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九年级科学全册教案浙教版

九年级科学全册教案浙教版

举报
开通vip

九年级科学全册教案浙教版课题《1.1物质的变化》教案课型新课课时总1课时教学目标重点掌握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难点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化学变化的实质。教学方法“演示法”和“实验法”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学准备酒精灯、锥形瓶、试管、硝酸铅溶液、碘化钾溶液、发黄的落叶、硫酸铜晶体、绿叶、细铁丝、蒸馏水、氢氧化钠溶液、鸡蛋清。板书设计第1节物质的变化一、物质是在不断的变化着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二、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形状,状态,颜色是否变化,是否生成气体和沉淀三、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教学反...

九年级科学全册教案浙教版
课题《1.1物质的变化》 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下载北师大版¥1.2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案关于坚持的教案初中数学教案下载电子教案下载 课型新课课时总1课时教学目标重点掌握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难点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化学变化的实质。教学方法“演示法”和“实验法”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学准备酒精灯、锥形瓶、试管、硝酸铅溶液、碘化钾溶液、发黄的落叶、硫酸铜晶体、绿叶、细铁丝、蒸馏水、氢氧化钠溶液、鸡蛋清。板书设计第1节物质的变化一、物质是在不断的变化着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二、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形状,状态,颜色是否变化,是否生成气体和沉淀三、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 教学反思 平行与垂直的教学反思班会课教学反思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科学我从哪里来教学反思平行与垂直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整个自然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自然界中的物质处于不断的变化中(结合新学期的一些变化来举例,使学生感到熟悉,活跃课堂气氛)引出课题:物质的变化。(二)新课教学1、物质是不断变化着师: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自然界中所有物质都在不断的变化中,请你谈谈你发现了哪些变化?生:云中的水有时会凝结成雨水而落下,小树苗会长成参天大树,木材燃烧,瀑布的水落下。讨论:自然界中的这些变化是什么变化?投影:图1-1下雨请学生讲讲下雨的成因,然后教师再总结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空气中的水气在遇冷的情况下凝结成小雨滴,越积越多后就形成降雨。师问:整个过程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生:在这个过程发生的是水的三态变化。投影:图1-2木材燃烧学生分析:木材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燃烧,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投影:图1-3植物的光合作用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阳光下,通过叶绿体,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投影:图1-4瀑布下落分析:水从高处落下,位置发生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问:若将以上的四个变化进行分类,你准备怎么分?分类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是什么?生:根据在变化中是否生成新的物质把以上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小结:下雨和瀑布下落没有生成新物质,在变化中没有生成其它物质,这类变化叫物理变化。木材点燃发热、发光生成了新物质二氧化碳,植物的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和氧气。在变化中生成了其他物质,这类变化叫化学变化。巩固练习:判断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钢铁生锈打开小手电筒,发光发热镁带能燃烧用条形磁铁吸引铁钉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出示:水分子电解的模型请学生从微观角度来判别水电解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生:在整个变化过程中,水电解生成了氧气和氢气。构成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了新的分子,属于化学变化。教师指出: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过渡:我们周围的物质在不断发生变化,如何判断变化是否发生了?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师:要了解物质的变化,必须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演示实验1:取适量的硝酸铅溶液放锥形瓶中,再向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碘化钾溶液,观察反应前后的现象。问:有没有发生变化?生:有现象:反应前溶液无色透明,反应后生成黄色沉淀。分析实验现象:在此反应中,有不溶于水的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师:在这个变化中,两种溶液反应生成沉淀,是此变化是化学变化的证据。出示:发黄的落叶,与绿叶做对照提问:你知道叶子为什么会发黄吗?生:落叶的黄色是由于缺含镁的无机盐或温度不适等因素引起叶绿素不能形成的造成的。师:从这两个变化中,我们可以发现物质的变化时常伴随着颜色的变化。投影:图1-7钢铁厂的高炉分析:铁在高温下熔化变成铁水,状态发生变化,但物质的组成本身没有变化,这种物质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演示实验2:拿出桌上的一段细铁丝,观察颜色、状态、形状,弯曲成各种形状,并用剪刀把细铁丝剪成几段。问:细铁丝在形状变化中,发生的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生:属于物理变化。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特征或性质,如。不同物质有不同的性质,根据物质的某些性质,可用来识别该物质。我们可把物质的性质分为两大类: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小结: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可以发现物质的颜色、形状和状态、是否有沉淀生成等都可以作为判别物质变化的标准。实验:观察硫酸铜晶体的变化。①取1块硫酸铜晶体,观察它的形状、颜色。形状规则蓝色的固体②向盛有硫酸铜晶体的试管中加水,观察晶体能否溶解,水溶液的颜色有什么变化。