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2022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答案解析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2022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答案解析

举报
开通vip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2022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答案解析江苏省金陵中学2022届高考11月(期中)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慎独”是儒家之为儒家的一个重要思想符号。“慎独”之“慎”,本义是“谨”,又有“诚”之义。而“独”则与群相对,意为孤处。“慎独”强调的是,即使在无人知晓、没有监督的“闲处”,亦即私密情境下,君子依然应怀有敬畏之心,严格自律,克己复礼。生活中有群居与独处两种生存场景,这也就带来了两类伦理空间,前者是群处而公开的(人前),后者则是独处而隐秘的(人后)。群居空间的公共生活,...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2022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答案解析
江苏省金陵中学2022届高考11月(期中)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慎独”是儒家之为儒家的一个重要思想符号。“慎独”之“慎”,本义是“谨”,又有“诚”之义。而“独”则与群相对,意为孤处。“慎独”强调的是,即使在无人知晓、没有监督的“闲处”,亦即私密情境下,君子依然应怀有敬畏之心,严格自律,克己复礼。生活中有群居与独处两种生存场景,这也就带来了两类伦理空间,前者是群处而公开的(人前),后者则是独处而隐秘的(人后)。群居空间的公共生活,因有礼法的外在制约,且处在“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严密监视下,加之曾子时代,社会充满“求闻”“求名”的冲动,奉法守礼、循规蹈矩之外,又或“巧言令色”,而刻意“著其善”;而“闲处”则大为不同了,礼法未及,“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又未达,这不啻于一个无拘无束、可恣意妄为的“自由天地”,此时君子或会自律,而小人就恣肆了。曾子所倡导的“慎独”,以突出的“闲居”自持自守,使独处亦如群居一样,这就消解了私人之境的道德风险,从而化独入众,扬弃群、独之异,又超越两者之别,消融“群—独”的分裂与异化,弥合公、私伦理空间的冲突,从而实现“吾道一以贯之”的伦理圆融。慎独之独,除了上述“闲居”的私处或说私人空间之意外,还指意念的隐秘之境。在此只有意念自感的隐微之境,曾子亦如“闲处”一样要求“慎独”,其意涵朱子有深切的阐释:“他人所不及知而已独知之者,故必谨之于此以审其几焉。”所谓“审其几”,即不能因己“独知”而忘乎所以,或着意伪饰,或刻意扭曲。相反,应戒惧审视,精诚其意,一念之际,即必须存诚而去伪,即如曾子所强调的“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追求真诚而纯粹,在灵魂深处“正心直内”。在“独知”之境讲求“慎独”,仍然是很难的。因为如果说“闲居”已属私秘,而“独知”的“念虑”之际,则是更进一步的“独”,是隐之又隐的形而上秘境。它的难以言传,显然是外界不易窥知的,当然也是很难监察的。因此,这种情境下的“慎独”,相较于“闲居”就难上加难,因为它触及了他人无法感知的隐微。季札挂剑之动人,正因为他坚决践行自己内心的许诺,是完全自愿、自觉而自由的,真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出绝对的诚信,充分显现了高度的精神自律和灵魂纯一。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以及他的绝对的“守约”,就反映并印证了这一精神自律。(摘编自马爱菊《曾子的“慎独”》)材料二:“慎独”作为儒家对君子修身的道德要求,目的在于“求道”,服务于当时的体制和礼仪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带有时代局限性。而主体性道德人格同样具有时代的特色,并且肩负着时代的使命和责任。“主体性道德人格具有彻底消解与根绝封建专制主义的历史责任……也担负着超越世俗化、商业文化、消费文化、大众文化的肤浅、平庸、单向度、感官刺激、对精神境界追求的缺失等的价值追求。”主体性道德人格与“慎独”思想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道德人格的主体性是人作为道德主体的规定性特征。其中,自觉性是主体性的首要要求,体现着道德个体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以及道德行为方面的自主性。同样,“慎独”思想也蕴含着自觉性的要求。《礼记·中庸》说“莫见乎隐,莫显乎微”,即要求人在独处时要“慎隐”“慎微”,再隐蔽、再细微的地方也要“慎之又慎”“无处而不谨”,能够自觉按照道德要求审慎行事。(2)成为一个自由的具有良好道德人格的主体,其前提是人作为独立个体而存在,不依附于任何外在事物。这种独立不仅表现在外显的行为,还可以表现为一种内隐的心理活动。道德人格的独立性指向,要求道德个体能够保持思想自由,能够独立判断,并为自身的道德选择负责。“慎独”思想亦是如此,无论是“独处”,还是“独知”,都强调了道德个体独立观察、独立审思自身行为和内心活动的要求。(3)自省视角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培养需要道德主体能够自察自省,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自己,于外时刻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有悖于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于内反省自己内心是否依然秉持人生价值理想。