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针灸医籍选》重点

《针灸医籍选》重点

举报
开通vip

《针灸医籍选》重点可编辑可编辑精品精品可编辑精品《针灸医籍选》重点单项选择题 1.三焦行诸阳,故置一俞曰(原) 2.“上守机”是指(守气) 3.关于十二原穴的论述,下列哪一项 是错误的(只有六腑有十二原穴) 4.“气至而去之者”是指(补泻气调而去针) 5.邪中于面则(下阳明)6.“义无邪下者,欲端以正也”,“欲端以正”是指(医生要心地坦荡,行为端正) 7.一病人肠中切痛.肠鸣,感寒即泻,当脐而痛,不能久立,据“合治内腑”原则.当取(巨虚上廉 ) 8.病在阴之阴者,当刺(阴之荥输) 9.根据实者泻其子的原则,肺经实应泻的经是(肾) 1...

《针灸医籍选》重点
可编辑可编辑精品精品可编辑精品《针灸医籍选》重点单项选择题 1.三焦行诸阳,故置一俞曰(原) 2.“上守机”是指(守气) 3.关于十二原穴的论述,下列哪一项 是错误的(只有六腑有十二原穴) 4.“气至而去之者”是指(补泻气调而去针) 5.邪中于面则(下阳明)6.“义无邪下者,欲端以正也”,“欲端以正”是指(医生要心地坦荡,行为端正) 7.一病人肠中切痛.肠鸣,感寒即泻,当脐而痛,不能久立,据“合治内腑”原则.当取(巨虚上廉 ) 8.病在阴之阴者,当刺(阴之荥输) 9.根据实者泻其子的原则,肺经实应泻的经是(肾) 10.胆瘅应取胆之(募、俞穴) 11.“刺骨无伤筋”是指(针至筋而去) 12.气街、三里、巨虚上下廉,可泻(胃中之热) 13.据“得时而调之”原则,月生应(无泻) 14.一病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治在(风府) 15.据《索问•针解》,“刺虚则实之者”需(针下热) 16.据《标幽赋》,眼痒眼疼泻(光明、地五会) 17.《难经》春刺井是说(春天刺肝经井穴治疗肝病) 18.泻南方补北方是针对(肝实肺虚) 19.据“辨证求经”原则,下列何穴可治喉中闭塞(照海) 20.“沉涩紧而已至”是指(针下气至情况)       1.五乱证的针刺宜(徐入徐出)2.《黄帝内经》称腧穴有“365”,是指(与一年365天相应)3.“刺之微,在速迟”的“速迟”是指(用针有徐疾之意)4.“空中之机,清静而微”是指(经气变化)5.刺六变之脉缓,宜(浅内而不留针)6.一病人善太息,口苦,心下淡淡,恐人将捕之,据“合治内腑”原则.宜取(阳陵泉)7.“泻则益虚”之义是(用泻法则渐虚衰)8.气乱于肺的治疗取穴应是(手太阴荥、足少阴输)9.婴儿的针刺要求是(浅而疾之)10.手少阴之脉独无腧是指(心经无治疗心脏病的腧穴)11.据“得时而调之”原则,月满应(无补)12.真邪未合时的治疗宜(刺出其血)13.“近远如一者,深浅其候等也”,深浅是指(进针深浅)14.有痛而经不病者,如何刺之(缪刺)15.经脉属土,五行属水的腧穴是(阴陵泉)16.根据“虚者补其母”的原则,胃经虚应补的经是(小肠)17.“胁肋疼痛针飞虎”是指(支沟)18.“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贯之迳”是取(多经相交之穴)19.《百证赋》载:面上虫行有验,可取(迎香)可编辑可编辑精品精品可编辑精品20.暴挛痫眩,足不任身,治疗取穴为(天柱)多项选择题1.关于《灵枢・终始》篇:“所谓气至而有效”,下列哪些论述是正确的(虚者脉大如其故而不坚也,实者脉大如其故而益坚也,痛不必随针)2.下列哪几项不属补法的操作要领(吸则内针,吸则转针,候呼引针,呼尽去针)3.下列哪几项不属虚实之常(气实形虚,气盛身寒)4.《千金要方》所述施灸顺序,下列哪几项是错误的(先阴后阳,先下后上,无上下先后)5.