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地下水资源的开发2地下水资源的保护3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资源的开发2地下水资源的保护3地下水资源

举报
开通vip

地下水资源的开发2地下水资源的保护3地下水资源1地下水资源的开发2地下水资源的保护3地下水资源的管理第十一章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保护与管理*§1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供水水文地质勘察的任务,除查明水源地地下水的形成,进行水质与水量评价外,还应研究合理地开发和保护地下水资源,以及加强科学管理工作,以利于长期正常地开采利用地下水资源。地下水的水量和水质,都有各自的形成规律。在天然条件下,绝大多数地区地下水的水量与水质均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之中。有时,它们也可能随着某种自然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但其变化过程一般是非常缓慢的。因此,只要能正确地认识它们的形成规律,就基本上可以做到在不...

地下水资源的开发2地下水资源的保护3地下水资源
1地下水资源的开发2地下水资源的保护3地下水资源的管理第十一章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保护与管理*§1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供水水文地质勘察的任务,除查明水源地地下水的形成,进行水质与水量评价外,还应研究合理地开发和保护地下水资源,以及加强科学管理工作,以利于长期正常地开采利用地下水资源。地下水的水量和水质,都有各自的形成规律。在天然条件下,绝大多数地区地下水的水量与水质均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之中。有时,它们也可能随着某种自然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但其变化过程一般是非常缓慢的。因此,只要能正确地认识它们的形成规律,就基本上可以做到在不破坏原有均衡关系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为人类造福。但是,如果违背这些规律,盲目、恣意地开采地下水资源,就会破坏其均衡关系,给人类的生活、生产、环境及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带来种种严重后果。*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的需求量愈来愈大,开发利用的地下水资源量也在日益增加。随着开采规模的不断扩大,出现了地下水位区域性持续下降、水质不断恶化及其他种种环境地质问题。这主要是由于人们在开发利用地下水中缺乏统筹兼顾、合理使用和珍惜水资源等观念所造成的。本章将简要介绍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问题。§1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对于大、中型集中供水水源地,就是选择取水地段的具体位置;对小型分散供水的水源地,则是选定水井布置的具体位置。水源地(水井)位置选择得正确与否,不仅关系到水源地建设的投资,而且关系到是否能保证水源地长期经济、安全地运转和避免产生各种不良的环境地质作用。在选择集中式水源地的位置时,一般应考虑以下技术和经济条件(透水性、水量、水质、环境地质问题、节省投资等)。为满足需水量和节省建井费用,水源地应尽可能选在含水层透水性好、厚度大、层数多、分布较广的地段上,如冲洪积扇的中、上部砂砾石带和轴部,冲积平原的古河床,厚度较大、裂隙或岩溶发育的层状或似层状裂隙或岩溶含水层,延续深远的断裂及其它脉状基岩含水带。一、水源地的选择§1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为增加开采补给量,保证水源地的长期均衡开采,水源地应尽可能选择在能最大限度拦截区域地下径流的地段或接近补给水源、能充分夺取各种补给量的地段。例如,在基岩区,水源地常选在集水条件最好的区域性阻水界面的上游一侧;在松散地层分布区,水原地应尽量靠近补给地下水的河流岸边;在岩溶区,最好选择在区域地下径流的排泄区附近。为保证水源地投产后正常运转和避免开采后产生种种不良后果,在选择水源地时,应尽量远离原有的取水或排水点,减少互相干扰,避免新旧水源之间、工业和农业用水之间、供水和矿山排水之间产生矛盾。为保证水源地出水的质量,应将其选择在不易引起水质污染或恶化的地段上,如远离城市或工矿排污区的上游。§1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为了减少因开采地下水后引起的不良环境地质问题,水源地应选在不易引起地面沉降、塌陷、地裂、滑坡等有害地质作用的地段上。在选择水源地时,还应从经济、安全和扩建前景方面加以考虑。在满足水量、水质要求的前题下,为节省建设投资,水源地应尽可能靠近供水区;为降低取水成本,应选择在地下水位浅埋或自流的地段;对河谷水源地,要考虑水井可能被淹没的问题;用人工开挖的大口径取水工程,则要考虑井壁的稳固性。当有几个水源地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可供比较选择时,还应考虑未来扩大开采的前景条件。§1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在实际工作中,应按以上原则全面分析考虑。若具体条件不能完全满足时,则应分出主次,尽量满足主要条件。上述原则对于山区基岩裂隙水小型水源地的选择(或单个取水井的定位),也基本上是适合的。但是,由于基岩地区地下水分布极不均匀,水井的布置主要决定于强含水裂隙带及强岩溶发育带的分布位置。此外,布井地段上游有无较大补给面积、地下汇水条件及夺取开采补给量的条件,也是确定基岩区水井位置时必须考虑的因素。§1地下水资源的开发*正确地选择取水建筑物的类型(井型),不仅关系到能否以最少投资取得最大出水量;同时,也关系到水源地建成后能否长期运转和取水成本低的问题。正确地选择井型,常常是能否成井的关键。取水建筑物类型的选择,主要决定于含水层(带)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含水层(带)的埋藏深度、厚度和富水性能;同时,也与设计需水量大小、预计的施工方法及选用的抽水设备类型等因素有关。现将目前我国常用的取水建筑物类型及适用条件列于表11一1中。除表11—1中所列各种常见的单一取水建筑物外,还有一些适用于某种特定水文地质条件的联合取水工程,如开采深埋岩溶含水层的竖井、钻孔联合工程;开采复杂脉状含水层(带)的竖井一水平或倾斜钻孔联合工程和竖井一水平坑道联合工程;开采岩溶暗河水的拦地下河堵坝引水工程等。