“慎独”思想强调“己之所不闻不睹”以及“人之所不闻不睹”两种情况,我们都要谨慎对待。(4)自由目标主体性道德人格和“慎独”思想的最终目标就是达到内心的真诚自由。当道德规范和要求不再单纯依靠外在的约束,而变成内化于心的人生理想和道德自觉,即道德行为的实践源于内心的真诚而不是外在的强制力量,才能够达到相对的道德自由。“慎独”思想要求人既要在独处时“慎其闲居之所为”,又要对“人所不知而已所独知之地”谨慎对待,时刻戒慎恐惧,以防止违道的意念和行为出现。(摘编自李文丽、孙峰《“慎独”思想与道德人格主体性的培养》)【注】季札挂剑: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季札出使北方,来到徐国拜访国君,国君对季札的佩剑赞不绝口,流露出喜爱之情。季札决定在出访任务完成后,将宝剑赠给徐国国君。可是,当季札的出访行程结束时,徐国国君已经去世。季札来到徐国国君墓前祭奠,并解下佩剑,将它挂在墓旁的树上。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曾子的“慎独”主张,主要是针对在礼法未及、社会舆论监督又未能到达的“闲处”存在小人恣肆妄为的道德风险。B.季札挂剑的故事表现出季札在意念深处对修身的追求和对至善的企慕,显现出高度的精神自律和灵魂纯一,因而动人。C.“慎独”是儒家的重要理念,它对君子修身提出具体要求,强调在闲居独处、无人监督时应自觉遵守道德准则。D.当道德规范和要求不再依靠外在的约束,而是变成内化于心的人生理想和道德自觉时,人才能够达到内心的真诚自由。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独知”比“独处”更隐秘,更无法监督,对人的道德修养要求更高,因而在“独知”中“慎独”,是“慎独”的更高境界。B.“慎独”反映了儒家的道德追求,虽然世殊时异,它并没有过时,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背景下仍具有积极意义。C.当代人养成主体性道德人格,可以从朱熹“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者,故必谨之于此以审其几焉”的观点中得到借鉴和启示。D.主体性道德人格强调道德行为的实践源于内心的真诚,“慎独”强调心怀敬畏,严格自律,克己复礼,两者的本质是不同的。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中关于“慎独”论述的一项是()(3分)A.《后汉书》记载,有人给杨震送礼,杨震拒收。对方说:“暮夜无知者。”杨震答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B.诸葛亮一生谨慎,可在任用马谡这件事上出现失误,导致街亭失守,给蜀汉的北伐大业带来了不利影响。C.明代大学士徐溥自幼天资聪明,在私塾读书时,从来都不苟言笑;他性格沉稳,举止老成,在朝为官多年,政绩卓著。D.鲁迅年少上学时,某日因故迟到,老师寿镜吾先生告诫他:“以后要早到!”鲁迅便在书桌上刻下一个“早”字来警醒自己。4.请仿照材料二第(3)(4)处的小标题,给(1)(2)两处各拟一个四字短语的小标题。(4分)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渔娘侯发山老爹死后,渔娘就守着老爹的两孔窑洞,留了下来。她说,她已经跟母亲有了解不开的缘分,她要在这儿终老一生,陪伴母亲。她说的“母亲”,指的是黄河。这一段黄河的河长,也就是镇里的朱书记,不忍心她一个大姑娘家整日与风浪作伴,说要在县城里给她找个工作,她拒绝了。朱书记让她放心,说她走后,镇里会安排其他人接替她。她还是没有答应。她说,我跟老爹一样,喜欢这里,不要报酬。听了她的话,朱书记心里既欣慰又难过,知道她承袭了老爹的脾气,也就不再坚持。朱书记虽是河长,但镇里的工作千头万绪,都要他亲自过问,分身乏术,老爹自告奋勇把“家”安在黄河边,说他就想过闲云野鹤的生活,实际上是替朱书记分担责任。尽管政府三令五申,还是有人偷偷摸摸来挖沙抽水、倾倒垃圾、私搭乱建,等等。老爹住在黄河边上后,这种情形才大为好转。汛期时,他还可以随时巡视河堤,以保堤坝无虞。不要工资,义务守护,哪里有这样的好事?因此,作为河长的朱书记自是感激不尽。如今,渔娘快四十岁了,别看在黄河边上长大,每日风里来雨里去,沙里滚水里爬,但是好像吃了孙猴子师父的肉,眼角连个皱纹都没有,一点儿也不显老。皮肤粉里透白,又细腻又鲜嫩,跟人家十八九岁的大姑娘差不多。按当地人的话说,长得跟画上的人儿似的。就是这样一个女人,却不愿出嫁。老爹活着的时候,大家以为她舍不得离开老爹。谁知道,老爹走后,尽管媒人说得天花乱坠,口角吐沫,介绍的对象中甚至不乏白马王子,渔娘愣是一个都没答应。认识渔娘的人都说,这闺女啥毛病都没有,就是嘴像把刀子,不饶人。这天,镇政府派刘秘书过来,让渔娘弄一尾黄河大鲤鱼,要招待重要客人。黄河鲤鱼嘴大,鳞少,脊梁上有一道红线,肉肥汤美,独具风味,在国内久负盛名。自明代以来,黄河鲤鱼一直被列为贡品。不用说,来此地的客人都以能品尝到黄河鲤鱼为荣。刘秘书刚说完,不想渔娘想都没想,撇撇嘴,冷冷地说:“就是拴住日头也说不成事。”现在是四月份,正是鱼儿产卵的时候,属于禁渔期,不能捕捞,即使垂钓也是不允许的——有的人不单纯是休闲娱乐,完全是“多线多钩”“长线多钩”“单线多钩”等生产性垂钓。因此,根据老爹生前的建议,当地政府规定,在禁渔期,钓鱼也是禁止的。即便平时,看到那些钓到小鱼的,渔娘也劝人家给放了。她说:“放了小的是为了今后钓到大的,如果赶尽杀绝,连小的也不放过,那是自掘坟墓——长此下去,河里就没鱼了,后代子孙还怎么吃鱼?”其实,这些话也是老爹经常讲给她听的。刘秘书愣了一下,说:“这可是朱书记亲自交代的。”“就是朱书记来了也不行!”渔娘把脸一扭,不理睬刘秘书。刘秘书说:“渔、渔姐……”说实话,他的年纪比她大,真不想用那个“娘”字。“不是姐,是娘!”刘秘书不自然地一笑,咽了下口水,说:“娘,不,渔、渔娘,今天是招待投资商的……”渔娘打断刘秘书的话,没好气地说:“如果投资商来这里违法乱纪,哪儿远滚哪儿!”“……”刘秘书嘴唇动了动,还想辩解。“再吱声就把你也扔进河里,看你母亲答应不答应!”渔娘发怒了,舞乍着两手。刘秘书吓得后退了两步,不敢再吭声了,忙拿出手机向朱书记汇报。很快,渔娘接到了朱书记打来的电话。没听到朱书记说什么,只听见末了渔娘对着手机吼道:“别扯那些没用的,我这样做就是为了报答老爹!”说罢,挂断电话,干脆关机了。说到这里,大家可能有点糊涂了,有必要交代一下:渔娘不是老爹的亲生女儿,她当年因感情问题跳河,被老爹搭救;朱书记呢,才是老爹的亲生儿子。后来的结局如何,大家可能猜测不到。