硫酸铜晶体能溶解,硫酸铜晶体的水溶液为蓝色的液体。③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溶液的变化。生成蓝色的沉淀。④取1块硫酸铜晶体,将它放入大试管中加热,观察硫酸铜晶体有什么变化。变成白色。⑤实验完成后,熄灭酒精灯,冷却大试管,再在冷却后的硫酸铜粉末中滴加入水,观察有什么现象。变成蓝色。根据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可进行如下的分析:①有颜色变化的实验是④和⑤,原因是硫酸铜固体带结晶水时为蓝色,不带结晶水时为白色。②有沉淀生成的实验是③,原因是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会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③有状态变化的实验是②,原因是硫酸铜晶体能溶于水。根据物质变化中所获得的信息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推测,这是我们认识物质,进一不探索物质变化规律的方法思考:根据前面的观察,你能总结出硫酸铜晶体有哪些性质?分析:硫酸铜晶体是能溶于水的蓝色的固体,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加热的情况下变成白色的固体,遇水又重新变成蓝色。提问:在这些性质中,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物理性质:能溶于水的蓝色的固体化学性质: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3、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师:根据物质变化的规律,我们可以推测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演示实验:在盛有2毫升鸡蛋清的试管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可发现有鸡蛋清发生凝固。这是由于鸡蛋清中的蛋白质与硫酸铜产生化学反应,使蛋白质发生变性的现象。根据这个性质,你能说出硫酸铜的一种用途吗?分析:在生物体内广泛的存在着蛋白质,蛋白质是细胞的基础物质,由硫酸铜、生石灰和水制成的波尔多液可以消灭病虫害。思考:白色的硫酸铜固体遇水会呈蓝色,这一性质有什么用途?分析:根据白色的硫酸铜固体遇水会呈蓝色的性质,白色的硫酸铜粉末可作某种物质是否含有水分的检测剂,或少量水分的吸收剂。课堂小结:要想知道某一种物质是什么物质、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从物质的状态、颜色、温度,变化中有沉淀、气体生成等方面寻找证据,对各种证据进行分析,从而认识物质的变化和变化的规律,推测它们的性质,并利用物质变化规律造福人类。(三)布置作业1、课本P5练习题。2、作业上第1节。课题1.2探索酸的性质课型新课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知领域:了解酸的主要性质。了解酸碱指示剂及其使用方法。2、技能领域:会测定溶液的酸碱性。3、情感领域:开展“自制酸碱指示剂”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重点会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难点酸的概念形成。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教学准备青桔子,盐酸、硫酸(浓,稀)、硝酸、,酚酞、石蕊试剂,蓝色红色石蕊试纸,白醋、水、酸果汁、盐酸,玻璃棒、点滴板。板书设计第2节探索酸的性质酸:酸是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H+)这一种粒子的一类物质(三种强酸和醋酸的电离方程式)二、酸碱指示剂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出示一个青桔子,让学生说出看到它的即时感受――酸。并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酸的?那么酸是怎样的一类物质呢?(二)新课教学1、什么是酸投影:含酸的水果(图1-10)问:根据生活经验,说说图中的水果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讨论:酸性物质是否等同于酸?它们应该是怎样的一种关系?总结:溶液的酸性是由于其中含有一类特殊的物质——酸出示:盐酸、硫酸和硝酸溶液,盐酸、醋酸的微观模型图讲述:一些物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而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叫电离(展示氯化钠电离的微观图片)我们把某种酸电离产生的阴离子叫做酸的酸根离子。2、酸碱指示剂讲述: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品尝的方法知道物质的酸性,可是化学物品是不能用这个方法来测定的,在七年级我们学过了用什么方法来测定物质的酸碱性,又用什么方法来测定物质的酸碱性的强弱实验:①用玻璃棒分别蘸取少许水、酸果汁、白醋、盐酸,滴在PH试纸上,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②在白色滴板的空穴离分别滴入几滴上述样品,在滴加2~3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其颜色的变化,并将结果填入表中问题:根据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展示:科学探索者中的一副图:介绍:绣球花是一种天然指示剂,能显示亮粉红至蓝的一系列颜色,它生长在灌木丛的酸性土壤中活动:用自制的酸碱指示剂来测定物质的酸碱性(课前准备)个别实验,课后继续课外探究:花的颜色除了和色素有关以外,和土壤的酸碱性是否有一定的关系?(三)布置作业1、作业本第2节第一部分。2、预习下课时的内容。课题《1.2探索酸的性质2》课型新课课时第2课时教学目标重点酸的共性。难点酸的性质。教学方法实验引导探索法。教学准备试管多支,盐酸、石蕊、氢氧化钠、氢氧化铝、鸡蛋壳、铁钉(生锈的和不生锈的)、氧化铜,氧化铁粉末。板书设计三、酸的共性1、与金属单质反应:Fe+2HCl===FeCl2+H22、与金属氧化物反应(1)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2)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2HCl====CuCl2+H2O3、与碱反应(1)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NaOH====NaCl+H2O(2)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Al(OH)3====AlCl3+3H2O4、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除了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区分水和盐酸溶液?(二)新课教学1、演示:用紫色石蕊试液指示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的反应结论:酸可以和碱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  酸+碱→盐+水思考:胃酸过多的病人常服用一种叫“胃舒平”的药片来治疗,药片的主要成份是氢氧化铝,为什么能用它来治疗胃酸过多呢?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演示:①向盛有少量氧化铜粉末的试管中加入盐酸,微微加热,观察现象?――黑色粉末消失,溶液变成蓝色②向盛有一枚生锈的铁钉的试管中加入盐酸,振荡,过会儿观察现象?――铁锈消失,溶液变成黄色学生:根据现象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结论:酸可以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酸+金属氧化物→盐+水思考:上述演示2中,除了铁锈消失外,还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   ――铁钉表面产生气泡   那么产生的气体是否是盐酸和金属铁反应生成的?