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历史知识汇编和记忆宝典2、2011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初中历史知识汇编和记忆宝典2、2011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举报
开通vip

初中历史知识汇编和记忆宝典2、2011中考历史专题复习2011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一 中国历史上的统一问题    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也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中国人民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愿望。纵观我国封建社会长达2300年的历史,其中分裂时间仅700年左右。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大民族,有强大的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分裂只是短暂的、相对的、次要的,统一是主要的趋势。   1、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割据,结束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的局面,顺应了...

初中历史知识汇编和记忆宝典2、2011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2011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一 中国历史上的统一问题    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也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中国人民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愿望。纵观我国封建社会长达2300年的历史,其中分裂时间仅700年左右。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大民族,有强大的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分裂只是短暂的、相对的、次要的,统一是主要的趋势。   1、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割据,结束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的局面,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有利于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奠定了中华大国的基础。他的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3.元朝统一全国:蒙古,忽必烈,13世纪,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辽阔的时期。   4.西藏的发展及其与中央政府的关系    (1)隋唐时期: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和亲及唐蕃会盟。 (2)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元设宣政院管宗教事务、西藏地区,西藏正式成为元行政区。 (3)明清时期:①顺治、康熙帝分别赐予五世达赖、五世班禅“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封号,确立册封制度。②雍正时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管西藏。③乾隆时建立金瓶掣签制。 (4)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对西藏和平解放的认识;西藏获得和平解放,祖国大陆统一的完成,各民族的大团结得以实现。 5、新疆地区的管辖 (1)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2)唐朝时期,唐太宗和武则天先后设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3)清朝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设伊犁将军,左宗棠收复新疆后,1884年清朝设新疆行省。 6、台湾问题:历史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帝国主义实行“扶蒋反共 ”政策。1949年,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败逃台湾,将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1950年,美国“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军统一祖国,从此形成了海峡两岸长期的对峙局面。 三代领导人对台主张:毛泽东—50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采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江泽民——1995年,针对两岸关系的新情况,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成不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指导思想 统一障碍:外国资本主义反华政策、台独势力。 统一方针: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现阶段任务:在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前提下,加强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为和平统一创造条件。 和平统一趋向:A历史趋势:台湾自古以来是我国神圣领土,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任何分裂祖国的行径都将遭到海峡两岸人民的反对。B民族认同:海峡两岸人民同根所生,一脉相承,共同的语言、文化和经济上的交流是统一的动力。C中美关系正常化,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大障碍。D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加强)及高层领导对话:连战、宋楚渝大陆之行,为两岸关系改善提供了新的契机。E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 7、国共关系 分则两伤:十年内战期间,国民党对根据地的“围剿”,使日本帝国主义乘虚而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再次发动内战,导致海峡两岸长期分离,祖国统一大业至今尚未完成 合则两利:国民革命时期,以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威胁到中华民族的存亡,国共第二次合作,取得近百年来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测试平台】 1、材料一:远古时代,台湾与祖国大陆连成一体,后来与祖国大陆分离的原因是由于地壳的运动,在历史上,台湾与祖国有过数次的分离,后来又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材料二: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日益丰富。“一国两制”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生命力。按照“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1)材料-说明什么问题?请你说说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经历了哪两次分离和一次回归?这两次分离有什么本质区别?  (2)香港和澳门的问题的解决说明了什么?  (3)我国政府对解决台湾问题的态度是什么? 2.统一问题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得以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古语云:“合则兴、分则衰”。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⑴ 19世纪中期的中国和美国在国家统一问题上都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各自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⑵林肯、邓小平都对本国统一大业作出过重大贡献,他们各自为实现国家统一采取过哪些重要政策措施以及取得的主要成果是什么? (3)1999年,中国总理朱镕基访问美国时曾在一篇演说中引用美国的南北战争为例,说明中国有权象美国一样,用武力对付台独势力;美国总统布什访华时,清华大学的学生提出:“1861年,美国南方各州宣布独立,林肯总统发动了南北战争,重新统一了美国,请问您对此有何看法?您认为台湾问题和美国的南北战争有何区别?”据此回答:你是如何看待美国南北战争和中国的台湾问题呢?你认为它们是同一种性质的问题吗?   1.(1)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分离:1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岛给日本2解放战争胜利前夕,蒋介石国民党政府逃往台湾,造成台湾与大陆长期分裂 回归:抗日战争胜利后,日本交还台湾。前一次是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民族危机,后一次是国共内战的国内矛盾(2)说明了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3)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但又绝不放弃使用武力   2、(1)中国:遭受列强侵略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北方大片领土和香港、澳门地区被列强所割占。美国: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和南方种植园主的分裂国家的叛乱。    (2)林肯:颁布《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平定南方种植园主的分裂和叛乱活动,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除的道路。    邓小平: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成功地实现了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政策保障。 (3)都是由国内矛盾导致的国家分裂,属本国内政,中国和美国政府都有权利维护国家统一。 3、材料一:这条铁路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这既是一条经济线,又是一条政治线。 材料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支持,使少数民族地区得到迅速发展。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大发展的新气象。全国建立了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即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1965年成立)。     材料三:2008年3月中旬,拉萨极少数人进行打、砸、抢、烧破坏活动,扰乱社会秩序,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足够证据证明这是达赖集团有组织、有预谋、精心策划的,已引起西藏各族群众的强烈愤慨和严厉谴责。 请回答:  (1)据以上材料分析这条铁路是什么铁路?为什么说这既是一条经济线,又是一条政治线?在一五期间与西藏有关的交通运输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  (2)材料二的内容,体现了我国的哪些政策措施? (3)材料三的事件说明了什么?你怎样看待拉萨极少数人的行为?  (4)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说明了什么?与材料三的事件相比较,谈谈你的感想? ⑴青藏铁路。连通了亚欧大陆桥,有利于东西经济文化的交流;加强我国同西藏地区的政治联系,是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一重大举措。川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共同繁荣的原则;西部大开发战略。(3)“藏独”分裂势力活动猖獗;维护祖国统一任重道远;不和谐因素仍然存在。是一种分裂国家的恐怖行径。(4)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和西藏地区的大力援助。感想:党和国家大力支持西藏建设,而极少数人破坏西藏安定和谐的图谋不得人心,是注定要失败的。反对恐怖事件,维护祖国统一和安定团结局面,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11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二 中国历史上的“三农”问题 1.统治政策的调整: (1)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商鞅变法: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 (2)秦朝的暴政:秦朝繁重的赋税和徭役迫使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农业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最终导致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 (3)贞观之治: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民贵君轻,多次减免租税,保证农民的土地和耕作时间。唐太宗统治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4)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5)元朝的农业:元世祖(忽必列)重视农业生产,禁止将农田改为牧场,鼓励垦荒,兴修水利,把新增田地和人口的多少作为考核官吏的重要条件。棉花在全国普遍种植,松江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中心,黄道婆对此做出巨大贡献。 (6)康乾盛世:奖励农桑,兴修水利。 2.农作物推广和引进: 河姆渡原始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商周时期种植“五谷”;唐代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北宋时期从越南引进占城稻;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元朝普遍种植,太湖流域成为全国重要的粮仓; 3.劳动工具: 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用耒耜耕地;商周时期用木、石、骨、蚌耕地(少量青铜农具);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开始出现;战国时期广泛使用(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汉朝发明了播种工具耧车;唐朝时发明了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宋代出现插秧的秧马和灌溉工具牛转翻车 4.水利工程: 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修筑了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了“天府之国”;秦朝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水和漓水;;隋炀帝时开通了京杭大运河; 5.江南地区的开发: 我国南方地区,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润,适合农作物生长;自从东汉末年以来,北方人为逃避战乱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再加上南方相对北方战乱较少,使得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打下了基础。南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由北方移到南方,其中太湖流域成为全国著名的粮仓,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 新中国成立后,党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1952年的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创造了条件; 1956年农业生产合作社,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将农村包括土地在内的生产资料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1958年,党中央错误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1978年,我国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获得巨大发展。 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51年9月生活在贫困太行山区的农民李顺达第三次受到了国家主席毛泽东的接见。为解决生产资料匮乏的问题,早在解放区时期,李顺达等6户农民成立互助合作组,将各家的生产工具集中使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这个经验与毛泽东是想法不谋而合。 材料二:1952年年底全国出现了农民自愿组织的830多万个互助组和3600多个初级农业合作社,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就这样开始了。1953年,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相继开始。 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场社会变革,它对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起到了促进作用。