当天在镇政府的小食堂,外地来的投资商,没有吃到黄河鲤鱼,但并不遗憾,因为他品尝到了味道鲜美的正宗黄河甲鱼——这甲鱼是渔娘送过来的。他一边吃,一边想起渔娘的话,又好气又好笑。渔娘临走时丢下一句:“王八不是吃肉的,是喝汤的。”6.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爹爱子心切,也不忍心眼睁睁看着黄河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于是主动请缨,在黄河边安“家”,义务守护黄河。B.朱书记为满足客人想吃黄河鲤鱼的愿望,破坏禁渔期不得捕鱼的规定,虽是为了留住投资商的无奈之举,毕竟是不可取的。C.刘秘书刚说完来意,渔娘一口拒绝,毫不通融,可见她的确“嘴像把刀子”。这一性格与她当年感情受挫大有关系。D.小说构思巧妙,到结尾才补充交代渔娘和老爹、朱书记的关系,既使文章结构完整,也有利于突出渔娘的典型形象。7.文中画线部分在小说中有重要作用,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段通过外貌描写,刻画了渔娘美丽的外在形象,寄寓着作者对这一形象的赞美。B.渔娘长得跟画上的人儿一样,却不愿出嫁,此处埋下伏笔,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C.对渔娘如今有关情况的介绍,与下文补叙她曾因感情问题跳过河的情节形成呼应。D.渔娘不答应媒人介绍的任何对象,暗示她从前所受打击之大,有段不同寻常的经历。8.文章的结尾段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9.文章通过“渔娘”这一形象,表达了什么主旨?请联系文本加以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太祖讳.元璋,字国瑞,姓朱氏。先世家沛。父世珍始徙濠州之钟离。生四子,太祖其季也。比长,奇骨贯顶。志意廓然,人莫能测。十五年春正月,子兴用太祖计,遣张天祐等拔和州,檄太祖总其军。太祖虑诸将不相下,秘其檄,期旦日会厅事。时席尚右诸将先入皆踞右太祖故后至就左比视事剖决如流众瞠目不能发一语始稍稍屈议分工甓①城。期三日。太祖工竣,诸将皆后。于是始出檄,南面坐曰:“奉命总诸公兵,今甓城皆后期,如军法何?”诸将皆惶恐谢。乃搜军中所掠妇女纵还家,民大悦。元兵十万攻和,拒守三月,食且尽,而太子秃坚、枢密副使绊住马、民兵元帅陈野先分屯新塘、高望、鸡笼山以绝饷道。太祖率众破之,元兵皆走渡江。三月,郭子兴卒。时刘福通迎立韩山童子林儿于亳,国号宋,建.元.龙凤。檄子兴子天叙为都元帅,张天祐、太祖为左右副元帅。太祖慨然曰:“大丈夫宁能受制于人耶。”遂不受。然念林儿势盛可倚藉,乃用其年号以令军中。壬子,置御.史.台.。庚申,召诸将议北征。太祖曰:“山东则王宣反侧,河南则扩廓跋扈,关、陇则李思齐、张思道枭张猜忌,元祚将亡,中原涂炭。今将北伐,拯生民于水火,何以决胜?”遇春对曰:“以我百战之师,敌彼久逸之卒,直捣元都,破竹之势也。”太祖曰:“元建国百年,守备必固,悬军深入,馈饷不前,援兵四集,危道也。吾欲先取山东,撒彼屏蔽,移兵两河,破其藩篱,拔潼关而守之,扼其户槛。天下形胜入我掌握,然后进兵,元都势孤援绝,不战自克。鼓行而西,云中、九原、关、陇可席卷也。”诸将皆曰“善”。癸丑,李善长帅百官劝进,表.三上,乃许。甲子,告于上帝。(节选自《明史·太祖本纪》,有删改)注:①甓(pì):砖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时席尚右诸将/先入皆踞右/太祖故后至/就左/比视事/剖决如流/众瞠目不能发/一语始稍稍屈B.时席尚右/诸将先入/皆踞右/太祖故后至就左/比视事/剖决如流/众瞠目不能发一语/始稍稍屈C.时席尚右诸将/先入皆踞右/太祖故后至/就左比/视事/剖决如流/众瞠目不能发一语/始稍稍屈D.时席尚右/诸将先入/皆踞右/太祖故后至就左比/视事/剖决如流/众瞠目不能发一语/始稍稍屈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讳,本义是有顾忌而躲开某些事或不说某些话,旧时也用来指死去的帝王或尊长的名字。B.建元,此处指开国后第一次建立年号。建元原指中国古代第一个年号,即西汉武帝刘彻的年号“建元”。C.御史台,中国古代官署名,为中央监察机构。南朝梁陈、北魏魏齐时,称御史台。明初改为都察院。D.表,古代臣子用来查验弹劾他人的呈文,有其特殊格式。汉代将臣给君的呈文分为章、奏、表、议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朱元璋作战勇猛,治理军队颇有智谋。朱元璋曾经率众击破元兵,打得元兵渡江而逃。朱元璋虽不服韩林儿,但依然用其年号来号令军队。B.朱元璋体恤民心,想让百姓安居乐业。朱元璋下令将军中所掠妇女释放回家,让民众感动。称帝前和属下探讨北征,求拯民于水火的计谋。C.朱元璋志向远大,心在天下。他打下和州,统领诸将,朝南而坐向诸将出示任命檄文。被任命为右副元帅,却发出不愿受制于韩林儿的慨叹。D.朱元璋才能出众,以率先垂范赢得尊重。讨论军事,他剖析决论如流,众将有所屈服。分工筑城,他率先完成,从而在诸将中树立起了威望。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奉命总诸公兵,今甓城皆后期,如军法何?(2)以我百战之师,敌彼久逸之卒,直捣元都,破竹之势也。14.文章末尾在议北征时,朱元璋是怎样说服诸将的?请简要说明。(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过扬子江二首(其一)①杨万里只有清霜冻太空,更无半点荻花风。天开云雾东南碧,日射波涛上下红。千载英雄鸿去外,六朝形胜雪晴中。携瓶自汲江心水,要试煎茶②第一功。【注】①隆兴二年(1164)宋金议和,约定金宋两国皇帝以叔侄相称。此诗为淳熙十六年(1189)杨万里从临安赴淮河迎接金国使者途中所作。②扬子江畔的金山绝顶有座吞海亭,每当北使来访,按例延请至此亭烹茶。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撷取清霜、荻花等意象,用“只有”“更无”等平实之语,描写了扬子江上的初秋景象。B.颔联写出了云开雾散、旭日初升、光芒四射的壮丽景象,境界阔大,色彩鲜明,格调雄浑。C.颈联的“晴”字对前两联作了概括,指天气晴朗;和“六朝形胜”相连,也暗含局势平静之意。D.本诗融写景、抒情于一体,既是一首气象不凡的山水诗,也是一首含蓄深沉的感时伤怀之作。16.