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年高考真题集锦--1200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

历年高考真题集锦--1200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

举报
开通vip

历年高考真题集锦--1200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 http://www.kaotibao.com 200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 语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I卷1—6页,第Ⅱ卷7—12页。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取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耍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取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宦官 豢养...

历年高考真题集锦--1200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
http://www.kaotibao.com 200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 语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和第Ⅱ卷两部分,第I卷1—6页,第Ⅱ卷7—12页。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注意事项 软件开发合同注意事项软件销售合同注意事项电梯维保合同注意事项软件销售合同注意事项员工离职注意事项 :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取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耍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取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宦官 豢养 盥洗 患得患失 风云变幻 B.莅临 乖戾 官吏 呕心沥血 不寒而栗 C.翌日 对弈 肄业 苦心孤诣 雄关险隘 D.羡慕 汗腺 霰弹 谄媚阿谀 借花献佛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部署 备受青睐 恰如其分 可望而不可即 B.报道 伶牙利齿 群贤毕至 一年之计在于春 C.揣度 共商国是 唾手可得 冒天下之大不违 D.通谍 猝不及防 大相径庭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报载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芳女士近年多次 北京大学,为推动孙中山研究做出了贡献。 ②北京市政府对城市建设布局做出了 。在2008年前将每年增加800万平方米的绿地。 ③邓亚萍现在留给大家的印象, 日渐成熟的仪表风度, 依然保留的拼搏精神。 A.莅临 计划 不仅是/而且是 B.莅临 规划 不是/而是 C.亲临 规划 不仅是/而且是 D.亲临 计划 不是/而是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人手不足,因此执法往往捉襟见肘。 B今年头场雪后城市主干道上都没有发生车辆堵车现象,在这种秩序井然的背后,包含着交通部门未雨绸缪的辛劳。 C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感到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 D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当时全校不止有一个文学社团,我们的“海风社”是最大的,参加的学生纵跨三个年级,并出版了最漂亮的文学刊物《贝壳》。 B.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万一若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 C.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美国、印度等国家纷纷建立或增加了石油储备,我国也必须尽快建立国家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D.这一歌唱组合独立创作的高品质词曲以及演唱中表现出的音乐天分和文化素养,很难让人相信这是平均年龄仅20岁的作品。 6.下列新闻标题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A.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 B.真正优秀的教师无一不是道德修养的模范。 C.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世界杯足球赛。 D.警方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观不管表示愤慨。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人类正面临着全球变暖的挑战。联合国的一分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向我们描述了气候变化产生的灾难性后果:森林消失和沙漠扩大,将使非洲成为受影响最广的地区;热带流行的虐疾和寄生虫病将向北蔓延,使欧洲出现流行病,地中海地区由于严重缺水会半沙漠化,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荡然无存;在英国,肆虐的冬季风暴将变得司空见惯,东部的某些地方可能变得过于干旱而无法种植各类作物。