(探究实验)学生:针对该问题建立假设,并设计实验来验证。最后交流实验的情况结论:酸可以和某些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酸+金属→盐+氢气3、演示:①把鸡蛋壳投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试管内,观察现象?――蛋壳表面产生气泡,燃着的木条伸入后会熄灭②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产生的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要求写出以上两个反应方程式。结论:酸可以和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   酸+盐→新酸+新盐注意CO2的检验:加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小结:酸具有哪些化学性质?(三)布置作业1、课本P12练习1、2题。2、作业本第2节第二部分。课题《1.2探索酸的性质3》课型新课课时第3课时教学目标重点三种常见酸的个性。难点三种常见酸的个性。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教学准备试管、锌、氧化铁粉末、氧化铜、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制氢氧化铜)氯化钡溶液,浓盐酸、浓硫酸、稀盐酸、稀硫酸,硝酸银、试管、玻璃棒、烧杯,纸,硝酸。板书设计四、酸的个性1、盐酸的个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Cl-的检验2、硫酸的个性: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脱水性,能使木村、纸张脱水碳化。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书写盐酸和铁,铁锈,氧化铜和氢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二)新课教学1、实验:将硫酸分别滴入Zn、Fe2O3、CuO、Cu(OH)2和BaCl2溶液的试管中,发现什么?学生:观察现象,并结合盐酸的化学性质,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老师:对照课本第12页的图,向学生介绍酸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2、酸的个性过渡:盐酸和稀硫酸在化学性质上有很大的共性,是因为它们都能电离出氢离子,但不同的酸由于酸根离子不同,也显示出各自的个性。(1)盐酸的个性演示:打开浓盐酸的瓶盖,观察瓶口发生的现象,并用手扇动,闻一下气味――瓶口出现白雾,为盐酸小液滴;并有刺激性气味。结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演示:往稀盐酸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并滴加稀硝酸,观察。结论: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  HCl+AgNO3=AgCl↓+HNO3 *Cl-的检验:用硝酸银和稀硝酸进行检验,能产生白色沉淀。(2)硫酸的个性演示:稀释浓硫酸的实验,感受烧杯的外壁,并注意观察实验操作细节。结论: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溶解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热。演示: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涂在火柴杆和滤纸上,过会儿观察变化  ――火柴杆和滤纸上涂有硫酸部分都变成了黑色。结论: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脱水性,能使木村、纸张脱水碳化。介绍:浓硫酸还具有强烈的吸水性,可以用来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总结:酸的个性。(三)布置作业1、课本P12练习3、4题。2、作业本第2节第三部分。课题《1.3探索碱的性质1》课型新课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知领域:了解碱的主要性质,举例说明碱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和对人类的影响,了解强碱使用的注意事项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2、技能领域:继续练习试管和滴管进行物质(溶液)性质试验的操作。3、情感领域:过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重点碱的性质、碱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和对人类的影响难点碱的性质、碱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和对人类的影响教学方法探究式实验教学准备板书设计第3节探索碱的性质一、探索碱的性质1、碱性物质能使酸2、碱可以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中和反应:碱+酸――盐+水3、碱可以和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上一节中介绍了一些生活中酸性的食物,其实很多食物成碱性的。常见食物的酸性:蛋黄,乳酪,白糖做的西点,火腿,面包,小麦,奶油,油炸豆腐常见食物的碱性:萝卜,苹果,洋葱,萝卜干,大豆,香蕉,草莓,蛋白,菠菜,海带;食用碱性食品时会感到涩味,洗澡时不小心有肥皂泡溅到嘴里也有这种感觉,此外碱还    有哪些性质呢?(二)新课教学1、碱有哪些性质演示: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与碱的作用试 液酚酞试液紫色石蕊试液pH试纸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结论:碱性物质能使酸碱性物质能使酸碱指示剂呈一定的颜色:使紫色石蕊变蓝,无色酚酞变红碱的涵义: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结合多种可溶性碱的电离产物演示:氢氧化钠溶液与酸反应(1)在反应中使用酸碱指示剂(2)反应所得溶液进行蒸发,观察蒸发皿中留有的固体结论:碱可以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中和反应:碱+酸――盐+水实质:H++OH-=H2O应用:改良酸性土壤、中和胃酸过多等思考:用什么办法能够知道 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中和反应过程中,酸和碱没有剩余,恰好完全反应?――使用指示剂演示:向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让学生来完成)――现象: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CaCO3↓+H2O结论:碱可以和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介绍:工业上常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二氧化硫(提问:二氧化硫排入大气有何危害?)SO2+2NaOH=Na2SO3+H2O介绍: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为什么不能用玻璃塞?而是用橡皮塞或木塞。SiO2+2NaOH=Na2SiO3+H2O介绍: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钠溶液不能敞口放置,为什么?CO2+2NaOH=Na2CO3+H2O演示: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注入2-3毫升氯化铜溶液和氯化铁溶液,观察有何变化?   