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台湾民法典

台湾民法典

举报
开通vip

台湾民法典台湾民法典第1条民事,法律所未规定者,依习惯;无习惯者,依法理。第2条民事所合用之习惯,以不背于公共秩序或和善民俗者为限。第3条依法律之规定,有使用文字之必要者,得不由本人自写,但必须亲自签名。如有用印章代签名者,其盖印与签名生同样之效力。如以指印、十字或其他符号代签名者,在文件上,经二人签名证明,亦与签名生同样之效力。第4条对于一定之数量,同时以文字及号码表示者,文字与号码有不切合时,如法院不能决定何者为当事人之原意,应以文字为准。第5条对于一定之数量,以文字或号码为数次之表示者,其表示有不切合时,如法院不能决定...

台湾民法典
台湾民法典第1条民事,法律所未规定者,依习惯;无习惯者,依法理。第2条民事所合用之习惯,以不背于公共秩序或和善民俗者为限。第3条依法律之规定,有使用文字之必要者,得不由本人自写,但必须亲自签名。如有用印章代签名者,其盖印与签名生同样之效力。如以指印、十字或其他符号代签名者,在文件上,经二人签名证明,亦与签名生同样之效力。第4条对于一定之数量,同时以文字及号码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示者,文字与号码有不切合时,如法院不能决定何者为当事人之原意,应以文字为准。第5条对于一定之数量,以文字或号码为数次之表示者,其表示有不切合时,如法院不能决定何者为当事人之原意,应以最低额为准。第6条人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第7条胎儿以将来非死产者为限,对于其个人利益之保护,视为既已出生。第8条失踪人失踪满七年后,法院得因利害关系人或检察官之声请,为死亡之宣告。失踪人为八十岁以上者,得于失踪满三年后,为死亡之宣告。失踪人为遭遇特别灾难者,得于特别灾难终了满一年后,为死亡之宣告。第9条受死亡宣告者,以裁决内所确定死亡之时,推定其为死亡。前项死亡之时,应为前条各项所定期间最后日终止之时。但有反证者,不在此限。第10条失踪人失踪后,未受死亡宣告前,其财产之管理,依非讼事件法之规定。第11条二人以上同时罹难,不能证明其死亡之先后时,推定其为同时死亡。第12条满二十岁为成年。第13条未满七岁之未成年人,无行为能力。满七岁以上之未成年人,有限制行为能力。未成年人已成婚者,有行为能力。第14条对于心神丧失或精神耗弱致不能办理自己事务者,法院得因本人、配偶、最近亲属二人或检察官之声请,宣告禁治产。禁治产之原因消灭时,应撤除其宣告。第15条禁治产人,无行为能力。第16条权利能力及行为能力,不得抛弃。第17条自由不得抛弃。自由之限制,以不背于公共秩序或和善民俗者为限。第18条人格权受损害时,得恳求法院除掉其损害;有受损害之虞时,得恳求防备之。前项情形,以法律有特别规定者为限,得恳求损害补偿或慰抚金。第19条姓名权受损害者,得恳求法院除掉其损害,并得恳求损害补偿。第20条依一定事实,足认以久住之意思,住于一定之地区者,即为设定其住所于该地。一人同时不得有两住所。第21条无行为能力人及限制行为能力人,以其法定代理人之住所为住所。第22条遇有左列情形之一者,其住所视为住所:一住所无可考者。二在中国无住所者。但依法须依住所地法者,不在此限。第23条因特定行为选定住所者,对于其行为,视为住所。第24条依一定事实,足认以取消之意思离去其住所者,即为取消其住所。第25条法人非依本法或其他法律之规定,不得建立。第26条法人于法律限制内,有享受权利、负担义务之能力。但专属于自然人之权利义务,不在此限。第27条法人应设董事。董事有数人者,法人事务之执行,除章程还有规定外,取决于全体董事过多半之同意。董事就法人一切事务,对外代表法人。董事有数人者,除章程还有规定外,各董事均得代表法人。对于董事代表权所加之限制,不得抗衡善意第三人。法人得设监察人,监察法人事务之执行。监察人有数人者,除章程还有规定外,各监察人均得独自履行监察权。第28条法人对于其董事或其他有代表权之人因执行职务所加于他人之损害,与该行为人连带负补偿之 责任 安全质量包保责任状安全管理目标责任状8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幼儿园安全责任状占有损害赔偿请求权 。第29条法人以其主事务所之所在地为住所。第30条法人非经向主管机关登记,不得建立。第31条法人登记后,有应登记之事项而不登记,或已登记之事项有更改而不为更改之登记者,不得以其事项抗衡第三人。第32条受建立许可之法人,其业务属于主管机关监察,主管机关得检查其财产状况及其有无违反许可条件与其他法律之规定。第33条受建立许可法人之董事或监察人,不遵主管机关监察之命令,或妨碍其检查者,得处以五千元以下之罚锾。前项董事或监察人违犯法律或章程,足以危害公益或法人之利益者,主管机关得恳求法院排除其职务,并为其他必要之处理。第34条法人违犯建立许可之条件者,主管机关得撤除其许可。第35条法人之财产不能清偿债务时,董事应即向法院声请破产。不为前项声请,致法人之债权人受损害时,有过错之董事,应负补偿责任,其有二人以上时,应连带负责。第36条法人之目的或其行为,有违犯法律、公共秩序或和善民俗者,法院得因主管机关、检察官或利害关系人之恳求,宣告解散。第37条法人解散后,其财产之清算,由董事为之。但其章程有特别规定,或总会还有决策者,不在此限。第38条不能依前条规定,定其清算人时,法院得因主管机关、检察官或利害关系人之声请,或依职权,选任清算人。第39条清算人,法院认为有必要时,得排除其任务。第40条清算人之职务如左:一了结现务。二收取债权,清偿债务。三移交节余财产于应得者。法人至清算终结止,在清算之必要范团内,视为存续。第41条清算之程序,除本通则有规定外,准用股份有限企业清算之规定。第42条法人之清算,属于法院监察。法院得随时为监察上必要之检查及处分。法人经主管机关撤除许可或命令解散者,主管机关应同时通知法院。法人经依章程规定或总会决策解散者,董事应于十五日内报告法院。第43条清算人不遵法院监察命令,或妨碍检查者,得处以五千元以下之罚锾。董事违犯前条第三项之规定者亦同。