另外,一些河流水量将大大减少甚至干涸,饮用水源遭到破坏;昔日绕道而行的台风将频频袭击日本,致使短时间内大量降水,洪水泛滥,城市淹没,山体滑坡,交通中断。而最为严重的影响,将是地球上数以百万计的人由于海岸线受侵蚀、海岸被淹没和农业生产遭破坏而被迫离开家园。 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到本世纪末,地球平均气温将比现在升高3°C。这一预测是以近年来地球气温升高的现象和温室效应为依据的。温室效应在物理学上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而产生的保温效应。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它可以减少地表热量向空间散失,使大气层保待一定的热能。二氧化碳在大气层中的含量直接影响着地表气温,当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增加时,地表气温就相应升高。科学认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地球环境的演化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大气层的保温作用,全球气温将为—40°C,而现在全球平均气温为16°C。科学家们预言,人类如不采取果断和必要的措施,到203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将比1850年工业革命时增加一倍。 导致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燃烧量越来越大,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增加。同时,雷击、虫害砍伐造成的森林火灾、草地衰退和森林破坏也使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绿色植物遭到破坏。 所以,要控制全球变暖,必须改变能源结构,大力植树造林。有科学家指出,只有以核燃料代替化石燃料,才能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 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自身活动所造成的灾难。我们必须树立全球共同性的大气环境观念,为自身的自下生存和发展,爱护头顶的这片蓝天。 7.下列对“温室效应”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指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能够受阳光的一定的密闭空间中所产生的一种保存温效应。 B.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剧增以后,又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从而使地表气温相应升高的效应。 C.指在接受阳光的密闭空间中能够影响地表气温的二氧化碳增加,使地表气温相应升高的效应。 D.指大气层中主要的温室气体,通过减少地表热量向空间散失,在特定密闭空间中产生的保温效应。 8.根据 原文 少年中国说原文俱舍论原文大医精诚原文注音大学原文和译文对照归藏易原文 ,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最严重的一项是 A.河流水量减少甚至干涸,饮用水源遭到破坏,导致不少地区沙漠扩大,疾病流行。 B.肆虐的冬季风暴将变得司空见惯,一些地区会因为过于干旱而无法种植各类作物。 C.数以百万计的人因海岸线受侵蚀、海岸被淹没和农业和产遭破坏而被迫离开家园。 D.台风频频袭击,致使短时间内大量降水,洪水泛滥,城市淹没,山体滑坡,交通中断, 9.下列对“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自身活动所造成的灾难”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界各国迟迟不采取果断和必要措施,不改变能源结构和大力植树造林,以致大气层的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 B.1850年工业革命以来,大量开采和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结果,大大增加了大气层中温室气体的含量。 C.由于人类无限制的破坏,地球上大片森林和草地急剧消失,沙漠进一步扩大,使得地表气温也随之不断升高。 D.因雷击和虫害而造成的森林火灾,草地衰退,导致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植被日益减少。而人类对些却束手无策。 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洲是受全球变暖影响最广的地区,人类如果能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那么非洲因此而受益的面积也将最广。 B.一旦人类能够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加剧,那么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能继续,台风将远离日本。 C.为避免增加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含量,一些科学家主张用核燃料替代化石燃料,可见 使用核燃料不会产生二气化碳。 D.假如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持续降低,全球气温就有可能持续降低,人类也许将面临另一场全球变冷的挑战。 三、(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裴矩,字弘大,河东闻喜人。祖佗,矩襁褓而孤,为伯父让之所鞠。及长,博学,早知名。隋文帝为定州总管,召补记室,甚亲敬之。文帝即位,累迁吏部侍郎。大业初,西域诸蕃款①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矩乃访西域风俗及山川险易、君长姓族、物产服章,入朝奏之。