CuCl2+2NaOH=2NaCl+Cu(OH)2↓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FeCl3+3NaOH=3NaCl+Fe(OH)3↓  ――产生红褐色絮状沉淀结论:碱可以和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总结:氢氧化钠的几条化学性质(三)布置作业1、课本P19练习第一题。2、作业本第3节第一部分。课题《1.3探索碱的性质2》教案课型新课课时第2课时教学目标重点碱的性质难点碱的性质教学方法探究式实验教学准备稀硫酸、熟石灰、氢氧化钠、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白醋、碳酸钠溶液、氯化铁、氢氧化铜、试管、酒精灯、铁架台、滴管、澄清石灰水板书设计第3节探索碱的性质一、碱的共性1、氢氧化钠:烧碱、火碱和苛性钠2、氢氧化钙:熟石灰、消石灰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与酸碱指示剂作用要求学生归纳碱具有的共性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能和某些盐反应生成另一种碱和另一种盐(二)新课教学1、碱的个性(1)氢氧化钠 俗名:烧碱、火碱和苛性钠演示:在表面皿上放一块氢氧化钠固体,观察。几分钟后再观察其表面,有何现象?――表面变潮湿演示:氢氧化钠的溶解实验――溶解时会放热潮解:物质暴露在空气中因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的现象演示:把一小撮兔毛放入盛有烧碱溶液的试管中,加热煮沸后观察现象――兔毛溶解(2)氢氧化钙 俗名:熟石灰、消石灰演示: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入盐酸和稀硫酸溶液,观察?(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观察到变化?)――应用酸碱指示剂可以观察到变化演示:在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钙溶液,有何变化?――产生白色沉淀或红褐色沉淀思考:有人用石灰乳刷墙,并在室内烧一个炭盆,开始墙面变得潮湿,过几天墙壁就变得又硬又白了。在这个过程发生了哪些化学变化?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三)布置作业1、课本P19练习第二题。2、作业本第3节第二部分。课题1.4几种重要的盐1课型新课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知领域:了解某些重要的盐的性质。2、技能领域:学习物质鉴定和检验的方法。3、情感领域:从元素分析角度了解某些无机盐(化肥)对农作物生长的作用。重点了解某些重要的盐的性质以及常见的盐的溶解性难点了解某些重要的盐的性质以及常见的盐的溶解性教学方法探究式实验教学准备板书设计第4节几种重要的盐一、什么是盐盐是酸跟碱中和的产物。二、几种盐的性质1、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2、碳酸钙:一种难溶的盐CaCO33、食盐:NaCl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什么?――――生成水的同时,溶液里剩下酸根Cl-离子和金属Na+离子,通过蒸发溶液,这两种离子就会结合结晶析出晶体,也就是食盐晶体。(二)新课教学1、什么是盐盐是酸跟碱中和的产物出示图片,几种常见的盐晶体:见瓶P22图1-25(注意:有的晶体不是盐,有的晶体是盐),并强调盐并不仅仅是食盐。2、几种盐的性质(1)碳酸钠晶体 Na2CO3.10H2O。像这种含有一定数目水分子的物质称为结晶水合物。俗名:纯碱或苏打常温下,晶体暴露在空气中易风化,而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碳酸钠粉末化学式为:Na2CO3 实验:往碳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剂,发现什么现象?―――溶液变红。可见碳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应用:碳酸钠可用来制造肥皂、洗涤剂以及在纺织工业上都利用它的碱性。 碳酸盐的检验:加盐酸后能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练习:写出碳酸钾、碳酸钡、碳酸铜与盐酸反应的方程式(2)碳酸钙―――是一种难溶的盐CaCO3几种常见的形式:汉白玉  大理石  石灰石  蛋壳 贝壳 用途:是重要的建筑材料(石柱或工艺品)、含有杂质而有美丽花纹的碳酸钙叫大理石、石灰石主要用途是生产水泥。 写出二氧化碳、碳酸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的方程式,并寻找两者相同之处。CO2+Ca(OH)2=CaCO3↓+H2OH2CO3+Ca(OH)2=CaCO3↓+2H2O思考:怎样证明一块岩石是碳酸盐?(3)食盐 NaCl 食盐的来源:主要来自海水晒盐、井水制盐用途:食盐不仅是人类不可缺少的食物,而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①制生理盐水(0.9%)―――0.9%的氯化钠溶液中的钠离子浓度跟人体内血浆中的钠离子浓度几乎相等,所以称为生理盐水。思考:日常生活中常用食盐水清洗伤口,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②因为浓的食盐溶液会使细胞内的水渗出,使蛋白质凝固,所以具有杀菌作用。③化工上制氢氧化钠、氯气、盐酸等。 实验:收集一些汗液盛放在试管中,滴入几滴硝酸银溶液,有什么现象产生?―――白色沉淀。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并写出有关反应的方程式:NaCI+AgNO3=AgCI↓+NaNO3讨论:你能否说说盐有哪些化学性质?―――⑴酸+盐→新盐+新盐⑵碱+盐→新碱+新盐⑶盐+盐→新盐+新盐(4)某些盐加热能分解:如CaCO3CaO+CO2↑(NH4)2CO32NH3↑+CO2↑+H2O(三)布置作业1、课本P27练习1、2题。2、作业本第4节第一部分。课题1.4几种重要的盐2课型新课课时第2课时教学目标重点了解某些重要的盐的性质以及常见的盐的溶解性难点了解某些重要的盐的性质以及常见的盐的溶解性教学方法探究式实验教学准备酚酞试液、碳酸钠溶液、铁架台、滴管、澄清石灰水、氯化钙溶液板书设计第4节几种重要的盐三、盐的制取:  1、酸+盐→新盐+新盐 2、碱+盐→新碱+新盐3、盐+盐→新盐+新盐二、盐与化肥(chemicalfertilizer)1、铵盐的性质2、磷肥3、钾肥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你知道盐有哪些性质?(二)新课教学1、盐的制取:实验:在盛有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氯化钙溶液,观察实验现象?――产生白色沉淀写出有关的反应方程式:Na2CO3+CaCI2=CaCO3↓+2NaCI讨论:结合上述的实验,以及酸和碱的通性,能否推断盐有哪些化学性质?  ⑴酸+盐→新盐+新盐 ⑵碱+盐→新碱+新盐⑶盐+盐→新盐+新盐复分解反应――由于化合物互相交换成份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思考:中和反应是否是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反应物都溶于水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水三者之一生成。强调:对于气体或水能否生成可按反应规律来判断,产物是否为沉淀则须根据溶解性表(见P192)来判断了。溶解性口诀介绍:溶碱铵钾钠钡钙硝酸盐全都溶盐酸盐不溶氯化银硫酸钡也不溶        钾钠铵碳酸盐还有微溶碳酸镁2、盐与化肥(chemicalfertilizer)思考:什么是化肥?―――化学肥料是用矿物质、空气、水等作原料,经过化学加工精制而成的肥料(简称化肥)。思考:化肥有哪些类型   氮肥―――化肥主要含有氮元素的称氮肥。磷肥―――化肥主要含有磷元素的称磷肥。钾肥―――化肥主要含有钾元素的称钾肥。