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0年辽宁省沈阳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

2020年辽宁省沈阳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

举报
开通vip

2020年辽宁省沈阳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第1页,共18页辽宁省沈阳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1.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他在家里不声不响,妻子总是觉得他木讷,把他当成个闷葫芦,但在社会上他却玲珑剔透,无论做什么事总是一点就通。②为什么人言可畏?因为一次又一次的毁谤,积累下来足以致人于毁灭之地,那是一种铄石流金的力量。③陶渊明看透了官场的黑暗,从此无意于仕途,转而求田问舍,过上寄情山水、恬然自适的隐居生活。④在改革浪潮刚刚兴起的时候,这一群年轻人相遇相识在深圳;10年...

2020年辽宁省沈阳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
第1页,共18页辽宁省沈阳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1.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他在家里不声不响,妻子总是觉得他木讷,把他当成个闷葫芦,但在社会上他却玲珑剔透,无论做什么事总是一点就通。②为什么人言可畏?因为一次又一次的毁谤,积累下来足以致人于毁灭之地,那是一种铄石流金的力量。③陶渊明看透了官场的黑暗,从此无意于仕途,转而求田问舍,过上寄情山水、恬然自适的隐居生活。④在改革浪潮刚刚兴起的时候,这一群年轻人相遇相识在深圳;10年后,他们又在西雅图萍水相逢,不禁心潮起伏。⑤现在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传统的纸质媒体已经四面楚歌,如若不想法设法挖掘其核心竞争力,很有可能被时代淘汰。⑥美国卫星追踪网站声称,美国一卫星曾拍到马航客机失联海域附近的照片,并以“可能为马航坠机地点”为题发布消息,这令此事件更加扑朔迷离。A.①⑤⑥B.③⑤⑥C.②④⑥D.①③④2.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道路与梦想--我与万科20年》一书讲述了王石的风雨人生历程,其中既有对商业法则的探索,也有对职业经理人道德底线的思考。B.全球最快的轿车车型问世!奔驰官方改装商Brabus声称,其基于奔驰顶级轿车S级打造的新款SV12RBiturbo800轿车的最高时速将能够达到每小时300多公里左右。C.国家公祭日是缅怀过去、牢记历史的措施,也是中国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在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D.美国研究人员使用硅胶材料成功地仿制出新型的黏附装置,巴掌大小面积的这种材料不仅能支撑体重70公斤的成年人在玻璃幕墙上攀爬,而且双手可以自如切换。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令爱能在上次的省青少年民歌大奖赛中获得一等奖,全是您悉心指导的结果,我们全家都很感谢您。B.小王站起来说:“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是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紹。”C.先生虽然未能亲自玉成此事,但也付出很多心血,我甚是感激。D.欣闻敝校百年校庆,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两句,刻画了行人经过蜀道的高危地段时手可摘星的感觉和内心惊惧的表现。《琵琶行》中用比喻的手法描写琵琶曲婉转流畅的句子是:“______”。韩愈在《师说》中提出了“______,______。”的观点,这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所表达的看法是一致的。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2小题,共30.0分)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第2页,共18页祭灶的习俗虽然由来已久,①______。有的是在腊月二十三,有的是在腊月二十四。祭灶的主要活动是“送灶”,送灶不仅要准备好香烛,②______,供杲的各类因地域和时代有很大的不同。③______,这主要是因为传说中灶神是个男子,所以女子主持祭灶仪式情况并不多见。6.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据商务部的一项调查:一线品牌在市场中所占的比例虽然微乎其微,大约4%,但是带来的收益却是60%.可见,只有每个品牌都必须做大才会基业长青,品牌做大必然会带来收益的提升,而有了收益的提升,必将使品牌成为名牌。①不是只有每个品牌都必须做大才会基业长青。②______③______四、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7.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小题。客中闻雁黄仲则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成感物华。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______A.首联第一句写景,山因落日返照显得明亮,水在沙的映衬下显得明澈,营造了一幅明亮澄丽但又萧瑟凄凉的画面。B.首联第二句写出作者自身的感受,秋天,城里的自然景物因季节更替渐渐地由生机盎然走向枯萎凋谢,显得空寂寥落。C.颔联写作者登上高楼,看到自然景物失去生机,内心凄惨,这时偏偏又听见孤独的大雁发出凄凉的叫声,让作者顿起情思。D.颈联第一句实写眼前之景,紧承颔联的雁鸣叙述,雁鸣声伴随着霜露,千家万户都响起了捣衣声,家家为远方的亲人赶制棉衣。