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成为20世纪50年代最重要的事件之一,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1)材料一中的李顺达等6户农民为什么要建立互助组和农业合作社? (2)材料二中,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对象主要是哪几个行业?各行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各自方式是怎样的? (3)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场社会变革? 2、(1) 新中国在建国初期人民政府采取怎样的措施来恢复发展农业生产的?此措施有什么历史意义? (2)1956—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实行过哪些政策? (3)请你针对我国当前的三农问题,提出不少于2点解决建议。 [参考答案] 1、.(1)土地改革后,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影响了农业生产,农产品满足不了工业化的需要(2)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农业: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通过赎买政策,实现公私合营(3)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 2.(1)新中国建国初期,实行土地改革运动,彻底废除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获得迅速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2)大跃进运动、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建议: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大力普及农村义务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增加农民工就业机会等等。  3、材料一  交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 饲料,农民可以自己全权处理,可以用来交换工业品和农产品。 ──选自《世界现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1933年,控制全国棉花播种面积73%的100万个棉农,将棉花播种面积减至不到l000万英亩,使未来收成减少440万包左右,政府付出1亿多美元补偿。 材料三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决定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分配给贫苦农民。 材料四  安徽凤阳农民这样唱道:“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请回答: (1)材料一表面苏俄实行了什么经济政策? (2)根据材料二归纳美国政府在农业方面采取的措施。这一措施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什么特点? (3)请根据材料四提供的信息写出我国在农村实行的经济政策。 (4)材料一、三、四所述政策的实行有何共同作用?  新经济政策。措施:调整农业,让农民缩减大片耕地,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贴。 特点:国家加强对经济社会的干预和指导。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业生产力或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 2011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三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和外交关系 (一)民族关系 1、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主要措施:迁都洛阳,以利对中原的控制,客观上有利于吸收先进的中原文明。改汉姓、穿汉服、讲汉语、用汉制、习汉礼等,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2、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⑴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⑵吐蕃是藏族的祖先,很早就生活在青藏高原。 ⑶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后,多次派使者向唐朝求婚,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他。夫妇二人为促进吐蕃的经济进步和文化发展、为密切唐朝和吐蕃的交流、增强汉藏人民的友好做出了贡献。 3、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10世纪初,契丹杰出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后改为辽。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定都东京,史称北宋。后辽军大举攻宋,辽宋议和,史称澶渊之盟。11世纪前期,党项首领元昊建立西夏。连年与宋交战,后来,双方议和。 12世纪初期,女真的杰出首领阿骨打,在会宁称帝,国号金。金先灭辽,又于1127年灭亡北宋。宋高宗定都临安,史称南宋。金军继续南下,南宋抗战派将领英勇抵抗,抗金名将岳飞是这一时期杰出的英雄人物。1141年,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4、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 元朝是我国民族大融合的时期,蒙古、汉族、契丹、女真等各族人民交错杂居,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元朝时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5、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⑴驻藏大臣的设置 ①清统治者重视对西藏地区的管理。清初册封五世达赖和五世班禅。 ②1727年,清雍正时设驻藏大臣。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管西藏事务。 ③驻藏大臣享有行政、军事、财政、外交等大权。通过“金奔巴瓶”制度确定达赖、班禅继承人时,也由驻藏大臣督办。驻藏大臣的设置,进一步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有利于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⑵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①18世纪中期,清平定新疆回部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设伊犁将军。 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重新统一新疆,促进了维吾尔族同中原地区的交流,对巩固西北边疆起到了重大作用。 6、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提出:在筹建新中国时,中国共产党就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 实行:建立了五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等。(补充: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二)外交关系 1、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张骞通西域:先后两次出使西域,建立了汉朝和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加强了汉朝和西域的联系,为后来使今天的新疆地区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一部分,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通过丝绸之路而进行的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丰富了中国和中亚、西亚各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2、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遣唐使:日本政府派到中国交流的使节团。来华目的在于向中国学习,吸取唐朝文化,对日本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广泛的影响。玄奘:唐朝著名僧人,到天竺求法,后整理的《大唐西域记》是今天人们研究7世纪中亚、印度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 鉴真:唐玄宗时应日本僧人邀请,历尽艰辛,到日本讲授佛经。同时还向介绍中国医药、建筑、书法等知识。 3、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⑴目的:明朝前期,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出使西洋。 ⑵概况:1405年-1433年,郑和前后航海其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⑶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里上上的伟大航海家。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4、讲述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戚继光抗倭:元末明初,我国的倭患严重。明朝海防松弛,百姓身受其害。在台州,九战九捷,后来荡平了东南沿海的倭寇。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业绩,永载史册。 郑成功收复台湾: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殖民者奉行血腥的海外殖民掠夺政策,在1553年葡萄牙攫取了我国澳门的居住权,1624年荷兰又入侵台湾。经过激烈战斗荷兰殖民者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我国的民族英雄。 雅克萨之战: 17世纪中期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侵占雅克萨和尼布楚。康熙帝两次命令清军发动雅克萨之战,沙俄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5、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 闭关政策的含义:是指清政府限制和禁止对外交通、贸易的政策。 清朝前期实行闭关政策的原因:一是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二是清统治者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接触,会“滋扰生事”,威胁清朝的统治。 闭关政策的主要表现:限定通商口岸;对进出口货物的限制;提高关税,抑制进口;实行行商制度,垄断对外贸易,监视外国商人。 清代闭关锁国的影响:虽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抵抗作用,但它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使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生产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和中西文化的交流;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6、中国近代史上,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外交也是屈辱的外交。 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出: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万隆会议:1955年,众多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聚集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会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8、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了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中美建交: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上正常化。 9、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及相关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 2011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四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1、 列强侵华 (一)、鸦片战争 1、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原因 ⑴、19世纪上半期英国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成 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英国企图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材料。⑵牟取暴利,扭转贸易逆差。 2、鸦片大量输入的危害 ①、导致白银大量外流,严重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②、军队战斗力减弱,吏治腐败;③、严重摧残中国人的身体,毒害了中国人的精神和意志。 3、虎门硝烟 ①、林则徐到广州后采取的措施 缉拿烟贩、收缴鸦片、迫使鸦片商写不再走私鸦片的保证书,但主张允许外商正当的贸易活动。 ②、虎门销烟 过程: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开始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收缴的全部鸦片。 ③、世界禁毒日:6月26日 4、虎门硝烟的意义 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5、中英《南京条约》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的危害及影响: ①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中国就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1、爆发原因:英国不满足已经攫取的权益,要求修改条约,扩大侵略权益。2、罪恶: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抢劫并焚毁了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3、相关链接: 2009年2月26日凌晨,法国佳士得拍卖 公司在法国举行的拍卖会上,圆明园文物——兔首、鼠首(见右图)分别以1400万欧元被神秘买家拍下,随后厦门商人蔡铭超表示,他是兽首的买家,但不能付款。蔡铭超拒付的理由是鼠首、兔首本来就是我们国家的,被法国侵略者盗取理应归还。他出面拍下,目的就在于阻止这场拍卖。 ⑴你认为蔡铭超的理由正确吗?为什么? 答:正确。圆明园文物——兔首、鼠首属圆明园十二生肖之二。1860年,英法侵略者攻占北京城,抢劫并焚烧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的许多文物和奇珍异宝因此落入英法强盗之手,兽首、兔首也就是在这时流入法国,因此法国人根本没有权利拍卖。 ⑵图中的鼠首、兔首是哪场战争落入法国人之手的?英国为什么要发动这场战争? 答: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原因是英国不满足已经攫取的权益,要求修改条约,扩大侵略权益。 ⑶ 、中国现在国力较为强盛,有人主张重修圆明园,你是赞成还是反对,说说理由。 解答:第一种观点——我赞成重修圆明园理由有三:①有利于展现中国的实力,展现源远流长 的灿烂中华文化;②有利于开发旅游业,推动经济的发展;③有利于对圆明园文物、遗址的保护。 第二种观点——我反对重建圆明园。保留圆明园遗址,可以充分发挥它的史鉴功能,让华夏子孙直观深刻地认识帝国主义的本质,不忘屈辱的历史,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深刻道理,从而奋发图强。 ⑷、这场战争前后,俄国曾出面调停,你认为俄国是出于真心吗?请用史实加以说明。 解答:俄国的所谓调停完全是别有用心的。在这期间,俄国趁火打劫,割占我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⑸请针对这次拍卖事件,谈谈你的感想 落后就要挨打是永恒的真理,我们青年学生一定要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 (三)、19世纪60——80年代新疆的危机 1、史实 19世纪60年代中亚浩罕国阿古柏入侵新疆,1871年俄国出兵侵占伊犁。1875年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出兵新疆。1876年,左宗棠进入新疆,采取“缓兵激战”打败阿古柏,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广大地区,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 2、左宗棠: 左宗棠是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爱国将领。在洋务运动中,他开办福州船政局,派遣留学生到英法深造,为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做出了贡献。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他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出兵新疆,打败阿古柏,迫使俄军交还伊犁,为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四)甲午中日战争 1、史实: 1894年,日本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这一年是农历甲午年,史称甲午中日战争。同年9月黄海大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壮烈殉国。