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洛阳市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规划设计说明书

洛阳市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规划设计说明书

举报
开通vip

洛阳市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规划设计说明书PAGE15洛阳市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修建性详细规划(2012-2020)规划设计说明书一、项目概况1.1洛阳城市概况洛阳市位于豫西中部山区,地处东经118°08′-112°59′,北纬33°39'-35°05'之间。东西长170公里,南北宽169公里。土地总面积为15229.83平方公里,2005年末人口641.7万人,占全省的6.56%,其中农村人口397.8万人,城镇人口243.9万人,城镇化水平3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0.65%),平均人口密度422人/平方公里,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85人/平方...

洛阳市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规划设计说明书
PAGE15洛阳市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修建性详细规划(2012-2020)规划设计说明书一、项目概况1.1洛阳城市概况洛阳市位于豫西中部山区,地处东经118°08′-112°59′,北纬33°39'-35°05'之间。东西长170公里,南北宽169公里。土地总面积为15229.83平方公里,2005年末人口641.7万人,占全省的6.56%,其中农村人口397.8万人,城镇人口243.9万人,城镇化水平3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0.65%),平均人口密度422人/平方公里,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85人/平方公里)。洛阳市是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旅游城市,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资源丰富,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著名人文景观有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佛教“祖庭”白马寺、夏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故城、隋唐洛阳城等。1.2洛阳老城历史变迁洛阳自古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的美誉。今洛阳老城历史悠久,为金兴定元年(1217)在隋唐城遗址上兴建而成,时为金中京城,距今已有794年历史。自建成后至解放前城池基本未变,故称“老城”,是洛阳迄今尚存的唯一一座古代城池,也是洛阳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一座古城,现城墙遗址以内面积约2km2。据元《河南志·宋城阙古迹》载:“金初仍宋制。正大初,以河南为中京,改河南为金昌府。筑城东拒瀍河,南接东城之南郭,西亦因东城之西郭,北缩于旧(城)一里。”这段叙述清楚地说明了老城与隋唐旧城遗址的关系,亦表明了今日所见洛阳老城的四至。另据1989年编写的《洛阳市老城区志》,老城城墙在金元时期仍为夯土结构,至明洪武六年(1373)始包砌城砖,至此老城轮廓最终确定。明初城墙周廻八里三百四十五步,墙高四丈,环城共设观敌台39处,城开四门:东建春门,西丽景门,南长夏门,北安喜门。四门外均有月城,上建阙楼。城外开凿城壕,壕阔三丈,宽五丈,引瀍河及涧河水入其中。明清以来,老城一直是河南府治或洛阳县治所在地,是洛阳及豫西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明代曾分别封伊王、福王于洛,其王府遗址尚存。民国时期的河洛道尹公署、豫西行政长官公署等均设于洛阳。自1920年起吴佩孚就在洛阳号令天下,并于1923年8月迁河南省长公署至此,改洛阳为河南省会。1927年5月冯玉祥攻占洛阳后也在此就任河南省主席,设豫西行政长官公署于老城内的福王府,1932年,国民政府因淞沪战事吃紧而临时驻跸洛阳老城,定此地为行都,历时近一年。老城城墙曾毁于明末李自成攻洛之战。清顺治二年(1645)、六年(1649)分别重筑,康熙年间又重修四座城门并建城楼,历清一代,屡有修葺。1937年日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民政府于1938年1月设洛阳为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驻防地,1938-45年间程潜、卫立煌、蒋鼎文分别在此任司令长官。1938-39年洛阳频遭日机轰炸,城内百姓无从躲藏,死伤惨重,为便于疏散、减少伤亡,第一战区司令长官于1939年12月发布命令拆除城墙,改为环城道路。1944年5月日寇企图西进占领豫西,守卫洛阳的国军第15军64、65师和14军94师共1.8万人在15军军长武庭麟率领下于5月4-25日坚守洛阳21天,浴血奋战5万敌军,最终仅约2000人突围,其余全部阵亡。惨烈的洛阳保卫战使整个老城遭受重创,百姓亦死伤万余,大部分建筑毁于一旦。目前老城内的居住建筑多为战后,特别是1970年代以后陆续修建的。1946年,河南省第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征集豫西各县民工十万余人重建洛阳城墙。2002-04年,洛阳市人民政府投资3000余万元在老城东门遗址处建造了现在的仿古“丽景门”,门高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包括城门楼、瓮城、箭楼、城墙和丽京桥,护城河等部分。老城及其周边文物古迹众多,现存文物古迹64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比较著名的有始建于东汉的董公祠、妥灵宫,源于隋朝的周公庙,唐武则天时期建造的明堂,宋代的文峰塔,元代的府文庙,明清鼓楼及山峡会馆等,这些建筑亦大部为战后或近期重修而成,其中府文庙和安国寺正在修复中。1.3洛阳老城保护概况洛阳在1950年代首次总体规划编制中就根据城市历史悠久、历代古城遗址埋藏于地下的特点,形成“避旧建新”的规划思想,为周秦汉唐以来历代城市遗址的保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形成了历史城市发展的“洛阳模式”。1990年代编制了《老城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并于2000年颁布了《洛阳老城历史街区保护管理暂行办法》,2008年新编制了《洛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0年编制了《洛阳市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老城片区)保护规划》。这些规划及管理办法的出台充分说明洛阳市各级政府对历史文化名城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关注和重视。