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半导体器件物理-第二章1-3.

半导体器件物理-第二章1-3.

举报
开通vip

半导体器件物理-第二章1-3. 第二章 P-N结 半导体器件物理 引言 PN结是几乎所有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单元。除金属-半导体接触器件外,所有结型器件都由PN结构成。PN结本身也是一种器件-整流器。PN结含有丰富的物理知识,掌握PN结的物理原理是学习其它半导体器件器件物理的基础。 由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实现冶金学接触(原子级接触)所形成的结构叫做PN结。 任何两种物质(绝缘体除外)的冶金学接触都称为结(junction),有时也叫做接触(contact). 引言 ...

半导体器件物理-第二章1-3.
第二章 P-N结 半导体器件物理 引言 PN结是几乎所有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单元。除金属-半导体接触器件外,所有结型器件都由PN结构成。PN结本身也是一种器件-整流器。PN结含有丰富的物理知识,掌握PN结的物理原理是学习其它半导体器件器件物理的基础。 由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实现冶金学接触(原子级接触)所形成的结构叫做PN结。 任何两种物质(绝缘体除外)的冶金学接触都称为结(junction),有时也叫做接触(contact). 引言 由同种物质构成的结叫做同质结(如硅),由不同种物质构成的结叫做异质结(如硅和锗)。由同种导电类型的物质构成的结叫做同型结(如P-硅和P-型硅、P-硅和P-型锗),由不同种导电类型的物质构成的结叫做异型结(如P-硅和N-硅、P-硅和N-锗)。因此PN结有同型同质结、同型异质结、异型同质结和异型异质结之分。广义地说,金属和半导体接触也是异质结,不过为了意义更明确,把它们叫做金属-半导体接触或金属-半导体结(M-S结)。 引言 70年代以来,制备结的主要技术是硅平面工艺。硅平面工艺包括以下主要的工艺技术: 1950年美国人奥尔(R.Ohl)和肖克莱(Shockley)发明的离子注入工艺。 1956年美国人富勒(C.S.Fuller)发明的扩散工艺。 1960年卢尔(H.H.Loor)和克里斯坦森(Christenson)发明的外延工艺。 1970年斯皮勒(E.Spiller)和卡斯特兰尼(E.Castellani)发明的光刻工艺。正是光刻工艺的出现才使硅器件制造技术进入平面工艺技术时代,才有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电子学飞速发展的今天。 上述工艺和真空镀膜技术,氧化技术加上测试,封装工艺等构成了硅平面工艺的主体。 氧化工艺: 1957年人们发现硅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面的二氧化硅层具有阻止杂质向硅内扩散的作用。这一发现直接导致了硅平面工艺技术的出现。 在集成电路中二氧化硅薄膜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五条: (1)对杂质扩散的掩蔽作用; (2)作为MOS器件的绝缘栅材料; (3)器件表面钝化作用; (4)集成电路中的隔离介质和绝缘介质; (5)集成电路中电容器元件的绝缘介质。 硅表面二氧化硅薄膜的生长方法:热氧化和化学气相沉积方法。 扩散工艺:由于热运动,任何物质都有一种从浓度高处向浓度低处运动,使其趋于均匀的趋势,这种现象称为扩散。 常用扩散工艺:液态源扩散、片状源扩散、固-固扩散、双温区锑扩散。 液态源扩散工艺:使保护气体(如氮气)通过含有扩散杂质的液态源,从而携带杂质蒸汽进入高温扩散炉中。在高温下杂质蒸汽分解,在硅片四周形成饱和蒸汽压,杂质原子通过硅片表面向内部扩散。 离子注入技术: 将杂质元素的原子离化变成带电的杂质离子,在强电 场下加速,获得较高的能量(1万-100万eV)后直接 轰击到半导体基片(靶片)中,再经过退火使杂质激 活,在半导体片中形成一定的杂质分布。 离子注入技术的特点: (1)低温; (2)可精确控制浓度和结深; (3)可选出一种元素注入,避免混入其它杂质; (4)可在较大面积上形成薄而均匀的掺杂层; (5)控制离子束的扫描区域,可实现选择注入,不需掩膜技术; (6)设备昂贵。 