诗歌最后两联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同样表达时光飞逝意重,屈原在《离骚》中直接指出“__________”而李白则在《将进酒》中用“_____________”这一比喻句形象地表达。(2)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自己园中散步、院门常闭的宁静生活。(3)苏轼通过自己在石钟山的亲身经历,考证了石钟山的得名原因,从而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阴历七月十五为传统的中元节。中元节与除夕、清明、重阳并称为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我们在这一天祭奠先祖,缅怀先人。古代中元节是“孝老节”,源自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佛教则称七月半为“孟兰盆节”。不管是中元节祭祖,还是孟兰盆节的救母脱离苦海的,都是劝人向善,劝子行孝。七月半祭祖习俗,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农历七月也称之为报恩月。在传说中,这一天地府之门会打开,已故的先祖可以回家接受后人的祭奠。由于地府会在这天晚上开放,_____传统习俗中,人们应该早早回家,一方面回家祭奠祖先;另一方面肃清街道,为魂灵让路,避免冲撞。传统民俗中,还会晚上放河灯。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盞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放河灯给亡灵照亮道路,也为了普渡水中的亡灵。同样,祭祖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于当下,谨记教训,缅怀祖德,良好的家风是最好的祭奠,常常感恩先祖的德荫,这才是新时代中元节的意义。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初衷古已有之所以漂泛B.初心古已有之所以漂泊C.初衷由来已久于是漂泛D.初心由来已久于是漂泊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同样,祭祖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于当下,良好的家风是最好的祭奠,常常感恩先祖的德荫,谨记教训,缅怀祖德,这才是新时代中元节的意义。B.同样,祭祖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于当下,谨记教训,缅怀祖德,良好的家风是最好的祭奠,常常感恩先祖的德荫,这才是新时代中元节的意义。C.祭祖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于当下,同样,良好的家风是最好的祭奠,常常感恩先祖的德荫,谨记教训,缅怀祖德,这才是新时代中元节的意义。D.祭祖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于当下,常常感恩先祖的德荫,同样,良好的家风是最好的祭奠,谨记教训,缅怀祖德,这才是新时代中元节的意义。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否多余?请简要分析。(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①。如EV71疫苗只能预防EV71病毒这种特殊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不能预防其他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13价肺炎疫苗无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绝大多数人接种疫苗可避免发病。但是,由于受种者个体差异、免疫应答功能等原因,②,如有较小部分人接种乙肝疫苗后不产生乙肝抗体或产生抗体滴度较低,无法检测出来,从而致使免疫失败。大量研究表明,接种疫苗后即使免疫失败,如果发病,相对于不接种疫苗者,其患病后的临床表现会轻很多。此外,与儿童相比,成年人感染各种疾病的风险更大。有的成年人,即使儿童时期接种过疫苗,抗体水平也可能会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因此,③。不过,成人疫苗需要自费接种,“花小钱,防大病”,何乐而不为?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22.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谈人生与我》一文曾提到两种人生观,一种是演戏人生,一种是观戏人生,前者“把自己摆在前台,和世界一切人物在一块玩把戏”,后者“把自己摆在后台,袖手看旁人在那儿装腔作势”。朱光潜主张选择观戏人生,用静穆关照人生的精神,体现了“超世观世”的人生观。朱先生这种鲜明的态度深得沈从文、周作人的共鸣,却引起鲁迅等左翼作家的强烈反感。鲁迅认为,“国难当头,风沙扑面,虎狼成群”,大丈夫当持“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怎可以讲“静穆”“超脱”?对于这两种人生观,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更进一层,把“闲处”拓展到“独知”,论证“独知”之境中慎独的价值。【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材料信息,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D.“不再依靠外在的约束”说法过于绝对。由材料二“当道德规范和要求不再单纯依靠外在的约束,而变成内化于心的人生理想和道德自觉,即道德行为的实践源于内心的真诚而不是外在的强制力量,才能够达到相对的道德自由”可知,原文说的是“不再单纯依靠”外在的约束,而不是“不再依靠”。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D.“两者的本质是不同的”有误。