二、取水建筑物的类型和运用条件§1地下水资源的开发*水源地的范围和取水建筑物的类型确定之后,怎样合理地布置取水建筑物,才能最有效地开采地下水并防止有害后果的产生,就成为最重要的工作。合理布局主要指取水井平面和剖面上的布置(排列)形式及井间距离与井数等的确定。1.水井的平面布局水井的平面布局主要决定于地下水可开采量的组成性质及其运动形式。§1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三、取水建筑物的合理布局*在地下径流条件良好的地区,为充分拦截地下径流,水井应布置成垂直地下水流向的并排形式,视地下径流量的大小,可布置一个或几个井排。例如,我国许多山前冲洪积扇中、上部的水源地,主要是靠上游地下径流补给的河谷水源地,以及由一些巨大的阻水界面所形成的裂隙一岩溶水源地,多采用上述水井布置形式。如水源地的主要补给水源可能是地表水体时,则开采井排应平行于地表水体的延伸方向布置。当含水层四周被透水边界包围时,开采井也可以布置成环形、三角形、矩形等集中孔组形式。§1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在地下径流滞缓的平原区,当开采量以含水层的储存量或垂向入渗补给量为主时,则开采井群一般布置成网格状、梅花形或圆形的形式。在以大气降水或河流季节补给为主、纵向坡度很缓的河谷潜水区,其开采井则应沿着河谷方向布置,视河谷宽度布置一到数个井排。在岩层导、储水性能分布很不均匀的基岩裂隙水分布区,水井的平面布局主要受富水带分布位置的控制,应把水井布置在补给条件最好的强含水裂隙带上,而不必拘束于布井规则要求的布置形式。农田灌溉水井的布局,则均匀分布在整个灌区。§1地下水资源的开发*2.水井的垂向布局对于厚度大(大于30m)的含水层或含水组,是采用完整井开采,还是用非完整井分段分层多井开采,尚需研究和试验。而对于厚度不大(小于30m)的松散含水层和大多数基岩含水层,一般采用完整井开采最合理,因此不存在垂向布局问题。§1地下水资源的开发*西安某水源地为大厚度冲、湖积含水层,通过分段抽水试验得到过滤器长度(L)与水井出水量(Q)的关系曲线(图11—l)。由图可见,出水量随着滤水管长度的增大而急剧加大,但其增长强度(ΔQ/ΔL)愈来愈小(见图11—2)。当滤水管增加到一定长度后,出水量已基本不再增加了。进行供水管井设计时,一般取ΔQ/ΔL=0.5的滤水管长度(La)作为分段取水设计的依据,将这个La称“过滤器的合理长度”,它约占整个井出水量的90%一95%。§1地下水资源的开发*过滤器的合理长度还与水位降深、含水层厚度、渗透性、过滤器直径等因素有关,可根据抽水试验或用经验公式计算确定,一般为20—30m之间。为了充分汲取大厚度含水层整个厚度上的水资源,可以在含水层不同深度上采取分段(或分层)取水的方式。一般采用井组形式取水,多由2—3口水井组成,可布置成三角形或直线形。井间距一般为3一5m即可。当含水层颗粒较细或水井封填质量不好时,为防止深、浅水井间水流串通,可把孔距增大到6一l0m。相邻取水段之间的垂向间距(图11—3中的a段)的确定原则是:既要减少垂向上的干扰强度,又能充分汲取整个含水层厚度上的地下水资源。表11—2列出了在不同含水层厚度条件下分段取水的垂向间距(a)等的经验数据。实践经验表明,滤水管垂向间距在5—10m时,其垂向水量干扰系数一般都小于25%,完全可以满足设计的要求。§1地下水资源的开发*表11-1常用的地下水取水建筑物及适用条件**实践证明,在进水性较好(中砂以上)的大厚度含水层中分段(层)取水,既可有效地开发地下水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水量,又可节省建井投资(不用扩建或新建水源地),并能减轻浅部含水层的开采强度。据北京、西安、兰州等市20多个水源地统计,由于采用了井组分段取水方法,水源地的产水量都获得了成倍增加。当然,井组分段(层)取水也是有一定条件的。如果采用分段取水,又不相应地加大井组之间的距离,将会大大增加单位面积上的取水强度,从而加大含水层的水位降深或加剧区域地下水位的下降速度。§1地下水资源的开发*3.井数和井间距离的确定两者的确定原则是:在满足设计需水量的前提下,本着技术上合理,且经济、安全的原则确定水井(井组)的数量与井间距离。取水地段范围确定之后,井数主要决定于该地段的允许开采量或设计总需水量和井间距离,以及单井出水量的大小。集中式供水水井的数量与井间距,一般是用解析法井流公式计算确定的。即首先根据水源地的水文地质条件、井群的平面布局形式、需水量的大小及设计允许水位降深等已给定的条件,拟定出几个不同井数和井间距的开采方案,然后选用适合的公式计算每一布井方案的水井总出水量和指定点或指定时刻的水位降深,最后优选出水量和指定点水位降深均满足设计要求、井数最少、井间干扰强度不超过要求(一般要求水量减少系数小于20%一25%)、建设投资和开采成本最低的布井方案,即技术、经济最合理的井数与井距方案。§1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农田灌溉供水井的布局,主要是确定合理的井间距离。考虑的主要原则是:单位面积上的灌水量必须与该范围内地下水的可采量相平衡。力求将开采地下水时的井间干扰减到最小,以节省设备和动力,降低开采成本,充分发挥单井效益。如果井距太小,井数增多,井间干扰增大,单井出水量就会减小。这不仅会增加投资和消耗动力,甚至能引起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使开采条件恶化。井距太大,虽然井间干扰减少,单井出水量较大,但其需要控制的灌水面积增大,单井出水量难以满足灌水定额要求。因此,需要兼顾上述的两个方面确定合理的井距。其方法有以下几种。§1地下水资源的开发*(1)单井灌溉面积法:当地下水资源较丰富,能满足灌溉需水量要求,单井出水量又较大时,则可简单地根据需水量来确定井数与井距。首先,根据单井出水量计算单井灌溉面积F(亩):式中:Q––––单井出水量(m3/h);T––––一次灌溉所需的天数(d);t––––每天抽水时间(h);W––––灌水定额(m3/亩);η––––渠系水的有效利用系数。§1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如果水井按正方网状布置,则水井间距离D(m)应为:如果水井按等边三角形排列,则井间距为:整个灌区内应布置的水井数(n)为:式中:A––––灌区的总面积(亩);β––––土地利用率(%);F––––单井控制的灌溉面积(亩)667F§1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从以上公式可见,用这种方法计算的井数和井距,主要决定于单井所控制的面积。在单井水量一定的条件下,单井控制面积大小决定于灌水定额。因此,应从平整土地、减少渠道渗漏、改进灌溉技术等方面来降低灌水定额。§1地下水资源的开发*(2)开采模数法:在地下水资源不太丰富的地区,为了保护地下水资源不至枯竭,须保持灌区内地下水量的收支平衡。因此,只能根据允许开采量来计算井数和井距,但不一定能保证满足全部土地灌溉所需的水量,不足部分,可用地表水或其他方法解决。