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级政治经济学教学全套课件

高级政治经济学教学全套课件

举报
开通vip

高级政治经济学教学全套课件高级政治经济学课程介绍 课程性质:理论经济学研究生必修课,其他社会科学专业选修课 教学对象:经济学研究所硕士生、博士生,社会科学各专业硕士生、博士生 教学目的:在学生掌握了经济思想史、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选择具有基础性、前沿性和现实性的专题,从经济思想史、经典著作、学术争论和现实政策等角度,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提高运用这些理论分析现实经济问题和政策的能力。 课时安排:3学分,48学时。实际教学周:15周 1.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比较 2.古典价值理论的分野 3.古典地...

高级政治经济学教学全套课件
高级政治经济学课程介绍 课程性质:理论经济学研究生必修课,其他社会科学专业选修课 教学对象:经济学研究所硕士生、博士生,社会科学各专业硕士生、博士生 教学目的:在学生掌握了经济思想史、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选择具有基础性、前沿性和现实性的专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从经济思想史、经典著作、学术争论和现实政策等角度,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提高运用这些理论分析现实经济问题和政策的能力。 课时安排:3学分,48学时。实际教学周:15周 1.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比较 2.古典价值理论的分野 3.古典地租理论的矛盾 4.从狭义价值论到广义价值论 5.广义价值论基本原理 6.分工体系与广义价值决定课程内容 7.广义要素价值决定 8.财富的物质内容与社会形式 9.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统一 10.从按劳分配到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 11.合理调整分配关系,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12.从混合经济的形成看两大经济思想体系的融合 13.中国的土地制度改革 14.中国的新型城市化 15.我国节假日制度改革的政治经济学思考课堂讨论全部专题分为三个单元,共安排三次课堂讨论。要求:根据选课学生人数,安排每次讨论课发言人及时间。所有选课学生必须根据自己的兴趣至少选择在一次单元讨论课上发言一次。教学要求每个专题讲座要涉及:1)本专题的学科渊源和最新发展;2)主要学术思想和争论、代表人物和文献;3)现实意义。要求每个专题的主讲教师写出授课大纲,制作PPT;指定学生至少阅读1篇相关文献或著作,并于授课前一周发送给助教,由助教提前挂在网络学堂。成绩考核讨论发言占20%,由讨论课主持人评定后转交助教;期末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占80%;每个专题主讲教师拟定2个论文题目,共计24个期末论文选题,要求第17周末一律提交给助教,由助教按论文题目分配给相应专题主讲教师评定,最后由助教把全部成绩汇总登录。参考教材蔡继明著:《高级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德]K·F·齐默尔曼主编:《经济学前沿问题》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年版汤敏、茅于轼主编:《现代经济学前沿专题》第1-3集商务印书馆2002、2004年版1.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比较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CenterforPoliticalEconomyatTsinghuaUniversityCPET1.1从经济学的功用谈起在我国传统文献中,“经济”指的是“经世济民”。古汉语原有的经济一词,具有“经邦济世”、“经国济民”之意(“经邦”见《尚书·周官》,“济世”见《三国志·魏志》;“经国”见《昭明文选·魏文帝典论论文》,“济民”见《尚书·武成》)。古汉语中的经济,是指治理国家、拯救庶民的意思。 西方的economy或economics一词源自古希腊语οικονομικη(家政学)。οικο为家庭、家务的意思,νομικη是规律、守则的意思。人类在日常economic活动中形成多方面的经验积累,将此经验记载下来,编纂成册,就成为最初的economy著作。在色诺芬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economics就是“家庭管理的艺术”(theartofhouseholdmanagement)。 19世纪后半期,日本学者把西方的economy翻译成“经济”,中国现在所用经济一词,沿用的是日本译法。这恰与西方经济学研究的主旨——国民财富的研究(亚当·斯密,1776)相同,即都是为了社会和民众的富足康乐。1.11经济学是功利之学 经济学的直接发源地是英国,其直接理论思想来源是霍布斯、休谟和斯密的功利主义。西方经济学在传统上就有着内在的功利主义价值倾向。 凯恩斯主义的盛行,更是为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发展抹上了浓厚的社会功利色彩,这与中国的“经世济民”思想是一致的。追求财富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初衷。 亚当·斯密指出,“政治经济学,作为政治家或立法家的一门科学,提出两个不同的目标:第一,为人民提供丰富的收入或生活资料,或者更确切地说,使人民能为他们自己提供丰富的收入和生活资料;第二,为国家供应足够维持公共服务的收入。它提出要使人民和国家都富起来。”(亚当·斯密,1972,第1页)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写道:“政治经济学,从最广的意义上说,是研究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交换的规律的科学。”(马克思恩格斯,第三卷,第186页) 马歇尔认为,“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般生活事务的学问;它研究个人和社会活动中与获取和使用物质福利必需品最密切有关的那一部分。”(马歇尔,2005,第23页)庇古在《福利经济学》开篇指出,“经济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社会进步。