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鸭病解剖图谱-大肠杆菌_副伤寒

鸭病解剖图谱-大肠杆菌_副伤寒

举报
开通vip

鸭病解剖图谱-大肠杆菌_副伤寒鸭病诊治图谱 六和技术部李道坤 发病原因鸭大肠杆菌性败血症又名鸭大肠杆菌病、新鸭病或鸭疫综合症等,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可侵害各种日龄的鸭,但以2—6周龄的小鸭或中鸭多发。发病鸭场常常是卫生条件差、潮湿、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空气污浊。发病季节在北方以秋末和冬春多见。感染途径经人工感染试验证明,小鸭经皮肤创伤而感染的可能性最大,经消化道感染未成功。初生雏的感染系由于蛋被污染,如带菌的蛋或蛋壳被污染而细菌侵入蛋内,出壳后遇到不良环境的影响,如育雏室温度过低受寒等常易导致发病。成年鸭的感染途径不详。 症状本...

鸭病解剖图谱-大肠杆菌_副伤寒
鸭病诊治图谱 六和技术部李道坤 发病原因鸭大肠杆菌性败血症又名鸭大肠杆菌病、新鸭病或鸭疫综合症等,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可侵害各种日龄的鸭,但以2—6周龄的小鸭或中鸭多发。发病鸭场常常是卫生条件差、潮湿、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空气污浊。发病季节在北方以秋末和冬春多见。感染途径经人工感染试验证明,小鸭经皮肤创伤而感染的可能性最大,经消化道感染未成功。初生雏的感染系由于蛋被污染,如带菌的蛋或蛋壳被污染而细菌侵入蛋内,出壳后遇到不良环境的影响,如育雏室温度过低受寒等常易导致发病。成年鸭的感染途径不详。 症状本病的发病率并不高,但是因各种日龄的鸭都可感染发病,因此在鸭场中时有发生。鸭胚感染可致胚胎死亡,造成种蛋孵化率降低,幼雏发生脐炎(图)。2—8周龄鸭感染后可发生大肠杆菌性败血症病,常突然发生,死亡率较高,其临床症状很像小鸭传染性浆膜炎病,即精神不好,不愿活动,食欲不佳或不食,喜睡眠。眼、鼻常有分泌物,有时见有下痢,但无神经症状。鸭大肠杆菌性败血症 剖检特征是浆膜渗出性炎症,即主要在心包膜、肝和气囊的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浅黄绿色,呈网状,气囊变厚,混浊,脾脏肿大3—4倍(图)。种鸭发生输卵管炎和卵黄性腹膜炎。 防治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环境卫生,采用“全进全出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即整体进雏、整群转鸭,群内不留残以便于鸭舍彻底消毒与鸭的正常发育。药物防治可试用下列药物:呋喃唑酮(痢特灵),按0.02%一0.04%比例,加入混合饲料内,连用5—7天,可以单用,也可与其它药物交替应用。氯霉素在饲料中添加0.05%(即50公斤料中加25克药),或在饲料中拌入磺胺间二甲氧嘧啶(磺胺增效合剂)0.02—0.08%,或用恩诺沙星拌料或饮水,以上药物连用3—4天,可有效地预防该病,降低雏鸭的死亡率。鸭大肠肝菌病:病雏鸭脐部红肿,腹部膨大。鸭大肠肝菌病:病鸭因下痢造成严重脱水,双脚干瘪。鸭大肠杆菌病:病鸭心包膜增厚,混浊(心包炎);肝脏表面有絮状纤维素沉着(肝周炎);气囊显著增厚(气囊炎)肝周炎,有纤维素性渗出.心包炎.气管出血.鸭大肠肝菌病:病鸭外生殖器脱出,黏膜坏死形成伪膜。鸭大肠杆菌病:三周龄病鸭眼结膜炎;肝表面纤维素性渗出;泄殖腔周围有粪污。大肠杆菌病:三周龄病鸭心包膜增厚、混浊;肝脏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鸭大肠杆菌病:二周龄病鸭左:正常;中:轻度心包炎(心包膜微增厚、混浊);右:心包增厚、混浊。 鸭霍乱又叫鸭出血性败血病、鸭出败,或鸭巴氏杆菌病,是一种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的特点是,主要以急性型为主,有时也可出现慢性型。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发病急、死亡快,且是鸡、鸭、鹅等多种禽类共患的传染病。 症状鸭霍乱主要发生于成年鸭、种鸭,小鸭很少发生。