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普陀区模拟考试卷及答案

普陀区模拟考试卷及答案

举报
开通vip

普陀区模拟考试卷及答案普陀区高考语文模拟考试卷(2007-4) 一.阅 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9分) ①2007年2月5日,北京气温高达16摄氏度, !气象专家说,北京罕见的高温与全球变暖的大背景有关。2月2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巴黎发表了第四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预测从现在开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8至4摄氏度,海平面将升高18至59厘米。元旦前夕,中国也发布了第一份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国家评估报告,预计到2020年,中国年平均气温将增加1.3至2.1摄...

普陀区模拟考试卷及答案
普陀区高考 语文 八上语文短文两篇二年级语文一匹出色的马课件部编版八上语文文学常识部编八上语文文学常识二年级语文一匹出色的马课件 模拟考试卷(2007-4) 一.阅 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9分) ①2007年2月5日,北京气温高达16摄氏度, !气象专家说,北京罕见的高温与全球变暖的大背景有关。2月2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巴黎发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了第四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预测从现在开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8至4摄氏度,海平面将升高18至59厘米。元旦前夕,中国也发布了第一份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国家评估报告,预计到2020年,中国年平均气温将增加1.3至2.1摄氏度,未来50年到80年内,全国平均温度将升高2至3摄氏度。为此,中国目前正在制定一项全国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量,这将是中国首次就全球性气候变暖问题发布内容广泛的官方文件。 ②的确,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中国被推到全球舞台中央的时刻越来越临近了。这是因为,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气候问题也愈加凸显出来。以温室气体排放为例,1990年~2001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净增8.23亿吨,占世界同期增加量的27%,二氧化碳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二,2009年将可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排放大国。另据国家环保总局透露,去年中国的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高达2549万吨,居世界第一,比政府2000年确定的目标高出42%,当时的目标是每年排放量控制在1800万吨。 ③碳排放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中国治 理碳排放的困难在于:一方面,由于巨大的人口基数, 中国需要长时期保持较高的经济发展速度,而当前人均 能源消费过低,以及高碳燃料比例高而替代困难等基本 因素的影响,在可见的将来,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增加 将不可避免。另一方面,尽管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可以暂时不参与国际承诺减排,但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 大国,从应对全球变暖和对国际环境负责的角度来说,中国又理应减少碳排放的数量。事实上,由于中国碳排量的巨大,国际上要求中国参与减排承诺的压力与日俱增。 ④造成中国治理困境的原因,既有属于中国自身的技术和产业结构问题,更有由工业化国家开启的发展模式和消费方式问题。从前者来看,由于技术和生产管理落后,特别是由于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以及市场发达程度造成的GDP总值差异,致使中国当前能源消费效率低,单位GDP能耗远高于工业化发达国家。在此条件下,要实现能耗总量的零增长或负增长是不可能的。从后者来看,当前由工业化国家领先创造的物质文明和消费模式,是基于大量消耗各种物质材料,包括能源的。由于世界性贸易的高度发展,发展中国家不但在基础设施建设而且在消费品生产和消费方式上,都在向工业化国家现有的经济发展和消费模式靠拢,否则就难以形成足够的需求和经济增长点,它们很难仅靠自身条件和力量单独形成明显区别于现有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和消费方式的经济发展道路。在能源消费问顾上则体现在人均能耗和人均GDP的关系上,只要人均GDP达到一定水平,则相应人均能耗同样上升。除非发达国家在人均能耗上创造出新的模式.大幅度地降低人均能耗.同时保持高度的物质文明水平,否则,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将基本上重复工业化国家已经走过的依靠大量消费物质财富的发展方式。 ⑤所以,中国对气候变暖的治理困境其实也是国际社会的一个难题。要解决这个难题,只能依靠全人类的长期共同努力。但是,要改变人们业已形成的一种生活方式和消费偏好乃至生存模式,何其难也!这不但是一个自然科学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和外交问题。从这个角度说,几乎是一种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⑥尽管如此,并不表明我们就可以消极以待,任由气候变暖的状况恶化下去。因为,如果今后的发展不能通过实质性降低排放来实现,那么中国繁荣的基础和未来的潜能就会受到威胁。在这方面,西方的一些政治家们正试图强化他们的“绿色政策”,全球则兴起了社会生态运动,把气候变化所致影响和社会的公正、贫穷及生活方式联系在一起。中国虽然发展经济、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的任务艰巨,防御自然灾害(包括限控温室气体的排放)的经济能力与技术水平都极为有限,但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环境问题上却是认真负责的。比如,中国不仅在“十一五”规划中制定了单位GDP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的目标,而且正在大力推行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式,以此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气候变暖带来的危害。可以说,中国对气候变暖这个全球性问题的警惕性日益提高,显示在环境问题的思考上,我们正加速与国际“接轨”。 1.(2分)从表达的严谨和语气看,第①自然段的横线上应填入的句子是( ) A.这是167年来北京气温最高的一天。 B.167年后北京的气候终于变暖了。 C.创下了167年来的同期最高纪录。 D.167年来,2月份的气候就如此炎热,实在罕见。 2.(3分)文章的第①、②自然段运用了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所要说明的问题是 3.(4分)下面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A.我国正在制定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全国性计划,是为了应对气候变暖的趋势。 B.目前美国是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最高的国家。 C.碳排放是导致全球变暖的重要原因,而中国在治理碳排放方面存在很多困难。 D.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无需对全球气候变暖负责。 E.治理气候变暖不仅涉及自然科学,还涉及到经济、社会、政治、外交等多个领域。 F.中国的经济能力和技术水平有限,因此解决气候变暖问题是—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4.(4分)根据文意,把文中图表提供的信息转化成一段丈字,50字以内。 5.(2分)文章结尾处“接轨”的含义是 。 6.(4分)文章第四自然段的划线部分有四层意思,请用4句话加以概括,不超过80字。 (二)阅读下文,完成6—12题。(19分) 青藏高原上冬天里的故事 李骏 ①首长是坐飞机到达营地的。那天上午。当阳光正好的时候,首长的飞机抵达了营地。首长的脸色铁青,他从飞机上走下来后一言不发。 ②站在他面前的同样脸沉如铁的连长不敢说话,他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整个高原都无声 无息,只有大胆的风,从首长和战士们的脸上毫不留情地扫过。每扫过一次,战士们的脸上便起了一道血埂。 ③首长站在那儿,像一尊铁塔。他看着全连的官兵们,官兵们大气不敢出,等待着他的训话。官兵们想,首长肯定会发怒的。因为一个冬天里,全连竟然冻伤五个人,而且还有两个伤残很重,至今还在军区的总医院里。那天又一架直升机上来时,连长亲自送冻伤的人下山,他发现首长站在军区的大门口,投来的目光像两道利剑。他的心不禁缩了几缩。 ④其实,这件事来得非常偶然。今年的天气比哪年都冷,由于大雪封山,山下的物资运不上来了。山上的屋子和外面一样寒冷,战士们每天睡在屋里,冻得牙齿直打战。司务长报告说,再这样下去,全连可能连饭也吃不上了。于是连里命令,凡可以取暖的燃料,都要留给`炊事班,连里冷,可以用加强训练来解决。 ⑤那一年的冬天,战士们都在屋子里跑步,以 保持足够的体能和热量。白天还好解决,晚上钻 入被子,听着寒风在外面呼啸,每个人冻得直磨 牙齿,好不容易睡着了便开始说胡话。怎么办? 连队发愁了。山下铲雪车听说只跑了三百里路,便 抛锚了,发动机的缸体冻裂,因此山下的物资运 到了半路,只好又运了回去。首长让连队自己想 办法。连长听完传达后便把电话摔了,他说,在 这不长草也没有飞鸟的地方,我们哪里去找燃料。 ⑥连队冻伤的人,很快增加到二十多个。不是手裂了,便是脚肿了,最后,有人还走不了路。阴影罩在每一个人头上。开头,连里还备有一些牛粪与羊粪,可以烧上几天,到后来,连里完全陷入了绝望。靠喝生姜汤保暖的方法只能治一下轻微的感冒,稍微重了一点,便让连队干部的心总是悬着——谁都知道,在高原这个缺氧的地带,只要得了感冒,接踵而来的便会是肺水肿——那几乎宣告着死亡。于是那些天,只要天气稍微好一点,便有直升机降落,好像在进行一场军事演习。 ⑦一个、两个……冻得重一点的人被运下山了。山脚下身体壮实的一个个又被运上来顶替了。大家都默默的,谁都知道,即使在和平年代,死神没准会从哪个角落里窜出来。 ⑧山下再也不能等闲视之,首长指示说,冬天里除了搞好边陲的安全外,保住战士们的 生命就是最大的胜利! ⑨为了保住大家的生命,连里什么办法都想过了。可大雪一阵紧似一阵,大风刮起来没完没了,根本不能出去,谁也无法逃脱死亡的阴影。有天夜里,一个值勤的战士倒下了,他冻伤了双腿,被飞机运到山下后,再也没有站起来过。 ⑩直升机每次都要带来一些取暖的物资,可雪太大,飞机也不是每天都可以上来,山上每天都处在寒冷中。连里命令,不许再一个人睡一个床铺了。先是两个人一起睡,接着有更多的男子汉们互相搂着,用身体抵着身体,抵抗那凛冽又漫长的冬夜。由于长时间没有热水洗澡,每个人的身体都发出一种异味,这成了那些乐观的战士们互相取笑的话题。睡在床上,由于寒冷,大家便讲着各种各样的笑话。连长说,十点半了,到了熄灯时间,不许再说话。于是偌大的连队里静寂无声。可大家还是睡不着,因此在被子里,小伙子你踹我一脚,我搔一下你的痒痒,无声的笑驱走了寒冷,驱走了漫漫的长夜。 eq \o\ac(○,11)白天,由于外面不能训练,大家便在屋子里学习和开会。在平时,这本是大家极希望的,可现在,开会与学习也成了麻烦,因为冷得不能坐,大家开头是站着,接着便是跑起来,连长和指导员一边讲,大家在下面一边转圈子,有的战士打趣地说,这是在开跑会。的确,一边转圈子一边开会,这也是高原上才有的景观。连长看着看着便乐了,而指导员,却跑到里面抹了一把眼泪才出来。 eq \o\ac(○,12)生命不是铁打的,尽管谁也没有叫一声苦,可还是有人坚持不住倒下了。连队里那台手摇式的电话每天都在不停地拔,每次都不易拔通,通信员的嗓子都喊哑了。往往,山上和山下都只是听到一声“喂”时便断了线。 eq \o\ac(○,13)有一天,通信员终于听到,司令员要上山来和大家一起过年。这个消息令大家振奋,可让连里的干部担心。尽管如此,大家还是希望司令员能上来,因为他们当了几年兵,还没人见过他呢,听说,他是一个好老头儿。 eq \o\ac(○,14)终于,司令员上山来了,两架直升机在那个有着阳光的上午落在高原上。 eq \o\ac(○,15)大家静静地看着司令员向着他们走来。他的脸色不好看,连队里每个人都以为司令员会发脾气。因为,在短短的一个冬天,连队里竟然因冻伤而减员三分之一! eq \o\ac(○,16)首长向大家走来了,他的目光落在每一个战士的脸上。他们的脸上,冻得红一块,紫一块,有的冻伤好了以后结了痂,有的还在流脓;可小伙子们每个人都挺起了胸膛,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刚毅。风吹起他们的衣角,在呜咽中激起共鸣的声音。 