近年来,洛阳市领导多次指示强化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整治,使宝贵的文化资源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完整彰显并充分发挥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凸显其作为洛阳城市建设中优势品牌的地位和作用,真正使老城成为“五都荟洛”胜景系列中的核心要素。2010年,洛阳市将老城保护与振兴纳入城市近期实施计划,进一步提升老城在整个城市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在市政府的领导下,老城区人民政府于2002年成立了历史街区管理委员会,根据《洛阳市老城历史街区保护管理暂行办法》、《洛阳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城市总体规划及保护规划和有关文件精神开展工作,其具体 职责 岗位职责下载项目部各岗位职责下载项目部各岗位职责下载建筑公司岗位职责下载社工督导职责.docx 包括:1,协同政府职能部门管理历史街区内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管理维护东、西、南大街传统商业建筑;3,维护维修历史街区内有特色的步行街和有价值的民居院落;4,维护历史街区的传统格局和风貌;5,禁止违章搭建,保证视线通廊的完整性;6,维护街区特色空间;7,保护城河及古树名木;8,维护东、西、南大街和兴华街的环境卫生及经营秩序。随着历史街区保护与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老城区人民政府近期成立了东、西南隅保护整治指挥部,着手开展居住环境、民居种类、商业经济及市政设施状况调查研究,为规划实施做好准备。同时,河南省及洛阳市文物部门也在积极开展重要文物建筑维修工作,对国保单位府文庙、省保安国寺等的保护维修已全面展开。为强化老城及文化遗产的保护,洛阳市和老城区人民政府还于近期开展了一系列相关规划设计工作。例如中州东路空间整治规划设计、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这些规划与设计在2008年《洛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2010年《洛阳市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老城片区)保护规划》所确定的原则基础上对具体地块及相关建筑都提出了保护与整治要求,是老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的最新进展。1.4规划背景2006年,洛阳老城东、西南隅被列为洛阳市历史文化街区。在洛阳城市化进入高级阶段(城市化率40-75%左右)后,文化驱动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式之一,城市历史遗产保护也将从被动性的消极维护方式转变为主动性的积极利用方式,从而大大改善了历史空间的生存环境。在这一背景下,洛阳市于2008年颁布实施了《隋唐洛阳城遗址保护条例》,为该遗址的保护提供了可靠保障。近年来洛阳市对商、周、秦、汉、唐古城遗址的保护已全面展开,同时各级政府也认识到,对宋金-明清洛阳城的保护与整治将使洛阳历史文化资源的地位得到战略性提升,为此洛阳市在近二年内分别启动了《洛阳市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老城片区)保护规划》和《洛阳市老城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力图在保证历史遗产真实性、完整性的前提下鼓励历史空间与环境的合理再利用,发挥历史资源的重要价值,本规划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展开的。1.5社会经济条件规划范围为洛阳老城东、西南隅,总用地面积90.58公顷,截止2010年共有户籍人口7470户,21207人,户均2.84人。实际居住人口约18000人。近年来老城社会经济事业发展迅速。2010年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54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亿元,增长25.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500元,比上年增长7%。为全面推进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以洛河为轴线,南北两岸对应发展,新区开发与洛河以北老城区旧城改造并重”的城市建设发展战略,老城区人民政府将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整治作为工作重点,力图在保护的原则下使宝贵的文化资源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二、对现状资源与上位规划的评估2.1老城空间特点分析城市发展连续性:目前所见洛阳老城系宋金时期在隋唐洛阳城故址上建造而成,经元、明、清及民国时期的传承和不断改造,延续至今。老城所在区域拥有深厚文化积淀。自地下的隋唐文化层、宋金文化层、明清文化层共1500年的地层叠加到地面所能见到的明清-民国-共和国600年的空间形态叠加,使洛阳老城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从地下至地上展现出连续性的城市历史变迁过程。城市格局整体性:尽管老城经历多次战火摧残,真正的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所乘无几,但其城市空间格局基本完好:传统街巷系统仍然存在,地标性古迹部分留存,城墙遗迹仍可追寻,城河水系尚存大部。因此,在城市层面上宋金至明清时期的洛阳老城格局仍较为清晰完整地保留下来。城市空间多样性:洛阳老城现存文化遗产多集中在东、西南隅及其周边地区。地形地貌:老城地形地貌大体平整,稍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趋势,符合古代城市规划选址要求,自然形成背山面水、格局方正的平面形式。瀍、涧、洛水围绕老城东、西、南三面,以瀍河和中州渠为城河水源,古时城内并有多条水渠穿过。总体布局:城内布局规整,充分利用地形建造重要公共设施,如城隍庙、府文庙、县衙、察院、鼓楼等均设置在地形较高处。这种严整规范的格局似如隋唐洛阳城的缩小版,是北方府、县城市的典型案例。传统街巷:老城街巷宽度多在2-6m之间,与沿街建筑檐口高度之比为1:1-1:2左右。街巷走向显然受到地形影响,西南隅地势较为高敞平坦,街巷呈横平竖直布局,东南隅向东南倾斜明显,街巷走向顺应地形多呈斜角转折状,其中一些应为原有水道改造而成。不少街巷内保留有高大乔木,更增加了老城古朴沧桑之感。民居形态:老城现存民居类型多样,从常见的三间三进模式到罕见的双五进套院住宅组团,以及二路或三路三进模式等(详见民居类型分析表)应有尽有。说明老城作为明清洛阳中心生活区,居住着各类不同的居民。公共空间多元化:洛阳老城是一个文化积淀深厚的生活性场所。城内存在多种祠寺庙观及许多店铺市场,同时还有书院、会馆等文化设施以及王府、县衙、察院等官府机构,形成了以十字街为中心、以东西南北四条商业大街为主轴、以城门及王府、县衙、城隍庙、府文庙、文峰塔为制高点的空间格局,在这种秩序井然的环境中形成了多元丰富的城市生活。2.2现状资源优势历史悠久、地位显赫:洛阳老城原有十分宝贵而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是洛阳数千年城市文明的空间载体和历史见证。