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二讲: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系统自然观【精品-doc】

第二讲: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系统自然观【精品-doc】

举报
开通vip

第二讲: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系统自然观【精品-doc】第二讲: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系统自然观【精品-doc】 第二讲: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系统自然观 【第二讲教学要点】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代视野(一) 现代自然观研究内容的深化: “物质观?系统、层次观?运动、时空观?演化发展观” 第一节:自然界物质形态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进入现代自然观考察视野的自然界范围: “存在的自然界演化的自然界人化的自然界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1( 存在的自然界: 自然界统一于一切物质形态的共同本质—客观实在性,各种不同的物质运动形式和过程之间通过相互转化而联结成...

第二讲: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系统自然观【精品-doc】
第二讲: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系统自然观【精品-doc】 第二讲: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系统自然观 【第二讲教学要点】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代视野(一) 现代自然观研究内容的深化: “物质观?系统、层次观?运动、时空观?演化发展观” 第一节:自然界物质形态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进入现代自然观考察视野的自然界范围: “存在的自然界演化的自然界人化的自然界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1( 存在的自然界: 自然界统一于一切物质形态的共同本质—客观实在性,各种不同的物质运动形式和过程之间通过相互转化而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存在的自然界,也就是当前的各门自然科学的研究能够涉猎的对象总体。“所谓自然就是理性观察,实验的种种对象。”(布丰、洪堡)。“我们自然科学的界限,直到今天仍然是我们的宇宙,而在我们的宇宙以外的无限多的宇宙,是我们认识自然时还不知到的。”(恩格斯)。“相信在我们的意识之外有一个独立存在的自然界,这是科学研究的起点。”(爱因斯坦) 从物质形态上来说,存在的自然界是实体与场(引力场-电磁场-强场-弱场)的总合。今天人类正探索着“渺观-微观-宏观-宇观-胀观”5个层次时空范围的客观世界。人类探索存在的自然界的三个方向分别是: (1)向宏观层次方向发展:我们研究“分子-生物大分子-细胞-生物个体-种群-人类社会” ; (2)向宇观层次发展,我们研究“行星-恒星-星系-星系团-总星系,黑洞的形成,类星体和 暗物质„„”; (3)向微观层次发展,我们研究“原子-原子核-基本粒子-夸克-„„”; (4)向非线性和复杂性方向发展,我们研究各种物质形态、层次、结构和功能以及信息的 相互关系„„。 2( 演化的自然界:自然界“过去?现在?未来”生成和转化的多样性统一体。 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把世界看成是在本质上某种从混沌中产生出来的东西,即某种发展的东西,某种逐渐生成的东西。根据大爆炸宇宙学的理论,大约在150亿年前的爆炸初期,宇宙处于高温高密状态,只存在着中子、质子、电子、中微子等基本粒子。以后宇宙沿着两条线平行发展:一条是宇观链,即天体演化和地质演化;另一条是微观,宏观链,后者表现为物理进化、化学进化、生物进化和社会进化。现代自然科学所认识到的物质形态的多样性,就是物质在运动、变化和发展中沿着这两条链逐渐生成并且不断转化的。物质首先分为场与实物。场有电磁场、强场、弱场和引力场。实物从简单的粒子一直到复杂的生物个体。场与实物之间有相互作用。20世纪60年代初,在加速器的实验中,发现了100多种基本粒子。这些基本粒子分为两类:一类是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如中子、质子、π介子、奇异粒子和一系列的共振态粒子,统称为强子;另一类只是参与电磁、弱相互作用的粒子,如电子、 μ子和中微子等,统称为轻子。高能物理实验又进一步揭示上百种强子是由更小的夸克组成,到1995年共发现了6种夸克(上夸克、下夸克、奇异夸克、粲夸克、底夸克和顶夸克)是构成数百种强子的基本单元,同时轻子的发现也达到6种(电子、电子型中微子、μ子、μ子型中微子、γ轻子、γ型中微子),因此,夸克与轻子就是目前认识到的物质结构的新层次。从层子基本粒子原子核原子的发展过程称为物理进化。由原子分子生物大分子的发展过程称为化学进化。由生物大分子单细胞生物植物、动物;高级动物人类的发展过程称为生物进化。人类有感觉、思维、意识形态,人类社会有各种不同的形态的社会进化。从天体演化地质演变人工自然进化中产生的物质形态有:总星系星系团星系恒星行星(地球)物质凝聚态原材料工农业产品人工智能机器人„„。21世纪最大的挑战或者说最新的物质形态将是人造生命的诞生。物质世界的形态是多样的,但这些物质形态又统一于它们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3、人化的自然界:自在的自然界? 