E.颈联第二句描写大雁在月亮的伴随下发出的凄鸣哀唱,就好像在一望无际渺无人烟的沙漠里传来的悲凉的胡笳声。本诗情感丰富,都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20.0分)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刘玄佐,滑州匡城人。少倜荡,不自业,为县捕盗,犯法,吏笞辱几死,乃亡命从永平军,稍为牙将。大历中,李灵耀据汴州反,玄佐乘其无备,袭取宋州,有诏以州遂隶其军,节度使李勉即表署刺史。德宗建中初,进兼御史中丞,充宋、亳、颍节度使。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迁检校兵部尚书、兼曹濮观察、汴滑都统副使。李希烈之反,玄佐与李勉、陈少游、哥舒曜联兵屯淮、汝,数困贼。帝在奉天,垂意关东,乃诏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希烈攻陈州,玄佐救之,希烈走,遂进取汴州。诏加汴宋节度使、陈州诸军行营都统。玄佐本名洽,至是赐名以尊宠之。入朝,复兼北庭兵马副元帅、检校司徒。性豪纵,轻财好厚赏,故下益困。汴自李忠臣以来,士卒骄,不能自还,至玄佐弥甚。其后杀帅长,大钞劫,狃于利而然也。玄佐贵,母尚在,贤妇人也。常月织纯一端,示不忘本。数教敕玄佐尽臣节。见县令走廷中白事,退,戒日:“长吏恐惧卑甚,吾思而父吏于县,亦当尔。而居高当之,可安乎?”玄佐感悟,故待下益加礼。第3页,共18页汴有相国寺,或传佛躯汗流,玄佐自往大施金帛,于是将吏、商贾奔走输金钱,惟恐后。十日,玄佐敕止,籍所入得巨万,因以赡军,其权谲类若此。初,李纳遣使至汴,玄佐盛饰女子进之,厚馈遗,皆得其阴谋,故纳最惮之。所宠吏张士南及假子乐士朝赀皆钜万;而士朝私玄佐嬖妾,惧事觉,酰玄佐,死,年五十八,赠太傅,谥曰壮武。始,玄佐养子士干与士朝皆来京师,士干知玄佐死无状,遣奴持刀绐为吊,入杀士朝于次。帝恶其专,亦赐士干死。(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九》,有删改)(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B.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C.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D.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指臣子写给皇帝的书信或奏章;作为公文,它只能陈述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能用来抒发个人情感。B.“汴州”是古地名,也称梁、汴,又称汴梁,简称汴,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为八朝古都,即“直把杭州作汴州”中的“汴州”。C.“端”是古代布帛的一种长度单位,二丈或六丈为“一端”;“端”在古代也指一种礼服,“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句中“端”就指礼服。D.“商贾”是商人的统称。古代有“行商坐贾”的说法,商是流动着贩卖商品的人,贾是开店铺卖东西的人,二字连用,泛指做买卖的人。(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刘玄佐倜傥不羁,性情豪纵。他少年时期行为放荡,不事产业;发达以后,轻财好赏,因此汴州士兵变得贪财而又骄横。B.刘玄佐平叛立功,获得尊宠。他平定李纳有功,晋升检校兵部尚书等职,打败李希烈,加官汴宋节度使等职,并被皇帝赐名。C.刘玄佐孝敬母亲,听从教诲。他母亲多次告诫他要恪守为臣之道,他忠于朝廷;他母亲劝告他礼待属下官员,他奉行唯谨。D.刘玄佐驭下不严,结局可悲。他不严格管理军队,结果他的士兵常常犯法乱纪;他对干儿子过分宠信,结果被其用酒鸩死。(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翻译 阿房宫赋翻译下载德汉翻译pdf阿房宫赋翻译下载阿房宫赋翻译下载翻译理论.doc 成现代汉语。①长吏恐惧卑甚,吾思而父吏于县,亦当尔。而居高当之,可安乎?②十日,玄佐敕止,籍所入得巨万,因以赡军,其权谲类若此。六、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90.0分)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管仲的经济思想中,最为奇特的一项是鼓励消费,他甚至倡导奢侈,这在古往今来的治国者中可谓仅见,在《管子》一书中就有一篇奇文《侈靡篇》。中国历代的治国思想向来以倡导节俭为正途,这显然是长期短缺经济的必然产物。然而管仲却提出“俭则伤事”的观点,在他看来,大家都不消费,就会造成商品流通的减少,从而妨碍生产营利的活动,故曰“伤事”。(见《管子•乘马》:“俭则金贱,金贱则事不成,故伤事。”)要如何才能推动消费?他的答案是,多多消费,甚至无比奢侈地去消费。(见《管子•侈靡》:“问曰:兴时化若何?莫善于侈靡。”)第4页,共18页管仲的这一论述曾经迷惑了此后数千年的中国学者,很多他的信奉者言及于此,要么视而不见,要么顾左右而言他,要么百般替管仲声辩。直到近世,历史学家郭沫若才给予了合理的解释。郭氏认为:“他是肯定享乐而反对节约的,他是重视流通而反对轻视商业的,他是主张全面就业而反对消极赈济的,为了能够全面就业,他主张大量消费,甚至主张厚葬。他的重点是放在大量消费可以促进大量生产这一面。因而在生产方面该如何进行,如何改进技术之类的话,他就说得很少,几乎可以说没有。”(郭沫若:《侈靡篇的研究》,《历史研究》1954年第3期。)管仲倡导奢侈的理由是,“丹砂之穴不塞,则商贾不处。富者靡之,贫者为之”。就是说,只要不人为地堵塞利源,商贾就会日夜不息地从事营运而不知休息,而富裕的人只有不断地消费,贫穷的人才有工作可做。为了强化自己的观点,管仲甚至做过极端的比喻,他建议在煮蛋之前应先加雕绘,在烧柴之前要先加雕刻--“雕卵然后瀹之,雕橑然后爨之。”管仲本人就是一个富足的享乐主义者。孔子说他的奢侈堪比国君--“其侈逼上”,《史记》说他“富拟于公室”。据《韩非子》和《论语》等书记载,齐桓公把齐国市租的十分之三赐归于管仲。当然,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管仲对侈靡的推崇,并不仅仅为了自己的享乐。