第44条法人解散后,除法律还有规定外,于清偿债务后,其节余财产之归属,应依其章程之规定,或总会之决策。但以公益为目的之法人解散时,其节余财产不得归属于自然人或以营利为目的之团体。如无前项法律或章程之规定或总会之决策时,其节余财产归属于法人住所所在地之地方自治团体。第45条以营利为目的之社团,其取得法人资格,依特别法之规定。第46条以公益为目的之社团,于登记前,应得主管机关之许可。第47条建立社团者,应订定章程,其应记录之事项如左:一目的。二名称。三董事之人数、任期及任免。设有监察人者,其人数、任期及任免。四总会召集之条件、程序及其决策证明之方法。五社员之出资。六社员资格之取得与丧失。七订定章程之年、月、日。第48条社团建即刻,应登记之事项如左:一目的。二名称。三主事务所及分事务所。四董事之姓名及住所。设有监察人者,其姓名及住所。五财产之总额。六应受建立许可者,其许可之年、月、日。七定有出资方法者,其方法。八定有代表法人之董事者,其姓名。九定有存即刻期者,其时期。社团之登记,由董事向其主事务所及分事务所所在地之主管机关行之,并应附具章程备案。第49条社团之组织及社团与社员之关系,以不违犯第五十条至第五十八条之规定为限,得以章程定之。第50条社团以总会为最高机关。左列事项应经总会之决策:一更改章程。二任免董事及监察人。三监察董事及监察人职务之执行。四开除社员。但以有正当原因时为限。第51条总会由董事召集之,每年起码召集一次。董事不为召集时,监察人得召集之。如有全体社员十分一以上之恳求,表示会议目的及召集原因,恳求召集时,董事应召集之。董事受前项之恳求后,一个月内不为召集者,得由恳求之社员,经法院之许可召集之。总会之召集,除章程还有规定外,应于三十日前对各社员发出通知。通知内应载明会议目的事项。第52条总会决策,除本法有特别规定外,以出席社员过多半决之。社员有同样之表决权。社员表决权之履行,除章程还有限制外,得以书面授权他人代理为之。但一人仅得代理社员一人。社员对于总会决策事项,因自己利害关系而有损害社团利益之虞时,该社员不得加入表决,亦不得代理他人履行表决权。第53条社团更改章程之决策,应有全体社员过多半之出席,出席社员四分三以上之同意,或有全体社员三分二以上书面之同意。受建立许可之社团,更改章程时,并应得主管机关之许可。第54条社员得随时退社。但章程限定于事务年度终,或经过预告期间后,始准退社者,不在此限。前项预告期间,不得超过六个月。第55条已退社或开除之社员,对于社团之财产无恳求权。但非公益法人,其章程还有规定者,不在此限。前项社员,对于其退社或开除从前应分担之出资,仍负清偿之义务。第56条总会之召集程序或决策方法,违犯法律或章程时,社员得于决策后三个月内恳求法院撤销其决策。但出席社员,对召集程序或决策方法,未就地表示异议者,不在此限。总会决策之内容违犯法律或章程者,无效。第57条社团得随时以全体社员三分二以上之可决解散之。第58条社团之事务,无从依章程所定进行时,法院得因主管机关、检察官或利害关系人之声请解散之。第59条财团于登记前,应得主管机关之许可。第60条建立财团者,应订立捐助章程。但以遗嘱捐助者,不在此限。捐助章程,应订明法人目的及所捐财产。以遗嘱捐助建立财团法人者,如无遗嘱执行人时,法院得依主管机关、检察官或利害关系人之声请,指定遗嘱执行人。第61条财团建即刻,应登记之事项如左:一目的。二名称。三主事务所及分事务所。四财产之总额。五受许可之年、月、日。六董事之姓名及住所。设有监察人者,其姓名及住所。七定有代表法人之董事者,其姓名。八定有存即刻期者,其时期。财团之登记,由董事向其主事务所及分事务所所在地之主管机关行之。并应附具捐助章程或遗嘱备案。第62条财团之组织及其管理方法,由捐助人以捐助章程或遗嘱定之。捐助章程或遗嘱所定之组织不完全,或重要之管理方法不具备者,法院得因主管机关、检察官或利害关系人之声请,为必要之处分。第63条为维持财团之目的或保留其财产,法院得因捐助人、董事、主管机关、检察官或利害关系人之声请,更改其组织。第64条财团董事,有违犯捐助章程之行为时,法院得因主管机关、检察官或利害关系人之声请,宣告其行为为无效。第65条因情事更改,致财团之目的不能达到时,主管机关得商酌捐助人之意思,更改其目的及其必要之组织,或解散之。第66条称不动产者,谓土地及其定着物。不动产之出产物,尚未分别者,为该不动产之部分。第67条称动产者,为前条所称不动产以外之物。第68条非主物之成分,常助主物之效用,而同属于一人者,为从物。但交易上有特别习惯者,依其习惯。主物之处分,及于从物。第69条称天然孳息者,谓果实、动物之产物及其他依物之用法所收获之出产物。称法定孳息者,谓利息、租金及其他因法律关系所得之利润。第70条有收取天然孳息权利之人,其权利存续期间内,取得与原物分别之孳息。有收取法定孳息权利之人,按其权利存续期间内之日数,取得其孳息。第71条法律行为,违犯强制或禁止之规定者,无效。但其规定并不以之为无效者,不在此限。第72条法律行为,有背于公共秩序或和善民俗者,无效。第73条法律行为,不依法定方式者,无效。但法律还有规定者,不在此限。第74条法律行为,系乘他人之迫切、轻率或无 经验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宣传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小学课改经验典型材料房地产总经理管理经验 ,使其为财产上之给付或为给付之约定,依当时情形显失公正者,法院得因利害关系人之声请,撤除其法律行为或减少其给付。前项声请,应于法律行为后一年内为之。第75条无行为能力人之意思表示,无效;虽非无行为能力人,而其意思表示,系在无意识或精神错杂中所为者亦同。第76条无行为能力人由法定代理人代为意思表示,并代受意思表示。第77条限制行为能力人为意思表示及受意思表示,应得法定代理人之允许。但纯获法律上之利益,或依其年纪及身份、平时生活所必需者,不在此限。第78条限制行为能力人未得法定代理人之允许,所为之独自行为,无效。第79条限制行为能力人未得法定代理人之允许,所订立之契约,须经法定代理人之承认,始生效力。第80条前条契约相对人,得定一个月以上期限,催告法定代理人,确答是否承认。