1895年威海卫海战,由于清军主帅李鸿章采用避战保船的错误决策,北洋舰队腹背受敌,全军覆没。 2、《马关条约》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近代史上的对外开放与我国1978年以来的对外开放有什么不同? 解答:①近代史上的开放,中国是被迫的开放,主权受到严重的损害,而现在的开放是在主权、领土完整不受损害的前提下进行的;②目的不同。近代的开放是为了与帝国主义列强达成妥协,委曲求全。现代的开放,是为了吸引资金,引进技术发展经济;③结局不同。近代的开放使中国越来越穷,现在的开放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五)、八国联军侵华 1、义和团 19世纪末,山东爆发了义和团运动,打出“扶清灭洋”的口号抗击外来侵略者。 2、1900年6月,俄、英、美、日、德、法、意。奥(奥匈帝国)八国联军侵华,8月攻入北京城,烧杀抢掠犯下滔天罪行。 3、《辛丑条约》: ①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作保,分39年还清,本息9.8亿两; 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③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④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沿线要地。 4、《辛丑条约》的危害 《辛丑条约》是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副沉重的枷锁。通过《辛丑条约》,西方列强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的控制,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六)、日军侵华 第一部分 重要史实 1、九一八事变 ⑴、经过:1931年9月18日,驻扎在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经过精心策划,炸毁沈阳北郊附近柳条湖的一段铁路,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日军以此为借口炮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攻占沈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⑵、蒋介石的态度: 采取不抵抗政策,命令东北边防军司令张学良把东北军撤到山海关内。 ⑶、严重后果: 使日军在不到半年时间,占领东三省。东北3000万同胞在日军的铁蹄下,受尽欺压凌辱。 2、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以军事演习为名,向中国军队发起突然进攻。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3、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屠杀手无寸铁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第二部分 中国人的英勇奋战 1、社会各界的人士的贡献 1、一二九运动:1935、12、9;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潮。 2、西安事变:①事件: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实行兵谏,扣押蒋介石,并致电全国,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②解决办法: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提出和平解决的主张,并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谈判。经过中国共产党的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了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了和平解决。 ③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着抗日新局面的都来。 3、重要战役 战役名称 时 间 指挥者 意 义 台儿庄 战役 1938年 国民党:李宗仁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 百团大战 1948年 八路军:彭德怀 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4、抗战胜利的意义 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屈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5、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那些? ⑴国共两党成功地进行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⑶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政策;⑷国际力量的支持。 第三部分 实战演练 1、根据右面的两幅图回答问题 ⑴、图(一)反映的是国民党屠杀共产党人的史实,说说在此之前,国共两党进行了怎样成功的合作? 解答:国共两党成功进行了第一次合作,创办黄埔军校,并成功进行了北伐,取得国民革命的初步胜利 。 ⑵、图(一)反映的血腥大屠杀是难以让人忘却的 ,图(二)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谈判,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共产党人为什么要这么做? 解答:因为当时国内情况很复杂,如果杀了蒋介石,就可能导致新的内战,削弱抗日力量,不利于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甚至有亡国的危险。所以,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出发,力主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⑶、结合史实说一说,国共两党合作的重要性 解答: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成功的创建了黄埔军校,取得国民革命的初步胜利。第二次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这些史实有力地说明了国共两党合则利国利民,分则给国家、人民带来灾难。 ⑷、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六十年前,国民党战败退守台湾,造成了海峡两岸的分离。你认为当前阻碍两岸统一的因素有那些?你对两岸关系有何美好的展望? 解答:当前阻碍两岸统一的因素有美国的干预和少部分台独分子的阻挠。随着两岸三通的实现和经济文化交往的日益密切,两岸人民进一步加深了理解与沟通,我们相信有一天两岸一定会实现统一的美好愿望。 2、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整个国家都将永远记住这次日本对我们进攻的性质。不论用多长时间才能战胜这次预谋的侵略,美国人民兴正义之师必将赢得彻底的胜利……我要求全国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对我们无端进行卑鄙的进攻,美国同日本之间已处于战争状态。 书室 ——罗斯福“国耻日”演说 材料二 50年代后,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相继爆发,日本成为美国军事物资的主要供应地,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70年代初,日本经济高速增长,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摘自九年级下册历史 材料三 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军开枪的历史事件。第二天,中国军队继续开枪,进入战斗状态。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虽然人们希望得到解决,但是日本方面的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 ——摘自日本《新历史教科书》 材料四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大国的地位……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提出改造联合国安理会的想法,要求成为常任理事国。 ——摘自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材 ⑴、材料一所说的“预谋侵略”指什么事件?从罗斯福的演说可以看出当时美国对日本是什么态度? 解答:珍珠港事件。敌对态度。 ⑵、从材料二可看出美国对日本的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解答:变化:由敌对转向扶持。原因:中国革命胜利,把日本变为对抗社会主义阵营的亚洲基地。 ⑶、材料三的叙述符合历史史实吗?请举一例揭示日本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解答:严重违背历史史实。 南京大屠杀、731部队研究灭绝人性的细菌战 ⑷、结合材料三、四说说日本具不具备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资格? 解答:从材料三可以看出,日本政府不仅未从根本上认识二战期间发动侵略战争的罪恶,还千方百计歪曲历史,掩盖真相,是一个不负责任的国家,因此,不应该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⑸、你认为要建立良好的中日关系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解答:日本政府正视历史,以史为鉴。 3、材料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哪里有我的同胞,还有哪衰老的爹娘……从哪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流浪!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收回我哪无尽的宝藏?” 材料二:如右图 (1)这支歌中的东北同胞为什么会脱离家乡而流浪?它唱出了东北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三省沦陷;思念家乡,收回故土 (2)图一为张学良洗刷了“不抵抗将军”罪名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西安事变 (3)针对日本历史教科书事件,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等事件一度影响中日两国关系,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①请你举两个驳斥日本歪曲侵华历史的事件。 侵占东北三省;在东北建立细菌部队;南京大屠杀 ②你最想对日本右翼势力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正视历史,反省过去,真诚道谦 (4)江泽民同志在一次讲话中称他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说明理由。 东北易帜;西安事变 (5)两幅图片中的事件,国共双方在抗日、国内和平上达成了一致协议,其落实情况分别是怎样的?对中华民族各产生了什么影响?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肩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1946年,蒋介石撕毁协定,进攻解放区,使中国再次陷入内战之中。 三、近代化的探索 史学界普遍认为,在1919年以前,中国的近代化运动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侧重于学习西方的技术,比如洋务运动;第二阶段侧重于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比如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第三阶段侧重于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比如新文化运动。 (一)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2、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或师夷长技以自强。 3、洋务派代表人物:中央奕沂;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4、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5、洋务派的主要活动: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和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②创办民用工业(李鸿章——轮船招商局、张之洞——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③筹建南洋、北洋、福建海军。④兴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6、洋务运动失败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7、失败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 8、评价(意义):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二)戊戌变法(1898年) 1、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 2、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史称 “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3、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4、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5、戊戌变法: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实行变法。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失败。1898年是旧历戊戌年,历史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历史上又称它为“百日维新”。 6、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政治方面: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经济方面: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思想、文化方面: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军事方面:训练新式军队等。 7、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三)辛亥革命(1911年) 1、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了兴中会。这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革命团体。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初步形成。 2、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其它革命团体在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选举为总理。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3、《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4、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起义。第二天起义军占领武昌,接着,又攻占了汉口和汉阳。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1911年是旧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5、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被选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6、辛亥革命性质: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7、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但是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这次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四)新文化运动 1、背景: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尊孔复古逆流到处泛滥。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冲突。 2、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青年杂志》的诞生,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兴起。 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4、两面旗帜(两位先生):民主和科学 5、阵地: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6、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7、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影响: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从此,中国的先进分子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时期。 8、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颂扬十月革命,热情地宣传:“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9、为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底,李大钊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 10、历史意义: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五)近代化起步的特点 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哪些变化?