人化的自然界?人工的自然界 (1)自在的自然界:人类的认识和作用手段尚未触及的那部分自然界(空间上总星系之外,胀观层次无限广阔的宇宙;基本粒子以下,藐观层次无限多样的物质形态;以及渺观-微观-宏观-宇观-胀观各层次中尚未认识到的非线性复杂系统和过渡转化形态。它们目前尚且只是一种纯客观自在的黑箱系统,只是人化自然进一步拓展的潜在基础。) (2)人化的自然界:人类观察而能感知其信息的自然界,包括所有进入人类认识和实践范围的自然物,自然现象和自然过程。人化的自然界可视为人与自然构成的一个通讯系统,它的范围是同一时代自然科学的边界。 (3)人工的自然界:人类实践的成果、实践手段所及从而被改变了的那一部分自然界。包括人工自然物,人为现象和过程,以及受到人类实践活动影响的地球与空间生态系统 。 4、 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现代自然观的出发点和归宿。 (1) 从人类社会的历史形态的演化来说: “人与自然的原始和谐”(原始社会、渔猎社会)?人类的行为的后果尚在纯自然的生态安全的范围之内,没有超出纯自然的自我调节、自我修复和循环再生的能力。 “人与自然的尖锐对立”(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人类的行为的后果越出了纯自然的生态安全的范围之外,作为人类实践产物的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则缺乏自我调节、自我修复和循环再生的机制与能力。 “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信息社会)?建立与健全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的自我调节、自我修复和循环再生的机制与能力,将人类的行为的后果有效地控制在纯自然的生态安全范围之内;把生态规律与经济规律结合起来,从“地球村”的整体角度重建社会圈与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的平衡。 (2) 从自然观形态上来说: “人是自然的奴隶”,“以认识自然为主,古代朴素自然观” “人是自然的主人”,“以改造自然为主-形而上学自然观” “人与自然平衡的重建”-“社会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代视野(二) 自然界的物质多样性主要是回答在自然界中存在着的“是什么”的问题;至于自然界“如何存在”的问题,则是由系统观、时空观和演化观来回答的。 第二节:自然界物质存在方式的系统性与层次性 (一)物质联系方式的系统性 如何看待人类所面对的自然界,在不同历史条件与科学理论的背景之下,不同的自然观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古代的科学思维方式既是整体的,又是思辩的,用猜测来弥补科学事实之不足,因此认为自然界的构成是一种“原子(实体)+ 虚空”的模式。近代的科学思维方式是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的、还原的,同时又是经验(实证)的。20世纪人类思想史上的重大飞跃,就是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既注意追求谨严精细同时又注意追求整体;因此现代的科学思维方式实现了由 实体(无内部结构、各向同一) 到 系统(内部由要素和层次组成,外部有环境)的飞跃。这就是说,物质在具有无限多样性的存在方式的同时,又集合成为拥有各自特异的性质与关系的集合体。因此,按照与整体联系在一起的事实与事件来思考世界的方式,用集成的性质与关系的集合体来思考世界的方式就形成了系统的观点。用系统论的观点看自然—,这就是对待存在的自然界的现代科学思维方式。恩格斯在19世纪后期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时就已深刻指出,由于自然科学的发展,人们已经能够以近乎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幅自然界普遍联系及其整体性的清晰的图景。 系统思想是从不同学科的发展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对系统概念的表述也带有一些学科思维方式的特色,例如,从关系、集合的角度定义系统,或从输出、输入、变换的角度定义系统,从结构与功能的角度定义系统„等等。从哲学自然观的角度上看,可以认为系统是物质普遍联系的一种方式。物质存在的系统方式,就是以各要素的属性为基础经由特定关系而形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对系统概念的理解,包括如下要点:系统由若干要素组成。系统的要素之间存在着特定关系,形成特定的结构(数量结构、空间结构、时间结构、相互作用结构„。)系统的结构使它成为一个有特定功能的整体。功能是在系统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只有那些由于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并且形成新的属性突现的联系,才能构成系统。 用系统的观点看自然界,所有的物质形态都处于系统之中。然而,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划分不同的系统类型。例如,从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可以区分为: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开放系统。从人类对自然物的参与程度,可以区分为:天然系统、人工系统、复合系统。从系统内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的特点分析,可以区分为:简单的线性系统-复杂的线性系统;简单的非线性系统-复杂的非线性系统。