(庇古,2006)1.12经济学是实用之学经济学从产生之日起就是直面现实世界的。古典经济学家对价值和分配问题的深入探索是现实社会的需要;马克思撰写《资本论》是要为工人阶级服务;至于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各家流派,更是针对现实中的管制、价格歧视、交易费用、资产定价、信息不对称、博弈、激励等具体问题展开;其实用属性不言而喻。1.2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主流经济学——渊源和分野萨缪尔森、诺德豪斯,1999,《经济学》(第16版),北京:华夏出版社1.21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渊源 马克思认为,古典经济学从批判封建的生产形式和交换形式的残余开始,证明它们必然要被资本主义形式所代替,然后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相应的交换形式二者的规律从正面,即从促进一般的社会目的的方面来加以阐述。”(马克思恩格斯,第23卷,第404页)正如陈岱孙教授所指出的,“近代政治经济学开始时期的古典学派以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生产和交换的规律为任务。”(陈岱孙,1981,第1页)1.22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分野 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以及资产阶级政权的最终确立,资本主义的合法性问题已不再成为经济学家们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经济研究中的制度分析被效率分析所取代。作为资本主义“生理学家”的经济学家们开始将目光转向经济生活的实际运转,价值研究被价格研究所取代,社会结构变革研究被社会生产效率研究所取代。而作为资本主义“病理学家”的马克思,则依然沿着李嘉图的劳动价值学说坚定地走下去,希望通过对资本主义整体经济运行规律的把握,来揭示社会发展的最终方向。1.3马克思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范式比较何为范式?“范式”(Paradigm)一词最早是由托马斯·库恩提出,库恩认为“范式”就是“观察世界和实践科学的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范式”是与一系列假设密切相关,尤其是关于世界根本属性的假设。更一般地说,范式就是特定学科的一般研究人员所共同掌握的信念、价值标准、技术手段等等的综合体。1.31马克思经济学的范式1)唯物史观——马克思经济学的理论基石和逻辑起点: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及其变迁的理论,则可以归结为“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原理。该原理指出: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该阶段上劳动者与劳动资料的结合方式,而这种生产方式又决定了该阶段的生产关系。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的特征:揭示一个特定的社会经济形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灭亡的规律。表1.1人类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 生产力 较低水平 较高水平 发达水平 生产关系 人的依附 物的依附 自由联合 生产方式 群体劳动 雇佣劳动 自由劳动 经济形态 自然经济 商品经济 时间经济 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私人财产关系的存在,人类社会日益被划分为两个相互对立的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达到这样一种状态,“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敲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 “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马克思恩格斯,第23卷,第832页)2)分析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马克思经济学所关注的最终问题,不是人与物的关系,而是人与人的关系;但因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与人的关系要通过人与物的关系来体现,因此马克思需要借助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的研究来透视资本主义关系下人与人的关系。在马克思的理论框架下,商品、货币、价值、资本、工资,这些概念都被赋予了有别于西方经济学的内涵,即这些都不是有形有相的物品,而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凝结。3)唯物辩证法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经济过程的论述中,处处充满了“扬弃”的特点,在称赞资本主义庞大的生产能力的同时,又预示着这一生产方式的瓦解;在描述社会主义种种前景的同时,又强调社会主义本身乃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任何的结论都不足取。这就是作为学者的马克思在学术研究中所坚持的方法。辩证法,在其合理形态上,引起资产阶级及其夸夸其谈的代言人的恼怒和恐怖,因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俄国学者考夫曼的评论 在马克思看来,只有一件事情是重要的,那就是发现他所研究的那些现象的规律。而且他认为重要的,不仅是在这些现象具有完成形式和处于一定时期内可见到的联系中的时候支配着它们的那种规律。在他看来,除此而外,最重要的是这些现象变化的规律,这些现象发展的规律,即它们由一种形式过渡到另一种形式,由一种联系秩序过渡到另一种联系秩序的规律。他一发现了这个规律,就详细地来考察这个规律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后果…… 马克思把社会运动看作受一定规律支配的自然历史过程,这些规律不仅不以人的意志、意识和意图为转移,反而决定人的意志、意识和意图……既然意识要素在文化史上只起着这种从属作用,那末不言而喻,以文化本身为对象的批判,比任何事情更不能以意识的某种形式或某种结果为依据。 这种研究的科学价值在于阐明了支配着一定社会机体的产生、生存、发展和死亡以及为另一更高的机体所代替的特殊规律。