下列哪些情况不宜针刺(大醉,大怒,大劳,大渴,新饱)1.振埃法的取穴有(天容,廉泉)2.下列哪些是泻的操作(按而引针,排阳得针)3.浅剌而不留针适合六变的哪些情况(缓,滑)4.“调气在于终始一者.持心也”是指(针剌时不分男女均要专心致志,针刺不分远近均要专心致志,持针调气要专心致志,针刺时不分上下均要专心致志,针刺不分补泻均要专心致志)5.“气至而有效”在脉象上的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是(针刺后脉象有变化,用针刺补法后脉象转为坚实,用针刺泻法后脉象转为和软)6.转筋的治疗,下列不正确的是(转筋于阳治其阴,转筋于阴治其阳,治不分阴阳)7.下列属于天牖五部的穴位是(人迎,扶突,天府)8.真心痛临床表现为(手足厥冷,旦发夕死,夕发旦死)9.符合气乱于肠胃治疗的是(先取足太阴、阳明,不下者,取之三里)10.“持针纵舍”要求了解(十二经脉之本末,皮肤之寒温,脉之盛衰滑涩,疾病之虚实,脉行之疾徐)11.经气已至后应注意下列哪些要求(慎守勿失,远近若一,如临深渊,深浅在志,手如握虎)12.正穴之外,又益之以奇穴的原因是(民之受疾不同,所施之术或异,势之所趋)13.妇人经事改常,可选取(地机,血海)14.下列哪些操作属于补的操作(静以久留,呼尽内针,推阖其门,候吸引针)15.关于“气至而有效”,下列哪些论述是正确的(泻后脉大如其故而不坚,补后脉大如其故而益坚)填空题1.邪气来也(紧而疾),谷气来也(徐而和)2.徐人徐出,谓之(导气);补泻无形,谓之(同精)。3.中于面则下(阳明)。中于颊则下(少阳),中于项则下(太阳)。4.病在阳之阳者,刺(络脉)。5.刺实则虚之者,针下(寒也)。6.凡刺之真,必先(治神)。7.凡灸当先(阳)后(阴),先(下)后(上)。8.先寒后热,宜施以(阳中隐阴之法),先热后寒,宜施以(阴中隐阳之法)。9.补之时(从卫取气),当泻之时(从营置气)。10.方刺之时,必在(悬阳),及与(两衡)。1.(肩井)乳痈而极效,(商丘)痔瘤而最良。2.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已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可编辑可编辑精品精品可编辑精品3.补必用员,员者(行也),刺必(中其荣)。4.知为引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5.春夏必致一阴者,初下针,沉之至(肾肝之部),得气,引持(之阴)也。6.不实不虚,以经取之者,是(正经自生病),不中他邪,当(自取其经),故言以经取之也。7.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8.胁痛肋痛针(飞虎)。9.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10.脾冷胃痛,泻(公孙)而立愈。判断及改错题 1.灸寒热之法,宜先灸(项大椎)。2.《灵枢-九针十二原》“其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是指引下之气变化十分迅速,需细心体会。 3.诸汗者,(至其所胜日汗出)也。4.《难经》首次提出(“奇经八脉”)名称。 5.“上守机”是指(守气)。 6.先寒后热者宜施以阳中隐阴之法。 7.刺实须其虚者,留针阴气隆至,乃去针也。 8.“泻必用方”、“补必用员”的“方”与“员”指的(不是)针形。9.《邪客》篇中的“持针之道,安以静,先知虚实,而行疾徐”之疫徐是指针刺的(脉行徐疾)。 10.荥主身热是指(心经荥穴)可治疗热病。  