由原文“主体性道德人格与‘慎独’思想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可知,两者具有高度的契合性,说明两者本质应该是相同的。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中“慎独”思想也蕴含着自觉性的要求;“慎独”思想无论是“独处”,还是“独知”,都强调了道德个体独立观察、独立审思自身行为和内心活动的要求;“慎独”思想强调“已之所不闻不睹”以及“人之所不闻不睹”两种情况,我们都要谨慎对待;“慎独”思想要求人既要在独处时“慎其闲居之所为”,又要对“人所不知而已所独知之地”谨慎对待,时刻戒慎恐惧,以防止违道的意念和行为出现。A.“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符合对“人所不知而已所独知之地”谨慎对待,时刻戒慎恐惧,以防止违道的意念和行为出现的观点。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中关于“慎独”论述。B.谈的是用人失误。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中关于“慎独”论述。C.是总体介绍。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中关于“慎独”论述。D.说的是鲁迅接受老师批评,坚决改正缺点。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中关于“慎独”论述。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相关内容,归纳概括材料相关内容要点的能力。由材料“其中,自觉性是主体性的首要要求,体现着道德个体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以及道德行为方面的自主性。同样,‘慎独’思想也蕴含着自觉性的要求”可知,此段是在讲主体性和“慎独”的“自觉性的要求”,所以此处的小标题为“自觉要求”。由材料“成为一个自由的具有良好道德人格的主体,其前提是人作为独立个体而存在,不依附于任何外在事物”和“‘慎独’思想亦是如此,无论是‘独处’,还是‘独知’,都强调了道德个体独立观察、独立审思自身行为和内心活动的要求”可知,此段是在讲主体性和“慎独”的“独立指向”,所以此处的小标题为“独立指向”。此外,本题作答时要注意题目特殊要求“四字短语”。【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结构,梳理材料行文脉络的能力。材料一共五段,第一段关键句“‘慎独’是儒家之为儒家的一个重要思想符号”和第二段关键句“‘慎独’之‘慎’,本义是‘谨’,又有‘诚’之义。而‘独’则与群相对,意为孤处”可知,第一、二两段可以划分为第一部分,明确“慎独”的内涵。第三段关键句“生活中有群居与独处两种生存场景,这也就带来了两类伦理空间,前者是群处而公开的(人前),后者则是独处而隐秘的(人后)”“且处在‘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严密监视下,……而‘闲处’则大为不同了,礼法未及,……此时君子或会自律,而小人就恣肆了”,第四段关键句“慎独之独,除了上述‘闲居’的私处或说私人空间之意外,还指意念的隐秘之境”可知,第三四两段可以划分为第二部分,将“群居”与“闲处”进行对比,阐述慎独的意义。第五段关键句“在‘独知’之境讲求‘慎独’,仍然是很难的。因为如果说‘闲居’已属私秘,而‘独知’的‘念虑’之际,则是更进一步的‘独’,是隐之又隐的形而上秘境”可知,第五段划分为第三部分,在第二部分的基础上更进一层,把“闲处”拓展到“独知”,论证“独知”之境中慎独的价值。具体作答时,根据以上对材料一的结构分析,再用能体现行文脉络的词“首先……,然后……,最后(接着)……”把各部分的主要内容连缀起来即可。6.C7.B8.①补充交代了故事结局,使故事情节更为完整。②出人意料的结局,增强了小说的趣味性。③丰富了渔娘的形象。凸显了渔娘做事讲原则、顾大局的形象特征。9.①对环境保护者的赞美。渔娘继承老爹的遗志,不愿出嫁,不要报酬,情愿终生守护母亲河,保护黄河生态环境。②对做事讲原则者的赞美。渔娘坚持禁渔期不能捕黄河鲤鱼的原则,即使是投资商也不例外,但是,为了家乡的发展大局,她送了黄河甲鱼。作者通过渔娘这一形象,赞美了像她一样做事讲原则、顾大局的人。【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能力。C.“这一性格与她当年感情受挫大有关系”分析错误。渔娘当年因为感情问题而跳河,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文中没有交代,不能主观臆测。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情节作用的分析能力。B.“埋下伏笔”手法有误,应为“设置悬念”。伏笔指文章里前段为后段埋伏的线索,或上文对下文的暗示,通常比较隐蔽,在没有看到“照应”之前,往往貌似“闲笔”。悬念指作者为了激起读者的紧张或期待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手段。这里说渔娘长得很美,却不愿出嫁,是为了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不是前者为后者设埋伏、预先作暗示,因此是设置悬念而非埋下伏笔。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小说的结尾给读者一种出人意料的感觉,渔娘坚持了原则,“外地来的投资商,没有吃到黄河鲤鱼”,但这一行为并没有影响到当地的招商引资活动,因为“但(投资商)并不遗憾,因为他品尝到了味道鲜美的正宗黄河甲鱼——这甲鱼是渔娘送过来的”,这一情节交代了故事的结局,让故事具有完整的情节结构;也让渔娘的形象更加丰富,渔娘做事讲原则,但她也顾全大局,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非常好的解决了问题,而最后渔娘最后那句“王八不是吃肉的,是喝汤的”更是让渔娘的形象特质得以强化,而且增强了小说的趣味性。【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主旨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渔娘”是这篇小小说所主要塑造的人物,从“有人偷偷摸摸来挖沙抽水、倾倒垃圾、私搭乱建,等等。