马克思的这本书确实具有这种价值。1.32西方经济学的范式 经过小穆勒、杰文斯、马歇尔等人的改造和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到19世纪末,经济学已经完全从古典经济学演变为新古典经济学。1890年,马歇尔抹去了“政治”二字,将其教科书命名为《经济学》,这也就预示着经济学范式的一次重大变革。老穆勒曾经说过,“政治经济学对于国家等于家庭经济学对于家庭。”(詹姆斯·穆勒,1993,第1页)因此,“政治”一词的消失,也就说明新古典经济学不再将公共领域内的问题作为其研究对象,经济学将仅解决私人领域内的问题。1)理性与个人选择——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基石理性人假设作为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公理,支撑起了西方经济学体系的大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蒙曾指出,“经济学家一般用理性一词表示靠抉择过程挑选出来的行动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的属性,而不是表示抉择过程的属性。达尔和林德布鲁姆这样说道:‘一项行为是理性的,就是说,对于指定目标及其真实处境说,该行动被“正确性”设计成为一种能谋求最大成功的行动’。”(西蒙,1989,第3-4页)2)实证主义研究方法的兴起 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从本质上说,就是实证主义的科学研究方法,即建立在假设-演绎模型和检验基础上的逻辑推导。 根据哈耶克的描述,在从18世纪到19世纪初的缓慢发展过程中,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受其研究问题的性质的引导,一切研究方法的运用都以问题为中心,而没有过多地思考这些方法的特点,或它们与其他学科的关系。那时的政治经济学,既可以看作是科学的一支,也可以看作是道德哲学或社会哲学的一支。(哈耶克,2003,第3页) 但到19世纪上半叶,出现了一种新的态度。“科学”一词日益局限于指自然科学和生物科学,同时它们也“开始要求自身具有使其有别于其他一切学问的特殊的严密性和确定性。它们的成功使另一些领域的工作者大为着迷,马上便着手模仿他们的教义和术语。由此便出现了狭义的科学(Science)方法和技术对其他学科的专制。这些学科为证明自身有平等的地位,日益急切地想表明自己的方法跟它们那个成就辉煌的表亲相同,而不是更多地把自己的方法用在自己的特殊问题上。”(哈耶克,2003,第4页) 借助于这样一整套假设—演绎模型,经济学建立起自己的“科学”理论大厦。从消费者效用理论开始,经济学的一切思想都通过数学公式予以美学上的表述,但当这整个体系建立起来之后,也恰好是新古典经济学脱离现实之时,1929-1933年的大萧条给新古典经济学以当头喝棒,新古典经济学成了象牙塔里的卷册,而不再是指导实践的工具。1.33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范式比较 马克思经济学直接继承了古典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传统,强调经济研究的整体视角,即强调全部生产领域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社会关系,并且,其最关心的问题乃是社会结构的整体特征及其变迁。从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来看,则更突出强调历史研究的重要性,即强调从动态的过程去把握经济运转的规律。在制度研究、社会结构变迁、宏观经济分析、经济发展理论等方面,马克思经济学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西方新古典经济学研究虽然相对马克思经济学较为局促,其研究领域被局限于私人部门的研究之中,但其从个体需求的角度开始的研究,则为经济学分析提供了更为细致的微观研究视角。尤其是关于消费者心理、厂商理论的研究,更是具有其独特的价值。而关于市场均衡价格决定的理论,则有助于人们理解日常的经济生活规律,对实践活动给予具体的指导。从方法论来看,由于西方经济学更多地借鉴了近代科学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因此更加注重量化研究,从而提高了经济学研究和分析的精确度。 从另一方面看,马克思经济学关注的是社会结构的变迁,因此也就难以对消费者的微观行为进行有效分析。社会由人所组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研究固然重要,但对个体的分析也应予重视。马克思经济学长于宏观的整体的动态研究,西方新古典经济学长于微观主体的特征分析,这二者在强烈的意识形态的碰撞之下,实际上也有着诸多可以融合的地方。新古典经济学1.分析重点:个人2.重点:收益递减3.系统:本质上形态静止4.微观宏观(全部=部分的综合)5.经济作为独立的社会领域6.最终自变量和因变量7.线性因果,单向的8.没有空间,没有时间,没有“地方”,没有结构分析9.没有货币,债务,高利贷,反式或信息的成本分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重点:系统,团体2.重点:增加报酬3.系统:本质上形态发生4.宏观微观--->宏观(全部=</>总和)5.经济与“非经济”是不可分割的6.没有最终自变量和因变量7.只有“直接因果关系”多元决定8.结构空间,时间,“地方”,时空动态变化9.货币,债务,高利贷,反式和合并的信息成本新古典经济学10.最终在某些变量的外生性11.科学和技术外生13.牛顿物理式的动态静止13.“人的本性”恒定&一般14.比较静态分析15.要素分析数量及价格16.假设–演绎方法17.经济学类似于简化的物理18.重点在以货易货类似的交易19.重点在市场和个人的交易马克思主义经济学10.没有最终的外生性--11.科学和技术内生13.辩证的动态发生13.“人的本性”可变/系统14.空间和时间动态分析15.元素是在模式&可能性和变化的背景下16.辩证归纳-演绎17.作为复杂性科学的政治经济学18.重点在生产-分配19.重点:制度和社会关系新古典经济学20.没有权力结构的概念21.收入不平等在只有形式缺点23.欲望和偏好外生23.重点:竞争和自利24.行为者受他人影响(MI)25.假设合理且给定26.在“给定”的约束下进行经济行为27.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化外生28.形式干净的量化建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20.权力结构/关系是研究重点21.不平等:各种集成的形式23.欲望和偏好内生23.人类行为的复杂和可调整24.行为者受他人和团体的影响25.理性变量和自调整26.在动态约束下进行经济行为27.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化内生28.