复合肥――化肥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主要营养元素的称复合肥。读图:课本第27页图1-30,连线题(1)铵盐的性质实验:向硫酸铵浓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什么变化?(NH4)2SO4+2NaOH=Na2SO4+2H2O+2NH3↑NH4HCO3+Ca(OH)2=CaCO3↓+2H2O+NH3↑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颜色是否发生变化?―――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产物中产生的氨气,氨气是碱性的。结论:铵盐与碱(强碱),都有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氨气放出,此法用于铵盐的检验。(2)磷肥作用:促进农作物要系发达,增强吸收养份和抗寒抗旱能力,促进作物穗数增多,籽粒饱满等。 代表物:过磷酸钙【CaSO4和Ca3(PO4)2】---(混合物)(3)钾肥作用:促进农作物生长旺盛,茎杆粗壮,增强抗病虫害能力,促进糖和淀粉的生成。代表物:硫酸钾(K2SO4)、氯化钾(KCI)、草木灰(成份K2CO3)(三)布置作业1、课本P27练习3题。2、作业本第4节第二部分。课题1.4几种重要的盐3课型实验课时第3课时实验目标教学过程一、根据已学的碱的一些共性知识,设计对氢氧化钙化学性质探究的实验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并进行操作,填写相应的实验报告。注意:实验报告需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过程(操作、现象和结论)二、认识盐的一些性质1、取3支试管,分别倒入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在这3支试管中分别滴加少量氯化钡溶液,观察现象。再往这3支试管里滴入几滴稀硝酸,振荡后观察现象。2、取3支试管,分别倒入稀盐酸、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在这3支试管中分别滴入几滴稀硝酸,振荡观察其现象。三、讨论1、检验一种溶液是否呈碱性,可以用哪些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2、我们知道可以用氯化钡溶液检验稀硫酸,可用硝酸银溶液检验稀盐酸,为什么在本实验中,还可用这两种溶液分别检验含SO42-或含Cl-化合物?课题1.5寻找金属变化规律1课型新课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重点了解置换反应,了解常见的金属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探究和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难点置换反应的特点,探究和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教学准备幻灯,互联网板书设计第5节寻找金属变化的规律哪些物质是金属二、探究金属的用途与金属性质的关系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元素周期表,在表中,大部分元素是金属,你知道他们有什么性质?(二)新课教学1、哪些物质是金属(1)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除汞外,元素的中文名称都带有金字旁。请举出几种常见金属的实例。――金、银、铜、铁等。思考:你知道金属汞的中文名称上为什么没有金字旁,而却是个水字底?(2)读图:在课本P31部分金属图中,你知道其名称的有哪些,你曾用过金属制品的金属有哪些?(3)金属的用途很广,如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房屋建筑、交通工具、以及医疗设备都离不开金属。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金属?讨论后交流。2、探究金属的用途与金属性质的关系(1)金属的用途非常广泛,不同的金属有不同的用途。而金属的用途是由金属的性质决定的。为了研究金属的性质,推测某些金属的用途,或根据应用的需要去寻找具有某种特性的金属,我们能否初步建立常见金属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2)根据常见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我们可以推测:有金属光泽―――可以做装饰品比较硬―――可以做钻头、机器等。有延展性―――拉铁丝、打锄头、做铝箔等有导电性―――铝丝、铜丝等做导线。导热性―――铁锅、铝茶壶等铁磁性―――永久磁铁等。(3)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实验方案或调查来分析金属的物理性质,证实它们有哪些用途。①分析常见的金属有哪些物理性质。―――例如:纯铁是一种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的固体,密度为7.9χ103千克/米3,熔点为1535℃。有良好的延展性,有导电性、导热性、铁磁性。纯铁较软,含有杂质时较硬。②分析常见的金属有哪些用途。―――铜由于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常用作导线、电缆;铜由于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常用作一些导热器皿,铜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可拉成铜丝等,分析常见金属的用途与它们具有的物理性质间的关系。(4)通过实验,我们收集的事实证据有:金属名称主要物理性质用途铜易导电做电线铁硬度好做机械铝韧性好、导热性好做铝锅(5)把你的探究结果与同学交流,看谁获得了更丰富的证据和更准确的结论。师讲述:有些金属的用途不是直接由某一性质决定的,如合金的性质。(如保险丝的材料需要熔点低、电阻率大的特点。所以保险丝是用铅、锑合金做成的,铅、锑两种金属熔点都低,纯金属的电阻率低,而铅、锑合金却提高了电阻率,符合了保险丝的要求。(三)布置作业1、课本P34练习第一题。2、作业本第5节第一部分。课题1.5寻找金属变化规律2课型新课课时第2课时教学目标重点了解置换反应,了解常见的金属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探究和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难点置换反应的特点,探究和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教学准备镁带,铜丝,盐酸,试管,酒精灯,火柴,锌,稀硫酸等。板书设计第5节寻找金属变化的规律三、金属的化学性质1、金属跟氧气的反应2、金属跟酸的反应3、金属跟某些盐溶液的反应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铁会生锈、锌能与盐酸应放出氢气,这些都是金属所具有的化学性质。(二)新课教学1、金属的化学性质思考:我们已学过金属有哪些化学性质?―――铁会生锈、锌能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这些都是金属所具有的化学性质。(1)金属跟氧气的反应实验:①将一根镁带、一根铜丝同时放在酒精灯的外焰上加热,观察到______________。(银白色镁带很快燃烧起来,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红色铜丝不会燃烧,但表面变成黑色)②将不燃烧的铜丝插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观察到_______________(溶液变成篮绿色)。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Mg+O22MgO2Cu+O22CuOCuO+2HCl==CuCl2+H2O结论:有些金属能在空气中燃烧,如镁;有些金属能在纯氧中燃烧,如铁;有些虽不能燃烧,但也会反应,生成氧化物,如铜、铁、铝等分别能生成氧化铜、氧化铁、氧化铝。氧化铝是一层致密的保护膜。