于前项期限内,法定代理人不为确答者,视为拒绝承认。第81条限制行为能力人于限制原因消灭后,承认其所订立之契约者,其承认与法定代理人之承认,有同一效力。前条规定,于前项情形准用之。第82条限制行为能力人所订立之契约,未经承认前,相对人得撤回之。但订立契约时,知其未得有允许者,不在此限。第83条限制行为能力人用诈术使人信其为有行为能力人或已得法定代理人之允许者,其法律行为为有效。第84条法定代理人允许限制行为能力人处分之财产,限制行为能力人,就该财产有处分之能力。第85条法定代理人允许限制行为能力人独立营业者,限制行为能力人,对于其营业,有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人,就其营业有不胜任之情形时,法定代理人得将其允许撤除或限制之。但不得抗衡善意第三人。第86条表意人无欲为其意思表示所拘束之意,而为意思表示者,其意思表示,不因之无效。但其情形为相对人所明知者,不在此限。第87条表意人与相对人通谋而为虚伪意思表示者,其意思表示无效。但不得以其无效抗衡善意第三人。虚伪意思表示,隐藏他项法律行为者,合用对于该项法律行为之规定。第88条意思表示之内容有错误,或表意人若知其事情即不为意思表示者,表意人得将其意思表示撤除之。但以其错误或不知事情,非由表意人自己之过错者为限。当事人之资格或物之性质,若交易上认为重要者,其错误,视为意思表示内容之错误。第89条意思表示,因传达人或传达机关传达不实者,得对比前条之规定撤除之。第90条前二条之撤除权,自意思表示后,经过一年而消灭。第91条依第八十八条及第八十九条之规定撤除意思表示时,表意人对于信其意思表示为有效而受损害之相对人或第三人,应负补偿责任。但其撤除之原因,受害人明知或可得而知者,不在此限。第92条因被诈欺或被胁迫而为意思表示者,表意人得撤除其意思表示。但诈欺系由第三人所为者,以相对人明知其事实或可得而知者为限,始得撤除之。被诈欺而为之意思表示,其撤除不得以之抗衡善意第三人。第93条前条之撤除,应于发见诈欺或胁迫终止后,一年内为之。但自意思表示后,经过十年,不得撤除。第94条对话人为意思表示者,其意思表示,以相对人认识时,发生效力。第95条非对话而为意思表示者,其意思表示,以通知达到相对人时,发生效力。但撤回之通知,同时或先时抵达者,不在此限。表意人于发出通知后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或其行为能力受限制者,其意思表示,不因之失其效力。第96条向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为意思表示者,以其通知达到其法定代理人时,发生效力。第97条表意人非因自己之过错,不知相对人之姓名、住所者,得依民事诉讼法公示送达之规定,以公示送达为意思表示之通知。第98条解释意思表示,应探究当事人之真意,不得拘泥于所用之辞句。第99条附停止条件之法律行为,于条件成就时,发生效力。附排除条件之法律行为,于条件成就时,失其效力。依当事人之特约,使条件成就之效果,不于条件成就之时发生者,依其特约。第100条附条件之法律行为当事人,于条件成否未定前,若有损害相对人因条件成就所应得利益之行为者,负补偿损害之责任。第101条因条件成就而受不利益之当事人,如以不正当行为阻其条件之成就者,视为条件已成就。因条件成就而受利益之当事人,如以不正当行为促其条件之成就者,视为条件不可就。第102条附始期之法律行为,于期限届至时,发生效力。附终期之法律行为,于期限届满时,失其效力。第一百条之规定,于前二项情形准用之。第103条代理人于代理权限内,以本人名义所为之意思表示,直接对本人发生效力。前项规定,于应向本人为意思表示,而向其代理人为之者,准用之。第104条代理人所为或所受意思表示之效力,不因其为限制行为能力人而受影响。第105条代理人之意思表示,因其意思短缺、被诈欺、被胁迫,或明知其事情或可得而知其事情,致其效力受影响时,其事实之有无,应就代理人决之。但代理人之代理权系以法律行为授与者,其意思表示,如依据本人所指示之意思而为时,其事实之有无,应就本人决之。第106条代理人非经本人之许诺,不得为本人与自己之法律行为,亦不得既为第三人之代理人,而为本人与第三人之法律行为。但其法律行为,系专执行债务者,不在此限。第107条代理权之限制及撤回,不得以之抗衡善意第三人。但第三人因过错而不知其事实者,不在此限。第108条代理权之消灭,依其所由授与之法律关系定之。代理权,得于其所由授与之法律关系存续中撤回之。但依该法律关系之性质不得撤回者,不在此限。第109条代理权消灭或撤回时,代理人须将授权书交还于授权者,不得留置。第110条无代理权人,以他人之代理人名义所为之法律行为,对于善意之相对人,负损害补偿之责。第111条法律行为之一部分无效者,全部皆为无效。但除掉该部分亦可建立者,则其他部分,仍为有效。第112条无效之法律行为,若具备他法律行为之要件,并因其情形,可认当事人若知其无效,即欲为他法律行为者,其他法律行为,仍为有效。第113条无效法律行为之当事人,于行为当时知其无效,或可得而知者,应负答还原状或损害赔偿之责任。第114条法律行为经撤除者,视为自始无效。当事人知其得撤除或可得而知者,其法律行为撤除时,准用前条之规定。第115条经承认之法律行为,如无特别订定,溯及为法律行为时发生效力。第116条撤除及承认,应以意思表示为之。如相对人确定者,前项意思表示,应向相对人为之。第117条法律行为须得第三人之同意始生效力者,其同意或拒绝,得向当事人之一方为之。第118条无权利人就权利标的物所为之处分,经有权利人之承认始生效力。无权利人就权利标的物为处分后,取得其权利者,其处分自始有效。但原权利人或第三人已取得之利益,不因此而受影响。前项情形,若数处分相反抗时,以其最初之处分为有效。第119条法律、审讯或法律行为所定之期日及期间,除有特别订定外,其计算依本章之规定。第120条以时定期间者,即时起算。以日、星期、月或年定期间者,其始日不算入。第121条以日、星期、月或年定期间者,以期间末日之终止,为期间之终止。期间不以星期、月或年之始日起算者,以最后之星期、月或年与起算日相当日从前一日,为期间之末日。