定量,定性,历史,比较分析新古典经济学29.永恒的稀缺性=F(欲望>资源)30.外生冲击造成改变31.行为者根据边际进行计算和行动33.竞争市场规范33.制度外围,给定,外生34.实证VS规范差异35.科学被视作还原论  36.科学检验是可预测的37.理论和实践的分隔38.所有的交易都是互利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29.稀缺是可变的=F(资源<欲望)30.改变=F(内生&调整)31.行为者自己计算和行动33.竞争市场是一个典型33.制度中心且内生34.实证VS规范虚构35.科学被视为整体论和跨学科36.科学检验是应用-预测37.理论和实践密不可分38.交易可能涉及强迫,等等新古典经济学39.什么,如何,目的?核心问题;怎么?包含地点和时间40.个体行为=F(人的本性,约束和偏好)41.经济的互动关系具有完整的契约43.结构很少关注而且是外生43.波动程度给定&外生44.竞争主要是基于价格和其他形式的竞争边际45.资本主义历史的终结马克思主义经济学39.什么,如何,地点,时间,目的,原因,工具,意义和背景?40.个体行为=F(环境,生存的迫切需要,利益,权力)41.经济的互动关系可能没有完整契约的所有元素43.结构中心问题-内生性43.波动是可变&内生的44.不同形式的竞争,可变性内生性考虑45.资本主义是一个历史阶段的**1.4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融合 由于意识形态上的对抗性,长期以来,无论是马克思经济学家还是西方经济学家,往往都无法正视对方,并给予客观公允的评价。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之间的相互批评和相互融合,构成了20世纪经济学发展的一大特色。 经济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是促成这两大经济学体系相融合的直接动因。在西方经济学发展史上,这样的事例层出不穷,而最典型的则要属1929-1933年的经济学大危机。1.41西方经济学借鉴马克思经济学:凯恩斯主义与福利经济学的诞生凯恩斯能够提出“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在剑桥时期对《资本论》的研读和讨论,凯恩斯《通论》的最后一章所提出的“节制资本”的设想更是完全脱胎于马克思的论述。凯恩斯所创立的宏观经济学,虽然其理论基础不同于马克思经济学,但其所得出的所有结论,同样可以通过马克思的理论框架获得。 凯恩斯的非自愿失业理论的提出,尤其是庇古福利经济学的提出,更是体现出西方学者对马克思阶级分析方法的接受和被动承认。人际效用可比理论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对马克思阶级批判理论的温和表述。虽然西方学者仍无法接受马克思的彻底批判理论,但还是认可了他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病理学分析。 更进一步说,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西方兴起的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管制经济学、新经济史等学术流派,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马克思经济学的影响。 对于西方经济学来说,其研究领域也日益拓展,不再仅仅局限于私人部门内部的分析,而是将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社会公共生活。近年来在西方兴起的新政治经济学,就试图在新古典的理论框架下分析公共领域内的政治现象,即强调重新回到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视野之中。(参见LaurenceS.Moss,2002)1.42马克思经济学对西方经济学的借鉴:流派众多的西方马克思经济学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批判特色的同时,也大量吸收西方经济学的有益研究方法,如激进的政治经济学、分析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世界体系论、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法国调节学派、日本的数理马克思研究等等。(详见张宇等,2006,第6章) 这些流派或者在研究方法上取材于西方经济学,强调数理化研究的科学性和重要性,并以此来重新改造马克思经济学;或者在保持马克思经济学社会科学特性的前提下,引入西方经济学的研究视角,推进马克思经济学的实用性和微观化;或者借鉴马克思的理论框架和分析工具用以批判西方经济现实。 虽然从世界学术的角度来看,今天的马克思经济学无法成为世界经济学研究的主流,但马克思经济思想和研究方法却已经深入到西方经济学的骨髓之中;同样地,西方经济学中的实证方法和边际分析工具也为马克思经济学家所掌握,并用以创新马克思经济学。 马克思经济学在保留社会批判功能的同时,更增加了对现实问题的实际思考,如近年来发展出来的生态经济学、伦理经济学、性别经济学、宗教经济学等领域,马克思经济学的研究就非常生动具体。1.43现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应海纳百川、兼收并蓄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主流经济学本是同宗同源,但不同的阶级立场、不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资本主义运行(生理学)与发展规律(病理学)研究的不同侧重点(偏好),以及由此形成的不同价值理论,导致两大经济学体系的分野。现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应该借鉴古典政治经济学特别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对前人成果批判、继承和发展的传统,对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主流经济学要兼收并蓄,在对立中寻求统一的可能和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建立一个融各种价值理论为一体的广义价值理论,并为实现人类共同的理想——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的发展而探索具体的途径和手段。1)要区分作为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和作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如果我们对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实证分析补充、完善、修改或否定了马克思此前的一些实证分析的结论,我们也就应该对相应的意识形态进行调整。