帝大悦,每日引至御座,顾问西方之事。帝幸东都,矩以蛮夷朝贡者多,讽帝大征四方奇技,作鱼龙曼延角牴②于洛邑,以夸诸戎狄,终月而罢。又令三市店肆皆设帷帐,盛酒食,遣掌蕃率蛮夷与人贸易,所至处悉令邀延就座,醉饱而散。夷人有识者,咸私哂其矫饰焉。帝称矩至诚,曰:“裴矩大识朕意,凡所陈奏,皆朕之成算,朕未发顷,矩辄以闻。自非奉国用心,孰能若是?”矩后从幸江都。及义兵入关,帝问矩方略,矩曰:“太原有变,京畿不静,遥为处分,恐失事机。唯銮舆早还,方可平定。”矩见天下将乱,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虽至胥吏,皆得其欢心。是时,帝既昏侈逾甚,矩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或闻诸曹案典,多有受赂者,乃遣人以财物试之。有司门令史受馈绢一匹,太宗怒,将杀之,矩进谏曰:“此人受赂,诚合重诛。但陛下以物试之,即行极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贞观元年卒,赠绛州刺史,谥曰敬。(节选自《旧唐书·斐矩传》)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斐矩佞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愿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为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③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资治通鉴·唐纪八》)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讽帝大征四方寄技 讽:劝告。 B.咸私哂其矫饰焉 哂:讥笑。 C.恐为身礼品,每遇人尽礼 遇:优待 D.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 务:致力。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为伯父让之所鞠 身死国来,为天下笑 B.以夸诸戎狄,终月而罢 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C.咸私哂其矫饰焉 犹且从师而问焉 D.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 府吏闻此变,因难求假暂归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裴矩“佞于隋”和“忠于唐”的一组是 A.又令三市店肆皆设帷帐,盛酒食 此人受赂,诚合重诛 B.凡所陈奏,……矩辄以闻 陛下……恐非导德齐礼之义 C.每遇人尽礼,……皆得其欢心 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D.矩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 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 14.下列对原文有关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矩自幼而孤,在伯父身边长大,由于博学而很早闻名。隋文帝、炀帝都十分赏识他。委以要职;炀帝更因他熟悉西域风土民情,经常向他咨询西方之事。 B.裴矩工于心计,投炀帝之所好,为向戎狄夸耀强盛,建议作奇技,杂戏于洛邑,又热情款待笼络其心,尽管“夷人有识者”对此不以为然,但常深得炀帝欢心。 C.义兵入关之后,裴矩向炀帝献计,主张当即平定,以免错失良机;又见天下将乱,为全身远祸计,对人尽皆礼遇,对炀帝更是“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 D.唐太宗是开明的君王,但难免有失误,他先以行贿试探,后又欲诛受贿之人,裴矩直言谏劝,认为是陷人以罪,不合礼义,使唐太宗收回成命,并受到高度赞扬。 15.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司马光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史家的眼光,评价唐太宗能够从善如流,隋炀帝则爱好面谀逢迎。 B.强调“表动则影随”。裴矩由隋入唐后,其品性也由卑下而趋于高尚。 C.借用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的事例,说明君王表率作用的重要性。 D.启示后世君王,治国时应当注意从裴矩的变化过程中吸取经验教训。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译文: (2)君愿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为直言,则佞化为忠。 译文: 1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 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 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4分)(任选两小题) (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论语·雍也》) (2)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李密《陈情表》) (3)风急天高猿啸哀, 。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19.(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逢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 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部悲欢离合的家史。