(2)金属跟酸的反应实验:将铝片放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观察并记录现象:____________。思考:①铝制容器在实用时应注意些什么?―――铝制容器在使用时应注意,不可盛酸性或碱性物质,否则容器会被腐蚀。②是否所有的金属都能被酸腐蚀?实验:①取少量镁条、锌粒、铜片分别放入盛有稀盐酸的3支试管中,观察到:_(镁条、锌粒表面有气泡产生,而铜片却没气泡产生)。②产生气体的试管口点燃,会发生爆鸣声,说明产生的是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Mg+2HCl==MgCl2+H2↑Zn+2HCl==ZnCl2+H2↑实验:少量镁条、锌粒、铜片分别放入盛有稀硫酸的3支试管中,观察现象:______________(镁条、锌粒表面产生气泡。铜片没有气体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Mg+H2SO4==MgSO4+H2↑Zn+2H2SO4==ZnSO4+H2↑结论:铝、镁、铁、锌等金属能跟稀硫酸、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而铜等却不能跟稀硫酸、稀盐酸反应。(3)金属跟某些盐溶液的反应实验:①在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里浸入一段洁净的铁丝,过一会儿取出,观察有什么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丝表面有一层红色物质生成)。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②在盛有硫酸亚铁溶液的试管中,进入一段洁净的铜丝,过一会儿取出,观察到______________(铜丝表面没变化)。说明铜与硫酸亚铁溶液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在盛有硝酸银溶液和硫酸锌的试管中,分别浸入一段洁净的铜丝,过一会儿取出,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浸入硝酸银溶液中的铜丝表面有一层银白色物质生成,而浸入硫酸锌溶液中的铜丝却没有发生变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Cu(NO3)2+2Ag思考:上述反应与前面学过的化合、分解、复分解反应有什么不同?(4)置换反应①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②通式:A+BC=AC+B或A+BC=BA+C③金属跟酸、金属跟盐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思考:化学方程式:CO+CuOCu+CO2,这是不是置换反应?为什么?思考:根据以上实验事实,比较铜、银、锌的活动性大小的顺序为_________。(三)布置作业1、课本P34练习第三题。2、作业本第5节第二部分。课题《1.5寻找金属变化规律3》课型新课课时第3课时教学目标重点了解置换反应,了解常见的金属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探究和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难点置换反应的特点,探究和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教学准备幻灯,硫酸铜,铁,亚硫酸铁,铜,锌,镁等板书设计第5节寻找金属变化的规律四、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知识回顾:①金属跟氧气的反应;②金属跟酸的反应;③金属跟某些盐溶液的反应。从上述反应中知道,不同的金属它们的活动性________(不一样)。(二)新课教学1、金属活动性顺序:实验讨论:设计实验比较镁、锌、铜的活动性,并从大到小列出镁、锌、铜的活动性顺序。如果把氢也列入其中,应如何排列?(1)试剂的选择:镁、锌、铜三种金属和稀盐酸。(2)实验:将镁、锌、铜三种金属分别放到盛有稀盐酸的试管。可观察到:____________(铜表面无气泡产生,镁和锌表面产生气泡,但镁产生的气泡的速度比锌要快)。(3)结论:镁、锌、铜(氢)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经过许多实验,人们总结出一些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如下: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4)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规律:金属跟酸反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把酸中的氢置换出来。金属跟盐溶液的反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一种活动性较强的金属才能把另一种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讨论: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有什么意义?―――见P36图1-38用铜、银、金等不活泼金属制造的钱币。2、化学反应中的电子转移实验:把金属锌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银白色的金属锌表面镀上了一层紫红色的铜)。思考:为什么铜离子会从溶液中析出变成金属铜,而金属锌则变成锌离子进入溶液?师分析:在上述的化学反应中,金属锌失去电子变成锌离子进入溶液,而铜离子从金属锌表面得到了电子变成了金属铜,上述反应的过程实际上是电子转移的过程。2eZn+CuSO4==ZnSO4+Cu说明:金属锌失电子的能力比铜强,锌金属活动性比铜强。或者说铜离子得电子得能力比锌离子强,反应就发生了。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氧的反应,如氢气得到氧的反应。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如氧化铜失去氧的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一种物质被氧化同时另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氧化剂:失去氧的物质,如CuO。还原剂:得到氧的物质,如H2。结论:在反应物之间电子发生转移的反应,又称为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三)布置作业1、课本P34练习第四题。2、作业本第5节第三部分。课题《1.6有机物的存在和变化》教案课型新课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知领域:知道一些简单有机物的性质,知道自然界中的碳、氧、氮的循环。了解对生命活动具有重大意义的有机物(如葡萄糖、脂肪、蛋白质等)2、技能领域:会区别无机物和有机物。3、情感领域: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重点会区分无机物和有机物,并了解对生命活动有重大意义的有机物难点会区分无机物和有机物,并了解对生命活动有重大意义的有机物教学方法演示法,讨论法教学准备酒精灯、指甲、镊子、头发板书设计第6节有机物的存在和变化一、一些简单的有机物1、甲烷CH42、丁烷C4H103、乙炔C2H2 二、对生命活动具有重大意义的有机物1、糖类3、蛋白质: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物质。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自然界中的物质有很多种,其中绝大多数的是有机物,如甲烷就是一种有机物。那么有机物的主要成份是什么?有什么特点?(二)新课教学1、一些简单的有机物介绍:自然界本来都是无机物,根据原始大气的模拟实验显示,这些无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简单的有机物。这就为地球上生命体的诞生提供了一种依据。什么是有机物?――一类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了碳的氧化物、碳酸和碳酸盐外。