洛阳老城位于夏、商、周、汉魏、隋唐故城遗址带的中心,其选址、建设与发展直接受惠于隋唐洛阳城的空间格局,继承和延续了古代都城的规划思想,在中国城市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遗产丰富、内容多样:老城的传统空间格局、街巷系统、民居群落、戏曲艺术、民风民俗等文化遗产种类齐全,形式多样,文化内涵丰富。城市活力突出、发展形势良好: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历史文化资源价值的重要性已经获得战略性提升,它们正在成为未来城市竞争和成长的核心动力。老城在这方面拥有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机遇。2.3现状资源劣势缺少有效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各类历史文化资源的价值。历史文化资源呈零散分布状态,难以形成合力。一些历史文化资源的价值与可展示度之间的关系不相匹配,影响了资源效益的发挥。2.4现资源综合评估2.4.1洛阳老城整体价值评估洛阳在中国古代都城历史上地位显赫。洛阳是1982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河洛地区不但最早进入文明时代,而且长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从夏代开始,先后有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13个王朝在此建都,建都史长达1500年,建城史长达4000年,洛阳以建都最早、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而在中国历史发展和城市建设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明清洛阳老城是典型的北方古代府城之一。洛阳老城始于宋金时期,坐落于隋唐洛阳城遗址北部,规划延续隋唐城的方形型制,形成依山环水的格局,以及依赖洛河、瀍河等水系的社会经济-空间结构,是体现古代城市规划建设思想的典型范例,具有突出的普遍性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及与经济社会发展直接相关的空间形态。文物众多、分布面广。目前,在城市建成区内现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其他不可移动文物7百余处,据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初步普查数据,目前建成区历史建筑约有200处。已经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建筑已经初步设立了保护标志,建档工作基本完成;现有历史文化街区2处,其中老城区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52.8公顷。洛阳唯一留存古城,格局基本完整。据《老城区志》记载,洛阳老城是金兴定元年(公元1217年)在宋河南府的基础上兴建的,至解放前城市基本格局完整如初。老城内街道以东西、南北大街为主干道,素有“九街十八巷、七十二胡同”之说。洛阳历史发展的社会影响至为深远。隋初开凿的大运河将中原与江南紧密联系在一起,开创了北方都城与江南经济发达地区之间南北联动的格局,为国家统一、社会进步和中华文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证,也是古代世界区域及城市带规划与建设模式的一大创举。明清洛阳城延续隋唐洛阳城依山面水、方正格局的规划理念,仍然作为地方社会经济和政治中心发挥了重要作用。2.4.2洛阳老城相关文化遗产价值评估洛阳老城是明清时期地方水陆交汇枢纽,在洛阳古代城市体系中位置重要,价值突出。洛河是洛阳成为城市的摇篮,明清洛阳老城延续了历史上不同时期城市与邙山及洛河关系密切、形成山-城-河一体的南北空间格局及沿洛河东西扩展的社会经济格局。目前还存在许多反映这一城市历史的历史遗存。明清洛阳城作为府治或县治所在地,一直是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保留了许多明清时期的文化遗产。近代洛阳在文化发展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特别在抗战期间为守卫华北、抵御日寇西进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一页。始建于宋金时期的城墙城河体系是洛阳城的重要防御措施和地标,自其建成后的800多年间,历代政府一直对其不断重修加固。2.5重要文化资产根据《洛阳老城东、西南隅保护规划》,规划用地包括遗产总数16项,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项,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5项。府文庙:河南府文庙始建于金元时期,重修于明嘉靖六年(1527)。文庙依东南隅中部台地而建,坐北朝南,布局严谨,层次分明。其明清格局自南向北依次为琉璃陶朔彩龙壁、棂星门、辟雍、泮池、石桥、戟门、大成殿、后殿,共六进院落。是国内较少见的元代建筑之一,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长期以来文庙破损严重,现有关部门正予以重修。安国寺:寺始建于唐咸通年间(860-873),位于立德坊东南,北坐高台南面新潭,东望码头,西视津桥。该寺与当时的白马寺、大福先寺、香山寺、奉先寺等都是洛阳著名大寺,至明清时寺院规模仍很庞大,其中路建筑自南向北分别为山门、天王殿、大雄殿、藏经楼,其中藏经楼藏书之多为全省各寺院之冠。藏经楼东为河南府僧纲司驻地,是管理河南府一洲十二县寺院的官署。楼西为方丈及僧人生活用房。安国寺在五代、金、元、明、清历代都进行过大修。清嘉庆十八年(1813)大修时拆除了原钟、鼓楼和大门,在大门原址上重修二层楼阁,上悬大钟,改安国寺为钟楼寺。嘉庆末年又恢复安国寺名号。民国时,冯玉祥改寺院为学校,文革中又改为校办工厂,2011年2月起开始大修。该寺现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文峰塔:塔位于东南隅东南角,始建于宋,毁于明末,清初重建。明清时塔下还有湖泊和庙宇,塔、湖、庙交相辉映,形成当时河南府一处著名的人文景观。文峰塔为密檐砖石塔,四方形,高约30m,由塔基、塔身、塔刹(已毁)三部分组成。基座以青石砌筑,边长6.8m,高3.3m,塔基和塔身之间嵌有铸铁,以保持整座塔的牢固性。塔身九层,通体用青砖砌成,从第一层至第九层逐层递缩,最高层每边长3m。一至八层向北各开一弧形拱门,门上皆有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额;第九层则四面各开一门。文峰塔现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城隍庙:河南府城隍庙建于明初,占地120亩,中轴线上的建筑自南向北依次为:辕门三间、山门三间、南戏楼三间、六角石柱亭一座、北戏楼三间、卷棚三间、威灵殿五间、殿前两庑配殿各六间、后殿(寝宫)七间上下两层。1927年冯玉祥将城隍庙改为中山公园,1930年又改为河洛中学,1950年代末新建的中州路从城隍庙后半部穿过,拆除了北戏楼及东西12间配殿,1992年中州东路拓宽时将三间卷棚拆除。南部为洛阳市第三十中学的一部分,北部归洛阳市第六中学使用。洛阳有城隍出巡之俗,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人们抬举城隍像出巡老城四关四隅,然后再将塑像送入庙内。