如果已知该区含水层的允许开采模数Mb(m3/(km2·h))时,则每平方公里面积上的平均井数(N)为:式中:T1为每年采水天数(d);t为每天采水时数(h);Q为单井出水量(m3/h)。其合理井间距D为(按正方形):ND2=100021000m2D§1地下水资源的开发*(3)根据抽水(或开采)试验确定井距:以上两种计算方法是用于地下水资源量已查明的情况下。实际上,一个地区在开采地下水的初期阶段,水资源状况往往尚未完全查明。在这种情况下,可进行抽水试验或开采试验,根据互相干扰影响的程度确定合理的井距,至少应将井距限制在多孔干扰抽水的出水量减少值不超过单井出水量的20%一25%,据此得出最小井距,指导地区打井。河北衡水地区确定的允许最小井距列入表11一3中。如果按允许的最小井距布井后,开采水量若大于允许开采量,则须人工补给地下水或地表水与地下水综合利用,或限量开采,以避免因消耗永久储存量引起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导致开采条件恶化和水资源枯竭等环境地质问题的发生。§1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一个已选定的地下水源地,能否实现预期的产水量,除了与水井的合理布局有关外,还与水井的结构密切相关。因此,水文地质人员应具有管井结构设计的基本知识。生产用管井的结构与勘探阶段抽水试验钻孔结构相似,但也有一些不同之处。两者相似之处是,井身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的功用相同,即都是由井壁管、滤水管(过滤器)和沉淀管三部分构成。其主要的差别是,抽水试验孔主要是为了满足取得含水层的某些水文地质计算参数或取得水位降深与钻孔出水量关系的资料,故其井径无须太大,且试验结束后需起拔井管;而供水管井则主要是为了取得足够的水量,故一般口径较大,同时要求能长期安全运转。这些特点就是供水管井设计时必须考虑的因素。§1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四、管井的结构设计*1.井身的结构当供水管井的深度不大时,为了使整个井身保持较大的直径,以增加进水量、便于下入水泵和为了节省管材,以及施工方便,设计时应尽量简化井身结构。对孔深小于100m的浅供水井,一般采用同径到底的井身结构;对于100m以上较深的水井,为了在维修时易于起拔井管,或受凿井设备能力的限制和为了节省管材,可考虑采用变径的井身结构。§1地下水资源的开发*2.井径(钻孔直径)井径的大小主要决定于管井的设计取水量,凿井设备的能力,所用井管、滤水管的口径和人工填砾的厚度。据供水管井设计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的要求,井径应比所选用的过滤器外径大50mm(填砾较厚时,应大150—200mm)。如为基岩井,则要求井径比抽水设备标定的井管内径大50mm。此外,在确定松散含水层中的管井井径时,还须用允许入井渗透流速(V允)复核。这是为了减少水流经过过滤器的摩阻损失,为此必须降低水流进井的速度。如果该速度过大,不仅会大大增加水头损失(因水头损失与流速的平方成正比),而且将带动井外的细砂等逐渐聚集、堵塞在过滤器外表。随着井的开采,堵塞将逐渐严重,使井的出水量显著减少;严重时可使井出水量减少到20%以下。因此,水井的直径应满足下式要求:式中:D––––设计的管井井径(m);Q––––设计的取水量(m3/s);L––––过滤器工作部分长度(m);V允––––允许入井渗透流速,可查规范中的经验数值(m/s)。§1地下水资源的开发*3.井管的种类和规格井管包括井壁管、过滤管和沉淀管。对于临时性的抽水试验井来说,由于在下入和起拔井管时需要承受较大的压力和拉力,故要求井管材料应有较大的强度,一般多用无缝钢管。而对于供水井的井管材料强度,不必有太高的要求。但由于井管长期埋置地下。故要求有较强的抗腐蚀性能,一般可采用造价较便宜的铸铁管、水泥管、塑料管及陶瓷管等。当水井深度较大时,则应采用抗压、抗拉强度较大的钢管或玻璃钢管。如果仅仅从井径与水井出水量的关系来看,根据北京水文地质队的试验,井管(指过滤管)的口径大于203.2mm就不会过多地影响管井的出水量。因此,在设计中主要是根据所选用的抽水设备类型和规格确定井管的口径。§1地下水资源的开发*设计时,要求井管的内径应比抽水设备要求的井管公称内径大50mm。同时,亦应根据设计的取水量,用允许入管水流速度进行复核,即过滤管的外径应满足于下式要求:式中:D––––过滤管外径(缠丝过滤管,应算至缠丝外表)(m);Q––––设计取水量(m3/s);L––––过滤管的工作部分长度(m);n––––过滤管表层进水面的有效孔隙率(%);v允′––––允许入管水流速度,其值可按表11—4确定(m/s)。§1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常用井管类型、口径,钻孔直径、深度的配合关系,如表11—5所示。§1地下水资源的开发*4.过滤器类型的选择正确选择过滤器类型,是保证供水并取得最大出水量、消除涌砂、延长水井使用年限的关键。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因过滤器类型(或材料)选择不当,造成水井大量涌砂,或因地下水的化学、微生物腐蚀结垢作用造成水井淤塞或滤水孔(网)被堵,使水井出水量减少,甚至完全失去出水能力。有时,大量涌砂,会导致地面产生塌陷。为了增大钻孔的出水量,必须设法使地下水流向钻孔的各种阻力减少到最低限度。在各种阻力中,以紊流摩阻和地下水流经滤水断面时的摩阻损失最大。为了减少这些摩阻损失,就必须用人工方法加大井管外围的渗透性能。目前,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采用填砾过滤器,并尽可能增大填砾层的厚度,并选用与含水层性质相适应的填砾规格。§1地下水资源的开发*选择过滤器类型时,对于松散孔隙含水层,主要考虑的是含水层的颗粒大小及分选程度;对基岩含水层(带),则既要考虑岩石的稳固程度,又要考虑孔洞、裂隙中疏松充填物质的粒度和分选程度。适于不同含水层的过滤器种类及规格及井的出水量列于表11—6中。过滤器的材料,主要是根据地下水有无侵蚀性来选择。因此,要求在钻进和抽水试验过程中,及时采取土样、水样,进行颗粒的筛分和水质侵蚀指标的分析,以便正确设计过滤器。§1地下水资源的开发**管井的成井工艺,包括从钻进开始直至下管、回填、洗井等多道工序。其中的任何一道工序处理不当或完成质量不高,都会影响水井的成井质量。轻则影响水井的出水量,减少水井使用年限;严重时,可使水井报废。故水文地质人员必须对成井工艺有所了解,并予以重视,与钻探人员配合,共同保证成井质量。由于有关成井工艺的详细要求,在各种钻井技术规程或 手册 华为质量管理手册 下载焊接手册下载团建手册下载团建手册下载ld手册下载 中均有论述,本教材对成井工艺的一般 流程 快递问题件怎么处理流程河南自建厂房流程下载关于规范招聘需求审批流程制作流程表下载邮件下载流程设计 和要求,仅列表说明(见表11—7)。这里着重介绍对成井质量影响较大的洗井方法。§1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五、管井的成井工艺*§1地下水资源的开发***洗井工作是管井成井工艺中最后和最重要的一道工序。