外延工艺: 外延是一种薄膜生长工艺,外延生长是在单晶衬 底上沿晶体原来晶向向外延伸生长一层薄膜单晶层。 外延工艺可以在一种单晶材料上生长另一种单晶 材料薄膜。 外延工艺可以方便地形成不同导电类型,不同杂质浓度,杂质分布陡峭的外延层。 外延技术:汽相外延、液相外延、分子束外延 (MBE)、热壁外延(HWE)、原子层外延技术。 光刻工艺: 光刻工艺是为实现选择掺杂、形成金属电极和布线,表面钝化 等工艺而使用的一种工艺技术。 光刻工艺的基本原理是把一种称为光刻胶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由光敏化合物、树脂和有机溶剂组成)涂敷在半导体晶片表 面上。受特定波长光线的照射后,光刻胶的化学结构发生变化。 如果光刻胶受光照(曝光)的区域在显影时能够除去,称之为 正性胶;反之如果光刻胶受光照的区域在显影时被保留,未曝 光的胶被除去称之为负性胶; 引言 采用硅平面工艺制备PN结的主要工艺过程 (a)抛光处理后的型硅晶片 (b)采用干法或湿法氧化 工艺的晶片氧化层制作 (c)光刻胶层匀胶及坚膜 (d)图形掩膜、曝光 (e)曝光后去掉扩散窗口胶膜的晶片 (f)腐蚀SiO2后的晶片 引言 (g)完成光刻后去胶的晶片 (h)通过扩散(或离子注入)形成 P-N结 (i)蒸发/溅射金属 (j) P-N 结制作完成 采用硅平面工艺制备结的主要工艺过程 引言 突变结与线性缓变结 (a)突变结近似(实线)的窄扩散结(虚线) (b)线性缓变结近似(实线)的深扩散结(虚线) 图 2.2 引言 突变结: 线性缓变结:在线性区 2.1 热平衡PN结 2.1 热平衡PN结 (a)在接触前分开的P型和N型硅的能带图 (b)接触后的能带图 图2-3 2.1 热平衡PN结 (c) 与(b)相对应的空间电荷分布 图2-3 电场 定义为电势 的负梯度 电势与电子势能的关系为 可以把电场表示为(一维) 取 表示静电势。 与此类似,定义 为费米势。 于是 式中 称为热电势. 在热平衡情况下,费米势为常数,可以把它 取为零基准,于是 非均匀的杂质分布会在半导体中引起电场,称为自 建电场。在热平衡情况下,由 对于N型半导体,有 对于P型半导体,有 2.1 热平衡PN结 图2-4 单边突变结 (a)空间电荷分布 (b)电场 (c)电势图 单边突变结电荷分 布、电场分布、电 势分布 2.1 热平衡PN结 小结 名词、术语和基本概念: PN结、突变结、线性缓变结、单边突变结、空间电荷区、 耗尽近似、中性区、内建电场、内建电势差、势垒。 分别采用费米能级和载流子漂移与扩散的观点解释了PN结空间电荷区(SCR)的形成 。 介绍了热平衡PN 结的能带图(图2.3a、b)及其画法。 利用中性区电中性条件导出了空间电荷区内建电势差 公式 小学单位换算公式大全免费下载公式下载行测公式大全下载excel公式下载逻辑回归公式下载 : 2.1热平衡PN结 小结 解Poisson方程求解了PN结SCR内建电场、内建电势、内建电势差和耗尽层宽度: 2.2 加偏压的 P-N 结 2.2 加偏压的 P-N 结 2.2.1加偏压的结的能带图 图2.5 单边突变结的电势分布 (a)热平衡,耗尽层宽 度为 W (b)加正向电压,耗尽 层宽度W’W 2.2 加偏压的 P-N 结 2.2.1加偏压的结的能带图 (c)加反向电压,耗尽层宽度W’>W 图2.5 单边突变结的电势分布 2.2 加偏压的 P-N 结 注入P+-N结的N侧的空穴及其所造成的电子分布 图 2 - 7 注入 N P - + 结的 N 侧的空穴 及其所造成的电子分布 2.2 加偏压的 P-N 结 耗尽层宽度随外加反偏压变化的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 2.2 加偏压的 P-N 结 小结 名词、术语和基本概念: 正向注入、反向抽取、扩散近似、扩散区 介绍了加偏压PN结能带图及其画法 根据能带图和修正欧姆定律分析了结的单向导电性: 正偏压V使得PN结N型中性区的费米能级相对于P型中性区的升高qV。在P型中性区 = 。在空间电荷区由于n、p<
本文档为【半导体器件物理-第二章1-3.】,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机构认证用户
壹笑先生
致力于服务广大学子、教师、社考人员等一份学习的资料!
格式:ppt
大小:1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9-05-14
浏览量: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