或中国的近代化起步有什么特点? 从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或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 (六)近代化探索历程的感悟 近代化的探索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救亡图存的探索。在中国近代前期的探索中,始终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救国道路,都没有使中国走上近代化道路。 感悟:①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 ②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③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 ④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斗争精神…… (七)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比较 (1)相同点:都主张向西方学习,试图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其中洋务派与维新派都主张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新式学堂,派人出国留学,维护清朝皇帝的皇位。 (2)不同点:①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他们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编练海军等。②维新派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他们多次上书请求变法,并在光绪帝支持下发动了戊戌变法。③革命派主张实行“三民主义”,以革命暴力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他们建立了资产阶级政党,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和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 2、近代化过程中的三次思想解放思潮是什么?各有何作用? 答:(1)戊戌变法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2)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各的观念深入人心; (3)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3、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三次历史事件,谱成中国近代化的三步曲,体现了中国近代化的基本进程及其特点。简要论述三者在探索中国近代化方面各自作出的主要贡献及彼此间的联系。 答:(1)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培养了一批科技和技术工人,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因此,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中国迈出了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又为戊戌变示开辟了道路。 (2)戊戌变法运动要求从根本上改变旧制是中国资产阶级领导近代化的首次尝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3)辛亥革命以武力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与戊戌变法相比,两者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资本主义近代化为目标的革命运动。只不过资产阶级内部关于革命的方式、手段和政权形式之争不同,而实现资本主义近代化的目标是一致的。 (八)中国经济近代化过程 1、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从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些抵制的作用,洋务派是中国最早探索近代化的开路者。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资本主义民族工业 产生。 3、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原因:清政府允许民间办厂。 4、一战其间,中国资本主义民族资产阶级得到短暂快速发展,中国经济近代化出现了一个高潮。原因:(1)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2)一战其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火并,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中国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一个发展机会。 2011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五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与建设 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1.开始标志: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 结束标志: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过程及成果: ①1919.5——1923年底: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阶段,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时期。 ②1924.1——1927.7:国民革命时期。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③1927.8——1937.7:土地革命时期。开创中国革命由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也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 ④1937.7——1945.8: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共产党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⑤1945.8——1949.10:解放战争时期。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 (二)重大事件及考点  1.(国民革命和土地革命)  (1)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上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1926年至1927年,中共与国民党合作进行北伐,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3)北伐战争中,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主的叶挺独立团屡立战功。  (4)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5)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发动秋收起义,开辟由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6)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建立了中国革命第一支坚强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7)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工农红军被迫进行长征。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征精神:我们青少年应学习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团结协作精神、百折不挠,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  2.抗日战争时期  (1)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国共两党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3)1938,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4)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进行百团大战。这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5)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3.解放战争时期  (1)1945重庆谈判:蒋介石阴谋发动内战;中共努力争取和平;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2)1947年3月,彭德怀、贺龙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3)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4)1948年9月──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通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部队。  (5)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作战,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垮台。  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去年是我们伟大祖国60华诞。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自此中国的社会(国家)性质、人民生活以及国际地位都得到了根本的提高。新中国成立后的1978年,中国历史再次掀开了崭新的一页,经过三十年的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正确的道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正在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上阔步前进。  1.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1)1949年9月召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的准  (2)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3)1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4)1950年10月-1953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取得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 (5)1950年-1952年底,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2.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1953年-1956年,我国实施第一个五年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开始改变我国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1953年-1956年,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1)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2)1958年,由于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党中央错误的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我国经济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  (3)在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成为全国人民的楷模。  (4)1966-1976年,由于毛泽东对阶级斗争的形势估计过于严重,错误的发动了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遭受到巨大损失。。  2.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伟大的转折,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对内改革:从1978年开始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1985年开始,我国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  (3)对外开放: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逐步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4)1987年,中共“十三大”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确定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5)1992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1997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科技成就: 1、“两弹”的成功研制 研制目的:为了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加强国防建设。成功研制: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意义: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2、人造地球卫星的成功研制 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1号。2008年,中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飞行圆满成功,中国宇航员首次进行了出舱活动。意义:中国跻身世界航天科技大国之列。 3、杂交水稻的培养与推广 培育时间: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历史意义:杂交水稻为粮食大面积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解决中国的温饱问题作出了卓越贡献。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4、“863”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背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高技术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激烈。建议与决策时间:1986年3月。又名:中国高技术发展计划纲要。 5、“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与实施 时间:20世纪90年代。主要内容: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明确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外交、民族工作和政治建设等成就 1954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进展。新中国成立前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对维护国家统一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与苏联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在万隆会议上发挥重大的作用都说明了新中国以独立自主的地位步入世界舞台。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新中国成立后,我党的创新:实践创新——— 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制度创新——— 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国后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中实行赎买政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实现了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理论创新———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科技创新———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成功;成功实施了“嫦娥探月”工程。外交创新———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的方针等。   翻阅近两年来中考试卷,同学们就会发现,将中国史和世界史结合来命题,以及设问“中国在世界多样环境下应如何去做”等已成为了一种趋势。下面对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些知识进行总结和概括:①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中国应: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加快经济的发展,提高综合国力;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倡导和推进建立和谐世界的理念,促进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②两极格局解体后,中国如何应对: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增强综合国力等。 