在《管子•乘马数》中,他谈及了一个非常先进的观点。他说,每当年岁凶歉的时候,人民没有本业可作,国家就应该进行宫室台榭的修建,以促进人民就业,尤其要雇用那些丧失了家产的赤贫者。这时候修筑宫室,不是为了享乐,而是为了促进就业,平衡经济。这种通过政府的固定资产投资来刺激经济复苏、促进就业的做法,西方人在两千多年后才学习到手,以1929年的世界经济大萧条为例,当时的美国、德国等无一不是采用了这样的政策,才走出低谷。可是在两千多年前,管仲就有这样的智慧,确实是让人惊叹的。据美籍华人经济学家杨联陞的考据,在漫长的中国经济史上,除了管仲,只有宋代的范仲淹等极少数人曾经有过类似的思想。(选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原文所论管仲的经济观点的一项是______A.1999年国务院决定增加公民的假期时间,“五一”“十一”长假的出现大大带动了我国旅游业和零售业的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B.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期间,我国投资四万亿元,大搞铁路、公路、机场等基本建设,纾解了四千万失业者的洪流,有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稳定。C.2014年,苹果公司iphone6,iphone6plus两款手机首日预定达400万部,为其代工的富士康公司100条生产线加班加点,出货量仍供不应求。D.近些年,一些富二代在网络微博中比拼自己拥有的奢侈品,如名牌包、限量版跑车等,更有甚者以百元钞票卷烟,这些现象引发了网友的热议。下列关于管仲提倡奢侈享乐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___A.管仲提倡奢侈是故意迷惑人们,他的实际意图是:富裕的人不断消费,这样贫穷的人才有工作做;人人不消费,会使商品流通减少,妨碍生产营利活动。B.管仲是成熟的政治家。他认为在灾荒年头,人民无业可作,国家大兴土木,尤其是雇用赤贫者,主要是为促进人民就业,平衡经济,并不仅仅是为了享乐。C.郭沫若的《侈靡篇的研究》较中肯地评价了管仲崇尚奢侈的观点:肯定了他以大量消费以促进大量生产的独到,也指出他忽视指导生产、改进技术的缺点。D.管仲反对节约,提倡奢侈享受,是富足的享乐主义者,奢侈堪比国君。据孔子及古籍的说法,管仲利用财富逼迫君主,使齐国市租的十分之三赐归于己。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管仲鼓励消费,甚至倡导奢侈,说明奢侈消费对于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节俭是长期短缺经济的产物,当今提倡节俭,阻碍经济的繁荣发展。B.1929年世界经济大萧条,受管仲治国之道的启发,美国和德国采用了相似政策,通过第5页,共18页政府的固定资产投资刺激经济复苏、促进就业,使经济走出了低谷。C.为了推行奢侈消费的观点,管仲甚至建议煮蛋前要先雕绘,烧柴前要先雕刻。这个观点虽与传统道德不符,但就促进经济发展而言,值得后人广泛推广。D.中国历代的治国思想向来以倡导节俭为正途,而管仲所认为的“俭则伤事”也有一定的道理,启示我们要学会多角度看待问题、根据实际效用评判事物。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花瓷细腰鼓杨轻抒眉间坊是一条街。为什么叫坊不叫街,好像没人说得清楚。街不宽,也不长,四月的风卷着落花从东头过来,百米之后就消失在了西头的车流里。街还不直,微有弧线--之前电视台曾经做过城市航拍,其中就有眉间坊的镜头,看到的人说,咱这眉间坊从空中看就像人字的那一撇。鲁老师一个人住在眉间坊一座三间平房围成的小四合院里。地是红砖铺的,年岁久了,一地青红,青红的小院里堆积着春日的阳光,几朵槐花在阳光里飘落。围墙是灰砖砌的,高过人头,爬满七里香。院门半掩,街坊四邻常看见鲁老师在院子里写写字、喝个茶什么的。有时候鲁老师也念些旧文,只是鲁老师念旧文的时候要打节奏,打节奏用的是一个瓷的细腰鼓,两头蒙皮,是什么皮大家不知道,但那瓷鼓晶莹而深透,秋水一般。鲁老师腰悬瓷鼓,左击右拍,嘴里念:“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鼓声穿云裂石,鲁老师满面沧桑。街上的人偶尔也来串串门,送点时下的青瓜小葱什么的,但都不进去,就站在门口。站在院门口能看到鲁老师客厅里挂着的字,字是:无念尔祖,聿修厥德。关于鲁老师,一直就有很多的猜测。有人说鲁老师书香门第,早年是留过洋的,会几国外语;也有人说鲁老师祖上是有名的富商,传下宝贝无数;当然,也有人说,鲁老师就一个离群索居的退休老头,儿孙都在国外,多年不曾回来过。不管怎么着,大家都知道鲁老师是个文化人,都很敬重他。常进鲁老师院里的是老宋。老宋是厂里的水暖工,也懂点电,所以谁家管道破了,电不通了,都请老宋去看看。老宋经常到鲁老师家去,因为鲁老师那房子也老了,经常有个下水道堵了,灯泡坏了之类的事情。开始时,鲁老师家有事,悄悄喊声老宋,老宋就去了;后来老宋也不让鲁老师喊了,差不多了就去鲁老师家检查检查。有事处理个事,没事就坐在院里看鲁老师打腰鼓念旧词儿。人总是要老的,鲁老师眼看着就一年一年老了。老了的鲁老师也写写字,也打打鼓,但是看见过的人都说,鲁老师写字手已经开始发抖了,打鼓的时候已经没有什么节奏感了。大家就想,要是鲁老师哪天忽然走了,谁来给他送终啊?这个问题渐渐成了眉间坊所有人的心结。当然,想归想,却没有人说破,只是大家走过鲁老师家门前的时候,会忍不住停一下脚步,或者不自觉地回头望上一眼鲁老师那青灰的院门,看见墙上的七里香花瓣又掉了不少,对联上的字又淡了一些……那一天终究还是来了。听见老宋的叫声,大家都跑过去。鲁老师半躺在院子里的一把藤椅上,脸色青灰,冲大家笑了笑,笑得很艰难。大家说快把鲁老师送医院吧,鲁老师摇头,意思是不必了。鲁老师看看桌上那只腰鼓,又慢慢抬眼看着老宋。那腰鼓黑地、乳蓝白斑,漂亮得不染一丝烟火气--大家第一次这么近地看到那只鼓,也第一次发现鲁老师家里空空荡荡让人心酸。老宋为难地看看鲁老师。鲁老师叹了口气,显得特别失望。大家说:“老宋你什么意思?你真要鲁老师放不下?”老宋说:“哪敢让鲁老师放不下?跟鲁老师这么些年,这腰鼓我不是不会打第6页,共18页,我是怕我念得不好,不像鲁老师那样。”大家说:“你念得不好我们帮你念,你打鼓可以吧?”听到这话,鲁老师眼里忽然闪过一丝绚丽的光彩。老宋深吸了一口气,拿起腰鼓,开始拍打,那声音清越而悠远,仿佛带着几千年辽远的气息。