从人类对自然物的认识程度,可以区分为:黑系统、白系统和灰系统。„等等。 美籍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贝塔朗菲创立的一般系统论,作为一门横断科学,它在本质上与唯物辩证法有不解之缘。一般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扩充了矛盾学说关于如何规定矛盾群体性质的思想。一般系统论的有序性原则丰富了矛盾学说关于怎样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思想。 一般系统论关于要素相互作用的原则深化了矛盾学说关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与相互转化的思想。 (二)物质结构的层次性 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研究使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物质不仅是自然界统一的基石,而且它还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系统内部又具有层次等级式的组织化特征。目前,已确认的科学事实揭示出在非生命世界中,夸克是已知的最低物质层次;若干夸克结合在一起 可以构成基本粒子(强子);若干基本粒子(主要是质子和中子)通过强相互作用而构成原子核;原子核与电子通过电磁相互作用而结合为原子;若干原子再通过电磁相互作用而构成分子。以上这几个层次均属微观领域。分子结合起来而构成分子体系、凝聚态物体以及卫星、小行星等,这是宏观领域中最低的物质层次。由恒星以及恒星与行星、卫星构成的“恒星一行星系”,是较高一级的物质层次。恒星之间通过引力相互作用所构成的星系和星系团又高了一个层次。星系、星系团再通过引力相互作用构成总星系,这是目前已知的物质世界的最高层次。星系团及其以上的物质层次统称为宇观领域。在生命世界中,最基本的层次是蛋白质和核酸结合成的生物大分子体系。生物大分子所构成的细胞是生命体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逐步分化形成组织,组织合成器官,器官合成系统,不同系统又组合为生物个体,这是生命有机体内的层次。生物个体组成为种群,它是物种存在和繁殖的基本单位,比生命个体又高了一层次。生活在一定区域的不同生物种群形成生物群落,生物群落及其生活的无机环境又构成生态系统,比种群又高了一个层次。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它们的物理环境组合起来就是生物圈,这是生物界的最高层次。 物质结构的层次性揭示了物质世界内部结构的不同等级和水平,以及它们之间纵向的有序关系。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形式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化状况,并且根据物质处于不同结构水平时所具有的特征、差别和多样性,成为现代科学分类的客观依据。现代自然科学研究表明,每一个较为复杂的物质系统都是按层次结构组织起来的,每个系统既是较高一级系统的一个要素,又是较低一级的系统。由于不同的物质结构具有不同的功能,因而物质运动在不同的层次上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规律性,例如物体在宏观低速运动情况下和微观高速运动情况下分别遵循古典力学和量子力学的规律。物质结构观是对自然界各种物质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规律性认识。随着自然科学对物质探索的深人,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观从单纯追求物质结构基元的古典原子论,发展为探索物质结构层次及其相互关系复杂多样的现代物质无限可分论。从古到今,科学家们在揭开物质结构之谜的探索中,突破了原子不可再分的陈旧观念,此后建立的原子结构模型是对物质结构理论的第二次突破。1919年原子核存在的被证实和质子的发现以及1932年中子的发现,形成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通过强相互作用结合而成的原子核结构理论。这是对物质结构认识的第三次突破。随着核物理学的诞生,当前自然科学对深层物质结构的探索已从原子层次走向夸克和轻子层次。但是,21世纪人们对物质结构的前沿问题还在不断进行探索,例如模拟宇宙初始时的物质状态,了解暗物质和类星体的能源,了解粒子和反粒子不对称的原理,探索我们的宇宙中为什么没有很多的反质子和正电子的问题等。随着对这些问题探索的深人,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将在对物质形态的多样性存在与转化问题、对称与破缺问题、物质无限可分等问题的概括和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方面上一个较大的台阶,使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辩证综合。自然科学的发展说明,在自然界中物质结构的层次系统,并不是单一的直线序列,而是错综复杂,多种多样的。那种把自然界结构的某一层次,当作物质不可再分的绝对极限,进而否定物质可分性的观点;以及把物质结构的层次看成是单纯的量的分割,没有看到不同层次之间有着质的差别的哪种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都是错误的。自然界各物质系统之间不仅存在横向联系,更重要的是存在着纵向关联,从而组成了一个连续的等级组织结构,即物质系统的层次结构。在这样的层次结构中存在着纵向关联的双向因果关系。其中,上向因果关系表明了低层次系统对高层次系统的基础性作用,它是高层次结构得以产生和稳定的必要条件;而下向因果关系则表明了高层次系统对低层次系统的支配调节性作用。