例如,如果我们能够证明劳动并非价值的惟一源泉,那么非劳动收入就不一定是剥削收入,剥削与私有制之间就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消灭剥削与保护私有财产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就可以并行不悖了。(参见蔡继明,2001)2)要区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个别结论 恩格斯曾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卢卡奇也曾说过:“正统马克思主义并不意味着无批判地接受马克思研究的结果。它不是对这个或那个论点的“信仰”,也不是对某本圣书的注解。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中正统仅仅指方法。它是这样一种科学的信念,即辩证的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只能按照其创始人的奠定的方向发展、扩大和深化。” 要坚持、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最重要的是用马克思的方法一方面去解决马克思理论自身所包含的矛盾,另一方面去分析现实经济生活,从丰富具体实践中抽象出一般经济范畴,用以揭示经济关系的本质。3)要区分人类社会的最终目标和实现最终目标的手段人类的解放和自由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毕生所追求的远大理想,马克思之所以设想用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那是因为在马克思看来,私有制使人性异化,导致两极分化、贫富悬殊,阻碍了人的全面发展,因此,他主张用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用单一的按劳分配代替按生产要素分配。但是,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本身在马克思那里并不是人类追求的最终目的,它们不过是实现人性复归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手段。4)只有自由的学术讨论才能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本产生在民间,而且在很长时期内是受官方排斥的非主流经济学。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官方的任何资助,而是始终保持着独立的学者身份。他们极端鄙视那些对统治阶级奴颜婢膝、阿谀奉承,为现行制度歌功颂德的经济学家,斥责他们是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 以长官意志去裁决学术争论,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学术研究完全纳入官方规定的轨道,乃至一些主管意识形态的官员直接卷入具体的理论争论和教科书的编纂,不仅无助于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反而会削弱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免疫力,窒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生命力。复习思考题 经济学的功用是什么? 马克思经济学源自何处?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分水岭 马克思经济学范式与西方主流经济学范式的异同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主流经济学能否殊途同归? 如何才能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参考文献 LaurenceS.Moss.ed,2002,TheNewPoliticalEconomies:ACollectionofEssaysfromAroundtheWorld,Malden,BlackwellPublishers,Inc. 埃里克·罗尔,1981,《经济思想史》,商务印书馆 保罗·斯威齐,1997,《资本主义发展论》,商务印书馆 庇古,2006,《福利经济学》,商务印书馆 蔡继明,2001,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价值基础》,《经济研究》第12期。 陈岱孙,2014,《从古典经济学派到马克思》,商务印书馆 弗兰克·奈特,2006,《风险、不确定性与利润》,商务印书馆 哈耶克,2003,《科学的反革命——理性滥用之研究》,译林出版社 凯恩斯,1983,《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 莱昂内尔·罗宾斯,2000,《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商务印书馆 劳伦斯·博兰,2000,《批判的经济学方法论》,经济科学出版社 卢卡奇,1999,《历史与阶级意识》中译本,商务印书馆 马克思恩格斯,第1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第46卷上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第一卷,《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第二卷,《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第三卷,《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马歇尔,2005,《经济学原理》,商务印书馆 萨缪尔森、诺德豪斯,1999,《经济学》(第16版),北京:华夏出版社 吴易风,1996,《两种“范式危机”论》,《当代经济研究》第2期 吴易风,1997,《论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中国社会科学》第2期 西蒙,1989,《现代决策理论的基石》,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熊彼特,1999,《从马克思到凯恩斯》,江苏人民出版社 亚当·斯密,1974,《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译本)下卷,商务印书馆 约翰·伊特韦尔等,1992,《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3卷),经济科学出版社 詹姆斯·穆勒,1993,《政治经济学要义》,商务印书馆 张五常,2001,《经济解释——张五常经济论文选》,商务印书馆 张宇等主编,2006,《高级政治经济学》(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本讲结束谢谢各位!2.