但以月或年定期间,于最后之月,无相当日者,以其月之末日,为期间之末日。第122条于一定期日或期间内,应为意思表示或给付者,其期日或其期间之末日,为星期日、纪念日或其他歇息日时,以其歇息日之第二天代之。第123条称月或年者,依历计算。月或年非连续计算者,每个月为三十日,每年为三百六十五日。第124条年纪自出生之日起算。出生之月、日无从确准时,推定其为七月一日出生。知其出生之月,而不知其出生之日者,推定其为该月十五日出生。第125条恳求权,因十五年间不履行而消灭。但法律所定期间较短者,依其规定。第126条利息、红利、租金、赡养费、退职金及其他一年或不及一年之定期给付债权,其各期给付恳求权,因五年间不履行而消灭。第127条左列各款恳求权,因二年间不履行而消灭:一酒店、饮食店及娱乐场之住宿费、饮食费、座费、消费物之代价及其垫款。二运送费及运送人所垫之款。三以租借动产为营业者之租价。四医生、药师、看护生之诊费、药费,报酬及其垫款。五律师、会计师、评判人之报酬及其垫款。六律师、会计师、评判人所收当事人物件之交还。七技师、承揽人之报酬及其垫款。八商人、制造人、手工业人所供给之商品及产物之代价。第128条消灭时效,自恳求权可履行时起算。以不行为为目的之恳求权,自为行为时起算。第129条消灭时效,因左列事由而中止:一恳求。二承认。三起诉。左列事项,与起诉有同一效力:一依敦促程序,声请发支付命令。二声请调停或提付仲裁。三申报和解债权或破产债权。四见告诉讼。五开始执行行为或声请强制执行。第130条时效因恳求而中止者,若于恳求后六个月内不起诉,视为不中止。第131条时效因起诉而中止者,若撤回其诉,或因不合法而受驳回之裁判,其裁判确定,视为不中止。第132条时效因声请发支付命令而中止者,若撤回声请,或受驳回之裁判,或支付命令失其效力时,视为不中止。第133条时效因声请调停或提付仲裁而中止者,若调停之声请经撤回、被驳回、调停不建立或仲裁之恳求经撤回、仲裁不能达成判断时,视为不中止。第134条时效因申报和解债权或破产债权而中止者,若债权人撤回其申报时,视为不中止。第135条时效因见告诉讼而中止者,若于诉讼终结后,六个月内不起诉,视为不中止。第136条时效因开始执行行为而中止者,若因权利人之声请,或法律上要件之短缺而撤除其执行处分时,视为不中止。时效因声请强制执行而中止者,若撤回其声请,或其声请被驳回时,视为不中止。第137条时效中止者,自中止之事由终止时,重行起算。因起诉而中止之时效,自受确定裁决,或因其他方法诉讼终结时,重行起算。经确定裁决或其他与确定裁决有同一效力之执行名义所确定之恳求权,其原有消灭时效期间不满五年者,因中止而重行起算之时效期间为五年。第138条时效中止,以当事人、继承人、受让人之间为限,始有效力。第139条时效之期间终止时,因天灾或其他不可避之事变,致不能中止其时效者,自其妨碍事由消灭时起,一个月内,其时效不达成。第140条属于继承财产之权利或对于继承财产之权利,自继承人确定或管理人选定或破产之宣告时起,六个月内,其时效不达成。第141条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之权利,于时效期间终止前六个月内,若无法定代理人者,自其成为行为能力人或其法定代理人任职时起,六个月内,其时效不达成。第142条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对于其法定代理人之权利,于代理关系消灭后一年内,其时效不达成。第143条夫对于妻或妻对于夫之权利,于婚姻关系消灭后一年内,其时效不达成。第144条时效达成后,债务人得拒绝给付。恳求权已经时效消灭,债务人仍为执行之给付者,不得以不知时效为原因,恳求返还;其以契约承认该债务或提出担保者亦同。第145条以抵押权、质权或留置权担保之恳求权,虽经时效消灭,债权人仍得就其抵押物、质物或留置物取偿。前项规定,于利息及其他定期给付之各期给付恳求权,经时效消灭者,不合用之。第146条主权利因时效消灭者,其效力及于从权利。但法律有特别规定者,不在此限。第147条时效期间,不得以法律行为加长或减短之。并不得预先抛弃时效之利益。第148条权利之履行,不得违犯公共利益,或以损害他人为主要目的。履行权利,执行义务,应依诚实及信用方法。第149条对于现时不法之损害,为防卫自己或他人之权利所为之行为,不负损害补偿之责。但已逾越必要程度者,仍应负相当补偿之责。第150条因防止自己或他人生命、身体、自由或财产上迫切之危险所为之行为,不负损害补偿之责。但以防止危险所必要,并未逾越危险所能致之损害程度者为限。前项情形,其危险之发生,如行为人有责任者,应负损害补偿之责。第151条为保护自己权利,对于他人之自由或财产施以拘束、押收或毁损者,不负损害补偿之责。但以不及受法院或其他相关机关援助,并非于其时为之,则恳求权不得推行或其推行显有困难者为限。第152条依前条之规定,拘束他人自由或押收他人财产者,应即时向法院声请办理。前项声请被驳回或其声请迟延者,行为人应负损害补偿之责。第153条当事人互相表示意思一致者,不论其为明示或默示,契约即为建立。当事人对于必要之点,意思一致,而对于非必要之点,未经表示意思者,推定其契约为建立,对于该非必要之点,当事人意思不一致时,法院应依其事件之性质定之。第154条契约之要约人,因要约而受拘束。但要约当时预先声明不受拘束,或依其情形或事件之性质,可认当事人无受其拘束之意思者,不在此限。货物标定卖价陈列者,视为要约。但价目表之寄送,不视为要约。第155条要约经拒绝者,失其拘束力。第156条对话为要约者,非即刻许诺,即失其拘束力。第157条非对话为要约者,依往常情形可期待许诺之达到时期内,相对人不为许诺时,其要约失其拘束力。第158条要约定有许诺期限者,非于其期限内为许诺,失其拘束力。第159条许诺之通知,按其传达方法,往常在相当时期内可达到而迟到,其情形为要约人可得而知者,应向相对人即发迟到之通知。要约人怠于为前项通知者,其许诺视为未迟到。第160条迟到之许诺,除前条情形外,视为新要约。将要约扩充、限制或为其他更改而许诺者,视为拒绝原要约而为新要约。第161条依习惯或依其事件之性质,许诺无须通知者,在相当时期内,有可认为许诺之事实时,其契约为建立。前项规定,于要约人要约当时预先声明许诺无须通知者,准用之。