城隍庙现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鼓楼:据《洛阳县志》载,鼓楼原建于府前街福王府,亦称谯楼。明万历四十二年(1615)建福王府时移建于现址。清顺治十三年(1656)及乾隆十年(1745)曾两次大修鼓楼,乾隆年间东门内大街改为古楼街。鼓楼券台上原为两层木构建筑,后因长久失修,于1972年拆除。2002年,洛阳市政府为保护老城明清风貌,重新修复了古楼。鼓楼券台为大青砖砌成,高三丈余,台南北两侧有三尺登楼台阶。鼓楼拱券门宽一丈五,高二丈,东面门上镶一石匾“就日”,西面为“瞻云”,均为金代中京留守亲书。鼓楼现为洛阳市文物保护单位。妥灵宫:位于文明街与四眼井街交叉口处,毗邻府文庙。传妥灵宫始于汉代,系曹操为寄放关羽首级而建,后来成为寄放灵柩之处。历史上妥灵宫多次被毁又多次重建,其平面曾由山门、义勇殿、拜殿、武安殿、配殿、廊房等组成。清顺治、乾隆时均予重修。其中乾隆时期的平面格局包括伽蓝殿、拜殿、大殿、配殿及廊坊等建筑,并有驻宫道士主持日常事务。民国时这里曾为“河洛日报”社所在地,解放后长期作为文庙街小学东院使用。现为一组坐东朝西、包括山门、鼓楼、廊坊及三间殿宇的院落,为2006年重修而成,院内留有一块“妥灵宫殿”字样的清代石刻。妥灵宫现为洛阳市文物保护单位。董公祠:位于东大街132号。是为纪念东汉“强项侯”京兆洛阳令董宣而建。始建于明代,建筑座北向南,祠内正殿一间,卷棚一间。现院内存有民国期间的洛阳县同善局产业碑一块和乾隆四十一年(1776)“岁次丙申”石碑一方。董公祠现为洛阳市文物保护单位。城墙遗址与城河:老城城墙城门拆除于1939年抗战时期,1946年部分修复,后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又逐渐消失。目前在东门遗址内尚存早期城墙遗址一部。目前老城南、北、西侧城河仍然存在,唯东侧城河遗址已被新建居住小区所覆盖。北宋衙署庭园遗址:HYPERLINK"javascript:linkredwin('衙署庭园遗址');"衙署庭园遗址位于集市街西侧,北临中州东路。遗址东西两侧是2条长廊,宽4.5米,长达50余米。衙署门址位于庭园以南40米处,由HYPERLINK"javascript:linkredwin('地袱石');"地袱石、HYPERLINK"http://www.hudong.com/wiki/门扉"门扉结构、HYPERLINK"http://www.hudong.com/wiki/车道"车道和HYPERLINK"http://www.hudong.com/wiki/踏道"踏道组成。车道由两排平行的石条组成,石条的中线间距1.55米,即为当时车轨的宽度。该门址建于夯土之上,两侧设地袱石、门扉结构、车道和踏道组成。车道由两排平行的石条组成,石条的中线距离1.55米,即为当时车轴的宽度。该门址建于夯土之上,两侧设地袱石以立排柱,中有车道和踏道,横中部有严谨的门扉结构,应属于宋《HYPERLINK"http://www.hudong.com/wiki/营造法式"营造法式》中所述的在地袱石之上立有排叉柱的“过梁式”木构门洞。北宋衙署庭园遗址,是目前我国古城中首次发现宋代园林,其保存情况之好、保存面积之大,前所未见,为研究宋代大型官府衙署的园林建筑布局的整体风貌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北宋衙署庭园遗址发掘被列入国家文物局1992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成果之一。唐代宣仁门遗址:洛阳隋唐城东城宣仁门遗址考古发掘始于1996年10月,结束于1997年1月,发掘范围444平方米。遗址位于老城区西大街,东距十字街口40米左右。宣仁门坐西朝东,是隋唐洛阳城东城东垣上唯一一座城门。平面形式为一门三道,中门道大部分压在西大街下,北门道则压在街北5层住宅楼下未能全部发掘,故此次仅发掘了南门道和中门道的西南角。从考古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看,唐宣仁门应当横跨现西大街而建,而现东、西大街也应是隋唐时期东出皇城的一条大道的一部分。当时这条道路应比现东、西大街宽阔的多。宣仁门南门道是唯一完整发掘出的门道,其宽5.36m,长18.32m,门道内有两条车道,间距1.5m,车道与两侧步道的铺地形式有所不同。另,南门道与中门道之间隔墙厚2.9m,据此可大致推测出宣仁门的平面形式。宣仁门既有唐代中期以前的风格,同时又具有许多宋代城门建筑的因素,是隋唐城门向宋元城门的过渡形式。该遗址的发现为研究隋唐两京地区都城城门的形制及沿革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实物资料。另外,宣仁门东通上东门,横穿洛北里坊区,西通东城里的十数个衙署。该遗址对理解洛阳郭城东北片之格局、解决洛北里坊的分布以及了解东城内的道路和衙署分布,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民居遗产老城中尚存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传统民居,大型院落共74项。体现老城历史变迁过程的新民居系列,典型院落共37项。传统街巷遗产传统街巷56条。如上所述,洛阳老城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种类齐全,而且文化内涵深厚,通过有效的保护、修复和整治,可获得较高的展示度和国际影响力,为提高洛阳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做出贡献。2.6非物质文化遗产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共计10项:象庄秦氏妇科,飞腾八法——针灸,杨氏沙园膏药,洛阳宫灯,殷天章专门喉科,赵氏中医正骨,纯德堂口疮散,福安堂傅氏膏药,毛家笙制作技艺,南无拳。2.7上位规划实施评估2.7.1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评估洛阳于1988年编制了第一部《洛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1990年经河南省政府批准实施。此次规划的指导思想是:高瞻远瞩,对历史负责,为后人着想,解决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战略性问题。该规划强调了洛阳在中国古代文明和都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提出重点保护:(1)三山(邙山、龙门山、周山);(2)五水(洛水、伊水、涧河、廛河、金水;夏都、商都西亳、周王城、汉魏城、隋唐城、金明老城);(4)三片(王湾、孙旗屯、矬李遗址);(5)五点(白马寺、关林、周公庙、潞泽会馆、山陕会馆)。其中“金明老城”是洛阳唯一留存的历史城区。该规划根据洛阳文化遗产特点,为着重揭示历史文化内涵,展示古都历史和名城特色,规划建设遗址显示体系、博物馆体系、诗廊文碑体系、雕塑小品体系、园林绿化体系、民俗文化体系、名土特产体系。强化三条轴线:夏城、商城、汉魏城、隋唐城、金明老城、王城东西25公里一字排列,为历史轴线;邙山上清宫至龙门为南北景观轴线;现洛阳城市轴线。形成三个风光带:邙山远眺风光带;洛河两岸洛浦秋风风光带;龙门山色风光带。该规划为洛阳老城保存至今创造了重要条件,为老城文化遗产的保护奠定了思想基础和规划原则。2007年编制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时编制了《洛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洛阳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等专项规划,对新的历史时期中洛阳老城的保护提出了重要的规划原则。