三、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 (1)中共一大(1921.7.23,上海)确立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心任务是开展工人运动。 (2)中共二大(1922.7上海)确立了党的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3)遵义会议(1935.1 贵州遵义)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中共七大(1945.4 陕北延安)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5)中共八大(1956 北京)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中心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 (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 北京)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改革开放的总方针。这次会议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7)中共十二大(1982 北京)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8)中共十三大(1987 北京)。)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并作出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9)中共十四大(1992 北京)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0)中共十五大(1997 北京)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11)中共十六大(2002 北京)阐明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 四、有关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探索和自主创新。 ①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②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实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③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村经济得到巨大发展。 ④实行改革开放创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丰义道路,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测试平台】  1.右面是小红参加红色旅游活动是拍摄的两幅照片以及作的题记。  (1)请写出与右面图片相关的重大会议。 A中共一大;B遵义会议 (2)这两次会议解决的主要问题分别是什么? A建立中国共产党;B取消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3)这两次会议在党的历史上各有什么重大意义? A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B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全面内战爆发,国民党拥有优势兵力和精良装备,又有美国政府的支持,扬言在三五个月内消灭人民解放军,但结果却是人民解放军用了三年时间,彻底打败国民党军队,取得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基本胜利。  (1)全面内战爆发和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南京解放。 (2)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采取的主要作战方针是什么?中共组织了哪四次重大战役? 运动战;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 (3)军事优势和美国的援助为什么没能使国民党赢得内战胜利? 军事优势只是暂时现象;美国的援助也只是临时起作用的因素。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国民党发动内战,具有反人民性,人民解放战争具有爱国的正义的革命性,获得全国人民的拥护,所向无敌 3.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几度和谈共谋大业,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导人周恩来亲历和谈并起了重要作用。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周恩来在参加了哪两次重要的国共谈判?在其中的一次谈判中,蒋介石提及周恩来是他的部下,这是为什么?而周恩来认为“红军也可以听蒋先生的指挥”是否成为了事实? 西安事变和平谈判、重庆谈判;因为在国共合作后建立的黄埔军校中,蒋介石是校长,周恩来是军校的政治部主任;成为事实: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2)分析两次谈判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或作用。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重庆谈判,戳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使中共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成为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 (3)通过这两次谈判,你对中共有什么认识? 中共在两次谈判过程中所做的一切努力,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利益的代表者,是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领导者。 4.阅读下列材料: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在世界上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胡锦涛在庆祝建党8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了哪三次大规模的战争?各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在中国的黑暗统治;抗日战争,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了伟大胜利,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大陆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 (2)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如何确立起来的?从此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怎样的发展阶段? 通过完成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重大的失误?在各行各业上,分别涌现出了哪些模范人物? 失误: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模范:“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人民好战士”雷锋 (4)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国采取的哪些具体措施,大幅度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 1978年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逐步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1985年,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6年在农村完全取消了农业税等 (5)结合以上材料的学习,请你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5、材料一:1840年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一九一七年和一九一九年,俄国和中国发生了两件大事,……1921年, 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我们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们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创了正确道路。……总结八十年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展望新世纪的艰巨任务和光明前途,我们党要继续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胜利前进,归结起来,就是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江泽民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85年不平凡的历程。在这85年里,我们党紧紧依靠和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干了三件大事。……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在世界上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胡锦涛 (1)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救国救民的探索? (2)1917年和1919年,俄国和中国发生的两件大事是什么?对中国革命道路产生了什么影响? (3)我们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标志是什么?此时距中共诞生多少年? (4)“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指什么?“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创了正确道路”是什么道路? (5)中国共产党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先后召开了哪些有深刻影响的会议?各有什么重大意义? (6)在中国改革之前,还有哪些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改革?结果如何?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什么启示? 10、材料一: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但在明治维新后不久,日本就对他的第一个老师发动战争,逼老师签订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20世纪30年代,他再一次向他的第一个老师发动战争。 材料二:八年抗战,艰苦卓绝:北起松花江,南到珠江两岸,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八年抗战历程昭示我们,爱国主义是克敌制胜的强大精神力量,用爱国主义精神凝聚起来、团结起来的中华民族是不可征服的。 ——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社论 材料三:罗斯福在二战胜利后的一次谈话中说到:“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部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桃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那些地方,然后长驱直入,直捣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一切联系……” ⑴明治维新后,日本就对他的第一个老师发动战争的原因是什么?(1分) ⑵在八年抗战中,国共两党为什么能再度走在一起,并肩抗战?国共两党的合作对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什么作用? ⑶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内,日本就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请你说说两次不同结局的原由。(3分) ⑷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 (5)请你简要的说出罗斯福假想的战争形势。从罗斯福的话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6)20世纪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有何共同之处?其性质有何差异?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中国在二战中的地位与作用如何? 17、中共十五大明确规定:“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当时中国社会状况如何?  (2分)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鸦片战争后,中国正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马克思主义何时开始在中国传播?在中共成立之前,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国际、国内的事件是什么?(2分) 新文化运动后期,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 (3)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这一纲领的过程中结合中国实际不断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20世纪20~30年代和50~70年代,中国共产党分别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进行过两次重大探索,这两次探索是怎样完成的?(2分) 由农村包围城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完成略 (4)20世纪晚期,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其主要表现是什么?对世界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2011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六 国际关系史 国际关系的主要表现方式:战争、和平。和平时期主要进行国际会议、经济合作。本专题的主要内容有:世界近现代以来的三次世界格局的变动、两次世界大战、重要的国际会议、国际组织。  一、国际格局的演变  (一)第一世界大战后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建立:1919年1月召开巴黎和会,与德国签署了《凡尔赛和约》。在美国的倡议下,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订包括《九国公约》在内一系列条约。实质:它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作用:因为它只是暂时调整和缓解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所以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瓦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  冷战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具体表现: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影响:消极影响──美苏争霞,世界局势长期不安宁。积极作用──两大集团,力量均衡,防止新的大战的爆发。  (三)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趋势: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世界主要力量中心:“一超”美国。“多强”:俄国、欧盟、日本、中国。  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地区冲突和民族冲突。 ※二、两次世界大战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根本原因);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侵略集团扩军备战,使世界大战一触即发;1914年6月,萨拉热窝事件引燃一战战火。  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 性质:是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影响:它们之间疯狂的扩军备战,造成世界局势日益紧张,导致一战爆发。  爆发: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俄、法、英也很快卷入战争。  主要战役: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结果:1918年奥匈帝国瓦解,德国投降。  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影响:大战历时四年多,规模空前,战场由最初的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卷入;大战给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促进十月革命的爆发;改变了世界格局。 (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 慕尼黑阴谋:1938年,德、意、英、法四国首脑在德国慕尼黑签订协定,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慕尼黑阴谋。西方大国对以牺牲小国利益,来安抚侵略者,人们把这种政策称为绥靖政策。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绥靖政策的影响极其恶劣,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加速二战的爆发,也极大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德国进攻波兰: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德军进攻苏联:1941年6月德军发动了对苏联的侵略战争,二战的扩大。 