大家一起念:“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没有人问大家是啥时候学会那些旧词的,所有人都觉得那腰鼓的声音清丽而深重,像暗夜里的昙花开放,像七里香的香气四处飘荡,整个城市,不,整个天地之间,都浸透了瓷鼓的声音……后来,不知过了多少时日,有操着外地口音的人来眉间坊打听鲁老师的那只花瓷细腰鼓,说:“那可不是一般的东西,是鲁山段店窑烧制的,是唐钧瓷的鼻祖‘黑唐钧’,是皇宫的贡品,连皇帝都用过,是祖上传下来的宝贝呢!”眉间坊的人说:“就你懂?你懂为啥不明白‘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也是祖上传下来的?”那人赧然,掩面而去。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作者以“眉间坊’’为故事发生的背景,小说开头部分又特别交代航拍镜头下“人字的那一撇”暗示了与“做人”相关的小说主题。B.小说中描写了鲁老师居住的“小四合院”,青红的小院、飞扬的槐花相交织,渲染出神秘阴森的氛围,烘托出鲁老师离群索居的特点。C.作者描写鲁老师击鼓时“鼓声穿云裂石”“满面沧桑”这一场景,意在表现鲁老师技艺的高超,以及众人对鲁老师文化人身份的敬畏。D.“听到这话,鲁老师眼里忽然闪过一丝绚丽的光彩”,是因为鲁老师觉得老宋得到自己的真传,可以和自己一样打鼓念旧词而感到欣慰。小说中“七里香”三次出现各有作用,请分别加以分析。文中的鲁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进行概括。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4%,较2014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从阅读量来看,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与2014年相比增加了0.02本,但对比2013年的4.77本还是略有下降。报纸和期刊阅读量分别为54.76期和4.91期,与2014年相比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内容”的阅读环境,随着生活节奏加快,数字阅读已成为人们在碎片化时间重要的阅读方式。据林克艾普大数据可知,2012年至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电子书阅读量分别为2.35本、2.48本、3.22本和3.26本,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较2014年的58.1%上升至64%,提升了5.9个百分点,其中,手机阅读增速最快。据统计,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62.21分钟,比2014年的33.82分钟增加了28.39分钟。这是历次统计中首次日均手机阅读时长超过1小时。数据监测发现,纸质出版物阅读仍是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而年轻人则更倾向于数字化阅读形式。在数字化阅读用户中,90后成为了绝对的主力军,占比达到53%;80后以22%的占比紧随其后;其他年龄层占比25%,可以预见的是,未来00后的数字阅读潜力还有很大的发掘空间。(摘编自林克艾普公司《2016年最新国人阅读大数据分析报告》)材料二:2014年,我国15岁及以上人口的识字率较2007年增加了3.48个百分点,随着基础教育进一步普及,人口识字率持续上升;2014年6岁及以上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较2007年上升4.97个百分点,高等教育发展有效提高了国民综合文化素质。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每年组织实施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并发布《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第7页,共18页报告》,对国民图书阅读量、阅读习惯、数字阅读发展趋势等进行统计研究。近5年来,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与年均图书阅读量均稳步上升,2014年人均图书阅读量4.56册、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反映了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居民收入增加、受教育程度提高,国民逐渐养成阅读习惯,不断增长的阅读消费需求支撑图书市场稳步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均读书量较低,发达国家不仅以经济手段支持图书产业发展,也通过多种途径营造社会读书氛围,如韩国颁布《读书振兴法》、美国颁布《卓越阅读法》,从立法层面鼓励读书。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国民阅读习惯的养成与深化,中国图书市场有进一步的增长空间。(摘编自《2017-2022年中国图书零售连锁市场供需预侧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材料三: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这其中还包括教材教辅。而据不完全统计,犹太人以64本的年人均阅读量雄据世界首位。日本、法国、韩国的人均阅读读书量分别为40本、20本和11本。与日韩等国相比,我国纸质图书平均阅读量相差甚远。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大原因是,确实没时间读书,首份《中国国民休闲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人每天用于休闲的时间仅3.156个小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8个国家平均值5.736小时,而中国人工作的时间则达到9.249小时。