eq \o\ac(○,17)首长本来有很多话要说,或许,他的话冻在肚里了,以至他的话只开了一个头:“同志们,你们是好样的……”下面的便缩回去了。 eq \o\ac(○,18)谁也没有想到,堂堂的司令员,竟然搂住了排在最尾的那个小战士,像一个父亲搂住了他的儿子一样,呜咽了起来。 eq \o\ac(○,19)一滴泪掉在了小战士的脸上。整个高原上没有人不掉泪,但是没有哭声,每个人都站得笔直。除了风还在呼呼地刮着,偌大的高原,竟然像一个人也没有似的。 eq \o\ac(○,20)司令员搂住的那个小战士,便是当初还矮矮的我,他掉在我脸上的那滴泪,是热的,就像我们每个人心中的热血一样。 eq \o\ac(○,21)那个春天过后,到了五月,我考上军校走了。我走时,我们连长才告诉我,我们守着的那个仓库,原来就是一个战时可供无数人取暖和车辆供油的燃料仓库!可那个漫长的冬天,我们尽管冻伤了那么多人,却从来没有谁想到过要去打开它。 7.(3分)文中多处描写高原上的风,其作用是 8.(2分)连长听到首长“让连队自己想办法’的指示后摔了电话,对此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对部队首长的指示感到难以理解。 B.对部队首长不负责任的言行感到愤怒。 C.对补给物资无法及时运到连队感到失望。 D.为连队即将面临的更严酷的考验而忧心如焚。 9.(4分)当连队得知司令员要上山和大家一起过年的消息后,既“振奋”又“担心”。结合文章,概述“振奋”和“担心”的原因。 10.(3分)文章划线处对战士们有一段外貌描写,作者的用意是 11.(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中的连长形象刚毅果敢,而指导员则显得多愁善感。 B.文章采用倒叙的方式,起笔悬念丛生,情节波澜起伏,语言精雕细琢。 C.文章的主人公是司令员,他虽然严厉但却爱兵如子。 D.文章塑造了青藏高原上的一群普通士兵,颂扬了他们坚毅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 12.(4分)对文章结尾的写作特点和作用作简单的赏析,100字左右。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5空,多填不得分)。(5分) 13.①楼船夜雪瓜洲渡, 。(陆游《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愤》) ②鹰击长空,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③念桥边红药, 。(姜夔《扬州慢》) ④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⑤ ,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⑥得道者多助, 。(《孟子·公孙丑下》) ⑦天下兴亡, 。(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四)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4—16题。(7分) 过华清宫绝句 华清宫 [唐] 杜牧 [唐] 崔橹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门横金锁悄无人,落日秋声渭水滨。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红叶下山寒寂寂,湿云如梦雨如尘。 14.(1分)除《过华清宫绝句》外,再写出—篇我们课本中出现过的杜牧作品的篇名 。 15.(2分)杜牧笔下的华清宫的特点是□□□□,而崔橹诗中的华清宫则显得□□□□。 16.(4分)这两首诗都是写华清宫,但诗歌的主旨和情感却并不相同,请对此写一段80字左右的简要的分析。 (五)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7分) 心胃痛一证,《内经》条目甚多,先辈名公,分为九等,极为详尽。《金鉴》遵之,编为歌诀而莫不有虚实之分,可谓无遗蕴矣。 曾忆邻村有医士姓王名维藩者,余同谱弟丹文茂才之族叔也,故业医,货药饵。邻有妇人病胃痛者请王治之,王用《海上方》中失笑散,服之立效。后凡有患心胃痛者,王辄以失笑散治之,效否各参半。王素食洋烟,一日自觉胃痛,亦自取失笑散服之,痛转甚,至夜半痛欲裂,捣枕椎床,天未明寂然逝矣。 因思失笑散为逐瘀之药,王之邻妇必因瘀血凝滞,故用之立效。其余风寒暑热、饮食气郁,皆能致之。若概以失笑散施治,又不求其虚实,几何不误人性命乎。 王用失笑散不知曾杀几人,故己亦以失笑死,殆冥冥中之报也。业医者,可不多读群书,以求其是乎。 (《醉花窗医案》) 17.