洗井的好坏对管井出水量有很大的影响。洗井的目的、任务及技术要求已列于表11—7中。洗井的方法基本上可分为机械洗井和化学洗井两大类。前者目前普遍使用,而后者最有发展前途。1.机械洗井法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活塞洗井法和空压机洗井法;其次是水泵抽压洗井法、冲孔器洗井法和各种联合洗井法。§1地下水资源的开发*机械洗井法的共同原理是:通过洗井设备在井中产生的强大抽、压作用和冲击振荡作用,加大井内外的水压力差和加快地下水流速,从而破除井壁泥皮、带出阻塞于含水层空隙与过滤器中的细粒物质,以达到疏通含水层、增加水井出水量的目的。活塞洗井法所需设备少,方法简单,洗井成本较低,洗井效率亦高。但当井管强度不高时,易被活塞拉坏;在细粒含水层中洗井时,可能引起大量进砂。空压机洗井具有工作安全、洗井干净等优点,但洗井成本较高,且受地下水位深度限制。因此,动水位过深或井深较浅的水井,皆不适于空压机洗井。当条件适合时,用空压机与活塞联合洗井,可以取得很好的洗井效果。§1地下水资源的开发*2.化学洗井法它是近代国内、外正在发展的一种新式洗井方法。这种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对于因化学或生物化学结垢作用而堵塞的水井,化学洗井效果远比机械洗井为佳;而在某些碳酸盐岩含水层中,化学洗井还可起到扩大含水层裂隙、溶隙通道的作用。我国目前已推广的化学洗井技术有:(1)多磷酸钠盐洗井法:目前在洗井中使用的多磷酸钠盐有:六偏磷酸钠〔(NaPO3)6〕、三聚磷酸钠(Na5P3O10)、焦磷酸钠(Na4P2O7)和磷酸三钠(Na3PO4)等。现以洗井中经常使用的工业用焦磷酸钠(即无水焦磷酸盐)为例,说明其原理及使用方法。§1地下水资源的开发*无水焦磷酸钠为白色粉末状,易溶于水,呈碱性(pH=9.2),无毒,对钢材腐蚀性较弱。由于其价格比较便宜,故宜于野外批量使用。焦磷酸钠洗井的作用机理是:由于焦磷酸钠与泥浆中的粘土粒子发生络合作用,可形成水溶性的络合离子,其反应式如下:上述反映形成的络合离子CaNa4(P2O7)2一是一些惰性离子。这些离子既不发生化学的逆反应,也不会自身聚结沉淀,更不与其它离子化合沉淀,故易于在洗井、抽水时随水排出。同时,这种带负电荷的络合离子,还可以吸附在粘土粒子上,使粘土粒子表面的负电性加强,从而加大了粘土粒子之间的斥力、降低了泥浆的粘度与剪切力。这是焦磷酸钠能够分解、破坏井壁泥皮和含水层泥浆沉淀的主要原因。§1地下水资源的开发*焦磷酸钠洗井的大致步骤如下:首先下置井管,待砾料填至设计高度后,即用泥浆泵将浓度为0.6%一0.8%的焦磷酸钠溶液注入井管内、外(先管外、后管内),然后继续完成管外的止水回填工作。待静置5一6h,焦磷酸钠与粘土粒子充分结合后,即可用其它方法进行洗井。焦磷酸钠盐溶液的注入量,应与含水层井筒的体积大致等同(扣除井管与砾料骨架所占体积)。由于不同的多磷酸盐,在不同化学性质的水溶液中具有不同的化学活性,因此须根据当地地下水的化学性质和土壤的含盐成分确定所选用的多磷酸盐种类。§1地下水资源的开发*(2)液态二氧化碳洗井法:根据实验知,二氧化碳气体在压力为5.099×105Pa、温度为零下37℃的条件下即可液化;也能在压力为71.44×105Pa、温度为31.19℃的条件下液化。液态二氧化碳在瓶内的压力,随着温度变化而剧烈变化。当温度由-25℃上升至0℃、45℃时,其压力则相应由16.2×105Pa上升到30.4×105Pa、109.43×105Pa。液态二氧化碳洗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高压管送入井下的液态二氧化碳,经过吸热和降压后气化,并在井内产生强大的高压水气流,从而破坏井壁泥浆皮,疏通含水层的孔隙、裂隙通道,并使井内岩屑、泥浆等充填物伴随高压水流喷出地表,达到洗井和增加水井出水量目的。§1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在碳酸盐岩和石膏等可溶岩地层中洗井时,可先向井中注入一定量的盐酸,静止1.5一2h后,再灌入液态二氧化碳。这时,液态二氧化碳由于吸热膨胀而产生气体,将先把盐酸压入岩层裂隙深处,起到加速溶解可溶岩石和扩大裂隙的作用,而后所溶解的物质又随着井喷被带出井口。有时,在揭露碳酸盐岩的水井中,即便只注入盐酸,也可因化学反应生成大量CO2气体而产生井喷。§1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为了防止金属管材在洗井过程中被酸腐蚀,必须在酸液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甲醛、丁炔二醇〔C4H4(OH)2〕和碘化钠〔NaI〕、碘化钾〔KI〕等防腐蚀剂。此外,当孔内(特别是施工期较长的深孔)泥浆皮较厚实时,亦可加入能够减缓泥皮凝固、硬化的多磷酸钠盐,以加强洗井效果。洗井设备的安装可参看图11—4。§1地下水资源的开发*液态二氧化碳洗井法,是目前诸种洗井方法中比较先进的方法。方法简单,节省时间,成本低廉,对于松散孔隙含水层或基岩裂隙含水层,以及不同深度、不同材质、不同结构的新、老管井均有较好的洗井效果。根据中国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农业工程管理处对50余眼试验机井统计,使用液态二氧化碳洗井比用一般常规洗井法可提高水井出水量0.3倍至数倍(最大达27倍),节省洗井时间60%~80%,节省材料(特别是油料)费用50%以上。因此,它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洗井方法。但应注意安全工作。§1地下水资源的开发*管井在使用一段时期后,常出现水量逐渐减少的现象,甚至有的完全报费。这是由于管井被腐蚀、结垢、堵塞等病害造成的。了解它们的原因和形成过程,不仅是修复“病井”工作的需要,对于改进成井工艺也极为重要。§1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六、管井的腐蚀、结垢、堵塞及其防治*(一)管井被腐蚀的原因管井被腐蚀的原因很多。其中,以溶解氧、电化学和细菌三者的腐蚀最重要,且以电化学腐蚀最普遍、最强烈。如果电化学腐蚀作用与氧的腐蚀作用相结合,则其危害性更大。它能与水中处于离子或胶体状态的铁形成氢氧化铁,沉淀在滤网与过滤器骨架之间,使管井逐渐被堵塞。腐蚀作用可在非饱和条件下继续进行。钙和镁离子也有同样的危害作用。关于溶解氧和电化学作用对金属的腐蚀原理,已在本书水质评价中讲述,本节只介绍金属管材的细菌腐蚀机理。§1地下水资源的开发*细菌腐蚀又称为微生物腐蚀,主要是指铁细菌和硫酸盐还原细菌等微生物对井管的腐蚀及其结垢作用。铁细菌一般生活在pH=6.5—7.5的介质中。当pH值大于8时,基本不存在铁细菌。多数井管的电化学腐蚀作用,都会使地下水中铁离子的浓度增加,从而给铁细菌生存繁殖创造了条件。由于铁细菌需大量吸收铁离子而生存,又进一步加剧了电化学腐蚀作用的进行。此外,铁细菌还会使低价铁转化为高价铁,从而使腐蚀产物附着在管壁或滤网上,形成一层铁细菌硬壳。§1地下水资源的开发*硫酸盐还原菌属于嫌氧细菌,一般生活在pH=5.96—8.35的介质中。