珍珠港事件: 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军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不断扩大,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的敌人。美、英、苏、中等国走向联合。 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建立。影响:增强了世界反法西斯的力量,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坚实的基础。  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7月──1943年2月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诺曼底登陆: 1944年6月6日,在艾森豪威尔指挥下,英美盟军法国的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雅尔塔会议: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国家。1945年2月,反法西斯国家美、英、苏三国首脑在苏联的雅尔塔召开会议。  德国投降:1945的上,苏美军队在易北河会师;1945年4月苏联红军对柏林发动了总攻,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  日本投降:美军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认识:性质:它是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和世界人民的相互支持。启迪: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人类命运休戚相关,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总之,只有加强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新殖民主义,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用和平方式解决各国的争端,才能避免战争。  三、世界现代史上的重要会议  (一)巴黎和会: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二)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  (三)慕尼黑会议  时间地点:1938年9月,德国慕尼黑。  参加者:英(张伯伦)、法(达拉第)、德(希特勒)、意(墨索里尼)。  主要内容:英法德意背着捷克斯洛伐克签订了《慕尼黑协定》,强割苏台德区给德国。  影响:助长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四)德黑兰会议:1943的年,苏美英,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四)雅尔塔会议  四、世界重要的国际组织 (一)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  性质:帝国主义政治军事集团。参与国家:三国协约──英、法、俄;三国同盟──德、意、奥。影响: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国际联盟(国联) 成立:美国倡议,但没有参加,英法主宰。宗旨:制裁侵略,维护和平。实质: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维护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工具。  (三)轴心国集团与反法西斯联盟  轴心国集团:参与国:德、意、日。性质: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影响:有利于法西斯的扩张,对世界和平构成了严重威胁,预示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来临。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时间地点:1942年,华盛顿。参与国: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标志:《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影响:大大增强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为反法西斯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  (四)联合国 成立:1945年雅尔塔会议决定建立联合国。1945年10月成立。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友好合作。  (五)欧洲联盟:时间国家:1993年,英法德意等欧洲国家。性质:欧洲国家间的政治、经济联盟,目前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影响:加速了欧洲的发展,提高了欧洲国家的国际地位,标志着欧洲走向一体化、区域化、集团化。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六)北约和华约:北约组织( 1949年)、华约组织(1955年),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类别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列强实力发生变化 【时间】 1914——1918年 || 1939——1945年 【导火线】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 1938年慕尼黑协定 【爆发】1914年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1939-9-1德国突袭波兰 【作战双方】 同盟国与协约国 || 轴心国与反法西斯联盟 【主要战场】 欧洲战场 || 欧洲、非洲、太平洋战场 【转折点】 凡尔登战役 || 斯大林格勒战役 【战争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总体是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 【战后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雅尔塔体系绝关系 【社会主义运动】十月革命,五四运动 || 中华人民共和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3 1、 料一:我们绝不会不注意到这样的事实,就是如果在牺牲一个被侵略的国家的情况下向一个已被谴责为侵略者的国家致送报酬,那么其他爱好和平的弱国或小国的安全也将受到质疑。 材料二: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从慕尼黑作出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在我们之后,其他人也将遭遇同样的命运。 材料三:希特勒“入侵俄国只不过是入侵不列颠地的前奏……因此俄国面临的危险就是我们和美国面临的危险。” 材料四: (1)材料一表明面对法西斯国家的暴行,西方大国采取什么政策?这一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是什么?材料中的“侵略者”是谁? 答:①绥靖政策。②《慕尼黑协定》的签订。⑶意大利。 (2)“你们的国家”是指那些国家?材料中的预言正确吗?试举一例。 答:①英国、法国。②预言正确。1939年9月1日德军闪击波兰,二战爆发,不久,德军占领法国。 (3)从材料三反映了西方大国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4)材料四邱吉尔的讲话为哪一政策的出台准备了条件?这一政策的实质是什么?具体表现有哪些? 利比亚战火再起  1、中国从利比亚撤侨——“史上最大海外撤离行动”   从 2011年2月下旬以来,中国正紧急采取行动,从利比亚撤离数万名工人,此次行动可能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海外撤离行动。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要求有关政府部门“全力保障中国驻利人员生命财产安全”。中国已派遣包机、运输船和渔船前往利比亚。利比亚局势动荡,为营救3万多名滞留的中国公民,中国政府连日来已紧急透过陆海空不同管道,调派民航包机,租用大型邮轮、远洋渔船、大客车等交通运输工具,火速展开史上最大规模的紧急帮助中国同胞撤离行动。  3月19日法国战机向利比亚军事目标开火,多国军事干预正式拉开。北约成员国代表经过近一周的激烈辩论,接下利比亚禁飞区的军事指挥权。卡扎菲称原则上同意停火,利比亚反对派拒绝停火线路图   【知识链接】   关键词:中非关系简史   1.中国古代史   明朝: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2.中国现代史   (1)20世纪50年代:1956年5月,中国与埃及建交,标志着中非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2)1971年,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席位的斗争给予了有力的支持,正如 毛泽东所说“不要忘了,是非洲的穷朋友们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  请结合史实分析多国干预利比亚的政治目的和经济目的各是什么?利比亚问题反映当前国际局势呈现怎样特点?你认为解决利比亚问题的有效途径是什么? 政治目的:推行霸权主义 经济目的:夺取利比亚丰富石油资源。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流,但稳定与动荡同时并存。 和平谈判 2011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七 大国崛起的思考 专题概述近两年以来,随着 《 大国崛起 》 在中央电视台的热播,大国崛起问题成为中考命题的热门话题,命题的形式往往考查某一大国崛起的历程。本专题以美国、日本、俄国、中国的崛起为例,复习其走向大国的历程,探讨大国崛起的规律。 一专题透析贯 一、美国 l 美国的建立 ― 美国独立战争( 1775 一 1783 年) 影响: ① 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建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权.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欧洲和拉美的革命起到了推动作用。 ② 局限性:存在种族歧视,不承认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同白人相等的权利,保留了黑人奴隶制度。 2 .维护国家统一,废除奴隶制—— 美国内战 影响: ① 废除了奴隶制,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② 局限性:没有彻底消除种族歧视,黑人仍然受到不平等的待遇。 3 .工业强国地位的确立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美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到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美国已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4 一战前后的美国 一战中: 1917 年,美国参战,成为主要战胜国之一;而欧洲列强实力遭到削弱,美国的经济实力进一步加强 一战后: ① 代替欧洲,开始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② 对外关系:巴黎和会上提出建立国际联盟,但由于未达目的而没有参加;在东亚,特别是中国,美国同日本争夺势力范围,华盛顿会议上美国压制日本。 5 开创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先河——罗斯福新政核心措施:对工业的整顿,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 》 。特点: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指导。影响: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发展,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6 二战前后的美国 二战前:纵容法西斯侵略。 二战中: ① 1941 年 12 月 7 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外政策调整,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② 重大战事:中途岛海战、诺曼底登陆、向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 ③ 参与并主导四次国际会议。 二战后:确立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推行霸权政策,在欧洲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在亚洲发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50 一 80 年代美苏争霸。 7 .两极格局瓦解后的美国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企图独霸世界。表现: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借助北约干涉别国内政,严重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如海湾战争、波黑冲突(北约轰炸南联盟)、伊拉克战争等。 二、日本 l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明治维新 成功原因:日本的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倒幕派推翻了幕府统治;明治政府改革措施全面、行之有效;国际环境相对宽松。 影响:积极方面: ① 使日本从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② 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成为亚洲强国。消极方面 ① 保留了不少封建残余。 ② 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日本推行军国主义,开始对亚洲邻国进行侵略扩张。 2 崛起 ― 资本主义强国地位的确立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日本经济迅速发展,逐步确立起资本主义强国的地位。 原因: ① 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② 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③ 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推动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日本从中国勒索了大量的战争赔款;取得在中国掠夺资源、倾销商品和开设工厂的特权。 ④ 一战期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无暇东顾,日本实现了独霸中国的局面。 3 一战后的日本巴黎和会上参与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并继承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华盛顿会议上由于中国人民的斗争和英美的压力,日本归还山东主权,胶济铁路赎回,放弃“二十一条”中的部分条款。(通过华盛顿会议,美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抑制了日本势力的膨胀; 《 九国公约 》 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 四国条约 》 拆散了有利于日本在东亚地区扩张的英日同盟; 《 限制海军军备条约 》 使日本的主力舰吨位受到限制) 4 .二战期间的日本 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929 一 1933 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日本,为摆脱国内危机的影响, 1931 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局部侵华, 1936 年受军部控制的内阁上台,日本军部法西斯建立。 发动法西斯侵略战争: 1937 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41 年 12 月 7 日日军突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 年 6 月中途岛海战,日军由进攻转为防御; 1 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投降。 5 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地位的确立 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 20 世纪 50 一 70 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原因:二战后美国在日本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美国扶持:朝鲜战争时期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资,刺激了日本经济繁荣;日本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科技成果;重视发展教育和科技,特别是在 80 年代,日本实施“科技立国”政策,促进了经济迅速发展。 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战后日本经济复苏后,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军费开支不断增加,希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影响 70 年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逐渐形成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局面: 70 年代中期以后,日本成为美国重要的战略伙伴 三、俄国(沙俄、苏俄、苏联、俄罗斯) 名称演变:莫斯科公国一沙皇俄国( 16 世纪中期一 1917 年“二月革命”)一苏维埃俄国 〔 1917 年“十月革命一 1922 年)一苏联( 1922 一 1991年)——独立国家联合体(俄罗斯) l 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一一 1861 年改革 影响: 1861 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成为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但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2 沙俄的对外浸略扩张 16 世纪末至 17 世纪中叶,向亚洲扩张,占据了广阔的西伯利亚,井侵人中国黑龙江流域, 18~ 19 世纪用武力先后夺得了波罗的海沿岸和黑海北岸的大片土地。