「左江永平寨」,因改。 [28] 頗有,《四庫》本作「類有」。 [29] 謝使,《四庫》本作「謝賜」。 [30] 或戴,各本作「或帶」,義不合,據《諸蕃志》海南條改。 [31] 崇寧,各本作「熙寧」,據《宋史․王祖道傳》改。本條前文亦言「崇寧」。 [32] 黎人,各本作「猺人」。本書101條云:「諸猺皆以弩為長技,唯南海黎人以弓為長技。」可知執弓者非猺而為黎。且居海南島者,諸書所載皆有黎而無猺,因改。 [33] 靶子飾,《四庫》本作「靶之飾」,亦通。 [34] 人奠居之,《四庫》本作「人莫居之」,義相反,但亦通。 [35] 《四庫》館臣注云:「按《宋史》,「悉利」下有「胡」字。」今按《通考․四裔九》三佛齊條亦有「胡」字,《代答》當是偶奪。 [36] 五年,各本均作「五月」。按,五月之事,不應繫於同年閏十二月之後。「復來貢」,對閏十二月之貢而言,尤不合。《長編》四五二:「(元祐五年十二月乙未)高麗、三佛齊遣使入貢。」《宋會要》藩夷七之四一所載同。可知「五月」為「五年」之誤。因徑改。 [37] 除,《四庫》館臣注:「或作廚。」按,《諸蕃志》吉慈尼國條正作「廚襪」。 [38] 土產,各本作「及產」,語義不合,據《諸蕃志》改。 [39] 軟帛,《四庫》本作「軟布」,布賤帛貴,當以「布」字為確。 [40] 擾攘,《四庫》本作「擾擾」,亦通。 [41] 《四庫》館臣注云:「按此下十二條,當另為一門,原本脫去標目。」今按,十二條中,九條言兵,二條言民,一條僧道,僧道亦屬民,標目當是「兵民門」。 [42] 遷龍鎮,《四庫》本作「遷隆鎮」。 [43] 止可,《四庫》本作「正可」,亦通。 [44] 巡防使臣,底本作「防巡使臣」。從《四庫》本改。 [45] 親軍,《四庫》本作「親羣」,亦通。 [46] 而自,《四庫》本作「而身」,亦通。 [47] 融江寨,底本作「融州寨」,據《宋史․地理六》改。 [48] 文村(堡),底本作「文材(堡)」,據《宋史․地理六》改。 [49] 或知寨,底本作「或諸寨」,文義不順,據《四庫》本改。 [50] 欽陽,底本作「欽陰」,當因涉下文「陰」而誤,今從《四庫》本校改。 [51] 得,底本作「復」,據《四庫》本改。 [52] 有疾,《四庫》本作「一疾」,亦通。 [53] 可謂暗合矣,各本作「可以暗合矣」,據《白山司志》九引文改。 [54] 仰視其瓦,《四庫》本作「仰視見瓦」,亦通。 [55] 未嘗見其茅屋,底本作「未嘗見有茅屋」。按,下條云:「深廣之民,結柵以居,上設茅屋」,則非不見茅屋也。此處所言,僅指居室為瓦屋之人,故改從《四庫》本。 [56] 宿巨根,《四庫》本、《筆記小說大觀》本均作「宿根巨梗」。 [57] 音勌,《四庫》本及范《志》《雜志》俗字條均作「音動」。 [58] 監司,底本作「都司」,不合,據《四庫》本改。 [59] 量材,《四庫》本作「量材」。 [60] 試斷案五場如大法家,各本均作「試斷案五世之大法家」。《四庫》館臣注云:「按《宋史》,淳煕中,祕書郞李巘請令習大法者,兼習經義。詔自今第一第二第三場試斷案,第四場經義,第五場刑統律義。世、試音同,疑傳寫之誤。」按,改「世」為「試」,語義仍不順。此條《輿地紀勝》一○三引《代答》本條為「廣西於靜江開場,試斷案五場如大法家,以闕員為額」,必係《代答》傳本未訛誤時之原本,今從之。 [61] 住闕,《四庫》本、《筆記小說大觀》本並作「佳闕」。 [62] 禮亦亡矣,《四庫》本、《筆記小說大觀》本均作「禮遂亡矣」,亦通。
本文档为【L岭外代答 宋 周去非岭外代答 宋 周去非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5183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05KB
软件:Word
页数:23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9-06
浏览量: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