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但人是不安分的动物,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有的只是一首朦胧诗,——为了闯世界。多数却完全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许多稚弱的童男童女,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去串演各种悲剧。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浪荡乾坤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丈,落叶归根。但百余年来,许多人依然不得不离乡别井,乃至飘洋过海,谋生异域。有清一代,出国的华工不下一千万,足迹遍于世界。美国南北战争以后,黑奴解放了,我们这些黄皮肤的同胞,恰恰以刻苦、耐劳、廉价的特质,成了奴隶劳动的后续部队,他们当然做梦也没有想到什么叫人权。为了改变祖国的命运,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发轫于美国檀香山,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很多曾在法国勤工俭学。改革开放后掀起的出国潮,汹涌澎湃,方兴未艾。还有一种颇似难料而其实易解的矛盾现象:鸦片战争期间被清王朝割弃的香港,经过一百五十年的沧桑世变,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这是何等的盛事!而一些生于斯、食于斯、惨淡经营于斯的香港人,却宁愿抛弃家业,纷纷作移民计。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倒影,历史浩荡前进中飞溅的浪花。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作了慷慨的奉献。香港蕞尔一岛,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之王、绅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踊跃输将,表示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情谊,是近在眼前的动人事例。 “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此中情味,离故土越远,就体会越深。科学进步使天涯比邻,东西文化的融会交流使心灵相通,地球会变得越来越小。但乡土之恋不会因此消失。 19.从文中看,身上都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不超过28个字)(4分) 答: 20.作者在第三段中所描写的少年离家的情况有哪几种?请概括说明(4分) 答: 。 21.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6分) 答: 。 22.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以乡土情结的形成和表现为主线,脉络清晰,以不会消失的乡土之恋结篇,首尾呼应。 B.第二段写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故乡的山水草木、乡邻的喜容笑脸……这一切决定了自己一生的方向,形象生动,很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C.“失恨的兰花,逐浪的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了了远离乡土的游子们孤若无助的境遇。 D.“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于千丈,落叶归根”的比喻,旧典活用,极富新意,为中华民族安土重迁这一传统找到了形象化的根据。 E.最后一段,写乡土之恋不会因科学的进步,东西文化的交融,地球的变小而消失,笔法生动具体读来发人深省,回味悠长 六、(12分) 23.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2分) ①在南坡,带状颁的原始云杉林海连绵不断,棵棵巨杉像一把把利剑,直插云天。 ②在北坡五花甸草原上,你可以看见新疆细毛羊群和奔驰的伊犁马群。] ③在遮天蔽日的杉林下,马鹿、狍鹿、棕熊、雪豹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 ④吃完早饭后,继续南下,就进入了喀什河和巩乃斯河的草原带和森林带。 ⑤各种森林鸟类,鸣声不断。 24.提取处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遗传”下定义。(4分) ①遗传是一种生物自身繁殖过程。 ②这种繁殖将按照亲代所经历的同一发育途径和方式进行。 ③在这一过程中,生物将摄取环境中的物质建造自身 ④这种繁殖过过程所产生的结果是与亲代相似的复本。 答: 。 25.依照示例,改写下面两条提示语,使之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6分) 提示语(公园里)禁止攀折花木,不乱仍垃圾。 改写为:除了记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 提示语(教学楼内)禁止喧哗,不许打闹 改写为: 提示语(阅览室里)报刊不得带出,违都罚款。 改写为: 七、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音标疏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2、立意自定。3、文体自选。4、题目自拟。5、不少于800字。6不得抄袭。   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1.B2.A3.C4.D5.A6.B7.A8.C9.D10.B11.C12.C13.B14.C15.B 16.(1)裴矩竟然能够当廷辩驳,不肯当面顺从。(2)国君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那么忠诚就会变为佞伪;国君喜爱听到正直的言论,那么佞伪就会变为忠诚。 