古典价值理论的分野2.1古典经济学的时期和代表 马克思所谓的古典经济学是指从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初期英法两国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其代表人物在英国是威廉·配弟、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在法国是布阿吉尔贝尔、魁奈和西斯蒙弟。 熊彼特则把从亚当·斯密始到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终,称为经济学的“古典时期”。 凯恩斯认为,古典学派一词,亦包括李嘉图之后继者,即那些接受李嘉图经济学而加以发扬光大的人,例如约翰·斯图亚特·穆勒、马歇尔、埃奇沃兹,以及皮古教授。” 萨缪尔森认为,马克思是一个不重要的后李嘉图主义者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把斯拉法看作最后一个古典经济学家。 胡寄窗主编的《西方经济学说史》(立信会计出版社1991年版)认为:古典经济学由重农学派初建,到斯密时形成体系,经李嘉图深化发展,后为萨伊、穆勒、屠能等所继承。三种不同的价值理论相对价格理论:说明在各自独立的生产者相互竞争以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制度中,物品之间的交换比例是如何决定的。功能性分配理论:说明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的如何根据在财富创造中各自的功能参与收入分配,亦即生产要素的价格是如何形成的。福利经济学理论:说明一个人或一个社会由于经济变动而增进福利的效果;2.2古典价值理论的起源配第在《赋税论》中区分了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他的自然价格相当于价值。他指出:假如一个人生产一蒲式耳小麦所用劳动时间和从秘鲁银矿中生产一盎司白银并运到伦敦所需劳动时间相等,后者便是前者的自然价格。表面上看,配第似乎是认为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例。2.21威廉·配第的价值理论但他实际上认为土地、劳动、生产工具等都是决定财富的要素,为此他提出了“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威廉·配第,1981,第66页)的著名论断,认为劳动和土地共同创造价值,所有物品都由劳动和土地两种自然单位来评定其价值,并尝试把土地和劳动之间的等价关系归结为一个成年人每天平均需要的口粮。(参见威廉·配第,1981,第58页)所以,从根本上说,配第主张的是多要素价值论。2.22重农学派的纯产品学说纯产品学说是重农主义理论的核心。重农主义者认为财富是物质产品,财富的来源不是流通而是生产。所以财富的生产意味着物质的创造和其量的增加。在各经济部门中,他们认为只有农业是生产的,因为只有农业既生产物质产品又能在投入和产出的使用价值中,表现为物质财富的量的增加。工业不创造物质而只变更或组合已存在的物质财富的形态,商业也不创造任何物质财富,而只变更其市场的时、地,二者都是不生产的。农业中投入和产出的使用价值的差额构成了“纯产品” 杜尔阁认为:农业生产者生产出剩余即纯产品的特性之一是大自然直接赐予农场主的礼物(agiftofnature),可以连续不断重新生出来。杜尔阁说:大自然并不与对绝对需要之物感到满意的他(按指农场主)讨价还价,而是送给他既超过他的生产花费又超过他的生存所需的物质产品。特性之二是用来维持其余社会各阶级之生存。2.3古典价值理论的形成——亚当·斯密的价值理论2.31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区分斯密认为,价值一词有两个不同的意义,它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又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前者可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可叫做交换价值。”(斯密,1972,中译本上卷,第25页)斯密进而借助于水和钻石悖论(water-diamondparadox)讨论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区别,认为使用价值很大的物品如水,交换价值可能很小;而交换价值很大的物品,如钻石,使用价值却很小。斯密的这一区分,在价值学说的发展中无疑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2.32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与商品的真实价格 “一个人占有某物,但不愿自己消费,而愿用以交换他物,对他说来,这货物的价值,等于使他能购买或能支配的劳动量。因此,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任何一个物品的真实价格,即要取得物品实际上所付出的代价,乃是获得它的辛苦和麻烦。”2.32单要素模型:价值决定于生产物品所耗费的劳动斯密首先提出了一个单要素价值决定模型,认为“在资本积累和土地私有尚未发生以前的初期野蛮社会,获取各种物品所需要的劳动量之间的比例,似乎是各种物品相互交换的唯一标准。”(斯密,1972,中译本上卷,第42页)。因为道理很简单,这一时期土地是无主的,可以无偿地遂意使用,而资本也尚未积累起来,在这种条件下,惟一决定各种物品产量的就是所耗费的劳动,所以,构成两种物品交换比例的也必然是两种物品生产中所花费的劳动时间:如果捕获1只鹿和捕获2只海狸耗费了同量劳动,那么,1只鹿就只能和2只海狸相交换。因此,“只有劳动才是价值的普遍尺度和正确尺度”(斯密,1972,中译本上卷,第32页)。2.33多要素模型:价值决定于生产中耗费的各种要素 但是,斯密马上就指出,上述价值决定于劳动时间的规律,只适用于“资本累积和土地私有尚未发生之前的初期野蛮社会”,而在土地私有和资本积累产生以后的进步社会,价值就不是由劳动时间,而是由工资、地租和利润这三种收入决定了。(参见斯密,1776,中译本,第42-44页) 显然,正是由于土地的私有和资本的积累,为使用这些生产要素必须支付代价或报酬,劳动产品不能只归劳动者,而必须在劳动者、土地所有者和资本所有者之间分配,所以,价值也就不再单纯决定于劳动耗费,而是由劳动(费用)、资本(费用)、土地(费用)共同决定了。