第162条撤回要约之通知,其抵达在要约抵达之后,而按其传达方法,往常在相当时期内应先时或同时抵达,其情形为相对人可得而知者,相对人应向要约人即发迟到之通知。相对人怠于为前项通知者,其要约撤回之通知,视为未迟到。第163条前条之规定,于许诺之撤回准用之。第164条以广告声明对达成一定行为之人给与报酬者,为悬赏广告。广告人对于达成该行为之人,负给付报酬之义务。数人先后分别达成前项行为时,由最先达成该行为之人,取得报酬恳求权;数人共同或同时分别达成行为时,由行为人共同取得报酬恳求权。前项情形,广告人善意给付报酬于最先通知之人时,其给付报酬之义务,即为消灭。前三项规定,于不知有广告而达成广告所定行为之人,准用之。第165条预定报酬之广告,如于行为达成前撤回时,除广告人证明行为人不能达成其行为外,对于行为人因该广告善意所受之损害,应负补偿之责。但以不超过预定报酬额为限。广告定有达成行为之期间者,推定广告人抛弃其撤回权。第166条契约当事人约定其契约须用一定方式者,在该方式未达成前,推定其契约不建立。第167条代理权系以法律行为授与者,其授与应向代理人或向代理人对之为代理行为之第三人,以意思表示为之。第168条代理人有数人者,其代理行为应共同为之。但法律还有规定或本人另存心思表示者,不在此限。第169条由自己之行为表示以代理权授与他人,或知他人表示为其代理人而不为反对之表示者,对于第三人应负授权人之责任。但第三人明知其无代理权或可得而知者,不在此限。第170条无代理权人以代理人之名义所为之法律行为,非经本人承认,对于本人不生效力。前项情形,法律行为之相对人,得定相当期限,催告本人确答是否承认,如本人逾期未为确答者,视为拒绝承认。第171条无代理权人所为之法律行为,其相对人于本人未承认前,得撤回之。但为法律行为时,明知其无代理权者,不在此限。第172条未受委任,并无义务,而为他人管理事务者,其管理应依本人明示或可得推知之意思,以有利于本人之方法为之。第173条管理人开始管理时,以能通知为限,应即通知本人。如无迫切之情事,应俟本人之指示。第五百四十条至第五百四十二条对于委任之规定,于无因管理准用之。第174条管理人违犯本人明示或可得推知之意思,而为事务之管理者,对于因其管理所生之损害,虽无过错,亦应负补偿之责。前项之规定,如其管理系为本人尽公益上之义务,或为其执行法定扶养义务,或本人之意思违犯公共秩序和善民俗者,不合用之。第175条管理人为免去本人之生命、身体或财产上之迫切危险,而为事务之管理者,对于因其管理所生之损害,除有恶意或重要过错者外,不负补偿之责。第176条管理事务,利于本人,并不违犯本人明示或可得推知之意思者,管理人为本人支出必要或有益之费用,或负担债务,或受损害时,得恳求本人偿还其费用及自支出时起之利息,或清偿其所负担之债务,或补偿其损害。第一百七十四条第二项规定之情形,管理人管理事务,虽违犯本人之意思,仍有前项之恳求权。第177条管理事务不合于前条之规准时,本人仍得享有因管理所得之利益,而本人所负前条第一项对于管理人之义务,以其所得之利益为限。前项规定,于管理人明知为他人之事务,而为自己之利益管理之者,准用之。第178条管理事务经本人承认者,除当事人有特别意思表示外,溯及管理事务开始时,合用对于委任之规定。第179条无法律上之原因而受利益,致他人受损害者,应返还其利益。虽有法律上之原因,而其后已不存在者,亦同。第180条给付,有左列情形之一者,不得恳求返还:一给付系执行道德上之义务者。二债务人于未到期之债务因清偿而为给付者。三因清偿债务而为给付,于给付时明知无给付之义务者。四因不法之原因而为给付者。但不法之原因仅于受领人一方存在时,不在此限。第181条不当得利之受领人,除返还其所受之利益外,如本于该利益更有所取得者,并应返还。但依其利益之性质或其他情形不能返还者,应偿还其价额。第182条不当得利之受领人,不知无法律上之原因,而其所受之利益已不存在者,免负返还或偿还价额之责任。受领人于受领时,知无法律上之原因或后来知之者,应将受领时所得之利益,或知无法律上之原因时所现存之利益,附加利息,一并偿还;如有损害,并应补偿。第183条不当得利之受领人,以其所受者,无偿让与第三人,而受领人因此免返还义务者,第三人于其所免返还义务之限度内,负返还负任。第184条因成心或过错,不法损害他人之权利者,负损害补偿责任。成心以背于和善民俗之方法,加损害于他人者亦同。违犯保护他人之法律,致生损害于他人者,负补偿责任。但能证明其行为无过错者,不在此限。第185条数人共同不法损害他人之权利者,连带负损害补偿责任;不能知其中孰为加害人者,亦同。造意人及帮助人,视为共同行为人。第186条公事员因成心违背对于第三人应执行之职务,致第三人受损害者,负补偿责任。其因过失者,以被害人不能依他项方法受补偿时为限,负其责任。前项情形,如被害人得依法律上之救援方法,除掉其损害,而因成心或过错不为之者,公事员不负补偿责任。第187条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不法损害他人之权利者,以行为时有辨别能力为限,与其法定代理人连带负损害补偿责任。行为时无辨别能力者,由其法定代理人负损害补偿责任。前项情形,法定代理人如其监察并未疏懈,或纵加以相当之监察,而仍不免发生损害者,不负补偿责任。如不能依前二项规定受损害补偿时,法院因被害人之声请,得商酌行为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与被害人之经济状况,令行为人或其法定代理人为全部或一部之损害补偿。前项规定,于其他之人,在无意识或精神错杂中所为之行为致第三人受损害时,准用之。第188条受雇人因执行职务,不法损害他人之权利者,由聘用人与行为人连带负损害补偿责任。但选任受雇人及监察其职务之执行,已尽相当之注意或纵加以相当之注意而仍不免发生损害者,聘用人不负补偿责任。如被害人依前项但书之规定,不能受损害补偿时,法院因其声请,得商酌聘用人与被害人之经济状况,令聘用人为全部或一部之损害补偿。聘用人补偿损害时,对于为侵权行为之受雇人,有求偿权。第189条承揽人因执行承揽事项,不法损害他人之权利者,定作人不负损害补偿责任。但定作人于定作或指示有过错者,不在此限。第190条动物加损害于他人者,由其占有人负损害补偿责任。