(4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金鉴》遵之( ) (2)邻有妇人病胃痛者( ) (3)王辄以失笑散治之( )(4)殆冥冥中之报也( ) 18.(2分)“其余风寒暑热、饮食气郁,皆能致之”一句中的“之”指代的是 。 19.(6分)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故业医,货药饵。 译文: (2)又不求其虚实,几何不误人性命乎。 译文: 20.(2分)医士王维藩服用失笑散丧命,其根本原因是 21.(3分)文中王维藩的悲剧不仅在治病用药中发生,在其他方面也不乏这样的事例。请另举一例并简要分析 (六)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3分) 兴 贤 王安石 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此二者必然之势,古今之通义,流俗所共知耳。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矣。有贤而用,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商之兴也有仲虺、伊尹,其衰也亦有三仁。周之兴也同心者十人,其衰也亦有祭公谋父、内史过。两汉之兴也有萧、曹、寇、邓之徒,其衰也亦有王嘉、傅喜、陈蕃、李固之众。魏、晋而下,至于李唐,不可遍举,然其间兴衰之世,亦皆同也。由此观之,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可不慎欤? 今犹古也,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今之士民亦古之士民。古虽扰攘之际,犹有贤能若是之众,况今太宁,岂曰无之,在君上用之而已。博询众庶,则才能者进矣;不有忌讳,则谠直之路开矣;不迩小人,则谗谀者自远矣;不拘文牵俗,则守职者辨治矣;不责人以细过,则能吏之志得以尽其效矣。 22.(1分)在宋代,和王安石并称为“唐宋八大家”的有“三苏”、曾巩和 。 23.(2分)本文的观点是 ·(用原文回答) 24.(2分)对“然其间兴衰之世,亦皆同也”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然而这中间盛世和末世的情况,也都是相同的。 B.然而这中间由盛世到末世的转变,也都是一致的。 C.然而这中间盛世和末世之间的关系,也都是相同的。 D.然而这中间盛世到末世的道理,也都是一样的。 25.(4分)下面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A.对于人才的重要性,连普通人都是能够认识到的。 B.人才对振兴国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C.作者认为盛世人才辈出,而衰世人才凋零。 D.题为“兴贤”,意思就是要重视人才,培养人才。 E.盛世的君王重视人才的作用并能够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F.对人才截然不同的态度,会导致国家命运的迥异。 26.(4分)文章运用了许多史实,从写法上看,起到了□□□□的作用;由此可见,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在于 (用自己的话概括)。 二.写 作 (70分) 27.请以“ 是一面镜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不少于800字;③不要写成诗歌。 普陀区语文模拟考参考答案 一.阅读(80分) (一)(19分) 1.(2分) C 2.(3分)全球的气候正在变暖,中国也正在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居高不下。(每个要点1分。) 3.(4分) D F 4.(4分)中国的燃料结构由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水电构成;结构严重不合理:煤炭和石油的比例过高。(三个要点每点1分,语言表述1分。) 5.(2分)中国和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一样,对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 6.(4分)发达国家的发展依靠大量消耗物质材料。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模式在向发达国家靠拢。由于人均GDP的增长和人均能耗的增长同步。因此需要创造新的发展模式。(4点每点1分;意思正确,语言通顺即给满分。) (二)(19分) 7.