在科学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的现时代,哲学与科学,系统论与辩证唯物论是相互补充的。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一方面强化了辩证唯物论的作用,要求科学自觉地以唯物的辩证思维来指导自身;另一方面又强化了自然科学以及横断科学如一般系统论等的作用,要求辩证唯物论随着科学的重大发展来不断充实和丰富自然观的内容,并不断改变自己的形式。 第三节:自然界物质系统的运动与时空多样性 (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多样性的体现 恩格斯对自然辩证法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他在总结当时自然科学新成果的基础上, 科学地规定了运动的范畴。恩格斯说:“运动,就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就它被理解为存在的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来说,它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移动起直到思维。” 恩格斯的运动定义言简意赅,包含了极为深刻的内容: 首先,这个定义强调了运动与物质的不可分性。物质概念规定了所有物质形态与过程的一般本质。但是,这个本质不是直接以某种单一的形式存在的,而是表现于具有不同形态、不同性质的多样性的具体事物之中。物质形态千差万别、千变万化,这本身就表明,物质存在于运动之中。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什么是运动呢,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现代科学的发展证明,从宏观天体到微观粒子,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微小的单细胞生物到人类社会,无时不在以一定的形式运动着,无时不在以物质运动过程之间的相互联结而变化着。在微观世界中,原子内部的电子在围绕核运动,在原子核内部,质子和中子也在运动。在宏观世界中,从分子到地球上的所有物质及至地球和其他天体都在运动中。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产物,同时它自身又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实在的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领域里的任何形式的物质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脱离物质的所谓“纯粹’”运动是不存在的。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物质的运动是普遍、永恒和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但是在物质的绝对运动中包含着各种不同的相对静止状态,即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运动的绝对性是指世界上的任何事物在任何时候都处于发生、变化、发展的过程中。静止的相对性是指世界上的各种事物在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具有暂时的相对稳定性。关于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从以下方面来理解:第一,就事物的各种运动形式而言,不同的运动形式相互区别,在一定条件下,在没有转化成其他形式之前,呈现出相对的稳定性和静止状态,然而它们本身仍然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第二,就机械运动而言,某一物体相对于一定的参考系没有发生位置移动,呈现出相对静止状态,但是相对于其他参考系,它仍然有位置移动。第三,就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而言,量变显示相对静止状态,然而量变也是一种变化而不是绝对静止。整个物质世界就是这样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又静又动的辩证变化过程。 其次,这个定义强调了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指出应该把运动看成是宇宙中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形而上学的自然观把一切运动形式都归结于机械运动,用机械运动的观点和框架解释一切,这样就阻碍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并且会滑向唯心主义。与机械论的运动观相区别,恩格斯在论述运动概念时反复强调了运动多样性的思想:运动包括了多种形式的统一,它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移动起直到思维,从而深刻地阐明了运动的辨证本质。 第三,这个定义指明了运动的可知性。人对于自然界的物质运动不仅要通过有限的、个别的、感性的感觉而获得感性的知识,而且要通过一般的抽象的理性阶段才能使认识产生一个质的飞跃进而把握运动的本质规律。运动概念固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比起可以 感觉到的各种具体的物质运动形式,它确实更深刻地把握住了自然界中各种物质运动的总合。 (二)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多样性的存在方式 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一样,是人们认识自然界的最基本的范畴。 