2.34对斯密价值理论的再评价斯密并没有多种价值理论,他只有一种价值理论,就是生产要素价值论或生产费用价值论,他始终坚持用购买的劳动作为价值尺度,只不过当生产中只使用劳动一种要素时(其实任何劳动都离不开土地,只不过这时的土地是无主的,可以自由取用的,因而不计入生产费用),购买的劳动与耗费的劳动是相等的,所以有价值由耗费劳动决定的单要素模型;而当土地私有资本积累起来之后,资本和土地都成了有主的稀缺的经济资源,决定购买的劳动量多少的,当然就变成了生产中使用的多种要素了。这说明斯密的单要素价值决定模型转变为多要素价值决定模型,不仅符合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分析方法,而且与原始蒙昧的生产方式转变为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现代生产方式的历史相一致。 斯密并没有劳动价值论……(《国富论》)第1篇第6章的结构清楚地表明它是对斯密的一些前辈所暗示的劳动成本价值理论的驳斥:他表明这样的理论只是在“初期野蛮社会”的特殊的和人为假设的状况下才是站得住脚的。(马克·布劳格,《经济理论回顾》,第25页)2.4斯密单要素模型的继承者:李嘉图的价值理论2.41价值由耗费的劳动决定而不是由购买的劳动决定李嘉图首先肯定了斯密对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区分,但他认为斯密由单要素劳动价值论转向多要素价值论是一个严重的错误。他指出:“亚当·斯密如此精确地说明了交换价值的原始源泉,他要使自己的说法前后一致,就应该认为一切物品价值的大小与他们的生产程所投下的劳动量成比例,但他自己却又树立了一种价值标准尺度,并说各种物品价值的大小和们所能交换的这种标准尺度的量成比例。”在李嘉图看来,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与商品交换中所能购买到的劳动,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并不相等,而且是经常变动的,因此,如果两者均作为决定价值的标准,势必造成混乱。2.42对劳动决定价值的原理的修正虽然李嘉图试图前后一贯地坚持价值决定于劳动时间这一规定,但是他不得不承认,投在商品生产中的劳动量决定商品相对价格的原理,因使用机器及其他固定耐用的资本而有了相当大的变更:当商品生产中所使用的资本的耐久性和垫支时间的长短都相同时,工资的变动或收入分的变化不会引起商品价值的任何变化;当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例不同时,上述原理需要修正。例证1:假定工资上涨10%,若商品仍按原价出售,则各部门利润率会不等;若使利润率相等,价格就要变动: 固定资本 流动资本 利润率不等 利润 价格不变 利润率相等 价格变动 I 20 88 12 120 18.43 123.43 II 50 55 15 120 15 120 III 80 22 18 120 14.57 116.57例证2:由周转速度差别引起的矛盾李嘉图:“我不能克服这样的困难:在地窖里贮藏了三四年的酒,或最初在劳动方面花费了也许还不到2先令,后来却值100镑的橡树。”2.43李嘉图的困惑 李嘉图对此深感困惑。他说:“我不能克服这样的困难:在地窖里贮藏了三四年的酒,或最初在劳动方面花费了也许还不到2先令,后来却值100镑的橡树。”(引自伊特韦尔等,1992,第208页)李嘉图坦陈:“我并不满意,……我关于价值问题的叙述,我确信,当谈到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作为调节它的相对独立性的规律时,我是处在正确的道路。……如果我对自己的希望感到满意的话,那是经过长期的思考我能得出比较过得去的结论;但是我相信,我不能成功,对此我考虑了许多,没有其他人的帮助靠自己的努力更明确地弄清楚这个题目,我感到没有希望。”(李嘉图,1961,第5卷,第210页) 但是,尽管有这种困惑,李嘉图仍然坚持:“我的命题,即除了很少例外,投入商品的劳动量决定它们互相交换的比例……不是严格地正确的。但我说,作为衡量相对价值的尺度,它是我所说过的理论中最接近于真理的一种。”(引自伊特韦尔等,1992,第207页) 按照李嘉图的意见,因为各个生产部门的资本构成的不同是很偶然的,所以,由耗费的劳动以外的因素引起的价值变动,也是例外情况。(充其量占7%)因此,劳动时间决定价值的原理仍然是正确的。2.44争论1)来自反对者的批评 托伦斯指出:斯密曾经慎重地把劳动量衡量价值的原理限制在早期原始社会状态,李嘉图则走得更远,他搞错了,上述不适用的情况并不是例外,而是普遍情形。李嘉图将一种偶然的巧合误认为是必然的联系。参见霍兰德,1979,第96页)他指出:“只要两笔资本相等,它们的产品的价值就相等,不管它们所推动的,或者说它们的产品所需要的直接劳动量如何不同。如果两笔资本不等,它们的产品的价值就不等,虽然花费在它们的产品上的劳动总量完全相同。”据此,托伦斯认为,“在资本家和工人之间发生上述分离以后,交换价值就开始由资本量,由积累劳动量决定,而不象在这种分离以前那样,由花费在生产上的积累劳动和直接劳动的总量来决定了”。 马尔萨斯指出:在李嘉图那里,规律成了例外,例外成了规律。除了资本构成和周转速度的差别外,还有至少三个因素影响价值的决定:(1)制造业所使用的外国商品的数量;(2)人们公认的赋税影响;(3)在一切进步国家地租的普遍存在。所以,一种商品在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劳动量,既不是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相对价值的正确尺度,也不是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时期内真实交换价值的尺度。(参见霍兰德,1979,第98页)匿名作者和贝利批评的重点是对价值一词的含义进行修正。他们的出发点是:价值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并以此批评李嘉图试图在交换的背后寻找一种绝对的东西。他们都把价值归结为一种交换比例并否认比例背后的实体。从这个价值概念出发,贝利认为价值就是交换价值,工资就是它所交换到的物品的价值;而利润则是一种超过生产费用的余额。也就是说,匿名作者和贝利通过改变价值的含义,把价值理解为交换价值甚至价格,从而避开了李嘉图体系的两大矛盾。詹姆斯·穆勒:对于李嘉图价值理论的第一个矛盾,穆勒提出了如下看法:他认为劳动价值论仍然适用于劳动和资本的交换,因为他把劳动和资本的交换视为一般的普通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交换。资本家拿商品去交换劳动,而劳动者用将要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产品去交换,即资本家用现货、工人用期货进行一般意义上的商品交换。工人的生产依赖于资本家为工人的生产预付的资本,因而利润应归资本家所有。2)来自拥护者的辩护对于第二个矛盾,穆勒在解决反映价值规律与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之间矛盾的新旧葡萄酒价格之争时认为,劳动价值论中的劳动包括直接劳动(活劳动)和积累劳动(资本)。