这种细菌具有利用氢将地下水中所含硫酸盐还原成硫化氢的能力,而硫化氢的离解又增加了水中的氢离子浓度,从而又加速了对金属井管的腐蚀。除以上三种主要的腐蚀作用外,各种酸性水(pH<6)、高氟水、软水(<8德国度)、含有机酸及铁盐的水,对井管都有腐蚀作用。如果是混凝土井管,还要防止水对混凝土的侵蚀性。§1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二)过滤器堵塞和结垢的原因过滤器被堵塞和结垢的原因,首先是由于某些腐蚀产物(包括胶结物、沉淀氧化物)附着在滤水管孔眼或包网网眼中,并逐渐结垢,以至将其完全堵塞;其次是因长期抽水改变了天然水的化学平衡条件,使水中的某些化学成分,如钙、镁、铝、硫及铁的化合物在过滤器及其外围含水层中沉淀或形成胶结物,堵塞过滤器。如开采地下水时,水中的重碳酸钙将会因井内及过滤器附近的压力减小形成碳酸钙沉淀。还应指出,由于成井时洗井不彻底,残留的泥浆也可使填砾胶结或形成次生井壁壳而堵塞过滤器。§1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三)管井腐蚀和堵塞的防治根据管井被腐蚀和堵塞的原因,可采取以下防治方法。(1)当过滤器因化学作用堵塞时,一般可采用酸化处理。例如,当过滤器被碳酸盐类沉淀或胶结物堵塞时,一般可用盐酸作为酸化处理液(同时为减少对管井中金属材料的腐蚀,可加入适当的防腐剂)。如堵塞物是硅酸盐类(粘土)时,则需用盐酸与氢氟酸混合液处理。(2)当过滤器因细菌作用而堵塞时,一般可采用往孔内输送氯气灭菌的方法,或者采用输送氯气与酸化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加以处理。§1地下水资源的开发*(3)在地下水矿化度较高、对金属管材有强腐蚀性的地区(如沿海的咸水区,氯离子含量在300—1000mg/L区),成井时最好选用玻璃管或塑料管作井管,采用钢丝、不锈钢丝或玻璃纤维、增强聚乙烯作滤水管缠丝,采用尼龙网做包网。当采用金属井管材料时,可在管内、外加涂料做防腐处理。(4)在粉细砂层或中砂层中取水时,应尽量加大滤水管的孔隙率和缠丝间隙。对于这类细粒含水层,以及在地下水腐蚀强烈的地区,最好不用包网(因最易腐蚀、堵塞),而用加厚的填砾过滤器。§1地下水资源的开发*§2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就是保护地下水量不致很快被消耗,以致枯竭;保护地下水质不被污染和恶化;保证开采地下水后不致产生不良的环境地质问题。其目的是为了保证长期、安全地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各国在采、排地下水的早期,多注重取得最大的供水与排水量,因而许多地方很快就导致了水位过大降低和水质恶化以及其他环境地质问题。进入70年代,国内进一步认识到不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的危害,从管理地下水资源和保护地质环境的角度出发,保护地下水资源。*(一)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实质和原因世界许多开采地下水的地区,均出现了地下水位大面积、大幅度持续下降。究其实质,就是在整个含水层或含水层的某些地段上,由于地下水的开采量长期地超过了补给量,逐渐消耗了永久储存量,并在一定补给周期内得不到恢复的结果。在判断某一地区是否会出现区域性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它与降水补给周期性变化所引起的水位下降现象相区别。图11—5所示,是石家庄地区由于地下水开采量超过其补给量,所引起的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过程。邢台百泉地区,虽因降水周期性变化引起地下水位多年下降,但从更长的时间来看,水位可以得到恢复(图11—6),故不属于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问题。§2地下水资源的保护一、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2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引起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原因,可归结为四个方面:(1)对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特别是对地下水资源的形成条件认识不全面,所计算的允许开采量偏大,因而导致开采量长期大于补给量,引起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这种水位持续下降现象,一般以区域水位下降漏斗中心处的历年最枯水位的变化反应得最明显。§2地下水资源的保护*(2)不合理开采所造成的地下水位持续和大幅度下降。所谓不合理开采,主要是由开采地段、开采层次和时间上的“三集中”,以及开采管理上的无政府状态所造成的。因此,有时虽整个含水层的补给量与开采量基本是平衡的,但由于某些局部地段或某个含水层位(或在某个深度上)开采井过于集中,开采强度过大,也将造成局部地段或某个含水层的水位持续大幅度下降。例如,上海市区共有五个含水层,地下水储存量相当丰富。但是,有87%的开采量集中于Ⅱ、Ⅲ两个含水层;其中,又有84%的水井和80%一90%的开采量,又集中在该两个含水层的沪东杨树浦、虹口和沪西的普陀、长宁、静安几个工业区。因此,在这两个含水层的上述地段形成了强烈的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形成了区域地下水位下降漏斗中心。它们也是产生地面沉降最严重的地段。而在集中开采区外围或Ⅳ、V含水层中,地下水位下降并不显著。§2地下水资源的保护*此外,有些水源地,因开采时间过份集中所造成的地下水位在某期间的大幅度下降,虽然不一定是持续性的,但是它也会影响抽水设备的正常运转,并带来其它危害。如农灌井,如果其密度较大,并在干旱年份的旱季集中开采,则可引起水位相互干扰,并大幅度下降,使出水量减少,甚至出现“吊泵”现象。上海市区的一些供夏季(5—9月)冷却和降温用的水井,因开采量特别大,结果导致该时期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井间干扰加剧,出水量减少;同时,也使地面沉降速率增加。§2地下水资源的保护*(3)由于人为或自然因素变化导致地下水补给量减少,引起区域地下水位下降。①由于人为或天然原因,使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的地表水流量减少、断流,或使河床淤积,导致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量减少。例如,武威山前平原地区,十多年来(根据1980年资料),由于上游山区兴建水利工程,使河水对冲洪积扇地下水的补给量大大减少,导致冲洪积扇前缘地区地下水位下降了3—10m,使溢出带泉水流量减少了30%一70%。