老爹住在黄河边上后,这种情形才大为好转。汛期时,他还可以随时巡视河堤,以保堤坝无虞。不要工资,义务守护”可知,老爹是一位环境保护者,渔娘继承了老爹的遗志,也要做一位环境保护者,“她说,她已经跟母亲有了解不开的缘分,她要在这儿终老一生,陪伴母亲。她说的‘母亲’,指的是黄河”,作者通过对渔娘这一人物的描写,表达了对环境保护者的赞美之情。同时,通过对渔娘这一人物性格特点的描写,如她坚持禁渔期不能捕黄河鲤鱼的原则,即使是投资商也不例外,但在讲原则的前提下,她也顾全大局,为了家乡的发展大局,她送了黄河甲鱼,从而让招商引资的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顺利进行,所以,渔娘这一形象是作者所要赞美的,也是小说主旨的体现。10.B11.D12.C13.(1)(我)奉命统领众位的军队,如今你们加固城墙都过了期限,面对军法该怎么办?(2)用(凭借)我们历经百战的军队,对付他们长期放逸的士兵,直捣元朝都城,这是破竹之势啊。14.直捣元都是危险的。应先夺取山东,再移到两河,最后一路向西席卷天下。【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根据“尚右”,可推出“诸将先入”之后“皆踞右”,“入”“右”两处断开,排除AC;先入者居右,由此推出“故后至就左”处断开,排除D;原句意思为:当时座位以右为尊,众将先进去,都踞坐在右边,太祖故意后到而就座左边。等到处理公事,太祖迅速如流水地分析决断,众将瞪着眼睛不能说一句话,这才渐渐有些服了。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用来查验弹劾他人的呈文”错误,“表”是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也是封建社会中臣子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如课文《陈情表》。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他打下和州”“……朝南而坐向诸将出示任命檄文”错误,根据文中“子兴用太祖计,遣张天祐等拔和州”可知是郭子兴使用朱元璋的计策,派张天祐等攻克了和州,而不是朱元璋打下了和州;同时,朱元璋因献计而被郭子兴任命统领诸将,用处理公事、约期筑墙来使众将心服,才朝南而坐出示任命檄文。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得分点:①补足主语“我”;②“总”,统领;③“皆后期”,“都过了期限”或“都在期限之后完成”;④“如……何”,拿(面对)……怎么办。(2)得分点:①“以”,凭借、用;②“师”,军队;③“逸”,放逸;④“破竹之势也”,判断句。【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元建国百年,守备必固,悬军深入,馈饷不前,援兵四集,危道也”是分析直捣元都的危险性。“吾欲先取山东,撒彼屏蔽,移兵两河,破其藩篱,拔潼关而守之,扼其户槛。天下形胜入我掌握,然后进兵,元都势孤援绝,不战自克。鼓行而西,云中、九原、关、陇可席卷也”是在阐明自己的打算:先夺取山东,再移到两河,最后一路向西席卷天下。参考译文:太祖名元璋,字国瑞,姓朱。前代家住沛县。到父亲朱世珍才迁到濠州的钟离县。父亲生了四个儿子,太祖是其中最小的。等到太祖长大,姿容雄伟,有奇骨贯于头顶。志向远大,人们都测度不出。至正十五年春季正月,郭子兴采用太祖的计策,派张天祐等攻克了和州,下檄文给太祖让他统领这些人的军队。太祖顾虑众将对他不服从,就不公布那檄文,约定明日早晨在厅堂会集议事。当时座位以右为尊,众将先进去,都踞坐在右边,太祖故意后到而就座左边。等到处理公事,太祖迅速如流水地分析决断,众将瞪着眼睛不能说一句话,这才渐渐有些服了。议定分头负责用砖加固城墙,约好以三天为期。太祖完工了,众将都过了期限。太祖这时才拿出檄文来,朝南而坐,说:“(我)奉命统领众位的军队,如今你们加固城墙都过了期限,面对军法该怎么办?”众将都惶恐谢罪。于是就搜寻军中所抢掳来的妇女,放回家去,百姓很高兴。元兵十万攻打和州,和州城抗击守卫了三个月,粮食将要吃光了,而太子秃坚、枢密副使绊住马、民兵元帅陈野先分别屯驻新塘、高望、鸡笼山以断绝运粮道路。太祖率领部众击败了他们,元兵都逃走并渡过长江。三月,郭子兴死去。当时刘福通在亳州迎立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为帝,国号为宋,建立了开国年号龙凤。发下檄文任命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为都元帅,张天祜、太祖为左、右副元帅。太祖慷慨地说:“大丈夫难道能受人制约吗!”于是不接受。但考虑到韩林儿势力强盛可作为依凭,就用他的年号在军中号令。壬子,设置御史台。庚申,召集众将商议北征。太祖说:“山东则有王宣怀着反逆之心,河南则有扩廓专横跋扈,关、陇则有李思齐、张思道猖狂猜忌,元朝的国统将要灭亡,中原灾难深重。如今即将北伐,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用什么办法来取得胜利呢?”常遇春回答说:“用我们历经百战的军队,对付他们长期放逸的士兵,直捣元朝都城,这是破竹之势啊。”太祖说:“元朝建国百年,守卫防备必然坚固,孤军深入,军队所需粮饷不能运往前方,而他们的援兵由四方会集起来,这是危险的路径啊。我打算先夺取山东,撤掉他们的屏障;再把军队转移到两河,破除他们的藩篱;然后攻克潼关并把守着它,扼住他们的门槛。这样,天下形势优越的地方已入我掌握之中,然后进兵,元朝首都形势孤单、援兵断绝,不战自破。再大张声势地向西进军,云中、九原、关、陇可以像卷席子一样包括无余了。”众将都说“好”。癸丑,李善长率领百官劝太祖即帝位,上了三次表章,才答应。甲子,向天帝祭告。15.A16.①对英雄远逝的感慨。颈联上句写千载英雄已如飞鸿远逝,杳无踪影,抒发了对英雄的缅怀和时无英雄的叹息。②对南宋朝廷苟且求安的忧虑。颈联下句写六朝故地暂趋平静,触发诗人对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的担忧。③对屈辱现实的无奈。尾联写诗人过江汲水煎茶,身负接待金使之命,想起延请使者至金山吞海亭烹茶的惯例,国耻身辱,齐聚心头。【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艺术手法的能力。A.“初秋景象”错误,结合首联“霜冻”并联系颈联的“雪晴”,可知应为冬日。