(1)甲烷CH4 自然界中的甲烷存在于沼气、天然气和石油气中,火星的大气层也发现有很多的甲烷。演示:甲烷的可燃性。点燃甲烷气体,在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观察现象的发生?现象:产生蓝色火焰,同时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说明了甲烷具有可燃性(结合甲烷的用途)(2)丁烷C4H10 性质:易被液化(思考:打火机中的燃料是丁烷,它是如何生产的使用的?)具有可燃性(试写出它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3)乙炔C2H2 性质:具有可燃性,燃烧时能产生3000度以上的高温(试写出它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用途:可以用于焊接和切割金属。(结合性质说明)小结:根据三种简单有机物的性质,可以推断有机物普遍具有可燃性。另外,许多常温下是液态的有机物也是很好的溶剂。(见课本图1-44)介绍:生活中的小常识(妙手去污)2、对生命活动具有重大意义的有机物人体中重要有机物的介绍:(1)糖类:人体消耗能量的主要来源,合成人体中许多重要化合物的原料。常见的糖类有葡萄糖(单糖)、果糖、蔗糖、麦芽糖、乳糖。(2)蛋白质: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物质。演示:燃烧指甲、头发和棉花纤维,观察现象的发生,有何区别?―-蛋白质燃烧时会产生烧焦羽毛的臭味!(3)脂肪:摄入的脂肪,一部分通过氧化转化为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另一部分以贮存能量的形式存在于体内(皮下脂肪)。意义:人摄入的有机物,经过消化、贮存、转化、消耗等过程不断地变化,实现各种物质的转化和能量的转移。――对人体的意义自然界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通过生物的生命活动不断地变化和相互转化。――结合上一册课本中介绍到的氮、碳、氧的循环。(三)布置作业1、课本P38练习1、2、3题。2、作业本上第5节。课题2.1物质的分类和利用1课型新课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重点物质分类的方法。难点对物质分类方法的系统掌握。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学准备幻灯。板书设计第1节物质的分类和利用一、物质的分类方法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自然界中物质的各类繁多,性质各异,为了更好的研究和识别它们,有必要对它们进行分类。在第一册中我们已经学过了关于动物和植物的分类。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物质的分类。(二)新课教学1、物质分类的方法观察下列物质:氯化钠、硫酸、氧气、醋酸、氯气、氧化镁、高锰酸钾,并按它们的颜色和状态进行分类?(1)按颜色分类 白色:氯化钠、氧化镁        无色:硫酸、氧气、醋酸        黄绿色:氯气        紫黑色:高锰酸钾(2)按状态分类 固态:氯化钠、氧化镁、高锰酸钾         液态:硫酸、醋酸         气态:氧气、氯气提问:还有其它的分类方法么?若有,请说明分类的依据(学生讨论,并回答)   ――还可以从气味、溶解性等来分类。讲授:物质的分类*注:⑴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⑵有机物:含碳的化合物(哪些需除外?),种类繁多,完全燃烧一般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时会有黑色的炭产生。(三)课堂小结根据已知物质和未知物的特性,运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对比也可以对物质进行分门别类。(四)布置作业1、作业本上第1节第一部分。2、预习下一部分内容。课题2.1物质的分类和利用2课型新课课时第2课时教学目标重点物质分类。难点物质分类。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所需的7只烧杯中分别装有蔗糖、食盐、冰醋酸、无水硫酸铜粉末、色拉油、高锰酸钾、碳酸钠溶液。板书设计略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提出问题:7只烧杯中分别装有蔗糖、食盐、冰醋酸、无水硫酸铜粉末、色拉油、高锰酸钾、碳酸钠溶液中的某一种,能否用实验方法区分所装的物质各是什么?(二)新课教学1、学生讨论,设计方案,制订表格。未知物质的特性1234567状态颜色气味溶解性加热熔化…… 分别如表格中的方法进行实验,然后再与这7种物质的性质一一对照,以作确定。2、动手试一试,并将结果填于表格中。 除了观察、水溶性之处,还可以进行如下实验:  加热后是否熔化?加热是否变色?用显微镜观察晶体形状等方法3,小结: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是什么?  ――是否含碳元素(组成上的区别);大多数有机物易燃,固体发热会变黑,难溶于水(实验现象中的区别)(三)布置作业1、作业本上第1节第二部分。2、预习下一部分内容。课题2.1物质的分类和利用3课型新课课时第3课时教学目标重点物质的分类方法难点物质的分类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准备幻灯板书设计第1节物质的分类和利用一、常见的物质二、区别金属和非金属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你是否还记得物质的分类?(二)新课教学1、常见的物质根据本节上述内容对常见的物质进行分类。2、区别金属与非金属观察:如图2-7所示,请仔细观察和记录这些样品的外观。思考有何不同?并填于表格中。小结: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比较      金属          非金属  金属光泽,大都银白      有多种颜色  具有延展性          没有延展性  可锻             不具有可锻性  硬度通常较大         硬度不一致是良好的导电体        一般不可以导电是良好的导热体        导热性能差密度高            密度低熔点高            熔点低提问:现有一种单质,要分辨它是金属还是非金属,应用什么方法?考虑采用上述金属的特征。金属的特性与用途:人们通常根据金属的一般属性和每种的独特性质,来选择使用金属。(三)布置作业1、课本P46第三题。2、作业上第三部分。课题2.2物质转化的规律1课型新授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知领域:能通过学习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及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2、技能领域:能利用物质转化的规律寻找制取物质的途径。3、情感领域:通过学习,使学生接受物质是变化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重点材料的发展和利用对人类文明的促进作用难点材料的发展和利用对人类文明的促进作用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教学准备板书设计第2节物质转化的规律一、非金属与其化合物的转化1、非金属+氧气→非金属氧化物2、非金属氧化物+水→酸二、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1、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2、金属+非金属→盐(无氧酸盐)3、金属氧化物+氧气→碱(可溶性碱)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在第一章中学习了物质的变化,在化学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有些是不同种类的物质。那么哪些种类的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物质之间的反应遵循怎样的规律呢?