《洛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正确处理了保护和利用、繁荣和宜居、引导与控制等关系,使城市现代化与尊重传统文化和谐共存、各得其所。2.7.2对《洛阳市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整治规划》评估《洛阳市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整治规划》完成于2011年。该规划根据街区历史遗产的特点和分布状况提出老城“一环、两轴、两片、六节点”的总体结构,要求在街区保护和整治时要严格遵循历史原真性原则,尽量多地保存真正的历史建筑,坚持街区风貌完整性原则在对历史建筑进行抢救、维护、修整避免仿古造假,将洛阳古城打造成洛阳历史文化展示网络中的重要核心枢纽。2.7.3对《洛阳市老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评估《洛阳市老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于2011年。该规划在《洛阳市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整治规划》的基础上针对老城基础设施整治与更新问题,在道路交通、市政管线、服务设施布局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指标要求,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开展奠定了技术基础。三、规划总则3.1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2003《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08《河南省文物保护条例》2003《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2005《河南省环境保护条例》2008《河南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2002《洛阳老城历史街区保护管理暂行办法》2000《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2003《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要求》2004《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2006《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2000《城市紫线管理办法》2003《城市蓝线管理办法》2005《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城市黄线管理办法》2005《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2005《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2008《洛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8-2020》2008《洛阳市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老城片区)保护规划》2010《洛阳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13.2规划指导思想遵循《洛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8-2020》和《洛阳市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老城片区)保护规划2010-2020》所确立的保护原则;贯彻有效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确定本历史文化街区相关保护整治工程的技术措施;为可持续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整治工作制定技术细则。3.3规划原则1、强调全面保护,多方利益协调发展的原则。2、强调重点保护,永续利用文化资源的原则。3、强调文脉延续,合理梳理空间格局的原则。4、强调科学规划,合理调整功能结构的原则。规划在全面认知洛阳遗产构成的基础上,科学评估老城东、西南隅遗产的价值、特色和历史作用;明确各类保护对象,在遵循既定保护区划的基础上落实保护技术措施,明确地块指标体系和工程实施要求;合理调整用地功能,激发街区活力,提升空间与环境品质,使洛阳老城东、西南隅成为一个宜居、宜赏、宜游和怡乐、怡商的充满历史感与地方感的历史文化街区。3.4规划目标为贯彻落实《洛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8-2020》和《洛阳市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老城片区)保护规划2010-2020》所制定的文化遗产保护原则及保护整治措施,切实保护洛阳市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老城片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指导各类传统民居维修、整治与改造,以及道路及市政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特编制本规划。1、提升洛阳历史文化名城的国际影响力。2、丰富洛阳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文化内涵。3、树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整治的典范。4、强化历史文化街区的社会经济活力。3.5规划范围本规划用地范围:北起中州路,南至南城河,东依小区西界,西抵西城河,规划面积100hm2。本规划与上位规划《洛阳市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老城片区)保护规划2010-2020》规划范围(124.87hm2.)大体相当,但考虑到规划实施可行性,去除了用地周边现有多层小区等近期难以拆除地块,实际规划范围有所缩小。3.6规划性质本规划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和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同时又是规划范围内建筑保护、修缮与整治设计,相关工程设计施工的技术依据;本规划与上述相关规划相衔接并共同构成洛阳老城东、西南隅保护与整治实施工程的指导性文件。为洛阳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片区-老城东、西南隅的保护与整治提供技术依据和操作规程;调查、挖掘东、西南隅的历史文化资源,并在规划中进一步评估其价值,提升洛阳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实力和国际知名度;协调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矛盾,发挥老城东、西南隅集历史文化街区、传统生活区、传统商业区、度假休闲旅游区为一体的综合功能,促进老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立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资源基本信息库,确定优先保护行动计划,为建筑层面的保护、修缮与整治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3.7规划分期本规划实施时序原则上与《洛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8-2020》和《洛阳市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老城片区)保护规划2010-2020》保持一致,分为近期、中期、远期。