在有限的休闲时间里,国人又把大把时间扔进了应酬、交际中。相对于其他国家,我们中国人工作强度是全世界最大的。此外,网络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快餐化、娱乐化的阅读方式也令人们很难静下心捧一本书细细品味。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应试教育影响,从小学到大学,被强迫学习,读死书,导致很多人对读书都很抵触,甚至害怕读书。(摘编自天下趣事网)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______A.根据材料一,虽然纸质出版物阅读仍是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但数字化阅读更受年轻人的喜爱,数字化阅读将会取代纸质化阅读。B.根据材料一,2015年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相比2014年增长了接近一倍,是历年统计中首次日均手机阅读时长超过1小时。C.材料二认为,阅读习惯的养成与深化取决于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国民不断增长的阅读消费需求将支撑图书市场进一步发展。D.材料三认为,我国国民纸质图书人均阅读量比日韩等国少的最直接原因,是中国人的工作强度全世界最大,导致国民没有时间读书。下列针对三则材料的理解和分析,合理的两项是______A.材料一显示2013至2015年,我国国民阅读方式中,纸质图书的阅读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电子书的阅读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B.材料一显示,2015年手机阅读增速最快,这一趋势与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内容”阅读的倾向一致。C.材料二中发达国家通过经济手段、立法方式鼓励国民读书,营造良好的社会读书氛围来促进国民阅读,这种做法值得我国借鉴。D.材料三显示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中还包括了对教材和教辅的阅读,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广大中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抵触。E.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对我国国民的阅读情况进行了分析,都认为我国国民的阅读情况虽和发达国家相比有差距,但会越来越好。请你对提高我国国民阅读量提出两条合理建议,并结合材料简要阐述。七、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时间,“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淹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第8页,共18页火边城”;岁月,“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名字”:秦始皇、刘邦、唐太宗,荆轲、烛之武、蔺相如、廉颇、樊哙、苏武、孔子、庄子、司马迁、梁启超、苏轼、辛弃疾等。这些名字“在历史的天空闪烁”,人间有“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以上这些历史人物身上散发着的“英雄气”有许多依然有现实意义。对此你有怎样的理解和感悟呢?请从以上人物中选取两三个来解读。要求:选好人物,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第9页,共18页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①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通明,结构细巧。也比喻人精明灵活。②铄石流金,能使金石熔化,比喻天气极热,句子突出的是人言可畏,让人十分恐惧,应使用“众口铄金”。③求田问舍:指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与隐居生活语境不符合,此处望文生义。④萍水相逢:萍水相逢,萍随水漂泊,聚散无定。比喻素不相识之人偶然相遇,句子说的在深圳相遇的这群年轻人十年后再西雅图再次相遇,而成语则是说的素不相识之人,适用对象错误。⑤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到达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⑥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故选:A。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成语的意思,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基本词语使用的语境.2.【答案】A【解析】A.正确。B.不合逻辑,“每小时300多公里左右”数量前后矛盾,“每小时”是平均,平均数应是确数,应改为“每小时300公里”。C.搭配不当,“公祭日是……措施”主宾搭配不当,可在“公祭日”前加“设立”。D.结构混乱,“而且双手可以自如切换”偷换主语,其主语不能承前文的“这种材料”,可在“而且”后加上“可供”,去掉后面的“可以”。故选:A。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辨析病句常用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有:(1)梳理枝干法。即用语法分析的方法,依次检句子的主干和修饰部分。(2)语感审读法。调动语感,看句子是否合于语言习惯。可与语法分析配合使用。(3)造句类比法。对语感判断或语法分析仍吃不准的句子,可仿原句的结构造一个日常用的句子,比较得出结论。(4)逻辑分析法。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等方面考虑句子是否得当,句间关系、前后顺序等是否合理。