1、历史上的时空观念: “时间是关于前后和运动的数”(亚里斯多德:《物理学》P127) “大家公认,存在的事物总是存在于某一处所。” (亚里斯多德) “离开了事物的动静,人们就不可能感觉到时间本身。(卢克莱修:《论物性》)” “绝对的、真正的和数学上的时间自身在流逝着,而且由于其本性而均匀地,与其它任何外界事物无关地流逝着”,“绝对的空间,就其本性而言,是与任何事物无关而永远是相同的和不动的。”(《牛顿自然哲学著作选》) 2、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时间和空间,时间以外的存在和空间以外的存在,同样是非常荒诞的事情。”“这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只是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空洞的观点,抽象”(恩格斯:《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 “唯物主义既然承认客观实在即运动着的物质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也就必然要承认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列宁选集》第2卷176) 这两段话说明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时空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 相互联系、永恒运动的各种物质形态无不处于特定的空间范围和时间过程之中,它们只有在空间和时间之内才是现实的。空间,反映了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和方位性和伸张性,同时也反映了不同物体之间的并存关系。任何事物都具有一定的体积。规模,展现为事物的空间的广延性。现实生活中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任何事物自身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灭亡的过程,展现为事物的时间持续性和发展的顺序性。现实生活中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它表示时间总是由过去、现在向着未来流去。时间的这种一去不复返的性质是由事物的发展过程不会绝对重复的性质决定的。作为运动着的物质存在形式的空间和时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一方面,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例如,基本粒子尽管极其微小,但是其直径仍然有十万亿分之一厘米,就是说还是有一定的空间。许多基本粒子的寿命极短,如中性。介子的寿命只有一亿亿分之一秒,但还是一段时间。另一方面,时间和空间不能离开物质运动而独立存在。一旦说到时间和空间,首先就要问是什么事物的时间和空间。广义相对论证明与物质运动无关的“绝对均匀流逝的数学时间”和与物质运动无关的“一无所有的空间”都是不存在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和分布的状态,随着物质的运动而变化并呈现出多样性。时空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因而是客观的、绝对的;但作为特定物质运动状态的时空又是相对的。物质运动的空间和时间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对立统一。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要求我们行事不能只凭主观意志而无视事物的时空条件;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要求我们在处理具体问题时,一切依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时间和空间同时也是无限性与有限性的对立统一。整个物质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无限的,但每个具体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有限的。一方面,无限由有限构成,无限包含有限;另一方面,有限包含无限,任何事物的结构。层次都是不可穷尽的,任何有限都可被打破而趋于无限。 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为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提供了新的证据: 第一, 现代物理学证明,真空不空。没有物质的虚空是不存在的。爱因斯坦说,“ 不 存在虚空这样的东西,即不存在没有场的空间。”(《爱因斯坦文集》第一 卷558)所谓真空,是指没有实物粒子,场的总能量处于最低的一种物质状 态。真空具有各种属性,如真空起伏、真空极化,真空相变,还可以通过激 发,造成对称破缺,产生出实物粒子。因此,真空不空,只是物质存在的一 种特殊形态。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空间可以脱离物质存在的形而上学观点。 第二, 超距作用(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不需要时间,超越空间,瞬时地超距发 生)不存在。相对论证明光速是一切物体运动速度的极限,任何相互作用的 传递都需要一定的时间,不可能瞬时地超距发生。 第三, 时间和空间的性质随着物质运动状态的不同而变化。