近期实施期限为2012-2014年:主要完成街区保护的起步项目,对重点地块实施保护、修缮与整治。中期实施期限为2015-2020年:全面完成街区基础设施的改造更新,全面整治街区环境、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基本形成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功能齐全、格局完整的街区格局,。远期实施期限为2021-2030年:完善街区保护整治工作,使本街区成为洛阳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节点之一。3.8规划成果构成本规划的成果由三部分组成:规划说明书、规划图件、规划数据库和基础资料汇编;规划说明书为法定规划条文,图件是文本文字的图形表述,与文本文字共同构成法定文件;规划数据库是规划管理的基础和依据;基础资料汇编包括规划中引用或涉及的历史文献复印件、说明部分中未包括的历史地图、照片,规划专题研究报告。四、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4.1总体布局总体布局结构为:一环、两轴、三片、八节点“一环”:城墙遗址-城河文化公园。在清理整治城墙遗址、恢复东、南城门、梳理城河景观的基础上塑造环城文化公园,使其成为反映、展示宋金-明清洛阳老城历史文化的地标,为城市提供有地方特色和文化意义的公共文化活动空间;“两轴”: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形成的传统文化与休闲商业文化轴,在强化传统商业文化功能的同时突出老城自隋唐以来的历史文脉,形成开放性的带状博物馆群系列;“三片”:1,以府文庙-鼓楼-妥灵宫-玉虚观,建筑群及遗址公园为中心,形成以儒学思想、祭祀文化、地方文艺为核心内容的传统文化片区;2,以府城隍庙-西大街传统商业群落-公园巷民国建筑群为中心,形成民俗展示、商业文化和娱乐休闲为主要功能的传统商业片区;3,以安国寺-察院建筑群为中心,形成反映佛教及官学传统的文化片区。八节点:丽京门民俗文化节点;西南角楼-工业遗产节点;安国寺-南门公园节点;文峰塔文化景观公园节点;柳林街民俗博物馆群节点;东门历史公园节点;唐宣仁门遗址公园-十字街广场节点;北宋衙署花园遗址公园节点。4.2功能分区在总体布局结构基础上形成十字街商业文化带、东南隅传统居住片区、西南隅传统居住片区、环城景观带、中州东路都市商业带五大功能片区。十字街商业文化带:以建设传统十字街为主,重点建设城隍庙、宋代衙署、宣仁门、鼓楼、东门、南门节点以及多个历史院落,将文化融入传统商业街,形成能够展示洛阳地域特色的商业文化带。东南隅传统居住片区:根据历史记载和现行地形地貌,恢复水系,以产权地基院落为单位,对民居采取整治、修缮或改造的规划策略,建设洛阳传统居住片区,体现当地居民生活风俗。西南隅传统居住片区:根据历史记载和现行地形地貌,恢复水系,以产权地基院落为单位,对民居采取整治、修缮或改造的规划策略,建设洛阳传统居住片区,体现当地居民生活风俗。环城景观带:以建设洛阳老城城墙遗址公园为主,恢复建设南门、东门和角楼节点及部分城墙,结合护城河及文峰塔节点,形成环城景观带。中州东路都市商业带:保留中州东路的商业气氛,重点打造历史文化街区东、西路口,察院景观和兴华街中州路交叉口节点,做好都市商业与传统商业过渡衔接。五、用地规划5.1东、西南隅保护与整治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建筑形态发生很大变化:1,传统民居建筑形态改变。过去数十年来,由于战乱和疏于维护,大部分传统民居的建筑形式已基本改变,在原有宅基的基础上发展起了新的民居式样。其基本特征是:砖混结构、红砖立面、平屋顶、二层为主;2,宅基形式发生变化。产权分割是传统民居发生改变的重要驱动力,促使传统院落进一步分化,形成“院落中的院落”的现有格局;3,主要街巷沿街立面发生变化。现有街巷虽保持了原有尺度和走向,但立面形式大多发生了变化,致使整个街区呈现出以现代红砖为主的立面质感和色彩,与洛阳传统街巷形成较大差距。空间格局发生很大变化:解放后在街区内陆续新建、插件了一些单位大院、工厂、学校和住宅(表),这些建筑高度多在3-6层,明显突出于街区轮廓线,与作为街区空间基质的民居院落在体型体量上形成较大落差。街区基础设施十分落后:目前街区内主要下水管道建于1953-81年,少量建于1984-87年,给水管道建于1960年代至改革开放初期,近年来随着街区商业经济的迅猛发展,对电力、能源的需求也快速增加,各种管道/管线容量均已无法满足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居住建筑质量相当低下:许多民居院落已年久失修,质量低下,形成危房。(数据表)5.2规划原则的确定根据街区保护与整治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提出以下针对性的规划原则1,确保历史文化街区历史真实性的传承和延续,强调街区空间格局的整体性保护;2,确保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风貌的完整性,强调街区传统景观的网络化保护;3,确保历史文化街区传统功能的连续性,强调街区历史文化氛围的营造;4,确保历史文化街区生活环境的改善与提升,强调基础设施的有效及合理更新。5.3总体思路1,理解历史文化街区空间形态演化规律,以传统院落为基本空间单元控制和引导街区保护与整治工程的发展。本规划以现有宅基权属为依据、以房地产管理模式为基础划分地块单元,在现有宅基的基础上确定建筑保护、修复与整治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除非宅基过于狭小、难以满足合理生活空间的布局,一般不对现有宅基范围做调整,这样可以保证对建筑的维修、整治不会对街巷界面或街坊肌理产生影响,便于街区传统风貌的延续。2,民居类型的传承与延续。保护、修复街区中现有的74个重点民居院落,并以这些传统院落为蓝本,作为其它需要整治的院落的类型参照。街区开辟的公共空间亦以院落单位为依据。3,建立民居保护与修复施工工法。从重点民居的保护和修复中总结出具有针对性的施工工法,用以指导街区其它民居的改造和整治,在保持原有基本构造做法的前提下对传统工艺予以适当改进。(墙体砌法、屋面做法、梁架、门窗、外墙粉刷...)4,基础设施更新。全面更新街区基础设施,增加必要的地下管线。5.4辖区居民住房情况辖区居民住房总面积约74.23万平方米,居民房屋多为平房为主,部分多层楼房为附。其中平房约占70%,五至七层楼房约占17%,10%为商业用户;另外辖区企业用房约占总住房的3%(多为二层以下平房)。人均居住面积约为35.75平方米。5.5人口规划截止2010年街区共有户籍人口7470户,21207人,户均2.84人。实际居住人口约18100人。现状容积率1.20,规划容积率0.99。辖区总人口10607人(均为城镇户口实有数),其中有房屋的8923人,约3570户,户均人口2.5人;居住外辖区本地户口有房屋的1684人,422户,户均人口4人。5.6用地性质规划将周边护城河、绿化用地纳入到研究用地,东至新街路、南至吕氏街、北至中州路、西至金业路,形成一完整的地块,占地111.32hm2。