偷换主语:在一个完整的句子中,如果前一句话的主语和后一句话的主语一致,后一句话的主语往往省略;如果前后主语不一致再省略,后一句话的主语就视为偷换,与后句内容不搭配。如:名帅戚务生的执教经验丰富,在短短5年内,把云南红塔队改造成一支甲A强队,为西南足球赢得荣誉。在这个句子中前一句的主语是“执教经验”,后面的几句话都没有主语,视为“执教经第10页,共18页验”的省略,但省略的对吗?我们套上看看显然不对,是人“把云南红塔队改造成一支甲A强队,为西南足球赢得荣誉”,不是“执教经验”,所以主语偷换了。在“在短短5年内”前加上作主语的“他”就可以了。3.【答案】C【解析】A.“令爱”指对方的女儿,而语境中指的是自己的女儿,不得体。B.“抛砖引玉”比喻用粗俗的、不成熟的 意见 文理分科指导河道管理范围浙江建筑工程概算定额教材专家评审意见党员教师互相批评意见 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常用作谦辞,只能对己,句中却把它用在陈教授身上,犯了“谦辞敬用”的错误。C.“玉成”,敬辞,促成。使用得体。D.“敝”是称呼自己的谦词,“敝校”意为“我们学校”,色彩上是谦辞,但因为交际对象是校方,所以在本句中运用不当,可改为“母校”。“躬”意为“亲自”,“躬临”是敬辞,不能用于自己,“不能躬临”可改为“不能参加”。故选:C。本题考查语言得体,就是根据环境条件恰当地使用语言,使语言同语境协调一致。语境有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之分,内部语境包括不同文体的语言要求和文章中语言风格的一致性;外部语境指语言交际时的各种情景条件,包括场合、对象、目的等。语言表达应注意:①文明得体。应根据特定的情景采用文明得体的用语。②有内容。要摒除不合实际的空话、套话或含糊不清的语言,力求清楚、明白。③说话有合理的顺序。要注意事物内在的联系及因果关系,力求意明句畅。④语言简明。要满足试题的要求,简明作答,字数适中,标点恰当。4.【答案】【小题1】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小题2】间关莺语花底滑【小题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解析】故答案为:(1)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重点字:膺)(2)间关莺语花底滑(重点字:莺)(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重点字:贤)此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琵琶行》中的名句辑录:1.“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2.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4.既交代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5.【答案】但祭灶的日期却不尽相同;而且要准备供果;祭灶仪式主要由男子主持【解析】本选段阐述了祭灶这一习俗的相关内容,可分为三层(时间、主要活动、主持者).思考每一个空格时都要记得“瞻前顾后”.第一空前文“虽然由来已久”,后文提到“有的是在腊月二十三,有的是在腊月二十四”,由此可知,此空应该出现转折,传达的是祭灶的时间不相同.第二空前文“不仅要准备好香烛”,后文又提到供果每个地方不一样.由此可知,祭灶还要准备供果.第三空的后文阐述了祭灶仪式由男性主持第11页,共18页的原因,那么空格处就应该说明这个事实,那就是祭灶仪式应该由男子主持.答案:①但祭灶的日期却不尽相同②而且要准备供果③祭灶仪式主要由男子主持本题属于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这种题型是一种综合性题型,以考查语言连贯为主,兼有对压缩、仿写和推断能力的考查.要求较高,要多思勤练.其答题的实质是:让考生在一些隐性提示的引导下,将这个文段再“完形”,甚至可以说是“恢复原貌”.“句子从文本中来”“句子关系是引领、总结、衔接”,这2大特点就决定了做题时应坚持的方向.语句补写题三步骤:第一步:把握文段语脉,定位句子关系.先初读语段,搞清整个语段或前后句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特别要注意关联词语,注意规律总结.明确补写的句子是总领下文的总起句,还是承上启下的展开句,还是对内容做出总结的总结句.第二步:根据上下语境,注意合理推导.考生要根据上下文提供的条件或者语境进行分析比照,从而合理地推断出所补写的内容.补写时需考虑陈述对象和话题的统一性,表述句式的合理性等.第三步: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6.【答案】不是品牌做大就必然会带來收益的提升。;不是有了收益的提升就一定能使品牌成为名牌。【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理解题目的基本意图以及题干表达的具体意思,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本题题目是“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出现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文段中“品牌做大必然会带来收益的提升”“有了收益的提升,必将使品牌成为名牌”推断存在问题,由推断的条件,并不一定能得出所推断的结果。仿照例句的方式--“不是只有每个品牌都必须做大才会基业长青”把理由表述出来即可,第一句“品牌做大必然会带来收益的提升”,这个可以理解为不是品牌做大就必然会带來收益的提升;第二句“有了收益的提升,必将使品牌成为名牌”,可以理解为不是有了收益的提升就一定能使品牌成为名牌。答案:②不是品牌做大就必然会带來收益的提升。③不是有了收益的提升就一定能使品牌成为名牌。本题考查对语段内容推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解答此题首先理解文段大意,理清结构层次,然后根据前后语境,推测所填内容。推断类试题的解题方法:①要通读语段,了解语段大意。