一般发病和死亡很快,常是在头天晚上一切都很正常,而在第二天早上突然发现有大量死鸭,这种最急性型病例常是鸭霍乱在鸭群中爆发流行的先兆,养鸭者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急性型病鸭,常见精神呆顿,离群独处,不愿下水游嬉,强行驱赶下水,则行动缓慢,常落于鸭群后面。病鸭羽毛粗乱、两翅下垂,缩脖,厌食、甚至废绝,嗉囊中积食不化,渴欲增加,体温升高,常从口和鼻中流出粘液,呼吸困难,为了将积在喉头的粘液排出,病鸭常常摇头,故本病的俗称又叫作“摇头瘟”。病鸭下痢较为严重,排出腥臭的灰白或铜绿色的稀粪,并可能混有血液。病鸭常常瘫痪,不能行走,在l一3天之内死亡,很少有康复的。鸭霍乱 剖检肝脏肿大呈古铜色,质脆,表面有许多白色、针尖大小的坏死灶(图),心冠脂肪、腹腔脂肪和浆膜等处有小点出血或形成出血班(图),脾呈大理石样变化,质脆(图)。十二指肠呈卡他性出血性肠炎,肺呈出血性实 慢性病鸭较为少见,常逐渐消瘦、贫血、持续性腹泻;关节肿胀、行走受阻。病程常为几周甚至几个月。剖检可见到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产蛋鸭可能发生卵黄性腹膜炎。 防治对于鸭霍乱的防治,在流行早期可及时用药,以减少损失。常用的药物有:磺胺喹恶啉在饲料中添加0.025%一0.05%,即10公斤饲料中加入2.5—5克药物,连续饲喂3—4天;链霉素每只鸭(按1.5—3公斤重计算)肌肉注射10万一15万单位,一天2次,连用2天;大群治疗本病时,还可用土霉素0.05%比例混在饲料中,即每10公斤饲料加入5克药,连用3—4天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喹乙醇对于本病也有很好的预防治疗价值,可在每100公斤饲料中加入5%喹乙醇预混剂50—70克连用3天来防治本病,效果颇佳,但在购药时认清是5%预混剂还是98%原料粉,切记不要误用,否则易发生药物中毒。 要想预防鸭霍乱,做到防患于未然,养鸭者必须对鸭场进行严格的消毒卫生措施。常发病的鸭场,做好定期预防接种,由于目前使用的疫苗效果都不够理想,免疫时要结合疫苗特性而定,可应用禽霍乱油苗。对发病鸭群当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可试用鸭霍乱自场脏器苗(发病场急性病鸭肝脏研细、稀释,用甲醛灭能而成)常奏效,防制鸭霍乱的关键在于良好的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条件。禁止将不同品种和不同日龄的禽类混养,尽可能避免水源和饲料的污染。鸭霍乱:病鸭主动脉弓,心冠脂肪有出血点。鸭霍乱:病鸭心外膜出血斑;肝肿大,表面有许多白色针尖大小的坏死灶。鸭霍乱:脾肿大,有多量坏死灶。鸭霍乱:病鸭脑充血和出血。雏鸭副伤寒 雏鸭副伤寒是一种主要侵害雏鸭的急性传染病,病原为多种血清型的沙门氏菌,所以又叫雏鸭沙门氏菌病或沙门氏菌感染。本病主要侵害l一3周龄雏鸭,可造成大批死亡;若养鸭者对其没有一个足够的认识,常可导致惨重的经济损失。据国内外的有关报道,本病的发病率很高,死亡率低于10%。 发病原因引起雏鸭副伤寒的沙门氏菌有许多种,主要有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和鸭沙门氏菌等。本病的传染来源主要是病鸭和带菌鸭的排菌,但污秽的蛋壳上常带这些细菌,养鸭者必须注意对种蛋进行严格的消毒。本病原主要经消化道(摄食污染的饲料或饮用污染的饮水)和呼吸道而感染;饲养管理人员也可传播,应予重视。 雏鸭副伤寒症状雏鸭患了本病,主要呈急性败血症经过。若孵出后不久即感染或是鸭胚感染本病,常在数天内不出现任何临床症状而大批死亡,或出现我们常说的“弱雏”。这种“弱雏”的抵抗力很低,极易因其它原因而死亡,或生长受阻,降低饲料报酬。病鸭的症状包括:精神沉郁、不愿走动、腿软、常独居一处。食欲减退、口渴增加,下痢,粪便呈灰白色,开始时为稀粥状,以后即发展为水样。病程稍长,病鸭身体瘦弱,头部颤抖,眼结膜发炎、流泪、眼周围的羽毛湿润,鼻内流出分泌物。病鸭常出现神经症状,如共济失调,头部震颤和扭脖,几分钟后即死亡。病程一般为l一5天,耐过病鸭生长不良。 剖检主要表现为肝脏肿大、边缘钝圆、表面色泽很不均匀,上散布有针尖大小的灰黄色坏死灶(图)。胆囊肿胀、充满胆汁。肠粘膜充血、出血。脾脏瘀血可能肿大。肾色灰白,有尿酸盐沉积。特征病变为盲肠膨大,内有干酪样肠栓子(图)。直肠粘膜发炎、肿胀,有灰白色液体。脑膜炎。 