17.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森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孤静幽寂的景象(意境)。 附:诗歌鉴赏 1.香积寺:唐佛寺名,在今陕西长安县南神禾原上。香积:佛教传说众香国的佛名。 王维的诗,不只是“诗中有画 ”,而且往往“诗中有道 ”。特别是在他晚年,沉缅在佛家的空寂心境之中,诗中的“道 ”,即禅理、禅趣尤浓。这首诗描写深山古寺环境景色:古木、云峰,渺无人迹的山径,被危石阻遏的幽咽泉声,照在深苍松林上的凄冷日色,还有空寂曲折的潭岸,都是那么萧瑟暗淡、幽冷阒寂,给人以远离世间尘嚣之感。这既是诗人赴寺途中实见实闻的景物 ,也是他那消极出世的禅寂心境的写照。诗人正是要一步一步地引领读者进入他所企求的无烦扰的寂静禅境。历代的一些诗评家,从唐代的司空图到清代的王士禛,称王维为“诗佛 ”,竭力推崇王维的这一类诗,认为“字字入禅 ”,最有神韵。清人吴汝伦就称赞这首诗“幽微夐邈,最是王、孟得意神境”(《唐宋诗举要》引)。 这首诗构思精妙,写景技巧高超。从构思说,前四句写赴寺道中山景。首联写他在云雾弥漫的高山中行走了数里,还不知道香积寺在哪里。落笔就以“不知”二字,表现出一种迷惘的心境。次联写只见古木夹道,寂无人迹,忽闻钟声自林霭传来,却仍不知寺在何处。这两笔生动地表现出山的深幽 。“何处”既与“无人”对偶 ,又遥应开篇的“不知”,将一种幽远深奥、缥渺莫测、令人迷惘讶异的意境氛围渲染得越来越浓。因此清人赵殿成说 :“此篇起句超忽,谓初不知有山寺也;迨深入云峰,于古木森丛人迹罕到之区,忽闻钟声,而始知之。四句一气盘旋,灭尽针线之迹 ;非自盛唐,未易多靓。”(《王右丞集笺注》五六句,再进一步借泉声的幽咽和日色的凄冷,渲染山寺远离世间烟火、俗人难以接近的氛围。结尾两句才写到寺,但仍然不写寺中景物,而写寺外清漂的空旷幽寂 ,潭岸的曲折深僻,僧人的安禅入定。安禅:佛家语,指佛徒安静地打坐,身心安然入于静思凝虑万念俱寂之境,制毒龙,佛家故事,说西方的一个水潭中,曾有一条毒龙害人,被佛教高僧以无边佛法制服,这里比喻佛法可以克制人心中的一切世俗杂念和妄想。由此可见,全诗写寺,不从正面直接描绘,而只是由低处到高处、由远处到近处地从各个侧面烘托山寺的深幽。近人俞陛云说 :“常建过破山寺,咏寺中静处;此咏寺外幽景,皆不从本寺落笔 。”(《诗境浅说 》)正是借助于这种巧妙的构思,诗人由浅及深地创造了超脱尘俗和忘我入禅两个境界,使外在景物与内蕴的禅境相互映照。 这首诗最精彩的一联是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上句写所闻 ,下句写所见。山中危石耸立,流泉受到阻挡,只能缓慢地、时断时续地流淌。它们在嶙峋的危石间艰难地穿行水流声音变得细小了,低沉了,暗哑了,仿佛是在痛苦地幽咽 。“咽”字下得极准确、生动、传神。深山青松树密荫浓,日光照射在松林间,因为受到阴暗的环境影响,而现出寒冷的色调。诗人以“冷”字形容日色,更新奇绝妙。这十个字,把泉声、危石、日色、青松四个意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日色之凄冷与泉声的幽咽相互衬托,深僻冷寂之境界全出。赵殿成评论说:“下一‘咽'字,则幽静之状恍然 ;著一‘冷'字,则深僻之景若见。昔人所谓诗眼是也。”(《诗境浅说》)“日色冷青松”一句,还巧妙地运用了“通感”的手法 。“日色”是视觉意象,诗人却用触觉感受的“冷”来形容它,使视觉向触觉转移,从而相互交通,这就更深刻更奇妙地表现出幽僻的感受。在唐代诗人中,王维是比较早地并且成功地将通感运用于诗歌创作的。 2.早闻香积寺盛名,却不知在此山中;入山数里,登上了高入云天的山峰。这儿古木参天,根本没有行人路径;深山中,何处传来隐隐约约的寺钟。俯听危石的流泉,轻轻地抽泣哽咽;山高林密不透日影,松荫寒气犹浓。日已将暮,我伫立在空寂的清潭边,有如禅定身心安然,一切邪念皆空。 这是一首写游览的诗,主要在于描写景物。题意在写山寺,但并不正面描摹,而用侧写环境,来表现山寺之幽胜。“云峰”、 “古木”、“深山”、 “危石”、“青松”、 “空潭”,字字扣合寺院身分。最后看到深潭已空,想到《涅经》中所说的其性暴烈的毒龙已经制服,喻指僧人之机心妄想已被制服,不觉又悟到禅理的高深。全诗不写寺院,而寺院已在其中。构思奇妙、炼字精巧。“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历代被誉为炼字典范。 18.(1)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3)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19.①父母亲族的爱②家乡的山水草木③悲欢离合的家史④邻里乡情 20.①不少人富有浪漫气息,为追求理想开创事业去创世界。 ②多数人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为维持最低的生活被打发出家门。 21.①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升华了乡土情结的内涵。 ②具体说明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色。 ③既照应了前文,也使本文的主题得到深化。 22.AC 23.④②①③⑤ 24.生物按照亲代所经历的同一发育途径和方式,摄取环境中的物质建造自身产生与亲代相似的复本的一种自身繁殖过程叫遗传。 25.略 nana6321 考题宝 题库首页 公考题库 教师题库 事业题库 邮政题库 信合题库 水电题库 银行题库 卫生题库 补考重修 考-题.宝 海量题库 每日更新 考题宝 考题宝 www.kaotibao.com 考!题,宝 劳逸结合 注意休息 考题宝 祝你天天开心 考`题~宝 考=题+宝 考0题1宝 考题宝 第 17 页 共 1 页 考题宝 www.kaotibao.com
本文档为【历年高考真题集锦--1200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8933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4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高中物理
上传时间:2018-09-08
浏览量: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