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强占中国 150 多万平方千米土地,成为近代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3 一战前后的俄国一战前:加人协约国一方.成为三国协约的成员国之一。一战中:承担欧洲战场东线作战的任务,主要与德国、奥匈帝国作战; 1917 年 3 月国内发生“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工人士兵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临时政府掌握政权 1917 年 11 月发生了十月革命,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十月革命胜利后,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4 .工业强国地位的确立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① 开始时间: 1921 年。 ② 主要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③ 影响: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是对具有苏俄特色社会主义的有益探索。 工业化运动: 1 928 一 1937 年.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大加强:农业集体化运动:为适应工业化迅速发展的需要, 20 世纪 30 年代又掀起了农业集休化运动.建立集体农庄,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失误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确立,也标志着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斯大林模式在苏联由农业国变为强大的工业国,赶上或超过西方国家起着积极作用,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但从长远看阻碍了苏联的可持续发展。 5 二战期间的苏联 二战中: 1941年 6 月 22 日德军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进一步扩大;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参,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参与重大国际会议(德黑兰会议、雅誉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攻占柏林和对日宣战。 6 战后苏联的改革历程 赫鲁晓夫的改革: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进人 60 年代,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经济改革使苏联的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政治改革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致使国家权力分散。 7 苏联解体 1991 年苏联解体,标志美苏冷战结束。 四、中国 1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949 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956 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进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 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失误 1958 年党中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并发动了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打乱了国民经济的正常秩序,造成了农业生产衰退,轻工业减产,是造成国民经济自 1959 一 1961 年严重困难局面的重要原因。 1966 一 1976 年的十年文化大革命,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打乱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正常进程,拉大了我国同世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3 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我国进人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之后在邓小平等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努力下,我国逐步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社会全面进步,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又一奇迹。 五、大国崛起的历史规律 ( l )大国的和平崛起必须以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基础,必须全面提升综合国力。 ( 2 )大国的和平崛起需要良好的周边环境,而不是通过组成军事集团建立势力范围和安全地带。 ( 3 )大国的和平崛起需要全面、系统的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借鉴他国制度的先进性,根据本国国情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发展水平,推进经济的市场制度建设和政治的民主制度建设、 ( 4 )大国的和平崛起需要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尤其应防止崛起过程引发狂热的民族主义思潮。吸取世界的先进文化,都是改变国民素质的必要手段。 2011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八 改革创新,社会发展的动力 改革是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部改革史。 一专题透析 一、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主要改革 1 商较变法 ( 1 )背景: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 ( 2 )时间:公元前 356 年。 ( 3 )人物:商鞍、秦孝公 ( 4 )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赓多的人,可免除摇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抬理。 ( 5 )影响: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2 .北魏孝文帝改革 ( l )措施: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 2 )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 3 比较商较变法与孝文帝改革的异同点 ( l )相同点: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都促进了政权的封建化,都遇到守旧势力的反对和阻碍,结果都取得了成功。 ( 2 )不同点侧重点不同:商轶变法侧重于富国强兵;而北魏孝文帝改革侧重于制度的更新、迁都和移风易俗。目的不同:商鞍变法是为了实现富国强兵以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改变鲜卑族的落后状态。 二、世界古代历史上的主要改革 1 伯利克里改革 ① 政治上:扩大公民的权利,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和平、战争等重大问题。他们在行政和司法机构中也发挥着重要备作用。 ② 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2 .大化改新 ( l )背景: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 ( 2 )措施: ① 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② 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③ 影响: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3 查理 · 马特改革 ( l )时间: 8 世纪前期。 ( 2 )查理 · 马特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后来逐渐变成世袭领地。 ( 3 )这次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农奴等劳动者生活在社会的底层 三、中外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1 洋务运动 ( l )代表人物:在中央以奕诉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 2 )时间: 19 世纪60——90年代 ( 3 )口号:前期是“自强, ' ;后期是“求富”。 ( 4 )主要内容: ①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② 创办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③ 筹建海防:筹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④ 兴办新式学堂:以墙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为宗旨,创办了京师同文馆。 ( 5 )破产:北洋舰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 ( 6 )性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 7 )主观目的: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 8 )评价: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 .戊戌变法 ( l )序幕: 1895 年春,(马关条约 》 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和梁启超邀请举人联名上书,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 ( 2 )维新派政治团体的形成康有为、梁启超创办 《 万国公报 》 ,继续宣传维新变法。 ② 组织强学会,把(万国公报 》 改名为 《 中外纪闻 》 ,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 ( 3 )时间:1898年 ( 4 )主要内容: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等。 ( 5 )结果: 9 月慈禧发动政变,变法失败。 3 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 l )背景: 19 世纪中期,由于农奴制的阻碍,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农奴境况十分悲惨,暴动频繁。 ( 2 )时间: 1861 年( 3 )统治者:亚历山大二世。 ( 4 )主要内容: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 5 )评价: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虽然留下大量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4 日本明治维新 ( l )背景: 19 世纪中期,日本仍是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天皇大权旁落;外国势力人侵,激化了国内矛盾,一部分中下级武士开始接受西方先进技术和思想,主张以武力推翻幕府的统治并取得了成功。 ( 2 )主要内容: ① 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② 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③ 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 3 )评价: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5 . 1861 年俄国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 ( l )相同点 ① 原因: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得。 ② 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改革。 ③ 方式:都是自上而下进行的。 ④ 结果: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⑤ 局限性: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⑥ 时间:都在 19 世纪60年代。 ( 2 )不同点 ① 背景不同:日本面临民族危机.外国的浸略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在推翻幕府统治下进行的 i 贡国资本主义发展受到农奴制阻碍,同时农民暴动不断.盛.着沙皇统治。 ② 内容不同:日本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俄国通过 1861 年改革.废膝了农奴制。 6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比较 ( l )相同点 ① 背景:两国改革前都处在闭关极国状态,都存在严重民族危机(内优外患);资本主义在两国逐步形成和发展。 ② 内容:都进行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改革。遭性质、方式: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窗自改良运动。 ( 2 )不同点 ① 在背景上,日本经济发展水不普遥哥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比中国要充分。 ② 日本幕府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表,国育建势力较强大。 ③ 日本改革是在推翻幕府统治不前提下进行的,而中国维新派比较软弱,依靠没有实权的皇专进行变法: ④ 国际环境方面:日本发展处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国际环境较为宽松,而中国改革处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 ⑤ 结果不同:日本改革使日压走上了资互主义道路 而中国戊戌变法失败,中国社会生璧民翅化程度大大加深。 四、二十世纪人类历史上的重要改革 l 苏俄新经济政策 ( 1 )时间: 1921 年。 ( 2 )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国家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 ( 3 )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 4 )影响: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 .罗斯福新政( l )时间: 1933 年。( 2 )性质和目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 3 )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 ( 4 )作用: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3 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改革 苏联通过一系列改革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东欧各国为摆脱斯大林模式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革,但效果不明显,最终未能球到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接踵而至,这告诉我们社会主义改革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本国的实际状况,社会主义建设具有艰巨性和曲折性。 