通过阅读文章,了解文段的内容和句内逻辑关系,对文段的语境有充分的了解。通过通读文段,由语感初步感知出有逻辑推断错误的地方,这是做题的前提和基础。②再读语段,对由语感找到的有推断错误的地方运用语法逻辑知识进行进一步分析确认。在分析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句子中的那些特别绝对,武断的推断。看其用词是否程度太深,看其推断条件是否充足,看其结论是否过于绝对等。一般这些地方是最容易出现推断错误的地方。分析过后进行确认。③仿照给出的例子,拟写答案,分析推断出现错误的具体原因。拟写句子时一定要模仿第12页,共18页所给的例句形式,不要想当然。拟写后要注意所写句子是否有语法错误,是否有逻辑错误,是否简明连贯得体。最后写到答题纸上。7.【答案】【小题1】AD【小题2】【解析】(1)A.“营造了一幅明亮澄丽但又萧瑟凄凉的画面”分析有误,“萧瑟凄凉”有误,这一句画面较为明亮,没有萧瑟凄凉之感;D.“颈联第一句实写眼前之景”分析有误,这里的景是诗人的想象,并非实写。(2)“寂寞秋城感物华”,秋天万物凋零,草木摇落,到处都失去了生机,诗人看到这样的景色而心生感触,表现的是悲秋之情;颔联“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写的是诗人独上高楼,孤独寂寞,忽然听到一只孤独的大雁的哀鸣之声,想起了远方的家,表现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孤独寂寞之情;尾联写到“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在一年快要完时我也为粮食为生计而愁,到处奔波。在外奔波劳苦,让我岁岁增白发,诗人在这里为年华已逝而感慨万千。答案:(1)AD(2)①悲秋之情:作者看到秋天萧瑟的景象,顿生感慨。②思乡之情,孤独寂寞:漂泊在外,孤身一人。③为生计而愁:岁末为温饱奔波。④感慨年华老去:每年白发增加,越显苍老。白话译文:山因为落日的映照而明亮,水也因为沙滩的映衬而明亮。秋天的城市萧瑟寂寞,感叹四周的美好景物已经变得苍凉。独自登上高楼,看不到天边的路,凄然无语。忽然听到一只孤独大雁的叫声,想起远方的家。听到大雁的叫声,知道下霜的季节就要到了,千村万户都响起捣衣声,开始制作冬天的衣服。大雁在秋月下飞鸣而过,听起来就好像大漠胡笳那样悲哀。我也和大雁一样,忧愁岁月,为免于饥寒而四处奔波。每年都为此增加星星白发。诗歌赏析:黄仲则是清代乾隆年间诗人,三十五岁去世,是短命的多才诗人。黄仲则一生贫病交迫,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不中,为了生计,二十岁开始在浙江、安徽、江西、湖南等地漂泊,三十五岁时病死在山西运城。黄仲则短短的三十四年生命,充满悲哀和困顿,却留下许多优美的诗篇。七言律诗《客中闻雁》,就是黄仲则在漂泊途中所写,在他乡听到大雁的叫声,而感叹自己的身世。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城感物华。物华,自然景物。诗虽然写于漂泊,写于秋天,开始的景物却是明磊的。只是这明亮马上转为萧瑟的寂寞。山因为落日的映照而明亮,水也因为沙滩的映衬而明亮。秋天的城市萧瑟寂寞,感叹四周的美好景物已经变得苍凉。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古人在远游思念家乡的时候,往往会登高望远。而大雁秋天南飞,也往往勾起游子对家乡的思念。独自登上高楼,看不到天边的路,凄然无语。忽然听到一只孤独大雁的叫声,想起远方的家。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和,相伴。杵,捣衣声。绝漠,边远沙漠之地。笳,古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的管乐器。听到大雁的叫声,知道下霜的季节就要到了,千村万户都响起捣衣声,开始制作冬天的衣服。大雁在秋月下飞鸣而过,听起来就好像大漠胡笳那样悲哀。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稻梁,比喻衣食生计。星鬓,发白的头发。我也第13页,共18页和大雁一样,忧愁岁月,为免于饥寒而四处奔波。每年都为此增加星星白发。黄景仁短暂的一生,大都是在贫病愁苦中度过的。他所作诗歌,也大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苦的情怀。《客中闻雁》虽然是诗人黄仲则年少时写的作品,但是却没有少年意气风发的气度,而是充满老气横秋的惆怅。(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分析与理解能力,要在充分理解是诗歌的内容,结合作者所处时代知人论世的基础上判断表述的正误。(2)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分析时不能笼统的答表达了作者或感伤或愉悦的感情,要说具体,再结全诗详细分析。古诗鉴赏一直是我们在平常作业练习和考试中遇到的难题,比分也比较重。一、古诗鉴赏离不开三个问题一是写什么?(内容)、二是怎样写的?(方法)三是为什么写的?(主题)读懂古诗的写法,就能快速有效的答题。二、答题方法捕捉信息把握诗歌基本信息的要素(1)诗歌的吟咏对象及特点对象就是人、事、物、景。(2)作者借助吟咏对象所表达的情感和道理。(3)作者表现吟咏对象及抒情言志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列清单)三、抓住关键词语如何捕捉有效信息,方法是抓关键词语。什么是关健词语?诗中的名词(写景、写物、写人),有时还得注意名词前的修饰语,弄清它写了什么。四、如何鉴赏?鉴赏:内容,形象、表达技巧、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语言、技巧用了什么语言、技巧,表达了什么,表达了什么形象,抒发了什么情感。8.【答案】C;A;A【解析】(1)C“李洧”为人名,作“归”的主语,其前断句,排除A、D;“归”是“归附朝廷”,不是“归附李纳”,因此,“纳”前断句,排除B.句子翻译为:这时李纳反叛,李洧在徐州归顺朝廷,李纳加紧攻打李洧,皇上诏令刘玄佐援助李洧,大破李纳军,斩杀一万余人,东南部的水陆粮道才打通.进而围濮州,攻濮阳,都打下来了,迫使守将投降,从而打通了濮阳渡口.(2)A“不能用来抒发个人情感”错,《陈情表》《出师表》都有情感的流露.(3)A因果不当.