§2地下水资源的保护*一些傍河水源地,由于河流流量减少或断流天数增加,或因河床淤塞、渗透性变差等,导致地下水补给量减少,由此引起的地下水位下降更为明显。西安市的洋河水源地,1974一1976年,由于河水断流天数比过去增加,致使水源地地下水位在此期间下降了6.8m。②由于森林被破坏及垦荒过渡等原因,导致区域气候变化,降水量减少,地面入渗条件变差,使补给量小于开采量,引起区域地下水位下降。§2地下水资源的保护*③在水源地的同一水文地质单元内,由于矿床或其他地下工程的深部疏干,或由于水源地上游新建井群的截流,或外围地区水井增加开采深度等人为原因,也可引起某些水源地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此外,由于开采地下水使区域地下水埋深增加,包气带厚度加大,使大气降水渗入补给量减少,也会促使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某些以降水入渗补给的水源地,当开采的水位降深较大(10m以上)时,这种影响特别显著。最后,随着人类改造地面形态性质的加剧,如城市建筑物和阻水路面覆盖面积的不断增加,原流水沟道或集水洼地的平整,区域排涝渠系的完善等,都会影响降水对地下水的入渗补给。§2地下水资源的保护*(4)由于经济建设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的需求量明显增大。人们明明知道已超过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和已形成了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还要扩大开采量,这就更加促进了区域地下水位下降的速度,导致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的发生。显然,这是不合理的。但这种情况却很普遍,应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防治措施。§2地下水资源的保护*(二)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危害区域地下水位的大幅度持续下降,不仅给水源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会产生种种环境地质问题。其主要危害有:§2地下水资源的保护*(1)由于区域地下水位下降,使取水工程的出水量不断减少,有时必须更换抽水设备才能取水,使抽水成本不断增加;严重时,甚至使水井报废。许多大型水源地和井灌区,都存在此问题。山东淄河的冲洪积扇区,因大量取水,15年内全区地下水位普遍下降了10m,最大者达30m以上,使原有2000余眼浅机井及附近泉水全部枯竭。报废机井、打深机井及更换水泵的经济损失达5000多万元。此外,耗电量的增加,使浇地成本由原来的每亩0.4—0.5元增加到1.2元以上,使全灌区每年多耗电费140多万元。该区内大武水源地的地下水位下降更大,仅1989年较1988年就下降了21.75m,降到一10m以下,最大埋深已达131.71m。§2地下水资源的保护*(2)由于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可引起地面下沉、地裂及地面塌陷等严重环境地质问题。地面下沉是目前世界上许多抽取地下水的平原区,特别是滨海城市所共同面临的严重问题。一些地区的最大地面沉降值如下:美国的长滩市,9.5m;东京,4.6m;大阪,2.88m;墨西哥城,6m;上海市,2.37m(1921—1965年)。国内至少有天津、西安、太原、苏州及台北等36座大、中城市,都相继出现了地面下沉或开裂和塌陷等问题。东京、曼谷、伦敦、威尼斯等城市,因地面下沉都面临着部分市区被海水淹没的危险;曼谷、上海等城市,由于地面下沉,使城市污水和雨水经常积存于市区,不能及时排出。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皮纳耳和麦里科帕城之间的井灌区,于1948一1967年间,地下水水位降低了70—100m,地面沉降量达l.2m(最大达2.5m)。地面的不均匀沉降和伴生的地裂,使该地区的整个灌溉系统、公路、铁路、输水管道等都遭到破坏。最近,有一些生态和工程学家认为,过量开采地下水是造成某些地区大地震(如1985年9月19日的墨西哥城)的原因之一。§2地下水资源的保护*造成地面沉降的原因很多。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是,由于大量抽取地下水,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促使上部易压缩粘性土层中的孔隙水排出,引起土层的固结压缩,导致地面下沉。从上海市的地面沉降量与地下水水位和开采量的历年观测资料,可以看出地面沉降量与地下水开采量和水位降深变化的一致性(图11一7)。§2地下水资源的保护*(3)在沿海地区,由于区域地下水位的大幅度下降,破坏了咸、淡水的天然平衡条件,引起海水入侵,使开采含水层水质恶化。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滨海地区,1944年地下水位尚在海平面以上7.23m,由于过量取用地下水,到了1954年,地下水位下降到海平面以下5.2m,引起海水严重倒灌,侵入沿海的13个含水层,使灌溉水质恶化,54×104亩良田变为盐碱地。大连市郊,在1964年以前,地下水开采量不大,基本上不存在海水入侵问题。此后,由于大量超采地下水,到70年代末期,地下水位比1964年下降了10—40m,导致海水严重入侵,某些水源地的氯离子含量已高达1300mg/L。§2地下水资源的保护*(4)由于区域地下水位下降,使一些著名的岩溶大泉干枯,破坏了以泉源景观为特色的旅游资源。著名的济南趵突泉等四大名泉、河南辉县百泉及太原晋祠泉等,自70年代以来,由于区域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致使泉流量和涌势大减,甚至出现长时间的干枯断流,使泉源旅游观赏价值大减,并使泉口引水工程废弃。(5)地下水位下降,还可造成地下空气缺氧的灾害。在某些城市,由于强烈取水,使地下水位迅速降低。被疏干的含水层(段),通过水井或地下工程等通道贯入空气。当被疏干的含水层空间为强烈的还原环境时,贯入空气与岩层孔隙壁物质及残存水作用,使低价铁变成高价铁,从而消耗掉空气中的大量氧气。1960一1971年间,在日本东京的建筑施工中,曾多次发生由此引起的伤亡事故。§2地下水资源的保护*(三)防治区域地下水位持续大幅度下降的措施最好的措施是防,把问题解决在出现之前,以免造成严重后果。在水源地的开发设计中,应根据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及水资源的形成、分布特点,在开采量和开采井的布局上作出合理的安排,以避免开采后出现水位持续大幅度下降等环境地质问题。(1)关闭某些水源地或减少开采井数,把开采量压缩到水源地地下水补给量所允许的范围内。这是一种在没有条件进行地下水人工补给的地区采取的消极办法。