(二)新课教学1、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演示1:硫的可燃性   ①观察外观;②硫在空气中燃烧;③硫在氧气中燃烧   *观察比较②③产生的现象有何不同,并让学生说明原因。   *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小结:非金属+氧气→非金属氧化物演示2:对比实验   ①向蒸馏水和滴有石蕊的蒸馏水中通入二氧化碳,观察现象有何不同?   ②静置3分钟,观察有没有变化?   ③分别加热两种液体,搅拌3分钟,观察有无变化   *根据现象说明原因,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小结:非金属氧化物+水→酸练习:请写出下列物质间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P→P2O5→H3PO42、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练习:分别写出铁、铜、镁与氧气的反应方程式,  Fe+O2――      Cu+O2――      Mg+O2――小结: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演示3:铁粉和硫磺的实验用磁铁接近铁粉和硫粉的混合物,观察有何现象?将混合物在试管中进行加热,观察有何变化?再用磁铁吸引反应所得的生成物,观察有何现象?*学生讨论,反应前后的变化的实质   *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小结:金属+非金属→盐(无氧酸盐)演示4:生石灰与水的反应   ①将生石灰投入加有水的蒸发皿中,观察有何现象?   *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小结:金属氧化物+氧气→碱(可溶性碱)练习:请写出下列物质间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Ca→CaO→Ca(OH)2(三)布置作业1、课本P53第一题。2、作业本第2节第一部分。课题2.2物质转化的规律2课型新授课时第2课时教学目标1、认知领域:能通过学习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及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2、技能领域:能利用物质转化的规律寻找制取物质的途径。3、情感领域:通过学习,使学生接受物质是变化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重点材料的发展和利用对人类文明的促进作用难点材料的发展和利用对人类文明的促进作用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教学准备硫磺,氧气,二氧化碳,铁粉,蒸馏水,试管,烧杯,燃烧匙,火柴等。板书设计第2节物质转化的规律能使某些含氧化合物失去氧,具有还原性,在反应中作还原剂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提问:在自然界里仅有少数金属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大部分金属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知道是为什么吗?――大部分的金属都较活泼,在空气和土壤中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化合物。(二)新课教学讲授:由于人类所需的金属主要是游离态的,所以需要通过冶炼,将化合物转变为单质。常用的金属冶炼的方法是碳与金属氧化物在高温下反应。演示1:碳与氧化铜的反应  *观察现象?试管中的变化和石灰水中的变化  *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C+CuO――*介绍其它有关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反应    C+CO2――   CO+CuO――  *铁的冶炼(介绍)   1、注意观察装置的特点,比较与碳还原氧化铜(一氧化碳有毒)2、实验的现象如何?3、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演示2: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观察它的状态和颜色加热前用湿润的pH试纸贴在试管壁上,以观察它的颜色变化粉末在加热过程中出现什么变化   *根据现象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Cu2(OH)2CO3――演示3:氢气的性质   1、氢气的制取(观察氢气的发生装置,说说它的特点)   2、爆炸试验――说明氢气在点燃前需要进行纯度的检验。   3、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注意观察现象。    *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H2+CuO――小结:碳、氢气和一氧化碳都能使某些含氧化合物失去氧,具有还原性,在反应中作还原剂。而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取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三)布置作业1、课本P53第二题。2、作业本第2节第二部分。课题2.2物质转化的规律3课型新授课时第3课时教学目标重点材料的发展和利用对人类文明的促进作用难点材料的发展和利用对人类文明的促进作用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准备幻灯,、挂图板书设计第2节物质转化的规律一、两条纵线 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盐二、四条横线三、四条斜线四、两条折线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观看视频片段,思考所发生的化学变化。CO2+CaCO3+H2O――Ca(HCO3)2――演示:蛋壳的变化将生鸡蛋投入稀盐酸中,观察有何现象?2分钟后取出,洗净后蛋壳发生了什么变化?10分钟后取出,洗净,又有什么变化?解释原因。(二)新课教学根据图2-17,小结物质转化的规律。1、两条纵线: 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 *金属+非金属→盐(无氧酸盐) *金属氧化物+氧气→碱(可溶性碱) *碱+盐→新碱+新盐          (各举例)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盐 *非金属+氧气→非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水→酸 *酸+盐→新酸+新盐          (各举例)2、四条横线: *金属+非金属→盐 *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盐 *碱+酸→盐+水 *盐+盐→新盐+新盐3、四条斜线: *金属氧化物+酸→盐+水 *非金属氧化物+碱→盐+水 *碱+盐→新碱+新盐 *酸+盐→新酸+新盐4、两条折线: *金属+酸→盐+氢气 *金属+盐→金属+盐讨论:试设计制备ZnSO4的4种方法。(三)布置作业1、课本P5
本文档为【九年级科学全册教案浙教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机构认证用户
夕夕资料
拥有专业强大的教研实力和完善的师资团队,专注为用户提供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各类模板等,同时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格式:doc
大小:12M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高中其他
上传时间:2021-06-21
浏览量: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