防治由于环境条件状况对本病的发生有重要的影响,所以保持养鸭场的清洁卫生是非常必要的。引起本病的沙门氏菌抵抗力不强,一般的消毒措施可以预防本病,鸭舍及其周围可用生石灰、过氧乙酸等消毒;种蛋可用福尔马林熏蒸。应用药物预防和治疗本病也是有效的,常用呋喃唑酮、氯霉素、磺胺嘧啶等,若有可能,最好在当地兽医院(站)进行药敏试验,以确定最佳用药。呋喃唑酮的用药量是万分之二,即每5公斤饲料加入l克药,连喂7天;氯霉素的用药量是万分之四,即5公斤饲料中加入2克药,连喂3—5天。对于一些环境条件比较差的鸭场,可在小鸭孵出后用上述药物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这样预防效果就会更好。由于引起雏鸭副伤寒的沙门氏菌常是人类食物中毒的重要病原菌,我们应对它的公共卫生意义有足够的认识。雏鸭副伤寒:肝表面有大量大小不等的坏死灶。雏鸭副伤寒:上:病鸭盲肠和小肠后段肿胀。下:正常雏鸭副伤寒:左:病鸭盲肠内有干酪样团块,粘膜绒毛消失。右:正常盲肠横截面。 鸭葡萄球菌病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临床上有多种病型:腱鞘炎、创伤感染、败血症、脐炎、心内膜炎等。 发病原因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鸭体表及周围环境的常在菌。当饲养管理不良,鸭体表皮肤破损,鸭抵抗力下降时可感染发病。鸭群过大,拥挤,通风不良,鸭舍空气污浊,饲料单一,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均可促进葡萄球菌病的发生和增大死亡率。 症状急性败血症的病鸭,表现精神不振,食欲废绝,两翅下垂,缩颈,嗜眠,下痢,排出灰白色或黄绿色稀粪。典型症状为胸腹部以及大腿内侧皮下浮肿,血样流体渗出(图)。破溃后,流出紫红色液体,周围羽毛玷污。临床上,关节炎型也较多见,多发生在种鸭。病鸭站立时频频抬脚,驱赶时表现跛行或跳跃式步行,跖枕部流出大量血液和脓性分泌物。触摸局部有热痛感。跖趾、跗关节肿胀,破溃。若切开可见肿胀,块,由纤维组织—肉芽肿形成。跖趾关节变形,关节面粗糙,关节腔内积有淡黄色脓性分泌物,部分病鸭跗关节肿大,关节腔积液。死鸭有腹水,肝肿大,呈绿褐色,脾肿大,瘀血(图)。另外,金黄色葡萄球菌常可引起小鸭脐炎,表现脐部肿大,紫黑色;时间稍久,形成脓样干固坏死物。鸭葡萄球菌病 防治鸭葡萄球菌病是一种环境性疾病。因此,做好鸭舍及鸭群周围环境的消毒工作,对减少环境中含菌量,降低感染机会,防止本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尽量避免和消除使鸭发病外伤的诸多因素,如雏鸭网育的铁丝网结构合理,防铁丝等刺伤皮肤,种鸭运动场平整,排水好,防止雨水浸泡鸭体,加强饲养管理,喂给必要的营养物质,特别是供给足够的维生素制剂和矿物质,可以增强鸭的体质,提高抵抗力。本病的治疗应首先采集病料分离出病原菌,经药敏试验后,选择最敏感药物进行治疗。如用磺胺6—甲氧嘧啶,按饲料量0.5%混入饲料中喂服3天后改为0.25%,持续l周;也可用硫酸庆大霉素肌注,3000单位/公斤体重,每天3—4次,连用7天,效果较好。种鸭关节炎型病例,可结合局部消毒处理。鸭葡萄球菌病:运动场地面粗糙,易损伤家禽腿部,是诱发本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病鸭关节肿胀,身体的某些部位有伤痕病鸭肝肿大,变脆,有坏死中.鸭葡萄球菌病:病鸭的跖、趾部肿大,肿胀部可见陈旧的原始创口。鸭葡萄球菌病:病鸭肝脏有大量黄色点状坏死灶。鸭葡萄球菌病:病鸭腹部皮下浮肿。鸭葡萄球菌病:病鸭右腿跖趾关节肿胀,肝脏肿胀。鸭葡萄球菌病:病鸭脾脏肿胀,肝脏肿胀。鸭葡萄球菌病:病鸭肝脏肿大,质脆。鸭葡萄球菌病:病鸭肝脏肿大、黄绿色,质脆;右侧跖趾关节肿胀,心外膜有出血点。鸭葡萄球菌病:病鸭腹腔有化脓灶。
本文档为【鸭病解剖图谱-大肠杆菌_副伤寒】,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4.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13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农业
上传时间:2019-06-25
浏览量: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