§2地下水资源的保护*(2)调整开采布局。这是用于改进因不合理开采引起某些含水层水位大幅度下降时所采取的办法。如可采取减小水井密度、扩大开采区或开采层位的办法;对厚大含水层或多层含水层,可实施分段或分层取水方案等。上海市为减少第Ⅱ、Ⅲ承压含水层的开采强度,规定把新建机井主要打在第IV、V两个含水层中。(3)加强地下水管理,建立合理的开采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例如,为了防止过量开采和集中开采,可作出某些限制水井水位降深、开采量、开采时间及井间距离等的规定。(4)对含水层进行地下水的人工补给,增加地下水总的可开采量。这是目前世界各国防止区域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扩大地下水资源的最积极措施。这方面内容将在后面进行介绍。(5)建立和健全地下水动态监测网,加强水情监测和预报,尽可能早地发现问题,及时采取防患补救措施。§2地下水资源的保护*(一)地下水水质恶化的主要特征及危害地下水的水质恶化,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所共同面临的又一个严重问题,也是全球性环境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所述地下水水质恶化,主要是指地下水在开发过程中,因环境污染和水动力、水化学形成条件的改变,以及不良的勘探所造成的水中的某些化学、微生物成分含量不断增加,以致超出规定使用标准的水质恶化现象。其主要特征有:(1)许多天然地下水中不存在的有机化合物(如各种合成染料、去污剂、洗涤剂、溶剂、油类及有机农药等)出现在地下水中;§2地下水资源的保护二、地下水水质恶化的特征、危害、原因及防治措施*(2)天然地下水中含量极微的毒性金属元素(汞、铬、铜、砷、铅及某些放射性元素)大量进入地下水中;(3)各种细菌、病毒在地下水体中大量繁殖,远远超出饮用水水质标准;(4)地下水的硬度、矿化度、酸度和某些单项的常规离子含量不断上升,以至超过规定使用标准。§2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地下水水质环境的恶化,严重损害了地下水资源的使用价值,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种种不良后果,有损于人体健康,以至造成残疾和死亡;损害了工业产品的质量;使农作物减产和土地盐化;减少了地下水可采资源的数量,以至使整个水源地废弃;为处理水质,增加了水的单位成本。我国地下水水质的污染问题,已不容忽视。我国主要城市,有一半是以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全国有三分之一的人口饮用地下水。据全国50个城市的调查,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的有45个。其中,污染较严重的有北京、沈阳、太原、西安、包头、南昌等城市。沈阳市有78%井水的某些指标不符合饮用水标准;南昌市地下水的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面积约占市区面积的35%。此外,我国北方许多城市的地下水硬度逐年增高,某些沿海城市的海水入侵问题也相当严重。§2地下水资源的保护*(二)地下水水质恶化的原因引起地下水源地水质恶化的原因很多,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1)存在引起地下水水质恶化的污染物质来源。这些污染物,既可存在于地下,也可以存在于地上。从污染物质的成因类型来看,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天然污染源,即自然界本来就存在着的各种劣质水体,如海水、地下高矿化水或其它劣质水体。此外,含水层或包气带中的某些含水介质含有某些矿物(特别是各种易溶盐类),也可成为地下水的污染源。第二类为人为污染源,是指因人类活动所形成的污染源,如各种废水、污水、各种垃圾及化肥、农药等。§2地下水资源的保护*1985年,全国污水排放量达342亿t。其中,工业废水占75%,生活污水占25%。有80%以上的污水直接排入水域,造成水体污染。人为污染源又可分为直接和间接源两类。各种污水废水、化肥农药,其污染物质直接通过包气带进入含水层中,为直接污染源。污染物首先进入大气或地表水体,而后进入含水层中的称间接污染源,如在工业城市附近形成的含硫酸和硝酸的“酸雨”即是。重庆和贵阳两市雨水的月平均酸度几乎在5以下。酸雨的入渗,一方面直接使地下水酸化;另一方面,酸化的水又可增强溶解能力,使地下水中的金属元素含量大大增加,污染地下水。而且酸雨的污染是大面积的,往往比局部点状污染源造成的危害更大。§2地下水资源的保护*(2)存在污染物质进入的途径(通道)。水源地地下水水质发生恶化,除了必须具备有污染源外,还必须具有污染物进入含水层取水地段的通道。污染物通常以三种方式进入含水层。第一种方式,是在含水层的开采降落漏斗范围内,污染物通过含水层上部的透水岩层直接渗入含水层,由于进入途径很短,故常常使地下水迅速而重度污染。在相同污染源的情况下,地下水体遭受污染的程度,主要决定于地表到含水层之间岩层的渗透性能、岩土颗粒对污染物的吸附和净化能力及含水层的埋藏深度。因此,一般承压水较潜水有较好的防污染条件。潜水含水层的包气带内如有粘性土层存在,也会有较好的防护能力。§2地下水资源的保护*第二种方式,是污染物从含水层的其它地段进入开采地段。例如,各种天然劣质水体(如海水、大陆高矿化水)、已污染的地表水体或污水体,通过与含水层的直接接触带(特别是补给区)渗(流)入含水层,然后再运移到开采地段。当污染源位于水源地上游时,对水源地水质污染的威胁更大。第三种方式,是污染物借助天然或人为的某些集中通道进入含水层。天然集中通道,主要是指与污染源相沟通的各种导水断层通道、裂隙通道和岩溶通道(包括“天窗”)。这种通道一般多呈点状或线状分布,但是它可使埋深很大的承压水体遭到污染。§2地下水资源的保护*人为集中通道,主要是指在各种地下工程、水井施工时,因破坏了含水层隔水顶板(或底板)的防污作用,使工程本身构成了劣质水进入含水层的直接通道。常可见到因水井设计、施工上的缺陷(未止水或止水不合要求),造成上部污水沿井管与孔壁间隙流入开采含水层;有时则因废井未加处理或回填不实,成为地表污水的入侵通道§2地下水资源的保护*(3)有引起地下水水质恶化的水动力和水化学起因。如果说,污染源和污染通道的存在是地下水水质可能恶化的必备条件,那么,在开采条件下所出现的水动力、水化学作用,则是导致地下水水质恶化的直接起因。凡污水入侵开采含水层,均要求有一定的水动力条件。其一,开采含水层(或地段)与污水体之间必须存在某种直接或间接的水力联系;其二,由于开采抽水,在开采含水层(或地段)中形成相对于污染水体的负压区,从而促使污水直接或间接(通过弱透水层)地流入并污染了开采含水层(或地段)。§2地下水资源的保护*近海水源地,因水动力条件改变而引起的海水向大陆含水层入侵,便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在天然条件下,大陆含水层中的淡水是排入海洋的,咸、淡水体之间的平衡界面是依靠含水层中淡水的水头压力高于海面来维持的。