(3分)体现高原的恶劣环境,渲染苍凉而凝重的氛围。(写出一点给2分,写出两点给3分。) 8.(2分) B 9.(4分)振奋是因为感受到了部队首长对战士们的关怀,同时战士们也渴望见到司令员。担心是因为连里的领导觉得战土们冻伤严重,自己辜负了首长的期望。(“振奋”和“担心”的原因各2分;意思正确,语言通顺即给满分。) 10.(3分)用战士们脸上的冻伤和挺拔的身姿、刚毅的表情作对比,衬托出战士们坚强勇毅的粕神品质。同时也为后文首长的落泪作铺垫。(写出1点给2分,两点都写给3分。) 11.(3分) D 12.(4分)(写出结尾特点1分,赏析2分,语言表达1分。)赏析示例:小说的结尾出入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在那个漫长而严寒的冬天,在燃料极度短缺的情况下,战士们守着可供无数人取暖的燃料仓库,却没有人想到去打开它以解燃眉之急。这陡转的一笔,将当代军人坚毅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凸现于读者眼前,令人感佩动容。 (三)(5分) 13.(1)铁马秋风大散关 (2)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3)年年知为谁生 (4)长风破浪会有时 (5)君子成人之美 (6)失道者寡助 (7)匹夫有责 (四)(7分) 14.(1分)《阿房宫赋》 15.(2分)雄伟奢华;寂寥清冷。(意思正确即可) 16.(4分)杜牧的作品重在隐射唐朝统治者穷奢极欲的生活,而崔槽的诗则表现出一种对世事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意思完整正确,语言通顺即给满分。) (五)(17分) 17.(4分)(1)遵循,遵从 (2)得……的病 (3)就 (4)大概 18.(2分)心胃痛 19.(6分)(1)原来以行医为业,买卖药材。(3分,译出大意给1分,评分要点:故、业、货。) (2)又不去追究到底是虚症还是实症,这样的(医生)不妨害病人的性命(的情形)是不多的。(3分,译出大意给分,评分要点:求、几何、误。) 20.(2分)没有弄清病因,胡乱用药 21.(3分)例子恰当1分,分析正确2分。 (六)(13分) 22.(1分)欧阳修 23.(2分)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 24.(2分) A 25.(4分) C D 26.(4分)借古讽今:告诫当朝的统治者人才是治国兴国的根本,要善于任贤使能。(作用1分;目的3分,写 出1点给2分,写出两点给3分。) [参考译文] 一个国家因为任用贤能之士而兴旺,因为抛弃贤能之士而衰败。这两种情况是必然的规律,是从古到今共通的道理,是天下人都知晓的。而为什么安定的时代有贤能之士就能兴旺,混乱的时代即使有贤能之士也不兴旺?这应该是任用贤能之士与不任用贤能之士的区别。拥有贤能之士而能任用他们,这是国家的幸福,拥有贤能之士而不任用,则如同没有(贤能之士)。商朝兴旺的时候有仲虺、伊尹,衰败的时候也有“三仁人”。周朝兴旺的时候有同心同德的十位功臣,衰败的时候也有祭公谋父和内史过。两汉兴旺的时候有萧何、曹参、寇恂、邓禹等贤士,衰败的时候也有王嘉、傅喜、陈蕃、李固等贤士。魏、晋以来,一直到唐朝,贤能之士不胜枚举,然而其中兴旺和衰败的时代,情况都相同。从上面列举的情况来看,有贤能之士并能任用他们,这是国家的幸福,而有贤能之士却不任用他们,则如同没有(贤能之士),(治国者)能不认真对待这个问题吗? 现在如同古代,现在的天下也还是古代的天下,现在的人民也如同古代的人民。古代即使是在纷扰混乱时期,也还有许多贤能之士,何况现在天下太平,怎么能说没有贤能之士?关键在于君主要任用他们。广泛咨询众人以谋求人才,那么贤才就能脱颖而出;人们说话没有任何禁忌,那么忠言直谏的言路就会通畅无阻;不亲近小人,那么喜欢说别人坏话和阿谀奉承的人就会自动远离;不墨守成规,那么做官的人就会明辨是非,果断办事;不因小过错而责怪别人,那么就能使官吏们的抱负得以完美实现。(如果能实行这样“兴贤”的策略,还担忧不能超越两汉、三代,达到五帝、三皇的清明境界吗?) 二.写作(70分) 27.评分标准 参考2006年上海市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及补充细则。
本文档为【普陀区模拟考试卷及答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5671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28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9-05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