用地平衡表用地性质用地代码面积(公顷)百分比(%)二类居住用地R2125.498822.90中小学用地R221.37881.24商住混合用地C21/R215.29974.76市属办公用地C110.63710.57商业用地C2120.62318.52办公用地C230.21370.19服务业用地C241.70511.53旅馆用地C250.67650.61图书展览用地C341.02220.92文娱用地C362.73352.46医疗卫生用地C510.40650.37文物古迹用地C74.19283.77道路用地S115.705214.11游憩集会广场用地S224.22163.79社会停车场库用地S31.47141.32邮电设施用地U30.47750.43公园G1121.865719.64街头绿地G120.09410.08建设用地109.033797.94水域E12.29522.06合计111.3289100.00备注:察院、宋代衙署、宣仁门遗址地块为文娱用地,在建设时需征求文物局,共同建设地块,保证地下遗址遗存,设置地下博物馆。5.7核心保护范围的保护与整治措施核心保护范围的划定:根据宅基图则对保护规划所划定的核心保护范围的边界予以核准落实,对部分穿过院落宅基或与道路走向不相吻合的段落予以适当调整。调整后的保护范围为54.37公顷。整治措施:根据用地现状及其建筑情况,把核心保护区内外用地性质分为5个层级:1,保护性地块-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等关键性地块;2,维修整理地块-紫线范围内的其它地块;3,保护性整治地块-原则上紧挨紫线的地块;4,整治性改造地块-新建筑/红砖为主的地块;5,水系与开放空间地块。对待不同的用地采取不同的方式。5.8院落保护、修复与整治经过本轮调研,根据产权等因素,我们共发现东、西南隅各类院落1824个,其中划定保护院落90个(含历史建筑42个),多集中在核心保护范围内。对这些院落的保护与整治根据历史原貌存在程度分为如下方式:把重点保护范围内外院落性质分为5个层级(以院落为单位):1,严格保护院落-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与历史建筑;包含国宝、省保、市保和本次增加保护院落2,保护整治院落-仍然保持原有院落格局但部分建筑已被改造的院落,按照原有院落格局建设;3,结构保护院落-保持原有院落格局,可能恢复为传统院落;4,格局保护院落-按照原有院落格局新建建筑。5,保留建筑/院落5.9街区格局保护与整治基本原则保护明清以来街区发展演化的历史脉络,保持街区空间形态所具有的多样性特征。保护重点地形地貌保护:本街区的地形地貌反映出宋金洛阳老城在其形成时期的择地观念与建设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隋唐洛阳城的形态特征,是古代城市规划理念、规划原则的重要物证,应予严格保护。在街区复兴、院落整治、基础设施更新的各种工程项目中应注意不得轻易改变地形地貌,尽量保持原有坡度和坡向,保持原有地面标高。重要遗址保护:宋金洛阳老城是在隋唐洛阳东城位置上兴建的。本街区内已发掘出一些隋唐和北宋时期的城市遗址,唐宋地层厚度约为2.5-3.5m。故本街区全部范围均规划为地下文物埋藏区,予以严格保护。由于长期战乱,本街区民居建设中有开挖地下室的传统,1970年代建设的人防工程深达12m,覆盖了核心保护范围的大部分区域。对已有地下工程应逐项核查,确保没有文物信息的遗漏。今后在各类保护及基础设施工程、道路工程和水系恢复工程中应优先进行勘探,发现文物应尽量就地保护和展示。唐宣仁门遗址保护:1997年考古工作结束后对遗址予以填埋,就地建设了中天集贸市场。该遗址唐代地层深度为3.6m左右,规划拆除现有市场,结合街区基础设施更新工程建设地下遗址博物馆,地上开辟为十字街历史公园,形成街区中的隋唐历史地标。宋代衙署遗址保护:该遗址南北长约95m,东西宽约50m,考古发现了较为完整的衙署及后花园格局,道路铺地和建筑基址清晰可见。规划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遗址保护复建衙署建筑,恢复宋代花园,形成街区中的北宋历史地标。城墙遗址保护:根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对环城景观带及东门、南门复原的规划意图,规划在深入研究历史资料、开展详实考古发掘和方案论证的基础上恢复东门和南门及其两侧局部城墙,建设环城遗址公园。城门复原设计应以保持历史真实性为原则,不得采用现有西门和北门的建设模式及形式。东门与南门复原可形成街区外围的明清历史地标。洛阳老城照片玉虚观及四眼井遗址保护:玉虚观遗址位于府文庙东的台地上,始建于金大定十年(1170),乃“全真七子”之一刘处玄的道场。旧时每年农历三月十五、六月十五、九月十五为庙会,彼时商贩云集,十分热闹。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河南府学重修妥灵宫,将原妥灵宫遗址上清初建造的奎光阁搬至玉虚观玉皇殿遗址上,从此玉虚观改称玉皇阁。民国十六年(1927),为兴学建校,豫西行政公署下令拆除玉皇阁,与西侧的河南府学及府文庙连为一片开办洛阳师资训教班。1956年,上海内迁洛阳的三家企业联合成立“河南省外贸包装进出口公司洛阳联营制盒厂”,在此作业至今。民间传说此处为汉末“曹操点将台”故址,与其南侧的妥灵宫及四眼井遗址构成汉代风貌景观。规划搬迁现有工厂,露出原有高台地貌,勘探发掘地下遗迹,恢复四眼井旧貌,开辟遗址公园,形成东通操场街、南接妥灵宫及四眼井、北联鼓楼、西邻府文庙的老城传统文化中心,展示老城上至汉代,下至明清的久远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存。5.10文物节点设计洛阳市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内现有文物保护单位16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除大院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鼓楼、妥灵宫和董公祠)。隋唐洛阳城已毁于战火,绝大多数遗存为地下埋藏,目前地上古迹遗存多为明清时期留下的,但是保存现状不容乐观,大多数都是年久失修,且周边历史环境也发生了一定变化。表:洛阳历史文化街区文物文物保护单位名称级别类型年代河南府文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元代河南府城隍庙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明代文峰塔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清代安国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清代鼓楼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清代妥灵宫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清代董公祠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清代表:洛阳历史文化街区大院院落名称类别保护级别格局地理位置李家大院古建筑市级保护单位三间三进式四合院西大街136号于家大院古建筑市级保护单位四进式四合院义勇前街马家大院古建筑市级保护单位七间头四进式四合院西大街91号董家大院古建筑市级保护单位面阔五间四进式大院农校街32号林家大院古建筑市级保护单位面阔三间二进式小四合院仙果市街36号潘家四合院古建筑市级保护单位三间头三进式明清式建筑阜安街9号史家大院古建筑市级保护单位座两套、五间头四进式多连四合院落营林街18号庄家大院古建筑市级保护单位五间头四进式四合多连大院营林街27号王家大院古建筑市级保护单位三间头三进式大院中和巷8号河南府文庙修缮河南府文庙是国家级文保单位,必须要有符合法定文保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详细的勘测设计,现已经有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设计研究中心对其进行勘测,并完成了《洛阳河南府文庙勘测报告暨维修保护设计》,对文庙的建造位置、价值评估、历史沿革、现状勘查、建筑形式和构造、维修施工图做了详细的研究和设计,本轮《洛阳市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老城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修订重点在于街区的修建性规划设计,对于文庙部分,请参考《洛阳河南府文庙勘测报告暨维修保护设计》。