广义相对论预言,在 引力场中,时间将延长,相对于场外的某物、钟(或原子过程)的运行会变 慢;空间将弯曲,光线因引力作用而不再走一条直线。爱因斯坦说,“物体 的几何形状和时钟的运行都是同引力场有关的,而引力场本身又是由物质产 生的。” (《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112) 系统自然观产生的现代自然科学前提 系统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它根植于相对论、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和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突变论、混沌理论等为代表的系统科学的基础之上。相对论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揭示了空间与时间、空间时间与物质运动、质量与能量之间存在的辨证联系;量子力学标志了对微观世界认识的深入,揭示了连续性与间断性、波动性与粒子性的辨证统一,突现了量子现象的整体性,打破了机械决定论的观念;分子生物学由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在生物大分子层次上揭示了生物界基本结构和生命活动的高度一致性;系统论以“系统”的观点看自然界,提出了系统与要素、结构与功能等新的范畴,揭示了自然界物质系统的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和开放性;非平衡自组织理论不仅指出自然界的演化是自组织的、自己运动的,而且揭示了自然界的演化的自组织机制;混沌理论则提供了一种关于系统演化的分岔与混沌方式,它把简单性与复杂性、有序性与无序性、确定性与随机性、必然性与偶然性等统一在新的更为深广的自然图景之中。 自然界的系统存在方式 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它是自然界物质的普遍存在方式。不仅整个自然界是一个系统,而且各个组成部分又自成系统、互成系统。自然系统具有物质、能量、和信息“三要素” ,根据系统于系统与外界是否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可以将其分为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现实的自然界是一个开放系统。自然界物质系统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开放性等基本特点。 自然界的普遍联系与相互作用构成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层次结构。整个世界可以划分为非生命世界和生命世界。非生命世界又可以划分为基本粒子、原子核、原子、分子、凝聚态物体、行星系、恒星系、星系、星系团、超星系团、总星系等层次;生命世界又可以划分为生物大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生态系统、生物圈等层次。 不同的层次之间具有不同的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是部分与整体、间断性与连续性的统一。自然界物质系统之间及其与子系统之间、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的纵向联系与横向联系,形成了无穷嵌套的立体网络结构图景。 自然界的系统演化 自然界不仅存在着,而且演化着。自然界的系统演化,既有有序和进化,又有无序和退化。有序性就是对称性的破缺。对称性的破缺导致丰富多彩的自然现象。自然界不仅在空间上展开其多样性,而且有时间上的历史。时间是与不可逆过程相联系的有箭头(方向)的。现实的自然过程是不可逆的。局部的、暂时的、相对的可逆过程,并不否认自然界系统演化的不可逆性。进化是指复杂性与多样性的增长。自然界的系统进化,大体上由宇宙的起源、地球的起源、生命的起源、人类的起源构成,是微观系统与宏观系统的共济进化。分叉、突现是自然界的系统进化的基本方式,体现了稳定性与不稳定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确定性与随机性的统一。 一般认为,非线性,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是复杂性的根源。确定性的非线性系统能够内在产生出随机性,即所谓“内在随机性”。它体现了随机性存在于确定性之中,从根本上消除了拉普拉斯决定论的可预测性幻想。 自组织是自然界物质系统自行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其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能够形成有序的结构,或从低序向高序的方向演化。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是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自然界的系统演化,既不是单调地走向有序和进化,也不是单调地走向无序和退化。有序和无序的不断转化,进化与退化的不断交替,使自然界处于永恒的物质循环之中。
本文档为【第二讲: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系统自然观【精品-doc】】,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1573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4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12-02
浏览量: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