1.刺卫无伤营要(浅)刺。2.“谷气来也徐而和”是描述得气。3.对于转筋的治疗,转筋于阳治其(阳)。4.持针纵舍(不是指)迎随。5“针耀而匀”强调的是针(动时要均匀而不乱)。6.“泻必用方”、“补必用员”的“方”与“员”指的(不是)针形。7.“所谓刺皮无伤肉者,病在皮中,针入皮中,无伤肉也。”此指正确的方法。8.补泻方法(非必)呼吸出内针的操作。9.春刺井是说春天刺肝经井穴治疗肝病。10.从卫取气是指要先浅刺,再深入而补虚。1.何谓“从卫取气”? 答:从卫取气是指针刺时先浅刺得气,然后推针深入而补虚。2.如何做到“刺荣无伤卫” 答:“刺阴者.先以左手摄按所针荥俞之处.气散乃内针。”即先摄按皮肤,使浅表之气离散而深刺,则不伤浅部之气。 3.如何“扶营置气”? 答:直针刺至深部。再浅出而泻其邪气。  1.如何理解“治法因乎人,不因乎数,变通随乎症,不随乎法,定穴主乎心,不主乎奇正之陈迹”?可编辑可编辑精品精品可编辑精品答:此句出自《针灸大成•穴有奇正策》。本句大意为:治法随人而定,并不受数的限制,治法的变化要根据症状,而不是症状根据治法来变.确定治疗用穴要根据具体疾病,而不应受已有的奇穴及正穴的限制。杨继洲的这一句话,对今天的针灸临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临床上的疾病千变万化。常因人、因时、因地而宜,治疗时不能拘泥于成法.不知变通,否则不但会贻误病情,甚至会伤人性命。2.《灵枢•小针解》与《紊问•离合真邪论》关于“其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是如何论述的,有何异同?答:《灵枢•小针解》:“其来不可逢者,气盛不可补也;其往不可追者,气虚不可泻也。”而《素问•离合真邪论》“方其(邪)来也,必按而止之.止而取之,无逢其冲而泻之,真气者,经气也,故曰无逢其冲而泻之。„„候邪不审.大气已过,泻之则真气脱.脱则不复,邪气复至,而病益蓄,故其往不可追也。”从二者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前者主要是强调气盛不可补,气虚不可泻,而后者则主要强调的是泻邪时机,“其来不可逢”指不能在邪气正盛时泻邪,此时邪盛正虚,泻易伤正;“其往不可追”指不能在邪气已去时泻邪,此时只会泻正气。正确的泻邪时机应在邪气刚来而未盛时。很明显.二者的论述所指不同。1.巨刺与缪刺有何异同?答:相同点:巨刺与缪刺均为左右交叉刺。不同点:(1)邪客部位:巨刺是邪客经脉,其特点是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及移易,即左侧邪盛而其病证表现于右,同样右侧亦然:或左病未已而右脉又病,右病未已而左脉又病。而缪刺则为邪客干络,其特点是病邪从左注右,从右注左.与邪客于经之左侧邪盛而症显于右不同。(2)针刺部位:巨刺必中其经;缪刺必中其络。2.关于“徐而疾则实”和“疾而徐则虚”,《索问》与《灵枢》的论述有何不同?答:《灵枢•小针解》:“徐而疾则实者,徐内而疾出也;疾而徐则虚者,疾内而徐出也。”察问•针解》“徐而疾则实者,徐出针而疾按之;疾而徐则虚者,疾出针而徐按之。”3.“春夏刺浅”与“春夏各致一阴”是否矛盾,为什么?答:(1)不矛盾。(2)表面上看,二者似乎矛盾,但实际并不矛盾。主要是因为二者所指的侧重点不同:春夏刺浅,指人气在浅部,故针刺要浅刺。而“春夏各致一阴”则是从阴阳的相互依存来说明春夏如何刺浅,即针刺时先刺至深部取阴气,然后提针至浅处以养浅表之阳,而不是春夏刺阴后针不上提。1.如何理解“治法因乎人,不因乎数,变通随乎症,不随乎法,定穴主乎心,不主乎奇正之陈迹”?答:此句出自《针灸大成•穴有奇正策》。