但依动物之种类及性质已为相当注意之管制,或纵为相当注意之管制而仍不免发生损害者,不在此限。动物系由第三人或他动物之挑动,致加损害于他人者,其占有人对于该第三人或该他动物之占有人,有求偿权。第191条土地上之建筑物或其他工作物所致他人权利之损害,由工作物之所有人负补偿责任。但其对于设置或保留并无短缺,或损害非因设置或保留有短缺,或于防备损害之发生,已尽相当之注意者,不在此限。前项损害之发生,如别有应负责任之人时,补偿损害之所有人,对于该应负责者,有求偿权。第192条不法损害他人致死者,对于支出医疗及增加生活上需要之费用或殡葬费之人,亦应负损害补偿责任。被害人对于第三人负有法定扶养义务者,加害人对于该第三人亦应负损害补偿责任。第一百九十三条第二项之规定,于前项损害补偿合用之。第193条不法损害他人之身体或健康者,对于被害人因此丧失或减少劳动能力或增加生活上之需要时,应负损害补偿责任。前项损害补偿,法院得因当事人之声请,定为支付定期金。但须命加害人提出担保。第194条不法损害他人致死者,被害人之父、母、子、女及配偶,虽非财产上之损害,亦得恳求补偿相当之金额。第195条不法损害他人之身体、健康、声誉、自由、信用、隐私、贞操,或不法损害其他人格法益而情节重要者,被害人虽非财产上之损害,亦得恳求补偿相当之金额。其声誉被损害者,并得恳求答复声誉之适合处分。前项恳求权,不得让与或继承。但以金额补偿之恳求权已依契约许诺,或已起诉者,不在此限。前二项规定,于不法损害他人鉴于父、母、子、女或配偶关系之身分法益而情节重要者,准用之。第196条不法毁损他人之物者,被害人得恳求补偿其物因毁损所减少之价额。第197条因侵权行为所生之损害补偿恳求权,自恳求权人知有损害及补偿义务人时起,二年间不履行而消灭。自有侵权行为时起,逾十年者亦同。损害补偿之义务人,因侵权行为受利益,致被害人受损害者,于前项时效达成后,仍应依对于不当得利之规定,返还其所受之利益于被害人。第198条因侵权行为对于被害人取得债权者,被害人对该债权之取消恳求权,虽因时效而消灭,仍得拒绝执行。第199条债权人鉴于债之关系,得向债务人恳求给付。给付,不以有财产价钱者为限。不作为亦得为给付。第200条给付物仅以种类指示者,依法律行为之性质或当事人之意思不能定其品质时,债务人应给予中等品质之物。前项情形,债务人交托其物之必要行为完结后,或经债权人之同意指定其应交托之物时,其物即为特定给付物。第201条以特种通用钱币之给付为债之标的者,如其钱币至给付期失通用效力时,应给予他种通用钱币。第202条以外国通用钱币定给付额者,债务人得按给付时,给付地之市价,以中华民国通用钱币给付之。但订明应以外国通用钱币为给付者,不在此限。第203条应付利息之债务,其利率未经约定,亦无法律可据者,周年利率为百分之五。第204条约定利率逾周年百分之十二者,经一年后,债务人得随时清偿原本。但须于一个月前预告债权人。前项清偿之权利,不得以契约除掉或限制之。第205条约定利率,超过周年百分之二十者,债权人对于超过部分之利息,无恳求权。第206条债权人除前条限定之利息外,不得以折扣或其他方法,巧取利益。第207条利息不得滚入原本重生利息。但当事人以书面约定,利息迟付逾一年后,经催告而不偿还时,债权人得将迟付之利息滚入原本者,依其约定。前项规定,如商业上还有习惯者,不合用之。第208条于数宗给付中得选定其一者,其选择权属于债务人。但法律还有规定或契约还有订定者,不在此限。第209条债权人或债务人有选择权者,应向他方当事人以意思表示为之。由第三人为选择者,应向债权人及债务人以意思表示为之。第210条选择权定有履行期间者,如于该期间内不履行时,其选择权移属于他方当事人。选择权未定有履行期间者,债权至清偿期时,无选择权之当事人,得定相当期限催告他方当事人履行其选择权,如他方当事人不于所定期限内履行选择权者,其选择权移属于为催告之当事人。由第三人为选择者,如第三人不能或不欲选择时,选择权属于债务人。第211条数宗给付中,有自始不能或嗣后不能给付者,债之关系仅存在于余存之给付。但其不能之事由,应由无选择权之当事人负责者,不在此限。第212条选择之效力,溯及于债之发生时。第213条负损害补偿责任者,除法律还有规定或契约还有订定外,应答复他方损害发生前之原状。因答还原状而应给付金钱者,自损害发生时起,加给利息。第一项情形,债权人得恳求支付答还原状所必要之费用,以代答还原状。第214条应答还原状者,如经债权人定相当期限催告后,逾期不为答复时,债权人得恳求以金钱补偿其损害。第215条不能答还原状或答复显有重要困难者,应以金钱赔债其损害。第216条损害补偿,除法律还有规定或契约还有订定外,应以填补债权人所受损害及所失利益为限。依往常情形,或依已定之计划、设施或其他特别情事,可得预期之利益,视为所失利益。第217条损害之发生或扩大,被害人与有过错者,法院得减少补偿金额,或免去之。重要之损害原因,为债务人所不及知,而被害人不预促其注意或怠于防止或减少损害者,为与有过错。前二项之规定,于被害人之代理人或使用人与有过错者,准用之。第218条损害非因成心或重要过错所致者,如其补偿致补偿义务人之生计有重要影响时,法院得减少其补偿金额。第219条(删除)第220条债务人就其成心或过错之行为,应负责任。过错之责任,依事件之特性而有轻重,如其事件非予债务人以利益者,应从轻裁夺。第221条债务人为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者,其责任依第一百八十七条之规定定之。第222条成心或重要过错之责任,不得预先免去。第223条应与办理自己事务为同一注意者,如有重要过错,仍应负责。第224条债务人之代理人或使用人,对于债之执行有成心或过错时,债务人应与自己之成心或过失负同一责任。但当事人还有订定者,不在此限。第225条因不可归责于债务人之事由,致给付不能者,债务人免给付义务。债务人因前项给付不能之事由,对第三人有损害补偿恳求权者,债权人得向债务人恳求让与其损害补偿恳求权,或交托其所受领之补偿物。第226条因可归责于债务人之事由,致给付不能者,债权人得恳求补偿损害。前项情形,给付一部不能者,若其他部分之执行,于债权人无利益时,债权人得拒绝该部之给付,恳求全部不执行之损害补偿。