在开采条件下,如果水源地的开采量超过补给量,则必然引起含水层中淡水体水位持续下降。当水位降落漏斗扩展到海岸线时,就会导致海水入侵,使地下水咸化。在某些情况下,虽开采量未超过淡水的补给量,但当淡水体的水头压力已减少到难以维持咸、淡水体之间的原来平衡条件时,咸、淡水界面也会向大陆推移。如果该界面推进到抽水井的降落漏斗范围内,同样也会导致咸水入侵开采地段,使水质恶化。§2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大量开采地下水,也会使含水层的水文地球化学条件发生变化。某些新的水文地球化学作用的出现,也是引起某些地区地下水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许多地下水源地在开采过程中所出现的矿化度、硬度及铁、锰离子含量增高和pH值降低的现象,都主要是因含水层疏干及氧化作用加强所造成的。因为在开采地下水过程中,随着地下水面的下降,氧气随空气进入被疏干的地带,促使岩层中硫、铁、锰及氨化合物的氧化作用加强,特别是硫氧化细菌的作用,更加剧了金属硫化物的氧化过程。§2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如分布较广的黄铁矿(FeS2),在还原环境下很稳定,几乎不溶于水。但在氧化环境下,则易于溶解,形成酸性水。土层中经常存在的钙、镁、铁和锰的化合物,也易于溶解,使地下水中的铁、锰、钙、镁及硫酸根离子含量大大增加,地下水的矿化度和硬度也随之升高。图11—8是波兰西部某地井场(含水层为冰水谷地中的砂砾石层)在开采过程中发生的水质变化过程。T.Blazyk和J.Gorsk认为,图11—8所示的水质变化过程说明,当上述化学反应进行到一定时期之后,最终将达到一个新的平衡。在新的平衡条件下,决定水质的主要因素将是进入水中的CO2和腐植酸的含量(它们决定着水的pH值),但这个反应过程可能会延续数十年。§2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地下水的硬度(或某些水源地的矿化度)在开采过程中不断增高的现象,是我国许多地下水源地,特别是北方地区的地下水源地普遍存在的问题。例如北京水源七厂,1964年建立时,地下水硬度为17—18度(德国度),1978年则升高到33.l度,平均每年以0.9度的幅度递增。西安市的地下水硬度,以每年1.03—3.82度的幅度上升。兰州市的地下水硬度,每年增高1.75度,其中马滩水源地供水井中的最高硬度值已达123.5度,矿化度最高达2.02g/L。据有关部门初步估计,我国北方城市,为软化地下水质,每年需要耗费上亿元。根据北京市环保所、武汉地质学院及北京市勘察处的研究,地下水硬度在开采过程中升高的原因,除T.Blazyk所提出的水化学机理外,还与城市附近的污灌水质和我国北方表层土壤及其下层沉积物中富含钙、镁等易溶盐有关。§2地下水资源的保护*§2地下水资源的保护*此外,近些年来,我国北方半干旱地区水库(或渠道)浸没区所出现的潜水氟离子含量增高的现象,也是由于水文地球化学环境改变造成的。因库(渠)建立后,浸没区潜水水位抬高,地下水蒸发浓缩作用加剧,使在半干旱碱性条件下潜水中本底值较高的氟离子含量进一步加大;由于建库,周围环境变得相对湿润,促使植被进一步发育,植物根部分泌出的CO2将加速土层中碳酸盐的分解和地下水中重碳酸盐的积聚,从而使环境碱化。而这种弱碱化的水文地球化学条件,又进一步为氟离子的富集创造了条件。§2地下水资源的保护*由于开采地下水使水文地球化学环境改变而引起地下水水质恶化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可能还有许多,有待今后进一步去研究。还应看到,这种改变并非全都是不利的。在一定条件下,由于强烈抽水促使地下水交替循环作用加剧,溶滤作用加强,从而加速了含水层中可溶盐的溶解和排除过程。又如,由于含水层中水位下降,使地下水由原来的封闭还原环境变为开放的氧化环境,导致水中某些化合物沉淀,从而也可降低水中某些有害离子含量,或使水质淡化。因此,在进行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时,应当根据当地的地层岩性结构条件、包气带和含水层中可溶盐的类型和含量、补给水源的类型和化学性质、水源地预计开采强度和降深等条件,进行深入、综合的分析,这样才能对开采后地下水水质可能出现的变化,作出正确的预测。§2地下水资源的保护*(三)防治地下水水质恶化的措施地下水是水圈,乃至整个地球环境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防治地下水水质恶化的措施,必须与防治环境恶化相结合,进行综合治理,既要有技术措施,又要有管理措施。地下水水质恶化,常具有缓慢、隐蔽、不易及时察觉,一旦恶化又难以治理复原的特点。因此,治理水质恶化,须采取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确保供水的质量。§2地下水资源的保护*1.预防性的技术措施最重要的是,要对城市的发展与水源地的建设作出全面、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特别是制定工业布局时,必须考虑尽量减少城市环境污染和地下水水质不受污染。那些容易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工厂,应布置在水源地下游较远的地方,或者采用管道排污。同样,新建水源地时,也必须考虑地下水污染的环境条件,而把水源地选择在城市上游或地下水的补给区,或在地层岩性结构方面防止污染条件较好的地方。总之,为保护地下水资源,在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中必须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必须有防治污染、维持生态的观点;要把环保工作与经济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做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2地下水资源的保护*此外,当取水层位上、下或附近有劣质水层或水体分布时(特别是滨海水源地),应严格地控制水源地的开采量和开采降深,以防止劣质水入侵含水层。在水井设计中,最好采用分层取水。当深
本文档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2地下水资源的保护3地下水资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机构认证用户
东木文档
致力于文化知识传播
格式:ppt
大小:1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159
分类:医药卫生
上传时间:2022-10-10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