本句大意为:治法随人而定,并不受数的限制,治法的变化要根据症状,而不是症状根据治法来变.确定治疗用穴要根据具体疾病,而不应受已有的奇穴及正穴的限制。杨继洲的这一句话,对今天的针灸临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临床上的疾病千变万化。常因人、因时、因地而宜,治疗时不能拘泥于成法.不知变通,否则不但会贻误病情,甚至会伤人性命。2.《灵枢•小针解》与《紊问•离合真邪论》关于“其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是如何论述的,有何异同?答:《灵枢•小针解》:“其来不可逢者,气盛不可补也;其往不可追者,气虚不可泻也。”而《素问•离合真邪论》“方其(邪)来也,必按而止之.止而取之,无逢其冲而泻之,真气者,经气也,故曰无逢其冲而泻之。候邪不审.大气已过,泻之则真气脱.脱则不复,邪气复至,而病益蓄,故其往不可追也。”从二者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前者主要是强调气盛不可补,气虚不可泻,而后者则主要强调的是泻邪时机,“其来不可逢”指不能在邪气正盛时泻邪,此时邪盛正虚,泻易伤正;“其往不可追”指不能在邪气已去时泻邪,此时只会泻正气。正确的泻邪时机应在邪气刚来而未盛时。很明显.二者的论述所指不同。可编辑可编辑精品精品可编辑精品论述题 1. 根据《六十八难》“井主心下满,合主逆气而泄”及《七十四难》“春刺井,夏刺荥.„„冬刺合”的论述.请说明春夏秋冬主治的病证,其理论依据是什么? 答:根据《难经》这两篇文章所述,春刺井是指春天刺肝经井穴治疗心下满;夏刺荣是指夏天刺心经荥穴治疗身热;长夏刺输是指长夏刺脾经输穴治疗体重节痛;秋刺经是指秋天刺肺经经穴治疗咳喘寒热;冬刺合是指冬天刺肾经合穴治疗逆气而泻。  其理论依据主要是《难经》中五输穴、五脏、五季等与五行的搭配。如春属木,阴经井穴也属木,肝也属木,而心下满乃肝乘脾所致,故春天刺肝经井穴可治疗心下满。其余四脏类此。但是,由于这一理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故实际应用中要注意灵活,切不可拘泥。            2. 假令一病人患肝病,据《难经》“补母泻子”理论,若系实证当取何穴,为什么?若系虚证当取何穴,为什么?     答:若病人患肝虚证.根据“补母泻子”理论,可取足少阴肾经的阴谷穴及足厥阴肝经的曲泉穴。因为足少阴肾经属水,肝属木,水生木,虚则补其母,则可补足少阴肾经。 取足少阴肾经的合穴是因为阴谷在五输穴的五行属性中属水,故可取阴谷。而取足厥阴肝经合穴曲泉也是根据五输穴的五行属性进行取穴。  若病人患肝实证,根据“补母泻子”理论,可取手少阴心经的少府穴及足厥阴肝经的行间。手少阴心经属火,为肝木之子,实则泻其子,故可泻手少阴心经穴,而心经荥穴少府又属火,故可取之。而足厥阴肝经的行间穴在五行属性中属火,故也可取之。  根据“补母泻子”理论取穴,实际上就是以五输穴、五脏等与五行属性的分属为基础。.
本文档为【《针灸医籍选》重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机构认证用户
熊猫图文
公司专注课件、范文、教案设计制作等。用户至上,受到广大客户的一致好评,公司秉着用户至上的原则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格式:doc
大小:26KB
软件:Word
页数:7
分类:
上传时间:2021-10-28
浏览量: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