第227条因可归责于债务人之事由,致为不完全给付者,债权人得依对于给付迟延或给付不能之规定履行其权利。因不完全给付而生前项以外之损害者,债权人并得恳求补偿。第228条(删除)第229条给付有确定期限者,债务人自期限届满时起,负迟延责任。给付无确定期限者,债务人于债权人得恳求给付时,经其催告而未为给付,自受催告时起,负迟延责任。其经债权人起诉而送达诉状,或依敦促程序送达支付命令,或为其他相类之行为者,与催告有同一之效力。前项催告定有期限者,债务人自期限届满时起负迟延责任。第230条因不可归责于债务人之事由,致未为给付者,债务人不负迟延责任。第231条债务人迟延者,债权人得恳求其补偿因迟延而生之损害。前项债务人,在迟延中,对于因不可抗力而生之损害,亦应负责。但债务人证明纵不迟延给付,而仍不免发生损害者,不在此限。第232条迟延后之给付,于债权人无利益者,债权人得拒绝其给付,并得恳求补偿因不执行而生之损害。第233条迟延之债务,以支付金钱为标的者,债权人得恳求依法定利率计算之迟延利息。但约定利率较高者,仍从其约定利率。对于利息,无须支付迟延利息。前二项情形,债权人证明有其他损害者,并得恳求补偿。第234条债权人对于已提出之给付,拒绝受领或不能受领者,自提出时起,负迟延责任。第235条债务人非依债务本意推行提出给付者,不生提出之效力。但债权人预示拒绝受领之意思,或给付兼需债权人之行为者,债务人得以准备给付之事情,通知债权人,以代提出。第236条给付无确定期限,或债务人于清偿期前得为给付者,债权人就一时不能受领之情事,不负迟延责任。但其提出给付,由于债权人之催告,或债务人已于相当期间前预告债权人者,不在此限。第237条在债权人迟延中,债务人仅就成心或重要过错,负其责任。第238条在债权人迟延中,债务人无须支付利息。第239条债务人应返还由标的物所生之孳息或偿还其价金者,在债权人迟延中,以已收取之孳息为限,负返还责任。第240条债权人迟延者,债务人得恳求其补偿提出及保留给付物之必要费用。第241条有交托不动产义务之债务人,于债权人迟延后,得抛弃其占有。前项抛弃,应预先通知债权人。但不能通知者,不在此限。第242条债务人怠于履行其权利时,债权人因保全债权,得以自己之名义,履行其权利。但专属于债务人本身者,不在此限。第243条前条债权人之权利,非于债务人负迟延责任时,不得履行。但专为保留债务人权利之行为,不在此限。第244条债务人所为之无偿行为,有害及债权者,债权人得声请法院撤除之。债务人所为之有偿行为,于行为时明知有损害于债权人之权利者,以受益人于受益时亦知其情事者为限,债权人得声请法院撤除之。债务人之行为非以财产为标的,或仅有害于以给付特定物为标的之债权者,不合用前二项之规定。债权人依第一项或第二项之规定声请法院撤除时,得并声请命受益人或转得人答还原状。但转得人于转得时不知有撤除原因者,不在此限。第245条前条撤除权,自债权人知有撤除原因时起,一年间不履行,或自行为时起,经过十年而消灭。第246条以不能之给付为契约标的者,其契约为无效。但其不能情形能够除掉,而当事人订约时并预期于不能之情形除掉后为给付者,其契约仍为有效。附停止条件或始期之契约,于条件成就或期限届至前,不能之情形已除掉者,其契约为有效。第247条契约因以不能之给付为标的而无效者,当事人于订约时知其不能或可得而知者,对于非因过错而信契约为有效致受损害之他方当事人,负补偿责任。给付一部不能,而契约就其他部分仍为有效者,或依选择而定之数宗给付中有一宗给付不能者,准用前项之规定。前二项损害补偿恳求权,因二年间不履行而消灭。第248条订约当事人之一方,由他方受有定金时,推定其契约建立。第249条定金,除当事人还有订定外,合用左列之规定:一契约执行时,定金应返还或作为给付之一部。二契约因可归责于付定金当事人之事由,致不能执行时,定金不得恳求返还。三契约因可归责于受定金当事人之事由,致不能执行时,应当事人应加倍返还其所受之定金。四契约因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之事由,致不能执行时,定金应返还之。第250条当事人得约定债务人于债务不执行时,应支付违约金。违约金,除当事人还有订定外,视为因不执行而生损害之补偿总额。其约定如债务人不于适合时期或不依适合方法执行债务时,即须支付违约金者,债权人除得恳求执行债务外,违约金视为因不于适合时期或不依适合方法执行债务所生损害之补偿总额。第251条债务已为一部执行者,法院得对比债权人因一部执行所受之利益,减少违约金。第252条约定之违约金额过高者,法院得减至相当之数额。第253条前三条之规定,于约定违约时应为金钱以外之给付者准用之。第254条契约当事人之一方迟延给付者,他方当事人得定相当期限催告其执行,如于期限内不履行时,得排除其契约。第255条依契约之性质或当事人之意思表示,非于一准时期为给付不能达其契约之目的,而契约当事人之一方不按照时期给付者,他方当事人得不为前条之催告,排除其契约。第256条债权人于有第二百二十六条之情形时,得排除其契约。第257条排除权之履行,未定有期间者,他方当事人得定相当期限,催告排除权人于期限内确答是否排除;如逾期未受排除之通知,排除权即消灭。第258条排除权之履行,应向他方当事人以意思表示为之。契约当事人之一方有数人者,前项意思表示,应由其全体或向其全体为之。排除契约之意思表示,不得撤除。第259条契约排除时,当事人双方答还原状之义务,除法律还有规定或契约还有订定外,依左列之规定:一由他方所受领之给付物,应返还之。二受领之给付为金钱者,应附加自受领时起之利息偿还之。三受领之给付为劳务或为物之使用者,应照受领时之价额,以金钱偿还之。四受领之给付物生有孳息者,应返还之。五就返还之物,已支出必要或有益之费用,得于他方受返还时所得利益之限度内,请求其返还。六应返还之物有毁损、灭失或因其他事由,致不能返还者,应偿还其价额。第260条排除权之履行,不妨碍损害补偿之恳求。第261条当事人因契约排除而生之相互义务,准用第二百六十四条至第二百六十七条之规定。第262条有排除权人,因可归责于自己之事由,致其所受领之给付物有毁损、灭失或其他情形不能返还者,排除权消灭;因加工或改造,将所受领之给付物变其种类者亦同。第263条第二百五十八条及第二百六十条之规定,于当事人依法律之规定终止契约者准用之。