酒放在酒窖中时,虽然直接劳动基本结束,但积累劳动仍在继续,故其价值仍在增加。 麦克库洛赫认为,资本只不过是积累起来的劳动。陈酒之所以比新酒贵,是由于酒在窖藏期间,机器设备以及自然力对酒发生了一种我们所期望的作用。而“任何一种旨在引起某种合乎愿望的结果的作用或操作就是劳动,不管它是由人、由动物、由机器还是由自然力完成的。”(转引自马克思恩格斯,第26卷第Ⅲ卷,第195页)“窖藏酒的增值是由于窖藏期间,发生一种我们所期望的自然作用,而自然作用是一种劳动。”(同上书,第201页)3)李嘉图的自我批判李嘉图承认,以前认为是例外的一切情况,现在开始具有同等的重要性,生产时间对决定相对价值有着同等的影响。他在1820年5月2日写给麦克库洛赫的信中说:“在我对这个问题详加考虑之后,我认为有两个原因引起商品相对价值的变动:第一,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相对劳动量;第二,在这种劳动的成果送往市场之前必须经过的相对时间。所有关于固定资本的问题都服从第二条规则。”(李嘉图,第8卷,第164页)4)斯蒂格勒的讽刺因为李嘉图非常牵强地将非劳动因素影响的作用限定在7%,乃至于斯蒂格勒幽默地把李嘉图的价值理论称为93%的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指出,李嘉图的方法是这样的:李嘉图从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劳动时间这个规定出发,然后研究其他经济关系(其他经济范畴)是否同这个价值规定相矛盾,或者说,它们在多大的程度上改变着这个价值规定。人们一眼就可以看出这种方法的历史合理性,它在政治经济学史上的科学必然性,同时也可以看出它在科学上的不完备性,这种不完备性不仅表现在叙述的方式上(形式方面),而且导致错误的结论,因为这种方法跳过必要的中介环节,企图直接证明各种经济范畴相互一致。(参见马克思恩格斯,第26卷第III册,第181页)2.45李嘉图方法的局限性 李嘉图抽象研究方法本身并没有不妥,他严密推理的分析体系更显示了一种方法论的严密性。在他所处的时代中,他的思想远远超过他同时代的经济学家。李嘉图通过抽象分析建立的经济模型简化了事实的复杂性,将所要研究的内容单独剥离出来,从而更加利于地得到经济学的相关结论。 萨伊曾对李嘉图及其追随者的抽象演绎法严加批评。在萨伊看来,李嘉图“把他论证推向最遥远的结果,却不把论证的结果和实际经验做一番比较; 熊彼特则把李嘉图这种将高度抽象的经济模型直接应用于错综复杂的现实世界的倾向称为“李嘉图恶习”,把李嘉图的理论称为“是一种绝不可能被驳倒的、除了没有意义之外什么都不缺少的理论”。 萨缪尔森称之为“抽象的方法论”; 罗纳德·科斯名之为“黑板经济学”。 马克·斯考特认为:李嘉图恶习就是纯粹的演绎推理加上数学公式,完全无视历史、社会学、哲学和制度框架。它是在不现实的、甚至是错误的假定下进行抽象的思考,建立抽象的模型。2.46评价: 不管怎样,李嘉图事实上说服了所有同时代的人接受他的劳动价值论和自由放任学说。凯恩斯说:“李嘉图彻底征服了英国,就如同异端裁判所(HolyInquisition)征服西班牙一样”。(Keynes,1973[1936],p.32)只是到了今天,我们才看清了他的观点的谬误。(马克·斯考特,2006,第111页) 李嘉图的影响是持久而深远的。每个19世纪的经济学家都要向他让步。马克思派经济学的基础来源于他。但他的影响并没有随着马克思而终止。琼·罗宾逊评述说,马歇尔终生注视李嘉图,而凯恩斯尽管不是一个伟大的读者,在自己母亲的乳汁中就饮到了马歇尔。因此,三个人都是受到同一传统的教育的。(亨利·威廉·斯皮格尔,1999,第292页) 关于李嘉图对经济科学的影响的性质和原因,人们有着激烈的争论,但对于这种影响的确实存在,却取得令人印象深刻的一致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现今已被公认的政治经济学的大部分形式和许多内容归功于李嘉图;另一种意见跟杰文斯一样,认为这位有才干但思想错误的人把经济科学的车子开到错误的轨道上去了;第三种意见指出,现今许多重要的实际政策要归功于李嘉图的精辟分析的启发;第四种意见认为,在前半个世纪,阻碍并推迟了社会进步的那种荒诞无稽的经济激进主义是由李嘉图学说派生出来的。(见霍兰德,1979,第108页) 萨缪尔森认为,只有少数著作家才能象R.弗罗斯特那样得到雅俗共赏的好运气,而李嘉图就是那些少数人中的一个。古典学派、新古典学派以及后凯恩斯主义学者都把他奉为鼻祖。马克思社会主义的著作家也是如此。(萨缪尔森,下册,第291-292页)2.5斯密多要素模型的继承者:马尔萨斯的价值理论2.51注重多因素的研究方法马尔萨斯与李嘉图在方法上的主要区别在于,他们在多大程度上相信简单的模型能够对现实做出令人满意的解释。马尔萨斯责难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中,简单化的想法使人们不愿意承认生产特定物品有不止一种原因在起作用,只要某类现象的大部分能用一种原因来说明,就把整个现象都认为是这种原因造成的,而对于不容许这样解释的事实未给予充分注意。 李嘉图完全肯定多种原因起作用这一事实,但他从中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即:复杂模型很难进行恰当的操作,与其建立多个模型,人们不可能从中得出确定的结论,不如建立简单模型更有启发性,尽管它是简单的,却有代表性。马尔萨斯却认为,在政治经济学的科学研究者中,目前流行的错误和分歧的主要原因,就是轻率地倾向于简单化和一般化。(参见伊特韦尔,1992,第3卷,第309页)2.52价值由支配的(或购买的劳动)决定 马尔萨斯不同意李嘉图商品的交换价值取决于其生产上耗费的劳动的观点,而赞成斯密关于价值决定于商品所能购买的劳动的提法,认为购买到的劳动,在通常情况下,总是大于耗费的劳动。耗费的劳动只包括积累劳动和直接劳动,而购买的劳动“必然可以代表和衡量其中所包含的劳动量和利润”。(马尔萨斯,1962,第33页)他批评李嘉图说:既然承认耗费劳动决定价值的法则有很多例外,其法则就不能适用;既然所谓的例外如此之多,则耗费劳动决定价值的法则就可以看作是例外,而例外倒成了法则。2.53供求既决定商品价格也决定要素价格马尔萨斯认为,没有必要象斯密那样提出两种价格形成理论,一种用于短期市场价格,适用于商品,由供求决定;另一种用于长期自然价格,适用于生产要素,由生产成本决定。伟大的供求法则既可以用来决定自然价格,又可以用来决定市场价格。(见马尔萨斯,1836,第7
本文档为【高级政治经济学教学全套课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精品文库
一线资深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格式:ppt
大小:19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经济学
上传时间:2020-04-04
浏览量: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