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颈联对句的一个“晴”字,将前两联的描写作了一个概括。但与“六朝形胜”连在一起,其意就不止于描写气候的晴朗了。扬子江畔,为六朝故都所在,而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左,又与南朝十分相像。此时宋金已缔结和议,宋朝以屈辱的条件,换得了一个苟安局面,因此扬子江畔,这古战场也渐趋平静。这里的“晴”字,除指气候外,也含有形势平静之意。“雪”字与出句“鸿去”呼应。此处“飞鸿”,指“千载英雄”,也就是杨万里同一年在《初入淮河四绝句》中提到的岳飞、韩世忠、赵鼎、张浚等名将良相。昔日的英雄如飞鸿一去,渺然难追,空于山川形胜,照应着雪霁晴空。在山川形胜中寄寓了对英雄人物的感怀和对局势的忧虑。尾联回到题上,“汲江心水”,正是过江之时,携瓶及水,煮清茶一杯,此时诗人正在迎接金国使者途中,将在金山绝顶的吞海亭煮茶招待金使,这两句看似旷达,实则流露了对现实的无奈。17.①恐年岁之不吾与②朝如青丝暮成雪③园日涉以成趣④门虽设而常关⑤事不目见耳闻⑥而臆断其有无18.A19.C20.示例一:不多余。从内容上来说,因为原文是为了交代中元祭祖之日为什么要祭奠亡者的具体原因;从结构来说,承上启下,承上面的“祭奠亡者”而来,下启放河灯的风俗,是行文结构严谨的必不可少的部分。示例二:多余。从内容上来说,因为原文已经略微交代中元祭祖之日是为了祭奠亡者;从结构来说,这几句话是重复上文内容。所选段落整体上,语言简洁,这几句话略显啰嗦。【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初衷:最初的愿望和心意。初心:最初的心意;佛教语,指初发心愿学习佛法者。根据后文“都是劝人向善,劝子行孝”,这是一种“愿望”,故应用“初衷”更好。古已有之:古时候就已经存在了。由来已久:事情从发生到现在已经过了很长时间了。根据前文的“源自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应该选用“古已有之”。所以:表示因果关系,常与“因为”连用。于是:表示承接关系,紧接上事之后并由于上事而出现某种结果。根据前文“由于地府会在这天晚上开放”,表示的是原因,故应选用表示因果关系的“所以”。漂泛:泛舟前行。漂泊:比喻生活不固定,居无定所,犹如在水上漂流。根据前文“河灯也叫‘荷花灯’……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放河灯给亡灵照亮道路”,可见应是让“河灯”在水中漂浮。故应选用“漂泛”。根据以上分析,排除BCD三项。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序不当,第一处“同样”不应放在开头,“同样”表示的是两种情况,而前文并未阐述和后文相关的一种情况,“同样”前后列举的应是“祭祖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于当下”“良好的家风是最好的祭奠”这两种情况,故“同样”应放在两者之间;第二处是“谨记教训,缅怀祖德”与“常常感恩先祖的德荫”一起构成祭祖的内涵,“谨记教训,缅怀祖德”是对“常常感恩先祖的德荫”中“德荫”的阐释,应该放在“德荫”之后。故正确的句子应是:祭祖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于当下,同样,良好的家风是最好的祭奠,常常感恩先祖的德荫,谨记教训,缅怀祖德,这才是新时代中元节的意义。根据以上分析,排除ABD三项。故选C。【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可以认为多余,也可以认为不多余,两种情况分别阐述理由即可。如果认为多余,可以从与整体文段的风格一致上分析,原文语言简洁,而这几句话“人们应该早早回家,一方面……另一方面……”显得啰嗦;从前文意思看,“这一天地府之门会打开,已故的先祖可以回家接受后人的祭奠”已经阐述了中元节祭祖,就不必再出现“回家祭奠祖先”等内容,否则显得重复啰嗦。如果认为不多余,就要说明这几句话的作用,前文有“由于地府会在这天晚上开放,所以传统习俗中”可知,这是在具体说明祭祖的习俗,为何要早早回家,肃清街道,后文是对前文的一种解释,文意贯通;从结构上看,这句话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了上文“祭祖”的习俗,也引起了下文“放河灯”的习俗。故前后语义贯通,浑然一体,并不多余。21.①疫苗不能预防所有同类疾病;②可能会达不到预期的免疫效果(疫苗的保护率不能达到100%);③成人也应该接种疫苗(成人疫苗接种不能忽视)22.①加强语气,使对“花小钱,防大病”这一看法表达得更加清晰、有力;②放在句尾,增强文中气势和说服力,更加突出强调“成年人也需要接种疫苗”的观点。【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第一处,所要填写的文句是段首句,在结构上和内容上都有领起下文的作用,依据第一段后面的举例可以看出,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讲“疫苗只能预防特异性病原体引起的疾病”,故可填“疫苗不能预防所有同类疾病”。②第二处所要填写的文句居于句中,据后文的“如有较小部分人接种乙肝疫苗后……”提示可知,接种疫苗后可能会产生接种失败的现象,故可填“可能会达不到预期的免疫效果”一类的句子。③第三处,从“因此”可推断出,所要填写的文句需要与前文构成因果关系,根据上文的“有的成年人,即使儿童时期接种过疫苗,抗体水平也可能会随年龄增长而降低”提示可知,此处应该填写表示结果的句子“成人也应该接种疫苗”一类的句子。【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常见的修辞手表达效果的能力。(1)从整体看,节选的几个小文段属于论述类的文体,语言严谨,科学性强,文学韵味弱,故后文“何乐而不为”的具有生活气息反问式表达,让语言显得活泼轻松,继而加深读者印象。(2)从反问句式本身的艺术效果看,不仅可使对“花小钱,防大病”这一看法表达得更加清晰、有力;更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确定的“成年人也需要接种疫苗”之观点表现得更加鲜明、强烈。23.例文:以身载道,出入合一在这个世界上,出世与入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理想。