第264条因契约互欠债务者,于他方当事人未为对待给付前,得拒绝自己之给付。但自己有先为给付之义务者,不在此限。他方当事人已为部分之给付时,依其情形,如拒绝自己之给付有违背诚实及信用方法者,不得拒绝自己之给付。第265条当事人之一方,应向他方先为给付者,如他方之财产,于订约后显形减少,有难为对待给付之虞时,如他方未为对待给付或提出担保前,得拒绝自己之给付。第266条因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之事由,致一方之给付全部不能者,他方免为对待给付之义务;如仅一部不能者,应按其比率减少对待给付。前项情形,已为全部或一部之对待给付者,得依对于不当得利之规定,恳求返还。第267条当事人之一方因可归责于他方之事由,致不能给付者,得恳求对待给付。但其因免给付义务所得之利益或应得之利益,均应由其所得恳求之对待给付中扣除之。第268条契约当事人之一方,约定由第三人对于他方为给付者,于第三人不为给付时,应负损害补偿责任。第269条以契约订定向第三人为给付者,要约人得恳求债务人向第三人为给付,其第三人对于债务人,亦有直接恳求给付之权。第三人对于前项契约,未表示享受其利益之意思前,当事人得更改其契约或撤除之。第三人对于当事人之一方表示不欲享受其契约之利益者,视为自始未取得其权利。第270条前条债务人,得以由契约所生之一切抗辩,抗衡受益之第三人。第271条数人负同一债务或有同一债权,而其给付可分者,除法律还有规定或契约还有订定外,应各平均分担或分受之;其给付本不可分而变为可分者亦同。第272条数人负同一债务,明示对于债权人各负全部给付之责任者,为连带债务。无前项之明示时,连带债务之建立,以法律有规定者为限。第273条连带债务之债权人,得对于债务人中之一人或数人或其全体,同时或先后恳求全部或一部之给付。连带债务未全部执行前,全体债务人仍负连带责任。第274条因连带债务人中之一人为清偿、代物清偿、提存、抵销或混同而债务消灭者,他债务人亦同免其责任。第275条连带债务人中之一人受确定裁决,而其裁决非鉴于该债务人之个人关系者,为他债务人之利益,亦生效力。第276条债权人向连带债务人中之一人免去债务,而无消灭全部债务之意思表示者,除该债务人应分担之部分外,他债务人仍不免其责任。前项规定,于连带债务人中之一人消灭时效已达成者准用之。第277条连带债务人中之一人,对于债权人有债权者,他债务人以该债务人应分担之部分为限,得主张抵销。第278条债权人对于连带债务人中之一人有迟延时,为他债务人之利益,亦生效力。第279条就连带债务人中之一人所生之事项,除前五条规定或契约还有订定者外,其利益或不利益,对他债务人不生效力。第280条连带债务人相互间,除法律还有规定或契约还有订定外,应平均分担义务。但因债务人中之一人应独自负责之事由所致之损害及支付之费用,由该债务人负担。第281条连带债务人中之一人,因清偿、代物清偿、提存、抵销或混同,致他债务人同免责任者,得向他债务人恳求偿还各自分担之部分,并自免责时起之利息。前项情形,求偿权人于求偿范围内,承受债权人之权利。但不得有害于债权人之利益。第282条连带债务人中之一人,不能偿还其分担额者,其不能偿还之部分,由求偿权人与他债务人按照比率分担之。但其不能偿还,系由求偿权人之过错所致者,不得对于他债务人恳求其分担。前项情形,他债务人中之一人应分担之部分已免责者,仍应依前项比率分担之规定,负其责任。第283条数人依法律或法律行为,有同一债权,而各得向债务人为全部给付之恳求者,为连带债权。第284条连带债权之债务人,得向债权人中之一人,为全部之给付。第285条连带债权人中之一人为给付之恳求者,为他债权人之利益,亦生效力。第286条因连带债权人中之一人,已受领清偿、代物清偿、或经提存、抵销、混同而债权消灭者,他债权人之权利,亦同消灭。第287条连带债权人中之一人,受有利益之确定裁决者,为他债权人之利益,亦生效力。连带债权人中之一人,受不利益之确定裁决者,如其裁决非鉴于该债权人之个人关系时,对于他债权人,亦生效力。第288条连带债权人中之一人,向债务人免去债务者,除该债权人应享有之部分外,他债权人之权利,仍不消灭。前项规定,于连带债权人中之一人消灭时效已达成者准用之。第289条连带债权人中之一人有迟延者,他债权人亦负其责任。第290条就连带债权人中之一人所生之事项,除前五条规定或契约还有订定者外,其利益或不利益,对他债权人不生效力。第291条连带债权人相互间,除法律还有规定或契约还有订定外,应平均分受其利益。第292条数人负同一债务,而其给付不可分者,准用对于连带债务之规定。第293条数人有同一债权,而其给付不可分者,各债权人仅得恳求向债权人全体为给付,债务人亦仅得向债权人全体为给付。除前项规定外,债权人中之一人与债务人间所生之事项,其利益或不利益,对他债权人不生效力。债权人相互间,准用第二百九十一条之规定。第294条债权人得将债权让与于第三人。但左列债权,不在此限:一依债权之性质,不得让与者。二依当事人之特约,不得让与者。三债权禁止扣押者。前项第二款不得让与之特约,不得以之抗衡善意第三人。第295条让与债权时,该债权之担保及其他附属之权利,随同移转于受让人。但与让与人有不可分别之关系者,不在此限。未支付之利息,推定其随同原本移转于受让人。第296条让与人应将证明债权之文件,交托受让人,并应告以对于主张该债权所必要之一切情形。第297条债权之让与,非经让与人或受让人通知债务人,对于债务人不生效力。但法律还有规定者,不在此限。受让人将让与人所立之让与字据提示于债务人者,与通知有同一之效力。第298条让与
本文档为【台湾民法典】,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20.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等雪的鱼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8KB
软件:Word
页数:50
分类:
上传时间:2022-08-01
浏览量: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