4 中共领导的农村政策调整与改革开放 ( l )中国共产党在各历史时期的土地(农村)政策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开展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废除农民借地主、富农的债务为主要内容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 : 947 年颁布 《 中国土地法大纲 》 ,规定:废除封建剥削土地 l 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 省建国初期: 1950 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到 1952 年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政府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运动,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通过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化为公有制,从根本上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社会主义探索时期:依据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 ,由此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结果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 961 年中央开始全面调整国民经济,加强农业生产 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2 )改革开放① 背景:文革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给国民经济造成② 内容: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5 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是把原来单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畏;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1 992 年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决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伍影响:改革提高了农民、工人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五、历史上几种不同性质的改革 ( l )奴隶社会的改革:伯利克里改革 ( 2 )封建性质的改革 ① 确立封建制度:商鞍变法、大化改新、查理 · 马特改革 ② 挽救危机、自我完善:洋务运动 ③ 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文化(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的性质):北魏孝文帝改革 ( 3 )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① 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 ② 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罗斯福新政 ( 4 )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苏俄新经济政策、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改革、中国的改革开放 ( 5 ) 20 世纪三次重大的成功的经济改革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 2011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 三次科技革命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 工业革命 电力革命 新科技革命 开始时间 18世纪60 年代 19世纪70年代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主要标志 蒸气机的发 电力的发明和广泛运 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工程、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 产生的新兴产业部门 金属冶炼业 电力工生.机器制造业、化学工业、汽车制造业,造船业等 电子工业,核工业、舡天工业、激光工业、信息上业等 变通工具 汽船(轮船)、火车 电车、汽车、飞艇,飞机 宇宙飞船 高铁、磁悬浮列车、新能源汽车 动力能源 改良的蒸汽机(煤炭) 发电机和电动机(电力)内燃机(石油) 原子能或核能、太阳能 实质 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电气化到自动化、智能化 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首先主要发生在英国 科学开始与工业生产紧 密结合(最突出的特点)同时发生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规模广泛,发展迅速,一些国家两次革命同时进行 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科学技术群体化、科技社会化、发展高速化 三次科技 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芈殖民生半封建社会,近代工 业产生(中国民攘资车主义产生)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列强相续发动一系列侵华撮争.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发族危机大大加深;中同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晨,中国人民救亡田存运动高涨(如I:维新变法.义和运动,辛亥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新中日成立后,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在┃科技领域硕果累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正满怀信心,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二、世界经济的演变: 1、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最大殖民帝国 确立原因:最早进行工业革命,拥有广阔殖民地, 丧失:第二次工业革命不愿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 2、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 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广泛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两次世界大战,大发战争财,其它帝国主义国家在战争中实力被削弱。 3、20世纪七十年代后,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原因:日本、欧盟经济的崛起,冲击美国的霸主地位,美国经济开始衰退。 4、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出现全球化趋势 (1)原因:①两极格局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为全球化提供条件;②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区域化和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③新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生产技术更新,生产力迅速提高④交通运输和信息工具的发展,为全球性的经济活动创造条件。 (2)表现:贸易自由化,生产全球化,资本国际化, (3)影响(利)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对发展中国家引进先进技术、资金提供良好机遇。(不利)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国际经济风险加大,拉大国与国之间差距。 (4)中国应对策略: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我国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趋利避害,坚持改革开放,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科学技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参与国际竞争,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科技投入和自主产权研究,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在世界经济大潮中乘风破浪,高速发展。 :①②③④ 2011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十 周年纪念 1、辛亥革命100周年,首义精神耀千秋 1、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卖国本质被认清。 2、经过:(1)辛亥革命的兴起:①1894年革命团体兴中会建立;②1905年,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性质: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③三民主义:内容:民族、民权、民生,它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2)辛亥革命的高潮: ①1911年武昌起义;②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被推选为临时大总统。(3)结果: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3、辛亥革命的意义:(1)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政治近代化)。(2)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3)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经济近代化)(4)辛亥革命促使中国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强令剪辫子、禁止缠足、改穿新式服装。人们在 礼仪 关于商务司机的礼仪须知经典商务礼仪礼仪中的美术巫鸿教师职业形象与礼仪文明礼仪主题班会 和称呼上也发生了变化。) 4、局限性: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5、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6、失败原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没有依靠和充分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7、孙中山的主要活动:建立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创立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他领导革命的旗帜;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1924年,召开国民党“一大”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黄埔军校。 8、纪念辛亥革命的现实意义:能够发扬光大辛亥革命精神,鼓舞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共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考链接 材料一:启超1922年在( 《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一文中指出:“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这点子觉悟,一面算是进步的原因,一面也算是学问进步的结果。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来 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材料二: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辛亥革命高扬民族、民权、民生伟大旗帜,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湖北作为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地,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辛亥"首义精神"。为了缅怀革命先烈,以纪念辛亥革命为契机,进一步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全省以"首义精神耀千秋"为主题,开展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的通知。 材料三:甲午中日战争前30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额只有680万元,而甲午中日战争后3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额就增加了一倍多。1912~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中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投资近亿元,再加上扩建企业,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相当于辛亥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为改变自己的不足而开展的三期运动是什么? 2 辛亥革命实现了中国近代以来的第一次巨变。“第一次巨变”指什么? 3 结合材料二分析这一时期推动中华民族日益觉醒的因素有哪些? (4)你认为辛亥革命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哪些深刻影响?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1年是孙中山先生诞生145周年,同时也是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值得中国人民永远怀念…… 材料二:胡锦涛在一次纪念活动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 材料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 请回答: ①有人说:孙中山是中国的伏尔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思想发展方面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②“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是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下,1924年,孙中山创办了什么学校?中共哪一领导人曾经担任该校政治部主任? ③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最大历史功绩是什么?其失败的标志是什么? ④结合材料三回答,今天我们纪念孙中山先生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⑤结合材料回答,作为中学生我们从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生涯中得到哪些启示?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孙中山病逝后,有人发表《东西两国父》一文,认为孙中山与美国的乔治?华盛顿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理所当然尊称为“国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相关知识分析,当时人们认为可将孙中山、华盛顿并称“东西两国父”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2)概括指出孙中山和华盛顿对各自国家做出的杰出的贡献。 (3)华盛顿的美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而孙中山后的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请简要分析当时的中国未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原因。 二16 (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2)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3)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的加深;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答出其中3点即可)(4)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改变了一些愚昧落后的习俗,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文明进步。(答出其中2点即可) 17 (1)思想贡献:孙中山首先提出了“三民主义”(2)黄埔军校;周恩来。(3)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袁世凯建立北洋军阀统治。(4)团结海内外华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5)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变化,不断完善自己;具有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理想;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18(1)原因: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领袖,都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缔造者。(2)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创建了中华民国;实现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缔造了美利坚合众国;制定1787年宪法,组建了联邦政府。(3)原因:①资产阶级力量不强大(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够);②本国封建势力的压制;③外国侵略势为的阻挠;④没有发动人民群众。 图一国民党发动派大肆屠杀共产党人 图(二)周恩来等赴西安谈判 图一:争取中华民族生存 图二毛泽东与蒋介石 2011年文斗民中历史中考专题复习资料 (第1页,共29页)
本文档为【初中历史知识汇编和记忆宝典2、2011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1050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M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初中思想政治
上传时间:2018-09-08
浏览量: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