出世恰似看破红尘,在人生这部大戏面前俨然以旁观者自居。而入世则在更大程度上像一种对现实的妥协,但能够在人生这场戏中积极地实现自我价值。不管出世还是入世,历来都有不少的纷争。有的人自命为儒家卫道士,讲究人伦,高喊着“未知生,焉知死?”也有人孤芳自赏,独自去追求淡泊隐逸、与世无争的桃源生活。可是,我并不准备加入到这两大阵营的任何一方。难道鱼与熊掌不能兼得吗?当然可以!冯友兰先生曾指出:中国哲学的精神,便是统一出世与入世的问题。既做看戏者,又做演戏者,这就是我的人生理想。这种既出世又入世的精神植根于中国哲学,它在释、儒、道三教的基础上源远流长。在孔夫子眼中,这种精神就是所谓“内圣外王”,想必指的是能在现实中贯彻其理想的人。这样的人,就其本性,可以成圣,就其社会性,能够为王。对于道家,给人的印象似乎是逍遥乐天,归隐山泽的,然而它也有济世救人的一面,请看历史上的诸多起义——汉末的黄巾军、宋元时的全真教——它们都打着道教的旗号。温州的陶公洞,当年就住着华阳真人陶弘景,一边赏山川秀景,一边做“山中宰相”,岂不悠哉?至于释教,更是提出:“出世入世乃体用无二之理”。可见出入合一真是一种古来的智慧。既出世,又入世,还意味着一种达观而又积极的生活态度。抱着这种态度,我们可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可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可以让自己澄澈的心灵在现实的海洋中自由地遨游。苏东坡在失意时还能“日啖荔枝三百颗”,范希文被贬谪后仍心系苍生,作岳阳楼的千古绝唱。在生活面前,他们没有消极避世,也没有在朝廷党争中玩弄心计,而是用他们的厚重和大气在现实中为各自的理想开辟了一番新天地。据说在围棋界,也有厚势派与实利派之分。厚势派更接近于浪漫的理想主义者,正如我们所说的“出世”一样,而实利派自然是“入世”的现实主义者。但是,凡是围棋大家,几乎很难将其归为哪一派,因为他们的棋往往是兼具厚势和实利的。我想,这才是臻于造化的大同境界。出世意味着洒脱、宁静,但未免有些消极,入世则显得积极、进取,却带着几分俗气。我愿以身载道,出入合一,如朱光潜所说,用出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业。这应该算是秉承了中国哲学精神的一个理想吧。【审题】本题属于材料作文。材料分析:此则材料引导学生去思考自己的人生观,培养更高尚的人生追求。这两种人生观并没有好坏优劣。第一自然段中,《谈人生与我》的材料提出两种人生观:一种是演戏人生,它要求我们“把自己放在前台,与世界上的一切人物在一起玩把戏”,也就是说,这种人生观要求我们亲自参与其中,以主人翁的角色参与时代的改造和世界的建设;另一种是观戏人生,“把自己摆在后台,袖手看旁人在那儿装腔作势”,也就是说,这种人生观要求我们能“坐在路边鼓掌”,欣赏他人的人生,以旁观者的角色看待时代的改造和世界的建设。当然,我们必须要明白,此处的“装腔作势”不是“故意做作,装出某种情态”的意思,写作者应该赋予其一个正面的意义。第二自然段承接第一自然段列举了一些人的人生观。朱光潜、沈从文、周作人秉持的是观戏人生,鲁迅秉持的是演戏人生。材料除了列举人物事例外,还丰富了这两种人生观的内涵,观戏人生不意味着单单作为旁观者看待人生,与人生保持距离,而是以一种静穆的方式观照人生精神,其精神层面可达到“超世观世”,也就意味着这种人生观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向上的,以一种乐观自达、安静庄严的态度看待人生,是一种有为,观戏只是一种途径。鲁迅所秉持的演戏人生则更强调积极参与人生改造,尤其在“国难当头”的背景下,参与演戏不仅仅是一种作为,也是匹夫的责任,这是一种精英意识。那是否意味着在当下这个和平的时代就不需要演戏人生观了吗?实则不然,无论哪个时代,匹夫都有时代所赋予的责任,国家的兴盛,匹夫依旧有责。本作文题只要紧紧围绕两种人生观即可,适当地要加入“静穆”“超世”“奋进”“积极”等词,可以挑选其中一种人生观,可以定性分析两者的价值,也可通过比较得出最佳的人生观,皆可成立。【立意】1.观戏人生,静穆超世;2.演戏人生,积极奋进;3.在积极奋进的演戏人生里追求静穆超世的观戏人生;4.在静穆超世的观戏人生里追求积极奋进的演戏人生;等等。【素材】1.莎士比亚说过,世界只是一个戏台。世间人有生来是演戏的,也有生来是看戏的。演戏要置身局中,时时把“我”抬出来,实现自我的价值。看戏要置身局外,时时把“我”搁在一旁,始终维持一个观照者的地位。因为有这个分别,演戏要热要动,看戏要冷要静。演戏人往往为着饱尝生命的跳动而失去流连玩味,看戏人往往为着玩味生命的形象而失去“身历其境”的热闹。2.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时代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仅要为祖国做贡献,更要心系世界,兼济天下苍生。顾炎武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个天下不仅是中国人的天下,更是全世界人民的天下。不要只着眼一个国家的兴衰,在发展祖国的基础上更要推动整个人类的发展。美国人司徒雷登为战乱的中国建立起一座文化的殿堂;德国人马克思为全世界受苦受难的无产阶级同胞们指明了方向。他们早已不只属于一个国家,他们是全世界人民的骄傲。地域界限并没有遮挡住他们长远的目光。他们眼中是一个和平、幸福的人类大家庭。我们中国人也应如此,“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3.在今日,我们应当肩负起社会的责任,心怀天下,为我们的社会去贡献我们的力量。面对积弊,面对黑暗,勇于发声,去传播社会正能量,唯有这样,世间的冷漠才可消融,洞察积弊人的头脑才可清晰地面对这个世界,我们的社会才能进步,我们的国家才可繁荣。
本文档为【江苏省南京市金陵2022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答案解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lc1899
一线教师
格式:pdf
大小:1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13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22-11-05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