河南府城隍庙和安国寺修缮河南府城隍庙和安国寺是省级文保单位,必须要有符合法定文保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详细的勘测设计,并报文物局进行审批核实,本轮《洛阳市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老城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修订重点在于街区的修建性规划设计,对城隍庙及安国寺只是提供意象参考。另外,2011年4月至2012年1月,安国寺大雄宝殿进行了抢救性维修,内容包括对屋顶、墙体、地面、糟朽立柱以及月台等进行大规模的更换、加固等。经过近一年的维修保护,安国寺大雄宝殿的面貌焕然一新。 安国寺大雄宝殿的修缮工程完工后,洛阳市古建保护中心计划将对大雄宝殿南侧的天王殿进行现状勘察,制定详细的保护维修设计方案,呈报上级主管单位,申请资金对其修缮,安国寺古老恢弘的容貌和气势将逐步展现。安国寺的保护与修缮请严格参考洛阳市古建保护中心的安国寺修缮方案。文峰塔和鼓楼保护文峰塔是省级文保单位,现建筑保护较好,主要是周边环境整治,其详细设计请参考图纸文峰塔节点。鼓楼是市级文保单位,现建筑保护较好。妥灵宫和董公祠恢复设计董公祠位于今老城东大街132号,即民主街南口与东大街交叉处西侧路北,始建于明代,原建筑座北向南。查阅历史资料,对董公祠进行恢复修缮。建筑采取五间五进式格局,面宽约25米,南北长80余米,内设置前殿、二殿、大殿三座,另设置厢房多间,东西跨院。大殿内设置董家灵牌,恢复宗祠祭主传统,每年定期举行。建筑利用当地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及本土工艺,以增强传统风貌。大门采用板门,窗户采用打窗大花格装饰图案,屋顶以坡项瓦屋面为主,瓦顶为坡度较大的硬山式,前檐较后檐高、出挑大。建筑整体采用青砖,利用本地坚硬的青石和花岗岩,作为建筑地基、石阶、铺地。妥灵宫位于今文明街东端。该宫坐东向西,有门楼三间,通道一间,卷棚三间,大殿三间,供关羽像。现原建筑几乎全毁,仅存石碑二通和门房通道三间,遗址为文明街小学家属院。本轮《洛阳市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老城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根据历史资料对妥灵宫进行修缮恢复。大院修缮大院修缮参考人居环境专题院落修缮图。察院和唐代城墙地下遗址设计对察院小学进行搬离,按照历史资料对察院进行复建,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对古建复建的要求,本轮《洛阳市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老城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只是对其进行范围划定及其示意建筑形式。对于唐代城墙地下遗址,本轮《洛阳市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老城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议采用地下展示的方式,对于深入设计,应该听取文物有关部门审核及专门的文物遗址设计认证,本轮提出一个参考意见。六、交通、竖向及街巷规划6.1道路交通规划1、规划原则满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需要,保持原有街巷系统的基本格局。步行优先,减少汽车通行量。传统街巷是街区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份,路面铺装应与历史氛围相协调。2、街巷系统以现有道路为基础组成交通,原则上不在街区内开辟新的道路。东、西、南、北大街以步行功能为主,原则上不予行车主要路段达到6米以上、且不影响文化旅游和文化景观为前提开设车行系统。主要路段为6米以下的街巷仍然保持以步行为主的交通方式。上述不同尺度、规模的街巷承担起不同的交通功能。3、传统街巷保护、改造与整治街区内的传统街巷系统比现有民居群落反映出更为久远的历史,构成街区历史格局的主体框架应予认真保护、慎重修复。洛阳老城素有“九街十八巷、七十二胡同”的说法,喻街巷众多、文脉深厚。现仅东、西南隅街区内就有57条大小街巷,其中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为主要街巷,均为宽阔,其余均尺度较小。按街巷历史、宽度和功能将其分为三类:类型一-主要大街-东、西、南、北大街,宽7-30m,条石铺砌东、西、南、北大街构成洛阳老城的主轴。其中东、西大街应为在隋唐洛阳城东城外上东门大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大街向东横跨瀍河直通12km外的东汉白马寺,是洛阳城自隋唐起沿用至今的一条主要东西向道路,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在十字街西侧发现的唐宣仁门遗址是这条千年大街的关键物证和历史地标。南、北大街(北大街现名兴华街)分别位于隋唐东城外的立德、清化坊西侧,应由沿东城城墙外的徽安门大道演化而来,该大道北至外郭徽安门,南抵洛河,是隋唐东城外南北向第一大道。故南、北大街与东、西大街的历史一样久远,一同构成跨越一千五百年、奠定宋金-明清洛阳老城格局的历史十字轴线。保护与修缮:保护四条大街的地形地貌和走向,更换道路铺地,改柏油路面为条石路面,条石应保持粗糙表面,不得打磨平整,条石规格参照唐宣仁门遗址发掘出的唐代路面石材尺寸。北大街路面改造应跨越中州东路延伸至老城北门(安喜门)。道路两侧建筑仍以传统明清样式为主,对不影响整体风貌的新建民居予以保留、整治,并不应建造任何仿唐风格的建筑。在管线及道路工程施工前应对四条大街开展勘探,进一步查明与隋唐底层的关系。根据考古勘探结果在大街适当地方设置地下“历史橱窗”,展示大街历史以及宋金洛阳城与隋唐城之间的传承关系。类型二-重要街巷,宽6-10米,块石铺地现有主干路段为5-10m宽的街巷均可单向通车,构成街区内的主干路网,共计16条(表)。规划基于重要街巷形成街区车行交通系统(详交通专项规划说明),并在不拓宽道路的前提下更新地下管线系统,保持传统街巷
本文档为【洛阳市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规划设计说明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松林大了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79KB
软件:Word
页数:14
分类:成人教育
上传时间:2022-03-07
浏览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