“因此汴州士兵变得贪财而又骄横”错,原文为“汴自李忠臣以来,士卒骄,不能自还,至玄佐弥甚”,汴州士兵骄横,从李忠臣时期就开始了.(4)①以:介词,用;如:往,到;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介词结构后置句.句子翻译为:“用我一个张仪就能抵得上汉中的土地,请允许我到楚国去.”到了楚国,又用丰厚的财物贿赂掌权的臣子靳尚,并且在怀王的宠姬郑袖面前编造骗人的话.②辟:开辟;周:围绕;当:抵挡.句子翻译为:在前面开辟了四扇窗子,筑起垣墙环绕庭院,来挡着南边射来的阳光,日光反照,室内才明亮起来.答案:(1)C(2)A(3)A(4)①“用我一个张仪就能抵得上汉中的土地,请允许我到楚国去.”到了楚国,又用丰厚的财物贿赂掌权的臣子靳尚,并且在怀王的宠姬郑袖面前编造骗人的话.②在前面开辟了四扇窗子,筑起垣墙环绕庭院,来挡着南边射来的阳光,日光反照,室第14页,共18页内才明亮起来.参考译文:刘玄佐,滑州匡城人.少时放荡不羁,不自立业,替县里捕捉盗贼,犯了法,吏人鞭打凌辱他,几乎丧命,于是逃亡投奔永平军,逐渐升为牙将.大历年中,李灵耀占据汴州叛变,刘玄佐乘其不备,偷袭占领了宋州,朝廷下诏以宋州隶属刘玄佐管辖,节度使李勉上表奏请让刘玄佐代理宋州刺史.德宗建中初年,升职而兼任御史中丞,任宋、亳、颍节度使.这时李纳反叛,李洧带着徐州归顺朝廷,李纳猛攻李洧,皇上诏令刘玄佐援助李洧,大破李纳军,斩杀一万余人,东南部的水陆粮道于是被打通.进兵围濮州,攻濮阳,都打下来了,两次都迫使守将投降,从而打通了濮阳渡口.朝廷提升刘玄佐为检校兵部尚书、兼曹濮观察、汴滑都统副使.李希烈反叛时,刘玄佐与李勉、陈少游、哥舒曜联兵驻于淮汝,多次困扰贼兵.皇帝在奉天,关注关东局势,于是下诏任命刘玄佐为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希烈攻打陈州,刘玄佐去救援,李希烈败走,因而攻取了汴州.皇帝又下诏给刘玄佐加官任汴宋节度使、陈州诸军行营都统.刘玄佐本名刘洽,至此,皇帝赐他名玄佐以表示恩宠.还朝后,刘玄佐又兼任北庭兵马副元帅、检校司徒.刘玄佐性情豪放不羁,轻视钱财而喜欢重赏部下,所以部属日益难于约束.汴州自李忠臣以来,士卒骄横,不能自拔,到刘玄佐时更加厉害.以后杀将帅上司,大肆掠夺抢劫,都是贪财而造成的.刘玄佐发迹后,其母还健在,是一个贤慧的妇人.常常每月织粗绸一匹,以示不忘贫时劳动本色,多次教育告诫刘玄佐要恪守为臣之道,母见县令来厅前禀告政事,县令走后,她告诫玄佐说:“长吏恐惧而十分谦卑,我想到你父亲在县里做官,也应当是这个样子,你高高在上地面对下属,心里能够安宁吗?”刘玄佐受感动醒悟了,所以对待下属更加宽和以礼相待.汴州有个相国寺,有人传说佛体流汗,刘玄佐亲自去大量施舍金银布帛,于是将佐、官吏、商民纷纷向相国寺捐赠金钱,惟恐落后,十天以后,玄佐下令停止,统计所得收入数万金,利用这些来充当军费(赡养军队),善用权术计谋就像这样.当初,李纳派遣使者到汴州,刘玄佐以盛妆美女进奉,并赠送丰厚礼品,因此全部获悉了李纳的阴谋,所以李纳最怕玄佐.他宠信的官员张士南及义子乐士朝都是巨富;而乐士朝与玄佐宠妾私通,害怕丑事败露,用毒酒害死了刘玄佐.刘玄佐终年五十八岁.皇帝追赠他为太傅,定谥号为壮武.当初,刘玄佐义子士干与乐士朝都来到京城,士干知道玄佐死得蹊跷,派遣奴仆持刀假称吊唁,进去杀死士朝于灵旁.皇帝讨厌士干的专擅,也赐令士干自尽.(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掌握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遵循三个步骤在应考过程中,不少同学一般都是读完一遍就去选择答案,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浏览一遍.初步明确是“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对全段的内容有个粗略的了解,读懂六七成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下子全读懂,一般的人是绝对做不到的.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各第15页,共18页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忆,运用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实词、虚词、句式、活用、倒装、特殊句式等),解决、完成较容易做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兼复核的过程.9.【答案】【小题1】D【小题2】B【小题3】D【解析】(1)D.炫富、拼富属于道德讨论的范畴,没有提及消费与生产就业的关系,本文没有与之相关的管仲的经济观点。(2)A.错误在于,原文第三段为“管仲的这一论述曾经迷惑了此后数千年的中国学者,很多他的信奉者言及于此,要么视而不见,要么顾左右而言他,要么百般替管仲声辩”,只是说管仲的论述客观上令后人迷惑,并非主观上“故意迷惑”;C.错误在于,并非“忽视”改进技术,原文第三段是“他就说得很少,几乎可以说没有”;D.曲解原意,“管仲利用财富逼迫君主,使齐国市租的十分之三赐归于己”原文没有,原文第五段中“其侈逼上”的“逼”是接近而不是“逼迫君主”的意思,“使齐国市租的十分之三赐归于己”的说法无中生有,原文第五段只是说“齐桓公把齐国市租的十分之三赐归于管仲”,无被逼之意。(3)A.“提倡节俭阻碍经济的繁荣发展”的说法属于无中生有,原文第三段只是说提倡消费对于经济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并没有涉及节俭阻碍经济的繁荣发展;B.“受管仲治国之道的启发”的说法无中生有;C.“值得后人广泛推广”的说法言过其实,从原文第四段“管仲甚至做过极端的比喻”的表述来看,作者并不完全认
本文档为【2020年辽宁省沈阳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送你一朵小红花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370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0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20-04-21
浏览量:1